高一期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7 10:16:09

高一期中总结

高一期中总结篇1

大学作为一个“亚社会”,我们生活在其中不仅要学习,更要学做人。在寝室、班级、年级、学院、学校等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我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同学,乐于奉献助人,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扩大了交际面,还为学院学校增光添彩。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对于一学期的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对于一学期的总结1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又已接近尾声,默然回首,这一年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在潜移默化中仍取得了许多不可磨灭的成绩.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

从__年入校就读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学习中,虽然有成功的喜悦,但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竟争的社会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仍然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品德方面

我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党有了可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在学校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设施、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本人一贯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学习“_”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以一名新世纪团员的要求时刻鞭策自己。这一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

学习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心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我很积极,够乐观,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对于一学期的总结2学期将至,转眼即将新的一年。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总结这学期得与失。在即将到来新的起点上踏实的进步。

回眸这学期,我最大的变化是在思想上较大一这一年成熟不少。这也能够说是和大一时思想上的差别。但自我还很多方面都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改善。

在这学期后期我才真正认识到学习的好处,学习代表着什么。学习是培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的自主学习潜力,更是我们对学习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前半学期是我自我强加着自我学习,不主动,不用心。心态的不对让我在学习的时候接收知识的效果及差。总体上看心思不在学习上。但我一向都明白学习对我的重要性,所以我在不断力求思想上的进步的同时真正明白我该怎样去学习。在后半段,我上课很认真地听讲,上什么课我都坐第一排。这是保证我学习质量的同时和老师距离又进了一步。所以,我对我下学期的要求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不迟到,不旷任何一节课。因为有个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助自我在学习上这个薄弱的环节上进步。这学期我最大的收获是思想的成熟。我想在大学时期培养一个良好性格品质。这需要要在各方面做好自我。在工作方面,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的我一向都很热爱我的班群众,尽自我所能帮忙班上的同学,以及和班上的每位同学的关系都很好。但有时我也没起好带头作用,对自我要求的不严格间接给班风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并时刻持续班群众进取心所应做的工作。

对于一学期的总结3三年的大学生活,让我从无忧无虑的少年长成了一个自信,勇敢,坚强的青年。在即将走进社会之际,回顾一下这可爱,美丽,充满阳光的三年。

实在是有些遗憾,但自己走过的路是绝对不会后悔的。刚刚开始大学生活,我兴奋,积极踊跃的参加各种社团。其中有自己喜欢的英语协会,是广播部的干事。还参与了英协组织的各项学习英语的活动。受益匪浅。还有报名校学生会网络部,参加组织了攒机讲座,为学生会的各项活动做着幕后工作。由于自己比较擅长书法,喜欢画画,被院学生会宣传部收入。为学院制作展板在校内橱窗展出,为班级制作宣传海报,竞争优秀班集体。还加入了校绿风社,每星期在校内回收可利用废物,然后经过综合的分类卖掉,买来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用,自认为这是大学三年中做得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也养成了不乱扔废物的好习惯。

一直到自己离开学校,还很关心这件事是否在继续有人做。此外我和好朋友还一起参加了院与院之间的篮球赛,并获得第一名。不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默契,也大大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在唯一的一次校运会上,我报了自己擅长的投掷项目,拿到第一位集体加分争荣,也给自己在久别的绿茵场上留下了一点儿大学里的记忆。大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医学生三等奖和学习优秀单项奖。期间也完成了初,中级党课的学习,顺利毕业。并积极准备更进一步提高自己。

这三年的生活虽然过得飞快,但却是丰富多彩的。在拔河比赛上,唱歌比赛上,跳绳比赛上,包饺子比赛等等,个个有趣健康的活动上都能找到我的身影。虽然写作水平不高,但还是积极向校刊《北医人》投稿,虽没刊登过,但喜欢写作的心情却有增无减。

提笔前还担心自己墨少,但一下笔就洋洋洒洒的收不住了。只有真的感受到的才能从笔尖流露出来。可能有不周到的地方,总之,不管怎样,再走出大学校门时,我想我是自信,美丽的。三年的时间在人的一生中也许不算长,但足够指引我今后的人生方向,给我勇敢走自己人生路的力量。

对于一学期的总结4进入大学以来,我首先积极端正思想态度,改变,调整生活规律,较快较好的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环境,使自己的大学充实而有意义 。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作为大学生,更应时刻牢记自己的目标和责任 。在本学年中,我认真完成了学校和学员安排的所有课业任务,课上踊跃配合老师,课下做好对课程的预、复习工作在学期末进项的两次全校考核中,均以优异成绩全科通过 。在学年末组织的自然地理实习中,听从老师,组织同学,圆满完成实习 。

大学作为一个“亚社会”,我们生活在其中不仅要学习,更要学做人 。在寝室、班级、年级、学院、学校等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我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同学,乐于奉献助人,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扩大了交际面,还为学院学校增光添彩!在本学期进行的年纪干部委员选举中,以高票得到大家认可 。

在学生会工作方面,我先后加入了校学生会宣传部和院学生会文艺部,并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力量 。在“校园文化节”“‘挑战杯’河南省创业大赛”“院‘地球日’主题活动”等多个校院级活动中,都有出色的工作表现,并被评为“河南大学优秀团员”。在学年末的基层团支部评优演说中,我有幸代表学院进行了学生会工作的汇报和展示 。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积极参与的广播操、太极拳等全校集体活动,还参加了院迎新晚会、校园歌手大赛、军事协会元旦晚会、开封多所高校联合举行的环保义演…众多文艺活动 。在“文都杯”河南大学辩论赛上,更有突出表现,获得了“决赛最佳辩手”的证书和奖金 。在女排比赛中,我作为最年轻的教练带领院女排取得了全校第三的优异成绩,在男排比赛中,我又作为场上队长带领球队顽强拼搏,展现了学院的风采 。

“大学之道,在民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我不能满足于精彩的大一,更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展示自己!

对于一学期的总结5进入大三。最开始我想到的并不是马上该学专业课了,而是意味着我将要退出学生会。在前两年里,那里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社会经验。在离别之前,特意上了几次系办,换了很多东西。可能以后也很难有机会再进那间办公室了,但我会一直记得曾坐在那里的人,曾静躺在那里的一份份资料…

离开学生会后,我进入了另一个群体,那里也有更多的事让我感觉到新奇。九月,我成为了11届核工一二班的助教,开始了我新的工作。面对七十多张陌生的面孔,第三次迎接新生,第一次开班会,我自认为我是成功的。面对大一的学弟学妹们,我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去苛求别人,也不会去无缘无故的骂人。在他们面前,我可能会给他们的印象是“好欺负的”,所以也导致了现在有的同学肆意妄违,对班上的活动无太大兴趣和积极性。做助理的两个多月里,经历过了军训、团组织生活、辩论赛等等。我只能说,我做到了我能做的。但也因我的执着,为了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让班上在辩论赛中失去了夺冠的机会,仅仅是个第三名而已。虽有遗憾,但也让他们锻炼到了、表现了。今晚最后一场因为上课没能去,最后知道结果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丝丝的欣慰,我也算是成功了吧……

除了工作,其他时间窝在寝室里。课本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定位。我有我的目标,但我胆怯地逃避,心思也并不放在学习上,整天拿着手机看小说,还标榜自己是在学习“电子书”。回到寝室就知道打游戏,并不是没有其他事做,而是不想去做。

也许是生活所迫,也许是打击太大。现在的我萌发不出新牙……

大一的时候,生活是一个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二的时候,生活是一群人,朋友兄弟恋爱都像要;大三的时候,剩下几个人,我希望不要忘记。

有一天,有人对我说:“感觉好久没看见你了哦”,我只能笑笑,假假的回答只是没时间遇到而已,却始终无法说出真实的感受。

有一天,当和你亲近的人突然消失,所有的联系方式都用尽也找不到的时候,你会怎样?这样的痛,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能了解。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已………………

现在,我失去了很多,得到的也有很多。反反复复的经过,终于也把自己磨平了一点。也许我的观点不正确,但我也坚持着走下去。

如果有人问我:“你对未来怎么看?”,我会微笑着回答“如果你学习不够优秀,那就去做别的事,而在那件事上你比别人更优秀。生活有很多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走。”,而我的的想法很简单:顺利毕业,找个一般的工作,娶个不是很漂亮的老婆携手到老,有个幸福的家庭,孩子孝顺,死后有人挂念。这样的日子就是我现在所追求的。

高一期中总结篇2

这学期以来,一中团委在校领导和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团委委员和全体团学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围绕服务学生、服务学校的宗旨,并根据一色,完成各项团市委和学校交予的各项工作,并始终不断尝试根据我校青年学生特点创新性开展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有一色的成人礼。

全体人员近一月的筹备,今年根据一色和新媒体的结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收集全国各地甚至在国外的校友祝福,在搞活动的同时凝结一中校友力量,温情满满。

每一年的成人礼,对于孩子们来讲都是唯一的。2015年11月1日,在校体育馆 "十八而志:行冠 知礼 承责"成人礼仪式。1005名高三学子穿上盛装礼服,共同迎接这庄严的的一天。在高三学子在激昂的誓词声中,庄严地进行"长大成人"的宣誓,伴随动情的音乐和观礼师生的热情掌声,朝气蓬勃的高三学子穿越成人门、贴上了心愿纸。我校全体行政、级长、高三师生和学生家长3000多人,共同见证xx一中高三1005名学子迈入"成人门",长大成人。

二、社团活动尝试新的平台展示

如果说第二学期社团嘉年华是所有社团狂欢的日子,那这学期尝试的把二十多个社团在几乎每周的校内展示则是对每个社团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安排能更加体现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力度。每个社团在全体社员的精心准备下,都给全校的师生上演了一出又一出高质量的活动。截止到第18周,已成功举办十几个社团活动。我们也利用多方宣传平台(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给家长和社会展示孩子们在校内丰富的校园社团生活。

如青瓷摄影社,在第十周,虽然天公不作美,但他们精心准备的200张摄影明信片在十分钟便被同学们一扫而光,里面记录的全是一中美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氛围。

如梦田心理社,结合他们的社团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与高中学生心理有关的小游戏,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在游戏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释放,在当今高压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找到一个寄娱乐于其中的正面释放空间,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真的值得推崇。

如辩论社,针对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了一场辩论,最后访问一部分学生,他们都说感觉很不错。

更多的社团风采我们也陆续在校园网和微信公众平台给大家分享了,这里不一一罗列。

另外,社团这学期不断加强对外校的交流活动,目前在登记的已经有超过十个社团进行了多次外校交流活动。

三、我们的绿精灵志愿者们

志愿者,在我们每一次活动现场。这是我们校志愿者服务站的宗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寒假和暑假的分32个镇街的志愿服务活动可能大家在只能在宣传里看到。而更多的是在校内每一次的活动现场,大至所有大型活动(成人礼、校运会、文艺晚会、健美操篮球比赛、家长会),小至每一次会议。如每年的校运会,需要征集近400名的志愿者参与工作,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校运会的顺利圆满举行出了很大的力。这里衷心感谢级长、班主任和老师对校内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更衷心感谢每一位用心付出的绿精灵们,在图书馆的义务管理员志愿者、周六日经常回来加班的志愿者们、有时候牺牲自习和晚自修的志愿者们。

四、爱心带出去,感恩感动带进来

高一期中总结篇3

一、思想认识。

在上一学期里,我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过渡到教师的角色,这期间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作为一名学生的时候,对自己要求并不是很严格,甚至可以说有些松懈。但是当我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我知道我要对学生负责,我要对班级负责,我要对我的学校负责。有了这份使命感与责任感,我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在自己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光和热。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担任高一(12)班和(11)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认真钻研课本,仔细地研究考点,做了很多套高考题及随堂练习题。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此文转自任务。

在教学中,能够研究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他们对原本很枯燥的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领下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认真布置并钻研作业,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真正地做到“把班级还给学生”,让自己真正地成为一个引导者。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努力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对于我们青年教师,今年最大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成绩弄出来,对于这一个问题,我做到了实干,真干。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大赛中,认真准备,积极应对,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没有缺席过一次,晚上也是坚持天天加班,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高一期中总结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结构 公司规模 影响因素

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适度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融资问题日益显露,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时期,许多中小企业因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方式缺乏而陷入破产倒闭的境地。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现有研究未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本文以深交所中小板企业为样本研究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实现中小企业改善经营业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

本文以在深交所上市的所有中小企业为对象,通过奇异数据的筛选,最终得到174家企业为样本。在变量设计中,以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率和长期负债比率3个指标作为因变量,同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笔者从企业规模、盈利性、成长性、道德风险和税负水平5个方面分析它们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

1.企业规模指标:具体以总资产对数值反映规模指标。有研究表明总资产规模与融资结构显著正相关。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实力有限,难以获得长期资金,因此更倾向于使用短期债务筹资,表现在融资结构上就是对短期融资来源的过分依赖。我们预测,相比长期负债融资来说,总资产规模对短期负债融资的正相关影响更大。

2.收益性指标:融资优序理论认为,当收益率较高时,企业更乐意使用较高的债务比率,来保证投资者更多利益的实现。因此,我们预测收益性指标与融资结构显著正相关。本文采用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反映中小企业的收益水平。

3.成长性指标: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企业处在高速发展期时,为避免更多的利益转向债权人,进而使投资者获得企业发展所带来的额外利益,企业可能更喜欢利用股权融资方式,从而使企业的债务比例降低,因此,我们预测企业成长性与融资结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以总资产增长率代表企业的成长性指标。

4.道德风险指标:关于道德风险指标,其考虑的出发点是企业可提供的担保能力。企业所能提供的担保能力越强,道德风险越小,企业就越能通过负债融资方式满足其融资需求。本文将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项)比例作为道德风险对融资结构影响的一个指标。

5.税负水平指标:财务理论认为,由于负债融资的利息支出是在税前扣除的,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盾效应,增加现有股东的利益。因此,企业税负水平越低,意味着企业的负债融资水平越高,我们预测税负水平与融资结构显著负相关。本文采用(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总额表示企业的税负率。

(二)描述性统计

从统计归纳的数据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很不均匀。按地区统计,在174家样本企业中,东部沿海地区120家,占样本总数的68.97%,其中仅浙江、江苏和广东3省就占了96家;而中部和西部总共只有54家,占样本总数的31.03%。按行业统计,中小企业的分布也很不均匀,其中制造业企业138家,占样本总数的79.31%。由表1可知,在总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上,中小企业表现出增长趋势一致的状况,这两个指标逐年递增。其中总资产负债率在2007年均值达到58.26%,比2004年的均值提高了22.34个百分点;2007年的短期负债率均值为53.92%,比2004年提高了21.74个百分点。长期负债率在整个融资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低,2004年的均值只有3.74%,2005年和2006年表现出一定的递增趋势,但是2007年又有所回落,更有意思的是,样本企业中24家企业没有长期债务,在债务筹资上纯粹依靠短期负债来源。由此可见,融资结构的畸形和融资渠道的单一性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中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三)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上述相关因素与企业融资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Y=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ε

其中,Y为融资结构变量(包括总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X1为总资产的对数值,X2为应收款项比率,X3是总资产增长率,X4是净资产收益率,X5是总资产收益率,X6为税负率;β1、β2、β3、β4、β5和β6分别表示各自变量的系数值,ε为随机扰动项。

表2列出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模型的结果。以总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为因变量的3个回归模型的F值分别为42.13、28.66和6.04,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调整后R2值依次为0.590 7、0.492 5和0.150 3,这些检验值充分说明回归模型是合理的、可靠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反映公司规模指标上,总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与总资产对数值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096 8、0、070 7、0.025 9,这表明中小企业的负债融资水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不断提高,并且在总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水平上反映更加明显。在反映公司风险指标上,总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与应收款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 8、0.518 2,而长期负债率与风险指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80 4,其中短期负债率与应收款项相关性最高,比总资产负债率高出0.201 4。也就是说,当企业应收款项比重较大时,将加大短期资金流通及回收的风险,企业将更多的通过短期借款来筹资,流动负债率升高。由于应收款项在短期内可以得到资金的回笼,可以缓解对长期资金的需求,所以长期资产负债率降低,但从总体上讲,应收账款比率较大时,企业必须通过外部筹资来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所以总资产负债率会上升,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短期负债率的显著升高。在公司成长性指标上,总资产增长率与融资结构变量之间虽然表现出负向关系,但是并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015 7、-0.009 1、-0.004 5。在公司盈利性方面,总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23 1、0.703 8,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分别为-2.559 3、-2.212 4,长期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关系不显著。也就是说,当企业盈利性较高,且净资产收益率较高时,企业自有资产获得的利润增加,由于负债经营有杠杆作用,企业可通过增加负债比率,扩大公司规模,利用外部资金来获取利润,企业总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会相应上升。而当企业盈利性较高,且总资产收益率较高时,企业总资产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不愿意将较多的利益与债权人分享,通常利用融资成本较低的内源性融资来进行筹资,企业总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会相应下降。在反映税负指标方面,税负率与短期负债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与总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这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融资结构变量存在显著正向关系,相比长期负债融资来说,短期负债的敏感性更强,说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信息透明度越高,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企业整体负债越高。企业应收款项的增加虽然增强了短期债务的信用担保能力,但是却削弱了企业的长期负债融资能力,因此,中小企业要及时做好应收款项的回收工作,提高应收账款质量。企业的成长性没有对融资结构造成实质性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净资产收益率与融资结构显著正相关,而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所有者与债权人对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动机往往是相反的,所有者期望通过更多负债融资带来财务杠杆效应,而债权人希望规避更大财务风险。税负率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在总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模型中表现出与预测一致的结论,在短期负债率模型中不显著,说明在长期负债融资中可能考虑税盾效应的视角更突出,而短期负债时却往往不会予以考虑。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融资结构的单一性,过度依赖短期负债融资。基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应该从以下5方面着手:第一,营造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展开公平竞争的制度与政策环境;第二,推动和构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特别是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第三,引导和鼓励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中介服务,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第四,提高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加速其应收款资金的回笼,缓解融资困境;第五,中小企业应勇于创新,探索更多创新型融资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Brau,J.C.,2002,Do Banks Price Owner-manager Agency Costs?An Examination of Small Business Borrowing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40(4),pp.273-286.

[2]陈柳钦.现代融资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5):4-5.

[3]胡竹枝,李明月.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2):7-9.

[4]张捷,王霄.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22-24.

高一期中总结篇5

当前,由出版管理部门主导推行的报刊改革正在进行,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成为管理部门和期刊业界共同认可的改革手段和目标。现有数据表明,我国共有9000余种期刊,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的期刊长期维持在300余种,它们是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期刊群体,其发展态势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我国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这些期刊,对我国期刊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的实现路径选择有一定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据原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新闻出版统计资料库,提取近年我国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统计指标,开展数据比较分析,据此考察其发展态势,并对某些重要发展态势的成因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期刊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需说明的是,本文的研究时段为2006年至2009年,因2007年数据正在核验当中,故选取了2006年、2008年和2009年三个研究时点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另外,研究样本不包含赠阅期刊和政府公文、年鉴类连续出版物。

数据整理与比较

1.主要规模

整理汇总数据得出2006年、2008年和2009年我国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规模指标。如表1所示:2006年,我国有312种期刊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总印数17.41亿册、总印张75.26亿张;2008年,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种数、总印数、总印张和定价总金额都较2006年有所增长,分别为314种、18.65亿册、88.94亿张和89.90亿元;2009年,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种数下降至303种,总印数、总印张和定价总金额则较2008年有所增加,分别为19.47亿册、90.57亿张和102.63亿元。

表1:2006年至2009年我国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规模指标一览表

同时整理得出2005年至2008年我国期刊产业规模指标。如表2所示:2005年至2007年我国期刊一直维持在9468种,2008年期刊种数为9549种,较上年略有增加;总印数从2005年的27.59亿册增加至2008年的31.05亿册,4年均保持了增长;总印张总体为增长趋势,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125.26亿张、136.94亿张、157.93亿张和157.98亿张;定价总金额增长趋势最为明显,从2005年的135.5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187.42亿元。

表2:2005年至2008年我国期刊产业规模指标一览表

根据表1和表2数据,比较同期(2006年和2008年)我国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和全体期刊主要规模指标。如表3所示,虽然我国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只占到全体期刊种数的3.3%左右,但总印数、总印张以及定价总金额几乎占据了全体期刊的半壁江山,是我国期刊业毋庸置疑的主力军。

表3:同期我国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和全体期刊产业规模指标比较示意表

注:A1指我国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

A2指我国全体期刊

用公式x=(c/a)^(1/n)-1,按总印数、总印张和定价总金额指标,分别计算我国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和全体期刊2006年至2008年3年间年均增长率,得出结论: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的总印数2006年至2008年3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32%,总印张年均增长率为5.72%,定价总金额年均增长率为6.58%。我国期刊的总印数2006年至2008年3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87%,总印张年均增长率为4.88%,定价总金额年均增长率为3.94%。

2.发行量层级

按照10万~20万、20万~40万、40万~70万、70万~100万和100万册以上的梯次,整理我国平均期印数在10万册以上期刊的发行量层级分布,得出表4结果。从发行量横轴来看,其层级为类金字塔型,100万册以上发行量期刊形成第一军团,70万~100万册发行量期刊数目稍少,有“断层”之虞。40万~70万、20万~40万和10万~20万发行量区间的期刊逐步增多。从时间纵轴来看,以20万册发行量为分水岭,发行量在20万册以下的期刊种数减少,20万~70万册发行量期刊种数有所增加。

表4:2006年、2008年和2009年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的发行量层级分布(单位:种)

3.刊期结构

刊期是期刊参与市场竞争程度的反映指标之一。对2006年、2008年和2009年期刊刊期进行区分后发现,出刊频率为周刊及旬刊的期刊种数呈增加趋势,前者由2006年的10种增加至2009年的13种,后者由2006年的39种增加至2009年的55种;与此相对应的是出版频率为半月刊和月刊的期刊种数明显降低,分别由2006年的87种、168种下降至2009年的81种、146种。

表5:2006、2008和2009年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刊期区间分布(单位:种)

4.页码结构

页码是期刊信息承载量的反映指标。按照48页以下(含)、49~64页、65~100页、101~150页和151页以上的梯次,整理我国平均期印数在10万册以上期刊的页码层级分布,发现49~64页是我国平均期印数在10万册以上期刊最常采用的页码结构,其次为65~100页,48页以下紧跟其后。按年份发展来看,期刊的页码结构没有明显变动规律,如表6所示。

表6:2006年、2008年和2009年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页码层级分布(单位:种)

5.发行收入

本文统计了2006年、2008年和2009年3年发行收入前十名期刊(以定价总金额为准)总额,并测算了其占平均期印数在10万册以上期刊定价总金额之比(比例1)和占全体期刊定价总金额之比(比例2)。如表7所示:2006年、2008年和2009年期刊前十名定价总金额占平均期印数在10万册以上期刊定价总金额之比逐年下降,分别为22.99%、20.73%、20.47%,占全体期刊定价总金额的比例从2006年的11.21%下降至2008年的9.92%,2009年回升至10.29%。

表7:2006年、2008年和2009年三年发行收入前十名期刊定价总金额及相关比例(单位:万元)

6.发行渠道

期刊发行渠道有邮局发行、自办发行和邮局自办并用3种方式。本文对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发行方式进行了分类统计,从数据来看,采用单一邮局发行方式的期刊种数和比例随年份增加而明显下降;自办发行期刊种数略有减少,比例基本持平;2006年,采用邮局自办发行相结合模式的期刊比例为59%,2009年,数值上升至72%。

表8:2006年、2008年和2009年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发行渠道(单位:种)

特征分析与态势考察

依据第一部分数据整理与比较结果,就我国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现状特征和发展态势做出以下6点判断。

1.整体呈现发展态势

主要规模指标中,除种数上下浮动之外,总印数、总印张和定价总金额都呈增长态势,2006年至2008年3年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2%、 5.72%、 6.58%。与全体期刊相比较,出现“一低两高”的特征。即:总印数增长速度低于全体期刊,总印张和定价增长速度高于全体期刊。

2.发行量稳中有升

根据张大伟的研究,1999年至2004年,我国期刊的总印数稳中略降,而每期平均印数持续下降。②然而从2006年至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总印数和平均期印数持续下降的态势得到缓解,进入平均期印数前十名的期刊门槛由2006年的1127989册提高至2009年的1236000册,同时20万~70万册发行量期刊种数增加较多,为发行量的上升提供了后续动力。判断我国期刊发行量存有上升空间的另一依据是:与国际期刊出版大国美国比较,我国平均期印量10万册以上的期刊种数占全体期刊种数比例较低,随着我国期刊产业化进程加快,高发行量的期刊种数和平均期印数都将增加。表9显示的是中美两国2006年高发行量期刊种数及比例。

表9:中美两国2006年高发行量期刊种数及比例

3.“厚刊”未成普遍趋势

近年来因期刊市场竞争加剧,出现了一些以华美的印刷和厚重的开本为卖点、动辄百页以上的期刊。样本观察发现,“厚刊”多集中在以广告收入为主的时尚类和消费类期刊,体现为广告页码的增加。由于页码数量与成本高低直接相关,“厚刊”并未成为期刊业的普遍趋势,期刊市场竞争趋向理性化。

4.刊期高频化态势明显

刊期是期刊信息化度和参与市场竞争度的反映指标之一,近十年来,随着信息化传播手段的普及,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型出版和阅读模式逐渐出现,电纸书、电子杂志等新元素层出不穷,分流了一部分作者和读者资源,对包含期刊在内的传统出版行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为抢占市场,许多期刊改以更短的出版间隔和更大的信息量来吸引读者。值得注意的是,刊期高频化态势除将月刊改为半月刊、旬刊改为周刊等传统手段外,还存在延伸出版同一刊名下的不同版本的隐性做法。例如《知音》出版的《知音・海外版》、《读者》出版的《读者・原创版》、《青年文摘》出版的《青年文摘・彩版》。这种做法一般被知名度高的大众消费类期刊所采用,并取得了良好效益。借助母体《知音》、《读者》和《青年文摘》的知名度,《知音・海外版》、《读者・原创版》以及《青年文摘・彩版》的发行量都进入了全国300强。

5.产业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

产业集中度是描述产业市场结构性状和大企业市场控制力的概念,提高产业集中度与我国期刊产业化和集团化的改革目标一致。因资料所限,本文未能统计期刊广告及其他收入,且未计算期刊集团和出版集团下属期刊的收入总和,所以,上文测算的比例1及比例2可视为我国期刊产业集中度现状的辅证之一。数据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发行量前十名期刊总量占全国期刊发行量的比例不足4%,根据吴的研究,2000年美国发行量前六名期刊即占到该国期刊总发行量的20.8%;③同时,近年来发行收入最高的十份期刊收入总和占期刊发行收入总和比例约为十分之一。我国期刊产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较,存在明显差距。究其原因,与我国期刊业呈区域条块分割状态、“企业法人”主体身份缺失、行政审批导致的较高行业进入门槛以及报刊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关联甚大。

6.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有机结合成为主流

单一地依靠邮局发行或者是自办发行的期刊比例都在20%以下,其中,采用单一邮局发行的期刊种数和比例连年下降,从2006年的49种下降到2009年的24种,比例减半。与此相对,越来越多的期刊采用了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的组合,比例从2006年的59%上升到2009年的72%。通过样本观察发现,期刊类群和定位是影响发行渠道选择的两个因素,综合类、情感类、医药类等面对社会最大公众的期刊往往倚重邮局发行,例如《读者》、《家庭》、《家庭医生》等,而时尚类、财经类、消费类等有特定目标读者群体的期刊更为注重自建发行网络和渠道,如《俏丽》、《财经》等。总体来说,大多数期刊能够结合邮局深入乡镇和农村、发行面广的优点和自办发行能有效收集读者信息、量身定制更为精准的发行策略的优点,有针对性地使用以提高发行效率。

本文对我国平均期印数10万册以上期刊现状特征和发展态势做出的6点判断,可在一定层面看作我国参与市场竞争的5000余种期刊的共同特征。

注释:

①李东东:《中国期刊业发展步入“高速路”》,中金在线,hy.省略/070511/124,1469,2962050,00.shtml,2007年5月11日

②张大伟:《发行市场:在行政市场和读者接受之间》,《新闻界》,2007年第2期

③吴:《中西期刊业的产业集中度分析》,《出版参考》,2005年第9期

高一期中总结篇6

关键词:资本结构;资本成本;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4日

资本结构优化总是与特定的财务目标相联系,西方财务理论界研究的财务目标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选择哪一种最大化目标作为资本结构的优化目标,更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多年来一直是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资本结构优化的标准及资本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

资本结构优化标准,也就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标准。从理论上讲,最优资本结构是指能使企业在一定时期最适宜其有关条件下,使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能使企业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及企业价值之间实现最优平衡的资本结构。在理论上,把这个最优资本结构作为企业目标资本结构,但在实践中很难找到这个最优点。

企业价值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企业债务价值之和,即:V=S+B。

假定企业持续经营,未来各期息税前利润为EBIT(t),所得税率为T,期望报酬率(考虑风险时资本成本)为K,负债为D (t),平均利息率为r,企业第t期税后收益为[(EBIT(t)-r・D(t)](1-t)+r・D(t),其中:[(EBIT(t)-r・D(t)](1-t)代表股票的净收益;D(t)表示负债的净收益。企业第t期税后收益的现值为:■,则企业总价值为V=■■。

从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其一,企业价值受企业利润EBIT (t)、期望报酬率K、所得税率T、债务总额D(t)、时间t、利率r等因素综合影响。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即EBIT (t)、K、T、t、r与D (t)无关,则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高。实际上企业负债多少对其他因素是有不同程度影响的。企业负债越多,破产风险越大,财务亏空成本越高,期望报酬率K和利息率r都会相应增加,因此就存在一个适度的问题,即最优资本结构。但是由于影响企业价值的各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这样使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复杂。

其二,假设企业价值影响因素中EBIT、T与债务数量D无关,r、k只是债务数量D的函数,记为r (D)、k (D),其中r(D)为单调递增函数,则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V=■

对上式求导,便得到:

■=■

若是企业价值达到极值,必然有:

K(D)[D・rt(D)+r(D)]T-K′(D)[EBIT(t)(1-T)+r(D)・D・T]=0,或K(D)[D・rt(D)+r(D)]T=K′(D)[EBIT(1-T)+r(D)・D・T]

从理论上说,r (D)、k (D)函数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最优资本结构确定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最优资本结构的实际可操作性。

其三,以上只是证明当所有的关系为确定关系时,企业价值最大化或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过程。实际上,期望报酬率K与D的关系、利息率r与D的关系以及企业价值与EBIT、r (D)、k(D)的关系都是不确定的。比如,r (D)、k (D)取决于对破产风险的估计,这本身就是不确定或随机的,这也给最优资本结构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使理论上资本结构的评价标准受到现实的挑战。

综上分析,使得以理论上的“最优资本结构”作为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值变得非常困难,而且也不现实。

西方国家常用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从投资者角度,若负债水平在适度范围内,随着负债率提高,节税利益增加,权益资本收益率增加。如果超过这一范围,负债率提高,会使破产风险显著增加,财务亏空成本显著增加,从而削弱或抵消甚至超出节税所带来的利益,这时随着负债率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是递减的。因此,只能说负债率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应尽可能提高。

对于给定的时期,每一个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优负债率(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应具有动态目标,在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去研究。

根据资本结构理论,判断企业资本结构优劣的标准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对股份公司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每股净值最大化。这里以每股净值最大化为理论基础,构建资本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

以im表示权益资本的收益率,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D表示负债总额,rd表示负债利率,T表示所得税率,S表示普通股本净值,P表示优先股资本净值,rp表示优先股固定股息率,V表示资本总额。由于优先股有类似于负债的性质,因此,在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时,将优先股当作负债性质处理,则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为:

im=■

假设:资本总额V=S+D+P,负债比d=D/V,优先股比p=P/V,营业利润率i=EBIT/V,将以上V、d、p、i代入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则有:

im=■

假设营业利润率服从正态分布,其期望值为i,标准差为δ(i),则权益资本收益率im也服从正态分布,这时权益资本收益率期望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im=E■=E[■]

=■=■

因为,?啄2im=D[■]=D[■]=(■)2?啄′2(i)

所以,?啄i■=■(上式计算过程中的E和D分别为期望值和方差的计算符号)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得:

Rm=Rf+?茁m(■n-Rf)

其中,Rf表示无风险报酬率,■n表示平均投资报酬率,?茁m表示企业的投资风险系数。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投资风险系数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茁m=?啄(m)/?啄(n)或?茁m=?啄(i■)/?啄(n)

其中,δ(n)表示平均投资报酬率的标准偏差。由普通股每股价值的计算公式:V=imb/Rm(其中,b为每股净值),将相应公式代入其中,则有:

V=■

当V达到最大时,企业价值最大,此时资本结构为最优。

二、资本结构调整效果评价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企业的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保持一个合理的动态比例,以满足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企业资本结构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状况,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那么如何评价调整后的资本结构的效果呢?下面将结合资本结构调整对企业财务杠杆利益、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的影响,对资本结构的调整效果做以下分析:

1、财务杠杆利益无差别点分析法。现代企业利用负债的目的是为了筹集所需资金,更重要的是利用负债的杠杆作用,以获取节税利益。因此,企业对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可以作为评价企业资本结构优劣的一个标准。

财务杠杆利益是指由于利用负债的抵税效应而给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带来的增减值。具体可以通过下式进行分析:

R=[i+■(i-r)](1-T)

其中,R为权益资本期望收益率;i为期望息税前资本收益率;r为负债资本利率;D为负债资本总量;S为权益资本总量;T为所得税率。

上式中,P=D/S・(i-r)(1-T),P=D(i-r)(1-T)/S为负债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若R>i(1-T),则有P大于零,这时随着负债D的增加,权益资本期望收益率R随之增加,说明负债给企业带来的杠杆利益增加;反之,若R

2、综合资本成本分析法。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取决于负债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其计算公式为:

K=Ke×S/(S+D)+Kd×D/(S+D)

其中:K为综合资本成本;Ke为权益资本成本;Kd为负债资本成本;T为所得税率;D为负债总额;S为权益总额。设负债率d=D/(D+S),则综合资本成本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K=Ke×(1-d)+Kd×d

图1说明了负债率与综合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当d较小时,K值较大,随着d值增加,K值会逐渐减小,达到d0点后,K值最小;之后,随着负债率d继续增加,K值将逐渐增加。(图1)

假设资本结构的调整为存量调整,负债率调整的百分比为d,调整前的资本成本为:K0=Ke0(1-d)+Kd0×d,调整后的资本成本为:K1=Ke1[(1-d)-d]+Kd1(d+d),则资本结构调整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值为:

K=K1-K0=[(Ke1-Ke0)(1-d)+(Kd1-Kd0)d]+(Kd-Ke1)d=W+M

一般情况下,当调整幅度较小时,权益资本成本和负债资本成本相应变化不大,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可认为ke1=ke0、kd1=kd0,调整影响数则为d(kd1-ke1)。当企业资本结构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时,将会引起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较大幅度的变化。一般地说,企业负债资本成本要低于权益资本成本,即:kd

(1)当存量调整使负债率增加时,则权益资本比例相应降低,由于财务风险的加大,债权人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增加,负债资本成本提高;同时,由于股东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的要求加大,权益资本成本也相应提高。此时因为d>0,Kd1>Kd0,Ke1>Ke0,W>0,MM,则K>0,说明资本结构调整使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反之,若相反,则K

(2)当存量调整使负债率降低时,则权益资本比例相应提高,由于财务风险的降低,债权人对企业提出的要求降低,负债资本成本减少;与此同时,由于股东承担的财务风险减少,权益资本成本也相应降低。此时,由于d

上述分析说明了资本结构存量调整时对综合资本成本的影响。当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的增量调整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就不能按综合资本成本分析法做出简单的比较分析,应该采用无差别点分析法比较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调整方案,这方面可参照前述的财务杠杆利益无差别点分析法。

3、企业价值分析法。现代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股份公司来说,即指每股净收益最大。因此,可以利用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来评价资本结构调整的效果。

根据权衡模型,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VL=Vu+TD-FA

其中:VL为有负债企业价值;Vu为无负债企业价值;TD为负债节税利益;FA为财务危机成本及总成本。

假设资本结构的调整为存量调整,这时资本结构变化会使TD和FA发生变化,而且负债节税利益的变化量为TD,财务危机成本及总成本的变化量为FA。

资本结构调整前:VL0=VU+TD0-FA0;资本结构调整后:VL1=VU+(TD0+TD)-(FA0+FA);企业价值的变化量为:VL=VL1-VL0=[VU+(TD0+TD)-(FA0+FA)]-(VU+TD0-FA0)=TD-FA。

由图2分析可知,当企业原始负债率D0/(D0+S0)达到D*/(D*+S*)时,企业价值最大,此时若继续调整资本结构增加负债率,会降低企业价值;当D0/(D0+S0)

三、资本结构优化模型的财务分析指标

从企业现实出发,资本结构优化标准主要是看企业资本质量所达到的水平,它可通过一整套财务评价指标来反映。

1、资本结构类别比率分析。所谓资本结构的类别比率分析,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分析。主要有负债对总资产的比率、所有者权益对总资产的比率和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

(1)负债对总资产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总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比率有多大。对债权人而言,负债对总资产的比率越小,表示股东权益的比率越大,则企业的资金力量越强,债权的保障越高。反之亦反。但对股东而言,则希望以较高的负债比率扩大企业获利的基础,并以较小的投资即可控制整个企业。但负债比率很高,若企业状况良好,当然通过财务杠杆作用可使股东获得较高的报酬率,但是当企业状况不佳时,利息费用将使之不堪重负,得不偿失。

(2)股东权益对总资产比率,又称权益比率,或净值比率,是公司股东权益与总资产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即负债比率+权益比率=1,权益比率是负债比率的反面,两者表达相同的状况,实际应用时仅求其一即可。

(3)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指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负债对股东权益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这一比率还表明了股东对企业乃至债权人承担的义务的大小。对债权人而言,此比率越低,则表示股东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越大,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则债权人的权益越安全。在实际分析企业资本结构的时候,权衡三个比例,得出资本结构的优化与否,从而做出定性的判断。

2、资本结构项目类别比率分析。上述三个比率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为基础计算的。有时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健全、长期偿债能力是否充分,可能更有意义。

(1)固定资产对总资产比率,也称固定资产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它一般不直接用于偿还企业的债务。固定资产比率过高,将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并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2)长期负债对总资产比率,也称长期负债比率。其计算公式为: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资产总额。这一比率表明了企业长期全部资金来源中,长期负债形式占多少,也表示企业的总资产对长期负债的负担能力。此比率越高,则总资产对长期负债的负担越高,企业经营依赖外来资本的程度越深。但若该比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可能缺乏举借长期资金的能力,或不擅长利用长期借款的杠杆效应或原有资金的利用程度可能不高。

(3)固定资产对股东权益比率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对股东权益比率=固定资产/股东权益。固定资产是供企业经营中长期使用的物质基础。为使企业能长期稳定经营,固定资产一般由企业长期资金形成,特别是由股东权益部分形成。对企业而言,短期借款购入固定资产是否有可能全部由股东权益提供,或者股东权益中有多少用于或可能用于固定资产,股东权益扣除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后还剩多少可用于其他资产。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市场价值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若该比率过高,则企业负债缺乏充分的保障。

3、纯益为利息倍数分析及扩展。纯益为利息倍数,指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内获得的利润与固定利息费用的倍数关系,表明了企业盈利能力与利息费用支付能力间的关系,一般又称利息保障倍数。

前述的各种比率有一共同的缺点,就是未能就企业每期支付固定利息费用的能力做出分析,而仅提供一些结构性指标。企业负债比率越高,则支付固定利息及到期偿还本金的负担越重,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利润作为支付利息的正常来源。利息保障倍数是以动态的盈利能力角度判断企业借债是否适当、资本结构是否优化的重要指标。

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首先应确定企业纯益的数额。纯益并不等同于净利润。企业可供用于支付利息的纯益,包括:税前利润、特殊损益项目、优先股股利、利息费用;其次,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还要确定企业的固定利息支出。这一项目通常包括下列内容:长期负债的利息费用、已资本化利息、未资本化长期租赁负债的隐含利息,其他因长期负债或承诺而产生的具有固定性的利息费用,及所有归属当期的负担的已支付或应付未付利息,均应包括在内。企业每期不仅有利息费用,还有许多其他的固定支出。因此,可以将利息保障倍数予以扩展,计算纯益为固定支出的倍数,以衡量企业支付各种固定支出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杰克・默林.贾辉然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美]斯蒂芬・A・罗斯,罗德尔福・W・威斯特菲尔德著.吴世农,沈艺峰译.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高一期中总结篇7

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干物质;叶干重;茎干重;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7-1221-07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7.007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y Weight and

Yield of Rice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CHEN Qing-chun1,LAN Dun1,ZHAO Xin-fei1,ZHANG Da-wei1,

ZHANG Yong-shun1,FU Li-jiao1,LI Ming1,LI Yan-da2

(1.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225,China;

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ang 33020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ry weight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three rice varieties(Yuejing Simiao No.2, Yuenong Simiao, Hemeizha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wo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N levels for early-rice and late-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leaf dry matter was highest at the jointing-booting stage, the ratio reduced gradually with the growth process and reached the lowest value at the milking stage; 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stem dry matter decreased to the lowest at the milking stage; 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panicle dry matter was less than 20% at the full panicle stage, and it increased about 43% at the milking stage. Between early-rice and late-rice, the difference of seed setting rat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total dry weight was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number of panicle,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panicle, 1 000-grain weight or yield was not significant. After the full panicle stage, seed setting rate and 1 000-grain weight were both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dry weight, leaf dry weight was close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number of panicle, stem dry weigh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yield traits, and total dry weigh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yield. Dry weight of ric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high yield.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yield; dry matter; leaf dry weight; stem dry weight; relationship

适宜群体质量有助于水稻(Oryza sativa L.)稳产高产。目前国内关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生产和积累变化的研究已有很多,干物重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的研究也屡有报道。研究表明,水稻产量和干物重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1],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干物|积累量不同,从而影响其产量的高低[2]。宋文博等[3]认为水稻抽穗后因干物质的积累而增产,李莉等[4]认为对中稻产量影响最大的干物质积累时期是营养生长阶段,对晚造产量影响较大的干物质积累时期是生育后期。而Wu等[5]研究表明,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前无显著关系,在拔节至成熟阶段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胡继超等[6]认为在有效分蘖期,叶干重和茎干重这两个指标影响着单位面积下有效穗数的高低,进而影响产量高低。其中茎干重的变化对水稻子粒灌浆充实和穗增重的影响十分重要[7],茎干物重影响着分蘖数和颖花数,从而间接影响结实率,而叶干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分配[8]。国外亦有报道,叶和茎的干物质分配对产量有显著影响[9]。Ntanos等[10]认为水稻开花期大量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干物质向子粒的转运,且子粒产量与干物质的转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干物质积累和生产量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途径[11]。上述研究均表明,水稻干物质的生产、积累、运输与分配在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产量的形成,探索水稻不同生育期干物重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联系,对培育高产水稻、改良栽培方法和水稻生产管理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关于南方早造和晚造不同水稻品种各个生育期干物重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梯度的田间试验,测定早造和晚造水稻不同生育期干物重和产量性状数据,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构建适宜水稻群体提供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早造和晚造两次栽培试验,早造在2015年3月播种,晚造在7月播种。试验地点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基地水稻试验区,试验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6.3 g/kg,全氮含量为1.22 g/kg,全磷含量为0.36 g/kg,全钾含量为9.50 g/kg。早造试验材料为粤晶丝苗2号和粤农丝苗,晚造试验材料为合美占和粤晶丝苗2号。两次试验均为人工移栽,设3次重复、24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 m2。其中灌排水沟为0.5 m,埂为0.3 m,保护行为1.5 m左右,小区之间以埂相隔。田埂覆以地膜,各小区排灌相互独立。基追比为5∶5(基肥∶分蘖肥∶穗肥=5∶3∶2),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一般高产田一致。

早造试验中,株行距为19.8 cm×16.5 cm,2本移栽,设置4种施氮量,分别为N0(纯氮0 kg/m2)、N1(纯氮0.008 kg/m2)、N2(纯氮0.015 kg/m2)、N3(纯氮0.022 kg/m2),另外配制0.008 kg/m2 P2O5和0.009 kg/m2 K2O用做基肥。

晚造试验中,株行距为24 cm×14 cm,3本移栽,设置4种施氮量,分别为N0(纯氮0 kg/m2)、N1(纯氮0.009 kg/m2)、N2(纯氮0.018 kg/m2)、N3(纯氮0.027 kg/m2),另外配制0.009 kg/m2 P2O5和0.015 kg/m2 K2O用做基肥。

1.2 数据测量和计算

早造栽培试验过程中,分别在两水稻品种的拔节期、抽穗期、齐穗期、乳熟期对小区进行破坏性取样,晚造试验分别在两水稻品种的拔节孕穗期、齐穗期、乳熟期进行破坏性取样,每个小区随机取5穴完整植株,用袋子套好并做标记。将所取样品运回实验室按器官类型分离后,称取鲜重,而后放入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取出测量干重并记录。并于收获期每小区取样4 m2,进行室内考种测产。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 22.0处理所有试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育期干物重变化

由图1~图4可知,水稻早造栽培和晚造栽培的干物重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对一致。从拔节期至抽穗期,叶干重呈上升趋势,而抽穗期和齐穗期以后,叶干重有所下降(图1);从拔节期至齐穗期,茎干重逐渐增加,齐穗期以后,茎干重趋于平稳(图2);穗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齐穗期尚且不多,在齐穗期至乳熟期剧增(图3);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水稻的干物质总重逐渐增加(图4),且施氮量越多,干物重越大。

2.2 不同施氮量产量性状差异

由表1可知,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由于氮肥水平越高,穗数越多,不同器官营养竞争激烈,施氮量大的易贪青晚熟,在收获时谷粒含更多瘪粒和空壳,所以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

2.3 不同生育期干物质分配比例

由表2可知,品种差异不影响水稻干物质分配规律。水稻拔节期的叶干重和茎干重,所占比例较高,而拔节期以后随着施氮量增加,叶干重比例增加,茎干重比例减少。不同氮肥水平下乳熟期的干物质分配差异较小。总体而言,拔节期以后,叶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逐渐减少,乳熟期叶干重只占总干重的16%左右;拔节期至齐穗期,茎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早造变化不大,晚造有所下降,齐穗期以后,比例逐渐下降,乳熟期茎干重占总干重的40%左右;齐穗期至乳熟期,营养物质优先供应穗器官,乳熟期的穗干重占总干重的43%左右。

2.4 不同条件干物重和产量性状差异

由表3和表4可知,不同氮肥水平下的产量性状和干物重差异极显著,即施氮处理对干物重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极显著。早造和晚造水稻间的结实率差异极显著,而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合美占和粤晶丝苗2号的千粒重存在极显著差异,两品种的产量差异也极显著,而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差异不明显;粤晶丝苗2号与粤农丝苗的各个产量性状间无差异。不同品种的茎干重和叶干重差异均不显著。齐穗期和乳熟期,早造和晚造水稻的叶干重差异不显著,而在拔节期,早造和晚造水稻的叶干重差异极显著;拔节期和乳熟期,早造和晚造水稻的茎干重差异不显著,而在齐穗期,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齐穗期,粤晶丝苗2号和粤农丝苗的穗干重差异不显著,而乳熟期时差异极显著;合美占和粤晶丝苗2号的穗干重在齐穗期和乳熟期差异均不显著。总体而言,早造和晚造水稻的穗干重在齐穗期差异不显著,而乳熟期时差异显著。不同品种间的总干重在拔节期和齐穗期时差异均不显著,而粤晶丝苗2号和粤农丝苗的总干重在乳熟期时差异显著,合美占和粤晶丝苗2号的总干重在乳熟期时差异极显著。早造与晚造相比,拔节期的总干重差显著,齐穗期和乳熟期的总干重差异极显著。

2.5 各生育期干物重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由表5可知,早造栽培中,粤晶丝苗2号在拔节期时的叶干重与结实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 -0.819。在抽穗期时,叶干重、茎干重和总干重均与结实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0.815、 -0.878;茎干重与千粒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 -0.814;叶干重、总干重与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0.800,虽相关系数较大,但不显著。在齐穗期时,穗干重与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叶干重与穗数、千粒重显著相关,与结实率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850、-0.925;茎干重与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0.853、-0.864;总干重也与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7、-0.842、-0.909。在乳熟期时,叶干重与千粒重、结实率相关程度较大,相关程度达-0.860、 -0.907;茎干重与穗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50,与千粒重的相关系数达0.804,但不显著,与结实率、每穗粒数、产量相关性小。

早造栽培试验中的粤农丝苗,在拔节期时,叶干重与每穗粒数的相关系数较大但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804,与结实率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为 -0.878;茎干重与穗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66;总干重与穗数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为0.848,与每穗粒数、结实率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7、-0.804,与千粒重、产量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0.680。抽穗期的干物重与各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在齐穗期时,叶干重与穗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813,与每穗粒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62和-0.983,与产量、千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茎干重与各个产量性状的相关程度均较大,其中与穗数、每穗粒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929和0.968,与结实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4,与千粒重、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4、0.741;穗干重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39,而与其他产量性状相关不大;总干重与每穗粒数、结实率的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和-0.972,与穗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57,与千粒重、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在乳熟期时,干物重与穗数、产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且相关系数均较小,而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相关程度极大,其中每穗粒数与叶干重、穗干重、总干重的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42、0.942,与茎干重显著相关;千粒重与叶干重、茎干重、总干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 -0.850、-0.856;结实率与穗干重、总干重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和-0.879,与叶干重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77。

晚造栽培中(表6),合美占在拔节孕穗期时,叶干重与穗数极显著相关,与结实率、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0.857、0.859,茎干重与各产量性状相关性不大;总干重与穗数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达0.849。在齐穗期时,叶干重与穗数、产量显著相关,与结实率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0.904、-0.943;茎干重与穗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与千粒重、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944、-0.858、0.844;穗干重与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显著相关,与产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0.820、-0.873、0.951,总干重与穗数、结实率、产量相关程度极大,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986、0.926。在乳熟期时,叶干重与穗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与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0.945、0.845;茎干重与穗数、结实率的相关性极显著,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0.924、0.826;穗干重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6;总干重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性不大,与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9、-0.861、-0.897、0.830。

在晚造栽培试验中,粤晶丝苗2号在拔节孕穗期时,叶干重与穗数、千粒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0.844;茎干重和总干重均与千粒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和-0.871;而茎干重和总干重与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的相关性均较小。在齐穗期时,叶干重与穗数、结实率、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9、-0.818、0.887;茎干重与穗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939;与结实率、产量相关程度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0.802,与结实率的相关性显著,而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穗干重与穗数、产量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和0.907;总干重与穗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39,与结实率、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0.880。在乳熟期时,叶干重与穗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87;茎干重与穗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而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的相关性不大;穗干重与各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均较小;总干重与穗数、结实率、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0.855、0.814。

综上所述,各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齐穗期、乳熟期)叶干重与结实率呈负相关;拔节期至抽穗期叶干重与穗数、千粒重的相关性不大,齐穗期以后相关性较大;齐穗期的叶干重与产量关系较大,拔节期至抽穗期或乳熟期的叶干重与产量关系不大;叶干重与每穗粒数关系不大。拔节期至抽穗期茎干重与各产量性状相关关系不明显,齐穗期以后茎干重与各产量性状有较大相关性。穗干重与总穗数之间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与结实率有较大负相关关系,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无明显关系。总干重与每穗粒数关系不明显,在拔节期、齐穗期、乳熟期与穗数呈明显正相关,在抽穗期与穗数的相关性较小;在拔节期时总干重与结实率相关程度较低,抽穗期以后总干重与结实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抽穗期以前总干重与千粒重相关性不显著,齐穗期以后总干重与千粒重有较大负相关系数。早造水稻在春季种植,光温资源较少,故早造水稻最终产量与干物重的相关程度不高,相关性不显著。而晚造水稻种植时间正值夏季,光温条件适宜,故晚造水稻齐穗期以后产量与干物重相关性大,且齐穗期和乳熟期的总干重与产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由于光合作用产生的同化物不断运输至稻穗,茎鞘和叶片体内的干物质持续再分配至谷粒,最终形成了水稻产量[12]。有关水稻干物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12-17]。马殿荣等[13]认为抽穗期至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与产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抽穗后的干物质总量与产量之间的正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敖和军等[14]认为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与产量高度相关。而有研究[15]认为干物质对子粒产量贡献优势期是抽穗前期。杨惠杰等[16]认为水稻生物产量决定了谷粒产量的大小,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苏宝琴等[17]的研究也表明谷重c总干重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1 4。前人大多研究不同栽培条件下干物重与产量的关系,鲜有研究干物重与产量各个构成因素的直接联系,且尚无栽培季节的不同对干物重与产量之间联系的影响报道。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逐渐增加,氮肥的增加能有效提高干物质和产量。叶片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拔节孕穗期时最高,且其随着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在乳熟期达到最低值;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乳熟期降至最低;齐穗期的穗干物质分配比例不到20%,而乳熟期的穗干物质量将近占总干物质量的43%,此结果与邓飞等[12]、唐海明等[18]的研究结论相符。在本研究中,早造和晚造水稻的结实率差异极显著,总干重差异显著,而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差异不显著;同一地点的不同氮肥水平间干物重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均极显著,与李志民[19]、刘武等[20]的研究结果相同,但与敖和军等[14]的研究结果相反。齐穗期以后,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干物重呈负相关,叶干重与穗数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大茎干重与各产量性状密切相关,总干重与产量相关性大,这与马殿荣等[13]、闫平等[21]、宋文博等[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因此,控制施肥条件,重点提高齐穗期后的干物质的生产量和积累量,协调水稻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植株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稳定化学能,形成产量的主要部位;而茎秆作为植株的中轴,不但其上能着生枝条、花叶和果实,还起运输养分和支撑植株的作用,故叶器官和茎器官无不与作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作物产量密切相关,控制叶干物质量和茎干物质量的平衡高低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由于穗干重的数据不够充足,故难以观察得出穗干重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此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瑞余,梁义元,蔡碧琼,等.不同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185-190.

[2] 李 杰,张洪程,董洋阳,等.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3):2661-2672.

[3] 宋文博,刘元英,罗胜国,等.寒地高产水稻干物质积累特征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8):29-33.

[4] 李 莉,张锡洲,李廷轩,等.不同产量类型水稻基因型干物质积累与磷素吸收利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3):588-597.

[5] WU W G,ZHANG H C,QIAN Y F,et al. Analysis on dry matter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hybrid rice[J].Rice Science,2008,15(2):110-118.

[6] 胡继超,姜 东,曹卫星,等.短期干旱对水稻叶水势、光合作用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63-67.

[7] 陈惠哲.水稻物质运转规律及其产量形成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8] 张 强,陈 凯,梁云涛,等.利用双向导入系剖析水稻源、库相关性状的QTL[J].核农学报,2013,27(3):261-271.

[9] MAHAJAN G,TIMSINA J,JHANJI S,et al. Cultivar response,dry-matter partitioning,an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in dry direct-seeded rice in Northwest India[J].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2012,26(6):767-790.

[10] NTANOS D A,KOUTROUBAS S D. Dry matter and N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for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 under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J].Field Crops Research,2002,74(1):93-101.

[11] 钱宏兵.栽插方式对水稻南梗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2):1915-1917.

[12] 邓 飞,王 丽,刘 利,等.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2,38(10):1930-1942.

[13] 马殿荣,陈温福,苏英山,等.水稻乳苗抛栽与其他栽培方式干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4(5):6-9.

[14] 敖和军,王淑红,邹应斌,等.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7):1927-1936.

[15] 张洪松,岩田忠寿,佐滕勉.粳型杂交稻与常规稻的物质生产及营养特性的比较[J].西南农业学报,1995,8(4):11-16.

[16] 杨惠杰,李义珍,杨仁崔,等.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01,15(4):265-270.

[17] 苏宝琴,孙菊英.不同晚粳水稻干物质生产和籽粒灌浆速率的研究[J].作物研究,1993,7(4):14-17.

[18] 唐海明,逢焕成,肖小平,等.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40(4):711-718.

[19] 李志民.寒地早粳稻干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20] 刘 武,谢明德,黄 林,等.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超级早稻干物质积累及叶蘖生长的影响[J].作物研究,2008,22(4):243-248.

高一期中总结篇8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1年新中国第一本中医药期刊——《江西中医药》创刊至今,公开出版的中医药学术期刊已有近150种。50多年来,中医药期刊数量大幅度增加,在传播中医药信息、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繁荣中医药学术进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相对于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发展水平而言,中医药期刊存在影响力相对较低、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全面了解中医药期刊发展现状并进行分析对于促进我国中医药期刊健康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中医药期刊概况

有学者认为,我国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沉沦、复苏和发展4个阶段[1]。从1951年《江西中医药》创刊起,20世纪50年代相继创刊的中医药期刊共有12种,其中包括《中医杂志》(1955年)、《上海中医药杂志》(1955年)、《中药通报》(1955年)、《福建中医药杂志》(1956年)、《江苏中医》(1956年)、《浙江中医杂志》(1956年)、《黑龙江中医药》(1958年)、《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58年)、《辽宁中医杂志》(1958年)、《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59年)、《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59年)。到1979年为止,中医药期刊的总数为58种,至80年代已发展为81种[2],至2000年有133种[3]。2000-2008年,又新增15种,其中以中西医结合类期刊增长最快,共新创刊7种。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除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未创办中医药类期刊外,近150种中医药期刊覆盖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来部分期刊刊名变更,以下段落及表格所用刊名均为变更后刊名。

2 中医药核心期刊基本情况

目前,科技期刊界普遍采用的“核心期刊”一词通常指以下两个概念,一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称为“中文核心期刊”;二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期刊,称为“科技核心期刊”。到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已5版,1~5版中收录的中医药核心期刊数量和期刊各不相同[4-8],其中被1~5版连续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仅有《中医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和《新中医》3种。2004、2005、2006、2007、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收录的中医药期刊数量分别为28、29、34、38、42种,其中连续5年被收录的中医药期刊共有28种(见表1)。这些中医药期刊中包括了中医、中药、针灸、骨伤及中西医结合各科,覆盖范围较广,影响力较强,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和导向性,能代表我国目前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动态,是中医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 28种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基本情况(略)

3 28种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分析

依据文献[9-13],从《引证报告》中选出连续5年被收录的28种中医药期刊,对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地区和机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1 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是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从2004-2008年度《引证报告》可以看出,中医药学术期刊平均总被引频次与西医相应类别期刊相差不大,且呈现逐年增长。2004、2005、2006、2007、2008年度学科平均总被引频次分别为483、544、645、787、843次,增幅达到了175%。其中2004年有2种期刊总被引频次超过2 000次,1种超过1 000次;2005年有3种超过2 000次;2006年有1种超过3 000次,2种超过2 000次,3种超过1 000次;2007年有1种超过4 000次,2种超过3 000次,3种超过1 000次。详见表2。表2 2004-2008年28种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总被引频次(略)

这些期刊总被引频次的大幅增加说明其在中医药类期刊中处于重要的学术地位,对学术趋势的发展具有一定导向作用。其中《中草药》、《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中医杂志》、《中国针灸》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并且发现中药研究领域始终保持较高的引用频次,表明目前对中药的研究是中医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3.2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指该刊前两年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总数所得出的统计值,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的指标。对于影响因子在期刊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学术界存在不同见解。近年来,许多学者认识到影响因子在期刊评价中的过度贡献问题。影响因子与多种因素有关,单纯使用单一指标对期刊或论文进行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一般认为,在同类可比期刊中,影响因子较高者表明其受关注的程度高,学术影响力较强,但在不同学科及同一学科内不同类别的期刊中影响因子的差异无法体现刊物水平的差异。28种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见表3。表3 2004-2008年28种中医药类科技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略)

由表3可见, 28种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总体水平偏低,虽然其平均值呈逐年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大。到2008年,尚没有一种中医药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达到1.0,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在2007年版《引证报告》中影响因子达0.874。本文所统计的5年中影响因子有2年以上超过0.5的期刊有5种,分别是《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其中《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5年来分别位于第一、二位,表明中西医结合及中药研究领域较中医领域研究更为活跃,上述期刊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而中医综合类和学报类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对较低,我们认为这与各期刊的办刊方向、所刊论文类型、读者定位等多种因素有关。

3.3 他引率

他引率是指该期刊全部被引用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对他引率的考察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自引过多导致的影响因子上升因素。28种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的他引率见表4。表4 2004-2008年28种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他引率(略)

表4显示,28种期刊的他引率稍有上升趋势,但没有大的变化,基本保持在0.8左右,其中《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3种期刊的他引率在2004-2008年均在0.90以上(包括0.9),说明其学术影响力比较广泛,能够引起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3.4 地区和机构分布

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影响力的指标。表5显示,2004-2008年28种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地区数均在20个以上,平均机构分布在120以上,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的地区数在2004年达到了31个,其他年份也在28或29个,并且近5年内在机构数上保持较高水平。另外,《中国中医急症》5年内机构分布数增长最快,从2004年的174个到2008年的524个,说明该刊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得到了有关学术界的重视。《中草药》、《中国骨伤》、《中国针灸》、《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中医杂志》等期刊在地区和机构分布上均处于较高水平,显示出我国中医药学科规模的壮大、覆盖面广和学术交流的广泛性。表5 2004-2008年28种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地区和机构分布情况(略)

4 结语

目前,科技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指标的统计数据可以从某个方面反映出期刊的水平,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对科技期刊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期刊在本学科中所处的地位。随着中医药学术发展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扶持,中医药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学术论文产出大幅度增加。我们对近5年来28种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进行了计量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其综合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方面。这28种期刊基本代表了中医药类期刊的较高水平,在中医药界也有较高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医专科期刊发展迅速,特别是中药、针灸和中西医结合方面,其文献量增加,影响因子增高,说明各界重视中药、针灸的临床应用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并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多的科研成果,这就使综合类期刊面临新的考验。

中医药期刊是具有鲜明中医药学术特征的科技期刊,受本学科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期刊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特点,这就必然会导致文献计量指标的不同。例如某些期刊侧重于实验研究,众多科研工作者可将其作为自己研究的参考,因此其被引用的几率就大,影响因子就高;而某些期刊偏重于临床经验的总结,多被临床医生将其用于临床医疗中,因此引用几率很小。本文28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均低于1.0,和其他学科的期刊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作为该领域学术交流重要载体的中医类学术期刊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质量,找出符合本期刊的发展方向来提高其学科影响力。目前,中医类期刊的种类还在逐渐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新创刊的期刊发展速度很快,因此,要保证核心期刊的高水平和高影响力,就要在原有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努力适应新的传媒发展模式,才能满足学术交流对科技期刊发展的要求。过分强调文献计量指标也会给期刊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提高各项文献计量指标的同时,始终保持期刊的高学术质量才是发展根本。

【参考文献】

[1] 吕慰秋,黄亚博.中医药期刊发展初探[J].中医文献杂志,1998,(2):34-36.

[2] 黄苏萍.中医药期刊50年发展探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 10(3):40-41.

[3] 靳 琦,谢晓余,李致重,等.全国中医药期刊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刍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3):10-13.

[4] 庄守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 林被甸,张其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 戴龙基,张其苏,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 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朱 强,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第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 潘云涛,马 峥.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10] 潘云涛,马 峥.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11] 潘云涛,马 峥.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12] 潘云涛,马 峥.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上一篇:期中考后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二期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