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范文

时间:2023-10-13 01:14:35

散文

散文篇1

1、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2、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3、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一是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二是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三是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只要能很好地表现内容,在形式上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四是富有文采。好的散文总是和优美凝练的语言联系在一起的,讲究对语言美的追求。一般来说,散文的语言应当简洁、凝练、自然、优美。在遣词造句上,讲究朴实而不贫乏,华丽而不做作,丰富而不堆砌。既追求文采斐然,又蔚为天然,使读者看不出雕琢的痕迹。五是情真意切。散文和诗歌一样,侧重于抒发情感,表达情志。散文之所以能产生一种迷人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作者在散文中所精心描绘的诗情画意和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散文中的情贵真、贵深、贵实,忌假、忌浅、忌浮。要为情造文,不要为文造情。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来源:文章屋网 )

散文篇2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河南省文联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272X

国内刊号:41-1071/I

邮发代号:36-7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散文篇3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湖南益阳市文联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湖南省益阳市

种:中文

本:大40开

国际刊号:1004-7573

国内刊号:43-1199/I

邮发代号:42-11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社科双效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散文篇4

在古代,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散体文字,包括了许多文体。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将各种文体合并归类,尚有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古文中文体甚多,这在现代散文中也颇有延续,比如日记、书信、游记、传记等。有的则是变了名称,如序跋变成前言后记。但现代散文也催生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文体,主要就是小品、随笔、杂文和报告文学等。小品与随笔,古时也有,但多指短小的篇章。现代小品文主张抒写性灵,颇有个性解放之义。随笔不同于古来的笔记体,还接受了外来影响,尤其是英法随笔的参照。再如杂文,也叫随感录、杂感等,因鲁迅的倡导而形成一种文体。报告文学,也是新兴的体裁。孙犁说:“文艺通讯,包括了通讯、速写、特写、访问记、印象记,以至报告文学,这些文学上的短小形式。”报告文学,也就是一种文艺通讯,但更讲究文学手法或表现。散文中不只是一体,而是多体共存。就此而言,散文颇有母体之义。不仅催生出许多子文体,本身仍是一体,一种富有弹性的文体。散文的文体,相对于诗歌与小说及戏剧来说更难界定,或者说更具弹性。散文的另一种区分是着眼于表现的,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等。朱光潜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可以纳到四大范畴里去,就是情理事态。”而在《情与辞》中又这样说:“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这里首重情致,显然是着眼于文学意味的。余光中在《不老的缪斯》中则分了六项,即抒情、说理、表意、叙事、写景及状物。若加上写人一项,就齐全了。

散文中又有美文之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象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胡适用美文来形容周作人写的散文小品,显然是配合着白话文学的倡导的。即文言中有美文,用白话也可写出美文来。胡适所说的美文,应当就是写得美的小品散文。关于小品散文的写作,周作人有明确的意识。他在《近代散文抄》的序中说:“小品文则在个人的文学之尖端,是言志的散文,它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这就完全地由载道变为言志,且为了与前人的表述区别开来,又进一步作了界定:凡载自己之道者即是言志,言他人之志者亦是载道。如此,周作人的写作往往囿于个人的性情,而这性情又以闲适为主。比如《北京的茶食》一文中所写:“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悠闲的心态中,所要领略的是一些生活的情致。看似无用,实则可以抚慰心灵。又如《故乡的野菜》,文中讲与故乡的感情并不是特别地深,离开之后也不是很眷恋,但有时也会想起。然后讲了故乡的几种野菜,即荠菜、黄花麦果及紫云英,尽管各有吃法,但就滋味上讲仍旧是清淡的。这也可用来比方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作为闲适心态的表现,写来平和冲淡。

周作人在《美文》中又说:“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这里所说的美文,讲艺术性,也就是文学性。从表达来看,则重叙事与抒情。求之于作者自己的写作,主要仍就是那些写得美的小品散文。但作为参照,则是引进的随笔文体,主要就是英法随笔的传统。随笔文体始于法国的蒙田,他说写作中要以自己为对象。“我宁愿以一种朴实、自然和平平常常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不作任何人为的努力,因为我描绘的是我自己。我的缺点,我的幼稚的文笔,将以不冒犯公众为原则,活生生地展现在书中。假如我处在据说仍生活在大自然原始法则下的国度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那我向你保证,我会很乐意把自己完整地、赤祼祼地描绘出来的。”蒙田所说,是一种良好的写作态度,有所观感及想法,尽可能坦城地言说出来。尽管不一定能够说服别人,但还可以说服自己。就蒙田所写来看,除了一些性情的流露外,言说得最多的是各种感想,也就是对于世事人生的思考,而其个性也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蒙田的随笔写作是感性与理性兼而有之的,但感性与理性也可各有侧重。此种文体在英国的呼应,先有培根的随笔,是理性的,以思力取胜,文风简练。后来则是兰姆的随笔,以感性为主,也就是看重情趣或趣味。培根的随笔是对人生各种问题的思考,文字的密度大,信息多。兰姆多取材于个人经历,由于有过悲苦的境遇,便常出之以解嘲的口吻,从而形成一种含泪微笑的风格。

关于美文,还有不同的看法。施蛰存在《谈日记》中说:“这里所谓美文,即我们普通所谓散文,随笔,小品之属的文学作品。在文学的范域内,美文常常与诗同处于凌驾一切的地位。这并不是由于一种传统的观念,以为诗是戏剧的前身,而美文是小说的前身,所以尊重它们的。这实在是因为第一,在创作的技巧上,诗与美文比戏剧与小说更需要精致,第二,在本质上,诗与美文又比戏剧及小说更是个人的;所以从文学的艺术价值这方面看起来,美文与诗是应得有它们的崇高的地位了。”作者看重美文,在于美文既是精致的,又是个人的。胡怀琛在《作文门径》中说:“凡是欣赏文,都不切于实用,不过可以供给作者及其同好的人所欣赏。例如苏东坡的《赤壁赋》、柳柳州的游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这些都没有什么实在的用处,只能够供给自己及同好的人所欣赏,所以称为称赏文。还有个普通的名称,叫‘美术文’,又简称为‘美文’,笔者认为‘美文’的性质就是和欣赏文差不多,可归并在欣赏文以内。”这里所说的美文,侧重于欣赏,还溯及传统。

美文的说法,又多指抒情写景之类的小品。余光中在《美文与杂文》中说:“习见的散文选集所收的,几乎尽是抒情写景之类的美文小品,一来读者众多,可保销路;二来体例单纯,便于编辑。其中当然也有不少足以传世的佳作,可是搜罗的范围既限于‘纯散文’,就不免错过了广义散文的隽品。长此以往,只怕我们的散文会走上美文的窄路,而一般读者对散文的看法也有失通达。”不过,作者对美文又进一步作了界定。“所谓美文,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观赏的作品。反之,带有实用目的之写作,例如新闻公文论述之类,或可笼统称为杂文。美文重感性,长于抒情,由作家来写。杂文重知性,长于达意,凡知识分子都可以执笔。不过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因为杂文写好了,可以当美文来欣赏,而美文也往往为实用目的而作。”在这里,美文是作为与杂文相对的概念提出来的,只是区分的标准并不绝对。美文无实用目的,专供文学欣赏,自然是纯散文了。纯散文、狭义散文、抒情散文、文学性散文等,虽然各有名目,但都可说是美文。美文是散文的一种。至于散文则更有弹性,或者说更有包容。“把散文限制在美文里,是散文的窄化而非纯化。”

散文篇5

—— 疯狂侠客88 摘自《喜欢文字,静心守候》

我要向山涧中会说话的植物,会唱歌的动物提问;“什么是散文?”呐喊一声后,几片落叶微微轻颤,惊起了还在熟睡的鸟儿,遗留下了淡淡的足迹。

- 八戒师傅

一袭清冷的风拂过面颊,隐隐地感觉到了刺骨的疼痛。可是,风又怎么能知道我的那一丝忧愁。

来的这段时间,我时常写一些文章,把自己领悟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但是有时候却异常的盲目,迷茫的挣扎着还在疲惫的身体,毫无一丝感悟,匮乏了仅存的灵感。( : )

拾起一系枝叶,我不知道它是怎么凋落的。也许是秋天的无情,或许是一种诗情画意的根源。伤痕的手只能浅浅的触摸,凌乱地直觉告诉我,那是它生命的归宿。可是,谁又知道散文的终点在什么地方?每一次追逐境界,我都在奔跑中落退,在失望中平息自己的狼狈。仅存的那一点直觉,唤醒了现在的麻木。意境是在心境中琢磨出来体悟,思绪撞击着还未发芽的懵懂,才知道深思是深沉的一个递进式。

仰望着天空上的风筝,扬着一抹淡淡的飘逸,随着风的方向改变自己的导航路线。人生如果随意改变自己的目标,这也许是外物所致。就像风筝它是脱离不了风的辅助,所以只能随着风的方向来飞翔自己的天空。那么人生的一丈风帆,会不会随着风的流动而改变一些方向。一根细细的线栓住了还在追梦的风筝,难道也让这一根细线栓住了散文的形式?

俯视着湖泊里的鱼儿,随意吞吐着一口泡泡,随着水的呼吸而汲取着氧气。可是,脱离了水的鱼儿却在苦苦挣扎,为了生命的延续做最后的叹息。鱼儿是离不开水的,那么脱离了古老形式的散文,莫非也会枯竭它的美感。我的观点只是提出一点点疑问,因为我还在迷茫,在散文中苦苦的挣扎着凌乱地思维。也许,草的枯死是被秋的寂寞所染化,仅仅是一个季节的交替,便又散发出了春天的气息。也许,散文的轻声呢喃,点点的融入到我的耳脉,我便有了追逐它的脚步。聆听着那曲古老的音律,勾勒着弦音,轻吟着心中的散文。

迷茫的不只是眼神,心也泛着浅浅的迷惑。

一叶凋落,悄悄地带走了我的憔悴。徒步走在落满枯叶的山涧,凝着还在思考的眉目,莫名其妙的阵阵伤感。疑虑地观望着远处的青松,我要向山涧中会说话的植物,会唱歌的动物提问,什么是散文?呐喊一声后,几片落叶微微轻颤,惊起了还在熟睡的鸟儿,遗留下了淡淡的足迹。只有浅浅的回音,那是属于自己的声音。拖着疲惫的躯体,麻木了一切伤感的心。就这样慢挪着脚步,轻轻地远离这个还在沉睡的山涧。

嘶哑的声音,已不再有一丝清晰。连着颓废一起缠绕着狼狈的思绪。

什么是散文?

一次次的心灵呼唤,我只能一次次的去探问自己的疑虑。其实,现在想起来,答案很简单。当我站在那个山坡上喊话时,山涧不停地回音,回音正是自己的声音。那么,“什么是散文”,答案就在自己的心中。

散文篇6

我从孤愤中站起,带着满身的尘埃来到世间,是想把自己揉碎,重新打造一种灿烂,好让漂泊已久的灵魂有一种舒心的感觉;我从卑微中走出,带着懦弱和寂寞涌入人海茫茫,是想见证一下生命的力度,释放出的热量能温暖那一片荒凉,让悲凉的呼声在希望的田野里自由畅漾;我从自己设置的囚笼和陋习的庸锁中了望,带着憧憬和信念,是想从变化莫测的纷离中抽取光亮,指引自己徘徊已久的方向,让无助的心灵有个靠岸的地方。我仰望蓝天,视野茫茫,在人间万象中不停搜索。

我忘记自己是谁。看着时代的列车轰轰隆隆从眼前经过;我并不知道自己是谁。看着华丽盛世的繁荣景象不断从脑中穿过;我不想知道自己是谁,看着物质和精神两座高山重重压在脆弱的心间。但我知道自己是一个生命,有着情滋养过的心房;有着爱唤醒过的梦想。我要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把弱小的生命安置在适应生长的环境。也好让游荡的魂魄早日安居乐业。

我喜欢散文,是因为她能用光洁的小生命铸就魂魄,串起感情的碎片遥寄在蓝天,让上帝知道我的心愿;我热爱散文,是因为她用情润的温度滋养着干枯,把美丽的瞬间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让心中的愿望得以实现;我留恋散文,是因为她有少女温静般的大气和青涩少年英俊般的勇敢,在爱和情抚育的田园上崭放出挑花朵朵;我可以让我心爱的人知道在想啥;我仰慕散文,是因为她把千年的精神力量汇成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在风景秀丽的中华大地上传递着不朽的誓言;我可以默默与先辈对话,领会他们生活的原则;我钟情散文,是我听到了呼唤的激情那样澎湃,看到了春满人间的那种委婉柔丽,想到了人性亲和力的真正回归,感到了蓬勃向上的热情熊熊燃烧。我只体会到一种存在的需要,一种必须释放的本能,去完成一种由激动转化成热能的使命。这种微不足道的思维理性助燃了我重新起程。

也许我注定要空怀志向,忧患成无谓的梦想;也许生命的短暂来不及准备,就搁浅在沙漠的边缘,没有呼唤就在自然中蒸发;也许一腔的热血终身没有找对方向,希望的火焰只能在沟壑中燃放;也许心中的小苗永远长不成大树,撒下的种子永远不会发芽。多少个险象让我们无从提防,多少个选择在意念中一闪而过。我不可能天天选择,日日提防。终身的理想只给一次选择的机会,那就是让我时时激动日日牵挂的地方。于是我选择了散文吧这片神奇的土壤。

散文吧的神秘魅力让我体验了多次,我从心底感谢这片风景秀丽百花争艳的园地。她给我们开辟一个自由放飞的空间,豪情运用的场所。不同思维在这里巧遇,百味人生在这里汇聚。撒下的种子由自己用情暖温润,长出的嫩苗由自己用爱心呵护,勤劳汗水是培养生命的基础,奉献精彩这里是实现的桥梁。只要用运真情,心中的小苗定会茁壮成长。这里阳光灿烂,天空明媚,空气清晰,土壤肥沃。已有无数个爱好者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用情的甘泉滋润着心中的理想,用爱的心灵构建娇艳花苑。已经是浓香四溢,景色独秀,在散文的天空里展现出她壮丽的容颜( : )

散文篇7

我仍记得奶奶站在小街上的样子。

奶奶在小街上生活了一辈子,她对小街熟悉得像自己的孩子。

小时候,我住在奶奶家,小街就在奶奶家门前。如果天气好,那里通常会充满打牌的吵闹声、小孩子的嬉闹声,偶尔还会有拉着货物的赶马人路过。童年的我喜欢每天跟着村里的一帮孩子瞎晃悠,常常是早晨见着影子出去,晚上不见得回来。可奶奶总是每晚必在小街的街头喊我回家,她的声音嘹亮带着特有的沙哑音质。她苍老而悠长的声音常常在暮色时分回荡在小小的村落里。不喊到我她便不回。有很多次我玩累了,不知不觉在草垛里睡着了。常常在睡梦中隐约听到奶奶在街头喊我的声音,猛然惊醒爬起身,睡眼惺忪地朝小街奔跑过去。而此时夜色朦胧中的小街街头一定有一个身影在张望。见到我,奶奶从不骂我,只是一边帮我扑打身上玩耍时留下的灰尘一边摸摸我的头说:“怎么还不回家?饭都凉了!”通常我不回答,只是睡意朦胧地往她身上一靠,我知道奶奶会背我回家。

后来,我要回城里上学,不能再待在奶奶身边。记得我回城那天,奶奶执意要送我。外面的风很大,沙粒吹在人脸上,磨得脸生疼。奶奶花白的头发在风中被吹散开来。也许是因为沙粒迷了她的眼睛,奶奶的眼泪涂满皱纹遍布的脸。奶奶握着我的手,一直不停地叮嘱“不要太任性”“好生学习”之类的话。也许是由于年纪小的缘故,我根本体会不到奶奶对我的不舍,我只是望着奶奶老泪纵横的脸焦急地盼着接我回城的车快些来。现在想想自己那时的无知,真让人伤心!

从此,我很少再回奶奶家,我已经很少再想奶奶过得如何,甚至已记不得她站在小街街头等我的样子。当然,小街的影子也随着我功课的加重而变得模糊起来。在一次偶尔回家探望奶奶的时候,我发现小街变得肮脏破旧了。虽然小街上依旧飘荡着童音的嘈杂声,可我对小街却有了一种陌生感。

去年奶奶病倒了,再也站不起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我听着电话里二姑的叙述时,心里突然酸得想哭,因为我突然想起在黯淡晚霞中等我回家的奶奶,夜里起来帮我盖被子的奶奶……我再也忍不住,乘车回到了小街。

奶奶躺在床上,头发凌乱地散落在枕头上,整日的昏睡使她的脸变得暗黄无光。我握住她布满皱纹和老茧的手,柔软却无力,往昔那双有力的手掌已经不见了。她一直望着我不说话,眼球浑浊透着无奈。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望着她点头,看着她勉强挤出的一个笑。中午,我喂她吃饭,将鱼肉去刺和着米一口一口地喂,我看着她费力地嚼着,脸上的肌肉不自在地抽动。每次下咽,总要努力地用力。吃了几口,她摇摇头,我放下碗,给她擦嘴角时,我看到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我转过身当作没看见,鼻子却酸得令人抽搐。

待到她睡着,我一个人出门坐在小街上。阳光白得刺眼,街上已少有人迹。我望着短短的街,几十年的时光,奶奶就这样面对着它走过来。这条街就像她,从修成的那天起,风霜雨雪便如影随形地紧紧跟随。时间的积淀使它变得陈旧,甚至落满尘埃。但曾经每个满心欢喜经过它的人,却依然会满心欢喜地记住它并感激它。

回屋后,我望着奶奶依旧沉睡的脸,我想起她没事坐在小街上做针线活的样子:眼睛眯着,手麻利地穿针引线,不时地会同经过小街的熟人打招呼。那时的她梳着黑亮的发髻,身上的青布衫洗得干干净净,而眼前的她却凌乱不堪。我用手轻轻地把她散落在枕头上的白发拢好,再一次端详她熟睡的脸,悄悄整理好背包,乘最后一班车回城里去了。

散文篇8

想不到这次在武汉开会,竟然可以住在东湖宾馆。

武汉东湖宾馆,绿树葱郁、湖光潋滟,这是一个有着神密色彩的地方,1953年到1974年20年中,毛泽东主席先后44次在此下榻,每次少则半月,多则半年之久。在山林掩映的梅岭、百花、听涛、南山等寓所,在沿湖鹅卵石铺就的弯弯曲曲的小道上,在异彩纷呈、错落有致的植物园、樱花园、竹园、梅园、牡丹园,在波光粼粼、鹭飞鹤翔的湖面上,到处都留下了我心中所敬仰的这位伟人的足迹。

在梅岭礼堂的门前,主席曾安祥地坐在一把白色的藤椅上观赏湖光山色,历史记住了那一瞬间:1963年11月16日。我站在礼堂的门前,捕捉着历史,台下的松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愈加挺拨,礼堂左邻的一片白杨林郁郁葱葱,在我眼里,主席依然坐在那里,坐在那把藤椅上,慈祥的面容,春天般的微笑温暖着我,温暖着东湖,温暖着11月的武汉。

我突然悟到了11月的武汉为什么温暖如春。

梅岭一号前面的一片草地依然绿意怏然,草地边红色的、黄色的鲜花依然开放。主席曾在这片草地上散步,和来访的国际友人谈笑风生,那爽朗的笑声仿佛还在草坪上回荡,感染着周围的风景。

东湖宾馆湖边的一处石级上,主席曾一跃而上,眼望湖心。那双智慧的眼睛、那份自信,穿透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巅复了全世界;傲立着的魁梧的身躯,神一般的守护着他的人民和国家不容侵犯,任何敌人都会被他踩在脚下。

梅岭一号小院里的一株松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依然傲立。这是主席1960年5月13日亲手栽下的,当年不到半米高。如今,它的主人已经离开几十年了,它依然健康成长,只为了向世人讲述主席的故事。

在东湖宾馆寻找着伟人的足迹,我心中的敬仰幻作无穷的力量:凛凛人还在,谁言国不强?

-

11月7日,中午。

武汉的朋友盛情相邀,午饭后忙里偷闲去参观黄鹤楼。在黄鹤楼的门楼前下车,听旁边的朋友说再往前走就是武汉长江大桥。我毫不犹豫地离开黄鹤楼,直奔长江大桥。

我知道,黄鹤楼是历史名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但在我心里,渺小的一座楼怎么能和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万里长江相比?

我终于看到了威武雄壮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还有滚滚东去的长江。

原武汉市公安局局长谢滋群回忆,从1956年到1966年10年间,毛泽东曾42次纵游长江。据说,1956年主席第一次游渡长江时,就是从长江大桥的第八个桥墩跃入江水的,那时,武汉长江大桥应该还在建设中。那次,主席在长江游了两小时多,在余家集附近上岸后,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

我站在桥头,迎着江面吹来的柔风,在心里吟唱着那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深切感受着长江。波澜壮阔的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排成一线随着江水东去,上游和下游水天一色,偶尔有一声悠长的汽笛响起,震憾着我的心。

那汹涌澎湃的江面上,分明还有一个人在畅游······

-

11月8日。

一大早,从武汉出发,一路闭目养神,大约11点左右,朋友告诉我到荆州了,然后我就透过车窗看到了那青灰色的古城墙和高耸的城楼。

荆州是一个和我们山西有着很深源缘的地方,三国时,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关羽就镇守在这里,这位山西人在荆州、在三国时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成为历史上一位风云人物。一位山西人离家万里,为荆州的老百姓做出了具大的贡献。除了关羽,《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是山西人,这位山西人的一部小说,推动了湖北三国文化的大发展,为今天的湖北和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荆州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沿着当年关羽的足迹登上古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缠绕着古城,当年关羽在这里横刀立马,可谓威风八面,可惜老关孤傲自大,败于吕蒙,失去荆州。就是从那一刻起,蜀国发生重大转变,张飞和刘备为报仇先后失去生命。也许他们兄弟三人相约来生,刘备和张飞担心关羽在另一个世界寂寞,所以舍去江山追寻而去。

要朋友不要江山,关羽一生有这样的朋友,值!

-

11月9日。

我在三峡大坝遥望楚国诗人屈原故里。

站在三峡大坝左岸坛子岭上,壮美的三峡尽收眼中。大坝宛如一条银色的巨龙横卧峡江,在对岸群山中隐藏在薄雾中的那一片白色的建筑竟然就是姊归,公元前340年,楚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那里开始他的人生。

三峡的美丽我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我只能把大好河山装在心中,留在梦里。

我一直在想,如果屈原选择在这里投江,那该是一段多么美好的人生。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楚国的屈原还在因为选择了汨罗江而懊悔不已。

我不会投江,但我幻想着某一天,我会划一只小舟,从三峡大坝出发,途经屈原的姊归,在两岸猿声啼不住中,过万重山,消失三峡的烟雨中······

-

-

-

-

上一篇:停电通知范文 下一篇:婚礼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