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30 17:04:51

价值工程论文

价值工程论文篇1

1.1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VE)作为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管理领域。价值工程(或者价值分析)是指成本与绩效的优化活动,即依靠组织性的活动来对某项服务或者某类产品的功能予以分析,由此实现该项服务或者产品总成本的最低化以及总价值的最高化。根据上述定义可知,价值工程的目标是提升研究对象的总价值,核心是对功能系统的分析,基础是开发集体性的智力资源以及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此外价值工程的原理包括动能变动性原理、价值准则性原理、功能本质性原理、成本变动性原理、行为与代价原理、影响费用三要素原理。价值工程的特点包括普遍性(由建筑工程的多样性决定)、一次性(由建筑工程建设的单件性决定)、系统性(由建筑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用途的多样性决定)。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为:选择对象→组成价值工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功能系统分析→功能评价→方案创新→方案评价→提案编写→审批→实施与检查→成果鉴定。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属具备普遍意义的工作程序,而具体行业的价值工程工作程序受到该行业实际特点的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必须考虑到该行业造价控制的具体特征以及实际要求。

1.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

由前文可知,价值工程是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化为目标,以对服务或者产品的功能分析为核心的管理技术,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现结合前文所述的相关理论知识,浅析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的应用。

1.2.1总体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额高、建设规模大等特点,因此价值工程的应用对总体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必须从业主以及国民经济角度来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功能,同时必须从建设投资、运营成本以及维修费用三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成本,因此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过程运用价值工程来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非常必要,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方面来反映建筑工程的最终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应为总体方案价值分析的核心,此外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整体价值提高的途径:功能不变,造价降低;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造价略微提高,功能显著提高。

1.2.2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限额设计的前提是实现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造价限额分配的合理性,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限额分配非常必要,即以功能、成本的动态原理为基础,使建筑工程实际成本与预定功能成正比例关系。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流程为:分析、整理、评价建筑工程各部位与各专业的功能→对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进行定量化处理(由此确定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及总体功能的百分比)→依据步骤二所计算出的百分比,分配建筑工程各部位及各专业的造价限额。

1.2.3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研究表明,建筑结构的选择既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又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质量,例如地基的处理方案、主体结构的类型等均与造价控制相互关联,因此建筑结构的合理选择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非常重要。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要求综合考虑到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以及基本功能,即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过程,组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设计,以及尝试应用系列先进的新技术。如此设计出多种备选方案,最后再比选,并确定出最终方案。

1.2.4设计方案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传统的方法存在经济与技术相互脱节的问题,即对设计方案的技术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分别评价,由此确定出造价最低且能够实现预定功能的设计方案,或者功能最强且造价限额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就价值工程的观点而言,上述最优设计方案却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价值工程的观点认为,必须始终立足于建筑工程的价值以及功能与费用,对最优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出具备最高价值的设计方案。价值系数法作为综合评价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具体步骤为:计算出备选方案的成本系数与功能系数→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备选方案的价值系数。注意最优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最大。

1.2.5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材料与设备的费用约占建筑工程直接费用的2/3,因此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必须合理,即满足建筑工程使用质量的同时,切实降低建筑材料与设备的费用。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是指采用提问法来完成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而所提问题多涉及到材料的功能、材料的成本、替代材料的成本等。实践表明,运用价值工程来选择建筑材料与设备对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提高建筑工程的价值意义重大。

1.2.6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图纸审核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图纸审核非常必要。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挑选出价值最高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的审核突出重点,即所审核的图纸尽量具备功能性强、造价高、影响大的特点,由此实现经济与技术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分析、评价设计图纸的功能,即对设计文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评审设计方案,由此挑选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而实现控制造价的目的。

2结束语

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的应用对优化总体方案与结构方案、提高限额分配的合理性,以及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提高所选材料与设备的价值、提高图纸审核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价值工程论文篇2

在这两个理论模型中,最低成本理论模型是经济性最好的,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推崇的理念。但在工程应用中,通常很难精确地实现最低成本,并可靠地实现工程系统所需的功能,反而有时会出现建成工程的功能低于所需功能的情况,这大多是因压减成本、缩短工期、优化失当等过于追求最低成本而引起的,工程上应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最大价值模型是性价比最高的,但它却有可能会因功能过剩而引起的资源浪费问题。

2价值工程理论的新探索

2.1功能区间的提出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5]”。在以往的价值工程理论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会紧扣“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所需的功能”和“最佳的综合效益”,即成本、功能、价值这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比较少人会关注到“可靠”两字,所以可靠性未能在价值工程理论中更好地体现。本文认为,要实现价值工程中功能的可靠性,就要引进功能区间的概念,所谓功能区间,即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所能实现的产品功能范围。在数学方程上,可表达为F(C)∈(Fmin,Fmax)(13)式中,F(C)为成本C在功能F上的相关函数,Fmin和Fmax分别是在成本为C情况下,系统达到的最小功能和最大功能。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里面的诸多子系统既复杂又各有差异,所以它是一个很难被量化的系统,而且在系统功能变动时,工程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简而言之,工程系统所实现功能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功能点,而是一个功能区间。

2.2基于功能区间的价值工程理论模型功能与成本在微观上是不确定的,但在宏观上是统计相关的,这也就是说,当一个成本(即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确定时,工程系统的功能体现是一个功能区间,而非稳定在一个功能点上,导致系统功能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艺、设备、人员等,所以功能区间的范围大小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概率学的中心极限定理,当随便变量的统计量趋于无穷大的时候,随机变量的分布呈正态分布规律[8]。也就是说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关于功能的统计数量的增加,功能值将呈现正态分布,并出现一个功能值的高频值,这个功能值就是正态分布的期望值。在这个等式中,有P、A、μ和σ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就能推出最后一个。P和A是系统要求,是明确的数值,而μ和σ是每个确定成本所对应的系统功能及其分布幅度,不同的成本有着不同的系统功能,但不同的功能却又可能有相同的分布幅度,假定所有的功能点有着相同的分布幅度,那么功能区间上的概率密度则如图3所示。

但当功能点的分布幅度不同时,那么只能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分析,在这有必要引进一下科学方法的概念。科学方法的发展主要归功于17世纪的英国政治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并且对其进行详尽的逻辑加工,使它成为一句简短精辟的句子,才能够获得知识[4]。科学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详见图4)。整个过程如下:通过观察工程的实际情况,先假设一个使公式成立的功能点F(''''即μ''''值),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求取该功能点的σ''''值,接下来把A值带入公式中,便可得到P'''',最后进行总结,当P''''>P时,说明系统可用率偏高,可返回第一个步骤并选取更低的功能点,当P''''<P时,说明系统可用率达不到要求,应返回第一个步骤并选取更高的功能点,当P''''=P时,系统可用率恰好吻合,我们假定这时的功能点为Fmid,实现的最小功能Fmin、最大功能Fmax。通过以上过程,我们推算出了恰好满足性能要求的功能点Fmid,当Fmid<F0时,应该选取功能点F0作为最佳功能点,因为F0的功能值不但比Fmid大,而且其对应的成本是最小全寿命周期成本Cmin,如图5所示。当Fmid>F0时,则选取功能点Fmid作为最佳功能点,因为Fmid是所有提供可靠必要性能中,成本最小的一个,图6所示。根据以上分析,工程系统保证值A并不能作为工程决策和设计的功能点,通常选取的功能点要高于保证值A,具体高出多少得根据功能点的功能区间和概率密度而定。而且,当工程系统可用率为100%时,Fmin=A,当系统可用率小于100%时,A∈(Fmin,Fmax)。

3结论

功能区间的提出很好地诠释了性能保证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工程决策中选取合适的功能水平,在系统功能得到保障的同时,避免功能过剩所引起的成本增加。换言之,功能区间理论模型并不是纯粹地追求“最低成本”,也不是纯粹地追求“最大价值”,它是一个以工程系统可靠性为前提,寻求成本最小化,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充分利用的价值工程模型。它不存在最低成本理论模型的精确性、稳定性问题,也没有最大价值理论模型的资源浪费问题。它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与工程项目紧密联系,更加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并为其提供科学的指引。综上所述,相对于最低成本和最大价值理论模型而言,功能区间理论模型是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价值工程模型。

价值工程论文篇3

城市交通系统网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关系到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基于全面有效性、有代表性和可量化的原则,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交通成本相关评价指标的选取。

1.1时间指标出行时间是指城市居民完成一次出行所需要的时间。出行时间是衡量城市交通体系优劣的重要指标,同样距离的一次出行,对于一个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需要比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目的地,而对于一个低效的交通体系,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笔者提出“平均出行时间”这一指标,用来评价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劣。平均出行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交通结构、城市的交通状态、路网特征(如非直线系数),可以最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因此在综合效益评价中,其对应价值取向系数应选取相对较大值。对于一个待评价方案,平均出行时间可以根据方案中各种交通方式的平均出行时间乘以该方式在交通结构中的比例,然后求和进行确定。

1.2经济指标每个城市都会拿出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投到交通建设及管理维护方面,交通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城市交通结构。例如:如果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在建设初期需要大笔的建设投资,而且建成后还需要大笔的维护费用,这都需要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投资;如果城市大力发展小汽车,这就需要大量修建和扩建道路,需要投入大笔的建设费用,对于城市经济压力较大;如果发展常规公交,抑制小汽车发展,可以降低财政投入。由此可见,交通结构与交通投入密切相关,而且每一种交通方式投入的多少,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方式的运行效率。在达到同等交通状态下,交通方面投入的多少能够说明城市交通网络效率的高低,投入越少,说明投入资金利用的效率越高。由此认为,城市交通在满足人们出行需要的前提下,要尽量节省经济投入。如道路网采用道路单公里造价与道路网络长度相乘。

1.3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当前,城市机动化的快速增长,使交通拥堵和机动车尾气、噪声等对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控制交通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城市的交通结构及交通规模决定了交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因此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作为评价城市交通系统效益的重要指标。交通系统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计算“空气污染物排放量EPp”来确定,这一指标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保有量、使用里程、污染物排放的量级等进行综合确定。

1.4交通能耗城市交通体系的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目前广泛使用的石油提取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的能源储备量相对目前国内的需求十分不足,因此在保证交通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等于提高网络效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同等条件下,低能耗的网络效益好于高能耗的网络。因此,降低能耗是提高交通网络效益的一种方法。

1.5交通用地规模交通用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需要充分利用,以提高交通网络的效益,避免交通土地的浪费[8]。笔者提出“人均交通用地”这一指标来评价不同交通规划方案的优劣。城市交通用地的多少由城市交通结构和交通规模决定,不同的客运系统结构的交通用地消耗不同,人均交通用地可以通过不同交通方式的道路占用面积、停车面积、公交场站面积等进行计算。在对不同方案进行效益评价时,可以根据上述各公式的计算值进行打分(0~5分),成本越高,对应的打分值也越高,将打分值(即成本系数Ci)作为综合效益评价的输入参数;Fi取不同方案中Ci的最低值;价值取向系数λi的取值可以根据城市发展定位灵活取值。这样就可以得到各方案下的交通网络系统的总价值(总体效益值)。总体效益值的大小,反映了交通规划比选方案的优劣,从而为客观评价城市交通网络系统的总体效益和交通规划方案的比选提供科学的依据。

2案例分析

针对济南设定3种不同交通发展模式。方案1:小汽车相对充分发展,公交发展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方案2:公交发展处于主导地位。方案3:多方式协调发展———适度满足机动化;中心城市公交发展占主导地位,主要片区间建立小汽车与快速公交友好竞争、协调运行的复合型交通走廊。3个方案对应交通结构见表2。分别计算3种交通发展战略下的出行时间、经济投入、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和交通用地情况见表3。应用评价模型对3种方案进行评价。这里选取方案1各指标的取值作为F值,由于这里的F代表所实现的交通功能,本实例是在总出行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计算的,所以可以认为所实现的交通功能相同,也就是F取值一致。计算出3个方案的V值,见表4。评价结果分析:在实现相同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投入成本越低说明系统更优。对于评价结果来说,就是V值越大,系统越优。方案1的V值最小,是最差的方案;方案2和方案3评价结果非常接近。评价结果说明:方案1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消耗资源多,危害环境,占用城市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都是最高的,不符合济南可持续发展要求;方案2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模式符合济南可持续发展要求,也是本文网络效益评价模型所推荐的交通发展模式。

3结语

城市交通网络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其整体效益的评价来确定一个最优的交通结构(交通规划方案),对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方便群众出行、解决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根据价值工程理论,讨论了其在城市交通网络系统效益评价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了交通网络效益的评价模型及具体评价指标。

价值工程论文篇4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实行的是粗放式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现代化项目和工具以及管理方法使用有限,有的时候决策人缺乏科学性和经济性。对于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来说,价值工程分析法的运用能够贯穿于施工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水利工程施工前期的设计、施工结算的资源控制以及施工后的评估及验收等,但是,结合笔者的研究,价值工程法的主要运用体现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阶段和施工实施阶段。

1.1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的作用

将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引入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去,在科学指导和经济技术支持的基础之上进行项目决策,提高决策的正确有效率。通过价值分析方法的基本工作步骤准备—分析—创新—实施,价值工程作为一种新思想、新方法,在控制成本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能够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符合自然条件熟悉工程的结构特点以及一些外在的自然客观条件。

1.2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水利工程施工实施中的作用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材料及设备以及多种运输方案的选择都是重要的部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材料及设备需求量大并且要求高,施工材料设备的成本支出也比较大,如果没有选择合理的材料设备运用方案,极易造成成本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价值工程技术分析,深入分析材料库存和各项成本的具体情况,确定出最适合的材料采购以及运输的方案,进行合理的施工,促进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保证其施工的安全性,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

2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新疆盖孜河托尕依水电站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2.1新疆盖孜河托尕依水电站工程简介

盖孜河位于喀什地区中部,发源于撒里科勒斯山北麓,由木吉河、雅玛亚河于布仑口汇合而成,全长374公里,流经疏附、疏勒、岳普湖三县和农三师41、42团场,灌溉耕地约100万亩。2009年,由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投资的盖孜河“1库5级”梯级水电站开工建设。工程五级水电站分别包括布仑口水库及公格尔、盖孜、托尕依、乌依塔克和土木秀克水电站,五级电站总装机容量62万千瓦,年发电量23亿千瓦时,总投资约50亿。在这五个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施工管理人员决定运用价值分析法,在达到相关建筑目标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实现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

2.2价值工程分析法在新疆盖孜河托尕依水电站中的运用要点

2.2.1施工决策过程中的运用

价值工程分析方法新疆盖孜河托尕依水电站项目的施工决策阶段,需要对各个方案,例如引水方案、大坝施工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项目作为决策的依据,采用功能指数法,对价值指数进行量化,研究功能与成本的比值,相应的计算经济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计算各个方案的成本与功能指数,不仅考虑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社会效益。

2.2.2施工方案设计中的运用

价值工程分析方法运用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需要确定工程设计方案,针对坝址的选择,坝型的设计,厂房设计,泄水设计,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方法可以优化设计,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工程造价,使用成本之间相协调,发挥人类的首创精神,节约社会资源。

2.2.3施工实施阶段的运用

价值工程技术分析法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水利项目施工中,通过科学的组织安排人工,材料,资金等基本要素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价值。所以,在施工阶段,应该通过价值工程法确定最优化的人力资源安排,并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例如,盖孜河河水主要由墓士塔格、公格尔等高山冰雪融化和泉水融汇而成,由于该河上、中、下游河道的地质结构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河段的水质也有所不同。在这种施工条件下,可以选择灌注浆法施工,也可以选择深层搅拌法,所以,针对两种施工方案进行价值评分,分别得出两种施工方案的价值系数,进而选择合理的方案。

3结束语

价值工程技术分析方法是将技术与经济二者有机结合,价值工程技术分析方法是一门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管理科学。它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通过较低的成本去实现最大的价值,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作为水利工程师,要善于利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不仅需要优秀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把握宏观经济以客户和社会的真正需要作为出发点,不断地进行工程设计创新与发展,不仅要考虑工程设计的功能以及成本,还需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提高水利工程的价值,用最低的造价成本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价值分析方法是以社会的实践作为的标准,坚持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其不仅仅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其他施工项目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施工项目中,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价值工程论文篇5

在对象选择上,需要指出的是,此地铁工程并不含有甲供材料,全是自行采购的,材料的购买总费用是124,968,573.07元,其中,圆钢与螺纹钢这两种钢材的总费用是69,561,566.36元,占总材料费55.7%的比重,在地铁工程当中,钢筋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关键,对钢筋购买过程进行严格把关,既能够有效地提升材料的功能价值,还可以更好地保障地铁的施工质量等等。通过经验分析法进行对象选择,其中参与材料购买的专家有5位,他们经验丰富,深入分析了工程项目实施地点周边的不同供应商,并最终选定五家供应商。

(二)功能分析

在选购钢筋方面,即应当注重运费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还应当将钢筋质量视为重中之重,因为它对工程的好坏造成直接的影响,另外,厂家的声誉对于材料的购买选择,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决策作用。所以,对材料购买的选择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即:运费、价格、声誉以及质量等等。(l)各因素的相关权重的计算针对四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相关负责的专家编号分别是1到5,对这四大因素分别评分,同时计算出各个因素所占的权重系数。(2)计算相关的功能系数

(三)功能评价

(l)成本系数c的计算.对于钢筋的购买量,是通过采购部门以月进度计划为依据进行计算所得到的,在本次,所购买的钢材数量具体地见下:100吨圆钢(Ф16-25),200吨螺纹钢(Ф18-25)。五个供应商所提供的运输费用以及材料单价如表7所示。对于钢筋的装卸,则通过35T吊机来实现,共3个台班,总的装卸费约为7500元。(2)相关价值系数的计算(3)供应商的选择由表8得知,供应商A的价值是最高的,然而,它的价值系数高达1.291,这一数据表明,它的功能存在过剩的情况,并不作为购买钢材的最好选择。对于C、D以及E家的供应商而言,其价值系数都比1低,特别是E供应商,尽管它的购买总费用是最低的,但其信誉上以及质量上的功能均不是很好,因此,总的价值系数是最低的,因此得知,在材料购买的时候,费用不作为最为重要的要素,为了确保工程的质,应当既要选择声誉较好的供应商,还要选择质量较好的材料。其中,供应商B的价值是最为合理的,它的价值系数是1.084,这表明,它的功能与成本的相关匹配性是最好的,而且在运费、价格、声誉以及质量上的综合条件也是比较好的,因此,在本次购买钢材的过程当中,最好应当选在供应商B。

(四)方案创造

经上述计算得知,供应商E的价格优势较为明显,同时,对于B与D这两家供应商而言,其在购买钢材的总费用上差距比较小,这就很难在选择上给出简便的决策,需要经价值工程法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才可以量化其性价比,提供给钢材的购买以最为可靠的指导与参考。由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对于地铁项目的建设中非常重要,对于施工单位来讲,需要科学规范地构建材料的供应及采购控制系统,并通过价值工程相关理论,将材料的质量关及费用关把握好,这在工程的整个成本控制系统当中,是非常必要的。(l)有些材料对于施工的质量影响,材料部门应当及时地将有关专家组织起来,对其展开科学的评审与界定,选择具备良好声誉的有关单位,深入地考察它的资质等等,加入能够全部满足条件,就可以列入合格的供方范围之内。(2)组织并且建立专业行的建材部门,并对专业的采购人员进行配置,对工程项目的相关材料管理法进行制定,并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相关验工计价当中,针对材料的有关费用消费情况,给出合理的计量建议等等。(3)对于供应以及采购的相关材料,应当获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及批准,否则,不允许把材料私自带到现场中来,甚至将其应用到本项工程中来。(4)在使用材料之前,应当严格基于监理工程师的相关要求,对其进行详细的试验或者检验,当监理工程师怀疑有关已检材料质量的时候,有权利提出抽样检验的要求,检验之后出现不合格的产品,则不允许后续的使用。(5)对于材料供应商而言,在其选择的过程当中,应当将价值工程的相关理论指导应用进来,以实现性价比高的采购行为。

价值工程论文篇6

1、概念:测绘工程项目成本指的是测绘产品的实际价值,是整个测绘工作中全部耗费的合计。测绘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要按照法律合同的规范下完成既定的工程目标,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成本预算和费用管理。测绘工程的产品包括图纸、数据或电子资料等实物,也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实地测绘数据使用或咨询等服务类产品。2、分类:按照不同的生产要素可以将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按照测绘产品生产的费用可以分为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按照测绘工程的控制要素可以分为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和安全成本。3、过程: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缩短工期、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和挖掘成本的价值。这项工作的开展一般由测绘项目的合同签订开始,继而到实施准备阶段、施工测绘阶段和资料验收阶段,成本管理将贯穿在测绘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其主要内容包含对成本的计划、预算、控制和核算四个方面。4、意义: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升经济利益,其重点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测绘企业和单位的经济利益。任何一家企业的经营目标都在于利润最大化,在实际运营中应该实行高质量低成本的模式,才能促使企业真正的实现既定目标。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的科学管理,能够加强企业和单位员工的素质和责任,只要企业和单位领导能够充分贯彻落实成本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全面地提升测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就能整体提升经济效益。第二,加强测绘产品的质量。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是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的基础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避免质量风险的发生,所以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进行鉴定和预防,可以促进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加强,间接节约企业和单位的测绘总体成本。

二、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应用价值工程的意义

(一)价值工程管理模式更具实用性:在现代的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价值工程是最为普及的做法,不仅被企业和单位熟知,还得到了极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这种经济管理活动将会围绕会计核算作业,虽然会产生一定的消耗成本,但是会对测绘产品的形成与累积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记录,是一种操作性强、安全度高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加强成本管理力度的同时,要合理运用和融合价值工程成本管理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保证全体人员能够充分对成本经营形成意识,充分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价值工程管理模式的管理范围更广:成本管理经历了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的演变过程,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事前管理包括成本计划和成本预算,事中管理包括成本调整和成本控制,事后管理包括成本分析和成本评价。价值工程成本管理模式将为企业和单位拓宽成本管理应用的范围,帮助企业更加平稳的发展。

(三)价值工程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更强:测绘工程的产品一般都是独立生产的,不可复制,在项目工程汇总的投入与产出是一次性的,而且测绘工程的生产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造成测绘工程项目的产值一般较高。价值工程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能够整体加强管理效果,实现经济成本的节约,体现出价值工程管理高效的功能和特点。在实际的测绘工程项目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类需要分析和预防的成本管理与费用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保证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率。

三、结语:

综上诉述,价值工程的应用对于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在实际测绘工作中,相关企业和单位要控制测绘产品的质量,遵守施工工期,保证测绘安全,才能总体实现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既定目标。在工作中要选择经济效益高、成功概率大的项目作为价值工程首选改进对象,促使价值工程管理活动成功的贯穿在整个成本管理项目当中,从预算阶段到决算阶段,经过合理的控制降低成本管理的费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和单位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价值工程论文篇7

农田水利生态经济评价的能值分析 农田水利生态经济评价的能值分析 农田水利生态经济评价的能值分析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文中根据额济纳旗农田水利规划报告书,并借鉴其他专家学者现有研究成果,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工程成本和预期效益,并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分析工程能值成本效益比,参照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标准,评定工程建设可行性。工程项目的经济计算期为2010年到2020年,基准年采用2010年。将工程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后,根据相应的能值转换率或能值货币比,能值量化工程每年的生态经济成本及效益(表1)。

农田水利工程的能值分析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文中将能值理论成功的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经济综合分析评价中,定量研究了工程经济、生态、社会成本及效益间的相互关系。从对额济纳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能值评价与传统可行性决策评价相比来看,基于能值理论的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过程中,评价因素更全面,评价结果更客观,既克服了环境评价中不能量化的不足,又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评价中评价结果易受人类支付意愿和通货膨胀(或通货萎缩)的影响,能更全面更客观的反映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工程生态经济系统的成本及效益。文中研究不仅能够拓宽能值理论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范围,而且能够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决策评价内涵,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抉择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参考依据。但农田水利工程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综合体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且各功能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能值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经济影响目前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工程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认识不够完善,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作者:管新建、齐雪艳、吴泽宁、郭瑞丽 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价值工程论文篇8

近年来,关于学生“高分低能”“思维发展受阻”等方面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引发了学术界关于关注课程本体论价值的呼声日益高涨。这种转变对改变以往工具论价值一统天下的局面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但这类主张更多的是一些口号式的观点,并未阐述如何在把握课程的本体论价值和工具论价值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也没有考虑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新课改以来,受所谓“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学者和一线教师对课程“本体论价值”的关注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工具论价值”的关注,他们认为,课程应该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融入生命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等,这些内容属于“本体论价值”的范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以实用性为主的“工具论价值”,例如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则应居于次要地位,甚至不在课程的关注范围之内。这类主张中体现出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本体论价值和工具论价值的实现被认为是两个相互独立和封闭的不同领域,二是本体论价值重于工具论价值,需要“优先发展”。对这两种不同于以往教学观念的倾向,我们需要认真进行分析。

一、本体论价值与工具论价值是否相互独立?

关于课程的本体论价值和工具论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在夸美纽斯以后,由于启蒙思想开始传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就开始形成潮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有两大特点:一是主张教授实用学科,二是认为感觉是一切认识的来源,这是“实质教育”的主张。但是由于自然主义理论本身的固有缺陷,它无法回答“如何通过感觉经验实现认识的完成”这一问题,因此“形式”依然具有生命力,而教育就需要对这些“形式”的东西进行加工,促进悟性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而非积累实用性的学科知识,这是“形式教育”的主张。教育思想发展到赫尔巴特之后,开始出现试图将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相融合的尝试。赫尔巴特一方面拥护古典主义学校及其课程,因而被列入形式教育派[1];另一方面又反对官能心理学,主张重视课程和教材,分科教育由他开始确立并逐渐成为主流,这又体现了实质教育论的思想。在赫尔巴特之后,苏联教育学,杜威、克伯屈等人的新教育运动试图克服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自的片面性,但都未能在实质上取得突破,尤其是杜威对分科教学的批判虽然深刻,但可操作性不强,因而分科教学在各个国家一直被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至今。

当前我国仍然采用的是分科教育的体系。由于分科教学沿袭的是“实质教育论”的路子,因而任何一个学科的存在,其初衷都在于追求该学科的“实质性”价值,即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因此离开工具性而谈本体论,本身就不符合分科教学的最基本理念。

例如,学生的思维发展固然重要,但“思维教学与内容教学能否统一”这一疑问之所以出现[2],前提就在于学生的思维和“工具性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内容是对立的。有学者借用杜威的观点,在对现有教学进行批判的时候,将问题根源归结于传统教学“混淆了思维过程的逻辑和思维结果的逻辑”[2],并由此推断传统教学成为学生思维的屠宰场。但这一批判忽视了杜威对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之间必然关系的认识:“实在令人吃惊,两个对立的教育派别都忽视了思维的实际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3]。杜威所说的思维结果,其实就是指的教学内容,即“工具论价值”所追求的、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真正的思维必然以认识到新的价值而告终”[3]。因此,在杜威看来,所谓发展思维,说到底,最核心的意义在于认识到新的价值,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的丰富、观念的完善,等等,这些当然都属于工具论价值的范畴。抛弃“工具性”的东西而空谈思维,思维将陷入“无思维对象”的境地。

又例如,道德品质当然也很重要,但道德品质能不依赖于知识、技能、本事、文化意识等“工具的”“实用的”东西就能养成吗?赫尔巴特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把道德看得无比重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道德”[4],但他并不因为道德的重要而撇开教学的工具论价值而孤立地谈道德的养成。恰恰相反,他说:“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4];“最初的智力活动安排得越少,对德行的培养也就越少,特别是考虑不到德行培养可能具有的多样性。愚蠢的人是不可能有德行的”[4]。可见,所谓道德养成的“本体论意义”,必须建立在智力活动、认知获取等“工具论意义”的基础之上。没有“工具论价值”,道德这一“本体论价值”也就失去了根基。

二、本体论价值与工具论价值孰轻孰重?

当前部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本体论价值反复强调和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容易让人以为本体论价值是更“高”的、更“重要”的课程价值,因而淡化甚至否定课程的工具论价值。有不少学者提出,教学论要由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向,因此,以认识形成或者技能获取为目的的“工具论价值”应让位于美德形成、兴趣培养、课堂愉悦感养成等“本体论价值”。但是,这种说法是很有疑问的。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说,“热爱教学的品质及教学过程带来的愉悦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高于其教学质量的更重要的价值”,因而主张教学的质量指标从对学生综合水平的考量转移到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愉悦感的测查方面。大家会觉得这是在说笑话,因为这种观点将降低教师工作的质量,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滑。那么,将本体论价值凌驾于工具论价值之上,又会是什么局面?试想,如果数学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生活观念,而非培养计算、证明等技能,我们不禁要问,这堂课还叫数学课么?如果英语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非着眼于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我们不禁要问,这堂课还叫英语课么?如果地理教师将课堂重心放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而非地理知识与分析能力,我们不禁要问,这堂课还叫地理课么?……上述课程更像是人生观课程、思维拓展课程,但无论如何不能再叫学科课程了。学科本身的特点被所谓的“本体论价值”给消解掉了。固然,工人劳动的愉悦感很重要,但工人劳动的最重要目的是工具论性质的――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很重要,但如果将其重要性放在学科特色本身之上,那学科课程本身区别于各种思维拓展训练课之处又在何处?

三、如何正确把握本体论价值和工具论价值的关系?

将课程本体论价值和工具论价值相割裂的观点,其实是认为课程可以独立地追求本体论价值和工具论价值,二者互不干扰,以至于现有研究中出现了种种脱离课程最基础的内容而追求道德品质、情感体验、思维发展、生命理念等价值的观念。这类主张将情感、思维作为教学内容,学科知识作为副产品而不是直接的教学内容,这就颠倒了教学内容和价值的顺序,造成教师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的局面[5],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也非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所在。有学者指出:“‘情感’是知识的自然衍生物……在教学中,它只能并且应该作为知识学习的副产品,如果把‘情感’也作为教学直接追求的一个目标,造成的结果就只能是‘强扭的瓜不甜’”[6]。这种观点才是对教学的工具论价值和本体论价值关系的准确把握,对课程本体论价值的发掘,决不能抛弃工具论价值单独得以实现。

认为课程的本体论价值的意义重于工具论意义的观念,和当前教育界对“知识”的批判一脉相承。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教育陷入了机械主义和工具理性的禁锢之中,教学的目的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所谓的正确知识,只要学生获取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应用知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的工具论价值;这样的教学当中缺少人文关怀,过程变得僵化,失去了生命力。要改变教学当中的这些问题,必须对教学中的“知识至上”观念进行彻底批判,将本体论价值作为教学的最重要价值追求。但是,如果教学不重视知识,那么我们教学到底教的是什么?例如: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只能是计算、证明、推理等数学知识和技能;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只能是单词、语法、段篇章等知识,听、说、读、写等技能,以及某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只能是地理知识和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但这些东西都是“工具论”价值层面的,“实用”的内容,即便有时候涉及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品质等内容,也是作为工具论价值的载体形式而存在的,很难想象,当情感、思维、德行成为课程直接的追求对象的时候,学科课程还具有学科特色吗?离开了工具性的东西,教学内容还能是什么呢?

当前的教学之所以被批判为知识中心主义,到底是知识本身的错,还是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有学者提出,造成学生被压抑、被规训的其实不是通常意义上讲的知识,而是被考试的压力“异化”了的知识,知识本身是人类经验的提炼和结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当知识被异化为考试的工具,只对学生的考试负责的时候,知识便不再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限制学生的外在力量[6]。这位学者指出了当前教学问题的根本所在――思维、德行、品质,种种对学生有益的东西,都“让位于”考试的需要。因此,课程的工具论意义被放大、强化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本体论价值则不被提及。因而,提倡重视课程的本体论价值,避免工具论价值机械化,这些观点对教学工作的改进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认为本体论价值可以独立于工具论价值之外,或者将本体论价值置于工具论价值之上,就显得矫枉过正,将教学领向另一个极端,同样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冈察洛夫.教育学原理(初译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173-174.

[2]吕星宇.有效对话:为思维而教[J].教育学报,2008,(3).

[3]杜威.我们如何思维 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2、89.

[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讲授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62、13、241.

[5]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 教材 教法,2005,(5).

[6]周序.评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的地位之争[J].教育学报,2007,(5).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一篇:工程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专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