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10-22 13:53:35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篇1

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1.开展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继续深入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生产、经营、使用特种设备的法律意识;开展安全节能知识宣传,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安全使用、节能减排和应急处置常识,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正确使用特种设备的安全、节能、环保知识和应急救援能力;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及时通报相关事故,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增强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继续做好《美丽中国梦质检安全行》中国首部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系列科教片播放观看工作,扩大科教片的社会影响;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做到报纸有图文、电视有影像,广播有声音、新媒体有内容;通过《百姓质量讲坛》平台、安全检查、检验检测等途径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学校、社区、医院、商场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和质量月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广场宣传并与公众互动。

3.开展重点突出的宣教活动。针对工业园区船舶、冶金、危化品企业多的特点,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安全科重点宣传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常识;开展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宣教活动,重点对社会公众宣传电梯和气瓶的安全常识;与文教部门联合对全区(镇)中小学生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并实施学生与家长互动的“小手牵大手”活动。

二、全面落实各方安全责任,形成多元共治的责任体系

4.强化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督促推动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任务到岗,责任到人。通过广泛发放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告知书的形式推动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通过“确权签约”形式落实住宅小区电梯安全使用主体责任的落实,通过签订安全责任状的形式,落实气瓶充装单位对气瓶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推动落实特种设备出租、承租合同约定双方安全责任,推动落实物流园、批发市场、游乐场所等经营管理单位对进场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

5.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和新颁布的《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明确的各方监管职责,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综合监管责任、村(居)、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属地监管和主体责任。

6.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执行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的决策部署,与负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能的区(镇)有关部门和村(居)加强工作沟通、联系,形成有效的联合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使用知识,根据安全形势及时布置相关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坚决查处违法行为。

7.明确区(镇)有关部门责任。按照各部门各自职责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厘清本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并认真履职。

8.明确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各村(居)、部门、驻镇机关应协助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相关工作,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处理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执行安全检查督查和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将特种设备安全指标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三、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坚决打击特种设备违法行为

9.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根据市质监局下达的日常监督检查计划,重点组织开展对公众聚集场所(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场、体育场馆、公园等)、物流场所、部分重点企业及薄弱环节的特种设备实施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根据省质监局工作布置开展工业管道的安装监检、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的日常监督检查。

10.开展重点时段监督检查。在重大活动、重大节日、重要时段有针对性布置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并组织检查,开展“两节两会”期间、“五一”节前、高考期间、夏季汛季、中秋国庆节前、冬季等安全大检查,根据政府和上级部门要求开展专项检查。

11.开展专项整治监督检查。继续开展气瓶专项整治,坚决打击气瓶充装单位充装过期瓶、报废瓶、无码瓶和不使用气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行为,严肃查处钢瓶检验单位翻新报废瓶、交付无码瓶和不及时录入检验信息等行为,全面推动气瓶监管信息化升级,有计划地对气瓶加装陶瓷二维码,为跨部门综合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平台。继续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整治,对电梯安装维保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并开展工作质量评价,对电梯使用单位的日常管理状况、隐患自查自纠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面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开展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专项整治,坚决打击非法使用(未办理使用登记)、未经检验合格、无证操作和违章作业的行为,加强租赁使用叉车的安全管理。

12.开展其他专项监督检查。针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报告的重大问题,以及单位和个人投诉举报反映的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违法行为和反映的问题在5个工作日内实施监督检查。

13.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整治行动。对发现的特种设备违法行为坚决依法追究违法责任,对发现的隐患建立隐患台帐并督促整改,重大隐患按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隐患督办、公告制度》(泰市监管特监〔2016〕1号)文件要求处理。

四、加强和完善隐患治理体系、诚信体系、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14.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按照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深入开展2015年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泰市监管〔2015〕22号)文件精神继续完善区(镇)、企业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的建设。重点加强企业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制定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厂级(公司)、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体系,及时、定期开展隐患自查自纠并作出记录,及时妥善处理发现的隐患和异常情况。

15.建立和完善安全诚信体系。按照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市特种设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泰市监管特监〔2015〕4号)文件,重点推进全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电梯安装维保单位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利用现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完善信息查询系统和基础信息平台,对诚信企业实行激励扶持政策,对失信企业、不良记录企业、列入“黑名单”企业实行惩戒制度,对电梯维保单位启动市场退出机制。

16.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或者纳入相应的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充实应急救援专家库、救援装备库和专业救援队伍信息库,组织应急救援演练2次,依法报告和参与调查处理事故。

17.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依据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大纲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各使用单位要将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纳入“三级安全教育”范围,必须对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无能力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单位应通过联合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安全意识和必要的安全作业知识、操作技能,今年将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未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查处。

18.指导并督促企业全面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管理,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厘清使用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清单,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管理机构,人员和制度,落实检验计划并实施;督促企业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和按规操作;督促企业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演练;督促企业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开展日常维护保养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指导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工作,将工贸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标准化工作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系,督促企业开展对标检查、对标整改、对标达标和持续改进工作。

五、开展特种设备节能环保工作,促进全市特种设备低能耗、低排放运行

19.继续实施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将特种设备节能监管融入到安全监管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责任意识,对司炉人员进行节能培训和教育,开展10t/h以上锅炉能效普查工作,推动锅炉系统安全节能标准化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广高效锅炉、实施锅炉节能环保改造,配合环保部门整治落后燃煤小锅炉。

六、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能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20.建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安全监管队伍。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采取统筹兼顾的方法,主动把安全监管工作融入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行公开透明的办事流程、时效办结的承诺和公平执法、群众监督的机制,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的问题,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公信力。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篇2

当前,园区经济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园区经济的一种类型和途径,在全国各地呈蓬勃发展之势。近年来,我旗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筹划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今年4月初,开发建设工业区的工作正式启动,步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并已有户企业陆续入驻园区。现在,全旗上下都十分关注开发建设工业园区这项工作,都希望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能成为全旗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火车头。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学习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现就工业园区的地位作用及管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工业园区的一般特征

工业园区是指在划定的较为独立的地段内,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效应和规模发展,打造具有充分活力、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企业群体,形成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突出推动作用的集中区域。可以形象点说,工业园区就是一个提供了适宜的小气候和肥沃土壤的地方,驻园企业播种的是资金和技术,收获的是经济果实。一个成熟规范的工业园区一般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在优良的环境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工业企业集群,并实现高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走的是集约发展的路子。二是以发展朝阳产业为主,实施清洁生产,突出绿色产业,构建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体系。三是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资金流动效益最大化,人才各尽其能,引领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具有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体制和机制,确立的是市场主导发展、政府协调服务的体制框架;建立的是一套全新的以服务企业为中心,没有行政干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构筑的是园区内研发、生产、销售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持续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良好发展机制。

二、工业园区的地位作用

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是发挥投资的规模效应,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集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三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关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因此,要抓住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该把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这同时是适应国内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工业园区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进作用。实践证明,工业园区对各地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硅谷的出现使美国得以继续领跑知识经济;班加洛尔园区使印度信息软件业异军突起,并成为其主要的出口产业。自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工业园区的发展也十分迅猛,现由科技部批准的全国53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增加值、利税与建区初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00倍以上。一些地市、县级工业园区也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如江苏苏州工业园、连云港工业园、湖南湘潭天易工业园等除了基础设施投入成倍增长外,对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均在20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已经超过了50%,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二)工业园区对招商引资具有特殊的平台功能。工业园区的位置一般都是根据区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环境等要素精心选择的。园区内的道路、交通、通讯、水电及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的硬环境,与经过着力打造的制度、行政、市场、服务和诚信等软环境,对投资人或客商具有较大吸引力。可以说,园区特殊的、优越的环境,是最适宜经济发展、企业成长壮大的环境。因此,工业园区不仅能在高层次、宽领域的范畴内吸引生产要素的集聚,而且可依靠其优良的软硬环境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在有资源、有效益的前提下,有了工业园区这个平台,客商或投资者才会来,才会收到招商引资的实效,才能开创经济发展的未来。

(三)工业园区对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集约效果。在越来越重视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追求经济比较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工业园区是通过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来发展工业经济的科学模式。一是工业园区可节约土地资源,既能有效、合理地保障建设用地,又能防止乱占耕地,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工业园区是依托地方区域和资源等优势建设的,可以使地方的资源优势得到有效配置,产生最大的资源集聚效能。三是把企业集中在工业园区,可以引导产业相同、相近或相似的企业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发展,产生规模效应。四是企业集中在园区发展,既方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降低配套建设成本,又有利于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同时,对企业间信息交流、优势互补、产权流动等活动更是极为有利,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

三、对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的思考及建议

我旗的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开始运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冷静合理地谋划。要立足我旗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全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我旗招商引资的承载区、经济发展的集中区和财政收入增长区。为此,要在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上,提高认识,深化理解;明确重点、搞好规划;强化项目意识,处理好相关关系,努力探索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认识,深化理解。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是实现我旗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的现实选择,是加快我旗“三化”进程,进而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现在,我旗的工业发展仍处在自然松散式的初级发展阶段,要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采取强力措施,推进工业经济的集中、规模发展。为此,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不仅有利于我旗从根本转变粗放的原始工业发展方式,而且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降低产业成本,加快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一,要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形势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当前,国家对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的整顿,并不是对园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否定,而是重点清理个别地方以利用建设园区为名,占用耕地搞房地产等与建设工业园区发展经济毫不相干的项目,根本目的是有效防止人为“圈地”。我旗是在搞实实在在的工业园区,是全力开发工业项目,并非以园区为名搞其它形式的开发。为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毫不动摇,坚定不移。第二,要对园区性质、定位、发展有足够的认识,确保园区的开发建设有前景、有特色、有生命力,并循序渐进、逐步扩张,不能简单的模仿,更不能把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简单地理解为画一处地方、竖一块牌子、起一个名字。第三,要明确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不是单纯为了建园区而建园区,也不是为了赶时髦而建园区,更不是为了所谓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建园区,而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举措。

(二)明确重点,搞好规划。我旗具有丰富且特色鲜明的地上、地下资源。开发建设工业园区要以资源的开发加工、转化增值为重点,尤其要把矿产资源、农畜产品资源作为龙头和主线。同时,开发建设工业园区要以战略眼光搞好园区的规划,防止低层次起步,无特色发展。我旗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应充分考虑现有条件,着眼长远发展,按照有序起步、调整巩固、扩张发展三个阶段,搞好产业布局。要善于借鉴发达地区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打造、服务环境优化、优质项目引进等方面进行高起点规划,防止无效投入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力构建园区的竞争力、凝聚力,积蓄发展后劲。要突出园区规划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超前性,确保园区整体规划几十年不落后。

(三)在园区建设上,强化项目意识。一是要强化项目优先意识。项目是园区的主体,离开项目,园区就是一个空壳。因此要牢固树立项目优先、项目第一的观念,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建立起全面系统的项目库,不断储备项目、聚集项目,扩充项目。二是要强化项目选择意识。对有合作意向的项目要严格把关,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走向,是否有发展前景;对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市场前景不确定、高耗能低效益的项目决不能引进,以此保证项目的生命力。三是要强化项目效益意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已是老黄历,而在当今科技进步超速化的时代,项目适应市场的黄金周期在不断缩短,已经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了,因此,对引进的项目要抓紧运作上马,尽早开工投产,以免引进时是有效益的项目,达产时黄金期已过,造成投资和资源开发无效益。要特别审慎鉴别“马拉松式”的项目,防止其进驻园区。

(四)在园区发展上,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政府行为与市场规律的关系。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依靠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的方式,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对园区内各种资源、要素的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主管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园区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激励、科学管理、协调服务上,注重研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二是要处理好优势产业与劣势产业的关系。产业发展是动态的,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转化,不同产业都有一个新旧更替、彼衰此起的过程。确定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不在于产业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成体系,是否具有潜力、特色和市场竞争力,是否在园区发展中起到支柱和带动相关产业的作用。因此,在分析、评价、发展和引进产业时,既要重视优势产业使其更优,也要重视潜在优势产业的发掘和开拓。三是要处理好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与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产生污染的源头,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定式,摒弃“末端处理”的方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出现,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负面环境影响、实现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在园区管理上,抓好四项工作。园区的开发建设与规范管理应保持同步,只有管理跟上、措施到位,园区的开发建设才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和科学的规划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一是要抓好优质服务。在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在搞好优质服务上下大力气、下苦功夫,推行并不断完善对进入园区企业的“一条龙”、“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切实搞好开发建设园区的服务环境建设。二是要完善优惠政策。对投资园区的企业,除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可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特殊政策;对已制定的政策要信守承诺,全面兑现,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对拟园区外建设的工业项目可要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其进入园区投资兴业。三是要探索园区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扩大市场操作面,按照企业化运作的方式,鼓励供电、供水、通讯、排污等部门和民间资金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达到共同建设、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目的。四是要建立健全园区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我旗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实施办法,从指导思想、建区原则、发展目标、企业入驻、项目建设、内部管理、行政措施等方面,明确工业园区自身系统建设要求、入园企业建设和各类操作程序,以规范和引领我旗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健康发展。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工业园区 统计问题 分析 思考

一、工业园区现阶段发展状况

工业园区在开发建立的时候都有经过一定的过程,一般都会经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革创新、资源整合以及企业培育这几步。在这个过程中招商引资、配备基础设施、征地拆迁、人口集中和经济持续发展都需要用数据来记录,记录这些情况就需要对原数据和新数据进行统计。而在工业园区的统计工作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这些统计往往反映了某些事情的真实性和有可考性,因园区的特殊,统计工作有一定的要求,并存在着其特定的功能和内容。

就目前而言人们对园区统计工作的认识是不足的,造成这种认知不足的因素来自多方面,而且因认识不足,不能深入统计工作的细节使得统计工作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园区统计工作的加强与改革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使得园区统计工作发展的完善需要我们去重视统计工作,去深入统计工作。

对于一个园区来讲,其经济的统计是尤为关键的,特别是循环经济的统计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对于循环经济的统计国内现有一定的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指以下两点:(1)是指园区监测统计中的指标,即相关总量指标,技术引进所用总花费、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工业企业用水用电总量等;是否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否省级以上部门批准的生态化建设园区、是否制定环境报告及信息公开制度、是否制定了循环经济规划、开发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与实施方案的编制概况;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处理率和废水产生总量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率还包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中水回用率和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率以及化学需氧量(COD)、工业SO2排放量等生态指标。(2)是指能源统计工作中对园区内企业能源使用的相关指标。

现阶段主要采取的是园区监测的统计方法,但也存在一定得统计缺陷。

现有的统计方法主要有园区监测统计和企业能源统计。现阶段对于开展园区循环经济统计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开发区(园区)统计监测调查采取“属地统计”原则,由开发区(园区)统计负责人填报,各市调查队实施。工业园区的统计有明确的界定,但对于园区的信息统计有一定得局限性,因为该调查项目的重点在是针对园区建设发展状况。而对于能源的统计,主要是对企业能源消耗的调查,因企业是基本填报单位。对于能源指标我们可以通过园区统计标识的方法取得关于用能方面的统计资料,以此来反映循环经济减量化方面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统计部门上实行不断改革的制度,以此实现抽样调查替代全调查的制度。但上级统计部门很少考虑园区基层工作者,使得园区某些部分区域形成遗漏,这种情况致使统计无法反映园区的经济全貌。上级统计部门往往在统计师与其他统计部门统计不协调,造成政府统计职责与部门统计职责出现混乱和矛盾。按在地统计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园区统计往往无法完全按区域进行数据处理,使得统计范围混乱。

二、园区统计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对园区统计我们可以先进行试点工作,具体来说就是选择一个市或者一个园区进行实验来开展统计工作。经过试验后,于对已经成熟的统计案例推广到各市和各个园区。与此同时实行循环经济年报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来反映园区个统计工作的基本情况,再根据园区的统计工作情况的发展实现半年报制度。

1.规范统计制度,保证数据完整、真实和连续。对于我国的国庆来讲,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并在今后长期坚持。与此同时还需要确立一套规范的常规园区循环经济统计制度。我们在现有园区统计的基础上,完善统计制度,扩大统计的范围,并由特定的机构来负责组织和实施,以保证数据的完备和连续性。

2.开展工业园区统计试点工作。目前国内园区统计工作的正处于探索研究试验阶段,各种统计的经验还不足,在这种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就需要开展园区统计试点工作,实验性工作时尤为重要的。首先要选择一个有具有代表性的市或若干个工业园区开展园区来开展循环经济统计试点,在试点期内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改善统计工作,以此为建立规范的统计制度,节约统计资源提供相应的可靠依据。

3.建立统计数据明细制度。园区的统计一项涵盖多专业的工作,这种工作目前是一种新型的统计工作,面对这样的工作就需要各部门和企业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高效无误的完成。我们要想使得园区实现统一、科学的发展策略,为国家提供可用、可靠地信息,就需要建立统计数据明细制度。这种制度包括统计设计、调查、汇总推算以及各个环节的明细,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事业单位更好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监督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发展。

4.加快改革统计制度。现有的统计制度对现阶段来说是可行的,但这种制度不利于园区的发展,再次上级部门就需要加快统计制度,在改革的时候要建立科学、简捷、适用、操作性强、规范的方法制度。首先要使其与国际通用标准靠近,例如:规范统一的统计指标的名称、定义一级分类等。然后统一设计适用简捷的统计制度,使其既能满足上下层的各种需求。

统计改革还需确定稳定的报表上报时间和统计范围,不可任意提前上报,导致人为影响统计数据质量。此外我们还需整合社会各部门的统计资源,明确其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同级关系,界定政府统计调查内容和范围。

三、结语

现代工业园区仍处于发展的阶段,离成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发展必会有问题出现。统计工作的完善是发展园区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循环经济的统计工作相当重要,其次统计的规范化与改革创新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童秀红;对工业园区统计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浙江统计,2005-01-25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篇4

一、园区经济指标

今年1至5月份,园区企业在克服电力紧张与招工难等困难下,仍保持各项经济指标能够平稳增长。1、主营业务收入任务数900000万元,完成23.60亿元,占市里年度目标任务数的26.22%,同比增长48.80%;2、工业增加值任务数200000万元,完成5.23亿元,占市里年度目标任务数的26.15%,同比增长47.74%;3、工业税收任务数25500万元,完成1.12亿元,占市里年度目标任务数的43.92%,同比增长86.66%;4、基础设施投入任务数16000万元,完成1.1亿元,占市里年度目标任务数的68.75%,同比增长12.44%;5、新增就业人数任务数2000人,完成-351人(因今年园区有4家规上企业被统计部门核减)6、新增投资3000万元以上进园区项目任务数12个,完成9个,占市里年度目标任数的75%;7、标准厂房建设任务数9万平方米,完成5.2万平方米,占市里年度目标任务数的57.78%。

二、工业区概况

1、工业区。始建于1996年初,位于街道境内,傍依105国道,紧靠火车站,在市中心城区下游,规划和开发面积0.28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一类、二类(按环保标准)产业,工业区主要产业为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等。引进了金苹果实业、锐迈管道、瓯林化工、荣安鞋业、今日电子等企业,至2010年12月已落户企业17家,2010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60500万元,上缴工业税收1000万元,园区从业人数1500余人,

2、工业区。位于区城区东南部,赣江东岸,始建于2002年,与井冈山电厂相邻,区内主体公路“青东公路”穿境而过,距离火车站3.5公里,工业区规划和开发面积0.096平方公里,工业区内已建成10栋1.6万平方米轻钢结构标准厂房,工业区产业定位一类、二类(按环保标准)产业。属我区自建厂房“筑巢引凤”式工业区,为工业企业落户我区过渡提供承载,现已落户企业13家。主要产业为钢化玻璃、机电制造等,2010年工业区工业生产总值2873万元,上缴工业税收107.9万元,园区从业人员400余人。

3、工业区。始建于2003年,位于区镇境内,距中心城区22公里。2005年区中小企业局提出要完善工业区“两规划一环评”,即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建设规划、总体环评,2006年经区政府批准,该工业区规划面积3.33平方公里,分为A、B两个规划区,其中A区规划面积0.26平方公里,B区规划面积3.07平方公里,工业区现已开发建设1.67平方公里,引进了浙江思瑞再生铜、鑫旺铜业、明盛纸业、邦威家居等50余家企业落户,初步形成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医药化工、环保建材、再生纸四大支柱产业。从2005年开始,工业区工业生产总值、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收实现逐年翻番,2010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60亿元、上缴工业税收1.5亿元、企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工业区年上缴工业税收占全区年工业税收的80%,实现每亩纳税近100万元,其中,思瑞再生铜有限公司实现每亩纳税超200万元,成为全市园区低投入、高产出的工业园区之最。

三、园区建设

(一)生态建设

1、“一大四小”园区造林绿化。策应省、市、区创建“森林城市”的号召,投资60余万元,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围绕园区“一地、二路、多企”即湿地公园、丹青路、宋螺公路以及园区多家重点企业,完成园区绿化植树3000余株,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完善了工业区湿地公园建设,并积极将工业园区打造成森林园区。

2、工业园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工业区日处理120吨垃圾中转站建设已全面竣工,垂直压缩式垃圾中转设备已签订采购合同,即将交付投入运行。该中转站占地200多平方米,总投资近50万元,能有效为工业区60多家企业处理生活和工业垃圾提供便利,一个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工业园区正在凸现。

3、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去年以来,在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成功将工业区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纳入全省2011年第二批3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行列。工程采取BOT模式运作,已与省鄱湖公司签订建设合同,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立项、选址、环评等工作,正在组织土地和林地报批,计划今年7月份左右开工建设,工程竣工投产后园区污水排放将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园区及周边环境保护有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保障。

4、工业区路灯及天网工程建设。今年投资30余万元在园区各规划道路安装路灯,现已全面竣工并已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启的工业园区天网工程24小时在线监控,该工程正在加紧与电信部门协调沟通,计划投资约15万元,在今年7月份动工,将为园区的安全、稳定及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5、雨污分流。在全市工业园区率先启了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现已全面竣工,并已投入使用。

(二)平台拓展

场地平整。完成了迦南化工等企业用地约50亩土地的青苗补偿和场地平整工作。

(三)功能完善

1、路灯监控。工业区路灯亮化工程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园区天网工程建设正在加紧实施当中。

2、供水供电。加大园区水厂供水水质检测,确保园区及周边农民生活用水安全,加大与发改委及农郊电等部门就园区电网的改造升级和拓展工作的协调力度。

3、配套用地。正在规划工业区办公楼建设以及园区配套商业用地开发的前期工作。

4、安全发展规划。正在完成经济开发区“一园四区”安全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工作。

四、产业集聚

1、基地建设。牵头加紧与丰顺、明盛两家再生纸企业的沟通协调,全力做好申报工业区A区年产30万吨再生纸生产基地工作。

2、产业集聚。策应全市“吉泰工业走廊”建设,重点培植工业区再生纸、建材、医药化工、有色金属四大产业,其中有色金属和医药化工两大产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在现有海洲医药等5家化工企业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引进迦南化工、温龙化工的建设工作;在现有思瑞铜业等8家有色金属企业的基础上,协调井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金属企业的引进,并不断推进产业升级。

五、企业帮扶

1、办证。正在组织办理13家企业国有土地供地手续的宗地测绘,土地评估及挂牌等工作。

2、融资。今年帮助明盛、邦威等企业在南昌浦发银行、九江银行、稠州村镇银行等金融部门融资近5000万元。

3、稳定。今年以来,全局干部职工利用双休日等时间对园区及园区各企业的矛盾纠纷、安全生产、环保、消防等工作进行了专项排查,并及时处理了多起矛盾纠纷和化解了园区不稳定因素。重点协调鑫旺铜业、丰顺实业、明盛实业、海天包装、荣安鞋业等企业围墙内外的各种纠纷,确保园区及企业的正常秩序。

六、争资招商

1、争资争项。成功争取了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BOT建设项目;部级小创业创业基地申报得到了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认可,并可争取200万元左右补助资金;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正在申报中;正在着手工业区申报为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区的资料编制与沟通汇报工作;积极争取生态园区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申报了绿色照明集群产业补助资金约150万元;申报了省级成长型示范企业两家和省财政厅特色产业项目一家。

2、招商项目。今年引进了市重点调度项目迦南化工及温龙化工、创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10MW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兆丰香港发展有限公司太阳膜发电项目及江苏不溶性硫磺生产项目正在跟踪恰谈中。

七、存在的问题

1、经济指标。园区各企业经济指标虽能保持平稳增长,但是整体增长速度低于市里下达的目标进度数,1至5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新增就业人数均达不到年度进度数。主要原因为今年有4家规上企业因停产等原因被统计部门核减、电力紧张限电导致部分企业产值低于预期、加上环保原因致使涉重涉污企业处于半生产状态。

2、建设资金。园区规划起点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融资贷款缺乏有效资产。由于资金短缺,园区规模拓展和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影响好的工业项目落户和园区品味提升。

3、用地指标。工业区目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已征用报批土地不足300亩,如有重大项目落户,恐难保障项目落户用地需要。园区土地用地指标缺乏直接影响园区发展。

4、电力保障。今年全国电荒,直接影响园区企业供电,拉闸限电现象严重,多年与省市电力部门协调并争取工业园区实施峰谷用电没得到解决,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

5、园区稳定。区直有关执法部门存在吃拿卡要乱作为现象。园区所在地有关村、组及部分村民借土地权属纠纷、环境等问题经常性到园区及企业索要钱物,并拉闸断电,处于无政府状态,严重破坏招商引资环境和园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按照“盘点上半年、谋划下半年;回顾旧一轮、展望新一轮”的要求,围绕全年工作,重点在目标任务、建设推进、项目跟上、产业培植、协调到位等方面加大力度。

1、目标任务。围绕市、区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法,推行“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的工作机制,把目标任务纳入干部职工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使责、权、利相统一,确保今年全面完成各项考核任务。

2、建设推进。重点做好工业区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第一期工程的开工建设;重点抓好工业区300亩土地的地面附着物的补偿和“多通一平”工作;继续实施园区“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及善工业区湿地公园建设;实施好工业区天网工程建设;完成工业区2万亩规划可行性方案的编制与审批;工业区30亩配套建设用地等土地的报批和征用工作。

3、项目跟上。加大对迦南化工、温龙化工、创亿新能源等企业的帮扶力度,促进其尽早开工建设以及竣工投产;加大与目前在谈的10MW太阳能发电和投资25亿元太阳能薄膜发电的光伏产业及投资1.5亿元不溶性硫磺重大化工等重点项目的跟踪,确保今年新引进5000元万元以上新能源、有色金属、医药化工项目各一个落户工业区;确保引进电子信息或光伏产业亿元以上项目一个落户新工业区。

4、产业培植。以工业的强势崛起拉动经济发展,工业区立足有色金属、医药化工、新型建材、再生纸四大产业集群优势,在继续申报30万吨涂布白板纸基地和10万吨电解铜基地的同时,我局将不断引领关联产业、同类产业抱团进入、组团开发,逐步实现企业“领先”、产业“领跑”,打造工业核心竞争力。

5、协调到位。继续加大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力度,以“工业园区的110、企业的好保姆”的服务理念为要求,在做好用地、办证、用工、供水、供电、融资及各种纠纷协调等工作同时,确保园区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篇5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设计

引言

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量少是生态工业园区最显著的特征,其规划建设的主导思想为生态工业思想,强调生态网、生态链的构建,从而形成环境、社会及经济和谐发展的模式。研究生态工业园的规划与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生态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保证细节设计效果,更好的指导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生态工业园区概述及其发展现状

工业的发展同国民收入有着直接的联系,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处在现代化社会中,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人们的一大追求,要求构建一种新型化的生态工业园区,最大限度的降低生态环境污染[1]。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效率则取决于规划设计效率,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对园区规划与设计的重视,结合园区的发展特性,制定差异化的系统规划方案,把握各项设计要点,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的功能,才能推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行业的进步。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生态工业园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将生态环境与工业系统有机的整合起来,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消除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二者间的矛盾,成为当前园区的一种重要构成形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就当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数量较多,但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发展模式,不够成熟,发展类型不多,大部分工业园区仍属于试行点。当前国内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的研究有限,多集中在多样、高效和循环等规划设计等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循环经济、环境理论以及生态工业原理的指导下,从企业的废物以及产品副产物的最优治理、可持续使用、重新进入到生产环节的目的出发,充分开发再利用系统,应用能量、资源最大化利用策略,最终达到企业、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2)对园区的生态结构、产业特点和生产加工流程进行综合探析,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实现功能的重组,构建一种循环生态经济网络;3)在生态学理论的引导下,深入探索和研究园区产业类型,融合多个企业发展优势,构建企业共同体,在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下共同进步;4)严格遵循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强调环境同工业园区的高效融合,做好生态工业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2]。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系统规划

在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即基础资料研究、工业生态系统设计和组织运行模式探究[3]。首先,应认真的分析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综合性研究园区的工业、环境及产品技术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的设定园区产业结构,明确主导产业,制定出最优化的生态链;其次,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对该园区内的生态系统功效、运行流程进行考察,保证企业生产活动间的联系性,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最终废弃物的排放;最后,还要设计规范化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组织运行模式,借鉴其他生态工业园的成功设计模式,应用一体化的管理方法,加强园区内部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有效的降低成本费用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三)生态工业园区的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是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生态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原本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要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充分保护原有的环境,形成独具乡土特色的园区景观特点,将生态化设计观念深入贯彻到生态工业园区的整个建设过程中,使园区产业和生态环境自然的衔接起来[4]。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廊道设计、斑块设计、基质设计及缘的设计五大要点,其中生态景观走廊、生态景观轴线共同构成了景观廊道,可以结合景观轴线的具体类型,构建同环境相适应的景观,体现设计的生机;而绿化组团、景观节点是斑块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将植物、假山等景观同交通、产业结构联系起来,提高生态设计的个性化,打造不同特色的景观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园区风格定位和园区具体特点来设置景观节点,突出不同类型斑块的作用,使生态环境更加美观。

(四)生态工业园区的人文环境设计

除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经济发展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园区人文环境的设计,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系统,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应加大生态教育力度,逐步提高居民的素质,传播生态文化,保持园区秩序的稳定,完善园区内基础设置建设,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使园区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保证文明、生态和社会的协同进步[5]。

(五)生态工业园区的支持系统设计

现代设施是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要支持系统,也是园区信息、能量、人力等物质高效流动的基础保障,对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量消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服务系统、信息系统及道路交通系统是三种主要的支持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构建一套先进的生态工业园林信息系统,将企业生产信息、园区评价体制、环境法律法规等内容融入到信息系统中,实施分层管理的方法,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并统筹布局交通体系,使园区内部、外部都能有效联通,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网,保证运输的通畅性。

三、结语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任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应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循环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合理把握各方面的因素,将文明、生态和经济作为切入点,保证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科学性,结合与园区产业结构分布状况,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达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园区规划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健全的系统性设计方案进行建设,能够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高质量的生态工业园区,保证社会-自然-经济三大系统的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左晓利,李慧明. 生态工业园理论研究与实践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07)

[2]田野,肖煜,宫媛.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研究―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 2009(S1)

[3]刘娟,谢家平.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理论综述[J]. 未来与发展. 2009(06)

[4]项学敏,杨巧玲,周集体,王刃.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方法研究与展望[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01)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篇6

一、晋宁县工业园区发展总体情况

(一)园区建设的基本概况

晋宁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5.87平方公里,属省级工业园区。按产业定位不同分为5个片区,分别发展精细磷化工、商贸物流、生物资源加工、生态旅游、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自2008年以来,晋宁县提出建设以“二街精细磷化工特色工业园区”为主的“一主四副”特色工业园,打造“工业强县”载体,使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今,已完成《晋宁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晋宁县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评审,并提档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同时,逐步对全县5个片区进行了功能调整。即:二街片区15.3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为主的产业;晋城片区17.1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上蒜片区9.7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宝峰片11.82平方公里区重点发展生物资源、食品加工和绿色环保产业;青山片区11.8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二)园区工业项目入园和投资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末,晋宁县工业园区批准入园工业项目345个,比年初新增133个;新开工项目75个,竣工项目104个,落地及在建项目中外资项目9个,内资项目231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1个,世界500强企业1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7.27亿元,比年初增加17.14亿元,增幅56.89%,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27亿元,比年初增加18.23亿元,增幅82.71%;基础设施投资6.3亿元,比年初减少1.23亿元,降幅16.33%;标准化产房投资0.7亿元,比年初增加0.14亿元,增幅25%。2011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规划、市政道路、电力、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总投资10.43亿元。

1.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目前二街片区开工建设主干道等八条道路,工程总投资7865.88万元,目前完成投资2359.76万元;青山片区开工建设4条主干道,工程投资5749.2万元,完成投资1300万元;宝峰片区主干道投资2100万元,3月底主体工程已完工;晋城片区建设4条道路,总投资5107.68万元,目前完成投资996.56万元。

2.电力设施工程。二街220千伏变电站及三回输电路工程计划投资近2亿元,已经完成土地征用、土地平整工作,正进行主体工程建设,目前完成投资3900万元。化乐110千伏变电站及输电线路计划投资4000万元,已完成土地收储、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400万元。园区企业建设、生产用电和园区线路改造工程,计划投资1000万元,目前还在筹备当中。

3.园区生活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二街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资1000万元、远期投资500万元。工程于11月已建成投产使用;宝峰片区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选址、征地、设计等工作污水干管投资166.63万元,目前已完成总体工程的15%。

青山、上蒜、晋城片区污水集中收集后输送到滇池截污管网处理,三个片区污水干管总投资760万元;二街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已于2010年底投入使用。

(三)园区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12月末,晋宁县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0.06亿元,比年初增加15.38亿元,增幅44.35%;完成工业增加值10.4亿元,比年初增加3.96亿元,增幅61.49%;主营业务收入40.14亿元,比年初增加8.36亿元,增幅26.31%;实现利润总额3.32亿元,比年初增加2.33亿元,增幅235.35%;上缴税金1.49亿元,比年初增加0.78亿元,增幅109.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54亿元,工业增加值10.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6.78亿元,利润总额2.6亿元,税金总额1.4亿元。对外出口额500万美元,比年初增加485万美元。年末从业人员数4321人,比年初增加1303人。

二、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情况

由于园区正在建设中,因而目前园区内辖内金融机构还未设立网点,园区与各金融机构暂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截止2011年末,晋宁县辖内金融机构向园区合计贷款3.262亿元,比年初新增贷款0.86亿元,增幅35.81%,全部均为支持园区内工业企业贷款,其中:短期贷款1.365亿元,中长期贷款0.97亿元,固定资产贷款0.927亿元。园区理财产品贷款1.36亿元。金融创新开展落后,现就工商银行在办理订单融资和应付款融资,2011年末合计融资0.255亿元。

三、园区发展及金融支持工业区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存在土地闲置浪费,有效利用率低

工业项目入驻工业园区不同于大移民搬迁征地,也不同于城市建设成片开发土地,工业园区的各项目用地的时间相对分散,每个项目因产业结构、投资金额、市场需求等因素不同用地规模度差异很大,用地规律性、周期性不强,政府难以预测年度土地投放数量。因此,对工业园区的征地,应该是在县级政府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任务后,实行按项目分期征地,分期供应。实践中,县级政府常常是先征上一大片土地,先圈起来后,再去招商引资,“等米下锅”。“先征后用”带来一些具体问题,一方面,大征地大拆迁,造成失地农民数量大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安置压力增大,加上农民的补偿资金很难全部到位,土地征收后,土地也长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成片良田沃土晒太阳,容易诱发征地安置矛盾突出,影响社会稳定。

(二)园区企业信贷满足率低

调查中我支行走访了15家园区企业发现,企业构成仍然以中小企业居多,其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13家,而获得贷款的企业仅5家,占有融资需求企业的38%,未获得贷款的企业中资产质量未达标的2家,抵押、担保不足的有5家,觉得审批手续繁杂、服务性费用较高的有1家,信贷满足率较低,经调查了解,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政策性和企业自身方面的问题,一是入园企业投产时间短,运行质量不高,市场前景难以预料,企业还款来源没有切实保障,致使金融机构不敢介入。二是园区内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不透明、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如存在“一企多表”、“以单代账”、“账外经营”、“现金结账”现象,使银行难以全面真实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银企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从而影响了贷款的理性决策。三、国有商业银行县级金融机构信贷权限上收,手续繁杂,审批时间长难以适应和满足园区内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期限短,需求急,额度相对较小的特点。

(三)园区中小企业招工难

被调查企业普遍反映用工短缺,在工种方面缺员工主要是普工和熟练工,主要原因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由于我县招商引资力度大、氛围浓、成效好,引进落户生产的企业不断增多,对企业员工需求量越大,这是园区企业用工总体满足,结构性缺工的主要原因。二是用工需求结构不尽合理。我县园区企业以精细磷化工、生物资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劳力密集企业居多,大部分企业都要求招聘35岁以下作业员,导致年轻劳动力供不应求,而部分年龄偏大的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二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缺乏规划和运筹。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人才负责招工,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缺乏规划和运筹。四是外出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务工人员劳动技能整体水平难以提高,使一些需要招收熟练技工的企业长期缺工。五是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多数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在大中城市工作,本县许多大学毕业生又根本不愿回县城,因此成为制约园区企业发展的瓶颈。

(四)园区建设融资难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推动园区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两者都需要大量资金,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依靠县乡两级财政、依靠土地(不含有有商业、房地产开发用地)。但我县财政资金不足、土地利用率不高,虽县委县政府积极应用BT、BOT等模式建设基础设施。但仍难满足需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设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县一园五片内,学校、医院、餐饮、娱乐、电信、邮政、储蓄网点等配套设施缺乏,有的园区没有开通公交车,给园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不配套使入园客商不安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的进展。

(五)园区金融机构设立迟缓,融资方式单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在园区内设置营业网点。金融机构贷款主要以支持园区工业企业短期贷款为主,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落后,欠缺其他融资方式,金融支持园区内工业企业的发展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区快速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严格管理,提高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要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主要手段,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园区用地偏紧问题。完善招、拍、挂供地制度,健全园区项目用地约束机制,实行园区供地、用地全程监管,明确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等指标,并加强跟踪监督;加大土地盘整力度,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存量满足发展需要。同时,积极探索征地工作的新途径,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转变安置补偿方式,要以被征收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为主,货币补偿为辅,切实解决被征收土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园区招商与招工同规划

一是突出重点企业的招工。把在园区已购置土地、建设厂房、证照齐全、有税收、一定规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为招工重点服务对象,对其企业用工问题予以重点解决。二是突出重点人群的招工和培训。将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列为重点招工对象。三是积极和省内外的大中院校合作,招揽高素质人才。

(三)建立融资体系,拓展融资渠道

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经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一是改变传统的贷款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部分企业无有效资产担保的问题。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评级授信,适时发放企业信用贷款,同时,全面引进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加强与担保公司合作,解决中小企业无有效资产担保的问题。二是由县政府牵头,汇集工商、经贸、金融、税务等部门,对重合同、守信用的中小企业,质量信用、劳动信用、环保信用、纳税信用、司法信用及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信息进行全面评价,以解决在贷款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可减少贷款审查的难度和监督的成本,减少交易的相关费用,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良好的信用环境和秩序。

(四)加大投入,提高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水平

要以解决资金紧缺问题为突破口,加大力度筹措资金。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在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支持的同时,坚持“以土地和项目融资”,采用“股份制”、“企业开发”、“合作开发”等多种模式,吸引多元化主体投资参与园区开发。要加快园区道路框架和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园区硬件建设的标准和水平,并注重配套好园区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设施,增强园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五)优先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注重环境保护

最新研究表明,企业的科技含量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耗将会降低1.2个百分点。因此,在引进企业时,尽量使科技含量高,污染少、能耗低的企业优先进入园区,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篇7

园区经济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创新性、人文性,生态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兴起的新兴市场竞争主体,是地域经济主体的现代化、特色化和社会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园区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平台。

云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是云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致力于建设“美丽云南”,推进绿色经济强省的新形势下,云南未来园区经济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准确把握地域的特殊性,解决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坚持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为云南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基于此,本刊特邀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周赤撰写此文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万象更新创佳绩

2012年3月20日,云南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会议提出“工业兴省,工业强省,工业富省”的战略。李纪恒省长在讲话中强调,发展产业园区是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成功模式,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的重要抓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需求。

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战役已全面打响。李纪恒省长亲自抓,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按照省委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工业兴省、工业富省,实施园区升级工程,提高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的战略部署,面对外部经济总体下行的压力以及各种挑战,全省工业园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从全省工业园区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园区经济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发展势头。

主要表现为:一是发展速度加快。二是数量和经济指标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上半年全省在建并纳入统计的121个工业园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4123.38亿元,同比增长28.0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24.02亿元,增长27.83%;完成利润203.64亿元,增长30.61%;实现税金473.93亿元,增长16.79%。三是园区就业率增加,园区企业安排就业85.97万人,增长14.43%。四是园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方面是财政投入加大,另一方面是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五是园区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六是园区发展思路由单一化转为多样化。从规模上来说,工业园区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已接近70%,增加值占70%以上,工业园区经济不仅为全省工业经济目标任务的完成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已经成为了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示范园区出经验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工业园区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步加快开发步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尤其是昆明经开区、昆明高新区、嵩明杨林工业园区、宜良工业园区、曲靖煤化工工业园区、马龙工业园区、红塔工业园区、砚山工业园区等园区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成为云南省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和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为云南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统一认识,推进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2008年至今,省政府每年都把工业园区建设列入“全省20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进行督查。为强化对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持,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及《云南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些政策性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园区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全省各级各部门对发展工业园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沟通,发展工业园区的合力基本形成。

健全机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理顺。在2012年召开的新型工业跨越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由省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产业园区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自上而下通畅的园区管理体系。目前,大部分工业园区特别是7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基本建立了园区管理机构,形成了政府指导下的管委会管理制度,落实了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全省形成了上下对口、有指导、有管理、有落实的工业园区管理体系。大部分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设立,政府分管领导任管委会主任,由专人负责推进园区建设工作,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规划引导,促进园区开发建设科学有序。规划是指导工业园区开发的蓝本。各工业园区从本地资源、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出发,按“前瞻性、统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要求,结合当地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业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交通建设规划等,深入研究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园区的发展定位、开发面积、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配套设施建设等,保证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目前,全省126个园区的总体规划已全部通过县(市、区)或州(市)级初审、省级评审,为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规划理念、完善的规划体系和科学合理开发的依据。

强化招商,工业园区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推动园区建设出成效,各园区加快工作节奏,边建基础设施边招商,从练“内功”开始,做好招商引资准备工作。园区制订了具体、翔实的招商方案,落实专职招商人员并进行培训,根据各地实际,包装和储备了一批建设项目,明确了招商任务、方向和目标、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全员招商机制。为了让项目有地可落,大部分园区提前收储土地。为提升园区招商引资竞争力,有的园区根据产业定位和发展实际,提前建盖园区标准厂房出售、租赁给入园企业;或与同类入园企业充分沟通,统一为其建设标准厂房,以减少企业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为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园区派出招商人员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驻点招商或登门拜访招商等。

改善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是园区近年来一直重视的一项工作。工业园区逐步建立起为入园企业服务的各项制度,包括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首问负责制、一岗双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制等,实行一站式服务,努力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改进办事作风,严禁对企业乱收费,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检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确保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立足实际求突破

目前云南的工业园区整体呈现滞后性,其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1992至2003年),这一阶段工业基础脆弱,发展困难;二是发展期(2003年至2011年),这一阶段发展迅速;三是跨越式发展期从2011年开始,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向于特色化。经过近21年的持续推动,云南省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云南省16个州市已建设各类工业园区126个,其中省级园区已达70个(含6个部级经开区和高新区)。2013年上半年,全省园区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28.0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27.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6.94%,利润同比增长30.61%。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招商引资效果显著;1至6月,共引进工业项目649个,同比增长22.22%,引进了一批规模大、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带动就业和促进财政增收的龙头企业项目落户园区。对于云南工业园区的建设,其自身的优势正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园区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1992年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发展建设以来,经过近21年的持续推动,云南省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园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园区已成为全省产业集聚集群的重要平台。全省园区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为龙头,引导产业沿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积极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园区现已成为各类产业集群发展、配套协作、专业生产、效益集聚的大平台、大基地,初步形成了特色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态势。

(三)园区已成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重要功能区。近年来,云南省园区建设投资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园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基础平台承载能力提升,为招商引资、企业入园、项目落地等创造了条件。园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备,创新创业体系逐步完善,推动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

(四)园区已成为云南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云南省园区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步伐,园区已经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和生力军。美国可口可乐、德国巴斯夫等世界500强,娃哈哈等中国500强企业先后入驻园区发展。出口加工区、边境贸易加工区、边境贸易经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跨省经济合作区等飞速发展,成为云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前沿。

(五)园区已成为集约用地的重要示范区。云南省是典型的山区省份,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4%。全省要求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进入园区发展,鼓励区外企业迁入园区发展。全省各地的园区在规划选址上都要求尽可能利用荒山、荒坡,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用地,根据进园企业的数量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征用建设用地,同时结合投资强度确定用地规模。通过规划先行、分期开发、滚动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云南省园区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云南省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园区仍处于规划建设的初始阶段,发展不平衡、规划欠科学、发展较粗放、要素难保障,这与云南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极不适应,园区建设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长期来看,一是云南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存在较大问题,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二是节能减排压力大;三是企业创新能力偏低;四是技工人才缺乏。

同时,云南省园区建设还存在一些劣势:一是工业基础薄弱;二是工业人才队伍匮乏;三是园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产业培育、社会服务、中介服务等发展滞后;四是园区建设的吸引力不够,市场运作水平偏低,融资能力不强,建设资金缺乏;五是土地、环境容量等政策进一步收紧,给处于建设初期的园区建设带来更多制约。

针对云南园区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规划。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坚持“工业聚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原则,立足地方发展实际,突出地方产业特色,科学编制、调整园区发展规划,使园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进一步优化园区的布局;要妥善处理提升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园区从企业集聚向特色产业聚集转移,实现园区集约有序发展。要强化工业用地管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辅助设施的用地比例和规模;要拓展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快培育产业集群。要紧紧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的目标要求,利用云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把云南省打造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和进出口加工基地。要通过地方特色园区建设,尽快培育出一批税收贡献大或带动产业链条长的骨干支柱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起发展产业集群的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省属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各园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聚集资源的能力,找准产业定位,突出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突出各园区的特色。按照一园一特色,一园一产业的布局来进行规划。

园区发展与科学规划相一致。在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中,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规划指导,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园区;强化政策支持,突破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入园发展、集群发展;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着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促进以园招商、以商建园,增强园区发展实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工业园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开创工业园区建设新局面。

高瞻远瞩绘蓝图

争取政策是云南省园区建设目前最大的机遇,是重要的资源和潜在的生产力。目前,云南省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桥头堡建设两个重大机遇,云南将着力打造成为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和西部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云南省政府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工信部将在5个方面加大对云南的支持力度,其中之一是支持云南打造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指导帮助云南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随着建设“桥头堡”的深入推进,云南省将可能争取到更多的产业发展政策,这也是云南省园区建设的后发优势。

从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工业园区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在新形势下,要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必须围绕云南省的优势和支柱产业,拓展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要打好园区经济战役,就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业园区工作:

一是全面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对发展快、效益高、前景好的园区,给予重点扶持,使之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试点政策,加快土地收储,集中力量加快路网、电网、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应配套设施。

二是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优化和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严把园区企业准入关,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亮“红灯”,坚决说不,做到不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暂时的发展。

三是大力拓宽园区筹资渠道,积极争取融资。广开渠道,发挥政府在银企协作中的桥梁作用,积极引导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银园互信双赢机制的建立,使园区逐步建立起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投资和多元投资机制,达到共同建设、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是抓好园区重点项目建设。督促园区加快现有工业项目建设,协调土地、环保等部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难题,推进一批项目提早投产达效。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有色金属、高浓度磷复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精细煤化工、家具制造、高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矿电结合、光电子、烟草及配套等产业基地,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形成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的优势。

五是强化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着重抓园区服务软环境改善的同时,强化园区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服务软环境重点在于推动包括金融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信用担保、信息收集、市场调查、国际贸易、职工培训等一系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服务的硬件设施上,要着重建设为企业和企业员工提供方便于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组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公共实验室、标准化中心和检验中心、企业孵化器和创业服务中心等,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环境。

随着人们对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的深入认识,工业园区逐渐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园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着力于污染预防和过程控制,强化各项措施协同推进循环经济。我们要求各类工业园区一方面积极组织编制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统筹考虑产业补链、集约用地和废气、废水、废物集中处理等,对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对入园企业提出符合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体系认证等,建立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为建设“美丽云南”,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篇8

1 工业园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而档案特有属性则决定了档案管理对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1]。各地工业园区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不断深化对工业园区档案管理的研究,细致分析工业园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这是工业园区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2 工业园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业园区档案管理面临的最显著、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无专人、无专地,园区基础建设档案、拆迁安置档案、日常文件档案等由各部门、各股室自主管理,严重制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业园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就体现在基础建设档案管理之后、忽视拆迁安置档案管理及日常文件管理、忽略对企业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等,档案保管条件较差,存在突出的安全隐患,导致园区内很多档案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价值也得不到及时的体现,亟待解决。

3 做好工业园区档案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园区基础建设档案管理

一是增强园区基础建设档案管理者的档案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园区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其建档、归档、管档等意识,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基础建设档案服务观,加深他们对依法治档的认识,保证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档案的质量,提高相关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集中、统一管理整个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档案。园区须依据《档案法》以及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全园区的企业、产品、工艺、设备、基础建设、经营等档案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并设立基础建设档案分室[2]。相关人员要大力宣传《档案法》,通过提供复制件、延长办理借阅手续等手段逐步做到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档案归档案卷的完整和齐全。三是工业园区建设系统的各个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明确职责,加强各个单位、股室之间的配合、协作,基于园区实际建立基础建设档案的管理制度和统一规范,从而将基础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园区建设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规划许可及施工许可、工程验收及备案、登记房地产权属等方面,保证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档案能够及时、准?_、安全、完整、系统地报送到档案机构。且档案机构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保证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档案质量。

3.2 加强园区拆迁安置档案管理

一是分类整理拆迁安置文件,具体可以户为单位、以村民小组为类别进行。从整体的实施情况来看,工业园区的拆迁安置工作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但实际操作时必须落实到每一家、每一户,以户为单位开展丈量、测算、签约及结算等工作,所以在分类、整理拆迁安置档案时也要以村民小组为类别、以户为单位统一组卷,将每一户的全部文件材料作为一个文件,再以户号排列文件,把若干户文件组成案卷。二是统一拆迁安置档案的编目要求及案卷格式,因为工业园区的拆迁安置文件是以文字材料为主的,因而案卷格式须选择国家统一的文书档案格式,编号也要选择三段式结构编号,即年度-类别号-案卷号。其中,年度指的是进行拆迁安置的年度;类别号则是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档案编制,并在每一个年度里通过拆迁安置顺序合理编制类别号;在村民小组中,则要依据组卷的自然顺序将案卷排列起来,编写好案卷号。在编制卷内文件的目录时,每一户是一个文件条目,要编制相应的顺序号、文件题名、文件页数以及责任者等[3]。三是统一归档拆迁安置档案的时间,每一个园区拆迁安置户自开始丈量房屋到重新安置都是完整的过程,只要完成安置工作,所有的文件材料形成也就随之结束,所以拆迁安置文件需在全部结束一个村民小组的拆迁安置工作后立即整理、归档,由档案部门集中统一保管。

3.3 加强工业园区日常文件管理

一是规范日常文件的立卷工作,即档案人员要依据文件档案立卷时限落实日常文件的归档工作,完整收集文件材料,并遵循形成文件材料的基本规律整理归档文件,区分文件材料的价值、保持有机联系,方便文件档案保管与利用。二是规范日常文件的借阅工作,因为工业园区保存的日常文件主要是供相关人员利用,一般要求在规定地点查阅,如确因工作要求需外借日常文件档案,则必须把借阅手续办好,在期限内归还;查阅文件档案时还要遵守保密规定,严禁直接在文件上涂改、批注等,如有损坏要进行适当的处罚。三是规范日常文件的销毁工作,即相关人员要按照保管日常文件档案的期限合理编制销毁计划、清单,经过领导审批同意之后销毁无保存价值的、超过保管期限的文件档案,同时指派监销人员监督销毁文件档案的整个过程,最后签字确认,妥善保管文件销毁清册,注销已销毁文件,提高工业园区日常文件管理水平。

3.4 指导园区企业进行档案管理

一是档案行政部门要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档案管理给予指导,坚持因企制宜、自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启发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内在需求,对园区内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的企业档案管理实施分类指导。换言之,要对工业园区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贡献率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档案管理指导方式,将帮扶重点企业作为工作重心。由于企业档案的范围广、数量大、门类多,管理档案的难度较大,所以档案行政部门要依据自愿、服务、扶持的方针,选择针对性强的、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管理基础较好的、有规范管理档案的愿望的企业作为试点进行重点的指导、培训,树立榜样、抓大扶强,达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共同提高的目标,促进园区企业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二是档案行政部门要结合园区企业实际,派专人帮助其完善建操作性强的、符合档案工作实际的档案材料收集制度、整理制度、借阅制度、转递制度、归档制度等,包括《档案人员工作职责》、《档案归档管理办法》、《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查阅利用制度》、《档案销毁鉴定制度》等,促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对企业实行面对面的档案业务指导培训,根据工业园区企业运作规律,依据《企业档案管理规定》以及《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指导企业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以及编研、利用等业务工作,并采取监督检查手段、考核手段,加强对企业文件材料及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严格实行问责制,提高工业园区企业档案管理质量。

4 结语

上一篇:学院组织人事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医务科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