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染墨范文

时间:2023-09-21 23:57:14

散文染墨

散文染墨篇1

墨的香气,在中国,飘荡了五千年,墨的精神,造就了我们举世无双的中国人。

中国人,,习惯了,赢了后,还抱拳说:“承让,承让。”习惯了,在拂袖而去时,眉宇间透着一股东方人的自信!还带着嘴角一丝骄傲的微笑。以墨的姿势,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墨的姿势,似有似无,骄傲中带有一丝不问世事,墨的姿势,奔放不羁中带有一抹属于东方的含蓄。

墨,传承了中国千年文化的神韵,淡而不俗,浓而不妖。这就是墨的姿势,墨的姿势,谱写了中国人永远骄傲的姿态!

胜不骄,败不馁,中国人的姿态!刚正大气,永不俯首,中国人的姿态!

墨,滴入水中,可不散(sàn0不散(sǎn),绝不染俗,可飘散如丝,缠绵婉转,能屈能伸!

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泼墨的散开,神韵尽现,多少外国人叹为观止,只因,他们感受到了墨的古韵!

墨的姿态,淡雅清新,朴素却不失大气,开幕式上,那挥墨如泼的大气,缠绵婉转的华丽,将中国人的骄傲与自信显现无遗!

中国人,不屈不挠,骨子里透着一股无所畏惧的冲击力,只因泼墨时的坚毅,无所抗拒,中国人,低调含蓄,只因散墨时,飘散如丝,那别具一格的雅致!

墨的姿势,千变万化,塑造出了中国人独一无二的神韵!

墨的姿势,高傲却不骄,淡雅却不俗,粗犷却不失细腻,温柔却不失刚毅!墨,温文尔雅,奔放豪迈,细腻如丝!

看到了吗?这就是墨的姿势!中国人的姿态!

散文染墨篇2

字迹耐久性的评判依据主要有两个:字迹色素的稳定性和字迹色素与纸张结合的牢固性。只有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先看字迹色素的稳定性。当前应用于档案字迹的色素名目繁多,但不外归为两类:颜料(无机或有机)和染料。了解它们的一般性质是识别具体色素稳定性的根本。1、一般来说,无机颜料性质稳定,不溶于任何介质,具有优良的耐光坚牢度、耐热坚牢度和机械强度。其中单质类无机颜料碳黑的性能尤为突出,这归功于它特别巧妙的微观结构:极其稳定的碳六元环平面片晶和片晶间能使其相对滑动的无定形碳。2、有机颜料的稳定性不如无机颜料,如异常的温度变化或光线照射都可能使其氧化变色,另外在耐溶剂方面和机械强度方面也不能尽如人意。它的优势在于颜色比较丰富、鲜艳且着色力较强。3、染料是一类带有显色发色团且可溶的有机化合物。发色团如硝基、偶氮基等与某些芳烃主链相连结便能显出特定颜色,再引入助色团就能使颜色加深。其中的发色团一般都含有容易被氧化的双键决定了染料的稳定性普遍较差,它的可溶性又导致耐溶剂性令人担忧,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如酞菁类染料就具有优良的耐光度。

再看字迹色素与纸张结合的牢固性,色素脱落或迁移都是牢固性不好的表现,它取决于色素向纸张转移、固定形成字迹的全过程。虽然每个具体过程都相当复杂,但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基本模型:1、粘附——干性状态使用的字迹材料,其色素通过压力作用而简单附着于纸张表面固定成为字迹的方式。2、吸收——液体状态使用的字迹材料,利用本身的渗透性和纸张的吸湿性,在互相接触的同时其色素被携带向纸张纤维表面或内部渗透(即表层渗透或深层渗透)进而被吸收固定成为字迹的方式。具体属于哪种程度的吸收决定于色素的粒径、比重、分子结构和极性等多种因素。3、结膜——含有成膜物质的字迹材料,待其色素转移到纸张表面后能于字迹表面形成皮膜从而得以固定的方式。实际上任何一种方式单独作用形成的字迹都不能完美地与纸张结合:粘附字迹易被擦除;吸收字迹中深层吸收虽然比粘附或表层吸收更耐磨擦,但基于整体性能的考虑,吸收过程多数是在吸湿性很强的不干性油如甘油等参与下共同完成的,不干性使它长久保持粘稠态,强吸湿性又使之有能力大量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增强了微观流动性,宏观上则表现为字迹色素被携带并沿纸张纤维方向迁移扩散。当然这种油含量少时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某种需要而必须较多使用时这种扩散就很明显了;结膜字迹的皮膜类似钝化层,相对隔离了不适宜的外界环境并使色素迁移扩散得到有效抑制,皮膜虽能使字迹与纸张固结,但因缺少如深层吸收一样的深入结合,所以也难免脱落。理论上具有较好结合牢固性的字迹应该是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结膜字迹。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便可做下列分析:

1、碳素墨水一般是采用碳黑、虫胶、硼砂、甘油、酒精、氨水和水等配制而成,属于溶液状态使用的字迹材料。其色素是最为稳定的无机颜料中的单质颜料炭黑,而少量的甘油则作为液态墨水的稳定剂和字迹的干燥速度调节剂。书写的时候,炭黑颗粒随着液体对纸张的浸润被携带到纸张纤维表面,但绝大部分无法进行纤维内部,原因主要是碳黑的大粒径限制了它的被携带能力。伴随液体的挥发,虫胶等大分子有机物质就在字迹表面逐渐聚结形成皮膜。可见碳素墨水字迹的形成过程是表层吸收和结膜两种方式的运用。这样的字迹既不易因环境的影响而褪变又不易扩散,虽然偶有磨损的现象,但实践证明不失为耐久性很好的字迹。出土文物中的许多墨迹(墨汁与墨水的配制相似,只是少加了酒精等助剂)仍然完好可辨也间接证明了这点。

2、蓝黑墨水形成的档案量是相当大的。其中起色素作用的原始成份是硫酸、鞣酸亚铁和没食子酸亚铁,它们在墨水中存在时是无色的(墨水的蓝色是着色剂的颜色),写在纸上的时候就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耐水、低黑度的鞣酸铁和耐光、高黑度的没食子酸铁,它们都是有机颜料,两者互为补充则使字迹的黑度、耐水性、耐光度取得最佳效果,可以说是较耐久的字迹色素。蓝黑墨水字迹的转移固定方式是深层吸收,与纸张结合较为牢固,其原因是比较明显的:蓝黑墨水同样是以溶液状态使用的字迹材料,起色素作用的原始成份都具有一定的极性和较小的粒径,容易被液体携带深入纸张纤维内部;而添加的适量甘油成份除了润湿笔尖调节字迹干燥速度等积极作用外并不足以携带色素颗粒进行迁移,所以正常条件下不会出现长久保管的扩散问题。但是我们发现这种字迹在长期潮湿环境下仍会扩散,其原因是为使墨水显色而加入的少量着色剂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染料,遇水便会溶解扩散;它的另一不足在于过多的酸性物质易造成纸张纤维素水解。但此种字迹褪色后可采用化学方法恢复的独特优势大大弥补了这些不足,使之成为较合格的档案字迹材料。

3、激光打印字迹。信息社会的发展,迫使档案人员越来越频繁地面对它,所以必须认真思考它所带来的问题。激光打印所用的字迹材料是墨粉,而档案字迹一般都采用黑色墨粉,其主要成份有色素碳黑、起粘结和成膜作用的热塑性树脂、树脂增塑剂石蜡以及电荷控制剂等。这种字迹的色素稳定性是勿庸质疑的,那么色素与打印纸的结合是否牢固呢?现通过激光打印和字迹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首先由计算机输出文字或图象信号来控制激光光束闪烁并经三棱镜折射到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影,然后再用带有异种电荷的墨粉显影(即使静电潜影转换为墨粉影像),此时再以粘附的方式(墨粉是干性的,并有接触压力的参与)将墨粉影像从感光鼓上转移到打印纸上,最后用卤钨灯或加热辊加热,此时墨粉中的热塑性树脂熔化并冷却成膜将墨粉字迹牢牢地固结在纸张上,此即所谓的定影。可见它的转移固定方式是粘附和结膜,结合较为牢固。由此判断黑色墨粉激光打印字迹可以称为较耐久字迹。然而近来有报告证明存放五年以上的复印档案字迹中部分出现粘印甚至轻度纸砖现象,复印字迹与激光打印字迹的墨粉成份和形成过程是非常相似的,这督促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以便在理论上作出解释。原来这类字迹赖以固定的成膜物质——热塑性树脂在增塑剂的作用下降低了软化温度,如果档案保管不慎产生局部高温、高湿或高压就可能接近它的软化点,长时间作用就会导致表层皮膜变软出现粘性;另外如果与其他含有增塑剂的物品密切接触,这些增塑剂就会向字迹的树脂皮膜迁移进一步降低它的软化点从而使其甚至在正常的保管条件下就会软化粘连或粘脱。而这除了提醒我们对其保管条件的认识还很欠缺外并不能说明别的问题。

4、针式打印所用的字迹材料是由大量不干性油如甘油等调稀有机颜料或染料而成的色浆(浸染在色带上使用)。针式打印属于点阵打印,由一组固定数目的钢针组成矩形打印头,利用计算机输出的汉字输出码信息控制打印头中的一部分钢针,撞击浸有色浆的色带和打印纸,从而在纸张上现出数目和排列不同的色点,再由这些色点构成的阵形组成线条不连续的文字或图形。由于溶剂是不干性油,所以色带上的色浆能长期保持一定的流体性质,在因钢针的撞击与打印纸接触的同时能够携带粒径较小的色素渗入纸张纤维内部。表面看来,如果使用稳定性较好的有机颜料色素如苯胺黑,再辅以这种较为牢固的深层吸收方式。这种字迹的耐久性也在可以宽限之列,然而进一步探讨就会发现它存在明显的扩散隐患:不干性和强吸湿性的甘油既然作为溶剂使用就必须大量加入,因而在形成字迹线条之后随着时间的延续仍会无所顾忌地继续携带色素颗粒在字迹线条周围迁移扩散,轻微的扩散能使字迹更加圆滑,但长此以往就会变得模糊不清——针式打印字迹是易扩散字迹。

5、喷墨打印的过程是由计算机输出信息控制矩形点阵中的特定喷嘴向纸张喷出墨液并被迅速吸收形成线条连续的字迹或图形。正是这种墨液本身的性质从根本上剥夺了喷墨打印字迹成为耐久字迹的权利:墨液采用各种染料溶解而成,所以这种吸收字迹除了极易扩散还怕光怕热怕溶剂污染,所以不能作为档案字迹采用。

散文染墨篇3

《林散之传》说林散之的墨法来源于书画大家黄宾虹先生。黄宾虹是近现代大家中用墨的高手,曾提出“五笔七墨”说。他认为“凡用笔有五种:曰锥画沙,曰印印泥,曰折钗股,曰屋漏痕,曰壁坼纹。用墨有七种:曰积墨,曰宿墨,曰焦墨,曰泼墨,曰淡墨,曰渴墨,曰浓墨”。林散之后来对黄宾虹的笔墨法深参妙悟,将山水画的水墨形式语言要素,诸如“蹲”、“绞”、“皴”、“擦”、“破”、“渍”等运用到书法中,丰富了书法的笔墨技法,拓展了笔墨的表现力。林散之认为“写字要有墨法”。他写字每次都不用墨汁,而是磨墨,磨得很浓很稠,并且砚台中常存宿墨,加研磨后再用。作书前,他将笔在清水盂中浸泡透,掭去部分水分后再蘸墨。作书时,笔腹含水,笔端含墨。有时创作一幅作品,一面静心酝酿章法布局,一面把笔来往于浓墨与清水之间点蘸,这时笔锋上清水、淡墨、浓墨之间的层次极其丰富。一拓直下笔枯墨尽后,或蘸墨,或蘸水,水墨交融,渗化洇散,墨色变化十分丰富,浓淡枯湿,应有尽有,出神入化,有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我写字时,多次有意无意地参考林散之用墨之法,以至被一些人讥为“舍不得墨”。再后来,又读了启功先生的《论书札记》,里面讲到很多关于书法用墨的知识。其中有一条“碑版法帖,俱出刊刻。即使绝精之刻技,碑如《温泉铭》,帖如《大观帖》,几如白粉写黑纸,殆无余憾矣。而笔之干湿浓淡,仍不可见,学书如不知刀毫之别,夜半深池,其途可念也”。读后觉得印象深刻,才确信书法用墨有浓淡之变化在散翁之前就有,且许多书法大家都对墨法很重视。在浏览当代书法作品集时,也发现有不少当代书法人已经把墨法的丰富表现作为书法审美的重要特质而追求。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可谓是最早用墨的典范作品之一,尽管是实用急就之草稿书,但其技巧运用可以说已臻完美。浓、淡、干、湿、枯、润、焦墨都有,且巧妙的排列组合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苏轼论书语有“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祭侄文稿》正是印证了这一点。宋代书法尚意,强调我手写我心,在“趣”字上做文章,墨法基本上继承了唐人的特点,又相对有所发展,枯笔运用较多,四大家中尤以黄庭坚为最,其《李白忆旧游诗卷》通过浓淡枯焦墨的长线条营造了一种浪漫洒脱的意境,很好地诠释了李白的诗意。其后至明清的徐渭、董其昌、王铎、傅山在墨法上均有建树。徐渭的浓淡墨互用,表现了他淋漓尽致的意趣。董其昌的淡墨运用表现了一种清和雅致之美,而王铎的涨墨使草书更具有张力和视觉上的震撼。傅山对前几位大师的长处都有所运用,他会根据不同的心境选用不同的墨法。在当代书法创作中,大家对墨法的运用也比较关注,其中亦不乏成功者。在每届全国书法展中也有用墨高手的出现。

“惜墨如金”在古代对绘画的描述中曾多次提到,原来的意思即用墨要恰如其分,不可任意挥霍,尽可能做到用墨不多而表现丰富。相传北宋山水画家李成“惜墨如金”,所画寒林,以渴笔画枯枝,树身只以淡墨拖抹,仍然获得“山林薮泽、平远险易”的效果。清代吴历曾说:“泼墨、惜墨,画家用墨之微妙,泼者气磅礴,惜者骨疏秀。”钱杜说:“云林(倪瓒)惜墨如金,盖用笔轻而松,燥锋多,润笔少,以皴擦胜渲染耳。夫渲染可以救枯瘠,生云烟,迂翁又何尝顷刻离是法哉!特不肯用湿笔重墨耳。”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熟宣纸性较硬,在其上作书宜用软毫笔,墨可稍浓一些,水可稍干一些,这样运行使转,自然笔墨得所。除此之外,墨法的灵活运用还受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而定。清人刘墉喜用浓墨,而王文治却善用淡墨,两人分别被誉为“浓墨宰相”和“淡墨探花”。用墨能将浓淡枯润的变化完美地统一起来,做到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便可称用墨高手。

用墨的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用墨的技巧,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用笔的技巧。由于用笔的节奏不同,便可以产生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轻则墨淡,重则墨浓,徐则渗而润,疾则燥而枯。反过来,墨法亦影响笔法,如笔墨饱运笔宜快,笔墨少运笔宜缓,节奏的变化通过墨色表现出来,生机跃然纸上。墨色的变化须一任自然,切忌写一字蘸一次墨,否则不能产生墨韵变化,通幅作品要注意到上下、左右的关系,通过对比,表现出墨色的自然变化。

要产生墨色上的变化,亦要讲究蘸墨之法。一般蘸墨不得深浸,深浸不但笔弱无力,而且墨色不易灵活变化。故蘸墨当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以毫濡透,润而补渍为度。清蒋骥《续书法论》中说:“作书时,须通开其笔,点入砚池。如篙之点水,使墨从笔尖入,则笔酣而墨饱。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溢而笔凝。”

散文染墨篇4

关键词:废纸再生利用废纸脱墨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TS733 文献标识码: A

1废纸再生利用现状

废纸的再生利用,是一项有利于社会的措施,它可以节约大量的森林资源,避免了废纸的弃用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再生纸是以废纸做原料,将其打碎、去色制浆后再通过高科技手段,经过筛选、除尘、过滤、净化等10多道复杂工序加工生产出来的纸张, 因80%的原料来自回收的废纸, 故而被誉为低能耗、轻污染的环保型用纸。回收1t办公类废纸, 可生产0.8t再生纸,相当于节省木材3m3,并可节水100m3,节煤1.2t, 节电600度, 节省化工原料300kg。如果把今天世界上所用办公纸张的一半加以回收利用, 就能满足新纸的需求。

我国废纸回收利用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而快速增长,废纸回收利用正在全国各地加快发展,尤其是沿海地区发展迅猛。我国对废纸的利用和处理,上世纪70年代是通过简单的蒸煮、疏解、打浆、洗涤后用于抄造或配抄卫生纸和低档箱纸板的;80年代废纸的回收率已达1/4左右,进入90年代,一些大、中型造纸企业先后从国外引进脱墨设备和技术,使我国废纸利用处理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得以全面发展。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废纸回收回收水平较低,目前的废纸资源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造纸的需要,机关、企业、学校、个人浪费废纸的现象较为普遍,节约用纸、利用废纸意识淡薄,废纸回收环节薄弱,没有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回收利用的水平不高。国内废纸收购市场相对无序,影响废纸回收质量。另外,废纸回收分类也缺乏相应的标准。

2废纸脱墨的影响因素

(1)废纸种类

各种印刷品不只是所用纸张的性质不同,而且油墨的组成和性质也不同,因此所采用的脱墨方法、药品配方和工艺技术也有所不同。要取得好的脱墨效果,必须对废纸选别分类,按不同类别的印刷废纸,决定脱墨的配方和工艺技术条件。废纸存放时间会影响脱墨效果。存放时间超过半年的旧报纸的脱墨较难,脱墨浆的白度也较低。

(2)加料顺序

通常采用的加料顺序是先加药品于碎浆机中,经热水溶解并调节到一定的浓度,然后再迅速加入废纸。这种顺序操作方便,便于控制药液浓度,使脱墨药剂更加均匀地和废纸接触和反应,以得到均匀稳定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如采用先加废纸,后加药液的顺序,在碎解过程中油墨粒子可能进入纤维内部,使之在其后的洗涤和浮选时,不易被悬浮出来,因而降低脱墨效果。

(3)脱墨温度

脱墨温度是脱墨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水力碎浆机中的低温脱墨,温度一般为40~60℃,而高温脱墨,其温度一般为80~90℃。脱墨过程中,适当提高温度可促进油墨的软化和分散,并可加快化学反应,有利油墨去除。对书籍纸,其油墨中含有沥青成份,当温度低于80℃时,不易分散脱离,使浆料中小纸片和黑点增多。但对旧报纸或机械浆含量较高的纸,应采取低温脱墨,温度不能超过6 0℃,否则将引起纸浆变黄,白度下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添加油墨化学药品后,在碎解各时期浆中的残留油墨粒子浓度都较不加时低,这是由于油墨碎化严重,增加了细小油墨在浆中的再沉积,因此浆中残留油墨粒子浓度也提高了。碎解温度提高时,浆中残留油墨粒子浓度将降低。

(4)脱墨时间

脱墨时间主要根据废纸种类,脱墨剂和其他工艺条件来决定。温度高些,时间可短些,脱墨剂的化学作用较强,时间可相对缩短。在水力碎浆机碎解并同时脱墨,通常每池浆料需20~40min;对于胶质添加较多和纸质疏松的废纸,要比书籍所需的脱墨时间短得多。要使废纸疏解和油墨分散得好,要有足够的时间,但时间过长,动力、蒸汽等消耗增加,产量减少,且有可能造成油墨粒子“回转”及纤维重新被染料染色,也容易使纤维在较长时间机械作用下受到机械损伤。

(5) 碎解浓度

浆料碎解浓度对碎解和脱墨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首先浆料浓度提高,在脱墨剂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相应地提高了脱墨药液的浓度,有利于脱墨剂与油墨反应。同时,浓度提高,可增加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剪切力和揉搓力。由于增强了分散和碎解作用,碎解时间可减少,动力消耗相应地降低;而且在高浓条件下碎解,油墨粒子也容易分散游离出来,为其后的洗涤和漂白打下基础。碎解浓度视碎浆设备而定。目前趋向于高浓,一般控制在12 %~15%。

已经证明:油墨碎化程度有限时将得到较好的脱墨效果,如能有效的控制油墨在碎解时的碎化程度,则将有助于废纸碎解最优化并得到最佳的浮选和洗涤效率。在固定碎解温度,转子速度和不加脱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提高浆浓度, 将增加浮选浆的油墨粒子浓度。如果在此基础上提高温度或加入化学药品,在同样的碎解时间里,浮选浆的油墨粒子浓度会进一步提高。在较高浓度条件下,有利于碎浆机的碎浆能量在碎浆机槽体内促进对纤维的分离力,使碎浆机的总碎浆能力大大增加。对于油墨粒子杂质要从纤维中分离出来,需在碎浆浓度达到10%以上才能实现。而要达到废纸脱墨的主要目的,就要大大改善油墨类杂质的分离和扩散效果,这就必须提高碎浆浓度。

(6) 油墨性质

油墨主要由颜料粒子及其载体连结料组成。脱墨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油墨连结料的性质。有些连结料,如天然松脂、改良松脂、香豆酮、松节油、石油松脂、醇酸油脂和干性油等都容易除去,而有些连结料,如沥青、纤维素衍生物、合成胶乳、苯酚尿素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等则难以除去。要取得好的脱墨效果,就要了解不同印刷品所用印刷油墨中连结料的特性,根据其特性来确定脱墨剂的配方和制定合理的工艺技术条件。

(7)脱墨pH值

一般废纸脱墨剂多为碱性脱墨剂,脱墨时浆料pH值多数控制在9~11之间。但对于染色废纸,特别是不易除去的颜料和处理湿强纸时,则应采用较低的pH值和高温。因为这一类纸往往不易分离成纤维。

NaOH是传统化学脱墨中不可缺少的化学药品。NaOH在脱墨过程中,能够促进油墨中脂类物质的皂化或水解,使纤维润涨变的柔软,从而使不皂化的油墨从纤维中释放出来。NaOH用量对脱墨浆及其漂白浆白度和尘埃度均有影响。

(8) 废纸疏解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废纸疏解得愈充分,油墨粒子就愈容易从纤维上分离出来,脱墨效果就愈好。为此,有些工厂在水力碎解机之后,设有高频疏解机或纤维分离机,使废纸充分疏解。

(9)脱墨剂

脱墨剂一般由多种化学品组成。在脱墨过程中所起化学和物理作用各不相同,有些药剂同时起着几种作用。因而,整个脱墨过程实际上是在多种化学品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如皂化油墨粒子需要皂化剂,而分散剂的作用是分散和游离油墨粒子,为不使油墨粒子重新聚集并覆盖在纤维表面,吸收剂吸收油墨粒子,还有使废纸脱色的脱色剂或漂白剂,为润湿颜料粒子,使之乳化便于分离溶出,还应有清净剂等。可见,单一脱墨剂组分是不可能达到最佳脱墨效果,必须组成合理配方。因此,脱墨剂是降低废纸与印刷油墨的表面张力而产生皂化、润湿、渗透、乳化类很多,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皂化剂、湿润剂、膨胀剂、分散剂、吸收剂、脱色剂、漂白剂、粘着物去处剂、表面活性剂等。

(10) 浆料洗涤

脱墨后的浆料一定要迅速及时洗涤,以免由于油墨中颜料的染色作用而造成纤维返色,影响纸浆白度。

散文染墨篇5

关键词: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墨水;工艺,应用;研究

0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业的技术也在更新换代。其中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即为较为先进的技术。其是先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各种数字化影像设备取得图像资料,将其输入计算机系统中,利用电脑分色系统进行编辑处理,在将各种类型的墨水,如活性染料墨水、酸性染料墨水、分散性染料墨水等,并按照纺织物的性质花纹及图案的控制,均由电脑完成,最后制成成品。

1 数字喷墨印花优点及缺陷分析

数字喷墨印花是较为先进的印染技术,其使用颜料墨水喷印,将颜料直接着色与织物上,其优势在于颜料的颜色较为丰富,亮泽饱满,经过各项工序的加工,颜色牢固度较高,不易受到日晒的影响而褪色,且对酸碱度的耐受性较为良好,并适用于各种质地的织物,颜料墨水也不易沾附与皮肤,对人体没有害处。制作的过程所需时间少,操作简单,印染速度快,图案效果良好。但因其需要先取得一定质量的数字图案,制版存在一定的障碍,准确度有限,打样的数量需要根据批量而定,消耗较多人力,即使是小批量的生产也需要进行相同的流程,且在色彩的配比、制作浆液等各个环节均需消耗较多人工,成本较高,印花的洗涤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2 数字喷墨印花在织物上的应用

2.1 预先处理

在技术指标上,喷墨印花对于染料墨水的有活性染料的性质有较多的要求,如墨水的粘度、表面张力等,而活性染料墨水中并没有固色催化剂的成分,因此,如果将活性染料墨水直接喷至织物表面,渗透性极强,印花的形状、轮廓、精细度等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需要在使用数字喷墨印花技术之前对织物进行相关处理。该预先处理的目的在于为活性染料和纤维发生反应准备碱性环境,避免染料墨水在织物上的强力渗透作用,保障印花的效果。处理完毕后,需要对织物进行烘干处理,并需保持在平整的状态下进行喷墨印花。基本流程为先调制浆液,在将织物上浆,最后进行烘干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如下:①调制浆液 调制浆液的方式与一般的的浆液调制方式基本一致。其主要的构成成分为海藻酸钠、淀粉、尿素及合成粘合剂等。在该糊料中的尿素等成分,作为吸湿剂其主要作用为促进蒸汽处理时织物纤维的膨化反应,使燃料能够通过浆液顺利的在纤维中散开;②上浆 上浆的主要作用在于让织物的表面附着一层浆液,避免染料墨水在织物上出现强渗透现象,并促进织物在湿热时与染料相结合,时织物的色泽有一定的饱满度及牢固度,图案更加清晰,不易褪色;③烘干 在进行织物色风干时,应选择热风风干方式,温度保持在100℃以内。喷墨印花后的织物也需要烘干,并实施汽蒸处理,促进活性染料和纤维彻底发生固色反应,再使用清水清洗,清除附于织物表面的染料,最后重复一次烘干处理。

2.2 喷印

正确的RIP与图像输出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是把需要喷印的图案或花色数据制作成光栅的图案或者网点,因此喷墨打印机及可以在织物上进行喷墨打印,其在接收喷墨打印的相关数据时,采用的是描述性的语言或者矢量图像方式进行,且在打印过程中将喷印机的喷嘴与织物的距离保持在5mm左右,以保证打印效果。

2.3 汽蒸处理

喷印完成后,活性染料仅仅是附着在经过上浆织物的浆液上,而并未真正附着于织物的纤维中,需要将织物进行汽蒸处理,织物处于一定温度及湿度的环境中,促使颜色染料的有效成分与织物的纤维发生相关的化学反应,并牢固的附着在织物纤维深处。在进行汽蒸时,将温度调控制在95℃,持续进行50分钟左右,并在织物的上下使用白纸做衬,避免蒸汽在液化时形成的水珠滴落,降低印花的效果。

3 总结

数组喷墨印花技术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印染技术,具有较高的有先进性及优越性。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较低的成本较低的条件下,在各种性质的织物上制作出具有颜色鲜艳、饱满,轮廓清晰、具有个性化的图案,且操作较为简单。基于上述优势,该技术在纺织品的印染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数字喷墨印花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图案制版繁琐、只能小批量生产,但是现代人对于服饰的需求逐渐趋于个性化,该技术在小批量但多花样的印染方面却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及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永庆.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工艺分析[J].丝网印刷.2009(08):31-35.

[2]顾浩.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和应用前景展望(续一)[J].针织工业.2010(02):34-36.

[3]张运生.喷墨印花在纺织品印花中的应用与探讨[J].染整技术.2009,31(05):17-21.

[4]杨丽,张晖.数字喷墨印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2-45.

散文染墨篇6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功能价值“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这一思想在平面设计领域十分盛行,对于传统美学元素和设计元素的使用已经成为了当今设计界的一大趋势。水墨元素进入到现代平面设计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价值与功能,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简约的墨色透视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

水墨画有着非常经典的“浓、淡、重、清、焦”五色,每种墨色都可以借助于干湿浓淡的变化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墨色世界。另外,由于中国水墨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发展史,所以其在传统绘画中有着许多创作手法,比如积墨、破墨、泼墨、分染、罩染、统染和平涂等,加之“计白当黑”的创作技法,便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独具一格的墨色语言体系,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将传统水墨文化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不但能够彰显出蕴藏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而且能够进一步继承和传播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以达到对艺术和审美境界的更高追求。现代平面设计理念更加倾向于本土化的设计风,其目的就是为了彰显民族传统的文化魅力。所以,将水墨这一古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具有现代感的平面设计理念之中,再通过相关技法的应用,必然能够缔造出不一样的文化作品,同时还能达到提升文化品格的效果。

2.造型的无规则性

使作品的气韵得到了提升水墨画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渗透性和不规则性。在水墨作品的创作中,毛笔是最核心的工具且表现力非常强,其绘画出来的线条可粗可细、能曲能直,所以,在绘画者的引领下,水墨元素能够打造出丰富多彩的造型。如利用露锋、藏锋、侧锋和偏锋等笔法可以设计出千姿百态的造型,将其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情趣内涵与心理思想。无论是飘逸淡然的还是凝重激昂的,水墨元素都能将其展现得游刃有余。把对水墨元素的应用提升到情感、精神或者心理层面,就可以将其正式作为平面设计作品中的设计语言符号,通过虚实间的来回转换缔造出一种独特的气韵,给观者的视觉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3.平面设计中墨境的营造与表达技巧

我国的水墨艺术极富民族文化背景与哲学内涵。平面设计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视觉符号,或是一种简单的设计手段,水墨是有“生命”的,只有在平面设计中营造出“墨境”,才能真正实现作品感染力的提升。但“墨境”的营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必须经过复杂、巧妙并且严密的心理构思,然后再转换成具体的艺术表现。水墨以黑、白为主,没有过多的色彩可言。但就是这种简单的色彩调和,就足以能够将个人的内心情感与周边世界分割开来。所以,创作者所受到的束缚非常小,可以任意对情感进行意象化、抽象化的表达。而且,因为创作过程极具灵活性,所以便给欣赏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像空间。另外,水墨艺术更侧重于简约并且含蓄的创作风格,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寥寥几笔,气韵便生,比较典型的代表有郑板桥先生的《墨竹》。且从某个层面来看,设计与艺术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互通的地方,平面设计中有三条关于“美”的原则:“立意”“创新”“活用”,与水墨创作所追求的意境十分吻合,可以说,两者具有同样的审美价值观。这样一来,将其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就再贴切不过了。

二、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1.水墨元素笔墨技法的娴熟应用

“用笔”和“用墨”统称为水墨画创作中的“笔”和“墨”,而“笔情墨趣”则是对创作技法艺术效果和情感意蕴最贴切的形容,这对于提升平面设计的艺术内涵与审美价值将大有益处。传统水墨创作的笔法非常丰富,可以用来表现多种事物的特征。其在用笔时会根据不同的题材来选择下笔的刚柔、粗细、曲直和轻重。比如,在进行人物刻画时,一般会采用铁线描或行云流水描;塑造山水效果时,会用斧劈皱、牛毛皱、披麻皱等多达十种以上的技巧;描绘花鸟虫鱼等物象时,主要依靠勾花、拓叶、藤、画干等技法。另外,我国水墨艺术还有运笔之说,即“变、平、留、重、回”五笔,并能由此营造出一种“笔断意连”的艺术效果。且在用笔的速度和力度上也有轻、重、缓、急之分,而这些技法的使用正好为平面设计提供了足够丰富的造型蓝本,也为情感的多样化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面设计师在品味了蕴含在水墨文化中的情感魅力和性格特征以后,能够将其独特的用笔技法和线条表现力应用到作品的设计当中,提升作品的表现效果。所以,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引入水墨元素是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设计师可以将蕴含在水墨艺术中的纯白简洁之美应用到作品当中,以丰富设计的表现手法。传统的平面设计很容易受到细枝末节的影响,所以这种一目了然的单纯反而能够令人眼前一亮。其次,设计师还可以从水墨艺术的特征或者特质中汲取养分,例如物象造型技法、用墨技巧、情感意蕴、笔与运笔方式等,这些对于平面作品的设计是非常有益的。

2.充分使用水墨元素的构图

章法水墨元素的构图章法亦可成为“布局”“章法”或者“经营位置”等。通常情况下,构图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欣赏者的情感表达与心理感受。中国水墨艺术十分注重对散点透视法的运用,例如水墨画中的“移步换景”。将水墨元素的构图章法引入到平面设计中,便可以营造出更加完美的意境,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开阔了设计空间,发散了设计思维。“正与奇”“聚与散”“疏与密”,都是比较典型的水墨画章法,都可以被借鉴到现代平面设计之中。

2.充分使用水墨元素的意境

美感水墨艺术只利用黑白两色来完成内心感受的诠释,拉开了现实世界与内心感受间的距离,可以令创作者摆脱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尽可能地去任意发挥,完成意象化、抽象画的情感传递。与此同时,欣赏者也从中获得了更加宽广的自由发挥空间。黑色墨迹的气韵加上空白的深远,便组成了水墨艺术的“墨韵”,这也是其最玄妙的地方。传统水墨元素简约而含蓄,即便是草草几笔也能够做到气韵生动。而就现代平面设计而言,其在某种程度上过于看重传播信息的快捷性与直接性,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也就是说,平面设计过于强调商业效应,而忽略了艺术本身所能带给欣赏者的审美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平面设计对我国传统水墨元素的应用,可以在“意境美感”上所有造诣。这就需要现代平面设计师摈弃之前功利的思维方式,站在艺术和审美的高度上去进行作品的创作。

三、现代平面设计运用

我国传统水墨元素应注意的问题首先作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在使用水墨元素之前,必须要对我国传统的文墨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理解,还要掌握其应用技巧,再利用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尺度与比例、节奏与韵律等表达方式来展现设计中的物象特征,在做到直接、快捷地传播信息的同时,深化其中的文化内涵,提高作品的审美水平。其次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要注重表现水墨元素的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注重对设计思想的传达,尤其是对于产品品牌形象的展示等。前者是手段和渠道,后者是内容和主体,只有明白这种主次关系,才能体现出以水墨元素为主导的平面设计作品的价值。

散文染墨篇7

关键词:废纸 字迹清空仪 环保 设计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废纸的回收利用,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生产技术方面都已经具有相当水平,废纸回收利用和林纸一体化已逐步成为现代制浆造纸工业的两大发展趋势。目前,全世界造纸用纤维原料中废纸约占40%,未来废纸的用量和比重还将会持续增长。因为国内的废纸回收率不到30%,近年废纸利用率的提高主要靠进口废纸解决的,所以我国的废纸回收技术有待提高。

考虑到为了使更多的人们提高节能的意识,节约一张纸就等于保护了树木,近而保护了环境,字迹清空仪的研制不仅顺应了中国的发展趋势,保护环境,还为国家有关环保部门提供了方便,也使造纸厂的造纸压力略有减少。

2 仪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字迹清空仪,长度类似于中性笔(大约15厘米长),宽度和高度各1.5厘米,它是由两块会聚透镜、光栅、滤光片、出光镜和一个开关所组成。具体工作原理是它的一端采用聚光元件能够收集太阳光或灯光,通过单色器的光栅色散作用,一组滤光片的滤光作用等,将复合光分成我们所需阶段内波长的单色光;另一端能够发射一定波长的单色光(与染料吸收光的波长相近),通过调节光的强弱,将光照射于专用光降解墨汁或光降解墨盒打印出来的文件,使光与光降解物质作用,使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降解,从而达到字迹清除的目的。

2.1 机械部分设计如图所示

2.2 理论设计计算

光栅方程:垂直入射 (a+b)sinΦ=±kλ k=0,1,2,…

斜入射 (a+b)(sinΦ+sinθ)=±kλ k=0,1,2,…

式中λ是光的波长,Φ是衍射角(均取正),若Φ与θ在法线同侧,上式左边括号中取正值;在异侧时sinθ取负值。

3 仪器的创新点

便于携带,方便使用,操作简单,同时弥补了废纸回收再利用率低这一缺陷。应用新技术使仪器发出一定波长的光且该光必须与染料吸收光的波长相近,利用仪器将多种单色光分散成我们所需波长段内的色光,而且要求在所需波长范围内发出强而稳定的连续光谱。

4 仪器的发展前景

根据光降解墨汁或墨粉的特性,利用光学原理制作的字迹清空仪,构思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作品对纸张重复利用、节能减排、保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作品具有独创性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作品可人手一只,适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该仪器若能大批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我国对废纸进口的依赖程度,也节约了厂家造纸的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有效地缓解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还间接地保护了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先志.光器件及其应用,2010.

[2]曹光瑞.纸浆造纸节能技术,1991.

[3]石黑久三郎著.张尔聪译.最新造纸技术的理论与实践,1989.

[4]造纸化学品.1997(4).

[5]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四川大学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分析化学,2009.

基金项目:

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散文染墨篇8

环境和生态灾难

原油中含有石油气、苯、芳香烃和硫化氢等物质,对人和生物都具有毒性,当达到中毒临界阈值时,就会导致人和动物中毒。

当然,原油泄漏的近期危害首先是对海洋动物和生态的危害。原油会把大量的海鸟困在油污中,海鸟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鸟儿无法飞走,于是被滞留在油污中,或窒息或溺毙而亡。当然,海鸟更多的是中毒而亡。同样,被原油围困的海洋生物,如海豹和海龟等,也会试图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由于污染面积宽广,而且油污严重,它们最后都会一个个挣扎得精疲力竭,无力地沉入海底死亡。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大多数动物一旦受困于浮油,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会死亡。

原油泄漏已经提供了灾难的样本。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这一世界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之一在10年后才有了初步的灾难评估报告。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其实,这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情况。那些死亡后沉入海底的海鸟、海豹、海獭和鲸等远不止这些数量,保守估计,也是该报告数量的数倍到10多倍。灾难评估报告也称,阿拉斯加地区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此后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很低水平,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

这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后果无论怎样评估,可能都不会比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的后果要轻。这不仅在于此次的原油泄漏将会更多,而且恰恰发生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和动物的繁衍期。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入口处湿地面积占美国湿地总面积25%,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浮油对这一区域野生动物构成巨大威胁。例如,墨西哥湾有3处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些地方大多是沼泽地,风浪把浮油吹向沼泽地,意味着许多野生动物将面临灭顶之灾。而且,动物们正处于繁殖期或孵化期,浮油的到达将把动物的母婴一起杀灭。

如果浮油向东扩散,可能会危及海牛。在墨西哥湾,成年海牛数量眼下不足2500头。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也不能幸免。因为接下来6个星期,这种鱼将涌入墨西哥湾北部海域产卵。另外,包括水獭、海狸鼠等毛发浓密的动物以及半水栖的啮齿类动物在接触原油后都会受到毒害,而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豚和鲸鱼会出现皮肤不适。由于经常在水面觅食,海龟也很容易吞下原油。另外,墨西哥湾原油泄露对海龟尤为不利,因为此时它们正进入春季的筑巢期和孕育期。

污染扩大的后果

目前,墨西哥湾泄漏的浮油扩散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英里,距离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河口不到20英里。随着浮油的面积不断扩大,很有可能进入海流,自西向东扩散到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亚拉巴马和佛罗里达州。尽管此前估计现在的日漏油量约为5000桶,但英国石油公司的代表担心,如果事态继续恶化,漏油量可能大幅增至每天6万桶。

随着污染面积增大和原油泄漏的增多,灾难可能进一步扩大。例如,原油中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可能进入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以及人类,无一能幸免于通过食物链的中毒。而存活下来的物种在未来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并将遗传到无数的后代。

对食物链的影响可以表现为,海洋大面积遭原油污染后,细菌、浮游生物和其他海底觅食的生物会吞噬石油,然后这些生物成为小鱼、蟹、虾类的食物,再后来这些小鱼、蟹、虾类被体型较大的红绸鱼一类的鱼、海豚和鲸吃掉。原油毒物就可以通过这种食物链而富集到较大的和高端的生物体内。一方面,毒物富集后可能杀死这些生物;另一方面。这些生物如果成为海产品供人食用,又会毒害人。而这种途径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墨西哥湾是全美20%海产品的重要来源,产虾量更占全美的75%。食物链危害人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通过毒物的富集作用危害人的肝、肠、肾、胃等,使人体组织细胞突变致癌。

当然,原油污染进一步扩大后还造成对生态和环境更为严重和持续的破坏。原油与海水混合后,改变了海水的理化参数,如海水的颜色、透明度等,因而会改变海洋生物原有的栖息、生长环境,逼迫它们要么迁徙,要么呆在原地被毒死。另一方面,浮在海面的大面积原油减少了太阳辐射投入海水的能量,阻隔了海水和空气的相互作用,造成海水缺氧。直接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整个海洋生物食物链的循环,从而严重破坏海洋环境中正常的生态平衡,造成鱼类、虾类等因缺氧而死亡。

由于漏油油井的位置靠近墨西哥湾的大陆架,这里繁盛的珊瑚礁也面临生存威胁。如果珊瑚礁被破坏,造成的生态危害更大,有更多的海洋生物将消失,因为这些美丽的珊瑚礁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当然,原油泄漏的另一个灾难就是对当地经济的直接影响。墨西哥湾的渔业每年产值达到18亿美元,是美国除阿拉斯加之外的第二大渔业市场。无疑,这次原油泄漏不仅会大大减少当地渔业的产值,而且有可能使当地经济成为负值。例如,专家估计,仅对路易斯安那一个州来说,漏油污染就可能造成约25亿美元的损失。另外,墨西哥湾、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的旅游业也会受到影响。当地旅游业近期就可能有15万多人失业。

对人类和环境的长期影响

大量原油泄漏后,可通过阳光的暴晒而蒸发,与此同时,由于清除原油污染会采用火烧的方式,这就会让原油中的芳香烃(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硫化物和氮化物等挥发到空气中,毒害人和生物。

苯的挥发性最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后,苯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引起苯中毒的原因之一是苯在体内生成了苯酚。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严重者会因为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头昏、心率

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现象。吸入2000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苯蒸气5~10分钟便会有致命危险。

另外,通过食物链摄入含苯过多的食物会导致呕吐、胃痛、头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状,甚至死亡。苯也会对血液循环系统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苯还可以导致大量出血,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用,使疾病有机可乘。

妇女吸入过量苯后,会导致月经不调达数月,卵巢会缩小。苯对胎儿发育和对男性生殖力的影响尚未明了。孕期动物吸入苯后,会导致幼体的重量不足、骨骼延迟发育、骨髓损害。所有这些都是对人和生物健康和生命的危害。

原油泄漏对人健康的危害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而且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可达几十年。例如,研究发现,苯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15年。到时再致人发病。而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20多年后,对人和环境的负面作用仍未终结,而且不知道何时能终结。

研究人员发现,今天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原油泄漏对阿拉斯加渔业社区和村庄的人们造成的负面社会和精神影响仍在持续。当地人仍然感到沮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患者比例非常高,严重忧郁者数量也较多。而且,受污染地区居民的离婚率、暴力犯罪率以及破产者数量也较历史平均水平显著增加。(文章代码:101215)

相关链接

原油的清除方式

清除泄漏原油的方式有三大类,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

物理的方法有,用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沫嚣刮油,用油缆阻挡石油扩散。英国有人发明了一种用机编禾草排治理原油污染的方法,不仅能防止原油在海中扩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质量多1 5倍的原油。禾草中又以大麦秸秆治污最为有效。

目前,墨西哥湾的泄漏原油已经在用水栅和油缆围阻起来,但由于风浪较大,这种清除方法的效果可能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就是把围起来的原油进行焚烧,也可以清除一部分原油。过去的经验表明,焚烧可以烧掉约50%的原油。但是,燃烧原油会引起更大的污染。

化学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清除剂或分散剂,把原油分解,使其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颗粒。分散荆将原油分解成细小的油滴,油滴随后融入海水的上层结构。经过分散的原油不会沉到海底,而是在海水表层下方形成一个由油滴组成的羽状或云状结构,让原油得到迅速稀释。通过风和海浪的作用,油滴在水层中扩散,因而最大可能地减少对鱼类、乌类、船只和海岸的附着。细小的油滴随后可被水层中的自然界微生物吃掉,从而消失在生态系统当中。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化学和生物清除法的结合。

生物清除方法是采用微生物,如嗜油茵吃掉原油,或用一些植物来吸附原油。一些嗜油细菌,如假单胞菌属(Pscudomonas)、微球茵属(Micrococcus),可以在实验室里大量繁殖,然后再喷洒到海面原油上。这些细菌可以较快覆盖海面,把石油吃掉。同时也可以用这类细菌清除地面的原油污染。但是,细菌吃掉原油也是相对的,它们不可能完全吃掉原油。而且,当石油和水彻底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乳化作用,像黏稠的巧克力奶酪冻一样。这种混合物不会像正常石油一样蒸发得那么快,也不客易清洗掉,更不容易被嗜油菌吃掉,还不容易燃烧掉。

上一篇:席慕容诗歌范文 下一篇:新年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