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感想范文

时间:2023-12-11 21:18:56

拓展训练感想

拓展训练感想篇1

这次新颖独特的培训方式让我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也感悟良多,受益匪浅。通过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感受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

2、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做跳绳游戏前,如果大家先做好沟通与计划,而不是急于完成各自任务,就能更快取得整体团队的胜利。

3、应学会遇到问题换位思考。在工作中,不要为表面的现象所困扰,有些印象其实是主观的臆想,需要你的耐心和智慧,通过分析、判断,充分了解它的本质,通过组织、协调达到目标,通过沟通交流,才能建立多赢的局面。

4、从失败中我们也得到教训和启示:在工作中,各部门之间需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

5、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拓展训练就是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身上,而自己却从未真正运用的力量。

拓展训练感想篇2

关键词:拓展训练;必要性;价值;课程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03-01

1.前言

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健康,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健康第一"思想已成为肩负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各级学校的指导思想。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应该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发挥其特有的强身、健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功能。为此,笔者认为把拓展训练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顺应当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不仅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实现全面提高高校生健康水平的体育教育目标,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也叫"外展训练",其内涵是指借助于自然地域与相应设施,让参与者进行一系列挑战性的项目,属于一种体验式教育活动。参与者在亲身体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感悟、反思、分享训练活动所包含的理念,从而达到提升参与者心理品质、优化行为的目的。

拓展训练的成果主要来源于参与者的亲身体验、感受与交流,是一种效果持久的培训模式。拓展训练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辅助手段,已在我国某些高校逐步融人体育课程中,并展现出特有的优势,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体验中实现教育。这是拓展训练区别传统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拓展训练以参与者为主体,让参与者感受"先行后知"的教育模式,真正体会到挫折感与胜利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其次,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集组织性、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露天环境中进行,可以"个人参与",也可以"分组团队参与"。同时,拓展训练有对应的教学程序与流程,每个环节都应具有计划性,让参与者充分体验到娱乐性与锻炼性。另外,拓展训练能够实现个体与集体共存,实现自我教育。在拓展训练之后,参与者们可通过分析总结,达到自我升华教育的目的。

3.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现实价值

3.1提升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和推进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普及有着深远的意义。

3.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足在共同的协助下完成的,通过相互的支持、信任、互帮瓦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困难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达成活动目标。

3.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是拓展训练中常遇到的,很多人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而能否在短时间内控制自我情绪,及时调整心态,将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平和的心态、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品质,在训练中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自我调控情绪。因此,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上,拓展训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4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训练的基础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4.拓展训练项目及其组织实施过程

4.1高校开展拓展训练应以室内项目与场地项目为主。因为室内项目与场地项目相对简单,对器材要求不高,也有利于组织与控制课堂纪律,如:踩轮胎、寻人游戏、数字传递、百步行、换牌游戏、信任背摔、集体木鞋、代号接龙、盲目方阵等。

4.2拓展训练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同的训练项目应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甚至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在高校课程中,以30个人左右为一个培训班级为宜,同时可考虑将拓展训练课程作为全校的选修课程在每学期开设,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4.3在拓展训练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在整个拓展训练过程中,关键在于体验,重点在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4.4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可以分为三大环节:准备环节。教师在拓展训练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带领学生充分进入预设的场景中,并通过简洁到位的语言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训练环节。在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指导,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可进行适当的记录,方便后续环节的情境回忆与分享;分享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体验过程提出想法与问题,该环节注重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叉对谈。

5.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拓展训练是社会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不仅能弥补传统体育课在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而且能有效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目前拓展训练在我国高校开展的还不普遍,建议尽快将拓展训练纳入高校体育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和办法。更重要的是,在拓展训练的教学中,应把安全防范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于振峰,王晨字.关于将拓展训练融人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3]何巧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模式探索[J].四川体育科学,2013,(05):107-109.

拓展训练感想篇3

一、何谓拓展训练

1.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 造成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于是, 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以实战演习的方式训练年轻海员的体力和意志,提高他们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自救技巧。二战结束后,这种训练方式被保留并逐渐推广开来,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人格、管理训练等方面, 培训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工人、学生等多类群体。当前的拓展训练,简单地讲就是把学员置身于大自然之中,通过专门设计的课程,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使团队和个人经受一系列的挑战和考验,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精神。

2.拓展训练项目的分类

拓展训练项目大致分为四类:一是高空项目,包括攀岩、巨人梯、山顶速降、滑翔、航模、求生墙、小泰山、绳网、空中飞人、飞虎队、雪山飞狐以及其他各种场地小型项目;二是平地项目,多是以自我认知、创新思维、人际合作、情感陶冶、熔炼团队、提高学习或管理水平等为目的具有很强的研讨性的训练项目,包括蜘蛛网、电网、核弹头、创新呼啦圈、有氧健身操、团队舞等;三是水上项目,主要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漂流等;四是野外项目,包括天然攀岩、速降、拉练、野外生存、露营、城区活动、自行车拉力赛、汽车越野等。对于这些项目,各个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以及相关的联合培训单位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来选择,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大多数人的特点来选择,以达到素质拓展的最终目的。

3.拓展训练的特点

全身心活动。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整个训练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挑战极限。拓展训练的各种项目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主要不是表现在体能要求上,而是表现在心理素质上。有些项目表面看来似乎高不可攀甚至难以逾越。因此,需要大学生向自己的能力限度挑战,跨越“极限”。通过努力,最终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完成活动,达到训练目。

成功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大学生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成功体验。在受训过程中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变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出生命的彻悟和震撼。

自我教育。在拓展训练中,培训师在训练前只是把训练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大学生讲清楚,在训练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训练结束后的总结中,培训师也不做滔滔不绝的发言,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大学生自己总结,发表感慨。这样,对活动的操作、体验和总结,都由大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育作用是自我教育的结果。

二、拓展训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1.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成员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团体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西方人讲团队精神,中国人讲集体主义,其精神实质要求人们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团队)利益之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间,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和全局利益。拓展训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把这一深刻的教育内涵融入到许多有声有色的训练之中,使广大参训者在不知不觉中经受了团队精神的洗礼。如过电网、扎筏、海上求生等都是强调培养人的团队精神的典型游戏。这些游戏虽小,蕴含的人生哲理却非常深刻,参训者在游戏中深刻认识到不筹划无以致胜,不协作无以成功。

2.拓展训练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拓展训练所设置的项目和采取的形式,对人的心理、智慧和体力形成了一定的甚至是严峻的考验。每一名受训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特别是对当代青年学生来说,生活学习都比较顺利,缺乏困难的考验,意志相对比较薄弱,一旦经受挫折,往往意志消沉,甚至一蹶不振。如果开展类似攀岩、空中单杠等拓展项目,就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不进取就无以生存,从而迸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力量。

3.拓展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坚强意志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可以通过拓展训练中的竞争与合作项目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逐渐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战胜自我。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制定体育活动竞争的策略和自我锻炼的计划,并能以顽强的毅力去执行计划,实现预定目标。拓展训练中磨炼出的意志行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行为表现。

4.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没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难以胜任挑战性极强的工作,而且自身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会因心理原因而无法充分施展。拓展训练在培养人的健康心理素质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价值,比如“断桥”这个项目就是旨在培训学员心理抗干扰的能力。如果学员有一颗平常心,把身处高空这个干扰因素排除在脑海之外,就会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个项目。因此,拓展训练注重对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

5.开展拓展训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拓展训练在学校中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手段成为可能。现代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张扬个性的教育。社会的多样与丰富性是由个体多样性组成的,没有个人的个性魅力,社会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拓展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充分培养与展示大学生的个性,来培养富有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所以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发展大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它旨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进行自我评判,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准确定位。学生可以在拓展训练中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或想要培养的性格特征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拓展训练项目。

三、拓展训练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探讨

首先,安全是保障。拓展训练把安全保障作为培训第一项重要责任,并时刻保持警觉,以专业的手段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绝对安全可靠。在培训期间,安全保障是首要工作。所有户外活动均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实验。各项户外活动的保护装备均使用一流的专业器材,并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员严格地依照安全程序指导监控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将拓展训练引入课堂时,有关安全问题要在训练之前有周密安排。只要组织合理,按要求操作,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行为,一定能使项目顺利开展,并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其次,理解内容是基础。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中心思想,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运动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等六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培养,这六个方面基本反映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水平,是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

再次,把握中心是关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并实施拓展训练,必须以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中心。同时带动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经过拓展训练的学生,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底蕴,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及鉴别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具有从容处理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及良好社交心态,具有在社会工作中组织管理及协调应变的能力,具有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本领和能力。从上述拓展运动的特点和功能可以看出,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革和创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尝试。它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且对大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翼.拓展训练――重塑自我的新起点[J].中国培训,2001,(10):15-17.

[2]陆熊.漫话拓展训练[J].上海保险,2000,(8):34-35.

[3]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34-37.

拓展训练感想篇4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职;“两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198-03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先生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这一思想得到各方认同并传承下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一培养目标与“两课”教学的目标有一致性和融合性。因此,在增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拓展训练模式引入高职“两课”教学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积极尝试。

一、拓展训练的内涵与分类

(一)拓展训练的内涵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Development,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水手的生存训练。当时,英国舰队在大西洋经常遭到德国潜艇攻击,伤亡惨重。在幸存者中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海难幸存者往往不是那些体格健壮的年轻人,而是有较多经验和较好心理素质的长者。后来一位德国教育家库尔特・哈恩博士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并将这一见解付诸行动,他在英国建立了一所训练英国士兵的学校。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开展一系列训练活动,学员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活动而自我感悟、体验并反思总结,使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极大增强。这一独特的训练方式逐渐推广开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欧亚以至全球。培训对象由最初的水手扩大到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从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人格和管理训练等[1]。

北京大学钱永健教授认为,学校拓展训练是与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它是体验式教育在中国特定环境中的产物。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景,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2]。

笔者比较认同这样一种观点:“拓展训练的内涵是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为重要理论基础,以个体发展和团队整合为追求,利用自然环境和有创意的模拟情境为平台,以经验、思维与身体活动结合为切入点,以体验学习圈为操作程序,达到唤醒情感、激发潜能、改善心智、磨炼意志、融入团队、完善人格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活动。”[3]

(二)拓展训练的分类

拓展训练项目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训练活动的场所性质可分为场地、野外项目,高空、平地、水上和室内项目等;根据参与者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个人挑战和团队协作项目等;根据受训者职业岗位的特点,从训练项目对心智的影响和提升方面来分类,分为心理素质拓展,交流沟通能力拓展,团队信任拓展,合作能力拓展,创新思维能力拓展,竞争意识拓展等七大类[4]。高职“两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价值与体系、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拓展训练项目,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情境与环境,使其进行体验,从而培养相应的能力与素养。

二、拓展训练的实质――一种体验式学习

柯林・比尔德和约翰・威尔逊在《体验式学习的力量》一书中是这样定义体验式学习的:“通过对人们自己的或来自观察的体验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在化而获得对事物的洞察。而这种内在化建立在人们过去的体验或知识的基础之上。”[5]体验式学习一直得到人们的支持与肯定,因为体验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而拓展训练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

美国体验教育协会认为:“体验学习是指一个人直接通过体验而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历程。”事实上,任何从实践中学习的过程都可以广义地称为体验式学习。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EdgarDale)认为:我们读过的能记住10%,听过的能记住20%,看过的能记住30%,听过且看过的能记住50%,说过和写过的能记住70%,而做过的能记住90%。从中不难发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3]。

从教育角度理解体验式学习也即体验式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体验式教育由来已久,方法众多,如:成立模拟公司尝试商业运作(如我校的大学生超市就是我校管理系学生参与商业运作的试验田),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项目操作中完成学习;开设模拟法庭让学生在审判中体验法律的威严;举办创业大赛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苦乐得失等。拓展训练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或者说体验式教育。

首先,拓展训练模式的授课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注重体验式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上课不再是单一方向的知识灌输,学生在课程中以角色扮演、问题讨论、活动体验等丰富的学习方式领会知识,探讨成长问题,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掌握发展自我的方法。解决现实困惑,增加了参与性、主动性、互动性与趣味性。

其次,拓展训练模式的授课方式能够满足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通过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澄清价值观,学会如何观察、创造、处理冲突,如何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信,调节不良心态等。通过相关的体验,还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进取心,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与竞争力以及学生的团队精神。皮亚杰认为,在活动中个体经历着一个不断同化、适应环境并将外部活动内化为内在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通过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结合课程体系与价值的拓展训练项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现实针对项目中涉及的问题和事件各抒己见,这样有助于帮助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拓展训练因有利于提供学生实际生活所需要的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挖掘学生潜能等而备受学生欢迎与认可。

三、拓展训练模式引入高职“两课”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高职学生多数为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思想前卫、有反叛精神、自我意识很强、个性张扬,但缺乏责任感、团队意识、集体观念淡薄,与人沟通、交往能力不强、组织纪律性较差、自我学习能力较弱、性格内向、自我封闭者甚多。普遍比较自私、冷漠、不关心和尊重他人。针对此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两课”教学有利于促进德育成果内化,有利于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真正落实大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充分挖掘学生各种潜能(根据“冰山理论”,人体的潜能与潜力70%是未被开发的),使其更好地成长成才。

第一,从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来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人共处是很重要的。拓展训练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合作从而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自身的经历,真切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性,逐渐学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沟通能力。拓展训练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两课”教学方式往往教给学生的是既定的理论,教师就像严肃的宣讲员,课堂显得空洞而沉闷,而学生通过背诵、机械记忆、获得按标准答案解题的知识与技巧。而在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学习模式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活动项目为载体,学生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拓展训练能够通过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通过互相观察,觉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然后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这种‘行动――观察――反思’的学习模式,能够使自己得到一个‘螺旋式’的提高,而不会‘波浪式’的起伏,更加有助于学习动力的保持,也有助于自我的检查与提高。”[6]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累后,学生会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从而为学生告别老师告别学校进入社会后的自我学习和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从学习的主体来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目前的高职学生均已经是90后,90后学生大多思想前卫,有反叛精神,个性张扬,缺乏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正因如此他们感觉“两课”意识形态意味太浓,不像是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而只是在被迫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学生认为是在被迫接受“洗脑”,从而产生排斥和厌恶心理。如此这般“两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根本无从谈起。因此,要想摆脱当前窘境,高职“两课”教学必须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将拓展训练模式引入高职“两课”教学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拓展训练课程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我体验、自我教育,更富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教师根据课程价值和内容设计好活动项目,在活动开展前向学生讲清楚基本要求及必要的安全事项,活动中作为观察者一般是不讲述也不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体验中反思、总结。即使在总结环节,教师也不作滔滔不绝的发言,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生自己来讲评。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能够真正体现寓教于乐,克服了以往“两课”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仅限于灌输说教的弱点,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能有效消除学生对“两课”教学的敌视、排斥和规避心理,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两课”教学的热情,使“两课”教学取得真正的实效,从而获得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支持。

第三,从大学生素质教育机制来说,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着眼于教育的长效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得到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拓展训练让学生在集体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与技巧,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团体协作精神。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将对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还要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好基础,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拓展训练这种教育方式符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B.A.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7]。中国也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更能入脑入心,永久珍藏,能更好地指引其成长成才。然而,肩负着树立和培养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责任的“两课”教育却长期以来囿于传统学习方式,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把学生当作是被动接受改造的对象,当作思想和知识的接收器,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在教化过程中抛弃了人性化的指导思想。在高职“两课”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来体悟一些道理:做什么事情,心态将是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为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社会上人要有责任心、同理心、服务意识、奉献精神等高尚的素质,才能够与社会和身边的人和谐相处,人生才有意义与价值。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将拓展训练模式引入高职“两课”教学中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是对高职“两课”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尝试。将拓展训练模式引入高职“两课”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增强了实用性与趣味性,对大学生培养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超越的能力、健康的心理和顽强的意志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不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积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体验式教育活动,构建主体性德育体系,使“两课”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生通过实践亲身体验和感悟,进而做到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剑虹,汪阳.从教学角度认识拓展训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0):9-11.

[2]马建新,张岳.拓展训练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J].吉林教育,2009,(7):39-40.

[3]姚兰发.拓展训练与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性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11,(6):51-54.

[4]应菊英.通过拓展训练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良性发展[J].浙江体育科学,2010,(6):53-55.

[5][英]柯林・比尔德,[英]约翰・威尔逊.体验式学习的力量[M].黄荣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43.

[6]唐红明.论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J].中国校外教育,2010,(7):149.

拓展训练感想篇5

摘 要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正在持续开展着教学变革。在高校教育中,大学体育是锻炼大学生的身体机能,让大学生拥有强健体魄的重要教育课程。而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与传统大学体育教学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拓展训练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中,对大学体育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现针对这一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 拓展训练;大学体育;教学影响

拓展训练是一项源自于西方的体育游戏,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拓展训练的过程主要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学生是在团队协作中学习,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挑战自我,提升团队精神,逐渐完善精神品格。拓展训练在高校中是一项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体育项目,其不单单能够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还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多元化目标,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教学的素质化教育开展。拓展训练这样的方式方法,应该得到社会的推崇和认可。尤其是在大学里的体育教学中,要把拓展训练引入到每日的课程中,好好的利用拓展训练给教学带来的优势和效果,让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大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实行什么样的拓展训练进行研究并探讨,努力把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里的积极的作用发挥到最好。让体育教师们的教学更加严谨,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们对体育的热爱。对此,本文针对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做了分析,从拓展训练出发,深究其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深刻影响。

一、拓展训练形式与特点

拓展训练的主要方式就是让人们以团队形式的模式下开展训练,以达到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团队互相协作队的能力。同时,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还要让参与拓展训练的人们能够准确意识到团队合作、努力拼搏的重要性,并且从拓展训练中所学到的团队意识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去。在目前的拓展训练中,光从内容上来分析,拓展训练的训练形式已经是丰富多样的[1]。无论是在体育教学中,还是在课外的活动中,拓展训练可谓是无处不在。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三道四个团队,然后由团队共同来完成所设定的目标。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存在个人,只存在团队。一个人顺利完成目标不算,必须所有人共同完成才算胜利。想必这样的团队训练更能使学生更加团结,更能培养出拥有团队精神的人才。而从拓展训练的训练原则来看,其训练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在训练过程中,部分的拓展训练是采取军事化的训练方式,对每个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每一项训练都是要求动作到位,必须都认真完成。而这样训练的一个好处就是,学生们更容易听话,遵守教师的指挥,而且会很有感触。特别是在对团队意识的认可这方面会有非常大的效果。

而通过拓展训练的形式的分析,本文总结出拓展训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活动性。拓展训练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将参与者的体能活动作为基础,从而引发其出现情感、交往以及认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操作过程十分明确,参与者被要求全身心的投入;(2)挑战极限性。拓展训练中的每一项任务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参与者并不能轻松完成,例如需要在高空中完成的训练项目就需要挑战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其能够超越自我、挑战极限;(3)自我感悟性。教练在进行拓展训练之前只会讲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在活动中亦不会进行任何提示,在训练中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参与者自己独立感悟与领会。既然训练,就要明白训练的意义,不能敷衍了事。这样也要求了体育教师们必须在拓展训练中,严格把守训练的规则,不能对部分学生采取宽容或通融的态度,这样最终会导致训练没有意义,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一点应该值得学校注意。

二、拓展训练与大学体育教学的契合点

(一)与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一致

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高校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的。而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拓展训练与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均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在拓展训练中所要求学生具有的知识素质也是大学体育教学所追求的[2]。

(二)与大学体育教学的训练方式一致

拓展训练就是指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加入有关训练的内容。学生在进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在面临挑战的时候会出现人类最为基础的本能,因此拓展训练与大学体育教学一致,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上,转变学生的观念,从而形成更佳的行动计划。高校体育教学也是要求学生在重复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体育技能的学习以及养成宝贵的体育品质。

(三)与大学体育教学的原理一致

拓展训练与大学体育教学相同,两者都是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体验的学习方式来获得成功。在拓展训练中,在设计的特定场景中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来挖掘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与问题,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进而使得自己有更好的发展。这一原理与高校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来进行不同内容的体育训练的原理是一致的。

三、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拓展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一直将学习知识放在第一。即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只是关注期末考试的得分,过度关注体育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拓展训练不单单能够起到锻炼学生体魄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思想快速成长,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让学生能够实现社会化成长[3]。

(二)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

拓展训练所安排设计的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创造能力。学生在战胜自我的理念的驱使下往往会被充分挖掘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与抱负能力。拓展训练能够消除学生负面心理,让其能够拥有足够的自信,敢于承担责任,激发出学生难以想象的强大力量,帮助学生塑造坚毅的品格。

(三)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精神

1.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是重要的体育精神之一。是团队的成员共同为了同一目标奋斗,相互协作,努力奋斗来实现团队目标。协作精神能够强化组织的竞争能力,改善组织的效率。拓展训练中的高实践性活动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协作精神的强大。

2.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强烈,在进入高校学习后严重缺乏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在拓展训练中有一些内容是需要团队之间拥有紧密的合作精神来共同挑战完成的。完成这些项目可以克服学生心中的障碍,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经过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懂得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进行团队合作,深刻认识到团队的强大力量,在合作努力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4]。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后很少与社会中其他事物接触,因此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都很难适应社会生活,严重缺乏与身边的人交往的能力。而拓展训练中包含一些能够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项目,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充分沟通的项目,构建学生与他人沟通的平台,给予学生与他人沟通的机会,让学生敢于展现自我,善于沟通,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准确定位,养成合作竞争意识,最大程度的提升自我价值。

4.提高大学生自信心,挖掘内在潜力

在新时期大多数大学的都是成长在优越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中,很少经历社会的磨练。现在的大学生们个性张扬,自信心总是体现在错误的地方,甚至说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自信心的表现。上述现象使得大学生在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恶劣,时常出现焦虑的情绪。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大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自信。建立自信心需要大学生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否则他们自己将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潜力。在体育拓展训练中有着诸多高难度项目,例如高空断桥,即为在8米高度的地方设置断桥,在保证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让学生从断桥的一端跳向另外一端。断桥宽度在平地上只是轻轻一跃即可通过,但是在高空位置时学生便会感到压力。很多学生在爬上断桥的时候就开始彷徨、恐惧,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其实这种恐惧感主要是来源于学生们的心理。有很多大学生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在周围同学们与教师们的鼓励下开始战胜恐惧,以一颗坚定的心来完成任务。在高空断桥这一任务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形态,克服对事物的恐惧,享受自我挑战与超越的乐趣。在拓展训练中该类型项目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挑战自我中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5.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的拓展训练需要大学生忍受平时难以忍受的艰苦环境,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中竞争。这对于平时生活平淡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拓展训练中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学生们凭借着坚持不懈的意志力,经过各项体育活动使得其头脑更加灵活,进而形成坚持到底、沉着冷静、永不放弃精神品质。

(二)改变了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

大学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虽然大学体育教学在不断强调学生的主题地位,但是受到长时间教学观念与方式的影响仍然没有探索到合适的教学模式。而拓展训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训练方式,其能够充分凸显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心智,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5]。拓展训练以充足的体能活动作为引导,利用各种特定场景与活动方式来磨练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拓展训练转变了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观念与方式,充分肯定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结束语

拓展训练以户外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参与体验,其是一项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运动项目。拓展训练精心设计的情景中,学生能够通过锻炼领悟到运动中所蕴含的精神与理念,进而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升心理素质,变得更加强大。拓展训练不单单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还能够满足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冲破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社会交际能力。拓展训练形式的体育教学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刘.基于我国拓展训练应用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价值漫谈[J].青年文学家.2013,(29):245.

[2] 田.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25):27-28.

[3] 丁振宾.解析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9):419-420.

[4] 黄飞.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影响[J].考试周刊.2013,(A3):115-116.

拓展训练感想篇6

关键词:拓展训练;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可行性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贫困大学生作为象牙塔内日益庞大的群体,承受着学业、经济、精神等巨大压力,其特殊性也引起了高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拓展训练作为当前一种符合现代人需求的训练方式,在企业、单位人员培训、考核、选拔方面都展示了其优越性。笔者探讨发挥拓展训练的优势,改变贫困大学生群体不良心理状况,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概况

1.拓展训练的发展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起源于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年轻海员在德军袭击的炮火中丧生,汉思等人创办“阿伯德威海上学校”,通过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强化训练,帮助年轻海员获得海上生存能力和技巧,培养坚强意志和健壮体魄。战争后,这种形式被应用于和平时期的各种培训。60年代末逐渐走向国际,目前已遍及欧、美、亚、非、澳这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1995年,刘力为第一任校长的北京素质拓展学校建成,成为亚洲第六所素质拓展学校。目前已在全国形成连锁发展趋势,在北戴河、浙江、山东等地建立分校。1999年,该校被清华大学授予“MBA”指定拓展训练基地,开创了与高校合作的先河。北京拓展训练学校结合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具有中国特色的“悟”和“禅”的理念,将拓展训练定位为“体验式培训专家”,认为拓展训练是一种符合现代人和现代组织需求的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2.拓展训练的内容

拓展训练的课程以短期培训为主。课程通常有团队热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回顾总结四个环节。团队热身是在培训开始前,加深学员间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建立团队。个人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充分发挥体能和心理上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完成活动指标,使学员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敌人是自己”这一人生真谛。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以复杂性、艰巨性为特征,通过复杂而艰巨的项目,建立起良好的团队气氛,以促进学员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回顾总结环节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使学员能够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以实现集体培训目标。

3.拓展训练的应用及意义

2002年、教育部、全国学联决定在北大、清华等63所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试点工作。2003年开始,开始尝试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教育的探索。2006年,由湖北广信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以“知识、能力、人格”为核心主题的全国首家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国际木章训练营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建成。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其形成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认真负责、独立协作、共享成功的价值观,对其情商、创造力、世界观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作为新型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基础教育的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教育为认知式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实际接触的单一刺激,学习过去的知识,主要是自主学习,注重知识技能的标准化学习,强调学和记忆;而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以学员为中心,强调直接接触情景的即时感受,主要是团队学习,注重观念态度和高峰体验的个性化学习理论化现实,强调做中学和领悟的体验。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措施

1.贫困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贫困大学生主要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反贫困心理。另一方面,主要心理问题有:

(1)自卑和自尊。贫困大学生担心被嘲笑而自卑,承担较重期望和压力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同时,他们想尽快出人头地报答父母,强烈过度的自尊心易致情感脆弱,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2)人际交往不良。经济拮据导致部分贫困大学生不愿过多参与集体活动,陷入自我封闭的消极状态,难以融入集体生活,潜能得不到发挥,人际交往不良直接造成身边缺乏知心朋友,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又可能催生其他问题。

(3)抑郁和焦虑。家庭环境的不安全感、经济困扰、兼职遇到挫折等都容易引起贫困生悲观沮丧,长期发展,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抑郁症患者甚至有自杀倾向。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多数贫困生家中都有一位长期患病的亲属,这也是导致他们家庭贫困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常挂念家人的安危和家庭拮据的生活,总想毕业后找工作挣钱,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严峻,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多收益,多种情况综合造成了他们抑郁和焦虑。

(4)敏感和孤僻。贫困生因自卑滋生过度自尊,产生敏感多疑的不良性格。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因害怕而拒绝同学、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把贫困看作是一种耻辱而极力回避,这不仅对其生活学习不利,还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给人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

2.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贫困大学生首先是社会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而自身的经济等原因又使得处理关系更加困难和复杂,总结其原因主要有:

(1)家庭。家庭经济的限制致使贫困生失去了很多需要金钱支持的成长机会,如出国交流学习、旅游等,有的甚至买不起基本的学习工具;另一方面,家长把改变家庭面貌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对他们的期望普遍偏高,形成另一种压力。

(2)个人。自我认知上的困惑,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比如忧虑、焦躁等,这种效应往往一旦产生,易发生恶化。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这样,如抗贫困心理足够强大的学生也可以表现得非常出色。

(3)社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苹果手机、ipad等让贫困生产生心理压力;交流平台网络化,要求贫困生具备一定的电子产品,否则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的寰;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包括没有宽广的人脉来提供就业机会和信息。

(4)学校。贫困山区的教育较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有些学校的心理辅导流于形式,并没有配备实际的师资,或宣传不够,收效甚微。

3.目前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1)物质支持。对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建立有效的资助体系;建立和完善专门负责贫困生的机构组织;积极完善扶持贫困生的有效机制;丰富助学金的形式。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提供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

(2)心理支持。加强心理辅导教育,完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科学教育方法精神扶贫,帮助贫困生保持建立良好的心态,自立自强,以及进入社会以后感恩诚信回报社会的基本素质品质。除考虑专业心理咨询师外,也要重视辅导员积极发挥作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要做到尊重贫困大学生人格,与之建立良好的知心朋友的关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实现思想疏导。

(3)校园人文支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良好的人文关怀、人际关系能让贫困大学生拥有被尊重感,消除或防止差别感、自卑感甚至自闭,使贫困生走出孤独,学会交往从而正确认知自我,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诚信感恩,正确认知个人与周围社会事物的正确关系,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理想。

(4)个人能力支持。构筑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创建志愿服务团队,实现自助助人目标;开展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贫困生合理定位;大众媒体积极宣传自强自立的观念。

三、拓展训练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行性分析

1.拓展训练心理干预应用的有效性理论

拓展训练的创建初衷是培训具有求生欲望的军队,提高人们的自信,挖掘潜能,不放弃希望。训练内容主要是场地训练,室内模拟训练,野外以及水上训练,训练方式有融入、挑战、总结提升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是可以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和角色增强。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自卑、交际不良、焦虑、敏感、等,拓展训练可以让贫困生完成训练任务而消除自卑。拓展训练的团队是一个积极向上、平等而有凝聚力的团队,在这里贫困生不需要考虑经济问题,没有人在乎你的家庭和过去,只要当前表现优良,完全可以收获很多的支持、关怀和鼓励。

2.拓展训练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的现状

虽然当前拓展训练在我国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不但被引入到企业、政府,而且被引入大部分高等院校,也有报道称,在初中高中里也有开展,甚至不少学校都把它设为体育课来展开,但是基本上很少有机构把它很好地应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干预中。有的也只是在理论探索层面,有关对人文关怀效应和职业心理的探索。总的来说,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方面研究得比较透彻,而拓展训练这一全新的方式并没有真正被发现、被利用。

3.拓展训练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景

拓展训练完全可以脱离高校体育课的束缚,被独立地应用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可以解脱他们为了获取体育学分而不能放正训练的心态的影响。另外,基于高校中拓展训练的设施更加完备,这种贫困生辅导可以很好地推广开来,不但扩大了拓展训练的应用范围,更加挖掘了其应用的深度,为中国的拓展训练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郭洪芹.素质拓展在高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11):138-140.

[2]孙克成.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影响的价值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

[3]梁丕桓.积极心理学理念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反贫困的思考与探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43-46.

[4]杜以昌.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的表现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2):144―145.

拓展训练感想篇7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拓展训练;设计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023―03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教育部和全国各个省市的政策推动下,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由于教育的视野狭隘、农村教育氛围的限制、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王长权认为:“拓展训练不是简单的体育加娱乐,而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它通过学员在活动中亲自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和感悟,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体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经验,提升自我认识。”拓展训练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融合,有助于克服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一、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产生于20世纪初哈恩的外展训练学校,借助野外训练,让参训者得到人格教育,改善自己与他人、环境的关系,培养参训者的社会责任。20世纪70年代,拓展训练进入学校,近年来,我国台湾和香港在拓展训练应用于学校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部体育卫生司于2002年将拓展训练引进了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拓展训练与教师培训的尝试。

(一)拓展训练的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家强调个人的情感、价值、经验。它以人为本,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发现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拓展训练正是满足人的个体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拓展训练过程中,让培训者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通过感受和行动,置身于情感活动和团体协作,获取个体体验过程和成功的心路历程。

2.自我效能学习理论

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并非是对行为结果的预测,而是对自己有能力做出某种行为的信任程度”。当培训者自我感到有能力面对某种情境时,自我的行为就相当果断。而果断的体验过程,又将促进个体积极面对。拓展训练的设计和评价就是让培训者在体验的预期和成功的体悟中强化自我的能力。

3.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

杜威的教育经验学习理论认为:“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要产生学习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必须要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取。经验学习的信念,认为所有的改变都需要其他形式的经验作为其来源的基础,而这种知识转换的过程比其他形式的学习更具价值。”拓展训练所强调的行动性就是以此为基础而衍生的。在拓展活动中,指导者作为促进者的身份存在,所有其他的参与者都是行动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行动力。透过直接的、实际的操作,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拓展训练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拓展训练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有本质的区别(见表1)。

二、农村教师培训的拓展训练策略

在农村教师培训中,必须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出发,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状况,以个性化的活动设计和学习设计,确保农村教师培训的效果。

(一)主体性策略

农村教师培训的拓展训练必须以教师为中心,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体验,精心设计培训活动,同时创设真实的情境,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合作和分享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构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问题解决策略

农村教师由于长期处于文化生活比较匮乏的乡村,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婚姻、情感、生活、教学成绩等。有效的拓展训练有助于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惑,使农村教师在真实或者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反思,从而得到人格提升,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反思性策略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途径,拓展训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就是在精心设计活动的同时,让教师主动地参与、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借助同伴、集体的力量,有目的地引导教师的反思,升华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力。

(四)个性化策略

拓展训练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学习,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人生成长的不同,存在个体差异:如知识储备、人生观、价值观等。因此,在农村教师培训过程中,个体在拓展训练实践后的体验和感悟有所不同。农村教师培训的拓展训练要关注个体差异,关注教师在体验过程中的情感和心态变化,尽可能让每一个教师参与体验,感受真实和具体的成功,让教师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三、拓展训练与农村教师培训的实践

(一)农村教师培训的现状

目前,农村学校都在寻求快捷有效的培训途径,但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并不多。透过以下几种现象,即:领导逼着教师训――培训动力不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培训系统性不强;一刀切,一视同仁――培训针对性缺乏;培训热热闹闹,上课涛声依旧――培训操作性不强;今天一个花样,明天一个花样――培训功利性太重。以上种种,透视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低效的原因。

(二)农村教师培训的拓展训练活动设计

目前,随着拓展训练的发展,国内对拓展训练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农村教师培训的拓展训练要以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活动设计上结合实际,在时间安排上灵活多样,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协助,在活动总结时感悟反思。

农村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校本培训、24学时学科集中培训、网络自主选课和五年一度的中长期培训即96学时培训组成,拓展训练由于场地和时间时间上的要求,可以在中长期培训中实施。在内容设计上,以心理拓展类为主。在开班典礼上,可以安排破冰游戏、剪纸游戏;在每个专家讲座的间隙,用一定的时间,设计拓展训练的小游戏;在结业典礼上,设计拓展训练反思总结类活动;在参与活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情感和意志。

农村教师培训的拓展训练活动的设计,结合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理念,具体的设计流程如图1。

图1

拓展训练活动的教学设计

1.需求分析确定活动目标

在农村教师的拓展训练活动设计之前,首先要针对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如社会背景、学历分布、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年龄分布等,然后设计问卷访谈,近距离地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通过全面综合的分析,确定拓展训练活动的培训总目标。

2.培训过程设计各个活动的子目标

由于农村教师的学历、年龄等存在的差异,在设计拓展训练活动时,要充分地考虑教师个体的培训需求,以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求。假如子目标是心理挑战,突破自我,则在设计是可增加高空断桥之类的活动;子目标是合作类的,则可设计摔背类活动,让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协助,增加教师的责任感。同时根据拓展训练活动的总目标,进行适当的分解,确保每一个教师能够参与体验。

3.受训教师分析

受训教师的分析主要包括教师的社会背景、学历分布、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等。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拓展训练的设计方案。

4.活动环境和安全的设计

合理的拓展训练活动设计包括活动环境设计和安全设计。环境设计包括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在拓展训练活动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每个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和空间分布,考虑活动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预判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历程,做好应急预案,以求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安全措施务必面面俱到,确保万无一失。

5.活动过程设计

农村教师拓展训练活动设计的流程见图2。

6.拓展训练活动的评价

农村教师的拓展训练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活动实施前检查计划、场地和受训教师,预判有导致拓展训练活动无效的因素,防患未然;二是评价设计的活动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评价过程中,观察和评估活动实施过程中受训教师的反馈,以列表的形式记录下来,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的结果有助于改善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培训机构的反思和积累经验。

(三)农村教师拓展训练活动的案例

本文以本人在教师培训中开展的拓展训练为例,说明农村教师的拓展训练活动的具体设计。

1.需求分析确定活动目标

需求分析可以借助调查、电话访谈、班级基本情况等措施。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每个班级的培训总目标: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参与体验为手段,以心理挑战为中心,培养农村教师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加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2.在培训过程中设计各个活动的子目标

拓展训练活动丰富的资源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在农村教师的拓展训练活动设计中,必须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首先,判断拓展训练活动的内容是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活动是否符合培训的主题特征;再次,要考虑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最后,要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活动的可操作性。为此,在开班的时候可以实施以下活动:一是破冰游戏,目标:消除参加培训教师之间的陌生感,为他们的沟通提供交流的机会。二是瞎子摸号,目标:让受训教师感到,和人沟通的方法很多,当面对问题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最重要的。三是撕纸游戏,目标:人生的历程很短,在剩下的匆匆年华中,教师的经历还有多少时间,珍惜每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每一分钟,让人生更有意义。

3.受训教师分析、活动环境和安全的设计

农村教师年龄和学历差别大,但理解能力好,动手能力略有欠缺。在环境设计方面,考虑到活动的分组和沟通需要,座位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安全方面,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活动,必须排查不安全的因素,以绝后患。

4.拓展训练活动过程的设计

(1)情境创设:真实生动的活动情境,让受训教师置身其中,加上必要的活动规则和奖惩措施,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必要条件。如“撕纸游戏”,教师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将一张代表着自己人生的纸,一块块地撕下来,看到剩下的教师生涯只剩下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时候,心情的体验和人生的反思油然而生。

(2)活动体验:以“撕纸游戏”为例,教师看到自己剩下的教师生涯之后,培训师马上提示,写下10个自己的感想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比如,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我在教育教学上亏欠学生的有哪些方面,我的人生是否快乐等。

(3)回味体验:以“撕纸游戏”为例,教师通过真实的体验,得到真切的感受,印象无比深刻。正像一位教师所说的那样:“我看着留下的巴掌大的纸,不禁愧疚难当,从出生到现在,我算不出浪费了多少的时间,以后的人生中,我一定要珍惜自己,珍惜学生,对学生的人生负责。”

(4)反思感悟:通过拓展训练活动的体验,培训师应该引导和鼓励教师反思和分享。以“撕纸游戏”为例,每个学员的10个感想和解决办法拿到小组讨论分享,然后每小组推出一个让全体受训教师分享,感悟人生、反思人生、升华人生,从而达到使每一个学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培训,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

(5)活动评价:评估结果说明,参加培训的农村教师对于拓展训练的培训效果非常满意,许多教师表示回到教学工作以后,可以在自己的学生中开展相应的活动,有的建议增加拓展训练课程的时间。拓展训练活动的新颖性、挑战性给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农村教师培训的拓展训练活动的设计要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活动设计上结合实际,在时问安排上灵活多样,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协助,在活动总结时感悟反思。拓展训练由于其活动的情境性、新颖性、挑战性,让农村教师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感悟,在参与过程中提升教师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有助于克服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18.

[2]李德诚,麦淑华.整全的历奇辅导[M].台北:突破出版社,2005:21-100.

[3]蔡立炉,刁永锋.教师体验式培训中游戏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3):61-64.

[4]钟启D,周祥.拓展训练的学习理论基础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20-23.

[5]陈和.学校拓展训练教学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5):147-148.

拓展训练感想篇8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素质拓展训练 必要性 主要内容 操作模式

独立学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兴起之后,在短时间迅速发展起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多元化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独立学院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校园文化历史积淀不深,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时代的推进,我国的独立学院正由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式发展为主[1],许多独立学院重点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拓展训练以实践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作为一种发展性心理教育方式,被许多高校纳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采取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通过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这些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树立团队观念,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在独立学院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一、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状况

1.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独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与其他高校在读大学生一样,具有当代青少年的一些普遍特点。尤其是“90后”,他们从小就在长辈们的溺爱和过度的关注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较为突出,自我认识不清晰,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和未来人生定位较高,但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又很容易自我怀疑,动摇目标;自我评价充满矛盾性,对大学的学习工作有美好期望,当自己取得一定成绩时便充满自信,甚至自视甚高、高傲自负,但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往往不擅处理,由此引发沮丧、挫败感,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否定,脆弱的心灵所难以承受。如为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而只能进入独立学院就读,而长期颓废下去;自我控制力缺乏,思想和行动相左,对大学生活的美好计划总是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就难以执行,尤其在学习上,面对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网络的诱惑,薄弱的自控力使他们难以坚持制定的目标。

2.人际交往的淡漠性。

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家庭环境比较优越,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如何与宿舍同学相处是他们环境适应的第一课。但由于每个学生原本都是家里关注的焦点,来到大学宿舍的集体生活环境中,找不到合适的定位。而且突出的个性、强烈的自我中心性,使他们与宿舍同学磨合时容易产生较多的矛盾,因此,宿舍矛盾是大学生比较普遍的问题。另外,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存在较强的防御性和不安全感。许多学生家长对子女的保护性较强,经常告诫子女不要轻易相信其他同学,甚至用社会上复杂的人际现象加以警示,使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处处防备,甚至存在自我封闭心理。这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困难,内心的孤独感加剧。

3.应对挫折的薄弱性。

由于在传统“家长式”教育模式下长大,接受应试教育的培养,一直成长在家长、老师设计好的既定道路上,在上大学之前学生们较少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不足,并且受不良的社会文化、网络媒体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入学后在遇到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的挫折时不会适当处理,抗挫折能力较差。遇到困难时,多采用逃避、退缩等消极应对方式,或采取自伤、自残、伤人等极端的行为。

二、独立学院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1.素质拓展训练的形式更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理论学习能力欠缺,但是对实操性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而且更重视学习的实效性。素质拓展训练不同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入多种具有趣味性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观体验,在体验中“学”,并将学习到实操性强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感受和心得迁移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信念,树立完善的人格。因此,素质拓展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2.素质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同集体主义一样,主要表现在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全局意识。但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中心性表现突出,尤其一些“90后”学生独立意识彰显,强调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加上高校学分制的推行淡化了行政班的作用,使班级凝聚力减弱,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越来越薄弱。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团队所有成员一起成功完成一个难度适当的任务时,会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心理拓展训练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尤其有些需要队员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使参与者在活动项目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团队意识。

3.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社会竞争激烈的社会,对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接受挑战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经受挫折的能力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拓展训练中的许多项目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很难遇到,这些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素质训练,可以磨炼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并影响其行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而有益的补充。

三、独立学院开展素质拓展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模式

由于场地、设备的限制及活动对象的不同,学校的素质拓展训练的形式同专门的素拓训练的机构还是有差别的。高校开展的素质拓展训练是将企业团队培训中流行的拓展训练项目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引入的重心放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上,如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意志品质不坚定,人际交往不成熟,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发展性心理问题。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拓展中心自2009年开始,大力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活动推广得较迅速,且获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模式如下。

第一,培训师。培训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专兼职教师担任主培训师,二是一些接受过素拓培训的朋辈心理咨询员担任培训助理,协助主培训师共同完成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第二,预约申请。学生团体可以向中心提出预约申请,由中心安排培训师,确定培训方案。

第三,活动结束后,培训师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发现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培训的质量。

我院开展的素质拓展活动主要在每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开展,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新生心理适应素质拓展训练。

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期是心理问题高发的时期,有研究者发现,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适应能力有促进作用[2][3]。我院在2010级新生入学之初就对他们进行了素质拓展训练,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形成团队、破冰项目(松鼠大叔、五毛一块、桃花朵朵开)、沟通项目(生日链、信息传递、孤岛求生)、团队协作项目(连环手、人椅、快速传球)等,让学生更快地相互认识和了解,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和配合,从而更好地融入大学的生活,并树立起集体的观念。

2.素质拓展训练营系列活动。

每年的10月末启动素质拓展训练营系列活动,历时一个月,开展多场专题培训。另外也接受一些班级、社团、协会等学生组织的团队培训申请,培训的主题一般都是人际沟通、分工协作、团体凝聚力等。在系列活动闭幕时,举行一场规模较大的素拓活动,由各系组队参加,并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团队配合的重要。

3.针对专业核心心理素质的拓展训练。

每个专业有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条件,如销售行业需要沟通能力、软件开发需要创造力等。大学的课堂只是传授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却没有培养有利于专业能力发展的心理素质,素质拓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团体项目为主的素拓,在活动中学习领导团队、管理沟通、人员分工;软件、电子和游戏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方案设计以“电网”、“扎筏”等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活动为主,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

四、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实践的思考

高校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是作为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践,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同一般的学生活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要求在素拓训练操作中要体现其作用。

1.培训师的专业性。

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培训师现场的组织、监控、引导能力。拓展训练要求培训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并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应变、引导和预见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地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还需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相关的、系统的专业培训。

2.引导学生注重体验和知识的迁移。

素质拓展训练与普通的户外体育活动最大的区别就是注重活动过程的体验,并将所获得的感受迁移到现实学习、工作可能遇到的相似情境中。这种体验式的活动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和引导性。因此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活动的过程,及时分享感受,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而不是只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因此素质拓展训练切忌只重形式,不求效果,而要充分发挥这种体验式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素质才得以提升。

3.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可结合条件,因地制宜。

素质拓展训练中如高空项目等一些难度较高的项目需要相应的设备支持,一般学校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因此,高校素拓训练可以结合自身场地条件,充分利用运动场、校园环境、游泳馆等,以开展野外项目和水上项目为主。至于需要专业器材的项目,可以同一些素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来完成。总之,素拓训练倡导的是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感悟体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把握这一核心理念,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活动效果。

素质拓展训练的宗旨是锻造个体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实现挖掘潜能、发挥创造力、培养个体的团队精神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的目的。其形式丰富,活动多样,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并较好地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的不足的缺点,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一个较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季亚萍.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代企业教育,2011(1).

[2]朱大琴.心理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探讨.贵州体育科技,2008,(3).

上一篇:医务人员思想汇报范文 下一篇:拓展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