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30 02:50:50

政府工作计划

政府工作计划篇1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社会稳定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在具体实践中,城市街区改造、居民居住环境、供热、供水、教育、医疗、就业、干部职工工资待遇等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创新思路,认真加以解决。二、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全面完成我市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低碳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的年份,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宏观层面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国务院在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之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得到批准,为我市这样一个靠近长春、毗邻一汽、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县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低碳经济所带来的产业革命和绿色革命,又必将为经济欠发达县份实现弯道超越、科技兴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如此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内,只要坚持理性思维、科学谋划,及时抢占经济、科技、市场等制高点,紧紧抓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体制机制等活跃经济的重要要素,就能使我市经济在竞争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跨越。

2012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抓好投资拉动、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市化,巩固和发展强县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机制驱动,力争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上有新突破

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欠发达县份,在加快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规律是出口、消费比重较低,难以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依靠投资拉动依然是现阶段解决内生动力不足、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有效需求、扩大经济总量的主要途径。因此,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毫不动摇地实施项目带动,千方百计地依靠机制驱动,通过用制度支持完善载体功能,加速承载各种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内容;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壮大,从而实现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机制驱动的良性循环。(二)统筹兼顾地发展农业、支持农村、关注农民,力争在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有新突破

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标准,加快朝阳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引领全市农业快速发展。(三)扎扎实实地推进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品位提升,力争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上有新突破

遵循“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指导原则,按照“稳步扩容、完善功能、优化管理、提升品位”的思路,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造旧城,打造新城,着力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精心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岭西三路北段、新风大街、育文路、育民路、科贸大街和新城路网等道路建设;继续实施清水绿带工程;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景观特色;完成响铃公园改造;启动净水厂改造工程,提高供水质量。加强集中供热管理,切实解决城区供热遗留问题,提高供热质量;全面落实物业管理各项法规,逐步规范小区的治安、卫生等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规范市场和交通秩序,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水平,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四)持之以恒地关爱民生、推进事业、构建和谐,力争在加快社会进步上有新突破(五)坚定不移地强化改革创新、转变观念、优质服务,力争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执行力上有新突破

政府工作计划篇2

2009年由我市审计机关执行的国家审计项目计划54项。

一、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1项

*市财政局

二、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2项

(一)*市交通局

(二)*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三、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5项

(一)*市20*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情况审计调查

(二)20*年*市职业教育攻坚经费审计调查

(三)*市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20*年至20*年年薪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审计调查

(四)*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资金管理情况审计

(五)20*年*市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和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审计调查

四、县区政府财政决算审计1项

*县人民政府20*年财政决算审计

五、行业审计9项

(一)政府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二)横县20*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资金审计调查

(三)青秀区20*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资金审计调查

(四)20*年*市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审计

(五)20*年*市失业保险事业管理所失业保险基金审计

(六)20*年*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医疗保险基金审计

(七)珠江流域水资源环境审计调查项目3项

六、国外贷援款项目公正审计7项(自治区统一计划)

(一)*县利用世行贷款第九个卫生发展项目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项目20*年度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审计

(二)*县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政府赠款*结核病项目20*年度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审计

(三)*县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政府赠款*结核病项目20*年度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审计

(四)*县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政府赠款*结核病项目20*年度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审计

(五)*县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20*年度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审计

(六)*中医学院利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高等教育项目20*年度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审计

(七)*师范学院利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高等教育项目20*年度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审计

七、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1项

(一)*县原县长欧波

(二)市财政局原局长秦赣江

(三)市交通局原局长雷德贵

(四)市政府副秘书长、驻北京联络处主任许广英

(五)市商务局原局长*

(六)市教育局局长*

(七)市物价局原局*

(八)市民政局原局长*

(九)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原主任韦增寿

(十)市委、市政府局原局长易坚

(十一)*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熊可模

八、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审计8项

(一)*体育中心工程

(二)*片区储备用地场地平整及周边道路工程

(三)*南路(青秀路—青环路)工程

(四)*堤路园市政工程(三津村—南站南侧)

(五)*堤路园沙江段道路防护工程

(六)*堤路园市政工程(三津村—南站南侧路段)绿化景观工程

(七)*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八)鲁班南路(大学路—江北大道)工程

九、*市20*年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6项

(一)*市友谊路和相思湖廉租住房工程

(二)*市江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三)*市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四)*医药技工学校实训楼工程

(五)*思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繁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六)*市五化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十、财务收支审计4项

(一)*区医疗器械工业公司财务收支审计

政府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008年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两创”总战略的要求,紧紧抓住省委赵洪祝书记联系景宁工作和省委、省政府为景宁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的重大机遇,全面提升和加快实施“一三四八”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高举旗帜、解放思想、创业创新、趁势而上,加快推进“两化一新”建设,全力实施“内聚外迁”工程,强力推进移民工作,大力振兴特色产业,致力改善民生和谐,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发展民主政治,促进民族和谐共融,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为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2.77亿元,同口径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1.59亿元,同口径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增长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6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率3%以上。

二、2008年主要工作思路

2008年的工作主基调要突出“奋进跨越”的要求,就是既要看到现实的差距,自我加压,奋起直追,奋力超越,又要立足已经形成的良好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全力跨越,超常发展,争先移位,力求通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三大跨越:即根据“全国八强”的目标,力争在全国120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县域综合竞争力有新提升;根据“基本小康”的目标,力争整个指针体系能够全面刷新,继续向小康社会迈进;根据“全市平均”的目标,力争各项工作在全市排名中能够向前移位。在此基础上,要争取更多的单项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

做好2008年工作,实现奋进跨越,必须强化五种意识。一是机遇意识,就是要深刻认识到2008年是我们决不能错过的历史性机遇年,要紧紧抓住像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的外部推力,全力进行策划部署,全面进行对接沟通,争取把各项机遇尽可能的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原动力。二是开放意识,就是要把景宁的发展更加和谐的置于全国发展格局中,全面融入周边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全力对接外部各种要素资源,全面吸收好经验好做法。三是统筹意识,就是要围绕“三大目标”,首先在重点领域、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上进行突破,而后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向前整体推进。四是创新意识,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努力增强创新的激情、革新的渴望和探索新领域勇气,以超常规的思维推动超常规的发展。五是民本意识,就是开展任何工作都要突出民生民本的改善,使每件实事都体现群众的呼声、满足群众的意愿,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三、2008年县委、县政府的主要工作

2008年,要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既定的方针政策和抓手举措,全面开启新征程,创造新业绩,推进新跨越。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高举旗帜、创业创新、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立足新起点,推进新跨越”思想解放活动,在全县兴起新一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潮。认真策划,制定周密方案,引导全县上下真正做到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明确方向、增强干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工作,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推进我县实现“三大目标”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巨大热情,转化为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深入实施县委七届五次全会作出的《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决定》,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根本目标,把全面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根本目的,把深化改革作为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根本动力,把文化创新作为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重要支撑,把维护稳定作为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根本前提,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根本保证。按照《决定》的要求和部署,全面推进“两创”总战略在景宁的实践,为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八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跨越式发展。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施“两创”总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和理念。

(二)加快重点建设,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形成合力,推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入研究上级有关扶持政策,从中带出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全面加快外舍防护工程等在建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完成景青公路复建、库区码头和库周通村公路复建、炉西峡景区一期等工程,开工云景高速、大顺到大港头公路景宁段、交见圩至田洋尾公路景宁段、新山哈寨景区等工程。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储备一批重大后备项目,并积极推进一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发挥省委赵洪祝书记联系景宁、省直部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的优势,努力冲破审批、融资等关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突破,确保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上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实施开放推动战略。积极创新区域合作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和周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依托“山海协作工程”、“中国畲乡风情节”、“三月三”等平台,积极引进各地企业来景投资。深入实施回归工程,积极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的景宁人回乡投资、反哺家乡。注重人才、管理和技术的引进。积极扶持发展来料加工业,计划培养来料加工队伍1万人,年实现加工费3500万元。引导和鼓励“北京超市”、“景宁水电”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山区劳动力外出经商创业。继续鼓励山区群众“带出去一批”、“考出去一批”、“移出去一批”,实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企业融入跨国企业供应链,优化进出口结构,培育出口品牌。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按照区域经济的要求,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强化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品牌、管理与发展模式创新,争取新产品产值率和企业研发投入都有明显提高,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提升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一要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把大景区开发作为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全县旅游整体性和大景区之间差异性的规划衔接,集中力量开发炉西峡、望东洋省级自然保护区、山哈寨休闲度假区等大景区建设,力争旅游产业开发有全新的突破。二要强化招商选资,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立足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现有的产业基础,提高产业准入门坎和目标要求,打造生态产业平台,加强中小企业的培育提升,实施好企业成长计划,重点扶持一批规模以下企业,促进中小企业二次创业,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6亿元。三要抓好农产品深度加工,提升农业产业。着力打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景宁制造”的品牌,全力推进万亩惠明茶、万亩高山蔬菜、万亩高山花卉、万亩水产养殖、万亩笋竹两用林等“五万基地”建设,争取建成全国最大的北冬虫夏草工厂化基地和符合GMP认证的食用菌多糖生产基地。

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根据“神奇畲乡、秀美山水、休闲胜地”的城市定位,在搞好县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外舍新区规划工作,认真做好城东、城西等低山缓坡的规划,有序推进县城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继续抓好外舍防护工程、垃圾填埋场、畲族文化中心、城市供水管网、复兴西路立面改造、江滨小区等一批续建工程,开工建设鹤溪路和人民路南北延伸、环城东路贯通、团结东路建设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全面推进城南旧城区改造工程,启动建设畲族文化公园。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目标,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启动“数字城管”建设,提高市民素质,着力打造靓丽、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形象。以实施“内聚外迁”工程为总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落实好一个主导产业有一个领导联系、一个团队推动、一个政策扶持的产业化发展机制,扶持培育好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合作社为依托、信用合作社为后盾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下山脱贫点、中心村、中心镇建设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支持高山远山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民加快集聚,新建和扩建13个下山移民点,引导和帮助50个自然村的2000人下山移民。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扩大劳务经济规模,对11400位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2000人。继续实施村庄示范整治工程,重点要推进沿江、沿路、沿景区“三沿”村庄的示范整治,突出整治效果,重点完成1个农村新社区、1个示范村、15个重点整治村和21个一般整治村的建设任务。要把整治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等级公路通村率要达到80%以上、硬化率达70%以上,解决和改善3.06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完成6个乡镇、74个行政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

继续举全县之力推进移民工作。把移民工作与整个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务求取得全胜。围绕“一月验收、三月蓄水、七月发电”的总目标,全力抓好第四水平年移民动迁安置工作,按“下死决心、包死责任”的要求,尽快落实尾留的140位移民的动迁安置任务,同时做好土地、清库影响人口及库周孤零人口的动迁任务。进一步加快县内各安置点建设进度,全面启动王金洋安置点建设,继续推行移民建房责任制,切实加快建房进度,力争8月份基本完成移民建房和搬迁。按照库底清理设计技术规范要求,全面开展滩坑库区第三期库底清理工作,在全面完成140米水位线以下清库工作的同时,同步推进140米-160米高程范围内的库底清理工作。对照移民验收工作的十方面内容,成立组织机构,倒排时间表,积极组织查漏补缺,确保工程按时下闸蓄水。同时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贯穿于移民工作始终,采取正面引导和坚决打击双管齐下的办法,推动移民和谐融入。在取得移民工作全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统筹力度,推进各项建设,努力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继续完善九龙乡、渤海镇基础设施,加大交通等专业复建项目建设力度,全力加快景青公路、205公里的库周公路和33处水运码头建设,确保基本满足库周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稳步推进库区行政区域调整,加快推进库周群众下山脱贫点建设,在完成梅坑下山脱贫安置点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外舍双坑口、金钟屋后等3至5个下山脱贫点建设,加快库周群众内聚步伐。全面实施好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步伐,拓宽移民就业门路,并开展移民后期扶持和困难移民帮扶,进一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移民整体发展水平。

(三)推进民生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优化校网布局,集中力量抓好民族中学迁建工程,实现实验一小迁到现民族中学办学,完成县民族小学附属工程建设,新建职业教育实训大楼,加快城南、城西等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为创建浙江省教育强县打好基础。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大科技工作投入,加强科技知识的普及力度。切实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在巩固“移位进中”成果基础上,争取“移位争先”。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和社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应对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素质。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

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落实好重点贫困户“一户一策一干部”和重点贫困村“一村一计一部门”帮扶机制,扎实推进“三年增收千元”计划,全面摸清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状况,并在调查基础上,全面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互助合作”的开发机制和“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小额信贷、社会帮扶和外部带动力度,因村因户推进产业开发、培训就业、下山搬迁、社会救助,促进低收入农户提高收入水平和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抓好新颁布的《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重点要围绕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低收入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的办法和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保险覆盖面。继续解决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廉租房工作要有突破,推进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工作。加强市场价格监测,规范教育、医疗价格和收费,减轻群众负担。继续实施好“十件实事”,进一步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四)深化文化畲乡建设,打造“中国畲乡”

坚持文化创新,提升文化畲乡建设水平,强化文化软实力的培育,为加快景宁发展增添新动力,努力在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和研究开发上成为全国的样板。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以“种文化”系列活动为抓手,强化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家园建设,精心打造“一台戏”,全力抓好“三月三”海峡两岸民族联谊晚会、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发展研讨会等大型活动。以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景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思想氛围和舆论环境。

全力建设生态文明。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确保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县建设的关键举措来抓,把着力点放在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变环保管理方式,切实提高环境监管自动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总结推广CDM机制的成功经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好全省“绿色生态屏障”,加强两江源头保护,积极探索和努力争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积极倡导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为今后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整治打好基础。

(五)创新管理模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做到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在开展“平安景宁”创建中保持社会稳定。按照“平安靠平时、目标靠措施、共享靠共建”的要求,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抓好各类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加强台风、地质灾害等的预警与防范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加大对外来生物入侵、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等方面的监管和应急处置。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

在完善工作机制中推进社会和谐。不断推进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拓宽三大渠道,一是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二是进一步加强工作基层基础建设,深化制,完善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包案调处制度,开展“网上”工作,着力构建大体系;三是进一步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和民情恳谈、听证会等制度,保持与群众的经常性信息互通,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密切,最终要真正使人民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办、利益有保障。在排查环节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维稳形势分析会制度,切实加强矛盾调处,建立综治、司法、、人民调解联动机制,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今年是奥运会举办之年,维护社会稳定责任重大,要立足于做在早、做在前,把确保敏感时期、敏感时段的社会稳定建立在经常、及时、有效的矛盾排查调处化解的基础上。

在加强“法治畲乡”建设中推进社会管理系统化。把社会管理与经济管理、城市管理、农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并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着力营造遵纪守法者享有充分自由,违法乱纪者感到威慑无处不在的社会氛围。同时,特别要针对薄弱环节,按照依法管理、主动管理、公开管理的原则,加强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网络社会的引导与管理。

(六)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县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执政能力。从创新领导方式入手,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充分发挥县级领导班子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进一步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广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加强团结、干事创业,继续坚持用移民工作、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锤炼干部。从创新用人制度入手,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妇女、党外、少数民族干部,逐步建立广纳贤才、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创新学习培训方式,创新多能型干部培养机制,继续加大中层干部的跨部门交流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员和基层干部关心和关爱机制,加大对农村困难老党员的扶助和离职农村老干部的补助。

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致力于配好配强村级班子,使基层组织建设有一个新推进,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严厉打击在选举中出现的宗族主义、帮派黑恶势力和拉票贿选事件,大力弘扬清风正气,确保基层政权建设取得圆满成功。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要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各乡镇党委要切实担负起职责,严把关口,严肃选举纪律,将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队伍,特别是村委会妇女干部要专职、专推、专选。要以项目化服务、契约化管理、协作化发展的“三化建设”为抓手,创新组织设置、工作机制、活动内容和工作载体,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景宁“创业富民、创新强县”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开展“干事创业、富民强村”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农村发展规划。不断深化和完善“先锋工程”、“住村联心”和“活力工程”等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健全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增强农村工作活力。不断拓展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扎实推进社区、非公企业、机关、学校的党建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农村党支部和村支部书记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作用。

政府工作计划篇4

政府秘书科工作计划一1、进一步综合协调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科将更加锐意进取,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主动谋事、大胆管事、扎实做事,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尽职尽责完成秘书科承担的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进一步改善协调服务。今后在协调服务上进一步做到多沟通、少依赖,多联系、少等待,努力从小的方面做起,既管好大事,又办好小事,求精求细一丝不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同时,拓展信息搜集渠道,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处理急事难活的能力,更要善于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寻找规律,加以总结并应用于工作之中。

3、加强与兄弟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今后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全办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思想,自觉维护办公室的团结与稳定,加强综合协调,增进与部门之间、兄弟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4、加强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培训。下一步将加强学习,尽可能安排本科同志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及时充电,另一方面,在办文办会的同时,注重业务学习,加强调研,不断提高每位同志的综合能力,成为办事里手,服务多面手,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政府秘书科工作计划二1、年初,组织人员到各科室征询意见,根据征询意见的结果,进一步做好工作。特别是对各科室提出的意见,确定是工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确保办里的工作顺利进行。

2、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布置,做好我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组织好全办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时间,理论与业务学习交替进行。(第1周学理论,第2周学业务)

3、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务公开与效能检查考评的活动,在xxxx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各种准备材料,积极实施各项相关工作。按要求每季度更换公示栏内容,制做工作人员职责栏以及增加电子触摸屏。同时加强与行政效能监察小组成员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办民主评议行风、行政效能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4、根据业务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拟订我办目标考核项目,并拿到各科室征求意见,拟订项目应为能做到的项目,同时尽量增加一些能加分的项目,同时与市目标办签定20xx年的双文明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制后,每季度向目标办报进展情况,年终负责检查、落实各项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按市目标办的要求,计算发放一年两次的目标奖金。

5、组织好办里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如春节、三八、七一活动等以及平时的文体活动。准备每季度组织大家一次集体活动。

6、继续做好扶贫点、支教点、生态文明村帮扶点、亮化工程点的帮扶工作,定期到以上各点了解情况。积极协助他们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7、做好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办退休干部职工不多,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做好每年工资的晋升及春节、重阳节等慰问工作。

8、按照办里的工作安排, 3月份为全办对外树形象,对内强素质的学习月,我们负责拟订学习计划方案。我们将根据市里布置的学习计划及内容,并结合办里的实际情况,在做好方案的同时组织好全办的学习,使学习月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9、市领导对外事工作非常重视,拟将市人大旧办公地点作为我办新的办公地址。办公室的搬迁将是我科本年的工作重点,我们一定做好搬迁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如办公室的装修、分配、电脑设备的增加以及办公室用品的购置等。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感觉。

10、加强业务学习,做好各项工作。秘书科的工作比较繁杂,涉及的工作很多,因此业务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将根据各自的工作情况,组织有关学习。如学习文秘知识、人事规定、档案管理、保密规定,通过学习,提高大家的工作能力及办事效率,更好地为机关服务。

11、加强内外的协调工作,在业务科室遇到困难时,主动为科室进行协调,尽量为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注意了解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工作。

12、做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为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根据目前的情况,要增加一些办公设备,我们在20xx年底就做好相应的计划报市财政局,确保资金到位。

13、继续严格财务制度,把好我办财务关。认真做好每月的费用核算,出访团组经费预算、落实等,使有效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14、加强对汽车的管理,认真做好汽车的各项管理、维护工作,按时交纳养路费,每月对汽车进行定期检修,确保安全行驶。

15、对科室人员的工作进行重新分工。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和人员变动,拟对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整,使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到用人所长,齐心协力把工作完成得更好。同时组织人员分批到涉外科学习因公出国审批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详细的工作程序。

16、积极做好服务xxxx年南博会和民歌节的各项准备及接待工作。

17、完成办里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政府秘书科工作计划三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局的中心工作,强化服务职能,认真履行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综合服务的职责,做好办文、办会、数字化城管、信访、材料写作、新闻宣传、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部和协调枢纽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队伍内部管理及建设工作

1、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科学分工,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制定《秘书科岗位责任说明书》,对每一个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界定,避免人员责任不清、职责不明和工作推委现象发生。

二是根据每位同志的性格特点、文化专长等调整工作岗位,使人员分工更加科学、合理;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定期进行岗位交流。

2、加强学习培训和信息互通,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是支持科室工作人员参加单位、区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将理论学习制度化,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学习,学习内容由正式工作人员轮流负责。

二是每月组织一次工作交流会,科室每位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总结,共同研究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二)各项业务工作

1、鼓励多读多看多思考,积极发挥参谋作用

要求科室每位工作人员平时多读多看,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多为领导报送建设性的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要求科室每位工作人员增强主人翁意识,多动脑筋思考城市管理问题,为城市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如:对工作中一些老大难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方案。

2、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1)抓好布吉、坂田、南湾三街道的试点工作,重点是抓好坂田街道综合执法系统试运行工作,及时总结试运行经验,促进全区数字化城管建设工作的推开。

(2)4月底前完成普查阶段的相关工作,包括:各子项招标工作;全面开展专业普查,初步整理汇总普查资料;完成区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十街道综合指挥中心硬件系统架设;落实指挥中心、监督中心巡查员编制申报及组建工作。

(3)5月,普查数据全面校核入库;完成区城管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十街道综合指挥中心建设;移动终端投入使用;完成监督员队伍业务培训及数字城管系统操作使用培训。

(4)6-7月,对系统的各功能进行实际运行测试。按照建设部的有关技术规范,编写提交项目文档,并由建设部组织有关专家,市、区各级部门领导到现场测试和验收。

(5)制定巡查员管理制度、案件受理流程等,理顺市、区、街管理关系,真正起到运转高效的作用。

3、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信访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程度

(1)将信访工作纳入数字化城管范围,加快信访件处理速度,加大督办力度,提高信访办结率。

(2)规范信访登记、受理、办理、答复、督办等各个环节。如:制作《信件类信访件登记表》,对信件类信访件建立电子档案,全面实现信访工作电子化;对每一宗信访案件均能从电脑进行快速查询,并及时跟踪督办。

(3)加强信访情况通报工作。对信访件按月进行分类统计,制作并印发《信访工作月报表》;每季度编写并印发《信访工作通报》,及时分析信访问题产生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并对各街道执法队信访办结率进行排名,强化监督职能。

4、提高办文办会工作质量

(1)加快文件流转速度,及时催办,确保文件办理不超期;对各类请示、报告件,注意收集背景材料和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提出建设性意见。

(2)对发文稿件进行严格审核,把好文件质量关。(3)精心组织各类会务,按照部门职责由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协调,对会议议定事项进行跟踪落实,强化部门负责制。

5、加大宣传力度,为城市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举办一次全局新闻宣传业务培训,提高我局宣传骨干的业务水平;并继续实行新闻宣传奖励办法,以充分调动我局通讯员的工作积极性。

(2)全方位加强宣传工作

社会宣传方面:一是开展综合执法改革宣传月,使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深入人心。结合3月1日起我区全面铺开的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将3月份确定为综合执法改革宣传月,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综合执法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积极意义。二是结合实际,贴近群众,多形式、多角度开展城管公益和法规宣传。如:结合清洁龙岗月、万人同植万株树等常规活动,积极通过媒体宣传、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宣传等形式,普及爱卫常识,提高广大市民的家园意识。5月,开展地政监察法规专项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现场咨询等形式,着重围绕群众关心的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一户一栋原村民非商品住宅报建等热点,宣传相关法规政策及实施细则、办事流程,为群众排忧解难。11月,结合广东省环卫工人节,举办一次环卫工作专项宣传,重点宣传垃圾处理费征收等相关环卫法规、政策,普及环卫法规知识,提高群众对共同搞好环卫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新闻宣传方面:一是精心组织,全力做好我区综合执法改革进程报道。及时报道各街道积极铺开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进展动态;工作中采取的新举措、新突破;改革取得的新成果等。二是紧紧围绕我局中心工作,及时组织各项新闻报道。围绕四大整治、查处违法建筑、数字化城管建设、城管作业市场化改革等重点工作开展新闻报道。主要通过正面报道、成就报道、典型报道和亮点报道,大力宣传我局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反映我局在完善市政环卫和园林绿化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亮点,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城管工作。6月,组织开展户外广告整治行动专题性报道,9月、12月分别组织开展数字化城管、城中村整治专题报道等。

政府工作计划篇5

 

    一、总体思路

    2009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项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完善、落实);狠抓三项重点(个私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四项建设(农村基层组织、镇区建设、新农村和三个文明建设)。

 

    二、奋斗目标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结合小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9年度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达到240万元,增长10%以上;计划引进工业企业3家,招商引资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00多元,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综合治理、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青年妇女等项工作都要有较大进展,各项指标均力争达到并超过上级要求的标准。

 

    三、主要任务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一是优化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主要是扩大茶叶、花木种苗、竹笋两用林、西兰花、长毛兔、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年内计划引进1家农业龙头企业,扶持1家规范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培育1000亩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新建1-2个养殖小区。同时强化宣传,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销售工作,着重是做好水产养殖基地的无公害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工作,进一步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如建一个临时水产品集散地等),打响浦坝港水产品牌。二是充分发挥农办各技术推广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农、林、水产、农机、畜禽等的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提高农副产diyifanwen.com 第一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真正发挥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是着力发展劳务经济,我们将以鞋业“回归工程”、创业园区建设、泗淋洞港工业区等个私经济发展为契机,辐射带动邻近村庄富余劳动力就业,逐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就业方式从城市向本地模式的转变,今年计划培训XX多名适应个私企业要求的新型产业工人,年创收XX多万元。四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以个私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推进个私经济发展。一是在创业辅导上当好老师,抓好引导。①建立项目库,通过编列发展个私经济项目形式抓好落实。②在产业发展导向上做好引导,利用个私创业园区平台,积极包装鞋业、“乌牛早”茶叶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小雄村重塑昔日“鞋都”辉煌,打造“鞋业村”,计划筹建小雄籍在外知名人士联谊会,加强与小雄籍在外办鞋厂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进行沟通联系和有关投资接洽等,积极引导他们回家乡创办企业,计划再引进鞋业企业3-5家,形成5000万以上的鞋业产值规模,解决小雄片10村250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二是在企业对接上要做好媒人,搭建平台。①做好村企对接工作。我们将充分发挥亚达科技、海啊集团等企业与我镇11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以及毗邻泗淋侗港工业集聚区的有利条件,一方面有意识的选拨一批有志村民到企业去工作,实施走出去,为个私经济发展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企业联系,通过项目帮扶的形式,积极引进来,使企业把加工项目放到结对帮扶村,建立生产基地。②搭建好家庭加工业和企业的联系平台。积极组织村干部到椒黄路等相关企业考察,大力推动小雄村、五支岙村、山场片的横机、节日灯、石材等家庭加工业的整合,计划培育扶持5-10个加工大户,10多名专业技术性人才,形成横机、节日灯等专业村。③搭建好农业龙头企业与散户的联系平台,充分发挥镇域内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着重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副加工业,如发展塔坑、西岑村的竹笋加工,胡家峙村的“乌牛早”茶叶炒制包装等,努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三是在政策服务上当好保姆,乐做“打工人”。①落实责任,制订镇领导联系重点个私经济发展项目责任制,按照一位领导、一组班子、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做到每个产业项目发展定培育目标、定扶持政策、定发展标准、定见效时限,并严格实行年度项目落实责任考核。同时,29个行政村要成立村级发展个私经济服务站,为个私经济发展服务。②出台扶持政策。牵头联系有关部门争取对小雄个私经济发展扶持,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与信用社、农行等金融系统取得联系,利用县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时机,争取金融信贷支持。③优化服务。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农民博客、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开展送科技下村,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服务;积极帮助个私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落实各类政策处理,要把“个私经济老板动嘴,我们跑腿”,作为服务宗旨和办事原则,为个私经济发展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共2页,当前第1页1

 

   (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和谐小雄。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统筹村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开展“好班子、好乡风、好家庭、好农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学校、好卫生室、好文化室”为重点的农村“十好”建设。具体工作思路是:描规划、调结构、铺村道、修水利、整村貌、美生态、兴事业、强组织,即:一是描规划。加大集镇特别是村居规划力度,确保新农村有序建设、有序发展。二是调结构。以村、组为单位,抓好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一村一

品”。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及协作组织,引导农户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机制。三是铺村道。依托“村村通”工程,全部拉通镇村道路,并逐步实现通村、组公路柏油化、沙石化。四是修水利。进一步加强灌渠、排渠及配套桥涵闸等基本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水旱无忧。五是整村貌。积极引导农民改水改厕,计划在岙底村污水处理试点的基础上,选择2-3个村进行推广;完善“户集、村收、镇运”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长效机制建设,计划完成剩余13个村的垃圾分拣场建设,使村容村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六是美生态。引导农户提高庭院绿化意识,加大造林育林力度,全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七是兴事业。大力开展宅基地整理和荒地开发,规范村级集体土地、房屋等承包租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计划争创1个市级强村和1个县级强村。八是强组织。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加强村党支部组织建设,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09年我们将积极抢抓机遇,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列入县级整治村4个,做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工作。

 

   (4)加强镇村两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运行机制。一是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制定税收征管方案,深挖老税源,做到应收尽收。培植新税源,努力寻求税收增长点。二是进一步完善镇财务管理制度,从严控制支出,做到收支平衡。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各显其能,多点开花,多渠道的争取各项发展资金。各村要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搞好村级会计核算,规范财务行为,坚持财务公开,民主理财。

   (5)抓好社会稳定工作,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坚持做到依法治镇;搞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小组和调解员的作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严格执行信访工作相关规定,实行接待负责制和分级处理制,确保信访工作顺利开展;积极争创“平安村镇”,同时在各村开展好“平安村”、“无毒村”的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稳定和谐社会局面,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为我乡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改变城镇面貌。2009年我们将加大推进镇区建设力度:一是按照“建一幢大楼、稳一方人心、兴一片土地”的思路,计划出售镇政府大楼对面32间宅基地,进一步丰满镇新区建设框架;二是强化镇区综合治理,计划完成1200米小雄溪环境卫生整治,提升镇区居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三是推进城居设施建设,计划完成镇文化活动中心和小雄村办公大楼建设,同时积极落实“三区”建设,打造三门南大门新形象,以投资环境的优化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来促进经济发展。

 

   (7)以和谐社会、全面进步为旗帜,大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继续实施科教兴乡战略。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注重实用技术培训,发挥科技示范作用;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认真落实教改措施,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师生安全。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级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在全乡形成健康向上、民主文明的社会氛围。三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以争创“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 村党支部为目标,以先进性教育、“讲正气、树新风”、“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带”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重点抓好村党员活动室建设、发展党员、为民服务全程和后进村整改工作;四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计划生育长效机制的落实。保持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确保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五是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面积动态平衡。六是重视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认真做好文化、卫生、统计、民政等工作。

   (8)以政治文明为方向,以依法行政为手段,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政府良好的外部形象。一要真抓实干,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把强烈的工作热情和严肃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二要勤政爱民,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中间,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扎根基层,出勤出力,从为人民服务中赢得信赖与拥护。三要立党为公,树立廉洁从政的作风。切实把真心实意爱民、强化服务便民、发展经济富民、稳定社会安民、廉洁勤政赢民作为我们工作的立足点。要廉洁自律,防微杜渐,自觉过好名利关、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不管任何人,只要违法乱纪,特别是经济问题,将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切实树立良好的政风。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雄党委、政府将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2009年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计划篇6

一、坚持服务开发建设,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大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公务员小区、望海大道延伸段、环二东、环一西延伸段、华亚项目、带状公园等项目建设期间的政策处理及各项;务工作;力争今年完成旅游示范公路乌场段拆迁安置工作;全力保障国瑞、华亚、东山河等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继续做好部分重点项目的安置工作,服务安置户办证、建房等各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多方协调、积极作为,加快施工进度;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以百倍的努力,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善于创意,多想点子,结合工作实际,深入项目一线,创造性地推动项目建设。

二、严格工作制度,加强村务管理工作

规范各社区、村“三资”的报送和公开制度,实行公章管理人的严格坐班制度,各居委会、村委员会工作明确责任归属,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开展村务管理工作,完善干部奖惩和问责制度,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农村“两委”干部“慵懒散奢贪”行为问责办法》的规定,对勤访民意、勤为民生的村干部表彰勉励,对懒惰无为、不理民生的干部进行问责,营造一种”不作为就不配当干部”的工作氛围,提高干部办事效率。

三、抓住机遇,创新实干,确保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实力。产业技术创新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我镇将按照“扩规模、上档次”的发展思路,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积极开展技术专题讲座活动,大力推广先进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指导服务,做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载体,增强引进、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全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强种植冬季瓜菜,创办“一洋一品”标准化瓜菜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建设东山河下游段防洪重点水利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抓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示范镇。要继续深入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着力提升质量和提高速度,重点抓好我镇绿道建设;抓村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继续推进殡葬改革;加大槟榔环保技术推广,加大高速公路、国道两旁槟榔黑果加工点的整治力度;推进绿色生态低碳景区创建。

四、加强城镇化建设管理,促进社会事业繁荣

一是加强城镇化建设管理。集中对全镇各村庄进行规划建设,使镇村切实向城镇化建设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大力开展“清洁家园”专项行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农民参合率达到100%;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力争乡居民社会养老参保率达到95%;认真贯彻落实优抚政策,对80岁以上老人和百岁以上老人继续做好审核申报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加强育龄妇女和未婚女青年管理,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确保法定生育率控制在92.5%以上,出生率控制在14.9‰以下,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17以下,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继续争创全市人口和计划工作先进镇。三是全力抓好社会维稳工作。要深入推进“平安乡镇”建设,继续开展好集中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好社会矛盾拉网式排查清理、领导集中接访、重点案件领导包案包处活动,全面落实稳控措施,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确保全年重信率、重访率分别控制在7%和5%以内。四是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巩固永范文明生态村建设,创建新兴等村的省级文明生态村建设,加大文明生态村村道硬化、排污、绿化、美化、篮球场、办公活动场所等方面,全面提升村庄生活居住环境。切实做好扶贫救困工作,不断加强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动态管理,抓好今年危房改造工作,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市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继续组织引导村级集体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工作,改善群众在道路、水利、文化等方面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强化政府服务建设

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讲话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开拓创新服务建设工作新思路,探索服务工作新举措。一是积极宣传号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尚,培养服务意识。通过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困难,加快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深群众感情,增强广大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二是开拓群众进言渠道,广泛倾听群众意见。通过电子邮件、意见箱、监督电话等渠道,让镇领导干部定时联系群众,让群众有话能说、提意见有路。并深入讨论研究群众意见,有纠纷的排解纠纷、有误会的消除误会、有好的意见和建议的深入讨论研究并执行。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坚决执行廉洁自律“一岗双责”等各项规定,强化对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管理,建设以责任心为核心的法治政府,通过开展学习会议找问题,反对形式主义、。倡导廉洁清正的工作作风,对于危害国家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斗争到底,以制度管人,加强执行力,从根基上滋生的土壤,以勤廉务实的形象、卓有成效的工作,回报人民的信任、党委的重托。

政府工作计划篇7

第一条为了完善我市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根据国务院《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证规范的市区居民实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

第三条建立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

㈠保证乡村居民基本生活;

㈡保证规范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㈢最低生活保证与法定赡养、抚养、扶养相结合;

㈣促使保证对象自食其力。

第四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乡村居民。

第五条最低生活保证规范确定的依据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指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市、区财政收入等实际情况。最低生活保证规范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物价、统计等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民政局负责公布。

第二章保障对象

第六条凡具有市区非农常住户口。主要有以下三类人员:

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㈡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

㈢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

第七条申请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保证:

㈠虽然能计算到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证规范。

㈡家庭有非生活必需的高档消费品的

㈢家庭月人均收入虽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证规范。

㈣其他情况。

第三章保证对象家庭收入的计算

第八条确认家庭成员。

㈠未成年的子女。

㈡无生活来源的父母、子女亡故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㈢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㈣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和年龄虽已逾越十六周岁的由于患有严重残疾。无法就业的兄、弟、姐、妹;

㈤经法定手续确立赡养、抚养关系的人员。

第九条保证对象家庭收入总和:

㈠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各类工资、奖金、津贴和退休金及其他隐性收入;包括单位拖欠的工资、退休金、基本生活费等收入。

㈡在大中专院校就读或当艺徒的助学金、生活津贴及勤工俭学等收入;

㈢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接受亲属的所有赡养、抚养金收入;

㈣社会救济对象和失业职工领取的各种救济金;

㈤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所有收入。

除要计算本办法所列的各种收入外,确认保证对象收入时。还要核实其实际生活水平。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和定期定量补助费不计入家庭收入。单人户在最低生活保证线基础上月人均增加15元。

第四章保障资金

第十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实际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证规范的差额局部由市、区财政补足。计发公式为:

实发救济金=最低生活保证规范×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总收入。

第十一条凡是非在职人员的家庭由市、区政府共同负责保证。分担比例为市60%区40%区属单位在职人员的家庭由区政府负责保证,保证资金由区财政列入预算。中央、省驻市企业和市属单位在职人员的家庭由市政府负责保证,保证资金由市财政列入预算;一个家庭中的职人员既有区属单位的又有市属单位的其家庭最低生活保证按男性一方确定。

民政对象原享受的救济规范及资金渠道坚持不变。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鼓励他自食其力。

第五章发放程序

第十三条凡是非在职人员家庭月人均实际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证规范的由户主向所在居委会领取并如实填写《市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补助申请表》一式四份。签署补助金额报城关办事处审查复核,由区民政局审批,报市民政局备案,发给《市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证》保证对象每月凭此证到城关办事处所属居委会领取补助金。

第十四条凡是职人员的家庭月人均实际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证规范的由在职人员向所在单位领取并如实填写《市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补助申请表》一式三份交单位。签署补助金额,市属企业报主管部门,中央、省属企业报厂工会审查复核,市属、区属保证对象分别报市、区民政局审批,区民政局将区属保证对象报市民政局备案,发给《市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证》保证对象每月凭证到所在单位领取补助金。

第十五条最低生活保证对象在保证期间获得新收入。

第六章管理监督

第十六条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对象公开,补助金额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第十七条享受最低生活保证待遇的乡村居民。共同搞好最低生活保证审核发放工作。对在享受最低生活保证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而继续享受待遇的以及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最低生活保证待遇的由民政部门追回其冒领的款物,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对情节恶劣的处以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乡村居民对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作出的不批准其享受最低生活保证待遇和减发、停发最低生活保证款的决定。

第十九条保证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帐管理。每年年底前由市、区民政部门提出下一年的用款计划。按季(月)拨付到同级民政部门,民政部门根据需要安排使用,及时编制决算,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条市区民政部门和各有关单位。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从事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工作人员和相关单位的有关人员。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其所在部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送交司法机关处置:

㈠。擅自改变保证范围和保障标准的

㈡贪污、挪用、扣压、拖欠保证金或收受贿赂的

政府工作计划篇8

一、“**”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回顾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人口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了新发展。

(一)人口形势分析

“**”期间,**人口发展呈现出以下六个主要特征:

1、人口总量增长迅速,人口密度不断上升。人口总量继续快速增长,到**年底,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778万人,户籍人口总量达到1360万人。随着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人口密度相应上升,到**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密度达到2805人/每平方公里,比**年增加269人/每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密度为2145人/平方公里,比**年增加了61人/平方公里。

2、人口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自然变动处于低增长状态。“**”期间,**的生育水平继续处于全国最低,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TFR)年平均为0.79;继续保持“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常住人口年均出生率5.7‰,年均死亡率6.1‰,年均自然增长率-0.4‰;户籍人口年均出生率5.1‰,年均死亡率7.3‰,年均自然增长率-2.2‰。“**”后期,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变动、户籍人口自然变动都有所回升,但总体上仍保持低增长和负增长态势。

3、来沪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两地婚姻数量呈上升趋势。“**”期间,来沪流动人口增长迅速,**年为581万人,比**年增加了194万人,其中在沪居住半年及以上的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4.6%。两地婚姻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全市两地婚姻数量为3.97万对,占当年婚姻登记总数的32.2%,比**年增加10.5个百分点。同时,在沪流动人口出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年双方为流动人口的出生人数为4.17万人,占当年全市出生总数的比例33.7%,两地婚姻出生人数为1.45万人,占当年全市出生总数的比例为11.7%。

4、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呈现出“双高”特征。“**”期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年,全市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80.13岁,比**年提高1.36岁。**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6.37万人,占户籍人口19.6%,比**年上升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为203.67万人,占户籍人口15.0%,比**年上升了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年,全市户籍人口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为43.77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为16.4%,比**年上升了4.0个百分点。

5、人口文化素质逐步提高。“**”期间,**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较快的提升,**年全市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8.78%,大专程度的人口占9.31%,与**年相比分别上升了3.34和3.4个百分点。

6、人口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人口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年全市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为1148.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84.46%,比**年上升9.8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全市就业人口中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年,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7.1%、37.5%,比**年分别下降了3.7个和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5.4%,比**年上升10.5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进展

“**”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和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工作思路转变,加快职能转变和职能拓展,不断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

─积极推进人口计生法治化建设。**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并于**年4月15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本市人口计生工作步入了以人口综合调控和综合管理为主要任务的新时期。

─基本建立人口出生预报制度。市人口计生部门积极开展人口出生预测,向社会公布未来一段时期全市人口出生的变动趋势,引导市民主动避开生育高峰,对于促进人口年龄结构改善和资源合理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

─坚持推行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市政府对各区(县)政府、区(县)政府对各镇(乡)街道和相关部门下达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指标,在各级精神文明评比中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确保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2、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职能拓展,前瞻性地推进人口重大问题研究。

─组织开展全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市人口计生部门积极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围绕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和实证性研究,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开展长三角地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受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委托,市人口计生部门首次牵头组织开展长三角地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于推进以**国际大都市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人口综合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初步形成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新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和招投标为主要形式,凝聚社会力量共同研究人口发展战略,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摸清现状与趋势判断相结合、专家研究和政府决策相结合。

3、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管理。

─加强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积极开展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宣传,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市人口计生工作逐步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

─逐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实施《本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方案》,积极依法落实对实行计划生育群众的奖励待遇。

─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从发展**和服务全国出发,积极探索建立流动人口源头互动有序管理服务的新机制,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建立和逐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相互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制。

─积极推动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基本实现与相关部门的人口基本信息、婚姻信息、新生儿出生信息的共享,逐步完善人口计生公众信息网,全系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推进人口计生统计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人口计生统计工作新机制,改进计划生育个案信息的采集内容和采集方式,调整人口计生统计报表,开展避孕节育、生育意愿等专项抽样调查,探索建立人口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改进计划生育率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4、坚持以人为本,构筑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社区人口计生服务指导。逐步完善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室)功能建设,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家庭计划指导、关爱女孩行动,实施新三年生殖保健服务规划,开展部级和市级优质服务先进区(县)创建活动。

─加强计生技术服务和科研。建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项目计生技术服务的新机制,规范全系统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审批,积极推行知情选择避孕方法,计生科研在全国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改进计划生育药具供应和管理。全面推行药具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在全国率先建立计生用品管理协会。加强药具免费发放,免费药具的易得性得到提高,探索安全套社会营销方式。

─加大人口计生的社会宣传力度。人口计生宣传逐步从以计划生育宣传为主向大人口宣传转变,加强了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人口计生宣传,建立了人口计生工作新闻会制度,向驻沪领馆通报**人口计生工作情况。

─建立计生扶贫帮困机制。在全国率先推出“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专题福利,用于对部分特殊困难的独生子女家庭进行救助,坚持开展“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帮助计划生育贫困母亲脱贫致富。

─逐步形成人口计生社会化工作机制。市人口计生委直属事业单位积极推行改革,增强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计生协会、人口学会、计划生育用品协会等群众团体积极参与人口计生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人口计生社会化工作机制。

二、“**”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时期,**人口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既有新的发展机遇,更有严峻的挑战。

(一)面临的新形势

1、全国人口发展走势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1)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和老年人口三大高峰,在经济社会转轨时期,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趋复杂,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

(2)全国范围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迁移成为一种趋势,人口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和迁移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变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城市化与现代化并进的态势下,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流动和迁移更加频繁。随着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一系列倾斜政策的全面实施,特别是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打破,城市化步伐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将加快向城市地区流动和迁移。由于全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和迁移成为一种基本态势,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和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3)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人口互动日益频繁。区域经济联动和协调发展成为新一轮全国发展所关注的重点。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尤其是现代大交通体系、城乡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各城市间人口的互动,跨城市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跨城市的通勤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人口发展趋势

(1)**处于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实现“四个率先”和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对国内和国际人口的吸引力,可以判断今后一段时间**仍然是人口导入区,处于人口快速增长期。

(2)随着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全面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各种专业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劲,处于人才高强度需求期。

(3)**现代化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将较大程度地影响人口流动和人口再分布,未来几年**有可能处于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综合配置的重要调整期。

(4)由于**的人口集聚规模将继续扩大,人口流动仍然十分频繁,城市人口安全和城市人口管理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人口发展将处于各种机遇和风险的并存期。

(二)面临的新挑战

1、人口发展面临的矛盾进一步凸现。

(1)人口总量规模将持续扩大。“**”期间,**人口出生数量将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回升。作为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大城市,**对周边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人口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在沪的外省市流动人口呈增加趋势,跨城市的通勤人口数量也将不断增加。

(2)人口结构性问题突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仍然偏低;出生人口、学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波动较大,对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等产生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双高特征”进一步明显;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的状态仍将持续;这些都将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人口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与发达国家大城市相比,**人口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制约了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仍较高,0-3岁婴幼儿教育很薄弱,优生优育需要特别关注。

2、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挑战。

(1)人口计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总体水平不高。“**”期间,尽管本市各级财政加大了对人口计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力度,但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2)传统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在新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形态下面临着较大局限。长期以来,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人群和免费服务对象主要是户籍人口已婚育龄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来沪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未婚人流和未婚生育现象较多、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上升,艾滋病传播速度加快,人口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都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3)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本市人口计生工作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依靠政策来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力度还不够,计划生育政策体系的不完善与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4)人口计生工作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传统的人口计生工作网络优势在部分地区有所削弱,人口计生工作队伍数量偏少、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层次不高等状况,与新时期人口计生部门职能拓展和职能转变的新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基本目标

“**”期间,**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要从根本上和整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整个发展战略机遇期中,如果人口计生工作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就有可能赢得一个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空间。如果因循守旧,跳不出传统思维约束,就有可能面临一个困难大于希望的困境。所以,把握机遇,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将成为“**”**人口计生工作的主旋律。

(一)指导思想

“**”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四个率先”的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统筹人口、产业、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强人口综合调控、综合管理和服务;凸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生命质量、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立足人口计生工作职能拓展和模式转换,完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新时期人口计生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城市国际竞争力增强以及和谐社会构建。

(二)总体思路

“**”期间,**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要特别强调“四个更加注重”:

一是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服务全国的要求,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节城市人口发展特别是人口总量和人口流动。

二是主动适应**“四个中心”建设和科教兴市战略实施的要求,更加注重人口结构的优化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是主动适应人口转变的要求,更加注重优生优育,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把工作的着力点从单纯控制人口自然增长转向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和谐。

四是主动适应社会转型和人口流动加快的新特点,更加注重法治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相结合,充分培育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强社区自我管理与服务的能力,构筑人口计生工作的新载体。

(三)基本目标

1、保持人口规模与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到**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预期为1900万人左右。

2、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到**年,全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保持在80岁以上,妇女在最佳年龄段的生育比例上升,控制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

3、人口结构得到改善。人口年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人口老龄化进程有所减缓,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基本得到遏制。

4、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立流动人口有序管理服务的新机制,形成和完善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的工作机制。

5、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建立全覆盖的社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新体系,建立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多功能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和服务中心新载体。

6、人口计生公共政策不断完善。在“**”期间,力争实现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的重塑和完善,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四、“**”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主要任务

“**”期间,**人口计生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发展,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工作理念上要从单纯的计划生育转变到人口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发展轨道上;工作方式上要从技术管理层面转变到主要依托政策推动和社会管理引导的轨道上;工作内涵上要从传统的重点管理对象转变到各类人群服务和管理全覆盖的轨道上;工作机制上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到法律、行政、市场、社会化运作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轨道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促进人口综合调控和综合管理。

─把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作为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以推进,以前瞻性、宏观性、综合性研究为先导,为实施对人口问题的综合调控和综合管理奠定扎实的决策咨询基础。

─整合社会资源和行政资源,形成市、区(县)两级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长效机制,把人口问题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加以思考和谋划。

─加强对人口总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人口发展趋势的中长期预测,为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综合调控决策提供依据。

─将**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建设成为集人口发展问题研究、人口信息数据收集与分析、人口计生干部培训、国际国内人口学术与工作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人口与发展研究机构,促进人口战略研究。

2、积极推动人口结构的改善,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探索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生育调节措施,指导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夫妻按照规定生育孩子,继续开展人口出生预报,引导市民主动避开生育高峰,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利用好“人口红利”,通过合理引入年轻的经济活动人口,对人口年龄结构实行“填谷削峰”,增强人力和经济活力,使人口年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努力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调控在经济和社会可承受的范围。

─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抓住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的有利时期,加快经济发展,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城乡养老保障体制和养老服务机制,推动各种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居家养老,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探索“本地待遇、异地养老”的新模式。倡导“积极老龄社会”,重视发挥老年人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对常住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的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社会环境,坚决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促进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趋向合理。

3、大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科教兴市主战略实施。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人口特大型城市向人力资本强市和人才强市转变,变人口压力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构建学习型社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积极吸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四个中心”建设迫切需要的各类海内外人才,重点吸引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各类高端和中端人才,促进人口素质结构的提升。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教育,全面实施从业人员的行业规范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养和职业技能。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致力于“优生优育”基础工程建设,把加强优生优育放到重要位置,形成以倡导婚前医学检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孕前关爱、引导妇女在最佳年龄段生育孩子、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等内容的基础工程体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全面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质,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引导市民形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加强艾滋病和性病的预防。

4、大力推动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实现部门工作法治化。

─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口计生法规体系建设,制定和修改《**市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若干规定》等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坚持制约多生和奖励少生并举,把限制和提倡结合起来,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抓好《**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制定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制度,完善“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专题工作,探索建立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扶助制度。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全面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严格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开展再生育审批和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工作。

5、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的生命质量、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

─建立和完善公益化、社会化、市场化相结合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制,满足各类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等需求。

─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方式向育龄夫妻提供免费基本项目计生技术服务的新机制,逐步理顺人口计生与卫生部门在计生技术服务方面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加强对计生技术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深化药具工作改革,致力于“人口安全”防范工程建设,改进免费避孕药具的发放模式,全面推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进一步提高免费避孕药具的易得性和人群的覆盖面,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安全套社会营销方式,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从源头上阻隔和遏制艾滋病和性病传播。

─加强对各类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提高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切实降低人流率特别是未婚人流率和来沪流动人口妇女人流率,推广实施“青春健康”项目,提高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水平。

─开展家庭计划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于家庭,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家庭健康、家庭和谐的建设上,要致力于“家庭计划”指导促进工程建设,使家庭健康、家庭和谐等成为环境友好型城区的最重要基础。

─结合全市社区网格化建设,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功能设置,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深入群众和家庭的优势,切实做好社区人口计生宣传咨询、行政事务办理、避孕药具发放和知情选择指导等服务。

6、完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加大来沪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

─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把加强来沪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摆到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纳入到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相互配合的流动人口双向互动有序管理和服务机制。

─按照部门职责分工,积极做好居住证制度实施的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按照有关规定落实来沪流动人口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待遇,维护来沪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省际之间的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工作,做好流动人口信息的异地查询和网上信息通报,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和交换的效率。

─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户籍所在地配合的市内人户分离人员计生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人口计生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

(二)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人口综合调控和综合管理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口计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和完善**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结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人口工作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2、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加快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成和运行**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满足市和区县各级需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专业数据库,充分利用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资源,形成覆盖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各级工作节点的信息网络,基本实现常住人口计划生育个案管理信息的异地查询和异地处理,基本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人口计生行政事务电子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口公众信息网建设,逐步增加人口计生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办事等服务项目。加强对人口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具有基础性、共享性的人口综合信息资源平台,为市委、市政府进行人口重大问题决策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支持。积极推进市和区、县人口计生委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促进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3、深化人口计生统计改革,为实施人口综合调控和综合管理奠定扎实基础。人口计生统计是科学把握人口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的重要手段,是加强人口综合调控和综合管理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深化全市人口计生统计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客观全面反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人口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社区实有人口信息采集、整合和统计的新机制;建立流动人口常规抽样调查(监测)制度;完善人口计生统计报表体系和统计方法,形成常规的人口基础性和综合性数据。加强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深度开展人口专题分析,及时反映人口变动情况以及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热点情况。

4、加强和改进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和公众树立人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要适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新机制。要致力于“宣传教育”先导工程建设,发挥人口计生宣传教育超前影响人、引导人的新作用。在宣传内容上,要更加突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综合管理、政策法规、优生优育、家庭计划、预防艾滋病;在宣传形式上,要更加符合人文环境和市民心理特征,贴近社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宣传手段上,要更加注重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增强覆盖面和渗透力。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公益性宣传,同时,积极推动人口计生宣传的社会化、公益化、市场化,逐步实行项目化运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完善各级人口计生宣教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大联合、广覆盖、出精品”的社会宣传格局。加强各级党校的干部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党政领导干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加强人口文化建设,积极开发制作符合现代化城市风格和生活品位、载体新颖的宣传品及文艺作品。

5、加强各级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网络队伍,确保人口计生工作稳定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加强各级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工作网络建设,做到“有人管事”,保持长期来形成的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网络优势。要重点加强镇(乡)、街道和居(村)委的人口计生工作力量,根据常住人口数量配备足够的人口计生专(兼)职干部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人口计生队伍结构的优化,积极吸引年轻优秀人才从事人口计生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程度。努力推进人口计生社工事业的培育和发展,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人口计生社工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级人口计生干部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做好依法行政、规划统计、信息化应用、现代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大力提高人口计生干部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口与计生工作队伍。

6、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按照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逐年提高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确保依法由政府承担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年老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费、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费用的落实。同时,要充分运用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多样化、多渠道的人口计生事业筹资机制,扩大资金来源。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充分应用好人口计生事业经费,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投标、项目管理等方式推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的新机制,为民造福。

7、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挥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作用。

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各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使三者相互协调,形成合力。积极推动市人口计生委直属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明确区(县)计划生育指导站、镇(乡)街道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的功能定位。

充分调动计划生育协会、人口学会、计划生育用品管理协会等群众团体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助等多种形式,使其在人口计生宣传、学术研究、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生育用品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各级计生协会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发展能力,真正成为协助党和政府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群众团体。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协会建设,建立和完善人口计生村(居)民自治的新机制。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积极协助政府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关爱女孩、扶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等宣传、教育和服务。

8、加强计划生育科技研究,继续保持**计划生育科技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按照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要求,积极推动全市计划生育科技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强新型生育调节技术研究、生殖调节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研究。“**”期间,组织20项重点科研项目,力争有3-5项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计划生育新产品、新技术面市。重点进行国产第三代短效口服避孕药(孕二烯醇)的临床试验与产业化研究、一根型皮下埋植剂和新一代阴道避孕药环的研制、聚氨酯男用产业化研究、BZK避孕凝胶剂新药审批与产业化研究、低雌激素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和单纯孕激素口服避孕药的引进,逐步建立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哨点。以**市计划生育科研所、**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为基地,扩大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承担20项左右国际合作项目。

9、加强人口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树立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国际形象。

上一篇:学委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安排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