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9-16 20:16:11

宅基申报材料

宅基申报材料篇1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村庄、集镇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不符合规划或者未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不得审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

第四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村庄土地整理和旧村改造,鼓励农村村民向中心村或集镇集聚,鼓励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小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住宅小区:

(一)农村村民因国家、集体建设拆迁安置需要建设住宅的;

(二)农村土地整理涉及村民建设住宅的;

(三)农村新村建设的。

严格禁止农村村民违反村庄、集镇规划单独建设住宅。

第五条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和其它未利用地,严格控制使用耕地和生态公益林。

严格控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农村村民住宅,因自然条件限制确需建设住宅的,应当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禁止农村村民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建设住宅。

严禁农村村民未批先建或者违反规划乱占滥用土地建设住宅。

第六条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住宅建设用地:

(一)因无住房或现有住房用地面积明显低于法定标准,需要新建住宅或扩大住宅用地面积的;

(二)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拆迂安置的;

(三)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安置的;

(四)向中心村、集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聚的。

经批准回原村庄、集镇定居的港、澳、台胞和华侨需要建设住宅的,参照本办法规定办理。

第七条农村村民申请住宅建设用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年龄未满18周岁的;

(二)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

(三)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

第八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农村村民在原宅基地之外申请新建住宅的,其原有的空闲宅基地由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并结合村庄土地整理,重新规划后统一安排使用。

村委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农村村民旧住宅用地的,应当给予经济补偿。

第九条农村村民每户建住宅用地面积限额为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利用空闲地、荒坡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建设住宅,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翻建的,每户可以增加不超过30平方米的用地面积。

前款所称住宅用地面积,是指住宅建筑物、构筑物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占地面积。

第十条农村村民申请单独住宅建设用地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村委会提出住宅建设用地申请:

(一)《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与建设申请表》一式五份;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三)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诺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村委会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或者每一个季度集中申请材料,依法召开村委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审议,在本村张榜公布征询本村村民的意见;在张榜公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本村村民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在《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与建设申请表》中签署意见,证明申请人的原住宅用地情况和家庭成员现居住情况,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对农村村民单独建设住宅的申请,应当自收到村委会上报的住宅建设用地有关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乡(镇)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一同到实地勘测,并对是否符合住宅用地和建设申请条件,是否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等事项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乡(镇)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现场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3个工作日内绘制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用地。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期限除外)进行审核。予以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乡(镇)人民政府在收到《建设用地批准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核发《村镇个人住宅建设许可证》,连同《建设用地批准书》发给申请人,并组织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一同到实地放样,划定四至范围。

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申请不予批准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农村村民在依法取得的原有住宅用地范围内翻建住宅,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未改变土地用途的,由村委会签署意见,并经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机构确认后,不办理用地批准手续,直接办理规划建设许可手续。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翻建、扩建原旧住宅:

(一)已取得新的住宅建设用地的;

(二)原旧住宅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

(三)原旧住宅属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规划确定的保留风貌建筑的。

第十三条农村村民住宅小区建设用地,由村委会或者负责拆迁安置的单位根据建房户数量和实际用地需求,分期分批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期限除外)进行审查。予以批准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建设用地批准书})。

申请农村村民住宅小区建设用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住宅小区建设用地申请;

(二)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农村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建房户户数和每户的用地面积安排说明;

(四)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十四条农村村民申请在住宅小区内建设住宅的,应当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由村委会按规定确认后统一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经审核符合住宅建设用地条件的,报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签章确认。乡(镇)人民政府依据经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签章确

认的《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与建设申请表》,分户发给《村镇个人住宅建设许可证》。

第十五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

区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将农用地转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报原批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方可批准建设用地。

农用地转用申请符合条件的,有权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予以批准。

第十六条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应当委托设计或选用通用设计图。住宅施工质量和生产安全由承建方负责。

第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农村村民住宅,应当自房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O个工作日内依法申请办理土地初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手续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十八条农村村民在统一规划的住宅小区内建设住宅的,在办理有关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只收取土地证书工本费和房屋产权证书工本费,免收征地管理费、基础设施配套费、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村委会可以根据当地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民承受能力,召开村民大会集体讨论采取有偿提供住宅建设用地的办法筹集资金,所筹集的资金必须全额用于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九条农村村民经批准使用集体土地建设住宅,只需参照《*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和办法,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委会支付土地补偿费用。农村村民对原旧住宅进行原址翻建、申请新的住宅用地后将原旧住宅用地退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缴纳土地补偿费用,但超过本办法规定的最高住宅用地面积限额扩建住宅的,应缴纳超出面积部分的土地补偿费用。

第二十条农村住宅小区建设使用村民承包地的,所在地村委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调整数量、质量相当的土地归原承包方继续承包经营;没有条件调整承包地的,村委会或者负责拆迁安置的单位应当依照法定征地补偿标准和办法,向原承包方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由住宅小区内的建房户分

摊缴纳。

第二十一条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取的土地补偿安置费用,应当用于本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或者用于发展生产,安置或者补偿被用地农业人口,不得侵占、挪用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使用。

第二十二条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严禁对农村村民未批先建的住宅采取以罚款或者变相收取费用代替审批的办法予以补办手续。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批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并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

非法批准土地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向申请住宅建设用地的农村

村民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还,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宅基申报材料篇2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个人经依法批准,用于建造住宅(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下同)的集体所有土地。

第三条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村镇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村民建房用地应严格遵守村镇规划。

第四条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认真执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禁止乱占耕地、滥用土地,村内有空闲地的不得批准使用耕地,有劣地的不得使用好地。农村村民建房尽量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废弃地、荒坡地,严禁擅自占用自留地。

村镇规划编制要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远目标”的原则,按照城镇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积极开展“空心村”改造、拆旧建新、撤小并大、移村上山和鼓励农村村民住宅由自然村向中心村、集镇集聚。为了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根据区集镇规划要求,各乡镇原则上不允许农民在集镇规划区内原有村庄建房,下村工业平台1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严禁村民建房,正确引导村民建房向小集镇集聚。对中心村、集镇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段,其宅基地使用权可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给具备申请宅基地条件的本村村民。招标、拍卖宅基地使用权收取的资金由乡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专项存储,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本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到集镇建房的村民,其占用的土地建设指标在“增减挂”项目中解决。

第五条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必须符合公路法的有关规定,公路两旁建房严格按照《区规范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府发号及《市人民政府督查通知》(府办督字号)执行:距高速公路和省道均不少于30米(清宜线不少于50米);县道区别对待,欧里至、观巢至界水、哲山至划江、观巢至分宜、河下至良山、白沙至万福、邓家至罗坊均不少于15米,其它县道不少于12.5米;乡道不少于7.5米。

第六条农村村民建房用地,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建筑占地面积占用耕地每人25平方米,每户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含100平方米);占用非耕地每人30平方米,平原地区每户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内(含140平方米),山区每户控制在200平方米以内(含200平方米)。因地形条件限制、居住分散而占用荒山、荒坡,每户控制在240平方米以内。占用非耕地建房的允许建施庭院,但庭院面积不得超过每户控制总面积,庭院面积不计标准面积,独生子女及纯女户可增加一个人指标。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一)确无宅基地的;

(二)原宅基地未达到规定面积的;

(三)农村村民户成年子女已领取结婚证书(包括男到女家)确需另立门户,已有宅基地不能分割或虽能分割但新分割的宅基地面积低于规定面积的;

(四)国家、集体建设和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申请宅基地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宅基地:

(一)未列入当年住宅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

(二)不服从村镇统一规划的;

(三)将原有住房出租、出卖或赠与他人的;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宜批准建房的。

(五)不具备第六条条件之一的;

第八条农村村民建住宅使用土地(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依法分批次上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程序:

(一)申请

建房户依法申请,由建房户到所在乡镇国土资源中心所领取村民建房审批表和用地申请书,申请书由建房户如实填写。审批表应按表上栏目逐级填写。建房户填好申请书后,上交村民小组。

(二)初审

村民小组在接到村民建房申请后,对其申请的建房条件、占地面积和位置等内容进行初审,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集体讨论,对符合条件的将初审意见张榜公示,公示满7日无异议的,由村民小组组长在审批表对应的栏目中签好意见,2天内将全部材料交村委会。

村委会应及时召开村委班子会议进行集体研究,然后由村委主任或分管主任在审批表栏目中签署意见并加盖村委会公章,7天之内将材料全部交国土资源中心所。

(三)勘查

国土资源中心所接到有关材料后,应会同所在乡镇规划所对申请建房户实地勘查,勘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原宅基地处数、面积、申请宅基地的位置、地类以及是否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等,并分别签署勘查意见,加盖公章。7天之内将材料交乡镇政府审核。

(四)审核

乡(镇)政府对国土资源中心所上报的村民建房每季度末审核一次,召开乡镇办公会或班子成员会,并在建房审批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

(五)审批

1、国土资源中心所在乡镇政府审核后,及时将建房户申请表、审批表、登记表一并交国土资源分局。

2、分局按照“一户一宅”、“控制面积”、“保护耕地”、“用地计划指标”等进行审核,并到实地进行抽查,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对初审意见进行研究。然后签署审批意见、加盖公章。报区人民政府审批,涉及农用地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第九条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由申请人所在的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张榜公布。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建房户,必须按标准到所在乡镇交纳有关税费:

1、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8元(代财政收);

2、耕地占用税每平方米12.5元(财政收);

3、防洪保安基金每平方米0.75元(代财政收)。

建房户依法交清有关税费后,到国土资源中心所领取村民建房建设用地许可证。

第十条农村宅基地申请实行分批次统一报批。占用非耕地的每季度报批一次,占用耕地的每年分二次报批,即上半年五月份报批一次,下半年十月份报批一次。

第十一条在村民建房审批过程中,只要符合建房用地条件的都要按要求逐级上报,不允许扣压或拖延。

第十二条宅基地批准后,从批准之日起应在一年内动工兴建,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收取土地闲置费。超过两年不建住房的,原批准文件无效,宅基地收回集体另行安排。

第十三条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其批准文件无效)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国土资源部门责令建房户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所建的房屋,并恢复土地原状。超过批准面积,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宅基申报材料篇3

一、申请宅基地的对象

享有宅基地的对象只能是户籍在册,并长期生产生活居住在农村属完整家庭的农村村民。其中参军复员回迁、刑满释放回迁、读书回迁、结婚迁入人员等可以享有,其他迁入人员不享有。农村村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二、申请宅基地建房的条件

1、必须符合“一户一宅”的规定。

2、一户农村村民中既有农业户口,又有因征地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只能按一户宅基地标准安排一处宅基地。

3、一户农村村民全为非农业户口的,宅基地证上的房屋原则上只能原地翻建。

4、购买本村村民房屋的农户(须本村户口、符合“一户一宅”),必须符合申请建房用地条件。

5、严禁非农人员购买农村宅基地。

三、宅基地建房审批的具体规定

1、建房类型及审批周期

原地翻建:原有房屋破旧,存在安全隐患,符合翻建条件的每个季度审批一次;

原地修复:符合“一户一宅”规定,且宅基地证上有登记的辅房,符合修复条件的每个季度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周审批一次;

从严控制新建、移建,旧房占地面积大于或等于135平方米的原则上不得移建。确实需要新建、移建的农户,先向当地村委会提出申请,由村委会调查农户的实际情况后,再由国土所、村镇办、城管队、村委会联合查看现场,国土所、村镇办核对农户规划建房地块是否符合国土规划、城镇建设规划要求,然后由镇宅基地办公室审核材料,符合要求的送区宅基地办公室审批。

2、审批规定

(1)面积控制:严格按照市、区、镇相关规定执行,即占地面积不超过135㎡,房屋占地面积不超过100㎡。属新建围墙的,其所围面积不超过35㎡。

(2)层高控制:

原地翻建、新建、移建、扩建:风景区周边及古村落等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房屋,檐口高度严格控制在6.8米以内;规划控制区范围以外,在不影响四周邻居采光且四邻无反对意见的(原则上要有与四邻签订承诺协议),经宅基地建房审批领导小组会审后确定檐口高度;

原地修复:严格按照原建筑占地面积执行,檐口高度限制在3.6米内(地面以外墙勒脚为基准计算);

(3)现有宅基地面积超过135㎡,申请翻建房屋时,宅基地面积必须按135㎡核减,超出面积部分土地由村委会收归集体所有;

(4)房屋风格:苏式,粉墙黛瓦;

(5)古村落中的建筑由区文管会查看现场后,另行决定;

(6)户口本复印件,必须加盖派出所户籍专用章;

3、审批程序

(1)农村村民新建、扩建、移建和翻建房屋,由户主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2)村委会对本村村民建房材料审核后,召集人大代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人员进行集体会审同意,并形成会议纪要后予以张榜公示,时间不少于十天。公示无异议后,将申请人的家庭成员、从业情况、原宅基地情况、建房位置、房屋图纸等申请材料报镇宅基地建房管理办公室。

(3)镇宅基地建房管理办公室组织村镇、国土、城管对申请材料进行复审并现场踏勘,符合条件的报镇宅基地建房审批领导小组。

(4)镇宅基地建房管理领导小组组织人大、政协、纪委、村镇、国土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会审,会审通过后,镇宅基地建房管理办公室会同村委会及时将会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统一报区宅基地建房审批管理办公室。

(5)经区宅基地建房审批管理办公室批准后,由区国土局核发《市区农村村民建房使用宅基地许可证》。

(6)签订建房协议并向镇村镇办缴纳建房押金后方可放样。

3、押金缴纳标准

(1)申请新建、移建的农户需缴纳50000元/户;

(2)申请原地翻建的农户需缴纳30000元/户;

(3)申请辅房修复的农户缴纳300元/㎡;

(4)特困户酌情减免,由村委会初审后报镇民政办认定。

四、监管制度

1、建房监管制度

(1)放样:建房户必须先拆除原有房屋(申请中明确拆除的部分),同时将拆除房屋的原状图片、现状图片、施工合同、施工图纸以及建房押金收据交付村委会后,经村委会初查符合条件的(场地平整到位、符合放样条件),由村委会向镇宅基地建房管理办公室提出放样申请;村镇办相关负责人及片长、国土所相关负责人、城管队相关负责人及驻村城管员、村委会主任及建房管理员进行现场放样、拍照、并填写放样表格等,做好相应的台帐资料;

(2)验样:放样后,乙方必须按图施工,在地圈梁钢筋、模板绑扎好后,浇筑混凝土前,由村委会通报宅基地建房管理办公室,村镇办相关负责人及片长、国土所相关负责人、城管队相关负责人及驻村城管员、村委会主任及建房管理员组织验样,符合要求的由镇宅基地建房管理办公室挂牌;如超面积或和施工图纸不一致,必须整改到位。

(3)竣工验收:建房户房屋竣工后,必须及时清理剩余建筑垃圾及建筑材料后方可提交验收,以保持村庄环境整洁。如有占道堆放现象,甲方有权将强制清除所产生的费用在押金中扣除;竣工验收由村委会向宅基地办公室提出申请,村镇办相关负责人及片长、国土所相关负责人、城管队相关负责人及驻村城管员、村委会主任及建房管理员到场验收。占地面积超过审批面积20%及以上的扣除50%的押金,占地面积超过审批面积30%及以上的,扣除全部押金;占地面积超过审批面积50%以上的,扣除全部押金并按违章建筑予以拆除。

(4)未取得宅基地许可证的建房户,供电、自来水部门不得办理施工临时用电用水手续。无合法竣工验收手续(以村镇办书面验收说明为准)的所建房屋,供电、自来水、广电、电信等部门不得办理正式接电通水等手续。

2、定期巡查制度

建房定期巡查制度,并形成书面巡查记录。

(1)周巡查:由村镇办组织,村镇办副主任、国土所副所长、城管中队副队长于每周二、周五联合巡查(1-2次),

(2)月巡查:由村镇办组织,村镇办主任、国土所所长、城管中队队长每月一次联合巡查;

(3)季巡查:由分管副镇长带头,村镇、国土、城管等部门每个季度巡查一次;

3、宅基地管理例会制度

每个月的巡查情况及例会,汇总后形成简报,报镇四套班子领导及各村主要负责人。

五、违章建筑拆除制度

1、组成:

所在行政村、村镇、国土、城管、拆房队;

2、分工:

所在行政村:拆违主体,负责拆违力量的组织及违建户思想工作;

村镇办:负责牵头;

城管中队:负责清场,维护现场秩序,以及一些小规模的拆违;

拆房队:负责拆除违章;

3、大规模拆违:

拆房队负责拆房,公安、村镇、城管、国土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

4、拆违费用:

由违章户所在行政村承担;

六、宅基地管理奖惩制度

1、村委是宅基地建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违章建筑(包括房屋、围墙、构筑物等)要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房管员做好建房日志,每周村里的建房情况及时上报给宅基地建房管理办公室(每周一上报上一个星期的情况),上报表必须有村书记、主任签字确认。如果一个月内出现三次违章建筑且未纠正到位的,或出现一次未批先建且已建成的,暂缓该村下一季度建房审批工作,原地修复同上处置。

宅基申报材料篇4

陕西省宅基地管理办法最新版第一条为加强全省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秩序,保护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利用和管理。

前款所称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建设住宅及其相关附属物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

第三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第五条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必须坚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的原则;坚持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原则;坚持实施新村规划和土地整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城镇居民不得在农村购置宅基地或以买房为名,变相购置宅基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的住宅发放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农村宅基地管理监督过程中,除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土地登记证书工本费外,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代收应由其他部门收取的相关费用,更不允许搭车收费。

第八条严格实行农村村民一户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面积的标准:平原每户不超过133平方为(二分),川地、原地每户不超过200平方为(三分);山地、丘陵地每户不超过267平方米(四分)。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民鼓励集中建住宅楼。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农村宅基地的具体标准和住宅楼的面积审查用地。

第九条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和农村通过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

第十条县(市、区)可根据省、设区市下达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于每年6月30日以前,一次性向省、设区市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市、区)依法按户逐宗批准供应宅基地。

第十一条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利用村内空闲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由村、乡(镇)逐级审核,批量报县(市、区)批准后,由乡(镇)逐宗落实到户。

第十二条农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的户主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按《婚姻法》有关规定确需分户建房,原宅基地面积低于规定标准的;

(三)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的;

(四)因发生或为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搬迁的、或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调整宅基地的;

(五)符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的。

第十三条村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安排宅基地:

(一)一户已有一处符合规定面积宅基地的;

(二)出卖、出租房屋后重新申请宅基地的;

(三)不属于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包括户口已迁出的);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不应当使用宅基地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保证至少有一个子女与其父母共同占用同一处宅基地。

第十四条农村村民申报和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应该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符合申报条件的农村村民建房时应向所在村民小组或村委会提交书面申请。涉及建新缴旧的,村委会应与申请户签订交还旧宅基地的合同;

(二)村(组)在接到申请后五日内对申请资料进行核实,并将申请人的情况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公告,公告日期不应少于七日;

(三)经核实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用户,应如实填写由县(市、区)统一规定的《农村宅基地申请表》,由村委会签署意见连同公告结果一并报辖区国土资源所;

(四)辖区国土资源所受理宅基地申请后,应在十五个工作日之内实地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写出现场勘查意见,并按照当年度分配下达的宅基地用地指标,依据先急后缓的原则,初步确定建房对象,经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后,由辖区国土资源所上报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五)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受申请后应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并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六)批复下发后,应将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结果在申请人所在村组进行公告,公告期应不少于五天;

(七)公告期结束之日起十五日内无异议的,辖区国土资源所应会同村组管理人员按照批准的面积、规划位置和原现场勘查情况,划定用地方位四至,并做好现场工作记录;

(八)村民住宅建成后,辖区国土资源所应会同村组管理人员,实地对照检查。是否按照原批准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

第十五条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的村民宅基地,一年内必须进行建设,基建完工后60日向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颁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第十六条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由于住宅转让、继承等原因造成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当事人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换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第十七条集体土地使用权被依法收回的,当事人或本集体经济组织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缴回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申请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为实施村庄和集体建设规划,需要调整宅基地的;

(二)为村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调整宅基地的;

(三)不按照批准用途建设使用连续达两年以上的;

(四)宅基地依法批准并划定后,超过一年未建房的;

(五)因撤销、迁移等原因不再使用和已失去居住使用价值的房屋占用宅基地的。

依照前款第(一)、(二)项规定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在宅基地上的合法房屋及附属物应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应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并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写出拟收回宅基地使用权报告,附具相关证据材料、

合法的房屋证明和地上附属物补偿协议;需要安置的,还应当有安置协议,以及行政处理的相关文书等,报送辖区国土资源所;

(二)辖区国土资源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对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报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三)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对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查,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或按利害关系人的要求组织听证,听取利害关系人的陈述、申辩后,提出审查意见,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四)宅基地使用权收回决定批复,由辖区国土资源所在决定收回宅基地所在地予以公告。对宅基地使用权收回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五)宅基地使用人应当在宅基地使用权收回决定批复下达之日起三十日之内,主动到县(市、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办理注销土地登记。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规定审批宅基地或者发放集体土地使用证的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有关机关,根据《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

宅基地如何转让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有下列转让情况,应认定无效:

(1)城镇居民购买;

(2)法人或其他组织购买;

(3)转让人未经集体组织批准;

(4)向集体组织成员以外的人转让;

(5)受让人已有住房,不符合宅基地分配条件。

2、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转让人拥有二处以上的农村住房(含宅基地);

(2)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转让;

(3)受让人没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

(4)转让行为征得集体组织同意;

宅基申报材料篇5

1.应享受但未在农村建房的农户,自愿不再申请建房的;

2.已在农村建房的农户,自愿拆除全部房屋的;

3.已在农村建房的农户,子女达到婚龄需分户申报新建住宅的,对符合政策部分放弃建房的;

4.在农村已有合法宅基地但现已进城,自愿拆除在农村住房的。

二、承办程序

1.自愿弃宅进城的,由个人提出申请,明确表述放弃宅基地权利,经所在村、镇审核,由镇(乡)国土所分批次上报市国土局审查后,由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批准的对象应在所在村及村民小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

2.批准后的弃宅进城户在农村已建房的,需自行拆除所居住的房屋及附房等相关附属设施,在达到耕作条件后,由所在村向所在镇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

3.所在镇人民政府接到验收申请后15日内,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财政、纪检、建管、农经、国土等部门共同对房屋拆除和土地复垦情况进行验收。对达到恢复耕种要求,且已耕种的,由验收员在验收单上签字并加盖公章。

4.弃宅进城户凭拆房验收单、批准弃宅进城批复和集体土地使用证(宅基证)等相关资料,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注销集体土地使用证(宅基证)的申请。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注销集体土地使用证(宅基证),并出具相关的注销证明。

5.符合条件但未在农村建房的农户(含分户对象),凭国土部门审核确定的弃宅进城户应享受宅基面积测算表申请购房。

6.弃宅进城户凭土地使用权注销证明或弃宅进城户应享受宅基面积测算表,向市财政局提出弃宅进城购房补贴申请。市财政部门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确定的标准进行审批。

7.购房补贴审批表核定的金额购房时抵作购房款。房地产开发企业凭收到的购房补贴审批表与财政部门进行结算。

三、相关说明

1.弃宅进城户在城区优惠购房后,视作已在农村享受建房待遇,相关权益人必须书面承诺以后不得再申请宅基地。

2.弃宅进城购房消费券补贴的标准为300元/平方米,享受补贴的面积为1人户80平方米,2~3人户110平方米,4人(独生子女以2人计算)以上户140平方米。

3.一户弃宅进城补贴只适用于选购一套住房。

4.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农民住宅自愿拆除的,可参照城市拆迁管理办法实施。

5.土地管理部门对弃宅进城对象建立相应信息库,以供备查。

6.购房户凭相关的法定材料办理房地产登记手续。

7.农村弃宅进城后拆除原有住房节余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尽量列入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范围,由市政府统一调度使用。

宅基申报材料篇6

关键词:宅基地;确权;登记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相继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战略目标,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此背景下,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全面推进包含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地籍更新调查、确权、登记工作,是夯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础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宅基地审批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流转渠道不畅[1-3],加之宅基地使用权具备无偿、无明确期限的特征[4,5],导致宅基地使用与管理方面滋生了较多问题。笔者结合上海市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摸底调查,以及上海市农村地籍更新调查工作,以崇明县为例,对上海市农村地区宅基地现状典型问题进行了梳理,对由此引发的确权登记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

二、上海市宅基地管理历史沿革

上海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政策与国家宅基地制度的演变密切相关,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62年初

宅基地及地上房屋归农民私有。买卖、租赁以及继承等流转方式均得到允许。

(二)1962年初到1983年

农民对宅基地由原来享有土地所有权转化为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归生产队集体所有,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平均分配、农民无偿原始取得,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政府承认农民对宅基地的长期占有和使用,社员有买卖或者租赁房屋的权利,但未对宅基地使用权实行登记。

(三)1983年至1996年3月

1983年10月,上海颁布《上海市村镇建房用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村镇建房用地实行分级审批,社员建房和社队建房实行不同的审批流程。

1986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程序。1987年9月,上海制定了《关于印发发放办法(试行)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宅基地使用证》的发放工作。到1992年底,上海共发出农村宅基地土地使用证101.3万张,大部分的沿用至今。同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农村个人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对宅基地的面积标准进行了规范,并对农村个人建房用地实行“村委会受理、乡(镇)审核、县(区)审批”的审批程序。

(四)1996年3月至今

1996年3月,随着《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的实施,上海市建立了房地合一的登记制度,将宅基地登记纳入房地产登记范畴,不再核发宅基地使用证。2007年5月重新修订的《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所在区域已实施集体建房的,不得申请个人建房;规划保留村庄尚未实施集体建房的,可以按规划申请个人建房。同时,区分户成员数量制定了村民个人建房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标准。

三、宅基地使用现状与典型问题

2014年,根据上海市统一部署,崇明县在辖区内开展了宅基地及其上房屋摸底调查工作,调查共收回数据237,739条,对应宅基地户数为161,602户。另有45,325数据为无户数据,主要由于动迁、年久不可查、户主死亡、灭失等原因造成。在该16余万宅基地户中,农业户口人数约占总人口的77%。大多数宅基地均具备土地批准文件,审批面积累计22.1km2,对应房屋占地面积为12.6km2,建筑面积为20.0km2。剩余的主要对应于辅房超占、应拆未拆或一户多宅等情形。拥有建房许可证的户数为124,619户,占77%。已登记发证户数(包括宅基地使用证及房地产权证)的为107,065户,占66.3%,其中,有土地批文的宅基地面积与发证土地面积比为1:0.74。此外,有7,620户对房屋进行了出租,有815户改变了房屋用途。

在崇明县宅基地及其上房屋摸底调查工作中,发现崇明县部分宅基地的使用现状存在以下典型问题:

(一)未批先占、未批先建

村民户私自占用集体土地(例如:本村民户的承包地)建房,对应的宅基地缺乏相应的建房用地审批手续。

(二)“一户多宅”

具体包括以下情形:村民户未经办理审批手续私自建房,导致其拥有多处宅基地;村民通过继承、购买他处宅基地的地上房屋,取得多处宅基地;村民户在“一户一宅”原则施行前已拥有多处宅基地。

(三)宅基地超占、房屋超建

宅基地实际使用面积超出合法用地面积标准。一般为以下两种情形:主房建造范围超出审批范围;违规搭建辅房(未批先占、未计入审批面积,或超出审批范围)。

主房、辅房(棚舍)等建筑面积超出合法建筑面积标准。一般分为以下情形:建筑总面积、建筑占地面积超标;建筑总高度、分层层高、间距等超出规划建筑标准;应拆未拆等。

宅基地超占、房屋超建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村民擅自超占、超建,另一方面镇(乡)政府、村委会执行开工复验、竣工验收等监管程序不到位;建房年代久远,当时未明确宅基地、地上房屋相关的面积标准。

(四)宅基地现使用人与原立基人相差较大

宅基地现使用人与原立基人相比变化较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分户。指子女、兄弟分户的情形。

2、户内成员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出生、去世等户内人口增减;嫁入、嫁出等户口迁入、迁出;现役军人、武警、在校学生等户口暂时迁出等。

3、户口类型变化。主要为户内成员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情形。

4、房屋买卖、继承。具体分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异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城镇居民通过购买、继承取得地上房屋所有权而实际使用宅基地的情形。

(五)宅基地户权属证明材料缺失、遗失

宅基地审批材料、宅基地调查、登记材料均缺失或遗失。

(六)权属证明材料与现状不一致

具体包括以下情形:现状户成员与宅基地审批材料中的记载的立基人相比发生变化;宅基地实际位置、占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等与审批材料或登记材料记载的信息不一致。

以上情形的具体原因包括:宅基地使用人变化;宅基地超占、房屋超建;未经批准擅自翻建、改建、扩建房屋等。

四、宅基地确权登记难点与处置措施

(一)宅基地户成员认定

由于“一户多宅”、宅基地现使用人与原立基人相差较大等问题的存在,户成员的认定成为了宅基地确权登记的关键问题。宅基地户成员认定包括以下两点:1、宅基地申请人(立基人)资格认定;2、宅基地现状户成员资格认定。根据“一户一宅”的标准,宅基地申请人须是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申请人所在村民户的其他现状户成员均不得拥有宅基地(符合分户条件的可以先分户、后申请)。

但是,在国家上位法中,尚缺乏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构成的准确解释。目前存在的几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方法主要有:户籍标准界定法、复合标准界定法,借鉴成员权理论的界定方法、借助承包经营权的界定方法等。笔者建议综合户籍标准界定法和借鉴成员权理论的界定方法,将本村有常住户口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包括户口暂时迁出的现役军人、武警、在校学生,服刑或者接受劳动教养的人员界定为现状户成员;将因合法婚嫁关系来到本村长期生活(例如:五年以上)的外地户籍农业人员,计入现状户成员;将已死亡、他处有宅基地或福利住房的,因他处宅基地拆迁已享受补偿安置的人员排除在现状户成员以外。

(二)关于宅基地合法面积标准的认定

由于宅基地超占以及宅基地新建、改建、扩建时点不一等问题,宅基地合法面积标准的认定亦成为了宅基地确权登记的关键问题。关于宅基地合法面积标准的认定,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思路。其一是,有审批、登记材料的,以审批、登记材料为准;不具备登记材料,且审批材料中未明确记载宅基地使用权面积的,采用对应历史时段地方规定中确定的合法用地面积标准。其二是,在宅基地实际使用面积的基础上,根据审批面积以及当前宅基地审批政策下由户成员数确定的宅基地合法面积标准进行综合认定,通常做法为取二者中的较大值。

关于上述两种思路,笔者认为前者相较于更为合理、合规。结合崇明县地方实际,建议在进行宅基地合法面积认定时,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1、1983年3月前

对于1983年3月《上海市村镇建房管理实施细则》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上海市村镇建房管理实施细则》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将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认定为合法宅基地面积。

2、1983年3月至1986年底

1983年3月17日《上海市村镇建房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施行之后至1987年1月《土地管理法》开始施行之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按以下原则确定宅基地合法面积:

凡办理建房用地批准手续的,并确定宅基地面积的,将批准面积认定为合法宅基地面积;只批建房间数不包括棚舍,没有明确用地面积的,以建房间数占地面积加1.2倍核定宅基地总面积,每户核定的宅基地总面积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未办理建房用地批准手续的,在《上海市村镇建房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公布以后未经拆迁、翻建的宅基地,按现有宅基地面积核定,每户核定的宅基地总面积不得超过300平方米,差额不补。

3、1987年1月之后

1987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之后,将宅基地合法面积确定为宅基地审批材料或登记材料上记载的合法面积。不同材料记载的合法面积相互矛盾的,以最新的时点的材料为准。

(三)关于宅基地合法范围的解析

由于宅基地超占、房屋超建(含违规搭建辅房、棚舍)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宅基地合法范围的解析成为了宅基地确权登记的最主要的难点问题。宅基地合法解析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面积合法性原则:宅基地合法界址范围的图形面积必须与认定的宅基地合法面积一致;

2、图形一致性原则:若建房用地审批材料或宅基地登记材料上记载宅基地图形信息(以崇明县为例,一般为平面布置图或草图,图上标注建构筑物及场院的边长),合法界址范围应当依据审批材料、登记材料上记载的宅基地范围信息确定。

具体做法如下:建房用地审批材料或宅基地登记材料上记载宅基地范围信息的,首先对其进行数字化,形成宅基地使用权宗地底板图形。根据外业实测获取的建构筑物图形以及宅基地调查中的建构筑物权属指认结果,按以下规则对宗地界址进行定位与解析。

(1)现场建构筑物占地总面积未超出宅基地合法面积标准,且未移位建设的,依据实测的建构筑物图形对底板图形进行定位,确保底板图形覆盖相应的地上建构筑物。

(2)现场建构筑物占地总面积未超出宅基地合法面积标准,但移位建设的,在排除宅基地改建、扩建等原因的情形下,适度调整底板图形的绝对位置与相对尺寸,优先确保底板图形范围覆盖相应的地上建构筑物,同时需确保底板图形面积与合法面积一致。

(3)现场建构筑物占地总面积超出宅基地合法面积标准。无论其是否移位建设,应当结合审批材料与外业调查结果,确定合法建构筑物的相对位置,依据实测图形对底板图形进行定位。通过适度调整优先保证合法建筑或其主体部位的实测图形位于底板图形内,同时结合地方建房习惯对底板图形进行微调,例如在满足前述要求的前提下,将轴线方向上的主房后墙界线向外平移1m后作为一条宅基地界址线。

(4)建房用地审批材料或宅基地登记材料缺失或未记载宅基地范围信息的,应当以地上建构筑物实测界线为底板图形,在测算现场建筑物、永久性构筑物占地总面积的基础上,基于面积一致性原则,对底板图形边界进行调整。按照主房、小屋、辅房、棚舍、天井、场院等建构筑物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优先确保底板图形范围覆盖地上主要建构筑物。次要建筑物可以被图形界线局部或整体切割。属于局部切割的,尽量确保剩余部位功能相对完整。

(四)宅基地解析中地上房屋合法范围的认定

由于房屋超建的情形,按照前文口径解析生成的宅基地界址范围中,可能会包含不合法的地上房屋(建筑物、永久性构筑物),或者房屋超建部分。实际上,房屋超建情形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宅基地超占的情形。因此,笔者建议在开展宅基地确权登记时,只需要根据宅基地调查中地上建构筑物权属指认结果,确保宅基地界址范围内地上房屋的所有权人与宅基地权利主体一致即可。若房地统一登记、发证,则必须在宅基地调查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房屋调查工作。对宅基地界址范围内建构筑物的权属、四至、层高及其内部要素尺寸等进行调查测绘,确定其实际(合法)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与权属界线等信息。

(五)关于房屋买卖、继承取得的确权

一方面,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基于身份关系无偿从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不能进行买卖,不得作为遗产继承[6,7]。真正可以买卖、继承的是地上房屋的所有权。城镇居民不满足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资格。宅基地使用权的处分权能,仅限于向符合条件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转让。另一方面,由于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难以进行分割处分,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对于异地(非房屋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继承房屋取得所有权的情形,可以一并取得宅基地使用权。但是,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必须以地上房屋存续为前提。此外,城镇居民(非农户口)继承房屋的情形,由于不具备申请、使用宅基地的资格,不予确定相应的宅基地使用权。

由于宅基地使用权的上述特征,笔者建议对于买卖、继承情形下的宅基地确权,采用以下规则:

1、通过买卖、继承取得房屋所有权的,若房屋所有权人属于房屋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具备宅基地权利人资格认定条件,且房屋未灭失、翻建、改建、扩建的,可以申请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2、通过买卖取得房屋所有权的,若房屋所有权人属于异地集体经济组织,具备宅基地权利人资格认定条件,且房屋未灭失、翻建、改建、扩建的,可以申请办理转移登记,但登记时应当备注:“XX户属于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户口”。

3、城镇居民通过买卖、继承取得房屋所有权的,或者异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买卖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不可以申请宅基地使用权转移登记。在房地分开登记的前提下,可以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五、小结

笔者结合崇明县宅基地使用现状与典型问题,从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特征分析,剖析了宅基地确权登记的难点问题,并结合国家和上海地方宅基地管理有关政策法规,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从宅基地户成员认定、合法面积认定,宅基地下合法范围解析以及买卖、继承取房屋情形下的宅基地确权等方面,明确了宅基地确权、登记的具体口径。对于上海市开展农村地籍更新调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者单位:1.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2.上海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瑞记.城市化视野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创新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7):353-354,362.

[2]张振勇.利益博弈、同意一致性与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18-24,31.

[3]申欣欣.宅基地使用权审批制度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2-56.

[4]马娇.我国宅基地使用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马立新.农村宅基地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8):20-24,55.

[6]赵荣俊,王立兴,梁玲芳.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7):16-19.

宅基申报材料篇7

【法律依据】

《房屋登记办法》第八十二条,依法利用宅基地建造的村民住房和依法利用其他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建造的房屋,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房屋登记。

法律、法规对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十三条,因合法建造房屋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三)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或者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

(四)申请登记房屋符合城乡规划的证明;

(五)房屋测绘报告或者村民住房平面图;

(六)其他必要材料。

申请村民住房所有权初始登记的,还应当提交申请人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证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还应当提交经村民会议同意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证明材料。

宅基申报材料篇8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个人经依法批准,用于建造住宅(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下同)的集体所有土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的宅基地管理。

    第四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监督工作。各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监督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五条  农村集镇、村庄规划必须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编制。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符合村庄和集镇规划,鼓励自然村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鼓励统建、联建和建造公寓式住宅。

    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与旧村改造、土地整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村周边的丘陵坡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造住宅,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建造住宅。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当主要通过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和旧村改造置换指标解决。

    第七条  农村村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村村民个人只有使用权。实施村镇规划或旧村镇改造需要调整宅基地的,原宅基地使用人应当服从。

    第八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宅基地的面积标准为:使用耕地的,最高不超过一百二十五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的,最高不超过一百四十平方米,山区有条件利用荒地、荒坡的,最高不超过一百六十平方米。

    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在前款规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的上限内,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农村村民宅基地面积的具体标准。

    第九条  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应当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讨论通过。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应当将申请宅基地的户主名单、占地面积、位置等张榜公布,并将申请使用宅基地的有关材料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其批准结果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予以公布。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使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十条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其除宅基地外的规划用地应当作为公共用地,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提出报批申请。经批准的公共用地,不得占作建房或作庭院等个人用地。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村民,可以申请宅基地:

    (一)因国家建设、垦区移民、灾毁等需要搬迁的;

    (二)实施村镇规划或旧村镇改造,必须调整搬迁的;

    (三)常住人口中已领取结婚证书且原有的宅基地面积低于分户后可达到规定面积90%的;

    (四)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确需在农村安家落户的;

    (五)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申请建房的其他情形。

    国家干部、职工的配偶是农村户口且干部、职工本人长期与其一起居住的,经其所在单位批准,可随其配偶申请宅基地。

    第十二条  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已有宅基地并达到规定面积标准90%的;

    (二)出租、出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或者将住宅改作他用的;

    (三)以所有家庭成员作为一户申请并被批准后,不具备分户条件的;

    (四)其他不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

    第十三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合理配置农村宅基地提出指导意见。

    村经济合作社或村民委员会可以运用经济手段引导村民合理使用宅基地。

    第十四条  经批准回乡落户的城镇干部、职工、军人和其他人员申请建造住宅的,应当持有原所在单位或者原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无住房证明材料办理有关手续,其宅基地面积标准适用落户地的标准。

    回乡定居的华侨、台湾和港澳同胞、外籍华人、烈士家属申请建造住宅的,其宅基地面积参照当地标准执行。

    第十五条  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村村民,经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同意,可以购买本村或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他人多余的房屋。买卖双方应当在合同生效后六十天内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

    第十六条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注销其土地使用权证或有关批准文件,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一)自批准建房之日起满二年未动工兴建的;

    (二)非法转让宅基地或住房的。

    第十七条  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下列宅基地可注销其土地使用权证,并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一)新批宅基地时向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承诺建新拆旧,新建房屋竣工后三个月内不拆除旧房的原宅基地;

    (二)实施旧村改造,统一建造新村后,已迁入新村居住村民的原宅基地;

    (三)因实施旧村改造涉及的非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且长期不在本村居住人员原在本村的宅基地。

    第十八条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在开工十天前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宅基地面积、设计层数、高度及质量标准进行施工。

    乡(镇)人民政府接到开工日期报告后,应当派员到现场进行查验。住房竣工后经检查符合标准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办理宅基地登记,核发土地使用权证。

    第十九条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第二十条  异地迁建住房的农村村民建房户,应当向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书面承诺新建住宅后拆除原有住宅,并按规定缴纳拆除旧房保证金。

    村民在新建房屋竣工后三个月内,应当拆除原有住宅,退还原宅基地。

    村民按规定退还原宅基地的,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应当在退还原宅基地之日起五天内将拆除旧房保证金本息一并退回。

    拆除旧房保证金收取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决定,经村民代表会议或社员代表会议通过,最高不超过每平方米100元。

    第二十一条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在动工之日起一年内竣工。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竣工的,报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可延长竣工日期,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二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发现非法占用土地或者超过批准的面积多占土地建造住宅的,应当责令其停止建设;对拒不停止、继续施工的,经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查封、暂扣用于施工的工具、设备、建筑材料等。

    第二十三条  未经批准占用土地建造住宅的,对其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同时又符合建房条件的,经处罚后予以补办用地手续。

    第二十四条  不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宅基地权属登记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依法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交还宅基地使用权,并可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新房竣工后,不按规定拆除原有住房并退还宅基地的,按非法占地处理,其保证金用于拆除旧房,多余部分专户储存,用于本村土地开发整理或旧村改造。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建房未按期竣工的,由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拒绝、阻碍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农村村民在本办法施行前已合法取得宅基地但尚未办理权属登记的,应当按照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宅基地权属登记。

上一篇:优化营商环境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公募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