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概论范文

时间:2023-11-24 16:58:14

精细化工概论

精细化工概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 精细化工概论 课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给学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先后在教育模式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指导性的理念。在《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

精细化工概论是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本门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围绕课本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且由于精细化工门类众多,品种繁杂,技术进步迅速,产品更新频繁,教材讲授的内容不可避免有信息滞后性,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就缺少指导意义。而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热情容易被激发,有一定学习基础,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等能力水平有限,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都是不利的。因此,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将课程知识应用于科研与实践的能力,一直是授课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课题式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内容设计出一个个学习单元——课题,一个课题围绕一个问题而展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在课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学习活动。这里的“课题”,是为了与教学上一般的问题相区别,以突出它的研究内涵,借用“课题”一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这里的“研究”,也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只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因此,课题式课堂教学的实质是通过知识的“再发现”,来展示思维过程,让学习者感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学习、研究、讨论和设计,将教、学、做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重方法传授,重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得到培养和提高。无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而且蕴含着现代教学理念。在精细化工概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学内容的选定

我们所选的教材只是教学辅助的一个工具,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唯教材论。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精细化学品的发展趋势,贴合地方经济,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服务。因此结合社会调查、《江苏省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 、无锡地区化工行业发展规划,选择了助剂、催化剂、涂料、农药、精细陶瓷、日用化学品等10个典型的化工产品作为学习对象。

2 学习重点的确定

本课程按照原来的学习目标主要是掌握各种精细化学品的组成、分类、性能、生产工艺和发展趋势。但是书上的内容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对于学生来讲,只能做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对于教师来讲,由于讲授的知识点太多,上课容易一言堂,缺乏特色与亮点,对于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不利。所以,本课程学习重点主要围绕某精细化学品的组成、分类、性能、生产工艺、发展趋势及就业展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实践,整合资料,选择讲授内容,老师做相关知识点的补充。这样做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教学过程的展开

本课程教学时数是48学时,具体分配如表1: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一步都紧扣职业能力的培养。

4 评价方式的确定

以前评定学生成绩主要就是一张试卷,但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用不大。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评价内容上要力图把本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尽可能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建立自尊、自信、自强,且持续发展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笔者创建了新的评价体系,具体如表3:

在课题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指点和转化,充分让学生独立地去看、去想、去做,运用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掌握新的知识。因此课题式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有许多不同,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许多的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学习的促进者、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合作者。

采用课题式教学方式以后,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构建了合理的知识结构、训练了创新思维能力、了解了学科发展的前沿、激发了学生对实际存在问题的研究热情、培养了学生持续创新、持续研究的能力,总之一句话概括,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课程学习结束以后,100%的学生表示在此门课程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精细化工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 精细化工 教学改革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是精细化工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在学习了“四大”化学、《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具体的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包括反应原理、原料的选择与制备、反应设备的选择、最优合成路线的确定,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质量、收率的影响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从整体上对精细化工工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精细化工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按照日本1984年的分类,精细化工产品囊括35个大的门类[1],同时精细化工发展速度极快,新的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如何上好《精细化工工艺学》这门课,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一直是各个学校关注的问题。针对学生这种现状,笔者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1.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合理组织、精选教材内容

精细化工与其它专业课程有所不同,由于精细化工产品所包含的类别太多,难有结构统一和内容全面的教材,而且精细化工本身正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内容更新较快,教材内容很容易过时。笔者通过市场调查,根据地方经济精细化工产品的需要,确定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高分子精细化学品为教材重点内容,对皮革化学品、石油化学品、信息存储材料、电子化工产品选讲或删除。教师对每一堂课的内容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精心地选取教材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切实地编写好每一个教案。对同一内容的多个配方或工艺,精讲一到两个典型的配方或工艺,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1]-[5],内容各有差异,笔者选用的是刘德峥主编的《精细化工工艺学》[1]。但有些章节的编排顺序没有知识连贯性,不便于教学。笔者把教材中与日用化工联系紧密的一些章节:第六章“表面活性剂”、第九章“洗涤剂”和第十章“化妆品”放在了一起,增强了教材的系统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时的知识迁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理实一体化、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类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理实一体化、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效果较佳。讲解过程中,以某一个典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为任务,以生产原理、工艺过程、工艺技术、工艺设备、原料消耗、操作技术和产品用途为主线,逐一进行,对重点、难点要讲深讲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讲授内容宽而新,以学科的发展为大背景,了解课程基本原理在大学科中的定位及其与学科最新发展的联系。同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反应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以促进学生对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深入学习,笔者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一些实验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讲解聚醋酸乙烯乳液胶粘剂时,首先引入实验内容聚醋酸乙烯乳液的合成[6]配方,并对配方进行剖析。从反应原理、各组分的作用及用量、聚合温度、单体的加入方式、pH控制、搅拌速度、产品性能与测试、产品用途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对胶粘剂的组成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到实验室动手做胶粘剂,验证刚学过知识。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对精细化工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3.改革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仿真手段进行教学

《精细化工工艺学》教材中有许多的工艺流程图和众多的配方,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既难板书,又费时间,课容量将大为减少,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改变低效率的、落后于课程要求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施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仿真技术能用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等效果直观地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主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很好地符合了这一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各流程中物料的流向、产物的分离、设备的功用形象生动,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课容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化工仿真实验室可以让学生模拟工厂进行生产工艺的操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为后续的学生进厂实习打下基础。

4.注重实践教学,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技能训练

精细化工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宜讲过多过深的理论知识,而应着重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这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搞好实践教学是关键。精细化工很多实验属于复配技术的应用,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实验如液体洗涤剂、洗发香波、胶粘剂等,可让学生自己设计配方与实验方案,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与精细化工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学生仅依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来学习《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工厂的化工实际生产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去理解化工生产。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对《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显得尤其重要。笔者依托董事会,校企合作,把学生带出去,在湘江涂料集团、湖南化工研究院试验工场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化工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基本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技能。

5.改革实效

改革后的精细化工工艺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对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与开发有比较完整的概念,加深了基础理论的理解,加强了对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培养。精细化工实训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该专业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高;我院选手连续三年在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专业课教师团队在2008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刘德峥.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李和平,葛虹.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沈一丁.精细化工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4]钱旭红,徐玉芳,徐晓勇.精细化工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丁志平.精细化工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精细化工概论范文第3篇

就其中的催化科学与工程而言,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最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据统计,与催化有关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催化剂是目前更新换代最快、经济产出比最大的技术产品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材料物理、表面科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绿色化学、生物化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给催化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解决资源、环境、生命和材料等领域中科技问题的支柱科学技术。

培养目标:使毕业生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化工生产技术的专业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从事过程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主干学科: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机械、精细有机合成原理等。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 另外辅修化工经济技术分析、电工电子等。

主要专业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工业催化和应用化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要求较高)等。

专业发展方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精细化工。

1.华东理工大学 2.天津大学 3.北京化工大学 4.南京工业大学 5.大连理工大学

6.浙江大学 7.中国石油大学 8.华南理工大学 9.太原理工大学 10.四川大学

11.郑州大学 12.湖南大学 13.哈尔滨工业大学 14.西安交通大学 15.上海交通大学

16.江南大学 17.中南大学 18.南京理工大学 19.中国矿业大学 20.湘潭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系创办于1949年,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一批著名化学家汇集大工,形成了具有雄厚实力的化工学科。改革开放后,化工各学科发展很快,师资队伍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发展为化工学院,学院设有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化工、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机械等9个系,24个教研室。现有本科生2410人,硕士生494人,博士生241人,博士后科研人员7人。教职工37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7人,教授53人,副教授80人,高级工程师17人。

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其全部五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生物化工,并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外还有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和3个理科化学硕士点。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环境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院拥有应用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和生物化工三个辽宁省重点学科,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中心及15个研究所,拥有400兆核磁共振,气/液质谱、飞行时间质谱、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分析仪器40余台,成为我国培养化工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化工学院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的重要学院,5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万名毕业生,其中许多人成为国家各部委和省市领导,中科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厂矿企业的厂长、经理、总工及业务骨干,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了复合型、外向型高技术人才。

化工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已经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或公司建立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

化工学院办学宗旨是以人才为本、创新为先,办学思路是以贡献求支持,以改革促发展。重视面向社会经济建设的重大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每年都承担一批国家、省市级科学基金和“973”“863”及“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同时与企业建立产、学、研三结合紧密型协作关系,解决技术难题及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化工学院每年科学研究经费达3000万元以上,近两年科技成果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

问题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怎样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问题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可到工业部门从事化工类产品的设计、施工、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以及贸易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到科研、商贸、行政等部门从事与化学工程相关的工作。

也可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还可以到化学工厂、大学、政府社团、保健服务、中学、医院、工业实验室、图书馆、医药公司、私人企业、实验研究所等从事相关的工作。

问题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的不同有差异么?

化学工艺包括能源化工、材料化工、有机化工、环境化工、高分子化工、无机化工等众多领域,覆盖面广。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基础领域,同时与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环境等学科渗透融合,不断地培植出新的生长点。它既是一个历史悠久、曾作出重大贡献的学科,又是一个新世纪不可缺少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学科。

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工业及相关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物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所用设备的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以及最终实现过程优化所应遵循的共性规律。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基础、化工数学、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等课程。为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还开设生化基础、石油炼制工程、环境化工、化工机械基础、ChemCAD等课程。

问题4: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近的专业是什么?

制药工程(主要是化学制药)。

问题5: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的催化科学与工程具体是什么样的学科?

它是催化化学、材料物理及化学工程之间的交叉学科,具有理工结合的特点。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催化科学技术基础和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理论,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熟悉现代化学物理研究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科技现状与发展前景,能胜任化工、能源、材料、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中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工业化的复合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完全适应在化工(包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环境保护、材料、医药、食品等研究和生产部门工作。

精细化工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培养方案 改革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实施方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导向作用。对于高校来说,本科教育是基础,其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依据,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培养方案是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平台和保障体系。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和每一个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长沙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03年批准建设,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因此培养方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精神,主动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我们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适当的改革。

1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原则

1.1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协调一致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要达到“三个符合”和满足“一个要求”,即: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及办学理念相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相符合;各类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及结构体系与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相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应满足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

1.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的原则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注重“文理渗透”,理工类专业学生要加强人文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需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各学院应依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企之间、W校与科研机构之间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力度。进一步丰富辅修双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资源,优化选修课程资源,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平台。

1.3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实践)教育的原则

整体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教学鼓励独立设课,按照基本操作、综合训练、设计创新的要求,逐步递进;优化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做到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教育,工学专业应参照国际标准或工程专业认证(评估)基本要求,推进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2.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按“基础平台+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构建,基础平台按专业类构建,应做到宽厚;专业模块按专业(或专业方向)构建,须凸显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践教学环节应按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实现四年(五年)不断线。

2.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按模块设置,穿插安排。课程模块分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及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等。由于我校要求的毕业学分为168学分,因此如何在满足“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下协调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矛盾称为课程设置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2.2.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组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系列课程、体育、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组成。英语实行分级、分类教学。《大学英语》共计12学分,分为基础和提高阶段。基础阶段为《大学英语1》和《大学英语2》,各3学分;提高阶段分为英语语言技能课程3学分、英语语言文化课程2学分、英语应用能力实习1学分。对于计算机,采用了“1+T”的课程模式。除了必修的《计算机科学导论以外》,我们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计算机应用的特点,开设了《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作为限选课程。另外,还要求在前三学年完成6个学分的人文科学类选修课程,其中大学生应用语文和一门艺术鉴赏课程作为限选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2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学术性、拓展性原则,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力学、制图类、大学化学等学科基础课及专业核心基础课程。除了这些课程以外,根据化工教指委的专业规范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开设了生物化学(含实验)、高分子化学、文献检索、化工科技英语写作等选修课程,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特点。

2.2.3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根据湖南省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校化工专业的特点,把专业方向设置为精细化工和能源化工,并基于这两个方向对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进行了设置。在专业模块课程上,开设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必修及限选课程。此外,为了让新生进校时就能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以及本专业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第一学期开设了《化工导论》课程。为了让学生对化工学科的前沿问题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还开设了化工学科前沿、创新思维与方法等课程。其中化工学科前沿为限选课程,主要邀请(下转第88页)(上接第83页)校外专家以及本校具有丰富科研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博士主讲。此外,还开设了化工专业英语、化工计算机应用、化工安全概论等选修课程。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对于精细化工方向,根据湖南省的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历史传承(主要由原来的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相关专业整合而成),我们以日用化工为主线,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工艺学实验等必修和限选课程,洗涤剂工艺学、化妆品工艺学、脂肪酸及衍生物工艺学等选修课。对于能源化工方向,我们以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太阳能电池为主线,开设了能源化工工艺学、能源化工工艺学实验、能源化工导论等必修和限选课程。

3新培养方案的特点

经修订后的新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除了原有培养方案“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特点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开了系列人文科学类选修课(如大学生应用语文、艺术鉴赏等课程)和专业素质拓展课,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2)增加了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创新思维与方法等创新理论课程,并要求学生加入专业教师的课题组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该学分作为必需的第二课堂学分。通过此环节,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可得到加强。

4结语

总之,在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起符合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要求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应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符合新形势下我国化工类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又符合湖南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发挥其长处。强调高等本科教育的“基础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注重专业的适应性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经济竞争,真正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2015年,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现代高分子科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JG2015YB11)。

参考文献

[1] 鲁德平,宋慧婷,杨世芳,张燕青,曾嵘,周艳.构建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90(4):21-24.

[2] 邹丽霞,花明,黄国林,刘峙荣.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8(1):15-18.

[3] 马晓娜,潘艺林,朱军文,何仁龙.研究型大学化工类专业培养方案的国际比[J].化工高等教育,2004,80(2):27-34.

精细化工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应用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崛起和不断突破,在现代企业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伴随着公司企业自身发展壮大,办公室已成为现代企业综合性的管理服务部门,担负着为企业发展谋划决策以及监察决策顺利实施服务的重要职责,作为企业经营的中枢,办公室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具有连接上下、协调内外、沟通四方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办公室工作在现代企业、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针对现代施工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特点,结合本人长期的办公室管理工作实践,对做好现代企业办公室全面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提出自己的“三化”管理模式。

一、办公室管理现代化

(一)信息管理的集成化。现代化的办公室管理系统由软硬件及网络产品的组成,人对系统的合理使用,单一办公系统同社会公众信息系统的有机联系,从而集成了现代化的开放式的办公室管理系统,使相关的人员能够有效地获得最新和完整的信息,提高领导层整体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

(二)文档管理的无纸化。现代化的办公室管理从传统的各种纸质文档完全实现了无纸化,可使各类电子文档(包括各种文件、资料、信息)能够通过计算机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分门别类的保管,减少文件丢失的可能性,提高办公室的可用空间,同时还能设定各部门按权限进行文档的检索查阅和共享使用。

(三)辅助办公的自动化。办公室是一个综合职能部门,工作内容多种多样,涉及各项程序纷繁复杂,它牵涉的管理内容比较多,如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物品管理、档案管理等等,现代化的办公室管理即是实现了这些日常事务性办公工作的自动化。

(四)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在办公系统都存在着大量流程化的工作,例如公文的签发、合同的审核签订、各种申请书或假条的审批、请示、汇报、事务管理的实时监控、跟踪等,都是一些流程化的工作,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就可实现流程过程的自动记录和实时动态跟踪等,也保证各个环节中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可有效的提高歌部门人员及领导的单位办公工作效率。

(五)协同共享的网络化。通过运用电子数据交换和网内资源共享,在计算机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化处理。例如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电子刊物,邮件系统,使内部的规章制度、企业新闻简报、技术交流、项目实施进度、通知公告等能够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而且也促进了分布式办公有效管理和远程办公的可操作性实施。

二、办公室管理科学化

(一)合理配置办公室内部机构。办公室处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中枢地位,它不仅是协调上下和内外的综合办事部门,而且是企业领导层的辅助帮手,具有后勤保障、咨询服务、信息收发等基本职能,工作任务十分琐碎繁重。如果办公室内部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齐全、不合理或素质不合格,必将影响办公室管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为了实现科学化的办公室管理,必须合理地设置办公室的内部机构和配备齐全合格的工作人员,使办公室由一支掌握较高理论水平、熟悉各项政策法规、较好的文字写作能力和灵活协调公关能力的精干队伍组成,以确保办公室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

(二)劳效结合,科学付酬。现代办公室将就“以人为本”,因此办公室人员的劳动付酬应建立在科学考核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办公室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工作性质有别于其他部门,工作任务很琐碎繁杂,每个岗位既有相对独立的工作职责,又有与其他部门岗位相配合的工作,而且同是办公室的岗位,但不同岗位的职能性质又不一样,有的岗位工作的基础性特征明显,有的岗位工作的专业性特征明显。岗位不同,工作的性质也就不同,工作成效展现出来的形式也就不同。这些都会导致对办公室人员工作绩效的评价难以统一标准。这就要思考,是按劳取酬,还是按绩效取酬。如果模糊界限,则难以发挥工作评价对促进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提升的功能。因此合理制定评价的标准,既按量又按质付酬。办公室人员付酬要劳效结合,各种因素共同衡量,把岗位职能分成几个因素性指标,明确每个岗位职能的主指标和副指标,不同岗位考核不同的主指标、副指标作为参考,主、副指标以不同的分值加以量化,以此确定薪酬的组成。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三)加强业务素质的学习。办公室的工作头绪多、内容杂、联系广、综合性强,这必然要求办公室人员应该定期通过组织培训和管理交流,使其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掌握办公室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同时,不断提升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以适应办公室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三、办公室管理精细化

(一)强化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推行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就要求办公室工作必须走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之路。从强化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入手,依靠精细管理规章制度提升工作能力,把在工作中形成的管理经验形成为工作制度,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完善责任体系,加强沟通协调。在狠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的同时,还要抓住办公室管理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办公室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坚持按制度办事,规范办公室管理和服务行为,还要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的介入和工作部署的随意性。通过完善和强化办公室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努力营造高效有序的工作氛围。

(二)培养精细化工作习惯。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每位办公室成员都要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培养和养成细心做事、精细管理的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把重视细节作为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一种工作态度。在办公室工作中,要善于发现细节,把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点、衔接点、隐藏点和创新点上,从“细”上着眼,在“精”上下功夫,以“实”处做文章。培养精细化工作习惯最终是通过提升办公室成员的整体素质的方式实现,让办公室成员从中认识并体会到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正如我们看到的:办公室工作代表着公司企业的形象,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素质都代表着办公室内在的管理素养,代表着整个公司企业的管理形象和作风。

(三)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现代企业办公室逐步努力将精细化管理上升为一种文化理念,营造“忠实、勤奋、团结、高效、自律、严谨、精细、创新”团队文化氛围,高度重视精神和文化因素在办公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加强队伍政治素质教育,积极营造出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每个办公室成员都自觉认同并努力为之奋斗的核心价值观。本人认为:制度仅能约束人,文化却能渗入人心,并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超越。办公室人员要努力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爱岗敬业、雷厉风行、严谨细致,投身办公室工作实践,提高精细化管理理念,才能真正保持办公室工作的持久活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参考文献:

[1] 赵升良.努力提高办公室工作的整体水平[J].秘书之友,2002,(9).

[2]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精细化工概论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化素质;培养;应用化学;教学改革

应用化学专业是以化学学科为基础的应用型理工科专业。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明确规定:应用化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毕业生可根据所在学校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这说明应用化学是以理为主的理工结合专业,是研究化学理论在相关领域中应用的理科专业,是产品开发或技术应用型专业,而不是工科专业。但是,从应用化学学位授予现状来看,学士一般授予理科学位,硕士则可授予理科或工科学位。说明应用化学具有工科专业的特点。另外,目前全国有近400所高校开设应用化学专业,覆盖本、专科不同层次和理工、农林、师范等不同类型高校。其中大多数是新办或改办的。大量的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除了小部分从事教育、研究和质检等行业工作外,其余的势必要进入企业从事产品开发和工程管理工作。而当前相当数量的本科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感觉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进而影响到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势必限制其职业发展。因此,在本科阶段,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工科或工程化素质,对其研究生深造或工作实践打下工程化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此类高校大多能够把握形势、明确定位,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方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此类高校更要防止一味追求大而全、赶研究型大学的时髦、进而陷入同质化的境地。因此,此类高校在特色发展中,工科专业的培育和发展更应从基础抓起,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工科课程知识的同时,应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工程化素养。

针对目前国内应用化学专业数量多、方向杂、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参照近期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许昌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多年来的建设体会,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没有特色,或没有按特色化发展去设置培养方案;其次,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师人员匮乏,双师型教师几乎没有;第三,教学方法仍流于说教;第四,实践环节不符合工程化素质人才培养。本文相应地从创新培养方案、灵活师资培养、案例法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以工程化素质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期为规范和办好应用化学理科专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一、创新培养方案

从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中应用化学专业设置的范围来看,有趋同的倾向。对于像许昌学院这样的地方新升本院校,如果不走特色化道路,势必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出局,对应用化学专业来说更是如此。我校的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服务中原城市群建设、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目前通过校企合作、服务经济对改造专业建设、推进学科建设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以往单纯旨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加以调整,注入了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元素。首先,将“工程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写进培养目标中。其次,在培养规格中增加“工程实践”能力一条,具体阐述为“具有将产品实现从实验室规模到工业规模的认识和初步能力”。最后,最根本的是课程设置目标更加明确、为专业特色服务的目的突出,凝练了专业方向,加强了专业课分量和深度。

2010年之前,应用化学专业完全按照理科专业模式设置,专业课除了四大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必修课之外,选修课则是按照四个模块设置,具体为,纳米材料模块:纳米材料学、纳米材料的检测与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光电材料模块:新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光功能材料。工业分析模块:色谱与分离、光谱分析、环境分析。化工模块:化工制图、反应工程基础、化工分离技术。其它的选修课则有催化、有机合成设计、应用电化学、无机合成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学工艺学、化工产品开发概论等以及一些必修课选论(主要为考研学生开设,主要是讲解典型例题,如物理化学选论等)。从上述课程设置来看,课程模块太多,每个模块课程单薄;必修课基本完全是专业基础课,而专业课则直接过渡选修课,专业课设置薄弱,显然不能满足专业特色方向设置对课程的要求。因此,2010年后,我们对应用化学专业设置了两个方向,分别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相应地设置了必修课(专业基础、专业课)和选修课(专业课),加深了专业课程基础,凝练了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为,精细化工模块: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精细化工过程及设备、精细化工实验。相应的选修课有化工产品开发概论、分离工程、表面活性剂、涂料、胶黏剂、香精香料、纺织助剂等,可任选。高分子材料模块: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实验、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应的选修课有化工产品开发概论、分离工程、材料学、塑料、橡胶、纤维等,可任选。

二、灵活师资培养

教师给学生上课,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传递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掌握的就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见识,即真正的工程实践经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当前,地方高校处在高速发展和扩张之际,每年都会招聘一批新教师。但是,限于政策,这些新教师主要是刚毕业的博士、硕士,基本没有教师的从业经历,更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因此,教师自身对实践教学、企业生产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我院同样面临此类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理科向工科转变;攻读学位和专业培训结合,以专业培训为主;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

第一,理科背景教师向工科转变。首先要明确专业建设的需要,让理科教师产生我要转变的原动力;其次,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理科教师的工科能力进修和培训。第二,在企业内进行专业培训。比如,新教师报到入校后,在第一学期被派往企业定岗实习,期间对车间工艺、设备和部分工段操作基本掌握。在学期开始后,还安排其在老教师带领和指导下赴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另外,在第二年该新教师即将承担实习指导任务前的暑期,学院会安排其先期赴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学习,掌握实习的第一手资料,提高其指导和教学水平。经过这样两年的学习、培训和指导训练,到第三年该新教师独立指导学生实习时,已经具备能够圆满完成实习指导任务的能力。该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无疑为学生工程化素质培养提供了保障。第三,充分利用好企业师资。由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我们对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作为师资的利用包括几部分,除了在学生实习时给学生讲解之外,还在对我方新进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来我校进行课程辅导和讲授中承担重要角色。我们采取灵活的待遇方案,使企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我院的教师和学生均得到全面的培训和辅导,对提高实习水平和效果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三、案例法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再现案例实景,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深入角色,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促进学生更快、更深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有明显成效。

应用化学专业讲授的专业课不但有理论性强的课程还有实践性强的课程。前者如物理化学、反应工程;后者如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催化、表面活性剂化学等。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给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会学会。但是,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不可能完全通过实验来实现。所以我们通过案例教学法有效实现了此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我们采取了从“告诉”“演示”“参与”的模拟步骤,循序渐进,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当然,其中的“参与”步骤更多地仍是通过课堂模拟讲述或结合实验实践课程来实现。首先,在一系列活生生的案例基础上提出学生感兴趣且切中基础理论核心的问题;然后回答问题,逐步深入,反向推理,最终使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很轻松、很自然地理解、掌握、接受;最后要强调掌握部分重要的参数和指标。这样的结果就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且必要的产品作用原理和重要性能参数,符合教学要求和就业入门的目的。

该步骤示例如下:首先引出案例,例如提到农民锄地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是松土,而正确答案应是保墒。因为土壤中有很多气孔,类似于毛细管,由于附加压力的作用,导致水分和养料丧失,锄地可以破坏毛细管,起到保留水分和养料的目的。接下来分析该案例,提出涉及的原理和知识点,即毛细管的附加压力及其产生原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土地水分丧失联想到毛细管产生附加压力,再到拉普拉斯公式和开尔文公式,从生活化的案例到理论知识的轻松理解和掌握。

其次,用生活中的多个实例来显示表面活性剂的其它作用。例如,透明状、水溶性注射针剂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化妆品和农药乳状液产品中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墨水的制备中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浆料中表面活性剂的消泡作用;在新型纺织品材料中的防水、防污作用等。从这些实例继续讲述胶束、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结构、性能参数(CMC值、HLB值)等重要理论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掌握了。

以“表面活性剂”部分为例。首先引入肥皂和洗衣粉的实用案例。肥皂和洗衣粉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化学品,可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虽然可能部分学生对这类洗涤剂有初步的认识,但真正了解其洗涤作用原理的并不多。因此,此案例满足“听说过但不熟悉”的要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在肥皂和洗衣粉的种类、造型、颜色以及使用对象和部位等方面充分展现其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该类日用品还有很多“高端产品”,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前景。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简要说明肥皂的来历等科技发展历史。

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分别从实验课、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三方面开展。

传统的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且内容陈旧,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的做法是改进传统实验项目、引入教师科研课题和企业课题。

首先是内容陈旧,部分实验项目已被证明不适合本科实验训练、锻炼动手能力,或难以体现知识重点,需要改进。比如,物理化学实验中测定电势-pH曲线项目主要的考查目标为理解一定条件下能斯特方程中浓度的负对数即pH值与电势φ成正比,并掌握pH值测定的原理。但事实上学生对此兴趣不大,感觉这是必然的,老师在讲的时候已经把结果给展示了,没有创造性。因此,我们增加了电极的原理和组装、pH计的原理和组装实验,放在测定电势-pH曲线实验之前,使学生亲自组装了电极、pH计,到测定电势-pH曲线时自然理解清晰、操作得心应手。

引入教师科研课题和企业课题。首先使学生接触实际存在或生产中的问题,对培养其求知欲和提高探索的兴趣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其次锻炼了教师,增强其将理论与实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实习实训按一般常规情况就是带领学生去工厂实习几周,请工厂的技术人员讲课,然后参观生产车间,就算完成生产实习任务。结果是每年学校都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学生实习则走马观花,成了走过场,效果自然难以体现。

目前,在前述加强师资的前提下,使得我们拥有了一定的工程化素质的教师队伍,结合企业技术人员,为做好实习实训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另外,我们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和综合实习实训考核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为:管理采用封闭管理、集体上下班、随时考勤等,保证学生的实习时间和在岗率;考核不但要参考其实习报告,还要引入笔试和面试、单独岗位操作和答辩等,保证了学生真正掌握、理解生产过程,起到实习的目的。

毕业论文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由于要备考研究生,导致实验时间难以保证。我们的改进做法是:其一,严格毕业论文(设计)出口机制,让达不到要求水平的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延期毕业,重新答辩,使学生重视,教师认真对待。其二,一部分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即进入教师实验室,进行科研创新实验。每年学期初由年级辅导员、班导师向有需求的教师推荐一些学有余力、感兴趣的学生去进行科研创新实验。对学生巩固实验课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有显著作用,还可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另外还可以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其三,毕业论文或设计可以与毕业实习结合。通过延长企业实习时间,并提炼出课题或模拟出设计任务让部分感兴趣的学生选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了课题的背景,为做论文或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节省了时间。

五、效果与探讨

2010年以来,我院应用化学专业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青年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热情更加高涨,并从工程化素质提升和教学过程中得到成长。3年来,青年教师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共获立项校级教研项目4项,发表教研论文5篇。同时,有2位教师获聘副教授,2位教师获聘讲师,其中有2位教师获聘双师称号。

第二,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首先在后期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比如物理化学实验,90%的学生能够在3个学时的规定时间里保质保量完成实验任务,而在过去则一般需要延长1个学时才能完成;其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创新实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毕业论文质量也相应大幅度提高;最后,3年来,学生参与“挑战杯”创新大赛、企业奖学金项目、校级创新课题等立项、获奖共计35项。

第三,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考研录取率显著升高。从2002级到2009级,考研录取率从最早的10%上升到60%。这固然与学生的刻苦学习有关,但显然与上述教学改革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结出了硕果,比如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其考研面试竞争力这一结果,势必会提高学生被录取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群正.应用化学专业与实践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

2004,(3):30-33.

[2] 唐冬雁,李文旭,强亮生.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

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9-

40,55.

[3] 杜焰,易奇志,杨先振.高校主导模式下应用化学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12,(1):123-

126.

[4] 许嘉,刘金彦,周建梅,等.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实践

与思考[J].当代化工,2011,40(4):400-402.

[5] 张华峰,陈天华.运用案例教学策略推进课程创新教育

[J].中国农业教育,2005(3):47-48.

[6] 钟婵娟,包红,孙德四.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化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江西化工,2011,(1):

8-13.

[7] 付颖,叶非.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

精细化工概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标准、毒性、防腐剂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健康,而现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不禁为之担忧,在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中,很大一部分是食品添加剂导致的。食品添加剂到底在从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为什么它会带来这么大影响,是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毒呢。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使用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食品添加剂是构成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组织状态、增强食品的色香味和口感、提高食品品质、改善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等,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可能有现代食品工业。然而由于各种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已成社会性问题,人们对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开始担忧起来。然而并不是所有食品添加剂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所有食品工业的产品都要多多少少用到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食品添加剂就很难制造出现在这样琳琅满目的食品。只要使用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并且在规定的标准下使用,食品就是安全的。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是食品工业的灵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便是随着食品工业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品种繁多、销售量大,这是食品添加剂最显著的特点。目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经达到14000种以上,直接使用的达万种,常用的600多种。据统计,1990年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有884种,2000年增加到22类共1513种。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中国的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天然香料等天然植物抽提物产品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按功能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1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 (14)抗结剂(15)增味剂 (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

3、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善食品色,香,味,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方便食品的加工,满足不同消费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可能有现代食品工业。

4、食品添加剂的添加标准

①经过规定的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的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②不影响食品感官性质和原味,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③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有害杂质不得超过允许限量。

④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

⑤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⑥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

5、评价食品添加剂毒性的标准:

评价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安全性)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标准,首要标准是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值(人体每日摄入量):它指人一生连续摄入某物质而不致影响健康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摄入的毫克数表示,单位是mg/kg。对小动物(大鼠、小鼠等)进行近乎一生的毒性实验,取得MNL值(动物最大无作用量),其1/100-1/500即为ADI值。第二个常用指标是LD50(50% Lethal dose)值(半数致死量,亦称致死中量):它是粗略衡量急性毒性高低的一个指标。一般指能使一群被试验动物中毒而死亡一半时所需的最低剂量,其单位是mg/kg(体重)。试验食品添加剂的LD50值,主要是经口的半数致死量。一般认为,对多种动物毒性低的物质,对人的毒性亦低,反之亦然。

6、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①从长远看,有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使用逐步减少,天然食品添加剂不断上升的趋势;

②复配添加剂的使用是一个发展方向;

③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的出现,也丰富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拓宽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领域。我国致力开发天然、营养、多功能、多样化、专用食品添加剂。

7、食品添加剂举例——防腐剂

7.1防腐剂(Preservatives)是为了抑制食品腐败和变质,延长贮存期和保鲜期的一类可食用添加剂,也是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它是通过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的生长,或杀灭这些微生物,达到防腐的目的。防腐剂分为天然防腐剂和化学防腐剂,目前常用的化学防腐剂有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丙酸及其盐类、苯甲酸及其盐类。

①山梨酸及其钾盐是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能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生长,效果显著,几乎没有毒性,是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较安全的防腐剂。

我国规定山梨酸及其钾盐可用于多种食品、调味品和饮料,如酱油、醋、果酱、面酱、蜜饯类、山楂糕、罐头、果汁、葡萄酒、汽水等,ADI为0-25mg/kg体重。

②对羟基苯甲酸酯又称尼泊金酯,它的防腐效果优于苯甲酸及其钠盐,使用量约为苯甲酸钠的1/10,pH使用范围4-8。因为其毒性低、无刺激,安全高效,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高效广谱防腐剂之一。缺点是水溶性较差(先用醇溶解后再使用),价格较高。主要用于酱油、果酱、清凉饮料等。

③丙酸是具有类似醋酸刺激酸香的液体,也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特别是西方国家早已普遍使用的酸型防腐剂,由于它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中间物,故无毒性,其ADI值不加限制。主要用于面包糕点制备

④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杀菌剂,抑菌的最适宜pH值为2.5-4之间,很多微生物都有效。苯甲酸在规定的添加量下使用时,是比较安全的防腐剂,在我国使用普遍。优点:成本低、供应充足、毒性较低,在酸性食品中使用效果较好,并对酵母、菌和细菌都有效。缺点:防腐效果受pH值影响大,且有不良味道。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使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就不会引起安全和健康问题。(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 谭云.现代食品的安全问题[ J].粮油食品科技,2003,11( 1) : 29-31.

[2] 黄肖容,徐卡秋.精细化工概论[ 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77.

精细化工概论范文第8篇

为茶产业提供技术培训

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教授带领精细化工中心专家团队赴贵州省省茶产业重点县凤岗县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无公害茶田和有机茶田生产,为每位参加培训的人员发放专家团队精心制作的茶田用药“明白卡”。培训会上,宋宝安教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解了农药概论、我国农药创新基本情况、农药残留与茶叶质量安全、防治茶树病虫草害已登记农药品种和即将登记的品种情况、贵州省茶产业基地农残检测情况、高工效施药技术和重要品种、绿色防控科普培训、生态茶园绿色防控、农药的用法以及杀虫过程和原理等。一位参加培训的种茶大户表示,这次培训对自己科学种茶、科学用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为了深化“校地企”合作,助推茶产业发展,今年5月6日,贵州大学、凤冈县人民政府和贵州贵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签约会上,贵州大学授予凤冈“农药学和植物保护学研究生科研与教学实习基地”一牌,授予贵茶公司“贵州贵茶――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博士后工作站”一牌;凤冈县委、县政府为宋宝安教授颁发“凤冈经济社会发展顾问”的聘书。农学院园艺系、茶学教研室的教授、博士等6人在学院领导带领下赴毕节市纳雍县,就茶艺礼仪、苗族绿茶茶艺、彝族红茶茶艺、待客茶艺等为茶叶企业代表等50人现场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专家组一行还走进纳雍茶叶基地实地调研,与地方领导、企业负责人就纳雍茶产业发展、科技帮扶需求、对口帮扶的区域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调研。纳雍县茶叶产业协会发来的感谢信上说,贵州大学专家“走进基层办实事”,这次培训“对纳雍县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石阡县、正安县等地的茶业生产基地,同样处处都能看见贵州大学专家忙碌的身影。

助推水果产业发展

贵州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水果,水果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结合“黔科合体科特派”项目的实施,针对晴隆县马场乡现有苹果树进行技术改造,并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田间现场培训等形式,培养科技骨干和科技二传手,培训果农500人次,帮助农户掌握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调控以及科学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升晴隆县农民苹果种植技术水平,建立技术培训示范基地10亩,示范带动提高800亩苹果树产量,帮助果农增收。此外,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耿广东教授等到桐梓县开展木瓜栽培技术指导,果树专家文晓鹏教授也多次赴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大用园区万亩车厘子基地,“手把手”地教种植户和技术员栽培车厘子。

在兴仁县巴铃镇核桃产业基地,贵州大学农学院核桃专家潘学军教授的“黔核”系列核桃新品种及国家专利技术已经“开花结果”。4月26日,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小泉率核桃科研团队的专家们到当地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潘学军教授向当地的90多位技术员传授优质核桃标准化栽培技术。当天下午,潘学军教授还在回龙镇核桃产业基地进行了核桃栽植、修剪及低产树高接换优的标准方法的现场示范,为种植户解答核桃种植中的技术难题。当地核桃原来产量极低,核桃品质也不佳,现在通过高接换优,产量大幅增加。目前已有800多亩核桃应用了该技术。

不断创新水稻种植技术

“冯教授,我家的稻田生虫了,怎么办?”“水稻长势不好,能不能帮忙看看?”……在绥阳县风华镇银堡村,贵州大学农学院水稻专家冯跃华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成员被农户团团围住,问这问那。银堡村是冯跃华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农业攻关项科研项目“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实施基地之一。冯跃华教授和他的团队多次到村里,针对摆盘、装土、调酸、消毒、浇水、播种、覆膜等机插育秧等技术环节,为种植户作现场实地培训,并为村民解难答疑。据了解,冯跃华教授的省农业攻关项目已在绥阳县实施2年,2013年机插水稻完成核心示范区面积38.5亩,亩产800.8 公斤,完成示范区面积516.5亩,亩产705.8公斤,项目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对促进水稻增产作用效果显著,彰显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作用。

上一篇:足球课程教学范文 下一篇:信贷知识培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