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11 14:54:56

写景作文

写景作文篇1

交代清楚景物的基本属性

写任何文章都有其写作背景,写景文也有背景。同一类型的景物处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风光,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时间里,也会有不同的色彩和形态,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下,同一处景物也有不同的特征。景物的位置、所处的时间、天气环境等,就是写景文的背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景物的基本属性。我们写景时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多想想,毕竟读者不像你一样曾经身临其境、知根知底。

当然,这些基本属性并不需要在文章开头特意交代,但应在文中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让读者心中有数,才能跟随你的笔触去欣赏景物。

用一定的顺序描绘景物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顺其自然,让自己和读者都身临其境,条理有序地将景描绘出来。写景的顺序不外乎以下几种:

1.以时间为序。2.定点环顾,通常以空间为序。3.以游踪为序,也就是移步换景的写法。4.总―分―总的顺序。5.以情感变化为线索。也就是情景交融的写法,将“我”的感情烙刻在景物中,以不同的心情去看景物就有不同的感受。

构思时先安排好写景的顺序,不但使自己写作时心中有数、掌握全局,也能使读者更清楚地欣赏文中之“色”,留下一个整体的印象。

描写个性化,虚实相间

我们用肉眼去看到的景物往往色彩缤纷、鲜活靓丽,但写起来却觉得很难找到合适的词句去形容,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心”去看,把“我的感觉”投入到景物中去,让景物带上浓厚的个性色彩。必要时将写实与想象结合起来,让“眼”和“心”同时欣赏。所以说,描写要生动,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而不是靠我们坐在书桌前凭空臆造没观察过的景物,堆砌几个优美的形容词或几句已经被用滥的比喻句就能解决的,那样的景物写出来必是“死物”。

平凡景物,非常情怀

写景物,并非只有那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才能写出亮点,我们生活周围的许多平凡景物也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感受,就看你是否有那样的情怀,是否有那样一颗“善感的心”。我们可以自我审视一下:在学业愈来愈繁重、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压力下,我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愁眉苦脸的,还是笑脸以对?放学路上看见一朵小野花,你是视而不见,还是边走边欣赏它,或者干脆停下来俯身看它几秒钟?看见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他人的逗弄之下发出“咯咯咯”的脆笑,你是板着脸继续走路,还是会心一笑、放慢脚步?没带伞被雨淋了个湿透,你心里是只顾咒骂,还是有那么一半畅快淋漓的感觉……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前者,那么恐怕你自己也意识到了――你还没有学会自我调节,你的心还没有活络起来,你的生活缺乏情趣。

留一分心思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再去看那些平凡的景物,你就能写出不一样的情怀来。况且自然界中奥秘无穷,哪怕只是一片树叶、一条小溪,也蕴含着我们平常人难以领悟的规律和哲理――其实也不是难以领悟,而是我们无心、无暇停下脚步去欣赏它们、感悟它们。

试着从平凡的景物中,写出自己别样的情怀。这样的内容往往是老师们最喜闻乐见的学生作文。

诗情画意,风稚洒脱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章也一样。历代文人雅客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绝妙的诗词歌赋,这些佳作和成语都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若能在描绘景物中尽可能多而恰当地运用一些诗词歌赋、名言佳句,无疑会给文章增色很多。这些诗词歌赋可以直接引用,如朱自清先生在文章《春》 中描绘春风图时,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所作的《绝句》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此句仿佛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春风的温暖与柔情,唤醒了读者对春风的准确体验。

除了直接引用外,还可以巧妙化用,将诗词佳句嵌入自己的句子中,不着痕迹地为我所用。如习作《朦胧之美,太棒了!》开头几句:“是谁?踏飞三月的柳絮,把嗒嗒的马蹄送入天边的朝霞,化作粉红的梦,让向往莲花般绽放、缤纷?”/“是谁?荡开西湖的涟漪,将不朽的传奇渐渐融入暮霭,唱着余音绕梁的江南断肠曲,把这小雨染成春泪?”/“是谁?在霜飞凄迷,关河冷落,红衰翠减的残照楼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其中就巧妙化用了多句诗词,撷取了一个个精美意象,营造出一派诗情雅意,同时增添了文章的文采,让人赞叹。

情景相融,以景写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人物活动的天地,也往往是人的思想感情的附着和折射。处处写景,实则处处写情,借写景物来反衬人的心情、感受,也叫写“心境之景”,这是写景文的更高一层境界。

要写好“心境之景”,首先要注意心境与景物的统一。如“瑟瑟的秋风中,几片枯叶萧萧飞落”可以用来反衬人物内心的萧瑟落寞;“飒飒的秋风中,落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则反映的是人物内心的轻快愉悦。如果把二者对调一下,则心境与景物就矛盾了。其次,“心境之景”应随着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人知道有个富翁叔叔时,去哲尔赛岛的旅途中充满了欢乐幸福,“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的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可当他们得知叔叔于勒只是个穷光蛋时,他们的心情坏透了,回去的路上眼里的景物完全变色了,连美丽的哲尔赛岛也只是“一片从海里钻出来的紫色的阴影”。

写景作文篇2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有的片断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但有的同学在平时的习作中,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一写到鲜花总是“张开了笑脸,风一吹,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散发着阵阵清香”。要么就是说空话,什么“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啦!”其实,北方的三月,还看不到绿色,有的花儿并不飘香,眼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别人还是不知道。那么,如何写好景物呢?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这里我就想在这方面作一些针对性的指导。使同学们能掌握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

2.请同学们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3.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还可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例如: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②以上描写“火烧云”的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火烧云短时间里色彩变化多、快的特点,反映了火烧云的美、奇。

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二、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江面从早到晚的变化,写出了江面特有的美景。

④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梧桐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梧桐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总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

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描写景物开头

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渲染环境、提供背景,能给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写景的内容,可以是天气情况、自然风光、建筑设施,可以是动景静景、远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小朋友们都爱好景物,也最喜欢写景,这种开头,会一下子抓住读者,有助于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写景的文字不能过多,不能一写到景物,就没完没了,无始无终,结果,景物写了很多,显得头大身子小,文章不匀称;二是要重点突出,主要景物多写一些,次要景物点一下即可,不能样样都写,结果都没有写好;三是写景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关联,景与人事不能脱节,更不能把景物写成了文章的累赘。

请看下面这个开头:

瓦蓝瓦蓝的天,丝丝缕缕的轻云如烟般缭绕,夕阳的光辉洒满田间,万条金线接天浮动,玫瑰色的光彩,映在绿得发黑的菜上,叶面上像抹了一层油,亮闪闪的。

这段文字,是习作《路过天堂》的开头,用的全是景物描写,主要是仰视之景,夕阳下的美景,蓝天、轻云、夕照的光彩、碧绿的菜叶,渲染了美好的情境,为写“我”下文“路过天堂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背景。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心驰神往,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头。

三、景物的描法。

所谓描写景物,通常指描写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

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

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范文赏析】

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员,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绝招。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色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飞向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用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面颊上浮现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下台去。

翠绿的大幕拉拢了。

台上翠绿的大幕,慢慢变成了深绿,然后缓缓拉开了。啊,夏出场了。夏似一位生气勃勃的少年,健步走上台来。夏的眼睛灼灼发亮,环视着台下的大地,大地上顿时出现一片火热的阳光。大树张开无数的臂膀,遮住夏火热的目光,洒下一片荫蔽。夏的目光到达那里,那里就是一片酷热,一片骄阳。

夏施展过自己的绝技,满意地收起了目光,退下台来。深绿的大幕也随之闭拢了。

深绿的幕布很快变成了金黄色,这预示着美丽的秋将出场了。幕布缓慢地拉开了。美丽的秋,身着金黄色的衣衫,出现在舞台中央。秋用细细的手一指,大地立即变得金黄一片。秋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地取出一只只丰硕的果实,向台下抛去。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秋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少女,害羞地笑着,款款步下台去.

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而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白色的干净的大幕也随着冬的退场而闭拢了。

就在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演员表演各自的绝招时,时间老人的步子也飞快地迈动着。当冬表演结束后,一年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大地上的景物随着春夏秋冬的更替而不断地变化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魔术师,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节目,表演着??

祝愿他们的节目能越演越好,使人们更加热爱绚丽多姿的大自然!

【简评】

写景作文篇3

老师交流时常提及的问题”字、词积累枯燥乏味,难以坚持!”“缺乏带领户外观察,当场习作指导!”“身边缺乏风景名胜景区,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没条件”等等,其实随着现代电教设备推广普及,”攻克小学写景作文”比以前要容易操作了。下面我谈几点心得:

一、循序渐进

写景作文需要字词积累,观察身边景物,多练习,书写体现时间、空间感。决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一定要循序渐进,结合课本字词学习,渗透扩充写景字词的认知使用。例如:学竹、花、草、树、字时认识常用描写词葱翠、俊秀、修长、苍翠欲滴、直插云霄;含苞待放、新枝吐蕾、花骨朵、色彩斑斓、花繁叶茂;欣欣向荣、绿油油、生气勃勃;参天、巍然、高大、繁茂、倒垂、盘曲、合抱、林海、遮天蔽日等等。结合多媒体展示丰富了这个字的内涵。类似的山、水、石、虫、鱼、鸟、风、雨、雪、小溪、江、河、湖、海等字时,有图形、声音的认识。激发学生多种感观,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写作欲望,想要把它们美描写下来,随着学习深入,积累的词句多了,就会产生写作冲动,这时引导练习写作片段就容易多了。

二、善于观察、勤于动手

写景片段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它是不断积累字词的动力源泉,又是积累的

词转化为优美文章的切入点。同时多练写景片段还能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解决了写作时 “眼高手低”、”无话可说”这些毛病。许多老师对写景片段不重视,不能结合平时教学进行充分的练习。尤其是学生在积累字词,运用字词上取得的成绩没有给予及时肯定、鼓励,让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写景片段练习场景可先写身边熟悉的,如校园美景,住处边上的广场,公园,小溪,湖泊等。写景素材很多,不一定非要写风景名胜,名山大川。只要带有情感去观察,去描写就是好文章就能打动人。就算需要,我们也很方便借助网络、多媒体找图片,视频,音频资料效果也很好。而且写景片段练习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还可体会四季变换,春、夏、秋、冬风景;天气变化,阴、晴、雨、雪等,体会通过写景反映作者心情。常练写景片段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锻炼描写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促进优美字词积累;写作中逐步反映时间感,空间感。

三、多看范文,扩展视野

到了中高年级我们的写作就要有取舍,抓住重点景物进行描写,体会写作中的时间感、空间感。课文中有许多范文学习像《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也可从作文书中找一些学习,掌握技巧如方位顺序,时间顺序;体会美景带给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不一样的享受。

教室经常展示优秀作文,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每次作文都选取优秀范文来学习欣赏,对认真写的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指明学习的方向。好的作品我们要搭建平台让它展示,校园作文竞赛,小学作文刊物等鼓励学生多写多投。

写景作文篇4

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性文体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说中,作者常常以景物描写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以及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在游记、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突出文章中心思想、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比如,朱自清散文《春》,不论是写春的情态,或是写绿绿的春草、鲜艳的春花、轻柔的春风、细细的春雨。都倾注着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描写景物,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直接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当然,观察,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宋代的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个景点,由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如俯瞰、仰视、平视、远看、近观等。各有其特点。定点观察可以抓住景物的某种特点,多角度观察则能够全面感受。

观察以视觉活动为主,但并不仅限于视觉。为了把握观察对象多种多样的属性,往往需要多种器官联合活动。也就是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外界事物,同时还须用其他感觉器官去接触外界事物,如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用舌头去尝,用皮肤去接触,用大脑去想象等等。请看鲁迅先生《社戏》中的一段文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段文字描绘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动用了嗅觉、视觉、听觉,以及大脑丰富的联想、想象。显得十分精彩。

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它们的特点后,又怎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呢?那就要掌握描写景物的一些具体方法。

1、把景物拟人化。就是把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景物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把景物拟人化能使读者对景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化无情为有情,并引起强烈的共鸣,请看老舍先生对雪后小山的描写: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小山,山坡“穿”上带水纹的花衣,薄雪则是“害了羞”,运用拟人的方法,给山、给雪注入了人的感情,显得格外生动、亲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小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样描写春天的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屠格涅夫在《树林和草原》中这样描写晚霞:“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这样描写空气:“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在景物描写中,比喻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方法。请看《老山界》中的一段描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来描写耳朵里听到的各种声响,把各种陌生的声音描绘得熟悉而生动,具体而形象,

3、运用夸张。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如李白描绘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岑参描绘边塞的奇寒奇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运用夸张来描绘景物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比如,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对天气的描写:“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这种夸张的描写,有力地突出了天气“毒热”的特征,让读者也仿佛置身于这样“毒热”的天气中。

4、运用排比。为了增强文章的气势,使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在一起使用。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来描绘景物,则可渲染景物的特征,把景物烘托得多姿多彩。请看下面这段描写春景的文字: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这段文字,描绘春景,“田畴”“河畔”“天空”“果园”四个部分构成排比,既突出了景物的特征,更渲染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写景作文篇5

写景状物类作文是学生常写的一种文章样式,但大部分学生没掌握好写此类文章的窍门,写不好这类文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呢?我认为必须唱好如下三部曲。

一、认真观察,再现景物。就是让学生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景物,描其形、绘其色,把景物描绘得准确、细致、有序。首先,要准确。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再现事物的本来面貌。白居易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谓写景的传世之作。在吟哦之间一幅江南春景图便浮现在眼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呢?得力于作者抓住了江南的特征,用红花、绿水等描写江南美景,色彩鲜明艳丽,情趣无限,从而产生了很好的审美效果。其次,要细致。一些学生写景状物三言两语,寥寥数笔,虽然准确,但空洞无物。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时要尽量细一些,角度多一些,视点小一些。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不仅写出了紫藤萝的整体形象,还细致地刻画了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最后,要有序。要引导学生找准观察点,安排好观察顺序,把景物组合得错落有致,富有层次。这样,既能欣赏到美好的景物,又不致眼花缭乱。

二、以我观物,情景交融。“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纯写景的文章是没有的,只有投入感情,景物才灵动、传神。怎样才能让景情很好地交融呢?(一)、让景情真实自然。以真心观物,以真情状物,自然流露。(二)、让景情契合一致。美景抒乐情,残景发悲声,不同景物会触发与之对应的感情。当然,由于人的情绪不同,也会使景物蒙上不同的色彩。如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经战乱、忧心如焚的杜甫看到娇艳的鲜花反而落泪,听到悦耳动听的鸟鸣却惊悸不已。而人在高兴的时候会感到白云在招手、小鸟在欢笑。(三)、让景情水融。这是景情相融的最高境界,让读者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请看郭沫若的散文《石榴》中的一段:“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了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三、深入思考,体悟哲理。“草木虫鱼皆可悟道”。只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让文章有深度,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要念好“实、深、新”三字决。“实”,就是体悟要实在、自然,在情景的基础上水到渠成闪现思想的火花。“深”,就是要深入挖掘,入木三分。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泛泛而论不能产生醍醐灌顶、刻骨铭心的效果。“新”,就是“发前人所未曾发,道别人所未曾道”。让读者耳目一新,别开生面,收到“反弹琵琶、剑走偏锋”的奇效,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鲜明的个性光耀。

总而言之,写景状物类作文,奏好了以上三部曲,就能写出令人拍手叫好的文章来。

写景作文篇6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轻声地唤醒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它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据古诗上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可惜,我没能领略到鸭子下水凫游的情景。

你看那春天的天空,为什么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是孩子们的风筝。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啊!

大地欢笑了。麦苗兴致勃勃地生长,遍野是绿油油的一片。草木吐出了清雅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在山谷间、田陌上盛开怒放,喷着扑鼻的香气。山崖上、半空中、树林间,黄莺、画眉、百灵、燕子、黄雀得意地飞翔着,鸣叫着,鸟鸣和着溪水的叮咚声,在春风里轻轻回荡。

春天为什么这样丰富多彩?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大地默默地孕育着......

写景作文篇7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情景教学法以课堂创设真实情境为基础,使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课堂教学内容,与之产生共鸣。因此,只有语文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才能强化初中写作教学的效果。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现在,仍然有很多学校在教学方法上面没能及时改变和创新,依然使用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写作课堂上,教师提供写作模板,学生的任务就是单纯地记住这些模板,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写作教学的内涵和意义产生误解。有些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并没有让学生对既定的主题进行预先设计和构想,以致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更严重的是产生厌恶写作之感。此外,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其心理状态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对其来说兴趣更重要,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这个特点,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严重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忽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导致学生写作基础薄弱。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把教学生写作看做是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或者采用相对落后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不重视对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甚至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或者造句等基本问题一笔带过。此外,我国农村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都相对较为落后,一些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面对这种状况,学生就单纯地把写作教学当成一种任务或者负担,极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地把写作当成是表达情感的手段。

3.忽视阅读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缺乏语言积累。现阶段的初中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压力较大,因此,学校将全部精力几乎都用到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基本上很少有时间阅读一些文学著作,这就导致初中生的阅读量有限,而且知识面较为狭窄,缺乏语言积累。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感到不知该如何下笔,即使写出来,也常常是语句不通顺或者前言不搭后语。同时,教师的不合理的教学方案有可能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不佳。比如,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技巧或者文章题材的写作要求,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就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不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措施

1.设计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课堂导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行动且具有感染力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强化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就要十分重视课堂导入工作,在开始上课之前将自己的身心状态调至最佳状态,并且仔细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将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课堂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创设课堂教学悬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美丽赐给了西湖,秋和冬的完美都留给了济南。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充满了温情,被阳光朗照的小山给人慈祥和温存之感,而被凝雪覆盖的小山又显得更加秀美,那么你心目中的冬天或者你所见过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写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最喜欢的冬天,从而完成有效的写作教学。

2.强调与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每门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和生活,因此,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写作的主题或者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富有情感地进行写作。比如,教师在以“记忆中做难忘的人或者事情”为主题进行写作教学时,就可以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忆一些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人或者是事,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在分享的过程中,他们有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3.创设教学情境,加强情感共鸣。写作本质上就是一个情感表达的过程,借助有感染力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的写作灵感,可以使学生快速地确立写作的主题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必须创设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练习写物作文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事物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情感的指引下,发现自身最喜欢或者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效率。

三、结语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达到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摆脱以往语文写作教学的束缚,使初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化和形象化。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自感受课堂情景,使写作语言变得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姜兴民.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2004.

[2]赖业伟.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

[3]叶善华.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4.

写景作文篇8

一、巧用修辞手法绘景

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中,“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文段中用拟人手法,从童心的观察视角写出了百草园“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的童趣。其他修辞手法都可以运用。

二、调动“五官感觉”状景

景物都有一些特征,如声、色、质、态、味、神等。写景者仅凭对景物的直观感知所得,是难以把握景物的细微特征、动人特点的。此时若能调动“五种感觉”器官去感知景物,定能准确透彻地描绘出景物的风貌及主要特质。

1.调动视觉感知描绘景物

心理学认为,视觉是通过接收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发出、反射出的光的信息而获得信息或知识的过程。而调动视觉感知景物、描绘景物,主要是指把观察后所获得的有关景物概貌及特征的信息付诸文字。如“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2.调动听觉感知描绘景物

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在朱自清《春》之“春花图”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作者借助想象,运用听觉手法,侧面烘托出百花之香、之甜、之密、之繁的情态。

3.调动味觉感知描绘景物

文学创作中的味觉是作者借心理学概念,在联想与想象基础上感知客观景物后产生的一种感觉。如朱自清《春》之“春花图”中运用味觉不着痕迹地道出了花之甜味儿,“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春华秋实,以花甜写果甜,以花香写果香,这又是通感手法的巧用。

4.调动嗅觉感知描绘景物

心理学认为,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文学创作中的“嗅觉”是作者运用生理心理嗅觉感知客观景物,而获得的有关客观景物的特质。风是无色无味无形的,要生动深刻地写出风的特征,是很难的。朱自清写风之香句,“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以泥土气息之清香、青草味之淡香、众花之浓香,侧面烘托出风之和煦、风之馨香、风之清爽的特征。

5.调动触觉感知描绘景物

心理学认为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文学创作中的“触觉”手法是指人体能对景物触摸到的或感觉到的身体皮肤机能。朱自清为了形象具体地揭示春风的柔和细腻与温情,调动触觉手法予以描绘,“‘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三、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的手法

景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若作者仅凭直观感觉感知景物、描绘景物,势必使所写景物给人以僵硬、呆滞的感受,势必使所写景物缺乏活力,缺乏流动感,缺乏趣味性。倘或借助大胆想象、变实为虚、化静为动的文学创作手法,以大胆新奇的联想与想象艺术手法描绘,既有对景物的客观实写又有对景物的主观虚写,同时也要凭借联想的文学手法巧化静态为动态,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赋予静态景物以勃勃生机,彰显其充满活力的美感,景物特征会更加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如王振宜《初春》:“一只只蝌蚪游在池塘,像美人的雀斑一样漂亮;夏天来了定有一片蛙鸣,在房前屋后低吟浅唱。”运用想象借助虚法,以儿童眼光写尽了春的另类之美,夏日蛙鸣悦耳全仰仗今日春塘中蝌蚪的孕育成长

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景物的形态、颜色、质地、长势、光泽等。侧面描写,是从它物、它景、他人等的描绘、渲染中,间接烘托所描写景物的特点、特质,从而获得特殊艺术效果的方法。侧面描写含蓄、形象、明晰,既能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力,又能再现景物表象所无法直观透视的效果,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如朱自清描写春草既有正面描写,如先写春草的情态(钻)、质地(嫩嫩的)、颜色(绿绿的)、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接着通过人们在春草中的嬉戏(坐、躺、滚、跑等)侧面写出了春草的软绵、娇嫩与可人之态。艺无定法,写景之法亦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第一性的,主观感知景物以文字再现景物,是第二性的。写法应服从于景物,因表现景物特质之需要而定写景之法。换言之,描写表现不同主旨景物的特点,就应选择最能表现其特点的写作技法,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世界微笑日宣传标语范文 下一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