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23:24:02

写景作文论文

写景作文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名著阅读;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种书面表达,是一种思想和信息的输出,只有输入足够多的信息才能有东西可表达。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名著阅读应给予充分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学习写作的基本技法,写出情理兼备的作文。

一、小说阅读引导学生记叙类文章写作

记叙文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写作文体,很多学生写作的记叙文写人不生动,叙事不具体,故事没有波澜,读起来没有兴趣或者深入阅读下去的欲望。阅读完作文以后,没有多少情感的触动,也不能够从中得到一般或者突出的生活感受或者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尤其是一些小说,让学生能够学会借鉴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写出扣人心弦的故事,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能够得到一定的情感陶冶和思想启迪。

例如,阅读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时,在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知作品“永不言弃、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主题,然后,从写作的角度,让学生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将人物形象在具体描写中塑造出来,让读者能够通过具体的描写感知生动鲜活而又饱满的人物。在以后的写人类记叙文中,从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方面写人,这样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就会具体起来,就会丰满起来。又如,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其中很多的小说不仅人物鲜活,而且故事情节设置也值得借鉴。比如,阅读其中的小说《祝福》,鲁迅先生在情节安排上先让祥林嫂在热闹、祈福的祝福节日中死去了,然后再从祥林嫂初次到鲁镇、离开鲁镇、再次回到鲁镇、再次离开鲁镇来安排故事情节。这种倒叙的手法,是小说设置的一个悬念,学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作方法,通过倒叙的手法,让叙事类作文更吸引人,引发人的思考。

二、现代散文阅读帮助学生学习散文写作

小说和散文占据文学作品的主体地位,现代散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支奇葩,以其叙事、写景、抒情更为具体细腻,更能够表现人的心境,为人所喜爱。高中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大家的散文集,感知文人细腻的心理,从中更好地感受生活、感悟人生。高中散文名著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文、阅情、阅人生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散文的写作方法,以此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也能写出文笔隽永、情理兼备的散文。学习写景散文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学习叙事散文中生活事件的选取、叙事和心理情感的表现,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绘中,如何在叙事过程中展现个人的情感和感悟,以此写出优秀的散文。

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大家,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很多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他的散文集列入高中语文新课标推荐名著阅读书目。比如,《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在让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受,运用比喻修辞描摹景物,描绘画面,把人带进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此更好地感受景物,理解心情。郁达夫在我国现代散文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的散文也是值得学生阅读的名篇,让学生在阅读他的散文时学会写作,又如,《故都的秋》是最为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感知作者对北国秋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学会散文的写作,如何将写景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都能够在文中更好地应用,以景物表现表现其特质,以直接抒情表达情感。这篇散文开头两段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古都的秋的强烈向往之情,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北国之秋的特别的清、静、悲凉;结尾一段又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秋的喜爱和留恋,构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美。学生在写作散文时完全可以依照这种模式,来开头和结尾,表达情感;中间部分借鉴《古都的秋》或者《荷塘月色》,景物描写和画面描绘,很好的写景抒情类散文。

三、于名著阅读中历练议论文论说能力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生动准确而又鲜明突出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安排合理的作文结构,如何写得有理有据,让人认可,叫人信服,成为教学的重要突破点。很多学生写作没有素材,说理不够透彻,选材较为浅薄。在名著阅读中让学生积累素材,学会建构文章,做到说理充分有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阅读古代论说散文,学习名家立说树言。比如,苏洵位列唐宋家,他的散文不少都是表达个人观点,说理充分有力,代表性散文《六国论》,阅读时,苏洵开头开门见山提出的自己鲜明的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种一破一立的方式值得学生借鉴,在以后的议论文写作中,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中间论证通过比喻论证、引证、对比论证,生动形象而又充分有力。阅读荀子的《劝学》,让学生借鉴议论文的结构,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分析为何要学,论述如何去学。学生写作议论文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并借鉴比喻说理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素材,更好地充实自己的文章。

总之,著名思想家朱熹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句告诉世人如何才能够让心如此澄清,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活水。也在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有更新思想,才能不至于落后腐朽,唯有多读书。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将名著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丰富学生情感、拓展学生阅读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借鉴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宗斌.高中作文教学模式浅析[J].吉林教育,2014(16)

写景作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观察 作文论文 教学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140-0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是这样。学生要巧作出一篇作文的“米炊”,无疑,平日的观察就是屯粮储米的过程。

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对着作文题目总是茫然无措,难以下笔。有的虽然勉强成文,但不是空话连篇让人无所适从,就是笔墨平均没有重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形呢?主要是学生忽视了作文的第一步,没有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不具备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如果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能把观察到的情况和结果积累下来,在作文时就能选择其中符合题意的素材诉诸文字,把真实情景加上自身感受再现于读者面前,让人自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便是成功的作文。

所以说学会观察,是一个学生起步作文的“必修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呢?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朱自清的《春》里,“游山玩水”中学模学样学观察吧。

1 指导观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随时留心身边的山水人事,世态百相。凡是引人注目或对自己有所启示的事物,都可作为学习观察的对象。观察时务必认真、细心,做到有顺序,有重点,而且要抓住其特点,并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想象。

所谓有顺序,就是或由近到远,由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从背景到人物等等。读朱自清的《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样的写景就是最好的有顺序的典型例子。

所谓有重点,就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主次抓关键,对主要的要进行细致、周密的观察。读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天里的花多美,开得那么热烈奔放美丽怡人。如此动人的春花图景正是作者抓住重点详细观察的结果。

所谓抓特点就是观察事物时,不但要看到它们的共性,更要注意它们的个性,从而突出每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特征”是否明显来源于观察的仔细程度。具体说来,观察人时,要看其外貌、语言、动作的独特之处,即最能体现人物性格之处,观察植物,要抓住共根、茎、叶、花、果、味的独特之处。读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士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小草的特点。

另外,在观察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各种感官功能的综合作用。读朱自清的《春》,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然后以极细腻的笔触,从嗅觉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最后从听觉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真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生动的笔墨,将难以捕捉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动用各感官感受事物,写景状物,是认识、体现事物特征行之有效的做法。

2 引导观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对于事物的观察,要想更深入,还可以去探究它,以期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看大白菜是否新鲜,光看表面还不够,很多菜农在菜上洒水“保鲜”,掰开看看,容易看到最真实的一面;鸡蛋是否有假,试着摇摇也是不够的,敲开一看,就真相大白。或许你说,这与写作有什么关系?其实大有关系,既然写作是生活的艺术表达,这些探究动作不仅可以入文,还能增加更多的趣味甚至哲理。读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这正是对斑斓春色反复探究的结果。

探究的时候可以借助于联想,把“静止的”想成“运动的”,把“无声的”想成“有声的”,把“无生命的”当作“有生命的”……合理的联想,能使观察的对象富于生动的形象,更能吸引人,写进文中,文章则丰润、深刻。朱自清的《春》,由春花想到了秋实:“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真可谓虚实结合的典范。

3 辅导观察,“看山写山。看水写水”

作文材料有三个来源:观察、自身、课本。其中“观察”既是来源、又是手段。观察,要借助范文,从学过的课文中学习作者有目的、有次序、多角度的观察方法。读朱自清的《春》,春草图一一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都展现的是初春美景,读后令人陶醉。在观察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语言把所看到的表达出来,把形象变为语言,就不存在写作中的背题现象。看到的是山,写作的仍是山,看到的是水,写作的仍是水,这样的作文就真切感人。

写景作文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写作;兴趣;培养

写作训练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其创造能力锻炼发展的理想场所。但是实际生活、学习中,不少学生对写作感到头疼,不是没东西可写,就是有东西也写不出来,千言万语无从下笔,更别说是产生兴趣了。那么怎样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呢?笔者曾采用过如下做法:

1.入情入境,趣味无穷

曾记得在上议论文单元的时候,有一位学生特调皮,老师多次督促他学习,使他产生了反感心理,想给这位老师制造一点难堪。我知道他有这一想法后,临时改变了计划,上了一节作文课,让所有的学生都讨论他这种想法会产生那些后果?最后得出: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让老师感到寒心,学生越变越坏,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理出了这样几个题目:《不该发生的事》、《谈“互相理解”》、《要“爱生”、更要“尊师”》等等。事后,作文收上来一阅,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爱憎分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十分透彻。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写议文论,而且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情境演示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源泉。在这种情境演示中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最直观、最形象。学生会在这种活动中乐学、乐写。因为面对他们的是直观展示,只要细心观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和无话可写。

2.丰富素材,口若悬河

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3.联系生活,体现“真”字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4.合理布局,层次清晰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写作文时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记流水账”,整篇文章看不出哪儿是重点,到处平分秋色。而一篇文章只有精彩的开头和绝妙的结尾是不够的,只有做到有详有略、层次分明,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比如写人叙事的文章,必须抓住典型的人或事来写,而在写典型事物时就可以用围绕中心或总起句来详细写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插叙、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等方法来突出。而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生可以围绕线索来写清楚,如按游览的顺序写、按时间顺序写、按地点的转换顺序写等。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不致于出现颠三到四、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5.好头好尾乃是佳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虽然开头很重要,但是不能虎头蛇尾,头尾要有机结合。

5.1 教会学生写好开头。写好文章的开头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开头方式,如有关写人的就有激发伸张式、点题铺垫式、愿望实现式、心语诉说式等多种;叙事的文章开头方式更多,揭示主题式、场景衬托式、悬念式、启发式、比拟式、追问式等都可以采用;写景状物的文章也可以采用很多种,比如格言印证式、激昂抒怀式、铺陈渲染式、景物比拟式等。关键是让学生活学活用,针对不同的作文采用不同的文章开头方式。

5.2 教会学生写好结尾。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都喜欢在结尾点明中心,绝妙的结尾方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体载可以采用不同的结尾方式。写人的文章在结尾时可以用引人深思式、概括式,也可以采用夙愿式、心语诉说式,还可以采用怀念式、锦上添花式等;叙事的文章在结尾时的方法有深化主题式、情感祝愿式、感悟式、如虎添翼式等多种;写景状物的文章结尾时更是千姿百态,如意蕴深远式、想象象征式、渲染强化式、浮想联翩式、对比揭示式、原理启发式等,都可以很好地突出中心、抒感。

6.多赞赏、少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总之, 写作本身是艰苦的,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教师引导得法,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引导,那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写景作文论文范文第4篇

第一,文言文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就“忍能成事,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主题来说,课文中就有很多经典例子。如《鸿门宴》中“刘邦能忍,终成一代帝王”“项羽不能忍,以致于乌江自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因而处处忍让,最终取得“将相和”的可喜结局;《屈原列传》中屈原不能“忍”,坚守自己的高洁,终投汨罗江等。而且,同一篇文章中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取不同的论据。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除了“忍”还有“胆识”: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怎能成功·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可作为“如何当好一名管理者”的经典例子。这些经典的例子会使我们的议论文论据充足,论证富有说服力。

第二,文言文为我们在写作思路上做了一个导引

笔者在教学荀子的《劝学》一文时,发现这篇文章思路清晰,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写作结构。就打破常规的先疏通字句、后讲解写作思路的教学方法,首先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的感想,能不能按照平时所讲的“三问”法给题目提问题。如此一问,学生感到这个题目是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思路来写的。通过分析文章之后,发现文章果然是按照“劝什么——学不可以已”“为什么劝——为什么不可以已”“怎么办——怎样做才可以不已”这个思路写的。仿照这篇文章的结构,笔者让学生写作文,效果很好。经常做这样的训练,学生以后作文时就会思维活跃,思路也会清晰了。

第三,文言文为我们介绍了许多的写作方法

文言文中有许多写作方法,值得学生在作文中借鉴。例如,苏洵的《六国论》一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对比论证的方法,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更是运用得出神入化,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通过层层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

在散文和记叙文方面,文言文同样有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善于围绕情感线索,选取典型的生活片断,让人品味出三代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特别是传记类的文言文,故事性很强,情节很吸引人,为什么·因为有精彩的场面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如《触龙说赵太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短短一句话,一个盛气凌人、不可冒犯的老妇人形象便跃然纸上了;从“盛气而揖之”到“太后之色少解”再到“太后笑曰”尽管几个字,神情描写的作用由此可见。这些写作方面的各种方法能给学生很多启示,的确是益处多多。

第四,文言文还可以作为阅读材料,训练学生多角度立意

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从“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角度,可立意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从“幽暗昏惑”要“以物相之”的角度,可立意为:做事情只靠立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外物的帮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客观规律;从“深思”的角度,可立意为:做事情不能以讹传讹、人云亦云,应深思熟虑,独立思考;从“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的角度,可立意为:没有实践不能出真知;从文章整体又可立意为:对任何事的判断不能单凭主观意识,只有足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可出真知。如此丰富的立意训练资源,如果能好好加以利用,实在是可以大大开拓学生思维的。

第五,文言文为我们准备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以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例如,苏轼《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等描写景物的优美的句子和《劝学》《师说》等文中的比比皆是的经典句子,若能直接运用或化用到文章中去,一定能大大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第六,文言文赋予学生作文丰富的情感

文言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予写作以丰富的情感思想。例如,说到苏轼,学生总会想到他的旷达、豪迈;提到项羽,学生则会悲叹他的刚愎自用,敬慕他的光明磊落;提到“孝”这个话题,学生会立刻想到李密那令人潸然泪下的《陈情表》。

写景作文论文范文第5篇

开头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本表现力、深化文章主题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头的优劣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失误扫描】

从2011年各地的中考考场作文来看,很多考生在文章开头常见的失误有如下几种:

一、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很多考生认为,文章的开篇就应该表现出“思如泉涌”的能力,于是写作中便洋洋洒洒不惜笔墨、不着边际大侃特侃,有“捷径”不走偏要“拐弯抹角”,甚至弄出个“盘山道”,结果走出“十万八千里”还不能切题入文,弄得阅卷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比如,2011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陪伴》,就有考生这样开篇:“有人说,每个人都害怕孤单,惧怕寂寞。我也不例外,但我的意志可能比常人更坚强,我知道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个人的时候,当独处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什么才是我们心灵的慰藉呢?我喜欢看书,但有时候书籍并不能排遣我的愁思,虽然书中的故事和人物也会让我痛哭流涕,但并不代表我已经走进了书中……”文章的开头用了269个字,这么长一段文字居然一直在“陪伴”的主题外游离,疲沓至极让人难以容忍。

二、故弄玄虚,弄巧成拙

有考生认为,文章的开头越新奇越好,因此便费尽心思“造声势”“变花样”“卖关子”,甚至在试卷上玩起了漫画,跟阅卷老师捉起了迷藏,搞得文章不伦不类、不俗不雅,结果适得其反。

比如,2011年福建宁德中考作文《校园里的记忆》中,有位考生这样开头:“校园里会有记忆吗?是(星星点点),还是(斑斑驳驳),抑或是潮水般涌动?”文中“图文并茂”,让人费解,啼笑皆非。

三、万能格式,呆板乏味

有些考生深得“万能开头”的真传,不管写什么文体的文章,也不管是怎样的写作情境,总是用公式化的开头硬套,写出的开头千人一面,无色无彩、无滋无味,读来呆板做作,乏味至极。

比如,历年中考作文中,均有考生用到这样的开头:“天上的星星多又多,最亮的只有你一颗”“打开记忆的闸门……”没想到上世纪就盛行的开头形式,到了新世纪还有这么多人念念不忘。

四、堆砌辞藻,令人生烦

有的考生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将格言、警句、诗词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也不管是不是切合题意。

比如,2011年一篇写景为主的中考作文中,这样开头:“看苍茫世间,美景无数,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精雕细琢,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景仰、敬畏的心情,走进大自然吧!你一定会被它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形色各异、应接不暇的美景所陶醉……”辞藻虽华丽,语言却啰唆,读来拗口,让人觉得别扭,身心不爽。

【写作高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什么是好的开头呢?如何才能打造出靓丽的开头呢?

一、直接切题,开门见山

此法有老子“无为而治”的功效,说白了就是“没有技巧的技巧”,或是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是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旨;或是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是单刀直入,直接挑明观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要写什么、说什么、表达什么。运用这种技法的优点在于,文章开篇便能以一份坦荡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深深吸引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走入文中,省去了绞尽脑汁的思考,作者坦然,读者轻松,交流起来顺畅自然。

如下面几个示例:

示例一:(2011年陕西省中考满分作文《想看见你的笑》开头)老师,我真想看见你的笑。

示例二:(2011年河北省中考满分作文《陪伴》开头)我的好友张猛,细高个儿,瓜子脸,剑眉下一双杏核似的大眼睛,平常总是笑呵呵的,是个善解人意、为人热情的小伙子。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朝夕相处,相依为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示例三:(2011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学贵有智》开头)人们看到金榜题名的学子,总以为他们天生聪慧。殊不知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学习的智慧。

示例一开篇直言,揭示主旨,干净利落,不蔓不枝,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里一下入文,省去了多余的繁缛构思,可谓简洁;示例二开篇就对人物做了概括性的介绍,既有外貌描写,又有性格的总述,为后文的具体叙述奠定了基础;示例三是议论文的开头,观点鲜明,态度坚决,为后文论证做好了准备。

二、巧用题记,亮人耳目

题记是写在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巧妙设置题记,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文题记的形式多样,可以引用名言警句,表现含蓄隽永之美;也可以借用题记,诠释文题内涵。作文中精心设计好题记,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也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比如,2011年浙江宁波满分作文《他,不普通》中,采用了这样的题记:“数点梅花,一江恨水,几分明月?——题记”巧用诗词为题记,即情即景,为回顾霸王项羽悲壮的一生确定了感情基调,如此开头,真是匠心独运,新颖独到。再如,2011年安徽省中考满分作文《在我们这个年龄》的开头,用了这样的题记:“凭栏远眺,纵览旖旎风光;随心而舞,演绎绚烂花季。——题记”小作者自造妙语哲思,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深刻主题,以沉淀优美的语句将读者深深吸引,可谓技艺高超。(待续)

写景作文论文范文第6篇

应试作文,开头的好坏尤其重要。要想在第一时间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必须简洁明快,迅速入题,开头尽量做到小而美。“小”,就是开头短短几句就能快速准确点题入题;“美”,就是语言准确,形式得体。现结合中考满分作文的实例,加以点拨。请看2005年各地中考满分作文的开头――

技法一:直接入题

[精彩范例]前几天,因母亲打扫房间时看了她的日记,与母亲大吵一架。几天来,两人互不理睬。这天晚上,女儿想了许多许多,终于提笔给妈妈写了第一封信。(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满分作文《沟通》)

[技法点拨]此文开头,入题迅速,既交代了沟通的原因,又很好地为下文沟通的内容做好了过渡。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是许多文体都广泛运用的开头,虽然普通,但很实用。

技法二:巧妙引题

[精彩范例]一只又饥又饿的鸭子,在黑夜的湖水里寻找食物,它忽然看到了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它以为这一定是一条闪着银光的鱼。

于是它一个猛子扎进水里。这只鸭子潜水捉月亮的情景被它的几个同伴看见了,不一会水里所有的邻居都放声大笑起来。大家的嘲笑使可怜的鸭子十分难堪,它再也不敢潜水觅食了。就这样,它越来越虚弱,最后,终于饿死在满是鱼的湖水中。(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嘲笑的力量》)

[技法点拨]此文的开头,运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既巧妙地引出了下文论点和话题――嘲笑是无形的,它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这样的开头在议论文或文艺性的说明文中较为常见。运用名人名言开头,也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

技法三:制造悬念

[精彩范例]这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坐在电脑前的不是打牌下棋的爸爸,也不是上网冲浪的我,竟然是不知道“桌面”为何物的妈妈。(广东省佛山市中考满分作文《为母亲加油》)

[技法点拨]“太阳从西边出来”“不是……也不是……竟然是……”,这是一个充满悬念的开头。不知道“桌面”为何物的妈妈,为什么坐在电脑前,这无疑是个很有诱惑力的问题。制造悬念的写法,适合人们的好奇心理,自然会受到人们的青睐。此文的启示是:利用人们急于知道下文的心理,作文可以在一开始说出文章结果或高潮,巧设悬念。

技法四:故弄玄虚

[精彩范例]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很惊讶,小小年纪就干起这种事,这还了得!别顾着生气,听我慢慢道来。(湖北省荆门市中考满分作文《失恋》)

[技法点拨]此文作者写的是经常为自己怯懦退缩、为自己的退步失败找“借口”,后来认识到“借口”的危害,决然与“借口”分手,这里的“失恋”就是在“故弄玄虚”。另一篇作文《体验“女朋友”》,写男女生的交往,也是在“故弄玄虚”。所谓的“失恋”、“女朋友”,其实都赋予它们新的含义和内容,作者故意“玩弄花招”,来“欺骗迷惑”读者。

技法五:环境烘托

[精彩范例]春天是从窗外进来的。窗口仿佛是一个自然的镜框,透过它可以看到暖风吹绽了东园的一树红桃,那深深浅浅的桃花,开得明艳而寂寞,像飘着的一朵朵流云,我的心事仿佛也红了。(陕西省中考满分作文《窗外的风景》)

[技法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也是一种抒情。这里的“窗口”,既是自然之窗,也是心灵之窗,不然桃花怎会“寂寞”、“心事”怎会“红”呢?这里简洁的环境描写,制造出诗化的意境,形成一种特殊的气氛。环境烘托,是记叙性文章常见的写法,或渲染气氛,或抒感,或衬托铺垫,这样的文章语意含蓄,富有文采,文味十足。

写景作文论文范文第7篇

首先我们还是来谈一谈破题:破题也叫做点题,是指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最简明扼要的话交代、提示或点明文章的意旨,以便了解你所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你写此文的意图何在。用一句话概而言之,点题就是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训练目标:对于我们中学生朋友而言,如果作文功底不是很深厚,往往宜采用明点的方法好,但是我们训练的目的就是让中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明、暗点之分,分得不是特别清楚。通过我们的讲解,中学生朋友们会明白什么时候适合用明点,什么时候适合用暗点,也将懂得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点题功夫。以后做到作文势如破竹,一气呵成。?

写作方法:点题有明点与暗点之分,也有“卒章显其志”与“首句标其目”之分。在使用明点时,就是要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点题含义。如《火红的花》开头的句子:“我家的后花园,有一株火红花,每到夏天,它都开得火红,就像爷爷那火红的脸。”?

暗点一般在字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捕蛇者说》一文,在文中结尾处有一句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就是在比较“赋敛”与“蛇毒”之中提示出文题的含义,表达作者要写此文的意旨。?

点题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卒章显志法”。前人评论杜甫诗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一篇之妙,在于落句。”这句话提醒写作者要写好结尾。在文章的结尾,用一、二句话显示题旨,这就是卒章显志法。当然,这一、二句话要如刘禹锡所说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设万景”,是含义深远而精炼的话语。贾谊《过秦论》的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仅此一句,把全篇中心内容包揽无遗。诸葛亮《后出师表》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结,集中概栝了他的忠诚不矢的精神品德。在《清贫》的结尾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不仅对全文的内容作了集中概括,而且对主题思想亦作了深入阐发。?

当然,点题法中“首句标其目”的情况也不少见,这种方法目前有人称之为“入手拎题”,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开宗明义的效果,行文不至于迷失方向,而离题偏轨。?

篇中点题的情况也有,在叙述或议论的过程中,用简洁精炼的语句,不失时机地点明文题所包含的深意,可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点题的本质意义是指于文章关键处,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数句话,点明题旨,使文章生辉,形神毕现。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忆》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龙,不点晴,云:‘点之则飞去’。人以为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未点晴者见在。”后人常谓文中点题之句为“画龙点晴”。因此,点题应着眼于文章整体,落笔于全文的关节部位。如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两种不同的景色,以及各色游客在不同景色面前的览物之情,然后重笔点晴:“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点晴一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终成为历代传诵的名言。又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了阿房宫规模的宏伟,楼阁的壮丽,以及歌舞之盛,美女之多,珍宝之富,最终却是“楚人一矩,可怜焦土”,接着就是点晴之笔:“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昔秦也,非天下也。”揭示了秦王朝败亡的历史教训,使文章题旨脱颖而出,全文为之而增色。?

晋人陆机《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诗兹而效绩。”题旨与我国传统文论中的“文眼”、“诗眼”之说颇为一致,它是主题思想的高度浓缩物,能用来组织和安排材料,严密文章的结构,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并且满足读者阅读时生发的期待、推测和判断等特定意愿。如皮日休的《原谤》,紧扣“谤”字这一主旨,提出了老百姓可否上“谤”的尖锐的社会问题。李密的《陈情表》着意突出“孝”字,向皇帝陈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不为官的苦衷。柳宗元的《墨溪诗序》,以“愚”字贯字全篇,先自嘲,继解嘲,最后以且嘲且慰作结,处处不离“愚”字,以“乐”统率全文,从山水之乐,从四时之乐,游宴之乐,一直写到与民同乐,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点晴之笔必须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思想精辟,具有表现力、说明力。因此运用点晴之笔,既要炼字炼句,反复推敲,又要含义深邃,富有哲理。既要顺势点化,不露痕迹,又要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

运用点题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旨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

2.题旨不但要高度概括又要有表现力,而且要精炼准确,干净利索;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

写景作文论文范文第8篇

首先我们还是来谈一谈破题:破题也叫做点题,是指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最简明扼要的话交代、提示或点明文章的意旨,以便了解你所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你写此文的意图何在。用一句话概而言之,点题就是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训练目标:对于我们中学生朋友而言,如果作文功底不是很深厚,往往宜采用明点的方法好,但是我们训练的目的就是让中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明、暗点之分,分得不是特别清楚。通过我们的讲解,中学生朋友们会明白什么时候适合用明点,什么时候适合用暗点,也将懂得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点题功夫。以后做到作文势如破竹,一气呵成。?

写作方法:点题有明点与暗点之分,也有“卒章显其志”与“首句标其目”之分。在使用明点时,就是要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点题含义。如《火红的花》开头的句子:“我家的后花园,有一株火红花,每到夏天,它都开得火红,就像爷爷那火红的脸。”?

暗点一般在字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捕蛇者说》一文,在文中结尾处有一句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就是在比较“赋敛”与“蛇毒”之中提示出文题的含义,表达作者要写此文的意旨。?

点题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卒章显志法”。前人评论杜甫诗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一篇之妙,在于落句。”这句话提醒写作者要写好结尾。在文章的结尾,用一、二句话显示题旨,这就是卒章显志法。当然,这一、二句话要如刘禹锡所说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设万景”,是含义深远而精炼的话语。贾谊《过秦论》的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仅此一句,把全篇中心内容包揽无遗。诸葛亮《后出师表》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结,集中概栝了他的忠诚不矢的精神品德。在《清贫》的结尾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不仅对全文的内容作了集中概括,而且对主题思想亦作了深入阐发。?

当然,点题法中“首句标其目”的情况也不少见,这种方法目前有人称之为“入手拎题”,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开宗明义的效果,行文不至于迷失方向,而离题偏轨。?

篇中点题的情况也有,在叙述或议论的过程中,用简洁精炼的语句,不失时机地点明文题所包含的深意,可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点题的本质意义是指于文章关键处,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数句话,点明题旨,使文章生辉,形神毕现。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忆》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龙,不点晴,云:‘点之则飞去’。人以为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未点晴者见在。”后人常谓文中点题之句为“画龙点晴”。因此,点题应着眼于文章整体,落笔于全文的关节部位。如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两种不同的景色,以及各色游客在不同景色面前的览物之情,然后重笔点晴:“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点晴一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终成为历代传诵的名言。又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了阿房宫规模的宏伟,楼阁的壮丽,以及歌舞之盛,美女之多,珍宝之富,最终却是“楚人一矩,可怜焦土”,接着就是点晴之笔:“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昔秦也,非天下也。”揭示了秦王朝败亡的历史教训,使文章题旨脱颖而出,全文为之而增色。?

晋人陆机《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诗兹而效绩。”题旨与我国传统文论中的“文眼”、“诗眼”之说颇为一致,它是主题思想的高度浓缩物,能用来组织和安排材料,严密文章的结构,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并且满足读者阅读时生发的期待、推测和判断等特定意愿。如皮日休的《原谤》,紧扣“谤”字这一主旨,提出了老百姓可否上“谤”的尖锐的社会问题。李密的《陈情表》着意突出“孝”字,向皇帝陈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不为官的苦衷。柳宗元的《墨溪诗序》,以“愚”字贯字全篇,先自嘲,继解嘲,最后以且嘲且慰作结,处处不离“愚”字,以“乐”统率全文,从山水之乐,从四时之乐,游宴之乐,一直写到与民同乐,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点晴之笔必须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思想精辟,具有表现力、说明力。因此运用点晴之笔,既要炼字炼句,反复推敲,又要含义深邃,富有哲理。既要顺势点化,不露痕迹,又要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

运用点题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旨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

2.题旨不但要高度概括又要有表现力,而且要精炼准确,干净利索;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

写景作文论文范文第9篇

为什么出现这样一种窘况,而且还在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我想这是因为有些教师在作文训练中缺乏体系,没有形成作文教学的线索观念。本文试就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的三条线索:教材、生活、技法作一探讨。

一、教材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虽然阅读与写作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但是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好教材这本书,做好作文这盘菜。

人教版语文初中教材共六本书,各六个单元,以话题为单元编排依据,包括“人生”“景物”“科学”“家庭”“成长”“人物”“艺术”“探险”“动物”“战争”“散文诗”“说明事物”“说明事理”“民俗”“古文体”“游记”“新诗”“现当代小说”“古典小说”“写景散文”“议论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等,可以说教材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作文范围丰富多彩,选取多元。笔者认为训练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1.做好小练笔

我统计了一下,七上七下所有课文包括的小型的写作训练,分别是17个、12个,八上八下分别是13个、13个,九上九下又是15个、8个。这些训练的内容及形式分别是描述性练笔,如七上第1课《在山的那边》第三题“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七上第18课《绿色蝈蝈》第二题“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文字形象的描写出来”;建议性练笔,如七下第27课《斑羚飞渡》第三题“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想象性练笔,如八下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第三题,试从课文人物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感受性练笔,如九上第8课《致女儿的信》第三题,深入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仿写改编性练笔,如八下第10课《组歌》第二题,模仿《浪之歌 雨之歌》的写法“写一首散文诗”。

写好这样的“百字文”或“三百字文”,既可以加深对课内文本的了解,又可及时训练对生活感受的把握,在最短的篇幅中训练学生语言的流利、连贯、得体,事半功倍,效果奇佳。

2.写好读后感

人教版初中语文共有三十六个综合语文活动,六十个课外活动,六十个课外古诗词赏析,十二本推荐名著。这些内容最适合学生搜寻资料,编写活动记录,也最合适学生写读后感。读要读出亮点,读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彩细节,培养学生选材立意的本领;感要感得到位,不偏激,不片面,乐观冷静、睿智通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后感中“引-议-联-结”四个步骤,每月两篇,每学期六篇即可。

二、生活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的外延是无止境的,学生应全身心地描绘生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

以河南省中招作文题为例,近二十年的题目都与作者“我”的生活有关,如1991年《生日》,1992年《我为此而自豪》,1993年《压岁钱》,1994年《书包》,1995年《我真想得到》,1999年《生活》,2000年《我的心愿》,2001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2002年《我的心愿》,04年《我找回了(自尊、自信、友谊、母爱……)》,2005年《幸福原来》,2006年《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2007年《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2008年《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2009年《逆耳忠言助我行》,2010年《我身边的》,2011年《怀念的日子》等,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初中作文写生活的重要性。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生活

对家庭中亲人的情感常是令学生回味良久、百感交集的好素材。虽然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但我们写作时仍要挖掘最新、最美、最真、最动人的视角。

如命题作文《绿满窗前》,刘逸群同学将“绿”理解为曾被抛弃又茁壮成长的某种植物;刘甜甜认为是窗前小憩品读文学名著;冯妍认为是父亲专门种植的激励个人意志的爬山虎;张颖写成为了遥远天国的外婆的谆谆无私的爱,这都得益于平时的训练。

2.校园生活

这个话题学生普遍不爱写,一写还老套,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引导他们去找最好的角度。如学完八上新闻体裁,我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以记者身份,自己组织去采访某位老师,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获得鲜活的素材;又如每次学校的艺术节及运动会时,我都鼓励学生在“玩”的同时写一件小事,学生七八年级时就写了《大龙(八年级)的弟弟小龙(七年级)》《追风少年刘逸群》等好的记叙文,九年级时写出了《这个怪怪的班级(光学习)》等好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3.个人爱好

当代中学生是幸福的,家庭藏书都较多,旅游的机会也不少,我班2012届学生最远的就到过玉龙雪山,身上体育名牌服饰众多,是任由他们追求时尚,享受物质还是引领他们积累素材,写作美文?

答案当然是后者。

关注读书生活,使“书”这个话题多次融进了学生作文里,赵旖说出了“书是益友”的心声,赵旎说出了“书是精神良药”的呐喊。关注体育生活,使2011年河南中招姚明的材料审题这一关在我班学生面前成为小菜一碟,刘逸群得出“适应是成功要素”的观点,杜福林认为“心态决定一切”。

4.社会生活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社会热点,《给的一封信》,不同时代,可以写给克林顿,抨击他分裂中国的两面派手段;可以写给孔子,讨论一下国际汉语热的内因及前景;可以写给中国人,问问小悦悦为什么得不到帮助。

学生最感动的还是小人物系列。他们心里会记住张丽莉这个“中国最美丽的女教师”,也会书写生活中那么多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形象;他们眼中会看到那么多平凡的母亲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会讴歌世上的母爱、童真、自然、哲理……

三、技法

语文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前贤今人给我们总结出的语文教学规律、文论、技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掌握和运用。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值得训练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审题立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让学生分清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读图作文的题目重点所在,要让他们意识到题目所含的重点应如何艺术化地再现在自己的文章中。

意在笔先。某一篇文章是写成写人散文,还是叙事散文,或是状物散文;是写成母爱题材,还是公德题材,还是哲理题材,想好了这些内容再下笔,我觉得学生肯定不会写成“四不像作文”了。

2.选材谋篇

作文是微型的艺术。选择哪一个素材最合适,这个素材如何剪接加工最有力,怎样小中见大,托物言志,这些都是小作者们应反复思考训练的内容。

诗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同样,作文也有。文章采用书信体,更有呼应力量;采用小标题,更有标记作用;板块式,层次清楚些;散文式,意识流向更优美些,这也应是教师百谈不厌的话题。

3.语言组织

千人千面,千人千口。这个训练我们一方面可以设置某种情境,如“书店里的中学生”“商店里的老太太”“剧院前的老相识”等来强化训练,让学生与生活情景相对照,敢说敢写;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学生几篇作文的开头、结尾、主干放在一起看,或不同学生的相关段落对比着看,找出个人写作习惯,扬长避短,使学生在修辞、句式、语序等语言组织上更注意,说真话,写美文。

写景作文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教版中职语文 作文训练 思考

高教版中职语文走进课堂,和学生见面,得到学生更广泛的接受,然而,也就是在新版的教学中,还是有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稍微进行一些调整,本文从该版作文训练部分的编排和内容的选择方面略谈一二。

一、教材写作训练素材难度过大

《大纲》在基础模块里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写作从易到难即语段的写作、篇章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至便条等应用文体的写作都有很具体的目标要求(本文不再例举)。但是事实上,三校的学生状况离大纲目标尚远。教材《写作指导与训练》共有记人、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文5篇指导写作的知识短文和训练题,附于相应单元之后,供师生教学时参考。但是写作训练部分提供的素材和范文难度不适宜三校的学生,前文论述过三校生的写作水平的问题,很多同学基本达不到小学的写作水平。作文就像练字,首先是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笔照着字帖上透出来的字一点一画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笔迹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笔画轨道。其次是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很多三校生的作文水平,基本上还在第一阶段,教材里的范文,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大相径庭,导致学生没法下手。如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写作范文所举的例子基本就是本单元课文里的片段,离学生的生活还有相当的距离,难度明显不适合三校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促使学生面对作文知难而退了。下册第四单元的议论文作文范文难度也偏高。材料和范文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思想状况、思维模式、关注热点,脱离他们的写作水平。再说了,一些学校的语文课时总计也就37学时,新《大纲》对学生写作,从形式、次数及文字量等方面进行调减。如写作次数从累计不少于25次,文字总量不少于2.5~3万字,调减为写作活动不少于19次,文字总量未作限定。可现状是学生的写作基本上是自己在“摸索”中前进,有的学校因为课时等原因,只有在两个期末考试的时候才写考场作文,平时基本没什么作文课,也就谈不上指导、修改。教材第一单元编入的写作训练——选材和组材,素材就是“昨夜,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断地在我头上飞来旋去……”,第二单元——写景状物,选的材料是《我的空中楼阁》和《荷花淀》节选;第三单元人物描写(片段)节选自《哦,香雪》、《背影》、《孔乙己》、《阿Q正传》。第六单元人说明文(特征和顺序),材料是《国家大剧院》。这些材料一看就可以判断,这不是一般人都手笔,而是独具写作能力和写作经验甚至写作天赋的“专业”的作品;当范文和学生的水平相去甚远时,事实上很多学生就站在写作的门槛外,大纲的目标也就成了空架子。“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学生明乎此,认真练习,教者明乎此,认真指导,终必有成。……果臻文理通顺,习作课即为成功。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 后半部分关于思想高深、意境超妙,大概就离职业学校的学生很远的距离了。

学生怎么看待写作训练的素材,经调查,认为教材写作训练太难和很难的学生占83%,认为写作训练对自己的写作帮助很小和没有帮助的学生占87%。这两个数字足以引起编者的重视和思考。中职语文教材按大纲的要求着重落实两个方向,一是教材的人文性,二就是教材的实用性,实用性的一个特征就是语文的工具性。而写作训练部分是体现教材工具性一大板块,脱离了学生实际的写作训练难于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

二、写作素材脱离所学专业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像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种完好的定形不可。”写作部分对于三校的学生来说,就是理论与专业的一个结合点。教材写作部分安排了写景状物、人物描写的片段和篇章说明文特征和顺序,然而这部分内容还是脱离学生实际。第一单元,用《好雪片片》、《我的母亲》等名人名篇来做安排材料的示范,同样的名篇佳作《我的空中楼阁》,这是一篇笔调清新俊逸、语言优美隽永,是寄寓情怀、托物言志的抒情佳作。在文中,作家用唯美的文字和唯美的情思为读者精心营造了一方精美绝伦的艺术圣境,它不仅给人以伸手可触、心爽神怡的美的享受,还让人在灵魂的自省中得到哲理的启迪。《荷花淀》做范文指导学生写作。语言质朴、简明,但又内涵丰富。第五、六单元是说明文,与专业相脱离。范文没能考虑到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高难度范文,与专业相去甚远,体现不出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特点,更不能和各学校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使语文写作训练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挂钩。以学生的现有水平、欣赏角度及经验储备,面对这些优秀的范文,只会拒人以千里之外,让职业学校的学生高不可攀,望而却步,没有兴趣,无法产生“共振”。兴趣是学习的源头,也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鉴于以上问题,修改建议如下一二:

一、降低写作训练难度,增加写作的可操作性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所谓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如果,学生的作文素材能有机的和专业课相“接壤”,对他们的习得效果可以有明显的加强作用。

降低难度,让素材接近学生。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作是中职语文五大教学内容之一,把写作从阅读中独立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而且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包括一般文章写作和应用文写作,要求学生对“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标点正确,书写整洁,行款规范。”却没有告诉我们究竟该教学生哪些内容,该如何去达到这些目标。写作能力上着重培养从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业,语文等文化课教学是副业,副业应该为主业服务。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够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而首先应该弄清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地位,确立适合职教特色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角度,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如医学护理专业应该选择有关病案写作的内容,以强化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强调训练学生用专业规范的医学语体进行写作,不加入个人感情倾向的词语。写作课内容体现了语文服务于专业的功能。

三校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低下:要求他们写周记,基本上是“流水帐”,不知道一篇文章里到底主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什么内容该去掉,什么内容该加强,大多是“意识流”,要求他们写作600字左右的作文,能够写出300字以上的就不错,大多数达不到要求,一般只写150字左右。达到字数的也是萝卜腌菜一罐装,思路混乱,言不由衷。不少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作文中大量使用口语表达,尤其是少数民族,修改他的作文几乎要完全改头换面,逐字逐句讲解,重新理。看他们的文章一团乱麻,自造词语,语法错误就更加普遍,个别学生通篇病句,完全不懂语法规范,更不能清楚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一篇“经典”的期末考试作文《一次愉快的旅行》,两句话“早早起来做准备,愉快地上路,唱着歌,说笑着,到了野外,大家凉拌了米线,很好吃。然后我们就这样又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学校。”偌大一张8K纸上,就在左上角爬着她那几个用放大镜才可以看清楚的蝇头小楷。

作文训练应该把焦点转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关注他们关注的内容。本教材的选文,从内容的选择看,几乎全是无可挑剔的“美文”,语文老师读到这些文章,内心里会有很多美感享受,甚至有激励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文章与三校生低下的写作水平形成巨大反差,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三校生的实际,在教材中增加水平有层次区别的同类文章,并行编排,便于学生自学比较,发现问题,互相讨论,解决问题;同时,教材中应当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内容,加以突出体现,从而真正做到以语文课为载体,实现素质教育,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的。如果能够选出与学生的专业有关的范文,与学生专业内生活有关的范文,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建构等产生影响。指引学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敬业乐业。先做人后做事,这是很多学校教育中提出的新理念,职业学校学生成绩不好,就更加需要强调做人,比如爱国爱家爱人,有正义感,有团队精神,乐于奉献,善于良性的沟通,具有坚韧不放弃的个性等。作文素材中缺少专业的主题,不能完成对学生专业写作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二、作文训练内容注重联系职业活动

应用文的编排略作调整、补充。应用文方面,来到三校的学生大部分连写了近十年的《请假条》都不能按格式要求书写,只有少部分同学能正确书写。《书信》,本来用得最多,也是他们的一个难点,格式往往被他们忽略了,按照各自的习惯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显示了很大的随意性。我想把《书信》、《请假条》列在教材本单元的前面,重新强调格式的重要性,再按实际需要以《通知》、《计划》、《条据》、《启事》等内容的先后编排。另外教材还是把《计划》、《总结》、《报告》、《合同》、《广告》、《通报》、《说明书》、《摘要》等的内容补上,会更符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要。因为目前大多数三校的语文课已缩减为一个学年,学生毕业后一般又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写计划、总结、报告等文体的可能性不一而足,另外求职信这种文体对学生很有现实意义,毕业了,最先要操作的文体就是求职信,其中也许关系到他们求职的成败。以上各种文体应根据专业不同让学生有所选择的接受。

个人之见,难免粗陋,仅供交流,望各同行名家指正。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三版。

[2]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3]张承明、匡锦:《语文教材与教学案例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4]张承明、匡锦、郭中丽:《语文教学论》,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5]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6]张华、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上一篇:实用文写作范文 下一篇:药品电子监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