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科技范文

时间:2023-12-07 11:57:39

建筑与科技

建筑与科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科技 建筑节能 存在问题 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转型和改革的问题,加强建筑的节能设计也是建筑领域发展的新问题,强化建筑的节能设计与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使其更加便捷和低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对能源的损耗。我们知道,当前建筑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建筑能源的消耗也日益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对建筑工程加强管理和监督,推广和实施新的节能标准,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这方面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不断建立起新型节能建筑标准的设计、审图、监理及施工和验收标准体系,并且不断完善这部分的核心内容及评判标准。与此同时发展节能建筑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考虑到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进而全面的审视建筑活动等对于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更加综合化的设计来不断的优化,进而实现建筑业的全面以及可持续发展。

一、对于建设节能建筑的基本认识

相对于以往的建筑规划以及施工管理来说,节能建筑的设计是遵循气候设计以及节能的基本方法,它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群体进行划分,其中对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都进行比较系统化的研究,重点在于建设低能耗的建筑。总的来说,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从而逐步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对于我国的建筑节能发展来说,还处于初始的阶段,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开展,国家对于节能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但因为推行节能建筑的时间较短,节能建筑在总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从这方面来看,实现建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最终实现其有效的发展。

二、建设节能建筑的相关措施分析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我们对于节能建筑也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于节能建筑的发展来说,需要综合化的来考虑,以节能理念为知道,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进而确保设计的科学性,施工的规范性。

1、实现建筑的节能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提高对建筑资源的利用率,这是建筑规划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此需要深入贯彻资源节约化的发展理念,将资源看做是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东西,同时也可以将其看做是零碳排放的虚拟能源。在以往的建筑规划和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一来就加重了资源的开发负担,改变以增加资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传统思维定势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以落实,例如提高对窗的热工性能要求,我们就可以将“能耗分项计量”等推荐性标准转为强制性标准,从而实现建筑的冬暖夏凉,并保证遮阳的效果。在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利用生态能源,如太阳能等,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除了一般的光伏电池和光热热水器等低效率应用外,可以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例如薄膜光伏遮阳设施、相变蓄热墙、太阳能制冷、太阳能除湿、光热发电等。现在的问题是太阳能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低、能量密度低。这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光电光热转换效率,二是提高用能设备效率。

2、关于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分析。建筑的围护结构实现节能化的设计可以很好的改善建筑物的热工性能,通过这样的节能化设计从而实现夏季热量的进入,该项技术指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夏季隔绝室外热量进入室内,而在冬季的时候防止室内热量泄出室外,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室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状态下,以减少通过采暖、制冷设备来达到合理舒适室温的能源负荷,这也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当前我们的建筑节能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该项成套技术,其中包括高效外墙外保温技术、外窗节能技术,采用中空低幅射玻璃的平开塑钢窗以及根据房屋朝向和日照规律,采用高效的内、外遮阳技术等,这样的建筑设计可能减小其他方面的资源投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3、选择更加节能的新型材料,随着节能理念的提出,一些新型的节能材料也开发出来,对此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更好的来利用这些新型的材料,在这方面我们选取质量可靠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广泛的运用到建筑施工当中,实现建筑的一体化发展。除此之外也实现对能源技术的应用,实现各种能源之间的有效转换,例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对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并加以转化,从而解决建筑物内热水、采暖、空调和照明等问题,该项成套技术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聚热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4、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措施。目前,热源的种类有热电站、热泵、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区域锅炉房和小型锅炉等。其中以热电站的能量利用效率采暖多元化最高;如条件允许地源热泵(尤其是土壤源型)也在优先考虑之列,可以节能30%左右;而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机组供热式的效率相当于燃油或燃气锅炉;对于锅炉房来说,大型区域锅炉房明显优于小型锅炉。目前在国内常用的空调冷源有2 大类—以电能作动力的压缩式制冷机和以热能为动力的吸收式制冷机。另外采用空调蓄冷系统可以有效地做到合理用电,缓解电力负荷的峰谷差现象,移峰填谷,减少电力及空调制冷机装机容量,明显节约运行费用。

5、节能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新型材料的监管,一般来说建筑材料大多具有不同的类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选择工作进而找出其中的一系列类型,只有很好的把握了相关的建筑材料类型,在选择的过程中才会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对于建筑的相关材料进行考核。然后分门别类,这样就可以更加细化的去考核和了解相关材料的属性。查看其是否安全无害,针对于生态化绿色化的建筑设计要求,我们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就要更加的关注其是否具有很高的安全度,包括其是否具有有害的辐射、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等。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查看它的规格以及安全性能,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测,从而更好的去选择。

6、建筑周围环境与环保技术。对于建筑的节能建设来说,不仅需要在建筑物上加以注意,与此同时在周围社区的规划和建设上也需要重视起来,其中我们也探索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技术,例如绿色建材技术,从而降低环境负荷,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环境。例如在节水上也形成了节水综合技术,包括采用节水器具、雨污水收集回用技术、地保水技术,模拟建筑物周边的风环境和日照规律,进行高效的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设计。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来说,加强节能建设意义重大,降低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能耗,提高建筑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而在具体节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并注重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当然低碳建筑的建筑形态必然是紧凑型的、有较高的建筑密度,这些都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建筑节能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最终实现其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2]潘家华.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统[J].上海经济研究,2008(24).

建筑与科技范文第2篇

《建筑科技与经济》是由中国国际建筑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该刊中外兼容、先进实用、科学权威,以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为主,是广大建筑、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与技术经验交流的理想园地,是一份宣传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趋势的重要读物。

《建筑科技与经济》本刊以以发掘、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建筑文化遗产,传播建筑技术、工程管理及建设成就,探索我国建筑发展道路,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宗旨,着重反映建筑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构建健康、和谐的居住社会。本刊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搭建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也将成为建筑、经济、管理科学界工作者评定科研成果及晋升职称的好助手。

建筑与科技范文第3篇

沥青路面不平整原因初探及处理措施

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思考

吹填软土场地地基预处理方法探讨

改进仿欧挑檐干挂石材施工方法体会

浅谈灌区发展

基于多物质ALE算法的TNT炸药爆炸数值模拟分析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桥梁设计与施工的一些问题之探讨

走出工程机械维修保养的误区

双孔一面定位技术在泗阳二站机组大修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乡镇工程建设监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法制建设研究

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模糊QFD在工程项目过程协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面临的竞争环境分析

清单计价模式下暂估价问题探讨

大型工程设施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研究

监理行业面临的困境及改革发展探讨

BT模式下项目投资建设方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医院建设项目的业主方集成管理研究

西北五省建筑业成长差异与共性分析

基于共同框架的项目经理授权赋能研究

从法经济分析角度看商品住宅项目强制招标

实体材料甲供条件下的计价模式与招投标适应性分析

地下车站主体土建工程造价探析

屏蔽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与分析

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住宅成品化发展模式研究

建筑业信息共享技术研究现状与应用分析

经济适用房购置群体购买力现状解析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建设项目组织研究

完善公租房制度的政策建议——以重庆市为例

试论国有经营性土地出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低碳建筑开发阶段间的互动研究

论利率管制下住房公积金的公平性

住宅物业内共有部分经营问题探讨

我国建筑劳务分包市场培育和发展研究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研究

我国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深化改革方向探讨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立法研究

太阳能住宅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工程保险技术服务型组织的建设

我国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与住房问题研究

浅谈工程造价中的设备购置费

建筑施工项目物资管理的改进措施

基于DEA的我国房地产业效率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典型法律问题探讨

建设项目类生态系统的演化浅析

建筑与科技范文第4篇

建筑创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修正以往传统的建筑模式,利用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创造新颖的建筑空间,来增强人的体验。这里要强调一下,建筑的创意不是创造出一些人们没有见到过,很新奇的建筑,不是创造奇奇怪怪的建筑,而已用创新的精神给人更多建筑使用上美好的体验。建筑师的定义是创新的建筑师,不是先锋建筑师,所以建筑创意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广泛的应用。笔者认为建筑创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形与形状的研究;(2)物与材质的研究;(3)现象与状态的研究;(4)功能与场所的研究;(5)环境与自然的研究;(6)概念、思潮、意识的产物研究。

二、科技创新的发展以及思维

现在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如果一个国家的建筑和科技创新性思维和能力较强的话,那么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产业的链条之中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就能得到更加有益的发展,也能够使世界经济成分更加的有活力,当然也能使得更多的企业不断的提高自己,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总而言之,建筑以及科技的创新性思维与能力已经毫无疑问的变成了这个时代经济活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重点。从而也说明了建筑创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经济上一活带动百活主要力量。

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环境就是一个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人在不同的环境里面会成长出不一样的性格与人格也会在以后的生活里表现出不一样的能力。人即是如此,更何况于科技创新的能力呢。如果是在一个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里,那么势必也将会使得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当今的世界环境里,就是在一个不断发展科技的创新的大环境里。我们更自觉的去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式。那么世界各国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1)拥有一个好的文化环境。一个好的文化环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就如中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因为有了一个很好的文化环境,所以那个时期中国各方面的技术都开始有所发展了。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文化环境,科技创新的能力是非常难培养的。(2)政府在制度方面大力的支持。如果想要将科技创新很好的发展起来的话,只是依靠个人或者是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个人和企业努力的同时,一定要有政府的支持,要有一些积极向上,有利于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发展的制度来做后盾。

思维:我们研究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一个良好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具有那些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起我们的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哪?首先是要拥有类比式的思维能力。类比式就是将一个熟悉的事物和不熟悉的事物相互比较,从而了解到这个不熟悉的事物的方法。类比式的思维能力扩展额我们的思维,提升了我们的认知能力,为我们发展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其次我们要拥有良好的联想式思维能力。联想式思维就是通过一件事物的表面看到更深层的事物,甚至可以想到其他的事物。比如:从鲸鱼想到潜艇、从蝙蝠想到雷达、从变色龙想到伪装服等等。所以说联想式的思维能力是对类比式的一种发展,对我们的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具有很重要的能力。

三、结语

建筑的创意与科技创新来讲,是建筑的思潮引领了新问题的产生,科技的创新即为怎样解决这些新的问题。所以在当今科学技术、经济实力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与促进,来改善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有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从而使得我们确实要深化我们的改革,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能力。

建筑与科技范文第5篇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标准,以建筑节能工作为重点,以提升节能技术水平为目标,强化建筑节能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健康发展,为我市建设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全市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到18亿标砖,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100%。全面执行省公共建筑50%、居住建筑65%的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在施工阶段执行率达到97%以上。结合农房建设和“建材下乡”,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突出抓好村镇建设中新型墙材和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应用,

二、主要工作

(一)深入推进全市“禁粘”和墙材革新工作。在继续巩固全市“禁粘”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禁粘”工作向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建制镇、村延伸。收好用好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作用。

(二)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全过程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严把施工许可关,节能设计不达标的,不得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加强施工过程建筑节能监管,确保工程施工严格执行节能标准。经审查批准的建筑节能设计,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降低节能设计标准,不得随意变更节能设计,确需变更的,必须通过原设计单位变更设计并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复审合格。加强对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环节的管理,凡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工程,视为不合格工程,不得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工程,一律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切实落实省建设厅《关于建设奖项评选严格贯彻建筑节能要求的通知》要求,今后在建设领域各项评比活动和示范项目中,凡违反建筑节能和“禁实”规定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进一步加强规划、图审、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的监管,在全面贯彻落实《市民用建筑领域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管理规定》文件的基础上,本年度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新建、改建、扩建高层建筑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率达到70%以上,利用国家太阳能下乡政策,在集中连片建设的农房中推广太阳能热水建筑一体化应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积极做好2011年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和太阳能光电示范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加强对现有示范项目的技术指导和跟踪管理,督促加快建设进度,完成国家示范验收。

(四)积极推进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工作。贯彻执行省建设厅《2011年公共建筑节能工作任务指标》,认真执行《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做好能耗调查统计工作,组织能源审计40万平方米,在媒体公示不低于30栋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实施节能改造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抓好《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的宣贯实施,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建筑节能新模式,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五)加强对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认定、推广和市场监管力度。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各类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必须到市行政审批中心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使用办理过登记备案的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凡未办理登记备案的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不得应用于我市建筑工程项目;已应用的不予按照新型墙体材料对待,不予返退已缴纳的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加强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质量动态监管,规范产品市场秩序。重点抓好各类保温材料及节能技术产品施工现场的入场材料检测工作。抓好各类新型环保节能材料的试点工作,总结推广既有示范工程经验做法。

(六)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加大社会公众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监督管理,认真做好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工作。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我市建筑节能信息公示的要求,在施工现场和销售现场对工程有关节能信息进行公示。进一步规范房屋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关于节能信息的说明,方便市民和消费者了解工程建筑节能信息。

(七)加大墙改与建筑节能执法检查力度。组织全市建筑节能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各县区执行建筑节能节能强制性标准及建筑节能施工质量情况的检查,严格落实建筑节能主体与竣工验收两个环节的管理,严把工程建筑节能单项验收关,不断提高全市建筑节能执行率。7至8月份,组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新型墙材应用与建筑节能执法大检查。

(八)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加强新型墙体材专项基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及时足额收好用好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充分发挥墙改基金的调节作用。

(九)加强建筑科技创新工作。全面落实《市建设科技规划纲要2010-2015)》,做好建设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工作,重点抓好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做好建设科技成果的申报、鉴定、评选和推广以及示范工程项目的申报评选工作。

建筑与科技范文第6篇

1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工作现状

1)思想认识与科技进步的时代要求有较大差距国务院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然而,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科技创新速度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也较少。主要原因是对当前行业科技进步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企业很少甚至没有在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上积极思考和主动作为;有的企业即使有新发明和新创造也不愿意公开。这些都与当前国家实施的科技兴国战略方针相悖,阻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2)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低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占企业施工产值的比例不足1%,90%以上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几乎没有科技资金投入,就算有也只是零星购置些常用设备,而世界500强企业科技经费投入达5%~10%。

3)工程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综合性人才缺乏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调,既懂技术又精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更是缺乏。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仅为20%左右,距离国家要求相差较远,与发达国家40%以上技术人员的比例差距更大。

4)科技资料收集不及时,科技档案管理不规范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推行了项目法施工。由于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偏低,以及许多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只重视工程进度、质量与效益,忽视对科技资料的管理,这就使得施工企业的科技档案不能系统完整地收集归档,影响企业效益和科技创新水平。

5)对群众性技术革新工作重视不够,企业员工技术创新意识淡薄企业员工和部分管理人员往往有一种观念:技术改革和创新是总工程师、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事,一线员工和技术工人只需服从班组长的安排,按绘制的图纸进行施工即可,无需也不愿主动进行技术革新。企业也未制定有效的鼓励技术工人进行技术创造和技术革新方面的制度和措施,这些都制约了企业员工进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

2加强科技工作的必要性

2.1科技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代表和重要标志,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实力和业绩,影响着企业的未来,是企业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另外,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对企业申请特级资质条件也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部级工法、专利及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或主编过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等科技成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科技管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否则不仅不能持续为市场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而且企业资质等级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

2.2科技工作是企业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自1993年,国家对科学技术工作者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称制度,职称一般采取评审的方式进行评定,评审的主要依据是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若能注重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的积累,将会在职称评定、职位升迁等机遇中得到更多的垂青;企业员工若都愿意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这样在机遇降临时,才有能力把握机会。因此,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其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科技能力会影响企业员工职业生涯。

2.3科技工作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创新要依托工程项目才能完成,同样,工程项目建设也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原先的简单实用提升到了环保、节能和智能等方面,这就更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制造新型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3加强科技管理的措施

3.1解放思想,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建筑施工企业对科技工作要多宣传和引导;用企业取得的科技成果和实际效益进行宣传教育、表彰奖励,使企业各级管理者从思想深处重视科技工作,真正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有计划、系统地对各类科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行业技术进步趋势,掌握科技创新的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建筑产品质量,切实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把科技进步同企业发展真正结合起来。

3.2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1)抓好科技投入机制的建立健全建议企业按年产值比例提留科技资金,单独开立科目专款专用,用于企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费用支出和科技成果奖励。企业科技领导机构或其负责人根据科技项目进展情况分阶段拨付科研经费,对取得的科技成果根据科技成果奖励制度进行奖励。同时,合理调配科技资源,进行科技投入与产出分析,将宝贵的科技投入用到最能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提高效益的科技活动中。2)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制度企业要制定科技成果评审和奖励制度,及时对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活动产生的成果进行评定,在年度科技工作会议上对技术上领先,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重奖;对施工技术方案、技术总结、科技论文进行评优和表彰奖励。在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奖励的同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科技管理人员也要进行鼓励与奖励,因为要使企业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离不开科技管理人员的积极推动与主动作为。这些措施都能大大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成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技术进步以及效益的不断增长,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3)将科技管理工作纳入项目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中,一般未把科技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的业绩考核体系中,这样就容易出现施工项目部舍不得在科技上进行投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不多,科技成果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所以在业绩考核体系中对科技工作加以明确和量化,也有利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持续发展。4)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小设计、小革新,提高施工技术含量,在全企业制造技术氛围,搞活科技进步。

3.3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1)强化以企业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科技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由集团总工程师领导的由各分公司总工程师为主要负责人的技术开发与管理体系,集团总工程师负责制定企业科技进步规划,审批科技经费;各分公司总工程师和各重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科技项目研究,技术科长、建造师、工程师及各类技术人员要积极参与。企业科研、试验、技术开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定期向企业总工程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企业总工程师作为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带头人,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学习、研究“四新”技术,抓好企业科技进步。2)建立科技带头人制度企业选拔一批有能力善于创新的技术人员为科技带头人,每年或每几年评聘一次。被聘为技术带头人的技术人员,不仅要在某个方面要具有公认的技术权威性,而且在技术上要能起到带头作用。3)落实师徒结对制度企业为使新加入的员工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掌握工作技能,一般都会制定师徒结对制度,安排老职工带新职工。企业在落实师徒结对制度时要注重结对效果的考核与考察,对考核合格的师傅予以津贴补助。4)加强企业一线施工人员(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把一线员工的培训制度化,每年有计划地对新老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能很快地掌握基本施工技术,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同时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逐渐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将企业科技成果应用到建筑产品中。

3.4科学规划企业科技发展战略建筑施工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几乎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新产品,科技研发对实际工程的依赖性强;创新模式一般以模仿创新为主,即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运用为主导的技术升级换代,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因此,企业在规划科技发展战略和科研项目选择与立项时,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承揽的工程项目情况和企业的科技实力、创新水平,精心策划、合理布局,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率,避免趋同现象发生。

3.5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科技档案是保存备查的直接记录和反映企业科技、生产活动的科技文件资料,它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等活动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完善的科技档案在企业开展市场竞争、提升经济利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科技档案工作。1)建立制度保障要把科技档案的管理列入企业各级管理的目标中,与企业产值、效益、质量、安全等一同进行考核、实施奖惩,使企业各级管理者从内心重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自觉采取措施加强科技档案的管理。每个工程项目启动之前,要对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提出明确的规划和要求,使科技档案的形成与工程项目的建设确实做到同起步、同进行、同完成,各类归档的资料做到真实可靠、系统完整。2)要加大硬件投入按规范要求建立设施和功能齐全的科技档案室,存储纸质档案资料。同时配备足够的存藏设备,采用微缩、音像等手段,购买或开发实用的检索工具,把企业科技档案全部数字化,建成档案资料数据库,提高科技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3)做好日常管理每年根据企业承揽工程项目的工期情况,制定在建工程项目资料归档计划并督促落实;组织专门人员,对企业历年形成的科技档案,按照档案保管要求进行分类鉴定,将无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销毁,对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时,可以根据完成时间、工程类别、投资金额、专业类型、获奖情况等对科技档案进行统一编码,依托企业内部网络平台,将资料上传,方便企业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进行检索和查阅。为企业领导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参与市场竞争,为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科技档案在企业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6加强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成果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活动的结果,是科技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科技成果管理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要加强科技工作,就必须切实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工作。1)对科技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管理企业在规划好科技项目之后,及时对每个项目指定专人进行科技成果管理,从立项之初至项目完成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科技项目获批准后,要及时落实实施方案,协调技术力量,使科技项目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及时了解项目进展、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情况外,每年年底由企业总工程师牵头,组织科技管理人员对科技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对未按进度完成的项目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保证科技项目按计划完成任务。2)要做好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工作科技成果奖励申报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内容,且申报奖励在时间上一般要求比较紧,需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报奖材料组织好,这就要求科技管理人员既要熟悉业务又要熟悉项目,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比如,提前通知和布置奖励的申报工作;科技项目完成后及时组织企业内部专家进行成果鉴定;根据科技项目考核和成果鉴定的情况,把握最佳申报奖励时机;加强与行业专家及鉴定机构沟通协调,掌握行业科技动态。3)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企业进行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身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取得科技成果后,要以科技示范工程作为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的有效载体,迅速在企业内部进行培训和推广,将其真正转换成企业现实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增强活力,保持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建筑与科技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 现代科技 传统设计

Abstract: In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high speed, the adornment design of the building to this area has had more variety of different forms of expression. Thus, various style schools and more diverse up. For example wave general style, or modern style, also sent this series of high branch school have ever style the design idea of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traditional, already hav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designer in his works on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thought to bring more but also highlighted regional and its culture of the show, relative to it before, more focu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esign the perfect harmony of; On the other hand, to aesthetic ideas matter, symmetrical and implicit concept such as attention is no longer the pursuit of the key.

Keywords: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and design in the traditional desig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科技的概述

现代科技即当今社会发展水平在科学技术上的体现。无论是对于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经历了相当大程度的改革,使得人们在生活水平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物质方面的丰富多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而随着现在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在很多方面,比如解放生产力以及发展生产力,又或是对科技与经历、科技与社会,这三者协调发展的促进,都更好地服务了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生活上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需要经过一个全方位的评估以及思索,以及连带产生的一系列新兴起的文化,传统文化才是迎来越来越多的压力。

建筑装饰设计的概述

室内以及室外装饰设计合并的总称即为建筑装饰设计。经过了手工业社会,再到信息化社会的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建筑装饰设计才最终形成了人类社会现如今的状态。随着传统设计遵循原有的手法和一些基本原则逐渐被打破,以及现代设计文化和现代科技力量的双重影响,人们找到了与时代特点相符的设计理念和更新颖的素材,从而让设计的作品时代感更鲜明,也让人类更加认同它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现代的科技和建筑装饰设计之间的关联

设计是用物质来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同时连接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方面。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建筑装饰设计领域已经有了更为多样的不同表现形式,由此,各种风格学派也变得更加多样。例如波普风格,或后现代风格,再者高技派,这一系列的风格学派都在以往的设计观念上存在突破,并有了本质的不同。现代科技正在逐渐地影响设计师的设计,他们在自己作品的表现上具有更多人性化的思想,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对地域性和其文化的展现,相比从前而言,他们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对生态环境和设计的更加完美与和谐上;另一方面,以审美观念而论,对称以及含蓄的注重等理念已经不再是追求的的重点。而且,现在科技能提供的更好的条件,激发出设计师设计出更多不可比拟的优秀设计,使以前很多设计前辈不可能完成的设计得到实现和突破。除去手工制作这种传统的方式以外,以装饰设计中更加多元化以及开放化的手法与更多自然界的元素相结合,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同一时间,人们对于设计在室内所产生的一些审美的观念也因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变化的生活节奏与新的生活方式而改变。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压迫感,人们向往轻松的生活环境以及高质量的生活,这就使得装饰设计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从过去对于室内环境中量的追求,到现在转变为对于室内环境中质的追求。而室外,则是从物质方面给人的满足,转变为无论单体建筑,还是像社区一样的群体建筑的环境,亦或是乃至对于一整个城市在环境上的规划,更多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价值在环境装饰中的享受。

在现代科技条件的支持下,建筑装饰设计所表现出的特点

不论现代科技怎样迅速发展,内外环境的装饰设计在国内建筑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如果没有本土文化风格的现代装饰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在国内又如何才能在立稳脚跟,在越来越成熟的现代的装饰设计坐拥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设计的根基是传统装饰

在装饰中带上传统风格。无论是色彩,还是空间,这一系列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沉淀,且在艺术魅力上也十分丰富。但是有了现代科技的优越条件,加以现代科技的一些新颖手法,就可以将现实形态最自然的一面表现出来,同时还能创造出一些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的设计。纵观我国传统的建筑物以及家具用品,大多都是以实木为材料而制作的,虽是有浓厚的古朴气息,但是耗费的资源也是十分巨大的。面对人口增多,资源却越来越少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对现代设计寄予厚望,用先进的技术,少量的材料,少量的资源,设计出最实际的物品是当今社会的共识。对于传统,我们自然不能放置于一旁,它也是根基,现代设计也是由此发展而来,因此,针对现实情况,我们应踏着传统的步伐走在时代当前,将传统和现代有机地结合并发展起来的设计,必然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设计的多元化是时尚

多元化作为在造型艺术上的一项重要环节。无论是单独的一个档案,亦或者多个空间组合,在室内装饰的设计创意中,必然需要对面对的失去做出极致的考虑。在现代设计中,不能抱着固有的思想或者传统不放,而是必须在可控范围内最大力度地提取所能支持的条件来进行设计。

科技的运用就是多元化和更加多元的一个发展的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更多更加丰富多彩的元素,使得我们的设计独特性更强,运用的广泛性也更宽,这也是在表达人们对于环境不厌倦的一个重要形式。

设计的文化延伸是个性化

简单来说,与众不同就是设计在个性化中的体现,完全有设计师自我的性格和态度的一种体现。设计师从学习到的东西中,加上自己的理念,然后进行创作,所得出的,就必然是自我意识中的东西的体现。因此,好的设计师在传递文化的同时,也就必然会把文化变得更丰富,然后等待别人的汲取,再散发出去,这就是文化的延伸,也是文化的一种传递。

结束语:

现代装饰设计在当今社会是顺应时代的一个产物,对于其设计的思想,无论在那个方向有突破,对于未来装饰设计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对于设计师而言,不用拘泥于仅现代或者固守传统,踏一步,两相结合,重视现代科技,传承传统文化,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发扬和推崇的。

参考文献:

[1]黄忆霞.浅谈现代科技与建筑装饰设计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2]涂欣.科技与设计思维——何为创新之源?[J].英语文摘,2010,(3)

[3]赵曦.试论科技、艺术与设计之关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

建筑与科技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现代科技 建筑装饰设计传统设计

1.现代科技的概念

现代科技,顾名思义,是指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的工艺技术,新的材料,都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物质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对于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思索。现代科学技术催生的各种新文化,也将给传统文化带来诸多的压力。

建筑装饰设计包括了室内外装饰设计,人类社会的建筑装饰设计经历了从手工业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过程。在现代设计文化的背景下,以往传统设计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手法正渐渐被打破,人们在现代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找到了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素材,使设计作品既富有有时代感,又更符合人类新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2.现代科技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关系

设计是以物质方式表现人类文明进步最重要的方法,是连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桥梁。科技的发展也是对设计的变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希望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美化环境,并以此来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

科技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对建筑装饰设计领域提供了各种全新的表现手法,比如后现代风格、波普风格、高技派等,这些都使设计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现代科技影响下,设计师表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思潮,更加注重地方性的和文化的体现,重视生态环境;在审美观念上,不再过于追求对称、注重含蓄等。在现代科技的条件下,装饰设计的手法更加多元和开放,除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声、光、电、水、火等结合,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精彩设计,它们超越了设计前辈们所能想象的效果。

同时,科技的发展带来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也促使人们对室内设计审美观念产生转变。因为现代的工作环境迫使人们追求更好情感调节,追求更好生活质量,那装饰设计就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追求室内环境中的量到讲究室内环境中的质,从单体的建筑再到大型的社区环境乃至整个城市的规划环境,不再单纯地满足装饰带给人的物质价值,而是要更好地享受装饰后环境带给人的精神价值,许多项目经过精心设计后,空间功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发挥出更好的使用价值,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这不仅仅在是表现科学与技术,而是要表现人的“心”的内容.这也正是在现代科技的条件下,建筑装饰设计的更深层次内涵的体现。

3.现代科技条件下建筑装饰设计的特点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内的建筑内外环境装饰设计也呈飞速发展的态势。社会经济也需要现代装饰设计变革的大步跟上,创造出具有本土风格的现代装饰设计,在感叹科技的发展带给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更感叹在各种文化交融的环境中,国内的室内装饰设计如何在日渐成熟的现代装饰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

3.1传统装饰设计是根基

我国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其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抛弃原有的文化背景,是完全不可取的。而是在现在科技环境中体现中国的文化韵味。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现代与传统进行整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来引导装饰设计的思维。创造多元化的设计方案。以前人们认为,回归传统就是跟现代脱离,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其实是要以科技为先导回归传统,才能更好的体现区域性文化。设计离不开文化,如果一个室内设计.没有一个理念作支撑,那么这个室内设计,不论是古典还后现代,都是苍白无力的。现代科技和传统可以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回归自然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大面积的玻璃墙,让屋里屋外的景色融为一体,空调技术的运用即使在冬季都可以温暖的屋里欣赏到无敌的雪景;比如智能控制门禁系统让人们的生活更安心;自动窗幕让人们更省心。而声光电的技术手段让室内的空间效果更赏心。各种大型的空间多功能厅、体育场馆更是这些高科技技术的用武之地,美轮美奂的水立方、充满创意的奥运开幕式,从外到内,无一不是让大家大饱眼福,体会到了高科技技术给建筑装饰带来的巨大的变革。

具有传统风格的装饰,无论在空间,色彩造型材料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历史文化沉淀其中。但在现在科技的条件下,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法,却可以表现现实自然的形态的一面,也可以创出更具有现代感的设计。纵观传统建筑和家具,它们都是实木制作,虽然古朴厚重,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资源。现代社会,人口众多,资源却越来越稀缺。现代设计师们只有寻求出新的途径,利用先进技术,节约木材,再通过机械裁切压弯等工艺,开发出新的装饰材料,所以出现了现在运用广泛夹板、复合地板、复合实木地板、板式家具等等,制作出的风格简洁大方,同时手感也十分流畅。不仅吸收了传统家具的功能,同时又注重材料的自然性和安全性,给人的感觉不仅是一件家具.同时也是一件很特别的装饰作品。在室内环境中十分赏心悦目。在设计的同时,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传统风格的体现既要浓重又要新颖,这种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2多元化设计是时尚

多元化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环节,室内装饰设计所设计的创意中,无论是对单一方案还是各种空间组合上,都要对其作细致的考虑。在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并不是要抱着原有的传统不放,而是要力求学会现供科技条件下的创作和设计,把传统的精华融合于现代设计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时尚。比如在世博会的匈牙利馆内,有一个含钢管组成的顶界面,它由600根高低不同直径大约10cm左右的套筒的天花板直落下,错落有致地排列,它们的高度从8~3.5m不等,每根套筒下面都有暗藏的灯源,初看觉得很普通。但灯光亮起后,高高低低的套筒发出点点星光,衬着四周暗色,把人的视觉一下拉得很开阔,恍惚置身于浩瀚星海之中,使人不禁感叹于现代科技力量的强大。也感叹于一个普遍的顶界面还可以有这种设计的方法。又如,俄罗斯馆从内到外无不体现既传统文化的设计之美,又体现现代科技手段的美妙,它的塔楼的顶部由白、金、红三种色构成,白色和金色体现俄罗斯的建筑特色,而红底花纹的图案又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当夜幕降临,灯光从塔楼缕空的部分透出。刹那间,这座古堡式的建筑透出璀灿的光华,既稳健且妩媚。

在审美观日趋成熟的今天,现代装饰设计的手法变幻多端,许多设计师在设计中借用多种现代手法,以求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除了传统的材料图案色彩的运用以外,他们通过声色形光的搭配创造了让人赞叹不已的空间环境,如果说世博会是一场人间盛会,那么在多场馆的设计手法,就是一个多元设计的时尚集会。

科技的运用,也大大改变了木、陶、瓷、棉、麻等传统材料的外观面貌,以室内装饰的玻璃和材料为例,电脑镀色和勒丝技术的出现。使用玻璃不再是透明的代名词。它们的图案丰富,花色艳丽是过去使用清玻时不敢想象的,通过高科技的印丝手法,可以把棉、麻、纤维的纹样织在玻璃表面,使玻璃在视觉上和触觉上都让人改变了人们对它冰冷的看法。而且在设计手法上也是花样多端,时而做顶部处理,时而做墙面,时而做地面,使玻璃的效果更加光怪陆离。又如瓷砖这种大众化的装饰材料,也由于高科技手段的介入而生出生千变万化的设计效果,仿木、仿石、仿皮的纹样,既可以创造出华丽尊贵的效果,也可以使室内倍感温馨,从而也使得室内装饰呈现多样性的风格特征。比如,纳米光学材料可以使装饰风格的细节更加纤秀雅丽。新型的装饰材料轻便、精致,结合传统的设计理念,使用得室内装饰设计既有现代感又有传统文化的氛围。与此共生,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大大提高。

3.3个性化的设计是文化的延伸

个性化的设计追求的是一种与众不同。它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在同时代的设计中是标新立异的。个性化设计,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延伸。作者认为个性的坚持,确实为一种人生的感悟。而这种感悟正是来源于一种文化的根基。如果没有一种文化的衬托,这种个性化的设计永远是虚无飘缈的。这种个性的追求,要用前瞻的思想,来超越时代背景,来反映新的思潮,或者一种新的进步,正是这种进步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更是如此,它的个性化的表现,正是设计师所追求的。设计师为追求一种独特,在设计中.结合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和技术,突破原来的规律。用突破性的想象力除旧呈新,以使设计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个性是在陪衬中生产出来的,是与普遍的大众化设计相辅相成的。

结束语

建筑与科技范文第9篇

创意是世博会的灵魂

历届世博会的召开,都会为世界呈现最新的创意,无论是建筑设计领域,还是科技领域,每一处都渗透着创意的痕迹:一座座精彩的展馆,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中击与震撼,更展现出当下人们城市生活的模式,并预示着未来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因此,创意可以说是世博会的灵魂。在世博园的展馆建筑设计中,“创意世博”理念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徜徉在世博建筑的海洋中,每一个参观者不仅可以领略到新鲜的建筑思潮,更能沉浸在生活的无尽可能中。

1.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

世博会的起源目标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展示各国的最先进的科技创新水平及文化发展特色。世博会就像建筑历史的”照片”,将各个特定时期世界各国建筑发展水平和成果定格在一起,完整地展示了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本土建筑文化特色与最新发展动态。

(1)主题性

历届世博会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世博会的核心思想,这一主题通常都是当时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例如1937年法国巴黎世博会的主题是“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与世界”,2005年日本爱知县世博会的主题是“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强调人类发展不应建立在对地球资源的肆意掠夺上,而应该顺应自然的睿智,探索与自然协调的新路。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代表了21世纪初人类最核心的发展方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包含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旨在面对21世纪城市发展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演绎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的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

世博会的建筑设计都会围绕主题进行构思建设 无论是建筑形式、结构设计,还是内部展陈设计和内容,无不紧密围绕主题进行展开。因此,世博会的建筑设计都具有强烈的主题性。

(2)临时性

在世博会的建筑中,建筑的使用寿命被压缩为短短六个月,因此在设计之初的定位就是临时性。无论是建筑构思、还是施工建造,都是以临时性为核心理念的。在世博会结束后,往往会被迅速拆除或移建,只有一小部分的世博建筑被永久保留。总而言之,由于世博建筑具有短暂存在的特点,在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材料的运用等方面都考虑得甚少。而保留下来的那些永久性建筑,大多数也都在日后的使用中将建筑功能进行改变。

但临时性并不意味着因陋就简,反而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建筑师为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材料、结构体系,构造连接等方面的选择上都非常用心。也就是说,世博建筑的精髓就是运用临时性的结构体系或材料,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

(3)象征性

由于建筑具有符号作用,因此世博会建筑不是单纯的建筑行为,也在形象上对各个国家和地区起到代表作用,可以说是国家的象征。在世博园中,各国建筑竞相争艳,建筑作为各国展示先进的科技水平和设计理念的平台,其本身就是一种展示。通常情况下,世博建筑的功能相对比较简单,在设计中设计师更加注重的是符号意义。

(4)标志性

历届世博会在受到当时建筑思潮和科技创新的影响下,几乎都会出现一些极具视觉效果且引领未来建筑发展的惊世之作。例如,1851年的水晶宫,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1929年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1986年重建),1937年西班牙建筑师何塞普・路易-塞特和路易斯・拉卡萨设计的巴黎世博会西班牙共和国馆(1992年重建)。在世博会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们尽可能地将尖端的建筑技术发挥到极致,从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关注。因此,在世博建筑设计中,标志性是每一个设计者的设计原则之一。但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能否成为世博园中的标志性建筑,则有待于世人的评价了。

事实上,世博会选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标志性。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规划中,世博园的标志性建筑倾向于采用群体性建筑,这对每一位建筑师都是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建筑师都希望塑造一座能够反映当代建筑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的建筑,同时也能在形象上成为世博园中的标志性建筑。

(5)创意性

有人说,世博会的看点不是建筑,而是创意。但建筑作为创意的载体,从世博会开始筹备,到最终建成无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世博会的创意性角度看,世博建筑不仅聚集了世界物质文明的发展,更被人称为全世界设计师实现梦想的乌托邦。从水晶宫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从阿拉米罗大桥到被称为“东方之冠”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无不体现了创意性在世博建筑设计中的爆发,人们不难从中找到艺术与理性的融合与碰撞。世博建筑的创意性,不仅体现在新建筑、新技术的硬件创新上,更渗透在世博会软件建设的每一个细胞中。创意,为世博,为世界带来了新鲜的讯息,也让人们从中领略到未来的城市生活模式的乐趣。

2.世博会引领建筑创意新纪元

德国诗人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世博会就像是一曲温婉、清新,悠长且激情满溢的音乐,园中每一座建筑都是为那旋律所跳动,彰显自身特点的同时,紧紧围绕主旋律。2010年世博会展馆设计尽显21世纪建筑设计新思潮,在设计师们呕心沥血的努力下,一个又一个极具创意的展馆呈现在世人面前。非洲茂盛的草原,欧洲低调的高科技,瑞士精巧的巧克力,日本奇特的蚕茧建筑尽收眼底,建筑风格、中西文化碰撞,科技手段都可以在世博园中领悟到。这不仅是一个建筑创意的盛会,也是一个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1)建筑形式创意不断

在世博会的展馆中,人们不难发现,建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使用功能,更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

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英国馆被称为“创意之馆”, 以60 000根触须组成的“种子库”造型吸引所有参观者的眼球。绝对零碳形象,科技内外兼修,带领参观者领略英国百年科技文明的同时,将科技与未来美好生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完美融合。

西班牙展现给大家的是一座“藤条篮子”建筑,由8524块藤条板扣接而成。流线型外形”充满动感,就像城市不断运动和变化。”突显古朴之美的动感是如此震慑心灵,堪称最具服装设计灵感的世博场馆。外墙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支撑,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那些深浅各异的藤板都是在孔子的故乡山东制作完成的,不经过任何染色,藤条用开水煮5小时可变成棕色,煮9小时接近黑色,因此呈现出色彩不一的斑斓美感,

“冰壶”一样的芬兰馆,给这个夏天带来了一抹清凉。宛若一座矗立于水中的岛屿,外墙使用鳞状装饰材料,由2.57万块“冰块“堆砌而成。“冰壶”形象的灵感来自冰川时期的岩石被磨蚀后形成的壶穴,它甚至散发着原始森林的独特清香,再利用自然元素,雕琢成冰壶状港湾。

7座“麦垛”组成的万科馆,以天然麦秸板为建筑材料,有超过1000m2的开放水域环绕。在各展厅问的中庭仿佛置身金黄的麦田,与浦江两岸由摩天大楼组成的天际线相映成趣。展馆又称“2049”,既暗喻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未来,也象征通往未来、蕴含无限可能性的旅程。馆内以白蚁、水,沙尘暴、垃圾和金丝猴五个故事来讲述人、自然和城市相互尊重的关系。

墨西哥馆是一座由“风筝”组成的奇幻世界。在墨西哥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中,“风筝”一词来自纳瓦特尔语中的“papalotl”,原意为“蝴蝶”。飘着135只风筝的墨西哥馆带给人们无限遐想,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不论从形上还是从色上,都洋溢着浪漫主义。

阿联酋馆犹如三座高达20m、连绵交织、大小不同的“金色沙丘”般存在,分别代表古代、现代和未来。雕塑感极强的线条,对视觉强烈冲击的用色,在匆忙一睹间就能抓住你的眼神。设计灵感源于富有传奇色彩的沙漠中陡然起伏的沙丘,体现出阿联酋不断变换和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与城市风貌。

”几何之美”可以是一座无形的桥梁,将文字转化成为建筑。从建筑的角度想一想,只要将文字竖起来,它可以成为三维的,就不再是单纯的符号,就能构建出空间,可以让人在里面行走。韩国馆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与普通建筑物不同,韩国国家馆由于使用韩文字母构筑,其底层的绝大部分为开放空间,也就是说没有门,以充分体现韩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俄罗斯馆被喻为“世界树之根”,其设计元素来源于太阳,花朵,树木。整个平面图,非常像俄罗斯乌拉尔古城阿尔卡依姆的原型,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树(斯拉夫人枝叶繁茂的橡树)的根。俄罗斯馆设计象征了生命的本源、文化和历史的本源,社会的记忆,以及自然的联系。

这些独具创意的建筑设计让我们集中领略了世界性的建筑设计水平,也从中看到了城市发展的希望与方向。、时尚和传统,新颖和古典、东方和西方,静态和动态,这些展馆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传达了艺术的发展成就和建筑思潮的世界性讯息、

(2)中外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全球城市化带来城市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中外多元文化以世博会为平台融合、碰撞,为世博园增添了一抹异域风情与中国元素交相辉映的亮丽风景。

“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是澳门最大的特色。”上海世博会澳门馆筹备人员这样概括澳门参加世博会所要展示的内容。澳门馆是本届世博会上距离中国国家馆最近的展馆,名为“玉兔宫灯“。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古时的兔子灯笼,寓意“和谐相容和“机灵通达”。“兔头”和“免尾”实际上是两个巨大的收藏式气球,其中充满着氢气,由工作人员控制,在指定的时段展示、升起和降落,还可以跟随音乐延伸。升高及移动,非常具有动态美。

中国湖南馆名为“都市,桃花源”,建筑外观像一尊巨大的动态雕塑,难得的是主体建筑的与屏幕连成一体,将有鱼翔浅底、落英缤纷,碧水绿草,竹林幽谷等景致在上面呈现。该展馆设计以德国数学家发现的“魔比思环”为造型,凝聚了东西方的共同智慧。

奥地利馆远看如同一把平躺着的吉他,其外墙和内部装饰包含大量瓷元素,寓意自中世纪以来出口欧洲的“中国瓷”再度回到中国。展馆馆标的主体图形是汉字的“人”,展馆标志所投射出的阴影是奥地利国名首字母“A”,这一设计将中国和奥地利两国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结台在一起。

素有“海贝壳”之称的以色列馆,更是将中西台璧风情体现得淋漓尽致。“海贝壳”一名称也恰好呼应了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以及上海沿海城市的特点。在建筑上充满着创新与未来元素,由两座如同环抱在一起的双手组成的流线型建筑体象征着以色列的科技与创新。设计师解释说,展馆设计借鉴了东方哲学的阴阳太极理论,暗喻着对立统一、和谐共生之意。

汉堡案例馆设计主旨是散发着中西文化的能量,建筑主体是一座被动房,它给人的感觉很神秘,大家不清楚房子的能量从哪里来。如何应用得到的能量。将中、德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种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之中,力图体现一种人文的、可持续的社会形态发展理念。

除此之外,风筝起源于中国,在墨西哥馆设计中,风筝作为中国和墨西哥两种古老文化中的共同因素,意喻未来的无限腾飞与发展,也作为两国友好进程的象征和见证:日本馆的“紫蚕岛”这个名字就是从3 600个中国人所取的名字中挑选出来的:香港馆最终选定的设计创意则是“无限空间“,主题涵盖中西文化荟萃,多元兼容等内容……

(3)表皮设计推陈出新

再怪异的建筑造型也离不开表皮材料的支撑,建筑表皮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和展馆展出方式、功能定位,同时也为新材料,新技术的展示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日本馆因其外形酷似蚕,被称为“紫蚕岛”。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只要阳光照到,就有电流产生,建筑表面就像被赋予生命一样可以创造能源。

芬兰馆的鱼鳞外墙的材料,运用的是生产过程中无法被继续使用的纸和塑料。这一新型环保材料也是首次出现在大规模的展馆设计中。

德国馆的外墙使用的是网状的、透气性能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其表层织八了一种金属性的银色材料。这种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很高的反射力,就像建筑外墙之外的第二层皮肤,为展馆遮阳。同时,此结构还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聚积,减轻空调设备负担。

西班牙馆作为建筑史上第一座用藤板为建筑材料的设计,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创举。那层层叠叠的藤板,覆盖在建筑的外面,随建筑造型形成流动的曲面,展示出手工编织的斑驳质感,又洋溢着温暖动人的生命气息。

“铁锈斑斑”的卢森堡馆用的是一种名叫耐候钢的特殊钢材。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与空气、雨水等作用,钢材表面会自动形成抗腐蚀的保护层,不需要涂漆保护,材料的寿命在80年以上,并可100%回收利用。

事实上,新材料只有真正应用到建筑的功能、空间、光影效果和文化中,才会更加符合建筑的逻辑,更加的实用,这也是新型建筑表皮从展示到大规模投入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必由之路。世博会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建筑表皮在大规模展览建筑中应用的可能性,例如波兰馆的木质表皮布满镂空花纹,仿若民间剪纸,阳光可以透过缝隙进入大厅,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伦敦零碳馆的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展馆白天储存的太阳能量将在夜间释放荧光,以减少照明能耗,同时还使得展馆成为会发光的房子:澳大利亚馆外墙使用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幕墙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最终形成浓重的红赭石色,宛如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法国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瑞士馆最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

科技创新引领世界进入全新的未来

1.历届世博创新科技盘点

历届世博会都与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世界性的突出性科技产品都是通过世博会展示的。例如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万国博览会”中的”水晶宫”展馆,蒸汽机、冶金机械、大机器生产等,就代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关于部分世博会标志性创新成果盘点如下:

1853年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联合收割机、奥斯汀安全电梯、摩尔斯电报机,洗衣缸和皮革的化学鞣制法;

1855年法国巴黎“世界工农业与艺术博览会”,美国胜家缝纫机,罗尔兹电镀设备和新发现的铝元素,

1873年奥匈帝国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代表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奥地利的民族乐曲“圆舞曲”;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贝尔发明的电话:

1878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世界上第一台制冰机:

1889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埃菲尔铁塔,梅塞德斯四轮汽车,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摄影机、世界首台轧棉机和费略斯大转轮:

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电话线,彩色印刷机、世界最大的打字机,

1939年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尼龙。录音机,塑料、磁带、电视机: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太空针,单轨电车,国际喷泉。

1970年日本大阪万国博。会,太阳塔与月亮石。

1975年日本冲绳世界博览会,开发海洋资源的先进技术与产品: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

2005年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与自然与地球和谐共处。

2.2010年上海世博园中的建筑科技应用与创新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建设中,从展馆建设到垃圾处理,从节能照明到环境控制,从人工智能到新媒体展示,无不全面体现着当下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理念。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采用,体现了人们不断突破、进取的努力精神,同时也由于世博会这一多角度、深层次的平台,加速了其世界性推广应用的速度。毫无疑问的,世博会将中国,乃至世界带向了全新的篇章,并推动了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

(1)太阳能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世博会设计应用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规模非常大,同时运用的大量的新技术,是世博会历史上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规模最大的一次。

世博会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面积高达30000m2,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年发电量可供上海4500户居民使用一年,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000吨左右。另外,在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文化中心等的屋顶和玻璃幕上安装的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的太阳能发电设施,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世博建设中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太阳能作为本届世博会展示和应用中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预示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

不同于其他太阳能项目,世博馆太阳能项目在实施上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建筑与光伏组件的一体化融合,”既要美观,又要保证太阳能的转换效率”。一般的地面项目或者小型屋顶项目都是采用标准化的太阳能电池板组合起来就可以使用,但世博场馆的太阳能实施过程中需要把多种光伏技术结合应用,因此发电系统非常繁琐。

虽然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历程与实践经验了,但如果想要将此项技术大规模推广,还需要有关部分的重视,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将“优先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的理念落到实处。中国目前光伏企业总量几乎占据全球的50%,但国内销售比例却不足5%,可见我国光伏产业目前正面临着“上游靠进口,下游靠出口”的尴尬局面。因此“阳光世博”不但充分展示了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水平,更有望推动我国“太阳能经济”发展。

(2)“21世纪绿色光源”点亮世博夜空

近年来,半导体照明逐渐成为各国节能技术新领域的竞争焦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半导体照明更是大规模得到应用,也称为“低碳世博”的又一重要诠释。亦如1867年法国巴黎世博会的电灯塔,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的煤气灯,1878年法国巴黎世博会的自炽灯,上海世博园内的半导体照明在实现其照明功能的同时,也成为一项重要展示的科技成果,并对夜间世博园区的艺术表现力起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而且改变电流可以变色,实现多色发光。据统计,世博园区内LED芯片用量在10亿以上,且80%以上的夜景照明光源均采用LED技术。如此大规模的LED照明应用,综合节能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以世博轴阳光谷为例,在轻型钢结构的每个交叉点都安装了可直视式LED发光点,这样的发光点约有8万个,通过数字控制系统可显示解析度较低的图像和文字。同时,世博轴顶部的大型张拉膜也利用LED进行投光灯照明,使整个世博轴利用LED全光谱的动态变化特点。

世博中心作为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高达空间全LED室内照明项目,主要采用了飞利浦的LED CREE光源。LED颗粒不仅亮度高而且粒子的饱和性非常好,光效高,持久耐用。且LED颗粒

陵照冷暖色相间来排布,根据会议场景的需要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进行色温和亮度的调节,实现从暖白光到冷白光的奎续变化,在举办国内外重大会议时,不同的控制模式将为政务厅带来不同的照明效果。主题馆的一面外墙上蓝色内灯光组成的一块块长方形图案,远望如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与此同时,另一面外墙上,白色灯光背景之下,一粒粒五颜六色的珍珠,自上而下飞速坠落,宛如一副大珠小珠落玉盘。

同时,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的“沪上生态家”作为世博园内唯一一个室外景观照明和室内功能性白光照明全部采用LED照明技术的展馆,成为未来LED应用于生活的一个典范案例。灯光不仅可实现照明的功能,更能让人身心舒适和愉悦。无论是需要放松身心,工作学习。还是观看电视,家庭灯光环境体验模式都能根据需求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到了夜晚,“沪上・生态家”采用LED照明,以暖黄色和白色为主基调,使用柔和的内光外透和间接照明方式,让建筑更具形体美和温馨感。“沪上,生态家”的整体照明氛围宁静舒适,含蓄素雅,凸显浓郁的上海风格。

目前,我国的LED照明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技术路线还不够成熟,并没有发展到足以代替传统照明的程度。主要由于LED产品成本偏高,如何实现大批量生产与应用,从而达到减低成本的目的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此次世博会大面积应用到的LED产品,必定又会为我国的LED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发展契机,世博会上的应用也将对日后LED的普及应用有积极引导意义。

(3)新型空调技术将绿色带八世博

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及冰蓄冷空调系统等新型空调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上海世博中环保技术亮点之一。世博会中应用的地源热泵与江水源热泵两大系统,前者能从土壤中提取热量,为室内供暖,后者则从黄浦江中提取冷气,为室内降温。因为这些系统全都埋藏在地下,没有外机,也没有室外的锅炉房之类的东西,对建筑外观没有影响。其中,江水源热泵系统在世博会中,总装机容量为75000kw,与传统水冷式冷水机组加锅炉相比可以节省10%~30%的运行费用: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夏季节省40%以上,冬季节省30%以上的运行费用。

根据世博会规划,江水源及地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主要在3.22km2的世博围栏内的5个功能片区实现,缓解城市局部区域的“热岛”效应。此次世博会的几大“地标”――世博轴、世博中心、文化中心和城市未来馆都采用了此类技术。例如,世博轴地下安装的地源热泵加江水源热泵系统,可以直接从土壤和水里提取热量和冷气,相当于安装了”绿色空调”;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汉堡馆作为一座能耗极低的节能住宅,采用了地源热泵的技术,且泵站机房被设置在其地下一层,设计者特意为游客在机房外留下了几个观察窗;文化中心使用江水源热泵技术,黄浦江水变成无污染的天然空调。

热泵技术是利用低位再生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资源的耗散速度,也是合理利用高位能的典范。2010上海世博会中热泵技术的应用,将对新型空调技术的普及起到良好示范效应,并推动新型空调技术不断创新。

(4)世界最大的生态绿墙

主题馆东西立面设置了由红叶石楠、常绿六道木、亮绿忍冬等绿色植物构成的垂直生态绿化墙面,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生态绿墙。利用绿化隔热外墙在夏季阻隔辐射,并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同时在冬季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从而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日本爱知世博会生态墙面积约化环境之余,可以帮助园区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上海世博会上的“绿墙”不仅面积高达5000m2,而且还运用了中国自有的科学技术,栽种了上海本地具有代表性的绿色植物。

“绿墙“的核心科技是特殊的介质。用于培养绿墙上绿色植物的介质,是上海植物园专家的专利,其中含有10多种成分,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防治病虫害,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目前,垂直绿化的技术已趋于成熟。依靠现有技术,垂直绿化的成本在每平方米800~1000元人民币,而欧洲的成本是每平方米高达800~1000欧元,在日本也是在每平方米10000日元左右,因此在上海发展垂直绿化技术颇具优势。同时,随着技术不断城市完善并大规模广泛应用,其成本也将有所降低,在未来市区内每平方米垂直绿化的费用有望可以控制在300~500元人民币。而垂直绿化对于市区而言,既有遮挡西晒阳光的作用,又能节能建筑空调能耗,也对微循环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垂直绿化有植物攀爬。倒挂、模块插入等多种形式,在使用中应该根据需要因地制宜,例如,在学校宜采用色彩丰富的设计,而在医院则应选择有净化空气和杀菌作用的植物,在居住区内则更适合垂直绿化。可见,垂直绿化的发展前景相当明亮,相信一定能为我们的城市带来一抹新鲜的空气。

(5)未来生态建筑雏形

位于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沪上,生恋家”,是一栋具有高生态节能技术的试验性住宅楼,堪称未来生态建筑雏形。

“沪上・生态家”运用了三成的前瞻技术以及七成的成熟技术进行建设,拥有30多项技术专利。强调生态技术和建筑一体化设计,其最大亮点在于突出了自然通风强化技术、夏热冬冷气候适应性围护结构、天然采光和室内半导体照明、燃料电池家庭能源中心、固废再生轻质内隔墙、生活垃圾资源化。智能集成管理和家庭远程医疗,家用机器人服务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

当楼内人数增多,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排风窗会自动打开,吸入新鲜空气。大楼中庭屋顶的透明天窗,可以任意变换开启角度,将阳光均匀地分散到各个角落。“生态家”营造了一个完全生态的环境,其一年使用空调的时间能减少2~3个月。该建筑综合节能达到60%。其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设计能耗值的比例达5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60%,由固体废弃物再生而成的墙体材料使用率达100%,室内环境达标率为100%。

(6)亚洲最大跨度无柱空间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除垂直绿化之外,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亚洲最大无柱展馆,可以说是当代展馆中的“无柱”典范。南北跨度180m,东西跨度126m,面积2.268万m2,净高14m的空间,全厅无柱。主题馆屋面采用了张弦桁架结构,跨度为126m,间距18m上弦为三角管桁架,下弦索采用两根高强钢丝束索。

(7)世博轴的科技尝试 全长1045m,宽约1OOm的世博轴是世博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L由线,也是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它是上海世博会在绿色低碳理念方面一次犬胆尝试,采用了“阳光谷”,江水源热泵技术,顶棚索膜结构等多项技术。

世博轴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6个极具视觉;中击力的倒锥形钢结构,人们称之为“阳光谷”。6个“阳光谷”大小不等,造型也不尽相同,不但能从40多米的空中把阳光“采集”到地下,也将把新鲜空气运送到地下,既改善了地下空间的压抑感,还实现了节能。阳光透过玻璃直射下来,不会对世博轴的温度造成影响。那是因为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有700km的管道,巧妙利用地热和江水,通过喷雾、自然风、黄浦江水源和地源热泵等环保的降温方式,保证世博轴的参观温度达到舒适效果。

在世博轴顶部,69块巨大的白色膜布拼装组成了迄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连续张拉索膜结构,“阳光谷”的整个屋顶膜面长约843m。最宽处约97m,由31个外桅杆,19个内桅杆及牵引桅杆的各类钢索作为支承系统。世博轴索膜总面积达6.8万m2,该结构属于近年来国际上盛行的“自由形状”构形技术,依赖结构力学特性,足以应对上海地区的台风气候。在材料选择方面,运用PTFE(聚四氟乙烯)的涂层玻璃纤维,不仅具有不易燃性、防紫外线、抗风化等特点,还具有自洁性和高反射性,完全可以满足功能上的需要。

在引入阳光和空气的同时。阳光谷还是天然的雨水收集器。下雨时雨水将顺着玻璃幕墙,流入地下二层的积水沟,再汇入7000m2的蕾水池,经过处理后实现水的再利用。收集的雨水能够满足“阳光谷”两侧下沉式花园的灌溉,并可用作厕所冲洗。

世博轴工程是世博会园区内最大的单体工程。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中央交通景观轴线,它所运用的先进技术将对城市大型单体建筑发展起到促进性作用。

3.环境科技创新促进城市生活健康发展

环境是生活的基础与保障,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中环境对城市的影响亦是不容忽视的。世博园区建设中,在生态环境构建技术系统方面,侧重与上海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主要体现在安全饮用水系统、水资源循环利用。城市绿化与市容景观、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构建,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这些创新科技不仅在世博建设中确保了园区的环境质量,同时也为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了技术性的保障,更是对城市生活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4.运营管理、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为世博和谐召开提供保障

上海世博会是一个超大型、综合性国际博览活动,持续时间长、参观人数多,而世博会的安全运营系统为世博会的胜利召开提供了科技性保障。在世博会召开过程中。可能将会遇到包括园区外交通管理。入园便捷高效安检、园区内交通组织,客流的导引和疏散,各类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各类信息的实时汇聚和等诸多问题,这既需要一个高度集成协同、指挥,决策运作的良好平台,并与全市各大系统做好衔接工作,因此运营科技创新在世博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可视化控制管理系统

在世博园的规划期间,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虚拟仿真环境的可视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将设计师脑海中、图纸上的设想轻松化身直观,互动的三维画面,规划、修改,决策因此变得高效,便捷。该系统改变了信息管理的现有模式,让管理者以直观可视化方式,方便,简捷、清晰地把握信息管理过程,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令管理及决策活动变得轻松方便。在规划阶段,还利用该系统模拟了世博园区参观者的静态分布与动态轨迹,充分考虑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园区运营的安全性。展示厅安装到位并开始大量实际应用,为规划管理,工程管理提供了高效的公共平台。可视化控制管理系统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国防,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培训、医学领域等范围的应用很广,是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综合性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

上海世博会中作为“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的”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取得了显著性成功。上海世博会通过”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的应用,搭建了世博会交通信息服务保障系统,为交通管理部门和世博游客、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保证了交通高峰时段所乘区域以及换乘点的交通信息,可达到引导更新频率小于5分钟。

(3)指挥控制应急系统

展区内包含多种公共场所的治安特点,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同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一项影响较大的全球性活动,极易成为的袭击目标。首先成立了上海世博会综合指挥控制中心,在正常情况下负责整个世博会的安全保障以及突发应急事件情况下进行应急指挥调度。决策指挥控制中心是世博会运营管理的核心,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于GlS的数据系统;各类突发事件快速发现,处理处置技术应用,各类突发事件仿真模型:GBR应急预案专辑系统。另外,还必须考虑决策管理,包括决策指挥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应急保障组织体系。

(4)大型复杂网络安全监管技术

世博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是世博会信息网络管理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由于其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因此需要在根本上改变不断增加的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所造成的信息孤立、管理困难的局面,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保障体系。

5.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尽显高效的城市生活模式

世博会中的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紧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在展现中国信息服务技术的创新力量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

(1)全球首个TD-LTE规模演示网

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上海世博园区内开通了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TD―LTE技术是LTE TDD模式下的移动通信标准,也是准4G体系中我国唯一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是TD-SCDMA未来长期演进的唯一途径。TD―LTE规模演示网共设宏基站17个,包含14个室外宏站和3个街道站。该演示网覆盖上海世博会园区的9个室内场馆,包括浦东的7个场馆和浦西的两个场馆,覆盖面积为5.28km2。该演示网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下行为70Mb/s,上行为25Mb/S,超过现有3G网络数据传输速度的10倍。

基于TD―LTE技术,参观者可以在世博会期间领略到室内移动展示、24路高清视频同传等创新成果。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的开通,充分展现了中国通讯产业的创新力量。

(2)视频识别技术

智能视频识别系统是上海世博会国家科技部世博专项技术,该系统实现对世博场馆的客流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并采取科学的客流分析、有效的客流导引策略及客流导引信息等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参观者在园区内的合理有序流动,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吸引游客并促进门票销售、有效控制和平衡客流三方面达到平衡,是“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不可或缺的元素。

新型门票视频识别技术具有凭证统计、快速检验和支持预约,以及其它拓展功能。新型门票无需接触。无需对准即可验票。该门票所采用的RFlD(电子标签)技术可以记录不同信息并用于不同类别的门票,芯片采集的参观者信息将汇聚到票务系统的中枢,管理方就可据此了解园区内的人员密度。该新型门票可达到人均通过世博会园区闸口八门时间不超过20秒,成为世博会高效运作的重要体现。结束语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历史性的盛会它不仅为上海留下了宝贵遗产,同时也对世界的发展起到方向性的推动作用。世博会的召开,将带动上海,乃至全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建筑创作理念从传统工程设计模式向创意设计转变。

世博园中的建筑创意与科技创新应用绝不是单纯的展示,而是即将在世博会后世界性的推广应用。例如“沪上生态家”中卫生间利用污水冲洗、中水全部循环利用等节能手段都将在未来应用到上海的生态小区建设中。,此外,新能源汽车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以及信息服务技术的创新推广也将为上海市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后世博生活”开启一片新的天地。

建筑与科技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网络;建筑;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008-02

伴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网络。在我国建筑业是经济支柱产业,在网络渗透各个行业的过程中,建筑业同样也不能例外。

1网络和建筑企业

任何企业要获得发展必须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作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建筑企业,其管理实现现代化已是必然趋势。在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管理工具与方式的现代化。为了使得企业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应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就应当要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这就少不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成为了各行各业工作开展必不可少的基础,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快捷的工具。比如,建筑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企业各个子部门、项目部、公司总部对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化的办公环境,也使企业更具有弹性,比如小的建筑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同时还能够和更多的专业人士组成专业的员工队伍,为公司承接大型的工程项目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条件。这样既保证了公司具备小公司的灵活性,又具有不逊色于大公司的智慧资源。结果在项目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尽管并不能保证每一项工程都提供最佳的设计组合,但是通过网络却可以实现公司员工对设计中的先进部分以及施工方法的分享,同样实现了最佳组合所具有的效能。

建筑师是建筑企业中最重要的专家队伍。当建筑师利用智能软件建立了基本的建筑设计的数据模型之后,工程师可以利用网络对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而施工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网络将工地的图像下载下来,并根据这些图像帮助施工管理。而建筑商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工程的进度和造价控制方面进行有效的全程监督。与建筑直接相关的业主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建筑模型和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等。甚至有时还能通过网络将有利的信息传递给潜在买家,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以及竞争力。

在对一项工程进行设计的初始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筑师们设计建筑方案。但是由于设计方案会涉及到许多问题,比如对暖通、空调、排水、电气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进行周到考虑,不过由于信息量过大,现实中往往会因为缺乏考虑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改动。为了避免种情况,就需要做好建筑师与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而通过网络却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师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有效沟通,从而有效改善因为各专业沟通不到位造成的设计弊病,进而提高企业的统一性、整体性以及协调性。

2网络与建筑科技

根据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高新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其发展热点就是信息网络技术和控制网络技术。

2.1信息网络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在建筑物或者企业内部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建筑中能够极大的降低人们信息收集、、传播的成本。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网页上所有有关建筑物内部的相关建设管理信息,并且还可通过信息系统将有关的维修服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有效的降低建筑的维修成本。建筑物内部的员工和管理人员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提升对建筑物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协同处理能力。对于建筑设计的监控,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对综合数据库的访问,还能够实现对建筑物的远程监控和操作。对于建筑物实现自动化管理方面,网络信息技术是绝对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加强建筑物内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能力,从而实现了我国建筑物自动化、信息化管理。

2.2控制网络技术

开放性控制网络具有标准化、可扩展性、可操作性以及可移植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控制技术的发展,网络控制在结合了网络互联后,建筑的控制已经从现场监控走向了控制网络的道路。一般而言控制网络是指对生产过程作为控制对象和特征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具体可以从我国不断出现的各种智能化的建筑中看出:首先,控制网络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中后,有效增强了建筑内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操作性和集成性能,比如极大改善了建筑中的综合保安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异构网络的控制;其次,利用控制网络通讯实现数据管理和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管理和控制;第三,通过采用控制网络技术,有利于建筑与信息网络的应用集成,在智能建筑中,所有设备与相关的安全信息都可以进入计算机的操作平台中,实现了智能建筑内监控与“群件环境”的共享以及综合数据的集成;第四,控制网络技术可以时时对建筑内安全系统和机电设备系统的管理进行远程监视和信息采集。

2.3网络住宅

如今的居民小区在建设的过程中都会铺设网络所需的相关设备,以保证业主入住之后能够上网。这已成目前住宅的基本要求和功能。不过,网络住宅并不仅仅只有该项功能,网络住宅含有许多的科技元素。世界上最有名的网络住宅或许要属美国富翁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家”了,里面许多功能对许多普通人来说依然具有科幻性。不过,网络住宅建设已经使得某些科幻色彩距离普通民众不再那般遥远了。通过铺设完善的光纤网路、配置需要的合适软件,网络住宅用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时时和朋友交流,也可通过网络查询交通、还可以通过网络时时关注孩子的在外情况。而在住宅内部,也使得那些能够自动控温、高保真等高智能化的家具不再那般的遥不可及。网络住宅能够极大的便利人们生活,例如出行、购物等。而对建筑业来说,这更多的是带给人们更富有人文特性的理念,比如,人们现在就可以在住宅中享受随选网络影院的娱乐节目,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生活的选择需要。同时,网络住宅还能够便利人们的工作,最为明显的就是现在比较时兴的在家里的远程办公,即使足不出户都可以完成相关工作。

网络时代,建筑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建筑水准和效率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也促进了建筑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而在建筑管理方面,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建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更加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说其正在造福于我们整个人类。

参考文献

[1]桂立平.第二讲 建筑市场发展趋势与挑战[J].施工企业管理,2002(4).

上一篇:农业智能工程范文 下一篇:金融发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