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寄语鼓励范文

时间:2023-11-01 00:03:32

高三家长寄语鼓励

高三家长寄语鼓励篇1

聋儿康复机构寄宿制的托教方式,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经济条件的制约。近年来,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因经济条件及康复力量的制约,以及听障幼儿居住地的分散,机构建设无法普及到基层,甚至有的县市一级至今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干预机构,这种状况势必给那些距离机构较远的家庭带来了接送子女的困难,因此,寄宿制方式成为家长和管理机构无奈的选择。二是不同层次的家长需要。有些文化水平低,尤其是本身存在听力障碍的家长,他们认为在机构比在家里更有利于孩子语言学习和训练;少数家长借口工作繁忙,不十分重视幼儿的康复训练,把幼儿康复的责任推卸给机构和老师;还有的家长对康复效果失去信心,存在甩包袱的心理,趋于给孩子选择寄宿。三是市场经济选择的结果。虽然康复机构被列为政府扶持、资助的对象,但有限的财政拨款及财政预算内的职工编制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兼有民间康复机构的出现,机构管理者愿意设置寄宿班来吸引家长,同时略微提高有偿服务费用以补支出的不足。

二、寄宿制管理的三种保教模式及特点

学前聋幼儿康复机构不仅担负着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重任,同时也承载着普通托幼机构保教结合的责任,而在寄宿制机构内处理好保育与教育的关系尤为重要,重保轻教或重教轻保都会给聋幼儿的康复和身心健康带来影响。从保教结合的紧密程度来看,寄宿制条件下大致有三种保教模式。

1.保育模式。保育模式是指晚间活动主要由保育员来组织,它减轻了家长每天接送幼儿的烦恼,但保育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好幼儿的日常生活,因此,保育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分离,阻碍着听障幼儿语言、思维、身心的全面发展。首先,在保育员人手不够的条件下,组织幼儿写字、画画、阅读、观看电视等静的活动较多,幼儿的户外活动相对减少,其直接的后果是压抑了好动期幼儿身体的自然发育。其次,缺乏沟通交流的语言环境。保育员忙于照顾幼儿的琐事,无暇和幼儿交谈,而孩子们面对的又是同样不能自由表达的同伴,在这种环境里,幼儿白天所学的语言知识无法得到巩固和使用,学习正常语法的机会相对减少,相反为幼儿使用和自编手势语创造了条件,给幼儿的语言康复效果带来障碍。第三,保育员无法协调自由与纪律性的矛盾。为了便于集体活动的组织以及从孩子的安全考虑出发,保育员更多地强调幼儿对命令的服从和行动的统一,忽视幼儿好奇心的激发和创造性的培养。而纪律一旦固化为一成不变的规矩,那么也就会成为束缚幼儿心智的绳索,容易导致幼儿机械性思维的形成。

2.参与模式。有条件的康复机构,意识到晚间活动是白天课间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安排教师直接参与组织晚间集体游戏,同时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要求教师对部分聋儿进行有偿性的个别训练。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晚间幼儿活动的无序和自发状态,但是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和人手不够,还是无法为住宿机构内幼儿创造丰富自然的语言交流环境。

3.委托模式。有些家庭,客观上存在着每天接送孩子的困难,但又迫切希望孩子能早日康复,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由家长向机构提出,委托机构内教师担负起机构以外的时间的看护和康复训练。这种训练因为能够借助于教师家庭内的自然环境而优于前两种模式,比如本机构内教师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状况和语言发展水平,熟悉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开展语言训练;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在日常活动中开展家庭式训练,让幼儿在较轻松游戏的环境里学习发音、习得语法;有机会与教师的其他家庭成员开展交流,通过扩大交流对象和范围,能促进幼儿扩展所学的知识,同进拉近与幼儿的心理距离,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但是这种方法费用较高,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服务对象比较狭窄。

三、对策与思考

与学前教育理论大教育观念相呼应,康复界对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提出了以家庭为依托,以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康复为支持的指导原则。但是目前如果完全取消寄宿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单纯日托条件下,距离机构较远且贫困的家庭,家长可能放弃给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有的舍近求远,去更远的机构寄宿学习。因此作为具有抢救性意义的听力语言训练的机构,在兼顾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的同时,要尽量发挥家庭、机构、社区的作用。

1.坦陈利弊,建议家长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托教方式。机构管理者和教师不能因为扩大生源或片面完成任务指标而隐瞒或轻描淡写各种模式的弊端,应向家长实事求是地介绍机构内的情况及寄宿制方式的利弊,建议家长能够周托的就不要月托,能够日托的就不要周托。这种沟通工作很有必要,它既是对幼儿负责的表现,又是树立家长科学的康复观及正确对待康复效果的基础。

2.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为家长给幼儿选择日托创造条件。7岁以前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错过这个阶段,或者没有给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那么其学习语言的潜力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进行听力语言康复也将事倍功半,因此残联组织及康复机构应该想方设法为那些希望日托的家长创造条件。比如,康复机构可以安排接送车辆派专人跟车接送孩子,或者与有关部门协商,建议增加往来机构的公交线路或公交站点,以便减轻家长来去接送之苦和经济之累,扩大日托的范围,增加听障孩子康复训练的机会,提高康复效果。在一些经济发达、辖区较广的地区,还可以适当发展康复训练的分支机构,增加康复训练点,扩大康复覆盖面。此外,要调动国家、集体、个人办特殊教育的积极性,鼓励个人开办康复训练机构吸纳听障幼儿,提高同类机构的康复水平和竞争力。

3.挖掘机构内自身资源,为家长陪读创造物质条件。一些家长为了使孩子早日走出无声世界,有的弃职专程陪伴孩子来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有的在机构附近边工作边带孩子。康复机构应珍惜家长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康复孩子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机构资源,尽量为那些愿意陪读且要求工作的家长们提供适合的岗位,比如保育员、资料员、门卫等。这种做法既可以帮助家长解决部分经济负担,又能使他们在工作中了解和学习机构内教师的训练方法,便于与教师沟通,及时掌握孩子语言发展状况,与教师共同制定和实施孩子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高三家长寄语鼓励篇2

关键词:班级工作 表扬鼓励 班级学生 永恒话题

有人说:“幼儿、小学的学生才需要表扬鼓励,初中学生不需要了。”事实并非如此,我担任班主任、学校领导工作多年,深深地感悟到:凡是学生都需要表扬和鼓励!这就是做班主任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永恒话题。

在卡耐基《成功励志全书》里有一文《真诚地赞赏他人》中指出:“渴求他人的注意,并希望他人感到自己的重要,是人性的一大特点。因此,满足他人愿望,你只要学会一点:真诚地赞赏他人。”从教三十余年,任班主任十余年,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班级工作应注重“成功鼓励”教育法,这样才能做好班级德育工作,才能夸出好学生、好班级、好成绩来。

所谓“成功鼓励”教育法,就是以表扬鼓励班上学生的闪光点(长处)为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赞扬。作业写错,被老师批评;考试成绩不好,被父母批评;玩的时间长了,被爷爷奶奶训斥……然而,在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令他们记忆最深刻的不是长辈的批评,而是那些难得的老师表扬。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赏识更为重要。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应当学会赞赏学生,用心去发掘学生的优点,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行,树立自信心。

“表扬鼓励教育法”要注意把握适度,注重实效,具体做法是:

一、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表扬法

夸奖学生是要讲究分寸的,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初一学生,适宜当众表扬,以口头表扬为主,只要表现良好,不论多么细小的生活琐碎之事都要加以表扬。根据班级情况,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各种检查评比活动,评出学习“进步最快学生”、“最佳值日生”等等,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对初三学生适宜分批分类单独表扬,只要讲明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发生的经过,不用号召大家去学习,学生都会暗自下决心学习别人。老师表扬初一学生,可以用夸张式高调的口吻;而表扬初三学生时,语气必须平和稳重,态度真诚。

二、表扬鼓励学生要实事求是,不可过多过滥

表扬鼓励学生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不浮夸、乱夸。例如,给初一学生分发小奖品、小糖果时,不能对成绩好的学生多分、对学习成绩偏低的学生少分或不分,要一视同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份相应的小礼品、小奖品。对初二学生也要做到客观公正、一视同仁。

三、表扬鼓励学生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判断辨别能力,他们更注重来自老师给予的精神鼓励和关怀。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各施教法。期末考总分第一或单科第一的,在他获奖的小日记本上寄语:“得第一容易,保第一难,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得第一名。”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再接再厉,学习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在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的获奖日记本上则另写寄语是:“同学们不会忘记,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们班里最忙碌的那个身影,感谢你,感谢你所作的奉献。”

四、结合学科特点,利用优秀作业表扬学生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同时任教数学课,我会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表扬学生。例如张贴平时作业中解法合理、解答简捷的作业本,特别是在中考综合复习阶段,在难度较大的习题练习中,把逻辑推理严谨、条理清晰、运算化简得当的好范本让全体学生评析、学习。这不仅能整体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老师表扬学生,可以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简短鼓励的话语、一次含笑的交谈、一堂生动有趣的习题解法剖析课。由于经常用“成功鼓励”教育法开展班级工作,所以使学生改正了缺点,慢慢变好,越变越好。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违反纪律的人少了,诚实正直、勤奋学习的人多了。班级越好越夸,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级就初步形成;一年、两年、三年,就会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班集体,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健康成长。

恰到好处地鼓励和表扬,就像一杯甜美的蜂蜜,渗透入学生的心里,让他们终生难忘,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天天向上。好学生是鼓励表扬出来的,可以说: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的学生,表扬鼓励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永恒话题。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刊》,第2期(双月刊),2009年4月。

2、学校《教育学》和《心理学》。

高三家长寄语鼓励篇3

一、使命:培养大写的人

我曾与某位教育专家有过一次关于中学教育的交流。我问专家,中学生所接受的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教育的理想境界是什么?专家意味深长地说:“精英教育。”那么,何为精英?我们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精英?又如何培养呢?对此,我翻阅了不少书,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尽管不同国家、不同学校对精英的阐释各有不同,但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一致的,即精英首先得是一个积极向上、心智健全的人。因此,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的心态,让他们学会做人。我曾在班级组织了一次名为《相信》的主题班会,首先让学生直面社会的阴暗:药家鑫事件、三聚氰胺、染色馒头、黑心棉、牛肉膏……看过后学生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然后学生共同观看了主持人张丹丹在2011年湖南卫视“五・四”成人礼晚会上讲述的一个关于“相信”的故事:一个白血病女孩佘艳和56万元捐款的故事。学生们被感动着;之后我告诉学生:我们的社会的确有那么多的阴暗和不堪,而那些也深深地刺痛着我们,让我们怀疑这个世界。但是除了怀疑,我们是否还能做些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选择相信,相信这个社会有更多的光明和善良,驱散了阴暗之后,我们的世界将越来越好……那么就从我们自身做起吧,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自信、仁爱、宽容、坚强的人,远离冷漠、自私、刻薄、虚伪……班会的最后我送上祝福:愿同学们成为一个善良、胸怀坦荡、正直的人,成为一个有智慧、勇于和善于挑战困难的坚强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

教师这一职业最让人心动之处,就在于培养人,培养出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为此,我们要创设求真的智慧世界,建立向善的人际世界,塑造幽美的心灵世界。在求真、向善、幽美的真、善、美的世界中,引领学生走向幸福的未来!

二、信念: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

记得有一个关于“三个工匠与一个铁块”的故事:一个铁块的最佳用途是什么?在不同的工匠面前是不同的。

第一个工匠将铁块制成马蹄铁,他用“三脚猫”的技术把这块铁的价值从1美元提高到了10美元,这个人是打铁匠。

第二个工匠研究过很多锻冶的工序,这样一块铁竟然被他制成了价值2千美元的刀片,这个人是磨刀匠。

第三个工匠的目标更高,手艺更精。他受过顶尖级训练,利用这块铁制出了精细的钟表小发条,于是这块铁的价值达到了10万美元,这个人是钟表匠。

由此看来,同一块铁在不同的工匠手中价值是不同的。

我们的学生就是一块块生命之铁,如何精雕细琢,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最大的潜力、获得最大的成功是班主任的重要责任。进入高三之后,我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个“洗礼”备忘录,以记录高中冲刺阶段的心路历程。每个阶段之后,我会为每一个学生进行总结,批注班主任寄语。班上有一位女生,读初中时是当地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学习很认真,也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她痛苦不堪,几近崩溃。我接近她、安抚她、鼓励她。感动之余,她和我有了一个小小的约定,每天让我抱抱她,我真的这样做了。后来她进步了,她以优异的成绩入围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在月考总结中她写道:“我真的成长了,好感谢那些在背后默默给予我力量的伟大的人,你们的爱是我飞翔的翅膀。”我在寄语中写道:“读了这段文字,我的心头一热,小琪,你此时的这份心境很让我为你高兴,你终于突破了自己,好好把握!回首向来萧瑟处,每一次日出、每一层涟漪都是美丽动人的;每一袭风浪、每一片乌云都是值得感激的。当我们懂得人生的成长便是一次次从此岸到彼岸的跨越时,我们便可以接触它、拥抱它并超越它。正如你说的,‘你们的爱是我飞翔的翅膀’,老师也愿你展开双翅,越飞越高……”

三、智慧: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今,人们往往会发出“老师难当”“学生难受”的感慨。也许有人会说,只要我们满怀一腔热情,照样能把事情做好。其实这只是理想中的情形,现实中的教育并非如此简单,仅有理想、激情和一颗爱心而缺乏教育智慧,是很难取得真正的成效的,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幸福地成长。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怎么办?”“学生学习成绩提不高怎么办?”每一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与无奈。对此,我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应对的。

树立多元目标。进入高三后,我让每一位学生拟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绘制了班级奋斗目标图:步步为营,走进我的大学――班级高考目标天天看,让学生人人有追求,以积极行动去争取达到确定的目标;在班级评选“班级之最”:最有正气的人、最具班级责任感的人、最积极自信的人、最博学多才的人、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最热心公益的人、最朴实沉毅的人、最热爱生活的人……鼓励每一位学生学习先进,努力超越自己,从而使学生不断获得追求的动力。

实行激励策略。教师应该成为啦啦队队长,为学生摇旗呐喊。平时,每一次考试,无论大小都张贴光荣榜,表扬和奖励成绩优异与学习进步的学生。光荣榜上,我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精心地附上班主任寄语。开学之初,我送上开学寄语――《深深的祝福》;学生疲惫时,我写下鼓励的话;学生浮躁时,我旁敲侧击;学生无助时,我提供方法……

引入竞争机制。缺乏竞争压力的教育,算不算真正的教育?缺乏竞争压力的教育,能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竞争具有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开展合理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竞争,是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学生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形式。“绝不把竞争的机会轻易地丧失”,我常这样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在竞争中表现自己。我班竞争的宗旨是:“学习上不可能人人都冒尖,但人人都能进步。”我班的竞争方式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教育意味着什么?教育就是:让师生的世界充满光明,让师生的世界充满自信,让师生的世界走向开放,让师生的世界充满诗意,一句话,就是让教师幸福地行走,让学生幸福地成长。教师是从事着文化和人化事业的群体,我从心底里敬重、敬畏教师这一职业。教育本身蕴涵着美,我衷心希望这份美流淌在我平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从教多年以后,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练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成为亮丽的风景。

高三家长寄语鼓励篇4

一、积极探索,努力创新语文学习评价模式

目前,国内基础教育仍有采用分数记分的方式来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这种学习评价势必导致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导致对分数的“崇拜”,使分数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为分数而学代替了真正的求知,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分数的奴隶……总之,采取分数方式进行学习评价,不利于授知、育德、益身、益心、做人的有机统一;不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家长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鉴于以上诸多不利因素,我们语文教师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率先推行“分项考核,综合评价,等级+寄语”式学习评价。我们认为,听说读写能力测试不能只停留在一张综合试卷的评定上。在形式上,我们将其创新为笔试加口试加平日成绩,最后做出综合评价,并加各自的寄语。

1.笔试。

笔试,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遵循分项考核的原则,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等三项考试。被选定出题的教师先要重温“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教学要求,依据课文梳理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达标的具体内容,然后分项编制考题,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测试、评卷、分析。分项考核的结果按百分制折合等级方法,按“A、B、C、D、E”五个等级向学生公布。不排名次,不出榜。但考后,教师认真写出卷面分析、考查得失以及补救措施等项目,以待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将学生在练、测、考中的智力、情感水平品质的表现差异、个体心理以及自身潜能等写成寄语,连同等级一并反馈给学生。

2.口试。

口试时也分朗读、复述和说话三项进行考核。考核前,各年级教师必须明确本年级对学生听力、说话、朗读的具体要求,把听说和朗读的测试要求定为若干条评分标准。口试复习前向学生指出听力、说话、朗读的复习范围,该范围依据“课程标准”定出;听力、说话范围以语文课本训练的内容为主,兼顾课外的某些内容,朗读范围定为课本中规定背诵的文章及片段和指定感情朗读的课文,在学生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测试时按年级成立评委会,一般有五人组成,包括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评委评分以百分制赋分,统计分数后按比例划分等级,以等级成绩进行公布,并针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注意事项和发展方向给学生写出寄语,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不善言表的学生设置了在众人面前调整心态,进行语言表达的氛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平日学习积累。

平时语文学习中,我们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谈论对作者、作品的看法,针对其他学生表现做一做评价,对自己学习各方面来个自我评估……学生的日记、读书摘记、书法练习、各种活动、随堂检测等,我们也评出成绩,划出等级,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寄语,以激励学生平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各个方面丰富语文知识。

4.综合评价。

每一学期末,我们就把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各项等级成绩进行汇总,评出等级,再写上寄语,来激励学生,从而完成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二、效果明显,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分项考核,综合评价,等级+寄语”式新型评价在我们语文学科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表现如下:

1.师生观念得到更新。

长期以来,教育界的人们总是把考分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学生学习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观念势必造成师生共同追求分数为目标的教与学的运行态势,从而使学生步入题海,负担沉重,疲于奔命,影响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们实行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的转变,教师观念转变了。在充分发挥依靠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以语带文,语文并重前提下,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积累语文知识、重视阅读和作文教学过程;课余,教师放开手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课本、朝阳图书和《课外读物》,始终坚持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步推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逐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语文自学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个性。语文教学也因此改“封闭型”的课堂教学为“开放型”的语言文字训练。

2.学生自主自信意识增强。

就学生而言,分项考试可以自觉地进行单项复习,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大大减轻了复习课时的作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提高了每个学生的成功意识。考核结果以“等级+寄语”式的评价方式公布于学生,是基于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以师生的整个生命活动的交流为桥梁,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使用“等级+寄语”这两种手段,能满足学生的心理活动、课程教学要求和不同心理特点学生的全面要求,使得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充满自信。

3.学生团结奋进的意识增强。

一学期一次的综合评价,对学生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非同小可。学生不仅对学习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开始在意自己在学习上各方面的表现,而且还逐渐留心周围同学的一举一动。优于自己的同学便以他们为追赶的目标,次于自己的同学便中肯地给出劝诫及帮助。全班同学共勉共进,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优良学习风气。

高三家长寄语鼓励篇5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德育;同伴教育;力求实效

所谓“同伴教育”,指的是学习者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二三十年的一线教育实践,我的具体做法一般是在班级中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同学之间的相互教育、学习,促进相互进步和成长。

一、树立优秀标本,激励同伴不断进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更多优秀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展示优秀“标杆”,使优秀学生得到激励,也使班级同伴树立榜样和目标,取得进步和成绩。

1.展示优秀各科作业

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尽量要多进行展示和反馈,比如语文的练字本、抄写本,书写工整清楚的要及时进行表扬和展示,其余学科如英语和数学等认真整洁的作业也要展示表扬,让学生得到激励,努力写得更好。

2.交流优秀学习经验

优秀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经验,学困生往往会有所苦恼,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每学期我都会组织班中有好经验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介绍和如何树立学习理想的讲述。“兵带兵,大练兵”,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的教育效果的确不错。

二、褒扬良好品行,鼓舞同伴健康成长

教师要时刻把培养学生良好品行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辐射到日常生活以及平时的各科教育教学之中。

1.良好品行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全程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良好品行,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中有两个好朋友,一位寄宿生,一位本地生,本地生家附近有卖小玩意儿,寄宿孩子非常喜欢,经常叫好朋友代买,本地孩子觉得买一两次就够了,经常买浪费钱,于是友好地告诉寄宿孩子出来读书不容易,要懂得节约,之后寄宿孩子就不再买了,好朋友之间能够真诚帮助,是同学学习的榜样。

2.良好品行教育贯穿在日常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我是语文教师,习作批阅中经常会看到学生有关良好品行为素材的内容,学生小刘在习作中这样描述:“我的脚崴了,上厕所同学扶着去,中午吃饭也只能待在教室,同学小任每天中午从食堂把饭菜给我送到教室,我要感谢他为我做的一切。”我在班中放声宣读小刘习作,让孩子们懂得,人家为我付出,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激和感谢!为他人着想。

三、发扬互助精神,鼓励同伴迎头赶上

同伴互助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它对双方学生都是有好处的。同伴互助,易感易学,不仅体现在平时优生对后进生的指导,更应关注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

1.同伴互助合作W习

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有多种方式,我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学习的方法通常有:(1)小组合作讨论。课堂上老师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拓宽学生“说”的渠道。(2)小组合作互评。小组内对所学知识或参与活动等进行互相评论,引导学生大胆闸述自己观点,通过评论得到启发,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小组合作助人。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验别人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助人行为。

2.同伴互助个别指导

每个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老师采用个别帮助的指导方法,助其不断进步。(1)同桌个别帮助。每学期安排座位,老师会有意识地进行搭配,学习优秀学生和薄弱学生为同桌,便于对其进行帮助指导。(2)结对帮助。个别没有同桌结对帮助的薄弱学生,进行班级结对。同伴互助个别指导这一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有效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与成长。

教育实践初步证实: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同伴教育大有裨益。它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绩,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并能有效遏制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如何使我们的“同伴教育”发挥出更大的功效,则需要做更深层次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上个人的具体做法充其量只是初步探索,需要持续深入探究,更诚请行家里手匡正指教。

参考文献:

[1]姚逸群.同伴关系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高三家长寄语鼓励篇6

关键词:小学教学 寄宿制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重视师生对话,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氛围上热热闹闹,学生大胆自由展示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某些不足之处。因此, 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成为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对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社会的发展及课改的普及,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读文学作品,经常阅读报刊,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增加文化底蕴,并通过教学中的朗读、说话、讲解等活动,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小学生的求知和求学的愿望。

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精巧的课堂设计是情感教育的“主心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保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平时我一定要认真地备课,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把握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多抽学生回答问题,多关注那些胆小的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课堂是一个充分体现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空间,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都会流露出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会使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听课效率。

三、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积极推进大阅读

学生容易心血来潮,经常是三分钟热度。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把生本教育的成果巩固下来。我一批阅出好的习作就拿到班上范读。后来好的习作比较多了,就建议小组编辑一份手抄报,摘录小组内习作的精彩选段在全班传阅。学校写作兴趣活动小组还收集各班优秀习作每月出一本《优秀习作集锦》,在全校传阅。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总之,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欲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我要读书”的愿望。

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方便统一管理的特点,每天中午和下午饭后有两个“诚信读书吧”为全校学生开放,满足一部分没借到书或查阅、收集资料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师陪读,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了晚自习前40分钟课外自由阅读的习惯,能就自己喜欢的图书报刊自由阅读。另外学校少先队每周三晚自习为学生播放学生喜爱的爱国电影、纪录片,一方面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了历史。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有时间就会和学生一起读书,有时候还把自己读到的好书推荐给他们或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念给他们听、与他们交流。学生有想要而又查不到的资料我会帮他们在网上查阅。当然我给他们的是不经过删减排版的最原始的网上资源,因为我发现这样的资料利用率最高。不同喜好、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还不怕资料重复。

四、培养农村小孩的自信心

农村孩子无论在书面表达还是在口头表达方面,都显得比较“木讷”。这些孩子从小生长在农村,能见识到的东西很有限,平时的阅读也仅限于课本,基础比较薄弱,因些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1.为小孩多创造一些交往和沟通的条件和机会。农村留守小孩较多,平时缺乏教管,爷爷奶奶总是呵护有加,孩子势必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也就缺乏交往的机会,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因此老师平时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分组活动,让小孩多融合在一起,创造沟通的机会。

2.随时巩固小孩的自信。巩固孩子的信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当老师看到孩子因不断成功而树立起信心时,千万不能以为大功告成,更要不断鼓励孩子,巩固其自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断的鼓励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来树立起自信。

3.允许小孩犯错误。心理学家塞奇斯说:“从犯过失的痛苦中走出来,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应该去赞扬孩子们尝试活动的努力和勇气。”老师在平时的课内外生活中不仅要允许小孩犯错误,而且还要去耐心地指正而不是批评。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我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加文.《小学寄宿制管理模式理论探讨》 .《浙江教育科学》. 1995 年第5期.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二版.

[3]叶敬忠,潘璐. 《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 .《中国教育学刊》. 2008年第2期.

[4]王斌娟. 《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农业教育》 .2008年第3期.

[5]陈孝彬 高洪源. 《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3版.

[6]马锦华. 《农村学校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2008年第6期.

高三家长寄语鼓励篇7

关键词:情感态度理解能力思想方法

本地寄宿制民族生在情感态度、“双基”能力等方面与其它教学模式的生源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一、学生入学年龄普遍偏大,个性表现欲较强,情绪波动大,面子观念强,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有较强的“猎奇”心理和求知欲。二、学生因汉语水平普遍较差而制约着数学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明显优于逻辑推理能力, 虽“双基”能力不强但有较好的智力准备。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功用,对数学思想及方法的功用缺乏正确理解,因而易造成学习兴趣的缺失,影响良好数学理念的形成。

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寄宿制民族班的数学教育工作,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深有体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等各项指标在全县同类班级成绩评估中明显领先。

一、了解学生“双基”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民族寄宿制初中生源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基本技能的开发较差。虽然不少学生小学毕业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们学好数学的潜力很大。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入学年龄普遍偏大一至三岁,有较好的智力准备;另一方面他们有较好的基础知识,若遇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智力开发环境,则提高学习成绩的可能性较大;另有一个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是:如果学生是因为汉语理解能力制约了数学能力,而影响了数学成绩,那么只要突破理解能力这一“瓶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落在了实处。

民族班学生年龄偏大给班级管理增大了难度。寄宿制生活既让学生远离家庭教育的“束缚”,又让学生减少了课外独自活动的“自由”,从而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增大。特别是少数学生情绪波动大、面子观念强、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厌学情绪较浓,大部分学生易受他们的干扰而使良性的情感态度发生变异。如果学校管理力度不够,教师的教育缺乏技巧,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跟不上时代要求,就很容易形成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环境。

良性的情感态度既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新课程所要求达到的三维目标之一。针对寄宿制民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我采用的策略是:尊重并公正评价学生,突出关注过程的评价,严厉的批评与柔和的沟通并用;经常找成绩和情绪变化异常的学生谈心;常用身边的人物事例激励、教育学生;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多给学生鼓劲加油。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分析汉语水平差异,提高数学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既是思维的前提,又是思维的结果,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在“理解”和“思维”的交替过程中提高的。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由于本地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相当落后,乡村小学师资素质较差,学生有较好的智力准备,但缺乏良好的教育开发。不少乡村小学的课堂彝、汉语混杂教学,这样做虽然在初始年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但长期如此却不利于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和数学理解能力的增强。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喜好给学生总结归纳一个个固定的“解题模式”,这样做或许能提高考试分数,但严重桎梏着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针对学生汉语水平和数学理解能力普遍较差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的策略是:了解汉、彝两种语言的语法区别,特别是“动宾倒置”,准确地分析出学生错误理解命题本义的原因。在初中起始年级的数学课中,关注学生汉语听力水平差异,相应调整授课语速;鼓励学生正确书写、口述数学语言;经常帮助学生“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命题中的主要词语,掌握语法结构,理解语句本义。这似乎越俎代庖,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数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针对学生喜好计算讨厌分析推理,喜好“固定解题模式”厌恶“灵活运用知识”的特点,我采用的策略主要分三步进行:一、首先从学生喜好“固定的解题模式”的学习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数学模型,并理解“数学模型”中的内在规律,使“停于表象的解题模式”逐渐转化为“揭示本质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分析的好习惯。二、训练学生熟练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理解能力。三、培养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去寻找能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好习惯。

三、突出数学知识衔接,重视思想方法培养

现在许多初中教师不了解(或认为没必要了解)小学教材,因此在中小学知识、思想、方法的衔接上做得较差。有的教师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思想方法的培养;有的教师虽注重知识上的衔接,但忽略了思想、方法上的衔接,所以在培养学生数学理念和能力方面感到困惑。例如:函数知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比较吃力。教学中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是多举例说明以下几点:一、函数既是一种数学知识也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函数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变化过程中变量的对应关系。二、函数并不神秘,在小学教材甚至在学前班的教材中都能找到函数的影子。三、生产生活中,函数知识的广泛运用及其优越性。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对函数的神秘感,又让学生较容易地领会了函数的概念,同时又让学生感受了函数知识的实用性。又如:方程知识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能解方程,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就感到吃力。如果教学中只把方程作为一种数学知识进行学习,那么必将阻碍学生数学理念和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方程不仅是重要的数学知识,而且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方程不仅能解决代数问题,还能解决几何问题,也能解决其它学科以及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

数学教育有必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功用有个总体认识: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是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思想和方法的载体,还是解释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同时也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思维模式、思想方法和数据处理手段。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

高三家长寄语鼓励篇8

关键词:牧区寄宿生 课余时间 自主管理 有效性

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十二年一贯制的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都住校,最小的寄宿生才6岁,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余闲暇时间不知如何处理。基于此,我们对寄宿生课余时间的管理进行了探索,以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为学生在闲暇时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

为了让牧区寄宿生在闲暇时有一个良好的活动条件与环境,学校通过努力,改善学生寝室的生活条件,实现了寝室公寓化、布置家庭化,让学生回到寝室后有回家的温馨感。同时,学校还对体育场进行改造,增加了体育健身器械,保障寄宿生在课余闲暇时间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和活动器械;学校还积极创建校园绿色网吧,开放图书阅览室和微笑书屋,满足了学生汲取精神文化营养的需要。

二、用活动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

1.依托延伸体育艺术活动活跃闲暇生活。每逢佳节,学校发挥有艺术专长教师的才能,请他们精心指导排练文艺节目,举行文艺表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牧区学校寄宿生们每天利用晚饭后的闲暇时光聚集在一起,读书、画画、下棋、练字、唱原生态歌曲、打球……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大大活跃了他们的闲暇生活。

2. 依托寝室文化评比丰富闲暇生活。寝室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牧区寄宿生的情绪和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寝室文化评比活动,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家”取一个温馨而有意义的名字,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班主任和生活德育导师提供一定的导向服务。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让学生在闲暇时间不再感到无聊和空虚,在他们看来,校园生活不再是单调、乏味、机械的了。

3.依托集体竞赛充实闲暇生活。我们利用闲暇时间,组织牧区寄宿生参加如抓九点、拉爬牛、打毛枪、拔棍、围老虎等富有意义的比赛活动,尽量让不回家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进来。集体竞赛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培养了寝室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4.依托文化载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我们通过黑板报、文化橱窗等定期表彰文明寝室,报道校园新闻,张贴学生优秀作品;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和科技展览,引导他们撰写观后感,制作科技创新作品;校园广播站招聘吸收有专长的学生为主持人,播放藏语、英语学习资料,为寄宿生们设计了喜闻乐见的栏目。

三、让德育导师指导学生的闲暇生活

我们尝试推行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让寄宿生管理由原来的班主任一人具体负责,完善为政教处总负责下的各班主任、值周领导、教师协同负责的模式。此活动强化了生活指导教师的责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寄宿生合理安排课余闲暇时间:

1. 培养自律能力。寄宿生有相当长的课余闲暇时间是没有教师直接约束的,这就需要培养他们在就寝纪律、卫生习惯、与同学和睦相处等方面的自律能力。教师们可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观摩先进寝室、做好有关学生的思想工作等途径,引导学生遵守就寝纪律,保证寝室成员睡眠充足。

2.指导内务整理。每学期开校两周内,生活德育导师都要亲手教孩子们洗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寝室、使用公寓楼的设施和遵守寄宿生规章制度等,提高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3. 疏导心理。寝室德育导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寝室氛围和人际关系。学校通过座谈交流、班队会、收看电视节目,以及邀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兼职校医做专题辅导讲座等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4.辅导学习。寄宿生的学习问题一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寝室德育导师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每一位寄宿生的学习情况,辅导寄宿生利用闲暇时间有效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开好“三语”教学,弘扬民族文化

上一篇:十岁成长礼家长寄语范文 下一篇:新年寄语励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