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许可证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03 06:49:57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报材料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报材料篇1

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最新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活动。

食用农产品进入生产加工、市场销售、餐饮服务环节,应当遵守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政府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落实以下职责:

(一)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时综合考虑食品安全因素;

(二)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执法办案、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食品安全标准等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需要;

(三)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和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四)制定、实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规划,按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将食品安全列入国民素质教育内容和中小学课程,每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五)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按照一乡(镇、街道)一所原则,建立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

(六)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七)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属实或为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的食品安全承担属地管理责任,设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四员制度,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员、宣传员,在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承担辖区隐患排查、自办群体性宴席登记备案、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宣传引导等职责,四员工作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列入经费预算提供保障。

第六条(食安委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工作,统筹、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安办)承担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等工作。

第七条(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城市管理和公安等部门(以下统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本条例和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教育、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林业、商务、粮食、盐业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行业或者领域的食品安全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八条 (派出机构职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乡镇、街道或者特定区域设立的派出机构,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开展监督检查,作出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警告、5000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以及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

第九条(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责任) 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新闻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客观、公正报道食品安全信息,拒绝刊播违法食品广告,并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条(主体资格)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取得经营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

许可证件应当悬挂或摆放在其生产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

第十一条(企业负责人职责)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落实岗位责任;

(二)制定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建立健全并落实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健康检查及相关档案管理制度;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五)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

(六)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义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二条(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与其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承担下列职责:

(一)向员工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等相关知识,对本单位员工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

(二)对员工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效控制食品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查找食品安全隐患,并及时报告;

(三)组织员工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并建立员工食品安全培训档案,组织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四)定期汇总、分析本单位食品安全状况,并及时报告;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质量受权人制度) 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质量受权人制度。质量受权人受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授权,承担下列食品安全管理职责:

(一)参与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二)负责进货查验和出厂检验的管理,并对记录的真实性负责;

(三)督促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

(四)组织开展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并对自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五)组织实施食品召回;

(六)履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义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质量受权人进行培训,并支持质量受权人履行职责。

第十四条(停产恢复报告)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内连续停产停业6个月以上的,在恢复生产经营后3日内,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委托生产) 委托生产食品的,应当委托依法取得生产该类食品生产许可的企业。委托生产食品的,双方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委托生产食品的相关要求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委托方对委托生产的食品安全承担法律责任。

受托方应当查验委托方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文件,并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

第十六条(食品经营者进货查验规定) 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查验制度,对初次交易的食品生产者或供货者,应当验明其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保存加盖其印章的复印件。验明后每年复核不少于一次。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时应当向生产者或供货者索取并保存规范可追溯的销售凭证和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采购婴幼儿配方乳粉应当按批次索取并保存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鼓励食品经营者采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实现索证索票电子化管理。

第十七条(散装食品标识) 食品经营者销售、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外包装或者容器的显著位置上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食品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事项。散装食品标注的生产日期必须与食品生产者出厂时标识的生产日期相一致。

第十八条(食品添加剂使用和贮存管理)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采购、使用和贮存食品添加剂,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日期等事项。上述记录和凭证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生产经营者贮存食品添加剂,应当专区(专柜)存放,并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

第十九条(无实体店铺经营管理) 利用自动售货设备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经营者应当在自动售货设备的明显位置公示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编号等信息。

利用互联网、邮购、电视电话购物等无实体店铺方式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和相关资质。经营者应当以易于消费者认知和识别的方式公示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等信息。

设有官方网站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网站首页公开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明、产品注册或备案凭证,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合法有效。

第二十条(食品经营场所出租者义务) 提供食品生产经营、冷藏冷冻、贮存等场所的出租者,应当查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证、登记证、营业执照等资质,并留存相关复印件;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餐饮具消毒查验) 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提供的餐饮具,应当查验其卫生学评价合格报告并保存加盖其印章的复印件,应当查验餐饮具的消毒合格证明及独立包装上的标签内容。

第二十二条(餐饮具集中消毒)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投产前应当向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验收,取得卫生学评价合格报告,方可开展餐饮具清洗消毒服务。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逐批检验餐饮具,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的餐饮具应当随附消毒合格证明,独立包装上应当标注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卫生学评价合格报告编号、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消毒日期以及使用期限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对外配送食品管理) 餐饮服务提供者对外配送食品的,应当使用专用封闭食品级工具配送食品;分装、贮存、运输食品的温度和时间应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提供集体用餐配送服务的,应当使用专用封闭车辆配送食品,按照规定留存所配送食品的样品,分装、贮存、运输食品的温度和时间应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告知用餐单位或在食品包装明显位置注明配送单位、制作时间、保质期,必要时注明保存条件和食用方法。

第二十四条(农村自办宴席管理规定) 农村自办宴席举办者和承办者对其提供食品的安全负责。

农村自办宴席实行报告制度,举办者或承办者应当在举办宴席前3日内将宴席时间、宴席地点、宴席人数、厨师健康状况等情况向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报告。

第二十五条(餐厨废弃物处理规定)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处理餐厨废弃物,不得随意倾倒、丢弃、堆放或者直接排放,不得回流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

第二十六条(市场开办者、交易会举办者的义务)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的出租者以及食品交易会、展销会等的举办者等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应当在交易会、展销会举办前3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书面报告,告知管理措施、举办地点、举办时间、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等信息;

(二)查验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登记卡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三)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载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许可证号、经营范围、商品信息,指导和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制度;

(四)检查食品经营者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条件,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七条(特殊食品) 生产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的企业应当取得生产许可,并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

从事销售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的经营者,应当取得经营许可,并按要求进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台帐管理。销售场所应当设立专柜或专区销售并用提示牌标明,并根据食品标签、说明书的贮藏方法存放。

第二十八条(鼓励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奖励、资金资助和场地租金优惠等措施,鼓励和支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者规范管理,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和工艺技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促进健康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改造适宜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的集中场所和街区,配套建设相应的给水、排污等设施,改善生产经营环境。

第二十九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的准入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贩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实施登记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冒用、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登记证或登记卡。

被吊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其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请办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小餐饮服务登记证。

第三十条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的义务规定)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来源合法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二)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食品添加剂使用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四)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无害;

(五)接触食品的餐具、饮具、设备和包装材料应当无毒、无害、清洁,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不得回收循环使用;

(六)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时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三十一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的进货查验)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索证索票,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及供货者名称、联系方式等内容;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索取的有关凭证、票据和进货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第二节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第三十二条(设立条件)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依法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

(一)具有与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设施以及卫生防护设施;

(三)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不洁物;

(四)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三十三条(禁止规定) 禁止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下列食品:

(一)《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二)乳制品、罐头制品、饮料等非传统工艺生产加工的食品;

(三)专供婴幼儿、老年人、病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食品;

(四)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五)白酒产品;

(六)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目录中的其他食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并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进行调整。

第三十四条(申报材料) 申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应当向所在地街道、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

(三)开办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方式;

(四)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

(五)生产加工场所平面图及其使用证明(如房屋所有权证、租赁协议或村(居)委会、社区出具的证明等);

(六)主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生产工艺;

(七)拟生产的食品品种说明;

(八)生产加工场所的卫生与安全情况说明。

第三十五条(登记规定) 街道、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收到申请材料后,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在十个工作日内颁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经营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办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续手续,原发证机关收到申请后,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及时办理延续手续。

第三十六条(登记证信息)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应当载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名称、负责人姓名、登记证编号、生产加工地址、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等信息。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

第三十七条(登记信息变更和停产恢复报告)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原发证机关应当在收到变更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停产、歇业三个月以上的,应当在恢复生产加工前十日内向所在地街道、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报告。

第三十八条(检验和备案规定)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新投产、停产后重新生产以及改变生产工艺后生产的首批食品,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报原登记机关备案后方可生产、销售。

第三十九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台账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应当建立生产销售台账,如实记录生产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销售日期及销售去向等内容。生产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第四十条(销售和包装规定)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包装或销售贮存容器上应当有标签,并标明食品名称、成分表或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小作坊的名称、生产地址、联系方式、登记证编号等信息,并明显标示小作坊食品。

第三节 小餐饮

第四十一条(设立条件) 从事小餐饮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依法取得小餐饮服务登记证:

(一)具有固定、合法的经营场所,经营场所远离污染源,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二)操作间和就餐场所均应设在室内,操作间与就餐场所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区分或隔断,卫生间不得设置在操作间内;

(三)操作间各功能区布局合理,粗加工、烹饪、餐用具清洗消毒、食品原辅材料贮存区域等场所分区应明确,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四)具有与加工经营食品相适应的冷冻冷藏、排烟、防尘、防鼠、防虫害以及收集废水和废弃物的设备设施;

(五)采用化学消毒的,应设置至少2个专用的洗涤及消毒池;采用煮沸、蒸汽或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或采用集中式消毒生产企业提供的消毒餐饮具的,应设置至少1个专用的洗涤池;各类水池以明显标识其用途;

(六)加工操作场所应设置至少2个专用清洗水池,其数量或容量应与加工食品的品种、数量相适应;

(七)设置专用于拖把等清洁工具、用具的清洗设施,其位置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

(八)操作间面积应不小于6㎡。

第四十二条(禁止规定) 禁止小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下列食品:

(一)《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二)裱花蛋糕、生食水产品;

(三)国家和省规定禁止经营的其他食品。

第四十三条(申报材料) 申请小餐饮服务登记证应当向所在地街道、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

(三)经营者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方式;

(四)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五)餐饮服务场所平面图及其使用证明(如房屋所有权证、租赁协议或村(居)委会、社区出具的证明等)。

第四十四条(登记规定) 街道、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收到申请材料后,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在十个工作日内颁发小餐饮服务登记证;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

小餐饮服务登记证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小餐饮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续手续,原发证机关收到申请后,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及时办理延续手续。

第四十五条(登记证信息) 小餐饮服务登记证应当载明小餐饮服务单位名称、负责人或业主姓名、登记证编号、经营地址、经营范围等信息。

《小餐饮服务登记证》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

第四十六条(登记变更) 小餐饮服务登记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原发证机关应当在收到变更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四十七条(公示规定) 小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登记的经营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小餐饮服务登记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第四节 食品摊贩

第四十八条(划定区域) 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市容环境卫生部门,按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城市或者乡镇规划要求,依法划定食品摊贩经营区域,确定摊位数量,明确经营时间,并告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九条(登记备案规定) 食品摊贩经营者应当向所在地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市容环境卫生部门登记备案,取得食品摊贩登记卡,并在经营场所公示。

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市容环境卫生部门对食品摊贩登记备案时,应当记录经营者的身份信息、住址、经营范围、联系方式等信息,确定其经营地点、经营时间,制发食品摊贩登记卡,并将登记的摊贩信息告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食品摊贩登记卡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到原登记部门延续手续。

第五十条(设立条件) 食品摊贩从事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营场所应当与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保证食品不受污染;

(二)具有符合食品卫生条件的食品制作和销售的亭、棚、车、台以及密闭的废弃物收集设施;

(三)提供即食食品的,应当根据食品的种类配备相应的加热、保温或者冷藏设备;

(四)接触食品的器具、工作台面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五)销售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应当具有防雨、防尘、防蝇等设施;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五十一条(禁止规定) 食品摊贩禁止经营下列食品:

(一)《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经营的食品;

(二)发酵酒以外的散装酒;

(三)现制乳制品;

(四)专供婴幼儿、老年人、病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食品;

(五)国家和省规定禁止生产加工的其他食品。

第五十二条(相关规定) 食品摊贩应当在确定的经营地点、经营时间从事经营活动,公示登记卡,并遵守城市市容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时清理场地,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第五节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

第五十三条(市场准入)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实行与产地准出相衔接的市场准入管理,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五十四条(市场开办者信息备案)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信息实行备案管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如实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备以下信息:市场名称、类型、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及身份证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市场内食用农产品种类、摊位数量等。

第五十五条(信息登记)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信息登记制度,建立销售者档案,如实记录和更新销售者名称或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社会信用代码或身份证号码、住址、销售食用农产品品种、主要进货渠道、产地等信息。销售者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销售者停止销售后六个月。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入场经营者的信息。

第五十六条(入场查验) 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查验并留存入场销售者的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产地证明、合格证明文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销售者无法提供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的,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进行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第五十七条(信息公示)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在市场内醒目位置设置信息公示栏,公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结果、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处理情况、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

第五十八条(安全协议) 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与入场销售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明确双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利义务;未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的,不得进入批发市场进行销售。

第五十九条(销售凭证)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制作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供销售者使用。销售凭证内容包括食用农产品品名、产地、数量、价格、销售日期、销售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报材料篇2

2021年5月市局督查组对我局机关、政务窗口和市监所开展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明察暗访,并于2021年6月9日向我局反馈4类29个损害营商环境具体问题。接到市局督察组意见反馈后,XXX区市监局班子高度重视,以“全部认领、扎实整改”的政治态度和整改目标,深入扎实开展整改工作。截至6月24日,反馈的4大类29个问题(其中14个为相同类别问题,实为15个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到位。现将整改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一、扛牢主体责任,对标政治要求精心部署

(一)精心部署,迅速启动整改工作。坚持把落实市局反馈意见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迅速启动整改工作。一是全面安排部署。6月9日下午迅速召开专题班子会议,主动认领问题,逐条剖析成因,集中研究措施,形成了班子成员全力以赴抓整改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就抓好反馈问题整改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局上下凝聚共识、形成整改合力。二是专班全力推进。成立损害营商环境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成员,全面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牵头科室具体负责整改落实、组织协调、督察督办,形成了“分工负责、专班推进”的整改格局。三是坚持领导带头。区局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示范带动整改工作深入开展。班子成员率分管科室下到联点市监所深挖问题,率先从自身找问题、抓整改、促提升,形成一级改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改的整改氛围。

(二)严格实施,确保问题整改成效。局班子始终把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高标准、严要求,深挖问题根源,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效的办法、最果断的措施,扎实推进整改工作。一是落实整改责任。根据市局反馈意见,逐条列出整改措施,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做到了责任到人、扛责上肩,确保了每一个问题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二是加速推进工作。按照15天的整改时限,对所有整改问题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实行按图作战、时间倒逼、销号管理,确保所有整改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整改效果。三是加强督办跟进。局班子随时听取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困难问题,扎实推进问题整改落地生根,以坚决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推动整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整改成效。一是坚持长短结合。对问题整改不搞“一刀切”,结合问题性质和实际情况,坚持长短结合、分类整改,保证整改质量。对问题具体、具备整改条件的,做到立行立改;对需要一定时间解决的,要求在限定期内整改到位,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对需要上级支持解决的,主动汇报,争取支持,尽快整改。二是坚持建章立制。把整改过程转化为建章立制的过程,坚持个性问题彻底整改、共性问题边整改边建立长效机制的办法,扎好制度“笼子”,从源头上避免问题回潮反弹,尽可能延伸整改实效。三是坚持结合业务。坚持把整改效果转化为推进工作落实的执行力,在推动工作中体现整改成效。

二、坚持从严从实,动真碰硬推进问题整改

局班子坚持集中研究,分类指导,逐项整改,销号管理,明确落实人员和责任,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一)政令畅通方面问题整改

XXX市监所在文件归档方面还有待改进,相关文件发微信群后各自查看,负责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归档,公文流转意识需要加强、流转程序需要规范。

整改成效:一是局办公室迅速下发通知,要求文件必须经OA系统流转,不能将微信群当成文件群。二是科所(局属二级机构)必须明确文电管理员,具体负责文件的收集归档并建立台账。三是局办公室牵头成立政令畅通督查组,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并及时回应解决堵塞政令畅通方面的问题。

(二)执法监管方面问题整改

对上级交办的案源线索台账记录详细,但存在未按时办理、反馈不及时的个案;XXX、XXX市监所均未建立上级交办的案源线索台账。

整改成效:一是执法大队办公室牵头组织对上级交办的案件来源线索台账进行了全面梳理,规范了《案件来源线索登记台账》。二是畅通办案机构办理反馈上级交办件渠道,建立完善案件来源线索登记台账。三是组织办案人员培训,不定期抽查案件来源线索办理、登记情况,并适时进行通报。

(三)行政处罚案件管理不规范问题整改

XXX所办理的易方茶室涉嫌无烟草专卖销售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案和叼馋小吃店涉嫌超范围经营案,均存在案卷未归档,未在法定期限内公示的问题。

整改成效:一是区局政策法规科牵头对全局行政处罚案件台账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据《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发文要求办案机构必须严格履行相关办案流程。二是针对前期案卷归档不及时的办案机构,主管领导对其负责人进行了约谈。三是建立案卷归档清查定期通报制度,进一步规范案卷归档。四是区局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全部已在XXX区人民政府网站上按照法定期限进行了公示,近期组织办案机构学习省局新的行政处罚案件管理系统操作,后续将继续做好案件公示工作。

(四)行政审批方面存在问题

行政审批服务是市场监管局直接面对办事群众和企业的窗口,良好的审批服务和行风建设,能够在区域内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针对XXX、XXX市监所在市局督察组明察暗访中暴露出的问题,区局成立以联点和业务分管局领导牵头负责,各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联合调查组,开展全面调查。

1、XXX所在办理XX食品店审批中存在5个问题:①2020年10月22日审批办理了相关证照,但医疗器械二类备案凭证审查表上无许可人员签字;②经营场所缺住改商证明;③质量负责人彭柳不符合法定条件,无三年以上质量管理经验;④部门设置说明和经营质量管理制度目录与公司实际配置不一致,有第三方仓库和分仓内容;⑤仍收取地理位置图

整改成效:一是责令XXX所全面清理已办理的二类备案审查表,确保所有备案审查表上有许可人签字;同时要求全区系统各办证窗口清理自查注册审批档案,立行立改。二是要求各所加强与街道办事处对接,确保辖区内所有农安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经营户,能获得所在社区居委会盖章确认的“住改商”证明。三是加强区局系统审批人员的业务培训,厘清质量管理员与质量负责人概念,确保不发生登记错误。四是针对零售单位不能设置第三方仓库,提交的资料里不能含有此内容,区局要求各市监所对同类型注册登记材料进行了清理并修改。五是针对仍收取地理位置图的问题,因之前没收到停止收取该图的通知,经我局请示市局后,明确要求各办证窗口今后不再收取。

2、XXX所在办理XXX日用品商行审批中存在4个问题:①审查表上无许可人员签字,中介人员阳X琴在审查表上签字;②质量负责人彭柳不符合法定条件,无三年以上质量管理经验;③部门设置说明和经营质量管理制度目录与公司实际配置不一致,有第三方仓库和分仓内容;④仍收取地理位置图。

整改成效:针对第一个问题,经我局调查组在该所调查了解,中介人员阳X琴在审查表上签字,系该中介人员在签收相关材料时,误签在审查表上,窗口工作人员整理材料时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疏忽了事。目前,已联系该中介人员重新签字。区局对该所人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通报警示教育区局系统窗口审批人员。后面3个问题与该所在办理XX食品店审批中存在的问题一致,区局已要求全局各办证窗口进行清查整改。

3、XXX所在办理XXXXX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审批中存在4个问题:①行政许可审批意见表无初审、审核、审批经办人员签名和签署相关意见,仅有受理人员审查意见;②申请人在申请材料中申报的主体业态为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同时核发的经营许可证也为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但现场核查未按照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审核要求进行现场核查,通过查验资料,申请人不具备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许可条件;③申请人在申请材料中申报的经营项目有冷食类食品制售(不含凉菜)和自制饮品(含饮料现榨)制售,但是许可证上无相应许可经营项目,现场核查记录中也未记录删减上述经营项目的原因;④现场核查记录和食品经营现场核查表中检查人员签字仅有1名。

整改成效:一是行政审批科牵头组织全局办证窗口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授权固定行政审批科及各所签字审批人员,明确审批流程及环节,要求严格按程序落实到位。二是针对出现XXX餐饮申请人在申请书上错误勾选项目,但窗口人员未按要求对材料仔细审核的问题,我局责令该所将错误发放的食品证收回并更换新证,取消原有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项目。三是针对申请人有申请,但XXX所未依申请许可经营范围,以及现场核查只有1名工作人员签字的问题。经调查组核实,系区局在机构改革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未经业务培训安排上岗,业务知识不熟练所致。自6月10日以来,分管审批的XXX副局长牵头率领局行政审批科业务骨干,开展了审批服务档案专项治理行动,对全区系统办证窗口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核查注册登记资料,清理规范错漏许可5件。同时,班子会议决定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审批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局、所审批业务骨干交叉轮岗,强化各审批环节、流程、节点的把控,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4、XXX所在办理XXX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审批中存在3个问题:①行政许可审批意见表无初审、审核、审批经办人员签名和签署相关意见,仅有受理人员审查意见;②经营项目中有冷食类食品制售(含凉菜),但许可档案中的布局图未见相应的加工专间;③许可项目有预包装食品(含冷藏冷冻食品)销售、散装食品(含冷藏冷冻食品)销售、热食类食品制售和冷食类食品制售(含凉菜),但是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记录表分为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分别进行记录,仅使用了餐饮服务类记录表。

整改成效:经调查,该项目审批的前两个问题与鱼忆胜审批中出现的问题一致,我局对相关审批人员提出了严肃批评教育。第三个问题系区局业务条线指导没统一所致,要求以申请人主体业态分别使用餐饮服务现场核查表或食品流通现场核查表。目前,全局已统一按市局意见改为以申请人经营项目来使用两表。

5、XXX所在办理XXX大药房审批中存在3个问题:①该店为加盟店,经营者为个体户,原经营者郭润凉,后经营者何丹奇,应为注销新开办,实际办理业务为变更,且变更案卷无郭润凉签字授权;②2020年10月22日办结,至今审查表无许可人员签字;③仍收取地理位置图。

整改成效:经调查组调取郭X凉、何X奇办理个体经营户的档案资料核实,2020年7月22日,XXX市XXX大药房负责人郭润凉,提交资料到XXX所办理了个体工商户执照注销。2020年7月17日,何丹奇在该地址申请办理了XXX市XXX大药房。并于2020年11月17日到所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XXX所依申请办理了备案。由于办证人员未经培训,不了解备案程序,误将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表和变更表同时打印放至档案内。市局暗访组指出问题时未能及时说明原因,现已将多余表格从档案中拿出销毁。后2个问题与XXX所存在的问题一致,区局已要求全区系统各办证窗口清理自查注册审批档案,立行立改,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6、XXX所在办理XXX大药房审批中存在5个问题:①许可证发放登记表领取人未签字确认;②受理通知书未加盖公章,应由申请人保存的存根未交给申请人;③行政许可审批意见表无相关经办人员签名和签署相关意见;④准予许可决定书未加盖公章;⑤该办件的受理时间为2021年4月6日,而现场核查记录文书上记录的日期为2021年3月19日。

整改成效:经调查组调查核实,XXX市XXX区吃货之家餐馆于2021年2月20日第一次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由于该店装修未完成,未能通过现场检查。2021年3月5日因超时不能办理,被工作人员退回。2021年3月19日该店装修完毕,并通过所里工作人员现场核查。该店于2021年4月6日再次在系统中申请,并于2021年4月7日发证,现已将现场检查表改为4月6日,并完善签字和盖章。针对XXX所督查发现的8个审批问题,暴露出XXX所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悉,区局联合调查整改组对该所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对具体经办人提出了严肃批评教育。

三、落实严管常态,巩固整改长效成果

区局将以本次专项整治明察暗访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落实为民办事责任,坚持政治站位再提升,工作力度再加强。

一是压实领导责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强化班子成员从严治局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学习、深入贯彻《XXX市市场监管系统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动,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升级,对审批时限进行再精简压缩,完全实现“最多跑一次”模式,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推行项目审批首问负责制。深化拓展“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将“四零”服务标准向所有办事大厅和窗口延伸,开展“一把手”以“办事人”身份体验办事流程,着重发现影响办事效率的问题和弊端,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提供优质快捷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提升常管长严管理水平。在全面完成整改任务的基础上,我们积极通过中层干部谈心会、交流会、警示会等形式,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思想教育抓起,从关键领域预防着手,从严肃监督问题着力,形成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干部职工适应在严的环境中激情干事。对标长期整改任务,强化措施、夯实责任,确保问题整改不留死角、全部到位。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报材料篇3

一、药品安全监管检查工作稳步推进

(一)制定了《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

(二)强化药品监督抽验工作,为药品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坚持“预防在先,控制靠前”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强对涉药单位的日常监管。

(四)农村监管全覆盖,确保基层药品供应和用药安全。

(五)加大对保健食品药品广告的监测力度。

(六)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管理。

(七)认真做好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工作。

(八)开展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办理健康证1284个。

二、餐饮安全监管检查成效显著

(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双节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备有团圆饭、年夜饭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并签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

(二)开展了鲜肉和肉制品安全整顿治理工作。此次专项整治领导重视,制订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重点,集中整治,确保了餐饮服务环节的肉安全。

(三)检查和整治学校集体食堂和周边餐饮服务场所的经营准入资格和卫生状况。

(四)清查食品中违法添加罗丹明B工作,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了排查。对火锅店、川菜馆所使用的调味料进行了重点检查,未发现有使用罗丹明B的行为。

(五)确保了县第15届人民代表大会及8届1次政协会议、第中国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和壬辰年中华张氏祭祖节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确保了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障了重大活动期间人民的饮食安全。

(六)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符合条件、达到标准的餐饮服务申请人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75家。

三、规范化妆品备案工作,实行监管范围全覆盖。

(一)在去年的化妆品备案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了化妆品备案提供材料范围,完善化妆品备案上报手续,落实省市局工作安排部署。

(二)对我县化妆品经营企业下达了告知书,要求化妆品经营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经营,建立健全购进验收销售台账,索要化妆品购进单位合法资质。

(三)对我县化妆品经营企业进行了日常监督检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给予了警告,责令立即进行整改。

四、加大保健食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净化我县保健食品经营市场。

(一)为扎实做好全县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2013年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

(二)督促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做好申办《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工作。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召开专题会议,帮助我县96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做好申办《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准备工作。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报材料篇4

一、连锁餐饮业的概念

餐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形式。近几年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正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如世界驰名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都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而且扩张势头迅猛。通过对国际餐饮连锁店的学习,近几年来我国餐饮市场连锁经营尤其是特许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特许经营是指特许商(franchisor)授予加盟商(franchisee)特定许可,加盟商销售特许商的产品或服务,并得到特许商的经营指导和帮助的商务体系。特许经营迎合了市场的创业需求,能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特许经营,加盟商可以借助成熟的品牌和管理经验迅速打开市场;而特许商则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业务而不受的资金限制,同时可以降低经营费用,集中精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许经营的迅速发展,推动我国餐饮业跃上一个新的连锁经营的平台。

二、餐饮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和特点

(一)餐饮业成本控制的内容

餐饮产品成本控制是餐饮市场激烈竞争和有效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餐饮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餐饮成本是指餐饮企业一个生产和销售周期的各种耗费或支出的总和。它包括采购、保管、加工和出售各环节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餐饮成本控制是指以目标成本为基础,对日常管理中发生的各项成本所进行的计量、检查、监督和指导,使其成本开支在满足业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不超过事先规定的标准或预算。搞好餐饮业成本控制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

(二)餐饮业成本的特点

餐饮成本的特点决定了餐饮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餐饮成本的特点一是变动成本是餐饮产品价格结构的基础。餐饮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即都要购进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的价格结构中,占较大比例的是原材料成本。除营业费用中的折旧、大修理、维修费等是餐饮管理人员不可控制的费用外,其它大部分费用及食品饮料成本都是餐饮管理人员能够控制的费用。这些成本和费用的多少与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相关,而且这些成本和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很大。二是人工成本在餐饮产品价格结构中所占比率大。由于餐饮产品不能大批量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而是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小批量加工生产,大部产品不能够储藏,须由服务员直接向顾客提供服务,因而人工成本大大增加。在定价时人工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三是成本泄漏点多,餐饮成本和费用的大小受经营管理的影响很大。食品饮料的成本控制、餐饮的推销和销售控制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环节:采购——验收——贮存——发料——加工切配和烹调——餐饮服务——餐饮推销——销售控制。某个环节控制不严都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

三、加强连锁餐饮业成本控制的途径

(一)制定标准成本,提供控制依据

成本控制应以标准成本的制定为起点。标准成本的制定就意味着为进行餐饮成本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才有可能控制成本,甚至降低成本。制定出标准成本后,就需要根据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与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

从餐厅本身来讲,为了控制餐饮成本的支出,可以通过实行标准成本控制法对食品(菜肴、饮料) 的成本支出实行定额管理, 为此, 可以通过标准份量和标准菜谱来控制成本。标准分量, 即将制作的食品菜肴出售给顾客时每一份的份量应是标准化的, 是标准菜谱(即标准投料) 。这是制作食品菜肴的标准配方, 上面标明每一种食品菜肴所需的各种原料、配料、调料的确切数量,制作成本、烹饪方法、售价等, 以此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标准菜谱的制定, 有助于确定标准食品成本、合理确定售价、保证制作高质量食品的一致性。为了保证食品菜肴用料的准确性, 在不少厨房都设有专职配菜员,其任务是按照菜单配上主料和辅料, 然后由厨师进行制作;如果没有配菜员, 则由厨师自己配菜。无论哪种情况, 都必须按定额数量配备。确定了标准成本后, 将它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后, 要进一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从而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在餐饮业财务管理过程中, 各项实际成本每天都发生变化, 其成本消耗不可能和标准成本完全一致。这时,管理人员要根据各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同标准成本进行比较, 分析成本差额。通过分析, 管理人员即可发现餐饮成本管理的效果, 对成本控制作出业绩评价。成本差额分析对成本控制业绩作出了评价, 但对造成成本差额的原因还要结合实际业务进行具体分析。

(二)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管理

食品原料的采购,是餐饮企业经营的起点。对食品原料采购的控制,是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的起点。餐饮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来负责食品原料采购。采购部应与厨师长、财务部及相关负责人一起制定采购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采购程序。首先应该统一公司的采购权,由成本核算部门把相关原料单价列表,并对全年单价变化情况逐一列出来,进行对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竞价招标。中标的原则是,同等质量下,选择价格最低的;同等价格下,选择质量最好的。其次确定合作关系,其中包括酒、饮料、蛋禽、蔬菜、海鲜、物料等各类品种。在竞标的同时,在内部要制定统一进货管理办法,由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设立成本核算部门和厨师长组成的小组,专门负责审核进货渠道和原料的质量及价格。厨师长每天需根据企业的实际销售情况、食品原料的耗用情况及物资储备情况, 确定采购品种和数量, 提出采购申请, 并填制申购单报送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据此制订采购计划, 报送财务部门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以书面方式通知供货商, 或交给采购人员具体购买。对食品原料采购价格的控制, 将影响企业的直接成本耗用, 餐饮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建立询价、定价小组, 小组由总经理、财务经理、厨师长、库管、采购组成, 每半个月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价格调查, 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物资采购的报价进行分析反馈, 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 原材料的接收和验收也要严格执行相关监督程序。首先,是由厨师长负责,主要根据企业自身原料需要的质量标准衡量是否合格,因为各个企业经营的风味差异对部分原料的要求不同,所以厨师长有权决定是否需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是由库房检验员检查原料份量的准确程度,核对准确后才能入库;最后,由企业财务部门核算货款,进行货款交割。验收人员需要具体核对价格、检查数量并验收质量, 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及时退货;对于单位价值较高的产品, 实行重点管理;对不同食品原料在储藏数量、储藏温度和存储时间上进行合理控制; 对不同类型的原料和物料规定不同的采购数量,建立一个合理批量标准,既能保证企业日常生产、供应的需要,又不造成库存积压,避免占用资金、增加管理费。

(三)加强配送环节的管理

大的连锁餐饮企业往往需要成品的供应和配送流程, 这样分店的要货计划就显得特别重要。分店要货一般不超过一天的用量,每天交换需求信息,以销定产,保证质量,而厨房中心必须建立各单据的核算流程,从定货、投料到产量严加控制。验收盘存制度、报溢、报损制度必须建立。分店成本核算员根据实际销售和供应情况每日盘点, 分析每日的生产领用与消耗、结存, 并和销售进行配比、计算, 达到当日成本、毛利当日清楚,并作出合理的计划量,然后再向生产部门填制领料计划单。各部门厨师长应严格把关, 经理总监督, 责任到人,这是保证菜品质量、卫生安全、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要重点管理。

(四)加强服务和销售控制

餐饮业的服务是联系顾客和企业的纽带,它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 它涉及服务的及时性与主动性。控制食品服务成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统一标准的服务规范, 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便在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 推销顾客满意的菜品, 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在餐饮企业中可能出现私吞现款、少计品种、不收费或少收费、重复收款等现象。 不论哪一种现象的发生都会对餐厅造成成本的增加,使餐厅受到损失。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常见的控制手段包括使用现金收银机和专门的收银系统软件, 规范点菜、计单、收银的各个过程, 规范优惠券发放、抵用和回收的程序,明确各职位的打折优惠权限, 同时规避个别顾客和员工的欺骗行为,避免销售不力出现成本漏洞。

这就牵涉到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来加强对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管理。 特许连锁经营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流通经营方式,也是一种高度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转体系,中式餐饮业连锁更是一种新型的连锁形式。目前中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较差,对传统的烹饪技艺难以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炼,创新开拓难度大。同时,中餐业普遍存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餐饮业连锁发展的一个瓶颈。培养连锁经营人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与渠道,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增强餐饮从业人员的连锁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尽快提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企业要扩大规模,进行规范化的连锁经营,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四、结语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报材料篇5

(一)做好重点工作部署。

编制我市2013年度餐饮安全、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要点,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工作重点。

(二)严把许可审查关。

及时组织完成餐饮服务许可和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现场核查工作,规范现场核查、审核、审批、档案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国家规定,帮促保化生产企业规范申报,建立健全保化生产企业许可申报受理档案。

(三)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建设。

2013年争取创建省级餐饮安全示范县1个,创建餐饮安全示范街(示范镇)8条、餐饮安全示范店100家。

(四)加强监督抽检。

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餐饮、保健食品监督抽检计划,分解落实省局抽检任务,加大日常监督抽检力度。

(五)完善监管档案。

组织各级监管单位完成中小餐饮信用档案建设,完善辖区内保化生产企业监管档案。

(六)组织开展专项整治。

组织各监管单位深化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治理整治,解决餐饮、保健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七)加强教育培训。

编制并组织实施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计划。

(八)完成监管信息统计编报。

及时准确调度、统计、编报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信息。

(九)加强督导检查。

通过检查文件材料、抽查生产经营现场、考核信息统计报表时效和准确率等方式,加强对各监管单位监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督导检查。

药品安全监管科

(一)加强对管理相对人日常监管,降低监管风险,所辖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室和药包材生产企业全年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特药不发生流弊事件。

1、加强对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监管。对正常生产的,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未通过认证的至少每两个月检查一次。对停产一个月以上恢复生产的首批产品生产进行现场检查。

2、加强对涉特药企业监管。对特药批发企业至少每周上网查看一次,发现异常及时现场检查。对区域性批发企业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对使用麻黄碱类原料药生产制剂的企业,每次申请购买麻黄碱类原料药前进行现场检查。

3、加强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监管。及时完成企业申报基本药物的处方工艺核查。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至少每半年现场检查一次。监督企业按国家规定的时限执行新修订的药品质量标准。

4、对除高风险和基本药物生产以外的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每年至少现场检查一次。

5、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室、医用氧气、中药饮片和药包材生产企业,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督导检查。

6、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高的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并针对风险点进行重点检查。

(二)强化对管理相对人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提高管理相对人的质量意识和业务能力。

对企业质量受权人(质量负责人)及生产负责人进行法规及质量意识培训;举办一期新版药品GMP培训班。

(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指导企业及时掌握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新建、改建厂房、更换设备等及早介入,在企业申报各种许可前对其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分类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按国家局规定的期限实施新版GMP。

(四)及时完成省局委托的各种检查。

按要求完成省局委托的药品注册现场核查、药品许可证相关检查验收、药包材注册现场检查验收。

药品市场监管科

(一)加强GSP实施工作,提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水平。

1、组织开展全市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工作。制定我市零售GSP认证的工作程序,组织安排好全市的认证工作。组织安排88家药品零售企业、3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认证。

2、抓好批发企业的认证管理工作。按照认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应申报认证企业的督导,促使企业及时申请,指导、帮助企业按时完成认证工作。

3、加强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后监管。继续开展GSP跟踪检查,计划完成120家药店的现场检查,4家药品批发及零售连锁企业的跟踪检查。

4、加强新修订药品GSP的实施工作。加强对实施新修订药品GSP的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实施氛围;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分类指导,指导企业实施新修订药品GSP。

(二)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风险监管。

第一季度组织对全市药品经营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形成药品市场安全风险防控年度报告。每季度对收集的药品市场安全风险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排查主要风险点,形成药品市场安全风险防控季度报告。

(三)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

支持帮助乳山市完成部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支持引导其他市区积极开展示范县的创建活动。帮助荣成市完成药品安全示范县的创建工作。指导文登市在2013年申报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

(四)加强基本药物配送监管。

加强对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监管,每季度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加强配送环节基本药物电子监管,提高电子监管效能。每天进行一次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监督,及时处理预警信息。

(五)做好药品抽验工作。

根据省局抽验计划,制定并落实市的药品抽验方案,做好计划完成情况考核评估。

(六)开展专项检查。

按照省局的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全市的药品专项检查。

(七)做好药品从业人员的培训。

举办3期药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班,举办1期药品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培训班。

医疗器械监管科

(一)加强日常监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潜在风险,及时有效控制风险,促使企业严格按照各类产品《质量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和使用。

1、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全面推行质量受权人制度。加强对无菌和植入类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对重点监控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企业,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其他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2、加强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管。对32家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3、加强对市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监管。对17家市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二)组织开展对血液透析类产品和人工晶体的专项检查。

(三)加强医疗器械法规规范培训。

举办二期医疗器械法规、规范培训班。

(四)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指导和督导。

对各监测中心和重点监测单位的监测工作至少检查督导一次。

(五)做好行政审批工作,使行政审批程序化、规范化。

组织制订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审批程序,修订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

行政许可科

(一)积极配合市行政审批中心完成审批系统的软件更新,按照“标准化”要求审批程序,进一步梳理好我局授权窗口的行政审批流程,最大限度缩短办事时限,更快、更好地为申请人服好务。

(二)依据市局的《2013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的要求》和《市行政审批中心2013年的工作要点》通知,修订《行政许可科工作细则》,进一步加强业务工作的交叉交流学习,力求做到人人成为业务受理工作的多面强手。

(三)积极协调有关业务科室,把省局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程序编排好,尽早纳入中心窗口统一办理。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报材料篇6

关键词:中式餐饮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服务行业,始终保持旺胜的增长势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展现出繁荣兴旺的新局面,2012年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与此同时,我国餐饮业发展的质量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超大规模企业开始涌现,有11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10亿元,有34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5亿元。

2012年5月17日,证监会颁布餐饮等生活服务类企业上市信息披露指引,餐饮企业A股上市终于解冻,餐饮企业上市。在经济运行全球化,市场和资源跨国化的影响下,餐饮连锁的社会需求随之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高端餐饮一时风声鹤唳,市场出现显著萎缩。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25392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创21年来的最低值,其中高端餐饮严重受挫。

2014,伴随互联网思维的爆炒,这一年互联网餐饮旗号成为关注的焦点,互联网餐饮旗号也尤为抢眼。黄太吉、雕爷牛腩、叫个鸭子等创业神话突起,而另一面则是业界公认的低迷和阵痛:这可以通过数据来看,1-10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2591亿元,增速9.7%,相对于前一年来说,餐饮收入虽有所提高,但也没有改变传统餐饮人内心对前景的担忧。

尽管国内超10亿元营业额餐饮企业有之,但100亿元餐饮企业尚未存在,要打造规模化的企业,关键在于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复制,复制才能走向规模化。中餐要走向国际级的规模企业,赶超肯德基、麦当劳,就离不开标准化。

如同许多行业一样,餐饮业进入了历史转折期,这是互联网时展倒逼的思维转型,也是用户群体转变的结果。

无论是小而美还是单品策略、快时尚还是慢经典、进军综合体还是主攻O2O,未来餐饮会呈现出精益化、细分化、品牌化的业态组合,要做出精确的选择和出击要以大数据的研判为依据。

实际情况中一些有野心的传统中餐企业已经推行了标准化,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大家熟悉的大董、眉州东坡、海底捞、金百万、小南国等,这些餐饮的快速发展都与推行标准化相关。现在越来越多的中餐企业还是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致力于探索标准化方案,但是中式餐饮标准化是规模竞争的瓶颈,要进行科学分析以形成中餐标准化、流水作业,并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这需要长期的推进,是一些中小餐饮企业无法承受的,由此阻碍了餐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餐饮标准化就是说每一种食品都有自身的标准,不管是任何地方、任何厨师做出来都是一个味道。

一、如何实现中式快餐标准化

1.中央厨房

中央厨房对实现餐饮标准化有着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集中批量生产、分工具体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二是能生产出半成品,从而降低一线厨房里厨师的工作难度;三是便于集中采购和配送;四是有助于独特配方的保护。

2.烹饪机械设备

现在烹饪机械设备比较适用,一些中式快餐早就开始使用的,如大型食堂、团膳的餐饮业,中央厨房都有较大的烹饪设备,只要把所需的原料和调料放进去,就能快速炒好几百份菜肴。

3.现场制作流程控制

中央厨房有助于现场制作流程的控制。中央厨房负责配送调料包,一个调料包的标准是炒1.5公斤菜肴,即是说厨师不用自己调味,炒菜时放入规定的调料量就行了。菜肴制作之前,厨房小工会根据员工手册标准,称重菜肴的主辅料,根据一份菜肴多少肉、多少菜,弄好后递给厨师。对厨师来说,只要掌握好做菜的火候就行了,这样菜肴标准化就简单多了。

二、内部管理也需要标准化

(一)会计核算中的管理

1.建立健全原始附件的管理制度

餐饮业内部要形成标准液,餐饮业会计核算有自身特色,会计核算原始附件多,传递频繁。只有记账、结账准确,才能在消费者离开时进行精准的结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漏账现象,从而带来损失。原始附件是非常重要的,是会计核算的依据,如果原始附件失真、丢失都会带来很大损失。但实际情况中有的餐饮企业不重视原始附件管理,随意的把空白原始附件当做草稿,没有专人保管;使用中写错的废单没有交回,而是直接扔掉等,这都不利于原始附件的保管。所以原始附件要根据本行业特点、经营项目内容、核算要求来设计,原始附件的保管要按照发票管理办法进行,安排专人保管,做好原始附件的记录工作,确保原始附件的安全。原始附件使用应做到一客一单、一桌一单,并且使用中要特别注意连号使用,每月进行惯例检查、清理、核对等工作,废单要全部收回。

2.健全厨房与总台的核对制度

对餐饮业来说,总台结算是以服务员提供的菜单为依据的,厨房按照服务员提供的菜单烹制菜肴,这样总台与厨房之间是通过服务员联系的,现实情况中厨房与总台之间缺少核对,即使有相应的制度也流于形式。总台收银员为了确保菜单清洁,会抄写服务员给的菜单,而服务员、总台、厨房之间缺少核对,这就产生了漏洞,可能会出现截留收入问题。要避免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总台与厨房的核对制度,不能抄写点菜单,要根据原始凭据每天核对点菜单,核对无误后在汇总表上签字。

(二)存货

存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是对库存物资的购、收、发等环节的管理。对存货管理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做好每一环节。

对餐饮业来说,存货采购较为频繁,特别原材料采购每天都有。申购时由使用者提出,经过批准交给采购员采购。但实际操作中很多餐饮业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而是觉得原材料不够就是买一批回来,至于采购多少都是凭感觉定的;有的存货在使用时发现没有了,才会安排采购员去采购,采购后再补填申购单报批,这样常会出现不能按照物资需求量来提出采购申请的现象,缺少恰当的采购计划。

1.餐饮业的存货流动快,特别是原材料不仅要考虑库存量,还要考虑保质期

如果库存较少无法满足经营需要,如果库存过多又会影响仓库和资金占用,还有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过了保质期而导致原材料的浪费。所以要制定严格的存货申购制度,让物资使用者和仓库保管员加强沟通,共同提出申购计划,报批后执行,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存货如客房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厨房使用的干菜调料等,应结合每天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申购计划。

2.加强生产现场的存货管理

要重视生产现场的存货管理,一般来说当天使用后都会有剩余存货。实际中因为剩余存货一般都存放在生产点,容易被忽视,如食品具有一定的保质期,没有专人管理很容易变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要制定严格的现场存货管理制度,让专人负责管理,特别是餐饮原理材料的管理,确保现场存货完整、不流失,做好现场存货的保管、检查、监管工作。

3.存货的物耗不能以领代耗,盘存不能流于形式

餐饮原材料,由库房办理收料、发料手续,让各经营点直接消耗,一般月末时经营店都会有剩余物资,如果忽视这部分物资管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根据会计核算要求,核算时应反映出实际消耗,不能以领带耗,盘存不能流于形式,要制定严格的存货盘存制度,由成本核算员、保管员、部门经理组成盘存小组,对各经营点、库房按月进行盘点,按实计耗,该计量的一定要过秤,盘存后经三方签字,会计核算才能认可。

4.建立健全采购存货的质量验收制度

餐饮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很高,入库验收人,验收人不仅要检验数量,更要检验原材料的质量,确保质量合格,并制作操作性强的质量标准。负责人可以对大宗存货进行质量抽查,监管质量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如果发现不合规定的存货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完善存货采购价格的监督制度

餐饮业的物资采购主要是在农贸市场,很大部分业主是自由经商的个体业主和菜农,价格变动比较频繁。采购入库价格一般都是按照采购员的说法来定的,有时候可能会报虚价,从而谋取一定的利益。企业应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这一问题,一是双人采购,相互监督;二是建立信息网络,定期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以此作为领导人签字报销的依据,从而达到监管的目的。

(三)销售与收入环节上的管理

1.抓好销售与收入环节的管理

餐饮业经营范围较广,销售与收入比较复杂,时间性强。销售收入一般是由服务员填写消费单,收银台根据服务员提供的消费单和先进进行结算,会计核算要求真实、及时,全面反应销售与收入情况,就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设立专职稽核员,主要任务是核查当日收入状况是否正确;对消费单的管理要由专人负责,建立领取、保管登记制度,每月末核查时要做好销号工作,同时要核对经营店、收银台、服务员等提供的消费单,外卖要做好登记制度,每天做好对账工作,制定外卖的操作程序、原始单据的传递程序,收银员依据原始附件填制日收入报表,保证会计核算收入真实、准确、完整。

2.规范签单与签单收入的折扣

对餐饮业来说,公款消费是一个敏感问题。一般公款消费时领导不愿意签单,常会让自己的部下或者随行司机签单,这给收款工作带来难题,也不利于餐饮业的发展。另外收款时,有些签单部门会让打折,这就会出现应收与实收的差额,容易导致漏账现象。所以应做好签单的管理工作,使之走向规范化,并做好签单信用程度调查,确定有能力签单部门的人员,另外签单时要确定好折扣,确保账实相符。

3.建立健全打折权限的管理制度

餐饮的收费经常在打折,尤其包间收费,如果每次打折都要经理签字,工作量大,部门负责人工作也有难度。因此应针对餐饮的特点,制定打折权限的管理制度,在淡季、旺季、团队消费、学生组团消费时,授予各单位、部门、总台、服务员分级打折的权限,需打折时,各授权人员分别在打折权限内签字,需越权打折的再向上一级领导请示,以便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

4.健全收银的管理制度

餐饮业涉及的经营点多,比较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日常经营中各点收银员根据消费单收款,汇总后第二天会上交财务,这种模式下容易占用大量资金,造成漏账、截留收入问题,给企业带来损失。为了保证各点每天的收入全部收回,就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健全收银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及时、完整、全部收回,加速资金周转。

餐饮生意如何有5个因素即口味、价钱、地点、服务、环境,标准化能将口味和价钱规范化,地点和环境也是在初始投入中就标准化了的,只有服务才是各餐饮企业差异化的结果,而服务的满意度往往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故也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作为向客人提供各类服务的综合性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客人的需要,不断增设新的服务项目,增收创收,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内部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这样餐饮企业才能长治久兴,最终实现规模化。

参考文献:

[1]吴强.论成本控制在餐饮企业盈利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

[2]廖纪英.我国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机制构建[J].知识经济,2013(16).

[3]薛亮.中式餐饮企业连锁的困境与对策[J].才智,2013(09).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报材料篇7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生活废弃物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市容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辖区内生活废弃物的产生、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生活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市生活废弃物行业管理部门和区、县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统称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国土房管、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经济、卫生、质量监督、园林等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生活废弃物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单位生活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商业摊点垃圾、集贸市场垃圾、餐饮垃圾、建筑垃圾等废弃物。

第五条本市对生活废弃物的治理,实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推行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处置,促进生活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第六条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会同市规划、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

第七条市和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辖区域生活废弃物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统筹安排生活废弃物收集、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

新建扩建项目和旧区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以及机场、码头、车站、公园、商店等公共设施、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和相关规定,配套建设生活废弃物收集设施。

第八条本市采取有利于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提高生活废弃物治理的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对生活废弃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循环利用。

第九条本市鼓励国内外单位和个人对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进行投资经营,鼓励国内外单位和个人采用高科技手段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处置和再利用。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给予资金、技术、税费、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并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经营运作市场化、政府监管法制化。

第十条产生生活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生活废弃物处理费。生活废弃物处理费的标准和收费办法由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会同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制定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各级教育和宣传部门应当加强生活废弃物治理常识的普及宣传,增强公众维护市容环境的责任和意识。

第十二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在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十三条产生生活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投放生活废弃物,不得随意倾倒、抛撒和堆放生活废弃物。

第十四条产生生活废弃物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如实申报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和存放地点等事项。

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申报的事项进行核准。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混入生活废弃物中或投放到生活废弃物容器、转运站、处理厂(场)内。

第十六条收集、运输生活废弃物的,应当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调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生活废弃物收运至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

第十七条运输生活废弃物的,应当使用全密闭运输专用车辆,防止撒漏、渗漏。

废弃物运输车辆应做到车容整洁、标志清晰、车体完整,并具备与所运输废弃物性质相适应的条件和设施。

第十八条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因故不能接纳生活废弃物,运输单位应当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转移调配要求,将生活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其他转运站、处理厂(场)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进行转运或处理生活废弃物,应当符合环境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并接受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应当安装除臭、降尘装置,对生活废弃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保持其正常运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捡拾废弃物。

第二十一条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处置的企业,应当向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申请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

市或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在法定期限内作出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的决定,向中标人颁发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

未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活动。

第二十二条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从事生活废弃物清扫、收集的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00万元,从事生活废弃物运输的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二)机械清扫能力达到总清扫能力的20%以上,机械清扫车辆(包括洒水车和清扫保洁车辆)应当具有自动洒水、防尘、防遗撒、安全警示功能,并安装车辆行驶及清扫过程记录仪;

(三)生活废弃物收集应当采用全密闭运输工具,收集工具应当具有分类收集功能;

(四)生活废弃物运输应当采用全密闭自动卸载车辆,车辆应当具有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渗沥液滴漏功能,并安装行驶及装卸记录仪;

(五)有与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的企业签订的处置协议;

(六)具有健全的技术、质量、安全和监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七)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

(八)具有固定的办公及机械、设备、车辆存放场所。

第二十三条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处置服务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规模小于10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和堆肥厂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万元,规模大于10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和堆肥厂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焚烧厂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亿元,餐饮废弃物处置厂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

(二)卫生填埋场、堆肥厂、餐饮废弃物处置厂和焚烧厂应取得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取得规划许可文件;

(三)采用的技术、工艺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有至少5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中包括环境工程、机械、环境监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生活废弃物处理工作经历,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五)具有完善的工艺运行、设备管理、环境监测与保护、财务管理、生产安全、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六)生活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备沼气检测仪器,配备环境监测设施如渗沥液监测井、尾气取样孔,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等监测设备;

(七)具有完善的生活废弃物渗沥液、沼气的利用和处理技术方案,卫生填埋场对不同生活废弃物进行分区填埋方案,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渗沥液、沼气、焚烧烟气、残渣等处理残余物达标处理排放方案;

(八)有控制污染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第二十四条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企业,未经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确需停业、歇业的,应当提前6个月向所在地的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停业或者歇业。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闲置、拆除或关闭生活废弃物处置设施、场所。确需闲置、拆除或关闭的,必须经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和市环境保护局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申请闲置、拆除或关闭生活废弃物处置设施、场所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权属关系证明材料;

(三)丧失使用功能或其使用功能被其他设施替代的证明;

(四)防止污染环境的方案;

(五)拟闲置、拆除或关闭设施、场所的现状图及拆除方案;

(六)因实施城市规划需要闲置、拆除或关闭的,还应当提供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二十六条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生活废弃物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应急预案,建立生活废弃物应急处理系统,确保紧急或者特殊情况下生活废弃物的正常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

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的企业,应当制定突发事件生活废弃物污染防范的应急方案,并报所在地的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由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按照本市市政公用设施特许经营管理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三章建设工程废弃物管理

第二十八条建设工程废弃物是指城镇范围内的施工单位在各类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弃料及其他工程废弃物。

第二十九条市和区、县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用于消纳、处置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场所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条产生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单位,应当申请办理建设工程废弃物处置核准手续。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决定。对于作出批准决定的,颁发建设工程废弃物处置核准证明。

第三十一条运输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应当随车携带建设工程废弃物处置核准证明,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时间、路线、数量,将建设工程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消纳场所,不得丢弃、撒漏,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设工程废弃物。

第三十二条产生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建设工程废弃物,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将所产生的建设工程废弃物全部清除,防止污染环境。

第三十三条单位或个人修缮、装修房屋产生的零星建设工程废弃物,应当实行袋装密闭收集,及时运送到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或者委托环境卫生服务单位有偿代为运输。环境卫生服务单位应当自接受委托之日起3日内清运完毕。

第三十四条运输建设工程废弃物应当使用密闭车辆;建设、施工单位不得将建设工程废弃物交给未经核准从事运送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运输。

第三十五条运输建设工程废弃物的车辆驶出施工场地和消纳场地前,应当冲洗车体,确保净车出场。

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设工程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中,不得将危险废弃物混入建设工程废弃物,不得擅自设置接纳建设工程废弃物的场地。

第四章餐饮废弃物管理

第三十七条餐饮废弃物是指食品生产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残液和废弃食用油脂等废弃物。

前款所称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

第三十八条餐饮废弃物应当实行单独收集,不得将餐饮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

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应当设置符合规定的容器,用于存放餐饮废弃物;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还应当安装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

第三十九条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自行收运其产生的餐饮废弃物的,应当符合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收运条件,并向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自行处置其产生的餐饮废弃物的,应当具备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处置条件,并应经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同意。

第四十一条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不具备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收运、处置条件的,应当委托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废弃物专业单位进行收运、处置,并按规定向受委托的专业单位支付收运、处置费用。

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应当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确定餐饮废弃物的专业收运、处置单位。

第四十二条餐饮废弃物专业处置单位应当对餐饮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处理台账,每月向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上月处置的餐饮废弃物来源、数量等情况,并接受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在餐饮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从事餐饮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置;

(二)将餐饮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中进行收运;

(三)将餐饮废弃物作为畜禽饲料;

(四)将餐饮废弃物交由未取得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收集、运输、处置;

(五)将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或销售;

(六)将餐饮废弃物存放。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投放生活废弃物,随意倾倒、抛撒和堆放生活废弃物的;

(二)生活废弃物的产生单位未申报或未如实申报其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和存放地点等事项的;

(三)将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混入生活废弃物中或投放到生活废弃物容器、转运站、处理厂(场)内的;

(四)在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捡拾废弃物的;

(五)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的企业,未制定突发事件生活废弃物防范应急方案或未将其进行备案的;

(六)将建设工程废弃物交由未经核准的单位和个人运输的;

(七)运送建设工程废弃物的车辆车体不洁,沿途丢弃、撒漏的;

(八)将建设工程废弃物、餐饮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的;

(九)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单位,未按照规定安装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的;

(十)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不具备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收运条件擅自自行收运或未定期备案的;

(十一)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不具备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处置条件擅自自行处置的。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调配要求将生活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转运站、处理厂(场)的;

(二)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未安装除臭、降尘装置或未保证除臭、降尘装置正常运行的;

(三)生活废弃物转运站、处理厂(场)转运、处置生活废弃物未达到环境卫生标准的;

(四)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企业,未经批准擅自停业、歇业的;

(五)未按照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时间、路线、数量将建设工程废弃物运送到指定的处置场所的;

(六)随意丢弃、撒漏及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设工程废弃物的;

(七)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和建设工程废弃物排放处置行政许可文件的。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生活废弃物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或者处置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3万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擅自闲置、拆除或关闭生活废弃物处置设施、场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其中,违反第(一)、(三)项的,由其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

第四十九条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缴纳生活废弃物处理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可处以应交生活废弃物处理费3倍以下且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对个人可处以应交生活废弃物处理费3倍以下且不超过1000元的罚款。拖欠生活废弃物处理费的,可以按照每日3‰加收滞纳金;拒不缴纳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第五十条本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实施。

市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生活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法收集、运输、处置生活废弃物的,可以会同环保、工商、公安、交通、卫生、质监等相关管理部门联合进行查处。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弄虚作假或者隐瞒事实,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执法人员的检查。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附则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报材料篇8

《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公示下列与办理卫生行政许可事项相关的内容:卫生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数量;第十六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审查后,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作者在互联网某搜索引擎上输入“卫生许可程序”字样,便可获得26万多篇相关的卫生许可程序文章,包括卫生部、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卫生部门在内的网站所显示的卫生许可包括餐饮服务、公共场所、医疗机构执业等,在许可程序和时限上,都不能符合《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要求,表述的内容和办理的流程也不统一。卫生许可的类别与分类不统一在许可项目和分类的表述规定上,由于没有全国的统一标准,各地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许可项目上看到的文字也各有所异,如“饭菜、茶市销售”与“制售中餐、西餐”,“生产销售茶叶及其制品”与“经营茶厂”,在公共场所许可上也没有统一许可项目和分类。各地卫生部门在许可形式和分类上差异,给各级卫生部门在日常监督处罚和索证管理上也造成误解。许可证照与文书的规范不一致卫生行政许可决定后应该对外发出相关的证照(文件),包含所表述的许可对象、内容、格式和时限等内容必须清晰明了,与此相关的各种文书也相互对应,并能形成完整的档案材料。目前,卫生部只对“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等9类文书作了统一。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供水和医疗机构等卫生许可,涉水产品和医疗器械批件等对外文书都没有标准的样式,卫生许可的审核、呈批、转办等内部运作文书也没有统一格式。这就在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行政许可统计上造成不便。

应对措施与建议

尽快修改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卫生许可的范围和内容2011年5月1日起,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开始实施,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依然是1987年版的,显然不能适应目前卫生许可的需要;《食品安全法》关于餐饮许可的环节已由卫生行政部门转交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对应更改。卫生监督机构是目前卫生法律法规的执行机构,也仅仅受托于卫生行政部门;现在全国绝大部分的卫生监督机构都受主管行政机关的委托,开展公共场所、涉水产品及消毒产品等卫生许可受理、审查及发证工作,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卫生许可工作规范早在2002年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改革初期,卫生部曾制定《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规范》和《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但之后再也没有进行修改和补充。针对《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的一系列卫生许可工作,全国应制定统一的卫生许可工作规范,明确相应的许可范围、程序、时限、步骤和要求,对许可证照、文书和许可项目进行标化,努力实现卫生许可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工程,使卫生依法行政得以落实。加强培训与交流与其他政府部门相比,卫生部门的基础培训就很薄弱,行政执法人员或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没有系统固定要求,培训教育的内容时限规定也没有统一。所以,全国各地的监督执法或卫生许可差异明显,在依法行政要求越来越严的当前,加强培训与交流应引起卫生部门的重视。

卫生行政许可

上一篇:自主招生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