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3 17:52:37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科护士;急诊护理;培养模式

急诊专科护士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体会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培养专科护士已经成为急诊部门护理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研究的新课题[1]。护理工作应该像专科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最终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2]。由于急诊部门的工作复杂繁琐,困难性较高,病种多,患者病情急,专业知识跨度大,因此需要一支综合素质高、应急能力强、急诊技术过硬的这样一批急诊专科护士[3]。所以如何培养急诊专科部门所需要的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我院就对急诊专科护士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体会展开研究探讨,探讨培训模式思路,并且对培训结果和效果进行总结,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抽取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急诊专科护士人才培养的50名学员进行5个月的培训。这50名学员中男5名,女45名。年龄22~41岁,平均为(33.2±2.90)岁。临床工作年限为3~22年,平均为(10.18±4.29)年,急诊工作年限为3~8年,平均为(5.41±1.76)年。这50名学员中大专学历为42%,本科学历为58%。

1.2 培训方法:采用分层式规范化的培养模式,培训时间为5个月,其中1.5个月培训理论知识,3个月培训实际操作技术,最后的半个月做总结性的报告。

1.2.1理论培训:安排学员进行常规化的护理培训,主要包括护理管理、常见的急性症状护理、急救护理技术、紧急护理评估机能等,其中要特别了解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电击除颤、电动吸痰等方面的理论知识[4]。

1.2.2实际操作培训:急诊专科护士要懂得合理的安排急救的步骤和人员的正确调配。了解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车成功率。

1.2.3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测试、操作考核、个案护理三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

2.结果

培训前后学员的理论成绩分别为(52.91±6.78)分和(69.41±7.94)分,操作技能成绩分别为(80.24±7.39)分和(95.23±8.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培训前后学员的理论和操作能力成绩比较

时间

例数

理论考核成绩

操作考核成绩

培训前

50

52.91±6.78

80.24±7.39

培训后

50

69.41±7.94

95.23±8.19

T值

-8.61

-9.52

P值

表2 学员对培训模式的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

效果显著

效果较好

效果一般

没有效果

认同率

例数

26

20

4

46

百分率

52%

40%

8%

0%

92%

3讨论

近年来,卫生部对专科护理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数个急诊急救护理技术培训基地。急诊专科护士需要具备自身实践能力,丰富自身的学科内涵,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水准。我们的医院就要将护理实现专科化,建立专科护理制度,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目前一些地方性医院或者是基层医院很大程度上都缺少此类专科护士,造成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的一些护士不能够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导致抢救质量的下降甚至是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方性医院缺少统一化的、专业化的急诊护理工作的培训机构以及培训师资,而且传统的护理工作培训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够从多方面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所以,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机构以及培养模式则成为研究的新课题和方向。

我院就以急诊专科护士人才培养模式这个课题展开研究探讨,从理论知识的培训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两方面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的分层式的培养以及考核。学员在经过为期5个月的培训后,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成绩较培训前相比都显著提高,这就显示这样的培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我院进行这项培训成功的关键在于首先依托了省级专业学术团体进行专科护理模式的培训,其次培训内容参考了其他省份成功的或者有借鉴价值的培训经验,采用脱产培训的方式,选择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总结经验和体会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面到点,逐步的进行更深层次,更细致的专业护理工作的培训 [5],我院进行的这项培训是有极大的借鉴价值的。

综上所述,采用分层式规范化的培养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机能水平,而且学员对培养模式的认同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丁艳萍,毕新梅. 影响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4):1017―1019.

[2]李慧萍,房彤,王维丽.依托高等护理教育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J].安徽医药,2008,12(1):93-95.

[3]黄惠根,杨海轶,符霞.中国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1):41-42.

[4]阮华娟.专科护士的培养和合理利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3-45.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字】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模式;急危重症;专科护士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急诊与重症科的联系越发紧密,甚至部分医院出现将两科合并成一科的情况。急诊和重症科的医疗护理工作一直是整个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目前国内急危重症专科护理的培训工作并不多,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往往无法直接用于急诊和重症科,因此多数医院急诊或重症科会出现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断层的情况[1]。我院从2015年起引入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旨在有目的性地培养专科护理人员。本文就此问题作出的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从我院现有的急诊和重症科专科护士中,选取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对象共30例,包括护师24例,主管护师6例,科室为急诊科10例,重症科20例,年龄25~42岁,平均(30.1±1.2)岁。

1.2研究方法:

在我院建立起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并根据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急危重症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情况。

1.3评价标准[2]:

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情况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是由我院护理评估与培训管理委员会制定,主要包括护士考核的理论成绩(30分)、护理技术(30分)以及临床护理综合能力(40分)三个方面,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检验标准=0.05。

2.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培训后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技术以及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等方面均要好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国内对急诊、重症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尚处于较低级阶段,培养的方法一般普遍且分散,多是专科护士的在本科室中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以及业务技能,而未考虑到急诊和重症科应对专科护士具备更多的要求,如两科室间存在较多的交叉内容,而现今的培养模式中缺乏系统和共通性的护理核心技能的考察。因此,若能建立起一套急诊-重症科一体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必将有利于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帮助其快速成长,满足当前急危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大量缺乏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重症专科护士的核心护理能力,从而适应国内护理业的发展[3]。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培训后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技术以及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等方面均要好于培训前。笔者就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咨询相关专家学者,现总结如下:传统的急诊护士承担着患者在院前急救,院内分诊以及转运工作,但其普遍缺乏重症科的护理相关技能。而重症科的护理主要承担者监护工作,却普遍缺乏急救的相关技能以及知识。两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受护理培训的过程中,均以本科室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素养为主,而对于其它科室的知识技能相对缺乏。而采用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后,能够将急诊和重症科的核心护理能力有机结合,并向护理人员进行培养,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解决急诊-重症科的相关问题[4]。同时,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包括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规范统一的考核目标,在培训过程中,选取有经验有能力的护师进行上课,注重培训人员急救知识与重症监护技能的互相结合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通用性,在注重临床个案积累的情况下培养护理人员独立分析、思考以及抢救的能力,从而更加高效地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当然,目前国内还未有正式规范化的培养方案,仍需借鉴国外完善的护理培养体系,但国外的护理培养体系一般周期长,成本高,在国内现存国情下尚无法照搬实施[5]。因此,在借鉴国外护理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应多注重与国情相结合,在加强护理人员素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降低培养成本,缩短培训周期,从而加速临床上急危重症专科科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综上所述,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帮助急危重症专科护士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养,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改善临床护理核心技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应当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陈轶强,孙笥.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2):23-25.

[2]余时智. 危机管理在眼科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2030-2031.

[3]陈丽峰. 一体化急救模式护理管理应用新进展[J]. 吉林医学,2015,30(9):1934-1935.

[4]戴零,胡强.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39-40.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P920-922

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指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一名合格的专科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专科护理技术,并应具备教学、科研、咨询等方面的能力[1-2]。在美国,急诊专科护士的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正处起步阶段。浙江省于2009年正式成立省级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迄今培训了70余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他们在临床已充分发挥了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能。现将浙江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考核方法报告如下。

1 背景资料

2009年,浙江省卫生厅依据卫生部专科护士培训的相关文件,联合省护理学会成立了由10余位临床护理专家和护理管理专家组成的“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出台《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方案中制定了培训基地评审、招生简章、教学大纲、考核细则以及颁发资格证书等相关制度。并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确定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为首批“浙江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2 培训方法

2.1 培训基地建设

成立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3家医院,均为浙江省内大型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疗、科研、教学实力雄厚。各医院在卫生厅和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分管院长或护理部主任担任基地负责人,根据各医院特色,着力于培训基地建设。

2.1.1 教学设施建设 各医院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影像器材、专业图书、杂志等。安置教室、学员宿舍、网络设备等,为专科护士培训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1.2 师资队伍建设

2010年起,每年由卫生厅和护理学会举办“专科护士师资岗位培训班”,各基地选派符合条件的带教老师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学理论、编写教案、授课技巧、案例讨论、PBL教学、模拟情景教学、以及如何命题、考试等等。培训结束后进行书面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由省卫生厅和护理学会颁发的“专科护士师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只有获得证书的带教老师才有资格担任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教学工作。

2.2 培训对象

按照《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和招生简章,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具备如下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护士;护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或护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8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验;热爱护理事业;有较好外语基础(能利用字典阅读外文);本人自愿并经单位选拔推荐。

2.3 培训方式

全日制培训,每期4个月,学员注册入学后首先接受第一阶段的封闭式理论培训,以集体授课、分组讨论为主,时间1个月,理论培训结束后进行书面考试。考试合格的学员再进入为期3个月的临床教学培训,由临床带教老师采用一对一导师制培训。

2.4 培训内容

按照2007年卫生部印发的《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制定“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教学大纲”,3个基地的老师围绕教学大纲统一编写教材,集体备课,具体培训课程和学时安排详见表1。

2.5 论文与开题报告的要求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在4个月的培训期间,需要独立完成个案护理论文1篇、护理学综述1篇、开题报告1份。

2.5.1 个案护理 要求学员注意观察临床工作中的特殊案例,收集有护理特色的病例资料,总结护理经验或教训,并结合同类文献,撰写个案护理论文。要求字数在3500字左右,参考文献10篇以上。

2.5.2 综述 要求学员围绕急诊急救专科护理的现况与进展,查阅大量文献,比较全面地针对某一选题进行文献综述。并要求学员以某选题的发展为纵线,既要反映当前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国内外进行横向比较,鼓励学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综述的内容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员搜集有先进性的、最新的资料,将最新的信息、动向进行综述。综述的文献量必须在30篇以上,字数在4500字左右。

2.5.3 开题报告 在整个培训期间,开题报告是难度较大的内容,安排学员进入临床教学后开始选题、设计研究方案和撰写开题报告。临床带教老师引导学员针对工作中的问题、难点展开思考,重点突出选题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对研究方法无特殊的要求,根据学员的自身条件和研究能力,可以选择实验性研究,也可以作分析性研究或一般的调查研究。要求学员在开题报告中详细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设计、统计设计等)、研究进度、预计的困难及解决方案、预期结果。

3 考核

考核不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而且还引导着培训基地的教学方向。由于浙江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尚属起步阶段,所以考核是整个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据此,卫生厅与省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要求基地学员在4个月的培训过程中必须通过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试和结业答辩面试。

3.1 理论考试

每期专科护士培训需要通过1次理论考试,时间安排于理论培训结束后,书面考试,试卷由3家医院的培训基地统一命题,闭卷考,百分制,60分合格。

3.2 技能考试

为临床教学培训后的出科考试。由各基地带教老师主考,内容为专科护理技术,实地考核护理技能操作,百分制,85分为合格。

3.3 结业答辩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首先由带教老师做情景模拟的病例报告,情景引入后,模拟开始。先由护士发现病人(模拟人)意识丧失,判断是否心脏骤停,立即启动EMSS:呼救、胸外心脏按压,另两名护士分别维持呼吸(开放气道、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随后气管插管)和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除颤、脑保护等。各抢救护士根据心肺脑复苏抢救程序与抢救人员标准站立方位,进行模拟演练,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协调护士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给予耐心解释和安慰。在第一次模拟训练时,可由老师担任抢救指挥、现场提示。以后的几场演练,由协调沟通护士担任现场抢救指挥,各组员通过角色轮换,从不同角度体验急诊抢救中相互配合的方法。现场模拟急救时,老师随时设置临时断电、呼吸机故障、气管导管脱出、呼吸道堵塞等特殊状况,由组员利用现场资源协作应急处置,锻炼急救现场控制能力和应付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2]。每场模拟结束,由演习人员自述感受、互评不足,带教老师分析启发、总结评价。

2考核方法

由带教老师、部级专科护士以及市内资深护理专家共同组成考核组,在培训前后对57名培训对象分别进行理论笔试、CPR单项技能操作、急救综合能力等3个环节的考核。评分标准参照东南大学出版的《急诊科建设规范指南》、《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以及专科护士培训教材《急诊护理学》为依据进行打分,满分100分,合格分为90分。其中17名无锡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首批临床实践学员,还参加了培训后的现场答辩考核环节。此外,对全体培训对象发放了反馈调查问卷,以统计培训对象对情景模拟应用于急诊护士心肺脑复苏技能培训的教学评价。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培训前后急诊护士单项技能考核成绩、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检验水准a=0.05。

3结果

培训前后笔试合格率均为100%。培训后,单项技能考核中,心外按压、EC手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应用、心电监护等四项技能的一次通过率为100%;气管插管、电除颤的一次通过率分别为94.9%,96.4%;以小组为单位的综合模拟现场,抢救配合的一次通过率为93.5%,答辩通过率为94.1%。共发放调查问卷57份,收回57份,回收有效率100%。所有参加培训对象均认为情景模拟作为急诊护士心肺脑复苏培训的主要方式收获大、效果好、实用性强。

4讨论

心肺脑复苏是针对各种病因引起病人呼吸、心跳骤停而采用的一整套抢救措施,是急诊医学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急诊科护士的必备专科技术。目前,关于心肺脑复苏技术的培训与临床教学方法各异,效果不同。传统的理论讲解和单个项目操作示范的教学培训模式相对单调、枯燥、缺乏实用性,不能满足急诊护理人才的需求,也无法调动专科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情景模拟培训是一种全新的体验[3],是一种符合培养现代化护理人才的培训模式[4]。培训时采用了技术要点复习(理论讲解与分项技术练习)、建立模拟现场、情景设计、角色分配、现场模拟与总结的综合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实用性强,增强了专业培训的吸引力,激发了急诊护士技术练习的积极性,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和专业综合能力。心肺脑复苏是一项既紧张又繁重的急救工作,在情景模拟教学培训中,通过演习,护士们切身体会到团队精神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救护病人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胜任的,整个抢救过程需要团队每一个成员默契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5]。情景教学注重现场氛围,充分模拟真实临床情景,在训练中充分体现合理分工与团队配合的同时,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技术操作、应急能力、应变能力、信息传递能力、沟通能力、心理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也在训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心脏按压、开放气道、除颤、气管插管等,能确保在抢救过程中动作到位、正确有效。场上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发生后,护士能保持头脑清醒、处事冷静,明确自己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和哪些部门进行协调,需要使用哪些急救器材等。同时,医护人员要主动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取得家属的配合、理解与信任。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急诊;预检;护理机智;养成

Abstract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took the hospital quit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offices, nurse quick-wittedly smoothly develop to the nurse work essentially. The article explained nurse quick-witted concept, the discussion influence nurses quick-wittedly fosters the factor, the different stage nurses the training plan as well as the effect appraisal which quick-wittedly fosters, expected offers a few ordinary introductory remarks so that others may offer their valuable ideas.

Key WordsEmergency;Nurses quick-wittedly;Fosters

护理机智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善于处理突发事件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护士护理才能及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护士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淀和升华,所以,其获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主要靠临床工作中的教育培养和个人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总结。

护理机智直接影响护理质量高低,尤其是在急诊科,急诊科是急、危、重病人集聚场所,其大部分工作都是非程序性工作、突发性强,患者不但多且流动性高,除了病人及家属希望得到快捷、高效、优质治疗和护理外,还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因此急诊护士除了具备一般护士应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等护理技能技巧外,还特别要求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较强应变能力,在面对突况时,需具有较强应变能力,通过细致观察、敏锐思维和正确判断,善于从现象中发现、分析、找出问题本质。护士的这种综合分析和应变能力是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技能技巧为基础的,并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逐渐培养和形成。因此,护理机智尤其是急诊科的护理机智养成对急诊护士减少纠纷、顺利开展工作尤为重要。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急诊针对护士机智的培养制定并实施了系列培训计划,取得了满意效果,简单介绍如下。

1影响护理机智养成的因素

总体来说,影响护理机智养成的因素很多,如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技巧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除了这些以外,主体丰富的经验、阅历和宽广的视野以及个性特点,甚至本人的身体素质等都对护理机智养成与发挥有直接影响。当相同或类似刺激再次出现时,主体会有一定适应性和耐受性,急诊新手和老手在遇突发事件时紧张程度和处理方式大不一样就说明了经验对护理机智养成的意义;一个性格外向、乐观的人容易被别人理解和获得别人帮助,人际矛盾很容易获得解决;另外,疲劳、消耗、困倦、患病的肌体状态也会使主体处于非最佳心理准备状态,从而降低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下边简单说明影响不同年资护士护理机智形成的因素。

1.1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二年以内的护士

1.1.1理论知识

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护士存在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知识欠缺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还表现在法律知识及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知识欠缺,我们知道,理论知识素养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理论知识欠缺不但制约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也导致患者对护士的低信任,因此,持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是护理机智养成的基础条件。护士只有掌握宽泛的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才能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向医师提供可靠情况,防患于未然或使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也才能为不断提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1.2.2专业技能技巧

能力形成不是凭空的,在掌握了知识后还必须通过练习和操作形成初步技能和熟练技巧,才能形成自动化的稳定的能力。众所周知,急诊科的许多先进医疗仪器,急诊病人有别于专科病人的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等特点,这都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具有精湛娴熟的专业技术,这样才能底气十足、神情气闲、有条不紊地处置突发事件,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护士,一般来说,她们科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基本技能差、技术水平也比较低,所以不断加强临床专业技能技巧练习和培训是必须的。

1.1.3沟通能力

良好有效的沟通是减少护患矛盾纠纷的一剂良药,尤其是在急诊工作中,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对做好工作,减少投诉非常重要,很多情况下急诊出现的问题大多与主体的沟通技能技巧水平相关,尤其是刚步入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更是如此,因此要逐步构建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视患如亲,对服务对象耐心解释和沟通,把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作为该阶段护士培训不可缺少的内容。

1.1.4护理经验欠缺

与高年资护士相比,新护士看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往往是片面的,尤其是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护理工作经验不足表现的非常明显,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决策和应对,缺乏冷静分析和恰如其分处理。因此,介绍和学习间接经验、不断总结直接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1.2 三至五年以内的护士

该阶段护士的一般特点是:有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专科理论、技术操作及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不够娴熟,有待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及法律意识亦需强化,个别护士对患者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沟通不良,因此,该阶段护士应特别注重其专科技能及服务理念培养。

1.3六年以上的护士

该阶段护士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扎实的护理技能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做到处理问题冷静沉着,抢救病人快而不乱,已经实现了新手到老手的转变,具备较高的护理机智,若科研能力与管理能力再上台阶的话会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2针对各阶段护士特点,制定不同培训计划

2.1工作两年以内护士的培训

2.1.1理论培训

新护士到岗的第一个月,基本掌握基础护理学有关内容,熟悉抢救物品的位置、抢救物品及药物准备及使用,熟悉本护理单元工作环境及各类物品取放,为赢得患者对护士专业素养的高信任和护理机智养成创造基础条件。聘用期内除护理部、科内组织的业务学习及考核外,每月组织新护士进行理论考核,考核内容为三基内容及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以外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的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等内容。

2.1.2综合素质培训

新护士到岗的第一个月,实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由经过护理部带教资格考核、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经过科内培训的老师带教。第一个月内,基本掌握医院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护士仪表、行为语言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聘用一到两年内,学习并掌握实用期的内容,重点是学习并基本掌握沟通的技能技巧与方法。宏观层面树立重视沟通观念和意识,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培养,开展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满足多元化知识结构需要,组织礼仪、美容知识讲坐,开展旅游、美在我心中等多项活动。

2.1.3操作培训

试用期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聘用期加强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定期组织操作、理论考核,制定每月明确的考核目标,强化训练,利用每周一和周五晨交班时进行科内理论知识随机提问,每月进行两项操作考核,如: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等,对重病人和疑难病例进行护理会诊等形式,使该阶段护士熟练掌握基础及专科护理操作,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持续提高。

2.2工作三到五年以内护士的培训

除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理论与操作考试外,科内每月组织参加一项操作考试,每月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为专科知识及技能。使该阶段护士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沟通能力、熟练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及配合专科抢救的知识及技能技巧,并能指导临床实习生的实习工作。

2.3六年以上的护士培训

除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理论与操作考试外,科内每两个月组织一项操作考试,每三个月组织一次理论考试,无故缺考或考试成绩不及格者均与奖金挂钩,使该阶段护士具有综合护理能力和熟练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如心电监护、心肺复苏、呼吸机、除颤仪的应用等),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及急救技能技巧,具有一定的带教临床实习生的工作能力。

3灵活机动的排班制度

急诊科统管着急诊预检台、抢救室、留观室、暂观室和补液室几个科室,护士较多,能力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如何做到合理排班,优化组合,以最大限度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和互相取长补短,使每个护士都能够在自己最适合的岗位发挥最大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困绕护士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我科对工作两年以内的护士,以急诊补液室岗位为主,未取得护士职业证书前,不得单独上中夜班,这使新护士的基本技能得到迅速提高;对工作三到五年的护士,以留观室和暂观室岗位为主,通过临床护理实践,使该阶段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得到较快提高;工作六年以上的护士以抢救室、留观室和补液室主早班、带教老师岗位为主。同时每天排一个跳班,以备中夜班急救病人多,有突发事件如有成批伤时协助中夜班护士,该班由留观室和抢救室护士轮流执行,利于护士全面培养,为人员调配提供基础。

4效果评价

护理机智不是一种单一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护士护理才能(护士多种护理能力的完备结合)的体现。所以其形成需要在护理工作中逐步积累的,我们知道,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中间必须经过桥梁或中介,而这个桥梁或中介就是基本的技能和熟练的技巧,而所有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练习或操作实践。所以,持之以恒地大力加强护士临床实践操作训练,对护理机智养成无疑有重要意义。经过急诊有意识的传、帮、带和日常持久的管理措施以及护士自身努力,广大护士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不但自信得到很大提高,在实际能力培养方面也变化很大,大大改善了急诊的乱而无序,也大大减少了急诊投诉和纠纷,得到了顾客和领导好评。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团队文化建设;急诊护士;核心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12月参加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常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的24名就职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作为对照组,其中女性20名,男性4名;平均年龄(31.5±3.6)岁;学历:本科以上学历13名,大专学历11名;能级:N1级护士6名,N2级护士12名,N3级护士6名。将2015年1-12月对24名就职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作为观察组,其中女性20名,男性4名;平均年龄(31.3±4.1)岁;学历:本科以上学历14名,大专学历10名;能级:N1级护士6名,N2级护士12名,N3级护士6名;采用团队文化建设融入在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进行培训。两组护士性别组成、年龄、学历及能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融入团队文化建设的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法1.2.1团队文化建设方法1.2.1.1价值观的确立文化核心价值观与愿景科室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医院员工在岗工作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基础,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共同的价值观对员工的维系[3]。愿景为团队指明方向。本研究通过头脑风暴法确立了急诊护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为:团结、专业、进取、高效;愿景为:让团队更卓越,让患者更满意。强调在工作中,急诊护理团队要团结协作,共同进取,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效、专业的护理服务。在科室环境布置、各种会议、活动中强调,让确立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团队价值评判标准。1.2.1.2制定硬性保障机制以培训计划为蓝本,科会为契机,完善相关硬性保障工作。(1)确立科室文化核心成员小组:以急诊科护士长为组长,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及科室带教秘书为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科室实行APN团队式排班,组长由核心小组成员担任,并且均为N3级护士,组员为N2、N1级护士,形成老、中、青梯队。(2)建立科会制度:培训模式以科会为切入点,明确硬性的“约束力”,在医院制度下制定科室科会相关制度。将护士需要共同遵守的东西明确化、有形化,让护士的行为有章可循。(3)建立并规范科会流程:明确科会培训内容,同时也凸显出团队文化氛围,具体培训形式可有:团队形式的应急预案演练、团队式床边护理查房、组长主持组员参与的团队形式疑难病例讨论等等。在流程中注重文化环节的设计,可有生日祝福、正能量传递、积极向上的工作感悟的传播,将科室文化融入到培训中去。1.2.2制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计划由核心成员小组制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计划,主要涵盖急诊护士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应急能力、教育与沟通能力、相关制度执行能力五大模块。1.2.2.1主题月学习根据急诊六大病种、常见病种、上一年的培训需要确立每月培训主题。一种形式为科会主题业务学习讲座,由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参与;另一种形式为围绕本月主题,在科室信息平台上传学习内容,每周二提问,作答方式为分层次回答,组员回答组长补充。此方案充分体现出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团队的知识的夯实,也培养了组长的教学能力。1.2.2.2案例讨论团队遇见疑难、少见病例,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主持,成员参与,组织全科在科会上进行疑难病例的讨论、分析及总结,将专科知识进一步拓展。遇到失败案例,与全科护士在学习中反思,同时将情感加入讨论环节,激发护士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由心灵深处得到启发。对于低年资护士,遇到典型的疾病抢救,组长组织团队内护士复习及知识延伸,以达到专科理论与实践的互相促进、提高,也进一步实现了教学相长,达到老带青团队能力提高的目标。1.2.2.3应急演练形式为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主持,成员参与,围绕培训计划实施,选择近日需求高或薄弱环节进行团队式应急演练。要求演练前组长负责分工协调,撰写剧本,分角色扮演,组长开场介绍,终场总结并汇总成文字材料。在演练结束后,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此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全科护士应急能力,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更是提高了团队内的凝聚力。1.2.2.4团队临床能力比赛以核心成员小组为策划组,以急诊六大病种、常见病种为比赛内容,定期组织团队形式的核心能力比赛。核心成员赛前进行策划并分工,将比赛策划书提前上传至信息平台,及时解疑答惑。比赛准备期积极参与并组织护士训练,给予鼓励与指导。比赛过程中,负责协调工作,汇总图文材料,发表新闻稿。比赛中以实际临床情境为背景,涉及到专科、基础知识及操作应用能力、急救护理思维、应急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对护士个人、团队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1.2.2.5团队式SBAR交接班模式由于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急诊医务人员数量多,交接班频繁,然而交接班是一个高风险的沟通过程,如有疏忽威胁到患者安全[4]。同时交接班质量也是护士个人核心能力及团队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急诊交接环节涉及部门较多包括了急诊-病区、急诊内部各模块间(院前-抢救-留观-EICU-急诊病房)、抢救室内部。往往抢救室内部交接班是薄弱环节。本研究组采用团队式标准化交接班,交接班革新为小组对小组交接。组长之间互相交接抢救室概况:患者数量、病情级别及分管护士、特殊事件,接班组长根据患者病情将组员分人到床;随后,组员以标准化沟通形式及查检表交待病情,接班组员对不清楚的环节进行询问,双方组长进行补充并强调护理重点。标准化沟通形式,是指现况(Situation,S):描述当前情景,患者现在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背景(Background,B):提供一个简要的背景,患者疾病基本信息;评估(Assessment,A):采用最佳的判断,对患者做一个基本的评估(视、触、叩、听);建议(Recommendation,R):提出可以采取的行动建议,也称SBAR沟通模式。同时,也进一步厘清护理组长及组员管理患者的思路,提高了组长对组员的管理能力,体现了能级对应,增强了团队的核心能力及凝聚力。1.2.3注重文化氛围的培育1.2.3.1科室确立畅通的沟通途径文化核心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强调及传播科室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小组成员作为护士的代言人,及时保证信息的通畅;护士之间、护士与护士长之间保持通畅的沟通途径,有面谈、信息、网络等各种途径。1.2.3.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科室内努力营造与核心价值观匹配的氛围,使得护士为充分认可,建立自己的使命感与归属感。积极加大正面人物、事件的宣传,在绩效管理中体现奖惩,优秀者推选为省级、市级专科护士人选。让护士具有紧迫感,为个人、为团队、也为责任主动去参与各种培训,不断学习与进步。1.2.3.3护士长发挥引领作用团队领导人是科室团队文化的工程师,要加强自身素养的培养,做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作用;倾听不一样的声音,允许“生态雨林”的存在,建立一种宽容的护理文化环境;为护士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硬件环境,在生活区提供便利、舒适的设施;让护士保持愉悦、阳光的心态,将护士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科室团队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个体与团队的共同进步。1.3评价指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护士核心能力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等工具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量,该表最早由心理学家RalfSchwarzer教授编制,目前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由张建新翻译并使用。该量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1~4分,总分为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护士核心能力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是2005年发展的一个全方位测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量表。该量表由7个维度,55个条目组成。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总分为220分。分数越高,能力越强。护士工作满意度采用美国学者创建的卡劳斯克/米勒满意度量表(MMSSS)。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31个条目,按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总分为15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职业价值观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培训前后得分比较经培训后对照组护士核心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未得到明显改善,分析原因可能与传统培训模式死板,内容枯燥等原因相关。

3讨论

3.1改变了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着力点从文化建设角度考虑护士的精神层面,从马斯洛层次理论满足护士更高一级的需要,树立护士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价值观精髓融入护士内心,让护士从“我不得不去做”转化为“我要去做”。3.2巧用“软力量”,从关注急诊护士团队着手采用多形式、多样化的团队式培训,让团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团队内部建立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组长的引领作用,从而带动与鞭策护士主动去学习并进步。护士在一个良性竞争的团队中,更加有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能力得到激发[5]。3.3护士长做好引领者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同时接待的患者也是病情急、危重,家属情绪波动大,护士面临的压力高、挑战大。团队支持尤为重要。护士长是科室团队文化的工程师,注重自己的言行,对护士的关心与沟通。在团队内出现有悖于团队价值观事件时,谨慎处置,刚柔并济。做好团队的引领与维护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98.

[2]杨亚萍.培育科室文化打造优秀团队[J].中国医院,2008,12(3):57-59.

[3]吴欣娟.护理团队文化建设与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8-9.

[4]RossCT,SeupaulRA.Minimizingmedicalerror:Standardiza-tionofpatienthandoffintheED[J].AmJEmergMed,2011,29(5):567-568.

[5]朱必英,李艳.医院护理团队建设影响因素与护理文化建设思考[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6):717-719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急诊护理;护患纠纷;护理质量

[中圉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23-02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病种多样、伤情复杂、重症病人集中、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随着国内急诊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医学在多专科门诊的基础上,强化了院前急救的院内危重症监护治疗,因而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急诊护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和总结了国内急诊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多学科参与救助,急诊护理面对的病人常常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和专科,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掌握各种医疗救护知识相对其他专科要更全面。同时,急诊科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是接待急、危、重症病人的前沿阵地。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急诊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目前,我国急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护士接诊、分诊理念落后,专业技能不够熟练,抢救物品管理不完善;护士院前急救意识不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等。

2、护理对策

2.1 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护理理念,是根据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护理专业更重视人而不是疾病;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而不仅仅是器官或组织的改变。急诊护理由医院延展至院前,围绕“以救治病人生命为中心”开展快速识别协调多专科综合抢救,使危生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同时,护士要学会体恤病人的痛苦,同情病人的困难,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杜绝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心的医疗态度,满足现今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急诊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如果护理服务得不到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同遵守,再好再先进的服务理念也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服务质量也就难以真正得到提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将这种服务理念具体化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障先进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考。

2.2 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护理水平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快速性、准确性、流动性大等特点。对护士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要求。根据急救的工作流程与急诊环境和病人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技术要求、急救医护人员需要思考和重视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实践。由急诊门诊延伸到加强危重症监护治疗,建立完善的临床生理学监测和抢救治疗设施及严格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由单纯被动式护理转为积极主动的护理,体现出早期识别、快速反应和决定性救治的急诊特点。因此,合理、科学地量化管理,严格规范各种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与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科护理能力的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培养年轻护士的应急处理、常见急诊病种的抢救配合;激发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热情,协助完成重大抢救、新技术及设备的培训与应用、紧急突况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

2.3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可采取如下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急诊紧急抢救时,避免手忙脚乱、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或谈论与抢救无关话题。增强证据意识,危重病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对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救治,要求其及时签字。如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同时,通过宣教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2.4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危重病人多,应急突发事件多,抢救仪器复杂,急救技术、新技术、新理论多,护士的角色多元化,其不仅要具备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边缘的知识,还要具备评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2.4.1 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进得正确的取舍。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护士及有效的救护,为治疗和抢喜新厌旧救赢得宝贵时间。合理利用评判性沟通技巧,安抚家属,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沟通,避免了护患矛盾的发生。

2.4.2 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通过多起点、多方位、多层次、多结局的思考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求异思维的培养把护士的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以及定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危重症病人,护士运用求异思维及时发现问题,可以为病人争取抢救时机。同时提高了护士实际运用、灵活掌握护理知识的能力,扩充了知识段,提高了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进行了护患沟通。

3、小结

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国内现行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仍需不断完善,急诊护理的理念需要不断更新,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仍有待加强。可通过将人性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实时地调整与转换护理模式,促进“院前式,以提高急诊救治一重症监护病房”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唐月琴,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的隐患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30

[2]杨瑞萍,加强法律意识重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J].吉林医学,2010,31(6):816-817

[3]高树芹,强化急诊护士的法律意识保证护理安全[J].家庭护士专业版,2008,6(6):536-537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急诊诊疗流程,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效果观察

急诊是指发病急、症状较重来医院紧急就诊的患者,,也可为非正常班需要来医院挂急诊号就诊的普通患者。正常班为白天八小时正常工作时间,非上班时间是指白天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及节假日。规范急诊服务过程,确保对突发事件批量伤员和重症患者进行紧急转送,确保对急诊患者准确快速分诊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优质快捷的急诊服务[1]。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是否在2014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有80人,观察组有120人,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见表1。经检验,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上的差别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纠纷事件的多少与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具有可比性。

1.2医患协议

进行实验研究前,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将实验治疗的有关意义和流程详实地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与患者签订同意书。

1.3方法

由于2014年之前,我院尚未对急救中心的护理人员进行急诊诊疗流程的培训,因此,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80患者并没有接受明确的急诊诊疗流程的科学化护理,而2014年之后的120名患者则受到了科学的急诊诊疗流程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纠纷时间的多少及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可以说明急诊诊疗流程的应用对急诊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用。对护士进行急诊诊疗流程的具体情况为:

1.3.1培训内容

①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②?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③?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2]。

1.3.2培训方法

首先,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具体的步骤有:

1.3.2.1急诊前准备工作的培训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护士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运中对策的培训,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1.3.2.2急救知识的培训

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1.3.2.3院内急救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 0 软件对试验中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 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χ2 检验,以P < 0. 05 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纠纷时间的多少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具体情况比较为表2。

3.讨论

传统错误观念认为:急诊无专业,无方向,无特色,分诊是其主要工作。其实,急诊医学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领域,是研究外伤和突发医学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尤其独特的临床特点:涉及面广,疾病谱杂,患者发病急骤、变化迅速、处置时间短、病情复杂,具有社会性、时间性、随机性、复杂性和条件性的特点,是一门跨专业的边缘学科,无论理论知识,还是临床实践,都存在纵横交叉的内部关系[4]。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参加医疗急救培训给医院急诊护理带来一些改善:降低人才医疗风险几率,加强对患者及身心健康的监控,警示、引导患者保护健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急诊治疗效果。加强了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提升了医院的急诊护理管理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急诊诊疗流程。

参考文献:

[1]杨昕.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2:311-312.

[2]董建兰,居伟.探讨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与效果[J].吉林医学,2014,26:5928-5929.

[3]巨素芳.浅析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9:141.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规范培训; 急诊护士急救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2-01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 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 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庆.危重急症抢救流程解析及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目的:探讨适合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评估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构建并实施培训方案,通过理论培训、全真模仿、临床实践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调查。结果:20名低年资ICU护士通过系统的培训,较培训前各种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核心能力的培训,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ICU;核心能力;培训模式

ICU病房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聚集了全院各科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流动性大。而ICU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是病情变化最直接的观察者,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最直接参与者。这就意味着ICU是一个高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医疗场所,ICU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我院护士进入ICU前的专科培训欠缺,进入ICU后的培训也未常规化、系统化。培训模式仍以师徒带教为主,缺乏规范化培训,部分护士参加院内或其他医院的短期培训班,内容较ICU护士的专科要求相对偏少。ICU专科考核虽然定期进行,但无统一标准,不能准确、全面、及时的评价ICU护士的专业技能及胜任能力。ICU5年以下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少,进入ICU后改变自己的角色较困难,心理压力较大,更需要进行系统培训。近年来,我们针对5年内的低年资护士构建并实施系统化培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ICU低年资护士20名,均为毕业5年内,男5名、女15名,年龄19~25岁;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10名,大专8名,中专1名;20名护士均评估定为N1级,其中N1级第一阶段15名,N1级第二阶段5名。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学习集中授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集中授课由我院优秀高年资ICU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担任,以PPT形式授课,内容包括ICU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应急技能、管理知识、教育咨询技能、沟通技能、专业发展及职业道德等。每月授课3次,其中涉及操作及沟通技能,均在理论学习后进行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每4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由1名高年资护士带领,进行学习讨论,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沟通能力及学习方法等,针对每位培训人员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学习,查漏补缺。所有授课内容均提供学习材料。

1.2.2技能培训在本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运用高级仿真模拟系统(ECS),模拟各种急、危、复杂的情况,让低年资护士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专门的强化培训。①模拟场景设置:建立模拟ICU,配备全套ICU设备单元,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内备气管插管用品及手动呼吸器、全套注射输液用品和急诊用药,床头设电源,供氧、高压供气及负压吸引管道等。抢救床上摆放ECS模拟人并与监护仪连接。②特殊设置:比邻建立监控室,与模拟抢救室用单向反光玻璃隔开。抢救床上方前后左右设置4部监视镜头,监控台设置4分割画面监视仪,可以任意选择监视角度,或者显示监护仪的生理数据,并可以全程以4分割画面录音、录像备查。监控室与抢救室之间设置对讲装置,工作人员之间另外配备无线对讲机。③培训方法及内容: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模式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a.有关心肺复苏新进展及用药新理念、危重患者气道处理、急诊呼吸支持等课程的简短讲授。b.使用单项操作模拟训练器进行急诊抢救技能标准化练习,重点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操作、急性心律失常、急诊呼吸机应用、监护除颤仪使用调节、深静脉穿刺置管等。配合软件程序,模拟呼吸心搏骤停、呼吸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等病情,输入ECS模拟急诊危重患者。c.学员随机分组(每组3~4名)在ECS身上进行识别、分析、诊断、抢救治疗等综合演练。指导教师现场提示或引导抢救操作。d.组员轮流承担抢救指挥、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输液注药等不同任务,从不同角度体会抢救中相互交流配合的方式、方法。e.ECS操控员随时设置临时断电、呼吸机故障、气管插管脱出、呼吸道堵塞及心搏呼吸骤停等特殊情况,由全体组员利用现场一切资源协作应急处置,锻炼应付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f.演练过程全程录像,操作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回放录像,进行错误分析,并再次上机操作改正错误,观察体会正确抢救的结果。

1.2.3临床实践由高年资、基础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ICU专业护士进行临床示教。一对二带教,先演示,再实践,培训人员互相监督检查,指出不规范及错误操作方式,并做记录。每项操作均要求完成一定数量。所遇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每周对典型ICU护理病例进行1次教学大查房。责任护士汇报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行专项技能操作。由查房带教人员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给出预期护理目标,下次查房时进行考核。

1.3效果评价①理论及操作考核: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依据培训内容出题,满分100分,85以上分及格。技能操作考核在ECS上进行,依据专业操作规范,由护理部组建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每人考核6项操作,其中3项必考,3项抽考。满分100分,单项90分以上合格。②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评分,使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自评与他评(考核组成员随机抽取),定量评价ICU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的变化[1]。共7个维度,5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别计为0~4分。该量表总体信度Cronbach'sα值0.89,7个维度Cronbach'sα值为0.79~0.86,效标效度γ=0.44[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专科技能考核评分比较见表1。

2.2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自评评分比较见表2。

2.3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他评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胜任力[3]。对ICU专科护士的要求则是应具备能够胜任ICU工作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特质[4]。国内有学者经过详细研究,初步构建了ICU护士核心胜任力的构成要素理论。包括专业知识(监护理论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医疗仪器使用),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和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责任心、情绪稳定、服务意识和压力应对等)四个方面。目前国内针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医院基本是参照ICU专科护士“三基”要求,以及部分省市开始实行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对ICU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以培养能胜任ICU专科工作需要的合格护士。我科为适应医院整体及ICU专科业务的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一套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经过为期8个月的培训,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护理人员每一项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临床护理技能、人际关系、教育与咨询方面提高显著(P<0.05),提高相对较慢的是科研方面,而领导能力方面提高不明显(P>0.05),自评与他评各项均无明显差异。

首先,临床护理技能的大幅提高,得益于“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技能培训模式与高仿真的技能培训环境相结合的运用。理论讲授简明扼要,运用精简的语言阐明操作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分项+综合技术练习,使得ICU专科大量的技术操作变得系统条理,不杂乱无章;最后通过个人的录像回放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进一步提高个人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及熟练度。整个技能培训过程,流畅、系统,理论讲解精练,易于记忆;配合模拟演练,强化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操作,培养独立分析思考判断、独立抢救的能力,使技能操作从一个个独立的分散练习,变成有机组合的整体技能体系,使得培训人员能融会贯通所学技能;适时的录像回放则是进一步精细化操作过程,使技能掌握更加娴熟、精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仿真模拟体系的建立,可以在高度还原ICU护理实景的基础下,不增加护理操作对危重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培训人员得以进行反复多次的仿真练习,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提高技能操作成功率的可转移性,使所学技能操作能熟练、高效运用于临床。其次,人际关系、教育咨询等沟通能力通过培训亦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在ICU临床一线护士普遍年龄偏轻、年资偏低,缺乏临床经验,独立应急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理质量的持续进步[5]。因此增加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中关于健康教育咨询、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方面的能力亦非常重要。此次培训中,我们加强了小组沟通讨论,相互查漏补缺,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在技能培训中,加强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配合演练,通过录像回放,反复强调高质量的沟通与配合,所带来技能操作的高质量及高成功率。并通过临床实例,讲授与患者家属、与其他医务人员沟通的技巧与重要性,并亲身体会与学习。培训的结果显示,从多途径讲授及培养沟通的技巧,能进一步促进对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培训人员因此能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得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期间得到更快的提高。

该项培训模式中,提升相对较弱的是科研与领导能力。一方面由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年龄均<25岁,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缺乏;另一方面培训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偏少(1名),大专及以下学历所占比重较大(9名),可能是科研能力提升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本次培训中,针对科研能力较弱方面做了一定的强化培训。详细讲授包括怎样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提炼总结方法,如何进行科研论证等的科研思维方法;并进行文献检索、医学统计、论文写作等科研知识讲座。由于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并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通过读书深造、研读文献、多写多练将有助于提高ICU专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核心能力的提高。系统高效的培训模式,是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提高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培训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通过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及高科技仿真模拟系统的运用,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理论与技术操作方面成绩显著,人际沟通也得到明显进步。同时也观察到,科研及领导能力等方面提升不明显。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加强薄弱能力的培养。

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优秀的核心能力直接决定着临床护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患者健康需求满足的程度。因此,深入探索不断完善科学、系统、规范、高效的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医疗水平和严峻的医疗市场环境,尤显重要。

上一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人寿保险新人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