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散文范文

时间:2023-09-26 19:27:47

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篇1

关键词:文学 电视 散文 传播媒介 传承 拓展

电视散文出现的历史并不长远,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在全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精美的画面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将观众带到了真实的情境当中,而电视散文正是借助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优势弥补了文学散文单一、刻板的形式,凭借电视屏幕观赏实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可以说它的出现不仅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为散文开创了一番新的领域。

电视散文审美意境的超越与提升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注重表达意境,意境乃是思想与描写对象的高度统一,当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感情与画面、声音融为一体时,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幅用文字表达的精美画面呈现了出来,这样的散文如同幽兰一般散发出动人的麝香。在电视散文中,特殊的传播媒介在观众和作品之间架设起了一道神奇的桥梁,观众不仅可看可听,而且使之具有了更加宽广的想象空间,电视散文可以使观众在鉴赏中对特定的情感感受状态表现的更直接、更快速、也更充分。因为电视散文可以直接用感情的色彩、情感的旋律、情感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感情丰富的艺术世界。观众在欣赏电视散文的过程中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思想感情和情感的双重交流。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方,而是通过画面、声音、字幕的完美结合置身于美文的故事情境当中,运用所听、所见、所感描绘出自己对于描述对象的具体感受。

电视散文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不仅仅是硬生生的文字,更是生动的画面与美妙音乐的同步实现,这是过去的平面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也有助于观众更直观的感受散文的内涵和意境。在这种直观的画面中,观众可以达到雅俗共赏、见仁见智的审美效果,从电视散文的欣赏过程中获取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和陶冶。

电视散文表现形式的丰富与创新

图像画面、声音音乐、字幕和诗文吟颂是构成电视散文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首先。图像画面是电视诗歌散文形成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图像画面就不能称为电视诗歌散文,电视本质的体现是文学的联想性在画面中得到栩栩如生的浮现,好的电视诗歌散文的确会挖掘文字的内涵、文学的韵味、意向的确定性,丰富文学文本的表现力。其次,音乐音响是电视自身独特的表现,它熏染文本表达的色彩、表现文本空间幻化变迁、突出心理意蕴的节奏、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无形纽带、将情感的旋律模式化,从某种角度看,音乐音响更能深入的暗示点化文学的缜密内涵,发挥电视散文的抒情达意的特点。第三,字幕以及旁白的出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电视散文样式被赋予了文学联想空间,汉字所赋予人们的天然美感和吟颂所牵连文学的体味享受在这里成为文体的标识,意义重大。这三种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整体,而电视诗歌散文的样式创新性就在于三者的水乳交融。这种艺术的混合无疑是高明的、充满想象力的,并且在长时间内将被大众所欢迎和接受。电视诗歌散文以其别出心裁、新颖独特的变幻形式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自由转换和过渡。

电视散文节奏与韵律美的突破与发展

电视散文篇2

一、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从小学就阅读和学习散文,在初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散文单元,甚至学生自己也创作过散文。可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学生能清晰地表述出散文的内涵、特点、分类等。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形式,很多孩子只是简单的接触过,更没有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所以把散文知识系统地梳理一遍,把电视散文知识,特别是散文文章如何能和影像结合一起创造出艺术美感,介绍讲解给学生就十分有必要。

(一)散文知识的梳理

散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辞海》中指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所以早期的散文定义较广,它可以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我国“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约公元976至984年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的概念由广义逐渐转变为狭义。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狭义的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作者记述自己经历见闻以及其中的真情实感,是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现代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取材广泛、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意境深邃等。我们根据散文的主要内容可将它大致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在教学生阅读或创作散文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和主要内容。特别是赏读过程中更要做到,品味散文的语言,注意识别其中的“文眼”;抓住散文的神韵,领会出作品的内涵;展开合理的联想,创设出感人的情境。

(二)电视散文知识的讲授

老师必须要先明确电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才能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门艺术形式的特征。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它作为电视文学样式,主要运用多媒体制作手段,将散文的文字形式和多媒体影音手段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散文似的意境。可见电视散文和散文文章的精髓相同,只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复杂。好的散文如何制作成优秀的电视散文呢?首先要遵循创作的基本规律:立意新颖,联想丰富,文才飞扬,即“营造诗的意境、运用造型语言开拓联想、蕴涵深刻的哲理”。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赏析时要抓住其中的意境美、情思真、哲理深、形式多等特点加以分析。

二、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单纯地教授给学生散文或电视散文的知识,不免有些枯燥,不如多选择名家优秀的散文文章和好的电视散文作品让学生去感受,去思考。他们体验后得出的结论更真实可信,自然也就学得牢靠。结合学生课堂上学过的散文,选择相应的电视散文来欣赏,作为一种课堂的教学辅助手段,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都有拍摄精良的电视散文作品。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也获得了画面的美感和朗读的范例。课外也可选择其他优秀的电视散文作品,每年各大电视台都会制作电视散文作品,很多作品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教师则可以将电视散文欣赏作为一门初中校本课程在本校开展。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发现当今的初中生有较强的个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较高的多媒体运用和信息处理能力,除了具备品鉴电视散文优劣的能力,也有制作简单的电视散文视频的可能性。让他们欣赏好的电视散文作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的视频拍摄录音设备简单,一个手机就能完成,电脑也是人手必备,音频视频处理软件极易操作,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将自己喜欢的散文制作成视频,但不能保证都是高水准。老师可以选择更多样更多层次的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选材、朗读、配乐、画面、整体制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还可以将小组制作电视散文成品作为语文实践活动,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点分工合作,老师及时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并将所有成果在班级分享,评选出奖项。学生在高年级时可以拍摄班级的电视散文作品――班级纪念手册,将班级的点点滴滴汇成文字、声音、画面。

我们的学生除了会欣赏文字的美,也要能创造出美的文字,朗读出美的语音语调,拍摄出美的画面。所以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在初中十分必要,可以帮助学生由欣赏到模仿再到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电视散文篇3

课件主页分9个专项,分别是:情境导入,导学提纲,散文阅读,互动测试,散文名家,电视散文(自创],网上答疑,我的教案,作业展示、赏析、互评网。

“情境导入”采用的是CCTV首届电视散文大赛获奖作品:《妹妹――永远的遗憾》。以此作为导入,意在突出亲情奉献,启迪学生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与观察角度,学习主人公真诚豁达的心胸与处世态度,提升精神境界。

“导学提纲”以幻灯片的形式设置了课程教学相关要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重点难点突破方法。只要点击相关按钮即可。此项内容的设置,体现的是启发指导性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便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知识体系。

“散文阅读”是本课件的重点。既为教师课堂教学准备了充分的多媒体资料,又为学生课外自学提供了辅导性材料与自学教材。可随时操作选用,可用性强。本项又细分为引子、概说、分类、特点、阅读五项。每一项均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在这五项内容中,重点是“阅读”。学生点击“阅读”按钮,就会出现“散文鉴赏方法”。方法又分抓准线索、找到文眼、分析景物和反复诵读四项,每一项均设置了深入指导,并附有事例及相关图表。

“互动测试”设置了30个中外散文常识题,并附有答案,可用于课上测试、反馈、竞赛等,以提高学生文学修养与鉴赏水平。此项目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交互性特点。

“散文名家”设置了近现代多位散文名家的背景资料及精美作品。此项内容的设置,意在最大限度地拓展延伸中学语文的学习内容,它突破了教材的限制,使中学语文教学在时间上、空间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它也突破了课堂的限制,使课堂教学主体得到了尊重,使学生能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更陕更好地生发出创作思维与创作灵感。

“电视散文”这一项是“学校电视散文”的自创作品,是“电视散文鉴赏课”科研成果,有9912班摄制组创作的《归来的千纸鹤》《希望,让我上路》,还有9913班摄制组创作的《军训琐忆》。页面上彩花飞扬,灯光绚丽,突出同学间真挚的友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意识,以及学生自强自立的主题。此项内容意在激励学生进入语文实践性学习,进一步培养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网上答疑”创设了师生互动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与教师和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它可以针对每个学生,按照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它扬弃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方式,而是以个人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它允许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自己作出思考与判断。

“我的教案”属于教学必备文件之一。

“作业展示、赏析、互评网”是学生作品展示、鉴赏、互评的平台,能充分张扬学生的创作个性。学生在展示作品、张扬个性的同时,可以向老师或同学提问或求助,对某一同学的作品进行鉴赏、评价。

制作本网页意在引导学生以网上“超文本“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在线阅读、在线讨论、在线创作、在线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此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摄像、影视、社会、自然、历史、地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交互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电视散文篇4

“流散”(Diaspora)又可译为“离散”、“散居”、“侨居”等,最初是指东方古代犹太国人民在亡于巴比伦之后,被放逐、散居国外的历史境遇和文化选择。一般来讲,流散指的是一些人游离于宗主国和居留国之间的生存状态及其文化心理。这种流动的和散居的状态正好赋予他们一种独特的视角,可以从外部来观察本民族的文化,从局外人的角度来描写本民族/国家内无法看到的东西。①

所谓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流散观众,是指那些有过丰富的农村生活经历但最终背离了农村取得城市居住权并完成城市文化融合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观众群体。流散观众特指那些有过流散经历的人,他们的文化多元性影响到了他们对电视剧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所有电视剧都有这一类群的观众。流散观众是农村题材电视剧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人对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和传播的影响很大。这个观众类群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文化身份的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有过丰富的农村生活经历,另一方面,城市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物质便利,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第二,流散的单向性。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进城/返城也成为衡量农民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这种流散现象具有单向性,单指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这一部分观众。

第三,存在的散居性。面对这些进城/返城者,城市已经固定化的社会资源是不会为之改变的,只能让这些他者自己插空,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只能散居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第四,文化心理的分裂性。在城市里,作为后来者的他们常常带有文化自卑心理,时时保持一种谦虚低调的处事方式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当他们由城市回到农村时,又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优越感,用一种“他者”的视角观察这个自己曾经熟悉的文化环境,对农村文化的种种弊端有了更加客观和深刻的洞悉。在这种文化自卑感和文化优越感的不断转换中,流散观众的文化心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

流散观众的构成

第一,知青群体。知青是中国特定时期孕育的一个特殊群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数约在1200万~1800万之间。农村生活使他们的心灵和身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农村的自然风光、农民的朴素感情也构成了他们特殊的生命体验。知青作为农村题材电视剧“流散观众”的一个类群,与其他类群不同,他们不是进城者,而是返城者,不堪回首的农村记忆常常是缺乏温情的。

第二,留城农村大学生。在“走出农村”的观念影响下,毕业之后留在城市成了农村大学生的首选。尽管在陌生的环境之中,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是,城市的魅惑吸引着他们不断拼搏奋斗,并最终融入到城市文化之中。农村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不管这些人如何在城市中伪装自己,家乡情结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在面对农村题材电视剧时,他们既能以参与者身份体会每一个生活细节的真实性,又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农村镜像进行艺术性审察。

第三,进城农村商人。改革开放使一批不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走进城市。进城的农村商人与城市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他们既依赖于城市提供的商品市场,又与城市文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取得城市居住权是他们心理变化的一个标志。大中城市为了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放松购房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在购房的同时赠送城市户口,这使得农村商人在形式上摆脱了农民身份,融入了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

第四,婚迁进城的农民。社会开放程度的持续扩大,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婚姻关系打破了国度、年龄、地域的限制,城乡联姻成为常见现象。婚姻关系确立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农村户口就可以迁至配偶家中,这样就完成了利用婚姻关系从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变。

第五,城市化进程中“被市民化”的农民。城市化的实质是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原来城市以外的农村被逐渐划进城市的版图,农民或自愿或被迫将生产资料使用权转让出去。从长远来看,这种快速的身份转变最终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人缺乏稳定工作和城市认同,在进城的喜悦慢慢消退之后,缺乏归属的孤独感将会逐渐显露出来,原来农村中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又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关系,在主动抛弃农村之后,他们也将被城市抛弃。

流散观众的批判视角

与城市观众和农村观众不同,流散观众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理解是较为全面的,也是较为深刻的。他们不会像城市观众那样,俯瞰农村中的落后和粗俗,也不会像农村观众那样,怀着向往仰视“媒介农村”,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有多重意义和多重价值的艺术文本。

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流散观众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这种批判来自于他们对农村生活的熟悉。不管何种社会角色的流散观众,都有着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作为生命中的重要回忆片段,农村生活的各个场景都十分熟悉,这构成了流散观众宝贵的生命体验。从农村走向城市,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进城之前,他们以农民的心态适应着农村生活的一切,艰辛的田间劳作、落后的物质条件、封闭的思想意识、联系紧密的人际交往,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其重压下无暇思考外面的世界。一旦他们走出农村,再回过头来看待这现实的农村生活,油然而生的是一份复杂的情感,其中有亲切和眷恋,也有不满和批判。同样的,在面对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时,他们调动起所有的农村记忆,对照电视剧中的“媒介农村”,进行文化批评之上的艺术批评。

流散观众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批评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微观层面,流散观众侧重于对审美对象的细节真实性进行评论。这些批评的对象是一个人物、一座院落、一件家具,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这都能够引起流散观众的注意,他们将自己回忆中的农村与之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瑕疵,以此怀念他们的农村生活经验并完成寻根意识的确认。在宏观层面,流散观众对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叙事的整体真实性进行批评,哪个故事符合农村生活规律,哪个故事是城市生活与农村景观的生硬拼接,他们是有发言权的。在这种批评活动中,流散观众无意识地运用了城市文化熏染下形成的审美标准。长期脱离农村生活,使得这些自诩为最接地气的流散观众群体也失去了深入了解农村最新状况的可能,城市生活使得许多原来陌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进入他们的思维并形成了惯性,在审视农村题材电视剧文本时,他们常常不自觉地运用城市文化的标准。

流散观众在对农村题材电视剧进行审美活动时,采用的是平视视角。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编导,常宣称自己是农民的代表,是最懂得农村生活和农民心态的,他们具有和流散观众相同的生活轨迹,所呈现的“媒介农村”符合流散观众的认知水平。此外,为了引起流散观众的注意,在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文本中,常安排带有流散观众特点的人物形象。《老娘泪》中的程雨来,是农村大学生,毕业后留在省城的银行工作;《静静的白桦林》主人公乔楠的父亲乔志达和《永远的田野》中反哺农村的社会精英们是返城知青;《柳树屯》中的郭冬月是婚迁进城的农村女青年;《金色农家》中的牛奉杰是进城的农村商人。

流散观众的批评既有实践基础,又具有一定的理性和审美意识,他们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批评是最有力的,这种批评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注释:

①王宁:《流散文学与文化身份认同》[J],《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电视散文篇5

关键词:电脑验光;检影验光;屈光度;轴位

屈光不正的防治一直是眼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验光在其临床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检影验光是传统临床常用验光方法,检测数值较为精确,为目前临床客观验光的标准方式[1],但相对较为费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也较高,因此在应用中具有较多局限性。电脑验光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日常屈光度的检验。然而,电脑验光因各种原因,导致所测得数值的准确性尚有待验证。本文选择了我科门诊近3年来除外眼部器质性疾病的1430例验光者(2860眼),分别进行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并将2种验光方法所得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及散光轴位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在眼科门诊验光中的差异,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行屈光不正检测的1430例验光者(2860眼)为研究对象,年龄6~71岁,平均年龄(37.5±12.4)岁;其中男性810例(1620眼)、女性620例(1240眼)。所有患者均先行裂隙灯眼底检查等,确定为远视、近视和散光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外眼部器质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以阿托品眼膏点于眼部进行充分散瞳,历时3 d,3次/d,使睫状肌麻痹。睫状肌充分麻痹后,先用带状光检影镜进行检影验光,患者距离检验距离1 m,并嘱咐患者注视5 m处视标,以镜片法寻找中和点、散光轴,并确定散光轴位度数。

检影验光完成后,再进行电脑验光,患者双眼平视,头部固定,尽量少眨眼,以全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自动测量3次并取平均值。为了比较的方便进行,将远视和近视的散光度,按照散光的最小弥散度进行折算,折算为球镜的屈光度。随后计算两种验光结果的相符合概率。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P

2结果

电脑验光所得球镜屈光度(5.2371±0.2245)D,检影验光所得球镜屈光度(3.4415±0.4332)D,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196.8100,P0.05)。电脑验光所得散光轴位(151.7326±25.4642)°,检影验光所得散光轴位(150.8813±25.165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17,P>0.05),见表1。

3讨论

电脑验光因其方便快捷等优点,应用广泛。其经过了多次更新更新换代,验光的准确性以及结果的稳定性也在进一步的提升。电脑验光法的依据是眼球物理聚焦原理和双针孔成像原理、电生理原理等,其设计和性能科学、精密,操作简单、验光快捷、学习上手快。目前应用较多的电脑验光为全自动客观电脑验光仪,主要工作原理是应用检影验光的原理,通过对检影验光的模仿,准确性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电脑仍然不能与真实的检影验光完全相同,准确度会因患者调节的影响而有偏差。电脑的验光结果,受到泪液的分布、头发丝、瞄准的精确度等的影响,以及机器本身的误差、温度、湿度、患者的调节等因素干扰,导致验光结果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

检影验光法自1873年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2],已被公认为目前临床最常用和最客观的验光方法。检影法是依据视网膜黄斑部及该眼远点为一对共轭点的特性,采用检影镜照射患者眼底黄斑区,并透过检影镜窥孔直接观察到被检眼黄斑区的反光及影动,进一步对其屈光状况作出客观的判断[3-4]。检影验光方法的精确度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尤其是对于临床上难以沟通的婴幼儿,检影验光往往是唯一可行的验光方法[5];但检影验光方法对操作者的水平要求较高,需要勤加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该方法,而且其操作较为繁琐费时,即便是富有经验的验光师,也需几分钟时间方能完成一位患者的检影验光。此外,检影验光也会具有一定的误差,因为检影验光操作过程中,检影镜照射的位置为视,如果黄斑中心和视没有在同一个平面上,可导致验光的最终结果存在差别[6]。

因此,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的差异,对本诊所近3年来外眼部器质性疾病的1430例验光者验光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电脑验光法与检影验光所得的球镜屈光度存在着明显差异,电脑验光在散光轴位方面与检影验光相比,差异较大,准确性较低,提示电脑验光在球镜屈光度和散光轴位的检测两方面精确性明显低于检影验光,因此临床上还不能以电脑验光取代传统检影验光。然而,在柱镜屈光度方面,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电脑验光在柱镜屈光度方面可取代检影验光。电脑验光的高效快捷性,可用于快速获取客观屈光度、作为检影验光的初始检查或日常的、用于大量样本的眼科屈光筛查等。

此外,有学者研究证实,检影验光是作为屈光度判断最有效的方法,电脑验光可作为参考[7-8]。电脑验光结果如果不散瞳,可因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导致晶状体更凸,进而导致屈光力增强,最终检测结果近视度数加深,增加验光度数的误差。

综上所述,与检影验光相比,电脑验光在球镜屈光度和散光度方面具有一定的误差,可在电脑验光后再行检影验光,将两种验光方法所得数值加以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夏红玉,许江涛,马艳玲,等.阿托品散瞳后检影验光与电脑验光比较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2032-2033.

[2]李岩,魏航.电脑验光、检影验光以及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在眼科临床应用的差异比较[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3,1:131-133.

[3]魏琦.散瞳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3,(8):274-275.

[4]王磊,边云卓,董毅,等.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的对比研究[J].青春岁月,2014,(6):521.

[5]李传旭,闫利锋,周瑾,等.学龄前儿童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297-1298.

[6]靳蓓,舒宝童,赵小钊,等.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两种客观验光结果的比较[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3):270-272.

[7]李岩,魏航.电脑验光、检影验光以及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在眼科临床应用的差异比较[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3,01:131-133.

电视散文篇6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RR间期散点图;时间RR间期散点图;散点逆向技术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c)-0022-04

RR-Lorenz散点图[1]与24 h-tRR散点图具有诊断动态心电图的功能,对于典型的心脏节律,使用这两种散点图,容易诊断。在动态心电图分析中RR-Lorenz散点图与24 h-tRR散点图提供了互补的信息。RR-Lorenz散点图是以相邻的RR间期分别作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按点(RnRn+1,Rn+1Rn+2)的顺序作点描述的以RR间期构成的散点图集[2],但是RR-Lorenz图有一个明显的不足是没有时间的概念,图中无法表达节律发生的时间[3]。而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可弥补这点不足,它有时间的概念,它是以R波与其前一个R波的间期(R-R间期)为纵坐标,以该R波发生的时间为横坐标,描述的一段时间关于R波构成的图形。其横坐标高度压缩在一个可视的视野中,不同RR间期的心律分层不同,通过对分层的分析,可明确心律的性质[4]。ht-RR散点图能直观地反映心脏整体的节律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 散点的作图原理

RR-Lorenz散点图的作图原理是建立X为横轴,Y为纵轴的坐标系,数据来源于动态心电图记录的连续RR间期,在坐标系中,按时间顺序不间断地描记出X=RRn,Y=RRn+1的点[5]。当数据达到一定数量时,可形成散点状图形[4]。不同类型的心律Lorenz散点图可显示不同图形[6],窦性心律图形成一分布,室上性期前收缩多成三分布,室性期前收缩多成四分布[7],房颤成扇形,阵发性房颤成伞状,Ⅱ度房室阻滞者成三分布图形整体向远离原点的一端移行[8]。

时间RR散点图的作图原理是以R波发生的具体时间为横坐标,该R波与其前一个R波的间隔为纵坐标。每个散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即代表其发生的时刻,也代表其RR间期的长度。通过计算机将时间轴缩短,将24 h 10万多个散点压缩在一个可视的视野中,表现为一条实线。“实线”的宽窄代表RR间期的不同,“实线”的波浪起伏代表节律的快慢变化,振幅越高,代表心率越慢;振幅越低,代表心率越快。因此,24 h-tRR散点图能直观地反映心脏整体24 h的节律及随时间的变化,分析24 h-tRR散点图能为心律的诊断提供整体的视野。当节律的诊断还是存在困难,如存在散发的个别点或散点图特征不典型时,可采用散点逆向技术[9],即从散点回归至该点所对应的片段心电图。

2 几种散点图的特征

2.1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的RR散点图呈沿45°线分布的一分布形[10]。24 h的t-RR散点图所构成的条带图呈毛刺状,白天振幅低,夜间振幅高(图1)。

2.2 房性、室性期前收缩

在窦性心律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时,RR-Lorenz散点图呈三或四分布图形[11]。因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时可表现三种RR间期,短的RR间期及较长的代偿间歇和窦性RR间期。在24 h-tRR散点图见分层,中层为窦性心律,期前收缩的条带图位于下层,代偿间期节律位于上层。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点位于房室结下部,一般不会随主导窦性心律的波动而波动,因此室性期前收缩的条带图平行于时间轴上,是一条平直的条带图(图2)。房性期前收缩的起源点位于房室结上部,其条带图随主导窦性心律的波动而波动,因此房早的条带图成曲线状(图3)。

2.3 房颤散点图特征

RR-Lorenz散点图呈扇形[12]。24 h-tRR散点图见增宽的条带,其条带的上缘呈毛刺状而下缘整齐(图4)。

2.4 阵发性房颤散点图特征

RR-Lorenz散点图靠近原点呈扇形,远离原点呈棒球拍形;24h-tRR散点图条带增宽与窄交替出现,可见明显分界点(图5)。

2.5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散点图特征

RR-Lorenz散点图呈特殊三分布。24 h-tRR散点图呈显著的分层状,以1 h-tRR散点图明显,有明显的下界(图6)。

3 讨论

RR-Lorenz散点图与24 h-tRR散点图具有诊断动态心电图的功能,对于典型的心脏节律,使用这两种散点图,容易明确诊断。只要具有相同性质的RR间期信息达到海量,即能构成特定的散点图形。不同类型的心律Lorenz散点图可显示不同图形,窦性心律图形成棒球拍形,典型的室上性期前收缩多为三分布,室性期前收缩多为四分布,房颤成扇形,阵发性房颤成伞状,Ⅱ度房室阻滞者成特殊三分布图形,整体向远离原点的一端移行。但RR-Lorenz散点图有一个缺点,它无时间的概念,从散点图上不能得到散点发生的时间,而节律异常的发生是与时间相关的,给临床考察心律变化与时间的相关性带来了不便。24 h-tRR散点图有时间的概念,能反映心脏整体节律及随时间的变化,分析24 h-tRR散点图能为心律的诊断提供整体的视野。但在24 h-tRR散点图中散点过稀不能构成特征性图形,而散点过密有时会掩盖一些图形,这时从24 h-tRR散点图推断心脏节律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时参考RR-Lorenz散点图以及1 h-tRR散点图,一般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当RR-Lorenz散点图与24 h-tRR散点图存在散发的个别点或特征不典型时,诊断心脏节律有困难,可采用散点逆向技术,即回归显示该点所对应的片段心电图,将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加以对照,通过分析心电图,达到诊断心律的目的[13]。

综上所述,RR-Lorenz散点图与24 h-tRR散点图提供了互补的信息。RR-Lorenz散点图与24 h-tRR散点图具有诊断动态心电图的功能,是心电工作者应用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方法学[14]。

[参考文献]

[1] 李方洁.述评:重视动态心电图报告中的Lorenz散点图[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14(4):243.

[2] 向晋涛,李方洁,郭成军.心律的整体观:认识和解读RR间期散点图[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1):12-15.

[3] 向晋涛,李方洁,杨伶.时间RR间期散点图及其逆向技术[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5):445-449.

[4] 向晋涛,杨伶.通过散点图及逆向技术揭示交界性逸搏心律的特征[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4):228-291.

[5] 张夏琳.心电散点图的作图原理与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 21(1):13-16.

[6] 郭燕明,包秀英,韩建敏,等.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7):792-795.

[7] 李方洁. Lorenz散点图[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14(4):307.

[8] 秦庆庆,庞家华,张敏,等.1000例动态心电图的Lorenz散点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5):357-360.

[9] 向晋涛,述评:心电散点图研究中应关注的几个方向[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1):1-2.

[10] 李方洁,杨新春,白净,等.1153例Lorenz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对比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5):330-333.

[11] 向晋涛.心电散点图表达的心脏电生理现象[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1):6-10.

[12] 彭晓榕,张绪平,姚光辉,等.心电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1):21-24.

[13] 李方洁.重视心电散点图的临床应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1):3-6.

[14] 宋晋忠,严洪,许志,等.基于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非线性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1,30(2):146-149.

电视散文篇7

关键词: 非线性思维 电视蝙辑 节目创新

2006年初,脱胎于电影《无极》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成为人们热烈追捧的一起重要“媒介事件”。并逐渐从网络延伸到传统媒体,引发了人们的各种讨论。有报道指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胡戈在“迷”上非线性编辑之后的练手之作。从某种角度来说,“馒头”的火爆,折射出了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审美取向,同时,也使得非线性编辑及其思维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引发了观众强烈的观赏兴趣和探究动力。正如麦克鲁汉所说,“媒介即讯息”。一项新媒介技术的诞生并投入使用,往往会引起媒介形态和媒介操作理念的革命。因此,我们不由得思考: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各级电视台的广泛使用,会给电视编辑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电视编辑人员如何借鉴非线性思维,实现节目内容和形态的创新,从而在受众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有效地吸引他们的眼球?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一、非线性思维的特质

人类的实践方式决定着思维方式。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各级电视台的广泛应用,电视编辑的操作平台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与此相适应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因此,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相应地实现由传统的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就成为一种必然。

从理论上讲,思维,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综合认知运动过程。思维活动由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思维工具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及其变化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表征人们思维活动不同特点、不同类型的一个哲学范畴。它标志着一定历史阶段上人们理性认识的趋势和方向,从总体上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和范例性。线性思维就是按照思维客体的线性发展过程来思考、推理其各组成要素中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线性思维的特点是简单明了、逻辑性强、便于叙述,缺点是过于简化、创造性弱。而把思维客体作为非线性系统进行思考的方式,称为非线性思维。就是从思维客体运动过程中某一片断或因素联系到其它事物或因素,并思考两者或多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的特点是多元性、开放性、立体性、交互性、整合性、发散性等。实际上,非线性思维是更符合客观物质世界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方式。随着现代科技实践的进步和后现代哲学的发展,科学思维、管理思维、艺术思维(包括电视编辑思维)等都开始自线性向非线性转变。

电视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居于中心位置,而电视编辑的决定性因素则是电视编辑思维。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电视作品的最终质量。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设备不断被引入电视制作领域,为电视节目创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性手段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其中,非线性编辑系统可说是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最新成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引入,给电视编辑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电视节目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非线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编辑中的重要作用

电视编辑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指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编辑对来自各方面的视频、音频、文本等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加工等处理时大脑所进行的高级意识活动。电视编辑思维的主要对象(思维客体)是视频、音频和文本信息,其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思维工具)是剪辑、组合和加工等。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引入,给电视编辑思维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首先,非线性思维突破了传统蒙太奇理论中镜头剪辑原则的限制,要求电视编辑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与技巧实现视频、音频、文本等信息的重新组合,并能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非线性编辑系统一般由计算机主机、视音频处理卡、大容量高速素材硬盘及视音频编辑软件组成。非线性编辑系统所使用的记录介质是硬盘。与传统的线性编辑从磁带到磁带的操作方式不同,对于拷贝到硬盘上的素材,在编辑时不用考虑制作节目的顺序和长度,可对素材随意进行剪辑和编辑,并能够在硬盘中实时完成。其突出的优点在于:编辑时可以任意剪切素材的顺序和长度,而不影响最终的图像质量,电视节目编辑创作可以尽情自由发挥;集编辑台、字幕机、特技台、调音台等多种设备功能于一身,集成度高,成本节约等等。有研究认为,。非线性编辑的整个工作流程趋向于体现一种微观的、分离的、独立的信息个体的确立,从而在技术上呈现出离散性特征。这种技术上的离散性加上当代社会审美心理的离散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视编辑的思维理念,生发出了一种“无意义”的声画结构方式,这对主要基于镜头与镜头之间或镜头元素之间“意义关系”的蒙太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挑战。蒙太奇理论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一般来说,“蒙太奇”这一概念可包括三层含义:一种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即蒙太奇思维;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作为电影剪辑的具体技巧的技法。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主张在两个镜头的线性组合中产生矛盾碰撞来造成新的意义,强调前后镜头的意义联系与组合。可以说,传统的蒙太奇理论是建立在线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前后镜头、场面和段落之间的组合在意义上必须一定联系。但是,非线性编辑呈现出的是一种非线性或离散性的特征,前后并不一定具有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或时空上的顺承关系。此时,传统的蒙太奇理论已不能完全概括和解释非线性编辑的这种离散性。所以。新的蒙太奇理论的产生已经成为电视编辑实践的一种迫切需要。

其次,非线性编辑在编辑意识、编辑思维和编辑操作等层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编辑意识,指编辑主体所持有的一种对编辑客体的系统化了的、自觉的、伴随着情感体验且具有能动性的心理反映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一是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也就是编辑对自我角色定位的认识;二是对编辑客体的认识;三是对编辑活动过程的认识;四是对编辑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认识。由于非线性思维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平面化和立体化的特点,就要求编辑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对主体自身的认识和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都要随之变化。具体地讲,编辑主体要树立受众中心意识、服务意识、互动意识、平民意识和贴近意识,而不能高高在上。

电视散文篇8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是让人们无闻和禁欲,让人们修身齐家治天下,庄子是老子的思想的继承者,庄子是春秋末期的楚国人,他是哲学家和文化学,写了很多具有传奇色彩的和夸张口味的散文,庄子的散文可谓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瑰宝。

老子的《道德经》可谓是一部包罗万象影响及其深远的著作,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就是大自然给予人的感情和力量,庄子的很多文章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传奇的夸张色彩。那么,老庄思想和电视色彩学有什么联系呢?

电视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也就是30多年的事情,电视色彩学是研究电视剧、电视电影、电视卡通片等等的学科,舞台美术和导演制片人都是通过电视剧里的不同的环境色彩和其周围色彩的变化来表述符合人们心理需要的情景。

老庄思想和作品的包罗万象,自然是和电视色彩学能联系上的,电视节目的播出也是以自然界所发生的事情为前提的,这正是符合道家思想的,电视上的色彩,也是对自然的描述,也是来源于自然。这和《道德经》里面的玄学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认为色彩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质属性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人们忽略了物质和光的关系。如果光和物体都没有颜色,电视所表现出来的色彩肯定也是没有颜色的,所以我们日常所看到的颜色,都是和道家的理念相吻合的,在看电视的时候,电视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世界万物的存在的,这和道是非常的相近的。所以,电视的色彩学和道家的思想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上一篇:人事任命通知范文 下一篇:搬迁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