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9 19:48:53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管理的运行,既是按照教学计划实施的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又是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体而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活动,其基本点是全院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教育教学的质量。近年来,在国家要求着力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在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总体来看,所取得的成效还是浅层面的,还应结合继续教育的实际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一、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特点

(一)教学运行行政管理难度大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管理相比其他二级院的教学管理,难度更大。其他二级院的教学管理深受传统的大学文化影响,争创优良学风的理念根植于广大师生心中,体现在教师乐教、学生好学的自觉行为上,尤其是教师队伍和生源质量都是相对稳定的,从教学管理运行上来看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化了的教风和学风,教学运行的行政管理是第二位的。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师结构复杂,兼职教师多、流动性强,难以吃透教学制度和规范,更难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而学生的情况尤为复杂、流动性也强,这给日常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运行的稳定性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教学的稳定运行取决于诸多因素,比如制度因素、管理执行因素、教师因素、后勤保障因素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酿成教学事故。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师队伍,通常是由少数专职人员和更多的兼课教师构成,再加上学生成分复杂,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缺少教师团体协作、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条件。由于多数学生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太注重学习的过程,甚至有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三)必须靠强化行政管理来保证教学秩序稳定

继续教育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等等,决定了其管理方式与其他二级院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必须靠强化行政管理来保证教学秩序稳定。又因为师生们对于制度的内化程度低、共识度低,也只有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教学运行管理,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事实证明,每当行政管理的严谨性强一些、教学规范的执行力度大一些,教学管理运行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就会令人满意;反之,某一阶段教学运行的监控不严,运行效果和教学质量往往会同时下滑。

二、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

管理的主要任务可以说就是设计一种环境,使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得以根据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下面所谓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都是以某一高校为视点的相对概念。

(一)宏观管理机制的构建

为了确保课程计划得以实施,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必须有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保障,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建立组织机构,实施多元管理

传统的教学组织结构,一般是由国家制定课程计划和相应标准,由高校教务处组织实施教学计划、落实上级的有关要求并负责监控教学质量,院系教研室具体指导学科教学活动,各学科、专业教师实施教学。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学校在这种体系下缺少应有的自,很难根据师资条件、生源状况和地区资源扬长避短、形成特色。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应由各学科的教师来担任学生学习的指导任务,而组织教师研讨、交流的任务就落在了行政人员身上,从而打破了由各二级院系教研室指导教学活动的模式。继续教育学院应成立学生学习指导中心,直接接受高校学术委员会的领导,并在继续教育学院领导下开展具体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由于各专业课程的实施是通过行政班的教学活动实现的,继续教育学院要对各专业班级进行宏观管理。

2.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条例,施行目标管理

由于各高校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各校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专业、课程不尽相同,因而学生学习指导处主要负责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指导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制订教学管理运行中的具体要求、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还应结合师生实际制定各专业的“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宗旨、目标、实施程序、具体的操作方法;制订“教师考评条例”,引导任课教师积极投入到全面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中去;制订“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3.调控教育资源,强化后勤保障

要使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科学有序的进行,首先要周密地安排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制订相关制度,学生提供校园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条件,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还要制订指导教师职责以规范其指导活动。要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还需要强化后勤保障,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时有足够的资源设备,以提高其学习效率。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增大继续教育的硬件投入,创建优良的学习环境。要充实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存量、增加继续教育方面的图书品种,建立继续教育电子阅览室,强化校园网建设并加宽上网通道,添置实验设备,扩大电教室的规模。不过,也不能单靠学校的教学资源,还要善于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为继续教育教学服务。

(二)中观管理机制的构建

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学习指导中心既是实施专业课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调控者,也是有关政策的调研者和教学制度的制订者。在开课过程中有四大任务:培训教师;安排教学计划(包括聘请校外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等);管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实施监控和评估。

1.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可以采取针对重点问题召开报告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下发学习材料等方式进行。但是为了增强培训的灵活性、时效性,更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在线培训,减少集中学习的时间、提高培训的效益。如:建立继续教育研究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教学经验,以供教师探讨和学习;借助“继续教育论坛”为教师们发表学术观点、畅谈教学体会提供便利;借助“继续教育公告”向教师们教学管理信息,等等。

2.教学计划管理

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有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变更原定的学习计划和内容,或是改变原来的专业方向,甚至会半途而废。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为教学计划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需要管理人员倾注大量心血,同时也更能体现出计划管理在教学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活动过程管理

为了对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管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装“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软件”,使继续教育学院师生通过校园网络可以将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输入到专业课程学习数据库。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可以通过查阅“本次活动内容”,了解各课题组的活动地点、活动进程以及教师的指导情况,通过查阅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考察;教师通过查阅有关信息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学生通过查阅有关信息寻找良师益友,受到鼓舞、启发和敦促。

4.成果管理

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应组织师生成果展示会,使得在教与学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受到表彰,让其他师生受到教育,以此进一步推动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学习指导中心要抽调专人负责学生学习档案,从学生出勤的原始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到取得的学习成果,全都要分类保存,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还要将优秀学生的学习成果编辑成册,以供后来的学生学习参考。

(三)微观管理机制的构建

学生学习指导中心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要求,检查督促教学工作的开展,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

1.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分辅导员管理和任课教师管理。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者;任课教师是专业课程实施的直接责任人。前者负责转达学校和二级院的有关安排,督促学生落实有关要求,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协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后者除了授课以外,还应负责对学生开展学习、信息搜集、资料分析、成果表达等工作进行学术性指导,尤其是方法论和学习策略上的指导。师生共同完成既定课时,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课程目标。辅导员应转变观念、自我提升,在管理内容上由事务性工作向保障、监控、推动学生学习转变,将监控、评估学生学习过程视为自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干部管理

学生干部是最基层的很重要的管理主角,是保证教学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学生干部主要负责组织同学参加课内外学习活动,真实记录每次学习活动的现实情况,及时向老师反映问题,热心为全体同学服务。继续教育教学对学生干部要求较高,既要有具体决策、组织、领导学习活动的能力,又要具备优秀的合作品质,既对学校和教师负责,又对每位同学负责。学生干部肩负着双重角色:作为学生,有繁重的学习任务;作为干部,要履行相当于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挑选、培养学生干部必须格外慎重。

参考文献:

[1]李文诠.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之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2]龙双喜,等.论网络时代与治理理论的价值整合[J].出国与就业,2012(1):68.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教师 继续教育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3-02

乡村教师担当着农村孩子的教育培养重任。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素质欠佳,成为这一群体的重要特征。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我认为,教师继续教育(简称“继教”)是开展师资建设的可行之策。然而,教师观念保守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教师继续教育的低效甚至微效也是不争的事实。以我学区为例:

一、问题浅析

1.教师对继续教育目标任务认识模糊

我学区辖有中心校一所,村小三所, 61名教师分布各个学校。然而,当我们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客观冷静审视我学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时候,两点突出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从教信念缺失。教师从教信念淡薄,教师思想观念保守,怨怼苦闷情绪严重,不少教师对新课改充满抵触和消极情绪。骨干教师不多,取得的教研成果档次不高。混日子、得过且过的教师占大多数。以2014年的一次职业道德培训的问卷调查中,情况如下:(见附表一)

二是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模糊。教师执教观念保守,继教行为被动。消极面对,应付了事居多,学习内驱力严重缺乏。以2014年县继教中心对我校教师继教材料验审前的一次培训活动中,问卷调查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态度,情况如下:(见附表二)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学区教师多表现为理想信念缺失、职业观念淡薄、追名逐利浮躁,缺乏工作危机感,充满职业倦怠感、事业失败感和精神失落感,如一位专家所说的:现在中小学教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即不读书、不研究和不合作。他们厌倦学习,摒弃继续教育,丧失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和教研内驱力。

2.主管部门导管策略行政化倾向明显

我认为,上级主管部门的继续教育导管思路表现为行政化。当前我县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市继续教育中心设置的项目具体主管,即在“三新一得”等四大板块里面,生化培训管理、考试管理和其他管理等项目。这好像“老师”出了继续教育考试题,“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答题,答得多少分就“合格。”可见,这种模式表现为行政化的“要你学”意味特别明显,加之发文明文规定,培训不过关怎样,考试不过关怎样,验审不合格怎样。只追求结果,不求过程,教师学习自然大打折扣了。

每年到了年度继教验审时候,为了合格过关,教师基本是在“要我学”中东拼西凑继教假材料,在对“培训项目”和“考试项目”的怨声一片中敷衍了事。更有甚者,认为继续教育是管理员的工作,管理员有责任和义务把其继教达到合格过关。对他们来说,继续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和带着镣铐跳舞。

二、策略探析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将“终身学习”作为教师职业必须操守的准则。即“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可见,教师继续教育不仅仅是教师要完成的一项自身专业发展的工作,而且必须树立一种理念,让自觉接受继续教育成为一种职业的信念和习惯。

1.重新认识继续教育的核心意义

只有会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会学习的学生;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师,才能得到真正的专业化成长;只有明确继续教育重要性的教师,才能品出培训学习的个中滋味。继续教育,是秉持教师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提高执教能力,在专业化的宽阔大道上,从容前行。如是说,教师继续教育,不是教师工作之外的一副重担,更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一厢情愿。所以,一个取得执教资格的教师,定当继续教育为己任,成为职业自觉,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快乐。

2.拓展多维继续教育平台

我认为,继续教育工作,需要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学习材料,让教师回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譬如,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教育,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研讨活动。譬如,针对库区校园大量留守儿童的问题,其管护问题是一门需要当前教师学习的课题,这方面的材料完全可以成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还有,可以转变工作思路,实行继续教育申报奖惩制度,奖励热衷学习者,奖励成绩优秀者。只要教师围绕当前课改或纲要,围绕教育、教学等开展的学习活动,并获得一定教研成果的,均可以申报为教师个人的继续教育成果。行政部门制定科学的实施意见,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与个人的设岗晋级、创先争优和评优嘉先等紧密联系。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个人,都必须规范继续教育行为,才能达成有效的继续教育效果。

3.总结优质的继续教育成果

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讲,教师继续教育必定是责无旁贷的拳头工作。要像抓基层学校教学质量那样,来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以,必须有专人管,专人抓,并形成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尊重教师继续教育成果,结合县域特征,探寻继教特色,总结继教成果,表彰继教先进教师和先进单位,以激发教师参与“继教”的热情。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的“继教”工作,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教师个人,应该站在乡村教育发展大计的高度,正视问题,理顺思路,寻找出路,让继续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扎实开展远程培训工作,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高》,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易振秀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专业化;建设

在我国,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师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其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影响到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和推进,影响到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重大课题。

一、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专业化建设韵必要性

课程队伍是指“课程决策者、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其中“课程决策者对课程建设起着定向、把关的作用。定向即确定课程设计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把关即通过审定课程的总体设计方案、分科标准和各科教材来把好课程质量关。课程设计者具有构建学校课程的作用,即制定课程文献,编制各类教材。课程实施者包括课程管理人员与教师,其作用是把书面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落实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工作面广,因此需要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一般说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主要有教育或课程专家、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上级行政领导;教师继续教育机构领导以及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师等组成。在课程建设工程中,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分别负责并共同参与着课程的决策、设计和实施工作。

教育或课程专家是课程的设计者。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起着提供教育、课程和教育心理等方面理论指导的作用,他们参与诸如教育或课程思想的确立、教育目标的设计、学习材料的编写、学习策略的设计等工作,引导整个课程建设工作按照教育和课程的一般规律科学、规范、合理地进行。

广大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他们的职责是将“计划的课程”转化为“实施的课程”,同时,他们参与课程设计,比如可直接参与课程需求的调查、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材料的编制、学习策略的运用和教学媒体的制作等等,并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及时对课程适切情况进行反馈和提供改革建议。

课程发展的历史表明,课程队伍的素质和质量,尤其是其思想观点,比如其社会观(课程与社会的关系的见解)、知识观(对知识的来源、种类、作用等见解)、学生观(即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根本看法)、课程观(对课程的本质及其功能的看法)等,对课程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课程人员的思想观点比较正确,就能促进课程的发展,反之,就会限制或阻碍课程的演进”。田

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相当的问题。首先是系统的、理性的、体现教师继续教育特色的课程理论研究的匮乏,普教理论的“翻版”和国外理论的“套用”,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践缺失一种扎实的理论根基;其次是片面追求教师继续教育的功利性、工具性目标,导致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效用下降;第三是由于对教师继续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非正规、非正式等特性缺乏共识,造成对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观的评价失之偏颇,客观上导致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正规教育标准的盲目比照,而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走人片面强调正规化的误区;第四是由于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中普遍存在任教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专业培训机会少等问题,从而使任教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受到极大制约;第五是,由于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管理系统中,课程决策权过于集中于教育行政部门或少数专家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和一线任教教师开发课程的意识和积极性。“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有严重的保守性,没有体现教师继续教育特殊性的课程体系;大都只能沿用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并演化出因教师继续教育受许多客观因素限制而畸生的以减少数量,降低难度,变通标准为典型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较笼统模糊,课程设置还不成熟,“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受学历教育的影响,课程设置表现出较强的学科本位主义,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过于强调‘缺什么,学什么’,课程配置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降低了课程培训目标要求,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在课程结构的构建上存在着四种不足;“1.必修课与选修课配置不当。2.公共课与专业课配置不当。3.忽视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交叉,影响课程结构的整体功能。特别是忽视某些公共课与某些专业课之间、公共课类的某些课程之间、专业课类的某些课程之间部分内容的重要交叉。4.地方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成分不足”。在课程的实施上,“普遍存在着偏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教学能力培养,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脱离教师教学实际需要,教师在获得理论知识时又缺乏将理论知识用于教学实践的指导,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在课程的评价上,“由于缺乏对评估理论的深入研究,无论是课程评价、教学评价;还是对施教者的评价和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听取意见的水平上;评估问卷的设计和调查、座谈的组织,都缺少明确韵评估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构建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通行的“核定评价”(即作为培训机构工作检查的评价)、“课业评价”(即作为学业考核的评价)、“教学评价”(即作为教学监督的评价)三种评价中,“存在着核定评价的泛化、课业评价的终结性评价倾向、教学评价的弱专业性;作为继续教育主要活动、主要资源的课程、教材的评价,尚未被置于重心地位来研究和组织。”等等。最终造成“目前继续教育课程存在着内容滞后于中学课程教材教法改革,继续教育课程观念落后于基础教育的现代课程观,继续教育的实施方式、手段相异与中学学科教学进步性又不足以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继续教育课业目标较少具备职业生成特征等缺失情况。”所有这些,不仅与课程论专家钟启泉在(现代课程论)前育“我国课程研究面临的课题”所说的,“我们还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稳定的课程、教材研究队伍。课程、教材的改革,是一项包括编纂――评价――修订――师资培养等多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一种旷日持久的连续作业,需要有一支专业队伍。但是,过去我们的教材编写总习惯于游击式作风‘招之即来,来之即编,编之即散’,缺乏战略目标,缺乏理论思维,缺乏研究的积累”有关,更与课程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偏低有关。

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

专业化包含个体的专业化和群体的专业化。群体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的专业化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主要强调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以谋求这一专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资源的争取及权力的分配;个体的专业化在根本上不排除实现专业之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和争取资源分配为目标的同时,更多的是从教育学的维度考虑,主要指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它更直接关注个体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高。个体专业化是群体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专业化的根本方面,也是专业化的本质所在。

根据专业化内涵的界定,本文尝试界定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专业化的内涵。

1、具有专业化必备的政治思想品德素养。课程是国家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可靠保证。为此,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工作者要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在课程决策、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之中,确保课程反映我国特色,反映国家希望与要求,从而能很好地实现国家的培养目标。同时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科学的教育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乐于课程工作,有朝气,有干劲,有胆识,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愿为我国的课程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宽容大度,谦逊忍让,和蔼大方,在工作中能与各种不同性格、不同意见、不同学派的人合作共事,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改造不良的环境。坚持实事求是,在工作中讲求效率、效果和效益,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求实创新的课程实践中不断推动课程工作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就。

2.具有专业化必备的心理素养。实践证明,“课程改革的特点是非线性的,改革历程中的各种问题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正如有人比喻的那样,改革宛如‘乘着一艘会滑水的破船,在不合作的水手驾驶下,驶向没有航海图水域的有计划的旅行。’任何改革,特别是当代世界莱些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改革,由于是对传统课程观、教学观和知识观的反思批判,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再设计,对各利益集团固有权利的再分配,因此改革的道路更是颠簸崎岖的,充满着社会各阶层的强烈的期盼或疑虑、颂扬或指责,争论或感慨。近一二百年的教育发展史巳反复证明,世界不少国家的重大教育改革,都曾,出现过偏差,任何重大课程改革,都会有随时落入‘陷阱’的危险”。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也是这样。这就要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影响课程的因素复杂多变,课程问题的研究历来是难题,也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困难、代价和风险都很大,因而更需具有顽强的意志,积极的情感和优良的性格,更需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私无畏的精神、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来正确对待和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3.具有专业化必备的知识素养。首先是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如哲学、唯物辩证法等,这是提高精神面貌、认识能力、政策水平、工作质量的前提,是探讨研究问题、认识处理矛盾的基础。第二是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如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知识等,这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第三是坚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政策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价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这是正确认识把握教育规律的需要。第四是熟练的计算机和外语知识,这是开阔视野、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工作效率的时代要求。第五是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这是从事课程开发工作,保障课程质量的先导。第六是过硬的课程知识,如课程学知识、课程理论及其流派发展史、课程设计、开发与编制理论与技术、课程实施、课程评估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等。第七是学员及其特性的知识,如教师的学习心理与特点的知识、教师的职业及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知识等,这是保证课程开发体现心理顺序的需要。第八是管理学知识。课程管理涉及课程队伍和课程的管理。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是课程队伍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要完成管理工作,不但要熟悉掌握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的管理学原理,而且还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具备课程管理的专门知识,熟悉和把握课程工作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具体而言,课程队伍工作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管理科学的相关知识,如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规划学、预测学、运筹学、人才学、领导科学等管理科学知识。同时还要着重掌握课程管理专门知识,如熟悉课程管理的基本要素、类别和管理的基本任务,熟悉课程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等职能,熟悉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热悉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如课程规划管理、计划管理、标准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等。

4.掌握国家课程政策,政策一般是指国家政府或执政党派为实现,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违犯者会受到一定的处罚。所谓课程政策,是指为实现课程与社会需要、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由国家(或决策机关)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课程设计和实施须遵循的、系列规定、办法、条例和实施细则等。课程政策作为指导整个课程建设的策略原则,它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处理课程活动领域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关系,研究课程发展的方向和战略目标,课程的体制、结构,各课程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课程的各项其体政策。从课程政策的作用、内容可以看出,它是国家制定的用来指导整个国家课程工作的行动策略。课程政策包括两大类型:“一类政策规定了课程设计所要遵循的程序,包括粗略的和详细的程序,这类政策通常要说明有谁参与并规定参与者的权限,这可以认为是制定课程政策的政策。另一类政策是课程制定过程的产物,可视为课程政策本身。这种政策规定课程的性质,常常要规定必须的、应该教的和可以教的内容。”在我国,“我们可以把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总目的看做是制定课程政策的政策;把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编订‘三教’的文件以及改革计划或纲要可视为‘课程政策本身’。这类文件和计划或大纲规定了一定的教学内容。”

5.形成专业化必备的能力素养。首先是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不但要学习和研究我国课程体制的发展史,还要研究我国现行课程体制的利弊,不仅要懂得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现实状况,还要研究世界并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不仅要从微观上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学科内容的选择及其设计,还要从宏观上研究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资讯发展趋势;既要研究课程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还要研究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既要懂理论,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既要熟悉各科教材的最基本内容,了解课程实施的一般规律,还要把握课程发展国际国内前沿动态。既要研究国外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课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课程结构内容设置实施评估管理现状,还要研究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课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第二是较强的决策能力。课程决策是基于对教育的目的和收到的判断而对课程设计和实施所作出的抉择。一般而言,国家课程决策人员重点是审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确定课程实施的制度、方针和政策;省市自治区及县校的课程人员,重点是决策课程的实施工作。决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程质量的优劣。第三是具备课程开发能力。熟悉课程开发的程序,具有对课程资源如时间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等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具有对课程纲要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变通能力,具有课程评价韵力和研究能力。第四是较强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是指在课程工作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计划决策、组织运行和控制协调等管理综合能力。课程队伍应当熟练进行决策判断、综合协调、信息处理等课程工作,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语盲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外语和现代高科技手段管理的能力以及观察、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及时地感知信息,发现问题,在分析、综合、评估、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科学正确的管理决策。第五是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使各具特长和个性的专家们能求大同存小异,愉快地合作共事,达到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第六是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敏锐地感知新生事物、正确地判断课程工作者的创造性研究,从而对有价值和有发展前途的项目给予有力的支持,在工作中敢于大胆承担风险和责任,能够科学预测课程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不断提出、改进和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够随时根据课程人员在科学劳动中面临的困难与挫折,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他们取得创新成果保驾护航。

三、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策略

切实提高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专业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关注、实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工作;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机构及其协同促动机制,分级领导、组织、管理和实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现代高效开放的多层次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专业化建设培训机构;理顺和规范经费投资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证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建立、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确保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工作进入良性的循环状态;优化培训方式,建立学习化组织;积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水平。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慕课;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具有“数字海啸”之称的慕课掀起一场全球性学习革命的同时也倒逼着我国成人继续教育体制的改革,使传统的学习方式、知识获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慕课为我国继续教育提供了机遇,如何顺势而动,进一步利用慕课推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跨越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慕课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积极影响

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它将世界名校的顶级课程搬到了互联网上,供网民免费注册学习。它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开放教育相融合的时代产物,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的具体表现。慕课这一新兴教学平台以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提供了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推进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突出学员的中心地位

传统的成人继续教育教学虽然侧重满足学员的职业需求,但慕课教学则更进一步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学员积极主动探究并建构所学知识体系,强调学习者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着力形成以学员为主体地位、教师与网络共同主导的新双主体关系,标志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课堂实践转向。

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安排均由教师安排。而慕课大规模、突破时空限制、高度开放、可重复等特点决定了其更加注重调动学员“学”的主动性,学习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自利,如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领悟和交流等,极大激发了成人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员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异化学习”中解放出来,进而主动探索新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传统教学内容范畴

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往往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教师引导学员探究具有明显的边界性;而在慕课课程中,教学内容则是无限延伸的。慕课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都可免费下载,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或兴趣选择相关课程与在线交流,分享自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慕课教学内容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时长一般为5~20分钟,设计精巧、主题明确、目标突出,“授课教师将课程视频、习题等资料信息在在线教学平台上,学生只要获得相应权限,就可以不受课堂内与课堂外的限制,在网络覆盖的区域内随时随地地在网络上学习课程”,且每一个小视频就是一个学习主题,符合成人业余学习的特征,有利于在职学员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同时丰富的视频表现力也能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再者,教师定时定期浏览论坛,针对论坛上集中提问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回复,从而引申出基础课程以外的内容。

(三)转变教学方式:灌输式教学到互动式教学

慕课突破了传统课堂“单向度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采取了“交流与评估”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慕课教学将课堂与在线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满足成人学员与教师的双向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慕课教学弥补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短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互动性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可分为实时互动(教师利用论坛在线时间与学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异步互动(针对论坛上学习者的提问汇总予以集中答复),有效推动了师生关系良性发展。二是生生互动。学员可利用慕课平台同伴互评作业以及共享资源,有效解决传统继续教育中生生互动缺乏的尴尬局面。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QQ群等进行课外交流,着力激发“第二课堂”的活力。三是学员参与学习材料的学习互动。集中体现在慕课教学中穿插了大量的内嵌式测试、课后考试反馈互动。在慕课教学平台,通过公共论坛和课程讨论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与互动变得更加自由和快捷。

(四)深化教学评价: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现行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环节只是对学习者学业成绩的评价,多是通过闭卷考核的量化评价方式进行”,忽视了学员的评价地位,忽视了学习者的发展性和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而“高校慕课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具体评价方式与课程认证两个方面对传统模式进行了革新”,采用多元学习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全面评价学员。

慕课教学评价由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及自评组成。教学评价过程注重在线学习和小组讨论的综合表现,通常采用由“学员、教师、学校”三方组成的考试评审组,考试内容从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考试测验等多元素综合评判方式。考试后,秉持“即考即讲”方式,让学员作答后即可获得成绩,也可依据考题的判别是否合格。只有参加考试的学习者才能获得课程开设学校所提供的合格证书,并才有可能直接得到校友评阅者发出的职位邀请函。慕课多元化评价机制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成人的个体差异与发展,实现了教与学高度统一,学与用有机结合。

(五)完善教学设计:双向建构取代单向组合

慕课教学设计侧重双向建构,以社会化学习问题为导向,弥补了传统成人教育教学设计单向组合的不足,真正实现了自主式、社会化、探究式学习,促使学员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深层认知,促进知识内化。

“为适应大规模教学,MOOC教学设计多基于行为主义模式框架并适度创新,以调动学生兴趣和参与性,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双向建构。”每一节慕课都是以短小的在线视频,其制作都充分考虑学员的职业特点与需求。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遵循成人学习的心理生理机制进行教学设计,并密切关注学员的学习需求与习惯,敏锐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信息量;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授课务求精炼和简洁,忌讳不区分重难点。同时,“慕课还强调具体实施‘从做中学’和‘从多元文化中学’思想。”着力开展与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大力调动与促进成人学习者的积极性与课堂效率。

二、我国继续教育慕课教育发展战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强网络建设,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为此,我国应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慕课发展战略,可从以下五方面具体实施:

(一)大力推广慕课教学理念

慕课掀起了学习理念变革的新浪潮。我国继续教育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就是实现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推广继续教育慕课教学理念需要从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学员学习观念转变、社会、企业与高校多方协作三方面进行。一是继续教育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接受慕课课程所承载的新型教育理念,树立“以学员需求为中心、以学员的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从“传授范式”转向“学习范式”,不断学习慕课教学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二是学员学习观念转变。“作为成人教育的主体,应主动调整慕课时代成人教育中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及时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培养自己运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平台等多种不同在线教育技术平台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慕课’时代学会学习和更有效的学习。”三是树立社会、企业与高校协同合作的理念。“建立‘慕课平台――企业――成人――职业发展’逐层影响的发展模式,将慕课资源开发、网路平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成人学习者学习联合起来,整合优势,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慕课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从而保障继续教育持久顺利地开展。

(二)保障高教信息化的资本投入

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需要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建设、持续做好教育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等,这无疑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扶持和鼓励MOOC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国家应改革经费投入方式,变单向经费支持为专项业绩补贴,重点对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单位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与奖励。其次,教育部应设立专项经费,同时整合成人教育的优质资源,共同打造优质的、高水平的中文慕课平台,供国内继续教育院校共同使用,无需重复进行平台建设。最后,从技术构成方面来看,开发慕课需要院校和IT公司两方的合作,继续教育院校负责提供课程,而IT公司则根据教师的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中文继续教育慕课平台技术可以交由专业的技术公司维护,以适当的方式获取收益,继而实现慕课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研发慕课“本土化”技术平台

慕课作为“舶来品”,引入我国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因而在发展慕课时,我国要充分结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着力研发“本土化”成人教育慕课技术平台,大力宣传优秀中华文化,进而为慕课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形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根据2014―2015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报道,目前我国网络宽带平均速度的全球排名为第120位。“网络系统的核心是根服务器,现在全世界共有13个根服务器,其中主根服务器1个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中9个设在美国。美国依靠网络信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从而实际掌握着互联网的控制权,实质上也主宰着网络教育的话语权。”2015年5月13日,总理确定要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各网络企业需要落实国家方略,使更多的人享受更安全的上网体验,学习到优质的慕课教育资源。其次,“建立成人继续教育慕课联盟。整合已有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创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在线教育体系,将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聚集、加工、提升、再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形成标准化的慕课资源。”最后,“本土化”继续教育慕课平台应传递中华优秀文化。可以利用慕课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将其打造成富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式慕课”。

(四)不断提升慕课教学师资水平

慕课在为继续教育教师提供公平竞争平台的同时,也对继续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慕课教师在课程上录像所花费的时间都在100小时以上,且同时需要摄影师、教学设计师等的积极配合,这些都给慕课教师提出了更具体的高素质要求。首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展继续教育慕课亟需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为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咨询与指导。密歇根大学认为:“教学咨询人员在帮助教师解释数据并识别提高教学水平的策略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家推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极大提升继续教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其次,继续教育教师应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教师应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力求推陈出新。最后,慕课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助教。通常情况下,慕课助教需要承担课程前期材料准备,课程录制过程中的演示文档的编写与制作,视频的录制与编辑,以及课程使用后的作业与视频课件内容答疑,论坛及课程平台的技术维护等。因而,提升慕课助教的素质也显得尤为重要。

(五)改革继续教育慕课教学管理制度

作为一种创新课程,慕课极富有活力。授课内容的新业态,授课方式的新模态意味着它与传统继续教育课程的管理方法截然不同。因此,慕课的“新”,也必须匹以相应的新制度。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为慕课应用与发展提供“立体式”“全方位”的服务。一是制定慕课工作战略时间表。结合各继续教育学院自身特色,探索慕课教学规律,为继续教育慕课的推进、培训、研发、应用,谋划好“时间表”。二是强化慕课工作的对接制度。慕课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如何与传统管理方式进行对接,是管理的重点内容。强化慕课的对接制度,促进慕课与传统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融合,必须从学分互认、质量认证、奖罚明确三个方面考量。三是促进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安排。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继续教育院校采取知识共享许可,从制度层面上开放慕课课程的共享,增进知识的融通率。在法律层面上要充分保障每一门慕课课程的知识产权,尊重各院校和慕课研发教师的知识成果,这样既能满足开放共享的需要,也能保障慕课的知识产权。

三、我国继续教育慕课发展趋势

英国开放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托尼?贝茨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慕课对继续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而言是有利的工具,它本身有很高的价值。”可见,未来慕课会在继续教育和技能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把握机遇,顺势打造中国版的继续教育“慕课”平台,进而推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红.浅析“协同式”慕课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2016(4).

[2]任飞燕,乔欢.“慕课”时代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

[3]李曼丽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贾寿迪,杨洋.MOOC 模式带给我国开放课程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5]段雄春.刍论“慕课”来袭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4(30).

[6]田宝军,姜朦萌.慕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局限性及克服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2).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慕课;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具有“数字海啸”之称的慕课掀起一场全球性学习革命的同时也倒逼着我国成人继续教育体制的改革,使传统的学习方式、知识获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慕课为我国继续教育提供了机遇,如何顺势而动,进一步利用慕课推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跨越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慕课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积极影响

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它将世界名校的顶级课程搬到了互联网上,供网民免费注册学习。它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开放教育相融合的时代产物,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的具体表现。慕课这一新兴教学平台以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提供了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推进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突出学员的中心地位

传统的成人继续教育教学虽然侧重满足学员的职业需求,但慕课教学则更进一步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学员积极主动探究并建构所学知识体系,强调学习者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着力形成以学员为主体地位、教师与网络共同主导的新双主体关系,标志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课堂实践转向。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安排均由教师安排。而慕课大规模、突破时空限制、高度开放、可重复等特点决定了其更加注重调动学员“学”的主动性,学习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自利,如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领悟和交流等,极大激发了成人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员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异化学习”中解放出来,进而主动探索新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传统教学内容范畴

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往往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教师引导学员探究具有明显的边界性;而在慕课课程中,教学内容则是无限延伸的。慕课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都可免费下载,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或兴趣选择相关课程与在线交流,分享自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慕课教学内容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时长一般为5~20分钟,设计精巧、主题明确、目标突出,“授课教师将课程视频、习题等资料信息在在线教学平台上,学生只要获得相应权限,就可以不受课堂内与课堂外的限制,在网络覆盖的区域内随时随地地在网络上学习课程”,且每一个小视频就是一个学习主题,符合成人业余学习的特征,有利于在职学员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同时丰富的视频表现力也能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再者,教师定时定期浏览论坛,针对论坛上集中提问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回复,从而引申出基础课程以外的内容。

(三)转变教学方式:灌输式教学到互动式教学

慕课突破了传统课堂“单向度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采取了“交流与评估”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慕课教学将课堂与在线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满足成人学员与教师的双向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慕课教学弥补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短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互动性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可分为实时互动(教师利用论坛在线时间与学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异步互动(针对论坛上学习者的提问汇总予以集中答复),有效推动了师生关系良性发展。二是生生互动。学员可利用慕课平台同伴互评作业以及共享资源,有效解决传统继续教育中生生互动缺乏的尴尬局面。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QQ群等进行课外交流,着力激发“第二课堂”的活力。三是学员参与学习材料的学习互动。集中体现在慕课教学中穿插了大量的内嵌式测试、课后考试反馈互动。在慕课教学平台,通过公共论坛和课程讨论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与互动变得更加自由和快捷。

(四)深化教学评价: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现行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环节只是对学习者学业成绩的评价,多是通过闭卷考核的量化评价方式进行”,忽视了学员的评价地位,忽视了学习者的发展性和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而“高校慕课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具体评价方式与课程认证两个方面对传统模式进行了革新”,采用多元学习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全面评价学员。慕课教学评价由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及自评组成。教学评价过程注重在线学习和小组讨论的综合表现,通常采用由“学员、教师、学校”三方组成的考试评审组,考试内容从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考试测验等多元素综合评判方式。考试后,秉持“即考即讲”方式,让学员作答后即可获得成绩,也可依据考题的判别是否合格。只有参加考试的学习者才能获得课程开设学校所提供的合格证书,并才有可能直接得到校友评阅者发出的职位邀请函。慕课多元化评价机制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成人的个体差异与发展,实现了教与学高度统一,学与用有机结合。

(五)完善教学设计:双向建构取代单向组合

慕课教学设计侧重双向建构,以社会化学习问题为导向,弥补了传统成人教育教学设计单向组合的不足,真正实现了自主式、社会化、探究式学习,促使学员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深层认知,促进知识内化。“为适应大规模教学,MOOC教学设计多基于行为主义模式框架并适度创新,以调动学生兴趣和参与性,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双向建构。”每一节慕课都是以短小的在线视频,其制作都充分考虑学员的职业特点与需求。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遵循成人学习的心理生理机制进行教学设计,并密切关注学员的学习需求与习惯,敏锐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信息量;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授课务求精炼和简洁,忌讳不区分重难点。同时,“慕课还强调具体实施‘从做中学’和‘从多元文化中学’思想。”着力开展与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大力调动与促进成人学习者的积极性与课堂效率。

二、我国继续教育慕课教育发展战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强网络建设,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为此,我国应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慕课发展战略,可从以下五方面具体实施:

(一)大力推广慕课教学理念

慕课掀起了学习理念变革的新浪潮。我国继续教育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就是实现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推广继续教育慕课教学理念需要从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学员学习观念转变、社会、企业与高校多方协作三方面进行。一是继续教育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接受慕课课程所承载的新型教育理念,树立“以学员需求为中心、以学员的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从“传授范式”转向“学习范式”,不断学习慕课教学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二是学员学习观念转变。“作为成人教育的主体,应主动调整慕课时代成人教育中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及时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培养自己运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平台等多种不同在线教育技术平台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慕课’时代学会学习和更有效的学习。”三是树立社会、企业与高校协同合作的理念。“建立‘慕课平台——企业——成人——职业发展’逐层影响的发展模式,将慕课资源开发、网路平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成人学习者学习联合起来,整合优势,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慕课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从而保障继续教育持久顺利地开展。

(二)保障高教信息化的资本投入

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需要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建设、持续做好教育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等,这无疑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扶持和鼓励MOOC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国家应改革经费投入方式,变单向经费支持为专项业绩补贴,重点对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单位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与奖励。其次,教育部应设立专项经费,同时整合成人教育的优质资源,共同打造优质的、高水平的中文慕课平台,供国内继续教育院校共同使用,无需重复进行平台建设。最后,从技术构成方面来看,开发慕课需要院校和IT公司两方的合作,继续教育院校负责提供课程,而IT公司则根据教师的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中文继续教育慕课平台技术可以交由专业的技术公司维护,以适当的方式获取收益,继而实现慕课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研发慕课“本土化”技术平台

慕课作为“舶来品”,引入我国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因而在发展慕课时,我国要充分结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着力研发“本土化”成人教育慕课技术平台,大力宣传优秀中华文化,进而为慕课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形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根据2014—2015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报道,目前我国网络宽带平均速度的全球排名为第120位。“网络系统的核心是根服务器,现在全世界共有13个根服务器,其中主根服务器1个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中9个设在美国。美国依靠网络信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从而实际掌握着互联网的控制权,实质上也主宰着网络教育的话语权。”2015年5月13日,总理确定要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各网络企业需要落实国家方略,使更多的人享受更安全的上网体验,学习到优质的慕课教育资源。其次,“建立成人继续教育慕课联盟。整合已有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创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在线教育体系,将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聚集、加工、提升、再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形成标准化的慕课资源。”最后,“本土化”继续教育慕课平台应传递中华优秀文化。可以利用慕课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将其打造成富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式慕课”。

(四)不断提升慕课教学师资水平

慕课在为继续教育教师提供公平竞争平台的同时,也对继续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慕课教师在课程上录像所花费的时间都在100小时以上,且同时需要摄影师、教学设计师等的积极配合,这些都给慕课教师提出了更具体的高素质要求。首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展继续教育慕课亟需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为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咨询与指导。密歇根大学认为:“教学咨询人员在帮助教师解释数据并识别提高教学水平的策略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家推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极大提升继续教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其次,继续教育教师应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教师应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力求推陈出新。最后,慕课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助教。通常情况下,慕课助教需要承担课程前期材料准备,课程录制过程中的演示文档的编写与制作,视频的录制与编辑,以及课程使用后的作业与视频课件内容答疑,论坛及课程平台的技术维护等。因而,提升慕课助教的素质也显得尤为重要。(五)改革继续教育慕课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创新课程,慕课极富有活力。授课内容的新业态,授课方式的新模态意味着它与传统继续教育课程的管理方法截然不同。因此,慕课的“新”,也必须匹以相应的新制度。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为慕课应用与发展提供“立体式”“全方位”的服务。一是制定慕课工作战略时间表。结合各继续教育学院自身特色,探索慕课教学规律,为继续教育慕课的推进、培训、研发、应用,谋划好“时间表”。二是强化慕课工作的对接制度。慕课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如何与传统管理方式进行对接,是管理的重点内容。强化慕课的对接制度,促进慕课与传统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融合,必须从学分互认、质量认证、奖罚明确三个方面考量。三是促进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安排。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继续教育院校采取知识共享许可,从制度层面上开放慕课课程的共享,增进知识的融通率。在法律层面上要充分保障每一门慕课课程的知识产权,尊重各院校和慕课研发教师的知识成果,这样既能满足开放共享的需要,也能保障慕课的知识产权。

三、我国继续教育慕课发展趋势

英国开放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托尼•贝茨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慕课对继续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而言是有利的工具,它本身有很高的价值。”可见,未来慕课会在继续教育和技能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把握机遇,顺势打造中国版的继续教育“慕课”平台,进而推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红.浅析“协同式”慕课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2016(4).

[2]任飞燕,乔欢.“慕课”时代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

[3]李曼丽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贾寿迪,杨洋.MOOC模式带给我国开放课程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5]段雄春.刍论“慕课”来袭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4(30).

[6]田宝军,姜朦萌.慕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局限性及克服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2).

[7]李世平.MOOC课程建设的本土化前景[J].教育发展研究,2015(4).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第6篇

2004年,教育部的教育资源技术规范规定了教育资源的建设的四成含义: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主要有类,分别是试题库、试卷素材、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1];二是网络课程建设,它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以及网络教学的要求,对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集成;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通过评价筛选优秀的教育资源;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是指以数字信号的蕴含了特定教育信息为依托的在互联网上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以计算机网络和光盘为载体的网页、计算机网络课件等的教育资源[2]。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融合后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一是类型多样,分为网页和网站、网络课件和电子图书馆等的网上资源和文字、音像、直播课堂等的网下资源,还可以分为文字类的印刷媒体资源和光盘录像的音像媒体资源以及网络媒体资源。二是特色功能化。各项资源各有利弊,纸质便于携带和印刷,音像和网络资源缩短教师和学生距离,可以交互学习。三是环境网络化。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网上平台的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在质量、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状况,所以拓展教学资源方面的难点也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融合质量的一个瓶颈。

成人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继续和延伸,但是已经不同于学历教育的学历管理的规范化和一体化。成人继续教育的学籍由于专业、学历、年龄等的各不相同,层次不鲜明,管理难度比较大。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籍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复杂性,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受教育者与教育者见面机会少,学籍的分层和阶段管理难度和复杂性大。二是形式不一造成的利用率低,远程教育是由高到低的辐射,由于各有评定标准,形式不一,这样形式不一就造成了学籍形同虚设,利用率低。三是学生的灵活变动,造成学籍管理难度加大。成人继续教育由于时间和地点等不同,所以不能举行统一考核,成绩变动、补考、缺考和重修的异常变动都要一级一级逐层上报,学籍管理难度大。因此,由于学籍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学和审查制度的不健全造成了学籍管理上的制约[3]。

推进现代远程技术与成人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是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繁荣,建立适合国情的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和形成终身化学习的氛围是迫切和必要的。同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成人继续教育的技术手段的更新,而成人继续教育也促使了现代远程教育的用武之地[4]。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突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体化,给每一个需要继续教育的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终身学习机会,形成受教育者数量大、办学形式多样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这就需要政府多加指导和规范,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和受教育者自觉学习的体系。

(二)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大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保证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动力。网络教育学院的开设,加强了网络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交流,也实现了教务管理,教师通过注册登录后可以上传讲义、教学信息,答疑解惑;学生可以随时通过自主学习对效果进行评估[5]。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网络教学、视频教学、广播电视等方式进行整合,形成多种教学模式体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一是建立支持服务体系。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需要整合教学方式的所有教育资源的支持服务体系是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提供完善的现代化的图书试验中心的课件使用、上网学习和提供辅导资料的音像资料的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支持服务,为学生提供课程和资料的学历资源的文字材料和教辅资料的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光盘等教学媒体的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支持服务以及包括教学计划、学习内容、活动、作业考试等系列与学习相关的各种信息的即时传递的和反馈的信息支持服务。二是建立教师导学机制。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已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于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因此,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导学机制,包括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和答疑解难,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在各种资源中感受和思考,建构知识的指导学习,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互动,形成有效监控和辅导,教师角色转化后,由灌输变为引导,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制定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和成人继续教育的特点,制定学习材料的不同特点实施因人制宜的教学以及全方位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课程设计、辅导资料、课件设计和网上考核等教学环节全方位辅导,开放式交互学习。所以,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整合网络教育的教育资源,把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教学模式相互配合,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远程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教学资源的相关概念,教学资源建设在现代远程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逐渐融合中的标准:首先要明确开发教学资源的主题,在多元的教学资源开发中确定开发主体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学校和部门的教育资源都存在一定缺陷,所以确定开发主体在资源的质量和进度上意义非凡。其次要确定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教育资源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类,分别是试题库、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二是网络课程建设,它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以及网络教学的要求,对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集成;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通过评价筛选优秀的教育资源;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最后确定组织机构和建设程序。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指导委员会、职能部门和评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教师学生教育资源的教育评价功能的建设程序的设计。

(四)学籍管理方式的改革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极大的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败,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合格教师的主要途径,因而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在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在全面推进创新型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教育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和全新的发展思路。

教师继续教育是必要需求,网络教育是有效支持与保障,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可以较好的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二、文献研究

1 网络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正趋于多样。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归纳为5种模式,主要为:一是“课程本位”模式,二是“教师本位”模式,三是“学校本位”模式,四是协作式的培训模式,五是网络培训模式。网络教育作为一种趋势性、新型的培训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和教育领域的重视与推广,而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主体也越来越关注网络教育,投资网络教育基础建设,以及网络教育方式的研究。

2 概念界定

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还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网络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工具所特有的易于跨时空沟通、互动、共享信息的开放、平等的无中心网状环境来发展学习者个性,从而实现以学习者个体为本的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对达到一定知识水准的在职教师进行的知识更新、补缺和提高的教育。目的已不单纯是补足学历、补充新知识,或改进目前的教学工作,而是改变教师进行教学的知识、能力、态度、行为等条件,以提高教育对社会和新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总体适应性。在教师任教期间不断进行,甚至延续到退休,乃至终身。

三、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网络教育的优势

1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脱离实际需要

继续教育所传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知识本身的先进性是无庸置疑的,然而由于缺乏对教师及其所在学校的了解和联系,致使不能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失去了实用性,与实际相脱离。

(2)抑制了教师的积极性

继续教育没能激发起教师的主体精神,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行政命令而参加继续教育。导致教师继续教育积极性的低下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3)重知识的传授、学历的达标

继续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与行为模式的修正,真正转变以往的重知识传授的信息加工继续教育模式,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 网络教育的优势

(1)开放的教育系统

教育系统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时空的开放性,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二是学习对象的开放性,网络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想参加学习的人只要具备基本的上网条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

(2)高效的人才培养

从教学规模来看,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可以不受教学场地和师资的影响,可以达到最大的教学规模;从教学效果来看,学习者能够得到最优秀教师的指导,获取最权威的信息,自身素质可以得到理想的提高。

(3)先进的教学模式

在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而学习者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学习。同时,教学媒体也不再是简单的演示工具,而是成为促进学习者学习的重要的认知工具。

(4)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网络的特点使得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等变得切实可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四、网络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网络教育由于师生分离、教管分离,必然带来教学管理的弱化,使得网络教育过于依赖学生主体参与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网络教学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学习者是低效率的。许多缺乏自我管理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是很难在没有教学管理压力环境下自主完成学业。

第二,网络教育资源的容易获取和方便查询,学习者会因为长期的这种简易的学习方式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同时减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习的途径就相对减少,不利于知识的巩固。

第三,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论是在线还是离线,网校提供的是优秀老师的“标准化”课程的讲课预制件,缺乏个性。在授课时,主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概念化的、没有任何及时反应的虚拟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个性的人。“师生分离”不仅是时空上的分离,更多的是感情上隔离。

五、解决的策略与途径

1 确立新的教师继续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观“教师教育的基石和精髓是终身教育理念。”它极大地强调了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极大地突出了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当今世界教师教育令人瞩目的发展趋势是在延长职前教育年限的同时,努力把握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并使两者有机地统合起来。继续教育由一次性向多次、回归转变,从外控型向自控型转变。

2 做好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调研

教育培训主体需要事先设计好继续教育者的能力测试提纲,做好继续教育者的能力测试,培训前对教师进行测试分类,并做好需求调研,根据不同的教师基础情况,进行分班培训以及网络课程选择。

3 优化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调动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在发展网上课程时,我们应该考虑网上课程的特征和优势,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优势。网上教材应该适合自学,注重通俗化的理论加实践应用。良好的网上教材应提供“互动”,即能使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问题,犹如身边有一位循循善诱的教师在启迪和引导学习,同时又让学生有机会去理解新思想和新概念。另外,教材的内容应包括对话式的讲解,让学生感到犹如自已正在和教师进行“双向交流”。

从方法上看,网络教学除了在网上提供学习材料外,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网上练习和测量进行非同时性的交互。当然,可以借助网络环境中的BBS、P2P技术,通过网上交谈室、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或者多用户的多维系统(MUDs)和多用户的面向对象系统(MOOs)进行同时性的交互。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在网络教学中,依照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授课是必不可少的。课件设计小组应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预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疑难重点。技术媒体的选择,包括各类插图、动画等形象化表现手段,视频素材的选取与制作,以及必要的自我测评用的典型习题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经过精心策划的网络课件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缺乏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带来的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4 解决网络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重点就教学优秀案例资源进行收集整理

我国目前无论从公共网络资源还是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资源上,都很匮乏。有效教育资源的获得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资金的投入。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网络教育机构应该首先利用自身条件,开发和积累与课程直接相关的课程材料,并逐步建立与其它机构的信息共享。还更加需要重点在教育优秀案例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同时开辟讨论区供学习者讨论研究。

网络教育是迅速发展的新生事物,网络教育具有神奇的魅力。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了网络教育的特性,遵循网络教育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制定网络教育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减少失误,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使网络教育成为一种人类最科学、最完善的教育。基于网络教育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这种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主要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潘海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分类[J],继续教育,2002,2

[2]吴民祥,略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0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第8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权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学习模式的出现,教师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自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对教育实践不断反思和建构的过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学习时也只是被动机械接受,不能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学习,学习效果不明显。采用大规模的集中培训的方式,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势必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工学矛盾突出。 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想到了利用网络,突出校本。

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优势日趋凸现。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培训,至少具有以下三大优势:(1)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减少工学矛盾。(2)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3)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教育的方式。因此,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校为本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走向以校为本正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校本发展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学校中进行”。校本培训正是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学习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达到共同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目的。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进行了《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课题研究,以求克服诸多矛盾,更大程度地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彰显“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的功能和效果。通过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三种培训模式。

模式一:集中培训模式

一、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根据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学习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把教师分为中年组和青年组,实施分层、分阶段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对于中年教师,我们从基础知识开始教起,如电脑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powerpoint、Excel等软件的使用,网上资料的搜索、下载等,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对有―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青年教师,我们提高培训内容的难度,以制作课件的软件应用和上网浏览、收集、处理信息为主。如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flash等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建立博客和发表BBS,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操作等。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求教师们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素质。

二、专家引领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校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名师到校做报告。河师大吴忠良教授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业培训,市教育局局长谷朝众同志为教师做《做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打造特色学校而努力》的报告。我们还邀请了市职业技术学院马春元教授、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季华老师、鹤翔小学白志江副校长等到校做报告。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定期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观看教育名家的教育报告和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三、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我们主要采用了教研和培训相结合的“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具体采用了以下方法:

(1)学科培训学习。每两周学习一次,分语文、数学、技能等几个小组。每次学习之前确定一个主题,教师围绕主题上网查找资料。等到教研活动时,大家共同分享收集的资料,畅谈学习的体会。每个小组在学习活动中都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每次集中学习后,要求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

(2)研究课堂教学。以说课、讲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学校规定每周由一位教师作公开课,轮流进行,每节公开课结束后马上举行评课活动。听课教师要围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学媒体的使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课。实践证明,“听评课活动”是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方式。

(3)集体备课,共同提高。由教研组长,根据年级进度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确立备课内容,安排一位教师重点备课。教研活动时,这位教师要重点发言,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运用到的教学理论等。其他教师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交流。所指定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进行整改,重新设计。

模式二:以网络为依托的自主研修模式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是教师在拥有计算机、可以上网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持续发展的过程。

教师平时工作紧张、精力有限,很难拿出整块的时间参加正规的面对面学习。网络具有时间、空间上的灵活性,使学习变得随时、随意,更能适应教师的实际情况。此外,网上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百度、Google 等搜索引擎能够很方便地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研修,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样,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例如,有的老师家里有电脑,并且能够上网,他就可以把学习安排在家里进行。

一、建立教育博客,开展网上教育叙事研究

博客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更简易的平台。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体会、教案、课件等上传发表到博客上,既可以对日常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还可以通过浏览其他教师的博客实现交流学习的目的。

每位教师都在学校的网站上建立了个人博客,教师们利用博客或反思课堂教学,或叙写教学随想,或记录学习心得,或抒发人生感悟。通过在博客上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大大拓宽了教师进行新课改的思路,为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通过论坛,与全国各地的老师、教育名家交流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极大地方便教师的交流。网络交流主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交互自由的环境。参与讨论者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的积极开展。二是网络交流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它不受时空限制,教师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参与网络讨论,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可以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向他们请教教学中的难题,还可以了解到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教师通过K12教育论坛、小学数学教学网论坛、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音乐教学论坛、中国教育教学论坛,与全国各地的老师切磋教法,研讨课例,与名师对话。

模式三:以专题网站为载体的培训模式

一、建设学校专题网站

为了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在网络学习研究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网站为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起到了为教师培训导航、鼓劲、解惑、铺轨的作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外出学习后必须将带回的学习资料、学习汇报通过网络与全校教师交流;教师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后,要将说课材料、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后反思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网站上自己的教学资源毕竟有限,为了给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师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进行学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我们在主页上建立了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市基础教育资源网的链接。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课件、教学设计或者案例,极大地方便了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二、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网上培训学习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发了10个门类800多门网上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学习,享用这些优质的学习资源。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培训学制为两年,240学时,实行学分制。

教师首先利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完成网上辅导老师安排布置的练习和作业,而后把练习和作业到继续教育网站,辅导老师再对这些练习和作业进行评判,并把每个教师的得分保存在数据库中,教师通过查看系统保存的得分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教师还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织的网上继续教育考试,考试合格颁发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我校教师全员参与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学校机房向教师开放,教师可以利用没有课的时候到机房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目前学员已全部通过考试,圆满完成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任务。

三、参加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课堂教育技术培训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解决教师工学矛盾,在市教育局师训科精心组织安排下,2009年3月23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鹤壁班开班,我市共选拔了50名优秀教师参加学习,其中我校就有10名教师。此次学习采取网上远程培训的方式,学习时间为一个月,培训分为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分析、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下载加工等八个模块的内容。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学习,我校10名教师全部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习任务。8名教师成绩为优秀,2名教师为良好,成绩排在前10名的学员中,我校教师占了6名。

4月27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淇滨小学班正式开班。淇滨小学剩余69名教师全部参加了网上教育技术培训。

这次培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许多教师利用没课的时间到计算机网络教室学习,他们认真看学习材料,完成网上测验。根据学习内容与本组同学发贴展开交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不仅进行理论学习,还理论实际相结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填写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用EXCEI分析统计学生成绩。

这次培训,我校教师取得了更为优异的成绩,最高分到达了98.8分,其中59名教师被评为优秀,10名教师被评为良好,教师不仅掌握了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教育技术的技能技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育,远程;教育,医学,继续

1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现状

目前社会对医护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明显增加,参加各类在职教育的各级医护人员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往往无法抽出一个有规律的时间参加系统的学习,远程教育自身的优势无疑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和环境。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卫星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1]。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整合医学院校的各类教育资源,搭建生动、形象的医学教育平台,科学、有效地增加教学的信息流量,能充分发挥各类医学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医学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极大地扩展了各层医务人员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受益人数多。它能突破时空的局限,实现信息的同步传递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情况,充分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现代远程教育能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带来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启迪创造和创新。现代医学远程教育相比于传统教学有其独特优越性,符合广大医护人员工作的实际需要。现今如何构建完善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成为极具价值的讨论课题。

2国外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

英国是远程教育的开创者,始创于1969年的开放大学(theopenuniversity)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是能平衡教育资源,根据学员需要,精心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程材料,课程体系和资源建设随时根据社会需求来合理调整课程计划,课程设置灵活。同时,英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重视对医务工作者的循证医学、伦理、职业精神的教育,志在培养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优秀医学人才[2]。西方国家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都很重视。美国与西欧国家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最为迅速,尤其美国的计算机、网络、软件制作及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使其无论在内容、手段、普及程度上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3]。美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主要由政府下设的与卫生相关的管理机构进行组织。在国家立法及其他有效措施的保证下,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对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及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终生医学教育。设立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ME)对提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者以及课程、考试、导师的测评等方面均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美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主要从规章制度建设、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结构4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估。除了制定并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标准与评估、还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提供者进行认证。美国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资格认证制度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完善、全面、系统的认证制度,其认证机构主要包括机构式认证机构和专业式机构认证。前者是根据办学申请机构本身的任务和标准对学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后者又叫项目式认证机构,此种机构只评价学院内部的单位、分校(院)或项目,通常要与部级专业协会合作共同完成认证任务[4]。而所有的认证机构的行业许可均由社团性质的全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和政府组织联邦教育部(USDE)共同承担,两者负责对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的认证机构提供认可服务,从而从体制上保障认证的质量[5]。澳大利亚对远程教育进行立法,能够使远程教育机构在法律的保障和约束下健康有序地发展,能够为明确远程教育目标定位作出规定,确立远程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各级政府加大对其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投入保障。远程教育法规通常主要涉及法律规定的目标定位与办学层次、远程教育资金投入、机构设置、教师和学习者的权益等[6]。同时,远程教育立法又对规范远程教育行为和指导远程教育实践提出要求,使远程教育能够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印度为有效应对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人数上升的趋势,需要训练有素质的专业卫生系统人才。传统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很难满足这种需求,远程教育方法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能提高卫生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手段。继续教育对于印度卫生保健领域的工作者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25家机构在印度通过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提供69门关于公共卫生各个领域的课程,这些计划的提供者包括政府和私人教育机构。这些课程内容包括广泛的公共卫生领域,如营养、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医疗和医院管理等等[7]。各国学者投身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实践,探索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规律,为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奠定基础。国外在现代医学远程教育方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管理制度完善、有法律保障、课程覆盖专业广、精品课件多。这些可以借鉴用于我国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结合中国的国情,有选择地采用国外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先进的办学方法,突破传统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束缚,转变教育观,对中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事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3国内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医学远程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与转变。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远程教育进入了以计算机及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支持的阶段。以双向交互电视、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机会,对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3.1硬件设施不完善

我国现今依然有大部分边远地区的基层医疗单位缺少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经济条件落后,计算机设备无法满足医务人员的学习要求。互联网覆盖不全面,许多边远地区尚未有互联网,无法观看教学视频。

3.2部分医务人员认识不高

据调查,部分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应单位的要求,因有晋升评聘要求学分达标、执业注册挂钩而不得不参加,并不是考虑实际工作需要参加,以混学分为目的,违背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学初衷[8]。

3.3管理相对滞后

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有些继续教育网站出现买卖继续教育学分的情况,使学习流以形式,失去继续教育的真正意义[9]。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版块网站获得国家批准,开设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体现了国家对医疗体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医疗专业人士知识水平提高的迫切需求,但是大批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平台的涌现,也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平台素质的参差不齐。

3.4教学内容未能满足需求

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在举办内容上仍然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基本上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在医学人文及管理知识方面的内容很少,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而对医护人员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造成许多在职人员缺乏从业过程中必备的相应知识与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市县乡村4个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知识的需求不同,很多学者意识到远程医学教育的学习材料开发应符合学习者的要求,但专门针对学习者需求的学习材料开发尚不成体系[10]。教学内容覆盖面小,现临床及护理相关专业课程较多,预防、医技、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不足,导致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参与相应的专业课程学习[8]。

3.5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会改变医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的制约以及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的远程教育改革主要还停留在媒体手段的改进上,缺乏对教学内容、模式和策略的设计,交互性不强,学生还是主要采用浏览的方式进行学习,不能实现实时提问、交流、在线考试、答疑等[11]。这些都是限制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一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模式”,即讲授式教学为主。出现教学规章制度与教学设计不完善,在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问题。

3.6医学实践技能难以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培训

由于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信息量大,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要求高,实验教学及实习的内容较多等特点,使医学远程教育与其他学科远程教育有所不同,网络教育可以满足学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但难以满足学员操作及动手能力学习的需求。

4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大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应重视网络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制定政策支持社会投入,推动教育公平。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财政支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为基层医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

4.2树立观念,提高认识

为医务人员普及终身学习理念,让其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不仅仅是为完成任务获取文凭和职称的途径,更是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卫生技术人员来说,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是维护职业信誉和提供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体现,必须转变对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4.3完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远程教育市场尚未规范,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出现不法行为,如买卖学分。只有健全法律与完善管理,才能保障医学远程教育的良好运行。杨阳[12]提出严格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的资格准入,资格认定评审,完善相关的培训质量评价等标准,强化培训过程监督,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沈群峰[8]认为有系统完善的政策保证和支撑,及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的约束,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工作,对滥授学分、乱发证书的单位,停止其办学资格。彭文婷[9]提出可以在行政层面上使我国卫生技术人员在一定的强制性规范管理下,保持着自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徐霁[13]指出国外开展远程继续教育比较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如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ME)除了制定并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标准、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提供者进行认证外,还对学分授予情况进行监督。我国还未成立专门的审定机构,而是由卫生部直属的全国继续教育医学委员会及各省市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下设若干个学科组承担[9]。我国可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外国经验本土化,促进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

4.4优化教学内容

黄宇[14]提出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设计不同的课程,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需求建立多层次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支持帮助服务。黄禾[15]提出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医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强调科学严谨性和临床实用性。郭常平等[16]提出打造精品课件,注重课件建设。课件应体现丰富性、多样性、先进性与科学性,以满足远程学员自主性学习的需求。可开发远程教师易学易用的在线教师课件制作系统,使课件具有扩充性和开放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和理念,增设医学类新兴课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及医学软科学课程,以全面提升课程质量。

4.5改进教学模式

杨阳[12]提出教学可融入医学案例,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析,可设置问题让培训人员进行讨论,使其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效果。刘建明等[17]指出学习要通过学习者与同伴在特定的情境下积极互动,而不是只对各种抽象化的技能进行训练,可采用“有指导的教学谈话”、“自由交谈”、“演员策略”等方式进行培训,促进网络学习的情感交流。郭常平等[16]指出浙江大学远程继续教育采取卫星集中授课、课件分散自学、英特网答疑和实践环节构成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逼真再现原始的教学环境,充分考虑学员的特点和需求,体现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自主性。高澍苹等[18]提出3种混合型教学模式,分别是讲练型教学模式、辅导型教学模式、社交型教学模式。建议依据培训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灵活的技术平台和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可为混合教学模式的运作提供可靠保障。孙众等[19]介绍了利用MOOCs学习平台、无线放映机和多种移动端设备构建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型。MOOC课程不像传统网络课程那样由老师从头讲到尾,而是以知识点为节点,循序渐进,将课程视频分段,每段不超过20min,每个视频后有对应的任务或问题。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或喜欢的顺序选择课程,有助于学员有目的地学习,与人类学习注意力关注时间较短的习惯相符。杨海平等[20]指出MOOC课程包含多种交互方式,学习者可以对课程进行点评,在讨论区讨论,通过论坛进行教学交流,通过这种互动,不仅帮助学习者解决困难,还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新认识,也能让课程逐步完善。

4.6在线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引进虚拟现实技术

王淼等[21]搜集整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3年来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现代医学人才继续教育中的相关资料,研究显示华西医院远程医学培养模式受众覆盖面、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以及继续教育资源可及性等方面远大于传统继续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发现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仍存在不足,最突出的是部分医学知识、技能难以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培训,外科手术技能培训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华西在线在位相结合,在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同时,也开设了各类项目制培训,选择了部分外科适宜技术进行专题培训推广,有效地弥补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不足。刘建明等[17]提出为弥补远程教育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是应用计算机以及专用硬件和软件,模仿各种现实境界,使用户接受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与虚拟环境中的人及事物进行行为和思想的交流。目前这一技术已从虚拟医学图像发展到虚拟人体、虚拟医疗系统、虚拟医院、虚拟实验室等。如美国开发的可视虚拟人体,为人类提供了男、女完整的人体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数字化解剖图谱,可进行实时人体三维重构和展示,可用于人体解剖学、放射医学的教学和引导外科手术等。香港城市大学叶意盛将虚拟现实学习环境(VRLE)应用于儿童心理康复实验中。该研究团队在实践中利用虚拟现实设计帮助受虐儿童恢复心理健康的学习环境,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认可。他认为设计虚拟环境应考虑学习内容和教学流程以决定学习环境的类型[19]。

5小结

医学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手段相融合,是进一步提高在职医务人员能力的一个方便途径。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迅速,但在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优化技术路线,以满足需求,解决瓶颈问题。积极探索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手段与方法,逐步建立健全与网络教育相配套的教学保障制度与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打造精品课件,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性教学,采用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在人文修养、科学素质和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丰富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为满足学员对实验操作及动手能力学习的需求,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可以与技能培训课面授方式相结合,同时加快促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建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要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远程医学教育工作,充分整合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建立以人为本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单位、个人在未来的竞争力。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促进和完善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面对医学远程教育的新课题、新起点和新挑战,需要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进程中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在改革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闻捷.全面构筑远程医学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成人教育,2004(1):16-17.

[4]潘康明.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8(5):23-28.

[6]王焕.澳大利亚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8]沈群峰.2011—2013年浙江省远程继教医学教育的现况调查[D].杭州:浙江大学,2014:1.

[9]彭文婷.中美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比较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4):217-218.

[10]谭琳.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材料开发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0(9):12-13.

[11]景汇泉,孟群.我国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09,1(4):11-14.

[12]杨阳.基层医务人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对策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3(1):51-52.

[13]徐霁,骆达,等.国外远程医学教育管理与评估[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2(1):22-26.

[14]黄宇.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7(2):593-594.

[15]黄禾.十二五远程医学教育的探讨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5):15-16.

[16]郭常平,茅晓延.我国远程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7-28,73.

[17]刘建明,王金才.构建完善的医学远程教育系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1):5-6.

[18]高澍苹,孙宝芝.探索远程混合教学模式提升远程医学培训质量[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2(2):29-34.

[19]孙众,尤佳鑫.混合学习的深化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5(9):5-9.

[20]杨海平,李佳玉.MOOC的教育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9):58-60.

[21]王淼,夏天,刘蕙中,等.远程医学在现代医学人才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中的角色[J].四川医学,2015,36(2):135-137.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资源 公益性 对策

教育是建构和重组生产力的产业,生产诸要素增长最快的部分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教育和就业率。成人教育因为其赋予亿万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功能,从而成为当前知识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对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发展现状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今后进一步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从而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无疑将大有裨益。

一、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公益性与资本寻利的冲突

从理论上看,《教育法》第53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成人教育属于缺乏利润驱动机制的社会公益事业,全世界都缺乏运用市场机制举办成人教育而成功的范例。如果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一项纯公益性事业,那么在我国目前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今天,就必然产生成人高等教育公益性和办学主体投资资本的寻利性之间的冲突。

而事实上,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有效利用自己充沛的教育资源,开辟一条增收的渠道,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则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获取投资回报。各地的成人高等教育收费都在不约而同地向全日制本科看齐,或者是以全日制本科的收费标准为参照系。而且就目前中国城乡居民的收水平而论,一名成教学生一年的学费比英美发达国家高出4倍之多。同时,目前各家银行开办的贫困生无担保助学贷款仅仅局限于全日制本科生,而数以千万计的成人教育院校学生却被打入了另册,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培养目标及结果与投资利益的冲突

就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界而言,无论是解放后五十年代初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还是改革开放后成人高等教育再一次腾飞的主要依托者,都是普通高等院校。因此成人高等教育从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全日制本科大学的翻版,其主要价值导向定位于提升成人教育学员的理论素质,有一种浓重的学历补偿教育色彩,在成人高等教育的评价上也一直强调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层次、同规格、同要求。这就从源头上使得中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化,课程设置上,技术性课程同理论课程的比例一般为28,甚至更低。为了使教育初期的一批高技能人员提升理论素质,理论教育的确是当时的时代需求,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完成学历补偿教育后,在大学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的今天,理论性的东西太多而技能性的东西又太少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经济建设对人才培训培养的需要了,从而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毕业生实践工作能力。另外,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7%,提前实现了2010年教育规划目标,教育发达的地区更是已经达到20%,而高等教育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师资队伍的发展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尤其严峻,诸如师资队伍的严重不足,管理队伍的滞后,校舍、教育和实验实习场所、运动场所、图书等教育资源的不足等,这都极大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另外,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目前仍然是按照计划经济时代模式进行招生和培养,招生计划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在教育作为地方市场经济发展动力源之一的今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高度计划性,没有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没有能够及时同当地的经济建设挂钩进行专业设置的科学化,必然与地方经济市场化产生冲突,也就大大影响了地方政府和地方社区对成人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只有在成人教育提升地方人力资本档次和实现就业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才有可能积极参与。而中国成人教育多数是理论型的学历教育,与地方政府的期望值反差太大,因而这个矛盾构成了当前中国成人教育的悖论。产生了近几年成人高教教育报名人数不断下降,地方政府对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投入逐年减少的情况。

3、“含金量”不足,公信力下降

成人教育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和改革调整,特别是由秋季招生改为春季招生以后,报名人数逐年减少,形成了报名人数和计划数“倒挂”的现象。仅就湖北省而言,2008年湖北省成人高校招生计划内8.5万人,而实际报名人数不到8.49万。随着“倒挂”现象的出现,为了保证生源数量,成人高等教育入学门槛越来越低,个别省份在总分450分的情况下,录取分数线低至100分,大部分省份不超过200分。如此低的录取分数毫无疑问降低了成人高等教育毕业文凭在公众心目中的含金量,造成了成人教育的公信力严重缩水。同时,一方面,近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使某些教学质量较低的私立学院、二级学院,进入成人高等教育,形成了无序发展,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新批办的成人教育单位还存在教学管理混乱,教学内容简单,教师授课浅尝辄止等各种不规范现象,比如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中国某大学成教学院卖成教文凭一事,在社会舆论上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使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社会声誉下降,至此被一些人称为“假的真文凭”。成人高等教育毕业文凭含金量的下降,已正成为事实。

二、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探索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朱新均说:“在构建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成人教育大有作为。”因此,尽管目前成人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只要认真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整合高等教育资源,遵循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社会职业属性、学习时间上的业余性、知识上要求实用性等特点,进行科学管理,成人高等教育一定会与经济建设很好地接轨,也会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

1、进一步明确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从2000年落实高等院校扩招政策开始,经过八年的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有了长足发展。据有关数据统计:2000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556万人,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562万人,5年间扩招了1006万大学生。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普通本专科将达到2000万人,将再扩招438万人。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截至2010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从现在的7%将增至10%左右。中国高等教育已从此前的“精英教育”模式进入了“大众教育”模式。

为了适应普通高等教育的改革,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也迫切需要配合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需要及时转变方向。学校自己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特色和学科优势,科学合理地确定办学类型、层次和专业,要把成人教育从原来的补偿式全日制教育转向在职人员,开展业余形式的高中后、大学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大力开展社会各界人员的培训工作,比如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的继续教育。

2、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远程教育模式转化

高校扩招后,在面临教学资源紧张以及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情况下,如何更好、更加充分地利用高校在科研领域的领导权威性、教学方法的特色以及优秀的教师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服务于新形势下的现代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在现代现代信息技的发展,已形成了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限制的网络社会。高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将函授、夜大、短训、自考和自学等传统的教师面授型教育过渡到现代远程教育,来实现人们更好地通过网络来完成继续教育学习的目的。如目前正在推广的网络远程教育,就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合,从而实现远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继续教育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任何方便的时间、空间利用计算机来来学习相关课程的内容,同时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非实时地提问答疑交流活动,与教师产生互动;任课教师也可以省去到处奔走讲授的精力,只需要做好一个精益的媒体课件,将自己的讲课内容录制到到电脑中,并附以相关学习材料,就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教授给全国各地的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测试,进行电子阅卷评分。通过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自己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点。网络教育不仅把教师从课堂中解放了出来,而且还提高了教学的管理效率,节约了一定的教学管理成本。

我们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电子信息高度发展平台,充分认识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改革创新”的方针,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把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好的知识型后援服务。

3、深化改革,遵循成人教育市场规律,以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与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不同,今后的继续教育对象将更多地是面对具有一定的社会职业,学习时间有限,以业余、函授和网络教育等学习形式为主的学习者,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生存,提高生存质量和提高专业技术技能为主。因此今后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将有所不同,将更加突出实用性、针对性、技能性、专业性,更注重在岗和转岗技能需求,强调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未来继续高等教育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制定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的全程教学计划;二是遵循继续教育规律,提供适合成人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建立适合于成人业余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三是学校要加大教学投入,加强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四是政府要淡化对继续教育办学环节的指令性控制,让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调控招生培养的量和层次,使继续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的步伐相吻合,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好的知识型后援服务。

4、加强领导,切实做好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稳定工作,加强科学化管理,重塑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公信度

今后,我们应该继续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公信度,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树立人本管理,择优决策观念,建立人才培养多方案管理模式,即多角度、多因素地分析比较众多人才培养方案,然后择优。同时还要从学生和教育实际出发组织教与学的活动,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注重对人积极性的调动。这里的人,一方面是指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者,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另一方面是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者,在当前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以教师为本,围绕教师所见的知识领域开发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只要在管理中做到依法办学,健全制度,应用科学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管理工具,进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就一定能够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高效对接,并使成人高等教育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嵇小怡:高等教育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30).

[2] 李苏伦:当前成人专升本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

[3] 李苏伦:成人高教改革的动向和趋势[J].成人教育学刊,2001(5).

[4] 薄贵利: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4-3-24.

上一篇: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材料范文 下一篇:学校中心组学习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