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档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1 21:33:18

城建档案论文

城建档案论文篇1

关键词:档案文化;理论解读;建设

一、对城建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

(一)城建档案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建档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严格来说,城建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者,他的作用是记录人类活动的原始情况,进而为历史提供依据。城建档案的出现是基于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积累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且具有强烈的证据性特征,通过翻阅档案,可以将历史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直观展现出来,给后人提供历史的发展的依据。可以试着想象,如果社会少了城建档案,那么将会造成人类社会文明的缺失,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得不到城建档案的见证,便会变成为口头传颂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推移会造成历史事件失真的现象,不再具有保存的价值,进而会极大地阻碍历史的发展。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

(二)城建档案工作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建档案工作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建档案的主要工作是记录人类活动的原始情况,因而具有储存历史文化和传播历史文化的作用,是一项可以推动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文化事业。

二、城建档案馆的作用

(一)城建档案馆可以妥善保存历史文化遗产。

城建档案记载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记录了详细的人类活动信息、思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人类发展所总结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建档案馆可以传播历史文化。

城建档案记载着人类文明各个阶段的文化产物,其中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这些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珍贵的宝藏。后人通过对档案馆中城建档案记载的历史文化的了解,一方面可以从前辈的身上吸取经验,并且总结分析用于今后的实践指导,实现历史文化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后人可以从前辈的实践中开发新的信息资源,使后人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进而指导今后的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三)城建档案馆有助于发展科学文化。

城建档案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文明的原始活动,但档案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记录这么简单,还具有记录某一项成就实现过程的意义。城建档案中所记录的成就实现过程是后人进行科学探究的理论依据,科学家可以通过城建档案记录对所记录的规律展开研究,进而分析出更多的信息,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

(四)城建档案馆可以培养专业领域人才。

从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必需要对城建档案信息研究十分透彻,才可以胜任管理工作。因此,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与档案长期的接触中,通过对城建档案知识的累计,绝大部分人都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城建档案馆不仅可以培养专业领域的人才,还可以为科学文化事业输送专业人才,进而有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城建档案馆有助于社会文化教育。

城建档案馆所存储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里面记载着很多可以警示后人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城建档案馆可以通过档案知识将历史故事用来进行对后人的爱国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

三、对城建档案文化的解读

城建档案文化是基于城建档案而开展的文化类型,但绝不是简单的将文化和城建档案放在一起,而是一种用文化的眼光去研究城建档案的方式。当人们对城建档案的研究到达一定的高度时,就能为人类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而负责城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则是档案文化的传播者。

四、城建档案文化建设中对档案文化的解读

(一)城建档案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城建档案文化记录的人类文明知识,可以给后人的思想、行为等提供重要的指导,进而使后人的行为和思想成为档案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文化实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城建档案文化的发展经过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档案文化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在不同阶段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档案文化,而每一个时期的城建档案文化都记录着每一特定时期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团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三)城建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结构。

城建档案文化是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产物,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城建档案文化可以帮助社会文化顺利发展。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结构。

五、城建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建档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目前也很重视对城建档案文化的建设。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单位并没有重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甚至于还有一部分领导对城建档案建设文化认识存在很大偏见。在城建档案文化建设上只是口头行为,实则对其关注度不够,也没有用行动支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进而造成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经费匮乏,在软硬件设施上比较落后,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研究活动没有经费和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导致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六、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措施

(一)经费投入。

由于部分单位没有重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档案建设资金投入不够,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研究活动没有经费和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导致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开展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便是资金投入,档案建设相关领导要从思想、行动上支持档案工作人员开展档案建设研究工作。比如:更新软硬件设施、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活动等。

(二)体制改革。

受传统思想制约,部分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存在思想陈旧的现象,没有真正理解城建档案文化的内涵,一味认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其实就是仓库管理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陈旧的思想意识直接造成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后。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现状,相关城建档案管理领导人员要重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管理力度,提升城建档案文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使之明白城建档案文化管理工作的真正内涵,进而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三)机制运行。

由于部分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文化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城建档案管理员其实就是仓库管理员。但其实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一份工作。因此,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特别细致,并且要将专业的技术技能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比如:对城建档案文化的开发,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否则便很难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城建档案文化建设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保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能够稳定运行,不断向前推进。

七、结语

综上所述,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社会关注度不够、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够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推进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关注,并且得到行动上的支持、加强城建档案文化管理人员对档案文化内涵的理解、建立完善的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稳定发展,并不断向前推进,更好地发挥城建档案文化积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仁杰,谢诗艺.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建设探索[J].档案学研究,2013,02:9-12.

[2]金元平.高校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建设路径探索——基于高校档案文化传承职能的分析[J].四川档案,2013,04:59-60.

[3]曾波.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J].学园,2013,23:179-180.

[4]余启伟.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5,19:263.

[5]谢诗艺.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4.

[6]U•O•A.埃思.档案学:国家和文化传统,还是一门国际学科?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C].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城建档案论文篇2

关键词: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争议

1引言

目前,关于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争议比较大,从上到下议论纷纷,人心不稳,直接影响到了城建档案日常工作开展和长远发展规划。而且个别省市还从争议发展到了行政操作层面,暴露出一系列现实问题。档案行政部门提出城建档案工作应该整体划归档案行政部门管理,其理由为:目前城建档案工作体制是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产物,不利于市场经济管理和依法行政,城建档案工作始终属于档案工作,只能有一个行政执法主体,那就是档案行政部门,不能将执法主体分割,从而使城建档案工作的执法主体为建设行政部门,而且将城建档案工作整体划归档案行政部门管理有利于整合档案资源,实行大部门的管理体制。

应该承认,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而且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党的十七大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问题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个转型的过程是相当长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由建设、规划行政部门管理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渊源,不能说存在就合理,但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和道理,变革则需要变革的准备和环境。无数历史事实和教训告诫我们,条件不成熟,变革不仅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三个角度对城建档案工作进行研究和论述,有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有助于我们判断和决策。

2历史: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证明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有生命力的,是能够持续发展的

2.1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是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正确领导和大力倡导、积极推进的结果,是在总结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共识。

1990年3月,国家档案局经请示总书记同意,印发了同志视察上海市档案局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同志指出:“我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是从市政建设工程中的管道问题开始的。从去年以来,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屡次把管道挖破了,因此我就想到这个问题。……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竣工图以及地形图的完整,包括煤气管、自来水管这些管道档案的完整,还是应该由建委领导。但是我认为,档案局应该加以督促。”

1980年9月,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你们提的科技档案工作要以专业主管机关领导为主(曾三①同志插话:科技档案专业性强,与生产、建设、科学研究联系密切),我看可以这样提吧,好不好!科技档案以专业机关领导为主(曾三同志:档案部门进行检查、监督、指导),你们同意这个方针了吧(曾三同志:这回讨论了)?定下来可以吧?这个工作不依靠各个专业机关加强不行,应当以他们为主。比如建设方面的档案非以建委系统为主不行(曾三同志:城建档案不是建委就搞不好),城建档案归城市建设委员会或规划局嘛!”

1981年3月,曾三同志在国务院工业、交通等专业主管机关科技档案工作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去年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上又一次肯定了科技档案工作按专业统一管理的方针,后来国务院批准的三委一局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中,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冯子直同志指出: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在六十年代是在曾三同志的提议下,得到了、李富春、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重视和支持,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设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81年12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凤楼同志在城建档案工作长沙座谈会上指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建档案工作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发展起来的;城建档案馆的基本任务是“在建委、城建局,有的是规划局的领导下,对向它移交城建档案的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和检查”,城建档案馆“对外是市的城建档案馆,对内则是市建委或城建、规划部门的一个处(科)”。“确定这么一个工作体制,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把城建档案工作开展起来,这并不是降低了对档案业务管理机关的要求或者减轻了档案业务管理机关的责任。相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对档案业务管理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档案业务管理机关,今后要把城建档案工作和城建档案馆的工作看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级建委、规划部门、城建部门作好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档案业务管理部门还应当协助和配合建委和规划部门、城建部门抓好城建档案人员的培训工作。这项工作也是当前城建档案工作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把培训工作搞好,工作要开展起来是有许多实际困难的。”②

由此可见,对城建档案按专业统一管理,各城市建立城建档案馆,由建设、规划行政部门管理,全国由建设部统一管理是历史发展和积累的结果,创业之初和发展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不仅没有管理体制之争,而且正是因为国家档案工作主要领导和档案行政部门的促进,才逐步建立起各地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开展城建档案业务工作,并不断发展壮大。

2.2多年来,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设部、国家档案局出台了一系列与城建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进行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五条、第六十七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五十九条及《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七十条,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移交工程档案资料,并赋予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未按规定移交档案的单位进行处罚的职权。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科技档案工作必须按专业实行统一管理。国务院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应当建立相应的档案机构,加强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档案工作的领导”;第二十八条规定:“大中城市应当建立城市基本建设档案馆,收集和保管本城市应当长期和永久保存的基本建设档案”;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本条例的精神,结合本系统、本地区科技档案工作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中央和地方专业主管机关的档案部门,应根据本专业的管理体制,负责对本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经国家档案局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根据以上法律法规的精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档案局1987年1月颁布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规定》((87)城办字第585号),建设部制定颁发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90号)、《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01号)、《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等部门规章,并设立了“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各地区城建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2.3在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之下,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规划局)都建立了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全国有600多个城市建委、规划局设立了城建档案馆,1200多个县建设局设立了城建档案室(或馆),共有从业人员9万多人,馆藏档案1.8亿余卷,城建档案利用已累计产生80多亿元可测算社会效益。这些城建档案馆(室)或是各城市建委(建设局)、规划委(规划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或是县(市)建设局(规划局)的内设机构,其业务均归口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它们在服务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各地区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体制从实体规模上已经超过了现有综合档案管理体制。在建设部是一个工作办公室,但在全国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体系,对我国建设事业而言,堪称“牵一发而动全局”。

3现实: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在建设事业现实土壤中的“三大创新”注定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与建设事业管理体制无法剥离

3.1业务工作创新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是档案实体管理与业务工作管理并举,而以业务工作管理为重,已与建设行政程序融合在一起,创新形成了诸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报送“一书两证”制度、与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融合的工程档案备案制度、工程档案编制现场业务检查和监督制度等工作制度,通过抓建设工程档案的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保证了“高水平、可操作”的建设行政管理,促进了建设工程质量,促进了建设工程规范管理,促进了建设领域反腐败工作。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报送“一书两证”制度就完全改变了综合档案事后管理的工作模式,突出的是“服务前移,职能前置”:在建设工程报建之初,建设单位要签订《报送建设工程档案责任书》后才可以办理规划报建和施工报建手续,明确建设单位主要领导、主要技术负责人、专职档案资料人员对建设工程档案负终身责任,不仅要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和业务标准规范如实编制工程档案,还要经常性接受检查督促,按时报送移交,工程竣工移交使用后,发现档案有问题,还要追究责任;在工程竣工验收前,一定要将工程档案报城建档案馆初步验收,验收合格取得《初验认可证》后才可以召开竣工验收会;验收备案后,要向城建档案馆完整移交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取得《报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合格证》后才可以办理物业产权产籍手续。“一书两证”制度把城建档案工作与建设工程管理程序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程序性管理,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创新,管住了档案的源头,从真实、系统、完整编制工程档案的角度出发,促进建设工程管理,实际上行使的是一种建设行政职能。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最近几年通过城建档案业务工作创新,做到了建设工程档案业务指导率、档案收集率和档案合格率都达到100%,每年接收档案30000多卷,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也显著提升。如果由档案行政部门来管理城建档案工作,不仅无法融入建设行政程序,而且根本无法收到建设工程档案。

3.2专业领域创新

作为建设事业内在机构,随着各地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各市城建档案工作内涵不断发掘、外延不断拓展,城建档案馆的专业领域已大大超越静态纸质档案库房管理和查阅利用,已涵盖地下管线GIS、建设信息中心、声像多媒体管理、数字城建档案馆、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建设信息和建设成就宣传展示等,这其中许多都是投资上百万元、甚至是数千万元的信息化工程,不仅成功解决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问题,而且把城建档案的现势利用信息充分发掘和提取,极大地服务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使城建档案工作具有了异地备份、防灾救灾减灾和反恐应急等战略性作用和地位,远远地超越了一般意义综合档案的查考研究、修史编志的作用。如长沙市城建档案馆由财政投资3370多万元,全面开展了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工作,已完成了地下管线GIS的建设,成为了全市建设信息中心和全市城市应急管理决策平台,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角度,根本离不开这一机构和队伍。

3.3法制建设创新

除国家法律、法规外,全国各地还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律、法规,从机构、职能、执法主体、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对城建档案工作作为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规范。其中,不仅有城建档案工作管理立法,还有城建档案专门工作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工作管理立法,还有大量政府规范。如西安市通过市人大出台了《西安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条例》,长沙市通过省、市人大出台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怀化市通过市政府令出台了《怀化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益阳市通过市政府令出台了《益阳市城镇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等。立法是现实需要的产物,是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庞大公共资源和智慧的积累,更是对行业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规范和指引。法不变,体制亦不可能变,变则势必引起执法和行政的混乱。而要变体制,势必变法,更弦易辙,人为切断城建档案工作与建设事业管理体制的经脉血肉。生剥硬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未来:

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自身发展离不开城建档案工作

4.1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正处于起飞阶段,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相当长时期仍将保持大规模高速发展,这种发展规模和速度将比城建档案工作创业初期和发展早期还要显著。城建档案产生量、建设工作对城建档案利用的需求依赖都只会是有增无减。从湖南省来讲,以长株潭一体化“两型”社会建设为龙头,湖南“3+5”城市群正在崛起,今后5年城市建设投资将超过改革开放30年的总和。单单从长沙来讲,2008年起就全面启动了“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将在河西1200km2的区域再造“4个长沙”。在城建档案工作异常繁重之际,体制争议实在不是什么锦上添花的事。超级秘书网

4.2离开城建档案工作,建设工作跨行业协调的行政成本将显著增加,工作效能将显著下降,建设工作将打乱仗。特别是基层建设管理工作如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区县建设管理等工作将无法落实,出了质量和安全问题将无据可查。长沙市对建设工程的管理,包括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包括对区县(市)建设局的目标管理考核,都必须有城建档案馆参加,离开了城建档案工作,建设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一句空话,目标管理也无从落实。

4.3目前我国建设事业不能承受分割城建档案工作之痛。我国综合档案工作体系模型从人才、档案实体来讲,是上大下小,研究和管理力量及档案实体价值主要集中在上层,特别是中央一级;而我国城建档案工作体系模型从人才和档案实体来讲是上小下大,业务工作人才和档案实体重点在基层。如果骤然将城建档案合并到综合档案管理,因为专业隔阂和人才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城建档案工作从工作队伍到工作能力、到档案收集、到开发利用等方面肯定都会大滑坡,这对建设事业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建档案工作和谐发展局面不啻是灾难性的后果。

5结论

城建档案论文篇3

一、国家档案馆在文化创意城市建设中的功能体现

(一)国家档案馆的馆藏是推动创意文化思维的历史参照

1.国家档案馆是文化信息的汇集地

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共收藏一亿多卷件的各类档案,其年代,有公元8世纪以后各个朝代的零星档案,公元14世纪以后西藏地区连贯的档案, 17世纪以后中央政府和少数地方政府有系统年份的档案,以及20世纪以后较为完整的档案。其载体,除了纸张以外,贝叶、竹木片、铁券、布帛等少数古老的材料及磁介质、化学介质等新型载体并存;档案中的文字除汉字外,兼有满、藏、蒙、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傣、壮等少数民族文字以及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阿拉伯、俄等外国文字。这些档案所包涵的信息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史,对内对外交往史,内容涉及古今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种知识信息,为今天的文化创新奠定了基础。

2.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档案馆馆藏档案具有文化遗产的特性。

1996年由国家档案局牵头组织成立了“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委员会,2000年正式启动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自2002年3月,国家档案局先后三次组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评审,尹湾汉墓简牍中的西汉郡级档案文书等113件组档案文献分两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除了入选部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之外,在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还有数量庞大的珍贵档案,均是不同级别的文化遗产。

其次,各级国家档案馆注重了对区域内非物质文化的收集与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中明确规定:“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保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妥善保管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防止损毁、流散、丢失”。近年来,各级国家档案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发掘和收集工作。

北京市崇文区档案馆(局)与承担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区文化馆及时联系,就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和传承过程中形成档案的管理工作交换意见,并查看了档案保管条件及前一阶段普查、申报工作中形成文件的收集整理情况,明确专人,进一步加强文字、照片、录像等各种文件材料的管理,确保了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3.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为文化创意提供基础参考

国家档案馆是支撑城市文化的软力量之一,为本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信息资源是档案馆今后的一项新功能。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将成品定位在精神层面的文化渗透,因此档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

首先,档案信息可以启发文化创意灵感。

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先生在国家创意城市论坛的主报告中提到,历史文化因为过去的成就而启发灵感,在创意中深沉的思考,贡献能量,节省时间,并激起我们想要学习模仿的欲望,在经过时间的考验后,产生出洞察力与自尊,历久弥新。历史文化的最佳表现,要靠我们扮演创新传承的角色。

黄宗汉先生利用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湖广会馆志》,原样恢复了湖广会馆。北京的湖广会馆是世界上最早的戏院之一,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曾在这里登台献艺。如今,这里不仅重新回荡起京剧的优美唱腔,而且在这里建立开放了北京市第100家博物馆——北京戏曲博物馆。

其次,档案信息能够促进历史文化传播。

国家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承担着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功能。档案作为一种文化的承载物,具有可传播的特性,同时,社会对档案信息存在巨大的需求。档案是存储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它记载了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有知识价值的事实、数据、成果和理论。

北京市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史料,举办胡同文化展,启动《北京胡同档案史料挖掘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结合口述史料及实地调查,将北京现存胡同及消失胡同的信息进行研究整理。远期目标是建立胡同档案数据库,除了记录其建筑特色外,还将每条胡同独特的历史文化表现出来,建成后的“网上胡同”由一个个虚拟院落组成,市民只需输入门牌号就能将这个院落的历史典故“一网打尽”。目前,东城区禄米仓、崇内街道地区近50条胡同的档案资料整理完毕。作为阶段性成果的《西交民巷历史文化展》业已推出,受到社会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关注。

(二)促进档案文化推广,创造档案馆休闲文化

国家档案馆应凭借档案馆所特有的档案优势开发自身的文化产品,特别强调其服务公众的性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走出纯史学研究的圈子,同时,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今天讲坛类栏目倍受关注,一些以前默默研究的学者也走到台前。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原创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考古中国》、《故宫》、《探索发现》、《国宝档案》等一系列节目受到观众的追捧,反映出大众对一向神秘的档案文化的渴求,也使得国家档案馆在历史的厚重与平民化的通俗易懂间找到了平衡点。

二、国家档案馆为文化创意城市建设发挥服务功能的方式

(一)基本方式——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目的与归宿,档案信息较高的利用率是提高文化创意城市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激发文化创意的途径之一。如朝阳区档案馆仅2004-2006年就接待利用者18860人,查阅档案40099卷。利用者中个人利用档案的比例较高,人们从档案中获取信息的意识日益增强。为出版杂志、编写轶闻趣事、进行投资分析而到档案馆的利用者也在逐渐增多。利用者利用网络等手段查询历史、文化等有所增加。如久居朝阳的一些老居民,通过参观区档案馆举办的《朝阳区城市建设成就展》,引发其对个人文化寻踪的兴趣。很多人看到自己原来居住的朝外地区的变迁,来到区档案馆查询老照片、当地古籍资料、传闻轶事,见证今昔变化,感受历史文化的积淀。

(二)重要方式——档案展览

特色展览是国家档案馆的一张名片。近年来,高档次、高品位的档案展览不断推出,提高了全民对档案馆的关注程度,提高了公众的历史文化素质,更激发出文化创新思维。目前,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正向更广的范畴扩展,向主动的、规范化的社会教育机制转化,在各级各类档案馆举办的不同类型展览中,不乏文化精品。

1.基本陈列是国家档案馆标志性工程之一

上海市档案馆的基本陈列《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通过600多件独一无二的珍贵档案文献和历史照片,展示了近200年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轨迹。这一展览设计的匠心独具、展陈的巧妙结合、展品的弥足珍贵以及现代化声光电手段的有效补充,都使得该展览成为全国档案馆中基本陈列的精品。凡是走进上海市外滩档案馆的观众,无论是档案界同行,还是普通公众,甚至是国外观众,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总能有一些触动,使之记忆深刻。该展览也成为上海市档案馆的标志之一。

2.专题展览是激发观众兴趣的热点

北京市档案馆1998年举办的“让昨天告诉今天——北京商品票证回顾展”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追捧,在展览举办近10年里,多次到京城各大庙会以及区县乡镇、社区展出,备受青睐,数十万计的观众参观了该展览。报刊等媒体给予持续不断的关注,直至今日,媒体还经常会从多个角度予以大篇幅报道,如鉴宝收藏、百姓故事、历史变迁等。一个普通的专题展览成为开辟媒体文化创意的灵感源泉。

3.展览交流是扩大文化影响的方式

当前,跨地区、跨境档案展览越来越频繁,如北京市平谷区档案馆创办的世纪阅报馆不仅在北京地区获得较大反响,还应邀赴厦门展出。展览交流扩大了档案的影响范围,使档案中蕴含的文化信息被更多人所了解。

(三)主动方式——档案编研成果

档案编研是档案信息的再生产,是档案馆主动展示馆藏文化的重要方式。编研出版物是创意产品的集中体现,而档案信息是这种创意产品的信息基础。近年来,由于各级档案馆加强对馆藏档案的挖掘和研究,一批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出版面世,使档案编研成果在社会上备受欢迎。如由《北京档案史料》编辑部点校、整理、编辑的《那桐日记》在参评的400余种书籍中胜出,被评为2006年度新华出版社优秀图书。朝阳区档案馆编辑的《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会议回眸》,对历届区委常委会议议题、内容、议定事项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各历史时期朝阳区重大决策的背景、过程、特点,力求找出规律,为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强化执政意识、提高决策能力、提升执政文化水平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该书受到了各单位的广泛欢迎,区领导做出批示,要求区委和区委部门有关领导阅读、研究,强调“研此对安排好、记录好常委会有帮助,对强化意识有益处”。

(四)新兴方式——网上馆藏信息共享

数字档案馆有着更丰富、更便捷、更安全、更久远的优势。当档案馆的馆藏信息转化为便于网络共享的数字化多媒体形式后,永久保存在全球网络电脑的储存媒体中,信息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最大价值,将实现知识无国界的梦想。区档案馆链接在区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内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查询达到80.02万次。

三、国家档案馆在创意城市建设中功能发挥的保障

国家档案馆在创意城市中功能的发挥,需要物质、智力等各方面的充分保障。

在物质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馆藏建设,丰富馆藏信息资源,同时,加大档案开放力度,从社会公众的视角来看,开放的档案才是可供使用的有效信息,档案馆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满足日益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对档案馆馆藏信息的需求。如朝阳区档案馆先后八批向社会开放档案,同时首次对馆藏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实施提前向社会开放。其中包括第九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材料;区文化文物局形成的各种文化信息、简报,经验交流等方面的材料;原区园林局形成的区古树名木档案;原区农林局有关蔬菜、粮食种植,植物保护、土壤化肥、林业果木等内容的农业科技等文化类档案的提前开放,有效促进了档案馆在文化创意城市中的功能发挥。

在智力方面,要树立人才是文化创意的发掘者这一理念,强化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适应创意城市要求的研究人员、策划人员、宣传人员和展览人员;同时要积极扩大与会展业、网络业、媒体、文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支持。

总之,对于打造一个创意城市而言,档案馆的缺席将是一种遗憾,档案馆以其馆藏档案特有的真实性、记录性和历史还原性,对历史的存留和再现是对创意城市的最大价值之一,没有历史感的民族没有未来,同样没有档案馆的城市将会是一个贫穷的城市。

参考文献

1.查尔斯·兰德利.张至维译.创意城市指南,2005创意城市论坛报告.

2.周城雄.博物馆与创意城市.世界发明,2007年2月号、3月号.

城建档案论文篇4

城建档案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业务性,在以往的城建档案工作中,主要都是纸质档案,但是最近几年,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子档案也大量的出现在了城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中,而传统的工作形式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因此在管理好档案之后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利用。档案工作者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还要做好专业知识的学习,每一个档案都有其专业性,城建档案利用的过程中也涉及到很多的内容,所以,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城建档案的管理质量。在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要从多个方面掌握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在自身的工作中充分的应用这些科学知识和理论,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条件,给档案信息的使用者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信息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档案价值,也为档案信息的保管和再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使档案人员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很多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都非常注重档案人员素质的培训,还建立了职工教育资金,要求在职人员要具有专业知识、大专以上的理论水平,无论是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还是档案人员,必须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才能上岗,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并系统的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在管理好档案的同时,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积极搜取信息,建立信息网络,互通有无,为科技人员服务,并建立本行业设计标准图集及科技书籍供销点,这样不仅服务于本单位也给社会带来了效益,有力的促进了本地区工程设计的发展,由于利用管理档案和熟悉家底的优势,积极向外推荐,已经不属保密范围的城建档案,使其在城市建设上建筑物加固、加层、套用等项目上,积极推荐利用建设档案,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也创造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管理档案是为了档案的再利用

这在城建系统中来讲是很普遍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益观念已深入人心,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使用城建档案时,要注重档案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档案保密,确定档案的使用范围,对于长久的档案,该解密的要及时解密,以便档案的再利用。二是档案的再利用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城建档案的价值一般是随时间的推移增加。档案发挥作用有一个长期过程,档案工作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到见效的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讲究效益要有远谋,更要有远虑,不可急功近利,竭泽而鱼,搞短期行为,如进行档案信息咨询服务见效快,效益明显,对比投入的时间与人力等相对较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丝毫不能因为档案整理、保护等基础工作一半时见不到成效,因而不加重视。要辩证地看到,在开发信息、产生效益,既是现在投入劳动的结果,也是与过去围绕这些档案所做的整理与保护分不开的,现在对城建档案整理、保护工作给予的投入,会产生长远效益。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不在这方面给予的投入使档案的质量受损,必将给档案工作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影响档案再利用。在利用城建档案的过程中,要谨防产生负效应。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城建档案在利用上制定使用范围,以防产生负效应,要注意档案保密范围。在城建档案的复制、交换、转让中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档案工作具有机密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强化保密观念,落实保密制度,确定使用范围时,就要严格把关,不能因为有社会需求,就盲目的使用,否则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3结束语

在档案管理中,保证管理质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其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档案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也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工作,因此它需要档案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思想,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城建档案才能更好的被利用起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城建档案论文篇5

档案学界普遍多以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技术条件、机构内部来分析档案风险要素。城建档案作为维护城市安全的后盾,其自身固有的专业性、形成特殊性、单一性等特点,驱使我们需要用更细致方式辨别城建档案的风险。以下将从纵横两个角度识别城建档案的风险,并分析风险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事故所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损失。纵向是以城建档案的形成、保管、利用的一整套管理流程为节点;横向是以实体和电子为标准。

1.生成阶段的风险

城建档案的形成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建设中,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竣工资料,包括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文件、竣工图以及声像、电子档案,整个工程的跨度时间长。因此,在形成这些档案的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会破坏城建档案,造成档案内容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档案员的风险。一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未配备档案员,亦或是兼任,缺乏基本的档案意识,这严重影响了城建档案的质量,不真实、不完整的文件混在档案中。《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移交工程档案。档案应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陆续产生的,但由于档案员的失职,图纸丢失、施工文件未及时制作、材料后补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文件缺乏真实性、准确性。生成环境的风险。在向城建档案馆移交之前,一部分施工单位把文件、图纸随意堆放在施工现场。工地鱼龙混杂,保管建筑物多数是板房,既会造成档案损坏、图纸遗失,又可能发生施工环节档案的失密。数字化外包的风险。为了降低建设成本、节约人力财力,整合多方面资源,各地城建档案馆会选择外包来完成数字化工作。数字化外包存在两个主要风险:一是数字化质量堪忧。外包企业质量参差不起,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形成恶性竞争,易压缩成本、降低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发生泄密。城建档案馆难以对外包企业进行管理和约束,外包企业人员、设备、管理的不完善,极有可能发生泄密。

2.保管阶段的风险

城建档案是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各地保管条件和档案载体的不同,寿命也不同。城建档案内容又涉及建筑、交通、地下管线、拆迁等,这些与个人、城市密切相关的信息,如果保管不力,将威胁公众权利,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保管阶段城建档案所面临的风险有:库房的风险。城建档案库房是保存城市记忆的存储器,被动和主动因素都威胁着库房。一是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天灾给档案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部分档案馆遭受严重破坏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二是库房建设和设备落后。作为公益性部门,部分城建档案馆的库房仍然狭小、破旧,缺乏必要的恒温恒湿设备,虫害、潮湿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管。载体的风险。城建档案载体形式包括纸质文字、图纸、照片、录像等,载体的风险重点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档案内容的缺失。早期形成的少数城建档案由于纸张和笔的原因,已经发生字迹褪变,内容丢失。二是档案内容的不可用。城建档案馆拥有大量反映城市变迁的照片、录像,但载体寿命有限,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一些存储载体已经淘汰或是存储设备故障,造成不可读,成为了“死档案”。如何使照片、声像档案经久不衰,给我们带来严峻考验。数据库的风险。信息化时代,网络变得开放,城建档案数据库遭受到多方面的攻击。一是内部的风险。数据库的维护中,人为的操作不规范,任意开放权限,会造成数据误删。苏州城建档案馆在管理系统自查中,发现一些工程卡被误删,直接影响了档案的查询利用工作。二是外部的风险。计算机系统漏洞、病毒传播、网络攻击等将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易形成档案失密。

3.利用阶段的风险

城建档案是城市发展的记录,近年来各地城建档案馆围绕民众所关心的“住”、“行”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老新村改造、房屋安全鉴定、申请保障性住房等。但在利用服务中的风险也随之产生,主要体现在:保密与公开的风险。档案开放鉴定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安全,城建档案保密与公开范围的不明确,过度的开放或是一味保密,都不是理智的决定。一方面城建档案随意公开,会造成涉及城市安全的公共建筑、关乎个人隐私的拆迁和房产信息发生泄密,泄密信息随意的传播,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公开不及时,造成信息滞后,未能服务公众,反而降低了城建档案价值,不利于城市的稳定发展。人为因素的风险。在档案利基层工作用过程中,档案人员与利用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方面大批人员的查阅、复印,过度使用图纸造成价值的损失。另一方面利用者和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在查阅过程中,利用者保护意识不强,无意中会污损图纸。档案人员管理不严格,在利用者查阅过程中不对其监管或监管不力,会造成失密,给非法分子可乘之机。城建档案在各阶段风险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决策失误、业务延误、秘密泄露、公众满意度下降、未尽公共信息服务职责。风险的进一步深化,将带来间接风险,导致社会记忆的丢失、公众知情权受损,甚至危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和整体形象。

二、风险防范策略城建档案的专业性、原始性、单一性

以及广泛参与的社会性,决定了管理城建档案的特殊性,不仅要保证城建档案的完整、真实、准确、可用,还要确保城建档案的原始面貌与历史痕迹,更需要长期、不间断地安全保管,尽可能延长其寿命。这需要档案人员在工作中充分认识风险,采取有效方法规避风险,及时处理问题,建立牢固的安全体系,增强对风险的抵抗力。

1.推进法规标准和责任制度的完善

城建档案在形成、管理、利用中的保护工作,必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法律来规范。一是健全安全管理法规标准。结合档案和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安全管理的标准,并严格档案开放的审批制度,强化法规的执行力。特别是对城建档案形成过程中各种问题,制度细化标准。二是严格执行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规划,完善档案基础设施。严格执行《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对库房的抗震、耐火、防雷、供电、消防、监控的规定。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和监管。城建档案员都要树立安全管理意识,明确岗位安全职责,将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人,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城建档案馆的个人和集体,同时对违反安全制度的人和事进行严格查处。

2.建立城建档案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风险的评估,找出管理环节中的薄弱部分,并以此提出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必要措施。利用风险管理,按照“风险评估准备、资产识别、威胁与脆弱性识别、已有控制措施确认、风险计算及等级确定、提出风险处理计划、编写风险评估报告”的一整套流程对城建档案进行风险评估,测定每个风险的等级,并依据风险级别的差异,制定解决策略,周而复始,直至风险降至最低。对城建档案进行风险评估,以前段控制来预防风险,有助于城市安全的维护,比如针对公共建筑物(包括火车站、学校、商场、居民楼等)受恐怖袭击的可能性的不同,确定其档案的开放程度,区别对待各类型的城建档案。

3.健全城建档案信息安全的保障

城建档案信息安全的保障,涉及到思想、技术、人员,通过采用“预防-监控-捕获-治理-提高-再预防”这一良性循环、逐步提升的措施,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其中信息技术是保障体系最为困难的,不仅涉及到“防”和“治”,而且已扩展到密码、访问控制、知识产权等,通过实行隔离、加密、容灾备份,保护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一是在利用中,以电子档案来代替图纸、文件等原件,城建档案原件尽可能封存,减少物理损伤。二是根据《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要求,对城建档案数据进行在线、离线、异地、异质和分级存储,主要进行异地备份和异质备份,同时以技术迁移应对技术或标准发生的重大变化。

4.将城建档案纳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城建档案系统地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建设,是维护城市安全的重要依据。优质生活需要有足够的信息,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面向全市,以改善、保障和服务民生为出发点,通过寻找城市科学发展规律,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工具。城建档案信息的建设,应纳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重点是将城建档案信息条目式地汇入信息平台,特别是关乎民生的保障房档案、拆迁档案,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地开放信息,便于民众了解情况,维护民众的知情权。城建档案信息化要与城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需求同步,在同一标准下,构建资源共享的体系,发挥信息化优势,更有利于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的预防和管理。

城建档案论文篇6

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较早地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1.信息化在城建档案收集、储存以及保护检索等环节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收集管理城建档案,借助于扫描或者手工录入等方式,用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信息来替代传统的城建档案信息,生成一些图像和图形等电子档案。将计算机自动检索和编目的功能利用起来,能更快捷地查阅城建档案。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在储存和保护方面也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应用一系列多媒体技术,如扫描、摄像等,在计算机中压缩输入档案信息,并且存储于光盘中,这样既节省空间又方便保存。

2.实现了城建档案信息的系统化管理。

我们组合了多台计算机,形成一个系统,就会有更加强大的功能,计算机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城建档案馆接收到的档案信息,借助于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接收登记、登录分类账和总目就可以有效完成。因为在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处理中,计算机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检索、入库排架等诸多环节。同时,计算机系统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分析的运用,将收集到的大量原始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利用者,提高工作效率。

二、强化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措施

1.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理念。

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进行强化。意识到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和不足,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建设标准规范。

只有对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标准进行构建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制定和落实各项工作规范标准,能够依据标准来更好地分工协作和技术应用。联系起城建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提升城建档案管理的综合效益。规范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标准、统计标准等。

3.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借助于相关的基础设施来完成,包括网络系统和数字化设备。通过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共享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交换相应的信息。而城建档案的数字化设备则包括数码相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等,通过利用这些设备,就可以一体化管理城建档案。

4.建设城建档案信息资源。

将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作实际,可以有效实现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网络一体化管理。借助于网络,可以完成城建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对于城建档案的管理人员来讲,需要严格监督文件的归档和鉴定,避免归档不及时或者不规范等问题出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而最为基础的工作就是建设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它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就需要构建统一标准,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利用者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

5.建设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的建设,如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利用和管理收集等。在收集管理城建档案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诸多的程序,如报表处理、事务处理、数据查询等。这些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得到保证,包括身份安全、利用和储存安全等方面,这样方可更好地进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在身份安全方面,为了强化城建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可以将动态口令和身份认证等一系列的形式应用过来。在利用安全方面,可以将防火墙技术和物理隔断技术应用过来。在存储安全方面,则需要在专用服务器上存储城建档案信息,并且专用服务器可以自动备份,每隔一段时期,还需要专门的刻录备份处理。

6.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现,需要人来完成。要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管理人员,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结合城建档案工作管理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要求,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工作人员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

城建档案论文篇7

1.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进入法制化轨道,档案工作者的法律监督意识也逐渐强化,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定期进行培训,并强化执法检查,能够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服务。在政府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与人大和其他部门开展执法检查任务,使得城建档案管理走向正规化水平。而且,重点培养档案的中介结构,努力为城建项目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系统,提高城建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标准。近期,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服务力度都在不断增加,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城市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建立的相关的工作机构,贯彻落实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并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建设管理和质量管理,并将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做到同步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保证城建档案的准确和规范。

2.一些城建档案存在归档困难的境况

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建资料的数量也逐渐增大,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某些项目单位把关不严,责任意识淡薄,使得归档材料的质量太次。甚至有的对归档范围都不清楚,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内容做出整理和传输,加大归档难度。一些单位根本没有深入的学习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在归档时出现很多问题,质量不符合档案卷组标准,降低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在新时期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劣情况与城市建设的规划发展有直接联系,为提高城市建设的高质量服务,必须加快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度,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社会发展形势,抛弃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束缚,创新城建档案工作理念,促进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1.创新管理工作理念,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发展水平

首先,合理,正确的给城建档案管理定位。城建档案馆一直是城市建设的记录者,城市建设技术作为创新信息技术的基础,为城建档案馆提供社会功能的服务。因此,必须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出准确定位,把城建档案管理的创新置于我国的发展规划中,并为其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法,并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出明确的分工,进而完善城建档案管理的机制的相关措施,另外,还要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创新意识,在管理机构和编制人员方面采取具体的分析方法,并做出适当扶持,进而促进城建档案管理的发展。而且,通过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宗旨,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情况相结合。然后,创新城建档案的工作机构。想要创新城建档案的工作机构,必须加强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传统的城建档案馆已经不足以带来强大的吸引力,有特色的档案馆不但可以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水平,还能促进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扩大发展。而且,还要推进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建立健全相关发展机制,促进数字化发展,工作重心转移到数字化上去,比如建立网上服务中心和查询系统,方便档案的查阅管理工作。最后,必须做好分类整理工作,加快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及时收集各类信息并进行整理,做好信息检索并合理利用相关信息。适时更新档案信息,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与加工,对档案内容的规范有一定保障,给城市建设提供一些高效、优质的服务。

2.改革档案管理服务,推动城建档案的工作效率

首先,就是建立专属于城建档案管理的服务平台。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档案馆也成为一种局域网,相关部门通过建设网站对档案网页进行建设,将档案资源管理和实施单位结合起来,以期希望档案资源引起大家的重视,利用档案资源进行查找与阅读,提供人性的服务。当前的城建档案管理现状,大量档案馆在因特网开展了网页服务,服务模式逐渐成为主要形式。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立足于网站服务,加快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尤其是重要文件的资源建设,更需要用电子阅读的形式进行管理与运用,促进城建档案管理创新,加快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并朝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其次,建立在线阅读城建档案的机构点。在馆内查阅资料显得落后而复杂,馆内档案的数量太多,检索时有一定难度,而且大部分资料都是原件,为了不损坏珍贵史料,应该尽量减少翻阅次数,延长资料的使用寿命。当今社会在获取信息是较为注重时间的,传统的档案馆已经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在信息时代,必须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馆内的资料上传至网络,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城建档案为人们提供多方位,多层次新型服务。尤其是近期我国社会发展随之加速,在档案馆中查阅资料的人也逐渐增多,为了便利查阅工作,必须顺应时展的新形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建立有关的服务系统,准确对在线信息进行更新和完善,给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3.对资源进行补充,加强城建档案的管理建设与项目建设。第一,要注重城建档案的管理建设,将城建档案资源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深化城建档案管理工程项目做基础,从根本抓起,积极做好监督工作,全面从城建项目建设和相关会议及科研问题做监督和管理,并分类进行归档,进而对珍贵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还要将高效和不方便翻阅的档案做数字化管理。而且,积极开展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活动征集工作,进而推动城建档案的创新管理建设。第二,培养建设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城建档案管理不仅需要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还需要高素质人才的配合。城市发展与人才培养是分不开的,城建档案也需要人才培养和支持。所以,必须具有打破传统观念的信心,改革创新管理方向,给城建档案管理扩展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提高创新团队的管理意识,进而促进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为员工提供一系列的实践机会,为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强化为人民的观念,将服务程度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进一步实现人才队伍的高素质建设,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发展。

三、创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也随之提高,而且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涌现了一批电子文件和数字资料,导致新型的城建档案管理不能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创新手段中实现。因此,创新城建档案的管理与服务,应该建设现代化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促进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将城建档案馆进行数字化建设,需要从库房、馆藏、检索工具、规章制度、干部队伍建设和服务职能方面加强建设工作。而且,还应该把城建档案的现代化硬件与软件设施互相合理配合,并加强城建档案的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推动网络管理的城建档案信息,提升信息的运用程度,进而提高城建档案的信息化。

2.强化城建档案的数字化资源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资源是城建档案建设信息化资源的重要部分,相关部门正在努力建设城建档案信息化。当前,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电子文件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时对各类文件的整理和分类,并加强管理,实现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储存。

3.强化城建档案的网络建设

努力实现城建档案数据库建设,推进网络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城建档案馆来加强数据库建设。按照软件系统将城建档案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加以鉴定、检索、利用、编研和统计,实现计算机的多方位管理与控制,促进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将城建档案馆为核心发展,进而覆盖馆内的应用系统。强化文件的数据库建设应该先要制定目录,并开展数字化建设,提高城建档案的创新质量,促进信息数据库的高效、高标准发展,扩大档案馆的信息数字化。因此,稳抓城建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在新时期的大好机遇下,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与当前社会相适应,彻底开发城建档案的信息化,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合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道路,积极开创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现象。

四、结束语

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建设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必须积极开展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与价值,将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监督与服务作前提和基础,为人民提供高效服务,并加强城建档案馆的内部资源,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推广我国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城建档案的创新发展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才能为城市建设的稳步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城建档案论文篇8

关键词:城建档案馆;馆藏;数字化;鉴定

中图分类号:G2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1-0091-02

1引言

城建档案是城市记忆的凝结,是城市梦想的元素。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数字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广泛推进,采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构造档案信息化体系,已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城市建设,其基础就是城市建设信息的数字化和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在此背景下,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建设已成为当今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和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核心。近年来,一部分城建档案馆开始对部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面对数字庞大、类目繁杂的馆藏档案,档案馆面临着将是进行部分档案数字转化还是全部馆藏数字转化?首先选择什么档案进行数字转化?纸质档案数字转化前如何开展鉴定工作等等诸多问题。转化规模与投资经费、使用设备成正比,数字化鉴定工作该如何进行至今尚无确切的理论依据,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本人想结合工作实际粗浅地分析探讨一下影响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的几方面因素,以期对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2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理论导向及背景

2000年12月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接收电子档案进馆,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奋斗目标。城建档案馆作为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存国家在城市建设当中形成的各种重要的历史技术资料的专业部门,其内容涵盖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实用性非常强。至今,全国660多个设市城市中,已建立了近500个城建档案馆,区(县)城建档案室达1000多个,馆藏量在4000万卷以上。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至2004年,全国各城建档案馆(室)共接待查阅利用150万人/次,提供城建档案269万卷(件),产生可测算的经济效益约7亿元。在当今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为提高城市建设工作的技术含量,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品位,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现实意义。将馆藏档案数字化,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档案资料利用手段,提高档案资料利用效率,加强对档案资源的保管保护,减少纸质利用成本,使通过计算机终端查阅、打印和下载档案资料成为现实,为查阅利用者提供远程服务,使档案信息广泛深入地为社会利用,快速准确地查阅所需资料,更充分地发掘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直接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公共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3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的主要因素

3.1 优化馆藏在数字化鉴定工作中的重要性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前,包括80年代后各城建档案馆创建的初始阶段,我国各城建档案馆均以“丰富馆藏”为原则进行档案馆的建设。那时馆藏总量少,各地档案馆新建库房都有一定的空余度,为了丰富馆藏,不限制移交单位和控制进馆资料的范围,造成了进馆档案有价值的文件和毫无利用价值的文件“鱼龙混杂”在一起,案卷庞杂臃肿,毫不精练。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所能触及到的现状就不胜枚举:主体内容细节上不存在任何差异的文件,其正稿、草稿组卷时在一起;重复的文件图纸一同组卷;库房保存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临时建筑、杂项建筑和一些建筑的初步设计等至今已不存在建筑的档案和毫无利用价值的一些档案资料等等。另一方面,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规模和行政管理归口划分有很大的不同,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波及全国,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内容和发展水平出现了很大差异。依据《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国家档案局1997)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国家建设部2001年修正)等法规,从归属和流向上讲,房地产档案、国土档案无疑属城建档案,但除了极少数城市城建档案馆能收集本市房地产、国土档案外,绝大部分城市都是房地产档案馆(室)、国土档案馆(室)和城建档案馆并存,许多城建档案馆因不在规划口,连规划报建档案都难以收集,更不用说环境保护、勘察测量、水文地质、电力管线、人防军事等资料了。随着国家体制改革,建设职能在城市一级骤然分化,日益复杂化、详细化、条块化,使得归口于建设、规划或市政职能部门管理的城建档案馆在档案收集上出现很大差异,面临很多困难,有的城建档案馆渐渐成为工程竣工资料档案馆,有的城建档案馆渐渐蜕化为规划局内部资料室,馆藏单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保存价值和利用率正在迅速下降。应该对现有馆藏现状进行鉴定研究,对趋同性太强、利用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清理。如果在档案数字化前不进行优化鉴定,档案数字化的工作量以及数字化后的档案数据库容量将会数倍增加,电子转化费用及实际转化工作量将会相应提高很多,数字化后的城建档案利用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了减少数字化电子设备投入的成本,降低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同时能更多地保存有价值的文件资料,优化馆藏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3.2 数字化鉴定工作人员的心态和责任

档案在数字化之前的鉴定工作有别于传统档案的价值鉴定工作。档案数字化鉴定是一个对馆藏的原始档案进行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充实精练的工作过程,这项鉴定工作涉及到档案的存毁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及心态问题。长期以来,档案部门都难下决心,在具体的鉴定工作中不敢动手鉴定档案,甚至销毁档案。经过鉴定确为无价值的档案或过期档案,均采取封存保管的方式,而不敢按鉴定程序处理后执行销毁,这是因为档案的内在价值鉴定是具有主观性、时代性和不确定性的。如果主观上单纯为减少数字化投入成本,剔除的文件是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重要历史记录,那么,这是需要做出慎重决定的工作,档案鉴定人员责任重大,一旦处理不当,造成失误将是无可挽回的。但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并不涉及档案的销毁处理,只是要对档案数字化与否进行轻重缓急的甄别,对未列入数字化名单的档案一律按原模式归库管理,原来的查阅利用模式不变。如果日后还是需要数字化,再从库房调出来也可以。当然,尽管数字化鉴定不需要因为承担档案资料销毁责任从而导致工作人员过于谨慎从事,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仍是影响鉴定工作成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加强学习和工作交流,统一工作人员的认识,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还要做出经常性的总结和讲评工作。

3.3 组织计划科学周全是数字化鉴定的关键

档案数字化鉴定的组织工作包括数字化鉴定细则的制定、业务人员的培训、鉴定流程的建立、鉴定质量的审核等,是一项工作责任心要求强,业务技术要求高,在业内长期缺乏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论创新的指导的新课题。科学周密地组织计划是数字化鉴定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首先进行馆藏档案的调查,确定出进行数字转化的档案,符合利用率高有价值的、适合向公众开放查阅的、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等条件的档案应列入数字化的首选类型。同时还应考虑到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进程或某一阶段变化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声像档案资料,其利用率也是很高的。我们应该建立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制度,提出数字化的标准、工作纪律和责任追究机制。尽量减少主客上的随意性,使数字化鉴定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了加强鉴定工作管理,建议采取“三审制”,即初审、复审和决议。初审和复审由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实行交叉作业,对初审和复审意见不一致的部分档案资料,由城建档案馆建立专门决议机制,采取会议讨论、投票决定,并对最后未列入数字化名单的档案资料进行登记说明,以备日后检索,提高今后数字化工作效率。另外,在数字化鉴定过程中,也可以实行工作进度控制过程管理,设定回头自查自检程序,反复核验,杜绝各种错漏,以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城建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的科学性。

3.4 明确档案价值鉴定标准,提高鉴定工作可操作性

城建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即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大任务量工作,必定会牵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确城建档案价值鉴定标准,提高鉴定工作可操作性尤其重要。档案部门收藏的档案文件的内容质量不完全取决于管理水平,与其资料的来源有直接关系,如果文件形成部门粗心造成资料不齐全,即使档案部门在管理中投入大量的工作,也是徒劳的。目前,我国档案资源归档鉴定标准规范还是偏重于文书档案,而针对于科技档案、特别是城建档案还是相当薄弱,仅有的是归属流向、保管期限和保管密级的管理规定,规定中的期限、密级档次划分较粗,条款过于简略,城建档案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掌握,容易产生主观臆断而操作失当。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加强法制建设中一条就是调研论证鉴定销毁档案的程序与办法。笔者认为,应该从全国高度加强城建档案鉴定销毁程序与办法研究制定工作,包括数字化鉴定工作的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大对档案法规、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指导。目前,关于城建档案接收和归档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了,包括《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和《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但城建档案鉴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还是空白。特别是随着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工作的深化,很多城建档案馆已经开始探索直接接收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并直接并入数据库了,这一操作模式省略了数字化扫描环节,更要求我们出台建设工程电子文件鉴定管理的规范。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推动,档案鉴定的理论依据会相继出台,城建档案工作在新时期内开展数字化鉴定会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4结论

城建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是城建档案馆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而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是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降低系统开发成本,提高数字化工作效益,凸现城建档案利益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从优化馆藏结构,提高对鉴定工作的认识,加强鉴定工作管理,建立健全鉴定工作规范标准体系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有效提高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城建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翠平.综合性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探讨.黑龙江史志.2006(04).

[2] 苏莉.档案数字化前鉴定工作的内容与意义.城建档案.2008(07).

[3] 魏德文,李小军.建设数字城市与城建档案数字化的思考.城建档案.2007年02期.

上一篇:文书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程测量专业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