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10:27:20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建筑施工技术 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78-02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支撑作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学、工程测量、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结构等基础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二、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存在以上特点,教学中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重形式轻内容

多数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料,使教学难点和复杂的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使学生得到直接、生动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的引导。

(二)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与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分开教学,中间间隔几周甚至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施工单位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收学生去施工现场实习,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只限于认知层面,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无法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而且实训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周,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学生一门实习实训课程往往只能接触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分部分项工程,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施工现场主要是负责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目前本专业的学生施工动手能力不足,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更有待提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更难以对施工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高级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岗位分析入手,参照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等岗位要求,归纳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施工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多媒体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布置任务、提出问题―施工工艺工程录像、动画展示―讨论问题―分析总结。比如在了解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基本流程之后,在播放视频前提出问题:该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存在哪些不规范操作?存在哪些质量和安全隐患?接着给学生播放某工地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启发式提问: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不得小于多少?为什么?人工挖孔桩的钢筋笼如何放入挖好的桩孔中?等等。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再作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今后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建立了丰富的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和复习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二)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

1.师资培训。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建立一支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扎实,更要有纯熟的施工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组织本课程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一起,利用寒暑期到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知识更新,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以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

2.教学场地一体化。打破教室和实训室的隔阂,直接将教室与实训基地融合,实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3.教学计划一体化。把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将独立开设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设计实训、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中,避免理论教学几周甚至几月后才能进行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对基本的知识作讲解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由学生参照相关规范和施工手册自主完成施工任务。任务完成后,再由不同的实训小组交叉检查施工质量和存在问题,最后老师再作点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施工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作风。例如在教授“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一节,我们的课程设计包含以下环节:布置任务―方案讨论―操作示范―进行试验―数据处理―评价总结。具体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某基坑开挖后需要利用轻型动力触探仪器测试地基承载力,提出问题:怎样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测定地基承载力?然后根据测试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组。

(2)方案讨论。根据教材和《施工手册》,各小组自行讨论试验方案和分工。

(3)操作示范。教师用多媒体讲解,实际操作示范。学生观察提问,改进试验方案。

(4)进行试验。学生分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教师答疑,指导学生试验。

(5)数据处理。学生根据规范处理相应表格数据,完成试验报告。教师答疑,检查学生试验完成情况。

(6)评价总结。对试验和试验报告中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记录、整改,思考并讨论,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三)现场教学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受季节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而“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实践课,我们借助学院的发展机遇,参与到学校建设的施工建设项目。简单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后,先让学生识读施工图,再到现场实地参观。对于重点内容,借助施工工地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我们将建筑施工技术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课程进行整合,让建筑施工课程学习时间跨度可以达到一年,让学生基本能够接触到施工项目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跟进,对施工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使学生将施工工艺知识系统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施工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认识施工现场的组织方法,了解施工现场的人员组成和施工布置,也对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

该课程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实践操作完成过程和成果先由学生小组相互评分,再由老师统一总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参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考核成绩进行加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校企联合提高教学效果

我院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建筑类企业签订了协议,作为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了订单式联合培养冠名班,共同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进方法。同时邀请这些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来,进行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模拟制作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示范操作,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新更规范的施工实际操作。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是否符合企业或者社会的要求,企业最有发言权。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按照实际需求与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课程改革,学生爱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爱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被动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媒体教学,将分离的理论教学课程与相应实训课程整合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一周的认识实习调整成跨度可达一年的课程实践,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建筑施工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红,步文萍,王静.关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

究,2011(S1)

[2]李燕燕,张鹏,钟静.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

【作者简介】余荣春(1981- ),男,硕士,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技术教育;建筑施工实训;教学改革

2011年随着我校实训大楼的建成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更好的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4(中专)到5(大专)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2(中专)到3(大专)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下工地顶岗实习。

一、建筑施工实训课的现状

1.建筑施工实训课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实训课是学生于第三个学期测量放线中级工考核,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下工地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改革

1. 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暴露出的不足之处,我们教研组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测量》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三. 建筑施工实训课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下工地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如《建筑制图》课程中通过实训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制图规范、表达方法及绘图技巧;《建筑材料》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施工现场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房屋建筑学》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施工图的设计、《建筑结构》通过参观、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及计算;《建筑施工技术》通过视频教学、实训场边教边学、现场观摩使学生掌握施工质量规范、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步骤,根据模拟工程概况及设计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计算出各种材料的工程用量,并能将工程量汇总编制成计算书(手工或软件计算);《工程测量》能熟练计算和掌握现场定点的精度。

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际就是加强课程技能训练,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点内容、特色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形成“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工学交替为途径,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秀梅.《建筑施工综合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李惠玲.《建筑工程施工实习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从分析建筑施工模拟实训在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作用入手,讨论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以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几个要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教学改革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5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1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

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现状

1.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是学生于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1.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改革

2.1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情况,教研室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2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3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如《建筑制图》课程中通过实训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制图规范、表达方法及绘图技巧;《建筑材料》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施工现场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房屋建筑学》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施工图的设计、《建筑结构》通过参观、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及计算;《建筑施工技术》通过视频教学、实训场边教边学、现场观摩使学生掌握施工质量规范、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步骤,根据模拟工程概况及设计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计算出各种材料的工程用量,并能将工程量汇总编制成计算书(手工或软件计算)。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课,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工程施工方法多、理论跨度大、学科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理论基础弱、接触施工现场的机会有限、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步伐的逐渐加大,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着空前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现状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长期以来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随着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定位和社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诸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1.1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建筑施工技术》教材内容没有准确定位于高职院校本身特有的现实地位,即培养职业能力,没有反映地域特色,因为高职学生就业一般局限于本省或邻省地域;同时多数教材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体系,缺乏系统经典的实践案例;在章节知识点的衔接与整合方面没有充分发挥案例本身应有的作用;反映“四新成果”(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不多,如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中的“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新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新技术”等在教学大纲中未得到体现,在教材中也很少介绍;因编辑、出版、发行等原因,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所以造成教材相对陈旧过时,一些已经逐渐淘汰的技术还占有大量篇幅,而一些已经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却在教材中反映不够。

1.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

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学方式单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课程设计、实训教学没有紧密结合实际工程或与实际脱节,最直接的体现是课程设计中生搬硬套教材上的内容,或是毕业设计中直接照搬照抄实际工程的施工方案。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种形式展现施工现场实景,引入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1.3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实习基地少,实训时间短。

《建筑施工技术》教材章节之间相互独立、内容跨度大,且多媒体课件、视频、工程案例等教学资源又不完整,相互之间缺少联系。而课程学时的压缩、场地条件的局限等因素也制约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影响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后续环节的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实习经费短缺,造成校内实训基地不完备;许多施工企业出于经济效益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不太愿意接收实习生,从而造成校外实习基地相对较少,学生实际从事施工实训的时间不足、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仍然没有很好地掌握施工技术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1加强教材建设,精选教学内容。

针对教材内容滞后于工程实践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及时补充和完善教材内容,增加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不断更新的国家、地方标准、规范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针对高职学生生源质量相对不高、理论基础弱,就业领域偏重于施工、监理等现场工作的特点,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减少理论分析、计算的内容,减少不常用的工艺介绍,增加常见的、典型的工程实践案例,并通过对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教学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可组织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

体的校本教材。

2.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基本上还以“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教学方式方法亟待改进。

2.2.1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将典型工程的施工工艺和关键工序拍摄成各种图片、录像,并加入解说编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2]。教师可利用Flash等专业软件将部分工程的施工过程和工艺制作成动画在课堂上演示,从而既直观地传授专业知识,又活跃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设置学习课件、习题及答案、讨论交流功能,供学生自学,完成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

2.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开放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教师按照讲授单元对课程进行划分,每一单元又分为若干项目,再根据项目提出任务,由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开展必要的调研活动,并归纳总结,进行答辩,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点评。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明显表现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从而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3转变教学环境,加强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课堂与实训基地、施工现场相结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与建筑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机制尤为重要[4]。高职院校为施工单位培训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受学生和教师到现场实习,并指定专人负责指导,通过互利互惠的合作办学模式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

首先是“请进来”,聘请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知名的专家学者走进课堂授课、举办讲座,内容主要针对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和现代建筑施工中的最新知识,因为有些问题学生毕业之后就可能遇到。

其次是“走出去”,带学生走出教室到实训基地,对照实物讲解;并通过砌砖、抹灰、钢筋绑扎及工种质量验收等实际操作,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我院新校区建设使得学生有机会对工程基础施工到竣工的全过程进行了解,为此,教师可额外增加校内工地教学环节,每隔1―2周安排一次现场教学,实时跟踪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使得在课堂上难以表述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易于学生掌握。

2.4改革课程设计内容,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教师每学期对实习指导书和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讨论和修改,使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了防止所作设计大同小异、互相抄袭严重等现象,可安排每组学生4―6人,每个学生负责1―2个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然后通过组内讨论和修改形成最终的完整方案。学生通过每人负责一部分设计,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5理论和实践结合,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任课老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高职学院应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师进修计划,定期选派教师进修,有针对性地选派年轻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至少一年的锻炼,定期组织教师到工地现场观摩,定期聘请具有相当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施工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兼职,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按照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进行,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从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教材、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确保课程诸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和课程系统功能的最佳,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这就要求专业教师长期不懈地坚持,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吴洁,刘瑾瑜.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87-88.

[2]刘孟良.利用多媒体辅助高职《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4):143-144.

[3]吕秀娟,陈武新.多种教学方法在《建筑施工技术》课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建材,2008,(1):14-15.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是他们的主导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首先,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建筑施工技术课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课程本身从工程实践中提炼总结而来,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在以后的工作中再运用于实践中去。其次,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课。课程涉及到建筑材料、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机械、组织管理、计量计价等多门学科。如何教好本课程,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本课程知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灵活运用,成为教师们的研究课题。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选用的教材内容存在不足与缺陷

各种建筑施工工艺、方法及质量要求、标准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旧的施工工艺、方法也就慢慢被淘汰。相对来说,教材内容的更新变化显得较为缓慢与滞后。《建筑施工技术》教材的版本虽较多,但内容大同小异,有的内容是多年以前的工艺、方法,不能跟上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

2.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与片面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依据教材内容与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但是由于教材中的很多施工工艺、方法比较抽象,学生缺乏对实物的认识,再加上教材本身内容的滞后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在许多高职高专已普遍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但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是将教材内容搬到多媒体上,教学方式换汤不换药。

3.实践环节与课程教学环节脱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一般高职高专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集中安排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在开学之初,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本课程,对施工技术的认识较肤浅。而生产实习虽然在专业课结束后进行,但衔接不太紧密,课程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有脱节现象。

二、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合理精选

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但不应拘泥于教材,特别是建筑施工技术这类来源于实践的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现代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应保留成熟的施工技术,去除过时的内容,增加新兴的内容。例如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行节能环保,建设部也在全力推行外墙及物面保温,那么教师在授课内容里就要加大这部分内容的比例;对于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里的规范、强制性条文,应有机地融合于相应的章节里。同时应注意对传统的施工工艺与方法的保留。又如虽然现在国家已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但它的施工工艺、方法仍是其它砌体施工的基础,所以还应对学生进行这些内容的讲授。对于技术更新较快的工艺,在课堂上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及方法。

2.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由于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再进行分析讲解。

有许多施工工艺、方法、施工机械,虽然教材配有图片,但由于学生未见过实物,学了以后仍难以明白,这就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了。可将施工工艺方法的动画、施工现场中的图片及录像通过多媒体放映给学生看,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教材对施工技术的讲解通常是通用性和概括性的,案例讲授可以使课堂讲授更加鲜活。教师在讲解施工技术、工艺方法时,引入实际项目的具体案例,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院系和专业教师有许多工作要做。平时应注意多到施工现场进行录像及拍照,收集一手材料,经常到网上查询相关资料,掌握现阶段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同施工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收集施工案例。河南省建协每年对建筑施工企业组织一次QC成果会,这些成果汇总了每年全省的精、难工程,是非常好的内容齐全的案例,作为本课程专业教师,笔者每年都对它们进行收集与整理,把案例教学贯穿于授课过程中,对于教材是很好的完善与补充。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包括现场观摩教学、实际操作及现场实习。

现场观摩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将学生带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能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符合教学内容的施工现场不易找,加上安全因素,现场观摩教学不能频繁,最好在讲授完一章后,带学生到符合教学内容的施工现场观摩学习,加深学生的认识。现场观摩教学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最直观的认识,许多教材难以讲授清楚的内容一目了然。比如钢筋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三者的区别,抹灰、贴墙砖的操作工艺与步骤,学生通过观摩学习,相比课堂教学,会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通过对工种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主要工种的操作要领和质量、安全知识;熟悉这些工种的工艺过程,与其他工序的搭接,穿插状况。同时,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了劳动锻炼,增加劳动观念和分工协作、培养职业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管理打下基础。高职高专的工种实训最好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前教师应对实训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考核方法做好具体的安排,避免走过场。

生产实习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技术,增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管理打下基础。在对学生的具体安排上,要充分利用学院的在建工地,同时平时注意与施工企业的联系沟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4.项目法教学的探索

现在有的高职高专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法教学方式。此方法对本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或依托校内企业、实训基地,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先做―再懂―再做”的过程,实施“实践―学习―再实践”的循环,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在工程中的具体实践,使学生从项目设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项目法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点。但它目前正处于探索与完善的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需要大量的在建项目,这就要求学校要与许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拓校内基地。它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它的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的证明。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时代的发展,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和探索。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同时及时了解建筑施工领域的新技术、新动态,将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具备良好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兆银,张长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3).

[2] 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9,(20).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项目化;教育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在施工技术方面,不仅掌握了大型工业建筑、多层、高层民用建筑的成套技术,而且在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施工中推广了钻孔灌注、振冲法等的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在国民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建筑工程中的很多课程都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建筑结构、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地基与基础等课程。所以说要学好建筑施工技术必须要先学好与之相关的一些基础课程。除此之外还应认真学习国家批准的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验收规范,是我国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建筑科学技术,也是全国建筑界所有人员共同遵守的准则。

但是,目前我国的施工技术水平,在整个世界中处于中等位置,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需要加倍的努力。那么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非常的被动,枯燥;对施工技术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了兴趣作为老师,学生就会慢慢的失去在这方面的努力,最后就会导致学生在工作中力不从心,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而且技术发展迅速,学习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除了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强理解和掌握外,还应利用一些电化教学、以及实地参观的手段来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施工技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总而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过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来理解以及应用建筑施工技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对《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来解决单一的课堂气氛,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学生兴趣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高。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一、根据工程实际确定课程教学项目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结合现代建筑施工特点,初步确定了7个教学项目,分别为: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砼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在7个项目中,各包含一定数量的子项目。其中,土方工程包含基坑开挖,基坑回填,基坑降水;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包含浅基础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处理;砌筑工程包含砖砌体施工,石砌体施工,砌块砌体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包含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包含屋面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外墙防水工程,厨卫间防水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包含钢结构安装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工程;装饰工程包含地面装饰工程,墙面装饰工程,顶棚装饰工程。每一个工种工程的施工,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以及不同的劳动组织和施工组织来完成。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并掌握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及检查方法。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量调整

在以往的教学中,《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分上下两学期,总学时为160课时,每学期各80理论讲授课时。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适度,够用”,主要是以技能培训为主,在项目化教学中将每学期理论讲授调整为50课时,实践操作为30课时,总课时保持不变。旨在培养学生“从做中学,从做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方式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如暂时条件不满足,可采用教室理论学习与实训室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学习方面,先经过项目知识的系统学习,由教师布置符合该项目的工作任务,预先分好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确定初步方案,课后再经过查找相关资料,形成纸质版实施方案;实践操作方面,各小组结合实施方案进行实践操作或模拟,过程中会对原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结束后由小组长汇报和总结实训成果,递交最终的实施方案。

四、专周实习

专周实习集中安排在课程结课后的两周。第一周在工地进行认知实习,将之前在课堂学习、实训室操作及模拟等知识与实际现场进行对比、分析和记录;第二周分别以不同建筑施工项目内容为载体编制一份完整的施工方案。

五、师资水平

授课教师应以“双师型”教师为主,每年组织施工类授课教师到施工一线充电,或担任工地兼职技术顾问。聘请和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在学院担任专兼职教师。这一点也是高职院校的一个薄弱环节,大部分的老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任何施工一线的经验,所以在授课中难免出现照本宣科的效果,应加强教师队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丰富这一点在项目化教学中显的非常重要。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全国虽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但是都还不够系统和成熟。《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改革起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立民,方承训.建筑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36-02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功能型、适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如何在校内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决于高性能的教育,这其中的教育包含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师资力量,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任何从事学校教育的老师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核心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进行全面性的改革,并结合施工现场的经验进行教学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1 教材设计理念改革

首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通过课程改革体现出来。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材大多过于陈旧,施工技术课程中许多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标准和规范没有被编者吸收,比如钢筋混凝土施工章节中钢筋部分的讲解,很多教材还在沿用03G101图集,而新版的11G101图集已经明确规定将03G101图集废除,部分年轻教师对此没有太多的关注,一直沿用原先的图集。根据建筑市场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和新方法的更新情况,本校结合学校双师型教师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教师假期到企业定岗实习参观的回馈,及时将最新的图集、规范标准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形式修订成一套学校内部使用资料发放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尽早的了解到新的市场动态,增强了毕业后到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习实训为三条主线,结合多种方法教学方法的优点,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其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其次,要有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根据施工技术课程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其完整结合,将工学结合环节真正落实到实处。最后,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立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建筑识图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课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将相关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此对施工技术课程教材设计改革显的尤其重要。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课程改革要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创新出人才”的改革思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学科动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阶段,坚持把握一条主线,即: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及对应课程,同时组对成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反映信息链。建筑施工生产一线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人员,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大多数从施工员做起,主要工作内容是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深入施工现场,协助搞好施工监理,与施工队一起复核工程量,提供施工现场所需材料规格、型号和到场日期,做好现场材料的验收签证和管理,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工程量签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的资料收集、保管和归档,对现场施工的进度和成本负有重要责任。应具备多项综合能力,即建筑识图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级检测能力、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能力、工程资料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主要工种操作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建筑施工技术与其它课程相比更侧重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同时,基础理论教学也不能放松。根据课程情况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工程实例,利用项目化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课程理论教学。根据课程能力考查点的要求,按任务驱动确定课程教学单位设计(见表1)。针对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室内教学抽象性的特点,课程教学应以“教学能力点和教学模块”对接为蓝图设计,加强案例教学,将课堂转移到实训场地进行,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由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和归纳总结。例如,讲解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时,可分别讲解钢筋绑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检验批内容,能够让学生亲眼目睹具体施工工艺的操作过程,将书本知识理论和实践结合,达到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完美统一。

4 强化项目训练

项目运用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成果,也是每个参与学生最乐意看到的结果,其本质是对学生和老师努力最大的肯定。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选择任务目标相似,对应的相关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相似,规模同主体任务相当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相互配合操作实施。当目标项目结束后,教师对目标项目进行评比和打分,随后制订强化训练任务,迫使每个参与项目的学生根据刚才团队合作的经验进行独立完成,此时,老师充当旁观监督员的角色,在学生强化训练的过程是考评学生知识和能力应用水平的最佳时间,是收集学习成果评估和个人能力掌握的可靠证据,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5 完善学生考核评价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针对该课程改革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实践掌握能力,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如表2)。通过任务制定、执行、理论考试等几个过程,考核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学生学懂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能力的目的。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的完美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教学更加真实与市场实际接轨,增强了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史康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四段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3-75.

[2]祝军权.《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改革[J].科技教育,2010,(12):214.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新模式 教学方法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地位和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是我系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两个大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核心课程。不管学生毕业以后是从事建筑施工还是工程监理都会用到该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技能知识。

基于它的核心地位,它与建筑工程类其他专业课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具体特点包括:1)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3) 具有很强的独立性;4)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二、目前教学中现存的普遍问题

(一) 教师教学方式老旧过时

目前我系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授课教师还是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以理论讲授为主要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

(二)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建筑施工技术介绍的主要内容是施工工艺等实际操作过程,是很具体、很零碎的内容,这区别于以前的那些具有较强理论性和逻辑性的课程,学生们觉得好多内容都应该记,但又记不住,有种抓不住重点,不知该如何去学的感觉。学习完后往往感觉似懂非懂,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

(三)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我系的专业老师都是从内地高校直接招收过来的,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仅靠自己在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期间对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解进行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对施工缺乏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对施工工地是什么样的,工地上的人、材、机是怎样操作运行的没有概念,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所以上课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教材内容滞后于工程实际

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出现,再加上教科书本身的编写就滞后于工程实践,因此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就显得有些陈旧,使教学不能与工程实际同步。

三、 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一) 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

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上好本课程的第一堂课是关键。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建筑施工技术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课程中存在大量的施工工艺过程和构造要求,而且一些施工工艺和构造要求在平时的生活实际中很难见到,学生很难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某些施工技术、工艺,采用现代化手段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本人在对这种平时学生很难接触到的施工工艺、构造要求进行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重视实例教学。实例教学是课堂上模拟实践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授第四章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时,本人将学生直接带到我系的混凝土实验室,在讲解了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的原理后,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各种材料的称量、试配。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明白含水率是区分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的关键,把握好砂、石的含水率是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配的关键。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邀请建筑企业中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我们的客座教授

(四) 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

由于教材内容大都具有滞后性,在授课过程中,为了与工程实际同步,大胆舍弃过时的、不实用的旧知识,增加补充新的、实用性强的有关知识,结合本地区实际给教材注入新内容,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

(五)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为加强实习教学质量,在系领导的支持下本人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延长实习周数,将建筑施工技术的整周实训放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时,学生在第五学期的一至八周都在工地上,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施工技术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实训、实习。

2.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人数众多,施工单位考虑到安全及怕受到影响等因素,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校可以与建筑公司建立互利互惠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为施工单位培训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受学生和教师到现场实习,并指定专人负责指导,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来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

3.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工地。学生根据实纲的要求到有关的企业联系实习工地。我系所招收的学生90%的生源都来自于自治区下设的六个地区,分别是:山南、日喀则、那曲、林芝、昌都、阿里。我们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将愿意回各地区实习的学生分配到各地区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工地。这样把学生分散开,既可以缓解实习基地紧张的压力,又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前与自己家门口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学生毕业后自主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要培养出真正的适用型人才,提高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长期不懈的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本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不断的、更加努力的探索,为找到更加适合本土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仲景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及思考.高等建筑教育,2002,43( 2) : 59-60.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中主要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以及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为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笔者对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及科研能力的“项目教学法”已被广泛使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套教学战略,它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较为完美的整合,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完全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做事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每个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在实际工作中是分岗位、由分工不同的若干个人员共同完成的,所以教学安排中,在明确总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又按不同岗位设计各个子项目,分阶段逐个完成各子项目的工作任务。如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放线员、资料员等。例如,在“带构造柱砖墙的砌筑”学习情境中,针对“带构造柱砖墙的砌筑”学习单元,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先了解信息即需要做的工作――砌筑带构造柱的砖墙,由此设计过程并做出决定即如何完成工作――需要使用的工器具、材料和操作方法,接着进行工作具体实施流程的讲解,最后进行工作的评价――检查砌筑质量并总结。紧接着在展开的具体实训环节,给学生发放工作页,要求学生通过对已有施工图的分析,编写材料及工具计划,完成一段带构造柱的墙体(含转角)的施工,填写相关记录,进行质量检验。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改革,为学生感受专业内涵、亲历专业岗位工作、拟定奋斗未来目标岗位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课堂讲授与现场参观相结合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实践性很强,所以结合此特点和具体教学进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感性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施工构件和机械,组织学生到施工实训基地观看实物,如预制桩、预制砼板、脚手架、模板、钢筋、混凝土泵、混凝土搅拌机等,然后回到课堂结合刚参观的实物进行理论讲解;对于具体施工工艺或施工流程,由老师联系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施工工地,如大型基坑开挖、大型脚手架绑扎、大模板安装、大跨度结构吊装、钢筋绑扎、砖墙砌筑、混凝土浇筑、养护等,从施工方案的设计到施工,由教师或现场技术人员作现场的教学与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而且还把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了理论教学时一些理解不太充分的问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集中实践教学的同时,利用DV设备录制施工现场视频,回到学校后可以回顾放映,使学生加强实践印象,也可以穿插到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当中。然而许多施工企业出于经济效益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不太愿意接收大批量的学生去工地参观学习,从而造成校外实训基地相对较少,学生实际从事施工实训的时间不足等问题。且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受季节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们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所以校内实训教学基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也在建设建筑工程综合仿真实训室,其中提供了很多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模拟,如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模板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堂教学与专家讲座相结合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把工地上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知名的专家学者请到课堂上来。因为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请他们走进课堂进行讲座,他们可以结合工程目前采用的较先进的施工工艺、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的具体问题等进行专题讲座,这些内容非常具有代表性,尤其有些内容是一些课本上没有而实际工程中经常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学生也会非常感兴趣。举办专题讲座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需要。

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根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可以深入工地,拍摄一些现场施工视频、照片,还可以下载或购买一些多媒体课件、施工Flas,还可到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上搜寻相关的电子资料,再对收集的这些素材进行精心整理,最后形成集视频、动画、图片、案例、文字等为一体的PPT课件,这些内容的展现虽然没有学生亲临施工现场那么触手可及,但系统性、连贯性、整体性是亲临现场无法比拟的,这也是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体现。比如当整个工艺流程讲解完后,可播放实际工程施工过程的现场录像,包括多种施工工艺、多种技术措施等。这样,使学生对本次课中所涉及的典型结构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使学生增加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直观地再现相关的施工流程,变被动、枯燥的学习为主动、有兴趣的学习,这样学生既能深刻理解施工原理和工艺,又能了解目前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并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五、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任课老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高职学院应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师进修计划,定期选派教师进修,有针对性地选派年轻教师到不同的施工现场进行至少一年的锻炼,并组织教师到工地现场观摩,定期聘请具有相当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施工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兼职,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六、结束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这一鲜明特色,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职业技能。而要突出这个特色,就要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并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我们在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与创新意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实践意识,形成了教与学的良心循环。

参考文献:

[1]宁仁岐。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曹宝飞 高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改与实践 职业教育研究 2012 (6)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施工实训 城市远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CHEN Lingpei

(Tianhe Colleg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one of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demands much more specialty practice. For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its geographical position restricts the course training. This paper will discuss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in the college in the city exurb.

Key wordsconstruction training; city exurb

0 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土建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由于该课程内容丰富,且涉及大量实际操作的内容,仅通过课堂讲解,学生难以有直观认识。通过课程实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具体化,对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有重要作用。

1 研究现状

对于如何进行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许多学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方法,可以最近距离地接触工地现场,并通过与工人和技术人员同生活同劳动的方式可以最快地熟悉施工现场的状况,是最佳的实习方式。此种方式的缺点是学校能联系的工地往往是有限的,每个工地容纳学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使顶岗实习只能在部分学生中开展,难以大规模开展。

(2)工地参观。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去工地参观,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施工的过程。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将工地看到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更容易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此种方式为各高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的常规方式。其缺点是工地进度与教学进度不一致,如果遇到雨雪或大风还可能停工。同时,如果工地距离学校较远,每一次外出参观所花的时间往往较长,对后勤保障的要求高。

(3)多媒体工具。教师利用视频、图片、PPT等形式展示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学生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拉近书本和实践的距离。①此种方式的优点是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了解施工知识,比较直观,安全可控性强。缺点是学生只看不做,缺乏立体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难以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 城市远郊的特点

自1999年以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用地的紧张,新建高校和扩建迁建高校往往选址在城市远郊。这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是地理位置决定了校外实训的成本高昂。这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高校远离市区,使各种校外实训耗费在车上的时间较多,真正用于工地现场实训的时间较少,时间利用率不高;同时,通过租车方式外出,资金成本较高,对后勤保障要求也高。其次,城市远郊高校的选址远离市区,附近的大型基建项目较少,学生在校园附近接触工地的机会也少。再次,由于交通不便,联系实习基地的难度增加,对扩大实习面不利。

综上所述,既要完成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实训,让学生得所得益,又要考虑实训成本较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利用校园及附近条件进行实训,也是许多同类高校正在研究的对象。笔者根据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训内容进行了一些探索。

3 实训建议

在具体考虑施工实训内容方面,建议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第一方面是“看”,即施工现场参观(如果条件具备,通过顶岗实习的方法更好)。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1)学校内有在建工程的。施工实训时间建议分散为主,不搞集中实训,根据施工进度,不定时地带领学生到工地参观。这样的话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根据施工的进度来安排实训。平时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工程进度有所调整。在工程建设过程,鼓励学生关注工程的进度,并加强观察。

经检验,这种实训效果良好,学生平时对工程的关注度较高,能主动把观察到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巩固了学习的效果。

(2)学校附近有在建工程的。由于学校位于城市远郊,大型基建工程较少,附近居民自建房可以成为重点实训对象。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不要强求讲解复杂先进的施工方法。在现场讲解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哪些施工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施工方法是不规范的,如何整改;如果某种方法和书上标准做法不一致的话,又是考虑了什么要求,这种考虑是否合理;在施工中,可能存在哪些质量隐患或者安全隐患,应该如何整改。

经检验,此种方法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指导学生,学生在施工现场往往能提出一些问题来,通过问题的解答,学生对“因地制宜”这个施工原则理解得比较深刻。②

(3)学校内部有较新已建建筑物的。实训前,先收集整套建筑图纸,然后在建筑物现场教学。可以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方案的现场选择、水电暧的走向布置、建筑材料与装修施工、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对建筑设计的反思、单栋建筑与校园整体协调等方面进行讲解。

经检验,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建筑图纸与建筑物的比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高。

(4)学校内部有较旧已建建筑物的。建筑物使用时间长了,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可能是当时的施工工艺留下的隐患,有些可能是设计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材料老化造成的问题。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建筑物参观,结合建筑物出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再讲解处理方法,进一步再讲预防措施;也可以针对建筑物提出修缮要求,并且现场提问和分析修缮的方法。

经检验,通过现场提问,让学生分析质量问题的成因,实训教师再总结的方法效果较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第二方面是“做”,即布置实训作业让学生操作。根据各学校的条件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

(1)施工测量。实训教师在学校划出一块空地,按给定的图纸及精度要求,要求学生在现场将建筑物平面位置测设出来;还可以形成方格网,结合土方量计算。为了增加难度,可以考虑在斜坡或长满草的场地进行。值得重视的是,在测量实训完以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测量成果进行验收,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懒惰现象。

(2)土方量计算。学生在做完施工测量实训内容以后,会在地面上形成测设棉线。由于场地的不平整,造成地面高程变化。学生应根据施工现场实测成果,结合基础施工方案,进行土方量计算。由于各组学生场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计算出来的结果应该有所区别。这就有效地防止抄袭现象。

(3)质量验收。在每个单项工程施工完成后,都要经过质量验收的程序。教师可以结合现有的建筑物,让学生模拟验收程序。质量验收以无损检验为主,如检验饰面砖的垂直度、地砖的平整度、砼的回弹强度等。

(4)工种实操。学校在场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建设施工工种实操实训室。③在实训室里,学生可以学习工人的操作技能。如抹灰、钢筑绑扎、脚手架搭设、砌筑等。

4 小结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实训条件不足时,可以通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训效果。城市远郊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训方法。

注释

①华建兵,孙爱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1.37(15).

②余周武,龙振华.在《施工实训》教学中要注重现场教学环节[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

上一篇: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实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