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13 15:30:34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很多,控制护理风险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评估(测定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定量分析和描述)、处理(针对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问题采取措施,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管理效果评价(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型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和修正,为下一个周期提供更好的决策)4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护理风险管理的这4个阶段是不断循环的,它们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周期过程,这也提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进行、不断改进的过程。护理安全是患者康复的基本需要,而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安全的保障,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环境下,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安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2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研究起步较晚,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集中在医疗护理纠纷的防范和事故的处理等方面,对如何防范风险尚未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值得注意的是,护理风险是发生风险事件或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而不是护理事件本身,因此在事故发生之前的预防工作很重要。要完善护理管理、注重护理安全,首先要分析并识别护理风险的来源,即护理风险的产生原因。实践和研究表明,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2.1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来自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主要有: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如对“三查七对”等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未认真履行职责,在工作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出现护理差错甚至事故。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不能正确协调和处理护患之间的矛盾。个别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对各种操作或仪器的使用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输液、皮试、肌注、口服及外用药物的使用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然而有关不良护理事件调查显示,给药错误位居护理风险直接原因的首位。此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未能提高警惕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总之,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或者未严格遵守护理常规与规范。

2.2患者自身及家属因素

部分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变化快,某些疾病由于严重影响患者行动能力或认知能力,导致护理风险增加。例如骨科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其行动不便且沟通能力有限,家属有时也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病情,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个别患者特殊或过敏体质也是一个难以预测的危险因素,任何护理措施都具有一般性,即使按照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的规范进行护理,有时也难免不适用于极个别体质特殊的患者。某些疾病导致患者意识缺失,他们无法对有关自己的诊疗护理措施作出决定,甚至难以与之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时就需要家属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而家属可能不够配合或者因不信任医患人员而对病人信息有所隐瞒与保留;某些疾病具有较强的感染风险,家属由于相关知识缺乏或者对亲人的过度关怀而对病人进行不正确的护理,也容易增加护理风险,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2.3医院组织管理因素

目前在我国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的背景下,医院大多没有建立健全各项有关护理安全的制度,或者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执行不到位。例如,排班制度不合理,造成一些护士超负荷工作,从而增加护理失误发生率。药品管理不规范,药品摆放不科学,容易在给药时发生错误,从而产生不良甚至十分严重的后果。由于管理不善使得医院环境嘈杂,在开放式的护士站,护理工作中处理、核对医嘱和书写护理记录等护理工作都需在这种开放式的环境中进行,这些外界干扰会打乱护理人员的工作程序及思维,增加护理差错的危险。医院缺乏对特殊病例的识别与特需护理,而这些患者往往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人群。由于医院环境因素,如地面滑、噪音大、院内感染、环境污染、射线防护不当、呼叫系统突发故障等导致延误患者抢救等,这些因素具体情形不同,但是都可以归结为医院组织管理方面的原因。

3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护理风险难以从跟本上完全消除,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文结合一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加强我国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制度建设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标准。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的良好基础,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建立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分析制度,每周有登记,每月有讨论、分析和处理,并上报护理部;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每日严格查对医嘱及治疗给药执行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时刻保持在百分之百,用后及时补充,做到“五定”,有交接班记录;加强危重病人管理,及时登记并报护理部备案。力争褥疮发生率达到“0”,对不可避免的褥疮在发生前上报护理部备案。加强职业防护,有职业暴露登记及处理程序。在进行医院护理风险组织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增强医院全体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注重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在风险管理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

3.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规,写出心得体会,使护士懂得用法律条文进行自我保护。建立护理仪器保养制度,护士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有紧急风险预案,护士应当熟知各项应急程序。规范职业行为,提高整体素质,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考核,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以多种形式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实习生由有经验的和责任心强的护士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注重沟通技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护士进行一系列的沟通技巧的培训并互相交流讨论,尊重患者的权利,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如入院宣教、健康教育、诊疗过程、住院费用等讲解;动员患者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护理记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依据,一切护理活动“做我所写”,要如实记录护理服务的全过程和为病人实施的具体护理活动及效果。护士长每日查看护理病历,护理部不定期抽查并每季度组织护理病历评审。

3.3实施重点病例管理与上报制度

不同疾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和生理、心理因素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是不同的,及时识别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重点病例,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病例的特需护理管理与上报机制,对于降低护理风险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重点病例是指那些危急重症病人、诊疗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疑难病例、已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的病人等。对于重点病例的护理要制定比一般患者更加严格的标准与规范,并首先进行重点病例的识别与上报。而在实施重点病例上报制度中,医护间的密切合作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点病例上报管理是降低医疗和护理风险、防范差错和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实践经验之一。

3.4发挥护士长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护士长作为护士护理工作最直接的监督和管理者,其管理方式、工作作风和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工作。护士长通过对护理风险认真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因此发挥护士长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对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护士长在日常工作者应当做到:按照医院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狠抓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与相关部门合作,改革不合理的护理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风险的学习和讨论,强化其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做好新入科年轻护士的检查指导和宣教工作,深入病房、跟帮检查,做好传、帮、带。护士长要以身作则,树立一个优秀的基层管理者的形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护士的工作态度。

3.5承担和转移必要的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的管理技术即应对措施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风险转移、风险承担、风险法律事项准备、风险教育等。风险承担称风险自留,是指将风险损失的承担责任保留在医院内部,由医院自身承担风险,一般用来处理风险发生频率不高、预计赔偿额在医院支付能力之内的护理风险事件。医院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处理护理风险事件,提取专项资金承担护理风险。风险转移是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将部分护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是处理风险、保护医院和医护人员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国外已有充分的实践。然而目前国内仍旧缺乏此项专门的保险业务,应当创造条件发展此类险种。此外,风险转移还包括非保险转移,即通过合同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的合适对象。例如由于医疗器械质量导致的护理风险转移给医疗器械公司,由于无过错输血导致的护理风险转移给血站。医院管理者应当注重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而将医院自身的损失降到最低。

护理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护理工作所具有的并由护士承担的风险,通常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及人身风险等,医院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就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给医院和医护人员带来损失。在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不仅可以规范护理程序,还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但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如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预见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能力,护士在工作中还有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不细致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情况;在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方面,有些护士记录不及时、明确、完整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护理纠纷,极有可能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诱因;还有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 对病情不能正确评估,缺乏正确的预见性,对可能出现或已出现的不良征兆不能捕捉和认识,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相互配合不协调等;有些管理者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欠缺也会带来直接或间接医疗护理风险;加之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发展,新的诊疗仪器不断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工作技能跟不上医疗事业的发展。还有患者所患疾病的危险、复杂性,或患者期望值过高而现行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物质因素、社会环境都是医疗风险的潜在诱发因素。护理风险因素的存在决定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法制观念的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就医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行为举止都有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从这个方面讲,风险管理也是保护护理从业者的有效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首先,护理管理者应增强安全意识,查找、评估安全管理的误区和盲点,根据安全的需要,依法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实行等级管理责任制,成立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的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各级组织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分析,防患于未然。同时严格护士执业注册资格,杜绝无证上岗。合理配备护理人员,避免其超负荷工作。

其次,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结合医院现状,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知法、守法、懂法、护法。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明白接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免责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的前提[2]。

第三,要求护理人员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用过硬的护理本领规避医疗风险。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为患者提供体现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或某些过激言行,应给予必要解释与疏导,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要熟悉业务,严密观察病情,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格执行医嘱,及时准确记录护理文书,提高服务质量。

讨 论

实施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方式和思想意识的全面更新。做好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风险管理,增强风险意识,注重预防为主,就可最大限度地回避风险事件。

参考文献

1 苗青.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领域中的运用.兵团医学,2005(2):63-63.

护理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1做法

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监控组织落实护理风险管理责任。将护理风险管理这一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护理质量监控组织的职责中来,即护理风险管理亦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监控体系,逐层明确和分解任务、目标及责任。

1.1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即使是看似极为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一般临床护理操作和处置等活动,也处处隐含着风险。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应用,加之病人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需要护理管理者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各项护理工作程序和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相关护理法律法规,护理部制定了如:《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特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制度与程序》、《压疮上报制度》、《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各岗位人员工作职责与工作程序》等。通过学习,对贯穿于护理各环节和全过程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筛查和确认,并编写了《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意外事件紧急状态下时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方案》等。

1.2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护理部根据法律法规中的有关项目和内容,逐条逐项地结合护理工作中的实际,认真查找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和隐患,形成了《护理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与法律责任》一文,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加以防范。结合实际并进行相关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紧急应对预案与程序,在工作中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1.3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①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②护理工作中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和隐患,认真查找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③进行常用急诊急救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心肺复苏术、过敏性休克的处理方法与程序、输液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与程序等。④ 注重护理记录的检查与管理:护理记录中常存在很多缺陷,包括关键内容记录不全或无记载、记录不规范、涂改。为提高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整改。

2效果

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将各种护理风险纳入到日常质量管理中,成为常态运行机制,使护理风险监控工作处在持续监控、动态改进和不断提高中。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加强护理质量做到有规范、有标准、有要求。

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程序、操作规范、应急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学习。做到了知法、懂法和自觉守法,熟练掌握了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提高了法律意识,自觉按标操作,主动防范护理风险。

加强督促和检查,及时发现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时整改,有效防范,提高了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把护理教育融入韧性心理的培养途径。应注重发掘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的负面影响,逐步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和不被逆境打败。就学生个体而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恢复和培育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强化保护性。总之在护理中,将成为促使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问题、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校园和社会环境、顺利完成在校期间繁重的学业、成为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才。

加强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致使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知识更新和新技术的训练,不断地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巩固法律意识,举证倒置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3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67-0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陪护、探视者以及工作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的行动过程[1]。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前各级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近2年来,根据我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我院护理部重新识别和确认护理风险,科学地分析现存及潜在护理安全隐患,进一步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1.1 查对意识:查对是每个护士应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不仅对病人负责,也是对护士工作的自我保护。如果未遵守查对制度,轻者引起医疗纠纷,重者导致医疗事故。养成良好的查对制度,将查对意识渗透于护士工作的潜意识中,将查对制度落实到每一项的护理工作中。

1.2 检查意识:由于护士素质层次不一,工作难免有不到位现象,护士长要养成随时随地检查的工作习惯。此外,要充分调动护士参与检查的积极性[2],成立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全员参与,从每个人做起,确保护理安全。

1.3 法律意识:护士工作的性质和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行为,具有重要法律意义,所以更要强化自身的法制观念,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2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2.1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确立各组织的岗位职责:“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明确制定各检查小组岗位职责及检查评分标准。如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照分析现存或潜在的风险,制定护理差错、护理风险应急预案等,制定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如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等操作流程及各项操作的告知程序等。

2.2 提高护理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在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机制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全面培训护士,定期组织学习医疗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定期召开本院或其他医院有关医疗护理安全信息并进行分析,使护士充分认识到“依法从业,依法执业”的安全性与必要性,增强法制观念。对新上岗护士重点培训和考核各种护理制度,护理操作规程,护理紧急风险应急预案等。

2.3 提高护士的专业理论素养:有研究表明[3],培训是一种人力投资而不是成本投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对一些风险危机的识别和处理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专业素质较硬、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在面对风险危机事件时,能沉着冷静的处理,对危机的善后处理有十分有利的作用。但一些经验不足的护士面对危机是束手无策。由此提示我们护士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规避护理风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按照规范要求,对见习护士、新入院护士均进行岗前培训、操作考核,同时对全院各年限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期培训及考核等。

2.4 提高护理风险危机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有效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危机尚未失控时,迅速采取明确行动,阻止它的进一步发展[4]。危机发生之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信号,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迹象,护士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危机信号,逐级上报,制定防范措施并组织落实,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而这种能力的基础则依赖于护士平时的实践能力积累和训练有素。

2.5 与患者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护士与病人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关系,在建立和谐信任的人际关系中护士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护士要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针对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护士的角色和功能,建立具有教育性和治疗性的个体化护患关系。如正确执行各项操作,特殊检查时交代注意事项,对待患者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换位思考,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3 体会

3.1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我们通过实施护士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强了护理人员自主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实践证明,只有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风险管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防患于未然。

3.2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是有效落实风险管理的保证:护理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各环节中,明确护理风险管理的对象、范围及重点环节,还要制定系统的护理风险方法措施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切实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3 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医院经营“生命”,风险最大,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而有效地风险管理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主编.医学管理学:护士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谢明薇.护士长管理思路[J].浙江临床医学,2007,9(2):281——282

[3] 杨和平.护理部主任在岗培训的时间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2,17(12):12

护理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168-02

风险管理是一门研究风险的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新兴科学。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疗机构将面临着更大的市场责任和运营风险【1】。近年来,医疗风险管理在我国应运而起,并引起了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医疗护理风险不仅对病人的健康权益和经济利益构成危害,也会给医院、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医学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尽早发现风险隐患,减少护理风险,保证病人安全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

1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3-4】。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病人、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为护理风险管理【5】。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6】。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隐患、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管理也应该从保障病人安全着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2护理风险的相关原因分析

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护理模式及护理职能的转变以及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使护理风险越来越大。

护理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的参差不齐、临床经验与人力资源配备的不足等给病人带来不安全隐患。由于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病人死亡、残疾或因服务态度差而发生医患纠纷的事例屡见报道,这些因素均会增加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7~8】。

由于护士沟通技巧问题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张敏【9】调查显示: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语言使用不当引起的。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烫伤、跌倒与坠床、输液渗出及坏死、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3护理风险的分类

对护理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论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10】。根据风险事件是否直接对病人造成损害,将护理风险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直接风险主要来自护士自身,而间接风险主要来自对医疗工作的后勤支持系统【11】。王爱平和赵树兰将护理风险分为6类【12】:①给药类,指各种途径的给药(包括输血和血液制品);②技术操作类,例如:吸氧、口腔护理、灌肠、导尿等;③病人意外类,例如:压疮、跌倒、烫伤、导管脱落、化学药物外泄等;④护理服务类,例如:护士脱岗、态度差、动作粗暴、沟通不到位、缺乏责任心等;⑤护理记录类,例如:漏记、错记、记录不真实、不及时、涂改、与医生记录不符等;⑥护理管理类,例如:护理人员缺乏床护比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物品配备不充足,抢救物品未处于备用状态、与护理相关的费用有误等。

4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实践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

根据现代管理思想,安全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不应是救火式的事后补救【13-14】。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专职风险管理人员、科室风险管理小组3个层面的管理组织,各层面有专人负责,切实做好三级护理风险管理,建立风险信息网络,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是保证安全管理的重要策略[15]。

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病人安全实施持续的监控。

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和信息网络,抓好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对护理风险实现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中。《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指出:①.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②.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③.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④.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⑤.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⑥.严格遵循手术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制度。⑦.防止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⑧.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构建安全文化,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安全文化是为了将职员、管理人员、顾客、供给人员及一般公众暴露于危险或有可能造成伤害的条件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规范、任务、态度和习惯的集合【16】。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即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管理策略【17】。

5小结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面对生命,风险最大,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风险的发生,维护病人的安全。护理风险是与护理安全相并存的概念,两者是因果关系,在护理风险系数较低的情况下护理安全系数较高,反之护理安全系数就降低。建立护理风险评价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和手段,有效规避和转嫁护理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殷瑞玉.谈医疗机构防范医疗赔偿风险的对策[J]. 中国卫生经济,2003,22(2):58.

[2] 刑丽群.风险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67~1269.

[3] 李淳.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0):953~954.

[4] 郑红,张红虹.脑外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J]. 天津护理,2006,14(1):42~43.

[5]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6,6(8):36~38.

[6] 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玉事故防范研究进展[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

[7] 朱衍馨,钱铮,丁益强,等.加强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1):76~78.

[8] 夏纯,邓瑛瑛,王晓艳.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5(2):101~102.

[9] 张敏.护士交流技巧与病人满意度的关系[J].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3):237~238.

[10] 刘新立.风险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22.

[11] 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3,3(6):21~23.

[12] 王爱平,赵树兰.护理高风险事件及成因的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16):108~110.

[13]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14] 席淑华,周立,张晓萍.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6~197.

[15] 缪薇箐,中华护理杂志,2007,9,42,(9):830~831

[16] 谢瑜,文进,高晓凤,等.国外航空风险管理方法及绩效的循证评价[J]. 中华循证医学杂志,21006,6(2):131~137.

护理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0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而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医院产科纠纷事件相对比较多,产科是医疗护理事故高发区,由于患者与家属对相关护理工作知识缺乏,易引起各种纠纷。因而,对医院及患者家属来说,产科护理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产科护理风险性呈直线上升形势,因此产科医务人员的工作也需要越来越严谨,对产妇的分娩风险和患者的保护更加重要,要加强护理的风险管理,保证患者的安全,这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产科医护人员的一种挑战,护理的技术和水平要不断提高。当前的生活水平,新医疗技术与新的医疗设备也不断地更新和应用,医疗费增加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也会加重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矛盾,有些产科的医护人员对病患的护理存在重视不足的情况,加之法律的意识谈薄,对病人家属宣传风险的教育工作做不够,在护理治疗、医疗、护理人为与系统因素方面加大了风险性[1]。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做好产前风险教育的宣传,加强产科护理的风险管理,使之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降低医疗护理中发生事故的重要方面。由于产科的护理是一项风险非常高的工作,它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因此降低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尽量减少医疗的纠纷产生,这是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本研究就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综述如下:

1产科护理中影响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

1.1护士因素

产妇患者对产科护士的服务要求和质量越来越高,对产科风险的认识也越来越完整,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相应的增加,工作量加大,常处于疲惫状态,因而导致产科护士工作出错率提高,这种超负荷状态就是护士在工作中导致护理风险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护士未严格的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对理论上的知识没有很熟练的掌握、护理的程序不规范、对临床发生的事故处理不得当、对病人的护理记录不登记或登记不完整,再加上临床护理经验不足对风险的观察能力差,这些都会使护理风险增加。②在工作中医生和护士、护士和护士、以及护士和产妇的协作配合不好。③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与态度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医疗事故纠纷中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给产科的护士带来精神压力[2],其对护士的影响不容小视。

1.2患者与家属因素

其一,新生儿的听、视、感、触觉等尚不完全,加大了风险;有些病儿在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病人与家属将会怀疑是护士的错误;病人以其它理由擅自离开医院、家属的不配合导致风险增加。其二,由于产妇本身的个体差异,再加上合并其他疾病使产科护理中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其三,部分产妇的心理承受能力低,情绪容易受环境和条件的刺激,同时外在的压力比如家庭、经济等因素使产妇的情绪受影响,从而增加了产科风险[3]。

1.3医院管理规章制度的因素

医院是一个完善的机构,它是具备着很强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和服务职能的医疗机构。存在很多风险性:第一,组织职能因素,产科护理、管理和监督职责、职责不清与协调配合的工作困难带来风险。第二,由医院规定的规章制度不够合理化、护理工作事项与护理技术不完整、再加上在护理上不尽职的监督和管理。第三,因医院的不足,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配用与护理工作人员培训与考核缺乏。因此,医院管理制度好坏影响了产科护理工作风险率的高低[4-8]。

2如何在产科护理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应用

2.1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教育与法律意识

具体做好如下工作: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与法律培训。①举办相关医疗事故处理法律条例知识与规章制度等学习班。②请相关律师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并开展医疗、护理纠纷案例分析讨论会[9]。③有计划性地对产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规范培训与教育,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相关产科安全规程与程序进行考核。④要不断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积极调动其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上的积极性。⑤增强个人风险的防范意识,培养和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对化解护理风险的能力和警惕性[10-12]。

2.2加强产科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技术和质量

规范基础护理的操作规程,同时也合理地规范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使工作流程合理化。对实习生和刚转科护士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指导,规范工作内容[13]。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床边操作考核与理论考核,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工作队伍的建设,以提高技术为目标提升整个团体,学习新技术和增加新的护理业务技术,以护理为基础,提高综合质量[14]。

2.3护理风险管理的制度建立

2.3.1完善好医院的管理制度,降低护理风险

为降低医院实施的风险,在管理中要制定良好各项评价指标,在产科护理的风险和护理风险做好范围评估,防范和分析一切护理风险,识别各种护理中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完善监管系统[15]。

2.3.2产科用药风险的管理

在产科护理工作中,药物剂量和用法等要求是不同的,剂量大小、滴速快慢要适当,不能粗心大意,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质量、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管理者要做好每一个环节上的防范[16]。同时,药品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以特殊药品分区放置,并做特殊标签,时刻提醒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在输液管上也要贴标识牌,严格交接班以防发生用药风险。

2.3.3急产护理的风险管理

现在流产与引产分娩等比以往的孕妇要多得多,可是病人为了个人隐私,隐瞒病情的情形日趋增多。因此在风险管理中对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教育安全及专科知识技能培训,熟练地掌握产程观察的基本专科技能[17],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细致检查、收集病史资料,重点对引产史孕妇和经产妇了解与沟通,以避免发生急产[18]。模拟强化培训,制定好急产抢流程,以提高护士协调工作能力[19]。

3讨论

社会对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优生优育观念越来越强烈,相应的产妇与家属对分娩风险的事故特别关注[20]。作于一名产科护理者在工作中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当中,把患者利益放在首要地位,以熟练的专科技能、敏捷的观察力与警惕精神对待每一件事,从小事做起,对每项工作认真负责,尽量减少差错事故发生[21]。提高与完善护理的质量,做到使产妇顺利分娩,尽量减少医疗纠纷发生。要完善护理质量的管理体系,重视护理质量的各个环节。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使其有效地推动程序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标准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有效地避免与减少风险,保障护理行为的安全性,为所有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6):264-265.

[2]杨凤翔.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0):195-196.

[3]李建荣,马志敏.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08):245-246.

[4]陈蓉华.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9):132+136.

[5]李功基,苏雪琴,刘燕华,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05):221-223.

[6]吴琦.护士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6):109-110.

[7]马秀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6(04):133-135.

[8]朱新霞,刘世清,马春燕.风险管理在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4):176.

[9]米桂平.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7):248-249.

[10]刘世梅.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6):147-148.

[11]邵榕,山洁.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8):276+279.

[12]兰作会.探讨有效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2):130-131.

[13]张淑霞.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9):242.

[14]祝慧.分析产科护理的风险因子及其管理方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15+17.

[15]王芳.妇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探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02):152-153.

[16]王庆碧.护理风险管理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4(05):40-42.

[17]辛满艳.风险管理在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探讨[J].医药与保健,2014(03):116+136.

[18]孙海燕.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4(12):95-96.

[19]闫利琼.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01):131-132.

[20]戴芳.无缝隙护理模式在产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哈尔滨医药,2015(05):53-55.

[21]万培娟.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0):269.

护理风险管理范文第7篇

1·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小组成员职责。风险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各区域组长及部分带教老师组成,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主要工作是:①每月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例会,共同讨论、分析、确认风险事件,并研究风险干预措施。②检查各区域护士是否按要求进行风险事件的呈报,调查所呈报的事件。

1·2转变观念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首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进行风险管理的定义、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范围、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知识的培训,使全科护士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使护士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风险重点分析,改进工作流程,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每一起护理缺陷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1·3加强风险事件呈报风险呈报工作是风险管理实施之初的核心和关键,风险管理推行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事件的有效呈报。为了帮助护士确认风险事件,我科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分类,将风险事件界定在4个方面:投诉事件、差错事故、意外事件、护理记录问题。根据风险是否造成对患者的损害将风险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直接风险来自于护理人员,间接风险来源于全院各科及后勤支持系统。为了保证呈报的准确性,我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3·1鼓励护士如实呈报风险事件风险发生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士面临风险的大小,而不能反映护士的工作业绩。风险事件呈报的目的是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而最终目的是保证类似事件的不再发生。通过肯定呈报风险事件的护士的工作态度,鼓励护士积极如实呈报风险事件,不将风险事件作为惩罚的依据。

1·3·2改变风险事件呈报的内容我科制定了风险呈报表,内容有:事件类别;患者资料;当事人资料;事件发生前后患者情况变化;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过程;原因分析;科室讨论意见等几个方面。在呈报表中,不要求当事护士写自我检讨,仅要求护士书写事件发生的客观过程。

1·3·3加强对风险呈报的监督在质控检查中,如发现有风险事件未呈报,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将对护士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应严格遵守风险呈报制度。

1·险事件的分析每月风险管理成员对收到的风险呈报表进行讨论,针对科室的薄弱环节、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护理缺陷认真分析总结,找出原因,加以改进。通过对风险事件的分析、认识,杜绝同类事件发生,达到风险预警的目的。

2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2·1健全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在工作中,要求各级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①急救室工作制度:抢救药品、器械做到“四固定”,随用随补,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抢救现场要紧张有序,不说与抢救无关的话,认真做好抢救记录,做到有条不紊,准确无误。②“三查七对”制度:必须准确及时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药物的性质、用法、剂量以及配伍禁忌要熟悉并掌握。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复述一遍给医生听,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过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并签上准确执行的时间及全名。③职业防护制度:制定职业防护流程,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必须带手套;接触传染病人,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培训护士防刺伤的相关知识,规范操作过程,纠正操作中的违规行为,以预防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受伤。④危重病人护送制度:病人转运前护士应准确评估病情并记录,途中携带必需的抢救药品和器材。⑤标本送检制度:要求检验科对我科送来的标本实行登记,保证标本质量且不遗失,如有不合格标本及时退回。

2·2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必须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真实、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统一护理记录表格,对记录的内容、格式、表述均进行规范,做到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客观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2·3引导护士正确与患者交流沟通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工作人员紧张忙乱,家属焦急、情绪激动。若护理人员不及时与家属沟通,或与家属谈话时语言简单、态度生硬,很容易引起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因此,及时的交流沟通是缓解矛盾、避免纠纷的重要途径。

2·4保证各种设备仪器正常运转,耗材库存充足新设备、新仪器的使用及时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对各种设备、仪器实行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将操作规程统一挂在仪器上,便于每位护士掌握操作。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每日评估,了解耗材的用量,及时领取补充,避免因物品不足导致抢救延误或护理工作受阻而发生医疗护理风险。

2·5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制定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设立班次小组长,由主管护师、护师担任,职责是解决班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检查护理质量,以保证护理安全。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预检分诊工作,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就诊,并加强对候诊病人的巡视和观察,以确保病人候诊过程安全。

2·6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营造学习、努力上进的氛围,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定期在科室举行专科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制定新护士培训计划,按计划对新护士进行培养,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分阶段定时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形成业务水平稳定、思想素质过硬的护理队伍。

护理风险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急诊护理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1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86-01

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可行的管理方法和防范措施,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确保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急诊科室收治的53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86例,女性146例,平均年龄52.18岁;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56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24例,女性237例,平均年龄53.96岁,对改组进行有效护理。

1.2 方法。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针对各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因素及风险防范、改善措施进行比较分析。

1.3 采用SPSS14.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百分比来计量数据。

2 结果

在统计期间实验组中,仅有1例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对照组中有31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实验证明:采用急诊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急诊护理风险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3 讨论

3.1 急诊护理中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针对急诊科室在护理工作中表现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归类整理,在急诊护理中,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为:

(1)护理人员的主观因素。急诊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不积极主动,导致护理工作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从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导致问题多次发生。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患者服务时不能细心、仔细,有时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患者的咨询敷衍了事,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较大,在护理时将护理规范当儿戏,同时由于护理业务技能程度不高,技术不熟练,导致护理中经常出现操作失误。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较差,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分析和判断,无法采取前瞻性预防措施;在急救过程中,心理素质不过硬,导致心慌意乱,影响对患者的及时救治。护理人员的主观因素,是急诊护理过程中最大的风险。

(2)其他客观因素。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为护理人员的主观因素,同时也存在来自于外部环境或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因素。由于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护理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在急诊护理中缺乏参考标准和衡量依据,最终导致护理存在风险。由于急诊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导致护理风险增加。急诊病人容易出现呕吐、痉挛、咯血及窒息等现象,加大了护理的风险。此外,由于我国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医疗护理缺乏法律支撑,而在社会方面都倾向用于弱者,普遍认为医护人员掌握医疗技术,理应为病人负责到底,应该承受护理风险,外部环境的倾向,导致护理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3.2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1)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急诊科室要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牵头,负责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做好风险识别和风险监控,落实风险分析及汇报制度、加强风险预控,及时掌握急诊科室护理信息,查找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在急诊科室中药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对急救药品要设置专人管理,对危重病人设置专人护理。在交接班中仔细交接当班护理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要进行交接。

(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对急诊护理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及护理服务业务技能培训,让护理人员深入了解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掌握急诊科室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严格落实急诊护理管理制度,通过自身行动,切实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急诊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3)增进护患的沟通和理解。急诊护理需要对紧急事件或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在抢救或治疗过程中,要保持同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将患者情况告知家属,避免家属过多的忧郁,最大程度争取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面对紧急事件时,为护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蓓敏.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7):573-575

[2] 张琳,张海平,冯力等.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81-182

[3] 文若兰,王华珍,唐灵芝等.SWOT分析法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53-1855

[4] 危丽华,郑焰华.实施批量伤员应急预案演练与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7):341-342

护理风险管理范文第9篇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存在于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为护理风险管理。

目前世界上,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医疗护理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美国哈佛大学于1991年在纽约进行一项医疗风险研究报告中表明,有45%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受到伤害,从而导致病人延长住院时间;美国医疗风险管理机构研究结果显示:医院如果能够掌握存在各个环节的风险所在,那么风险发生率会大大下降。1993年香港医院管理局所辖医院开始系统地进行医院风险管理工作,1997年专门聘请了顾问公司,为医管局的风险管理模式提供专门的咨询意见[2]。

我国医院管理多注重效益和效率,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护理风险管理更是薄弱环节,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理人员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目前尚无有效风险管理组织[3],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对护理风险管理尚未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2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2.1护理风险的识别(NursingRiskIdentification)

护理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整个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常用的护理风险识别技术有三种:一是通常从多年积累的临床资料入手,分析和明确各类风险事件的易发部位、环节和人员等。第二是工作流程图法,包括综合流程图及高风险部分的详细流程图,由此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第三是调查法,设计专门调查表,调查关键人员,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在护理工作中可以把后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流程图法便于直观分析、全面综合,调查法有利于了解风险之所在,并且可以补充及完善工作流程图。

2.2护理风险的评估(NursingRiskMeasurement)

护理风险评估是测定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它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为选择处理方法和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评估一般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完成,其中期望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某个特定风险损失概率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一般频率高、幅度小的损失标准差小,频率低、幅度大的损失标准差大[4]。

2.3护理风险的管理技术(RiskManagenmenttechnology)

护理风险管理技术是针对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问题采取措施,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5],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风险预防(RiskPrevention):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如通过护理风险教育、风险监控和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护理设备的维护等达到风险预防的目的。

2.3.2风险承担(RiskAcceptance):又称风险自留,是指将风险损失的承担责任保留在医院内部,由医院自身承担风险,对于风险发生频度不高,预计赔偿额在医院支付能力之内时,可采用这种对策。

2.3.3风险转移(RiskTransfer)[4,6-7]:风险转移主要有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方式。保险转移是医院购买保险将风险责任转给保险公司,是最常见的风险处理方式。参加职业保险是对护士自身利益的保护,美国护士在遭到时,保险公司为其支付律师费、专家费、检验费等,每起事件2500美元;期间的职业损失费每天500~7500美元不等[8]。非保险转移是医院通过合同将一定的损失转移给其他合适对象,如无过错使用被感染的血液制品可以转移给血站等。

2.3.险回避(RiskAvoidance):尽量少开展风险高的护理服务项目或者停止提供可能产生某种高风险的护理服务项目。

2.3.5风险法律事项准备(RiskRelatedLaw):对于一些风险发生率较高的服务项目,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准备必要的法律材料,如诊疗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发症要详细向病人或家属说明,要求病人家属签字认可,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有法律依据可查。

2.3.6风险教育(RiskEduaction):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护理风险教育,除了正规教育途径,还提供网上资源[9]。已发生的风险事件是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可利用它向职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2.4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NursingManagementEvaluation)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和修正,为下一个周期提供更好的决策。看风险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其能否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效益比值等于因采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而减少的风险损失除以因采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若效益比值小于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若效益比值大于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可取[5]。

3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3.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现预防为主原则

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专职风险管理人员、科室风险管理小组三个层次管理组织。每层次人员要各负其责,切实做好三级护理风险管理;建立风险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时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制订有效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做到各环节严防细管,体现预防为主原则,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

3.2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管理落实到位

完善的制度是确保护理风险管理顺利落实的有力保障。在充分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找出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和高危部门,制订符合各单位实际的规章制度和防范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医护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0]。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给予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11]。

3.3持续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美国、日本、英国等都有专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对招聘的护理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对在职人员进行持续护理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具备综合专业才能[11]。各级医院应从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入手,强化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教育,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风险。

3.4改善护患关系,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自1983年美国首次把“以病人为中心护理”(patientfocuscare)的概念付诸实践以来,这一新的模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12]。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包含了医务人员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也包含了患者为此付出的代价[13-14];另一方面,作为医学发展的副产品——医疗护理风险的产生,对护患双方都不利,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告知制度,维护病人知情同意权,并实行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3.5树立正确风险观,建立良好舆论导向

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都要充分认识医疗护理的风险性[15],医院接受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患者并不是将风险转嫁给了医院,而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承担起了生命和健康的风险。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患者只要到医院看病就得百分之百地治愈[16],但医学存在未知性与风险性,即使在医学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误诊率也在20%~30%[17],而在国内误诊常常会造成对簿公堂。医疗护理风险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和发生的后果是不确定的,“治病冒风险”的观念要成为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的内容[18]。

3.6完善护理风险保险,减少风险引发损害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开展了医疗护理风险保险业务,一旦发生风险,有保险公司出面负责赔偿。目前我国还没有法律依据来制定赔偿金额是多少,这样给司法部门裁定带来很大难度,致使患者认为赔偿不够,医院认为赔不起、赔得冤,所以亟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的医护保险机制,真正维护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三者的合法权益。强制性医护风险保险制度需要卫生、法律、保险等部门制定详细的规章和具体操作方法,通过社会、医院、医务人员和病人缴纳保险费,共同抵御风险发生后的经济损失。

护理风险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有组织,有效地采取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减少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识别,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成为护理工作管理有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我院2年来对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1 护士责任心不强 急诊科护士接诊一位车祸患者,中午接诊时测生命体征未发现异常,就简单处理报告医生后,放置推车上继续观察,大约2 h,患者呻呤主诉下腹部痛,B超提示肝破裂大出血,导致死亡发生医疗纠纷。分析:由于护士不能履行护理岗位职责,不把患者当回事,误认为患者还是攥车党,忽略了患者的病情,护士仅注重执行医嘱,忽视了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耽误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时机。

1.1.2 护士履行知情同意告知不足 脑出血的患者给予翻身,执行翻身卡签名放置护士办公室。分析:由于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告知,忽视了患者举证的依据。

1.1.3 护士职业防护措施不到位 重症监护室护士被锐器刺伤的事,而患者HIV阳性,防范措施不到位。分析:由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知之甚少,不能使用正规的锐器盒,从事高危操作不能提供防护用品,以成本高为理由,忽视了自我保护意识或者职业培训不到位[1]。

1.1.4 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入脂肪乳的过程中,药液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分析:由于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未系统的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巡视患者不及时,发现药液渗出处理方法有误或经验不足等原因,违反了护理技术规范。

1.1.5 用药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 新毕业的护士在未取得注册护士,而单独执行用药医嘱、执行技术性配药流程。分析:由于护士长管理意识模糊,用药安全重点监控不落实,发错药、打错针、重复用药等护理缺陷时有发生不重视药,护理人员紧缺,就利用了未取得护士执业注册的助理护士执行医嘱,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1.1.6 护理缺陷主动报告不严格 骨科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未按术后护理常规执行,护士未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急送ICU抢救,造成护理纠纷。分析:由于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手术后护理常规不落实,护士长管理职能未充分发挥作用,主管部门监督或指导工作疏忽,流于形式等影响。事发护理纠纷讨论,科室依然未报告护理部。

1.2 护理环节管理

1.2.1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如危重患者护理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药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如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流程,制定急救-站位-目标流程,通过培训熟练掌握该项技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1.2.2 加强护理高危人员管理,及时纠正质量偏差 对新毕业的护士、转岗护士和毕业5年的低年资护士具有潜在风险,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工作。岗前培训内容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2]。重点护理环节包括:患者出入院、转出转入院、围手术期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输血护理及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特殊检查前后的指导等。发生意外及应急事件的处理程序(如气管插管意外拔管、自杀、灾害等)。每天用交班15 min的时间,进行提问护士,每周业务学习,每月考核评估知识目标达标。护理目标到达护士能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意外与紧急事件,掌握意外及紧急事件的处理程序与原则(请示报告、抢救流程、护理记录)。对每个护士进行考核,并建立护士业务档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回馈,并指导护士提高护理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1.2.3 加强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士的自我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及卫生法律知识,教育护士学法,懂法,用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规范工作流程,明确“以患者为中心”、“因病施护、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的人性化细节化护理目标;规范护理文书记录:给药注射输液单上签名规范,执行者/核对者双签名严格把关,配药时间、输液时间、输液滴数认真填写。门诊患者皮试每个患者除了有告知,必须还要有告知后护士与患者的双签名证实已履行了告知制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安全用药管理,护士缺乏风险意识及危机意识,有的护士盲目执行医嘱,缺乏临床经验,没有辨别执行医嘱的能力,如转抄医嘱和口头医嘱,机械执行医嘱而又缺乏法律文书的记录;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遇突发事件时,对药物存放地点、性能、不良反应等知之甚少,不仅忙乱无序而且不能在第一时间保证用药;护士发药打针后很少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严格执行用药流程,如发口服药的流程规范,双人床边查对签名,防止出现护理差错事故,是临床护理过程管理的一个重点监控。

1.2.4 加强急危重患者护理,提出预见性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士长对危重患者每天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抓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每天提前和推迟半小时上下班,检查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执行情况。每天利用晨间大交班15 min时间,进行工作讲评,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如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技术时,患者气管内痰多,如果不及时发现进行吸痰,造成患者窒息。护士长利用现场演练的方式,培养年轻护士的临床评判性思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

2 结果

通过护理管理者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的存在,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从小事做起(如发口服药)到细节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为临床一线护士提供正确指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 讨论

3.1 推行护士连续性排班模式[3],提高护士层级管理。急诊科、ICU、外科、内科病房开展APN连续性排班,为了保证夜班的护理质量,增加夜班护士人数,夜班为全夜班制。护士排班方式:①责任护士班:分为A班(8:00一15:30)、P班(15:00-22:30)、N班(22:00-8:30),每班均由1名组长带领3名责任护士值班,负责本班所有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②日班:(8:00-11:30,14:30-17:30)2名护士负责医嘱处理与核对、收费管理、常用药品与物品准备领取等工作;日班护士2名共同核对医嘱1次。责任组长负责护理工作的督促和管理,护理质量由终末控制变为过程控制,使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3.2 推行主动上报护理缺陷,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活动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差错缺陷,护士就胆心受处罚而隐满不报,要求当事人主动报告,保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纠正错误,尽可能地将错误的危害降到最小。事件报告制度:24 h内及时逐级上报。护理事故和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夜间通知夜班护士长和总值班。发生差错、事故单位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上报程序:病房护士病房护士长护理部院领导。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3.3 护理安全用药规范[4],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及危机意识,没有责任感。护士盲目执行医嘱,缺乏临床经验,护士机械执行医嘱又缺乏法律文书的记录;或者在抢救过程中及遇突发事件时,对药物存放地点、性能、不良反应等知之甚少,不仅忙乱无序而且不能在第一时间保证用药;或发药打针后很少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在发现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更好的方法,才能实现持久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5,4:44-45.

[2] 唐玉平.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和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6,09,26.

[3] 蓝惠兰.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8,12:41-42.

上一篇:测量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传统经典文化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