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3 11:51:54

励志教育论文

励志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中学生感恩教育励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85-02

一 感恩励志教育的含义

1.感恩教育的含义

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地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感恩的态度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个体的行为习惯,成为个性品格的组成部分。

2.励志教育的含义

励志,《辞海》中的解释是“激励心志,集中心力干某种事业”,也就是奋发志气,振作精神,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远大目标。强调的是树立目标与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全面地培养成功的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通俗地讲,就是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

3.感恩励志教育的含义

感恩是生命潜能的催化剂,励志是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感恩励志教育,就是教育者兼顾地进行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既培养学生的品德、激发学生的潜能,又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立志成才,兼顾了品德与才干,以更好地成人、成才。要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宗旨,以激发潜能自我实现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爱心与善意,能够给他人以帮助,给社会以回报,而并不是要求他们一味地感恩。

二 实施感恩励志教育的意义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享乐主义盛行,贪图安逸、不愿劳动、不愿奋斗以及厌学逃学,生活无所追求,人生没有目标,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缺乏责任感等现象的出现。这些严重扭曲了正常的社会生活和人的健康发展,压迫、限制了人的旺盛精力和创造的精神与能力。现代生产与生活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给人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青少年学生因此而产生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感恩励志教育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感恩励志教育,不能只是针对贫困学生,要在学生中普遍实施,不能一味地说教,要落实在行动中。现代教育,包括德育,教人学会生存、消费、享受,其中就包含着教人奋斗,奋斗是享受的前提,也是享受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励志教育,使学生励志成才,为祖国作贡献。

在功利主义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厌学、叛逆、网瘾、冷漠等问题日渐严重,那么实施感恩励志教育,走进孩子的心里、触动孩子的心灵,意义重大且十分必要。

1.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校教育往往以文化课为主要导向,中学生整天埋头于背诵和做题当中,对德育不够重视,感恩教育逐渐被边缘化。面对升学的压力,往往又是以考大学、上大学等狭隘的认知偏差为主,不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感恩励志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感恩励志教育以唤起感恩、激发志向、培养意志和养成良好的品质修养、激励追求成功为目的,符合德育的内在规律,可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健康地成长。

2.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实际中影响青少年自我实现的多是情感、归属以及尊重等需要的缺失。如果学生能以感恩的心态看待他人与社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潜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积极完善自己,学生便易在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中体验到关爱、友谊和忠诚,树立自尊,减少孤独、挫败感,进而追求自我实现。

3.有利于传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感恩、励志本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诸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不图报”“志不强者智不达”“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应当传承的。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它可以塑造学生更具相容性的品行,使学生更了解和认识自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进取心、事业心和冒险精神,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发扬优秀文化精神。

4.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和谐社会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个以感恩的眼光看待他人、社会、自然的人,一个志向崇高远大的人,可以正确地评价与定位自己,融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通过感恩励志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追求成功的志向,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因为,有志之人必能积极进取,感恩之人必能乐于合作。

三 中学实施感恩励志教育的建议

1.树立感恩教育理念,重视励志教育

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说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恩之情。”所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不仅可以防止励志教育过于功利化,其本身也可以成为励志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和组成部分。

近年来“感恩励志教育报告大会”巡回演讲在全国各地学校推广开来。这种教育方式以“感恩的励志,励志的感恩”为主题,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语言和音乐为烘托,通过情境互动,旨在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自主意识,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试图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探寻全成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报告会往往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人性本质出发,利用身边催人奋进的真实事例,点燃学生奋斗的激情,树立成功的信念,以达到治心扶志的目的,让学生学会感恩,知恩图报,奋发图强。

这种巡回演讲的形式是实施感恩励志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有条件的学校,这种形式可以成为一种制度,定期举行活动,但不能开展过于频繁,那样会降低其效果。要把感恩励志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并探索更多的实施途径。

2.创造适当的感恩励志教育文化氛围

这种报告会的形式感染力强,但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性较大,影响范围有限。感恩励志教育的推行应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甚至扩展到整个社会中,而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

第一,在家庭中,父母要营造和谐亲密的家庭氛围,从培养孩子的孝心抓起,养成孩子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的习惯。家长要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创设各种机会与条件,让孩子学会体谅他人,勤奋踏实。

第二,学校应优化物质环境与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环境,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积极进取的班风与校风,熏陶学生,使之受到感染和鼓舞。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与成就,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充分肯定,增强其成就感,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特别是对幼儿和小学生,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最基础的部分,感恩励志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必须依赖于包括课堂生活在内的所有社会生活。感恩励志教育要做到从“细微处见精神”,家长和老师要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勿以善小而不为。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把感恩励志教育摆在德育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三,对社会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当在全社会倡导感恩和励志的理念,呼吁人们常怀感恩之心,树立崇高的志向,艰苦奋斗,在全社会形成感恩、奋进的浓烈氛围。

3.广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实践感恩,砥砺心性,磨炼意志,有助于学生在现实中把感恩之情、自我激励意识发展成为心理习惯,最终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因此,学校应广泛开展富有感恩励志教育特色的各种活动,比如,阅读感恩励志故事、开展背诵感恩励志诗词比赛、聆听杰出人士专题报告、唱感恩励志歌曲、观看感恩励志电影、发表感恩励志宣言,等等。其中像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科技馆、展览馆、名胜古迹、劳动工地等,可以以生动活泼的事实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立志刻苦学习、珍惜生活,从中受到教育。此外,还可让学生组建相关社团,比如感恩励志演讲团、感恩励志记者团、感恩励志文学社等。

4.语文课成为感恩励志教育的重要阵地

感恩励志教育的实施需要借助于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渗透。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更易与感恩励志教育水融,语文教学可以成为实施感恩励志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如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志存高远、艰苦奋斗等贯穿到全过程。语文教师应善于从文本中挖掘感恩励志素材,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把所见所闻的令人感动、受到教育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让学生记住一些名言、警句、感恩励志诗词;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经典名著等,都可以让学生受到感恩励志教育。我们要寓感恩励志教育于实际生活中,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3]厉佳旭、崔国久.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2)

[4]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J].教育评论,2001(5)

[6]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7)

励志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中职学生 励志教育 成才之路

课 题: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理实身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1508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励志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教育唤起中职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发掘其内在潜能,唤醒其内在动力,帮助学生走上成才之路。笔者从励志教育与中职学生成才的关系、励志教育对中职学生成才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励志教育帮助中职学生成才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励志教育与中职学生成才的关系

1.励志教育是引领中职学生成才的一种实践活动

如今的中职学生大多追求玩乐,抗挫折能力差。通过“大国工匠”等励志教育,可以引领学生走上成才之路。励志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本里和课堂上,而要落在实处,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在公益活动中历练、提升自己。

2.中职学生成才需要励志教育的渗透

中职学生在成才之路上会遇到一些心理困惑,面对就业会茫然无措,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中职学生在思想上需要励志教育的渗透,中职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利己观念重、玩乐心重,所以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中职学生在行为上也需要励志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观察榜样的一言一行,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励志教育对中职学生成才的作用

1.对中职学生的思想产生作用

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励志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中职学生的思想产生正向积极的作用,引导中职学生走上成才之路。思想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才能使人产生正确的行为,进而拥有美好的人生。

2.对中职学生的行为产生作用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励志教育可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对中职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如何通过励志教育帮助中职学生成才

1.社会应加强理想信念建设,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

加强“大国工匠”的宣传和为建设技能强国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要发挥好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加大宣传力度。如今的中职学生大多都通过电脑、手机等获取信息,可以考虑通过这些平台的媒体加强对理想信念的宣传,帮助中职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追求。

2.学校应构建中职学生励志教育平台,形成励志教育的长效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励志方面的演讲和优秀学生的经验分享会,建立并形成励志教育的长效机制。学校可以通过邀请职业院校已经就业的明星学生回校做个人事迹演讲报告,并分析本校优秀学生的学习成长经验,用优秀学生的事迹激励在校生努力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励志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励志教育的重视。中职学生往往比较自卑、学习习惯不好,教师不应对他们抱有偏见和歧视,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热情、好奇心强、乐于动手等。教师要因材施教,及时鼓励学生,努力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4.学生应参加实践活动,加强自我管理

作为励志教育的主体,中职学生要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励志思想。教师通过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励志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一个人的成功一定离不开强大的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的初级阶段,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小结

通过分析励志教育与成才的关系、励志教育在成才之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励志教育帮助中职学生成才,明确了励志教育对中职学生的作用,只要教师坚持对学生实施励志教育,就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才。

励志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励志期刊;高职生;励志教育

[作者简介]杨文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学讲师,图书馆流通服务科科长,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广西南宁,530001;张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1-0105-0002

励志主要是给自己或他人以信心,或者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给予坚持做好某件事的精神上的动力。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1]。励志教育对个体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贯穿于个体发展的全过程。据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基于榜样激励的青少年励志教育研究”课题组对全国8省(市)5800名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青少年认为所起励志教育作用最大的人和书籍分别是父母和名人传记[2];由此可见,励志图书在励志教育中占了较重的比例。

一、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高职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不少高职大学生中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想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学习懒惰,纪律松弛,挥霍浪费等不良品质[3]。新形势下,受多元社会意识的冲击,部分高职生群体中存在着人生目标迷乱,学习动机功利、个人利益至上的消极倾向[4]。部分高职大学生一方面感觉未来生存压力比较大,对前途忧心忡忡、茫然无助;另一方面又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5]。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在为人处世的技巧、心理健康教育、职场经验的指导等方面整体缺位和乏力。这种状况使得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讲,这种教育模式会使得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缺少过渡性的教育和指导,进入社会以后常常在心理、生理上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另外,由于体制的原因,学校的一些相关教育常常缺少专业性和现实性,过分强调理想主义而忽视了潜规则的理解与内化,这种状况使得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不足,需要承受挫折和接受二次教育。

二、励志期刊在高职生励志教育的作用分析

励志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领人生。“励志教育”在德育方面主要有两个支撑点:一是责任教育,一是知耻教育。教育者对学生的励志,并不只是鼓励他们考上高中、大学,还包括激励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磨炼坚强的意志,树立迎难而上、永不言败、乐观进取的信念,在这方面,励志期刊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力量。获取“成功法则”其实并不简单,而读书便是其中最简捷的途径之一。一本好的成功励志图书不但可以教会我们很多成功的方法,更能启迪人生的智慧,让我们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充分地体现人生的价值[6]。

在定义上,励志期刊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泛指以鼓励人坚持奋进,激励树立志向或志气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文化类期刊,励志期刊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类:职场励志类、心理自助类、创富理财类;此外,这三类励志期刊又互相结合,出现了复合式的励志刊物[7]。典型的励志期刊如《中国青年》、《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对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激励教育作用的期刊。励志期刊对高职生励志教育的作用主要有:

(一)磨炼情操意志

高职生由于生源的特点综合素质偏低,高职生在中学阶段成为落后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问题的积累不能解决和意志薄弱上,高职生普遍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善于学习,缺乏个人独立思想和自律意识,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放弃。改善这个状况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持续的阅读习惯,阅读励志期刊,可增强自信心,通过形象对比激励自身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给高职生推荐阅读适合的专业期刊,可改善、提高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克服困难的办法和能力。

(二)增强情感心理承受能力

高职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亲情问题的困扰不少,进入大学阶段后,又面临个人感情问题的困扰,不少学生因为失恋单恋,又无处排解,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走不出痛苦的阴影,阅读是走出困境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三)提高社交处事能力

处于高中应试阶段的学生和学校一切以应试教育为主,把为人处世等放在次要位置,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需继续获得社交处事方面的指导,例如,与父母的沟通与理解,与同学师长的交流相处,恋人之间的理解相处,即将发生的同事上司之间的相处。这些问题摆在了学生日常的主要位置,除了老师同学的一些提示,更多地是需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找到答案。

(四)减轻就业压力带来的困惑,提高就业能力

就业压力是即将毕业的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巨大压力,这个时候的高职大学生迷茫、失落、以及数次求职失败打击他们的信心,心理上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十分需要疏导。例如在实践中通过给高职大学生推荐阅读《职场》中文章,如《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寻找最好的自己》,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生是充满曲折和磨难的,要学会认清自己,不气馁。

三、适合应用于高职生励志教育的一些励志期刊

大学生励志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生涯发展教育相结合,促使大学生励志成才。根据龙源期刊网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励志期刊将近百种,我国的励志期刊主管部门多为各级各地方共青团或教育局或大学,期刊质量相对稳定和保证。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现举一些励志期刊适合应用于高职生励志教育期刊,详见表1。

四、结语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自强意识、成功成才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是所谓的“天之骄子”。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标。针对部分高职生表现出的信仰丧失、人生迷惑、精神空虚、责任缺失等不良社会现象,应坚持在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进行励志教育,利用励志期刊佳作与人格教育、发展教育和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励志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内驱力;从而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激发大学生执著、勤奋的求知热情,塑造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锤炼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

[参考文献]

[1]冯红新. 励志教育促农村孩子志向飞扬[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10,(11).

[2]李祖超,邵敏. 青少年榜样激励与励志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全国8省(市)青少年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60-63.

[3]张彦,耿晓棠.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J]. 北方经贸,2009,(11).

[4]袁琦兰. 浅谈提升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J].现代企业文化,2009,(23).

[5]依淑清. 浅谈如何对高职学生进行励志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S0).

[6]彭月英,李茂平. 论青年的励志对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的价值[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5).

励志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励志;课堂教学

教师要在设计课程中引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共同处于相同的环境,全面沉浸在自己设定的情景之中去感悟感恩,理解感恩产生共情,放大课堂中的情感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感恩的情怀。

一、感恩励志教育要注重小学生身心特点

感恩教育的效果不是一天两天出来的,想要感恩教育有良好的效果,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纪学生的发展特点、身心健康程度,多角度展开感恩励志教育。

(一)开展感恩励志教育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小学有六个年级,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牢牢掌握自己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语文授课中,明白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模式、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感恩励志教育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一个语文教师教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此时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家庭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姊妹之间的亲情励志教育;在面对三、四年级的中年级学生时,可以利用书本内容对学生集体意识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灵活根据书本知识和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勇敢承担社会责任的初步感恩励志教育。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方面的感恩励志教育,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二)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要适应小学各个年级的个性心理需求小学六年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发生变化,心理需求也是呈一种上升趋势的。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受到家庭、社会环境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的情感、兴趣、爱好、性格和气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应该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吻合。单方面的感恩励志教育的输出不仅得不到学生的好感和学习,反而会引起学生的不适与反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可能是直接点出学生对家庭应该时常怀感恩之情,教导他们如何在家里去表现自己对父母等亲人的感激;在面对中高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或者课外文章的阅读,启发学生去寻找文中暗藏的感恩之情,而不是一味地单方面灌输。这样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需求阶段去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效果将会强很多。

(三)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要贴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体力水平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身体都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虽然只有几年的差距,但是学生体现出来的体力水平是大不一样的。语文教师在走出课堂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体力发展水平,不能冒进。如在对于低年级采取身体力行的教育时,可以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如打扫卫生、捡拾垃圾、为家人端茶倒水、为父母洗脚等做起。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多多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庭,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比如进入社区中参与社区卫生劳动、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具有一定社会性的活动,助力学生的感恩励志教育。

二、感恩励志教育要注重学生认知、感情与行为同步发展

感恩励志教育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不仅要从学生的认识方面下手,也要注意学生在情感行为方面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行为的综合协调发展。

(一)故事感化促进学生感恩认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都是以形象的方式为主,这和他们的身心特点还有大脑的发展状态相适应。小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这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利用故事感化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促进学生对感恩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传统的,带有感恩励志性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感恩的认识、认知。例如,在讲到论语有关孝顺的语录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引用传统的二十四孝中的小故事或者童话故事去进行有关孝顺的感恩励志教育,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感恩教育的课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心理感受,在故事中引导学生体会背后的哲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验人生的哲学,而不是呆板地、机械式地讲大道理。这样的课堂效果远远比直接说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使感恩励志教育融入学生的心中。在针对不同年级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层层递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心理能力重点展开。在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不再主动讲故事,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去讲解故事,让他们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去感受感恩,或者教师开展一些有关感恩故事的小比赛、小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更加深刻地把握感恩,促进学生对感恩励志教育的学习。

(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感恩情怀提升感恩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认知上的教育,他也是一种精神教育,一种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的成效是通过教师的情感输出为主。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更应该注重情感的传递、情感的投入,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丰富他们的感知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自觉地融入课堂。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有关亲情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味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如父母每天早上给他煮的早饭,还有每天给他洗衣服,由细节引导学生理解背后的感动和关怀,让学生对父母的不容易产生理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这份细腻的关怀,促进学生增加对感恩这种情感的理解能力。又或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感恩意义的集体活动,比如清明节去扫墓。在扫墓的过程中,采用心灵情感的策略对扫墓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先烈的付出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感人。感恩教育活动中情感的层层递进,才能使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达到预想的效果,切勿急于求成使效果大打折扣。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也需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的支持驱动才会使感恩励志教育更加有效地落实。教师在举行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本身兴趣的选择和偏好,激发他们对感恩教育的向往,激发学生和感恩励志教育之间的火花,开启学生感恩的心灵之窗,大力引导学生在周边的平凡事情中去体验感恩,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去领悟感恩,鼓励学生对所进行的感恩活动展开分享,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相互交流,激发他们心灵中的感恩情怀,放大他们对生活中感恩的发现。教师在上课时也应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大力引入感恩励志教育内容,这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书本内容以及背后的哲理问题,还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有一个良好的设计,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离不开教师在课下的精心研究和对学生状态的整体把握。这也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将学生作为上课的主体,而不是自己作为主体,不能将自身摆在一个我讲你听的传统教育状态。只有将学生摆在感恩励志教育的中心,才能让学生的感恩思想、感恩行为有质的提高。

(三)实践锻炼促进学生感恩行为发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进行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的,而要通过具体的落实实践,让学生切实参与进来,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在实践中去感恩,激发学生的自主感恩、感谢能力。感恩励志教育的实践有很多种形式,具体可以归纳到以下几种方式。

1.让学生为自己的感恩对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单元的总结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或者课外活动。如在学习到有关感恩教育单元的总结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份带有感恩之情的小礼物,送给自己周围想要感谢的人,鼓励他们对感谢方式进行积极创新,如可以送给想感谢的人一张小卡片,上面写满感谢的话;或者是给想要感谢的对象进行歌曲的演唱;也或者是对想要感谢的对象表演故事等。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去给感恩对象表示感恩。

2.鼓励学生将自己身边周围的感恩事迹讲述出来。生活中总是不缺乏一些感恩的事情,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其记录下来,以周记或者作文的方式,写在本子上,然后再在班上交流讨论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也能够通过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二次回忆起发生在周围的感恩事件,加强对感恩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感恩,也能收获更多份的感恩。利用学生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可以使感恩励志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刻。

3.创设利用各种感恩情景,引导学生去锻炼,去实践。感恩教育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亲身经历的一些特定环境下的实践能够有效促进感恩教育的实施。语文教师在进行感恩励志教育的时候,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介绍“保护鸡蛋”的活动,让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带上一颗生鸡蛋,并保护鸡蛋到下午放学时不能被损坏。通过这个小活动,让学生去感受保护这颗鸡蛋的不容易,并且通过保护鸡蛋这个活动,去理解父母在培养他们时的用心和辛苦。感恩励志教育不仅只是书面上的一种教育形式,而是有效的、切实落实下去的真正的感恩励志教育实践活动。

三、结语

励志教育论文篇5

摘要:励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建立高校励志文化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制与自强的信念,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激发其潜能,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关键词:高校励志文化;内容;措施

一、励志文化的内涵

励志意即勉励其心志、集中心思于某种事业。即为了理想和目标不折腾、不懈怠、不动摇,为了理想而自我激励、自我奋斗。励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1.高校励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励志文化建设可以促进高校三大任务的实现

高校的三大任务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创造知识。高校励志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它对全校师生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精英化转变,积极向上的励志文化可确保上述三大任务的实现。

②励志文化建设可以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体现在高校的大楼上,而是体现在它有哪些独特的优势,是其他高校无法复制和超越的。如果整个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崇高的理想,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可以极大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2.构建高校励志文化体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倡导成长成才的励志精神,是大学精神建设的核心内容与主要任务。读书是一件辛苦事,只有坚持与执著,方能得大学问。许多大学在校训中往往都不约而同的包含励志精神文化的词语。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南京大学的“励学敦行”,武汉大学的“自强弘毅”,吉林大学的“励志图强”等等。因此,在大学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建设中,励志应该也应当成为其主体内容之一。这既是大学的功能属性所决定的,又是大学精神建设的必然要求。

3.大学生励志文化建立的必要性

①励志文化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历史源远流长;②励志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技能型人才的性格、意志、创新精神等因素在岗位中的作用日益突出;③励志文化是高校系统提升德育实效性,创新高校德育实践的迫切需要,系统开展励志教育可以加强学校德育对象的针对性、德育活动的丰富性、德育效果的实效性,从而创新德育实践;④励志文化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意志品质、踏实肯干、勇于创新、有着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⑤励志教育是高校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现实需要,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人生观,达到自信、自立、自制、自强,形成良好的品质,为今后的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校励志文化体系构建措施

(一)塑造励志文化教育形式系统

建立励志系统,即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与报告、社会实践励志活动,对学生进行提高认识、发现自我、确立志向、激发潜能的教育。高校教师不仅要担负起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任,而且还要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生成功从励志开始的道理。成功的励志文化系统塑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身潜力,明确个人志向,从而使之有计划、有步骤地为美好的人生而奋斗。

1.课堂励志

课堂教学是开展励志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师要把励志教育纳入学科课程教学计划之中,要善于发现,并深入挖掘各科教材中与励志相关的素材。励志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教师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将励志教育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学会调节自己的感情、情绪、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制定有《本科生班导师制实施办法》,该办法以咨询、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职能,致力于对学生在校全面帮扶和精神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2.专题励志

专题讲座、报告励志。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心理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励志教育资源,如优秀在校生、毕业生、创业团队等优秀的事迹,或者有计划地定期邀请校外励志教育专家、对励志教育有研究的教师、杰出的青年企业家和知名的成功人士等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通过专题讲座、报告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一些成功者的事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激发其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3.社会实践励志

社会实践是开展励志教育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可结合学生个性特长,利用班团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励志活动,使学生从中得到鼓励,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深入村镇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譬如,通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对残疾学生、留守儿童、心理困惑学生等需关注的特殊群体, 开展爱心关爱活动,在活动中引导青少年学生感受励志精神,践行励志文化等,使他们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自觉地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

(二)建立校园文化励志体系

1.重塑高校励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交流日益频繁,思想的多元化态势日益明显,处身于这种复杂而多变的思想语境中,高校师生不停地被各种思想和文化影响着。以至于出现了思想人格有意无意的无根性与价值游牧状态。许多大学生当下面临的最大思想问题就是没有形成核心的价值观体系与人生观,仅有一些简单的思想框架,思维方式等,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主导性的主流思想观念的支撑,故不能形成符合时代特点的主流价值观。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缺乏一种具有强烈介入并具有塑形功能的价值观指导以及在此种价值观指导下的社会实践。因此,高校励志文化构建必须从根本上入手, 旗帜宣明地宣传主导价值观,并详细解释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以引导广大师生从情感意志上自觉地认同核心价值观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当前,励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方面,我们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另一方面,要以正面宣传为主,使高校励志文化的建设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

2.榜样励志

2006年,我校开始“自强之星”的评比、推荐和示范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150余名励志典型获得此项殊荣。其代表冯同学多次在各类各级座谈会中分享自己的励志故事与成长经历,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传递榜样的力量。2016年,学校推荐学生刘同学在四川省第二届“国家资助 助我飞翔”励志成长成才评比中喜获优秀学生称号。

3.团队平台励志

①学校资助管理部门指导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6++”协会工作拓展与实践,为该社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荐社会就业机会,有效的培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6++”协会是由学校一批具有爱心、愿意给有困难者以帮扶支持的同学组成。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搭建起学生工作处助学中心与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桥梁。该平台在助学中心的指导下收集、公布各种助学信息,协调、监控助学活动的开展,组织丰富的教育宣传活动,在经济资助、励志教育、社会实践、勤工助学、诚信教育、知识拓展、增强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

②学校在附属校区试点大学生自己创建和管理的学生实验超市,该超市由学生处指导,商学院各科教研室主要负责实践教学,旨在通过该项目将锻炼学生能力与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精神脱困结合,采用学生自主管理运行模式。大学生实验超市每个环节的运作均聘用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不但给在超市工作的学生发放勤工助学工资,还将所产生的部分收益存入“启航助学基金”。

(三)建立励志文化综合评价系统的导航灯

评价是导航灯,是指挥棒。 过去传统的评价体系侧重于单一、单向、否定性的“区分性评价”,不利于高职生的健康成长。 高校在励志文化建设时,还应建立富有指向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激励性评价”体系。即设计励志文化评价体系时,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正向的引导,肯定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意评价角度、主体、内容、标准与方式的多元化,注重单项与综合、过程与终端、统一与个性化、集体与个人评价的结合,构建多方位的评价系统,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从而引起更多学生心理上的积极感应,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总结

励志文化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和艰辛的工作,也会对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管理者要树立励志教育理念,并将其上升为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特色,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要求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人人皆能成才”的理念,提高励志文化教育的工作能力。总之,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甚至是创造励志的教育情境,促进良好的校园励志教育氛围的形成。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励志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

参考文献:

[1]丁留稳,唐柏林.价值多元形势下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思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11 ):52-53.

[2]邓江,汪军华.大学生励志教育与自我激励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7-8).

励志教育论文篇6

媒体: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增强编剧的新意

媒体,作为影视剧的幕后生产者和播出者,包含了从演员、编剧、导演、舞台到播放等等一系列的内容,可以说是励志影视剧发挥其价值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部震撼人心的好的影片具有无法估量的教育价值。面对目前国内的励志影视剧的量少质低;现有的励志影视剧大多情节老套,脱离实际,在价值取向上无法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等等缺陷。影视工作者应该具有人文关怀意识,深入大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多创造出一些平易近人的、跟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有利于培育他们健康价值观的作品。比如说作品中既要体现文化的张力、人性的深度还要体现人文精神,能够慰藉大学生的心灵。第八届北京电影节上大学生对中国电影发展提出的意见:1、保持个性同时不断创新;2、把商业化与艺术化相结合;3、拍好电影不是不能,而是没有努力,中国人会支持有中国特色的好影片4、电影是创作者与观众的交流希望导演以平和之心拍电影讲故事别认为观众需要你教会他们什么;5、希望电影界人士多读书、读好书,深刻理解现实与中国文化,理解普通人的生活现状;6、冷静洞察生活,挖掘生活、挖掘文化美,寻找生活中感人的点点滴滴;7、多学习、引用、突破。作为励志影视剧生产者--媒体,应该从大学生需求出发,在汲取国外优秀励志影视剧的经验的基础上,制作出适宜大学生观看和大学生喜欢观看的励志影视剧,充分发挥励志影视剧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学校:利用励志影视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据调查显示,励志影视剧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它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知识,拓宽大学生们的视野;可以使他们在情感道德方面达成某种情感认同,内化自己;很多同学将励志影视剧中的励志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有意或者无意的模仿剧中人物的行为、态度等。当问及“以下哪个对您的生活和心灵影响更大一些?”这一问题时,有46.54%的大学生选择了“励志影视剧”,由此可见励志影视剧是是大学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他们对励志影视剧有一种信任感,他们更愿意相信励志影视剧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相对于父母和老师,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励志影视剧,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励志影视剧较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有影响力。所以依托励志影视剧提升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励志影视剧、网络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人格、权利上的平等。因此运用励志影视剧作为载体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选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利用优秀的励志影视剧教育学生,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通过励志类优秀影视剧来教育学生,塑造他们的审美,养成良好的道德,疏导他们的心理,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健康成长。另外,由于网络是学生观看励志影视剧的主要途径,学校可以在校园网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网上提供相关的视频点播,并对所要播出的影片进行有序合理的安排,有计划的推出优秀的国内外励志影视剧。在学校的信息中心网站上建立FTP站点,在里面设置免费的优秀励志影视剧及相关的推荐,供学生观看。学校要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管理,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牢牢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作者:王巍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励志教育论文篇7

提炼学校精神文化,汇聚师生共同价值观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金岭回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文化。

1.“三观”引领师生的发展与追求。

学生发展观:志向质朴大气、品质优良坚韧、性格阳光开朗,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教师发展观:职业素养高雅、发展学生未来、成就自己人生。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学校发展观:教育效益优异、办学特色突出、学校文化鲜明。办一所社会满意的学校

2.“三风一训”促进学校精神文化的形成。

【校训】:今天我以回中为荣;明天回中以我为荣。

【校风】:博学博爱、和谐严谨。

【教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

【学风】:乐学善思、合作探究。

3.核心理念与学校精神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核心理念】:和谐。

【学校精神】:进取。

学校文化建设之――和谐篇

学校通过和谐理念的渗透,塑造师生自觉寻求人与大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个人自身和谐的人生素养。

1.和谐的制度文化。

在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中,学校以“民主与科学”为理论依据,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对于学校的各种工作计划、考核聘任制度及其制度的修订、课程开设及管理等,学校都会多次召集教工代表协商,并把修订稿发给全体教师征求意见。制度一旦定稿,内容早已深得人心,教师也乐意执行。

2.和谐的课程文化。

学校的三级课程设置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重视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开发了励志教育、民族教育、心理健康、礼仪、经典阅读、古诗诵读、乒乓球、足球、民族舞蹈等校本课程,深得师生喜欢。

3.和谐的交往文化。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干群关系和谐。干群关系和谐是学校管理的保障。为了打造一支群众威信高、业务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领导队伍,学校把领导干部的培训当成学校的第一培训,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给全体师生树立榜样,在工作中奉行无情制度、有情管理。

师师关系和谐。教师之间是一个既相互依存又竞争的关系,和谐的教师关系有利于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为了促进师师和谐,学校举行“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培训活动,着力打造名师团队,实施青蓝工程,促进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首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为此,学校持续开展“爱与责任”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其次是学生因素,学校定期在学生中开展尊师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以此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

生生关系和谐。“团队精神”是新时期人才的标准之一。为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学校设立读书节、艺体节,组建足球、乒乓球等十五个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及社团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团队精神的形成。

民族关系和谐。学校研发了民族教育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走进普通的回族人家,加深两族同学的友谊和尊重。学校挖掘民族文化之精髓,研发了“少数民族舞蹈”艺体项目,学校板鞋队在山东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上,作为唯一一支初中队伍,勇夺银牌。

家校关系和谐。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家长开放日,并组建班级、学校不同层面的家长委员会等,有效地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

4.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

学校规划和谐。现在,我校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点新颖、民族建筑特色鲜明、布局和谐优雅。

校园文化设置和谐。学校整体规划校园文化,研发了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邀请著名书法家金运昌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师生言谈举止、穿着和谐。学校师生在校园中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会对学校文化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为此,学校重在引导,开展礼仪展示比赛,加强师生审美观的培养,锻炼学生举手投足的和谐。

学校文化建设之――进取

“进”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人们只有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取”是指获取,只是在获取之前,需要你先有所付出。机遇留给有所准备的人,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我校的进取精神旨在引导广大师生要追求一个积极进取的励志人生。而“和谐”是“进取”的基础,“进取”促进“和谐”的形成。

为了培养广大师生的进取精神,学校自2009年以来持之以恒地探索励志教育,以此提升我校师生的意志品质,塑造师生内心和谐的至高境界。

1.让生命因有梦想而精彩,因有规划而成功。

学校校园中有这样一面宣传牌,内容是“心有梦想,人人都会气质不凡;努力拼搏,梦想终会成真”。我们想告诉学生,梦想是成就人生价值的基石,每个人不分贵贱都可以拥有的东西就是梦想。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唤醒人生梦想,学校举办《我有一个梦想》大型主题活动。开展“规划人生、把握命运”活动,并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张贴在家中卧室内和教室中,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二是时刻提醒自己。

2.励志宣誓,让语言暗示影响心理潜能。

我校每天上下午上班前都以班级为单位齐宣誓,让每一个学生在激情中相信自己,找到自信、找到动力。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在跑操中,催人奋进的励志宣言充盈着校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励志场。

3.成长日记――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被魏书生喻为道德长跑的学生日记,不管是写的过程还是写的内容都会对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效果。我校有长期组织学生集中写阳光日记的传统,这样的贵在坚持,从学习求知层面看,养成了反思、梳理进步的良好习惯;从道德品质层面看,为形成励志人生、永不言弃的人生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全员育人导师制――师生共进取。学校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每名教师都承担带10名左右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全员育人导师制正在逐渐成为我校的一个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

5.励志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感悟、成长。

励志教育须以活动为载体,活动越丰富、越接近学生就越有生命力。为此,学校开展“励志伴我共奋进”演讲比赛、清华学子励志报告、金岭回中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短小精悍的励志小故事深受学生欢迎,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在学生心中久久回荡。

6.校园励志文化――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学校的楼宇建筑按照励志教育体系加以命名,如:励志楼、进取楼、启志楼、探究楼、感恩厅等等;楼层文化也是励志教育体系:一楼励志小故事、二楼励志名人、三楼励志诗词;教室内每个学生的人生规划都张贴在教室内。

几年来,学校通过和谐、进取的学校文化的建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的个人成长、学校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励志教育论文篇8

1.1 何谓励志 励,劝勉:励志(勉励意志)。励行。奖励。勉励。励精图治。志,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牛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也读不腻,学不腻。励志”一词最早出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励志”意为磨砺心智、激扬志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的目标。墨子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即为学须先立志,只有在心中确立人生奋斗的理想和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一个人要想顺利实现人生目标。必须锤炼意志和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最终达到。

1.2 大学生励志教育本质 “励志教育”,不是某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

2 当前大学生励志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大学生励志目标的缺乏 《高校学生行为准则》第一条中,提出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政治坚定、明确方向;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大学生一般为中学阶段教育的成功者,虽接受了多年的励志教育,但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仍会面临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较为满足,另一方面,对未来前途迷惘、自信心不够,学习动力不足、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现象。这种精神困扰最深层的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2 高校励志教育手段单一 部分高校变相挤压德育的课时,励志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主要集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体现之外,几乎是一片空白,高校励志存在励志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苍白、地位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局面。

2.3 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内容不充实、形式不鲜活 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一方面,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学生在课堂上讲小话、打瞌睡。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缺乏正确的激励或引导不够,缺乏积极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不少学生虽然掌握专业知识,但却没有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问题、德行问题和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

3 创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3.1 转变观念 实施励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观念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在此基础上学到知识、学会做事。因此,作为学校,应把励志教育作为学校的一种特色,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高校应通过励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应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励志教学融入到教学、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懂得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比较自信,积极进取,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完成育人的任务。这样从思想上根除目前普遍存在的励志教育只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部门教师的事的错误认识,将励志教育建立一种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操作体系,从多种途径提高励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创新德育实践。

3.2 认真备课,将励志教育内容与所教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为以后工作打基础,是励志教育融入课堂的目的。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科自身的结构和体系特点,通过认真备课,研究,看哪些内容与励志教育联系较紧密,寻求一个最佳结合点,使励志教育融入教材,将励志教育与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订出计划,同教学内容一样去完成,这样才能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课堂上,采用“三分钟励志教学”法 励志教学为保证有的放矢,应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瑕疵,并对症下药,在课堂中采取“三分钟励志”教学法。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与时俱进,这要求励志教育要将市场经济下一切生存法则渗透其中,形成励志教学的材料,如一位企业创业管理老师讲到企业效益时,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效益,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效益,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员工的工作热情。老师继而又问:员工工作热情的动力来源于哪些?这时老师很巧妙地将励志内容结合其中,他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上帝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上帝把他领进一间房子,这里的人都瘦骨嶙峋,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人拿一把特制的汤勺,可勺柄太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汤饿肚子。上帝又把他领进另一间屋子,这里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喜笑颜开,他们围着同样的锅,拿着同样的汤勺却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是在用长长的汤勺相互喂着吃。上帝说:“刚才那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

学生听后深受感悟:一个人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办成许多事,但往往在一些特定场合,你会需要他人的援手,就用那根长长的汤勺的两端筑起你与他人沟通互助的桥梁;同时,也领悟到团结协作精神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从这个案例中,增强了自己今后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自信心。

当然,励志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我们结合学生讨厌灌输式说教的心理,将大道理融入有趣的小故事中。再如:在讲营销学中有关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时,适当穿插励志教育内容,给学生讲“秀才赶考”的故事。

故事的情节为:有位第三次进京赶考的秀才住店,考前做了两个梦,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秀才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解析是高墙上种菜为白费劲,戴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劝他赶快回家。秀才心灰意冷地收拾包袱。店老板听秀才如此说后乐了,帮他解析说是墙上种菜是“高中”,戴斗笠打伞是说明这次有备无患,劝秀才一定留下来。于是秀才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讲完了故事,我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说明的道理,大家争相发言,有的从态度决定一切的角度理解。有的从一分为二分析任何事物的角度理解,讨论的热火朝天,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说:态度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想法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每个人都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儿哪儿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励志教育除了励志内容的多样化,形式也可采取多样化,如下课前三分钟,可以请一名同学扮演老师的角色,采用角色互换的形式,给同学总结本次课的内容,这不仅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更能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从而激发大学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潜质,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和自主发展。同时,也能让学习过程由过去简单的吸收、存储、再现转向探索、研究、创造,教与学实现互助并促进双向进步。

上一篇:科普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适合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