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0:55:03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范文第1篇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出题者确定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写作者据此选材并自拟题目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类概念(即话题)有的比较具体,有的比较抽象,前者如“服装”、“广告”、“看病”等话题,后者如“奉献”、“诚信”、“选择”等话题,相比较而言,第一类话题写作难度要小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前几年“热”了一时的“供料”作文的一个“变种”,是作文教学考查创新思维的产物。人们之所以看中了话题作文,主要是因为它与命题作文比较而言,有着许多优势,这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取材广泛,便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话题一定,有关这个话题的信息便纷至沓来。比如说,我们以服装为话题,要记叙,谁没有买过服装?可以写《买衣记》、《好想那件风衣》等;要说明,各校基本上都有校服,上装啥样?下装啥样?冬装啥样?夏装啥样?好写;要议论,从服装反映时代的变化,反映人的观念的更新入手,作者只要凝神敛气地思考一番,不愁无话可说。可见,话题作文便于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二)自由拟题,易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命题作文致命的弱点就是题目呆板、枯燥无味,因为要照顾到大多数,只能出一点毫无生气的题目。而学生根据自己所用的材料自由拟题,既能涌现出一批好题,又锻炼了拟题能力。如,以“生病治病”为话题,我的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个题目:《我死过一回》,写自己病危住院,妈妈心急如焚,医生起死回生,这题目起初是吓了我一跳的,它吸引人穷根穷底地往下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不限文体,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有人爱写记叙文,有人爱写议论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好的内容需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不限文体,也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天地。

二、写作规律和写作技巧

话题作文在取材立意、构思成文上有怎样的技巧呢?大致的方法如下:

读了写作的引语(称材料也行)后,我们要做到“四个确定”:

(一)确定文体。

材料一读,心头一热,头脑里有了素材的影子,这时自己要果断地确定文体,能记叙就记叙,喜欢议论则议论,不要犹豫。

(二)确定内容。

即选取材料,自己的生活见闻中有符合话题范围的材料,写起来便驾轻就熟,但容易流于平淡,这要注意。此为直接取材。自己手头无现成的材料,亦可根据平常的朗读积累加以虚构,但不是“克隆”他人之作。此为间接取材。

(三)确定主题。

作为初学写作的人,有了内容,头脑里不能不考虑,本文要反映什么,给人以怎样的启示,是弘扬真、善、美,还是抨击假、恶、丑?有了这个思考的过程,文章便不易偏离话题。

(四)确定标题。

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广告词”。好题目从哪里来?从自己所学的语言课本中去模仿,从自己所读的文学名著中去借鉴。可以这样说,文章要讲究,先从标题开始。不过,题目定下来,可先搁置一边,以防写作中灵感一来,又有了更好的题目,这叫做相机行事。

以上所说的“四个确定”就是一个构思的过程,实际操作时,因“地”制宜,可以打乱顺序,也可省略有关环节,因人而异。

三、常犯的毛病

(一)以话题作题目。

话题作文一般都要求“题目自拟”,可有的学生由于图省事或临场慌乱,抓住话题作标题,这叫“拉到黄牛当马骑”。这样的作文题,往往过大过宽,大而无当,不着边际。更有甚者,在考卷上不写标题,以为话题即标题,更是糊涂至极。

(二)文体不明。

文体的开放性,体现了话题作文的特色,给作者创造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作者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扬长避短地确定文体。现在常说,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最忌把文章写成“四不像”。

(三)偏离话题。

话题是个引子,是运动场的跑道。虽然大,但你不能超出它的范围。作文时要谨防“出界”。

(四)囿于引语。

一般的引语只起一种提示和引路的作用,我们可以叫它“电打火”,能激活人的思维,迸发思想的火花,引语中提示的内容也往往是写作中有价值的材料,不是不可以写。但是,大家都瞄准它选材难免会出现思路撞车、材料雷同的现象,从而使阅卷人生厌。聪明的作者是否注意到:不少引语中都用了省略号,这省略号所省的,才是你取材的天地,应该在那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四、存在的瑕疵

话题作文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考查方式,但这种作文形式也存在着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训练、考查的形式。我认为多多少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瑕疵:

(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猜题、押题。

有人认为话题作文能避免猜题、押题。对此,我不敢苟同。事实上,尽管生活中的话题很多很多,但出题人总得考虑作文的对象,兼顾到一些热门话题。这样,一些话题便在日常的训练中光顾过我们的黑板、作文本。话题作文也不能从根本上切实解决猜题、押题的问题。

(二)加大了评分的难度。

话题作文由于不限文体,在一张统一的试卷上就会出现好多类似文章,五花八门,对它的评分的公正性、合理性我也心存疑虑。我觉得话题作文加大了评分的难度,不知属不属于“杞人忧天”。

(三)应试作文训练有悖于话题作文训练的初衷。

你有素质教育的好政策,我就有应试教育的好对策,本来话题作文对培养开放型、创造型人才是一件好事。但少数歪嘴和尚又要把这本经念歪。据说有的初中专练记叙文以备考,高中专练议论文,这样是有悖于话题作文训练的初衷和情理的。

话题作文范文第2篇

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共用这个标题,命题作文指定了题目后,学生就没有选择,在同一个题目下,主题和内容大致相同,有的甚至连文体也作了要求。命题作文给出题目或者限制文体,其实就等于给学生画了一个圈,你有非常的能耐也只能在这个圈里跳。而话题作文则不同,它所给的“题”是话题,学生可以用话题作为自己的标题,也可以在话题范围内自拟标题。话题作文的材料和“题”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甚至是一个暗示,目的是在于帮助写作人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就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须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换句话说,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只是作文时的一种“引子”、一个“话头”或“一个范围”,让你任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任选一个你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来抒发与话题相关的某种思想、认知或感情等。所以,话题作文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这种自由形式表现在“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的”三自“方针上。

一、立意自定

立意就是确定你的文章要表现什么主题。话题作文的“立意自定”就是说,你的作文只要不离开话题,不管你表现什么有意义的思想,不管你领悟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写。比如以“考试”为话题来作文的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文章的主题:

①对考试进行价值判断,如分析它是好是坏,是有利还是有弊。

②写考试到底反映一个什么社会问题。

③写考试带来之际不同的人作了不同的准备,推理一下他们将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点明自己的主张。

④时间包含过去、现在、将来三个领域,可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叙事,如“二十一世纪陈士美的新考验”。

⑤空间即场合和地点,不同的空间地域会发生不同类型的故事。如“买东西时售货员多退了十元钱时的考验”、“考场内外”。

⑥可把“考试”人格化,通过把“考试”人格化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展示人世间各类人的考态。

二、题目自拟

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则是话题,是作文的“引子”。现以“奉献”为例来谈谈题目自拟的真谛。命题作文的标题只能是“奉献”,绝不可改变,而话题作文的标题可围绕“奉献”自己拟定。如“奉献真谛”、“奉献的人生”、“奉献与索取”、“种子与教师”、“树根与树叶”、“贝壳与珍珠”等。

三、文体自选

过去我们写命题作文时,写作要求上常注明:“写成记叙文”或“写成议论文”等字样。这就限制了作文者的写作思维,写不出个性飞扬的文章来,而话题作文就不同,只要你的作文不脱离话题,写什么文体都行。记叙类如小小说、故事、童话、寓言、散文、戏剧等,议论类如短论、随笔、读后感、杂文等,应用类如书信、广告、日记、启示、新闻访谈等。比如以“环保”为话题作文时,就可以写成童话,通过“小鸟”与“鸟妈妈”站在光秃秃的树桩上的对话中“小鸟”竟然连什么是森林、什么是大树都不知道等等来暗示人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总之,话题作文听起来很新鲜,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这只相当于日常生活中针对某一个话题而引发的一次谈话而已,只要把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内容转化为书面材料经过反复修改以达自己目标即可。在此,我们可以放心地说:话题作文比其他作文容易多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以上是笔者对“话题作文”的肤浅认识,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同仁指正。

话题作文范文第3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以“读”为话题,简洁明了,话题材料语提示可以读书,读自然,读社会,读人生;写作提示语明确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可见,作文应做到有“读”有“悟”。其中“读”是叙述,“悟”是议论。最适合写成夹叙夹议的文章。如果有“读”无“悟”,或“读”得不具体、“悟”得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离题、偏题,或主题表现不深刻,影响作文质量。而下面这篇作文则很好地把握了“读”与“悟”的关系,切中了题目的要点,成为高考佳作。

[佳作展评]

读・感悟

安徽一考生

午后的阳光缓缓流动,一捧清茗,任目光盈盈地抚过书页,心灵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

读是感悟。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途泥”,为的只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人豪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 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品读苏武,读出的是忠诚,悟出的是伟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悟出的是坚韧。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妹妹,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绝望,悟到的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愁怨。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品读三毛,读到的是怀抱天堂笑意盈盈的脸庞,悟到的却是快乐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忧伤,悟到的却是痛失爱人后弥漫在生命中的绝望。

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微笑,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朦胧,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慨叹!

漫漫人生路,在悠悠的午后,时光流动,在静谧的午夜时分流泪,在微明的晨光中彻悟,不失为美丽。

因为读书,因为感悟。

心灵得以升华,生命得以升华!

话题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话题作文是一种崭新的作文形式,它是用一个“话题”来引出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自己创见,带有自己思想与情感特点的作文。话题作文给学生以很大的写作空间,但这绝不意味写作时没有限制,能否紧扣话题,是话题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面对话题,我们又应该如何入手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给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归纳。

一、看导语

考生要想准确审题,顺利写作,一定要认真阅读导语(提示语)中的材料,读懂它们。这对确定合适的切入口非常重要,是构思的关键。导语不仅在内容上有提示,往往对写作角度也有暗示。如,2002年山西太原中考试题的引文“世事公平不公平,衡量的砝码是人心。我们曾经历过公平与不公平,我们也曾公平或不公平地对待过别人……”题目要求同学们用“公平”为话题作文,不少同学不假思索,大都写的是自己经历不公平遭遇。少数细心的考生则审题仔细,抓住“不公平地对待别人”这一句子,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角度。同等情况下,这类文章评分往往偏高。

二、析话题

话题作文的内容虽是相当宽松的,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并非是没有限制的,并非不要审题。实际上《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要求作文要“符合题意”,也就是符合“有关材料” “话题” “注意”三个部分的要求。那种置材料不顾,另立话题,节外生枝的做法,肯定被视为“跑题”,作文肯定得不到高分。

如何寻找、确立合适的切入口则是关键,我们首先要认真地研读和分析有关文字材料,调动思维,适当地将话题限制,使之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如:2001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的话题是“压力”,对“压力”通过限制,可以分解出若干个“小话题”:(1)学习的压力(2)父母、亲友、老师、社会的压力(3)新世纪给我的压力(4)生活中的压力(5)动物之间生存竞争的压力(6)新科技带来的压力(7)欢迎压力(8)拒绝压力(9)压力变动力(10)压力利弊谈……这些“小话题”的产生过程,既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对我们在作文审题方面是否具有敏捷性、变通性、准确性、深刻性的检验。这一步实际上是针对话题作文宽泛的特点,要求考生采取化大为小,大题小作的切入技巧,不至于行文时空洞无物或“隔靴搔痒”了。

三、定文体

考试要求,作文问题不限,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确定文章体裁也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方面,不限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确定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根据所选素材和表达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一种文体,然后按这一文体的有关要求写作。

四、选形式

话题作文中,形式是否新颖,对作文取高分也起一定的作用。在作文中 ,可以写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书信、日记、寓言、童话、相声、戏剧小品等。说明文,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较为生动;记叙文可以采用小标题;议论文可以从一种较新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话题作文一般不限制体裁,这样就为同学们选取更为恰切的文章形式提供了方便,所以在写文章时,我们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文章的选材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

五、拟标题

俗话说 “看文先看题”“题好一半文”,可见题好是何等重要。自拟标题其实也是对学生拟题能力的一种考查,有的考生将“话题”作为标题,实乃下策。作文拟题一般有几种方法呢?

(1)在话题前、后或同时加上适当的词。

如《我第一次上网》《“网”事如风》

(2)不用话题中的词语,但是拟题与话题有深刻的联系。

如《救救孩子》(反映中学生沉迷网吧的现状)

《月光下,一只孤独的老虎》(反映环境保护的重要)

(3)巧用电影电视、名文名著、古诗古词、歌曲等为题名。

如《因为有了你》《一往情深》《不能没有你》《同桌的你》

《对我,你是最危险的存在》( 台湾杜国清诗名)就可以当作话题“朋友”的题目。

如《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你在他乡还好吗?》《我祈祷》《好人一生平安》《只要你过的比我好》之类来给“祝福”为题。你若借助这些“名题”至善发挥,那么你的文章将会蓬荜生辉,光芒四射。

俗语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牢扣话题,拟好标题,这对于增强全文的魅力,突出全文的主旨和线索都有很大作用。总而言之,体现凝练、新、美特色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对你的文章一见钟情的。

六、立主旨

话题作文运思到此,就无异于命题作文了。多向思维,大胆创新,展示个性就可以写好话题作文。新,是见解新颖、深刻、走出平庸。它有两个含义:

(1)角度新,从别人未涉及或少涉及的领域去写。

(2)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众不同。立意准确,选好主题是写好文章的要求之一。我们有的同学作文不爱动脑筋,老想吃现成饭,或模仿某些课文的主题,或是将自己的某一立意多次运用,从小学写到中学。这样的文章谁爱看?如话题作文“拔河”,常规的主旨往往是“加强团结”、“同心协力”之类,而有个考生却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深挖下去,由一方联想到双方,由团结联想到竞争,从双方相互竞争的角度立意,一下子突破了平庸之见,显得深刻而又别致。

话题作文范文第5篇

1. “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的对象。

2. “背景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

3. “提示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写作者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

4. “要求”主要为写作明确写作方向。

所以话题作文的审题步骤一般是:审定话题――审准材料――审读提示语――审清要求。下面具体说明之。

一、审定话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核心是“话题”本身。作文所给的话题,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不论是观点型的,还是范围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义。如果话题的意义还未搞懂,写作又从何谈起呢?

“审话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深入理解话题的内涵,然后从相近和相反两个角度扩展联想,寻找话题的外延。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层次结构。

话题作文常见的类型有: 观点型、关系型、范围型。下面再分述之。

1. 观点型题目。

也就是把从提示性材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结论,或是命题人理解材料时所得到的某一见解,作为写作者写作的依据或“话题”。

这类“话题”的审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比照一下自己的选材和所写内容是否吻合话题的观点即可,既不能违背也不可偏离,即保持线性延展。如“坚韧――我追求的品格”、“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写作这种话题作文时,在立意上就不要费什么心思了,就以这个话题作为文章的中心就可以了。

2. 关系型题目。

有些话题的提示性文字中涉及到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那么写作者在拟制“话题”时就可以将这两种事物、对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对于这类话题,我们在审题时需要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就有可能偏题。例如:

①取舍关系:“空想和实干”等。

②依存关系:“风筝与线”等。

③并列关系:“解剖别人与解剖自己”等。

④递进关系:“怀疑与思考”等。

3. 范围型题目。

话题既没有表明什么观点,也不提供几个事物或现象的比较,而只是圈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至于写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自由度很大。这种“范围型话题”等于为我们的写作画了一个无形的圈,使我们所有的创造性的写作活动都只能局限于这一个特定的圈内,不可超越。所写的内容只要在限定的范围之内,都是符合要求的,都是切题的;至于具体的写法和角度完全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你可以从正面去肯定话题的积极意义,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一下可能会出现的不利后果。

如话题“埋头拉车”、“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人生的价值”等都为我们限定了范围,虽然我们可以多角度行文,但必须分别在“埋头”“假如可以”“人生”的圈内构思。

二、审读材料

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用于启发引导写作者思维的媒介。所以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

“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例如这样一道话题作文题: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请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作文。

这个话题作文的关键句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的思想倾向: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它正好暗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感恩”“反哺”等美德。“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 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忘记与铭记”是在引领考生正视过去,正确地看待历史。考生只有正确解读了材料的内涵,方能从容应对,写出精彩的文章。

三、审准提示语

从某种角度来看,提示语是话题作文的关键,材料只是话题的引子,话题只是材料的抽象和升华,而提示语则是连通话题、材料及写作范围、目标的纽带。所以,审准提示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审题效果。

例如这样一道话题作文题: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这其实是在告诉考生应从相似联想的角度寻找作文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自己家的孩子最聪明,妈妈的话语最可信,故乡的水最甜,家乡的月儿最亮,情人眼中出西施等。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以为我美也是如此。

“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就为我们反向审题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相反联想,即不以感情的亲疏来认知事物。这方面的作文材料考生也应能找出许多。古人所提倡的“唯才是举”“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就是不以感情的亲疏来左右认知的典型。再如东晋的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儿谢玄;北宋的王旦举荐自己的死对头寇准;美国钢铁大王洛克菲勒兄弟临终不是把公司交给子孙,而是交给了自己的一个职员,等等。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认真审视这句提示就会形成这样几组情况:

a.亲近―正―深,b.亲近―正―浅,c.亲近―误―浅,d.亲近―误―深,e.疏远―正―深,f.疏远―正―浅,g.疏远―误―深,h.疏远―误―浅,i.没有关系。

如此审题,我们就有了无限选择。

四、审清要求

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的最明确的限定,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如果审视不清,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这里,我们只谈谈“自选文体”。“自选文体”并不意味着随便写而是要选择你最有把握写好的文体,而且是规范的文体,要力避“四不像”作文。

话题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学教学;话题作文;拟题

【中图分类号】G6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话题作文是近些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采用的作文测试形式,“自拟题目”则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要让学生写出具有才情和个性的文章,好的题目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得好“题好文一半”,好题目要夺人眼目。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从中窥见人的精神面貌,是文章的第一道风景。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同学们把话题当题目,使所拟的文题呆板僵化,缺少生气,读之令人如同嚼蜡,这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诗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出文章的灵魂。中考作文,阅卷者看到一个漂亮的题目,往往会“因题而爱文”,提高你的分数。

怎样教学生拟一个好的标题呢?如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比喻、对比、引用、设问、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命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比喻式

如《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又如《生活不妨喝点苦酒》《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鹤》《拾起那一枚贝壳》《人生是一张答卷》《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等,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孝”话题),《脚印处有我的人生》(“关注生活”话题),这些题目都富于文学色彩,使读者一下子感到其内涵的分量,产生迫切追读的愿望。

2.对比式

客观事物本身都存在着好与坏、新与旧、美与丑、善与恶等对立的方面,通过多角度联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加以对比,使读者一见便知正误,细读便明是非。如《“我要学”与“要我学”》、《律人与律己》、《扫一屋与扫天下》、《冷面孔“菩萨心”》、《天才与笨蛋》等,这些题目使人一目了然。

3.引用式

引用就是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用到标题上,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文章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罚你没商量》、《知识就是力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做生活的强者》等。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Four in love

4.设问式

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如说明文的题目《地球是圆的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议论文的题目《老实人总是吃亏吗?》、《什么样的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等。又如《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再如《我是谁?》、《21世纪你怎样做?》、《你拒绝精彩吗》等,这些文题以其强烈的语言气势,充沛的感彩,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的警思。

5.对偶式

用工整的对偶句式做标题会给人简洁明快之感,如《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斩断亲情,昭显正义》等。

二、符号法

用符号拟题,形象生动,清新活泼,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1+1=?》、《金钱≠幸福》、《爸爸+妈妈

三、反常法

运用多角度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作反向思考构成文章题目,往往能收到奇效。逆向思维,力求出新:如《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竞争”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关注生活”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素质教育”话题)。又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不知足者常乐》《好人一生平安?》、《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些题目一反人们的思维定式,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巧换法

利用语言的双关或语言关系,巧换字词或其意义,能使文旨了然,产生绝妙的艺术效果,《如向“前”看与向“钱”看》、《莫让春游变“春忧”》、《谨防“打假”变“假打”》。

五、移用点染法

运用或模仿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拟题。如《道德苦旅》(模仿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诚信无价》(模仿电视剧《情义无价》)等。如此机智地移用点染,推陈出新,妙趣横生。

六、反常法

逆向思维,力求出新:如《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又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不知足者常乐》《好人一生平安?》,这些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无情的父亲》、《说谎的老师》用形贬实褒手法,反弹琵琶式的作文标题,反而比正面选题更能吸引人。

记叙文多冷静叙事----忌俗;议论文多思辨色彩----忌虚;说明文多客观说明----忌偏;散文多抒彩----忌浅。标题拟得好,会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有先声夺人之妙。古人说,好的文题是“文章之浓缩,文风之先导,文辞之彩门”,是有深刻道理的。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提高对文章题目重要性的认识,平时加强训练,在考试中,一定能画一个“顾盼生辉、神采奕奕”的“文眼”。

话题作文范文第7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商业机器公司的部门经理,因工作细节失误,损失了1000万美元。沉重的压力使他忐忑不安,精神不振。几天后,董事长约见了这位部门经理,处理“1000万美元损失”事件。处理出人意料,部门经理既没被开除,也没降职,却委于同等重要的新职位。结果是:这位部门经理因工作出色,几年之后便成为了董事长极好的助手;公司因这部门经理的失误吸取了教训,且用心经营,前景特别看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这道作文题的命题模式。可能是未来几年不少省市高考作文命题的模子。有人称这种模式的作文为“无话题作文”。

“无话题作文”题的最显著特征是:作文题没有限定“话题”,话题是暗含在“话料”之中。作文前需要依据“话料”,确定好写作的“话题”。一般来说,一段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提炼的话题也不单一。所以,“无话题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自由得多,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也大得多。这大概是近年“无话题作文”走俏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作文题,“话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考生宜从话料中提炼出一个“话题”,这个时候应注意题干的要求。这道作文题明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这是确定话题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题目还要求“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这既明确了立意的方式,也暗示了确定“话题”的途径。

就整段“话料”而言,说的是董事长对部门经理的“信任”,但更多考生阅读这则材料后,会关注处理结果――“部门经理既没被开除,也没降职,却委于同等重要的新职位”,且把这种“信任”看成是一种“宽容”。在“信任”或“宽容”的背后,有些考生还读出了“理解”,读出了“原谅”,读出了“对人才的重视”……有人在这个大前提下,审视“话料”中的句子,或许还能读出“细节决定成败”,“压力与动力”等等。以上这些,都可以确定为此作文题的“话题”。当然,这些话题是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有些处于中心层,而有些属于次中心地位,甚至边缘化。

为“无话题作文”题补上“话题”,这个作文题就变成了一个比较规范的“话题作文”题了。规范的话题作文题一般具备四个“要件”:话料、话引、话题、要求。我们应该弄清楚四要件在话题作文中的作用:“话题”,确定立意的范围,是整个作文题的“纲”;“话料”暗示了立意的方向,具有隐含性的特点,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话引”具有提示作用,命题者的意图一般体现在“话引”中,此作文题的“话引”严格来说没有出现,这给了考生更大的写作空间,其实,无话题作文的“话引”,一般是暗含在考生确定“话题”时对材料的理解中;作文题中的“要求”,是作文时必须遵循的准则,也是作文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弄清了四要件的作用,我们可以为写这道作文题审题立意:如果我们确定“信任”为话题的话。依据材料的暗含信息,考生可以写“信任铸就成功”;如果确定“宽容”为话题的话,考生可以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到底选何话题,如何立意,宜依据自己对话题的认识与自己的积淀来确定。一般的原则是:选话题宜“中心层”优先,立意求大众化下出彩。

具体请看以下三篇例文,或许我们能从例文中得到一些感悟。

[佳作展评]

《宽容》新序

房 龙

70年前,我写《宽容》,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谴责压制新思想之罪恶,主张对异见予以宽容。

在主赐予我生命的第113个春秋,在已过去的112个岁月里,我愈来愈感觉到人群中的窒息,感觉到宽容无立身之地。在旧版《宽容》受到普遍称赞的今天,我再写《宽容》,以告世人宽容之必要,以期唤醒沉睡在人类灵魂中的宽厚与仁爱。

中国有个作家叫余光中,他在《幽默的境界》中写道:“用幽默感评人的等级,有三等。”我觉得,用宽容来评人的等级,也有三等:第一等是给予宽容的人,且能宽容他人而不期回报;第二等虽不是给予宽容的爱者,却多少能领略他人的仁厚、能够窥见自身的罪恶;第三等便连他人的宽容也感知不到,更有甚者,还……

宽容是互相的事情,需要施者与受者的默契配合。没有施者,就无所谓受者。那受者乞求来的丁点的宽容。也不能算是真实意义上的宽容,只能算是施舍。宽容是施者主动给予的。当然,如果施者宽爱无私。对受者给予无限的宽容,而受者却无动于衷,甚至反咬一口,歪曲那段对受害者造成伤害的历史,那宽容就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了。

人群之中需要宽容,同样,“国群”之间也需要。譬如“二战”,与“一战”的分赃不同,“二战”残局的收拾,是通过审判进行的。因为世界现状让人认识到,苛求,只会引起更大的灾难。

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便是两次最主要的审判。这两次审判,公诉人无一不提出,他们是以文明的名义提起公诉的。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让战败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恶,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的判决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无疑可以把战胜国归入第一等,不是因为战争的胜利,而是因为对文明的维护,对战败国的宽容。德国被归入第二等,德意志民族在累累白骨中醒悟过来,对受害者深深地忏悔。

而日本,只能被归入第三等,甚至,连第三等都不够格。不能否认,日本民众中固然有些已经醒悟。并且有一部分为了使更多的日本民众觉醒而奔走。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大和民族显然是没有忏悔之意的:从参拜靖国神社,到修改历史教科书,到修改日本宪法,军国主义愈演愈烈。日本,这个名为“大和”的民族,却着实没给世界和平的迹象。也许,这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讽刺。

未来是什么模样,我不敢断言。但历史的演进终究会让世人都明白:宽容意味着什么。

(作者:郑天鹏)

点评:本文属于借题发挥之作。作者由材料联想到房龙的《(宽容)序言》,借房龙之口作《(宽容)新序》,阐述自己对宽容的独特见解。

然后,借议“二战”阐谈自己的“宽容观”。当然,这也是对作者独特见解的一个具体阐释,这具体阐释紧扣了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体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

本文语言朴实,但朴实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篇较好的学生散文。

成功,在于你的选择 叶 帆

有时宽容引起的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当别人的失误给你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事实时,一切争执与责罚都是无济于事的,聪明人会考虑到。别人的本意是好的,或者只是

一时不小心才犯下错误,于是能够诚心诚意地原谅别人的过失,用宽容来安慰别人因失误而愧疚的心。这样才能化解一段忧怨,赢得一世友谊,争得一份感情。

历史上就不乏这样的事例。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这时,曹操意外发现,自己的不少部下曾给袁绍写过表忠信,信中的内容大多是贬曹褒袁,并希望投靠袁绍。曹操的亲信们曾建议,最好把那些怀有二心的人严加法办,以做效尤。一时间人人自危。不料,曹操却下令将信烧毁,不追究任何人的过错。那些将士们因此都十分感激曹操。并在以后的战场上英勇无比,为曹操成就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宽容了犯错的将士,化解了将士们的忧,消除了自己及谋士的怨。他选择了宽容,也就选择了成功。

宽容不仅可以化解忧怨,还可以赢得一世友谊。为后人传诵的管仲与鲍叔成为莫逆之交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传,管仲与鲍叔一同做生意,分红时,管仲多拿了一份,事后鲍叔并不认为他贪财,因为他知道管仲家里穷;管仲为鲍叔出主意办事,结果血本无归,鲍叔也不认为管仲愚笨,而为他辩解,认为他没有遇到好机缘;管仲三次作战。三次败北,等到还兵之日,鲍叔还以其为“凯旋归来之先驱”。鲍叔用他的宽容成就了管仲的经天纬地之才,同时,也因此赢得了一世的友谊。两人成为了莫逆之交。

历史上因宽容而成就伟业,赢得友谊的例子不胜枚举。而现当代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惊叹不已。

“情种”萨特,一个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正当其事业如日中天时,他的家庭生活却极其糟糕。其妻莎利波娃却宽容了他,并为他辩解道:“一个男人不能因为婚姻而泯灭自己最本质的东西。”于是,她赢得了萨特最终的深爱,争得了一份最真挚的感情。

曹操是成功的,鲍叔是成功的,莎利波娃也是成功的。虽然人们对他们的成就评判不一,但他们的宽容之心,却得到了人们的永久赞颂。

宽容是种美德。选择宽容,才可能化解一段忧怨,赢得一世友谊,争得一份感情,收获各自的成功。

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作文,考生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紧扣自己设定的话题,并借此话总领全文。接着用“话料”诠释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自然引出全篇的主旨句。

文章主体部分通过例证法,论述了宽容能化解忧怨、赢得友谊、争得感情,从而证明选择宽容,就是收获成功。

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每层先叙后议,层与层过渡自然。

信任,阳光?黑暗? 凌 杰

面对部门经理因细节失误而损失的1000万美元,董事长不仅没有辞退他,反而对他委以同等重要的职位,董事长对他的信任铸就了公司的辉煌。

在生活中,信任有时是一缕阳光,它照亮人性最阴暗的角落。

在生活中,信任有时是一缕和风,它吹散聚集在眼前的乌云。

在生活中,信任有时是一盏明灯,它照亮其他人前行的道路,同时也点燃了自己的爱心之火。

然而,信任有时也会构造一堵堵墙,将人推向深渊……

精忠报国的岳飞,一身正气,英勇善战,令金兵溃不成军:但是,你挡得住敌军的千军万马。却抵不住背后奸臣的冷箭。

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厚的脊背,针针见血地负起母亲的叮咛与沉雄的神州,为了精忠报国,你对朝廷的信任,却让你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千古奇冤啊。你的报国路,让昏君奸臣弄得曲曲折折,险象环生。你信君,孰不知,金銮殿不露声色地已勾勒出风波亭的雏形……

阴谋出笼,十二道金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良捉拿。昨天的猎人,今天的猎物,你角色的转换呵!回京路上有一佛寺,佛寺的老僧曾叮嘱你,此次回京凶多吉少,而你只能回朝,虽然背上“精忠报国”隐隐作痛。因为母亲大人的教诲容不下你对朝廷有半点的不信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手上铐子,脚上镣子,颈上枷子,《满江红》就是从小校场熟悉的枪尖上起笔,在一块陌生的磨石上结束的。

你的一腔热血。化作历史的一把冷汗,后人该怎样瞻仰你的英容呢?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此时你人生三十九度春秋已化作永恒……

我好恨,你为什么要信这样的朝廷;我好叹,一代抗金名将就此陨落。但我为你自豪,因为大“信任”在你身上,已得到了真正的诠释!

呵!你的名字背面是民族的疤痕,你的名字正面是历史的勋章!

信任,黑暗?阳光!是她,给你留下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精忠报国的岳飞。

点评:这篇作文从“话料”入手,引出“话题”,接着用一组排比句(段)阐释话题,而后笔锋一转,似乎从反面立意进入具体的阐述,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写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由于信任朝廷而被害,看似是对“信任”的一种否定,而正因为有这种大“信任”才成就了岳飞百年、千年、万年的永恒,此文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文章最后既点题,又照应前文。

话题作文范文第8篇

作文需要指导,需要必要的技术性点拨,话题作文也不例外。但目前话题作文的指导常有“见物(技术操练)不见人(思想内涵)”的现象。其表现是,机械生硬地将作文题分出哪些类型,譬如从话题的语法特点,分出什么概念型、关系型、判断型、是非型等;从议论的方法角度,分出什么一语中的法、避实就虚法、以退为进法等;从话题材料的性质,分出什么寓言类、漫画类、谈话类、诗歌类等;还有从审题的流程,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再看什么等。说实话,这些着眼于“技术层面”的作文指导很难说对考生有多少真正的帮助。那么,高考话题作文的指导从何着眼呢?一句话,还是由话题作文最本质的特点入手,强化思想,突出精神,训练思维,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评价生活、分析社会、感悟人生的水平。生活是纷纭复杂的,话题作文不管采用怎样的形式,其话题总有一个思想的内核。这些思想的“内核”,往往被种种自然或生活现象“包裹”着。要重思想,先练思维。要练就一双能看透表象、揭示矛盾的“慧眼”,就得展开思考,学会分析。分析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哲学上的许多观点,譬如偶然与必然、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事物都是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等,都是我们认识社会现象,评价社会生活的“利器”。

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联想引申、触类旁通,也都是我们打开思维通道的钥匙。可以说,思维品质的深刻、严谨、流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文章思想含量的丰富还是贫乏。思维品质的提升重在训练。训练就应结合平时的作文审题扎实进行。要把每一次作文训练作为思维训练的良机,不要就题说题,就事论事,而应举一反三。譬如,有一道关于“合作”的作文题。材料的大意是:“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前浪说后浪推着自己前进,后浪由衷地赞许前浪。后浪和前浪彼此谦让、推动、称赞并感谢对方。”从此较浅的层面看,“合作”包含团结互助,所有工作要取得成功都需要合作。譬如政治家的合作,艺术家的合作,科学家的合作等,这就已经很切题。很多同学可能会停留在这个层次。但是,这显然不够深刻,思想含量偏低,也没有把“合作”的深刻内涵揭示到位。如果从反面说,没有合作就不可能成功。这样,言论的现实意义就突现出来了,立论就有了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还可以再往深处想,可以说目标凝聚人心、引导合作的作用。合作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什么层次的合作就有什么层次的人生;有合作才有和谐,有和谐才产生美。人类需要和谐,人与人需要合作(譬如“和谐社会”);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自然需要合作(譬如“天人合一”)。这样的立意又使文章多了些宏阔视野和现代意识,作者就站在了一个思想的制高点上。决定一篇文章高下的主要是立意。立论时,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所议论的内容要有对生活的真知灼见。一篇文章的价值如何,首先看文章的立意是否有新意,是否有深度,是否有新颖的见解。泛泛而谈、人云亦云、浅尝辄止,都不可能让文章跃上思想和精神的高地。利用作文指导和讲评的机会,进行提炼中心(主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升华认识,发展精神,砥砺思想锋芒,应该是高三作文训练的“重头戏”。譬如有一道以“记忆”为话题的作文。材料大意是:“蚌用血肉孕育了晶莹光耀的珍珠,却也留下了永远无法消除的创痕。于是,蚌用温热的泪液,将昔日层层包裹起来。转侧时难免会触到痛处,却也有说不清是酸是甜、是苦是辣的记忆。”人生如蚌。人生总是与记忆相伴,它可以让你痛苦,也可以带来幸福。这个题目,可以写记忆中的辉煌,也可以写回首时的失落;可以写一件痛苦或者幸福的往事,也可用亲身体会或他人经验;阐述痛苦与得意,关键看你怎样看待,如何处置。记住什么,舍弃什么,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总之,“蚌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巨大空间和逻辑思辨的广阔天地。如果仅写“记忆”中的酸甜苦辣,显然立意一般,如果写到“在记忆中成长”“痛苦的记忆,使我成熟”,突出不同的记忆对人成长的意义,那就能胜人一筹。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传说中有一种奇怪的兽类,一直在兽群中横冲直撞,受伤流血,可是它从不在白天去顾及那些伤口,只是到了晚上才会独自躲到山洞中,轻轻舔舐流血的伤口,然后流下大颗大颗的眼泪,细数自己为了生存留下的创伤。我想,如果可以,它会愿意忘记那些痛苦的记忆。然而因为它们时时在隐隐作痛,如同与生俱来一般,就像我们永远也摆脱不了那受到时间冲洗却丝毫无法咸淡的记忆的痛。从身上剥落的记忆,本就是身体的一部分发,我们就这样拖着那条长长的印子,一边冲撞未来,一边回头舔舐着伤口,听着心里的弦被时间一根根地绷断,感受着脚底传来的阵阵隐痛。而未来的路,也因那条印记更有勇气走下去,为了一条印记的更加完整!读着这样活力四射的文字,你不感受到思想的愉快和精神的力量吗?还有的同学可说是灵感突至,慧眼别具,写了一个民族的记忆,迸发出“记忆乃民族之根”的思想火花。记忆,与我们的历史如影相随。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仿佛有一位饱经磨难的老人向我们讲述他们的经历。这个在病榻上了几千年的古老民族,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屈辱和血泪,忍辱负重,一步步地走向腾飞,走向辉煌。所以,记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许,没有一个民族的记忆比犹太民族的记忆更沉重。千百年来,充斥在犹太人记忆中的就是怎样在他乡强烈要求有属于自己的领土才精神的故乡。于是,犹太教就运而生。当虔诚的犹太教徒在“哭墙”前老泪纵横时,一颗迁徒奔波的心似乎安顿了下来。所以,有人说,记忆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无从之宝!读着这样思想深沉的文字,真的是在分享同学们思想的喜悦,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了一条风光无限的精神之旅。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重在思想,绝大不是要学生重走“假大空”的老路,而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实际出发,从对人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在写作中走向思想成熟,这样的思想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作者:柴淹

话题作文范文第9篇

一、化大为小速破题

“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在破题时要善于“大题小作,化虚为实”,即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怎样把话题化小呢?可用添加因素法,为话题加上修饰或限制成分。例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就不可以“空”对“空”地写。若把它缩小成“美”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幸福”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关于“爱国”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关于《红楼梦》的看法是丰富多彩的等等这些与话题紧密相关的题目,选中一个,就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把宽泛的话题落实到某个与话题紧密相关的故事或现象上。这是话题作文构思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二、驾轻就熟定文体

话题破解了,继之而来的是确定文体。文体不限,往往会令作者举棋不定。确定的原则是熟练或擅长。每种文体都有其体裁特点。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抒情文,以抒情为主,其它表达方式为辅。小小说,要符合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点;散文,要符合“形散神聚”的艺术特点;诗歌,有诗歌的形式及表现手法,语言要有张力,有形象性、暗示性、音乐性,有意境,有立体感。作者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或爱好,选适合自己的文体,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善于想象者,可以塑造鲜活人物,编写耐人寻味的故事;善于思辩者,可以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紧密联系现实分析议论。热情者,就用你的亲切催发人心灵中的温馨;冷静者,则以你的沉静叩动人的心扉。这样写作起来就能扬长避短,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着眼全篇巧布局

有了明确的主题和合适的文体,鲜活的材料也就如泉水般从脑海中涌出。作文的素材好比建材,水泥、沙子、砖石、钢筋等材料不经过组织安装不能成为楼房。布局谋篇,好比建筑楼房的设计施工,可以把纷繁杂乱的内容组成一篇有条不紊的文章。布局谋篇要做到有序、连贯、统一。有序即要将所有的材料排成适宜的次序,做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连贯,指文章语言形式的前后联系,思想内容的脉络贯通,全文从形式到内容体现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文章的首尾呼应,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等,都属于连贯的问题。统一,就是文章通篇保持一致的见解,一致的情调。

话题作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描述或者议论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源头。就着这个源头说事论理,抒情写志。话题作文,古已有之。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为中考、高考作文的热点,无疑,话题作文给了学生更大展现个性特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自由空间,但是并不是毫不受限制地任意挥写,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在考场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了解话题作文的分类

从话题作文的要求上看,可分为命题性话题作文、填充性话题作文和引发性话题作文。命题性话题作文,是在提出一个话题后,根据话题的内容进行作文命题,也可以称之为全命题性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除了按一般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来写外,必须按命题者所给的题目来写,不能换题目。

填充性话题作文,就是在作文要求中,给出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写作的作文,习惯上称为“半命题作文”。

引发性话题作文,只对学生作文提出指导性要求,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作的作文,习惯上称为“自命题作文”,这种作文给学生留下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更自由、更灵活,更能使学生写出新意来。这类题目,要扣住与全命题作文的区别,一个为话题,一个为题目,截然不同。

二、立意要准确、深刻、新颖

第一,化大为小。摄像时,角度选的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就是这个道理。可是,由于话题范围很宽泛,要想使中心明确、具体,就要从小切点入手,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写法来突出中心。如以“环境”为话题,可以从一棵老树的成长经历和它最后的悲惨遭遇来反映环境变化,也可以从一只青蛙历尽千辛寻找家园,却无法实现的命运,来反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动植物自述的形式来叙写环境,就会使立意更鲜明突出,而且新颖活泼。

第二,巧用比喻引申义。对一些名词性的话题,可以借用比喻义或是围绕话题事物作相关、相近、相似的联想与追想等,也可以写出新意。比如以“楼”为话题,可以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比作一座高楼,也可以把人生比作高楼,再想到应如何建设人生的高楼等。又如以“灯”为话题,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灯联想引申到照亮人生之路的灯,这灯可以引申为人,或是物,或是某句话等。再如以“风”为话题,可以由自然界的风联想到人类社会的风,诸如借助学风、勤俭风等一些社会优良之风,来歌颂新时代、新人物、新风尚;借送礼风、追星风等不良之风来抨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三、增强创新意识,重视临场发挥技巧

要增强创新意识。话题作文要想取得高分,就要放开手脚,敢于展现才华,在选材“新颖”、立意“深刻透彻”、表达“生动形象”、语言“有文采”、形式“独特”(书信、日记、寓言、小说等)等方面下功夫。

另外,要重视临场发挥的技巧。话题作文给了考生足够选择的“自由”。要学会选择,

一是选择擅长的文体。在具体选择哪一种文体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看此话题最适合用哪种文体写作,用哪种文体写起来更顺手。如以“童年”、“家”为话题就更适宜写记叙文,如以“真诚”、“孝心”为话题就更适宜写议论文。第二,在一个话题选择多种文体均可的情况下,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在选好文体的基础上再以好的形式展现出来,也会为文章增加一个亮点。如用日记、书信、自述、对话的形式,或用大标题、小标题,或用题记、尾记的形式等,如以“生活”为话题,大标题是“生活让我成熟”,下面分别截取了三个生活剪影来体现三个小标题“生活让我学会真诚”、“生活让我学会自强”、“生活让我学会理解”。这种新颖的形式会让文章显得更加清晰、分明。

二是选择熟悉的内容。要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强,限制少,题目大,600字的短文较难写实,因此要将大题目化小写细就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只有“以小见大”,才能有利于写出个性和特点。要展示自己的功力,在考场作文中,要力图将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思考,读书的广泛收获,写作的过硬本领充分展示给阅卷老师。要学会拟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拟题目,所以应当努力提高拟题的水平。作文题目首先要准确,此外,还可在凝练、含蓄、新奇、优美上下功夫,力求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给文章拟一个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标新立异,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下面以“书”或“读书”为话题,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1.扩展法

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如:上面的话题可拟题为:《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读书轶事》、《世界因书而精彩》等,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一种拟题方法,同时也使话题由大化小,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2.想象法

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据此,以上话题可拟题为:《假如世界没有书》、《22世纪的书》、《梦幻的书海》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法拟题,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五、要让作文语言“出彩”

一篇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要使文章“出彩”,可以使用片段性、局部性的生动、形象语言来“点缀”读者的眼睛,展示自己的语言功底。可以是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句,如:“记忆中的冬竹和山楂,孤零零的秋千,以及那座有顶的小屋,仿佛是一根根长长的绒线,一头系着我的心,一头牵着绵绵的乡情与童趣”,读来启人神思,情动人心;可以是气势非凡的排比、比喻句,如;“家是什么?是一方温馨的港湾,是一片育树的黄土,是一点柔和的灯光,是一把慈爱的花,是天边一抹美丽的云彩……”读来动人心魄;还可以是风趣幽默的借用句,深邃含蓄的哲理句,脍炙人口的引用句,妙趣横生的仿拟句,等等。这些句子点缀、穿插在文章之中,会有亮人耳目、怡人心扉之效。

上一篇:四年级童话作文范文 下一篇:三年级上册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