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20:15:52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课程开设基础

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训课,必须开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最后一学期,是最后的专业核心课程,我校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大三下半年去企业顶岗实习,所以我校把该门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的期末,是很合理的。

除了开设时间合理,前面的专业学习铺垫也很重要。首先,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专业基础课,还学习了《初级财务会计》、《企业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最后的岗位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各个岗位实训为该门课程提供了实践基础。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各项会计岗位的实践,比如《出纳岗位实训》、《涉税岗位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报表编制》等,所以,在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来进行会计岗位的综合实训,保证了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此外,我校还有一个特色实训项目就是“会计综合实训室”,学生一般在大二的时候,就会被安排到“实训室”去实习一周,“实训室”是模拟企业运行的,分不同的工作部门,学生可以百分百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从开支票、盖章,到各部门之间传递原始单据,各位部门领导签章等企业日常与会计相关的工作情景,在实训室都会演练到,体会到,所以,有了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当学生拿到难度较大的该门课程的实训资料时,可谓轻车熟路,可以马上上手操作。

二、课程编排

以前课程开设科学、合理,学生基础好,上手快,并不代表学生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实训操作完,相反,学生依然觉得这套实训很有难度,原因是本套实训资料完全模拟一家中型制造业一个月的购进、生产、销售、利润分配、报表分析等业务,有些业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而实训时间很短暂,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带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做好这套实训的指导,使学生把两年半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解决企业真正的财务问题,为下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那么如何编排该门课程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1、课程时间安排和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的控制。我校会计系学生多,老师少,师资很紧张,所以该门课程只安排了两周,而且每名老师都指导100名以上学生,两周的时间,学生经常熬夜操作账目,而且每名老师指导学生数太多,根本照顾不到每名学生的情况,以至于一些跟不上进度的学生最后只好抄袭别的同学的账目,少了自己思考的步骤,这样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我认为要想真正发挥这门课程对学生的作用,课程时间安排最少三周,而且每名老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能超过50人。

2、实训方法的设计。本套实训是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分角色的,分别是财务部、销售部、仓库等部门,每一个部门下设中层经理和基层员工,每一个业务都会涉及两到三个部门,按照实训要求,是要分角色操作的,可是分了角色,就会导致有的角色工作量非常大,有的角色工作量就相对少些,而且分了角色,每一名同学都无法完整的站在会计进行核算的角度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流程,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针对这种矛盾,我采取了“先分散,后集中”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先拿出月初前几个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岗位,然后再让每一名学生从头至尾把所有实训题目全部操作一遍。由于学生在大二的时候都去过我系的实训室进行过分角色扮演,所以这对他们并不是难事,而且进行的很顺利,学生经过几个业务的角色扮演,了解了这家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流程,能够很快的熟悉了企业和企业的业务。经过一整天的角色扮演,后面就是每名学生重头至尾把该企业该月业务全部操作一遍,每个人都要建账、填制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日记账和明细账、登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报表、分析报表。经过这种“先分散、后集中”的方法,解决了上面说的矛盾,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

3、在指导学生操作过程中,注意一定是教师指导,学生主体。每一个业务都是有学生先完成,教师可以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决不能不经学生思考,就先把每一个业务都讲解一遍,再让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少了思考分析的过程,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4、实训资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经常是操作一段时间,就厌倦了,不想再做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一般在中间穿插一些小插曲,比如放一些与会计有关的录像,比如点钞比赛等,或者让同学们练练数码字,相互比较、学习。

三、成绩考核

由于该门课程是纯实践课,所以考核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各占50%。具体如下图所示: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立体化实训模式

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作为高职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成败。

但由于每个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都不多,这样就很难大规模地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而且会计工作具有保密性、连续性、专门性的特点, 会计工作内容都属于企业的机密,会计部门不能让闲人任意出入,企业不愿让学生接触账目,所以学生到企业后实际上无法顶岗实习。另一方面,企业会计人员大都工作忙或缺少经验,实习指导也往往难以到位,校外实习效果实际并不理想。这样一来,校企合作对会计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效果极其有限。会计专业还是必须主要依靠校内实训来培养学生的技能。

一、会计校内立体化实训的含义

会计校内立体化实训即是指不是将会计实训一个个单独平行进行,而是将课内实训,集中实训内容联结整合,将新生、老生实训内容联结整合,将会计、审计等实训内容联结整合,从而构成一个立体化的实训模式,并使之形成1+1>2的效果,真正解决会计专业职业特点造成的实训难,学生技能操作培养不达标的问题。

二、会计校内立体化实训模式的内容

1.在教学中创设实际工作情境,让学生学会用会计的角度去学习和思考。教学过程中,由老师创设出一家企业,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包括课堂举例、课内实训、集中实训、综合实训等)都是围绕这家企业展开的,让学生徜徉在其中,感觉到自己是一名会计,并在其中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以企业会计的身份来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

2.专业课程的学习全部在实训室进行。专业老师需首先将全部课程进行整合,打破以往以理论体系来教学的方式,以就业为指导,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把专业课程分为一个个职业模块,以模块教学为基础进行讲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进行教学。

3.按照模块划分,老师在上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某一模块的工作成果,然后讲解这个模块的工作内容和过程,再把以前学生做的相应模块的账目给学生看,让学生边看边提出问题,老师利用这些问题来讲解各种技能操作方法。等这个模块的技能操作步骤学生都掌握了,知道怎么做了,老师再来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4.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标准的技能操作方法,老师可以事先在企业录制会计技能操作录像。将会计基本技能进行分解,然后在企业的真实场景中一一录制下来,在课堂中就可以根据需要播放出来做为示范,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跟着做。还可以将之挂到网上,让学生课余时间也可以观看,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复练习。

5.会计实际工作中,绝不仅仅是做账,还有许多其它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审核。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核算和监督。要想做好会计工作,光自己做好账目是远远不够的,企业会计工作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都是大家分工协作,共同进行的。大家的工作互相联系,互相牵制和监督,所以做为会计人员不光要能自己做账,还要会审别人做的凭证和账目。现在大部分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训都是只练了做,却没有练审,这样根本不可能达到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我们在进行会计技能实训时,要加入这块的实训内容。

6.学完一个模块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中几天时间进行该模块的综合实训操作。学生做完后,暂时退出实训室。请高一年级的学生进驻,对这些账目进行审计,要求详细指出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账目中出现的问题全部找出并找到正确做法。审计完成后,再把低年级的学生请进来,高低年级学生共同交流探讨。这样不仅练了做,还练了审,形成双重立体式的实训。

7.实训完成后,进行总结交流,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学生共同来研究探讨,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最终由老师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尚未掌握好的技能和知识,接下来再重新安排课程,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训练,再在下一次的实训中重新检验,这样循环进行实训,直至学生能完全掌握各种会计技能操作。

8.大二的学生审计大一的账目,大三的学生审计大二的账目,大三的账目由老师和大一大二的学生共同审计研究学习。这样,学生在整个校内实训中不光是自己做,还要审计别人做的,在自己操作时可以将平时所学的技能和知识进行练习,在审计别人做的账目时,更是不但对学过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了复习,使之更加巩固,而且由于换了角色,换了思考的角度,得以重新审视各种技能和知识,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发现很多自己想不到的做法和问题,找到课程和老师安排内容的固有缺失,得以更好地个性化地学习。这样形成地复合式的立体化实训,在会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几何倍数的效果,远胜于单纯地个体单独的平面化实训操作,

三、校内立体化实训模式的效果

构建会计专业校内立体化实训模式,创设师生交流、新老生交流,校际交流的平台和可能性,突破了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操作技能培养的瓶颈,建立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模式,有效的进行高职教育模式的转变和质量内涵提升。此模式可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实训难度大,技能操作培养难达标的问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达到企业对会计人员具创新能力,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

通过会计校内立体化实训模式的建立,对会计专业进行“教、学、做”的课程改革,加强新老生的交流和学习,不断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并提高实训场所的利用率,在校内立体式的进行技能操作的训练,从而达到高职会计专业对学生技能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基础会计实务》主编:袁三梅.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基础会计实训》主编:袁三梅.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财务会计模拟实训》主编:郑树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岗证一体”;“教、学、做一体”;“政、行、校、介、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广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定位为“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型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个目标,广州商学院通过《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特色简称为“岗证一体”、“教、学、做一体”、“政、行、校、介、企合作”三大模式。

一、“岗证一体”模式

“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实施精细化管理。

盯住岗位是指盯住岗位群,包括企业财务岗位群、企业会计岗位群。我院根据会计职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注重专业基础课,突出专业主干课,扩大专业方向选修课,强化实践实训课,加强能力培养课。大一、大二专业基础和专业骨干课程,大三突出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可设置若干模块,如税务会计方向、审计师方向、会计师方向、金融企业会计方向等。结合专业方向设置若干相应的课程组(包括理论与实践课程)供学生选择。

瞄准证书是指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证。我院教学紧紧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证挂钩,对课程建设、教材使用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适合我院的办学特色。加强能力培养课设置专业创新学分,根据专业特色,要求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会计初级职称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及注册税务师考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实现“岗证一体”模式目标,我院开设了两个实验班,构建了“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大一就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从试点班来看,通过率比以往明显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将《中级财务会计》改《中级财务会计》(上)、《中级财务会计》(下)并且采用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教材,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经济法》并且采用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大二就能参加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同时经过大三、大四的努力,让学生都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50%的学生获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

建设精细化质量管理文化。从课程、教材、考证与竞赛、师资、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就业指导、项目教学、毕业论文等方面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主要措施有:第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通过立项的有《审计学》,正在积极准备的有《基础会计》;院级精品课建设,正在进行之中的有《税法》、《经济法》。第二,教材建设,编写《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开展项目教学和精细化质量管理培训,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编写突出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教材。

二、“教、学、做一体”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以实践应用能力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实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学做一体化。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构建双轨双循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多模块、全方位、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贯穿教学全过程,强化基本操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

多模块,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七大模块。

1.课程实训模块。主要进行会计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的实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伴随各门课程的教学,学做结合,边学边做。实习方式运用实验室各仿真实习模块,分为单项实训、专题实训和课程综合实训。如:基础会计侧重基本技能实训,要求学生进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训。中级财务会计结合授课进程实行阶段性专题实训,如存货业务实训、固定资产业务实训,销售业务实训等。

2.岗位实训模块。应对学生就业竞争上岗的能力需求,在学生主要专业课结束,毕业走向社会的前一个学期开设:出纳业务实训;纳税业务实训;审计业务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财务案例分析实训、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等适应社会专业能力需求的实训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3.综合实训模块。模拟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综合业务,进行整个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训,需要学生将所学各门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以应用,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能力综合化,全面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4.行业特色业务实训模块。开设商品流转业务实训、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实训模块、金融企业会计实训模块等,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就业面向。

5.校园网开放案例实训模块。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的开放式案例实训。学生在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等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克服时间、地域等限制。

6.双重会计实验教学模块。电算化会计实训,利用同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验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进而实现同一套数据、两种实验,取得双重效果。

7.专业调查。实行专业调查与短期带着问题进行实际岗位实习制度,例如,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专业调查或专业实习内容,学生回校后上交专业调查报告或实习作业,学生的实习作业均在实习单位有经验的实业界人士指导下完成,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沟通、社会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

三、“政、行、校、介、企共建”模式

推行“政、行、校、介、企”多主体参与的校企协同专业建设模式。会计学五维(5W)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政(府)、行(业协会)、校(学院)、介(事务所)、企(业)等参与进来,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校内实践课程、校内实习环节、校外实习环节、校企协同、专业比赛等五个方面。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完善五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特别需要加强校外实习环节与专业赛事的开展与管理,进一步促进校企协同培养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推动五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深入落实。

“政”代表会计主管行政机关,即财政厅、局,它们对本区域的会计工作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专业建设上的作用。

“行”即行业协会,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学会,也要让它们参与到我院会计专业建设。

“校”即指学院,责无旁贷地对会计专业建设负有直接责任。

“介”特指会计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记帐公司、会计事务咨询公司、会计培训学校、会计劳务派遣公司等。它们既是中介机构,又是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借助它们可以实现专业实习,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快速通道。

“企”指各类企业、单位,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场所。

实行“政行校介企”多主体参与专业建设,有利于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升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推行“校中有所、所中有校”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以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吸纳社会资源,探索建立“校中有所、所中有校”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由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引进会计师事务所,组建校企联合组织的实践教学,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工作过程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会计师事务所密切合作。

四、结语

在校企通力合作、学校大力支持、师生共同努力,历时近2年的《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取得了一定成功,形成了较丰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课题组还要进一步深入总结本次教改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更高层面,再用几年的时间,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赵溪.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学理论, 2013(06).

[2]王亚萍,王远利.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模式优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5).

[3]蒋瑞红.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

[4]蒋宗礼.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育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12(03).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 成本会计 项目式 教学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财会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其对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的中心目标。笔者根据多年的成本会计教学情况,以成本会计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改革后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其展开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教改的建议。

一、调研情况简介

实施课改前共向高职大二会计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40份,收回130,收回率92.86%,调查时间为2011年2月份。实施课改后共向高职大二会计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15份,收回108,收回率93.91%,发放时间为2012年12月份。

二、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调研数据统计结果

1.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重要性认识。

2.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感兴趣程度。

3.学生认为《成本会计》课程与会计专业联系的密切程度。

4.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满意程度。

5.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对教学手段满意程度。

6.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建议。

7.学生学完《成本会计》课程后的综合收获。

8.学生学完《成本会计》课程后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9.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任课教师的建议(多选项)。

(二)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后数据的整理,得出了上述各项统计表。很明显的看到了实施项目式课改后所带来的变化,主要归纳为如下几点:

1.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明显加强,普遍性认为该课程为会计专业核心骨干课程,与专业非常紧密,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很重要。

2.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上升了。

3.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有明显的提高。

4.学完该课程后,学生的收获和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明显的提高。

5.对任课教师的建议中,要求教师授课“由浅入深”和“条理清晰”方面基本持平,但在“互动式教学”、“平时学习情况反馈”、“调动课堂积极性”这三方面的要求明显降低了,说明项目化课程改革后学生好评明显增加。但在“平常作业的批阅”中要求提高了,原因在于项目式课程评阅不够及时,这将在今后要求授课教师加强。另外,学生对于期末检测的方式更趋于开放性答题,从而更能反映学生学以致用的程度。

三、进一步思考

本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周国安老师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成本会计》教材,相配套的实训教材是吴丽新老师主编的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成本会计实训》教材。本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后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而更好的实现了课程培养目标,符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但在实施项目化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和同仁讨论。

(一)实训项目任务和课时安排的匹配

本课程模拟一家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全过程作为项目式授课背景材料,成本核算资料比较多,需要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不同阶段的实训项目。比如,对于各项要素费用的核算,其所涉及的原始资料比较多,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工作需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多,因此在课程设计时需要预留给学生足够的项目实训时间。而在产品核算的辅助方法实训中,项目任务相对简单,因此课时的安排应明显减少。

(二)授课方法的变革

采用项目式课改,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项目引领来完成各项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因此,理论内容授课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方式引领与启发学生对于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使用。将课程理论与实训项目实现有机结合,在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课堂理论学习的枯燥。

(三)考核方式的变革

学生对于完成项目任务有较大的热情和兴趣,但对于理论的掌握却不尽完善,因此有必要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体系的把握。但问题偏偏在于学生不够重视理论体系的理解,对期末考试也不够重视。因此,笔者建议在设置课程考核方式时,应该给期末理论考试留有一定的比例,占总评成绩的40%左右比较合适,实训项目部分占约50%,另外10%作为平时作业和出勤。结合教学实践,还建议设定理论考试的最低分数线,比如50分,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过分注重实训项目的完成而忽视理论知识的掌握。

(四)手工与模拟软件的结合

建议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软件操作的部分。比如,在教室完成相关的理论授课后,可让学生在机房借助模拟实训软件平成实训项目任务,或是教师借助软件完成相应的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通过手工操作完成项目实训任务。

(五)教学管理方面的要求

为提高实训项目的教学效果,建议将学生分成实训小组,每组3~4人,相互担任角色。但作为教师,应对实训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与解答,对个别问题单独指导;同时,应加强平时实训进度的检查,防止抄袭。

总之,通过项目式教学的不断实践与总结,将能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宏成,《项目式方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讨》,时代金融,2011年第7期.

[2]张永欣,吴健《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会计之友,2010年第2期上.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会计实训的程序: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根据模拟实训教材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

(二)登记各账户期初余额

相关账户的摘要栏填写“期初余额”字样,根据模拟实训教材提供的有关账户期初余额。并在其余额栏内登记其期初数。

(三)账务处理

需填制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填列。1根据提供的资料逐笔审核原始凭证。

2编制记账凭证

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并将原始凭证粘贴在有关的记账凭证之后。

3登记日记账

逐日结出余额,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按业务发生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月末根据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登记明细账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逐笔登记有关明细账。

5编制科目汇总表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开设T形账户。按照相同的总账账户归类,定期汇总每个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并将各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填列到科目汇总表的相应栏目内。

6登记总账

月末时计算出各总分类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贷方发生额合计及期末余额。根据科目汇总表定期登记各总分类账。

并编制总账科目余额试算平衡表。7将总分类账与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核对。

(四)编制会计报表

(五)撰写会计模拟实训小结报告

二、会计处理难度较大之处

(一)明细帐的登记

于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1应交税费的明细帐。登记的内容有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出口退税。虽然有时不会有全部的明细帐会涉及到但登记起来还是有点难度。

需分为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办公费、差旅费、物料消耗、业务招待费、税金、其他费用等项目,2管理费用的明细帐。何种费用记入什么项目容易搞错;

3销售费用及制造费用明细帐也是难以区分的觉得登记明细帐的难度还是蛮大的

尤其是一些费用的分配和结转。如果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扎实,二)31号的记账凭证编制难度较大。操作时就困难重重。另外,开设T型账户、编制科目汇总表时计算量比较大,更需要细心和耐心。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最具挑战性的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还需要一个训练过程才能很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三)所有的报表中。

三、会计实训课中的表现

做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的完成,一个学期的会计模拟实训中。老师所写的笔记能认真的抄下来,不懂的能及时的问老师和同学,同时也加强了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总体来看,觉得在这一学期里,自己的表现还可以拉,以后继续努力!

四、会计实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1实训中。增强了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的能力

2学会了编制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

(二)学会在作完所有的凭证后。

1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2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拘役登记总分类帐。

3结出各总分类帐本月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并据以编制总帐科目余额试算表。

4登记各应收应付明细帐。

5将总分类帐余额与日记帐明细帐相核对。

6编制会计报表。

(三)关于会计处理程序:一个学期下来。每一个环节我都亲历亲为,使我对会计处理程序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想这会为我今后从事财会工作带来许多便利。

会计模拟实训是至关重要的对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更深刻的总结和理解,总之。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这门课程的熟练程度与能否高质量地按时完成决定我能否顺利就业。因为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的过程中,与学历相比,更看重动手能力,看重那些熟悉账务处理程序,熟悉报税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财会人才。

不仅调动了学习会计的积极性,通过这门课程的训练。挖掘了会计方面的潜力,同时也培养了细心耐心的敬业精神,让我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全面、系统、快速地掌握了模拟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

让我明白了当一名合格的会计并不容易,通过这门课程的训练。来不得一丝马虎;学习之余还应广泛汲取各种知识,培养职业道德,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五、对会计实训课的建议

然后慢慢的再往后面学,觉得老师可以在大一开始时就教学生做凭证。边学边实际操作,这样就不回显得枯糙,大二就不会挤到一起来学,而是大一的时候打好基础,等到大二时,让同学们单独的完成会计模拟实训的内容。还有我希望老师您能在毕业前给我讲讲如何做假账?因为我觉得这肯定是一定要面对的可以跟我稍微讲一下不咯。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4门,共计874个课时,在整个必修课1845课时中占47.37%。从这样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整个体系“大而全”,贯穿了会计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来说,还缺乏深度,实验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实验内容相对简单

我们的会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涉及较少,缺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业,感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和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教学基本没有区别,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存在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的现象,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学生把实习时间大多花在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上,根本无心实习,所要求的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而毕业论文也大多是照抄网上的论文,或东拼西凑,这就使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种重要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1.2实践教学与实际有脱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发给学生一套练习题,以及凭证、账簿,让学生一个人包揽全部业务,自己操作整个过程,学生自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管记账、又管复核;既是会计员、又是会计主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职能等并不十分清楚,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另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的业务,比如说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来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某些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这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与银行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缺乏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自己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时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造成与会计制度、会计规范或实际会计工作的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根本保证。

2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增强实践,强化应用,体现特色,突出创新,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

2.1.1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地点主要是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基础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业务内容、会计处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及岗位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开设的,包括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的、综合的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业实验,一般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或创建模拟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使学生熟悉创业真实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在现有的高职高专实验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企业小组、银行小组、税务小组,每个小组中,“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不同小组之间有业务往来,不同大组之间也发生业务往来,比如说不同大组的企业之间有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等。

2.1.2实习教学平台大学四年每年安排一次会计实习,第一次是认知实习,让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对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岗位实习,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熟悉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去,一般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要加强实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对与高校建立会计实习基地的意愿很淡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多沟通联系,实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资、担保、管理、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一大批中介机构为突破点,加强会计中介机构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一大批会计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壮大起来,他们把会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再排斥实习学生的参与,而且在业务旺季对于实习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担保、咨询、审计、评估等项目,在实践中加深对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进行,可以针对会计教学或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定出要调查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双重性质,学年论文是学生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类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来说,要强调从实践中选题,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通篇理论论述,缺乏实践内容支持的论文,可以考虑要求重新选题和定位。

2.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现在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这些单位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积累会计实践经验,提高实务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多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组织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财务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定期将这些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作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授课。同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并要求取得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3建立实训技能和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实训质量和技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制定评价体系的详细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评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手工模拟、上机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学生和校外财务专家五级监控和评价体系,采取学校抽查、系部检查、教师自评、校外专家评学、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尤其对实验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分阶段进行考核,从而对整个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3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我们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的、市场需求的财务会计人员,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4门,共计874个课时,在整个必修课1845课时中占47.37%。从这样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整个体系“大而全”,贯穿了会计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来说,还缺乏深度,实验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实验内容相对简单

我们的会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涉及较少,缺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业,感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和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教学基本没有区别,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存在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的现象,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学生把实习时间大多花在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上,根本无心实习,所要求的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而毕业论文也大多是照抄网上的论文,或东拼西凑,这就使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种重要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1.2实践教学与实际有脱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发给学生一套练习题,以及凭证、账簿,让学生一个人包揽全部业务,自己操作整个过程,学生自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管记账、又管复核;既是会计员、又是会计主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职能等并不十分清楚,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另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的业务,比如说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来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某些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这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与银行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缺乏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自己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时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造成与会计制度、会计规范或实际会计工作的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根本保证。

2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增强实践,强化应用,体现特色,突出创新,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

2.1.1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地点主要是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基础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业务内容、会计处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及岗位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开设的,包括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的、综合的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业实验,一般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或创建模拟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使学生熟悉创业真实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在现有的高职高专实验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企业小组、银行小组、税务小组,每个小组中,“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不同小组之间有业务往来,不同大组之间也发生业务往来,比如说不同大组的企业之间有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等。

2.1.2实习教学平台

大学四年每年安排一次会计实习,第一次是认知实习,让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对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岗位实习,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熟悉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去,一般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要加强实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对与高校建立会计实习基地的意愿很淡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多沟通联系,实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资、担保、管理、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一大批中介机构为突破点,加强会计中介机构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一大批会计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壮大起来,他们把会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再排斥实习学生的参与,而且在业务旺季对于实习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担保、咨询、审计、评估等项目,在实践中加深对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实践教学平台

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进行,可以针对会计教学或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定出要调查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双重性质,学年论文是学生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类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来说,要强调从实践中选题,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通篇理论论述,缺乏实践内容支持的论文,可以考虑要求重新选题和定位。

2.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现在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这些单位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积累会计实践经验,提高实务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多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组织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财务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定期将这些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作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授课。同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并要求取得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3建立实训技能和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实训质量和技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制定评价体系的详细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评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手工模拟、上机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学生和校外财务专家五级监控和评价体系,采取学校抽查、系部检查、教师自评、校外专家评学、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尤其对实验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分阶段进行考核,从而对整个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3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我们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的、市场需求的财务会计人员,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达到以上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出纳、会计(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报税、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岗位的工作需求。

基于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高职院校应通过创建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改良教学课程等方式,努力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一、专业能力方面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资金管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税务管理能力、会计监督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能够涵盖以上的专业需求,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丰富专业课程 课随需重

1.《税法》课程——税务管理能力

目前,《税法》课程的教学力度还不能适应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导致学生实习、就业中报税及税务处理成为困难。鉴于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加大税法课程教学比重,做到“税会”并重。在比较紧张的教学安排中,目前的课时能够安排的是一些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讲解,以及一些重要的小税种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土地增值税等的讲解,对于如房产税、印花税等重要性稍低的小税种,很难涉及到,但这些税种虽然金额不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常常会遇到,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和一些主要税种的计算分析结合起来。所以,学生税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增加学习课时,提高重视度是前提。其次,不仅要扩大《税法》的课堂教学课时,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税法教学来说,还要扩大实践课时,教学中要深入开展税法的学习,让会计专业学生熟悉报税、税务会计处理工作,而不是简单学习几个主要税种,报税环节一无所知。实践的一方面就是要引进报税学习软件,让学生展开仿真实训。另外,具体实践中,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全面的税法教材不是很多,需要编制既有理论又有实训的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税法校本教材,有好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出纳》课程——资金管理能力

有的高职院校至今未设置专项的《出纳》课程,只是在财务会计等相关会计核算课程中顺带涉及,导致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缺失。实际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定要开设《出纳》课程。学生最初实习及就业的第一份会计岗位,往往就是出纳岗位,而提高学生初次就业的职业信心有助于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并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出纳》课程的开设,能够很直接地解决学生很多的问题,如出纳员基本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人员技能)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式,让学生扎实掌握会计文字数字的书写,熟练计算器的应用,人民币真伪的识别,点钞技术,原始凭证的识别,印章的管理和使用,保险柜的使用等。同时,通过现金业务及银行存款业务的实训,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收支规定及收支手续、办法,现金的盘点、保管,银行业务的处理,银行票据的识别、使用,以及出纳会计凭证的编制,出纳账簿的登记等。出纳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将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配合教材及多媒体设备,边讲边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财务分析》课程——财务分析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分析》课程的开设当然应该在高年级阶段,通过低年级阶段的系统专业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职业技能,但合格的会计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对于自己产出的工作成果——财务报表,要能够提供对报表的分析,从而助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职业能力从来不是算死账,《财务分析》课程应是必修课。具体教学中在进行了前期的分析方法、分析指标、分析方案讲解后,课程的设计应多从案例出发,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引入案例,学生自主分析,最终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多整体,少片段,多实践,少说教,既能形成学生的职业判断,又使课堂生动,收到实效。

(二)构建“实践为重”课程体系 强调职业教育优势

虽然高职教育强调“教学做”一体,但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这方面的工作显然不足,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动手能力还是欠缺。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学生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求。因此,要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

(三)尝试阶段实习 及时教学反馈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设计是在三年学制的最后一学期。经过调研,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暑假及寒假就具备一定的实习能力,他们实习之后回到学校学习,动力会很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有目的地解决并且可以就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老师请教,实习循序渐进,大有裨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尝试阶段性实习,根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安排初期实习,以增强其专业能力,实习过程中安排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各方面的指导,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专业辅助能力方面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辅助能力要求具体包括计算机能力(电算化软件、Excel表格、ERP管理等)、语言文字能力(会计行文)、外语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会计电算化及外语方面,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均有设置,已经重视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可尝试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应开设Excel表格制作、Word文字处理实训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学生有相应的考核。其次,还应开设财经写作课程,加强学生的会计行文能力。对于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要求参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让他们认识到会计专业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三、社会能力方面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具体包括沟通能力(礼仪、口语)、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分析能力、抗压能力等。谈到社会能力,可能大部分这方面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走上社会后摸索。但在校阶段,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可以通过普通话考试、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礼仪课、社团活动等达到对学生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规律

最近5年来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有约60篇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章,其中近半数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专注于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还不多。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改进培养计划,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

当前会计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课需求与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矛盾。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学生浅尝辄止,大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对此,一个直接解决方法是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门数或学时,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课时。但当培养计划短期内无法修改的情况下,一个变通的办法是在理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把相关业务习题设计为纯原始单据形式,不给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多少可以达到部分以习题代替实训的目的。另外,笔者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训软件的B/S架构,平时保证服务器一直开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期通过远程登录的课外作业形式来完成实训项目。这样既不挤占理论教学学时,又能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强化实践课程效果。

二、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选择,注重实践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模式:纯手工实训、电算软件实训、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实训、企业模拟沙盘实训、企业认知实训等。这几种课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当地选择实践课程的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比如,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在开设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课时最好选择纯手工的实训模式。因为纯手工的实训模式最能体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流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当学生进入到大三阶段后,可以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模式,到大四阶段可以考虑企业模拟沙盘综合实训模式。

在注重教学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实践课程的横、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能互相呼应,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实验实训课程。比如,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学时上完后,在同一个学期就可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差异化内容,另一方面又把两种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也可以考虑不专设集中实验课程,而是把实验实训课程打散,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中去。比如开设总学时为64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配套上机实验教学26学时,老师每讲完一个专题就开始一小段实验课,如此交替进行效果也不错。

而所谓的纵向衔接是指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问题。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上应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在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岗综合虚拟实习”课程,此思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通用技能到专业分岗这样的教学规律。除上述必修实验课程外,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细分方向,在高年级开设诸如“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商贸物流企业会计实训”等分行业的专项实验课。

三、明确实践教学细化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规划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务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实践教学应分解出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这对提升实践课堂效果、教师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树立如下四个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一)单据辨识与分类整理的能力。以往的会计本科教育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到的业务处理也多是文字描述为题干,会计分录为解答。这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连基本的原始单据的辨识力都不具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具备何种原始单据缺乏标准概念。虽然对业务单据(比如发票、领料单、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难,但在实践课程里应首先强调业务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识并分类整理各种原始单据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记账凭证做好铺垫。

(二)梳理业务流程的能力。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孤岛,会计信息是前端业务流程的专业标准化结果,做好一名会计必须了解企业的其他业务环节。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强调企业其他工作业务流程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要加强会计工作前端业务流程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如在采购业务会计实训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先介绍采购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前端业务单据生成的来龙去脉。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课后实训小结,笔者发现学生对老师先讲解业务流程再动手实训的模式很欢迎,我们认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实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课程一个必备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会计工作也应纳入实践课程计划,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会计实务基础。比如银行金融原始单据的填写,教师在实训作业检查时应严格打分,任何一个错、漏都不允许出现,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应及时提醒与批评教育。实践课程突出学生多动手、更细心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四)账簿报表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相当的会计实务工作技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应适当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倾斜。当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训课程,较清晰地了解到财务数据生成过程后,在部分课程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级的本科实训教学体系里,加开商战类模拟对抗实训。这些实训轻数据生成,重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编制预算、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引导进一步经济决策,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笔者指导的挑战杯虚拟经营大赛的学生在参赛后,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决策对抗类实训及竞赛,他们对会计的核算的目标与意义又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认识。

四、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务

不断增强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教学理论建设应尽快步伐。笔者认为,理论上理清下面两种差异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一)实践教学规律与理论教学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一般都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每门课程的基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如果实践教学照搬这种理论教学规律,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曾连续对两届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以前实训的具体内容在毕业前是否还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是由于课时不多且时间相距较远,已不记得以前会计实训的细节内容。笔者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在安排上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重复性,而不是理论教学那样的一次性。对关键知识的适当重复练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类似于“熟能生巧”这样的常识性概念。比如,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训,除在该理论课开设的那个学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阶段可以考虑再开一次或尽量利用电算化实软件完成其他会计实训教学。

(二)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之间的差异。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其课程体系建设也较完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会计实践教学设计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简单照搬高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本科四年学制和专科三年学制存在诸多不同,会计实践教学理应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差异是,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要求多于高职高专,实践课时分配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科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题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为更好地解释不相容岗位职责需分离这一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学生做完几笔出纳业务后(如存、取现金,备用金借支等),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式提问:为什么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是出纳负责登记,而你们刚做的出纳业务里却没有凭证生成工作?在实训课上,当学生做完几笔业务后应及时总结,老师要启发并指导学生把刚做的实训项目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曹中红,魏朱宝,王书珍. “跑偏”与“纠偏”――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05

大二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财务管理暑期实习心得体会一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开展了财务管理课,期末学校跟着安排我们进行财务管理实训。以下是这次实训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实训在期末进行,时间为从6月17号至6月24号,共10个课时,大概持续一个星期。这次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按模块教学所掌握的《财务管理》操作技能知识,全面检验我们财务会计核算综合运用技能,加强我们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为今后从事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而特开展的。这次实训要求我们能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以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并能为评价和改进财务财务管理工作及为未来进行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实训内容分为三大块:一初步分析,二财务指标分析,三综合分析。

实训开始的第一步骤是公式计算。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上的数据信息,再通过特定的公式把各项指标的结构比率、增长额和增长率等项目计算出来。这个工作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最要是考察我们对公式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程度,只要你熟悉公式,懂得运用公式,然后对号入座,几乎上就没什么大问题了,但是要计算的数据比较多,相对就变得繁琐,毕竟是一环扣一环的公式计算,这要求核算人员工作态度仔细严谨。由于实训要求书面书写清洁整齐、规范、严禁挖乱、涂改和使用涂改液,所以我做的时候先在草稿上做一次,确认无误后,再填入实训资料。我平时是属于比较认真学习的那一类,所以这个公式计算没到四个课时,我就完成了,进展得相对比较顺利。可是进行第二步骤运用公式分析就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第二步骤公式分析、评价,也就是这次实训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最精髓的一步,也是这次实训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目的。

第一步是对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作初步分析。资产负债表总体分为三大块: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而其中资产又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又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每一大块到每一小块,再到每一小块的细分都要进行分析小结,这点对初学者来说要求不低难度不少,或许是老师对我们期望值相当高,希望通过高要求打好我们基础,所以才安排大题量并细分析。

大体上的资产总额结构分析,流动资产结构分析、非流动资产结构分析等,然后再细分下去的货币资金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应收票据分析、其他应收款分析、存货分析等,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与同学们的讨论,我还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可是明细的预付账款、原材料、固定资产和再建工程,就不知道怎么作出总结好了。后来在课本上大量并且细微阅读有关内容,在网上大量疯狂的搜索有关资料,再根据资料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渐渐的领悟很多财务分析的问题,譬如对预付账款的分析,开始我只明白预付账款的字面意思,就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帐,就算此帐户增加或减少其实对资产总额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后来通过查资料,我才恍然大悟,其实预付账款帐户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判断企业有无做假的可能,股东的信誉是否良好。一般股东喜欢通过预付账款帐户抽逃资金,即以预付的名义占用转移企业资产,如果你分析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的时候,发觉它的短期偿付能力达到公认标准,而却无法履行自己的偿债义务,这种状况下,必要分析它的预付账帐户,看它预付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占的比重,如果比重过高,那就有可能说明企业股东有抽逃资金可能,应立即进行处理。

通过上述这个例子,我们分析财务报表的时候,要注意不仅要明白各个帐户的书面含义,还要了解各个账户实际应用上的含义。

还有一点是要善于结合分析,即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时候要结合利润表,譬如分析应收账款账户的好坏,就要结合销售收入的情况,企业的信用政策;分析负债结构时,究竟需要安排多少流动负债、多少长期负债呢?在企业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 ,就得通过销售状况的好坏来判断,如果企业销售稳定增长,则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量,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反之,如果企业销售处于萎缩状态或者波动的幅度比较大,大量借入短期债务就要承担较大风险。因此,销售稳定增长的企业,可以较多地利用短期负债,而销售大幅度波动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

第二步是财务指标分析,莫过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的强弱。这步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一般通过计算出那些指标比率就很清晰了。

第三步综合分析跟指标分析的做法类似,可难度稍高,需要联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业绩。

通过这次实训,我学会了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财务报表,正确、合理评价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管理水平、获利能力以及企业发展趋势。同时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例如会计知识不扎实,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会计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我应该朝着这几个方面努力去提高,提高自己的财务分析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加强团队合作,朝着一个专业的、负责任的会计人员进发。

财务管理暑期实习心得体会二

2014年5月,当我第一次出现在金地暑期实习的面试里时,一同参与面试的学长学姐们都甚感惊讶,在他们的理解中,大一大二的假期应当是到处玩耍游戏的时光。所以他们不停地对我说:你才大二,这么着急干什么?

而我对自己说:你已经大二了。

这意味着你不能再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自己,这意味着你要学习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这意味着你要开始了解成人世界里的规则,这意味着长大,这意味着承担,这意味着成熟。

所以我选择了来金地实习。而对于为什么来金地,理由则是再简单不过了:我是浙大金地俱乐部的会员,也是第二任组织策划部的部长,同时管理着金地俱乐部的财务。所以,来金地财务部实习无疑是必然的选择。

从2014年7月14日到8月27日,整整45天,一个半月的实习时间实在不长,但在这短短的实习日子里,金地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收获与回忆。

所学:

不得不说,金地财务部对实习生培养安排的精细度让我惊讶而感动。导师李皓钦制定的计划表上,学习内容精确到了每一天每一个人。也正因此,在金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的要多于我所做的。

根据实习安排,我一共学习了以下六个模块的内容:

1、核算演练模块:了解房地产行业核算特点,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在这一模块的学习中,我了解了资金月报、信息月报的相关内容,第一次接触了经营分析表,同时也学会了凭证装订和档案分类的方法。

2、资金模块:学习资金的管理、付款方法和日记账的制作。在风阳姐的教导下,学习了付款方法、协助完成付款准备,了解了银行日记账的内容。

3、财务管理模块:了解管理会计职能及工作内容,学习房地产企业在拿地、经营、执行阶段的综合管控流程。在郑翠姐的教导下,学习经营阶段的跟踪方法,主要学习经营分析表的填写方法和流程,以及预算计划的制定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

4、税务模块与现场财务模块是接下来学习的内容。主要了解企业税务工作主要内容,学习报税基本知识,协助完成报税工作。了解现场财务工作内容,学习现场和会计对接工作,学习现场报表填写。

5、其他模块:非完全财务类模块,不定时安排,提高实习价值。

所做:

1、会计记账凭证的装订:技术到艺术

让新人从装订记账凭证入手似乎是财务部历来的一个传统,所以一开始我也是从会计记账凭证的装订开始做起。只用了短短的时间便从一无所知达到了熟练操作的地步,甚至被财务部滕红姐表扬速度很快。尽管如此,我却一直把这项内容当做一项技术活,并没有仔细深入地了解其具体内容。

直到和导师李皓钦以及风阳姐交流后,我才渐渐明白,这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所以在下面的时间里,我开始研究凭证上的内容,遇到不理解的立刻请教。在装订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学校里课堂上的知识,也学习了许多新的内容。

2、报表凭证的制作:感受会计电算化

在完成第一步会计记账凭证的装订后,终于可以亲手制作凭证了。在俞珏姐的指导下,我开始使用EAS系统制作凭证,本想大显身手的我却失望地发现,原来许多凭证可以直接用电脑进行导入导出。随后学姐朱常常也指导我进行了一些简单报表的生成。在这些过程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会计电算化的便利。同时,我发现金地在会计信息化上仍然有着广阔的进步前景。

3、分析杭州限购松绑的影响

在金地实习的日子里,杭州房地产发生了一件大事:政府松绑限购。在杭州房地产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限购松绑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导师李皓钦的指导下,我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调查后发现,尽管限购松绑会带来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不能寄与太多期望。因为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因素是多样的,限购松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其他:整理档案等

在日常工作中,我还进行了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整理财务部档案、填写报表等等,这些工作比较简单,但也让我一步一步逐渐地了解了公司财务的流程等等.

5、番外:看完了《邓小平时代》

在实习工作中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我利用空闲的时间看完了桌面上的一本《邓小平时代》。在邓小平110周年诞辰的今年,金地给了我了解这位伟人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

所思:

1、生存还是生活?

在金地财务部实习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对于财务人员来说,生存应该不是大的问题。所以问题是: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呢?这个问题,将是我在大学剩下的时光里所需要好好思考的,我也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

2、成长的路上,别忘了梦想

作为第一份正式意义上的实习,我也第一次接触了真实的工作情况。我觉得,在成人的世界里,梦想好像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我想,要趁着自己年轻,多做一些梦吧!一直相信一直坚持一直努力的话,一定会收获自己想要收获的吧!

3、不管发生了什么,请一直笑着吧

越长大,越接触社会,越觉得乐观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那么喜欢笑着我,会努力微笑着,一直走下去。

45天的时间很短,但留下的记忆很长。总之,在金地实习的日子里,我经历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也更加了解了金地的企业文化。在这里,要感谢金地集团提供的实习机会,要感谢财务部同事们的热心指导,尤其感谢导师李皓钦一直以来耐心与细心的教学,也要感谢一起实习的学长学姐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照顾,更要感谢那个以勇气和担当去面对和接受成长的自己。

上一篇:化工制图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设备拆装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