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6 17:49:48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篇1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共同富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形成及其历史发展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具有特色的基本原则,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毛泽东最早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最早自觉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科学评价。

在1929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在他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概念。

在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和1930年的《反对资本主义》中,首先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而要纠正主观主义就要:“(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段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在《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提倡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些已具备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党内首先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因为他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反对离开中国社会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新中国的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创建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全党十分认真贯彻这一思想,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但是1957年的反右倾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偏离了这一思想路线,给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通过重新确立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探索,逐渐形成了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军事各个方面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党在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过程中不但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发展了这一思想路线。表现在:

1.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在1980年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2.江泽民强调我们党要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在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我们要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胡锦涛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2004年,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至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重新确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三)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严重的挫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在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让它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服务。

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党和中国革命建设中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建国前,它使我党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它使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党和国家的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一旦背离这一思想路线,脱离实际,将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如1957年的反右倾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1966年开始的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它们都是因为脱离实际、没有实事求是、错误估计形势而造成的;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党和革命才能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只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在长期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完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加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我国才能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业绩,使国家富强,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

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中活的灵魂,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党的思想作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才能少走弯路、少受损失,取得巨大成功。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化的进程,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提出求真务实的新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理论。这些都是在坚持和完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创新。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时期,我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创立新的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好、更坚实的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指明了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我们要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以实事求是的应用为平台,以实事求是的理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方法为手段,以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保持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其革命性和先进性,才能保证其执政地位的稳固性。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依据。正确的思想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具有科学性。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依据。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能够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贯彻下去的结果。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三性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中,特别重视理论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中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剔除出去,要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自觉地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防止脱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老老实实做人和老老实实办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勇于自我批评,而不能夸夸其谈,哗众取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篇2

【关键词】实事求是时展现实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建设,到国家的创立与建设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功不可没的。在反围剿时,前四次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打游击战、运动战,以已之长克敌之短,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反围剿,抛弃了实事求是,靠经验,打攻坚战,以攻对攻,自不量力,最终不得不进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从大跃进到文革,我党把实事求是放在了一边,其结果是中国的经济倒退了几十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重新提出并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地位,随之而来的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由此可见,实事求是对我党、我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必须一如既往、一以贯之。

一、“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辨析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我军的伟大领袖,带领我党我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创立了新中国,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的来源。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原则出发,要求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创造新的局面。毛泽东非常注重共产党人思想的改造,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彻底肃清了前面革命阶段的思想路线问题,彻底批判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为政党的正确的革命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系统地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将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

2.实事求是思想的内涵。实事求是概念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革命形势做出了正确判断以及正确决策。这种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实事求是路线做了最完整的内涵表述,提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意义。实事求是思想在理论上阐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实践中来,又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为实践服务,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认识就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服务。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本著作中对实践形式进行了归纳,他指出实践有三种形式,即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毛泽东对实践形式的概括,恰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坚持阶级斗争就是坚持党的性质不变,坚持生产斗争就是坚持党的宗旨不变,坚持科学实验就是坚持党的决策的科学性,保持党的生命力,因此实事求是思想本质上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

二、实事求是思想的历史沿革

实事求是重要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人总结历史经验,吸收中国传统知行观并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的思想路线,是伟大思想的结晶。

1.邓小平同志重新提出并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虽然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道路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了思想上的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要求全党重新审视和对待毛泽东思想,他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1978年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伟大理论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科学探索的理论结晶,更重要的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了实事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指出重眼前不重长远、破坏生态环境等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增多等现实发展问题,也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中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3.反腐败的长期斗争与实事求是。新一任党的总书记同志在全党全社会开展了反腐败斗争,打掉了数个盘桓在党内数十年的大老虎,使全社会的精神为之振奋。反腐败工作是一项党的长期工作与斗争,坚持此项工作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多个会议于场合提到了实事求是思想原则。他认为党员干部违纪就是缺乏对实事求是的认识,就是实事求是素质不够,就是实事求是的执行不够。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任领导集体将实事求是与当下迫切社会需求相结合,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实事求是”在党的思想路线中总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实现了切合时代要求的创新,这些创新无一不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1.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品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丰富和发展。党和国家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有认识都要建立在当前实践的基础上。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另外,“实事求是”本身就要求新的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不断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在文革前后,我们党围绕“两个凡是”的问题,在思想认识和国家经济建设上陷入了困境。这时候,邓小平同志适时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将国家建设重点带回到经济建设的中心,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伟大口号。面对落后被动的经济格局,邓小平同志又创新性地给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使新中国重新走上繁荣快速发展的轨道。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利于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最根本的。實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并落实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改作风等一系列举措,彰显了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决心和智慧。“三严三实”“两学一做”重大学习教育活动,更多的是要求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实做人,踏实做事,只有党内风清气正了,实事求是才能落地生根,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篇3

关键词: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B27;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6―0189―04

近15年来,国内学者依托所在学科基础理论的最新成果把“实事求是”的研究推向了罕见高度,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拟就国内学界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作一梳理,并针对这一领域特别是党的思想路线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回顾

第一,关于“实事求是”的多重含义。

首先,国内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或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史角度研究实事求是的含义。有的认为,“实事求是”在不同的哲学视野中有不同的意蕴,在直观唯物主义视野中,“实事求是”对实事与人、认识与实践、规律与目的的关系仅仅作了直观的、二元分立式的回答,表面上强调客观性、力戒主观性,但由于所强调的客观外在于人,人反而对它一无所知而难逃主观主义泥潭;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实事求是”则是主体的自觉能动活动,对诸如实事与人、认识与实践、规律与目的的关系问题作了统一的理解,既看到客观性一面,又看到主体性一面,被赋予了新内容。有的则从党的思想路线范畴研究了“实事求是”的历时性内容,认为从“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重新确立、丰富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看,“实事求是”实际上相继包含了三个命题: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功地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必须在不断实践检验中确立、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其次,从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角度研究“实事求是”的含义。有学者认为,“实事求是”是一个多层次的理论系统:一是日常语义层次,如生活中要“尊重事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二是学风层次,最初是指一种务求“真是”的学风,基本含义是以实证材料或科学实验为根据,以归纳为基本方法,以演绎为辅助手段,力求得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结论;三是哲学层次,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种哲学层次上的实事求是从政治角度看就是“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或思想路线。有学者还具体考证了“实事求是”的出典,认为“实事求是”始出班固《汉书》的《河问献王传》,之后仅《四库全书》和《四部丛刊》4千种书中就出现过65次,“实事求是”经、邓小平新解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概括。还有学者对“实事求是”的“来龙去脉”作了追溯:“实事求是”乃是先秦儒家中庸观念的贯彻,而中庸之道的历史源头是“弓矢文化”,其积极意义是从物象之实出发展开中华民族的思想,其消极意义就在于这种象征文化又引导我们不是走向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就是走向实用主义。其近代形态是“实学文化”。伴随着近代“开眼看世界”之风的兴起,“实事求是”思想被注入了向西方学习的元素。

一些学者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对“实事求是”的当代意义作了探析。有学者认为,“实事求是”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它蕴含了认识的客观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前者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后者要求以实践为基础,因而同“实践标准”统一起来。同时,实事求是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结晶具有价值性即“求善”的特点,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这种当代意义的“实事求是”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如“超越日常意识”、强调事实对各种理论的优先地位、所求之“是”既真且善,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是科学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以此为基础,一些学者进一步探析了邓小平与“实事求是”观的得失。有的认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以主体的能动性活动构建了主一客体统一的关系。实事求是最终是“为人的”,主体在“实事”基础上所“求”之“是”是为了让“是”成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即为现实的人的实践服务。因此,实事求是中的主客体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理论重心放在人们实践的实际功效一面,具有丰富的价值内蕴。有的还分析了实事求是理论中这么一个现象:古语“实事”、“求是”是两个动宾结构重叠,原意是强调探究事实的真相,却把第一个动宾结构“实事”改成了形容词名词结构。这个语式既可以理解为要原察事实、研究规律,又可以理解为从存在的事物中研究规律。差别是后者带有注重研究规律,多少忽视原察事物本相的倾向。这或许是自20世纪50、60年代始没有坚持好实事求是的部分原因。

第二,关于作为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有学者从党的思想路线丰富发展的角度研究了“实事求是”所指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或具体形式。他们认为关于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同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实事求是”的两大理论支点、本质所在。但实事求是在时代毕竟只是被当作一种观点、原则、方法和学风,从未把它提到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高度,甚至也未达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邓小平才是把实事求是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第一人。从总体上看,是把矛盾观点看作马克思主义灵魂的。“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由、邓小平、所代表的三个阶段,首先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路线,并使之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邓小平对于实事求是理念本身作出了重大的推进,如提出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突出了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立足于自身的特色;通过“三个代表”和“与时俱进”两大原则全面地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体化和现代化。还有学者认为探索实事求是观自身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

另一些学者则从党的思想路线丰富发展的死度研究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之间的“连续性”或一致性。他们认为实事求是原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要旨都在创新即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央几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只是他们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 各有侧重:主张“有的放矢”,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注重“与时俱进”,则突出“求真务实”,都体现着思想路线上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学者们一致肯定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辩证关系,认为中国党的领导人没有离开过实事求是语境来谈论解放思想,提出“求真务实”与“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还有学者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这些成果细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研究。

第三,关于“实事求是”实践“难”。

20世纪50年代末,就指出了“实事求是”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并提出要造成“实事求是”的空气、环境。邓小平在20世纪70、80年代之际进一步破解了这个问题,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学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探索,一些学者提出要增强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有组织路线的保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实事求是或解放思想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造成一种鼓励说真话、说实活的环境和风气,要确立社会监控、评价和纠错机制以降低社会犯错成本。有的主张在我们制度、规则、体系、程序当中切实贯彻实践标准,注意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及其实践机制,要从内在机制上使经常性、普遍化、常规化和常态化的“解放思想”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其中要高度关注形成“解放思想”的文化创新机制。

第四,关于“实事求是”与西方哲学的比较。

关于实事求是与现象学。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贺麟先生就明确指出:现象学“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由用求体’的方法。‘用’指现象,‘体’指本质。中国哲学著作中有所谓‘格物穷理’,‘物’是现象,‘理’是本质,‘格物穷理’就有由现象穷究本质的现象学的素朴意义。同样,‘实事求是’也是这个道理,‘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即现象,‘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及规律性,即本质,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现象出发,进而达到事物的本质。”我国学者自新世纪来甚至明确提出“现象学方法就是实事求是”,认为“现象学还原”把一切具有预设前提或假定的论断还原为对事物本身的“描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思想解放的方式,与“实事求是”的原则存在互补的可能性。但现象学的“朝向事物本身”与“实事求是”表面上相似而存在实质上的区别。以往对“实事求是”的解说仅仅限于认识论层面而缺乏存在论,“实事求是”作为对实践范畴的中国式表述也是人自身的存在论事实。

学者们对“实事求是”与实用主义之间的“瓜葛”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有的侧重于剖析实事求是与实用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认为实用主义所说的经验、“实在”和马克思主义讲的“实事”、客观实际分属于意识和物质两个不同的领域,实用主义方法论的特点是折中、调和、不讲原则,没有严格的标准,这与“实事求是”态度无共同之处;有的侧重于分析了实事求是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异中之“同”特别是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与实用主义的实用原则之“同”。

有的进而把实事求是与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相比较,认为实事求是里的“求是、求真”是西方哲学(形而上学)最核心的本质,“求是”二字最接近古希腊哲学家的“爱智”。但西方哲学有“为知识而知识”的重知传统,中国哲学则求那种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知识,具有重行的传统。中共领导人则把中国哲学中的“实事求是”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提升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

二、展望

其一,在规整“实事求是”多重含义的基础上突出其当代涵义。

“实事求是”的当代含义是什么?这种当代含义与其现代含义、近代含义、原初含义之间的差异何在?现有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由于“实事求是”在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里属于“党的思想路线”范畴或“党的思想路线”的“符号”,这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同样,现有的研究把实事求是的当代内涵归结为科学性与价值性\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求是与求善的统一,是深刻而系统的。只是这些结论驻足于一般的哲学理论推导或演绎,比如说,实事求是的“求是”之“形而上”境界、“求善”之价值境界究竟如何?由于没有结合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及其与其他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予以实证分析,显得过于“抽象”。同时,这些研究对实事求是中的“实践性”与“价值性”之间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的模糊之处。其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实践性”本身就蕴含着“价值性”,“价值性”归根结底要通过“实践”得以“显现”,否则就落入“抽象”。因此,今后在“实事求是”研究方面不仅要继续其“科学性与价值性”或“求是与求善”的关系问题研究,而且要着力厘清“实事求是”中的“实践性”与“价值性”之间的关系。

其二,系统阐明“实事求是”所指之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由于学界没有“自觉”将“实事求是”所指之阶段性(历史侧重点)与连续性(抽象形式)二者联系起来作出系统研究,并且仅限于“实事求是”的“科学性”方面或方法论侧面而未涉及其“价值性”方面,现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丰富发展“思想路线”的独到贡献、对实事求是当代所指的把握还未真正入“味”,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究竟在哪些环节、哪些侧面凸现或深化了党的思想路线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对于新世纪新阶段思想路线上的“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党的建设侧重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显得“若明若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于解决了四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依托实事求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加深研究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丰富发展作为党的思想路线范畴“实事求是”的独到贡献,对“实事求是”所指之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作出系统的阐明,将成为本论域的一大“亮点”。

其三,将“实事求是”实践“难”的问题转向哲学的“公共性”或标准化问题研究。

实事求是“机制”方面的研究是近十五年国内“实事求是”研究的一大关注点。只是现有的研究同我国宪法、等法规条文的研究具体地结合起来还相对不足,真正为解决实践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难”提供操作性强的法理支撑还不够。其实,“实事求是”中的“求是”具有“形而上”性或崇高性,“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国当代主流哲学的核心范畴、党的思想路线“符号”。“实事求是”命题在哲学、政治学等学科上这些“礼遇”都要求我们把这方面的研究转向“公共性”或标准化问题研究,否则,就难免会使“实事求是”研究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驻足于“烦琐哲学”或“解释世界”档次,回落于传统哲学的窠臼。

其四,拓宽视野,使“实事求是”同西方哲学的“比较”走向全面、深入。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篇4

在党校中青班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的研读以及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再学习,再体会,自己对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实践和发展,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根据他们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以理论的高度针对性地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而每一次概括都使思想路线的表达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党内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泛滥,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及时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针对二个凡是的僵化思想观念的束缚,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从而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的内容。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个概括,使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体现了规律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当前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进入新的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日趋全球一体化,世界政治两极化和多极化变幻多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千变万化、瞬息转变的新时期和新形势,毫无疑问我们党必须首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但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坚持这条思想路线,或者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的时代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思考和体会:

第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事实,注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对事物、现实、感性,必须把它们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古为今用,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这样写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以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邓小平同志更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即事实与实践联系起来。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在这里,邓小平把实践与实事求是对应了起来,即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求是的过程。同时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把事实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起来,用事实证明来说明实践检验,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事实的实践特征。

认识以客观事物为对象,认识是为了正确地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离开了事实和实践,认识就无从发生和发展。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如果我们进一步将这一基本原理转化为方法论,我们自然就得到这样一个科学的结论:尊重事实,注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这是对事实的一个基本态度。

事实既然是客观存在,就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此必须如实承认,不能视而不见,轻易否定。尊重事实、注重实践,就能使我们在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就是实际情况的客观呈现和反映,也就是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在我们的工作中根据事实来构造我们的理论,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变化局面,我们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去发现我们前进道路中的问题,继而去分析它们,直至解决它们。

第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发扬科学的继承和批判精神。

首先,善于科学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理论和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论的精髓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及至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无不是善于继承前人优秀理论和先进文化的典范。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理论和文化,形成了具有指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伟大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过程中,科学地继承了具有先进性的珍宝,最终形成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我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同志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这一核心,同时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进行了统一,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篇5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未提及自己思想理论的精髓,列宁虽曾说讧“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但未成理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作出了前无古人的伟大贡献。从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创立、丰富和发展。

“精髓”问题是一个理论体系最本质的问题,是其之所以区别于其它思想体系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遗憾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但他们从未提出过自己思想理论的精髓。其后,列宁在《共产主义》一文中曾经提出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但列宁既没有把这个“精髓”进行具体阐述,也没有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谁对马克思主义精髓作出了前无古人的伟大贡献?研究这一问题,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定位

黑格尔曾把哲学喻为“庙里的神”。他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象一座庙,其他各方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也就是说,哲学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早年的马克思在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时就说过:“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从经典作家的论述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何者是精髓?所谓精髓,就是指事物的精华、灵魂或精神实质。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上去把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和最终归宿。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密不可分,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列宁、、邓小平、都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国内外重大实际问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可见。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上看,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应当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的,但是这种坚持是发展中的坚持,应随着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任务进行新的概括和阐发,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二、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首创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概括和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的集中概括和新的阐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首创。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就提倡并实行过下乡调查,发表过“古者为学,重在形式”,“闭门求学,其学无用”等思想。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的开篇就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37年7、8月问,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高度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强调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1938年l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并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了“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命题。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用中国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对“实事求是”作出了经典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经过的改造和解释,实事求是已不单纯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而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了。这一提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反对了经验主义也反对了教条主义。就这赋予了实事求是以理论的形态,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简明概括。中央党校礼堂落成时,彭真建议题词,题写一句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名言。欣然同意,挥笔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反映了在认识上已经把实事求是看做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由于我党抓住了这个精髓,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也正是由于我党没有抓住这个精髓,从1957年开始,我们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屡犯“左”的错误,特别是犯了“”这样全局性的错误。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髓,党的事业就凯歌前进,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个精髓,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就滋长、泛滥,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失败。历史证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贡献

“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不但在我党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而且在理论上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不但着力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概括,而且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邓小平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科学论断。1978年9月6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的工作汇报后,第一次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他提出:“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大字。”I6l邓小平第二次讲“精髓”,则是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这次讲话第一次提出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科学论断。他还明确地讲。“实事求是”是的一种表述。实际上就是马克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邓小平不仅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且还论述了如何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一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概括得出的基本结论。””二是必须注重发展生产力,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三是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充分信任群众,历来反对不信任群众,不依靠群众。”正因为邓小平理解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对其作了系统的理论概括。邓小平亲历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和背离这一思想路线的挫折,他又寸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理解。打倒“”以后,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致使“”造成的混乱局面无法得以根本扭转。在这一关键时刻,邓小平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这就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次全会上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系统的概括。1978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起来加以论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认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思想路线问题的讨论。1980年2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第一次用四句话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句话写进了党的十二大中。邓小平把的“四个字”变成了“四句话”,使我党的思想路线第一次有了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表述。把党的思想路线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了。这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经过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全党同志无人不知实事求是是我党的生命线。但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正如邓小平所说,思想一僵化,许多怪现象就产生了: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于是,邓小平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这一概念。他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能前进”,我们党的“生机就停止了”。他还进一步阐明了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一致性。认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首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和限度,解放思想不是乱思乱想,否定马克思主义,而是把落后的思想从人的头脑中清除出去。“就是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拊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邓小平在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四句话”新概括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地概括和提炼,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升华为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进行理论创新,发展真理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因如此,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四、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强调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2个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要求,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这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最新概括和创造性发展。

的新概括,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精髓鲜活的时代内容。与时俱进,就是紧随时展进步,就是贴近时代开拓进取,它是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的基础上,增加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论述,是对国际共运教训的新总结,对我党历史经验的新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辉煌实践的新升华。实践表明,“与时俱进”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产生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与时俱进”的提出,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理论体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理论实质.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理论内涵。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主旨看,实事求是强调的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解决照搬照抄的“洋化”问题;解放思想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主要解决一切形式的“神化”问题;而与时俱进强调的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主要解决固步自封的“僵化”问题。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看,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是归宿;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系看,马克思主义精髓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体。“实事求是”是中心,“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是两个基本点。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紧密结合,前后呼应,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完整体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表述,使得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时代内容更加鲜明,理论内涵更加丰富.理论形态更加完备,理论概括更加科学。

“与时俱进”的提出,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创新本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多次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号召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他强调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应当看到,世界在不断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也在不断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社会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所有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超越,才能使我党永葆生机与活力,这也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篇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赖以领导人民大众取得一次又一次革命实践胜利的理论法宝,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与时俱进,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对我党革命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的深刻认识。

在党校中青班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的研读以及对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再学习,再体会,自己对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实践和发展,有了更深、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根据他们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以理论的高度针对性地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而每一次概括都使思想路线的表达的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党内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泛滥,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及时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针对"二个凡是"的僵化思想观念的束缚,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从而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的内容。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个概括,使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体现了规律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当前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进入新的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日趋全球一体化,世界政治两极化和多极化变幻多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千变万化、瞬息转变的新时期和新形势,毫无疑问我们党必须首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但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坚持这条思想路线,或者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的时代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思考和体会:

第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事实,注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对事物、现实、感性,"必须把它们"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同志在中,古为今用,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这样写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以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邓小平同志更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即事实与实践联系起来。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在这里,邓小平把"实践"与"实事求是"对应了起来,即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求是的过程。同时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把事实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起来,用事实证明来说明实践检验,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事实的实践特征。

认识以客观事物为对象,认识是为了正确地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离开了事实和实践,认识就无从发生和发展。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如果我们进一步将这一基本原理转化为方法论,我们自然就得到这样一个科学的结论:尊重事实,注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这是对事实的一个基本态度。事实既然是客观存在,就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此必须如实承认,不能视而不见,轻易否定。尊重事实、注重实践,就能使我们在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就是实际情况的客观呈现和反映,也就是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在我们的工作中根据事实来构造我们的理论,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变化局面,我们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去发现我们前进道路中的问题,继而去分析它们,直至解决它们。

第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发扬科学的"继承"和"批判"精神。

首先,善于科学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理论和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论的精髓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及至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无不是善于继承前人优秀理论和先进文化的典范。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理论和文化,形成了具有指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伟大的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过程中,科学地继承了具有先进性的"珍宝",最终形成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思想,领导我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同志继承了思想中实事求是这一核心,同时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进行了统一,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十三年中,以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特别善于继承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尤其是继承了邓小平善于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丰富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站在时展的高度,着力研究在新历史时期,如何建设和发展我们的党,如何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和实践证明科学地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根本保证。

其次,善于科学地批判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如前面所述,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不断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批判"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和社会都是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必须随着事物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要深化认识,我们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地批判僵化或半僵化的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批判形而上学,批判教条主义,批判经验主义,批判一切不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旧思想、旧观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只有善于批判,勇于批判,才能扫除一切思想障碍,才能解放思想,才能为"实事求是"奠定思想基础,才能贯彻执行新时期"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第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探索、研究事物发展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探索是实践的高级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实践论的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终是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尊重实践,参与实践,勇于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寻找其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从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探索中总结--总结探索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推进正确的,纠正偏差的,从而在总结中前进,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推向新的胜利。

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没有创新精神,就难以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也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邓小平同志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他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志带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各项工作的创新,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当前,以总书记为首的党的新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必将指引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全面协调地发展。

当前,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正在不断地深入,我们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关键时期,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很多。要解决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我们既没有也不能以前人的经验或先例来照搬照抄,更不可以从抽象的定义或概念出发来推断答案。我们必须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注重实践;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出发,坚持科学的"批判"和"继承"相结合;我们必须从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出发,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真谛,这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要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篇7

关键词:思想,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其前提是坚持党的思路路线不动摇,这是根本。

一、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用中国语言通俗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并亲自付诸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1978年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当时正处在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就是依靠解放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禁固。从此,我党的思想路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证明了这一思想路线的无比正确。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党的思想路线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后又加上了“与时俱进”。这是在新的时期新的实践基础上对毛泽东同志提出、邓小平同志加以发挥的党的思想路线的新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深入地贯彻十六大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面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夺取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我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充分说明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又说“解放思想,就是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所以说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破的方面说,叫解放思想,就是破除思想僵化,从立的方面说,叫实事求是,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二者统一的基础是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原本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最早见于《汉书·景十三王传》,作者班固在书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对这个成语注释:“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要想与客观事实符合,必须探求真正的本质)。可见,实事求是本意是指一种务实求真的学风。毛泽东赋予实事求是以哲学意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那么,什么是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对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科学表述和精辟概括。其中,体现时代性,是与时俱进的最鲜明的标志;把握规律性,是与时俱进的最本质的要求;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执政党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经验层出不穷。要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开创党和国家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劲头,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二、党的思想路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作用的党,也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建国前后,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伟大成果。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党才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现在如果有谁把“三个代表”仅仅理解为三句话,那就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多方面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已经深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深入民心。

人类的社会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既坚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勇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所以说,党的思想路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十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的“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悠悠千年,茫茫人海,代代英豪,在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独占鳌头呢?

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

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老一辈领导人都说过:马克思主义是老祖宗不能丢。江泽民同志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这两段话鲜明地诏示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经验的科学总结。不管什么时候,凡是我们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现阶段国情相结合,我们的事业就胜利前进,凡是背离中国的国情,机械地教条地照搬马克思主义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或别国的成功经验,我们的事业就要受到挫折,甚至失败。比如:

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党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迫使红军不及实行战略转移,走上二万五千里艰辛的长征路程。好在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很快恢复和坚持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上来,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的发展,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活动,做到掀起学习新高潮,深刻领会达到新高度,在本职工作中创出新成效。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论文篇8

论文内容摘要:江泽民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论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标明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崭新面貌。

江泽民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仓惭,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这个精辟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任务的情况下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一、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内涵

1937年前后,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毛泽东在与王明的斗争中认识到:我们党必须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才能保证全党在政治上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一命题。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解释。经过延安整风,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写人党章,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1978年前后,在与“两个凡是”进行斗争,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之后,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这里,邓小平带领全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权威,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党的思想路线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来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典范。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就是以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并从中找出它自身的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有效地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就是要使主观正确地反映客观,在这里强调了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真正的实事求是。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教条式的理解上,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是扭曲的认识上,停留在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在这里,认识主体同时又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十分明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的再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内涵。她完整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在强调规律的客观性的同时,强调了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的创造性、实践性、能动性。

同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本质的思想内涵和思维特征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体现到了党的思想路线中。表明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和能动的探索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突出了共产党人的自觉性和先进性。"

二、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毛泽东同志把党的思想路线精辟地概括为“实事求是”,并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了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率领全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使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走出了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独特的道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初步探索出有别于前苏联的路子,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建树。应该说实事求是,是借用中国的一句古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使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活动中始终坚持正确路线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左”的指导思想尚未纠正,“两个凡是”又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解放思想。并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在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地位。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动态中做到新的实事求是。可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表明解放思想既是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又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保证。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提出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在动态中不断得到弘扬,时刻提醒全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在伟大的改革实践中,适应时代化发展的变化,突出了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和创新要求。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地“闯”,才能不断地创新;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相一致,党才能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的现象,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才能与“时”相应,做到与时俱进。反过来,只有始终处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党才能始终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学说,它也是依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本质特征和理论品质,它作为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指导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中,在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中从来就是面对现实,果断地抛弃不适应于时代的旧观念,不断作出新结论,使马克思主义能在世界历史不断变化的新阶段,不断增进新内容,使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更加鲜艳。从马克思、恩格斯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第一国际,恩格斯直接指导第二国际,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从马克思、恩格斯指导德国社会民主党制i下玫治纲领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制订思想路线的根本依据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从1945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新世纪崭新的历史,党的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依然是实事求是。从江泽民同志的论断中不难看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历史责任感和对中国当代时代变革主题的准确把握。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科技革命化、产业化的时代,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增强活动,凝聚亿万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