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高三

时间:2022-09-15 07:53:42

责任——请把这一切都放在肩上

所有的“对得起”与“不辜负不过是一个责任而已

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或许你已经走进高三的教室。而我为你写下这些文字,是在6月7日。此刻,考生正在教室全身心答题,校门外则是攒动的人头与焦急张望的眼神。

而在三年前的6月7日,当我漫步在合肥街头,经过一所壁垒森严的中学考点门口时,翘首张望之余,心头也不自觉地多了一份紧张与惶恐:明年此刻,走进考场的便是我,接下来的这一年我要怎样度过,才能不枉这十几来年的辛苦攻读?才能不辜负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年耕耘的父母的殷切期望?才能对得起自己心中珍怀已久的梦想和那些少年心事壮语豪言?这些,大概也正是你今日正在思考的问题吧。

当我走过高三,走过这一年里的风风雨雨坎坷崎岖,再去翻看自己彼时写在日记本上的这些惶惑,却不禁莞尔一笑:所有的“对得起”与“不辜负”,不过是一个责任而已。对过去负责、对现在负责、对未来负责,对自己最初的梦想、对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对每一个关心自己的人负责,高三之路,便不再迷惘了。

做出的选择要无怨无悔,给自己一个交待

记得高三开学的前夕,我母亲,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进来我的房间帮我整理行装,并且一反常态地过问起我学习上的事情:“儿啊,我就盼着你明年考个好大学呀!”对高三一片模糊、毫无概念的我只得如实相告:“还说不定呢,估计得再来一年。”说完之后便后悔自己竟在这样的时刻说出如此丧气的话来。也常常想起母亲当时满脸的失落和那双瞬间红了的眼睛,甚至想起与此相关的一切一切,想起一句听起来特别悲壮的话: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是爬也要爬到终点!

是的,既然做出了选择便要无怨无悔,要给父母师友一个交待,更要给自己的选择一个交待。

最初的梦想,莫失莫忘

带着这样的想法走进高三,离家的时候,故作轻松地对送别的母亲说:“放执著,不是莽撞的固执,而是听从内心的真切追寻:不是懵懂的重复,而是清晰明了对梦想的坚持;不是投机取巧、拈轻怕重,而是即使头破血流也永不言弃。纵使路途艰险荆棘遍地,纵使孤单无助不如人意,纵使风雨兼程遇到失望,也绝不应该停下脚步。“莫听穿林打雨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痛苦和沮丧之中坚强地迈过大小坎坷,你可以回首过去,汲取经验,也可以变更方式,调整步速,但一定,不要放弃跟随你内心的声音。终有一天,你收获的,会比你想象中的更多。这,便是执著的真谛。

不知疲倦,每天都在执著地努力

刚刚迈入高三的我,虽然难免有所心吧,儿子不会给你丢脸!此话一出,又觉肩头沉重了一分。

而比母亲的话更时时刺痛我的,则是一连好几本日记中不时闪现的话语,那些“当年”的凌云壮志。高一暑假在某本杂志上看到一句:“云的梦想在天边,我的梦想在燕园”,遂心驰神往,当即记在了日记本上。高三入学的第一次班会,班主任发给每人一个信封,让大家各自写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封存其中,留待三年后再拆开来看,我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这十四个字,用的还是美工笔,张扬恣肆。等真的到了高三的紧张复习,面对自己每次考试五百多分的成绩,一点点算计着自己与那座学府的巨大差距,愈发觉得自己卑渺而可笑。

但后悔也好,沮丧也罢,说出的话收不回,既然放出了豪言,便只能硬着头皮不让它成为笑柄。我想,这也是一种负责吧,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更是对自己曾经的梦想、对自己内心的追求负责。我的课桌上曾经不止一次地贴上了“最初的梦想,莫失莫忘”。亲爱的朋友,你还记得自己当年的梦想吗?在这“漫漫征途”开始的时刻,不妨比照一下,看看今天的自己,是否正朝着当初梦想的方向?

高三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是一段紧张的复习、一场重要的考试,它更是一段让我们感知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许多以往模糊而今清晰的词语有更加深刻的体悟,比如青春,比如梦想,比如我絮絮叨叨说了半天的责任。如此,与其以十八岁作为成人的标志,倒不如用高三更为恰当吧。

执著——

跟随内心的声音

忐忑,却对未知的一切充满了热血和信心。在班主任特意准备的纸张上,我自信地提笔写下了梦想中的大学:厦门大学;面对骤然变得紧迫和匆忙的学习进度,我毫无惧色地迎头赶上;在父母老师充满期待的目光面前,我也一向给予让他们满意的回答。翻开那一本本各式各样的复习资料,在感到压力的同时,我也感觉到了一种动力:寒窗苦读多年,终于到了即将收获的时候,不是吗?

那一段日子,我好像不知疲倦一般,每天都在执著地努力着。我的数学一直都是弱项,就每天多做十道题,重点难点抄到笔记本上,直到我熟稔于心为止;不擅长记历史年份和发生的事件,就将历史书从头到尾整理一次,自己列一张历史年份事件表,没事就多看看。记得某次地理测验差点没能及格,我就把这张试卷上的题目反复研究,直至掌握其中原理才肯罢休。

当挫折袭来,请给随内心的声音

这样顺利地度过大半个学期之后,我却遭遇了一次惨烈的“滑铁卢”。那是期末之前的一次学校联考,老师事先就反复强调过这次考试的重要性,我开始并不以为然,但试题中出现了新题型,再加上对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让我最拿手的语文也勉强维持在班上平均水平,更不用说原来的薄弱科目了。知道分数的那天,虽然没有受到老师的责备,但我却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看到那惨不忍睹的分数,我甚至想到了放弃。是啊,好几个月的努力学习,没日没夜的埋头苦读,难道换来的是这样的结果?一路上磕磕绊绊走来所支撑着我的勇气和动力,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一向被我消解和化作动力的无形压力则蓦然沉重起来。此时高考与我是既远又短,远到一想到这样的日子还要继续就觉得苦不堪言,短到似乎远远不够我真正做好走上战场的准备。

这样的矛盾心情之下,晚自习后我没有及时回家,而是在学校的田径场漫无目的地走着。以往积压的疑虑在此刻纷纷浮上心头,我真的能够像我希望的那样考上厦门大学吗?然而我还记得那晚,与往常并无差异的一个夜晚,白日的浮躁沉淀下来,化作宁静的空气,喧嚣不再,身边不时有人跑过,某个角落有两三个人窸窸窣窣地谈着心,甚至还有人小声地放着不知名的歌曲。我一圈圈地走着,心也慢慢静下来。

当沮丧和不甘褪去,心底那个执著的声音再度响起。有什么梦想的实现是不付出代价、不经历挫折的呢?我分析着这次失败的原因,对新题型的不熟悉,对重点掌握得不够全面,一直以来难免滋生的懈怠和自大……这些,并不是什么不可克服和避免的问题。我心中的梦想,难道就这样经不起一点考验和打击吗?过去几个月里我所做的努力,我坚持的执著,我付出的汗水和艰辛,最终一定会换回应有的回报。

事实证明,执着,一定有所回报。接下来的复习考试中,虽然我还是会遭遇不少挫折,然而每一次,我都咬牙坚持了下来。而在最后的战役——高考中,我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如今,身在这梦想的“南方之强”学府,我仍会跟随内心的声音,大踏步前行。

方法——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段跌跌撞撞的探索之路,虽然在不断学习与自我否定之间兜兜转转,耽误了许多时间,但或许这才是高三这段旅程的号致所在。我们在不断地碰壁、摔倒之中学会了对自我的思考与评价,学会了对自我的把握与控制,也学会了寻得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世间的方法千千万,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还未做好准备,就已经高三了

准确地说,高三是从最后一个可以狂欢的暑假还没开始时,就急急忙忙插了队,闯进我们的生活。

时间进入七月,我们已经搬进前辈们的地盘。年级主任不止一次给我们召开大会,撕心裂肺、挥汗如雨地大喊:“我们已经是准高三学生了!”我们已经是准高三的学生了,在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我们就被推上了舞台,茫茫然不知所措。

我仍旧按着高二的节奏龟速前行。上课便在老师枯燥的重复知识点中发发呆,开开小差,顺便做做笔记;下课继续神游物外,或者前后左右地扯扯闲话;晚自习便完成好老师交待的作业。一天也就不紧不慢地过去了。

也许,我该放弃某些让自己画地为牢的东西

我的平静悠然的小日子和周围打仗一般的氛围显得那样格格不入,渐渐地我也有些不安。

小A整日跟打了鸡血一样(网络语言,意为“疯狂”“痴迷”),早上寝室里还没开灯就已离开,晚上非要等到校警来轰人才会离开教学楼,回到寝室还得在床上开着台灯夜战一段时间才肯罢休。就连午休的时间她也贡献给了作业,躲在空空的教室里跟中午检查的校警叔叔打游击。这样卖力的小A对我不是没有影响,我便也开始了与校警叔叔的斗智斗勇之路。不过没几天,这个想法就被在课上频频与我相见的周公给扼杀掉了。

对我这样睡眠需求量远大于常人的人来说,这样顾此失彼的方法好像不是个高招。

小B从文轩书店搬来一大摞的复习资料,什么高考真题、各地模拟、仿真训练……应有尽有。上课下课,扑在试题上,浑然已经人笔合一,物我两忘。只偶尔抬头瞄一眼老师新讲的习题或是布置的作业便又回到自己的世界了。我瞅了瞅面前快要堆积成山的试卷还有练习册,暗自摇了摇头。

这样大面积撒网扫荡的题海终极战略,好像,也不是我的菜。

小C每天晚上总会留出大块的时间抄录每天做错的习题,工工整整地写上错因与评析,无论作业多少,无论老师会不会霸占最后一节的公共自习,风雨无阻。日积月累,便有厚厚的一本。我很纳闷她的作业是如何处置的,她施施然告诉我一句:“自生自灭。”然后便继续她风雨无阻的纠错,剖析与抄录。

我暗叹一口气,继续我按部就班的路线。

日子一天天平缓却又坚定地往前推进,渐渐侵蚀掉我所有的淡定。身边的人都已坐上了适合自己的飞机火箭,马不停蹄地与时间赛跑,我还坐着拖拉机,在后头“哼哧哼哧”地追。

也许,我该放弃掉某些让自己画地为牢的东西。

按照自己的习惯稳定前行,觅得悠然与安宁

无法做到晚睡早起,我便还是按照自己之前的生活习惯稳定前行。虽然不像之前早上会腾出半个小时读古文释义、英文单词、做数学题,但这时的自己明显精神抖擞,好似记忆力也增强了许多。不会让自己早起半个小时得来的知识在与周公抗衡的过程中慢慢消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复习资料,我则会重点看每次做过的试卷。在第二次试卷发下来之后,与前面一次做对比。分数当然要对比,但我对比更多的是出错的点和错误的可避免性。对于数学,我会对自己说,为什么这次选择题错了一道,上次却没错,真是因为不会,还是因为粗心;对于语文,我会着重看作文的大分,然后“拷问”自己,为什么这次拿的比上次高了五分,是因为字体工整了,内容充实了,还是文字更有感染力了。从最细微的深处着手,成效便是飞跃。无法腾出时间来摘抄错题,我就在备忘录上记下易错点,有空便瞄上一眼,不断地加深记忆。要是觉得记牢了,就让旁边的同学考我一下,过关了就扯掉这张。不可能战胜所有的深题难题易错题,我也要在老师重复讲我知道内容的时候抽出时间攻克一两道。给自己增加一分希望。虽然周公仍旧会时不时地来跟我“碰个头”,但是在我精心规划、按时执行的作息时间下,也渐渐地被我冷落了。

你是快了还是慢了,日子都在一天天地往前推进,不卑不亢。我终于重拾了我的淡然,在高速运转中,觅得了另一番的悠然与安宁。

规划——

决定了人生的精度和耐力

规划,犹如一名智者,在我们的人生中不紧不慢指引着我们前行。初入高三,学习规划帮我们拨开迷雾,看清目标,越挫越勇。未来规划,让我们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这样才能轻松快乐地学习。

学习规划,决定了瞄准的精度

我有拖延症的毛病,进入高三就越发严重。所以,制定详细明了的规划迫在眉睫。我先问问自己,现在的我能正确认识自我吗?我现在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什么水平?大考之后争取达到什么目标?弱项和强项该如何复习安排等等。

这样的规划在治愈拖延症上似乎很有效,但却并不等于成绩的提高。我想了几天时间,发现规划除了“量”的层面,还应该达到“质”的飞跃。于是我完善了自己的规划:把学习任务列出来,将其分配到每一周,通过计算,最终确定每一周中可以有多少时间学习,每项内容大致可以分配到多少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忙而不乱。这种规划大大解决了我拖延症的毛病。当制定出规划并实施之后,我们还应在规划执行结束或执行一个阶段后,适时检查效果。效果好,继续执行;效果不好,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必要调整。

未来规划,决定了奔跑的耐力

可以说,到了高三,我们对于未来的规划,甚至志愿方面的内容,也应该在此时有所了解和涉及。

也许你会说,我现在才刚刚高三,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有必要这么早了解志愿和职业规划。真的如此吗?据我所知,美国小孩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校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引导。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在为自己长大后要从事的职业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上的准备,并为提高综合素质而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和兼职工作。在日本、欧洲国家,学生们也从高中、甚至初中、小学就已开始做职业规划了。这样看来,我们在高三进行相关职业规划,已经不早了。

至于大学和专业,则需要从你的兴趣爱好出发,从步入高三开始就慢慢搜集相关资料,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你的关注和付出。我经常在网上会遇到一些高三的学弟学妹,对于大学和专业,他们认识比较模糊,常说我就想去xx大学看海、看樱花,只想去好学、有钱途的专业。内心真正的声音,他们并没倾听过,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所以,别让想象凌驾于现实之上,脚踏实地地为未来做准备。如果你真的喜欢某一大学,何不从现在开始多角度了解它,这远比道听途说来得真实。对于专业,那句说烂了的“兴趣至上”才是真理。

我的内心早已决定,最终实现梦想

就拿我来说,父母一直希望我读“经济”。我不想草率决定自己的人生,在高三没多久我就通过班主任找到了几个往届选择了经济方面专业的师兄师姐,他们向我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活,我清晰地意识到那种生活并不适合我。

其实,我内心早有了自己的选择,2001年看《对话》采访李开复和陈章良,第一次因媒介而感受到异质思想撞击产生的冲击;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看王志专访钟南山和,第一次意识到媒介及时发声对于普通民众的重要;逐渐地又看杨澜访谈录,后来带劲地看曾子墨、窦文涛、水均益、柴静、闾丘露薇……18岁的我坚定地认为:当一个记者,置换到别人的生命之中,忘我地聊上三五个小时,参与百态人生是最值当的事,因为人生虽然长度有限,记者却能不断地通过增加人生的厚度来延展人生。

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最终我选择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直至今日,不管付出了多少汗与泪,我仍不后悔。

超越——

当微笑的进步成为习惯,终将一飞冲天

饶雪漫曾说:“下午的阳光,它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相信命运的宽厚和美好。”曾经行走在高三坐标轴上的我,一直很喜欢午后洒下来的那一片暖洋洋的明媚,把一切都变得那么温柔、和暖。我伏在课桌前,望着桌上每天“自我超越”的计划和沐浴在阳光下的复习资料,竟也变得如此亲切。我才惊觉,是它们在这个初夏,陪着我按时长大,让我在人生的转折点振翅高飞。

超越不是数量上的铺天盖地,二十一步步拾级而上

青春是一汪波澜不惊的潮水,无论是摊开还是紧握,都无法阻止明媚的年华从指缝中黯然淌过。常常怀念那段依然相信童话的峥嵘岁月,年少的轻狂娇艳地跳落着时光的荏苒。每个寂静的午后,知了长长地讴歌着,绵延不断的声音划过我趴在课桌上熟睡的侧脸,洒下一抹细密的阳光。一只苍蝇惊扰了我的浅梦,挠挠头看看黑板,同桌还在休息。我又拿起笔,接着演算下一道题目。终日之思,不如须臾之所学。驽马十驾,日积跬步,我就这样沉浸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历练与超越中,无法自拔。

对于超越,每个高三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很赞同一位师兄的理解:“超越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是你的今天比昨天多懂一些,多稳定一些,也多收获一些。我们多去实践那些‘一些’,而不是等待一股脑地迅速拔节。当小步的进步成为习惯,你会发现,你离第一天开始学会超越,已经‘一飞冲天’了很长一段距离。”所以,我要今天弄懂昨天做错的那道数学题,今天争取完形填空比昨天少错一个……超越不是单纯在数量上铺天盖地地做题,而是实实在在一步步地拾级而上。我们应抓紧宝贵的时间,用在超越那些小小的但珍贵重要的部分。仔细想想自己的学习,今天的努力和付出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吗?

每日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自我超越的过程是孤独而痛楚的,仿佛不经意间,有种莫名的东西就会侵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抑或有那么一段时间,每一日的旋律都是难捱的重低音,每一日的学习都是为了比昨日更好一点。两点一线的生活仿佛被埋在了单调乏味的习题库中,任你怎样挣扎也无法逃脱。而这时,我便停下脚步,看一下之前坚持“放肆”在那些无尽资料中的成果,那些文言文上的注解,英语阅读中的搭配,又或者数学题边的演算,一种成就感不自觉地油然而生。

于是乎,在自我超越的航程中,我每日都尽自己所能按照计划做到最好。每当心情烦躁时,我便一如既往地翻起书箱里那些曾经烙满记忆的本子(错题集或者笔记本),对着笔记傻笑考试时怪异的思维,内心忽然变平和了很多,体内隐隐有一股清凉之意压下了种种焦虑。原来自己已然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那么多。虽然我总想找到华丽光鲜的词语来形容这种感受,却无能为力。我只知道那是隐藏在身体内部的力量,它不骄不躁以其特有的方式运转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阻碍。于是,带着这份慰藉与启迪,我就这样安然地度过每日每夜自我超越的进程,心怀感恩地勇敢朝前迈着大步。

上一篇:“布局”和“概念”两手抓 下一篇:妈妈创业:儿童理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