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专科护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7 21:27:23

急诊专科护士论文

急诊专科护士论文篇1

开展组内考核与组间竞赛活动制订各亚专业组培训计划和建立考核体系,制订亚专业涵盖到的各种培训项目评分标准,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工作职责完成度和患者满意度。开展组内考核、科内考核。各小组成员考核合格后,进行组间轮训,并分批次培训考核全科人员,以点带面促使全科护士共同进步。

调查方法

1综合能力以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为考核目标,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德、智、勤综合素质评价三大部分,具体考核内容理论方面包括:常用抢救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各种管路的护理及各项辅助检查的目的和临床意义。技能考核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的术中配合、洗胃术、呼吸机的使用及参数调节、CPR、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电除颤、血液灌流术、气囊滞留物清除术、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呼吸末CO2监测等专科技能。德、智、勤综合素质主要从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团队合作意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及应急应变能力、沟通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采取笔试的形式由护士长统一出题。操作技术考核在组内培训及组间轮训结束后,采取实际操作的方式,随机抽取4项我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考试,作为技术考核成绩。德、智、勤综合素质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独立答题、现场交卷、现场核查问卷的方式对建立急诊护理亚专业组模式前后护士的综合素质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四个等级,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由护理部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护士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情况、管理能力、护患沟通等,评价等级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亚专业组模式前后均随机调查患者或家属100例,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抢救成功率主要以我科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为对象。通过信息科病案首页采集培训前后抢救患者资料各100例,选择标准为50~60岁突发呼吸心跳停止的男性患者,既往无基础病史,参加抢救的医师均为副主任职称及以上。以抢救成功(即呼吸心跳恢复)为统计指标。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亚专业分组前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比较建立护理亚专业分组后护士理论、操作成绩及综合素质高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亚专业分组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经调查,患者满意度由亚专业分组前的87%提高到分组后的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

3亚专业分组前后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亚专业分组前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9%,分组后抢救成功率为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3讨论

急诊护理亚专业组发展现状

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自1979年美国急诊医学正式成为第23个临床医学专业,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临床亚专业,急诊护理学已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成为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并驾齐驱的二级学科。而与之对应护理亚专业组并未建立。

因急诊医学的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急诊科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期望。在欧美国家,急救护理人员必须通过急救专业技能考核才能上岗操作,我国相当多的综合性医院与国外急诊护理发展有较大差距。为培养急诊专科护士,促进急诊护理专业水平与急诊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正式成立并开班授课,可见中国急诊护理人员正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正逐步与国际专科护士的培训、认证相衔接。这也是促进急诊护理专业水平与急诊治疗技术的发展的可行途径,但实施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各地仍在进行急诊护理模式的探索。

建立急诊护理亚专业组模式的优点

1可促进急诊医学亚专业发展,加快急诊护理学科品牌建设急诊医学是一门跨学科临床医学专业,贯穿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急危重症监护过程。急诊医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急诊医学模式的变革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院前、院内急救和急危重症监护一体化的模式是现代化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新模式,急诊亚专业建设是新形势下学科建设的重点。临床专科的显著特点是疾病谱、诊断、治疗和护理均有自身的区别于其他专科的特点。现代急诊医学已分化出小儿急诊、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灾难医学、创伤医学、危重病医学、中毒医学等亚专业。不同的亚专业面对的对象也有不同的特点,故诊断、治疗和护理也应该有别于其他专科的特点。因此,为适应急诊亚专业的发展,建立区别于其他专科的一体化模式的急诊护理亚专业队伍可促进急诊亚专业的发展需要,加快急诊护理学科品牌建设。

2提升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反映医院整体水平,而如何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就诊环境,让患者得到最优质、高效、便捷的急诊专科服务也日趋成为不断努力的新目标。因此只有通过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医疗发展。而通过各亚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实施组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急诊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和激发学习热情,进行组内培训和各组间的交流学习及科内的业务学习,开展组内考核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活动,要求急诊护士不仅要自觉学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与方法挽救患者的生命,成为合格的急诊护理专科护士。从而以点代面达到全科的共同进步,提升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成为急诊专科护士。表1、2结果显示,经过护理亚专业分组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得分高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在此形式下建立护理亚专业组模式,成为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

3有利于提高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本组中经过护理亚专业分组后。患者满意度和救治成功率均明显提高(均P<0.05)。我院急诊科急诊亚专业分设血液净化护理小组、CPR培训小组、危重病护理小组。通过这些亚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培养了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得到全面提高。使护士以最短时间、最快捷高效的方法抢救患者,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并针对急诊患者特殊心理特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实施人文关怀,提高护理满意度。

急诊专科护士论文篇2

摘要:就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性管理策略。指出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急诊医学的发展,二级中医医院的护理管理越来越突显其问题的严重性,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急诊护理; 护士长素质; 护理理念

我院是一所二级(县)中医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医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收治病人的种类、数量、急危重程度;病人需求;护理服务理念、态度、技术等,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受条件、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我院急诊护理现状问题众多,与现代急诊护理要求相差甚远,现就主要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如下。

1 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士长素质亟待提高由于急诊病人流动性大的特殊性和病情急、病种多的复杂性,现代急诊护理管理要求甚高,急诊科护士长必须具有较强的急诊护理业务能力,还必须具有现代医院急诊护理管理的理念和能力。急诊病人中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组织、急救技术的正确应用、急救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护士的急救技能的培训,都是急诊护士长的重要职责。目前急诊科护士长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管理方法简单等,难以起到领军人的作用,严重影响了现代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大部分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使急诊护理工作滞后于医疗的发展。

1.2 人员少,护龄短,应急能力差,技术不过硬我院急诊科除急诊功能外还兼注射室、输液室和观察室功能,工作量平均125人次/d,按卫生部有关规定,需配备12名护士,现有护士7名,工作5年内的护士4名,占57%,大专护士1名,占14%,可见急诊护士数量明显偏少,低年资护士比例较高,护理队伍起点偏低。在每年护理部的专业和专科技术抽查考核中,不合格人次占33%,合格率57.1%,明显低于医院总合格率85%,说明急诊护理技术能力急需提高。

1.3 护理被动服务多见根据调查,急诊科有明显的被动服务现象,有求才应,只做职责范围的事。一部分护士因怕引起纠纷,一味地服从于医疗,一切遵医嘱办事,仅仅满足操作式工作;另有一部分护士认为做好做坏拿一样的工资,不必那么积极热情,对病人缺乏爱心。

2 分析与应对策略

2.1 建立护士长竞争上岗制和护士岗位培训制,提高急诊护士长的综合素质我院急诊科医疗设备条件有限,护理人员短缺,护理管理难度大[1],加上急诊科有其特殊的专科护理要求,对护士长要求相对较高。护理部应该首先采用先进的选拔人才方法,即竞争上岗制选择护士长,只有竞争才能真正选出有真才实学的护理管理者。其次,要加强急诊护士长的培训,外派学习进修。同时,要求护士长加强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学习现代专业护理理论和技术,做到管理理念及时更新,及时掌握急诊护理新进展,并对专业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自己在护理管理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2]。

2.2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加强急救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急诊科护士专业和专科技能医院要谋生存,控制人员成为领导解决生存问题的一个办法,是造成人员长期不足的问题所在。二级中医医院与二级西医医院急诊科相比,工作量略小,但比院内其它科室工作量大、节奏快、紧张度高,护士仍处超负荷工作状态。因而护理部一般都安排较多精力充沛的低护龄护士在急诊科工作,致使急诊科人员低护龄化。年轻意味着有精力,但经验不足,专科护理技术不成熟,处理紧急护理问题的能力低,同时缺乏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可见,护理部要科学安排急诊护理人员,数量上适当向急诊倾斜,使急诊护士在总体上达到数量、年龄、能力层次基本合理化,并采用灵活、快捷的人力调配机制[3],基本保证其护理人力。急诊科要求护士观察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抢救配合技术能力强。但中医医院危重病人相对略少,上述能力的培训重视不够;实践机会相对少,需要经过多年临床的积累。高年资护士经过数年的急诊倒班,身心健康状况均有较大程度下降,多数要求调离了急诊岗位。工作压力较大也影响了护士对专业能力的学习提高。有关资料还显示,在二级和三级医院中,低护龄护士的总体知识得分有显著差异性[4]。以上是影响我院急诊整体护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急诊科护士长对科内不同层次的护士应建立专业基本技能和专科护理能力的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法,以适应不同年资和不同班次护士的需求。对低护龄护士着重培训常见急诊的应急处理、常见急诊病种的抢救配合和沟通技巧等,对高年资护士着重培训重大抢救的配合、现代设备和技术的掌握和其它突发情况的处理。限期考核通过,考核成绩与个人业绩挂钩,成绩3次不合格者处以调岗或空挂。目的是保证急诊护士在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方面能及时跟上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护理部要加强对高年资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并要予以爱护,不随意调离,避免急诊护理人才流失。

2.3 及时更新护理理念,采用先进管理机制,改变被动服务现状被动服务是我院急诊科护士凸显的理念更新问题,不能很好地在新理念指引下开展急诊护理工作。护理新理念要求我们,病人的健康需要即是我们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目标和标准。护理管理者应组织护士学习整体护理的理念与实践,学习科学的护理程序方法,并指导临床实践,将此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决策护理。但是,急诊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压力大,所以护士心理压力问题必须引起急诊护士长的足够重视。要经常与护士进行平等和关怀式的交流,积极主动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丰富团队活动,实施人性化管理[5]。护理部在护理队伍中进行分配制度、个人业绩考核制度和晋升制度的改革,不能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样,应较好地体现奖勤奖优罚懒罚差,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进行管理工作,以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6]。

3 小结

二级(县)中医医院急诊科相对三甲医院规模小,管理也欠规范,但其收治的病人急重症不在少数,因此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不容忽视。急诊护理与ICU等专科一样,具有显著的专科特点,急诊护理管理者必须根据急诊护理专科特点,做好业务管理,并根据自身专科的其它系列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彭玉兰.简述县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的管理技能[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57.

[2] 胡成文.护士长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24.

[3] 王灵格,王青苹,郑爱荣,等.把握急诊护理管理特点优化急诊护士素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40.

[4] 桂 莉,陶 红,陈 亭,等.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2.

[5] 王 蕊,王玉玲,宫文红.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减轻急诊护士心理压力[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34.

[6] 张灵敏.激励艺术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9):159.

急诊专科护士论文篇3

关键词:PDCA循环法;急诊科;护士培训

急诊科是处理急危重患者的临床一线科室,其接诊患者病情急、病种类别多,治疗和抢救过程复杂等,针对特殊性,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急诊护理素质。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主要由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留观;门、急诊成人、小儿输液组成。每年新进的护理人员较多,为了让新入科的护士适应新的环境,熟练掌握急诊科相关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更好的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我科于2012年开始实施PDCA循环法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入科的所有护士36名,将其定为观察组,对照组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科的所有护士15名。

1.2方法

1.2.1计划(P)根据护理部的要求,制定急诊科新护士的培训目标及考核要求。

1.2.1.1培训目标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慎独及敬业精神。①熟悉急诊科工作环境,掌握各种规章制度和各班职责并认真履行。②掌握急诊科输液流程,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急诊分诊流程,院前急救流程,“三无”的处理流程等。③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和急诊专科操作技能。④掌握急诊科常见药物注射方法、常用剂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⑤熟练掌握急诊科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⑥掌握科内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及急救处理。⑦掌握常见留观患者的病情观察,120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及急诊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⑧掌握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⑨掌握急诊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1.2.1.2培训方法 实施一对一带教,主要由N3级护士负责,其他护士辅助。①示范培训。②小讲课。③自学。

1.2.1.3培训内容 ①通过带教老师传、带、教,和其他护士指导,能独立完成每班工作,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技能。②通过教学组长和带教老师的讲解,熟练掌握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电动洗胃机、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快速血糖仪使用。③通过跟随带教老师出诊和老师讲解,掌握急救车上仪器、物品使用;急救患者的处理流程,“三无”患者的处理,掌握院前急救技术,120转运途中患者的安全管理。④通过护士长、教学组长及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掌握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洗胃术及相关知识、溺水的急救、气道异物阻塞的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主动脉夹层的急救处理、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急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及相关知识、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急诊科常见留观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急诊常用药物的作用与注意事项、急诊相关工作流程。⑤参加科室每月业务学习,三基操作及专科操作培训。

2.1.4培训时间 1年。

2.2实施(D)

2.2.1入科第一天由护士长接待,介绍本科室新护士培训的计划,目标及考核要求;科室规章制度;各班职责;相关工作流程,安排带教老师。

2.2.2每周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讲课,讲课的内容为急诊患者的的分诊,急诊科常见危重患者的临床表现、抢救及病情观察;急诊常用药物的作用与注意事项,急诊常见留观患者的病情观察,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120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急诊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等,入科第2 w由教学组长培训本科的专科操作。1个月后进行情景模拟的演练培训,设置不同的场景和案例,要求护士反应达到最快[1]。

2.2.3参加每月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及临床病例讨论。

2.2.4自学《基础护理学》和护理部下发的《护理管理手册》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2.2.5要求新护士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问,新护士在培训期间固定一对一带教,实行跟班制,要求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做到多讲解,多示教,多提问,多鼓励,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3检查(C) N1级护士培训周期为1年,在培训期间,护士长每周晨会提问,每月底进行一次理论及专科操作考核,每季度参加医院组织的季度考核,每年底参加医院的年度考核。并将每次考核的成绩记录在护士个人的手册上。

2.4处理(A) 对于考核合格的新护士进行下一阶段N1级护士的培训,考核不及格者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培训,直至培训合格为止。

2.5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4 讨论

PDCA循环法是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的制约环,在临床年轻护士的培训中我们遵循PDCA循环法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程序,可及时发现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及方法,解决现存或潜在的教学问题。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新入职的护士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实施一对一带教,①示范培训。②小讲课。③自学。主要由N3级护士负责,其他护士辅助,培训时间为一年。通过一年的培训,观察组的护士理论考试、专科操作考试、基护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组件对比有显著的差异。综上所述,对急诊科的新护士使用PDCA循环法进行培训,可以使带教能力及效果直线上升,提高了护士基础理论、基护操作及专业能力,提升了护士的应变能力及了患者的满意度,是临床新护士培训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急诊专科护士论文篇4

摘要目的:探讨分诊信息化前后对急诊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统计数据的影响。方法:分别统计2012年1~12月(分诊信息化前)和2013年1~12月(分诊信息化开始后)护士登记分诊不准确患者例数,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例数为0,2013年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为0.18%。结论:分诊信息化开始启用新的表格后统计分诊不准确发生率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关键词 急诊;分诊;信息化;不准确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77

作者单位:518172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张晓瑜: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给予疾病初步的判断并予以分诊,为病人赢得有效的救治时间。因此,急诊分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及时、合理的救治[1]。根据《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是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科学动态地反映护理质量的基础、过程与结果。建立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是实施科学护理管理的基础,通过建立指标、持续监测和动态数据来评价护理质量,实现护理质量的科学管理和持续改进[2]。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全年急诊就诊人员,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急诊妇产科和急诊五官科的就诊患者。

1.2方法按广东省三级医院急诊专科护理标准的要求必须建立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一项就是统计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并有数据记录。分诊护士都要求要有护师以上的职称,具备基本急救护理知识还需要掌握丰富的全科医学知识,对各个科室所有常见病种、急危重症能用专业知识快速准确地分析、评估病情,同时依据病情轻重缓急、先后次序以最快的速度把病人分配到正确的专科救治,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3]。另外,分诊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做好望、闻、问、切工作,注意观察病人入院方式、面部表情、体位、语言、分泌物及排泄物的色、质有无异常,注意病人呼吸音有无变化,语音是否嘶哑[4]。2013年我科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启用了分诊系统及电子处方、电子病历,除了分诊是否符合一项外,原有的人工登记项目内容均可以在医师工作站和分诊系统中查询到,分诊的总人数也可以通过电脑中查到准确信息。

1.3统计采用的表格2012年1~12月本院急诊科是人工排队分诊,护理工作量大,为此我科设计了“急诊病人就诊登记表”,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就诊原因、护理查体、分科、去向时间、签名和分诊是否符合,在符合1项中如符合则打√,不符合打×。病历、处方及治疗单均为手写。2013年起急诊挂号、分诊、病历、处方和治疗单全部信息化,基本信息全部可在计算机中查询。如医师接诊后认为应转到其他专科,会让病人到分诊台更换就诊科室后再到其他专科就诊。为避免重复记录我科又设计了“急诊分诊不准确例数登记表”,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初诊专科、复诊专科、诊断、分诊护士。

1.4评价方法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接诊护士判断不准确发生的病人数量÷在同一单位时间所有急诊就诊的病人总人数×100%。从医院数据库收集2012~2013年全年就诊的患者总数,分诊不准确发生的病人数量分别通过“急诊病人就诊登记表”和“急诊分诊不准确例数登记表”进行统计。

1.5统计学方法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分诊信息化前后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率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012年就诊人次为100 909例次,分诊是否符合一栏全部打√,无1例分诊不准确病例。2013年就诊105 366例次,其中登记了194例次分诊不准确的病例,分诊不准确发生率为0.18%。

3讨论

分诊信息化以前,分诊不准确发生率为0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护士认为分诊不准确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不想暴露自身的不足,因此就算分诊错误的病人也不登记。(2)病人就诊后如果医师判断应该由其他科诊治,直接将病人介绍到其他专科就诊,不需经分诊台护士转介,分诊护士不亲自追踪就无法得知该类病人情况。(3)分诊护士身兼多职,询问病史、测量生命体征、记录、提供咨询服务等。尤其是大量的登记工作经常让急诊分诊护士埋头书写病人信息,不能很好地兼顾追踪每例病人就诊后的去向,自然无法准确评估分诊是否符合。(4)我国急诊预检领域存在急诊病人信息登记不全、手工登记速度慢、错误率高、遗漏等问题,主要因为预检分诊工作量大, 病人数量多、心情急、不理解、不愿意登记分诊, 只要求尽快到诊室就诊[5],未经过分诊台分诊。

分诊信息化以后,分诊不准确统计例数明显提高,原因分析如下:(1)告知护士分诊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很多疾病症状相似,需要一系列的鉴别检查才可以确诊。如果发生分诊错误,就要如实登记在表格上,科内不给予任何处罚,且对表格进行统计和分析十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分诊水平。(2)如有分诊错误,病人会在分诊台重新分科,护士就可以了解并登记该类病人的信息。(3)分诊系统启用以后,可以直接搜索到每例病人的基本资料,取消了就诊登记本,为分诊护士节省了很多时间,可以对病人的去向进行追踪。

新的表格增加了初诊科室、复诊科室、主诉以及诊断,为寻求错误分诊的原因提供了依据。根据新的表格,科内定期进行总结出一些较易混淆的疾病或疾病按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科的技巧,全科护士展开学习,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做到快速识别病种,提高分诊的准确率。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无限制急诊”,首先造成病人候诊时间延长,扰乱正常的就诊秩序,耽误分诊时间,影响分诊质量。其次,病人通常认为挂急诊号就意味着看病快,导致非急诊病人增多,这种现状极易造成分诊护士思想上的懈怠[3],不排除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仍有漏登记的情况,所以该流程仍在继续完善中。

参考文献

[1]刘小燕.急诊腹痛病人分诊误诊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5):84-85.

[2]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288.

[3]陈文红,赵树娟.急诊分诊准确率相关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8):1712-1714.

[4]姜崇丽.如何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质量[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02.

[5]金静芬,许杰,沈国丽.急诊分诊管理程序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7,6(4):219-220.

(收稿日期:2014-04-23)

急诊专科护士论文篇5

[关键词] 急诊;护理队伍建设;思想教育;专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b)-147-02

护理队伍建设是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急诊护士是急救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在抢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支思想好、医德高、技术精、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护理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多年急诊护理管理实践,谈一下加强急诊护理队伍建设的几点体会。

1选拔优秀人员,奠定良好基础

急救工作复杂多变,急救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成效。著名急诊医学专家王今达教授对急救人员提出4项素质要求,即:①要有狮子样的体能;②要有骆驼样的精神;③要有猴子样的敏捷;④要像黄牛样只工作不索取。要组建一支德高医精的护理队伍,首先要注意选入优秀人员,要从道德修养,业务水平,文化素质,工作能力,身体条件,家庭状况等方面全面衡量。具体讲:要热爱急诊工作,经过专业培训,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对待伤病患者应尽心尽责,全力以赴,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敏捷的思维能力,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情绪稳定性,坚定的意志力,良好的性格,迅速准确的判断力和应急能力,这样才能应付危重患者,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大批伤病患者的抢救[1-2]。要刻苦钻研业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术,敏锐的观察力,能迅速地对伤痛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并正确地进行抢救治疗。能保证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只有选好人,用好人,才能为不断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2 优化人员结构,稳定护理队伍

急诊护士不仅要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要经过相当时间的实际工作锻炼,才能真正胜任本职,所以医护人员相对稳定,以及科学合理配备,是保证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各级领导要真正认识其重要性,在人员的进出,选拔上既要疏通渠道,又要慎重从事,克服随意性,避免频繁调整。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结构,根据在岗人员的技术力量和个人的状态合理搭配人员,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在年龄结构上,要形成梯次,保证人员自然进出的合理比例,如高年资护士较多,会因精力不足,身体不适,家庭负担重等情况需要调整,而低年资护士较多时,会有工作经验不足等情况,还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进入婚育期而休假脱离工作岗位。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相对稳定的人员结构,才能促进急诊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组成一个科学有力的护理急救队伍。

3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要重视医德教育,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是决定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避免医疗纠纷,必须先抓好护士护理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急诊工作平凡而辛苦,急诊患者病情危急,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能促使护士对患者的极端负责,同情和关爱患者,为患者解除病痛和心理压力,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信念指导下,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开展多种形势医德医风教育,不断强化医护人员优质服务的思想,建立医德考核制度及医德档案,使医德医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及护理前辈奉献精神,自觉树立白衣天使美好形象。其次注意思想教育,良好心态和情绪是护理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急诊护士不能带着情绪上岗,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遭受多大打击,都不要因不良情绪影响到患者,任何消极,懈怠,精力不集中,都可能酿成差错事故[3]。由于急诊护士长期以来超负荷工作,待遇相对较低,加上急诊患者普遍不理解,导致护士心态不稳,因此要注意经常性思想教育,随时了解人员的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其端正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职业价值和重要意义。同时要为护士排忧解难,提高工作待遇,在个人遇到困难,职称级别调整,节假日,人员紧张等情况下,注意预防性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个人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在日复一日繁忙而枯燥的护理工作中,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态,保证护理质量,避免差错和护理纠纷。

4 强化专业培训,提升急救护理能力

规范化培训急诊专科护士是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连续性救治,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减轻伤残程度,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4-5]。据调查表明具有2年以上急诊专科工作经历的,仍然存在急诊急救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因此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救护能力。

培训方法和内容:按照成人教育的原理,以科学调研为依据,了解培训需求,按需施教。高年资护士着重在新技术、新业务方面的培训,并选派骨干外出进修学习新的临床技能,新设备仪器的使用,挑选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工作经历丰富,并且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高年资护师讲课,巩固基础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常见危急重症急救处理,做好年轻护士的传、帮、带工作。请专家授课,拓宽知识面。加强专项技能操作训练,做好教学查房,专科知识讲座和病例分析等,挑选护理骨干参加专门机构设立的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并取得资格认证。对低年资护士重点进行专科护士相关知识培训、急诊急救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模拟建立与实际工作相似的抢救场景,突发事件,培训护士应对危重患者,尤其是对突发事件大批病伤者抢救的应急处理能力,选择危急重症案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车辆事故致多处骨折并多脏器损伤的现场急救等,同时加强所涉及的护理操作训练,包括急救技术操作和急救仪器使用。定期组织考核,按照各项操作技能评分标准和情景模拟考核评分依据打分,不合格者需要重新训练,直到合格为止。低年资护士抢救危重患者的经历不多,经验不足,缺乏应对能力,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取抢救的实战经验。情景模拟训练可针对性地进行深层次培训,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提高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使低年资护士产生紧迫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通过强化业务训练和急诊意识的增强,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练就一支过硬的急救护理队伍,真正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参考文献]

[1]谢天麟.急救知识与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2]许素,刘晓为,李桂宝,等.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24.

[3]卢艳飞.护理组长负责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广西医学,2008,30(10):1636-1637.

[4]曾燕.急诊护士护理道德与护理质量的因果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78.

[5]练桂英,黄雪芳,李燕,等.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应急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报,2010,17(15):23.

急诊专科护士论文篇6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结合我院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可行的应对措施的及时制定[4]。结合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该期间不安全现象相对应患者90例,男女患者分别为50例、40例,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52.51±3.51)岁。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良好,依从性也比较高,可以与护理人员工作保持紧密的配合。1.2 方法对90例急诊ICU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予以回顾性分析,并定期随访医护人员。通过ICU护理科、医学专家开展讨论会[5],为深入分析和讨论该期间患者出现的不安全现象提供一定的渠道,这其中也包括讨论和总结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在分析出具体问题以后,及时采取可行的应对办法。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在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操作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等,其中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例数为40例,其占比为44.44%,操作能力差例数为30例,其占比为33.33%,应变能力差例数为20例,其占比为22.22%。见表1。表1 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n(%)]2.2 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情况回顾性分析ICU护士的护理过程,在采取措施之前,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掌握水平有待提升,护士的满意度为72.22%(65/90)。在采取措施后,显著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养和护理技能掌握水平,护士满意度为94.44%(85/90)。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取措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存在问题3.1 知识掌握不足在病房护理中,临床理论和护理知识是重中之重,其中骨科、妇科、外科等是ICU重症监护室接受病例较多的相关科室,所以对于急诊ICU护士而言,必须要加强专业医学知识的掌握[6],但是一些急诊ICU护士的知识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护理人员,失误现象难以避免,从而加剧不安全事件的出现,这已经成为了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3.2 操作水平有限急诊ICU重症患者,其机体处于比较虚弱的水平,出现生命危险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必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监测,在监护室中,借助气管插管、微量注射器等相关仪器进行辅助治疗[7]。因此,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操作各种仪器。3.3 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有待提升急诊ICU重症患者与普通病房患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出现突发状况和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8],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将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提升上来,给予护理质量一定的保障。现阶段,在临床上,一些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没有及时采取质量治疗,并且判断也出现失误。

4 解决措施4.1 提高ICU护士选拔标准首先,要想将护士人员素质标准提升上来,应提高对相关选拔标准的高度重视。首先,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应大于2年,而且在入选之前,应加强理论知识考核,如果考核顺利通过,可持证上岗。其次,在上岗期间,应将护理人员定期培训落实到位,对重症监护内容进行深入学习[9],并采取可行的急救手段。此外,加强完善的考核制度的构建,做到奖罚分明,对于考核通过者,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反之,应继续进行学习,如果出现严重失误问题,应予以扣分处理,进行适度惩处。4.2 加强护士操作技能培训首先,如果护理人员刚刚入科室,要想防止仪器操作失误现象的出现,应加强以老带新方式的应用,也就是对于经验丰富的在岗护士,负责带领和教授新入职护士,将临床操作失误现象的发生降至最低,并将新人学习水平提升上来。其次,科室应将仪器操作培训落实到位,及时总结和分析临床上存在的操作失误现象,详细讲解更新的设备。最后,每月定期安排护士进行省级医院进行交流学习,给予更多的接触机会,这也是提高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和护理经验的重要方法。4.3 进行阶段性学习在每年年初,全体护士应进行脱产学习,在巩固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急救药物使用和新技能的学习。定期安排一部分护士深入省级医院监护室进行进修学习,时间保持在3个月即可[10]。并积极参与省级短期急救技术培训班,基于全局视角,将ICU护士素质予以提升。4.4提高护士心理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首先,通过专家的演讲,使其掌握调控紧张情绪与自我减压方法。其次,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应定期观察护士的动态,帮助护士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面对突发情况,应做到沉着冷静,促使护士应变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心理疏导,面对护士存在的错误现象,及时给予指导,旨在将护士的应变能力和冷静处理事务的能力提升上来。

急诊专科护士论文篇7

急诊护理人员知识完整度不够

急诊科各种急症、重症患者聚集,进行急诊护理时的未知因素很多,很多急诊护理人员对突发、特殊情况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且急诊科是最容易发生医患纠纷的科室,其医患纠纷具有复杂、特殊、难处理的特点,很多急诊护理人员对预防和应对医患纠纷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就是急诊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知识不够完整,不足以应对急诊护理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突况或特殊情况。

急诊护士应系统地学习和了解急诊护理理论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加强经验的积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权威的、最新的相关知识及理论,建立自身完整的知识和经验网络;并对某些重点环节、重点领域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以积累正确的、完整的、有侧重点的急诊护理知识体系,使急诊护理队伍拥有强大的特殊、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急诊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

究其原因是复杂的,有急诊护士个人素质的原因,有医院管理和环境的原因,也有急诊患者的影响因素存在。但总的来说,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医院内部人文氛围不够浓厚;二是急诊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定位存在偏差。急诊科每天都要接收众多的急症、重症患者,急诊护士工作繁忙、单调,如果医院各部门只是机械地运转,而缺乏人文关怀,护士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近人情”。另外,急诊护士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急诊过程中的角色和价值,对自身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同,未能全心全意地服务于患者。

医院和急诊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急诊护理的服务性质,对患者的护理感受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医院浓厚的人文气息,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引导急诊护理人员感受和认识自身价值和重要性,真正用心为患者服务,将急诊护理工作做到最好。

急诊护理中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急诊护理的管理包括急诊护士的培训,急诊护理制度和规章的制定、维护、执行,急诊护理的工作安排和考核等。当前急诊护理管理存在管理松散、不合理、守旧等问题,对急诊救护的医疗器械、药物等管理控制力度不够。医院应完善急诊管理体制,集中、科学管理各种器材和药物、用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对器材、用品的检查,对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对急诊护理制度、规定进行维护和执行。

另外,管理部门应保证护士岗前、在岗培训的顺利、有序进行,对急诊护理人员的资历层次、年龄比例、实际经验程度等进行严格划分,保证急诊护理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急诊专科护士论文篇8

1提高分诊质量,从提高分诊重要性的认识入手

分诊质量有待提高[2]。医院缺乏相应的法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在医院管理年的检查中,发现不少医院对医院急诊分诊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将急诊分诊台与导医台结合在一起一台两用,一人兼两职。既负责分诊工作又负责导医工作。有些医院管理者对急诊分诊作用的认识有偏差,分诊护士的主要职能是在引导病人找医生,而不是指导患者及时找准要寻找的科室。有些医院指派年轻护士站在分诊台上听患者自述,寻找对应科室,而不是安排有急诊分诊知识和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来承担这项工作。因此,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认识急诊分诊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急诊护士的职业素养,认真履行分诊程序,正确评价患者的病情,才能提高分诊质量。

2 提高分诊质量,要以提高分诊护士业务能力为抓手

低年护士虽然工作热情高,服务态度好,能坚持工作岗位,但由于分诊经验不足,临床知识不扎实,加之心理素质较差,应急能力偏低,难以胜任急诊分诊工作。容易导致急诊分诊工作的失误,会带来频繁的科室会诊和不必要的忙乱,甚至延误诊断及抢救,造成严重的后果[3]。因此,培养急诊分诊护士工作不可忽视,笔者认为,分诊护士除了有护士资格证上岗外,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掌握分诊发展情况,生理心理评估方法,常规分诊的流程,应急处理等,在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4]。我院有计划的实施短期培训,不定期选送护士外出学习,借鉴上级医院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分诊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分诊准确率。

3 提高分诊质量,要在培养护士职业道德上做文章

一个热爱急救护理工作,具有一切为病人着想的服务理念,有主见及有责任心的护士,一定能把急诊分诊工作做好。①要热爱急诊分诊工作,热情接诊,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尊重病人并取得患者的信任,求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②要有协调和沟通能力。有责任心的护士,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认真,又快又好,为医生对患者病情诊断提供依据。③团队意识强。患者有的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不同科室的病人,护士要为患者到其他科室检查、治疗提供帮助,既节约时间,又能得到各科室医生的大力配合、提高了急诊分诊的质量。

4 提高分诊质量,要有规范高效的分程程序

根据实诊分诊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①重症患者优先得到诊治。②掌握急诊分诊标准,让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确定性治疗。③对于危重患者在推入抢救室的同时,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缩短科室之间的会诊时间。同时,为了让患者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服务,应在急诊科的明显位置悬挂指示图、电子显示屏、各科室分布图。导医要主动配合急诊分诊护士做好人性化服务。

5 提高急诊分诊质量,护士必须具备慎独精神

上一篇:厂长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生产厂长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