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行政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5 23:06:48

建筑企业行政工作计划

建筑企业行政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档案 融合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72

Exploration on the Fusion Development Path of

Enterprise Archives Management

CHEN Manling

(Archives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Iron & Steel (Group) Co., Ltd., Chongqing 400080)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science, promoting the fusion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rchives work, the paper on enterprise archives management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fusion development path of enterprise archives management 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enterprise culture, factory numismatic history of education and team management.

Key words enterprise archives; fusion; development

0 引言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企业档案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企业行政、经营、生产技术等方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即企业履行档案管理职责的行为与活动,其职责是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满足企业各项活动在证据、责任和信息等方面的需求,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资源整合与开发,为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也为加强企业档案工作指明发展方向。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已成为推进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条件,因此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以钢铁行业为例,七八十家大型钢铁企业中,目前具有直属集团的独立档案部门仅两三家,而且随着钢铁企业改革的推进,这两三家也有被弱化的趋势。本文对企业档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有待增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是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大多数企业忽略档案管理,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未充分意识到企业档案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从而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有些滞后,出现档案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和管理。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档案管理信息化严重滞后,造成档案利用价值偏低。

(2)档案管理缺乏专门机构。企业的核心工作是促进生产,提效益,因此很多企业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对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够明晰,导致很多企业缺乏一个专门机构统一管理档案,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的机制,未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出现各部门的档案管理规范不一,档案形式不一,造成档案缺失,破坏了档案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给档案管理带来困难。

(3)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程度很高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但由于档案管理在企业中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因此企业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很多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为兼职,不具备档案方面的专业素质,导致档案管理不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档案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大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还处于收发查找的低级阶段,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4)档案管理缺乏统一规范。档案信息不仅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内部信息,现代档案信息是一个地区、系统或国家,甚至是国际档案信息交流的一个部分。为确保档案信息交流的流畅,档案管理必须遵循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档案管理规范。但有很多企业由于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专门机构管理档案,从而导致企业档案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各部门的档案形式不一。

(5)档案管理缺乏数据挖掘。很多企业仅仅将档案进行收集与保存,档案仅仅成为一种记录企业相关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档案利用价值不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未对档案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更未对档案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与提炼。在调阅档案时,仅仅是简单地查阅档案原始信息,而未将档案中蕴含的有用信息挖掘出来。由于缺乏对档案进行数据挖掘与研究提炼,从而导致企业档案未发挥其应具备的综合价值。

2 企业档案管理融合发展路径

本文认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应创新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打破固有的档案管理思维模式,采用新思维,不能就档案而管档案,应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加强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强档案业务和企业管理知识学习,将档案工作融入企业的其他各项具体工作中,融合发展。为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本文以重钢集团档案管理为例,就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管理各项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1)档案工作与改革发展融合路径。国企改革是目前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档案工作应在国企改革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重钢集团具有百年历史,已保存了丰富的档案资源,形成了系统档案体系。为进一步发挥档案的综合价值,档案部门应深入挖掘企业档案中各个变革时期重钢面临的危机与对策,通过系统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和咨询报告,为企业领导改革发展决策提供借鉴。同时与宣传媒体深度合作,挖掘档案中第一轮改革前后,重钢对国企改革作出的贡献和重钢人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舆论为企业的改革发展造势。与工会、宣传部等组织机构联合采访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企业改革的亲历者,采集口述历史档案,并编辑专题视频,在电视台和档案门户网站播出,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档案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路径。企业档案工作本身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档案工作要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从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提升综合实力。重钢集团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以“双保障机制”融入集团生产经营体系,即:每年的档案工作纳入集团生产经营计划,并设定考核指标,归档计划以生产经营计划的形式下发各单位;每年的档案工作计划纳入集团行政工作计划,并由总经理在职工代表大会的行政工作报告中向职工代表进行报告。档案部门通过经理办、技发办、经济运行处等业务部门的各项渠道收集钢铁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信息,并汇总到档案部门,档案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收集的产业信息进行梳理、分析,每年形成6~8个专题信息研究报告,分送集团领导和各主要业务处室负责人,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档案部门组织人员与经济运行处共同采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生产经营数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信息中心,为集团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路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长期形成的,能成为企业全体职工普遍接受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是在企业的建设和职工队伍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企业物质文明相适应的一种微观上层建筑。档案不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简单的记录,而是系统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就与不足,精心梳理,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价值取向。档案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缅怀历史、启迪未来、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服务。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可通过对企业档案价值挖掘,建立企业形象系统,实现企业档案的文化价值,比如:挖掘声像档案,发挥企业档案在企业形象宣传中的作用;开发荣誉档案,树立企业社会良好形象;编写先进人物宣传册,发挥企业英雄模范作用;全方位利用档案资源,展示企业文化。

(4)档案工作与厂情厂史融合路径。厂情厂史教育是回归溯源的传统教育,也是居安思危的警示教育,更是励精图治的励志教育。企业档案工作是维护企业历史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厂情厂史教育方面有责任对厂情厂史进行综合研究,形成厂情厂史的研究成果,为厂情厂史教育提供现实的教育素材。企业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挖掘档案资源,梳理企业历史脉络,同时对企业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编研出企业史志等档案资料,形成厂情厂史的研究体系。为加强厂情厂史教育实效,档案部门建立企业厂情厂史馆,展示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档案和文物,与厂情厂史教育工作相融合,充分发挥档案的教育功能。

(5)档案工作与班组管理融合路径。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企业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班组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决策的实施。档案管理可以与班组管理相互融合,档案部门可与班组长协作,充分发挥档案记录的职能,对班组人员和班组岗位进行声像等记录,尤其对于优秀班组、关键岗位的资料收集与拍摄。同时档案部门对班组产生的各项资料进行归档,组织班组长等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挖掘其蕴含的隐形知识,优化班组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提升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班组建设,提高企业效益。

3 结语

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企业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撑。企业档案工作也只有在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相融合才能获得活力和发展动力,同时也要求企业档案管理从业者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具备融入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对企业档案管理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提出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厂情厂史、班组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参考文献

[1] 狄婧.浅谈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科教导刊,2012(29).

[2] 李和平.《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实施指南[M].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

[3] 苏洁.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

[4] 成佳秀.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展览工作浅议[J].北京档案,2015(3).

[5] 薛晔.论中央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选择[J].北京档案,2014(7).

[6] 韩洪云,谷克宏.企业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4(2).

[7] 熊友菊.信息化社会对传统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的挑战[J].档案学通讯,2011(2).

建筑企业行政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自1978年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展开了全面的改革。全面改革,涉及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以及进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等方面管理体制的改革,构成了改革的系统工程。在20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行政体制。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这是改革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设置科学的行政体制改革目标,始终贯彻在中国20多年的行政体制改革中,并形成了完整的思路。

中国的改革事业,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实现现代化的事业。中国不仅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且也要实现与之相伴随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度、行政体制,以及科学、教育、文化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行政管理现代化,就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行政管理现代化,是指和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职能、组织机构、人事管理及其行政工作运转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它具体表现为“八化”:

1,行政管理法制化。现代化国家是法制化国家,是依法行政的国家。“”结束后,中国痛感法制的重要性。没有法制,没有法律的约束,就必然盛行个人崇拜、个人意志和个人权威,结果是搞封建专制的那一套。所以,在我国跨入新时期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非常强调法制,指出要集中力量,“制定一系列法律。”其中,制定行政法律非常重要,邓小平说:“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关系,也要用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要通过法律来解决。”在法制化社会里,政府与企业或与公民个人以及政府的各部门之间会出现一些问题,通过行政法来打官司,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确立行政法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是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本质要求。行政管理法制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通过行政立法,用完备的法律体系来规范行政管理,使整个行政管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进行,即做到行政立法、有法可依;二是要运用法律来进行行政管理,通过行政执法和行政法制监督来实现行政管理职能,也即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政府管理宏观化。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造成的生产, 分工越来越细,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无须国家扮演“全能化”管理的角色,而应是“宏观化”管理的角色,即政府放弃对微观的具体事务的管理,转向加强对宏观的决策指挥的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是现代政府职能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政府仍然是事事都管的“管家婆”,必然是如邓小平说的“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难以履行政府职责。

在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中,政企不分、以政代企,实行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现在中央说话,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改革高度集权、事事都管的行政体制,就是要实行中央宏观管理的行政体制,其中,最关键的是改革政府同企业的关系。邓小平指出:“要加大地方的权力,特别是企业的权力。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实行权力下放,使企业摆脱作为政府的附属物地位。

3,行政管理责任化。现代化管理要求严格的责任制,实现行政管理责任化。在行政机关中从上到下建立完善的责任制。现代国家机关的行政责任制,就是对每个机构和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分。邓小平认为,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必须正确处理好职责权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要明确职事。职事,就是岗位任务,确定职事就是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等几定制度。”把这“五定”制度建立了,职事就明确了,机构和人员的职务要求也就清楚了。第二,要明确责任。有了职,还必须明确担负此职任务所应负有的责任。第三,要明确权力。权力,是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责任的一种必要条件。真正做到职事到人、责任到人、权力到人。

4,行政管理民主化。现代国家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普遍承认在民的原则,实行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更是如此,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要建立高度的民主政治。行政管理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连,行政管理是在国家政治意志的支配下进行的,实际上是国家政治意志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政治过程不断民主化的推动下,行政管理民主化也在不断发展:一是行政管理工作的公开性,行政活动开始面向行政组织机构的顾客即服务对象,采取公布机关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人员管理和经费开支情况的方式,增加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各方面对行政机构的直接监督;二是行政管理工作的参与制,主张行政组织机构的底层组织如社区组织,向普通民众开放,让他们介入基层 行政机构的活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减少政府对社会事务的包办,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的自治制度。

5,行政管理信息化。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目前已跨入全面发展的阶段,高新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一批高新产业,使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给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就在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化,行政管理信息化已成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行政管理信息技术化现已迅速起步,并且有了长足的发展。行政机关中,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等行政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之间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之间联系、指挥,哪怕是在偏僻、边远的山区县城,通讯联系立时可达,能以最快的速度处理行政事务。

6,行政决策科学化。现代的行政决策科学化,是相对于传统的行政决策经验化而言的,它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分工越来越细、综合性越来越强、情况越来越复杂所要求。面对纷纭多变的现代社会,经验决策显然无法驾驭整个局面,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决策体系。行政决策从经验阶段发展至科学化阶段,主要表现为行政决策由个人决策走向集体决策,由单纯的定性分析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由仅仅注意决策的结果到注重决策的全过程。行政决策科学化,包括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决策程序的制度性和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当代中国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破除个人决策的做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同时在党政关系中,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都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讨论、决定和文件,不再由党中央和地方党委发指示、作决定。确立了行政决策应以政府机关为中心的思想。

7,行政机构精简化。精简行政机构是当代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行政机构庞大,造成财政开支不堪重负,势必阻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精简机构不单纯是机构数量上的变动、组合、减少,而是由一系列环节构成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是“全面的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任务:第一,下放权力,分解职能。在放权的基础上调整职能结构和各个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务。这是精简机构的核心与关键。第二,在整体职能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调整或重新配置机构,包括合并、撤消、新设等。这是精简机构的重点内容。第三,建立科学的行政工作程序,加强行政组织立法,使行政机构运转制度化、机构编制法定化。第四,按照职能和工作程序,进行职位分类,定编定员,配备班子,调整干部,培训人员。第五,妥善安排好编余的干部的工作和出路。对减下来的干部,组织各种训练班进行训练。

8,行政管理高效化。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调控,需要借助政府管理的力量;而后者则必须适应前者的要求,发挥政府管理的优势。现代化社会节奏加快、注重效率,因此也要求政府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化。政府的管理要有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中国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化。其一,要解决行政机构臃肿、重叠的问题。机构过多,盘根错节,层层关卡,难免产生。其二,要解决各机构和各工作人员的职责问题,这样,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效率,才能职责分清,赏罚分明,不致拖延推诿,互相妨碍。其三,要解决干部队伍年轻化的问题。不能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否则缺少朝气、缺少效率。其四,要解决国家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改变许多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内涵

行政体制,是国家推行行政事务所建立的管理体制。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经济体制是行政体制的基础,行政体制要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行政体制进行改革,并促使着行政体制转变管理职能、方式和手段;政治体制决定着行政体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制的构成,本身就包含着行政体制这一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体制也必须与政治体制相协调,并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而相应改革。

一般而言,行政体制与关于政府的概念相一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政府的意义上说,行政体制涉及到国家政权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内,即与公共行政管理相关联的诸方面的法权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并以这些法权主体相互关系的改变或调整为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十分广泛,这已经相当于政治体制改革了。在中国,这些法权主体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一府两院(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国家机关,还包括执政党组织(这是由中国的制度和政党制度所决定的),也包括政治协商会议等准国家机关。从狭义政府的意义上说,行政体制仅指国家政权中的行政机关,在中国即指中央政府(国务院及各部委)和地方省(市、自治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民族乡)各级政府,而不包括其他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

由上可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所谓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指以狭义政府为中心的行政系统改革。具体地说,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涵盖了以下 6 项改革:

1,行政机构改革与行政职能转换。行政机构是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关键场所。改革前,由于受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中国行政体制的特点是,政企不分,以政代企,高度集权,管理一切。这导致了行政机构不断扩张的趋势和行政机构过于庞杂的结果。因此,这决定了当代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消肿”的问题,即解决机构臃肿重叠、效能低下的问题。行政机构是行政职能和方式运行的载体。改革行政机构必然涉及到转变行政职能和方式问题。中国行政机构膨胀,究其原因在于行政职能不清,职能过多,而且采取直接管理、干预的行政方法,政府“全能化”,管了过多的事务。所以,改革行政机构,关键还要转变职能、合理配置职能。

2,人事干部制度改革。行政事务,归根到底要通过行政机构中的行政人员去贯彻执行。为政之道,首推用人,要能够行之有效地选拔、培养和使用公务人员。原有人事干部制度的弊端在于,干部职务终身制、缺乏科学的干部分类、缺乏公开公平竞争选拔的机制、缺乏考核、升降、奖惩、辞职、罢免、退休等管理制度。这就要通过改革,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事干部制度。

3,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改革。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是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基本上适应了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在社会经济政治日益发展、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按照国家政体的原则,进行中央和地方的适当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扩大地方的自。

4,行政决策体制改革。中国传统的决策体制的特点是,决策权力高度集中、个人专断。为此,改革原有的行政决策体制,必须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共政策制定体系,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参与化。

5,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经过新中国50年的发展,行政区划体制已形成某些显著特点,如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适地调整行政区划,不搞一刀切;重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特点;明确划分行政区划的管理权限和审批权限等。但是,现有体制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如某些行政区域面积过广或过小,未能进行适当调整;区划的层级多且混乱。还必须进行研究和改革。

6,行政监督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监督体制包括两大部分,即外部行政监督体制和内部行政监督体制。外部行政监督体制包括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等。内部行政监督体制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机制。其不足之处在于,行政监督的法律规范体系总体上还不完备;各监督主体之间的权限划分不尽合理。还要进一步改革。

三、行政体制改革的进展

(一)关于行政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行政机构改革先后进行了四次,即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平均每5年进行一次。

1,1982年改革。在1982年行政机构改革时,中国的国务院行政机构由1978年的86个增加到100个,工作人员达5万余人,达到新中国建国来的最高峰。造成机构多、官员多的直接原因是,“”后许多老干部复出,职务得到恢复,需要安排。如当时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安排正副部长18人。

这次机构改革的内容是撤并机构、裁减人员,以解决干部副职过多和干部老化。国务院自身的改革率先进行,副总理由13人减为2人,其他部委也大幅度减少副职。经过改革,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减为6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政府工作部门从50—60个减为30—40个;市级政府机构从50—60个减为45个左右;地区行署办事机构从40个左右减为30个左右:县级政府部门从40多个减为25个左右。在人员编制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原来的5.1万人工作人员减为3万人。国务院部委的领导人数由改革前的540多人减少到180多人。中央直属机关部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司局级干部平均年龄由58岁下降到54岁,干部的文化层次也有较大提高。地方省级政府人员从18万人减为12万人;市级、县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约减20%。

这次机构改革,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各级机关的改革。这次机构改革不仅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而且注意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对政府机构设置提出的新要求,力求使机构调整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有利条件,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的一些条件成熟的单位改革成了经济组织。

2,1988年改革。1982年机构改革后,国务院工作机构又陆续增加,到1986年底,国务院工作部门共设置72个,其中部、委机构45个,直属机构22个,办事机构4个和1个国务院办公厅。为了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和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87年12月30日,前总理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宣布了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88年4月9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这次机构改革,根据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的长远目标,以及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通过改革,国务院的机构由72个调整为65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部委机构由45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22个调整为18个,办事机构由4个调整为5个。

与1982年的改革相比,这次机构改革第一次明确提出,“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为关键。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把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转移出去,把直接管钱、管物的职能放下去,把决策、咨询、调节、监督和信息等职能加强起来,使政府对企业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到间接管理为主。”但是,这次转变职能的任务没有完成,1989年夏季之后由于国内的政治原因(平息动乱事件)和经济原因(治理通货膨胀)而使进一步的改革暂停下来。

3,1993年改革。1988年的机构改革,最终仍然成为旧体制的又一次“回归”。到90年代初,国务院的工作部门膨胀至86个之多;地方政府平均数省级达到70多个,市级达到65个,地区级达到50多个,县级达到45个。1991年末,全国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达到920万人,当年全国行政管理费开支达370多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7%。沉重的负担再次敲响警钟!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作出了“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决策,并提出从1993年开始3年内基本完成机构改革。在解释这次机构改革方案时,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罗干说:“这次机构改革和以往机构改革的不同,就是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改革的目标。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这次改革方案中引人注目的一是综合经济部门中组建了国家经贸委,以“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中重大问题的协调”;二是专业经济部门的改革被分为3类,其中一类由政府部门改为经济实体,即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另两类改为行业总会,即撤销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组建中国纺织总会和轻工业总会。改革后,国务院部委和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由86个减为59个,后又陆续减至40个。

这次机构改革有两大特点,第一,突出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第二,突出地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首位,以转变政府职作为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但是,这次机构改革也并不令人满意,没有完全实现以上提出的目标和指导思想。究其原因,首先,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还有很大的影响,机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其次,当时经济出现过热要实现“软着陆”,还必须政府部门的有力干预,这也妨碍了职能转变;最后,中国要保持经济发展的较高速度和经济增长率,在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还离不开政府的强有力作用。

4,1998年改革。1998年机构改革是针对着上一次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这次机构改革,是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次行政机构改革,由于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了6年的时间后进行,因而具备了比1993年改革更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通过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为29个;各部门内设司局级机构减少200多个,机关人员由3.2万人减为1.6万人,减少一半。省级政府工作机构由平均55个减少为40个,平均减少20%;人员平均精简47%,共减编7.4万。是历次机构改革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

转变政府职能是这次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也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核心思想是,把市场能够做的事情交给市场,政府的责任重点放在市场不能做和效能差的地方。政府责任的重点应放在宏观调控、制定产业政策、规范市场、基础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第二,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核心是政企分开,也就是政资分开。政企不分实际是政资不分。在政资分开方面,实行股份制有了新突破。第三,调整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核心是还权于民,大力发展一批社会中介组织,由中介组织提供社会服务。

这次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国务院机构改革中调整并逐步取消专业经济部门,向企业、社会和下级组织下放的职权约200多项;省级政府不再保留工业、商业等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二是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转变工作方式。国务院机构改革中,通过“三定”重新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把属于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职能交给了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省级政府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大力减少审批事项。浙江省对现有的1372项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和转移751项;天津市对目前的937项审批事项,压缩40%。三是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理顺上下左右关系。通过明确界定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理顺相互关系,避免职责交叉,完善了运行机制和办事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这次国务院对各部门之间职责的调整有100多项,解决了一批长期关系不顺的问题。

(二)关于人事干部制度改革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人事干部制度改革,集中表现为改革原有干部制度,建立公务员制度。当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在对原有干部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形成的。它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革故鼎新阶段(1978年12月—1987年9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减少会议公文,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实行考核、奖惩、升降等制度。”这一决策,指引着干部制度踏上改革的征程。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作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的重要讲话,针对当时干部队伍老化的状况,提出要让年轻干部接班,建立退休制度。必须把此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里,又一次明确、具体地阐述了干部制度改革。随后,197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纪检会议首先使用了“要有步骤地改革党的干部制度”的提法。不久,在1979年9月5日至10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和11月21日至12月2日召开的全国人事局长会议上,都强调改革现存的干部制度,搞好干部队伍结构的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规章。

改革干部制度,为什么要改?怎么改?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首先,邓小平强调了改革干部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出它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社会主义能否发挥优越性的大问题;其次,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并确立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四化”标准;再次,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干部制度的具体内容,涉及到考试、考核、奖惩、升降、监督、罢免、福利、待遇、退休、退职等干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的各项制度;最后,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干部制度要有切实可行的途径、稳妥的步骤和正确的目标。鉴于邓小平论述的权威性,该文成为干部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3年中共中央制定的《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和198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的适当下放干部管理权限的决定,是干部制度改革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个文件。前者提出,对干部进行分类培训,大致分为党务类、行政类、经济类、科技类等,除原有的党校外,拟建立“中央行政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等,培训不同类别的干部。后者指出,要下放干部管理权限,缩小由中央管理的干部范围,干部由党掌握一切干部人事管理权的做法,做到管少、管好、管活。对干部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的思想,为行政类干部建立公务员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初创与试行阶段(1987年10月—1993年7月)。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要制定《国家公务员法》,筹建国家行政学院。这一决定,成为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创建的界碑。

为了贯彻中共十三大建立公务员制度的部署,负责试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人事部,组织草拟《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从1989年初起,开始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副部长为组长的推行公务员制度的领导小组,进行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安排,并决定,国务院的6个部门:国家统计局、国家建材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环保局、国家审计局和国家税务总局,作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首批试点单位;**、深圳两市作为地方试点城市。经过三年多的试点工作,较好地取得了预期目标:全面进行了公务员制度的试验,探索和总结了公务员管理各个环节的经验;通过试点,进一步检验和修改草拟中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其他各项配套法规;初步探索了现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过渡为公务员的办法。

3,确立与发展阶段(1993年8月—1997年8月)。在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关于“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鞭策下,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令第125号正式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是经过数年起草、修改,并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出台,表明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确立,并向着成熟化的方向发展。《条例》对公务员管理的全部内容,体现了6种机制:(1)法制化的管理机制;(2)职位分类机制;(3)激励竞争机制;(4)新陈代谢机制;(5)廉政约束机制。(6)民主监督机制。

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后,与《条例》相衔接,有关考试录用、考核培训等单相法规也陆续制定,并予以实施。从1993年起,中央机关和一些省、市、自治区已采取笔试、口试、试用等方法招收公务员。1994年9月,以培训高中级公务员为主要任务的国家行政学院正式成立,开展了公务员的正规培训工作。

4,深化改革阶段(1997年9月至今)。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任务。1998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以法律形式通过了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机关干部编制总数减少一半。这宣告了公务员制度进入深化改革的阶段。

虽然我国于1993年建立了公务员制度,但是,由于当时不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的条件下来实施它,而是采取了原有干部“全员过渡”为公务员的做法,同时由于政府机构的不断膨胀,导致公务员数量急剧增长。1989年初开始公务员制度试点工作时,全国党政干部人数为543万,至1998年初时则达到800多万。1998年机构改革对干部精简的方针是“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中央政府机关公务员的精简比例是50%,由3.2万人减为1.6万人;各级地方政府也要精简机构和人员,精简任务在三年内基本完成。20xx年1月,国家人事部部长提出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的新措施:一是推行竞争上岗,各级政府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职位,原则上都应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人选;二是加大岗位轮换,把轮岗与竞岗结合起来,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公务员积极进行轮岗,对权力较大岗位的领导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年限进行轮岗;三是高度重视并做好人员分流工作。今后公务员任用采取委任和聘任相结合的制度,在事业行政单位则采取与行政级别脱钩的办法,重点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多数事业单位(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20xx年10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国有企业作出规定,政府与企业要由行政隶属关系改为产权关系,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公开竞聘、择优聘用,并实行任期制。新一轮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因其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的机构改革相配套,将最终使公务员制度步上科学化、完善化的轨道。20xx年7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国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更进一步推动了新世纪干部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

(三)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改革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其核心问题是权力的分配。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变化,大体构成放权—收权的怪圈。就政府类型而言,中国一直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中央,权力由下而上逐级集中,集中的程度由中央确定。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国家权力结构,克服中央高度集权的弊端,我国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调整的总体思路是简政放权: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企事业组织放权。但放权中也有收权。

20多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的改革,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从1978年到80年代中期,提出并实施权力下放的改革措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再次强调:“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主要是消除权力过分集中。”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报告精神,在这一时期,国家了一系列法规和文件,在实践中进行改革和探索。

放权分三个层次:一是上一级政府向下一级政府放权;二是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向企业主管部门放权;三是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向企业放权。例如,1979年5月,国家经委、财政部、外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物资总局确定,在首都钢铁公司等8个企业进行企业管理改革的试点。到1980年4月,进行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的试点发展到了3300多个;到1981年1月,增加到6000多个。进行改革试点的企业获得了部分计划权、销售权、资金使用权和干部任免权。1980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即实行“分灶吃饭”体制,将地方的财政与支出由中央下达改为地方统筹使用,使地方能够主动规划和安排地区经济的发展,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1980年1月,经财政部批准,上海轻工业机械公司及所属企业单位进行“利改税”试点,把原来上缴利润改为征收“四税两费”。到1981年1月,实行“利改税”的试点的企业扩大到全国范围的191个。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于1983年4月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1984年以后,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工作,由“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税后利润归企业安排使用,这就进一步改革了政企关系。1984年6月至1985年底,国务院先后批准在武汉、南京、沈阳等7个大城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赋予这7个城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84年10月,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国家进一步简政放权,着重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扩大企业自的各项规定。企业开始从过去那种行政机关附属物的地位,逐步向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方向转变。

2,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进一步下放权力,同时克服权力过分分散。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针对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提出了进行管理权限改革的原则:“凡是适宜于下面办的事情,都应由下面决定和执行。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要在保证全国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逐步划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做到地方的事情地方管,中央的责任是提出大政方针和进行监督。在政府同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上,要按照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原则,将经营管理权下放到企事业单位,逐步做到各单位的事情由各单位自己管,政府的责任是按照规则政策为企业服务并进行监督。”

根据十三大的要求,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了一系列规定、文件,如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体改委《关于198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同月,国务院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1988年4月,七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这些规定为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按照上述法规、文件的规定,从中央到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主要内容是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企业放权。如国务院从1988年7月起,下放外资企业审批权,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均可审批。同月,经贸部决定在经营外贸企业审批权等9个方面下放权力,放宽政策。1988年8月,京、津、冀地区改革外贸体制,70多家企业获自营出口权。辽宁省政府先后下放了23项权力;沈阳市政府五口综合部门分口放权,出台了100多条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措施;天津市先后制定了200多项转变职能下放权力的具体措施。

在这一时期,由于1988年某些权力下放较快,而宏观管理没有跟上,造成经济生活中出现过于分散的现象。如中央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2年的19.9%下降到6.9%。为扭转这样的局面,中央从1988年底开始进行治理整顿,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强调要树立全局观念,适当集中统一,加强宏观调整与监督。在治理整顿的过程中,又上收了一些权力。

3,90年代前期至20xx年,对下放权力进行反思、评估,深入探讨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面对80年代末放权过多,尤其是财权下放过多,出现“财政弱中央”的局面,有人认为国家不应再放权了,而且应该收权;有人则认为,应该要继续放权。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依赖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得以发挥,所以放权是完全必要的。现在仍要强调放权,特别是真正放还给基层、企业,不能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老路;还有人主张,该放就放,该收就收,但要寻找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均衡点。中国调整行政权力结构,从整体上是向权力下放倾斜,向地方政府放权,扶持企业自主、社会自治,把管理经营权放到基层,权力结构向地方化、基层化、社会化发展,自下而上发挥能动性。但在主要领域还需要加强中央政府的统一权威,以调解社会总供需的平衡,控制财政金融,搞好社区间协调,掌握产业政策,调节发展速度,调动全国力量集中办大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不得干预国家法律规定属于企业行使的职权,不得截留下放给企业的权利。这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上,肯定了要继续放权,但要正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普遍的观点认为,可将权力分为中央专有、地方专有、中央和地方共有三种:(1)中央专有的权力主要是:外交、国防、国家安全、货币发行(特别行政区除外)、海关、国家税收政策及国税征收、宏观经济调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上权力必须由中央制定并负责执行。(2)地方专有的权力主要是:民族区域及特别行政区自治、地方税征收、地方基础建设、举办地方事业、区域经济合作等。以上权力由地方行使,中央不应任意干涉。(3)中央与地方共有的权力极为广泛,主要是: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上述权力的运作可分为多种形式:一是中央负责制定政策法规、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及重大决策,具体实施交由地方负责;二是中央提出要求,引导地方积极配合,中央根据地方配合程度与工作绩效,提供支持、予以奖励(如专项资金、补助金等);三是中央协调,各个或部分地方共同决策、共同实施。1994年,基于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思路,实行了分税制,即分国家税、地方税和共享税三种。在目前情况下,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要占比重的60—70%,在共享税中国家要占比重的70—75%,同时建立转移合理、科学的支付制度。

4,20xx年至现在,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大规模减少行政审批。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xx年9月,国务院成立了由李岚清副总理任组长的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监察部设立了负责日常工作的办公室。10月18日,国务院批转的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体改办和中央编办《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10月24日,国务院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作了统一部署。截至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相继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绝大多数省(区、市)对省一级政府部门审批项目初步进行了清理和处理,一些地方已经着手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改革。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审批项目作了较大幅度的削减。有些地方还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进行了清理。20xx年,北京市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大力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审批事项183项。使投资项目审批实现进“一个门”(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中心),上“一个网”(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专网),用“一张图”(北京市电子地理信息地图),进一步改善了政府的形象。过去,北京市审批一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跑30多个部门,有80多个审批环节,要盖100多枚公章,审批时间长达480天。改革后,审批环节只剩下3 0多个,一个投资项目审批手续在60至180天内即可全部完成。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xx年1月底,65个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全部报送了清理工作情况,审批项目的清理基本完成。据初步统计,各部门共清理出审批项目4000多项。其中,经济管理事务和社会管理事务各约占一半。要抓紧制定《行政许可法》,从而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20多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的改革,虽未彻底摆脱旧有的放权——收权模式,但也未完全按旧的思路、框架进行。正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在简政放权和维护中央权威的基础上逐步向着新的科学的体制结构发展。

(四)关于行政决策体制改革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行政决策体制经历了五个主要发展阶段:(1)1949—1954年,依据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制定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形成了中央一级的中央政府下辖属政务院的两级政府和决策体制,以及大区人民政府委员会代表中央在各地区领导、监督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和决策体制。(2)1954—1958年,依据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直接领导省、市工作,加强了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在决策上也强调自上而下。(3)1958—1966年,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领导与决策体制时期,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4)1966—1978年,行政管理体制全面瘫痪,各级革命委员会集党、政、军于一体,取消了现代国家机构所必须实行的基本分工。(5)1978年以来,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行政首长负责制。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县长、区长、镇长负责制。”但是,这样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在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均由行政首长一人拍板。相反,在讨论重大问题时需要采取合议制。《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委务会议讨论决定本部门工作的重大问题。”这说明,中国行政决策体制是,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的合议制与执行重大决策的分工负责制的有机结合,也即是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改革开放以来,为实行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中共提出了很多措施。1988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对全国性的、地方性的、基层单位内部的重大问题的协商对话,应分别在国家、地方和基层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展开。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把它作为领导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去做。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把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同立法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要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进行监督。

(五)关于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出于治理的需要,都要把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行政区域,并在所划分的区域内设置相应的、层级不同的行政机构。中国的行政区划实行以四级为主,二级、三级并存的体制。

实行四级体制的是:(1)省、自治区—(2)市(省辖市、地级市)、地区行政公署(省级派出机构)、自治州、盟—(3)县、市(县级市)、旗、区(郊区)—(4)乡、镇,构成中央(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五个行政级别。

实行三级体制的是:(1)省、自治区—(2)市(省辖市、地级市) —(3)区(省辖市和地级市的城区);还有(1)直辖市(省级)—(2)县、市(县级市,不设城区)、区(郊区)—(3)乡、镇,构成中央(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中央(级)、省(级)、县(级)、乡(级)四个行政级别。

实行二级体制的是:(1)直辖市(省级)—(2)区(直辖市的城区),构成中央(级)、省(级)、县(级)三个行政级别。

改革开放以来,在行政区划上出现了如下重大的调整:

1,计划单列市。为发挥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辐射功能及带动作用,建立中央与中心城市两级经济调控体系,自1983年起,中央对重庆、武汉、沈阳、大连、**、广州、西安、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南京、成都、长春等14个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计划单列的主要内容一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全面单列,直接纳入全国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二是享受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此外,部分单列市财政独立,中央及省将部分企业下放到单列市。

实行计划单列市,在行政区域上增强了计划单列市的辐射功能,经济上有更大的自,自我发展的动力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进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增强了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单列市经济力量雄厚,其工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5%、17%、18%、16%,中央可以直接控制这些城市的经济能量与经济发展动向,有利于加强中央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在行政区划上,丰富了行政级别,1994年2月25日中央编制委员会确定14个单列市及济南、杭州共16个城市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受省领导,在工资、待遇等方面享受副省级规格(其中的重庆市后于1997年升为直辖市,为省级)。副省级的出现,使该市内的区由原县级升格为副市级。而原来二级体制中直辖市的区,实际上也由县级升为市级,构成中央(级)、省(级)、市(级)三个行政级别。当然,现在对副省级、副市级的争议很大,持否定意见的根据是法律上尚无此规定。

2,撤县改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入非农业生产领域,商品经济的大潮不断冲击着城乡壁垒。传统的切块设市的模式,即依据“市县分立、城乡分离”,“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县的中心城镇或县、市中心以外的重要工矿镇、交通枢纽、边境口岸等及其近郊设置市,常形成市县并存,城乡分治的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县矛盾日益尖锐。为此各地在实践中逐步酝酿出撤县改市的新模式。首先在浙江省试点,1983年民政部、劳动人事部在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地市机构改革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请示报告》中,肯定了撤县改市模式,并提出县改市的具体标准。经过几年的实践,民政部于1986年上报国务院,将撤县改市作主导设市模式,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到1994年底,全国撤县改市373个。

撤县改市有利于城乡结合,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解决了长期以来市县并存,同驻一地难以解决的矛盾。通过撤县改市措施,也精简了机构,减少了行政编制,节约了经费开支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与水平。但是,许多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或谋得地方利益,盲目改市,形成一股“设市热”,结果是名不副实,有的农业县建了市,有的穷县也摇身一变成为市,但是设市后依然是老样子,对地方经济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3,市领导县体制。所谓市领导县体制,就是把中心城市和与该城市有密切联系的农村归由经济实力强的中心城市领导。这一领导体制解决了过去市(地级市)与地区行政公署(省级派出机构)并立的矛盾。以往地级市周围的县及乡村由地区行政公署领导,造成城乡分割发展。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后,在市领导县的地方撤销了地区行政公署,减少了行政机构。1982年,中央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领导县的通知后,首先在江苏省试点,而后在江苏、辽宁、广东三省推行,进而在全国普遍实行。

市领导县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采用行政手段硬把市县捆在一起,不符合市、县发展的规律,从而导致市、县矛盾尖锐。由于城市本身事务太多,市领导的精力往往放在市区,因此普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现象,不仅没有起到加强农村经济的领导,反而削弱了农村工作。此外,由于城市和农村互惠互利的经济联系不是靠经济手段和发展规律建立起来,因此,在利益分配上就存在市“吃”县、市“卡”县等现象,城市不仅没有带动农村发展,反而通过行政手段对农村资源进行了剥夺和侵蚀,破坏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动摇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4,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分别建立了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直辖中央政府,是地方政府,其外交、国防等国家事务由中央负责处理。特别行政区依据《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依法自行处理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事务,并享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其权力高于其它一般的行政区。特别行政区的设置,极大地丰富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现实内涵。

(六)关于行政监督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行政监督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健全,改变了过去缺乏行政监督体系的状况。20多年来,中国建立的监督制度有如下方面:

1,党纪监督制度。由于中国国家公务员大多数都是中共党员,加强共产党的纪律约束至关重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重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从此在查处党员违纪过程中,有了一个具有强有力的机制。中纪委重建后先后制定了《关于共产党员在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党纪处理暂行办法》(1983年3月)、《关于严惩严重经济罪犯的意见》(1983年12月)、《关于共产党员要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的通知》(1987年3月)、《关于坚决查处共产党员索贿问题的决定》、《关于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1988年5月)、《共产党员在涉外活动中违犯纪律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1988年5月)、《关于党员违主义道德党纪处分若干规定(试行)》(1989年12月)、《关于共产党员在经济方面违法违纪党纪处分的决定(试行)》(1990年7月)、《关于对妨碍案件查处的党组织和党员党纪处分的规定(试行)》(1990年7月)、《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1994年1月)、《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五条规定》(1994年3月)等,为约束、监督党员公务员提供了制度保证。

2,行政检察制度。1987年,中国正式恢复成立了自1959年以来撤销的国家监察部,建立了政府部门的行政监察制度。1989年9月,制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1990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新建立的行政监察制度同50年代相比,其特点是监察对象确定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除保留前监察机关的检查权、调查权和建议权以外,还具有一定的行政处分权;国家行政监察机关在其依据建议权提出的建议不被采纳时,可以向上级监察机关或国务院申告。行政监察机构的建立,为政府的廉洁自律确立了组织体系。

3,经济检察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结合改革开放反腐败的司法实践,1986年确立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济检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从而使人民检察院担负的经济检察作用更加明确。1989年8月,广东在全国人民检察院系统率先成立反贪污贿赂局,使反腐败的斗争更加职能化。现在,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系统基本建立了反贪污贿赂局,使经济检察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5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反贪污贿赂总局,加大了打击的力度。

4,行政诉讼制度。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制定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讼的制度,即“民告官“制度。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是对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滥用权力的有力制约。从1990年10月至1993年6月,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7万多件,比《行政诉讼法》实施前的17年增长1.7倍,其中民告官胜诉2500件。

5,举报制度。1988年3月,深圳、广州、汕头率先在全国人民检察院系统建立了“经济举报中心“。随即很快形成覆盖全国的举报网络。监察部于1991年制定举报工作办法,举报制度建立。中纪委、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各大报纸反复公布举报电话号码。许多全国轰动的大案要案都是群众举报的。

四、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肯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功,缘于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正确。20多年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透射出许多发人深思的启示。

1,行政体制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并构成改革中的关键环节

政府行政体制作为国家上层建筑,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行政体制改革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各项改革也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在内的是非得失的标准。凡是能达到“三个有利于”,就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中国20多年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就是,行政体制改革要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着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向,并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提供动力。

行政体制改革服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但也反作用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不能滞后。从中国的情况看,行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没有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突破,也难取得成效和巩固其成果。

2,行政体制改革要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渐进式改革策略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必由之路。每个国家各自应选择自己认为适宜的转变方式。我们认为,“改革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渐进式的“革命”,必须采取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表面到深层,从单项改革转向整体改革的渐进推行方式。中国的改革,1978年后是先从农村起步,先试点,积累经验,然后在面上推广,社会震动小,收效较好,实现了农村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平稳过渡。1984年后,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使改革进入全面开展的新阶段。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先试点再推广,先搞企业微观的、浅层次的改革,再搞中观的、宏观的和深层次的改革。1994年财税、、金融、外资、外汇、物价、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也是创造条件逐步出台的。行政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从单项的精简机构转向转变政府职能,到行政体制整体改革的。改革是先从突破旧体制转向侧重建立新体制,从政策调整转向体制创新,在实行双重体制并存的过程中,逐步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

3,行政体制改革要持续、深入的进行,必须始终抓住和解决重大问题,以重大问题的解决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综观20多年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重点问题集中在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人事干部制度改革上。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已有了很大进展,但也仍存在不少难点。从现实的情况看,机构反弹、重新膨胀,行政职能没有简化,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放下去的权力又收回来,精简的人员又回来了,都还可能发生。行政体制改革要深入发展,巩固改革的成果,避免迟缓、乃至半途而废的局面,必须以此为契机,推出有力度、深度的改革措施。

建筑企业行政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基金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研究”(12CGL122)。

作者简介:谭磊(1979―),女,汉族,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引文格式:谭磊, 朱媛媛, 何剑东.行政视野下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运营困境与对策[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14(3):47―53.

摘 要:近年来,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政府巨资购买下呈“井喷式”发展态势。文章借助参与观察法,提出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在行政运营上存在以下困境:组织架构同质性有余而本土化不足;从业者偏少,“职业倦怠”出现;决策欠缺长远性、科学性规划;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和利用低效;信用监督机制缺失等。这些不足在个案――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得以验证。化解的对策是:重视绩效评估,提升容忍区下限;重视信用监督,力求公开透明;增加从业者数量,倡导开放式沟通。

关键词:社会工作组织;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行政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4)03-0047-07

在我国,社区工作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创办,得益于本地政府对新加坡“政府主导”模式的借鉴。目前世界范围内,社区治理方式有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以美国、日本和新加坡为代表,美国代表自治模式,新加坡代表政府主导模式,日本代表的则是前两者的混合模式。不管何种模式,社区治理的共同特性是非赢利组织高度发达,在社区服务供给、居民参与方面发挥了政府和自治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1]175179

近年来,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社会工作组织在广州的发展急速而迅猛。2012年,广州市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启动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的社区服务创新工作。100余条街道均以一年200万元的合同金额,公开向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招标购买服务,先后成立的160多家组织承接了政府外包的150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也催生出多家社会工作评估机构与行业协会。欧洲学者S.Kuhnie和R.Selle依据非赢利组织与政府互动的状态及财务依赖与控制状态,将组织分为四类:整合依赖型、分离依赖型、整合自主型、分离自主型。[2]显然,在我国本土化语境中,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多数属于整合依赖型,即组织与政府沟通频繁,接触密切,财务高度依赖于政府,同时在法律上受到高程度控制,部分组织与政府沟通较少,带有分离依赖型特点。

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为依托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新生事物,运作三年以来,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在行业创新与成效令人欣慰的同时,依附色彩浓厚、管理不透明、从业者不稳定等问题频频见于报端①。行政管理合理规范与否对社会工作从业者与专业服务造成的影响极大,而近年来社会工作组织内部行政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学界鲜有相关论述。本文试图从行政角度出发,以G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实证案例,探索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内部管理现状,以促进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国内其他地区民办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有关概念、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指的“行政”,专指社会工作行政。在美国著名社会学者雷克斯・A・斯基德莫尔看来,社会工作行政是指组织工作人员将组织的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行为,涉及行政人员、领导者与所有其他职员,基本过程通常是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3]4本研究选取S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下设的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下考虑。第一,高校教师创办民办社工机构是广州市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特色。S组织成立于2011年,为广州某高校社工专业教师创办,能体现行业发展的本土化特色。第二,广州市大规模采购民办社工组织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兴起于2012年,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营起点时间与此吻合,时间虽短,却代表了广州市150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大多数运营时长。在探索过程中,广州市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政策背景的相似性和运营方式的同质性,也使得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行政模式具备典型性。

本研究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在社会工作组织的真实工作场景中进行直接、无结构式观察,以全面、深入地描述社会工作组织的行政状态。研究者的角色定位于“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4]。近五年来,本文研究者作为广州市多家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专业督导,对本地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行政运营具有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能够公开询问相关问题,并获取各类运营资料,因此,身份的便利性使研究开展具备充分的优势。在参与观察中,本文研究者重点研究了作为个案的G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行方式,反思现状,并寻求改进之道。本研究亦属于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合作模式。行动研究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社会工作者柯立尔、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对社会科学的反思,目前已成为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中,社会工作组织的社会工作者已不是简单地作为研究对象,而是和研究者一起共同参与整个研究过程,并运用研究结果干预问题情境,促进从业人员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提高其社区服务能力。

二、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的运营困境

(一)组织架构同质性偏高,本土化不足

目前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普遍采用直线参谋式架构,即组织层级之间存在水平和垂直的关系,而参谋(如督导、顾问、研究部门等)作为专家协助直线部门的管理者,其优势在于接近特罗普曼(Tropman)所描述的组织结构的“扁平”形态,[3]108能避免层层控制的等级制度的束缚,使组织服务工作开展更具执行力和变化性,便于一线社工与管理层之间建立交叉互动关系,进而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但这种“扁平”的宽三角形,在应对一定的工作量,特别是下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庞大指标量时,多采用延伸底边,即多设职能部门的方式。这就比较容易出现各职能部门服务领域不清晰,工作互相重叠(如家庭部和妇女部)或留有真空的现象(如义工专项服务无管理),这一问题一般还会随着职能部门的增加而越发突出。目前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部门设置,尤其是一线服务领域的设置,多为服务合同限定的青少年部、家庭部、长者部、义工部等,这种部门划分方法在服务实践中并非完全吻合本街道或社区的服务需求,雷同性高而本土化不够。

(二)社会工作者数量偏少,出现“职业倦怠”

社会工作人员配置偏少是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共性难题。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广州市共有2 618名持证社工,其中大部分为机关事业单位或街道社区任职人员,真正从事一线社工工作的人数估计仅600名。按照有关规划,广州市到2015年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5名社工,亦即全市需要7 500名持证社工。[5]以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根据项目协议要求,目前社工人员配置数量为20人,但该街道总人口数量为11.3万人,社工与居民的数量比例为1∶5 650。而截至2007年3月,在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注册的社工人数已超过1.3万人,也就是说,香港平均每530人中就有一名社工。[6]研究者关注的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数量不足20人,难以全方位覆盖到辖区内11.3万常住人口,只能以特殊人群或生活困难家庭为服务对象,难以将专业服务扩展至“有需要”的社区居民身上。在工作压力过大以及激励机制不足等因素催生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从业者队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导致工作低效或频繁离职现象的发生。

(三)组织决策的长远性、科学性不够

一般情况下,广州市各社会工作组织下设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会根据合约规定和需求调研来制定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但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缺乏建立在中心使命和愿景基础上的长期战略性规划,部门基本只围绕自身的需求调研和工作指标量来开展工作,对组织服务使命和发展目标欠缺深入了解,出现指标导向的工作模式。作为基本需求调研工具的问卷,本身也会存在问题:一方面是调查总体不明晰。由于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尚未与街道行政部门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掌握的样本总体信息不全面,数据缺失较多。另一方面是抽样方式和操作流程不够科学,较难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大大影响了需求问卷调查的可信度,进而影响所制定计划的科学性。

(四)资金来源单一,且有效利用程度偏低

广州市所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营,所使用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拨款。这种资金筹集的优势十分明显――来源稳定,但是资金的来源单一化的劣势也同样明显――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一方面,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只能根据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来谨慎使用资金,难以应对新出现的居民需要或者突发性居民需求,社工也缺乏根据居民具体需求的变化开拓新的服务领域的兴趣。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在资金来源上过分依赖政府的现状使得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缺乏独立性,行政色彩浓厚,依附性高。从微观角度来讲,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财务上受制于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尽管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也会争取其他社会渠道的资金支持,但这些资金的数量有限,对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资金的来源结构影响甚微。

在调研中亦发现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存在突击花钱的现象。开启服务时大多数社工都力行“节俭”,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活动预算,无疑值得肯定。但因每个部门的活动经费有既定金额,所以,当出现资金有结余时,便会出现短期内集中使用资金的行为,这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工作组织对资金的有效利用程度偏低。

(五)信用监督机制尚处于缺失状态

澳门理工学院研究员李燕萍认为,社团信用是社团在严格自律基础上诚信守法而获得的社会认同与尊重。[7]152内、外监督机制的完善是社团信用构建的基本保障。信用监督组织的构建,既遵循了法治社会的制衡规律,又有效克制了社会工作组织于公益与私益(组织与成员)间存在的矛盾。各国实践亦表明,有效的制度约束是非赢利组织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国内社会工作组织的信用监督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和透明。从内部看,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中少有组织设立监事会或及时向社会公开财务信息与服务报告,内部自律机制尚未健全;从外部看,尚未有第三方组织或行业组织承担起有效的监督职责,评估组织做出的评估报告多数只向民政部门或社会工作组织报告,并未有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的先例。从国际来看,非赢利组织普遍缺乏能力回应资金提供者、政府和服务对象多方期望,没有评价自身绩效的能力。[8]然而,广州市作为我国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先行地,为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亟需在组织信用监督机制完善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示范。

三、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个案研究

(一)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简介

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某街道,成立于2012年4月,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由广州市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营运。目前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承接广州市6条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其中之一。目前该中心配备含社工在内的20名工作人员,为辖区内19个社区的老人、儿童、青少年、残障人士等提供综合性社会工作服务。主要运营场地为街道政府提供的一栋四楼建筑,室内面积约1 500平米,设有包括个案室、小组室、多功能活动室、职员办公室、储物空间、档案室在内的功能区(室)20余间,设备完善,功能齐全。

(二)G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行管理状况

1.人力资源配置――中心管理和服务团队 图1为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营架构图,从中可了解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情况。

从图1可见,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采用直线参谋式组织架构,同时存在水平和垂直的关系。在垂直结构中,由项目总监至中心主任、主任助理、部门主管到一线社工,存在由上至下的指挥关系;同时,在中心主任层面存在水平关系,督导团队作为专家参谋,协助直线部门的管理者完成管理团队、提升服务的任务。各层级人员资质大体如下:项目总监为具备企业管理背景的S社会工作服务组织高层管理者,督导团成员为来自香港、澳门和内地社会工作行业或专业的教育资深人士;中心主任一名,为中级社会工作师,有3年以上社会工作一线服务经验和1年社工组织管理经验;副主任职位暂时空缺:两位主任助理均为助理社会工作师,有着2到5年的社会工作一线服务经验;长者部等部门主管基本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有1年以上的一线服务经验;各部门根据指标数量的不同配备2―4名社会工作、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社工从事一线服务。

在组织架构上,可围绕本社区居民的主要需求设立职能部门,突出社区自身的特殊性,不必生搬硬套其他组织的部门设定,同时鼓励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内部积极进行部门分工调试,避免出现服务的死角或重叠区。 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服务人员配置中注重跨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这种所谓的“个案管理”②方式符合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趋势。2013年,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曾在处理某婚姻家庭个案时,由法学专业背景的社工负责法律法规的解释工作,而由社会工作和心理学专业的社工负责处理服务对象的资源链接和情绪疏导工作。这种一站式打包服务的个案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专业服务的效率和服务层次。

2.计划与决策

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具有明确的年度计划,暂时缺乏宏观层面上的战略远景规划。基于家庭探访和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项目之初会制定中心一年度各部门的服务计划。S组织的《行政工作指引》规定,各部门月底需提交本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计划,每周末上交本周工作总结和下周工作计划。中心的日常行政决策由中心主任在听取助理及部门主管的意见后做出,各部门内部具体决策由部门主管负责做出。中心每月和每周均会召开例会,对一月(周)工作进行总结,并集体讨论下一月(周)工作任务。无论是中心主任还是部门主管在做出决策时,都会考虑下属员工的意见。例如,在考虑某次需求调查的抽样方式时,中心主任充分听取了各部门社工的建议。这种较为民主的决策方式充分体现出社会工作行政与工商企业行政或政府行政的巨大差异,“各级员工参与行政过程,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整个组织的方案。”[3]14中心的决策过程相对民主,拥有决策权的中心主任和部门主管基本都会考虑其他人员的意见。

据研究者观察,对于一些偏向于关乎机构整体而非部门或个人的问题,工作人员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进一步来讲,表现出一线工作人员对于G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目标的认同感偏低。同时,决策的方式和过程也有待改善。一些决策的做出并没有准确界定情境和问题,也没有充分收集和分析事实,更没有考虑一些预期替代方案,因此,导致决策结果掉入拖延、过分简单化、非理和错误导致沮丧的决策陷阱。[3]69-70

3.财务管理 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财务管理上受制于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质上不具备独立的财务管理权力。任何资金预算与使用均需上报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得到审批后方可支出。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每半年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亦须向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交财务报表。同时,G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被要求按与购买方签订的服务协议预算划分财务记录项目,并逐一记账,保存财务记录、发票等。在年终评估时,由第三方评估组织派出专业会计进行审核考察。在具体预算方面,月底各部门填写好本部门下月预算表并上交行政人员;行政人员整合后交到中心主任处审核签名;最后上交到组织总部,申请下月中心的费用。

针对中心在财务管理上的现状,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改善:一方面,在资金来源上要更加注重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专门设立专有部门负责资金筹措,在“开源”这一环节上下足功夫;另一方面,对于中心资金的使用,全体社工都要对其用途和作用有清晰的认识,从服务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制定每项开支,避免节余过多或严重超支现象的产生。

四、结论与对策

本文基于行政视角,以参与观察的方式研究广州市近两年兴起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营现状与困境问题,既是对广州市政府耗资2.63亿资金[5]以“井喷”方式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效考量,也是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内省和反思。研究认为,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在行政运营方面,目前存在以下有待破解的困境:组织架构同质性高,未突显本土化特征;从业者偏少,“职业倦怠”现象出现;组织决策欠缺长远性、科学性规划;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和利用低效;信用监督机制缺失等。作为研究的个案,在不足两年的时间中,以G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典型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与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勇于尝试,内部管理日趋稳定。在从业规范尚未成形的行业发展背景下,S社会服务组织及其G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稳定有序,探索成果值得肯定。然而,作为新生事物,该组织也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激励机制薄弱、资金来源单一与使用效率欠佳以及计划决策过程尚显稚嫩等不足。

基于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行政运营的综合考查,本研究提出三方面的对策。

(一)重视绩效评估,提升容忍区下限

东华大学王锐兰教授将绩效容忍区概念引入到非赢利组织服务绩效评估中,认为,非盈利组织的服务对象或者利益相关者,通常不能选择并精确评价非赢利组织的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因此,会有一个既定的容忍度,并构成预定的期望区间,即容忍区,在这一区域内任何绩效改善对利益相关者的感知影响都是微弱的,只有当服务超出这个容忍区时,才会对利益相关者的感知质量产生真正的影响。[9]这一绩效容忍区概念对社会工作组织的启发是,如果组织试图改善服务绩效,就一定要努力突破容忍区的上限;如果组织认为服务绩效可停留在容忍区内,就要警惕不能使服务能力落于容忍区之下,否则利益相关者(服务对象、政府部门等)会因失望而放弃该组织。从绩效评估的角度,社会工作组织的行政能力建设包括对组织使命的合理分解能力、设立组织中长远目标的能力、融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设计多种薪酬标准能力、工作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能力等。

(二)重视信用监督,力求公开透明

需要内外合力,以构建社工组织公开透明的信用机制。具体来说,信用监督机制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内部监督层次。其完善与否体现出社会工作组织自治能力的高低,反映了非营利组织向大众证明其使命和效率的需要,属较高标准规范。在社会工作组织内部需设立监事会,负责监督法人的行政运作与财务;制定切实制度,保障员工行使监督权利。其次是行业监督层次。在社会工作行业层面,需设立专门的行业组织以引导、监督社会工作组织改良服务过程。在美国,非赢利性组织互律机制充分发展,包括非赢利组织联合会、行业社团的互律以及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如美国全国慈善信息局(NCIB)致力于慈善组织评估准则的制定和定期向公众评估报告,为非赢利组织提供引导和激励,也对社会公众评价、参与、支援非赢利组织起到重要作用。最大的非赢利组织联合会 IS由800多个自愿组织、基金会组成,制定了美国非赢利组织的伦理守则,它在非赢利部门中采取劝告、说服及传播好经验的方式实现行业自律。最后是外部监督层次。由政府为非赢利组织订立最低行为规范标准,透过正式法规,由政府和社会公众来执行监督。对政府而言,要维持低门槛进入的法律条件,合理分类社团,有针对性地设立管理手段。发挥会计、审计、税务等部门的作用,实施专业检查。建立司法监督制度,引入司法审查,保证受损权益者获得法律救济,社会工作组织权力产生外部效果以及内部发生纠纷时,进行司法干预。除专业机关监督外,倡导含媒体、公众在内的社会舆论参与社会工作组织的评论、批评与督促改进。非赢利组织信息是社会共有财富,为社会成员共享,要公开财务和与服务相关的定量信息,以便全面评估其是否履行其使命,[7]14015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内部监督带有自愿属性,而外部监督则具强制性,行业监督体系位处两者之间,其中介与引导作用尤其值得重视。内外三层次信用监督机制亦可概括为纵向(政府与社会工作组织)和横向(同行、受益者、媒体和公众)监督机制并行,相互结合和制约。

(三)增加从业者数量,倡导开放式沟通

倦怠感的产生受繁重工作量、工作自不够、社会认知度偏低等因素影响。政府部门有必要从资助经费、鼓励政策等着手,有步骤地培育和增加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以缓解该行业人力资源匮乏的困境。20世纪末,美国约有160万个非赢利组织,平均每12人就有1人服务于非赢利组织。[1]165庞大的从业者队伍确保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度及合理的工作强度。2012年,我国中央政法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9个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国家将大力培育专业人才,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5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10]在专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对职业倦怠的缓解肩负有直接和关键性责任,组织需要在内部营造开放式交流氛围,鼓励员工民主参与,从团队激励、社区居民参与及志愿服务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尝试。

综上所述,广州市社会工作组织行政困境的解决出路,一方面有待于政府职能的不断清晰和完善,与社会工作组织建立相对平等关系,提供支持性和约束性并行的外部政策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组织亟待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信用监督机制,形成开放式团队沟通氛围,主动回应组织内、外部问责,实现透明化、科学化、可持续和民主式行政运作模式。

注释

①见刘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呈行政化趋势》《南方都市报》GA06版,2013年6月15日。此文公布了由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的《2012年广州市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与2013年展望》报告,指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存在“部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已成为基层政府附属单位”“不专业及财务、管理不透明”等问题。

②全美社会工作协会的董事会主席这样形容“个案管理”:它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根据案主及其家庭的需要进行评估,在适当的时机,通过对他们提供安置、协调、监控、评估和倡导等一系列服务以满足案主特定的复杂需要,这种提供服务的方式就是个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尹保华.社区建设创新与社会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S KUHNIE R SELLE,GOVERNMENT.Voluntary Organization: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M].Aldershot:Avebury,1992.

[3]雷克斯・A・斯基德莫尔.社会工作行政:动态管理与人际关系[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43.

[5]谭秋明. 今年花2.64亿买社工服务[N]. 广州日报,2012-09-14.

[6]艾建琪. 香港社会工作覆盖到社会各个角落[N]. 深圳商报, 2007-04-17.

[7]黄兆辉.小政府、大社团――澳门的后-后现代性与后传统生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8]SANDRA L,BOZZO.Evaluation Resources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Usefulness and Applicability[J].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2000,10(4):463―472.

[9]王锐兰.解读非赢利组织绩效评价――基于民主政治视野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7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EB/OL].[2014-08-10].http://.2012.

建筑企业行政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05年是中国铁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中心各项工作经历严峻考验、取得突出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共同经历了铁路管理体制重大变革、铁路局生产力布局多次调整,中心职工总量增加到9338人,业务范围也由原直属地区的生产办公房修缮、地产开发等扩展到19个门类,工商登记注册企业22个,成为全局唯一的综合经营单位。一年来,中心广大干部职工识大体、顾大局,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为中心实现“三年三大步,六年进百强”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开局,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强基础,盯关键,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首先使中心在安全管理上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积极探索解决新体制下房建、给水安全管理中呈现的新问题,夯实基础,理顺系统管理关系,深入开展“三查三保”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营房建、给水设备质量不断提高。、综治、稳定工作紧跟形势,超前防范,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在改革形势严峻、安全压力增大、不稳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中心始终确保了安全形势稳定、职工队伍稳定,顺利实现安全年。

——求创新,增活力,市场开发势头强劲。

紧盯新的形势,创新管理模式,提出三年奋斗目标和“六年进百强”远景战略构想,成功确立十二字经营方略,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成立郑铁幼教文化交流中心,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

2005年,中心完成综合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1400万元;完成多元收入1.6

亿元,同比增长57.12%;实现利润85.32万元,同比大幅度增长,并上缴路局多元管理费

18.6万元,实现中心投资收益77.1

万元。房地产开发全面推进,住宅开发、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真正成为经济增长龙头,2005

年完成开发投资1.2

亿元,街旧办公楼改造、铁道家园三期工程、南阳住宅开发工程顺利启动,新乡阳光大厦、安阳安鑫、焦作沁园小区、开封陇海新村、长治北新建巷住宅项目有序推进,强力开发态势已初步形成。

——深挖潜,严考核,生产经营成效明显。

在路局生产成本异常紧张、外部条件困难、各项关系尚未理顺的情况下,施工生产经营扎实推进,2005

年顺利完成房建设备大整修及更新改造工程8283.83万元,给水设备大整修及更新改造工程

746.11万元,集中供热工程1500万元,遗留工程清算860.17

万元,通过上报路局解决投资1946.97万元,清算运营工资6400.3

万元。既有施工项目有序推进,铁道家园二期和后“301

”主体及配套工程经过艰苦努力,目前已达到分房入住条件。集体企业经济健康发展,2005

年完成经营任务576.76万元,职工队伍保持稳定。

——练内功,闯市场,物业、幼教产业硕果累累。

按市场化方式重新进驻建华街小区,正式接收郑州车站部分候车厅和站台保洁任务,承揽了郑州到洛阳车辆保洁工作,在郑州晨曦、景苑、和平苑小区实施了收费服务,承担了中关大厦、豪邦小区的物业管理以及安泰医院、铁道部警察学院的保洁任务,中标焦作步行街的物业服务权,实现了路内向路外市场的标志性跨越。幼儿教育取得优异成绩,在第

15

届国际儿童计算机大赛中喜获河南省赛区一、二、三等奖,分享阅读获教育部“杰出园校奖”、“园校奕阳奖”,全国教学设计大赛“教育实施奖”、“优秀团体奖”。实验幼儿园被授予全国爱国启蒙教育示范幼儿园。

——创品牌,塑形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生活文化线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发展,中心工会老年体协、扶轮公司一工区检修班工会小组分别被河南省总工会命名为“省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北斗星刘根同志荣获

2005

年度“全路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勤政廉政蔚然成风。广泛传播“关爱人居、筑福社会”企业理念,苗圃社区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受到广大居民热烈欢迎,展示了中心良好形象。积极为职工办好事、实事,

2005年向路局清算运营工资6400.3万元,比计划多清算780

多万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7957元,比上年增长15.39%

,职工六项福利目标圆满完成,职工生产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品牌带动和企业形象统一战略,“郑铁地产”网站正式开通,《筑福》杂志影响面进一步扩大,“十大风云人物

”成功评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形象全面树立。

同时,中心综治、、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双退工作也都取得显著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路局、局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路局相关处室的关心支持,离不开中心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及全体干部职工的万众一心、奋力拼搏,这是所有郑铁地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和辛勤汗水的结晶。在此,我代表中心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中心的全体干部职工、家属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特别是“6.14”以来8个月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只有坚持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有机融入经济中心,有效服务发展大局,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发展新突破。

二、优秀的团队是企业发展的资源

。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真抓实干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只有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务实真干,齐抓共干,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四、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只有顺应形势,深化改革,理顺机制,才能破解一切发展难题,谋求职工的共同福祉。

五、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核

。只有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才能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千军万马抓开发,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百强”的生动局面。

在看到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安全基础建设有待于不断加强。

三个中心整合以来,中心和运输安全生产的关联度更紧,安全要求更高,而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现场作业控制能力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现场作业控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仍需不断进行探索。

二是各项管理机制有待于继续完善。

存在着经营管理层次较多,管理效率较低;经营界面相互交叉,内部互相掣肘,不利于市场竞争;财务管理观念滞后,投资融资体系没有建立和实施;日常管理粗放,缺乏系统规划和制度保障。

三是市场开发能力有待于整体提高。

目前中心发展资本积累较少,新项目储备、市场开发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自身积累少,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企业规模不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限,缺乏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企业的社会知名度还不高。

四是“三项制度”改革有待于深入推进。

目前中心仍沿用着传统的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同时多年的后勤服务工作,造成了管理者和经营者市场化经营经验积累不够,缺乏懂管理、善经营、复合型、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和创业型、开拓型经营人才,不能适应经营产业快速发展需要。

五是干部作风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干部作风问题始终是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队伍能否稳定的关键。当前我们干部作风总的不错,绝大多数干部深受职工爱戴,但也有少数干部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表现在工作中或推诿扯皮、斤斤计较、职责不清;或中间梗阻、消极怠工、阳奉阴违;或观念陈旧、知识落伍、难以适应。此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一些历史原因,不稳定因素仍将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十分警醒地告诫我们,一定要本着“轻看成绩、重看问题”的观念,居安思危,常怀忧患之心、常思为政之责、常谋发展之要,励精图治,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二、齐心协力抓好落实,打好企业发展的攻坚战

2006

年是全路继续深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心各项工作在去年工作基础上卓见成效的一年,是能否顺利实现三年奋斗目标、六年远景战略构想、进一步加快发展、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攻关之年。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

三个原因:一是从机构的整合上,去年是房建系统改革调整力度最大的一年,自“6.14

”三个中心整合到年底,只有不到半年时间,我们的精力主要用在了抓安全、保稳定、理顺机制上。

2006

年则不同,我们在理顺机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明确中心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谋发展、创效益上。

二是从任务的分解上,按照“三年奋斗目标”的要求,经营收入和利润平均年递增要达到30%

以上,至2007年中心主营及其它综合收入要达到10个亿,利润超过200万元。因此

2006年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之年,中心在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同时,提出了力争多元收入达到3

亿元、利润超过100

万元的年度目标,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全体干部职工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制定工作计划,为年度目标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从干部职工精神状态上

,去年由于生产力布局调整,一些干部职工存在着观望思想、等待心理和畏难情绪,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深入,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和想法,这种现象非常突出。今年必须克服一切消极思想,鼓足干劲、振奋精神,聚精会神搞经营、促开发,一心一意谋发展、进百强,全力以赴、群策群力、立足岗位,作出我们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为此,2006年中心总的工作思路是: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十二字经营方略,进一步强化市场运作、专业经营、集团管理、品牌发展,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战略规划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建筑施工能力、物业生活服务能力以及幼教资源拓展能力有新的突破和提升,通过强力开发,带动其它产业全面发展,确保中心年度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2006年中心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房建、给水、机械动力设备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监控能力稳步提高;消灭责任职工重大伤亡事故,职工自控、互控、他控能力明显增强,各类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准确到位,为中心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经营机制优化到位。

经营开发和经营发展成为重点,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以资产为纽带的新型管理关系和经营业绩考核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以及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基本到位,职工收益分配真正实现按劳取酬,主要管理者收入与贡献挂钩,争取都有明显增长。

——市场开发形成态势。

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强力布局,强势开发,地产、开发、施工、物业服务等多个行业齐头并进的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年内力争

10个以上项目开工,开发面积20万平方米,力争达到30

万平方米;各行业粗放经营和粗放管理的局面得到转变,经营收入大幅提高,运营计划如期完成,多元收入达到

2亿元,力争3亿元,利润超过100万元。

——基础管理巩固夯实。

管理制度规范健全,科学管理手段得到推广和运用,财务、人劳、规划、技术、政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部门系统管理、战略规划能力、综合管理职能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加大,职工业务技术和营销技能有明显提高。

——企业文明形象凸显。

职工队伍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市场经营意识真正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发挥,职工队伍保持稳定;《企业文化发展纲要》宣传到位、深入人心,团队精神日益巩固,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得到传承和加强,职业道德和诚实守信意识明显增强,“郑铁地产”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围绕以上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以最坚强的领导、最有力的组织、最优化的方案、最科学的管理、最认真的精神、最严明的纪律、最充足的干劲、最积极的行动、最顽强的作风、最热切的态度、最无私的奉献,夺取最好的工作成果。

第一,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稳定目标。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作保障,我们的改革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经营创效更无从谈起。

要提高认识,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

。各级领导要树立强烈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建立快捷、有效、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统一、有序、高效的安全检查监督体系,完善安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日常与定期、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要强基固本,不断夯实安全基础

。以强化基层、基础和基本功为根本,提升安全基础素质。加强安全自控型班组建设,创建安全型班组,深入开展安全自控型岗位、标准化安全施工工地等创建活动,强化现场作业控制。优化技术装备,以三大干线第六次提速为契机,促进行车房建、给水设备质量全面达标,增强保运输畅通、保客车供水、保房建设备安全的能力。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严格执行人身安全十不准,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真正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要以人为本,积极维护稳定大局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注定要激活各种矛盾,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正确对待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换位思考,增进理解,积极处理。各级领导要明确分工,各有侧重抓好安全管理与队伍稳定,利用各种形式教育职工学法、知法、守法,为中心改革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第二,突出主营业务,服务铁路运输生产。

要转变服务观念,牢固树立“后勤不后站”的思想,全力服务运输安全生产。一是

完善制度,优化生产组织布局。中心房建和给水技术部要抓紧完善和制定房建、给水、机械动力等设备管理办法,统一和规范各项重点设备巡检、维修养护制度,健全维修验收和考核办法,理顺中心与各单位在大维修、更新改造以及日常管理中的权限和职责,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管理转变。按照有利于生产的原则,对部分生产车间进行合理组合,进一步优化各单位生产力布局,更好地服务运输生产。

二是

强化管理,努力提高设备、工程质量。各单位要根据管辖设备状态,确定今年的整治重点,合理利用维修成本,提高设备优良率、合格率。中心两个技术部要提高维修任务的抽验比率和覆盖面,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维修任务质量要实行保修一年,如在一年内出现问题由施工单位无偿修复。加强对工程质量、工期和费用控制,落实工程工期考核、质量责任追究和追偿制度。我们所干的工程质量必须是一流的,真正做到“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体现出“人品与精品同在、赢信与赢利共存”。

第三,强势推进开发,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房地产开发是中心做强做优企业、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和带领职工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龙头产业。中心、分中心要大力实施房地产开发带动战略,盘活现有资源,带动其它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要紧紧抓住路局《“十一五”规划》强调“要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危旧住房改造和暖气、天然气建设,到

2010年全局职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

平方米”的战略机遇,分点作业,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要紧紧抓住郑西客运专线开工及我局相继建设郑州至石家庄、郑州至武汉两条客运专线、货运集装箱中心等重大基建项目,转轨变形,量身打造,主动出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启动房地产开发项目,承揽基建施工项目,年内确保开工项目

10个以上,建设规模30万平方米,完成5至6

个项目储备。要紧紧抓住物业管理市场化机遇和中心大开发机遇,多方承揽办公楼、商业楼及客车保洁等综合物业管理,不断拓宽物业走市场之路。此外设计监理、园林绿化、工程检测、窗业制造、消防工程、装修装饰等行业也要依托内部资源,积极开拓外部市场。要加快转型,大力开发幼教产业。中心支持幼教文化交流中心加快内部转型,帮助其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逐步摆脱依赖思想,不断增强自主造血功能,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同时在新建社区适时跟进建设新园,将品牌幼教作为房地产开发商业住宅销售的卖点,逐步实现幼教工作产业化、幼教管理经营化、幼教办学现代化、幼儿养育亲情化、幼教形象品牌化。

第四,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内部机制建设。

中心及各单位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以创新促创效,以创效促发展,以发展破解一切难题。

一是

深入贯彻十二字经营方略,进一步巩固两个分中心和其它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中心支持郑州、洛阳两个分中心依据自身实际,不断深化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以显现更大经营活力。中心支持帮助扶轮公司、怡心物业公司尽快理顺管理结构,实现公司化改造和公司化运作,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心继续鼓励扶持各专业化公司及幼教文化交流中心积极扩张,培育市场,做强做优。中心支持鼓励北斗星公司及其它控股、关联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大力开发外部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打造知名品牌。同时,中心还将充分运用房总的资质,积极探索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等多种开发模式,加强直管项目部的管理,建立健全考核运作机制,与两个分中心一道形成诸君会战的态势和大开发的管理格局。中心希望各级领导、各个单位都要积极学习、推广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全面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要把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企业自我发展。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按专业门类进一步明确分工,规范岗位设置,达到科学管理、合理分工、精简高效的目的。

二是

按局要求提前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准备工作。徐局长在今年全局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今年要逐步建立主业与房建生活单位的市场交易关系,模拟市场运作,加快房建生活单位改革步伐。同时要利用铁路综合优势和各种资源,加大对辅业单位的投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要主动按照路局要求,积极做好交易价格核定工作,明确与运输主业合同清算关系,尽可能地争取有利政策,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

强化考核,继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要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交流和公开选拔,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打破干部、工人界限,推行竞争上岗、排队促尾、待岗环流,今年将对车间级岗位全面竞争上岗,推进专业技术干部重新竞争聘用,鼓励优秀职工脱颖而出。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岗效工资制,加大活工资捆绑力度,合理拉开分配差距。积极探索主要经营人员“年薪制”等新的分配形式,更好地体现经营效益和个人收动,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第五,夯实基础管理,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各单位要强化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政务信息畅通、企业形象塑造及职工教育培训等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要

继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和明确组织机构,将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切实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严格资金监管,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内部信用环境,严肃财务纪律,严格各项费用收缴,加强内部“三角债”清交和外部债权的清理清收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机关各项管理费支出。做到目标明确,责权利相统一。

二要

加强政务值班和企业形象宣传。加强中心总值班室及各生产经营单位值班调度工作,畅通信息渠道,不断提高政务管理水平及应急处置能力。要把企业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文化管理是战略管理”、“打造文化力就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观念,把培育优良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创新经营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文化创新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创新。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发展纲要》,用企业理念、文化,培育、引导、指导工作。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强化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创建健康和谐型组织和资源节约型企业。

三要

充分发挥职培中心作用,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围绕企业改革、改制、创效、发展,重点加强职工市场观念的教育、业务技能的提高、新工艺新技术的掌握以及面向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培养和培训,继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

第六,转变干部作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今年中心要以“坚持创新、注重细节、狠抓落实”为重点,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营造和谐、团结、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

一要

提高工作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正职要通过学习,提高理性思考的能力,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凝聚人心的能力,提高贯彻落实的能力。面对改革带来的种种困难和压力,冷静分析,科学决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班子团结协作,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要

坚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注重细节管理,强调“小事决定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以榜样力量激励人、感召人,促进本单位、本系统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要

加强廉政建设。“公生明,廉生威”。房地产行业是腐败高发行业,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六管人员”要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加强学习,自觉增强抗腐败能力。中心也将建立和完善各项激励机制和廉政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发生。用阳光政策,打造阳光生活。

四要

落实岗位责任。各单位、各部门都要责权明晰,分工明确,指标量化,狠抓落实,强调岗位责任,是谁的工作,谁就要认真负起责任,牢固树立“为岗位负责,为中心负责,为自己的前途负责”的思想,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来落实逐级负责制,消除中间梗阻和推诿扯皮现象。

五要

实施闭环管理。部署、落实、检查、考核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对部署了的工作必须跟踪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决不能部署之后不管不问、不了了之。

六要

严格考核奖惩。建立优胜劣汰和激励约束机制,督促不落实的事,紧盯不负责的人,在安全生产、经营创效的主战场上考察使用干部,真正把那些作风过硬、狠抓落实的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对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通过严格考核,使广大干部有一种不进则退的危机感,真正树立雷厉风行的作风,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七要

关心职工生活。中心各级组织、各级干部要认真倾听基层职工呼声,关心职工疾苦,以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激励和带领广大职工共同前进。

三、构建五大体系,在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展示更大作为

能否实现中心三年奋斗目标和“六年进百强”战略构想,关键看今年。“三个亿一百万”目标,这是我们自我加压提出来的多元收入任务指标,必须倾尽全力,万众一心,努力完成。为此,要缔造阳光政策,着力构建五大战略保证体系,坚决打好

2006年这场主动仗、攻坚战、歼灭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一)以加速发展为己任,坚持集团化发展战略,建立任期目标管理体系

目前,中心具有“企业多、规模大、产业全、战线长、人数多”的明显特点,根据去年“8.9

”领导干部会议对中心的定位以及管理学的要求,中心只能是一个宏观战略管理型的企业,而不可能再回归到传统的经营管理型。因此,

首先明确战略目标,始终不移地贯彻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坚定信心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郑铁地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方向

。综合分析全国、全路、全局和中心工作的实际,

我们必须以十二字经营方略为指导,走以房地产经营开发产业为龙头,以建筑施工产业为支柱,以物业管理、商业商贸、商务酒店、园林绿化、工程检测、窗业制造、消防工程、装修装饰等产业为骨干,其它经营为补充的现代铁路地产集团产业化发展之路,在一定时期内打造一个初具规模、拥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现代铁路地产集团群,着力培养

10个优势产业和10个卓越品牌。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更是“3121

”目标的具体体现。当前,中心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崛起的关键时期,拥有的发展要素少,面临的制约因素多,但都完全可以通过宏观战略管理的调控作用,在中心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通过实施“短、平、快”项目,以小步疾跑之势迅速完成原始积累。

其次

要确立各单位自主经营的优势,最大限度调动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鼓励各单位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独立核算”的要求,彻底改变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发展为已任,加速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第三

,中心在实施战略管理、抓好核心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以房总的身份直接上手、倾力抓好直管项目的经营资源开发,广泛涉足商业地产、商务酒店、医疗地产等等。

第四

,要建立任期目标管理体系。对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要有任期目标,三年为一任,进行绩效考核。在任期内,单位主要领导一般不作调整,以防止出现短期行为。要把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形象改善、设备改造、投资增加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个人经营风险抵押与届满资产增值奖励结合起来,把任期目标与选拔任用结合起来,缔造重奖重罚的阳光政策,营造责任重、要求高、奖罚严的浓厚氛围,真正建立起科学、规范、有效的任期目标管理体系。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以综合经济效益为价值导向的用人、用工及分配机制体系

始终不移地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练好内功夯基础,转换机制强动力,建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用人、用工及分配机制体系,这是“郑铁地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一是

要深入推进用人制度改革。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国铁“高大半”的性质,使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提拔上存在着传统、落后的用人观念,以“服从上级、照本宣科、听话、不出事”为标准,造成干部队伍中“长期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很普遍,缺乏创业激情、工作热情和对职工群众的感情,缺乏对工作和事业的责任感、进取心、创造性、勤奋劲。要改变现状,就要把企业发展放在首位,以创造经济效益为导向,把企业发展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岗位职责之中,重新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用人制度体系,着力培育经营开拓型的领导干部,学习钻研型的专业技术干部,敬业爱岗型的管理干部。对各单位正职的选拔、考核要更多地转到

“干事创业、思想开拓、敢于冲破陈规陋习、工作作风扎实”上来。通过以上措施,合理区分管理干部、开发型干部(项目部经理)、专业技术干部(设立高级主管、业务主管)、一般技术工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技工)等不同特点,分别量身打造多种成长通道和任用渠道,构建立体成才、多维发展、全面进步之路,营造一种“唯才是举、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二是

要着力推进用工制度改革。从现在开始,全中心干部职工除了正常组织调整、特殊工作需要外,原则上不再作跨单位的、大的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中心要建立内部的劳动力调剂市场,由各单位对其实行劳务委托;对外聘员工一定要从严控制,严格报批手续,所有人员调入必须由中心人劳部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审核手续。特殊工作需要外聘专家、工种除外。要在日常工作中打破干部工人界限,把一批年富力强、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才干的工人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最大限度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是

要强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各单位必须动真格、出实招,强力推进新办法,坚决打破旧体系。能实行计件工资的要进行计件,能进行工效挂钩的要推行工效挂钩,能承包经营的可以进行承包经营,以达到“充分体现岗位贡献、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在具体改革实践中,要注意区分不同产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之间存在的不同性质,区别对待,制订出具体、可操作的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分配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设计、亲手操作、亲力作为,确保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有力、深入人心、效果良好、不走形式。

(三)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实施办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紧扣经济效益中心,以成果论英雄,以利润论成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既有业绩考核办法,努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这是“郑铁地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和保证

。一是

要明晰政策,考核制度到位。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加强政策引导,明晰经营责任,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合理进行奖惩兑现。中心每季度对生产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每半年对各单位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经营不善,管理不力的单位,提出改进措施和警告通知,督促全面落实经营任务。

二是

要落实责任,奖惩兑现到位。以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对所属基层单位,区别不同类型,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把所承担的经营责任层层分解,落到实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中心机关总部开始,层层签订责任书。中心正职要与副职以及各单位正职,中心各单位分管领导要与自己分管部门层层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明确经营目标和经营责任,量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制约力度,严格奖惩制度。要强化对各单位主要管理者的业绩考核,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责任期满,进行全面考核,实施奖惩。凡是综合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单位领导一律不得评为先进,并给予通报批评;凡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就地免职;凡连续三年考核仅为合格者,其单位党政领导应自动辞职。

三是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思想,努力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经营水平,确保中心2006

年各项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四是

要制订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规划,定期组织分析,逐项明标核对,认真梳理兑现,以确保各项工作按照形象进度顺利推进,确保中心奋斗目标在本单位、本部门落实到位。

五是

要加大对两级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领导干部廉政自律。大兴勤政廉政之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自觉落实各项勤政廉政措施,深入开展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注重从源头上抓好反腐败治理工作,用制度制约违规行为,用制度保护创业干部,把改革中的人才成本降到最低;完善各项管理监督机制,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厂务公开的检查,推动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四)以释放效能为标准,加快生产维修布局调整,建立科学合理、规模适当的生产经营体系

牢牢抓住生产维修布局调整这一契机,科学规划设计,完善组织结构和功能组合,建立“安全、高效、文明”(房建、给水)或者“效益、活力、和谐”(多元单位)的生产经营体系,是“郑铁地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机遇和手段

。一是

要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专则专”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生产力布局调整力度,按照产业特点、业务分工、系统要求,以市场为纽带,以效能为标准,以节支为前提,推进相同系统、产业、业务的重组、合并、整合,优化生产力布局。

二是

要强力推动两个分中心加快内部资源的整合步伐,努力实现多元产业的独立核算和市场化运作。各个产业都要进一步划小核算单位,逐步实现人员、财务、资产“三分开”。

三是

从事运营房建修缮、给水管理的车间要本着“着眼长远、提高能效,节支降耗、做大车间”的指导思想,根据自己占有资产的多少、工作量的轻重以及服务铁路运输生产、职工家属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科学制订各单位车间的布局调整、资源优化方案,加大调整力度,加快优化行动,组建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经济组织,进一步做大现有车间机构,使现有运营生产布局更加合理,更能满足生产力要求。

四是

房建、生活、给水业务要针对车间合并后的生产需要,大力推行综合式管理。要推进房建、给水车间的合并步伐,尽早成立综合领工区,精干人员,提升素质,实行一人多能、一专多能、一岗多技,充分释放改革能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五是

要全面加强中心总值班室的政务值班与各单位值班生产调度建设。中心总值班室和五个较大单位的值班室必须进一步加强与路局相关部门的业务联系,沟通信息,掌握主动,超前工作,防患未然;进一步完善周安全生产交班制度,尽快建立指挥通畅、反应灵敏、基础扎实的管理体系,确保中心安全形势稳定,为生产布局调整提供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加强企业文化及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建立安全、高效、文明、和谐的阳光团队文化体系

世界500

强企业的发展历程证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和灵魂,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企业核心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安全高效文明和谐的现代铁路地产的内涵,是“郑铁地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因和引擎

自“6.14”新中心成立以来,中心的资产总量已达到28.596亿元,在册全民职工

5867人,拥有22个注册法人,3个房地产开发公司,3个施工企业,4

个专业公司,6个物业公司,3个直管项目部,1个设计所(监理公司),3

个房屋土地管理所,1个幼教文化交流中心,并有职工培训中心1个、集体企业4

个,中心所从事的产业和经营门类有19

种之多,新中心呈现出“企业多、产业全、战线长、人数多”的显著特征以及管理模式、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亟需采取一种有效形式,进一步统一干群思想、形成核心理念,规范大家行为、强化岗位责任,整合企业形象、调动干事热情,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和外引力。因此,中心认真总结成立以来,尤其是“

6.14

”以来各个单位的管理风格、主要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思路,深入细致解读新时期火车头精神,学习借鉴海尔、华为、西飞、建业等先进企业的优秀管理文化,撰写出“郑铁地产”《企业文化发展纲要》(草案),本次会议已予印发,对中心共有的经营理念、战略目标和管理思想进行了释意,以期着力培育企业文化,建立完整的企业理念系统,使企业发展成为每个职工关注并引以为豪的事业。通过发展企业文化,缔造阳光政策,打造阳光团队,享受阳光生活。

一要建立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要集中培育和形成以下

12种理念:一是“关爱人居,筑福社会”的核心理念;二是

“用户至上,注重细节”的质量理念;三是“客户利益无小事”的服务品质;四是

“以小见大、淡利塑形”的商业原则;五是“地产为先,房商并举”的发展策略;六是

“稳定主体,策动两翼,整合实业”的经营方略;七是“以精取胜、品牌发展”的营销战略;八是

“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九是“唯才是举,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十是

“雷厉风行、事不过夜”的管理作风;十一是“与人为善、文明礼貌”的行为准则;十二

是“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稳定和谐”的人文环境。并以上述标准为核心,统一员工思想,统一群体意志,统一核心理念,使企业发展成为每名职工关注并引以为豪的事业。

二要建立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把“与人为善、文明礼貌”作为“郑铁地产”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恪守国家公民道德规范,从日常工作行为抓起,着力培养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

一是

加强领导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两级领导干部的管理艺术、经营本领、礼仪风范、民主意识、务实作风、自律思想、表率作用,尊重职工权利,爱护职工的“成就感”,鼓励职工出色地完成任务,并搞好集体福利,优化人际关系。

二是

进一步强化广大职工的纪律观念、责任意识、集体主义、协作思想、创新精神、进取状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爱岗敬业,标准作业,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文明素质,争做学习型、创新型、一专多能型职工。

三是

抓好干部职工培训。今年要对中心两级领导干部进行企业文化理论和知识培训,对车间级以上中层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完成

19个专业班培训任务,职工岗前岗中培训率达到百分之百。

三要建立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推行企业形象统一战略,综合运用“郑铁地产”网站、《筑福》杂志、服装、文具、日用品、纪念品等载体和形式,统一企业标识,统一中心形象,建立规范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通过各种视觉设计来凸显企业特征,塑造和强化企业形象,发挥广告效应,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通过视觉冲击来感染、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爱企业、爱集体、爱岗位,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各单位要自觉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树立全中心一盘棋思想,自觉接受中心的指导,自觉服从中心的指挥,保持政令畅通,严格遵守规定。通过统一中心标识、标记系统,强化整体形象宣传,树立“郑铁地产”良好形象,大幅提升中心知名度、美誉度。

建筑企业行政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在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行政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向大会作行政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一、奋力攻坚克难,20__年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就

20__年是中国铁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中心各项工作经历严峻考验、取得突出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共同经历了铁路管理体制重大变革、铁路局生产力布局多次调整,中心职工总量增加到9338人,业务范围也由原直属地区的生产办公房修缮、地产开发等扩展到19个门类,工商登记注册企业22个,成为全局唯一的综合经营单位。一年来,中心广大干部职工识大体、顾大局,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为中心实现“三年三大步,六年进百强”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开局,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强基础,盯关键,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首先使中心在安全管理上面临巨大挑战。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积极探索解决新体制下房建、给水安全管理中呈现的新问题,夯实基础,理顺系统管理关系,深入开展“三查三保”活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营房建、给水设备质量不断提高。、综治、稳定工作紧跟形势,超前防范,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在改革形势严峻、安全压力增大、不稳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中心始终确保了安全形势稳定、职工队伍稳定,顺利实现安全年。

——求创新,增活力,市场开发势头强劲。

紧盯新的形势,创新管理模式,提出三年奋斗目标和“六年进百强”远景战略构想,成功确立十二字经营方略,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成立郑铁幼教文化交流中心,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

20__年,中心完成综合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1400万元;完成多元收入1.6

亿元,同比增长57.12;实现利润85.32万元,同比大幅度增长,并上缴路局多元管理费

18.6万元,实现中心投资收益77.1

万元。房地产开发全面推进,住宅开发、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真正成为经济增长龙头,20__

年完成开发投资1.2

亿元,街旧办公楼改造、铁道家园三期工程、南阳住宅开发工程顺利启动,新乡阳光大厦、安阳安鑫、焦作沁园小区、开封陇海新村、长治北新建巷住宅项目有序推进,强力开发态势已初步形成。

——深挖潜,严考核,生产经营成效明显。

在路局生产成本异常紧张、外部条件困难、各项关系尚未理顺的情况下,施工生产经营扎实推进,20__

年顺利完成房建设备大整修及更新改造工程8283.83万元,给水设备大整修及更新改造工程

746.11万元,集中供热工程1500万元,遗留工程清算860.17

万元,通过上报路局解决投资1946.97万元,清算运营工资6400.3

万元。既有施工项目有序推进,铁道家园二期和后“301

”主体及配套工程经过艰苦努力,目前已达到分房入住条件。集体企业经济健康发展,20__

年完成经营任务576.76万元,职工队伍保持稳定。

——练内功,闯市场,物业、幼教产业硕果累累。

按市场化方式重新进驻建华街小区,正式接收郑州车站部分候车厅和站台保洁任务,承揽了郑州到洛阳车辆保洁工作,在郑州晨曦、景苑、和平苑小区实施了收费服务,承担了中关大厦、豪邦小区的物业管理以及安泰医院、铁道部警察学院的保洁任务,中标焦作步行街的物业服务权,实现了路内向路外市场的标志性跨越。幼儿教育取得优异成绩,在第

15

届国际儿童计算机大赛中喜获河南省赛区一、二、三等奖,分享阅读获教育部“杰出园校奖”、“园校奕阳奖”,全国教学设计大赛“教育实施奖”、“优秀团体奖”。实验幼儿园被授予全国爱国启蒙教育示范幼儿园。

——创品牌,塑形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 生活文化线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发展,中心工会老年体协、扶轮公司一工区检修班工会小组分别被河南省总工会命名为“省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北斗星刘根同志荣获

20__

年度“全路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勤政廉政蔚然成风。广泛传播“关爱人居、筑福社会”企业理念,苗圃社区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受到广大居民热烈欢迎,展示了中心良好形象。积极为职工办好事、实事,

20__年向路局清算运营工资6400.3万元,比计划多清算780

多万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7957元,比上年增长15.39

,职工六项福利目标圆满完成,职工生产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品牌带动和企业形象统一战略,“郑铁地产”网站正式开通,《筑福》杂志影响面进一步扩大,“十大风云人物

”成功评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形象全面树立。

同时,中心综治、、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双退工作也都取得显著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路局、局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路局相关处室的关心支持,离不开中心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及全体干部职工的万众一心、奋力拼搏,这是所有郑铁地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和辛勤汗水的结晶。在此,我代表中心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中心的全体干部职工、家属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特别是“6.14”以来8个月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只有坚持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有机融入经济中心,有效服务发展大局,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发展新突破。

二、优秀的团队是企业发展的资源

。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真抓实干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只有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务实真干,齐抓共干,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四、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只有顺应形势,深化改革,理顺机制,才能破解一切发展难题,谋求职工的共同福祉。

五、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核

。只有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才能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千军万马抓开发,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百强”的生动局面。

在看到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安全基础建设有待于不断加强。

三个中心整合以来,中心和运输安全生产的关联度更紧,安全要求更高,而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现场作业控制能力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现场作业控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仍需不断进行探索。

二是各项管理机制有待于继续完善。

存在着经营管理层次较多,管理效率较低;经营界面相互交叉,内部互相掣肘,不利于市场竞争;财务管理观念滞后,投资融资体系没有建立和实施;日常管理粗放,缺乏系统规划和制度保障。

三是市场开发能力有待于整体提高。

目前中心发展资本积累较少,新项目储备、市场开发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自身积累少,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企业规模不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限,缺乏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企业的社会知名度还不高。

四是“三项制度”改革有待于深入推进。

目前中心仍沿用着传统的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同时多年的后勤服务工作,造成了管理者和经营者市场化经营经验积累不够,缺乏懂管理、善经营、复合型、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和创业型、开拓型经营人才,不能适应经营产业快速发展需要。

五是干部作风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干部作风问题始终是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队伍能否稳定的关键。当前我们干部作风总的不错,绝大多数干部深受职工爱戴,但也有少数干部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表现在工作中或推诿扯皮、斤斤计较、职责不清;或中间梗阻、消极怠工、阳奉阴违;或观念陈旧、知识落伍、难以适应。此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一些历史原因,不稳定因素仍将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十分警醒地告诫我们,一定要本着“轻看成绩、重看问题”的观念,居安思危,常怀忧患之心、常思为政之责、常谋发展之要,励精图治,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二、齐心协力抓好落实,打好企业发展的攻坚战

20__

年是全路继续深化主 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心各项工作在去年工作基础上卓见成效的一年,是能否顺利实现三年奋斗目标、六年远景战略构想、进一步加快发展、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攻关之年。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

三个原因:一是从机构的整合上,去年是房建系统改革调整力度最大的一年,自“6.14

”三个中心整合到年底,只有不到半年时间,我们的精力主要用在了抓安全、保稳定、理顺机制上。

20__

年则不同,我们在理顺机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明确中心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谋发展、创效益上。

二是从任务的分解上,按照“三年奋斗目标”的要求,经营收入和利润平均年递增要达到30

以上,至20__年中心主营及其它综合收入要达到10个亿,利润超过200万元。因此

20__年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之年,中心在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同时,提出了力争多元收入达到3

亿元、利润超过100

万元的年度目标,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全体干部职工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制定工作计划,为年度目标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从干部职工精神状态上

,去年由于生产力布局调整,一些干部职工存在着观望思想、等待心理和畏难情绪,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深入,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和想法,这种现象非常突出。今年必须克服一切消极思想,鼓足干劲、振奋精神,聚精会神搞经营、促开发,一心一意谋发展、进百强,全力以赴、群策群力、立足岗位,作出我们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为此,20__年中心总的工作思路是: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十二字经营方略,进一步强化市场运作、专业经营、集团管理、品牌发展,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战略规划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建筑施工能力、物业生活服务能力以及幼教资源拓展能力有新的突破和提升,通过强力开发,带动其它产业全面发展,确保中心年度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20__年中心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房建、给水、机械动力设备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监控能力稳步提高;消灭责任职工重大伤亡事故,职工自控、互控、他控能力明显增强,各类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准确到位,为中心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经营机制优化到位。

经营开发和经营发展成为重点,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以资产为纽带的新型管理关系和经营业绩考核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以及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基本到位,职工收益分配真正实现按劳取酬,主要管理者收入与贡献挂钩,争取都有明显增长。

——市场开发形成态势。

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强力布局,强势开发,地产、开发、施工、物业服务等多个行业齐头并进的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年内力争

10个以上项目开工,开发面积20万平方米,力争达到30

万平方米;各行业粗放经营和粗放管理的局面得到转变,经营收入大幅提高,运营计划如期完成,多元收入达到

2亿元,力争3亿元,利润超过100万元。

——基础管理巩固夯实。

管理制度规范健全,科学管理手段得到推广和运用,财务、人劳、规划、技术、政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部门系统管理、战略规划能力、综合管理职能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加大,职工业务技术和营销技能有明显提高。

——企业文明形象凸显。

职工队伍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市场经营意识真正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发挥,职工队伍保持稳定;《企业文化发展纲要》宣传到位、深入人心,团队精神日益巩固,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得到传承和加强,职业道德和诚实守信意识明显增强,“郑铁地产”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围绕以上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以最坚强的领导、最有力的组织、最优化的方案、最科学的管理、最认真的精神、最严明的纪律、最充足的干劲、最积极的行动、最顽强的作风、最热切的态度、最无私的奉献,夺取最好的工作成果。

第一,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稳定目标。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作保障,我们的改革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经营创效更无从谈起。

要提高认识,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

。各级领导要树立强烈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建立快捷、有效、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统一、有序、高效的安全检查监督体系,完善安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日常与定期、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要强基固本,不断夯实安全基础

。以强化基层、基础和基本功为根本,提升安全基础素质。加强安全自控型班组建设,创建安全型班组,深入开展安全自控型岗位、标准化安全施工工地等创建活动,强化现场作业控制。优化技术装备,以三大干线第六次提速为契机,促进行车房建、给水设备质量全面达标,增强保运输畅通、保客车供水、保房建设备安全的能力。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严格执行人身安全十不准,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真正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要以人为本,积极维护稳定大局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注定要激活各种矛盾,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正确对待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换位思考,增进理解,积极处理。各级领导要明确分工,各有侧重抓好安全管理与队伍稳定,利用各种形式教育职工学法、知法、守法,为中心改革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第二,突出主营业务,服务铁路运输生产。

要转变服务观念,牢固树立“后勤不后站”的思想,全力服务运输安全生产。一是

完善制度,优化生产组织布局。中心房建和给水技术部要抓紧完善和制定房建、给水、机械动力等设备管理办法,统一和规范各项重点设备巡检、维修养护制度,健全维修验收和考核办法,理顺中心与各单位在大维修、更新改造以及日常管理中的权限和职责,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管理转变。按照有利于生产的原则,对部分生产车间进行合理组合,进一步优化各单位生产力布局,更好地服务运输生产。

二是

强化管理,努力提高设备、工程质量。各单位要根据管辖设备状态,确定今年的整治重点,合理利用维修成本,提高设备优良率、合格率。中心两个技术部要提高维修任务的抽验比率和覆盖面,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维修任务质量要实行保修一年,如在一年内出现问题由施工单位无偿修复。加强对工程质量、工期和费用控制,落实工程工期考核、质量责任追究和追偿制度。我们所干的工程质量必须是一流的,真正做到“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体现出“人品与精品同在、赢信与赢利共存”。

第三,强 势推进开发,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房地产开发是中心做强做优企业、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和带领职工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龙头产业。中心、分中心要大力实施房地产开发带动战略,盘活现有资源,带动其它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要紧紧抓住路局《“十一五”规划》强调“要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危旧住房改造和暖气、天然气建设,到

20__年全局职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

平方米”的战略机遇,分点作业,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要紧紧抓住郑西客运专线开工及我局相继建设郑州至石家庄、郑州至武汉两条客运专线、货运集装箱中心等重大基建项目,转轨变形,量身打造,主动出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启动房地产开发项目,承揽基建施工项目,年内确保开工项目

10个以上,建设规模30万平方米,完成5至6

个项目储备。要紧紧抓住物业管理市场化机遇和中心大开发机遇,多方承揽办公楼、商业楼及客车保洁等综合物业管理,不断拓宽物业走市场之路。此外设计监理、园林绿化、工程检测、窗业制造、消防工程、装修装饰等行业也要依托内部资源,积极开拓外部市场。要加快转型,大力开发幼教产业。中心支持幼教文化交流中心加快内部转型,帮助其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逐步摆脱依赖思想,不断增强自主造血功能,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同时在新建社区适时跟进建设新园,将品牌幼教作为房地产开发商业住宅销售的卖点,逐步实现幼教工作产业化、幼教管理经营化、幼教办学现代化、幼儿养育亲情化、幼教形象品牌化。

第四,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内部机制建设。

中心及各单位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以创新促创效,以创效促发展,以发展破解一切难题。

一是

深入贯彻十二字经营方略,进一步巩固两个分中心和其它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中心支持郑州、洛阳两个分中心依据自身实际,不断深化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以显现更大经营活力。中心支持帮助扶轮公司、怡心物业公司尽快理顺管理结构,实现公司化改造和公司化运作,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心继续鼓励扶持各专业化公司及幼教文化交流中心积极扩张,培育市场,做强做优。中心支持鼓励北斗星公司及其它控股、关联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大力开发外部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打造知名品牌。同时,中心还将充分运用房总的资质,积极探索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等多种开发模式,加强直管项目部的管理,建立健全考核运作机制,与两个分中心一道形成诸君会战的态势和大开发的管理格局。中心希望各级领导、各个单位都要积极学习、推广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全面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要把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企业自我发展。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按专业门类进一步明确分工,规范岗位设置,达到科学管理、合理分工、精简高效的目的。

二是

按局要求提前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准备工作。徐局长在今年全局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今年要逐步建立主业与房建生活单位的市场交易关系,模拟市场运作,加快房建生活单位改革步伐。同时要利用铁路综合优势和各种资源,加大对辅业单位的投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要主动按照路局要求,积极做好交易价格核定工作,明确与运输主业合同清算关系,尽可能地争取有利政策,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

强化考核,继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要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交流和公开选拔,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打破干部、工人界限,推行竞争上岗、排队促尾、待岗环流,今年将对车间级岗位全面竞争上岗,推进专业技术干部重新竞争聘用,鼓励优秀职工脱颖而出。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岗效工资制,加大活工资捆绑力度,合理拉开分配差距。积极探索主要经营人员“年薪制”等新的分配形式,更好地体现经营效益和个人收动,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第五,夯实基础管理,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各单位要强化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政务信息畅通、企业形象塑造及职工教育培训等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要

继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和明确组织机构,将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切实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严格资金监管,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内部信用环境,严肃财务纪律,严格各项费用收缴,加强内部“三角债”清交和外部债权的清理清收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机关各项管理费支出。做到目标明确,责权利相统一。

二要

加强政务值班和企业形象宣传。加强中心总值班室及各生产经营单位值班调度工作,畅通信息渠道,不断提高政务管理水平及应急处置能力。要把企业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文化管理是战略管理”、“打造文化力就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观念,把培育优良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创新经营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文化创新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创新。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发展纲要》,用企业理念、文化,培育、引导、指导工作。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强化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创建健康和谐型组织和资源节约型企业。

三要

充分发挥职培中心作用,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围绕企业改革、改制、创效、发展,重点加强职工市场观念的教育、业务技能的提高、新工艺新技术的掌握以及面向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培养和培训,继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

第六,转变干部作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今年中心要以“坚持创新、注重细节、狠抓落实”为重点,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营造和谐、团结、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

一要

提高工作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正职要通过 学习,提高理性思考的能力,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凝聚人心的能力,提高贯彻落实的能力。面对改革带来的种种困难和压力,冷静分析,科学决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班子团结协作,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要

坚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注重细节管理,强调“小事决定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以榜样力量激励人、感召人,促进本单位、本系统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要

加强廉政建设。“公生明,廉生威”。房地产行业是腐败高发行业,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六管人员”要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加强学习,自觉增强抗腐败能力。中心也将建立和完善各项激励机制和廉政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发生。用阳光政策,打造阳光生活。

四要

落实岗位责任。各单位、各部门都要责权明晰,分工明确,指标量化,狠抓落实,强调岗位责任,是谁的工作,谁就要认真负起责任,牢固树立“为岗位负责,为中心负责,为自己的前途负责”的思想,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来落实逐级负责制,消除中间梗阻和推诿扯皮现象。

五要

实施闭环管理。部署、落实、检查、考核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对部署了的工作必须跟踪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决不能部署之后不管不问、不了了之。

六要

严格考核奖惩。建立优胜劣汰和激励约束机制,督促不落实的事,紧盯不负责的人,在安全生产、经营创效的主战场上考察使用干部,真正把那些作风过硬、狠抓落实的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对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通过严格考核,使广大干部有一种不进则退的危机感,真正树立雷厉风行的作风,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七要

关心职工生活。中心各级组织、各级干部要认真倾听基层职工呼声,关心职工疾苦,以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激励和带领广大职工共同前进。

三、构建五大体系,在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展示更大作为

能否实现中心三年奋斗目标和“六年进百强”战略构想,关键看今年。“三个亿一百万”目标,这是我们自我加压提出来的多元收入任务指标,必须倾尽全力,万众一心,努力完成。为此,要缔造阳光政策,着力构建五大战略保证体系,坚决打好

20__年这场主动仗、攻坚战、歼灭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一)以加速发展为己任,坚持集团化发展战略,建立任期目标管理体系

目前,中心具有“企业多、规模大、产业全、战线长、人数多”的明显特点,根据去年“8.9

”领导干部会议对中心的定位以及管理学的要求,中心只能是一个宏观战略管理型的企业,而不可能再回归到传统的经营管理型。因此,

首先明确战略目标,始终不移地贯彻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坚定信心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郑铁地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方向

。综合分析全国、全路、全局和中心工作的实际,

我们必须以十二字经营方略为指导,走以房地产经营开发产业为龙头,以建筑施工产业为支柱,以物业管理、商业商贸、商务酒店、园林绿化、工程检测、窗业制造、消防工程、装修装饰等产业为骨干,其它经营为补充的现代铁路地产集团产业化发展之路,在一定时期内打造一个初具规模、拥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现代铁路地产集团群,着力培养

10个优势产业和10个卓越品牌。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更是“3121

”目标的具体体现。当前,中心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崛起的关键时期,拥有的发展要素少,面临的制约因素多,但都完全可以通过宏观战略管理的调控作用,在中心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通过实施“短、平、快”项目,以小步疾跑之势迅速完成原始积累。

其次

要确立各单位自主经营的优势,最大限度调动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鼓励各单位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独立核算”的要求,彻底改变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发展为已任,加速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第三

,中心在实施战略管理、抓好核心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以房总的身份直接上手、倾力抓好直管项目的经营资源开发,广泛涉足商业地产、商务酒店、医疗地产等等。

第四

,要建立任期目标管理体系。对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要有任期目标,三年为一任,进行绩效考核。在任期内,单位主要领导一般不作调整,以防止出现短期行为。要把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形象改善、设备改造、投资增加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个人经营风险抵押与届满资产增值奖励结合起来,把任期目标与选拔任用结合起来,缔造重奖重罚的阳光政策,营造责任重、要求高、奖罚严的浓厚氛围,真正建立起科学、规范、有效的任期目标管理体系。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以综合经济效益为价值导向的用人、用工及分配机制体系

始终不移地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练好内功夯基础,转换机制强动力,建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用人、用工及分配机制体系,这是“郑铁地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一是

要深入推进用人制度改革。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国铁“高大半”的性质,使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提拔上存在着传统、落后的用人观念,以“服从上级、照本宣科、听话、不出事”为标准,造成干部队伍中“长期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很普遍,缺乏创业激情、工作热情和对职工群众的感情,缺乏对工作和事业的责任感、进取心、创造性、勤奋劲。要改变现状,就要把企业发展放在首位,以创造经济效益为导向,把企业发展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岗位职责之中,重新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用人制度体系,着力培育经营开拓型的领导干部,学习钻研型的专业技术干部,敬业爱岗型的管理干部。对各单位正职的选拔、考核要更多地转到

“干事创业、思想开拓、敢于冲破陈规陋习、工作作风扎实”上来。通过以上措施,合理区分管理干部、开发型干部(项目部经理)、专业技术干部(设立高级主管、业务主管)、一般技术工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技工)等不同特点,分别量身打造多种成长通道和任用渠道,构建立体成才、多维发展、全面进步之路,营造一种“唯才是举、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二是

要着力推进用工制度改革。从现在开始,全中心干部职工除了正常组织调整、特殊工作需要外,原则上不再作跨单位的、大的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中心要建立内部的劳动力调剂市场,由各单位对其实行劳务委托;对外聘员工一定要从严控制,严格报批手续,所有人员调入必须由中心人劳部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审核手续。特殊工作需要外聘专家、工种除外。要在日常工作中打破干部工人界限,把一批年富力强、 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才干的工人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最大限度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是

要强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各单位必须动真格、出实招,强力推进新办法,坚决打破旧体系。能实行计件工资的要进行计件,能进行工效挂钩的要推行工效挂钩,能承包经营的可以进行承包经营,以达到“充分体现岗位贡献、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在具体改革实践中,要注意区分不同产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之间存在的不同性质,区别对待,制订出具体、可操作的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分配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设计、亲手操作、亲力作为,确保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有力、深入人心、效果良好、不走形式。

(三)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实施办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紧扣经济效益中心,以成果论英雄,以利润论成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既有业绩考核办法,努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这是“郑铁地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和保证

。一是

要明晰政策,考核制度到位。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加强政策引导,明晰经营责任,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合理进行奖惩兑现。中心每季度对生产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每半年对各单位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经营不善,管理不力的单位,提出改进措施和警告通知,督促全面落实经营任务。

二是

要落实责任,奖惩兑现到位。以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对所属基层单位,区别不同类型,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把所承担的经营责任层层分解,落到实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中心机关总部开始,层层签订责任书。中心正职要与副职以及各单位正职,中心各单位分管领导要与自己分管部门层层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明确经营目标和经营责任,量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制约力度,严格奖惩制度。要强化对各单位主要管理者的业绩考核,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责任期满,进行全面考核,实施奖惩。凡是综合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单位领导一律不得评为先进,并给予通报批评;凡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就地免职;凡连续三年考核仅为合格者,其单位党政领导应自动辞职。

三是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思想,努力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经营水平,确保中心20__

年各项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四是

要制订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规划,定期组织分析,逐项明标核对,认真梳理兑现,以确保各项工作按照形象进度顺利推进,确保中心奋斗目标在本单位、本部门落实到位。

五是

要加大对两级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领导干部廉政自律。大兴勤政廉政之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自觉落实各项勤政廉政措施,深入开展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注重从源头上抓好反腐败治理工作,用制度制约违规行为,用制度保护创业干部,把改革中的人才成本降到最低;完善各项管理监督机制,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厂务公开的检查,推动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四)以释放效能为标准,加快生产维修布局调整,建立科学合理、规模适当的生产经营体系

牢牢抓住生产维修布局调整这一契机,科学规划设计,完善组织结构和功能组合,建立“安全、高效、文明”(房建、给水)或者“效益、活力、和谐”(多元单位)的生产经营体系,是“郑铁地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机遇和手段

。一是

要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专则专”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生产力布局调整力度,按照产业特点、业务分工、系统要求,以市场为纽带,以效能为标准,以节支为前提,推进相同系统、产业、业务的重组、合并、整合,优化生产力布局。

二是

要强力推动两个分中心加快内部资源的整合步伐,努力实现多元产业的独立核算和市场化运作。各个产业都要进一步划小核算单位,逐步实现人员、财务、资产“三分开”。

三是

从事运营房建修缮、给水管理的车间要本着“着眼长远、提高能效,节支降耗、做大车间”的指导思想,根据自己占有资产的多少、工作量的轻重以及服务铁路运输生产、职工家属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科学制订各单位车间的布局调整、资源优化方案,加大调整力度,加快优化行动,组建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经济组织,进一步做大现有车间机构,使现有运营生产布局更加合理,更能满足生产力要求。

四是

房建、生活、给水业务要针对车间合并后的生产需要,大力推行综合式管理。要推进房建、给水车间的合并步伐,尽早成立综合领工区,精干人员,提升素质,实行一人多能、一专多能、一岗多技,充分释放改革能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五是

要全面加强中心总值班室的政务值班与各单位值班生产调度建设。中心总值班室和五个较大单位的值班室必须进一步加强与路局相关部门的业务联系,沟通信息,掌握主动,超前工作,防患未然;进一步完善周安全生产交班制度,尽快建立指挥通畅、反应灵敏、基础扎实的管理体系,确保中心安全形势稳定,为生产布局调整提供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加强企业文化及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建立安全、高效、文明、和谐的阳光团队文化体系

世界500

强企业的发展历程证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和灵魂,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企业核心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安全高效文明和谐的现代铁路地产的内涵,是“郑铁地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因和引擎

自“6.14”新中心成立以来,中心的资产总量已达到28.596亿元,在册全民职工

5867人,拥有22个注册法人,3个房地产开发公司,3个施工企业,4

个专业公司,6个物业公司,3个直管项目部,1个设计所(监理公司),3

个房屋土地管理所,1个幼教文化交流中心,并有职工培训中心1个、集体企业4

个,中心所从事的产业和经营门类有19

种之多,新中心呈现出“企业多、产业全、战线长、人数多”的显著特征以及管理模式、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亟需采取一种有效形式,进一步统一干群思想、形成核心理念,规范大家行为、强化岗位责任,整合企业形象、调动干事热情,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和外引力。因此,中心认真总结成立以来,尤其是“

6.14

”以来各个单位的管理风格、主要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思路,深入细致解读新时期火车头精神,学习借鉴海尔、华为、西飞、建业等先进企业的优秀管理文化,撰写出“郑铁地产”《企业文化发展纲要》(草案),本次会议已予印发,对中心共有的经营理念、战略目标和管理思想进行了释意,以期着力培育企业文化,建立完整的企业理念系统,使企业发展成为每个职工关注并引以为豪的事业。通过发展企业文化,缔造阳光政策,打造阳光团队,享受阳光生活。

一要建立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要集中培育和形成以下

12种理念:一是“关爱人居,筑福社会”的核心理念;二是

“用户至上,注重细节”的质量理念;三是“客户利益无小事”的服务品质;四是

“以小见大、淡利塑形”的商业原则;五是“地产为先,房商并举”的发展策略;六是

“稳定主体,策动两翼,整合实业”的经营方略;七是“以精取胜、品牌发展”的营销战略;八是

“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九是“唯才是举,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十是

“雷厉风行、事不过夜”的管理作风;十一是“与人为善、文明礼貌”的行为准则;十二

是“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稳定和谐”的人文环境。并以上述标准为核心,统一员工思想,统一 群体意志,统一核心理念,使企业发展成为每名职工关注并引以为豪的事业。

二要建立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把“与人为善、文明礼貌”作为“郑铁地产”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恪守国家公民道德规范,从日常工作行为抓起,着力培养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

一是

加强领导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两级领导干部的管理艺术、经营本领、礼仪风范、民主意识、务实作风、自律思想、表率作用,尊重职工权利,爱护职工的“成就感”,鼓励职工出色地完成任务,并搞好集体福利,优化人际关系。

二是

进一步强化广大职工的纪律观念、责任意识、集体主义、协作思想、创新精神、进取状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爱岗敬业,标准作业,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文明素质,争做学习型、创新型、一专多能型职工。

三是

抓好干部职工培训。今年要对中心两级领导干部进行企业文化理论和知识培训,对车间级以上中层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完成

19个专业班培训任务,职工岗前岗中培训率达到百分之百。

三要建立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推行企业形象统一战略,综合运用“郑铁地产”网站、《筑福》杂志、服装、文具、日用品、纪念品等载体和形式,统一企业标识,统一中心形象,建立规范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通过各种视觉设计来凸显企业特征,塑造和强化企业形象,发挥广告效应,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通过视觉冲击来感染、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爱企业、爱集体、爱岗位,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各单位要自觉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树立全中心一盘棋思想,自觉接受中心的指导,自觉服从中心的指挥,保持政令畅通,严格遵守规定。通过统一中心标识、标记系统,强化整体形象宣传,树立“郑铁地产”良好形象,大幅提升中心知名度、美誉度。

建筑企业行政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为拉动,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为重点,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发展个体工商企业,促进乡镇企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强化服务职能,狠抓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认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弥补不足,现将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预计到12月底完成乡镇企业下列经济指标任务

(一)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65570万元,实现增长15%;

(二)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11030万元,实现增长15%;

(三)乡镇企业增加值达30930万元,实现增长15%;

(四)完成工业总产值22100万元,实现增长10%;

(五)完成国家税金4150万元;

(六)乡镇企业个(户)数达9890个(户),从业人员达22800人。

二、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开展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职工的素质得到提高,只有职工素质提高了,服务企业的本领增强了,局机关才能更好的履行好部门职能。基于这样的认识,一年来我局狠抓了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坚持每周二的学习制度,学习内容上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兼顾。按照中央和省、市、区的部署,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学习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的重要论述、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全国“两会”精神,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通过学习,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把握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增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上来。

在业务理论方面,结合部门业务重点学习了《乡镇企业法》、《统计年报制度》及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增强了全局职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为做好部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系着党委和政府的形象,是各项工作的重要政治保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抓紧抓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重要部署,牢记“两个务必”,扎扎实实地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们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担负的工作责任,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来执行。认真开展了以“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切实抓好作风建设,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实关心群众疾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三)做好部门业务,发挥职能作用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履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切实做好部门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乡镇企业服务。

1、加强为企业服务

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了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从争取扶持资金,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开展政策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方面入手,认真为企业服务。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发展后劲不足,要使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使之做大做强,发挥带动作用,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今年扶持乡镇企业及中小企业的60万元贴息资金,共扶持福龙绿色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为了争取省级乡镇企业贴息资金,局长多次前往省乡镇企业局,积极为企业跑项目、争取资金,最终为先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市区丽明农业生态园、百汇商贸有限公司争取了115万元乡镇企业贴息资金,这是区县分设以来,省局对区乡镇企业支持最多的一年。

2、做好部门业务

随时掌握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是分析企业发展状况和政府决策的主要依据。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经常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向厂长、经理了解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了解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和占有市场的情况,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准确地报送统计材料,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在乡镇企业干事更换频繁,人员业务不熟的情况下,我们采取平时下乡指导和集中培训的方法,提高企业干事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认真做好业务工作。

3、认真开展了乡镇企业专业技术职称培训

根据省、市乡镇企业局的安排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区乡镇企业系统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为其一个月,共培训了146人,并获得了省乡镇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证书。

4、开展企村结对工作

今年我们挑选了丽明农业生态园和福龙绿色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企村结对的两户企业,在开展过程中,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形式多样,引导企业积极直接参与,互利合作,发展基地,指导帮助,回报社会等多种形式参与企村结对工作。通过企村结对工作的开展,企业的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村民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企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大,村民支持企业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以工建农,互利共赢,企村和谐,乡风文明的良好风气。全区有2户企村结对,惠及村民748人,带动农户260户,村民人均增收1300元,举办各种种养殖技能培训504人次,吸纳村民就业2410人,企业投入企村结对各种资金156万元。

5、认真开展党内互助

八个一”活动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党内互助“八个一”活动,局党支部与寨后社区党总支挂钩,确定了我局副科以上党员干部和4名普通党员“一对一”、“三对一”结对帮扶对象。局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到结对贫困党员家中走访,了解家庭情况和贫困党员个人情况,交心谈心,访贫问苦,解疑释惑,密切关系,增进友谊,同时,把贫困党员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在引导其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能力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支持,使之走上一条持续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建党节及中秋节前夕,由局支部组织开展了对结对帮扶党员的慰问活动,并针对寨后社区党总支办公经费困难的情况,从我局有限的经费中挤出5000元资金,帮助解决部份困难。

6、加强安全监管

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我们从几个方面抓好抓实。一是层层落实《乡镇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状》,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谁主管、谁负责”、“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的方针和原则,局长亲自带队,与各乡、街道办事处企业办和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二是结合“安全生产月”,在乡镇企业系统内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正反两方面进行案例教育,做到警钟常鸣,强化乡镇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完善乡镇企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开采作业规程,应急处理预案等。五是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和整治工作,以查安全意识、查制度建设、查事故隐患为主,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责令相关企业限期整改。通过狠抓落实,有效地把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乡镇企业全年无任何大小事故发生,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7、认真做好各项制度建设

在落实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认真开展了三项制度工作,通过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增强部门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制度建设方面结合作风建设教育活动,落实和完善了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下乡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党支部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指导群团组织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好各项活动。通过认真落实制度,做到了全局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既有秩序又有热情,全局上下,团结一心,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8、认真做好扶贫工作

扶贫是社会事业,也是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我局按照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成立了局扶贫领导小组,从三个方面大力做好扶贫工作。一是通过多方筹措,从有限的经费里挤出1万元,投入金安乡光乐村第五村民小组修路项目。二是干部职工捐款4300元,由区扶贫办统一安排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三是对乡行政村三户困难农户开展访贫问苦工作,并送去了600元慰问金。四是认真做好其它捐款活动,如“慈善一日捐”、“爱心圆梦”助学等。

(四)做好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

1、认真开展了争先创优“六个一”活动。以局领导班子成员为一个活动单位,以“四好”为目标,争当全区行业窗口。以局内各科室为单位,以“六带头”为目标,争当单位学习标兵。通过认真开展活动,在本单位树立可新、可敬、可信、可学的楷模,使全局干部职工学有榜样、比有对象、赶有目标、超有方向,形成学先进、讲奉献、争一流、比贡献的新风尚,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和谐文明小康步伐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2、认真开展了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认真清理上报我局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并以公共需求为导向,按照“流程最短、质量最优、效率最高”的原则,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形成机关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机联系和互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转变,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向以人为本、便民高效、程序规范、公正透明转变,促进依法行政。

3、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过对乡镇企业和非金属矿山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单位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了存在的突出问题。

4、认真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乡镇企业行业特点,利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企业调研的机会,做好对所辖乡镇企业负责人及员工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督促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充分因地制宜做好节能减排。如砖瓦企业用水进行循环利用,改造现有砖窑,在生产车间提倡使用节能灯等措施。

5、认真开展了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我局按照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狠抓行风建设,结合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办法,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推动法制机关、服务机关、效能机关和廉洁机关建设。结合抓党风廉政建设抓政风行风建设,努力增强公仆意识,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结合行业的实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切实推进社会评议部门行风工作,切实解决部门和行业中存在的执法不公、乱收费、乱子罚款、乱集资、吃拿卡要和刁难群众等不良问题,建立和完善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推进部门和行业的文明诚信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建立、完善部门和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制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专门机关的监督。

6、继续实施了工业发展“倍增计划”,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区新型工业的进程。继续支持低耗能、污染低、效益高、就业容量大的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和提高城镇化水平,促使形成合理的经济布局。

7、认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为确保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不走过场

,不流于形式,我们从抓认识入手,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开展法律法规、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纠正错误观念,增强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开展此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对加强和改进乡镇企业管理,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认真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对四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单位基本信息、工作事项、动态等进行了公开,认真编制了信息公开目录及公开指南。

9、认真开展了政务公开工作。在政务公开推进过程中,我们讲求实效,根据我局的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在公开内容上,我们按照区委、政府的要求,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公开内容:(1)单位工作职责、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程序、服务承诺、办结时限等;(2)涉及到单位职工干部的自身待遇问题,如增资调资等;(3)单位一年来的支出事项;(4)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服务承诺等情况;(5)各种扶贫帮困捐款捐物情况;(6)群众关心的其他重要政务的活动情况。在公开形式上,我们还按照要求建立了政务公开“一箱一线”(举报箱及热线电话)。在公开程序上,我们首先对部门所有需要公开的内容及项目进行整理,列出清单,然后进行公开。对重要的,一律要求民主议事在前,决策公布在后,必要时召开会议,并统一意见后进行公布。

10、认真做好各项目标管理工作。今年的经济目标,按十一月的统计数字来看,到十二月底,各项指标都能完成。五大考核责任目标,即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业务等,都按照所签订的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开展了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乡镇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总量、发展环境、企业素质、管理力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和问题。要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产业支撑作用和带农功能,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要切实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企业发展总量不足

我区的乡镇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与市内各县相比,我区的基础较好,发展稳步,占有较好的优势。但是,发展总量仍然不足,乡镇企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39%,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6%,在众多的乡镇企业中,有80%是属于个体企业,而上规模上档次的、年收入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个,这些数字说明,我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总量不足,需要大力发展。

(二)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人员素质不高

我区乡镇企业,作坊式家庭经营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小打小闹,未形成规模。就产业而言,除建筑建材和旅游服务业有一定优势外,其余企业尚未形成有资源优势、有技术优势、有市场优势的产业群体。乡镇企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人员素质偏低,在近万人的从业人员中,有初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足千人。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懂科技、懂市场、懂规则的企业人才队伍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乡镇企业管理力量薄弱

我区乡镇企业的行政主管局——乡镇企业局,区县分设后,人员不足10人,内设机构压缩为3个,租房办公,难以真正发挥主管局的职能作用。五个乡、四个街道办事处的乡镇企业干事,由于人员更换频繁,新手多,管理业务不熟,并且绝大多数是兼职,忙于其它工作,投入乡镇企业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我区乡镇企业管理力量急需加强。

(四)资金缺乏仍然是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我区乡镇企业就整体而言,还未走出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乡镇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靠贷款,近几年乡镇企业贷款难的现象较为突出,资金缺乏,投资不足,后劲乏力的情况比较严重。拓宽乡镇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保障乡镇企业的有效投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是我区乡镇企业发展重点问题。

总之,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乡镇企业的自身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年度计划和任务,保持了乡镇企业的较快发展,同时,乡镇企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发扬成绩,克服困难,不断发展。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总结(医院后勤部门行政工作总结)

年,我们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院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下,紧紧围绕医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抓手,以规章制度建设为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院手术室荣获卫生部、全国总工会“巾帼文明岗”称号,医院再次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荣膺“陕西经济发展杰出成就奖”(社会评价),获“市文明单位”,再次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一、年为我院规章制度“落实年”。我们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特别是对执行不力的规章制度,查找原因,拿出办法,落到实处。全年制定、修订制度9项,编撰了《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院应急预案管理手册》、《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疗工作制度汇编》、《医院流程管理手册》。实施了以流程为脉络的管理手段,把工作流程作为各项事务管理的操作规程。

我们依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科学管理的原则,在全院教职工的鼎力支持和辛勤努力下,经过3年8个月的紧张施工,两个多月的试运行,年5月26日,集门诊、医技、手术、病房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大楼的安全搬迁和使用是对我们管理者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考验,我们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院医疗综合大楼是目前西北地区功能最齐全、自动化程度最高、单体手术室手术间最多、重大设备最先进的医疗建筑物。经多方努力,大楼内自动呼叫、自动叫号、中心供氧、负压吸引、消防、照明、直饮水、中央空调等功能运行良好。大楼新增床位750张,优化了门诊、住院流程,方便了患者,也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和服务管理水平,彻底改变了医院的面貌。新大楼的顺利启用在我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院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北院医疗布局又重新做了调整,绝大部分科室床位数不同程度增加,缓解了病床数不足、病人住院难的现状,同时也改善了各病区环境,整体医疗布局更加合理。

重视“小金库”专项治理及财务检查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部检查组工作。检查组对我院“小金库”专项治理及财务管理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同时我院也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及落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了医院整改工作汇报,绝大多数问题得到解决。召开了我院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明确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办法、措施及时间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积极配合学校对我院的巡查工作。学校巡查组对我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任期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求真务实,班子成员工作勤奋努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落实执行教育部、卫生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和工作部署认识明确,工作认真,行动积极。重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落实,重视院务公开工作,尊重职工的知情权,重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视医院的制度建设,重视解决医院的民生问题。医院领导班子对二院工作面临的问题、困难、挑战、机遇有着清醒的认识,并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研究应对的办法和思路,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努力推进医院的发展,成效显著。巡查组对医院的工作也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问题,就行政工作方面的问题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这也是我们年行政工作要点之一。

加强医疗收费管理,—年度我院未发生医疗收费价格投诉,被陕西省物价局列为该年度全省免检单位。接受市的地方税务局对我院税款及各项基金缴纳稽查,补缴税款23.6元,医院税务管理规范。通过检查,我们的政策水平、依法纳税意识明显提高。完成了我院新his系统的切换及电子病历的上线,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大量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已基本掌握操作办法,提高了信息分析报告、资源共享、高效利用能力。

办理医院土地证和职工住房产权证,既要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又要体现职工的群众利益,我们既澄清、妥善处理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又解决了大量面对的新问题,已取得了突破性成绩。

二、我们以“三甲”评审及“医疗质量万里行”专项活动为契机,以落实医疗制度为手段,以制定及实施诊疗常规为保障,狠抓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大了对医疗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撑条件的保障。神经内、外科的介入治疗、心血管内科的介入诊疗,各学科的腔镜诊疗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好icu病房的作用,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明显提高。

坚持医疗例会制度,定期开展医疗安全分析,举办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培训班。补充、完善、修改了我院各类知情同意书及须知。强化法律、法规学习与“三基三严”训练,举办各类培训活动47次,参加人员4519人次。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医疗纠纷的能力,努力减少安全隐患。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院内疑难危重病人管理和科室间支持协作。针对转科、出入院、进出手术室等关键节点制定流程,保障医疗过程的连续性。医疗安全总体形势平稳,全年未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

医疗新技术、新疗法成绩明显。全面修订了新技术评审程序和标准,保障了医疗新技术开展的安全和质量,有效促进了医疗技术品牌的提升。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妇产科已获准筹建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内分泌科完成了首例下肢缺血性疾病自体干细胞治疗。推行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管理,组织呼吸科、神经内科、普外科等14个临床科室对支气管扩张、糖尿病、脑出血等72个病种试点实施临床路径,进一步规范了临床诊疗行为。

加强护理管理和护理质控,防范差错事故,用高水平的护理技术提高患者满意度。认真落实奖惩制度,深入开展爱心创意活动,探索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感染管理工作健全制度,落实到位,狠抓制度落实,院内感染率控制在6%以下。“甲流”防控工作成绩显著。作为陕西省定点医疗单位,我们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精心组织,科学应对。设立24小时发热门诊及“甲流”专门病床,最高单日接诊700余人次,做好了预防和治疗的各项工作。配合卫生厅的统一部署,对口支援了杨陵、榆林地区甲型h1ni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先后派出相关专家参与指导培训、会诊、现场救治工作29人次,成功救治5例甲型h1ni危重患者。我院成功为一例重症孕妇实施了剖宫产手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重视干部保健基地建设。干部病区共收治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住院386人次,有28名医护人员承担并出色完成了14次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保健任务,其中承担中央领导来陕考察保健任务9次。在全省干部保健基地检查中,我院考核成绩名列前茅。

新设立的“体检中心”,检查项目齐全,场所设备明显改善,运行两个月以来,共进行健康查体17234人次,经济收入316.3万元,并恢复了每年一度的厅局级干部健康查体工作。

全年门急诊量达到957632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32%;出院病人数38974人次,较去年增长19.55%;手术例数达到11220人次,较去年增长13.8%;平均住院日13天,床位使用率103.97%,甲级病案率96%,处方合格率96%,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下降2.22%。患者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达90%,对病区工作满意率为98.16%。通过省卫生厅“三甲”一、二类指标和两室达标验收,整改工作基本完成,正在积极准备三类指标验收。

加强对外联络,积极拓展医疗市场。截止年底,我院与陕西省所有地市级医保中心签订协议,并与陕西省煤业集团、长庆油田、航天集团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签订职工医保协议。实现了与省医保的联网。我院与长庆油田医疗技术合作已经开始,延伸了服务触角,积极探索医疗集团合作新途径。医保收入较去年增长18.3%。

三、我们狠抓了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学科提升的医院内涵建设,在制度上和经费上落实保障,成绩斐然。年全院中标各类科研项目76项,经费突破万元,比去年增长173.6%。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19项,比去年增长58.3%,经费总计469万元;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经费154万元;陕西省科研项目中标22项;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重大科技专项1项;横向科研项目15项,经费234万元。发表sci论文36篇(截止年11月底)。出版专著3部。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奖项目数创历史新高。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学校“985”三期建设中,我院承担了皮肤、骨科、肿瘤三个重点方向上负责人,填补了“985”一、二期我院负责人的空白。五人通过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审查,新增入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壮大了我院博士生带教队伍。

完成了院科学研究平台投入使用的前期准备工作。临床药物试验管理及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各专业临床药物试验研究工作更加规范。全年共进行药物临床研究15项,获研究经费234万元,承担国家1类新药及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数量逐年增多。现有12个专业通过资格认定,有力地推动了我院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扩大了同其他医院间联系与合作的机会。《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在期刊各评价指标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都较去年有所提高。成功召开了两刊编委换届会议,扩大了在国内的影响力。

人才引进与培养已初现效果。我院有4名青年医师进入学校骨干教师行列,在三所附属医院名列前茅。我院两名青年骨干破格晋升副研究员。我院引进的研究员获交大“腾飞人才”特聘教授。一名海外人才参加学校外聘岗位聘任,一名海外人才参加学校高层次人才聘任。

为满足医院工作需要,全年共招聘各级各类人员291名,其士生24名,硕士生38名,护理人员130名,管理人员58名。

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对外交流。今年共有15批次国外和港澳台专家来我院交流访问,从医教研多方面给予我们有益帮助。我院派出13名青年骨干赴国外研修学习,16名青年骨干赴国内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特别是在光华教育基金的支持下,我院46名学科主任及骨干赴台湾地区开展学术交流,选拔15名青年骨干赴台湾地区研修。

四、积极探索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方法和渠道。儿科学系在理论教学、见习课教学中的两个模块,内科学、诊断学及妇产科学在个别见习课上深入开展pbl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施,有6名教师赴台湾阳明大学学习pbl教学法。举办暑期教师英语培训班,为40名骨干教师进行英语口语培训。按照学校要求完成了版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急诊医学成为校精品课程,儿科学获陕西省精品课程。在学校教学检查及竞赛中名列前茅。

医疗综合大楼内设18间示教室,投资上百万元装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建成的手术示教室,安装了手术转播系统,实现手术过程图像的实时传输和语音双向交互,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手术观摩、讲学交流等,彻底解决了学生观摩手术困难的问题。

顺利完成博士、硕士招生工作,录取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87名,博士报考及参加复试人数创历史最高。初次配合学校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监测”,向在院学生发放《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专辑》,切实贯彻学校诚信教育相关精神。创造条件开办学术讲座,邀请外籍专家为研究生开设系列讲座。完成同等学历研究生论文的盲审及外校论文交流评审工作。

五、以打造“服务型后勤”“节约型医院”为工作重点,在服务方式上,力求实现由“要服务”向“送服务”的转变。设立24小时后勤“一线通”值班电话,对所有问题做到“专人接待,快速处理,及时答复,主任负责”。加强考核监督,后勤各部门、各岗位、各班组定期巡查,树立起了良好的后勤人服务新形象。

后勤服务中心克服时间紧、工作强度大、周边环境复杂等困难,严把工程质量,确保了院内各项装饰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先后完成了旧门诊楼、临街房拆除工程;体检中心、小儿内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美肤激光中心、肾病科、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北部小广场、工会多功能厅等多项改造工程;原“外科楼”装修改造即将完工,医疗区10千伏安二路电改造项目正在实施;“干部病房楼”的装修改造方案设计正在进行中。

后勤各部门特别是后勤服务中心为医疗综合大楼的搬迁和使用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后勤职工深入科室,量身定做,配齐了大楼所需的办公用品。他们服从医院统一安排,精心组织,热情服务,在人力和物力上确保各相关科室的搬迁。特别是大楼投入使用,后勤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疗用房面积增加一倍多,楼内设施技术含量高,他们能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大楼安全、正常运转。

根据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完善各类突发应急机制,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加强全院消防器材的配备和管理,及时更换陈旧老化设备,检修科室水电线路管道,确保水电安全。对南、北两院停车场全部实行了24小时收费管理。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年采购医疗设备862台(件),签定合同149份,完成采购金额5127万元,医疗设施明显改善。

存在问题

1、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凝聚力、向心力有待增强,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有待改进。

2、行政管理、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主任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3、财政专项完成严重滞后,影响政府对专项的投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纵深推进,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医院的发展面临更多问题及挑战。我们要居安思危,统一认识,团结一致,树立信心,挖掘潜力,增强竞争意识,切实解决好医院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让政府放心,让病人信任,让职工满意。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总结(行政人事管理总结)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肆虐、新中国成立60周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房价在泡沫中继续疯涨……这一年,寒冷中透着温暖,危机中孕育着良机。在年终岁尾,新年伊始之际,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年的工作和生活,尽管仍有“蜗居”的不如意,尽管仍有“蚁族”的迷茫和困惑,但我始终相信温暖已经在每个人心底扎根,这是年的希望,也是年继续前进的力量。

一、回顾

对于我来说,年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结束了为期2年的日本研修之旅,带着公司的信任和期待回到上海分公司。是否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是否能够发挥所长,把2年来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是否……就是在这样的忐忑不安中度过了年的最后2个月。也是在2个月的迷茫与反省中,渐渐找到了方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定位。在公司临港仓库即将运营的大背景下,业务开展急需营业人员,所以在进公司之处被分配到新成立的营业部。由于之前没有从事过营业相关的工作,对于营业基本没有概念,相当于一张白纸,开营业会议时就像是在学校上课一样,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对于营销方案也不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而现在的情形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开发更多的客户源以开展临港仓库业务,而我却感觉不能胜任此重任。所以,有一段时间有些消沉,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也开始考虑营业的工作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公司欲建立独立的总务部,因此,从年开始正式接手了总务工作。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希望工作方面也有新的进展。

二、展望

总务作为一个的综合管理部门,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总务后勤管理于一身,是公司有序规范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凝聚企业团队力量,给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新年伊始,拟定以下工作目标:

1、协助公司领导,完善、制定公司规章制度,并执行贯彻公司规章制度。

2、加强对新近员工的业务培养。

3、加强沟通:与员工面对面解决问题,使员工工作有章可循,做到违纪有据可查,使他们了解、支持后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注重后勤质量的提高。

4、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办事效率的提高。

5、控制成本,节约开支。

6、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工作建议

行政人事总务工作对一个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严峻而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的工作。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工作的项目较多,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与否,各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的程度如何,都是行政人事总务部工作成败的关键。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总结(学校行政管理总结)

年~2011年上学期以来,后勤服务人员始终坚持以校长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切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后勤工作计划,坚持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工作宗旨!以提高优质的后勤保障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强化后勤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办事实效性!通过后勤人员的辛勤努力,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工作重点

一、努力做好后勤保障

为了给学校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后勤做了以下工作:

突出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近年来,食品质量问题不断发生,给我们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涉及校园稳定大局,是后勤工作的重点。为认真落实校领导的指示精神,在抓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二个环节:

1、确保食品安全首先从食品采购源头抓起,确保食品物资质优价廉,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不仅维护了师生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保证了食品原材料入口安全。

2、安排专职食品留样员,严防食物中毒。成品饭菜的加工、存放等过程是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监控把关,为把握好这个环节,确保成品饭菜的质量,我们从员工队伍中选派业务熟练、责任心强、有经验的饮食人员担任食品监督员和留样员,参加了市卫生局的业务培训,配齐留样用品和各种登记本!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食堂管理监督机制。

二、大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目前正是甲型h1n1流感扩散蔓延的态势,并已成为重点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为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校领导的响应下严格防控学校的卫生管理及外来人员的出入登记并测体温!同时要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健康巡查工作,一旦出现传染病病例,要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并按规定报告。二是加强生活用水和日常饮水安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三是开展全校卫生大检查,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四是加强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保证教室、食堂、宿舍等地方能保持经常性通风换气。

三、日常工作

1、公共设施损坏报修,共接到报修维修项目137多次,其中:电工维修项目240余次(更换照明设施210余件),桌、椅、床维修项目420余次,供暖维修23余次(更换部件30余种)、其它维修项目238余次),紧急故障都做了及时处理,一般报修在24小时之内都作了相应处理,还完成了校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2、对我校学生实行定额用电,并对实行定额用电的意义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为学校节约电费做出了贡献,建立平常巡查责任制,每周对各宿舍进行安全巡查,并对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私拉乱接电线、使有电热毯等违纪情况进行彻底清查,对于违章电器坚决予以没收,进一步做好学生宿舍的安全与稳定工作。

3、食堂统一了管理登记本,制定了定期卫生检查制度,实现采购管理实现信息化,在员工管理、师生沟通和饭菜经营细节上下功夫,发挥餐厅窗口形象作用,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

4、行政办把校园建设重点放在争创“绿色校园”上,半年共清运垃圾立方,清理死角1处;开展美化校园活动,种植花草余株;半年来共布置各种会议10余次。

政府工作总结:基层税务局一年工作总结

年,我局在市局和某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遵照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紧紧抓住组织收入这个中心不放松,从严治税,从严治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全局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创一流,圆满完成了市局敲定的税收任务。现将我局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组织征收为中心,狠抓征收管理。

一年来,我局紧紧抓住组织收入这个中心不放松,发扬四铁精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采取了一切措施,确保了应收尽收。我局截止月日共组织收入万元,其中省级收入完成万元,占年计划的%;县级收入预计完成万元,占年计划的.%,以上任务的完成,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全员抓收入,实行目标管理。

年,我局省级收入任务为万元,县、乡两级税收计划为万元。某县是个农业县,一些人纳税意识淡薄,税收环境差;全县形成规模效益的企业几乎没有,税源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工商业。要完成市局敲定的税收任务,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困难,我局干部职工没有退缩,再次对全县税源进行了调查摸底,强化组织收入工作的中心地位,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征管力度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年初,县局与各基层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为强化目标管理,我们实行局长包片,股室包所,连带责任追究制;定任务,定目标,实行奖优罚劣;形成了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众人挑的局面。

2、加强税源监控,严格税源管理

在组织征收工作中,全局干部职工牢固地树立了全方位税收观,抓大不放小,对重点税源与零星税源、大税种与小税种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限制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年纳税额在万元以上的企业,我局领导进行了分户定责,跟踪管理,做到对重点税源心中有数。同时,我局乘今年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之东风,加强了对集贸市场的综合治理,合理调整了个体税负,调整面不低于%,税负调整率不低于%;加大了对加油站、砖瓦场、建筑市场、房屋租赁、医疗机构等行业的专项检查,有效地防止了税源的流失。仅对加油站的专项检查就查补税款万元,罚款.万元。

3、加大稽查力度,打击涉税犯罪

今年,我局加大了稽查和打击涉税抗税行为的力度,进行了营业税、所得税等税种的检查和发票使用检查,坚持向征收管理要收入,向稽查要收入。

4、全面细致地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从二月初到四月中旬,我局对全县应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户进行了年的企业所得税清缴,共检查企业户,查补税款万元,罚款万元。

5、加强教育,依法行政

在征收工作中,教育和要求干部职工遵照应征不漏,应免不征的原则,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杜绝有税不收或收过头税、人情税、关系税等现象。

二、凝聚人心,转变作风,文明办税

1、用兵的前提是爱兵。在今年的工作中,局领导班子视同志为兄弟姐妹,在工作上给职工关心、支持和爱护;在生活上,尽最大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千方百计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在去年基层所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改造了个基层所和两个办公楼,并向乡镇为基层所协调交通工具。为尽快落实市局民心工程决策,我局经过紧张有序的先期一系列工作,县局家属楼已于月初开工建设。领导处处关心同志,同志时时支持领导工作,全局上下凝聚在了一起,紧紧地团结在领导班子周围,形成了一个风正人和、人人爱岗敬业、个个奋进争先的合力局面,使某地税队伍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2、今年,我局按照省局、市局的要求,在全局深入持久的开展了转变作风,优质服务,文明办税活动。采取了内外结合,广开言路,查找剖析本单位和个人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行业风气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我们还广泛征求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和纳税人的意见,主动接受他们的评议和监督,以完善规章制度和改进工作作风。

3、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

今年,我局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重新讨论制定了《某县地税局考勤及值班制度》、《加强临时人员管理若干规定》和《干部职工违反工作制度经济处罚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一年来,全系统实行了早点名、午签到制度,对违犯制度迟到早退者实行当天黑板公布名单,月未扣除工资;全年全系统实行了轮流值班制度,局机关三人上岗,基层所双人值班,做好值班纪录,并不定期对值班情况进行抽查,给予违犯制度者经济处罚和通报批评。不管是局领导还是一般同志,谁违犯制度处罚谁。今年局机关共处罚迟到、早退人员人次,罚款元。对于制定的制度,局领导都能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规范着装,带头参加点名和夜间值班,形成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干部职工互相监督、共同治局的可喜局面。为使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今年月,我局抽调名人员组成个检查组,对基层税收票证、应税发票、安全保卫、考勤值班、廉政建设等各项制度进行回头看,为确保检查实事求是、不走过场,县局要求各组写出书面报告,检查人员签名盖章,以后如果出了问题要实行责任追究。

4、合理轮岗,加强对临时工的管理。

针对我局临时人员较多,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多数工作在征收一线等特点,我局于上半年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全系统临时人员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对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时间超过三年的,全部进行了轮岗交流,从而促使了临时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5、建立文明办税社会监督网络,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今年,我局遵照省局《关于文明办税八公开实施办法》和市局相关要求,我局在机关大院设置了公示专栏,在县城主要大街公示八公开内容,各基层所也在各辖区设置了公示专栏。同时,县局聘请县、乡两级企业界和社会知名人士为文明办税社会监督员,建立了文明办税社会监督网络,有效的促进了文明办税的开展和质量。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总结(新农村建设工作行政管理总结)

县委、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开局的首要工作来抓。省、市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先后召开了书记办公会议、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相关政策措施。县委、县府认为,作为一个条件较好的地区,应当坚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更应有所作为,不断开创工作新路,更高水平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县委成立了县委农办,建立了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月日县委举行新农村建设读书会,邀请省农办同志授课;月日召开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

根据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实际,制定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明确了今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保障水平和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等重点任务,同时,相继出台了《》、《》、《》和《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全县新农村建设已有了良好的开局。下面汇报二方面内容:

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以来,我县针对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形势,积极实施城乡统筹战略,促进农村工作的发展。

(一)编制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一是把农村纳入到全县城市化规划范畴。对全县平方公里按照全面实现城市化的要求进行规划,统筹全县城乡产业、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发展。细化了城乡布局、生态农业体系(生态绿化、水利河道、畜牧整治)、城乡道路框架体系、排污环保体系等规划,使今后农村设施配套更加完善,能更好地融入城市化。

二是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对全县所有自然村布局进行规划。对我县现有个行政村,分别采取整体拆迁、保留改造和村庄整理、环境整治四种村庄改造模式,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最终将建成个农村新社区和个农村拆迁安置小区。目前个村已完成建设详规,争取今年全面完成各村的详规工作。

(二)统筹城乡设施建设

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积极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已全部完成农村中巴车公交化改造,实现村村通公交;全面改造农村供水,将供水全面纳入大网,目前已完成了农村万户一户一表改造,占总农户的;全县城乡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列入了市总体规划,日处理能力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村村实行了垃圾中转处理和村主要道路动态保洁,投资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厂,日焚烧量可达吨,建成投入使用后可有效解决全县城乡的生活垃圾处理。

二是扎实开展农村的“工程”建设。通过努力,继村之后,去年又有被命名为省小康示范村,同时,我县创省级卫生村个、市级卫生村个,有个村成为市级式村庄,有个村通过市“工程”环境整治验收。

三是加快农民安置房建设。年以来,我县把农民拆迁安置与城市建设、新型社区创建、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兴建处农民安居点,已建成和在建农民安置房200万平方米,共可安置农户近万户。为保障农民利益,允许安置房上市、逐步与城镇商品房接轨。

(三)促进农村就业保障工作

一是农村农民的就业服务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县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金;投入1亿多元、征地277亩,在庄市迁建县职教中心,成为农民培训的主要基地。全县各镇街道、所有社区和被征地行政村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站,在、率先在全市建立街道劳动力市场,在全省率先创立农民培训信息库,设立农民个人就业培训“电子档案”;完善鼓励就业配套政策,对全县公益性岗位安排农村“4050”人员就业的,每月给予300元用工补助,职介所为被征地人员免费介绍就业的,每人次给予50元补贴,鼓励被征地人员自主创业,给予10万元以内贷款的一年贴息补助。

二是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障。在全市较早建立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目前全县有40613名被征地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占被征地人员的%。其中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的人数为12461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大病补偿与大病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医保费用每人每年105元,其中各级补贴70元、个人出资35元。目前全县有96500人参加,参保率达%,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四)积极促进都市农业发展

建成生态林带36.2公里、造林1.3万多亩,全县森林复盖率从1998年的22.9%提高到年的29.8%。年底以来已累计完成河道整治66.7公里、在建14公里,完成了对全县所有河道的清淤任务,进行河道生态放养,落实了河道管理十小时保洁的长效机制,全县河道面貌和沿河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在全县规划设立16个定点养殖小区,对生猪、蛋鸭、奶牛等实行集中饲养,并实行粪便的有机处理和无害排放,其它县域实行禁养。目前已建成7个养殖小区,、二个街道基本达到了畜禽无散养的要求。在规划了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并已建成了5000亩,成为农业的特色基地,从年下半年以来,已向社会提供了10万吨无公害蔬菜,创造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按照“10-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全县”的目标,对全县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目前我县已成功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县,现有的镇街道卫生院已全部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村卫生服务站33个。我县已调整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全县中小学由县直管的体制,为平衡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建立名优教师跨校兼课、示范学校骨干与农村学校骨干教师进双向交流制度,平衡城乡师资力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均衡发展。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近期主要工作和今后打算

根据市里的目标,结合的实际,我县将着重抓好五方面重点,并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一)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发展都市农业。针对耕地少的实际,继续引导发展都市农业、生态绿色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实施农业“3210工程”,即积极培育粮食、无公害蔬菜、花木三大产业,加快建设万亩无公害蔬菜和生态林休闲观光两个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培植十大精品农业示范点。

二发展农业科技。积极

推广无公害生产设施,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民信箱工程”,争取今年全县“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3500户,70%的行政村建成电子信箱;对新创办县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给予10万元以内奖励,并优先立项和安排科研经费;对新列入省市县级科技(科普)示范基地的,给予5--10万元的奖励;对列入国家省市级农村科技服务机构、星火项目、金桥工程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给予5--10万元奖励。

三是积极扶持“农家乐”等休闲项目。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对“农家乐”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由政府适当配套,对业主自行建设的景点,给予投资额40%的补助,最多补助20万元,进入的企业享受服务业发展政策。

(二)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全面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开展小康示范村创建,争取到年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5个,其中今年建成3个、争取建成5个。

一是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我县制定了十年建设农村新社区的目标,在去年试点基础上,今年开始全面推进。通过全面实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村庄拆迁、改造、整理和整治;积极开展道路硬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的农村环境卫生“五化整治”,形成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的农村新社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县里每年安排600万元财政资金,每年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列支3%的资金,用于农村新社区建设,优先安排新社区建设用地指标,今后三年每年各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周转复耕指标200亩,并对批准全面启动实施的行政村安排10亩启动指标和一定启动资金。对进行村庄整治的村,所需资金由县、镇街道、村三级按4:4:2负担。

二是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城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继续推进农村水改工程,今年完成农村1.5万户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面完成农村水改目标。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地方卫生状况脏乱差的现象,从3月份开始,化2个月时间在全县农村开展卫生清理工作,消除卫生死角,营造全县农村整洁、干净的面貌。继续实施农村公厕无害化改造工程,今年完成公厕改造200座以上,无害化改造率达到90%以上;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动态保洁制度,争取100%村实行环境卫生8小时动态保洁。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建立“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四是开展农村违法建筑整治行动。从3月份开始,准备化半年时间开展农村违法建筑的整治,原则上对建在耕地上的、影响交通安全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的、以及年以来新建的,一律拆除;对其余违章建筑进行登记、上册,加强管理。

(三)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我县土地征用多,工业化、城市化相对较为发达,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的保障水平,是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一是健全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和求职登记制度,将户籍在本县的所有城乡劳动力纳入就业培训、求职登记统计范围,及时掌握城乡劳动力基本情况。充分发挥县、街道两级劳动力市场功能,健全县、镇街道、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为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二是加大农民素质培训力度。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开展社区、家政服务、保安、保绿、手工编织等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开展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已转岗就业的企业在职农民工,重点开展技术等级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适应现代化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为期6个月至1年的劳动预备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初级或中级以上的职业技能。

三是切实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努力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农民养老保障全覆盖,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继续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作,及时把新被征地人员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即征即保,使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

(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学校布局,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推进教育的均衡化和现代化。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实行全县范围内城乡学校结对、教师互派、名师巡回教学制度。从今年开始,对全县农村水平义务教育段学生全面免收学杂费;继续加大对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规范管理和扶助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权利,确保60%以上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力度,继续对贫困学生给予寄宿费等生活费用的补助,确保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二是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资源,新建(扩建、迁建)3家综合医院,扩建(改建、迁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每个村都有卫生服务站,每个镇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体系,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小病受惠制度,全面推行免费体检制度,确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

三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启动实施“村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加强镇街道文化站、村文化阵地建设,改造提升休闲文化娱乐设施。通过三年努力,搞好25个村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每个村包括一个750平方米的灯光篮球场,一条100平方米的健身路径,一套健身器材,一个80平方米的露天戏台,并完成村文化宫室内设施的改造。建设资金由县和镇街道、村按照4:6的比例承担。

四是农村菜市场改造整治。对经营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便民式菜场整治,通过原地改建、扩建,达到商品离地、消除露天经营、基本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要求;对经营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菜场实行综合开发式菜场整

治,配备管理用房、停车场、质量检测室、消防、治安、卫生等设施,周边开发三产用房,达到综合开发的目的。农村菜场整治所需资金由县、镇街道、村各三分之一承担。

(五)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健在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赏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争取通过三年努力,消除人均村级可用收入240万元以下的村。对人均村级可用收入不足240万元的村和没有开发条件的村,由镇街道组织选择合适地块,实行镇街道村、村村、村企联合开发。鼓励各村利用近期暂不建设的闲置土地,开发各类经营性项目,开发外来人员集中居住房等;园县、道路两边的三产配套项目条件许可的优先由所在村开发建设。

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对人均可用收入在240以下的村开发三产项目,县给予项目总投资30%的补助;村级租赁收入对地方税收贡献部分全额奖励给村,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三年内,县、镇街道对这些村实行定额补助,补足其日常工作经费。

二是加强基层党建和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继续开展“三级联创”、“先锋工程”和“争星升级创五好”活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五好”党组织达到50%以上。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继续完善村干部全程制度、重大事项民主听证制度,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保障村民民利。

三是深化平安农村建设。继续在农村深化完善平安系列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综治室和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推行农村24小时巡逻制度。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共建和谐农村。

建筑企业行政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目录:

1.印信管理制度

2.员工着装管理规定

3.关于公司制服、工作服和其它劳保用品发放的规定

4.公司警卫人员值勤准则

5.值班室管理制度

6.工业安全管理准则

7.卫生管理准则

8.值班管理制度

9.总台值班管理规定

10.企业总机管理制度

11.企业电话机线管理制度

12.电话管理规定

13.长途电话管理办法

14.电脑室管理规定

15.企业计算机管理制度

16.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

17.员工姓名牌管理办法

18.员工识别证使用准则

19.识别证使用细则

20.保险库管理办法

21.保密制度

22.技术保密合同书

23.员工打卡管理规定

24.员工上下班遵守细则

25.公司来宾参观接待办法

26.公司图书管理办法

27.办公室布置要点

28.办公室主任工作责任制度

一、印信管理制度

第一条印信的种类

(一)印鉴:公司向主管机关登记的公司印章或指定业务专用的公司印章。

(二)职章:刻有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职衔的印章。

(三)部门章:刻有公司部门名称的印章。其不对外单位的部门章可加注“对内专用”。

(四)职衔签字章:刻有经理及总经理职衔及签名的印信。

第二条印信的使用规定

(一)对公司经营权有重大关连、涉及政策性问题或以公司名义对政府行政、税务、金融等机构以公司名义的行文,盖总经理职章。

(二)以公司名义对国营机关团体、公司核发的证明文件,及各类规章典范的核决等由总经理署名,盖总经理职衔章。

(三)以部门名义于授权范围内对厂商、客户及内部规章典范的核决行文由经理署名者,盖经理职衔签字章。

(四)各部门于经办业务的权责范围内及对于公民营事业、民间机构、个人的行文以及收发文件时,盖部门章。

第三条印信的监印

(一)总经理职章及特定业务专用章得由总经理核定本公司的监印人员。

(二)总经理职衔签字章得核定由管理部主管为监印人员。

(三)经理职衔签字章及部门章得由经理指定监印人员。

第四条印信盖用

(一)文件需用印时,应先填写“用印申请单”(附表1),经主管核准后,连同经审核的文件文稿等交监印人用印。

(二)监印人除于文件、文稿上用印外,并应于“用印申请单”上加盖使用的印信存档。

第五条各种印信由监印人负责保管,如有遗失或误用情事,由监印人全权负责。

第六条监印人对未经判行文件,不得擅自用印,违者受处。

第七条印信遗失时除立即向上级报备外,并应依法公告作废。

第八条本办法经呈总经理核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二、员工着装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树立和保持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本公司员工应按本规定的要求着装。

第二条员工在上班时间内,要注意仪容仪表,总体要求是:得体、大方整洁。

第三条男职员的着装要求:夏天着衬衣、系领带;着衬衣时,不得挽起袖子或不系袖扣;着西装时,要佩戴公司徽。不准穿皮鞋以外的其他鞋类(包括皮凉鞋)。

第四条女职员上班不得穿牛仔服、运动服、超短裙、低胸衫或其他有碍观瞻的奇装异服,并一律穿肉色丝袜。

第五条女职员上班必须佩戴公司徽;男职员穿西装时要求戴公司徽。公司徽应佩戴在左胸前适当位置上。

第六条部门副经理以上的员工,办公室一定要备有西服,以便有外出活动或重要业务洽谈时穿用。

第七条员工上班应注意将头发梳理整齐。男职员发不过耳,并一般不准留胡子;女职员上班提倡化淡妆,金银或其他饰物的佩戴应得当。

第八条员工违反本规定的,除通报批评外,每次罚款50元;一个月连续违反三次以上的,扣发当月奖金。

第九条各部门、各线负责人应认真配合、督促属下员工遵守本规定。一月累计员工违反本规定人次超过三人次或该部室员工总数20%的,该负责人亦应罚100元。

三、关于公司制服、工作服和其它劳保用品发放的规定

(一)公司制服的发放,必须是本公司的正式调入职工和已正式办理了招工手续的合同制职工。借调人员、聘用人员和临时工(含试用)的制服发放,先公司垫付,然后以在本公司服务的实际工作年限折旧报销。

(二)各类人员工作服装

1.公司的干部、职工(含借调、聘用和临时工)按其所从事的工种发放工作服装。

2.凡是从事工种工作的职工,按工作时间最长的工种发给工作服装。

(三)制服、工作服和其它劳保用品的制作(购买)和管理。

1.公司制服、工作服和其它劳保用品由公司总务部统一加工制作(购买)和发放。

2.对于公司制服和工作服装,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3.对于调离公司的人员(含借、聘、临工),要求收回服装不足使用年限部分的成本费。成本费的计算公式:每年摊销费=服装价格÷使用年限

4.制服要按公司要求统一着装,妥善保管,遗失自费补做。

(四)本规定从下文之日起执行,具体有关细则由公司人培部负责解释。

(一)兹订定本公司员工工作服装制发及穿着办法。

(二)工作服装的制发:

1.工作服装的制作由管理部统筹招商承制,按员工实有人数加制10%至15%以备新进人员之用,分支机构如有特殊原因可比照此项办法在当地招商承制,但必需将制作计划预算会管理部后办理。

2.每一员工每年制发夏冬服各一套为限列入年度预算。

3.员工到职完成保证资料后即可领取工作服(临时工及包工均不发服装)。

4.制发服装时由各部门依据人数造具领用名册盖章领用。

5.工作服数量

夏服:男性员工:浅蓝色短袖衬衣一件,深灰色西裤一条。

女性员工:浅蓝色短袖衬衣一件,深灰色短裙一条。

冬服:一律制发深灰色茄克一件同色长裤一条。

数量:男女性员工每年制发夏、冬服装各一套。

6.套量:工作服装大小尺码由承制商制成样装由员工套量而定。

(三)换季:每年以四月、十一月为换装时间。

(四)服装穿着规定:

1.穿着工作服即代表本公司之精神,必须保持整洁,假日可免穿着。

2.为方便工作,工作服可以着出厂外。

(五)使用年限:

1.工作服穿着及保管以一年为期,按领用之日起算。

2.工作服如未达使用年限遗失或故意损坏者,应按原价赔偿。

3.离职员工如领用服装未届保管年限应即缴还,如未缴还者,在其薪资内扣还。

(六)工作服装制发费用由各部门按实发数量分摊。

(七)各部门未达该期营业目标不赚钱时,及全公司未达到营业总目标均不制发上项工作服装(如经总经理核准者不在此限)。

表3.9.3机械工业公司各单位举办营缮工程申请书

部室主管核签

主办单位工程费预估

财务单位预算编列意见

副总经理核判

总经理核定

五、公司警卫人员值勤准则

(一)总则

第一条本公司为使警卫人员值勤执行任务有所依据,特订定本准则。

第二条警卫人员的服勤,系代表本公司执行职务。

第三条警卫勤务应每日24小时执行不辍,其各班服勤时间,由警卫课订定呈准公布实施。

第四条警卫人员的职责规定如下:

1.工厂及办公处所各种事故之预防,警戒及厂区(房)巡逻事项。

2.工厂及办公处所突发事故之应急措施。

3.进出工厂及办公处所的外宾及员工之管制,联络登记事项。

4.进出工厂车辆的管制事项。

5.进出工厂物品的查验及放行。

6.防止窃盗,协助维持工厂及办公处所秩序。

7.其他交办事项的处理。

第五条警卫人员除前条各项职责外应恪守本公司一切规定,尤应严遵下列守则:

1.应绝对服从上级命令,切实执行任务,不得偏袒徇私。

2.平时应谨言慎行,执行职务时态度和蔼严正,不亢不卑。

3.服勤中应整肃服装仪容,对于应急及防身器具等应经常佩带,或储备齐全,以应不时之需。

4.服勤中应时刻提高警觉,遇有重大灾变时,更应临危不乱,果断敏捷,作适当之处置,并立即报告上级。

5.服勤中应严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或酗酒、闲聊、阅读书报、睡觉等失职情事。

6.应熟记厂内各处之水、电、燃料、开关、门锁及消防器材放置地点,以免临急慌乱,对重要路口电灯、门窗、篱墙等有缺损时,应即建议厂务单位处理。

7.应管制入厂人、物、车辆,对未挂识别证或未办妥入厂手续者,一概不准入厂,并绝对禁止携(夹)带违禁品入厂,除工厂需料外对危险或易燃品应严拒携入。

8.应遵照巡逻路线按时或不定时巡逻工厂各处。

9.交换班时,应将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并将服勤中所见重要事项或事故,以及巡逻时间等登列)入“警卫日志簿”,检附有关资料逐日分呈厂单位及警卫课核阅。

(二)人员管制

第六条辅导员工遵守各项规定,并制止不法行为的发生,维持工厂及办公处所秩序。

第七条确实管制员工上下班,迟到、早退、加班人员的考勤卡纪录。

第八条员工在勤务中因公或事(病)假离厂时,应切实查验公出申请书或请假记录卡,始允其外出,并在公出单或到工卡上记录离厂,回厂时间以备查考。

各级人员公出或事(病)假之核准权责由各厂订定列表送警卫室执行。

经副理以上人员由警卫登记进出。

第九条上班时间内除公事接洽外,一律谢绝会客。

第十条外界来宾到厂接洽业务或参观访问,以及厂商的营业、采购、检查、安装人员等应至警卫室办理入厂手续,发给来宾证,并联络有关单位接待。非经厂单位人员接待,不得任其进入厂区。

第十一条协力厂商长期派驻工厂人员,得凭厂务单位发给之识别证进出工厂。

第十二条假日加班人员或因事需进厂者,应凭厂务单位所送之名单核对相符后,准予进厂。但本厂课长(含副课长)以上人员得于登记后进厂。

第十三条公司或其他各厂同仁得凭识别证办理登记后进厂。

第十四条厂内住宿人员,在勤务时间外,凭住宿证进出工厂,但夜间不按规定时间出入厂者,应即通知舍监室处理。

(三)物品管制

第十五条物品放行应凭核准的放行单核对无误始得放行。

经警卫签认后之放行单由警卫室按顺序装订保管。

放行物品的分类(如材物料、半成品、成品、用品、资产、废料、机械设备等)及授权核准人员由各厂订定列表送警卫室执行。

第十六条各协力厂商交货时所随带他家厂商物品的运出,在进厂时先由警卫人员查验登记于离厂时再经警卫人员依原登记查对符合后始予放行。

第十七条离厂人员经警卫查获有私带公物或他人物品之嫌者,暂扣留物品,并以下列程序处理:

1.记录携带人所属单位、姓名、时间、地点。

2.由携带者亲书理由,注明品名、数量,由何处取得等。

3.情况严重时,不得让当事人离厂,应速呈报处理。

第十八条厂内住宿人员携带人个物品出厂时,按下列所定处理:

1.携带行李、包裹、提箱等大件物品者,应凭舍监室开立之放行单放行。

2.携带一般日常用品者,由警卫人员查验后放行。

第十九条本公司员工及一般外宾不准携带照相机进厂,遇有特殊情况,如参观、访问或外籍人员携带照相机者,应按厂单位主管所示处理。

第二十条同仁进入工厂上班不准携带与本公司产品相似的产品,厂内住宿人员如因需要,经厂务单位开立证明单者(注明品种、型号)准予携带进厂。但携带出厂者,应凭厂务单位开立的物品放行单,经查验无误后放行。

(四)车辆管制

第二十一条本厂各型车辆(汽车、机车)出厂凭厂单位的核派单放行。

第二十二条外宾车辆进入工厂,除随车人员按本准则第十条及第十一条办理外,依下列所定处理:

1.持有证明来厂交货或提货之车辆,准予驶入厂区内有关处所。

2.一般接洽业务或参观访问,以及厂商之营业、采购、检查、安装等人员所乘车辆,一律按指定位置依序停放,不照规定者,警卫应即时纠正。

第二十三条公司或其他各厂车辆进厂,除随车人员按本准则第十三条处理外,应依第二十二条规定所处理。

第二十四条进出工厂车辆应一律检查,进厂车辆当注意有无载有违禁、危险或易燃物品,出厂车辆载有货物时,应凭放行单查验无误后放行。

(五)紧急事件之处理

第二十五条发现窃盗时,以收回失窃物为首要,并应立即呈请处理。

第二十六条警卫人员应熟练安全装备的使用。了解配置地点,紧急事发生时应镇静以最有效方法使灾害减少至最低限度,不可慌张误事,视情况按下列程序处置:

1.判断情况若尚可镇压消除时,速采取行动,并报告上级及通知厂务单位。

2.判断事故无法镇压,应急速通报有关单位。

3.日间灾害急报有关主管,夜间灾害急报派出所,消防单位或救难单位。

第二十七条夜间或休假日近邻发生灾难时,应将所知及判断是否波及本厂等情形,迅速通报有关主管。

(六)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准则如有未尽事宜,得随时以命令补充或修正。

第二十九条本准则经呈奉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六、值班室管理制度

(一)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项。

(二)熟悉业务,认真钻研,提高业务水平。文明值班。积极妥善地处理好职责范围内的一切业务。

(三)重大、紧急和超出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应及时地向上级业务指挥部门、公司领导汇报和请示,以便把工作做好。

(四)加强安全责任,保守机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有关公司内部的情况。

(五)维护好室内秩序。做到整洁卫生。禁止在工作时间大声喧华。无关人员不得随便进入该室。爱护公物,杜绝浪费。

(六)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互助,互相尊重。

(七)遇有特殊情况需换班或代班者必须经室主任或值班主管同意,否则责任自负。

(八)按规定时间交接班,不得迟到早退,并在交班前写好值班记录,以便分清责任。

七、工业安全管理准则

总则

(一)本公司为维护公共安全及避免人员物品之损害特订本准则。

(二)本准则所称安全管理,包括空袭、火灾、窃盗、风灾、地震、水灾及身体伤害的预防及抢救之一切措施。

(三)本公司安全管理,除依政府法令规定外,悉依本准则办理。

(四)安全管理之指挥监督除身体伤害由平时业务上的主管人员指挥监督外,应组织统一安全卫生委员会及消防队。本公司人员均有防止灾变及抢救损害的职责。

(五)领班以上的干部均应熟悉有关安全管理的准则,并监督训练属下人员确实遵守。

(六)本公司现场工作人员应视其智力体力调配适当的工作,俾危险发生时,能从容应付。

(七)人员必须熟悉被人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

(八)危险发生时,除采取必要行动外并应立即向上级人员报告。

火灾防护

(九)仓库及工厂内应严禁吸烟及携带引火物品,但在规定时间及地点吸烟不在此限。

(十)工场门户应向外开,工作时间不得下锁。

(十一)易燃及爆炸等危险物品应放于安全地点,除必要之数量外,不得携入工作场所。

(十二)仓库应指派专人看守,并标明“严禁烟火”字样,如系储藏挥发性易燃物,并应注意温度及通风。

(十三)灭火设备应照规定设置,放在明显容易取用之地点,并定期检查,应保持随时可用之状态,同时要熟练使用方法。

(十四)电线不得接用过大保险丝,电力使用后,应确实关闭电源。

(十五)使用氧气乙炔焊接时,应注意附近有无易燃物品,使用易燃物品的人员需经严格训练,并应有监工人员在场。

(十六)电器设备应经常检查,台风、地震后更应立刻检查有无损害。

(十七)炉灶、烟囱、煤气等易引起燃烧的设备应经常检查。下班时并应检查处理后始得离开工作场所。

(十八)使用电器设备或易燃物发生故障时,或增接电器设备均应请示上级人员,后通知专门人员办理。

(十九)首先发现起火的人,应立即呼救,并停止工作,迅速关闭电源或其他火源。在场员工,均应立刻协同灭火。

(二十)发现火灾应迅速将着火物附近的可燃物移开。

(二十一)火灾时工作单位主管应一面参加抢救,一面沉着指挥救火,并速通知本公司的消防队,必要时应通知本地消防队协同抢救,并应通知其他单位戒备,如有大钟应即敲打。

(二十二)火警发生时,电话总机应优先接通火警电话。

(二十三)如火势一时不能扑灭,主管人员应一面指挥救火,一面指挥抢救人员及物品。

(二十四)救火时,应特别注意下列事项:

1.油类或电线失火,应用砂或地毯等物扑灭,切勿用水灌救。

2.衣服着火,立即在地上打滚,较易扑灭。

3.先救人,后抢物。抢救物品时,应先抢救帐册、凭证及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

4.在火烟中抢救,应用湿手巾掩着口鼻。

5.如火焰封住出路口,应利用绳索或电线等物从窗口逃生。

窃盗防范

(二十五)现金、贵重物品及机要文件,下班后应放置于安全之橱柜中,指定专员负责保管。

(二十六)守卫人员应随时注意进出人员。

(二十七)夜间值勤的守卫人员,应于规定时间在公司内巡逻。

(二十八)主管对经管财物人员应随时注意其私生活是否严谨,以防监守自盗。

(二十九)携出物品时,应先取具公司规定之物品携出证件,保卫人员凭证查验放行。

(三十)办公室应于夜间加班人员离去后关闭门窗,并确实下锁。

(三十一)窃案发生后,应保护现场,报有关单位侦察。

风灾、水灾、地震之防护

(三十二)气象机关台风警报后,守卫及有关单位应随时注意收听报告台风动向的广播转知总经理、经理或厂长。

(三十三)台风接近本地区前,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关闭门户,如有特别防范设备,亦应装上。

2.熄灭炉火,关闭不必要之电源或煤气。

3.重要文件及物品放置于安全地点。

4.放在室外不堪雨淋的物品,应搬进室内,或加以适当之遮盖。

5.准备手电筒、蜡烛、油灯等照明物品及雨衣、雨鞋等雨具。

6.门窗如有损坏,应紧急修缮。

7.指定必要人员,集中待命,准备抢救灾害。

8.准备必需药品及干粮。

(三十四)强烈台风袭击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关闭电源或煤气来源。

2.非绝对必要,不可生火,生火时应严密戒备。

3.重要文件或物品应有专人看管。

4.门窗破坏时,警戒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

(三十五)公司房舍有被洪水冲及之处,应采取紧急预防措施。

(三十六)为防止震灾,易燃物不应放在高处,以免落地造成灾害。

身体伤害的预防

(三十七)有危险性之工作应由熟练人员担任,派人在场监督。

(三十八)发生伤害时,应急将受伤者送劳工保险指定医院治疗。

(三十九)工作地点的顶上可能落下伤人物体时,工作人员应戴安全盔帽。

(四十)使用强烈腐蚀性的浓酸时,应使用安全的工具,避免与身体接触。

(四十一)在灰尘飞扬中工作者,应带上口罩及眼镜。

(四十二)使用电气器材时,应注意绝缘是否完全及是否有导电物体接近电源。

(四十三)操作起重机时,应注意吊起物体底下及附近是否有人。

(四十四)使用塔架或扶梯,应严密检查是否坚固。

(四十五)玻璃、洋钉或铁丝等不得任意抛弃。

(四十六)不得穿着松弛衣裤操作机器或走近操作中之机器。

(四十七)工具应放置于工具箱中,工具箱应尽量放在地面。

(四十八)尖锐工具应有防护圈盖,且不得放置于衣袋中。

(四十九)锻铸或焊接时应注意远离他人,并应戴必要的眼罩。

五十)汽车机车、堆高机、起重机其驾驶员必须领有驾驶执照或为公司指定人员,无照人员不得驾车,亦不得练习驾车。

(五十一)驾驶汽车或机车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五十二)特种作业的监督人员应明了该项作业的特殊危险,随时告知其属下工作人员。

(五十三)遇停电时要立刻关闭总开关,送电时在开各开关之前,要先开总开关。开主开关时须预先与关系者联络。

(五十四)凡电器机器的修理,更换保险丝检查或其他有触电之危险时必先关闭开关而后行之。

(五十五)高压电线作业未先确认死线前不可进行作业。

机械工具的处理

(五十六)使用机械工具前必须先检点有无异状,无异状时始可使用。

(五十七)初次用的机械或新装置使用的机械类,必须得所属主客的准许,并听取说明后始可操作之。

(五十八)原动机或动力传动装置,开始发动时应先用口号(呼声)或适当的方法联络同事周知,再确认周围的安全状态后行之。

(五十九)机械的清扫注油时应转动停止后行之,但得特别许可时不在此限。

(六十)如无必要避免机械的空运转。

(六十一)计器类要经常做正确的保养,尤其是密闭加压机械更要严加留意。

(六十二)对于压力计、温度计及其他计器类要特别小心操作,并在其规定的示度范围内使用。

(六十三)玻璃器具材料等的装卸、切断或其他使用均需留心,慎防破损,除非经特别允许作业外,一定要戴手套工作。

空袭的防护

(六十四)关于空袭的防护,应严格遵守政府防空法令规定外,悉依本准则办理。

(六十五)本办法所称空袭避难,系指紧急警报后,或突然遭受空袭时,人员、车辆、重要文件所应采取的避难行动。

(六十六)实施避离时,应遵守下列事项:

1.关闭门户,熄灭炉灶烟火,关闭自来水龙头。

2.应接受服勤人员的指导,不得在街巷之间、防空壕洞前或户外徘徊观望。

3.敌机临空投弹时,应躺伏地上,紧靠墙基,将头部及胸部稍微抬起,使腕着力于地,并以棉花掩塞耳孔,口略张开,以防爆炸及震动的伤害。

4.守卫及接线员注意警报音响,或携带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消息。

5.凡参加消防队组织的人员,应依照规定执行勤务。

(六十七)紧急警报后,人员行动准则如下:

1.公司的人员,应立刻携带重要文件、帐册、财务等进入指定的地下室或坚固建筑物底层,实施避难。

2.工厂人员,携带重要文件、帐册、财务等应就近利用地形地物,实施掩蔽。

(六十八)紧急警报后,车辆(包括甲、乙种车辆)行动准则如下:

1.在市区内行驶中的车辆,应就近向马路两旁疏开停放,但在干道向郊外行驶中的车辆,得继续驶往郊外疏散。

2.在市区停放的车辆,应一律禁止行驶。

3.在郊区的车辆,不得进入市区,就近疏开掩蔽。

(六十九)紧急警报后,消防人员应立即出动,驶往指定地点,分别执行下列各项任务:

1.维持秩序。

2.指挥人车避离掩蔽。

3.保护公司安全。

(七十)夜间听到警报,守卫人员立即熄灭一切灯火,严禁露光。

(七十一)本准则经呈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八、卫生管理准则

1.本公司为维护员工健康及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特订定本准则。

2.凡本公司卫生事宜,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准则行之。

3.本公司卫生事宜,除总务及生产单位(安全卫生委员会)负责外,全体人员,须一体确实遵行。

4.凡新进入员必须了解卫生的重要与应用的知识。

5.各工作场所内,均须保持整洁,不得堆积足以发生臭气或有碍卫生之垃圾、污垢或碎屑。

6.各工作场所内之走道及阶梯,至少须每日清扫一次,并须采用适当方法减少灰尘的飞扬。

7.各工作场所内,应严禁随地吐痰。

8.饮水必须清洁。

9.洗手间、厕所、更衣室及其他卫生设施,必须特别保持清洁。

10.排水沟应经常清除污秽,保持清洁畅通。

11.凡可能寄生传染菌的原料,应于使用前施以适当的消毒。

12.凡可能产生有碍卫生的气体、尘灰、粉末之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适当方法减少此项有害物的产生。

(2)使用密闭器具以防止此项有害物的散发。

(3)于发生此项有害物的最近处,按其性质分别作凝结、沉淀、吸引或排除等处置。

13.凡处理有毒物或高热物体的工作或从事于有尘埃、粉末或有毒气体散布场所的工作,或暴露于有害光线中的工作等,须着用防护服装或器具者,应按其性质制备。

从事于前项工作人员,对于本公司设备的防护服装或器具,必须善用。

14.各工作场所的采光,应依下列的规定:

(1)各工作部门须有充分的光线。

(2)光线须有适宜的分布。

(3)须防止光线的眩耀及闪动。

15.各工作场所的窗面及照明器具的透光部分,均须保持清洁,勿使有所掩蔽。

16.凡阶梯、升降机上下处及机械危险部分,均须有适度的光线。

17.各工作场所应保持适当的温度,温度之调整以暖气冷气或通风等方法行之。

18.各工作场所应充分使空气流通。

19.食堂及厨房之一切用具及环境,均须保持清洁卫生。

20.垃圾、污物、废弃物等的清除,必须合乎卫生的要求,放置于所规定的场所或箱子内,不得任意乱倒堆积。

21.公司应设置甲种急救药品设备并存放于小箱或小橱内,置于明显之处以防污染而便利取用。每月必须检查一次,其内容物有缺时应随时补充。

22.本准则经呈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九、值班管理制度

第一条本公司于节假日及工作时间外应办一切事务,除由主管人员在各自职守内负责外,应另派员工值班处理下列事项:

(一)临时发生事件及各项必要措施。

(二)指挥监督保安人员及值勤工人。

(三)预防灾害、盗窃及其它危机事项。

(四)随时注意清洁卫生、安全措施与公务保密。

(五)公司交办的各项事宜。

第二条本公司员工值班,其时间规定如下:

(一)自星期一至星期六每日下午下班时起至次日上午上班时间止。

(二)例假日:日班上午八时起至下午五时止(可随办公时间的变更而变更)。夜班下午五时半起至次日上午八时止。

第三条员工值班安排表由各部门编排,于上月底公布并通知值班人员按时值班。并应置值日牌,写明值班员工的姓名悬挂于明显地方。

第四条值班员工应按照规定时间在指定场所连续执行任务,不得中途停歇或随意外出,并须在本公司或工厂内所指定的地方食宿。

第五条值班员工遇有事情发生可先行处理,事后方可报告。如遇其职权不能处理的,应立即通报并请示主管领导办理。

第六条值班员工收到电文应分别依下列方式处理:

(一)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可即时处理。

(二)非职权所及,视其性质应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负责人处理。

(三)密件或限时信件应立即原封保管,于上班时呈送有关领导。

第七条值班员工应将值班时所处理的事项填写报告表,于交班后送主管领导转呈检查,报告表另定。

第八条值班员工如遇紧急事件处理得当,使公司减少损失者,公司视其情节给予嘉奖。

第九条值班员工在值班时间内,擅离职守应给予记大过处分,因情节严重造成损失者,从重论处。

第十条值班员工因病和其它原因不能值班的,应先行请假或请其它员工并呈准,出差时亦同,者应负一切责任。

第十一条本公司员工值班可领取值班津贴,其标准另定。

十、总台值班管理规定

第一条总台及各楼层值班小姐,统称总办文员。

第二条总办文员上班须着工作装、化淡装。

第三条总办文员要按以下程序工作:8:15到公司,穿工作服,检查打卡机,挂领导值班牌,开空调机(夏天);8:20,站立迎侯员工上班,主动递送卡片;8:30收卡。由公司派车接送上班的员工,因堵车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不能准时上班的,不以迟到论,但要注明原因。

第四条总办文员对待员工或其他客人,要礼貌大方,热情周到,对来找高层领导的客人,要问清事先有无预约,并主动通知被找领导;客人到领导办公室后,应主动递送茶水;客人离开后,应及时收拾茶杯。

第五条各楼层的文员,应视本楼层的具体情况,参照总台的工作程序做好工作。文员要保持会议室的整洁,早晚各检查一次。会议室开会时,应事先做好清洁工作,并主动给参加会议的人员倒茶水。会议结束后,立即清理会议室。

第六条值班文员应推迟30分钟下班,各楼层文员下班前应先关好空调整机并检查各办公室,发现里面没有人时,应锁门关灯,做到人离灯灭。如有员工确因工作需要须加班时,要告知其离开时通知总台。当天值班的总台文员,亦应在员工下班后巡逻楼层,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开。

第七条总办文员违反本制度或其他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工作制度的,视情节给予其批评,或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处理,屡教不改的,扣除当月奖金直至给予辞退处理。

十一、企业总机管理制度

第一条总机房是全厂通讯联络的机要重地,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机房。

第二条话务员在值班时,应坚守岗位,做到:

1.接、转迅速、准确;

2.值机用话简炼、清晰,回话礼貌、耐心;

3.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和数据统计工作;

4.精心操作,爱护设备,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做好机房、机台清洁工作;

5.作好交接班和长话记录;

6.严格遵守保密守则,不窃听电话,不泄漏机密。

第三条凡因公需要挂长途电话的部门和个人,必须先到××履行登记手续,填写登记卡,经批准后,总机房才能办理。未经批准,话务员不得擅自挂长途电话。

第四条原则上不接私人和外单位人员长途电话,特殊情况,需到××履行登记批准手续,并到财务部门办理缴交押金手续后,总机室才予挂接,通话结束后凭总机房回单到财务部门结清费用。

第五条机房内不准抽烟、喧闹和闲谈,不准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机房,不准干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事情。

第六条话务员应经常检查机好状态,发现故障无法排除应及时报告电话维修员和领导。

第七条话务员应定期进行用户的访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第八条电话维修人员须按规定定期对机房各种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保证线路畅通。

第九条××应经常对总机的通讯情况和邮电局转来的各类长途电话情况进行检查。

十二、企业电话机线管理制度

第一条我厂通讯设备及线路的维护保养工作应严格遵循邮电部电信总局关于市内电话用户交换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机线维护人员应熟悉并掌握本厂使用机线设备的性能、结构原理及其测试、调整、维修技能。要严格按照邮电部电信总局关于《市话用户交换机技术维护标准和周期》的规定,切实做好机线的经常性维护保养工作。

第三条机线维护人员应与话务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使通讯设备、仪器、工具经常保持整齐清洁,完整完损,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第四条××应负责组织领导适时编制年度、月度通讯设备线路的维护修理计划,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归口平衡,并组织督促机线维护人员按时完成维修计划。

第五条机线维护人员应认真作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原始记录积累,保管好通讯设备及维修情况的技术资料。

主要原始记录应包括:

1.工作日记;

2.各种障碍记录;

3.维修作业计划(年度、月度);

4.机历卡、用户卡片;

5.蓄电池充放电记录;

6.其他有关原始记录。

主要技术资料应包括:

1.有关设备维护说明书;

2.机房电力布线系统图;

3.电缆、杆线、分机设备布置图;

4.维修情况记录。

第六条各单位话机安装、拆迁,应书面向××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机线维护人员负责装、拆、迁,并开具内部协作加工单,按实核算材料、工时费用,交财务转帐。第七条机线维护人员应随时将自己的去向(工作地点)用电话告知总机房,以便在通讯设备发生故障,可随时召唤,尽快处理。

十三、电话管理规定



第一条本公司的电话,主要是作为方便与外界沟通、方便开展业务之用,不提倡员工在公司内打私人电话。

第二条员工打电话,用语应尽量简洁、明确,以减少通话时间。

第三条总机接外线电话至分机时,一般电话铃声响五次无人接听,即挂听,即挂线。

第四条总台文员接听外线电话的标准用语为:“您好,××公司”当方告知分机电话时,说:“请稍等!”如分机占线,说“电话占线,请稍后再打!”接听内线电话的用语为:“您好,总台!”其他内容视情回答,总的要求是规范、简洁、礼貌。

第五条公司不允许员工在公司挂私人长途电话。有外线电话的贸易部门不得到总台挂长途电话。行政、管理部门因工作需要挂长途电话的,需亲自填写长途电话申请单,注明部门、通话人、对方地区及单位、因何业务通话等,并经该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予挂拨。负责人不在的,应由主管领导签字同意,部门负责人及主管领导均不在,又确因业务需要挂长途电话的,通过总办同意可先行挂拨,但事后通话一定要三日内补办审批手续,逾期不补办者视为挂私人电话,电话费由其本人双倍负责。

第六条值班人员不按上述第三条的规定,手续不全即帮他人挂长途电话的,除电话费由其负责外,每发现一次罚款50元。屡教不改的,视情节给予扣发奖金直至辞退处理。

第七条员工不经同意即私挂国内长途电话,或以公事为由骗挂国内人长途电话的,每次罚款50元;私挂香港或澳门的,每次罚款100元;私挂国外长途电话的,每次罚款500元。屡教不改的,视情节给予扣发奖金,直至辞退处理。

第八条公司可为高层领导住宅装电话并报电话费。部门正职负责人,经申请可报销电话费。其他员工公司不予考虑电话问题。

十四、长途电话管理办法



第一条为使电话的使用能发挥最大效力,并节省成本,特拟本办法。

第二条电话的管理由管理部总筹负责。使用则由各单位主管负责督导与控制。

第三条电话使用须知:

(一)辖区内的洽公。

(二)时间以三分钟为限,自我控制。

(三)注意礼节,长话短说,简洁扼要,以免耗时又占线。

(四)使用前应对讨论、商洽事情稍加构思或略作记录。

第四条长途电话使用须知:

(一)各办公场所应备置长途电话记录表,并记录使用人、受话人、起讫时间、联络事项及交涉结果。本表每月转管理部呈总经理核阅。

(二)长途电话限所长以上人员挂拨。

(三)一般人员需挂用长途电话时需先经所长以上人员批准(无所长者由该单位主管核准)。

(四)禁止挂用私人长途电话。

(五)违反长途电话使用电话需知,或控制表未记载,或记载不实者,一律作记过处分。

十五、电脑室管理规定

(一)电脑室员工应遵守公司的保密规定,禁止非电脑室人员进入电脑室。输入电脑的信息属公司机密,未经批准不准向任何人提供、泄露。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二)电脑室员工必须按照要求和规定,科学地采集、输入、输出信息,为集团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信息资料。采集、输入信息以及时、准确、全面为原则。

(三)信息载体必须安全存放、保管、防止丢失或失效。任何人不得将信息载体带出电脑室。

(四)电脑室员工应爱护各种设备,降低消耗、费用。对各种设备应按规范要求操作、保养。发现故障,应及时报请维修,以免影响工作。

(五)电脑室应每月统计核算费用上报办公室,同时抄报财务部。

(六)严禁将电脑用于私人学习或玩游戏。违犯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处理或行政处分;屡教不改者予以除名。

(七)电脑室设备应由专业人员操作、使用。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使用,否则,造成设备损坏的应照价赔偿。

十六、企业计算机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计算机对企业进行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推广应用计算机管理,对增加工厂经济效益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计算机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条归口管理单位:

1.微型以上档次的计算机管理单位为企业管理科。

2.过程控制的计算机(主要指单板机)管理为总师办。

(以下内容不包括实时控制用单板机)

第三条管理员职责:

1.负责计算机运用的长远规划。

2.根据资金的安排,负责机器及外设、备件的计划、采购。

3.负责软件的开发规划制定,组织开发成果鉴定。

4.与教育部门使用,组织计算机技术培训。

5.对分散使用的计算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第四条硬件使用:

1.各单位使用计算机,需提出上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机型、外设使用。

2.上机申请分为:单次上机、每月定时上机、每日定时上机三类。

3.软件开发,上机时间较多的单位,可以申请配置机器。

第五条软件管理:

1.各单位需开发的应用软件,应向企管科提出申请。

2.应用软件的开发分为自力开发、协作开发、委托开发三类。

3.企管科负责与外单位在有偿或对等的基础上进行软件交流。

(三)软件开发任务书的编制与审批

第六条编制依据:

1.厂部对软件开发的总体及项目的要求;

2.各单位要求开发的项目;

3.设备及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

第七条任务书内容:

1.软件名称;

2.软件应能达到的技术性能;

3.软件的操作环境;

4.更高层次软件对开发软件的要求;

5.工作进度计划;

6.设计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协作单位情况;

7.经费预算。

第八条任务书的审批:

设计任务书编制完成后,由企管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审议,认定可行后,由企管科科长批准。

(四)软件鉴定

第九条鉴定的基本要求:

软件全部开发完成后,需经三个月到一年的实践运行(视软件复杂程序),才能申请鉴定。

第十条鉴定资料:

软件鉴定前,必须向鉴定小级提供下述资料(其中3-7项资料各二份)。

1.设计任务书;

2.软件实现的功能;

3.使用机型,对外存外设的要求,软件支撑环境;

4.软件设计的流程图;

5.源程序清单;

6.数据库结构;

7.标准化室审议报告;

8.用户意见书。

第十一条鉴定小组的组成与鉴定程序:

1.鉴定小组成员由厂长、企这科、计划科、财务科、总师办、标准化室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厂长担任组长;

2.鉴定的议程:

(1)软件设计者对软件的介绍;

(2)宣读标准化审查报告;

(3)用户代表发言;

(4)操作示范;

(5)讨论鉴定结果及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6)通过鉴定报告,鉴定小组成员并签字。

第十二条鉴定后的工作:

1.整理资料、存档;

2.将鉴定会的意见反馈到各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软件的维护与完善。

1.软件开发人员对开发的软件要经常维护和不断完善,并对软件操作者和后续开发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2.完善的软件,年底应向计算机管理人员提供修改的程序清单。

(五)操作证管理

第十四条操作证由企业管理科统一归口管理,每年审核一次。

第十五条办理操作证由本人申请,单位领导同意,通过应知应会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发给操作证。

第十六条申请操作证的人员应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计算机语言,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操作人员能按操作证规定的机型、外设操作。

(六)机房管理

第十八条凡与计算机有关的业务联系由企管科负责人接洽。

第十九条进入机房工作,要认真填好上机申请表,经主管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上机操作。

第二十条外单位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机房时,必须由企管科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参观机房由企管科安排,进入机房后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未经许可,不得乱动机房内设施。

第二十二条进入机房必须换鞋,严禁吸烟,不得高声喧哗,自觉维护室内清洁卫生。

第二十三条软件复制经有关软件人员批准,方可进行。

十七、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涉及的电脑设备,包括电脑室电脑设备及由电脑室负责安装在其它部门或单位的电脑设备。

(一)病毒防护

1.要求

(1)装有软驱的微机一律不得入网;

(2)对于联网的计算机,任何人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不得向计算机网络拷入软件或文档;

(3)对于尚未联网计算机,其软件的安装由电脑室负责;

(4)任何微机需安装软件时,由相关专业负责人提出书面报告,经经理同意后,由电脑室负责安装;

(5)所有微机不得安装游戏软件;

(6)数据的备份由相关专业负责人管理,备份用的软盘由专业负责人提供;

(7)软盘在使用前,必须确保无病毒;

(8)使用人在离开前应退出系统并关机;

(9)任何人未经保管人同意,不得使用他人的电脑。

2.监管措施

1.由电脑室指定专人负责电脑部管辖范围内所有微机的病毒检测和清理工作;

2.由电脑室起草防病毒作业计划(含检测周期、时间、方式、工具及责任人),报电脑经理批准后实施;

3.由各专业负责人和电脑室的专人,根据上述作业计划按时(每周最少一次)进行检测工作,并填写检测记录;

4.由电脑经理负责对防病毒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二)硬件保护及保养

1.要求

(1)除电脑室负责硬件维护的人员外,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所使用的微机或相关的电脑设备;

(2)硬件维护人员在拆卸微机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

(3)硬件维护人员在作业完成后或准备离去时,必须将所拆卸的设备复原;

(4)要求各专业负责人认真落实所辖微机及配套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责任;

(5)要求各专业负责人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所用的微机及外设始终处于整洁和良好的状态;

(6)所有带锁的微机,在使用完毕或离去前必须上锁;

(7)对于关键的电脑设备应配备必要的断电继电保护电源。

2.监管措施

(1)各单位所辖微机的使用、清洗和保养工作,由相应专业负责人负责;

(2)各专业负责人必须经常检查所辖微机及外设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奖惩办法

由于电脑设备已逐步成为我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因此,电脑部决定将电脑的管理纳入对各专业负责人的考核范围,并将严格实行。

从本文公布之日起

1.凡是发现:

(1)电脑感染病毒;

(2)私自安装和使用未经许可的软件(含游戏);

(3)微机具有密码功能却未使用;

(4)离开微机却未退出系统或关机;

(5)擅自使用他人微机或外设造成不良影响;

(6)没有及时检查或清洁电脑及相关外设。

电脑部根据实际情况追究当事人及其直接领导的责任。

2.凡发现由于:

(1)违章作业;

(2)保管不当;

(3)擅自安装、使用硬件和电气装置。

造成硬件的损坏或丢失的,其损失由当事人如数赔偿。

3.电脑部将根据检查的结果,按季度对认真执行本制度的专业负责人和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公布)。

十八、员工姓名牌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企业形象,提高员工荣誉感,并显示本公司同仁身份,故全员应配挂名牌。

第二条名牌一律挂在上衣上三个扣子间,不得挂于腰际或以其外衣遮盖,违者以未配名牌处理。

第三条上班时间,员工应于办公场所及门市部配挂名牌。

第四条新进人员于试用期间仍应挂公司名牌,但可不刻名字,期满后由管理部订制;离职时应缴回,否则折价赔偿100元;任职未满8个月离职时应扣工本费60元。

第五条名牌有遗失或损坏,应通知管理部补发,每枚扣缴工本费60元;如为故意损坏,并记小过一次。因公损坏时应报请单位主管签证后,交管理部补发。

第六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情节轻重予以适当处分、解雇或移交法办:

(一)利用名牌在外作不正当的事情者。

(二)将名牌借给非本公司同仁,而在外破坏本公司名誉或肇事者。

第七条各单位主管应督促所属员工挂名牌,并由管理部负责追踪考核工作,未挂者每月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起每次罚款20元,第三次(不含)以上者,除罚款外,每次记申诫一次,主管并连带处分。门市部人员统由门市经理负责督导。

第八条本办法经呈总经理核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十九、员工识别证使用准则

第一条为配合人事管理需要,增进员工互相了解,由人事单位制发员工识别证。

第二条员工识别证为员工出入办公处所及厂区识别之用,不得作为其他身份之证明。

第三条员工出入办公处所及厂区,或在办公处所及厂区范围内,应按规定配带识别证以资识别。

第四条员工出入办公处所及厂区未按规定配带识别证者,禁止出入。

第五条员工识别证应配带于左胸前口袋位置。

第六条员工识别证不得转借他人。

第七条员工于离职时,应将识别证交还人事单位注销。

第八条员工识别证如有遗失,应交附工本费5元向人事单位申请补发。

第九条违犯本准则者,依其情节轻重签请总经理议处。

第十条本准则未尽规定事项悉以本公司人事管理规则办理。

第十一条本准则自签请总经理核准后公布施行。

二十、识别证使用细则

(一)为加强工地门禁管理,防止闲杂人等擅自出入厂区,以利识别,制订本细则。

(二)地工现用识别证区分如下:

1.红色:管理部员工佩带。

2.淡黄色:财务部员工佩带。

3.淡绿色:营业部员工佩带。

4.淡蓝色:企划部员工佩带。

5.灰绿色:营建部员工佩带。

6.绿色:稽查室员工佩带。

(三)上项识别证,工地所有人员一律佩带,公司适用于经理级以下员工佩带。

(四)新进人员办妥入厂手续后,由人事单位签发识别证。

(五)临时包工人员领用识别证规定如下:

1.凡10天以内之短期包工由各单位主管书面通知警卫室,并将包工的个人身份证放存警卫室换取圆形识别证佩带,出厂时并将识别证缴回换取身份证。

2.凡10天以上较长期的包工,由各单位造具名单附照片送人事单位集中领用识别证,离厂时由单位负责缴回,如有短少遗失按第十二条处理。

(六)识别证一律佩带于外衣左胸上方,不得以其他外衣遮盖识别证,违者按未佩识别证处理,离职时应取下识别证。

(七)识别证的功用,在使显示系本公司同仁身份,故各级员工皆应佩带,倘有不佩带者,一经证实,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扣发当期应得利润奖金的三分之一金额,第三次扣发三分之二金额,第四次以后即扣发全部奖金,扣发部分由人事单位通知财务部在发放利润奖金时扣除之。

(八)识别证如有遗失,应由单位主管书面通知人事单位补发,并扣缴工本费15元。因公损坏时,得报请单位主任级主管签证后,交人事单位换发新证。

(九)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情节轻重予以适当处分,或解雇及移送法办。

1.识别证借给非公司同仁而出入厂区者。

2.本人利用识别证在外作不当之情事者。

3.识别证借给他人在外肇事者。

(十)临时包工人员如不佩带,应由警卫或厂务管理组通知单位主管,禁止来厂工作,否则如有意外发生,概由该单位主管负全部责任。

(十一)公司员工在上班时间,亦应照规定佩带识别证,办法亦同。

(十二)凡领用识别证人员于离职时,应将证缴回人事单位,否则折价赔偿100元。

(十三)本细则呈奉核定后实施,修订时亦同。

二十一、保险库管理办法

第一条凡属本企业的有价证券、权状、执照、合同、营业资金、支票、机密性或重要性的物件等需统一保存者,得放置于保险库中。

第二条总经理得指派专人负责经管保险库。

第三条经管人应审慎保管保险库钥匙,并严守密码,离职或移交工作亦同,如因此而致公司遭受损失,将依情节轻重惩处或依法究办。

第四条经管人应备签收簿,凡入库保存的证件均需签收;出库、借出或移交时,亦应由接收人签收,以明权责。

第五条经管人应将入库证件分公司或分类归档,并将公司、资料名称、数量、移交日期等记入“档案明细表”(附件3.9.7),以利查询。

第六条签收簿及档案明细表应保存五年以上,不得丢弃或销毁。

第七条保险库内物品如有遗失或失窃,应即呈报上级处理。

第八条零星物件应装袋或装订,以免零乱。

第九条盘点方式如下:

(一)经管人得于盘点前将资料、清单备妥。

(二)关系企业用保险库(编号1):每年由总管理处人员盘点一次。

(三)各公司财务部保险库(编号2):每年由总经理室人员盘点一次。

(四)总经理应不定期指派人员进行抽点。

(五)盘点人应于五日内,将盘点报告呈报上级核阅。

第十条本办法经呈总经理核准后生效,修改时亦同。

二十二、保密制度

总则

第一条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权力和利益,依照特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公司附属组织和分支机构以及职员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

第四条公司保密工作,实行既确保秘密又便利工作的方针。

第五条对保守、保护公司秘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部门或职员实行奖励。

保密范围和密级确定

第六条公司秘密包括本制度第二条规定的下列秘密事项:

(一)公司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

(三)公司内部掌握的合同、协议、意见书及可行性报告、主要会议记录。

(四)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

(五)公司所掌握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

(六)公司职员人事档案,工资性、劳务性收入及资料。

(七)其他经公司确定应当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决定、决议、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内部文件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七条公司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是最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益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和利益遭受到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力和利益遭受损害。

第八条公司秘级的确定:

(一)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权益和利益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为绝密级;

(二)公司的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公司经营情况为机密级;

(三)公司人事档案、合同、协议、职员工资性收入、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为秘书级。

第九条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依据本制度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标明密级,并确定保密期限。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

保密措施

第十条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由总经理办公室或主管副总经理委托专人执行;采用电脑技术存取、处理、传递的公司秘密由电脑部门负责保密。

第十一条对于密级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一)非经总经理或主管副总公司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二)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员担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

第十二条属于公司秘密的设备或者产品的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由公司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执行,并采用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十三条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事项的,应当事先经总经理批准。

第十四条具有属于公司秘密内容的会议和其他活动,主办部门应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

(二)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对参加涉及密级事项会议的人员予以指定;

(三)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

(四)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

第十五条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公司秘密,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公司秘密,不准通过其他方式传递公司秘密。

第十六条公司工作人员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应立即作出处理。

责任与处罚

第十七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警告,并扣发工资10元以上500元以下:

(一)泄露公司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经济损失的;

(二)违反本制度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秘密内容的;

(三)已泄露公司秘密但采取补救措施的。

第十八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辞退并酌情赔偿经济损失。

(一)故意或过失泄露公司秘密,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二)违反本保密制度规定,为他人窃取、刺探、收买或违章提供公司秘密的;

(三)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

附则

第十九条本制度规定的泄密是指下列行为之一:

(一)使公司秘密被不应知悉的;

(二)使公司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

二十三、技术保密合同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就企业技术秘密保护达成如下协议:

(一)保密内容和范围

1.乙方在合同期前所持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秘密已被甲方应用和生产的。

2.乙方在合同期内研究发明的科研成果。

3.甲方已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秘密。

4.甲方所有的技术资料。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为乙方的科研成果提供良好的应用和生产条件,并根据创造的经济效益给予奖励。

2.乙方必须按甲方的要求从事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并将研究开发的所有资料交甲方保存。

3.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的保密制度,防止泄露企业的技术秘密。

4.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利用技术秘密进行新的研究与开发。

5.乙方在双方解除聘用合同后的三年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且有竞争关系的产品的其它企业内任职。

(三)协议期限

1.聘用合同期内。

2.解除聘用合同后的三年内。

(四)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

甲方对乙方的技术成果给予的奖励,奖金中内含保密费,其奖金和其中保密费的数额,视技术成果的作用和其创造的经济效益而定。

(五)违约责任

1.乙方违反此协议,甲方有权无条件解除聘用合同,并取消收回有关待遇。

2.乙方部分违反此协议,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甲方视情节轻重处以乙方3~10万元罚款。

3.乙方违反此协议,造成甲方重大经济损失,应赔偿其甲方所受全部损失。

4.以上违约责任的执行,超过法律、法规、赋予双方权限的,申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法院提出上诉。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签名

年月日

二十四、员工打卡管理规定

第一条本公司员工上下班打卡,悉依照本办法办理。

第二条本公司内勤员工上午上下班,下午上下班应打卡,住在市区内的业务人员,上午及下午到公司打进卡,外出工作时打退卡。

第三条本公司员工下午加班者,普通下班时间不必打卡,待加班完毕才予打卡。

第四条本公司员工因事早退或出差需要离开公司,且当天不再返回公司者,应打退卡后才能离开公司。

第五条员工上下班,必须亲自打卡,若替人打卡,打卡者及被打卡者,均给予各记大过一次处分。

第六条上班中因事外出者,其出入均不必打卡,但须向主管领导或指定人员提出外申请单,经核准后转交前台文员,前台文员将其出入时间,填妥于下班之前交人事部备查。工厂员工因事外出者,经直属主管核准外出申请单转交门卫,门卫将出入时间填入,于次日早晨交工厂管理部门转交公司人事部备查。

第七条上下班忘记打卡者,持记录卡请直属主管领导证明上下班时间,并签名后,卡片放回原处。

第八条本公司上下班时间,公司由前台文员(或由人事部派人)看守打卡情况及调整打卡钟,工厂由门卫负责。

第九条在公司用餐时,内勤人员中午可免打卡(仅上下班打卡即可),在外面用餐时,则按规定每日打卡四次。

二十五、员工上下班遵守细则

(一)本公司员工上下班,悉依本细则行之。

(二)本公司员工应按作息时间之规定准时到退。

(三)上班时间3分钟后15分钟内为迟到,十五分钟后列为旷职(工),早退者一律作旷职半日论,不得补请事假,病假抵充,违者作旷职(工)半日论。

(四)迟到早退按下列办理:

1.迟到次数的计算,以当月为限。

2.迟到折合的事假,均按事假规定办理。

3.当月第一次迟到不计,第二次以事假2小时计,第三次加4小时计,以后每多一次即累加

2小时计算。

4.15分钟内早退者一律作旷职(工)半日论。

(五)旷职(工)按下列规定办理:

1.旷职(工)不发当日薪资。

2.连续旷职(工)三天或一个月内累计6天,均予开除。

(六)上下班因公外出经过门房,如警卫人员有所询问或检查,应即接受,不得拒绝,违者议

处。

(七)上下班打卡及进出行动,均应严守秩序,原则如下:

1.无论何种班次,上班者均应于规定的上班时间前先吃饭后打卡,不得于上班打卡后出外吃

饭或办理私事。

2.下班者应先打卡后外出。

3.下班铃声响后,方得停止工作,不得未打下班铃,即行等候打卡,如有故违,查实后即按

擅离职守处分,主管人员应负连带的责任。

4.下班时除保修人员外其他人员在厂区内至各单位洽办公务,应一律于下班前回返本单位岗

位上,再遵上条规定打卡外出。

(八)上下班打卡均须本人亲自打卡,不得托人代打,否则除予旷职(工)半日论处,其代人打卡者,受同等处分。

(九)工作时间内,不论日夜班,凡有睡觉和擅离工作岗位及其他聊天怠惰情形予以议处。

(十)日夜轮班工作,应按时交班,接班,倘接班者届时未到,应报请主管处理不得擅自离去。

(十一)工作时间内,因事外出,须时有请假单或公出证交门房或控制室,否则警卫或人事人员有权禁止外出(总公司人员,亦应将请假单,公出证交人事单位登记,否则按第九条办理,推销营业人员因公外出,不必填写公出证,但应向其主管报备)月底由各单位主管在式卡上签证。

(十二)本细则由经理级会议研讨通过并呈总经理核定后施行,修订时亦同。

二十六、公司来宾参观接待办法

(一)兹为促进公共关系扩大宣传效果兼顾公司机密特订定本办法。

(二)参观种类:

1.定时参观:先以公文或电话预先约定参观时间与范围。

(1)团体参观:机关学校或社会团体约定来厂参观者。

(2)贵宾参观:政府首长社会名流以及国内外各大企业负责人经公司允准来厂参观者。(3)普通参观:一般客户或业务有关人员来厂参观者。

2.临时参观:因业务需要临时决定来厂参观者。

(三)接待方式:

1.团体参观:凡参观人数能在会客室容纳者,均以烟茶招待,否则一律免于招待,至于陪同人员由管理部协调有关单位决定。

2.贵宾参观:按公司通知以咖啡、西点、冷饮、烟茶或其他方式招待的,并由公司高级人员陪同或由有关单位简报。

3.普通参观:以烟茶招待的,由管理部或有关部门派员陪同。

4.临时参观:同普通参观。

(四)参观规则:

1.贵宾参观及团体参观:由公司核准并于参观前三日将参观通知单填送各工地管理部门,以凭办理接待,如事出至急先以电话通知后补通知单。

2.普通参观:由各部经理核准,并于参观前一日将参观通知单填送工地,以利接待,但参观涉及两个部以上者,应比照团体参观办理。

3.临时参观:由各部经(副)理核定,并于参观前一小时以电话通知各工地管理部办理接待,如参观涉及两个部以上者,应商请管理部协调办理之。

4.未经核准的参观人员,一律拒绝参观,擅自率领参观人员参观者,得按泄露商业机密论。

5.参观人员除特准者外,一律婉拒拍照,并由陪同参观人员委婉说明。

(五)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得随时检讨修正。

(六)本办法呈报公司核准后公布施行。

二十七、公司图书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本公司图书的管理,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办法办理。

第二条本公司图书由总务科负责管理,并于每年5月12月下旬各清点一次。

第三条新购图书除按顺序编号外,应新书名、出版社名称、著作者、册数、出版日期、购买日期、金额及其他有关资料详细登记于“本公司图书登记总簿”并填制图书卡插放于图书之末页。

第四条本公司图书由总务科编制目录卡俾供员工查阅。

第五条借书人以本公司员工为限。

第六条辞典、珍贵图书或被指定为公共参考图书,概不得外借,但必须阅览者限于当天归还,其借还手续比照本办法第十四条、十五条规定办理。

第七条一般书报杂志得随意阅览,惟阅毕应归回原外,不得擅自携出公司或撕剪,但公司广告、公告及其他与业务有关资料剪贴供公司参考自不在此限。

第八条员工所借之图书,如遇清点或公务上需参考时得随时通知收回,借书人不得拒绝。

第九条员工的借书分个别借书与科别借书两种,科别借书系指属某科之专用图书由单位主管具名借用。

借书时间、借阅期间与册数

第十条借书时间限办公时间内上午10点30分至11点,下午3点至3点30分,其他时间概不受理。

第十一条借书期间一律为三星期,到期应即归还,倘有特殊事由需续借者,务必办理续借手续,但以续借一次为限。

第十二条借书册数以四册为限。

第十三条科别借书期间与册数不受前二条的限制,惟遇调(离)职应将借用图书全部归还。

借还书手续

第十四条员工欲借书应先查阅图书目录卡片,填写借阅单持向管理员取书,管理员将图书交予借书人应先抽出图书卡由借书人签章后,一并与借阅单妥为保管。

第十五条员工还书时应将所借图书交予管理员收讫,管理员除将借阅单归还借书人作废外,并应将图书卡归放书内。

罚则

第十六条员工借出图书不得批改、圈点、画线、折角、涂写,如有破损或遗失等情况,一律照原图书版本购赔或照原价加倍赔价。

第十七条员工借书期限届满,经通知仍不还书者,或遇清点期而仍不还者,除未还书前得停止其借书权外,必要时并得签报议处。

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未尽事宜附时呈请董事长裁决之。

第十九条本办法呈奉董事长核准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二十八、办公室布置要点



第一条各部厂以大办公室集中办公为原则。

第二条经理室、厂长室设于大办公室的一端,与所属单位以玻璃隔间。

第三条各部厂所属单位座位应采同一方向,后排为科长或直属股长,中排为股长,前排为一般职员。

第四条接洽外客频繁的职员,其座位排在柜台边为原则。

第五条办公桌以单独排列为原则,如因场地或事实需要,得二桌并排。

第六条接洽外客以在柜台外长沙发或在经理室、厂长室客厅接洽为原则。

第七条因工作性质需独立设置的小型办公室,其室内布置比照大办公室布置的原则办理。

第八条办公室内办公桌椅、保密箱、书橱颜色暂定为灰色,墙壁、天花板颜色暂定为白色,柜台、窗框及木质隔间暂定为乳黄色。

第九条各单位钉挂衔牌方式如下:

(一)大办公室及独立设置之小型办公室衔牌,钉挂于入口处适当位置。

(二)大办公室内单位衔牌,钉挂于各单位主管座位上方适当位置。

(三)衔牌颜色为绿底白字,其规格宽度为高度的二倍。

第十条大办公室内如场地允许,可划出一角为更衣室。

第十一条箱橱顶上及柜台上不得堆置文件。

第十二条公司及各单位办公室布置图及座位图由总务部庶务科于本要点公布后30天内派员实地绘制呈报。

第十三条本要点经总经理核定公布实施。

二十九、办公室主任工作责任制度

(一)职务

1.负责督促、检查行政部门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指示和厂长办公会、厂务会决议及厂长决定的贯彻执行。

2.定期组织收集、分析、综合全厂生产、行政各方面的情况,主动做好典型经验的调查总结,及时向厂长汇报、请示工作,并定期向上级书面汇报。

3.根据厂长指示,负责组织厂长主持的工作会议,安排做好会务工作。

4.负责起草厂长授意的综合性工作计划、总结和工作报告,主动为厂长当好参谋。

5.组织起草厂部文件(对各职能科室以厂部名义起草的文件负责审核),做好全厂文件的编号、打印、发放以及行政文件的立卷、归档、保管工作。

6.组织做好厂部印鉴、介绍信使用保管、函电收发和报刊收订分发工作,及时编写工厂大事记。

7.会同党办负责协调安排涉及多部门领导参加的各种会议。

8.组织做好来客接待和小车的管理工作。

9.指导做好电话话务与机线维修工作。

10.根据厂长方针目标要求,及时编制本室方针目标展开,并组织检查、诊断、落实。11.负责全厂公办用房的分配调整及办公用品用具标准的制订和管理,并对办公用品、用具标准化及各科室文明办公进行检查督促。

12.负责完成厂长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职权

1.有权向全厂各部门索取必要的资料和情况。

2.对厂部会议决议和厂长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有权检查督促。

3.有权催促各部门按时按要求完成上级机关下达的工作任务。

4.有权督促各部门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5.有权按厂长的指示、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6.有权安排调度小车的使用。

7.对各科室以厂部名义起草的文件有审核和校正权。

8.对不符合上级规定,或质量不高、效果不大的文件、资料有权拒绝打印发放。

9.对要求多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有综合平衡或精简压缩的权力。

10.有权根据厂长的指示,对办公用房进行分配和调整,对办公用品,用具标准化进行检查、督促。

(三)职责

1.对得知生产行政工作出现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向厂长反映,以致造成重大损失负责。

2.对厂部行文发生差错,收集与整理的资料失实造成严重后果负责。

3.对机密文件和文书档案管理不严,发生失密、泄密或丢失、损坏负责。

4.对公文、函件、报刊、电报传递不及时,或发生丢失、误传现象,影响工作负责。

5.对印鉴、介绍信管理不严,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后果负责。

6.对所属服务工作质量差造成不良影响负责。

7.对本室所属岗位发生设备、人身、交通、火灾事故负责。

8.对未及时根据工厂方针目标要求,编制好本室方针目标未及时检查、诊断和落实负责。

9.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并对主任布置的工作负责。

三十、中小型企业行政事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行政事务管理,理顺公司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行政事务包括档案管理、印鉴管理、公文打印管理、办公及劳保用品管理、库房管理、报刊及邮发管理等。

(二)档案管理

第三条归档范围:

公司的规划、年度计划、统计资料、科学技术、财务审计、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议、决定、委任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告、通知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第四条档案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密级档案必须保证安全。

第五条档案的借阅与索取:

1.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借阅非密级档案可通过档案管理人员办理借阅手续,直接提档;

2.公司其他人员需借阅档案时,要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3.借阅档案必须爱护,保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如确属工作需要摘录和复制,凡属密级档案,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一般内部档原因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

第六条档案的销毁:

1.任何组织或个人非经允许无权随意销毁公司档案材料;

2.若按规定需要销毁时,凡属密级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销毁,一般内部档案,须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销毁。

3.经批准销毁的公司档案。档案人员要认真填写、编制销毁清单,由专人监督销毁。

(三)印鉴管理

第七条公司印鉴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负责保管。

第八条公司印鉴的使用一律由主管副总经理签字许可后管理印鉴人方可盖章,如违反此项规定造成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员负责。

第九条公司所有需要盖印鉴的介绍信、说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第十条公司一般不允许开具空白介绍信,证明如因工作需要或其它特殊情况确需开具时,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批条方可开出,持空白介绍信外出工作回来必须向公司汇报其介绍信的用途,未使用的必须交回。

第十一条盖章后出现的意外情况由批准人负责。

(四)公文打印管理

第十二条公司公文的打印工作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

第十三条各部室打印的公文或其他资料须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交电脑部打印,按价计费。

第十四条公司各部、室所有打印公文、文件,必须一式三份,交总经理办公室留底存档。

(五)办公及劳保用品的管理

第十五条办公用品的购发:

1.每月月底前,各部、室负责人将该部门所需要的办公用品制定计划提交总经理办公室;

2.总经理办公室指定专人制定每月办公用品计划及预算;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后负责将办公用品购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计划的分发给各个部、室。由部室主任签字领回;

3.除正常配给的办公用品外,若还需用其它用品的须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领用;

4.公司新聘工作人员的办公用品,办公室根据部室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和用品清单,负责为其配齐,以保证新聘人员的正常工作;

5.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做到办公用品齐全、品种对路、量足质优、库存合理、开支适当、用品保管好;

6.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建立帐本,办好入库、出库手续。出库一定要由领取人员签字;

7.办公室用品管理一定要做到文明、清洁、注意安全、防火、防盗、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库房。

第十六条劳保用品的购发:

劳保用品的配给,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各部、室的实际工作需要统一购买、统一发放。

(六)库房管理

第十七条库房物资的存放必须按分类、品种、规格、型号分别建立帐卡。

第十八条采购人员购入的物品必须附有合格证及入库单,收票时要当面点清数目,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发现短缺或损坏,应立即拆包清点数目,如发现实物与入库单数量、规格不符时,库房保管员应向交货人提出并通知有关负责人。

第十九条物资入库后,应当日填写帐卡。

第二十条严格执行出入库手续,物资出库必须填写出库单,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出库。

第二十一条库房物资一般不可外借,特殊情况须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办理外借手续。

第二十二条严格管理帐单资料,所有帐册、帐单要填写整洁、清楚、计算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第二十三条库房内严禁吸烟,禁止无关工作人员入内,库内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潮。

(七)报刊及邮发管理

第二十四条报刊管理人员每半年按照公司的要求作出订阅报刊计划及预算,负责办理有关订阅手续。

第二十五条报刊管理人员每日负责将报刊取回并进行处理、分类、登记,并分别送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处理后,一周内交回办公室由报刊管理人员统一保管、存档备查。

第二十六条任何人不得随意将报刊挪作他用,若需处理,需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

(八)附则

第二十七条公司办公室负责为各部室邮发信件、邮件。

(一)私人信件,一律实行自费,贴足邮票,交办公室或自己送往邮局。

(二)所有公发信件、邮件一律不封口,由收发员登记,统一封口,负责寄发;

(三)控制各类挂号信凡因公需挂号者,须经各部室主任批准,总经理办公室登记后方可邮发。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如有未尽事宜或随着公司的发展有些条款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各部门可提出修改意见交总经理办公室研究并提请总经理批复。

上一篇:公路依法行政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绿化养护行政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