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6 08:00:35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 写作;英语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七、八年级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语言艺术内容标准》( English- 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以下简称加州英语标准)于1997年12月正式实施。2009年,奥巴马政府主张对教育进行大规模改革,加州英语课程标准却几乎没有改动,可见它的成熟度相当高。

一、《语文课程标准》与加州英语标准七、八年级写作部分的共同特点

加州英语标准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相似。具体写作标准部分,两个标准的共性在于:

第一,重视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八年级学生“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多角度观察生活”“根据表达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等。加州英语标准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也是一以贯之,这对学生养成严谨的文体意识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在这方面的做法不同,但都重视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第二,重视学生写作的应用性。在我国七、八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虽然要求不很具体,但对这方面已经给予重视。加州英语标准要求八年级学生“能写与职业有关的公文,写技术性的文件”。两国都重视学生写作的应用性,这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重视写作的基础训练。七、八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加州英语标准也提出“学生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描写性的文章,每篇至少500- 700字”。两国课标都对写作有量化要求,提倡多写并在文章的组织结构,常见应用文体的写作等方面对基础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语文课程标准》与加州英语标准七、八年级写作部分的差异与个性

第一,写作文体方面。加州英语标准所列的文体丰富多样,七年级就要求写记叙文、文学作品的读后感、研究报告、劝说文、阅读材料的概要等。八年级删去阅读材料概要的写作,增加了公文写作和技术性文件写作。每一种文体的写作都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指导和规定,这说明加州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严格的文体意识。如七年级写记叙文的规定是“设计一个标准的情节主线(包括故事的开端、冲突、情节的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及文章的观点。设计复杂的主角、配角以及一个明确的场景。运用一系列合适的技巧(比如:对话,悬念;列举几种具体的叙事性的情节,包括动作、手势以及表情)”。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有的放矢,老师教起来也目标明确。而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本学段“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类似的规定大而无当,缺乏具体的规定性,学生写起来一头雾水,老师教起来也懵懵懂懂。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题,或许真正深层的原因不是在一线,而在于此。

第二,结构安排方面。加州英语标准分为写作策略和写作练习两部分。写作策略是作文方法的使用或活动方式,它包括制定作文计划,安排作文时间,选择和运用各种方法有效的完成作文等等。如加州八年级写作策略突出“在段落内部及段落之间使用有效的过渡,平行结构和类似的写作技巧,使文章连贯、流畅;通过类比、解释、引述、比较及其他类似的手段来支持自己的论题或结论。”可见,加州的写作策略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写作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写作活动,在写作策略的指导下使学生形成写这一类作文的能力。而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没有划分结构,只是逐条阐述。相比之下,加州的写作标准结构明确,写作策略表述具体、清楚,便于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写作的系统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

第三,写作目标的设计方面。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思考)、写作过程中的习惯养成与素材积累(如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有创意)、基本的写作技能(如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提出要求,体现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而加州写作标准则更侧重于从认知结构和写作技能方面对学生的写作行为进行规定,并没有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要求。

第四,写作活动的文字表述方面,《语文课程标准》 加州用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描述,七年级写文学作品读后感要求之一是“对文学作品中几个清楚的观点、假设以及意象进行整理诠释。通过多次举例及使用原文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诠释。”可见,加州的英语标准重视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对不同年级学生写作活动的阐述具体有序,可操作性强,教师可以按照标准的描述有效指导学生的作文。而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基本没有可以操作的抓手,教师缺乏具体可行的指导方案。

三、存在差异的原因与对我国课标修订的启示

加州英语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写作活动的阐述具体有序,可操作性强,教师可按照标准的描述有效指导学生的作文。我国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尚缺“内容标准”这一要素,而一套依据课程目标清晰阐述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内容标准”对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来说具有现实关注的迫切性。它是语文课程宏观理念更新和微观教学实践的依托,在一定程度上能规范教材编制、教学创新和评价依据。就这一点而言,加州英语标准是值得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借鉴的。

两国文化背景、人才需求以及教育理念等不同,两国存在差异具有必然性。这一对比给我们提供了更宽的视野,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择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舍”之。我们需要用国际化的视野观照汉语教育的本土行动,在传承本国百年语文课程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借鉴国外母语课程教育经验中不断地发展创新。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California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English- 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welve,Sacramento: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8.

[3] 韩雪屏著.语文课程知识初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4] 柳氏镇,洪宗礼.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原意为“美好的语言”,传承至今它早已超越了语言文字学的范畴,成为一种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符号。作为初中起始阶段,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学生走进这种语言文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途径。文言文教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偏重于古诗的诵读和积累,初中阶段则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随着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深入都对起始阶段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重点是对学法指导的研究。有效的学法指导能帮助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的学习模式,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如何帮助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尽快完成文言文入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是在起步阶段,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以中学生文言文入门阶段的学法指导为突破口,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传播传统国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研究有助于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充实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育教学理论。

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七年级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给其他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典型案例、理论经验、启发指导。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探索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实验班级和样本学生,筛选出文言文课堂教学实验中阶段性的研究重点;制订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来检验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的效果,依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对研究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与补充。根据样本学生按照问卷调查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发言人、记录人,明确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的角色。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同步的研究学案开展学习,学案中应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时选择对应的学法,同时在学案上记录学习中生成的难点问题。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和前期调查问卷中的困难点进行抽样比较,注意反馈问题的集中点,通过作业设计、课堂讨论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观察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达成性。3.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设计思路的体现,贯穿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摸索出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并将学法延伸到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运用学法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养成属于学生个人的文言文思维模式。七年级文言文学习的学法指导研究是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总结,它不仅为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而且是对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有益摸索,从课堂引导式的学习到自主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喜爱文言文。依托课内文言文教学篇目,延伸学习内容,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浅易文言文,作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篇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分组学习的情况,确定样本小组并作为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象,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篇目,指导学生设计教案和学案。由合作小组推举的代表来实施课外文言文篇目的课堂教学,组织全班同学借助学案完成课堂教学。教师从反映、接受、理解、配合等方面记录课堂效果,并将样本班级和普通班级、样本班级实验前后、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加以比对,分析七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变化程度。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展学习交流,分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的收获,适时调整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改进教学实验,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夯实基础。经过对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学法指导的探索实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必然带动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有效的学法指导来引领七年级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浩瀚天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蒋函.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5(21).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七年级英语 英语教学 兴趣 习惯 情感

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初一学生来到新的学校,心中充满希望,但随着英语词汇量的加大,语法知识的逐渐加深,学习兴趣逐渐渐减,动力逐渐减弱,逐渐出现两极分化,多数学生逐渐掉队,沦为英语学困生。而七年级的英语学习,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基础,因此,七年级起始阶段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七年级英语教学的一些体会和主要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

1.强化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讲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世界上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大部分的商务信件都是用英语所写,只有学好英语,将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从小处说,让学生明确中考、高考动向,且不说高考制度是3+2:语、数、外三大科起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单就中考来看,语文、数学、英语也是重中之重;以及电脑使用、软件信息等都是英语;生活中也处处有英语,如商场的进出口分别标有ENTRANCE和EXIT;邮政、银行等的门分别注有PULL和PUSH……

以此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英语有用的意识和学好英语的欲望。

2.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目标的实施、激励性语言的使用,都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

如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让他们创新编写对话。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是学会打招呼用语,在学习了Comic strip后,让学生们自由使用Good morning,I am… Hello,I am… Hi,I am … What is your name? My name is…等自由交流,在使用这些交际用语的过程中,既反复运用这些知识,也认识了新朋友,并在交流、握手、拥抱中,构建了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功的自信。

再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单词记忆王”、“说英语能手”、“英语小编剧”等。如学习Asking the way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创设情境,并编写“问路”和“指路”的对话,于是,有的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外国朋友来北京旅游,旅游了一天,晚上找不到回宾馆的路……于是,学生们在这个情景的基础上,对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Go straight,turn left /right at the…crossing.It is next to…等得到具体运用,并且在“真实的情景”中使用这些知识,实现用中学,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有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点燃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火花。

3.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乐学是会学的前提和基础,而乐学的前提是愉悦的学习环境、和谐的民主气氛、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等。因此,构建学生乐学的氛围,情景的创设是关键性因素。

让学生表演教学中的某一个对话,开展某一个活动等,都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这种表演使学生置身于生动、熟悉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进行听、说训练,最终能够实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如学习七年级的Asking the way的Speak up后,布置一个特殊的课外作业:Making a telephone call.学习了What a brave young man后,开展一次an interviewer记者采访救人英雄的活动;学习The ghost in the park后,开展一次辩论“世上是否有鬼”的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无不让学生在英语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实现“学中用”、“用中学”。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习惯。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强调教学重心的前移,即注重预习环节。“预则立,不预则废”也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方法。

2.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习惯。课堂学习是学习的主阵地,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指导学生们带着问题听课、做好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复习巩固等都需要教师精心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包括阅读和书写习惯,以及错题集的建立和错题的整理等。

三、以情治教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础,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对他们微笑多一点、赏识多一点、鼓励多一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注视等都能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其次,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如借助于刚开学的教师节,和学生一起谈论教师节的由来和意义,补充3.8Women’s Day、Mother’s Day、Father’s Day Thanksgiving Day等,让他们在这些特殊的节日,为爸爸、妈妈自制贺卡,写上祝愿,送上自己浓浓的祝福,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兴趣盎然参与到语言的语言学习中。

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更是基础年级,兴趣的形成、习惯地养成、情感教育等都为英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万事开头难”、“高楼万丈平地起”,只有抓好七年级的英语教学,学生才能在学海中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1]董大群.七年级英语教学浅探[J].广西教育A.2014.6.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篇4

大家好!我是xxx,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任语文科组长,从化市初三语文中心组成员,《从化教研》特约通迅员。曾获的荣誉有: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从化市教学新秀、从化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青年语文教坛新秀、学校的语文学科带头人、优秀科组长。广东省第三期中学语文骨干教师。

我02年调入七中,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工作,个人业务素质综合全面,胜任平衡班、试验班教育教学工作,每年会考语文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03年认为语文科组长,带头做好学科的教育教研工作,个人多篇论文在《从化教研》上发表,并在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做过专题的发言,多次承担从化市级的大型公开课。语文科组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科组。

现我竞聘的部门是德育处。我认为我有以下的竞选优势:

1、我是语文教师。

中华民族的古典思想文化精粹流淌在我的血液中,真善美的道德标准塑造了我的师魂。语文素养培养了我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确立了我的做人的态度和为人师表的原则:诚实,善良,勤恳,踏实,热情又有同情,能积极进取也能开拓创新,既有对事业的忠心,更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

2、我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从教11年,有7年的班主任工作历程,8年的初三毕业班工作经验,能临危受任、能临重受托,把握关键,做好重点,出色完成学校下达的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出一流的重点班(如刚毕业的初三七班,有28人被从化中学正取、近40人进重点线),也能彻底扭转局面较差的平衡班(如去年的初三一班)。有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有较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以制度治班,在班级制度和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做过专门的探究,能协调班级学生先进与后进的关系、做好科任与班主任的沟通工作,处理好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关系,能妥善解决学生中棘手的矛盾冲突。熟悉学生心理,善于做思想疏导工作。对问题生的转化、问题班级的治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我有对德育工作的热诚。

德育是对人思想行为品质的养成教育。中国人以德为首,以才为辅,育人先育德,德立而百善。七中已有科学的办学理念:“以德育为首,科研为先导,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七中属于城乡交界的初级中学,社会环境、生源情况、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决定着七中德育的复杂性和管理的艰巨性。从事七中德育管理具有挑战性,我愿意为七中的德育出心出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做好组织、协调、计划、管理、落实等部门工作。

现在的七中,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各方面的制度已比较健全,层级管理、环环相扣、步步到位的德育管理模式已成为特色,学生的思想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七中的德育已步入正轨。目前的任务是继承和完善创新,协助学校火车头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德育列车更上一个档次,在正常的轨道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好。如果我能在这次竞选中成功,我会好好的珍惜这个机会,全心全力协助学校打造七中的德育魅力,创建一个文明七中的形象。我会重点做好几方面的事:

1、抓校风,树形象。

抓校风从文明着手:重塑学生的语言思想行为规范。从学生多样化的实际出发,发展其道德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能力。让德育美化心灵,让德育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走进社会,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提高七中人的自豪感,培养自觉维护学校利益的意识,提高社会对七中的信誉度,让七中成为一所家长仰慕、学生向往的学校,为七中创建广东省一级学校打造良好品牌形象。

2、不断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有人文关怀、有针对性、重实效。培养学生当家作主的意识,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角色参加班级管理,做到自治自律。分层次对平衡班、实验班进行目标管理。特别协助班主任把平衡班的思想管理当重头戏来抓,改善中后生的精神面貌。

3、开展形式多样的的主题教育活动。把中学德育的具体内容以鲜活多彩的主题活动深入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4、从严从细从实地反复抓好德育的常规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后进生的跟踪转化教育。

5、继续做好德育工作的研究。强化教师德育科研的意识,将教师卓有成效的研究加以集中提炼,成为解决全校教育问题的良好对策,做好交流宣传工作,把科研成果迅速变为生产力——全校教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篇5

我校原属于厂办子弟校,2005年企业与学校分离,开始归属于长春市教育局。当时学校状况是校舍陈旧,教师观念相对比较落后,无论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办学理念上,我校都与其他市属学校有一定的差距。面临严酷的竞争,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所以,我校本着“科研兴校”的理念,开始走上了以科研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

1.小课题来源

2006年“十一五”课题立项,为了改变当时科研与教学两层皮的问题,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都要根据学校的主导课题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将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组内教师在子课题的研究中都承担相应的任务,这是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最初尝试。比如主导课题“中小学过渡期衔接教育的研究”要求六七年级教师从学科教学、学生管理、学生德育、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衔接研究,六七年级教师选题如下:

六七年级学生自主管理方式衔接的研究;六七年级(语文)学科知识衔接的研究;六七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衔接的研究。另一主导课题“小学生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在教学评价方面分学科、分年段分配任务,数、语、外、音、美、体六大学科教师参与了课题的研究,以数学学科为例,低年段数学教师选题有以下几个:低年段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探索;低年段数学课堂学生自评方式的探索;低年段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探索。

学校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相应的任务,有些老教师觉得独立承担有困难,就与同年段教师共选一个主题进行研究。

2.研究过程

学校要求同学科教师每周都要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是同学科同年级老师在一起,探讨每一章节教学内容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集体教研是整个学部同学科教师在一起,以学科主题研讨和教研课两种形式为主,将教师在日常教学和课题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讨主题,以课例的形式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由学科组再次组织课例展示并研讨,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古诗在中学再次出现,比如:《浣溪沙》《龟虽寿》《观沧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滁州西涧》《登幽州台歌》《春望》等。在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内容统一编排,那么,教科书知识重复出现其编排的意图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尺度,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整合与拓展。基于此,在中小学知识衔接研究中,语文教师将“古诗教学的衔接研究”作为学期研讨主题。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互看教材、课标,研究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年级古诗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学生将达到什么目标。然后,根据不同的年段目标对该年段古诗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将问题集中在教研会上进行讨论研究,确定同一首古诗在小学、中学不同的教学重点、形式、衔接的关键,在具体操作中及时收集资料,逐个问题破解,不断总结经验,并选择典型课例进行对比观摩,最后形成中小学古诗衔接教学模式。

以《春望》为例,其在五上教科书与七下教科书中同时出现。经过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研究,确定了《春望》这首诗在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五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重点在于识写生字,理解与感悟诗情,朗读背诵诗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这样的要求就很容易达成,所以要重点放在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感的理解上。教师在教学时,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为课堂拓展内容,让学生从作者的这两首诗中更加透彻地领会诗人的爱国情感,一悲一喜,把一个爱国诗人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七年级下册学习《春望》的时候,首先就是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对这首诗已经了解诗意、初步感悟诗情的情况,确定七年下《春望》教学目标,重点就在于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领略诗情,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拓展内容应该更宽,除了对杜甫的爱国诗篇进行赏析、品味外,还要以诗歌、短文等不同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真正地学语文、用语文。

3.成果形式

在学科组的集体教研当中,教师实实在在对问题进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位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思想观念都有很大的转变,研究意识与研究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小课题成果以课例、叙事、案例、论文、校本教材、评价工具等不同形式呈现,学校收集教师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文章,制作了案例集、论文集,以记录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理念与行为的不断变化。

校本教材方面如语文学科王伟老师主编的《偏旁部首情节识字》,语文教师共同编撰《诵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英语教师分年段编撰的《每日一句快乐英语》,数学教师编撰的《天天动脑我聪明》等。

评价工具主要有各年段各学科课堂评价表、评价栏、评价标准等。

二、深入研究,规范管理

在对小课题初步探索阶段的总结中发现,一些教师对小课题研究方法还不得要领,对小课题的研究缺少深度,在管理上也有很多的不规范之处,因此,学校从2009年开始,加大研究力度,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小课题研究过程。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育理念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篇6

一.配乐助读

镜头一:闫丽老师在学生初读《春》以后,询问学生喜欢读哪些段落。有四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了他们喜欢的段落,分别是第3、4、5、7段。闫老师说:“读优美的文章要有优美的旋律来伴奏,下面在音乐声里,你们按照段落在文章中的的先后顺序,接力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多媒体播放班得瑞《四月之春》,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朗读课文。

现场点评:配乐朗读贯彻了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的特点。配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起到推波助澜、烘托气氛的作用,让语文课生动活泼,变成一种艺术的享受。但是也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选用乐曲的风格和课文的题材、体裁保持一致,朗读写景的文章选用节奏欢快、旋律明朗的音乐,班得瑞《四月之春》就非常适合给《春》伴奏;二是音量要适中,配乐声过大会喧宾夺主,音量过小效果也不好,所以配乐时要注意音量的控制。音乐刚响起的时候声音过大,淹没了学生的声音,闫老师及时降低了音量,效果就很好。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配乐朗读是培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做法。

二.动作助读

镜头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动词“钻”非常重要,怎样读好它?闫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做了一个动作:把一张纸覆盖在手中的笔尖上,一用力,笔尖钻透了纸。她接着说:“读这个词就要重音重读,读出力量,读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镜头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怎样读出春日里百花争先恐后竞相开放的情态?闫老师点拨学生在同位之间互相推搡顶靠,学生们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境界全出。

镜头四:闫老师领着学生高举手臂,挥舞拳头,大声齐读“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的时候,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现场点评:以身体语言辅助语文教学作用很大,新课标就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去填平。也就是让儿童通过亲身的体验,鼓励、激发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而在奥尔夫的教育理论里面,教学中的学生不是被动地在学习,而是主动地进行动作表演,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文字的美妙。所以,用动作辅助朗读,重视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动作实践,对于提高七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养等方面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

三.方法助读

镜头五:刘金兰老师执教《陈太丘与友期》,分两步指导朗读文言文:第一步是在“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环节,大屏幕出示朗读方法“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第二步是在“品读人物,感悟主旨”环节,大屏幕出示朗读方法“读出感情(语气、语速、语调)”。

现场点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是三个有递进性的不同层面的要求。七年级学生朗读文言文要达到这三个目标有难度。刘老师把朗读训练设计为两步,这样就降低了难度,第一步“读准字音”就是“正确”朗读,“读顺句子、读出停顿”就是“流利”朗读,这是读通读顺;第二步“读出感情(语气、语速、语调)”就是“有感情朗读”,这是读懂读透。这样的训练循序渐进,效果扎实有效。七年级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既掌握了朗读文言文的方法,又培养了良好的阅读文言文的学习习惯。

四.合作助读

镜头六:闫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第4段第一句的时候,安排老师读“桃树、杏树、梨树”,女生读“你不让我”,男生读“我不让你”,大家齐读“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时候,男生读第八段,女生读第九段,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镜头七:在《陈太丘与友期》中,客人和元方各说了两句话,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刘老师指导学生同位分工读、男女生分工读、老师和学生分工读,因为角色不同,读出的语气和感情不同,体验也就会更深刻。

现场点评:分工合作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两位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分角色朗读,必然使学生对课文“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醉心痴情,进入角色,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形式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师生共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五.评价助读

镜头八:一个学生朗读《陈太丘与友期》后,刘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你朗读的停顿、节奏较好,注重了语速的变化,如果再读出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表达效果会更好。如在读“非人哉”“便是无信”“便是无礼”这样的评论性语句时,语气重些,语调高一点;“非人、无信、无礼”这些关键词语要重音重读,从而突出表现友人的粗鲁、元方的义正词严。

现场点评:刘老师的评价针对性强,既指出了优点鼓励表扬,也指出了不足帮助学生加以改进。另外,刘老师非常注重鼓励性评价,在短短的45分钟里,教师对学生个体或者全体的鼓励性评价达9次之多,如“你的声音很洪亮”、“勇气可嘉,你读得很投入”等等。这些鼓励性评价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初中语文,更需要老师的关心鼓励。在朗读训练的每个环节,要像刘老师那样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魅力,欣赏学生投入的朗读,传达教师的关爱,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七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朗读教学尤其重要。学习两位老师关于朗读教学的方法,让琅琅的读书声响彻七年级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朗读中真正感受到汉语言的无穷魅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篇7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健康的心理包括自尊自信、乐观开朗、珍爱生命、善于克制、善于沟通、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等,这些心理在语文教材中都有呈现。因为语文教材大都是经时间考验的名篇,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深入挖掘这些文化积淀,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包含自信的文章有6篇:七年级有《观沧海》,八年级有《望岳》,九年级有《沁园春雪》、《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和《陈涉世家》。包含乐观向上的有6篇:七年级有《在山的那边》、《理想》,八年级有《台阶》,九年级有《隆中对》、《破阵子》和《人生》。包含珍爱生命的有3篇:七年级有《蝉》,九年级有《谈生命》、《热爱生命》。包含自我克制的有3篇:七年级有《我的信念》,九年级有《孤独之孤》、《致女儿的信》。包含沟通、宽容的有4篇:七年级有《羚羊木雕》、《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八年级有《我的母亲》,九年级有《杨修之死》。包含坚强的有6篇:七年级有《走一步,再走一步》、《傅雷家书》、《爸爸的花儿落了》,八年级有《海燕》,九年级有《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二、作文教学对心理干预的作用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的情感如能得到合理及时的宣泄,学生的心理自会变得健康。

1、鼓励学生写日记

日记不仅能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很好地调节心理。比如学生对某人不满,如长期积在心里,就会变得偏执、抑郁,如果学生能及时把不满写出来,心理就会好很多,也就不会由于一时冲动而办傻事。当然,教师最好不收学生的日记,不然学生就不敢把自己的隐私写出来,情感的调控效果就不好。

2、及时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学过课文后,就要创设情景写读后感,比如学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后,结合练习写篇读后感,这样就会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就会克制对异性的喜欢。

3、编、演校园心理剧

语文教师可组织班内文学素养较高的同学创作,把他们自己在学习、生活、社交等领域中的烦恼、困惑和心理冲突编成小剧本,然后让班内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表演。因为剧情全是身边发生的事件,编剧、演员、导演全是自己的同学或自己,所以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在创作、表演或欣赏中能体验到细微的心理变化,并因而能宣泄不良情绪、释放心理压力。

三、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1、课前三分钟演讲

演讲内容不限,可以训练学生更自信、更阳光、更善于沟通。

2、重视小组建设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想使这一学习方式更有效,合作很重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取长补短,无形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闪光点,变得越来越自信。

3、课堂评价要多表扬、少指责

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英语 新教材 指导作用 改进建议

一、受益匪浅

1.新教材大大降低了起始年级的难度,确保学生能够从小学到初中平稳过渡。

(1)新教材中将七年级上册预备篇单元由原来的6页缩减到4页,保留了一些原教材最核心的活动,大大增强了针对性和有效性。

(2)正式篇由原来的12个单元减少为9个单元,减少了重复的、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些话题。

(3)修订后的教材调整了部分单元的顺序,更加方便了话题之间的衔接。

2.新教材增加了一些语音方面的知识,加强了对学生语音学习方面的指导。新教材将音标纳入必学内容,教材71页至76页增加了分单元同步发音训练和朗读技巧训练。单元同步发音训练使学生在学习完七年级上的教材后,就能基本掌握所有的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的发音,这对于学生更自主地掌握单词的发音具有重大指导作用。朗读技巧训练中还加入了一些童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

3.教师用书的指导作用大大加强。

(1)与原来的教师用书相比,新教师用书中首先对新教材改编的内容及意图在前言中做出了详细的讲解,这让教师能够在理解编者意图的前提下更加充分地使用新教材。

(2)在每个单元中,每一部分都附有相关的教学建议及教学理论,这给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大大的帮助。

(3)每个单元结束后,还附有与本单元相关的一些教学简笔画,这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提供了帮助。

二、美中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新教材首先增加了语音学习方面的内容,将音标纳入必学内容,但是,与之相关的更多训练活动只在教师用书中有所体现,例如一些对比练习,发音技巧、顺口溜、童谣等,学生的教材中仅仅有几个有限的句子。其次,在中考中对于语音方面的知识未有涉及,所以影响到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话题的真实性还不够。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但是,有些话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及词汇与学生的生活不是很接近。虽然学生记住了该单词,但是,学生的会话中或写作中却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使用率,使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如七年级下第3单元中,该单元的话题是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讨论学生到校的方式,书中给出了火车、地铁、自行车等相关的交通方式。但是,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乡村,初中学生的到校方式都比较单一,步行或乘公交,使用其他的交通工具的很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欠佳。

三、改进建议1.语音方面。

(1)将语音知识纳入中考体系。语音学习属于语言学习的入门知识,而且英语的音与形方面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语音的学习,对于学生在记忆单词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高考中就有对语音方面的考核,作为语言学习的入门知识,语音部分更应该出现在中考大纲中,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对语音学习重视起来。

(2)在学生用书中增加相关训练,提供与之相关的视听资源。新的教师用书中,有着很多有趣且有效的语音指导及训练,但是在学生用书中体现较少,如顺口溜及歌谣等,而且也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磁带或多媒体资料。所以教师即使有心去教,也苦于资源限制了。

2.对部分话题进行简单的修改,增强真实性。如刚才举到的七年级下册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文中,可以将之转化为旅游的出行方式或者是分别介绍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人们上班、上学的不同方式。又如七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单元,我们可以多提一些生活中常吃的一些水果、蔬菜,或者从中西饮食方式的不同入手进行学习。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单词的使用率,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材是媒介,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要活教活用,让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收获无限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爱菊,徐文彬.“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教材审定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6(02).

[2]刘岗,孙名符.关于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考试与评价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4).

[3]周焕灵.人文教育在英语新教材中的展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4]朱玛.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N].毕节日报.2010.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