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0:35:37

骨科医生论文

骨科医生论文范文第1篇

通讯作者:马建英

【摘要】 目的 通过骨科专科组的设立,实施合理的管理。方法 在手术室设立骨科专科组,按专科化模式进行管理。结果 骨科医生及患者对专科组的护理得到一定的肯定,适应了骨科发展的需求,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推进作用。结论 骨科专科管理设置了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使手术室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协调、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 手术室; 专科管理; 骨科

随着外科手术的范围和领域日趋扩大,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手术向高难精细化发展,通科配合已不能满足现代综合大型医院的发展需求,护士护理能力全而不精,专科配合不娴熟已成为影响手术中医护默契度的主要因素之一[1]。骨科手术一直以器械种类繁多而著称,随着新手术的不断开展,各类配套器械应运而生。目前所有不同的植入、内固定手术均有相应配套器械,这就要求手术骨科护士既要熟悉手术解剖步骤,又要熟悉各类器械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12月实行了专科分组管理,设有六大专科组,其中就包括了骨科专科组。通过骨科专科管理,不仅提高了专科的手术配合水平,也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有15个手术间,其中骨科手术间5个,全部为洁净手术间,全年骨科手术为7000台左右,其中脊柱1200台,关节1500台。手术室护士共35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21名。

1.2 方法

1.2.1 设置

1.2.1.1 手术室骨科专科组的设置 专科护士组的成员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专科组长1名;二级:专科护士6名,其中男护士3名;三级:护士5名。专科组长每两年轮转,专科护士每年轮转,护士三个月轮转,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组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发展。

1.2.1.2 手术室骨科组长的设置 (1)接受过国家专科医院进修培训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有8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2)达到全面掌握手术配合以及对本专业特殊仪器、设备和器械的消毒、使用和清洁、保养工作;(3)对本专业有一定的独到见解,有较强的专科业务能力;(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交流,协调能力强。

1.2.1.3 手术室骨科组长的职责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管理骨科组员,制定骨科护士的培养目标和计划[2]。(2)对骨科专科的发展具有前瞻性。(3)对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严格把关。(4)高质量胜任手术配合,具有高度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本组新展开的手术及时通报管理者及组员,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做好手术间的责任制管理工作,掌握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和操作,负责手术间仪器、设备的管理以及一次性手术物品的补充。(5)管理骨科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组员撰写论文。(6)组织专科组会议,讨论、解决组内存在的各种问题[3]。(7)加强与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沟通,提高专科组的主动服务意识。

1.2.2 骨科组长对组员的培训

1.2.2.1 骨科组长授课 每月组织两次专科组内的业务学习,包括:(1)骨科的基础解剖知识;(2)骨科手术步骤;(3)骨科手术的正确摆放;(4)骨科器械的使用和保养;(5)骨科手术配合的新动态和新发展;(6)植入器械的消毒和灭菌,以及生物监测[4];(7)手术室环境对骨科手术的重要性;(8)骨科器械使用原理、安装及清洗。

1.2.2.2 聘请骨科医生授课 对于引进的新技术、新手术方式以及复杂大手术,请骨科医生讲授有关的手术步骤和手术配合要点,便于新手术的快速掌握。

1.2.2.3 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和管理。

1.2.2.4 不定期派组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1.2.3 骨科组长对组员的考核 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骨科技术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对组内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配合关键点、新技术、新仪器的掌握情况。二是满意度考核――每季一次,专科医生对专科组的满意度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10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100份。内容包括:器械齐全配套、步骤配合熟练、器械传递及时,按上述三个方面有骨科医生对手术配合护士的满意度进行打分。发放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将两方面的意见及问题反馈给科室及骨科组,再制定改进措施,落实追踪检查。

2 结果

2.1 协调医护关系,提高手术质量 随着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手术室设立骨科小组配合手术,得到了医生的认可和好评,医护手术配合更加默契,缩短手术时间,在专科护理实行前,医生调查满意度在80%,实行后上升至95%,通过专科护士的相对固定,个人有机会进行专业化培训,充分挖掘了护理人员的潜能,激励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精神[5]。骨科专科护理推行后,护理由原来的每年平均一篇增加至三篇,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发展。

2.2 有利于护士长的管理 实行护士长-骨科组长-护士三级管理模式,护士长每季度对骨科组长进行考核,使手术室管理职责分明,责任到人[6]。专科组长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护士长,从而改进工作通过护理质量。

2.3 物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手术器械的专科、专人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故障、及时维修,保障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骨科器械常用损耗品,如磨钻头、电钻等在手术台次的明显增加下平均使用时间逐年延长。

2.4 骨科专科护士技术水平的提高 骨科护士全面熟悉骨科器械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7],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市场,保障手术的预期效果。

3 讨论

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通科配合(随意性全面参与型),护士没有固定专科项目组而随意安排配合手术,断气学习科目多,很难迅速提高工作质量,表现在手术配合上不熟悉手术步骤、物品准备不齐全、仪器设备不熟悉,难以与医师培养默契感、而产生医护间的矛盾。因此,手术室护士只有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定人参与型转变,才能适应各科手术不断的深入发展的需要。运用相对固定,定期轮换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技能[8]。通过两年来专科分组护理,体会到相对固定的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会使手术技能局限化,特别是骨科,体能消耗大,长期接触有害因素(如X射线等)会产生疲劳感影响工作质量。骨科手术多,要求高,器械种类多,患者来自各类人群。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骨科手术对无菌条件要求高,需要有较强的无菌观念,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今后工作中不断细化。

参 考 文 献

[1] 王菊霞,王翠芹.影响术中医护默契度配合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护理杂志,2002,(5):54-55.

[2] 毛晓萍,戴红霞.手术室专科护士组的设置与管理.西部医学,2004,4:340.

[3] 郭红艳.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3.

[4] 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5.

[5] 魏革.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24.

[6] 王彩云.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的做法与成效.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3.

[7] 王宇,付菊芳,张慧杰,等.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思路及实践.护理研究,2006,20(1):83.

[8] 房彤.培养专科领域护理骨干人才加速我国护理专业化发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684.

骨科医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中图分类号] R681.5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c)-160-02

临床骨科工作中经常接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但很多时候误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当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欠佳。本文中笔者总结了10例病例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鉴别方法。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2月~2009年9月收治10例误诊病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3~66岁。主要因患肢麻木、疼痛、怕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就诊于骨科门诊,经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间盘CT(7例CT片示腰椎间盘突出,3例腰椎间盘膨出)后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卧床休息、理疗、按摩、牵引等保守治疗,症状无改善,病程1~3个月。经进一步问诊、查体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行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Buerger运动及高压氧等保守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2 讨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主要症状为患肢疼痛、麻木、怕凉、间歇性跛行等,这些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极为相似,故年轻的骨科医生常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误诊主要是因骨科门诊量大,医生问诊、查体不细致,患者又主诉下肢麻木,疼痛,加之CT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进而思维偏差。有些医生对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概念不清,常依靠CT示腰椎间盘突出,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误诊。临床工作常常遇到CT示腰椎间盘突出明显而患者症状却不重,患者症状重而CT示腰椎间盘突出不明显。所以需要明确“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

骨科医生知识不全面,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一疾病没有足够的认识,是造成误诊的又一原因。有一男性老年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已达第二期,已出现持续性静息痛,患肢麻木、皮肤温度低、肤色苍白。CT示第4~5腰椎间盘突出。主治医生为其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保守治疗1个月。请上级医生查视后,行患肢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确可同时存在。此类患者仅行一种疾病的治疗,只能使症状改善,只有2种疾病同时全面治疗,才能使患者痊愈。

3 防范方法

3.1 首先应增加知识广度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尤应全面了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病理主要是血管内皮增生,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浸润,管腔被血栓堵塞,继而血栓机化,管腔狭窄,导致供血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按肢体缺血程度分为三期,尤其第一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相似。第一期:局部缺血期,表现为患肢疼痛、麻木、怕凉、发冷,轻度间歇性跛行,短暂休息后可缓解;患肢皮肤温度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第二期:营养障碍期,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愈来愈短;患肢皮肤温度显著降低,明显苍白,或出现紫斑;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第三期:坏死期,症状继续加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及溃疡形成,疼痛剧烈且呈持续性,迫使患者日夜屈膝抚足而坐,或借助下垂肢体以减轻疼痛,肢体伴有明显肿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皮肤色泽一般无异常,感觉异常区一般沿神经走行,范围小,动脉搏动一般都能摸到。经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凉症状可缓解,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该症状不易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坐、蹲、卧床后疼痛症状可减轻,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不能缓解。

3.2 掌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特殊检查项目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行以下检查,①肢体血流图检查:电阻抗和光电血流仪显示峰值降低,降支下降速度减慢。前者提示血流量减少,后者说明流出道阻力增加,其改变与病变严重程度成正比。②超声多普勒检查:应用多普勒听诊器,根据动脉音的强弱,判断动脉血流的强弱。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可以记录动脉血流波形,波形幅度降低或呈直线状,表示动脉血流减少,或动脉已闭塞;同时还可行节段动脉压测定,了解病变部位和缺血严重程度。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显示动脉的形态、直径和流速等。③动脉造影:可以明确患肢动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患肢中小动脉多节段狭窄或闭塞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X线表现。最常累及小腿的3支主干动脉(胫前、胫后及腓动脉),或其中1~2支,后期可以波及股动脉。动脉滋养血管显影示形如细弹簧状,沿闭塞动脉延伸,是重要的侧支动脉,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特殊征象。

3.3 掌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要点

①大多数患者为青壮年男性,多数有吸烟嗜好;②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症状;③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④患肢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列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①记录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②皮肤温度测定:双侧肢体对应部位温度相差2℃以上,提示皮肤温度降低侧有动脉血流减少;③肢体抬高试验:实验阳性者,提示患肢有严重供血不足;④解张试验:行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然后在下肢同一位置对比阻滞前后的温度变化,温度升高越明显,动脉痉挛因素所占比重越高;如果没有明显改变,说明病变动脉已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

骨科医生在熟悉上述要点后进行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以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2-674.

[2]李广生.医学研究与论文写作[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114-129.

[3]鲁玉来,孙永华.最新腰腿痛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14,236.

[4]中山医学院.病理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09-310.

[5]温静兰.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52例功能康复指导的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06-107.

[6]杨仁权,杜富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05,118.

骨科医生论文范文第3篇

马远征,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博士生导师,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在脊柱疾患、脊柱结核、脊柱创伤、脊柱非限定性融合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脊柱结核的诊断、治疗及科研等方面在国际及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率先提出脊柱结核个体化、综合治疗原则,已成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3000余例。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军医疗成果奖二等奖1项,全军医疗成果奖三等奖9项,获国家专利3项,其中金奖1项、银奖2项。

初冬的一个午后,在北京百望山脚下,当记者见到马远征时,他刚从手术室走出来。换上白大衣,匆匆吃了几口盒饭,他便和记者侃侃而谈起来。虽然当天已是连续做完两台手术,但是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倦容,目光也依旧神采飞扬。

结缘骨科·29年如一日

谈起与骨科的缘分,马远征称能成为一名骨科医生是他从小就在心里种下的理想。马远征从小生长在辽宁鞍山,邻居家有一位盖叔叔是双山医院的骨科医生,看着盖叔叔身穿白大衣,步履匆匆,少年马远征在心里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骨科医生,救济苍生。

1979年,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马远征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医科大学。5年后,临近毕业时,他从老师口里得知自己即将被分配到北京医院放射科,从小立志当骨科医生的他立即找到主管老师,恳求帮自己圆了儿时的梦想。最终,他被分配到总参谋部总医院骨科。

刚从手术室走出来的马远征坦陈,虽然从事骨科临床近30年,做过无数台手术,但是每次站在手术台上时,心里仍然难免紧张。他用手指向桌上的网球发带,说:“我有两条发带换着用,给患者做手术时戴在额头上用来吸汗的,因为在手术台上,我是术者,不可能像其他医生一样,随时把头歪向一侧请身边的护士擦汗,所以我的‘秘密武器’就是网球发带。”

他的另一个“秘密武器”,是锻炼。“我1961年生人,别看头发花白,可身体很好。作为骨科医生,要经常站在手术台上,所以身体康健至关重要,无论严寒酷暑,我每天都坚持晨练,快走一个小时。”

当然,他最重要的“秘密武器”还是学习、学习、学习。常年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马远征称自己的日常作息很规律,每天晚上10点半左右休息,经常睡到凌晨三四点钟,醒后思考当天工作,6点起床晨练、吃早饭、上班,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

自1984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总参谋部总医院骨科工作,29年如一日,马远征说自己的每一天都忙并快乐着。

如今,29年过去了,当年的骨科已发展为如今的全军骨科中心,集骨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脊柱微创)、骨内科、康复医学科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学科,由6个病区组成,展开床位200余张,医务人员也从当年的20余人发展为如今的160余人,近3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二五”课题、民政部立项课题,首都发展基金等11项,在统计源期刊323篇,获得国家、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0余项,获国家专利6项,2010年、2011年连续2年荣立集体三等功,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单位、医德医风先进单位……

而1998年即任骨科主任的马远征,在这29年里,不仅见证了总参谋部总医院骨科的发展与壮大,更率领骨科一步一步走向全军、全国,乃至国际。他称这29年似一卷卷胶片,每一个镜头都历历在目。

骨科圆梦·一直在努力

1984年8月,马远征大学毕业后,拿着报到证,提着行李,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然而,还没来得及兴奋,当他头顶烈日先后乘坐4辆公交车辗转5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位于海淀区黑山扈百望山脚下的总参谋部总医院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感觉有些发懵。

“当时,这里是一片荒芜,放眼望去,就一个三层小楼,楼后面是葡萄园,全是地垄沟。仅此而已。还不及我家乡的一个小医院。”他用东北方言形容那时自己的心情是“哇凉哇凉地”。

但很快,在梦想的动力下,马远征开始了勤奋工作。每天,他是科室里第一个上班的,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仍然留在办公室,看书,看资料,写笔记。“那时,我们也经常加班,一加班,食堂的饭菜就没了,医院外面也没有小吃部,科室分的几包方便面还舍不得吃,我就每天晚上泡半袋方便面,没过多久,人就瘦了一大圈,最瘦的时候体重就100来斤。”

1985年,马远征结婚了,虽然告别了单身,但是生活依旧。“我当时是骨科的住院总医师,我曾开玩笑地说,‘住院总’就是‘总住院’。每周只有周日才能回家,我家离医院又远,好不容易倒好几趟公交车回到家,也呆不了多久,周一一早就必须赶回医院。家里的大事小情都靠妻子和岳父岳母。”

那段时期,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是马远征在精神生活上非常富足,他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专业水平急速提高。不久,总参谋部总医院派马远征前往北京协和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师从脊柱外科吴之康教授、邱贵兴教授等。

然而,位于东单的北京协和医院距离总参谋部总医院非常远,交通不便利,于是,他索性带上行李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常驻。但是,北京协和医院并不提供住宿,住旅馆又贵,他干脆住进了办公室。

每天,当其他医务人员下班后,马远征拿出书本开始学习,学累了,把褥子往办公桌上一铺,睡觉。“当时,为了更好地学习,我还攒钱买了一部照相机,看到协和医院有好的学习资料,就拍下来,洗成照片,自己再仔细学习研究。”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劲的动力。”经过多年努力,1998年,37岁的马远征开始任骨科主任。

发展骨科·从理念到品牌

自担任骨科主任以来,马远征带领骨科团队从未停止过对先进管理理念的探索和实践。早年,骨科内部同年资的高级职称医师比较多,大家什么手术都做,但是手术相对不精。马远征初任主任时,就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与大家不断探讨,并总结、借鉴其他医院的经验后,确定了高年资医生的主攻方向。

每人带一组,如果收治的病人不是自己的主攻方向,将由负责该病种手术的组长来主刀手术。这样每个人专一疾病的手术量就增多了,时间一长,高年资的专家们都各自怀揣金刚钻,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病人也能根据自己的病情对号入座选择专家就诊。

2006年,马远征提出全新的“综合骨科”的理念。“对于患者来说,一个医生不是万能的,在综合骨科的架构下,患者不是面对一个医生,而是面对一个团队为他进行诊治,这个团队也会以患者为轴心,良性运转,精诚合作,把患者视为一个整体,使患者的利益最大化,成为骨科独特的优势。”

马远征介绍道,综合骨科模式涵盖了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骨内科、康复医学科,并实现骨内外一体、中西医一体、手术康复一体、医·护·患一体的综合诊疗服务模式。骨内科,作为国内骨科的首个特设和特色科室,有其两方面因素:其一,人口老龄化,需保守治疗及耐受手术身体机能差的群体逐渐增大;其二,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以人为本破题的需求。

“一个患者在门诊就医可以享受‘一号通’服务,也就是说患者只需挂一个号,就可以到任一或多个亚专科看病;入院后,将由接诊医生、护士、康复师和患者共同组成一个小组,医护联合查房,共同制定治疗、护理、康复计划,使患者的治疗、护理、功能恢复有机地结合,诊疗过程更具个性化、整体化和连续性。骨内科、康复医学科的医生直接介入到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中,使多学科在诊治过程中交叉互补,更利于治疗和康复。”

此外,在业务技术水平上,马远征清醒地认识到,总参谋部总医院骨科独立建科比较晚,底子薄弱,基本上靠外出进修后带回来技术,缺乏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必须挖掘潜力,整合资源。

依托总参谋部总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的优势,马远征早在上任之初就带领骨干成员开始了骨与关节结核的基础研究。“传统的脊柱融合技术使病人的脊柱功能受到影响,同时会加速融合阶段邻近间盘的退变。”马远征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2年,他带领陈兴等开始开展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收到很好的疗效;2005年开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技术,2007年引入非融合稳定系统植入技术,同时与系统发明单位韩国广惠脊柱专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派人到韩国互访学习,共同进行脊柱非融合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10年提出“选择性、个体化”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治原则,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同和关注。

“脊柱微创技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早期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也是未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个方向。”马远征高瞻远瞩,2006年就鼓励科室高年资医师,白一冰、隰建成等开始应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2007年开始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早期颈腰椎间盘突出症,2009年开始引入椎间孔镜下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现脊柱微创手术已开展2000余例。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也是在我们骨科做的手术,术后效果良好。”马远征不无自豪地说,总参谋部总医院是北京驻京医院最早开展关节镜手术的医院,黄迅悟、孙继桐等相继开展关节镜下治疗肩、肘、腕、踝关节疾患,为30多家医院培训关节镜医师50余人,关节镜手术达5000余例,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著名运动员张荣芳、张楠、赵蕊蕊、刘玉栋等相继来我院接受关节镜治疗,效果都很好。”

多年来,马远征鼓励科室人员,常青、黄迅悟、关长勇等开展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高龄患者的手术风险降低到最小,最大可能保证术后的生活质量,常青主任医师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达101岁。“同时,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方面,也做了开拓性工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膝关节单髁置换、髌股关节置换及活动性关节结核一期病灶清除人工关节置换,使我院人工关节置换形成规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截至2013年11月,骨内科开展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已开展23次,骨质疏松俱乐部会员1500余人。人口老龄化,骨科专业的病人群体中,慢病发病率相应呈上升趋势,马远征应专业发展趋势,从内分泌专业引入以王亮等为专业带头人,组建国内首个骨内科,在国内业已成为骨科中心一品牌科室。马远征着眼创伤骨科发展,引进以赵东升等为专业带头人的显微外科专业人才,使复杂、高难肢体的保肢治疗等疗效明显提高。创伤骨科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发挥出强劲的科室发展动力。

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这是当前医学界最推崇的医学模式,转化医学。马远征自从医以来对基础科研发展相当重视,并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和奖项。担任骨科主任以来,积极推动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研究所展开深度合作,近些年科研成果为科室成功升为全军骨科中心以及科室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骨科医生论文范文第4篇

二十多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科室专业的细化,她先后在普内科、心肾内科及心血管内科工作,从一名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到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爱岗敬业、无怨无悔,她那精湛的医技、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在市人民医院被传为美谈。

***从事心血管专业20多年,先后在北医三院、阜外医院进修心内科和心内电生理,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运用到临床实践,并于xx年创建成立了心内三科。近年来积极开展心脏介入手术,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使她完成了大量的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以及难度较大的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及术后的程控工作,并始终保持着无一例感染与并发症发生的佳绩。每次在手术时她都独挑重担,瘦弱的身体背负着40多斤的沉重铅衣在导管室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身为女性的她,把x射线对身体的危害置之度外,心里只有病人,唯独没有她自己。

查房,给病人看病是我最快乐的事。她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病人还是和跟随她工作的医生,大家都感到她在工作中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除了上专家门诊外,总是一头扎在病房里。对每一位就诊患者,***除了听主管医生汇报病史外,都要亲自询问病情、体检、查看化验单,从发病的诱因、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都尽可能的详细分析,由于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她在分析病情时总是一针见血、果断,住院的病人满意,周围的同事也尽职尽责,对于危重急症一天数次去床边观察病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包括测血压、心肺听诊,常给下级医生提供病情变化情况。有人说,我们测血压张主任不放心,她说不是我不放心你们,而是我自己动手心里更有数,休克病人血压不仅是数值上的,动脉搏动的强弱也能知道病情的轻重,所以我更喜欢自己动手。

严于律己,言传身教。xx年元月的一个星期天,按惯例她到科室查房,下楼的时候因为心里想着病人不慎摔倒,她忍着巨痛一瘸一拐的来病房查房。查完房,同事们劝她去摄片检查,经检查:右踝严重软组织撕裂伤,骨科医生立即为其进行了石膏固定等治疗,按规定要卧床休息两周,三个月才能取下石膏。当时病房有30多位病人,工作量大,她仅在床上躺了3天就坚持来上班,每天拄着拐杖、脚上绑着石膏来科室上班,病人及同事们看了既心疼又感动,一个月后她瞒着骨科医生,自己任性去掉了石膏,每天忍着去掉石膏的疼痛坚持上班。平时,她处处关心科内同事,经常为有事的同志带班顶岗,在全院职工中有很好的声誉。建科两年来,她连续两年大年三十主动值夜班,让年轻同志安心过好春节,自己却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一名医生,她深知医学知识是永无止境的,从毕业进入医院工作那天起,她一刻也没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女儿才两岁时,***就去北医三院进修心内科一年,多年来注重把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知识与自己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相结合,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务工作者,同时不断的充实自己,吸取他人的经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作为学科带头人,总是竭尽全力的为年轻医护人员争取外出进修学习深造的机会。心血管内科,尤其是心脏介入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心脏介入是心内科必须掌握的技术,xx年医院购置了血管造影机,但院内无人能开展此项工作,强烈的求知欲望及责任感使她摆脱了家庭的困难及家人反对,当时爱人分居两地,女儿正值初三中考,毅然向院领导申请去阜外医院进修学习心脏电生理半年,将女儿托付给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回来后带头积极开展了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及术后程控。近年来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甲减性心包积液临床诊治体会》、《硝苯地平在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中治疗体会》等论文多篇。她主持开展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术后程控》获***市人民医院xx年度科技成果奖。

骨科医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关节镜;外科手术;关节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68―01

前沿

关节镜外科是利用关节镜设备,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人体骨关节病损伤,进行针对性治的一门新兴学科[1,2]。关节镜技术最初起源于 20 世纪初,起源地点为日本,于20世纪70 年代之后美国等其他国家得到一定的发展,中国最初引进关节镜技术是在70年代末、80 年代初,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逐步开展其临床应用。近十年来,在关节内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中,关节镜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临床采用关节镜能对关节内结构进行全面清晰观察,不仅比切开手术更加精准,而且可以得到直接观察、治疗许多关节内的结构以及病变。所以有人将关节镜技术称之为20 世纪骨科领域的三大重要进展技术之一(与骨折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相提并论)。关节镜技术成为关节外科的重要组成成分,充分体现了外科微创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伴随医学知识的发展与进步、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关节镜手术以绝对的优势被众多的医生及病人所接受,部分医院聘请了专门的关节镜医师,部分医院设立了专门的关节镜诊疗中心,至今为止关节镜手术获得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本论文就膝关节镜外科与肩关节镜外科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 膝关节镜外科

关节镜运用在膝关节创伤和疾病中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技术,其基础与临床研究也非常充分[3,4]。日本 Kenji Takagi于1918年最早应用膀胱镜对尸体的膝关节进行了观察,次年他用 常为7.3 mm膀胱镜对膝关节结核进行了检查。之后西方学者 Eugen Burcher利用腹腔镜(品牌为Jacobaeu)进行了膝关节的检查,MasakiWatanabe(Takagi 的学生),又发展了关节镜理论,对操作器械和技术的改进起了推动作用,于完成首例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手术的完成为1962年。Ikeuchi、Takeda、Watanabe和Takagi等用单处、多处穿刺或者三角定位技术进行膝关节镜手术,在关节镜直接观察下,已经完成了一系列手术:游离体摘除、关节内烧灼、半月板部分切除、滑膜活检以及外侧盘状半月板全切除等(自1971 年以来)。我国于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孙材江、翟桂华教授等相继引进了关节镜设备,检查膝关节病损,使我国骨科界一些医生有一定认识[5,6]。关节镜设备条件不断发展,这使手术更加快捷、准确、诊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为常见的膝部损伤,而合并后交叉韧带的损伤以及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也有日益增强的趋势。因为膝关节镜在膝关节韧带等一些列损伤中的应用,不仅使诊断准确率得以提高,而且使治疗水平有更大跨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最多见的运动创伤,对半月板功能及血供、修复的研究较为深入,其修复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半月板损伤靠近关节囊边缘的“红区”血运良好,可以在关节镜下进行缝合,半月板的保留减少了膝关节退行性变的可能。 对不能修复的半月板损伤,可在关节镜下行部分切除,保留稳定的部分,这样亦可最大限度延缓膝关节退行性变的发生。李彦林教授的带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运远动医学及关节镜组,相继成功开展了膝关节镜下滑膜清理,盘状软骨损伤的切除及盘状软骨成形和修复等手术。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较为常见而又严重的运动损伤。 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是当今关节镜外科的研究重点。 业已证实,损伤韧带早期重建可避免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继发损伤。 关于重建材料和重建方法研究较多,早期以自体骨-髌腱(中 1/3)-骨为修复材料,近年来更多学者采用自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膝关节镜手术不仅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创伤、降低了住院时间,而且在在最大程度上最精准地还原患者的运动功能,治疗效果上优于传统治疗技术,目前关节镜微创下行膝关节腔内结构损伤成为骨科医生的首选。

2 肩关节镜外科

1931年 Burman 率先尝试过肩关节镜(在尸体观察的基础上),但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当年肩关节镜一直没有得到大家的公认。近二十年来,在肩关节创伤和疾病中的应用中,关节镜技术更是当前热点。 关节镜的应用不仅能大大提高肩关节疾病的诊断正确率,还可以进行镜下的治疗手术,当下普遍的肩关节运动创伤均可在关节镜下治疗。在 15 年前,人们开始逐步把重点放到肩关节上面来,由于肩关节的解剖地位比较特殊,如不能上止血带,而且邻近有重要的血管及神经,因此,其手术方法及原则异于膝关节镜。肩关节手术时,在关节镜下用锚钉缝合技术进行固定修复,这样可以不损伤肩关节周围解剖结构,既恢复快效果又好:肩袖损伤能在关节镜下诊断以及修复;松解粘连挛缩的关节囊;肩关节镜下手术能保持肩关节原有的解剖生理结构,所以肩关节镜技术已经成为肩关节疾患最佳诊治方法,常见的肩关节手术有:肩关节不稳 (盂唇裂伤)的修补缝合、肩峰撞击的成型手术、肩关节肩袖损伤的镜下修补等都能通过肩关节镜手术顺利完成。

总结

关节镜手术如其它内镜手术一样,不需要大范围地将关节暴露,自然创伤比切开手术要小、出血少、痛苦更小,而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可以较早下地活动,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相应地也降低了住院费用,特别是降低了女性患者对术后遗留瘢痕的恐惧(很小的切口),使其更加容易接受手术治疗除此之外,因为住院时间短,不仅可以解决许多中青年患者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治疗的困难,而且可以利用国庆节等长假接受治疗,过一个康复假期。关节镜的适用范围很广,髋、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甚至指关节都可以做关节镜手术,但是这些关节都是以膝关节镜手术和肩关节镜手术为基础的。它既可以用来医疗诊断,也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它既可以治疗关节炎等一系列慢性病,也可以治疗骨折等一系列急性创伤。伴随着关节镜外科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专用手术器械的研究与开发,相信不久以来,关节镜技术一定慢慢走向成熟,所开展的手术范围也不断增大,并被更多的骨科医生及普遍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李彦林. 关节镜外科进展[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05:1-3.

[2] 王立德. 我国膝关节镜外科发展的历史进程[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9:1447-1448.

[3] 2010肩、膝关节镜外科专题研讨会暨关节镜技术培训班会议纪要[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0,02:158.

[4] 第十届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学术论坛(杭州)暨2013华东地区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年会[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01:23.

[5] 敖英芳. 关节镜 多个关节显身手[J]. 医药与保健,2012,01:28-29.

骨科医生论文范文第6篇

因为张光武教授手术安排的比较满,预约采访的时间被一推再推,几天后的9月23日上午9时,在首钢医院宣教中心主任的陪同下,记者终于在医院住院部9楼的小会议室里见到了张光武教授。

这次采访,就从“一个医生怎么会热爱写科普文章”的话题开始了……

二十多年,二百多万字

今年61岁的张光武教授,人生经历可谓相当“简单”:1976年从部队复原到首钢当工人,1977年参加高考,1983年从医学院毕业回到首钢,在医院当骨科大夫,直到今天。

但这“简单”的人生却又相当“精彩”――

40多年前,他从北京去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清风店当兵时,虽然只有小学学历,可连队的《报》《战友报》,以及《参考消息》报,还有外出训练时在农村老百姓桌上、炕头,甚至装针头线脑的簸箕里放的旧书,都成了他的“课本”。1973年到1976年,他还和穆姊等战友一起,在部队创作组完成了《灯光闪闪》《重任在肩》等小说集的创作,甚至和战友小蒙相约:“要在30岁前写一本书。”在战友眼中,他毫无悬念地属于“舞文弄墨之辈”。

从部队复员后,张光武在首钢当了一名工人。得到能够参加高考的消息,他意识到,这可能是改变自己人生的绝好机会。于是,他这个“小学生”又义无反顾地开始向高考冲刺。那段时间,他的生活状态就是车间、食堂、教室、宿舍,四点一线。好在首钢的旁边就是北方工业大学,他有了任何问题都随时可以找到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考试成绩达到了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于是,他从医学院毕业后就成了一名临床医生……

这之后的1992年,他在301医院骨科进修学习时,认识了金盾出版社的一位编辑。编辑在办公室等人的时候,问来进修的张大夫:“您是否有兴趣写一本有关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医学科普读物?”当时,张光武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原本打算推掉这本书的写作,可那一瞬间,他突然想起与战友小蒙的约定,意识到这正是自己履约的好机会,便接下了这本书的写作任务。编辑留下一张名片走了,张光武为了信守承诺,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开始创作他医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本书――《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防治200问》。后来他才知道,这本书居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出版的有关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的科普读物之一,首次印刷31000册。现在,这本书已经问世20多年了,其间出版了“修订版”和“第三版”,共印刷14 次,总发行量超过18万册。1995年,我国台湾地区的出版机构购买了此书的版权,在台湾地区发行了竖排繁体字版,开创了同一本科普读物在海峡两岸同时发行的新纪录。

尽管这本书也没有给张教授带来收入和荣誉,但“写的过程中我就发现,这项工作应当是一项事业。眼看我们国家越来越发展,需要普及防病治病的知识;同时,社会有需求,我们这些有专业知识的人就有责任帮助老百姓了解科学准确、简单明了,能够让他们理解接受的医学知识。”就这样,他之后又陆续写了《骨科病人家庭护理》《颈椎病自我防治》《得了肩周炎怎么办》等17本科普读物,有的还被翻译成蒙文、藏文、朝鲜文、哈萨克文等出版。因为这一系列医学科普读物,他于2014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5年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

说到那些科普读物,记者问:“您不仅手术多,还要带学生、写学术论文,还要经常去社区搞宣传,您那两百多万字的科普著作是怎么写出来的?”记者毫不掩饰的满脸疑惑把张教授逗乐了,他大笑着说:“这就是您今天来采访我的主要原因吧?这个问题,去年获奖的时候就有人问过我……答案其实很简单,200万字用了20年,每年10万字,每月8000字,每天200多字。200多字是小学生一篇作文的字数,并不多。只是我每天坚持写200多字,而许多人没坚持下来而已。”

不算不知道、一算一跳!张教授的话让记者想起多年前听过的一个挖井的故事: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力度挖井,在一处深挖与东挖一处、西挖一处的结果,真是天壤之别啊!回头想想,张教授的精彩,其实全都来自他的简单。

三十多年的“寂寞风景”

“我写医学科普图书没想过得奖,也从没有想过有什么回报。我是一名骨科医生,最了解病人和家属的心思,知道他们在疾病面前会想什么、问什么,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是一个临床医生应该做的事情。”

张教授的话刚说到这儿,一位老年患者从门口路过,进来咨询“怎样预防骨质疏松?”记者正暗自猜度那些专业术语和“高大上”的理论老人能听懂吗?哪知张教授只笑着说了三个字:“不摔跤!”初听这话,老人和记者都愣了。张教授接着对老人说:“怎么预防你先别想,你要想什么呢?千万别摔跤!一摔倒就惨了!骨质疏松症所有的并发症都可能发生在您一个人身上。您自己的生活质量没有了,家人的生活也跟着受影响。”

老人问:“那……怎么预防摔跤呢?”

“出门的时候扶着你们家的那个扶梯,虽然扶梯上有灰,但是总比你摔一跤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干净多了。”张教授还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是这个理儿。”老人念叨着走了。

张教授目送老人出门,接着说:“这些话,我去社区讲课时经常说。同样的意思,如果照本宣科,大家都记不住。要想效果好,就得认真琢磨怎么说,对方才能明白。”

“认真琢磨”对很多人来说,是偶尔为之的事儿,但对张教授来说,却是常态。他23岁从医学院毕业后回首钢,在医院当大夫,之后一口气干了30多年。因而他对于首钢、特别是首钢医院的一切,都满怀激情――哪怕是一棵树。

每天去食堂吃饭,张教授都会路过医院花园里的一株山桃树。四季轮回,这棵山桃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在雪后银装素裹、在春寒料峭时长出密密麻麻的小花芽,然后,一夜之间,好像变魔术一般,热热闹闹地开满了花儿!山桃树下匆匆走过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正在小憩的康复中的患者,都留在了他的记忆中。他还和这棵山桃树一起,看到首钢医院正式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成员、看到“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拔地而起……年复一年,他明白了,“远在春天到来之前,山桃花的花芽就分化好啦。只待春风吹拂,大地回暖,它就立即绽放芳容!没有徘徊,没有迟疑。山桃花开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充分准备,耐得寂寞,接受曲折,循序渐进……”

这段话,看似说花,其实说的是人。斗转星移,他也从毕业后初涉医道的一名临床医生,成为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主任兼大外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而且是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骨感染、骨结核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综合骨科学组委员……

然而,身为能写科普作品的骨科大夫,张光武教授总是能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把那些看似深奥的专业术语讲明白。比如聊起小时候因为没有完成临帖作业被爷爷“打手心”,他说老人家的打法绝对符合现代解剖学原理,因为人的手掌角质层较厚、感觉神经敏锐、皮下血管丰富,击打手掌,不会出危险,能够达到皮红而不“肉肿”,疼痛而不“肉绽”的“境界”。

谈到“青枝骨折”,他说,当青少年骨骼受到外力损伤时,由于骨骼柔软,韧性较大,不容易彻底折断,而是以裂纹和变形为特征,医生称之为“青枝骨折”。此型骨折如同“青青柳枝”――折断柳枝,常常枝断而皮不断。白居易一句“青门柳枝软无力”中的“软”字道出了“青枝骨折”的病理学原理。青枝骨折因为“枝断皮连”,不会完全移位,治疗时医生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先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数周,通过复查骨折部位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状况。一般经6至8周的治疗,骨折便能愈合。

谈到骨科常见的连续多台手术式“马拉松”,他说,对于骨科大夫来说,像关节翻修、脊柱矫正等手术,是骨科中耗时比较长的;还有一些特殊病人,如反复骨折的病人,为他们做手术耗时会更长一些。一般碰到这种预期时间很长的患者,团队都会做充分准备,根据病人情况提前准备多套手术方案,把手术中的每一步细节都讨论到位,就连手术顺序都要提前确定。“这不仅是为了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来说也能降低手术风险,减小创伤、少受罪。”

拿了30多年手术刀,张教授早已养成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职业习惯”,比如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在手术前就只吃包子,“扛饿还有菜有肉”;不穿有鞋带的皮鞋、不穿衬衣,因为系鞋带、解纽扣,太耽误时间……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但却常常抽空参加社区举办的讲座,深入浅出地告诉社区居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危害、治疗方法等,并特别强调残疾人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因为他认为,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的岗位绝不仅仅在手术室,他的服务对象也不仅仅是入院的患者。

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追求

说起医生的社会责任,张教授对记者谈起了他的一次旅游经历。

一般人去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圣约瑟夫大教堂,都惊叹于它美丽壮观的世界第二大穹顶,可吸引张教授的,却是教堂墙上的一排排拐杖和安德烈修士的心脏。30年间,安德烈修士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利用教堂里的灯油治好了很多病人。因为人们往往是拄着拐杖来,丢下拐杖回,因此教堂里留下了上万根拐杖。更让人敬仰的是,安德烈修士逝世前,还嘱人将他的心脏解剖给世人看,以昭示他的无私无邪。现在,这颗心脏就陈列在教堂的墙上一个密闭的玻璃罐里。

身为医生,张教授感佩于安德烈修士的高尚人格和精湛医术;身为骨科医生,张教授却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拄杖而来的患者可能患哪些疾病?安德烈使用了什么治疗方法?他的那些治疗方法对我们今天治疗疾病有什么启迪?

他接着说:“我想,患者拄拐就诊,最大的可能是脊柱,如腰椎间盘病变等;还有下肢疾病,如骨关节炎、韧带及半月板损伤、下肢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肢体疼痛和功能障碍。这两大类疾病可能的治疗思路,一是手术治疗,但在100多年前,安德烈不可能做到,也不具备手术治疗的条件;二是保守治疗,即应用药物、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方法治疗疾病。据史料记载,安德烈就是用教堂里的灯油为患者治疗疾病的。灯油肯定不能作为药物口服,我想,他一定是利用灯油的热效应原理,施予体表,达到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这与今天我们应用各种仪器在病变局部加热和蜡疗等物理疗法原理异曲同工!”然而,局部加热就能治疗那么多疾病吗?热疗有那么神奇吗?张教授觉得,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影响着疾病治疗的效果。

那次旅行回来后不久,张教授去江西讲课,课后应主办方邀请外出观光,在龙虎山临江的一片石壁上,看到至少有上百个棺椁遗存。他从导游那里得知:“我们的先人崇拜太阳,他们的棺椁一定朝向东方,朝向太阳。他们认为,太阳代表着光明和热量,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张教授一下子明白了那“更深层次的东西”,就是“光明和热量”。用“热量”治病,不仅可以加速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变组织代谢状态,还涉及人的精神层面;热量会激发人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会使人们减轻对疾病的不良感受,会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耐受能力。

“这样一来,温热疗法对疾病而言,可能已经上升为信仰和精神崇拜哟巍U馐且桓鲇τ烧苎Ъ摇⒗史学家、人类学家研究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医学专家关注的范畴。”张教授认为,安德烈的“医学实践”穿越了神灵主义、自然哲学、生物医学三大医学模式,与1977年由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今天的临床实践中,患者及医生的心理状态、认知能力等因素对疾病疗效均有明显影响,这就对医生们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和人文思维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状态。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相同的疾病、相同的治疗方法,在不同人身上会有疗效各异的结果。所以,医生最重要的工作是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精神动力;也就是说,现代医学要求我们,在治疗“人得的病”时,更应关心“得病的人”,这才是现代医学行为的真谛。

采访结束时,张光武教授望着窗外高远的天空说:“无论临床医疗还是科普写作,都是为了追求这个真谛。从进医学院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追求。”

专家简介

骨科医生论文范文第7篇

手术费堪比“剃头价”

几乎不约而同,骨科医生盛锡文(化名)也把手术费比作剃头价。“医生的出诊费已经和理一次头发一个价钱了。但是医生的劳动强度和收入根本就是不相匹配的。”

盛锡文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大夫,从医三十多年了。盛锡文刚刚从医的时候,医生和所有行业一样,医生看多少病都拿一样的工资。医疗条件虽然不发达,但是却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医患纠纷。

现在盛锡文的挂号费已经以百元计算。可是他做一个普通的脊柱侧弯修复手术,拿到的手术费和挂号费差不多,也就是几百元。一般一个简单的骨科手术要四个人完成,手术费是一千多元,参加手术的医生平均分配收入,盛锡文拿到的则会稍微多一些。

在盛锡文所在的医院里,一位内科主治医生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一天:

早上七点半到医院和年轻医生交接班,先把病房里十几个病人的病情问一圈;八点钟正式上班,开始组织查房;十点等教授进行三级查房,说到口干舌燥,也难让他们满意。下午一点半上班,要么出专科门诊,要么有文献汇报。晚上八点钟,好不容易下班回家了,话都顾不上和家人说,就得接着赶晋升的论文,一天能睡三四个小时就很幸运了。

医院内,常见的景象是内科大夫们脚步匆匆,像一阵白色的风一样飘过。外科大夫像雕塑一样,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提高诊疗费看病会更贵吗

盛锡文认识一位年轻的外科大夫,刚刚独立主刀不久。一次手术,在诊断的时候已经确定患者是阑尾炎,但手术台上却没有找到阑尾,这位医生当时就崩溃了,害怕是误诊。后来在腹腔里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阑尾。原来这位患者的阑尾不是长在正常的位置上。

“手术台上医生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经常是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盛锡文没有抱怨诊疗费低,六十年代生人的他更愿意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医生毕竟不是制度的制订者,而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我是坚决服从的。”

有一种反对医生诊疗费提高的声音,如果提高医生的诊疗费,看病就会更加昂贵。

但是盛锡文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台湾,做一个早期胃癌肿瘤切除手术,手术费用折合成人民币是3万元左右。和大陆胃癌手术的价格几乎相同。但是从手术费用的构成比例看,在大陆,医生和护士的服务费用占5千元,其他是药品器械的费用。而在台湾,医生和护士的服务费用是1万5千元。

倒挂的价格背后

诊疗费与价格的倒挂早已引发医学界的不满。“二十年前,去医院挂号就是这个价格。”中国医疗改革专家咨委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对记者说,“价格毫无科学设计而言,是发改委规定的,是价格管制。”

卫生部前副部长殷大奎对此也多次提出过改革,他说,医院医疗服务的价格和价值完全背离,已经很多年了。二三十年前,殷大奎还在华西医科大学当校长时就呼吁过这个问题,他从校长、四川卫生厅厅长、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一步步升迁,就改革医务人员的劳务价格问题,向国家不知道提了多少次建议。“现在有些松动了,专家号能放开一些,最高能到300元。特殊病房的费用可以市场化一些。但是整体上变化不大。你看看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医务人员服务费用这么低的?”

虽然国家一直把医院向市场上推去,但在医疗服务领域完全是计划经济老一套。刘国恩说,原因在于中国260万医务人员属于事业编制。挂号费用收多少、手术技术费,甚至基本工资多少,他们得听规定。从2006年开始,新一轮医改进程中,作为国务院医改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刘国恩透露与发改委也讨论过医疗服务费用的问题,“但发改委也为难,从解决人民看病贵角度,从社会公益角度,挂号费用还怎么能调高?从顺应民意的角度,应该降低才是。但医院又不是事业单位的待遇,没有大树好乘凉,得自筹经费发展。国家投入不足,医院开支的百分之八九十靠自己“赚”。

国家关上了诊疗费的大门,同时打开以药养医的大门,为医院“找平衡”。从服务费用上损失的,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高费用找补回来。殷大奎介绍,医院从药品中赚取价格差,过去是西药15%,中药30%。实际上则更高。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示了医院从患者身上收取的利差令人咋舌。一支出厂价格为6毛钱的青霉素注射液,患者在医院却要花费20倍的价格购买。

骨科医生论文范文第8篇

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先进事迹(宅心醇谨仁心医者)

主任,市骨科专家,泰州市骨科第一位主任医师,只要提及他,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心生敬意:年高德勋,医技精湛。孙主任,从医40余年,怀着对事业的热爱,怀着对水乡的浓浓情意,怀着对久患病痛患者的怜悯,践守着救死扶伤的诺言,把浓浓深情融入每一位患者的心田——他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并作为一生的追求。

孙主任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小受悬壶济世思想的熏陶,激发了他对医学的崇敬,指引了他一生从事医生职业的追求。1968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6年制本科,后从事临床工作,主攻骨科方向。当他看到不少农民兄弟无钱治病或因病致贫时,毅然暗下决心,要寻找一条既简便价廉又疗效显著的骨科治疗方法。从此,勤学善思的他在临床工作中孜孜不倦的探索着骨科治疗手段的优化。医院图书室常常能见到他辛勤研读的身影,患者的门前常常留下他回诊的足印。孙主任在中国骨科治疗的“圣殿”——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期间,诚心向全国知名的专家权威求教,不放过任何参加学术会议及专业讲座的机会,从中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回到工作岗位后,他积极思索,消化吸收学来的知识经验,并结合本地特点,因地制宜,用最简单的器材,最优化的治疗方法治疗患者并取得了成功。如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胫腓骨骨折,在临床应用中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治愈的成功率。针对当时因医疗条件落后所导致的骨髓炎患者,他应用创新的科研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采取闭合冲洗治疗的方式取得很好的疗效,其成果发表于中国骨科权威刊物《中华骨科杂志》上。主任先后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省级、部级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学术成就得到了骨科界的广泛认同,并且担任泰州市骨科学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

在众多的社会头衔下,凝聚着主任半生的辛勤和汗水,记载着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医足迹,但他总说自己仍是一名骨科医生。无论作为一名医生、专家,还是一名科室主任、政协常委,他将医者的亲切、细致、醇谨带给面前的每一个病人,许多急切、无助的患者在他面前重新看到了希望。一位颈肩部疼痛,上肢不适患者求诊于多家医院,未能找出病因,后慕名来诊治,孙主任经过仔细查体,确诊为十分罕见胸廓出口综合症,经过手术松解治疗,症状完全缓解。患者对孙主任细致的体检和准确的诊治非常感激和敬佩。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孙主任经常教育青年医师树立高尚、仁爱的医德,他自己就是仁心仁术的典范。当病人送其丰厚的礼金、礼品时,他总婉言拒绝。一些满怀感激之情的患者找到他家趁他不在丢下红包或者礼品时,孙主任回家后总是认真查问,并设法退给病人,尽管他在仅40几个平方的屋子里已度过了二十余载。孙主任常说:每一位患者都是医生的朋友,我们要感谢他们的信任和配合。为抢救一些急危重症病人,他经常和下级医师一起吃住在科室,因而,他很少顾及家庭,繁忙使他对家庭有了无法弥补的亏欠。1996年8月的一天,他从上午到下午都一直忙碌在手术台上。而他的独生儿子,就在这天下午学游泳时溺水身亡。悲剧发生时,他还在手术台上全力抢救病人,当他下了手术台听到这噩耗时,痛不欲生。承受着巨大悲痛的他,仍然不忘关照陪同他手术的医师照顾好病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没有因丧子之痛而消沉,仍一如既往,为治病救人、为医院建设默默地工作着,无私地奉献着。正是这种忘我的精神和干劲,现在的市人民医院骨科在孙凤祥等几位主任的带领和科室人员的努力下,已经由10几张病床的小专科发展为两个病区80几张床位的泰州市级首批重点专科。

主任毕业后分配在宁夏石嘴山市人民医院工作,在偏远地区一待就是10余年,83年回到家乡,当时中医院基础设施较差,只能做些中医骨伤手术,开展骨科业务缺少技术和设备,为了解除水乡人民的病痛,孙主任主动请缨,利用手中有限的资金,跑上海,赴天津,购买了常规的骨科器械,开始了中医院骨科手术艰难的创业之路。短短几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使中医院骨科成为远近闻名的专科。1995年,主任调至市人民医院骨科,并担任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全科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在骨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过去,髋关节粉碎性骨折脱位,医学界一般采取保守疗法,近年来国内外多主张手术治疗,在主任的主持下,在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结核截瘫手术,过去需求助外援,现在在主任带领下市人民医院可独立手术。

主任用他崇高的品德一点一滴时刻影响着周围同道。他经常把自己的一些灵感、科研思路和宝贵资料无私地赠送给下级医生,与他们共享自己数十年来的知识成果。每一次查房,他都跟下级医生详细的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国内外的治疗动态。让同道站在他的肩膀上,摘取收获的果实,青出 于蓝而胜于蓝是他的宿愿。骨科每一位同志业务上的成功,无不倾注着孙主任的心血和汗水。他的爱就像阳光一样普照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凡是他带教过的进修医生,都把他看作是自己的恩师和慈父。每年元旦、春节如雪般的明信片寄托着进修医生对孙主任的崇敬之情。

骨科医生论文范文第9篇

医疗技术:

“魔术般的手术技能”

自1978年踏上矫治肢体残疾的矫形外科之路,秦泗河教授已经行医35年了。截至2008年6月,经他手术治疗的各种肢体畸形、残疾累计21545例,其中小儿麻痹后遗症16524例,创造了单个医生对此病的矫治数量的一项世界第一。

秦泗河运用华罗庚倡导的优选法和统筹法的原理,科学决策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方案与治疗程序。他将不同的手术方法优化组合,化繁为简,一期手术即可完成既往要2~3次才能完成的矫形治疗,形成了“手术快、出血少、创伤轻、并发症低”的手术风格。他创新和改良了矫形手术方法24种,创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外科矫治新体系,并于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手术治疗10000余例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基础上,秦泗河于1990年和1992年两次到俄罗斯成功引进、开发和推广了Ilizarov(伊里扎洛夫)微创牵拉技术。至今,他利用微创牵拉技术修复肢体残缺、矫治重度下肢畸形5000余例,治疗效果满意率高达98%。慕名求诊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等8个国家。由此可见,秦泗河正创造着一个个骨科疑难杂症治疗的医学奇迹。

秦泗河教授还创造性地应用组合性手术一期矫正脑性瘫痪双下肢严重、复杂畸形,并首次对成人脑瘫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类。至今,他已累计治疗脑性瘫痪2471例。1996年,他发表了关于外科治疗脑瘫的论文《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2008年,由秦泗河等主编的《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的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无专著的空白,对中国脑瘫的外科治疗作出了突出贡献。

秦泗河教授诠释了“足踝畸形矫正的现代概念”,实施足踝畸形矫正、残缺修复的手术上万次,是中国实施严重足踝畸形矫正数量最多的矫形骨科医生。他对各种足踝畸形的术前治疗决策、手术矫正过程、手术技巧,达到了医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境界。其中,他独立设计的“仰拇畸形矫正”手术方法,被经典的《骨科手术学》命名为“秦氏手术”。他在足踝畸形矫正领域有多项技术创新,致使足踝手术艺术化。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著名小儿矫形外科专家Neff教授,在观摩了秦泗河的手术操作后,称之为“魔术般的手术技能”。

科学发展:

“科学的实践与创新永无止境”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正朝着从定性到定量、从描述到数学模型、从分析到综合的方向前进。

秦泗河教授对生物进化、人类疾病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已发表《看人体怎样进化》、《脊椎动物进化成人类自然选择动力的探索》、《生物进化与人类骨科疾病》、《人类皮肤体毛脱落的原因探索》等多篇与“进化医学”相关的文章。2007年,他对生物进化与人类骨科疾病的发生关系进行了探索,提出“运动行为(能力)的选择”是哺乳动物进化为人类的内在动因;人类运动系统的很多疾病与直立行走和生活模式的改变有直接关系。这一观点多次被国内外学者引用。他所提出的“进化医学”概念,将开启未来临床医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在探索生物界自然选择、人类社会文化选择与信息选择的基础上,秦泗河教授将矫形外科相关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仿生学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首次提出并诠释了“骨科自然重建”理念。其核心内容是:“调动机体自然修复的潜力,因势利导,医患互动,时空一体,有无化生,顺势而为,通过刺激组织原位再生与时空一体的变化,治疗骨科创伤和疾病。”这在矫形外科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获得了奇特疗效,这一理念已被国内外多个著名专家认可和引用。

在学术研究领域从未停滞过的秦泗河教授,又将Ilizarov技术与小儿麻痹矫治新体系、生物进化理论、“骨科自然重建”理念、中国文化与患者的实际相结合,融会贯通,初步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下肢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自然重建技术体系”。这一体系的临床应用,使传统骨科或高新技术难以治疗、不能治疗的一些四肢重度残缺及骨科疑难杂症患者获得了治疗机会,现已治愈此类患者1000多例,其中7例是濒临截肢的患者。

秦泗河教授运用学科交叉与整合,开辟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学科专业――“下肢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学科。该学科符合外科发展的前沿(微创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趋势,其临床应用过程也体现了多学科技术相结合的特色,更重要的是这项学科体系能够以比较低廉的医疗费用、很小的创伤,治疗用传统骨科技术难以治疗甚至不能治疗的骨科疑难疾病。秦泗河教授据此浓缩而成的《下肢畸形外科》、《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治疗》、《小儿矫形外科》三部专著,被王澍寰院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典范。

纵观矫形骨科与下肢功能重建的学术领域,秦泗河教授在“牵拉生成组织与下肢功能重建”等多个方面的临床研究与技术成果,已经处于全国前沿水平,但他仍然不断改进、完善,深化总结和提高。秦泗河教授认为:“科学的实践与创新永无止境,更没有永远的第一。科学技术只是临床医学知识的一部分,决不是一个医生要具备的全部。当前的首要问题是,针对中国国情与弱势病人群体的需求,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培养出真正的人文型医生!”

人文修养:

“医学与人文是医生腾飞之两翼”

秦泗河教授提出,现代医生应当从遗传基因、生物进化、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等大宇宙哲学观,思考人的生命本质、自然属性和社会行为,思考健康与疾病、发育与衰老的关系。科学技术越发展,医生越要注意调动人体修复疾病的自然潜力,而不是将人体作为“战场”,凭借高科技的手段对人体实施过度开发或征服疾病。

秦泗河教授形象地用“人”字来比喻:一撇是“技术的医学”,一捺是“人文的医学”。他说,科技在发展,人文若滞缓,医学就会不和谐。虽然临床医生在掌握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一门专科医疗技术,但是各种学问做到最后都是“做人”,其中包括胆识、风格、情操、品质等多种人文因素。为患者服务的艺术、医疗方法和流程的美学评价等,则必须从人文的视角去审视、剖析,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心去积累,这是医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最基本品质。

在人文素质的四个方面中,人文知识是基础,人文思想是理念,人文方法是能力,人文精神是核心。在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人文素质这个大问题上,秦泗河教授主张:“医生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是:宏扬民族文化;博采众家之长;莫离临床实践;平等对待患者;情感收、吐、放、疏;认真遵守规章;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

他说:“患者是行医之本,人文是医生的灵魂,医生与患者之间应该是鱼与水的关系。选择了医学,就是选择了责任、义务和奉献,就是选择了自己的人格取向,并逐渐形成医学人文品格。”

医学史家卡西蒂格略尼(Arturo.Castiglioni)认为,“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驱使医生进行创造性劳动和具有对社会奉献的精神,主要源自对患者的深切关爱和对知识魅力的向往。一般来说,凡医德高尚的医生,都具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因为医德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也是一种医疗“技术”。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往往是因为看到疾病流行对人民造成的苦难而奋发学医,济世于人。这就要求现代医学工作者要极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习惯,尊重患者及家属的要求,提倡医患和睦互动的团队精神等。

秦泗河教授认为,“医学与人文是医生腾飞之两翼”。对患者的同情心、责任感促使医生立志行医;患者对生命的渴望与对健康的追求迫使医生勤奋学习;对生命的敬畏唤醒医生的良知和潜能。秦泗河正是一位医学技术与人文修养交融的实践者,除学术论文外,他还发表了人文、哲学、科普类文章60余篇,主编人文类著作3部。其中,《医生、医术与人文》是国内第一部由临床医生编著出版的医学与人文类著作,屡获“医学人文荣誉奖”。

社会文化:

“用文化的魅力影响人的内心世界”

在秦泗河教授已发表的《论医生的医术与学术》、《外科医生的成长》、《对外科医生手术技能成长规律的探索》等文章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医学思想已进入“科学与哲学”、“医学与文化”交融的境界。

他强调,医生对患者的医疗处理是一项独立决策的工作。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方法和医疗流程的选择,可以体现出一个医生的文化底蕴。医德高尚、技术高超、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名医、大医的基本特征。

古今中外的哲人皆认识到,文化是“社会人”行为的无声指令,文化存在的作用无处不在,文化的沉淀决定了公民的素质,是社会凝聚力的根本――文化强身,精神成人。成就感是人追求发展和价值体现的核心动力,对人的最大激励手段是文化激励,因为人类对荣誉的追求是无限的。

丰厚的文化如冰山浮水,只有90%的体积沉在水下,才能有10%的冰峰露出水面。医学是附着于人的学科,人是文化的,医学自然也是文化的。医学的发展就是医学文化的进化过程,就是对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精神性、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过程,就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解放的意义和价值的实现过程。

秦泗河教授还提出,人的文化素质取决于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有什么样的生命价值追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医学模式的演变更迭,就是人类对生命价值追求的历史性展现。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是具有光荣使命的医学,是适度谨慎的医学,是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医学,是尊重人的选择和权利的医学。医学需要“克己复礼”,在文化继承、创新和兼容并蓄的过程中,新文化的种子将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复兴、开花,造福中国,惠及世界。

秦泗河教授十分推崇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恩格尔教授1977年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该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回归人文关怀的现代医学,是和谐统一的人本思想与医学美学的巧妙结合。

除此之外,秦泗河还认为,医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质上反映了社会群体在经济状况、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心理状态、道德水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矛盾与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现实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映。秦泗河教授呼吁,要解决医患矛盾,就必须提升医院的文化管理层次,用文化的魅力影响人的内心世界,真正凸显“大医精诚”的人性光辉,加强人文精神、人文文化的回归。

秦泗河教授认为,社会越文明,人类越需要医学,医学的博物学、进化论与生态学提示人们应从文化的视角来关注医学,即用文化来阐释医学。时代要求当代医学工作者既有很强的科学素养,又应掌握广博的人文知识。

秦泗河教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以独特的视角,对社会发展与医学模式的演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疾病谱的变化,生物进化过程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决策与运筹学,医生的医术、艺术与学术,高科技的临床应用与自然顺势疗法,医疗过程的时空关系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其思想的火花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人民医生:

“医学、哲学、美学、艺术、文化的共融”

秦泗河教授在矫形骨科领域30余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和理论总结中,取得了诸多成果,已获1项部级、3项省部级、11项区局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明专利。他本人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但秦泗河教授认为,他得到的最大荣誉是成千上万个肢体残疾与骨科疑难杂症患者对他医术、医德的诚心认可与赞誉。

骨科医生论文范文第10篇

保驾护航勇夺冠

吴石华大夫在骨伤科、神经、内分泌等领域造诣颇深,在运动医学方面亦是成就斐然。作为特邀队医,曾参加过第6-10届全国运动会及奥运集训,给著名羽毛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杨阳、趟剑华、葛菲、顾俊、张军、蔡、游泳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林莉、王晓红、击剑世界冠军肖爱华等均做过特邀医生,在比赛中保驾过关,与诸多体育名将结下不解之缘。

曾排名世界第一的羽毛球世界冠军孙俊,因训练不当致踝部拉伤,一年半未能参赛,连正常的训练都不能参加,一颗耀眼的巨星因伤痛而黯然神伤。九运会前两个月有幸请到吴医生为其疗伤,伤痛恢复很好。孙俊在比赛中腾挪跳跃,挥洒自如,为男子团体赛最终得冠奠定坚实基础。继而他又与爱妻葛菲合力拼杀,力挫群雄,获得九运会混双冠军。大家高兴地说吴医生是咱队“夺魁的大功臣”。

在第六届全运会期间,赵剑华患了重感冒,咳嗽发热体温达39.5度,为了保证比赛,吴先生在气功治疗时,超负荷地给赵剑华输气以增加体力,治疗由一日一次增加到二次,经过短期疗理,小赵的咳嗽止住了,烧退了,体力也恢复了,在团体赛中,他场场必出,以全胜战绩为江苏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男子单打冠亚决赛的前一夜,杨阳一直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眠。经吴先生气功催眠不到10分钟就睡着了。充实的睡眠使杨阳如虎添翼,比赛中捧得了羽毛球男子单打的桂冠。南京周末报以“不能遗忘的功臣”为题作了专题报道。盛赞吴医生的高超医术。

2007年12月的西北客场与新疆队之战,南钢大华队的主力中锋,号称“一条腿支撑江苏队”唐正东因左腿的伤势严重,治疗效果欠佳,未能参与比赛,大华队大败。此时留在南京的唐正东经朋友引荐,请吴大夫进行治疗。其膝盖浮肿,内有积液,很多医生告之情形不妙。对于运动损伤极富经验的吴医生对大唐的腿伤一番检查过后,非常肯定地对大唐说:“你的伤势没有太大问题,肯定能恢复。”

吴医生对其进行针灸气功推拿治疗一次后,大唐就能自如地起身、坐下,腿伤明显好转。第二天再次进行巩固治疗,膝盖的淤肿已明显消退,活动完全自如,大唐非常开心。两天后大唐抵达西安参加对陕西队的比赛,南京晨报记者报道:“在酒店大堂看到大唐的时候,他正准备去餐厅和大伙一起吃饭,从他健步如飞的脚步来看,伤势恢复得不错,应该能应付今天的比赛。”大唐告诉记者:“这两天找了个治骨伤的名家,他曾给很多顶级运动员治过伤,人家都说他医术不错,我也感觉确实不错。”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大唐一扫蹒跚步态,身形矫健,一人独得38分,南钢大胜陕西队。大唐得球后跃身投篮时那一个漂亮的转身,令大唐球迷激动万分,在网上高呼应重谢这位神医。

博采众长成一家

吴先生是一位医德与医术俱佳的良医,他祖上世代为医,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拜师学艺,学习四川道家气功及中医推拿,针灸及整骨术,深得中医、气功诊病治病精髓,70年代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系统学习西医理论,并于83年在江苏省第6届骨科进修班进修,深得韩祖斌、李承球教授亲传,特别是80年代有缘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大法师及九华山祗园寺首座、当今中国佛教禅宗曹洞宗第四十七代传人、著名禅师明心等高僧学习佛教上乘气功“禅修”、“禅定功”及部分密法,在佛家气功修持上有一定造诣,为他融中西医、气功为一体,综合诊治疑难杂症走出了一条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的医疗之路。如治疗脑血栓偏瘫,他在头皮针基础上加用了气功疗法,除了具有一般头皮针特点外,且更好地发挥了气功激发经气、疏通经络的独特功能,大大提高了疗效。20年来共治疗了300多例,总有效率达94%。

脊柱平衡是关键

吴石华大夫在几十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结合临床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大量研究,提出诊病要有整体观念,即人体自身的统一及人与自然相统一,在动态中把握平衡,根据病情辨证论治,提出“脊柱平衡学说”。吴医生通过按压脊柱,就能发现病人的脊柱及两侧的异常,通过对脊柱及其两侧施加外力,将错位的小关节复位,解除神经压迫,使得诸多疾病奇迹般获得治愈或好转,

90年春,原海南省委书记之妻徐某患肠功能紊乱,每日腹泻几十次,连翻身都无力,专家会诊采取了多种方案治疗均无效。经吴大夫正骨治疗三次痊愈。93年8月“第七届全运会”期间,当时江苏省副省长、代表团长张怀西现全国政协副主席,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不能行走,经气功整骨推拿一次即愈。07年6月他途径南京时,特地为吴大夫题字“厚德载物,力治有缘”。香港立法委员会顾问伍启材先生患右侧腰部麻木、发冷十余年,曾经美国、日本等多国专家诊治均告无效,闻悉气功疗效很好,特请吴先生诊治。治疗两次后症状消失,伍先生连声赞道“真乃神医”。

成就卓越美名扬

吴石华先生在骨伤科、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医疗上有较深的造诣。他从70年代将气功应用于临床,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并集医、道、释为一体,将气功、推拿、针灸、小针刀、药物及外科手术有机结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结下了累累硕果。92年1月至5月,吴大夫应第三届国际气功会议执行委员会,日本太极拳气功法研究会之邀赴日本进行气功及中医整骨推拿术的讲学,所著论文“气功麻醉在骨折脱臼整复中的应用”、“防治颈椎病气功保健法”分别在大会宣读,并收入大会论文汇编。另外所著论文还有“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肢体痛症300例分析”等30余篇文章先后刊登在《铁道医学》、《江苏中医》等刊物上。97年2月至5月应印尼中医会之邀赴印尼讲学及门诊临床工作。此间,吴先生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使很多患者得到康复,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受到广大患者及印尼国会一些高级官员的赞许。时至今日,吴大夫仍是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将他毕生所学所得延续传承。他在南汽宾馆设立的明星骨伤康复诊所就是为喜爱正骨推拿的各界人士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人学习掌握这门立竿见影解除病痛的绝技。热线电话:025―83478701,吴石华大夫热忱欢迎各界朋友的光临。世界冠军们的“保护神”――访正骨名家吴石华

陈 翔

吴石华,男,1950年3月25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湖北黄岗,南京铁路中心医院骨科医生,中华中医学会南京分会理事兼任南京医学气功科学研究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高级气功教师。退休后在南京南汽宾馆内开设了明星骨伤康复诊所。

保驾护航勇夺冠

吴石华大夫在骨伤科、神经、内分泌等领域造诣颇深,在运动医学方面亦是成就斐然。作为特邀队医,曾参加过第6-10届全国运动会及奥运集训,给著名羽毛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杨阳、趟剑华、葛菲、顾俊、张军、蔡、游泳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林莉、王晓红、击剑世界冠军肖爱华等均做过特邀医生,在比赛中保驾过关,与诸多体育名将结下不解之缘。

曾排名世界第一的羽毛球世界冠军孙俊,因训练不当致踝部拉伤,一年半未能参赛,连正常的训练都不能参加,一颗耀眼的巨星因伤痛而黯然神伤。九运会前两个月有幸请到吴医生为其疗伤,伤痛恢复很好。孙俊在比赛中腾挪跳跃,挥洒自如,为男子团体赛最终得冠奠定坚实基础。继而他又与爱妻葛菲合力拼杀,力挫群雄,获得九运会混双冠军。大家高兴地说吴医生是咱队“夺魁的大功臣”。

在第六届全运会期间,赵剑华患了重感冒,咳嗽发热体温达39.5度,为了保证比赛,吴先生在气功治疗时,超负荷地给赵剑华输气以增加体力,治疗由一日一次增加到二次,经过短期疗理,小赵的咳嗽止住了,烧退了,体力也恢复了,在团体赛中,他场场必出,以全胜战绩为江苏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男子单打冠亚决赛的前一夜,杨阳一直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眠。经吴先生气功催眠不到10分钟就睡着了。充实的睡眠使杨阳如虎添翼,比赛中捧得了羽毛球男子单打的桂冠。南京周末报以“不能遗忘的功臣”为题作了专题报道。盛赞吴医生的高超医术。

2007年12月的西北客场与新疆队之战,南钢大华队的主力中锋,号称“一条腿支撑江苏队”唐正东因左腿的伤势严重,治疗效果欠佳,未能参与比赛,大华队大败。此时留在南京的唐正东经朋友引荐,请吴大夫进行治疗。其膝盖浮肿,内有积液,很多医生告之情形不妙。对于运动损伤极富经验的吴医生对大唐的腿伤一番检查过后,非常肯定地对大唐说:“你的伤势没有太大问题,肯定能恢复。”

吴医生对其进行针灸气功推拿治疗一次后,大唐就能自如地起身、坐下,腿伤明显好转。第二天再次进行巩固治疗,膝盖的淤肿已明显消退,活动完全自如,大唐非常开心。两天后大唐抵达西安参加对陕西队的比赛,南京晨报记者报道:“在酒店大堂看到大唐的时候,他正准备去餐厅和大伙一起吃饭,从他健步如飞的脚步来看,伤势恢复得不错,应该能应付今天的比赛。”大唐告诉记者:“这两天找了个治骨伤的名家,他曾给很多顶级运动员治过伤,人家都说他医术不错,我也感觉确实不错。”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大唐一扫蹒跚步态,身形矫健,一人独得38分,南钢大胜陕西队。大唐得球后跃身投篮时那一个漂亮的转身,令大唐球迷激动万分,在网上高呼应重谢这位神医。

博采众长成一家

吴先生是一位医德与医术俱佳的良医,他祖上世代为医,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拜师学艺,学习四川道家气功及中医推拿,针灸及整骨术,深得中医、气功诊病治病精髓,70年代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系统学习西医理论,并于83年在江苏省第6届骨科进修班进修,深得韩祖斌、李承球教授亲传,特别是80年代有缘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大法师及九华山祗园寺首座、当今中国佛教禅宗曹洞宗第四十七代传人、著名禅师明心等高僧学习佛教上乘气功“禅修”、“禅定功”及部分密法,在佛家气功修持上有一定造诣,为他融中西医、气功为一体,综合诊治疑难杂症走出了一条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的医疗之路。如治疗脑血栓偏瘫,他在头皮针基础上加用了气功疗法,除了具有一般头皮针特点外,且更好地发挥了气功激发经气、疏通经络的独特功能,大大提高了疗效。20年来共治疗了300多例,总有效率达94%。

脊柱平衡是关键

吴石华大夫在几十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结合临床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大量研究,提出诊病要有整体观念,即人体自身的统一及人与自然相统一,在动态中把握平衡,根据病情辨证论治,提出“脊柱平衡学说”。吴医生通过按压脊柱,就能发现病人的脊柱及两侧的异常,通过对脊柱及其两侧施加外力,将错位的小关节复位,解除神经压迫,使得诸多疾病奇迹般获得治愈或好转,

90年春,原海南省委书记之妻徐某患肠功能紊乱,每日腹泻几十次,连翻身都无力,专家会诊采取了多种方案治疗均无效。经吴大夫正骨治疗三次痊愈。93年8月“第七届全运会”期间,当时江苏省副省长、代表团长张怀西现全国政协副主席,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不能行走,经气功整骨推拿一次即愈。07年6月他途径南京时,特地为吴大夫题字“厚德载物,力治有缘”。香港立法委员会顾问伍启材先生患右侧腰部麻木、发冷十余年,曾经美国、日本等多国专家诊治均告无效,闻悉气功疗效很好,特请吴先生诊治。治疗两次后症状消失,伍先生连声赞道“真乃神医”。

成就卓越美名扬

上一篇:神经外科医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皮肤科医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