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20:44:36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字】课程改革,内容整合,服务意识

化工制图是职业院校化工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和化工图样,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化工设备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化工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获得绘制和识读图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贯彻“识图为主,绘图为辅,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原则。在实践能力方面,授课时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此外,还应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养成进行加强,同时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也会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夯实基础,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出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达到既定目标和课程要求,在几个学期的《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摸索中,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来推进本门课程的教学:

一、及时关注化工制图课程的新动态、新发展,掌握新技术,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当今时代,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迅速发展膨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渗透力的逐渐增强,体现出来的结果是教师掌握的知识在落伍,而身为人师,要提高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作为知识的传授与传播者,必须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研究新问题,学习新技术,防止知识老化与脱节,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迅猛发展。

二、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之间的比例重新分配,让学生学而有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与知识基础,合理调节教学内容间的比例关系,突出识图的重要性,做到精讲多练。我将本门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国家标准介绍与学习、绘图、识图及相关练习。

(1)制图国家标准。图样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绘图,才不至于影响图样使用的通用性。从学生作业和课堂练习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图线的用法把握不好,符号、文字、数字等书写欠规范,画图马虎。我在教学中注意强调国家标准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作业时,重视图面质量,并把图线的使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杜绝不规范制图。

(2)绘图。绘图部分是本门课程的重点,但是就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来看工作,学生在工作中应用很少,对绘图基础进行讲解,而对于一些补画三视图和补全漏线题,不予深究,以够用为度。另外,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多做必要的练习,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达到当堂消化和巩固的目的。重点训练学生制图的质量和准确性,鼓励学生探求和实践作图技巧,在实际识图时加以恰当运用;针对学生出现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直观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模型、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可以将抽象的投影关系直观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其次,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十分欠缺,对此要求学生尽量不要根据空间想象,对三视图进行形体分析,将物体分部分来根据三等关系将图线对应起来,分步解决,加强学生的绘图能力。另外,在课余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便于学生实现物体与其投影的有机结合,为识读化工图样时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识图。识图部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通过加大此部分内容所占比例,重点对学生读图能力和方法进行训练,使本门课程易于学习,学而有用。读图部分相对来说较简单,但由于学生尚未学习专业课,图形中的很多结构都没有直观的理解。通过带领学生到实训室中绘图学习,为工艺图和设备图的学习提供很大的便利。另外,添加了焊接、建筑、机械制图的部分内容,拓展知识面。利用习题册中的练习,重点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将其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方法向所有同学推广,求得制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探索。

1、通过几年的教学实际,我总结出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不是因为喜欢这门课而学习,而是因为喜欢任课老师讲课风格而学习,对此,在上课时,我尽量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亲近学生。并且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化工制图课理论知识较少,学生感兴趣程度很高,这都使得化工制图课易讲易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讲课内容的连贯性和因果关系,思路清晰,将讲课内容变难为易。

2、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部分章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对于较简单的知识让学生先自学,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最后教师做补充和点评,保证全部学生投入课堂中不掉队,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学生虽然基础不错,但是班里有一部分是文科生,基础很差,化工制图课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更是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在上课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扰乱教学秩序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相似内容的比较,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做到重点突出,对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内容,首先让学生就此讨论,最后教师分析讲解,加深记忆。

3.合理调节教学中的比例关系,以学生够用为度。化工制图课程的定位是专业基础课,所以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结合我院学生就业实际,加大识图部分的比重,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化工设备图和工艺流程图,对于绘制视图的要求是为后面的识图服务。

四、合理的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

结合我院学生文科生占一定比例,且基础不好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只有一个思路清晰的头脑,才能学好化工制图课。

化工制图课规律性很强,但不易总结,在课程中要培养学生严格的绘图识图顺序,只有思路清晰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制图的规律,从而学好这门课。空间想象能力对本门课程至关重要,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这个能力较好,尤其在绘图中体现出来很大的差异。所以,我教育学生不能单纯使用这个方法,根据形体分析,将物体分部分绘制和识读。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方法,学生画图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制图课的兴趣与信心。

2、提高空间现象能力的方法。

(1)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空间想象力的提高。学生在高中时已经学习了立体几何,对于元素及立体的空间形象有一定的感性储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模型以及学生自己制作的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投影关系变得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2)空间想象与投影分析有机结合。在读图中,着重训练学生熟练进行投影分析和正确的物、图对应的能力,并将其与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达到“想的清楚,画的正确“的要求。

(3)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训练。作业内容、形式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乃至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训练空间想象力方面以补画第三试图、补全漏线等作业为主。在学生进行识图时,带领学生到实训室,利用化工设备进行讲解,不仅直观易懂,更增强了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而能用。

3、对学生进行及时讲评、定期考核

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除批改作业外,还应及时把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加以辅导,尤其是重点内容要做好定期检查和小测验,以督促学生的学习、总结,使其形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参考文献:

[1]胡建生.化工制图(化工类专业适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空间想象;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在许多科研和生产活动中,如机器设备、仪器的设计、制造、维修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离不开图样。图样作为表达设计和交流技术思想的一种简明、快捷的媒介和工具,在经济领域中越发凸显其巨大的优势和重要性。化工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化工图样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绘图技能以及运用投影原理展示图示和阅读化工图样的能力。为达到上述要求,本人在制图课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切实提高学生对化工制图学习的认识

对化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当第一次接触到化工制图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会产生这门课程同我所学专业没有多大关系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化工类专业的学生不过是整天与瓶瓶罐罐打交道,学学化学知识、做做实验而已,而这些教与学的过程又不需要画图,即使需要也只是画一下简单的示意图。因此,上新课之前,通过介绍职业类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教育化工类专业不仅要培养合格的实验室分析化验人员,更重要

的是要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一般来说,化工类专业的毕业生,一开始都要到化工企业生产第一线去工作。我们应该这样教育学生,到化工设备制造企业,绘图、读图能力当然必须具备,比如在日常维护、中修、大修中,需要对设备部件进行更换,或购买,或自己加工,或外协加工,都必须依据图纸来进行;再有,无论是设备,还是工艺的技术改造,都要首先从图纸的修改做起。图纸的绘制、阅读和管理是化工生产企业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方面的工作稍有欠缺,都会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二、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化工制图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智力之母。”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不可能学好,兴趣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唱主角,学生被动地在下面接受知

识,导致学生厌烦听课,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曾有过这样的切身体会,如,要学生将一台简单的纯水生产演示设备的工艺流程描述出来,开始,我对照该机器设备讲解了几遍,可学生印象不深刻;后来,适时给他们配发流程图之后再来讲解,学生就能迅速掌握,并能够事后自己亲自绘制出生产流程图。过段时间,让学生再来拿图纸对照设备来说明,他们基本上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能运用自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工类其他专业课程时感到吃力,这固然有其基础不好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他们没有找到快捷的方法。我们的专业课程,尤其是涉及工程学方面的内容,教材中用来帮助消化理解文字内容的插图、附图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吸引学生的眼球,对相关部分的知识或内容就会理解得更为透彻,印象也更为深刻。

三、合理利用教学方法,体现教师“导”学生“学”的课堂教学

将化工制图每个教学课时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直观演

示,引入新课。由于职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视化工制图为天书,所以,只有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讲到化工制图投影法时,可以自制一个三维空间坐标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空间坐标的建立。第二阶段为重点讲授。在直观演示引入后,利用大约几分钟,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这也是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讲授中易懂的可略讲,讲清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如,在讲到如何将空间坐标布置到平面时,可以将自制的三维坐标通过展开到同一平面让学生更易理解。第三个阶段为小结阶段,通过小结来浓缩教学内容,指明重点、难点,让学生思维进行整理,使杂乱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成珠”“连串”,理顺层次,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第四个阶段为预习阶段。利用课上最后几分钟。由教师对下一课时学习内容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进行简要阐述,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阅读预习,以便联系旧知识,初步了解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猎取知识的信心和能力。以上四个阶段衔接紧凑,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

四、大胆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

现在所用的化工制图教材,都是厚厚的一本,当学生拿到化工制图的教材时,看到内容庞杂,学习上不知如何下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应该针对社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对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对所选教材作出必要的调整或删减。化工制图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要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国家标准和规定、投影的基础理论、专业制图的一些特殊要求等等,而有关轴测图和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就可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对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则十分必要),大胆删减。为提高化工制图的教学质量,我们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即国家制图的基本知识及画法几何、化工专业制图两部分。国家制图标准的使用和规定,可贯穿在化工专业制图技法的教学当中,画法几何部分以投影基础为基础,讲透三视图的形成及视图的表达方法;化工专业制图部分则要讲授化工设备及管件的平面展开图。

五、采用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1.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制图知识

以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知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不要停留在直观感知和观察上,而且还要进行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边观察,边思考,边比较,边思考。

2.借助立体模型,充分利用模型教具或学生自制橡皮泥模型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反复观察,绘图读图,从而激发他们空间想象的兴趣。在制图室中实践画图,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也最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或到就近的化工企业实地观摩,反复思考,进行绘图读图的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指导,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还可通过课内外布置补画漏线或视图等方式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林大钧,陆宏钧.简明化工制图.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2).

[2]葛耿.化工制图课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7(4).

[3]熊洁羽.化工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Abstract: AUTOCAD software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s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al design,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and other fields. It is a king of professional drawing software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Through the practice students learn the drawing and design methods of AUTOCAD software, which includes the 2D graphics drawing, 2D graphics editing methods, the drawing and edit of the common process flow chart etc.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make students fast, efficiently and skillfully master the drawing and design methods of AUTOCAD software, draw and edit the common process flow chart and achieve the level of drawing.

关键词: AUTOCAD;实训;绘图

Key words: AUTOCAD;training;drawing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169-02

0 引言

AUTOCAD软件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机械设计、轻工化工等诸多领域的产品设计中,是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绘图软件。目前多数院校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训采用的方法是:先讲解绘图和编辑命令,再绘制一张图。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教会学生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缺点是不能高效完成绘图工作。

根据社会调研,并针对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仪表维修工的岗位职责、技能鉴定的要求,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提出自动化专业的AUTOCAD综合实训应该是采用项目驱动法,培养学生熟练绘制方案流程图、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等的绘图能力;采用多方位考核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笔者在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自动化1301班的AUTOCAD综合实训中予以实施,在学生绘图能力和主动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是笔者的一点心得,抛砖引玉,与同行共讨。

1 实训内容

模拟工作环境,绘制工作中的一套图纸;总结经验提交实训报告一篇;并进行答辩,以找出不足,加以更正。

1.1 绘制空压站的一套图纸

①绘制样板图,如图1所示。

②化工厂空压站的方案流程图如图2所示。

③空压站物料流程图,如图3所示。

④空压站管道仪表流程图,如图4所示。

1.2 提交实训报告一篇

①对二维图形的绘制方法技巧的体会和探索。

②对二维图形的编辑方法和应用场合的理解。

③对各常用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和编辑方法的体会和探索。

1.3 进行答辩

2 综合实训达到的目的

①模拟现实工作场景,实现学生就业以后与工作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学生轻松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②通过绘制样板图、化工厂空压站的方案流程图、空压站物料流程图、空压站管道仪表流程图,使学生全面掌握绘图命令、编辑命令、环境设置等常用必备命令的使用,从专业角度更加理解各工艺流程图之间的关系,并且掌握快速绘制套图的方法。

③通过保存样板,可以一劳永逸,在以后的工作中,随时取用,提高效率,减少工作量。

④通过查找资料、探讨、整理完成实训报告,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发扬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完善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⑤通过答辩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汇总常用技巧、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查缺补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 实训实施

首先模拟工作场景,以空压站为例,绘制方案流程图、物料流程图、管道仪表流程图。

①设置样板图。首先布置任务,学生思考探索,教师启发讲授、演示操作,通过设置图层、绘制图框、绘制标题栏、设置文字和标注样式、填写标题栏、保存样板图。学生完成任务。

②绘制方案流程图。教师布置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避免重复性的工作,并演示操作相关绘图和编辑命令;通过调用样板图,设置绘图环境、修改标题栏、绘制设备、绘制物料线、进行标注、保存为样板图。完成任务。

③绘制物料流程图。根据设计流程,启发绘制物料流程图,通过调用方案流程图、修改标题栏、修改流程线、位号位置、添加参数、添加物料表、保存为样板图。完成任务。

④绘制管道仪表流程图。通过调用方案流程图、修改标题栏、修改、添加设备、流程线、添加控制点、修改添加标注、保存为样板图。完成任务。

⑤提交实训报告一篇。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总结归纳二维图形的绘制、编辑方法技巧,对各常用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和编辑方法的体会,总结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⑥答辩。针对每位同学的绘图成果,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讲述自己的体会收获,与同学分享。

4 实训考核办法

本实训以学生掌握软件操作作为考核标准,考试内容分为两各方面。其一实训报告成绩(占30%);其二是依据学生平时的操作情况以及课堂出勤率,视其表现酌情给分(占70%),如表1所示。总分为上述两项分数之和。

5 效果

通过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证明,该实训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绘图效率,增强了学生的绘图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绘图工作,效果显著。在实训中提高了AUTOCAD软件应用水平,总结了操作技巧、使用心得,具备了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绘图的能力。

总之,为学生以后尽快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笔者认为AUTOCAD综合实训应该首先教会学生如何高效的、正确的绘制所需图形;其次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再次从工作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找到不做重复工作,一劳永逸的方法。本次实训采用新的改革模式,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庄红.化工制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王宏.AutoCAD2008基A应用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工专业 折装技能 一体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43-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到技改中去,这对学生的管路和设备的选用、安装与维护,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路和设备的拆装技能。因此提高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十分必要。而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作为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训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上更多的停留在单纯的使用工具拆装成套管路上,没有与其他课程衔接。学生容易陷入为了拆装而拆装,没有思考的机械作业中,看起来教学很“热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实际上学生的技能提高不多。

技能即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只表示开始“会做”某件事,而远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初级技能只有经过有组织、有目的的反复练习,让行为动作产生记忆性,让行为动作形成一种本能,才能提升到技巧性技能阶段。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具备某种技能,核心是训练,而训练必须要有目的性和组织性;这就要求在训练时要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训练,通过训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掌握技能。这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时下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教学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可以极大改变学生理论实践脱节,技能学习慢的状况。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通过一体化方案设计,可以将管路拆装涉及到的知识与职业能力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在化工管路拆装中实施一体化教学可以将化工制图、化工设计和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一个体系,而不是单门课程的要求,改变过去学生学完一门课不知道该门课用途的状况。

(二)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要求

根据人的大脑形成记忆的原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给学生的印象最淡,难以形成记忆,就更谈不上形成能力了。大脑最快形成记忆,并且印象深刻的方式是行动经历、立体空间体验和直观图形,而一体化教学以学生行动训练为主,辅以实物接触和训练,因此可以极快地让学生接受,提升课堂效果。

(三)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积极性高

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在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展示自己的优点,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小组的对比竞争,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较高的成就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化工管路拆装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高职学生培养必须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对化工、石油专业的学生,化工管路拆装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能力,管路拆装能力,阅读管道布置图和设备布置图的能力,安全防护能力。针对这些能力,课程融合了管路的设计、安装、拆装训练及读图制图方面的内容,将化工管路拆装与化工制图、化工设计和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等课程紧密结合。结合本校情况,将化工管路拆装课程以管路拆装训练为核心,辅以“6S”安全管理、管路布置图和设备布置图的读识的内容,设计一体化方案。

(一)建立企业岗位模拟环境

主要围绕企业生产现场的“6S”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符合“6S”体系的一体化教室,各种规章制度与企业要求一致,务求通过职业岗位场景模拟,让学生提前感受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进而培养学生的遵守规定、执行规范的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自身素养,自觉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在学习中进行职业氛围的熏陶。进入化工管路拆装一体化教室的首要要求是准时、整洁、整齐,首次进入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生产的意识。安全教育采用先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管路拆装的安全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强调安全注意重点,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二)学做结合,反复练习,形成技能

每组在开始进行拆装训练时,都领到任务单,主要有管道布置图,要求学生按照任务单的要求,集体分析管道布置图,然后列出完成该管道布置所要申领的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到领料架领取相应的零件、管件和工具。然后在拆装场地将布置图的管路安装出来。此任务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管道布置图及重现管道布置的能力及工具的选择能力。在安装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工具使用情况和安全情况,记录并进行必要的评价。在安装完成后,组织学生分析管道验收标准,让学生设计管路验收方案,并进行管路系统的验收。

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各组的优点,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本组工作点评,组与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管路拆装的动作要领、工具选择和使用情况、安装技巧、团队合作等经验和教训。最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纠正和补充,最终让学生对管路拆装的技术要求、动作要领、拆装技巧、工具正确选用和使用等相关要求形成系统认识。

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问题和进行必要的引导。在此任务中,将读识化工管路布置图的知识、管路安装标准的知识、管路拆装的要求、工具使用的相关知识等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合到实施任务的行动当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每一步都要根据任务要求和碰到的问题,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去,也就是要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和结合方式,才能完成任务,这样就实现了学做一体化。

最后,根据技能是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的规律,要让学生最终形成拆装技能就必须让学生反复多次地重复训练。这种练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必须是螺旋式的提升,每次拆装练习都必须进行总结点评,巩固优点,改进不足,让学生逐步提高,让按拆装的各项要求去拆装成为学生工作中的习惯,最终形成拆装技能。

(三)采用过程考核,让评价更符合学生能力实际

公平公正的考核及获得与自身能力相符的评价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基础。在训练过程中主要依据“6S”管理体系给出学生的素质得分,每天都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10%;技能训练得分主要通过个人表现、行动能力、操作能力和水平、团队合作意识进行评定,占总成绩60%;最后进行拆装考核,成绩占30%。

三、取得的成果

(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提高

对比以前讲练的模式,学生进行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了,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了,经常出现学生团体讨论的场景,这是以前所没有的。学生在训练中能主动地去想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学生真正形成了技能

经过一体化教学后,学生初步形成了管路拆装的技能,个别同学可以在家自行修理水管。大多数学生在结课一年以后还能清楚地说出拆装的各项要求和动作要领,可见学生真正学会了管路拆装技能。

(三)提升了自身素养

通过一体化教室的“6S”管理,及一体化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和考核,学生普遍养成了遵守纪律、态度认真的良好习惯,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四、注意事项

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对实训场地要求较高,实训场地必须保证必要的硬件,否则一体化教学将流于形式。

二是必须配备2名以上教师,做到考核准确,指导及时,这样才能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高效完成。

三是学生要合理分组,充分考虑性格、能力互补,这样有利于团队工作开展,能实现先进带领后进,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足够的自我追求和提高的空间,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哲智.高职课程建设的反思与探求[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

[2]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3]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4]周玲.浅析基于项目单元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职业,2010(6)

[5]卢俊.“6S”管理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1(6)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2011年)

【作者简介】樊丁珲(1982- ),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化工、石油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化工仿真;教学;原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笔者自任教以来,多次担任学校的化工单元仿真实训教学,就我校两年制高技的学生为例,两年的学制中,四周的化工单元仿真,5周化工大工段仿真,两周的技能鉴定仿真培训,可以说占整个教学的25%左右,所以如何抓好仿真实训教学,直接影响的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何让校门准确的与厂门对接,不能不说化工单元实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校采用的化工软件出自东方仿真软件公司,在该公司出品的单元仿真模块中,又分了5大模块,分别为反应器,动力设备,传热设备,塔设备和复杂控制。在5大模块中我校重点选取了反应器模块中的固定床反应器单元,动力设备模块中的离心泵单元和CO2压缩机单元,传热设备模块中的管式加热炉单元,塔设备模块中的精馏单元和吸收解吸单元共6个单元进行教学。下面我就化工单元仿真实训教学提出几点我的建议,也可以说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在我看来仿真实训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方面,在实训之前一定要准备充足,包括实训过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全角与半角的识别,精馏塔压的超压处理,吸收解析的前后阀的打开顺序,泵的入口管线堵塞等等,不能为了某个单元实训而准备,因为化工本就有“大化工”之说,换而言之任何一个单元不能独立存在。学生学不好不能都怪教师教的不好,但是肯定有教师方面的原因。我想有的老师实训之前临阵磨枪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要上好一堂实训课,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堂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我们一直向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却往往犯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错误。在对待知识的问题上,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预习,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实训内容的不淘汰性,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性。

2.抓住在岗每一分中

学生进入机房,就如同进入车间,进入工作岗位,分秒间都关系到生命,财产的安全,要把这种意识自始至终的贯彻到整个实训过程。

仿真实训教学的重点不单纯在开停车的操作上,可以说开停车的操作仅仅是一个载体,我们要由浅入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教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要教给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的包括该单元的原理,设备,流程,以及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这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理论实践双到位,切实的做一个双师型的教育工作者。

我想很多教学工作者始终秉承中国的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并且完好的把该理念运用于化工单元仿真实训教学过程,忽视了化工单元本身的基础知识,而一味追求操作上的高分,甚至本末倒置不惜采用违规操作,钻化工单元程序的空子,但事实上却反制了我们该项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开设化工单元仿真实训的目的是为弥补化工专业学生实习的不足,通过化工仿真软件的模拟现场图,DCS控制图,辅助控制等增加学生感官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3.实训后的反思

单元仿真是一门理论模拟实际的特殊课程,遗忘周期可能较纯理论要长一些,但是不回顾,复习,学生还是会最终忘掉所学的知识。课后作业也不可或缺,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单元流程图的绘制,单元工作原理,单元操作事故的判断和处理等等。

(1)能力拓展

每一个操作单元都有正常开车,正常停车,事故,正常运行等项目,我们就是让学生能够及时判断事故,并作出准确的处理。在这个环节,教者要沉住气,让学生自己观察,一次次的摸索,总结,最终得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并回顾自己错误的原因。可以3-5人一组,大家讨论,尝试,通过操作验证,并自己实现理论上的论证。

(2)适时回顾

如何检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考试当然是一个好方法。

虽然这不能说明一切,都是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采用循环式考试,保证学生能真正掌握该单元操作。

下面我就吸收解吸单元实训教学为例,简单说一下仿真实训过程的注意事项。

笔者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把教与学分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将吸收解析的基本概念进行回顾,穿插实例,并将单元实训的知识点穿插其中,然后以简单的流程(见1-1)为例,首先认识流程中的主要设备,并且总结各设备的主要作用,并回顾设备的种类,比如最常用的塔设备为板式塔和填料塔,吸收操作常用填料塔,以此扩展到不同种类的填料。

最后介绍总结该流程。引入基本概念像洗油,富气,贫气,富液,贫液等,通过对流程的观察,得到有利于吸收的条件是低温,有利于解吸的条件是高温。根据对此流程的介绍,由易到难,再开始我们本仿真单元的引入。

本单元正常开车操作一共81步,其中操作评分64步,质量评分17步,操作界面有4个,还有两个参数界面,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单元,大部分的学生刚接触的时候首先被如此繁多的步骤给吓倒,不知从何下手,这个时候教者一定要明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如何操作,如何学习,如何吸收新知识,方法最重要。

已经明确吸收解析的流程,并总结低温高压有利于吸收,高温低压有利于解吸。那么操作顺序应该是先做好洗油的初期准备及冷循环,然后调控操作条件,各工艺参数稳定后,进原料气,采出产品。然后再进行操作,和总结的步骤进行对比,找出不同,并找出原因,最终完成正确的操作,由此一来,操作讲完了,该单元相关的仪表类,化工原理类,生产技术类,化工制图类的相关知识也贯穿其中。同时要留下作业让学生画出本单元的操作流程图,并思考该单元的事故,并写出书面总结。以便于第二天讲事故的时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仿真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异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学习载体是电脑,所以对于学生来讲,诱惑也就更加大。笔者认为,责任到人,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一人一机,一人一凳,全部落实到个人,加上电子教室,还原卡的双层监控,就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电脑上胡乱设置,或者安装游戏程序,保证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另外,规章制度要完善,奖惩情况要坐实。光有制度,不执行的话就是空制度。学生从进入仿真室,穿着,言行举止全部要按照一名真正的化工工人来要求自己,教师要三令五申的强调,进机房,如同进工厂,出现任何问题都是生命与财产的直接损失。笔者将自我管理引入到仿真实训,教师统管全局,班长是执行者,下设各班组长,分班,在管理,学习方面采用激励对比式,使班级内呈现你追我赶的喜人景象。

笔者认为中国式的教学,就是嚼完的馒头,毫无滋味,也无新鲜感,所以在仿真实训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们自主创新,要一切从企业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教师的经验操作告诉学生,我们需要的是勤快的工人,不是懒工人,所以阀门应该开多大,什么时候开什么阀门,调什么仪表,教师要点,要拨,但是不能太透,比如为什么离心泵的料液要卸到10%才排放掉,为什么精馏的停车要降负荷,而不是直接停进料,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浪费。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化工原理》课程 课程改革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标准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是知识,二是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不但具有理论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实际生产中,他们不仅是关键生产环节的操作者,还是整个生产环节的组织者。《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若干单元操作过程,研究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和典型设备,它涉及化工生产中众多的操作和设备,要求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在培养化工生产技术人才中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实际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7年我院化工系组成毕业生调查小组,重点走访调查了湖南的数十家化工企业。他们对毕业生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运用专业理论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面对企业需求,我院在教学课程、理论知识与化工企业生产知识衔接、实践技能教学等方面都作了大的改革,使培养的毕业生更符合企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1]

1.1涉及的知识面广泛。

学生需具有高等数学、制图、物理、化学及计算技术等必修课程的基础知识。

1.2工程实践性强。

要求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有感性认识与了解。

1.3各单元操作过程相互独立。

遵循的原理和法则各不相同,每一单元操作均可独立讲授、单独使用。

1.4设备类型多种多样,且结构复杂。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需配以大量的挂图或设备模型。

1.5各种操作现象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授课时为解释清楚,需花费大量时间。

1.6大量利用公式、半经验公式或关联式进行计算,学生记忆困难。

2.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1][2]

《化工原理》课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给注重知识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这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却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本着“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对该课程的传统内容实行必要的整合。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大模块,即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及实践教学模块。

2.1实用的基本理论知识模块。

我们把《化工原理》课程的各个单元操作分解为一个模块,主要的单元操作如流体流动、流体输送、传热、蒸馏等都改为模块式教学,内容包括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定律、原理阐述、过程设备的基本计算。由于高职教学理论学时少,学生基础较薄,本模块对原来的理论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精简,例如删除应用性不强的内容:传热中的热辐射、吸收中传质机理等;精简公式的理论推导,甚至直接写出公式,如简化伯努利方程推导,重点讲解该方程的应用和延伸。精简后的基本内容不脱离大纲要求,能够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通过基本内容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化工单元操作中最基本的共性规律知识。同时为了突出该课程的工程实践性,使学生学会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拓宽知识面,可将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适当补充进去,例如在传热中对换热器的类型和特点作主要分析,提出套管式换热器与列管式换热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各有何主要特点,适合于哪种场合,在列管式换热器中还分哪几种,现在还有哪些新型换热器等问题。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种类、材质、价格、传热效率以及耗能等。在离心泵一节中,分析讨论:如何判断汽蚀的产生?离心泵打不上液体的原因有哪些?在传热一节中讨论:什么是换热器的“水锤”现象?生产中为什么不采用过热蒸汽加热?在精馏、吸收一节中分析讨论:进料量的大小对精馏塔操作有什么影响?温度或压力变化对塔的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些内容既将理论联系实际,又是学生工作后要面对的操作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突出的实践教学模块。

高职教学实践课时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叉且反复循环。这给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极好机会:一方面实践可以加深对该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经常用所学理论知识认识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复的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理论知识的纵向连贯性思考和横向分类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使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体经验。为了强化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我院《化工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由三部分组成: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2.1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训

我院采用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TDC-3000培训系统,利用计算机真实地再现生产中的基本单元过程,使学生在一个与化工生产控制室一样的操作环境中,即在虚拟化工装置的环境下,通过键盘鼠标的操作,进行化工原理各单元过程的“仿真”操作。实践证明,化工单元仿真实训解决了学生到现场实习只能看不能动手,无法达到实习目的的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反复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对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的基本原理的理解,熟练掌握了各个单元过程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分析和解决生产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为毕业后能迅速上岗操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2.2化工单元操作实训

该过程在化工原理实验室内完成,我们在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先进的电脑系统,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课件详细介绍了与实验目的、原理、设备、操作步骤及与实验技能操作相关的思考题,逼真地再现了实验过程。化工单元操作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过程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各种性能数据的测定方法和整理的方法,以便学生日后能根据不同的生产任务进行过程和设备的选择、调节,进而实现过程和设备的最优化操作,提高经济效益。学生进入实验室一般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照真实的实验设备,熟悉实验流程和学习操作方法,模拟进行实验操作。预习完毕就可以动手进行实验。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设备,将多次模拟过的操作技能发挥出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原理。

2.2.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化工原理和有关必修课程所学知识,以单元操作为主进行设计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计算方法,用简洁文字、图表表示设计结果及化工制图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的工程实践训练。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把一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题目,使学生有真实的感觉,而且许多生产实际的要求和书本理论有时并不完全相同,有很多实践经验的因素,这更能体现工程实际问题的特点。从工程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化工原理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1][3]

3.1引进课堂讨论。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往往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思维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讨论就是一种较好的模式。课堂讨论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就某一专题内容进行学习、研讨、交流,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讨论课的教学一般应分四步:第一步,设问,设置一个讨论专题。第二步,讲解,学生上台阐述其对某问题的理解和看法。第三步,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进行评议,发表新颖独创的观点。第四步,总结,依据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课堂讨论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气氛,加强师生的联系,挖掘师生的内在潜力,提高教学效率。这种讨论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

3.2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化工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化工原理》理论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准确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强调应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强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到现代化工厂进行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最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图表、模型、实物、录像和幻灯片等为教学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加强实验,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化工概念,巩固和深化理论,提高实验技能;密切联系前续课的实验操作和仪器设备。

3.3使用数字化教学。

数字与化工整合的教学使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始终是人们认识世界、激发创造力的源泉。数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集体听课的局面,实现了个别化,强调教师教的界限,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主要的措施有:在教学中推广多媒体CAI,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活动视频、动画、图像等进行教学,形象逼真地重现设备操作现象和设备内部结构,使得复杂结构直观化,抽象概念简单化,给学生一种很强的实物感,使课堂内容既生动又丰富。同时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大课堂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CAI教学学时可比原来缩减大约1/3,而学习效率可得到明显的提高。

4.结语

《化工原理》课程所研究的理论是学生进入化工生产实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所应用的设备是生产中最基本的过程设备,它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是作为化工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作为化工类专业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实效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我院《化工原理》课程进行了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通过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冬等.建设校内化工认识实习基地,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化工高等教育,2004,(1).

[2]王明辉.化工单元过程课程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围绕叶传质分离技术曳课程建设方案进行课程开发建设

成立有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传质分离技术》课程建设开发组织,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建设方案。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化工总控工高级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深入企业,广泛调研和对典型岗位任务分析后,构建《传质分离技术》课程。

开发《传质分离技术》课项目化教学配套教材: 在有企业专家参与下开发出《传质分离技术》课项目化教学配套教材[2]。教材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遵循国家职业标准与生产岗位需求相结合原则基础上,要打破课程界限,有效整合了化工原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认识实习、化工制图、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等多门课程的部分资源,并将化工总控工考核内容融合于课程教学之中,依托实训装置和实训基地,使教材更加适合实现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教材具有如下特色:淤所选教学情境是经过调研论证的相关企业典型单元操作;于突出高职特色,依据生产实际的化工单元操作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识来选择内容,主次分明;盂依据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与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项目化教学要求相适应,体现“讲、学、做”一体化,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榆工作任务典型,既承载知识又承载技能,且知识支承技能;虞知识由简到难,技能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操作进,螺旋上升。

创建与《传质分离技术》课项目化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条件: 实施课程教学,校内应具备以下实训条件:多媒体专业教室、仿真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模型、实物等教具。使用时不与其它班冲突。课程教学对硬件环境基本要求见表3(略)。校外实训条件:具有对应本课程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可以在校外真实生产现场完成教学任务。建成或开发的实训基地以及相关的教学、实训条件已到达或超过教学基本要求,完全胜任《传质分离技术》课项目化教学需要。

叶传质分离技术曳课项目化教学具体实施

按设计的学习情境组织编写教材、教案、课件等。制定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考核方案,确定监管组织、成员职责,开展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实施“讲、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学生、老师和实训设备的学习领域三要素,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将每个任务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来组织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布置工作任务,组织相应的工具、设备、实训指导书及资料等供学生选择、决策,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在教师的监督、引导下,进行操作并做相应操作记录,期间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过程考核,以督促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最后通过讨论、总结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和能力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方法以及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传质分离技术》课程考核评价 改革考核制度,建立适应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传质分离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的一部分。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适应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从考试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按课程总体设计要求,为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每个学习情境都设计了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评价方案[3]。将考核与“教、学、做”同步,围绕对知识在生产实际应用与技能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考核。项目化教学考核方式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笔试,轻操作;重期末试卷分数,轻学习过程评价的考核方式,考试方式突出了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在两个专业各选两个平行教学班进行一个学期的对比教学,考评结果见表4(略)。由此可见,实行项目化教学的班级学生成绩较高,动手能较力强,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突出,而且在全校10个班级开展的化工生产技术大赛获胜的6名选手中有3人来自项目化教学班,也说明项目化教学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好。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是人才培养程序、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结构等系统的综合,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只有在正确把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才能构建合理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石化行业是湖南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现已步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快速通道,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建设绿色化工、促进和谐发展的产业振兴时代机遇。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湖南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精品专业,已建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适应市场变化、体现高职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与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当前,全国性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如何推进,如何创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育服务化工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一、高职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高职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切实反映石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定位毕业生的竞争力、以用人单位评价为导向定位就业工作水平,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突出适应性。培养面向现代石油化工及其衍生产品、专用化学品等产业领域,掌握化工生产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门技术,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具有对化工产品生产流程、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判断、调控等心智技能,从事生产运行操作与控制、工艺技术管理、设备使用与维护、产品质量控制等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素质目标

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热爱化工事业,有较好的数据处理和总结归纳能力;具有较强的观察力、逻辑判断力、社交能力、紧急应变能力等能力;具有严谨、细致、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团队精神,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

2.知识目标

掌握必备的政治理论、英语、应用写作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本专业具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运用与操作,掌握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常规应用;熟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包括基础化学、化工制图与识图、化工单元操作等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化工分析、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备、工业电器及仪表、化工生产技术、化工生产设计及实施、化工节能减排技术、化工生产安全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

3.能力目标

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应达到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水平;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办公自动化软硬件应用能力,取得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等级证书;具有较强的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整理技术文件的能力;具有正确选择、使用、维护、保养化工设备及处理异常事故的能力;具备正确选择和使用生产装置中的电器设备和仪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化工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参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的能力;具备基本的现场生产管理、指挥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化工行业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高职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基于“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化工产业发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念,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可依托行业产业优势,将专业深度融入化工产业和化工企业岗位,以实现对接产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递进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的“六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六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六对接:对接石化职业岗位群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石化职业资格标准制订课程标准;对接石化产品生产现场建设实训基地;对接石化企业高端技术团队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对接石化企业员工绩效考评标准建设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对接石化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

三递进:通过对化工类企业员工成长规律的调研得出,化工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发展一般可分为“新学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三个阶段。实践专家研讨会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出了对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基础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三层能力提升阶段。每一层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都坚持学训循环——在培养场所上,学校和企业循环;在课程学习中实现学习和技能训练循环;素能并举——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双提升。学生经历三递进能力提升的培养过程,实现学生向员工的转变。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化工行业生产现场技能操作训练的局限,开发具有理论学习、网络互动、在线仿真实训等多种功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化工仿真教学平台(集基础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网络资源于一体,具有课程学习、仿真实训和考核功能)助力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六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

1.构建“三层次、六模块”专业课程体系

遵循“六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中基础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三层能力通过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单元操作技能课程模块、工艺操作与控制技能课程模块、岗位迁移技能课程模块、可持续发展技能课程模块六个课程模块来培养,构建了“三层次、六模块”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对企业岗位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结合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吸纳化工行业专家参与建设课程标准,基于工作岗位(群)工作过程,开发项目驱动和典型案例驱动的知识与技能一体的综合型课程,如图2所示。

图2“三层次、六模块”专业课程体系

2.改革教学组织模式,实现学训循环

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改革教学组织模式,通过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循环、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之间循环,仿真实训操作与真实生产装置操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基础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逐级递进。通过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循环,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之间循环,职业素养呈阶段提升、全程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确保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生产性实习实训比例达实践教学课时的60%以上。

第一阶段(第1,2学期):在校内完成基础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与基础职业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实习,了解企业现状,感受企业文化,熟悉工作岗位。

第二阶段(第3,4学期):在校内学习专项职业能力课程,在校内实景职场和虚拟工厂进行职业操作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初步适应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

第三阶段(第5,6学期):在校内学习综合职业技能模块课程,培养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企业以准员工身份顶岗实习,进行预就业岗位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达到能独立操作,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隙对接。

3.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对典型化工生产过程主要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将生产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项目之中,专业培养按照2.5+0.5(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最后一学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训)的教学组织模式,将认识实习(到企业看)专业教育(在学校学与练)实训基地、生产岗位实习及取证(在学校练)顶岗实习(去企业干)的认知过程与应用化工专业知识模块的递进培养过程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校内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打造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的开放性课程教学平台。在核心课程教学中,基本理论和工艺性计算等内容由专业教师在课堂讲授,典型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工艺操作参数选择与控制、常见事故的判断与处理、操作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生产工艺新技术应用等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或者“校中厂”、“厂中校”对照装置进行讲授和示范。通过校内外两个课堂,来创设工学紧密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环境,提高工学结合的融合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场,熟悉典型装置,掌握相关的岗位操作技能。

在教学内容上,定期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及时地引入课堂教学,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在岗位技能理论课程设计中,突出基于化工生产过程,肢解传统的三段论课程体系,参照化工技师岗位职业能力标准,重构教学内容,精选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使得课程内容贴近企业生产过程。在技能实践部分,坚持以产品生产为导向,设计开发实训教学项目,提高生产性实训比例,强化学生装置操作技能的培养。设置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如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化工节能减排技术、化工商品与营销等,作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与形成的重要补充,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持续学习和就业的适应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中的核心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石化产业结构升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必要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J].职教论坛,2004,(2):

4-7.

[2] 王艳国,于建忠.化工工艺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

[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6):

34-36.

[3] 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

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7):11-13.

[4] 张承凤.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

践[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155-159.

[5] 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模具;CAD/CAM技术;独立学院

Abstract: Mold industry is " the mother of industry " in the world, its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become the measure of a country's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product manufacturing level important symbol. CAD/CAM technology in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application, so that the mold production technology level and cont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a qualitative leap. This article on the CAD/CAM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mould majors in independent colleg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erence.

Key words : die; CAD/CAM technology; Independent College

中图分类号:TG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概述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装备,也是发展和实现少、无切削技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行业中,有60%-80%的零部件都需要模具加工,轻工制品的生产中应用模具更多,因此模具行业有“百业之母”的美誉。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艺水平和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CAD/CAM技术是设计人员和产品制造工艺设计人员在CAD/CAM系统的辅助下,根据设计和制造程序进行设计和制造的一项新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CAD/CAM技术发展很快。根据有关调查显示,CAD/CAM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模具生产企业。随着CAD/CAM技术的广泛使用,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和科技含量将有质的飞跃。采用CAD/CAM技术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模具生产革命化的措施,也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在模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模具技术的发展,进行实施教学。将行业的新技能融入到教学中,培养与企业需求“对口”的技术人才。因此,CAD/CAM技术在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2 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突出CAD/CAM技术

独立学院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模具生产技术以手工绘图,手工操纵加工为主,所以需要手工绘图能力与手工操作技能高的人才。而现代的模具生产技术普遍以CAD/CAM技术为主,作为为企业培养人才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要突出CAD/CAM技术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上作了如下安排:

第一学期: 安排2周的Auto CAD软件学习,掌握Auto CAD软件的二维绘图命令。

第二学期: 安排3周的UG/PROE软件学习,掌握三维绘图技术。

第三学期: 安排2周的模具CAD/CAM软件实习,掌握模具运动仿真及零件的加工仿真,输出加工程序。

3CAD/CAM技术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第五学期:将CAD/CAM技术与《模具测绘实习》课程相结合。《模具测绘实习》课程是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课程后进行的综合运用制图基本知识,学会零部件测绘和提高绘图能力,了解模具结构的一次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零部件的测量技术,进一步巩固徒手绘图和尺规绘图能力,最终将测绘的尺规绘图图纸转换成计算机二维图和三维图,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第六学期:将CAD/CAM技术与《模具课程设计》课程相结合。模具课程设计是模具专业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模具设计知识,系统地进行模具设计,从材料工艺性分析、成型工艺的编制到模具结构的设计全过程,为缩短上岗适应期奠定工程实践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在培养学生掌握传统模具设计方法的同时,要求学生运用CAD/CAM技术完成模具的整个设计工作,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新技术,适应现代模具企业的人才需求。

第七学期:将CAD/CAM技术与《数控加工操作实训》课程相结合。通过此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消化数控机床基本内容,了解数控机床编程的特点和步骤,深化工艺处理技术和编程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运用CAD/CAM技术完成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仿真,并输出加工程序,对程序进行调整后最终在数控机床上实现真加工。

第八学期:将CAD/CAM技术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本毕业设计是一项必修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在学生已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后,通过专题研究、论文综述、工程设计、软件工程等方式,综合应用和深化本专业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设计的课题,实现学生CAD/CAM技术应用的最大化。使学生在临毕业前,其CAD/CAM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更全面、综合性的训练。

4CAD/CAM技术应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CAD/CAM技术具有色彩鲜明、直观性强的特点。《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两门综合性很强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利用CAD/CAM技术特点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感知、理解书本知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能增强学生对CAD/CAM技术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模具结构时,结合模具CAD/CAM技术的三维造型进行讲解,各组成零件及其相对位置关系都一目了然,非常清楚;在讲授模具的动作原理时,通过播放模具运动的模拟动画,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模具的运动过程,教师结合动画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5 总结

随着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愈演愈烈,短周期、高质量、长寿命的模具是模具行业和用户的追求,这必将使CAD/ CAM技术全面深入地应用于模具行业中。而作为为模具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在模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将CAD/CAM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始终,使学生真正掌握该项技术,实现与企业设计软件应用的零过渡。

参考文献:

[1] 梁汉优,耿家源.《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5

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

项目化改革 目标 思路 方式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4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与化工类相近专业(如化工机械、材料、制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对化工专业毕业生从事岗位的调查发现,岗位所需的能力大多与单元操作的内容有关。本文试根据化工类岗位对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需要完成的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实际条件,探讨在化工专业的重点课程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一、化工单元操作技术项目化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的改革目标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理论和实际分离的做法,通过“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方式,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合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改革的思路主要有:一是以一个实际生产任务或相似的任务为项目载体,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项目按“方法选择――设备选型――设备安装――操作――故障维护”的思路展开。二是在项目化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施任务驱动,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大方向错误。三是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化工类设备投资大、体积大、流程复杂,使得学校很难具备齐全的实训条件,因此,根据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项目化教学非常有必要。

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方式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项目化教学主要解决传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脱节,学到知识而不是形成能力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精心选择项目、设计实施计划和结合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岗位能力的培养。以流体输送这一单元操作为例,根据化工类岗位对流体输送的能力要求,选择了为完成输送液体任务选择合适的泵为项目。为完成选泵的项目,将项目细分为输送方式选择、管路设计、管路阻力计算、选择离心泵、安装离心泵、操作离心泵、离心泵故障处理等7个任务。这样可以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的推进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能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体现能力培养的逐步成长性。在项目一开始输送方式选择,主要培养学生根据输送要求,结合各输送方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经济的输送方式,这一能力要求比较低,学生都能掌握。管路设计的任务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要先对管子的尺寸进行估算,然后才能选择管子、管件和阀门的材质、规格进而才能进行管路的设计。在这一任务里学生除书面材料的认知外,还进行管路拆装,现场认识管路实物,掌握管路铺设的要求和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绘制和阅读流程图,实现单元操作和化工制图课程的结合。管路阻力计算是为选泵作准备,学生先根据理论知识计算阻力,然后设计实验现场测量阻力系数,通过这种方式将阻力计算的理论知识与管路阻力系数测量的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对应点,提升了应用能力。在选择离心泵的任务中除计算选型外,还要进行校核,体现本课程的半理论半经验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工程观念。安装离心泵的任务主要通过安装高度的计算让学生认识到离心泵安装高度限制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实际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和处理“离心泵汽蚀”故障的能力。最后两个任务――操作离心泵和离心泵故障处理是流体输送能力培养的重点。这两个任务通过让学生设计现场操作的操作方案、安全应急预案,最后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仿真软件强化操作技能,利用仿真软件的指标控制、故障模拟等让学生学会故障分析处理的思路,明确每个输送指标的影响因素,最终掌握离心泵输送系统故障的判断、分析及处理的能力。该能力也是今后化工专业学生所从事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总之,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任务为导向,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知识的应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开始前将工作任务及细分的项目整体提供给学生,每个项目在每个小组指定一个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成员对项目进行讨论,整理出完成的思路、所需要收集的资料等,最后给成员分派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这种方式就要求学生要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团队协作、资料查找和(下转第41页)(上接第34页)自学。在上课前各组要完成相应的项目报告。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教师随机指定组员进行项目汇报,并掌握汇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各组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最后对项目进行总结,并对涉及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和归纳,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他们的思路和进度,对有明显错误的要及时纠正,避免浪费时间;对学生自学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答,避免因难度过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除通过优化项目设计,尽量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之外,还应结合考核、激励、比赛等方式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考核上具体到个人,每人都会轮流当项目负责人,对整个完成过程进行考核,同时采用小组最低分制,即小组成员最低分就是小组得分,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南郭先生的出现,激发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对表现优秀、进步快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这些学生的成就感,并在班级中起示范作用。最后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每个项目都限定优秀名额,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以上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基本都能积极投入到项目中。

总之,通过项目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点,加深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查找分析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均表示希望以后的课程都能按这种方式展开,可见学生对这一方式是认可的,而从实效来看学生的能力确实比传统教学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见项目化教学在代工单元操作课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杜郢等.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江苏工业学报,2006(1)

[2]刘长春.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改造[J].高教论坛,2010(1)

[3]朱建梅.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4]李季芳等.基于“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9)

【基金项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院级课改课题(桂工职院科研2009070008)

【作者简介】樊丁珲(1982-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油与化学系讲师,硕士。

上一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