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和正骨科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13 17:22:30

骨科和正骨科的区别

骨科和正骨科的区别篇1

编者按:秦泗河医师从事矫形外科数十载,手术治疗小儿骨与关节畸形逾万例,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深感医德、医风、医技对推动学科专业发展,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重要意义。他博览群书,借鉴海内外名训,从哲学、历史、文化的角度环视医生、医术与人文的密切关系。本文是他在2007年主编的《医生、医术与人文》一书的中心内容之一,对引导当代矫形外科医生面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如何紧密结合国情坚持以人文本,用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矫形外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广大读者阅读本文后有何感悟,欢迎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作者已经从事30年的四肢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矫形外科专业。在上万例手术治疗的病人中,14岁以下的小儿肢体畸形约占40%,深感我国小儿肢体畸形程度、肢体残缺的发生原因与类别、患者的地区分布、经济状况、就医需求等,与欧、美等经济、科技发达国家比较有很大不同,特做如下分析建议,与同道商榷。

1 要读懂国情,了解中国小儿骨科疾病的基本状况与社会需求

1.1 临床骨科医生首先必须解读国情、扎根于国学文化的土壤,谁读懂了中国的传统与演变趋势,谁真正了解大众的需求、意向,将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谁就会成功。

1.2 中国3亿小儿的数量接近北美的人口,其中运动系统疾病的比率是多少?专职从事小儿骨科与小儿运动医学的医生又有多少?“县(包括县级市)”的医院,是中国最基本的面向基层病人的行政单位有多少设立小儿骨科?没有经过正确治疗的小儿骨科疾病有多少?目前尚缺乏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宏观调查数据。

1.3 小儿骨与关节疾病、畸形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

小儿麻痹后遗症,延迟治疗的脑瘫肢体畸形,延误治疗的髋关节脱位,延误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数以百万计,而西方国家已十分少见了[1]。由此决定了中国小儿骨科事业发展、教学要求、科研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是否与国际接轨,怎样接轨?

1.4 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延误治疗或不正确治疗的小儿骨科病人多

这类地区居民科学素养差,难以正确获得就医的正确信息,多有乱求医的经历。医院普遍缺乏小儿骨科专业,大骨科医生的技术理念与学术水平,也比经济发达地区的骨科医生有差距。致使很多小儿骨科疾病与肢体畸形早期没有获得正确的外科治疗,给后期矫形外科治疗增加了困难。

1.5 小儿四肢骨与关节畸形的矫正,缺乏强大的经济市场推动

由于用药少,手术中放置的昂贵的内置材料少,必然缺乏医药、器械厂商的强大推动,加之从事小儿骨科专业的医生少,难以召开规模宏大、气派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这是近10余年来小儿骨科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 从生物骨骼的起源、演变看肢体损伤与重建的发展史

2.1 生命体的骨骼起源

1)生命(原核细胞——细菌),起源于38亿年前。

2)形成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约起源于35亿年前。

3)具有完整细胞核功能的“真核细胞”起源于20亿年前。

4)具有骨骼结构的生物:震旦虫管-小壳化石等,起源于5亿年前。

5)滑膜关节约起源于2亿年前。

2.2 生物界骨与关节发生与演变的基本历程

软体动物外骨骼动物内外骨骼兼有的动物

骨骼肌出现

脊椎动物(后进化出四肢和滑膜关节)

海洋脊椎动物终于登上大陆

启示:从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的演变,直到进化成人类,首先是骨骼出现,结构与功能重建的演变过程。大自然为人类肢体损伤、残缺的修复与重建,奠定了根本的生物学基础与活力,离开了这个基础无法谈科学技术的应用、医生智慧与临床技能的发挥。

3 用生物进化的理论探索人类骨科疾病的产生、发展的原因

现代人类学家认为:动物结构与形态的演变主要来自于新功能的需求与定向的运动。人类早期奔跑的能力定型了人体的解剖,形成人类今天的样子。幼儿的坐立、奔跑过程,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躯体形态的发育。由此说明直立行走的人类,起源于东部非洲大草原的原因。当人类脑、手的发育区别于脊椎动物之后,颈椎病、脊柱疾患以及髋、膝、足关节畸形的发生均与直立行走有密切的关系[2]。

用生物进化和遗传学的理论和仿生学的角度,从儿童发育过程与直立行走的运动力学,分析下肢骨关节功能的演变,畸形发生与运动系统疾病产生与发展的自然背景,可提出符合儿童发育学要求的重建下肢功能的医疗模式。

4 倡导“小儿骨科自然重建理念”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不能像成人那样对损坏的骨与关节进行组织替代与重建,如人工关节置换。骨科自然重建理念的提出,不仅开阔了Ilizarov技术医学与哲学交融的思考层面,充分调动医生的智慧,顺应小儿生长与组织重塑的巨大潜力而修复肢体残缺。“自然重建理念”符合现代医学和谐发展的价值理性、决策理性。

“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是对骨科替代重建理论体系的一种补充和纠偏,也为骨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其发展趋势,符合由目前的替代外科时代(replacement surgery)向再生医学时代(regenerative medicine)发展的方向。自然永远是宇宙的本性或本原。人类既然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任何创伤和疾病都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治疗疾病的医疗模式就应当遵循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自然重建理念”的提出与诠释为小儿骨科创伤、疾病的矫治,提供了符合生物学的理论依据[3]。

5 树立微创理念,重视手术技巧的磨练与医学美学要求

小儿骨与关节畸形的术前检查、治疗决策、手术操作较少需要高、顶、尖的设备与器械,真、善、美是一切工作的最高追求,审美意识是微创外科的根基,是小儿骨科医生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肢畸形矫正的手术过程与治疗结果,主要取决于术前决策,医生的临床经验,规范操作,临床技能与智慧的发挥,因此,医术与艺术,学术与文化交融,方能激发医生的潜能,体现出美的工作旋律,才能感受到医疗工作的快乐。

6 真正理解与正确应用现代骨外固定技术体系

以Ilizarov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骨外固定技术,将时间一空间(外固定器械构型的改变),成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因素去调控,体现了时空哲学观。多种动物肢体的牵拉试验与临床实践证明:血管、神经、骨与软组织,都能在牵拉下再生。组织再生的机理是:组织受到持续牵拉后局部的潜能细胞被激活,干细胞也发生凝聚,首先出现微循环重建,而后出现组织再生,称“牵拉组织再生技术(distraction histogenesiS,DH)”。

Ilizarov技术体系的正确应用与新近研究,开辟了小儿重度肢体残缺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新纪元。这一正确应用,对重度四肢残缺的治疗效果出现了革命性变化。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与专科管理模式、学术牵引力、骨科发展导向,不利于这个简单、有效、医疗费低的治疗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泗河.小儿矫形外科[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绪论.

[2] 秦泗河.对生物进化与人类骨科疾病的探索[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8:635-649.

骨科和正骨科的区别篇2

张先龙: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关节外科主任。从事创伤骨科和关节外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在国内首先开展小切口微创髋、膝关节置换。现任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关节学组副组长,亚太人工关节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上海市骨科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和关节学组副组长,中欧骨科学术交流委员会理事。

《科学生活》:骨关节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吗,是什么原因引发的?

张主任:骨关节炎是人群当中关节疾病里发病率最高的。也有人说它是下肢致残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表明,55岁以上的病人中有6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70岁以上则占到了80%。此外,它还是一个社会性疾病,面对我国“四二一”家庭结构主体(即一对年轻夫妇,上面是四位老人,下面是一个独生子女),以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如今两个年轻人要照顾四位老人,如果有一位老人患了骨关节炎,生活不能自理,就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骨关节炎的社会影响面极大。

骨关节炎最早发病可以发生在肢体、躯干的任何部位,包括脊柱、腰椎、颈椎、包括指间关节等部位。但是原发性骨关节炎最主要发生在下肢,而在下肢的骨关节炎中,中国人最常见的主要发生在膝关节,而西方人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更高些,所以,在这里主要谈谈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家族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体老龄化的表现。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衰退了,就像人老了会长白头发一样,是退变的一种表现。骨关节炎从诊断上讲可分为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后天的外伤、肥胖、关节畸形、从事特殊职业(如舞蹈等)造成的损伤属于继发性骨关节炎。而原发性骨关节炎是没有什么特定原因的,可能跟遗传、生活环境等有关系,但主要还是年龄老化引起的,所以骨关节炎又称作老年性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

《科学生活》:膝关节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哪些部分发生病变 ?

张主任:正常的膝关节由几部分组成。有骨:上面的是股骨,下面的是胫骨,胫股关节是形成膝关节的主要负重关节。此外膝关节还有一个部分,就是股骨与前面的髌骨形成的第三个关节:髌股关节。胫股关节之间有一个半月形的结构叫半月板,一边是C型,一边是O型,分别称为内、外半月板。半月板与关节软骨的结构还不完全相同,关节软骨称弹性软骨、透明软骨,是有弹性的。半月板虽然也是软骨,但它是纤维软骨,两者性质不同。半月板附着在胫骨表面,有一定的活动性,它的作用是稳定膝关节,就像桌子腿下垫的垫子,可以吸收、缓冲运动冲击的能量。比如在人体跑步或从高处跳下来时,如果骨头与骨头撞击就可能造成骨折或损伤,但是有了半月板垫到这里,就像海绵垫一样起到保护软骨的作用。

但是,由于半月板处于胫股关节两个骨性结构之间,所以骨关节炎的病人往往伴有半月板的问题。常常是半月板变性或由于骨关节面不平,硬的骨把半月板磨破损了等等。一般骨关节炎的后期,半月板都会被“连累”,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科学生活》:是否关节疼痛不适都是骨关节炎,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来辨别呢?

张主任:骨关节炎与许多疾病容易混淆,如运动损伤、外伤也表现为关节疼痛,又如类风湿性疾病,早期也表现为关节酸痛,那怎么区分呢?临床上骨关节炎的病人反映最多的是关节的酸痛不适或爬楼梯、走远路会出现疲劳、关节疼痛;病人反映以前没有的,就最近才发生;或者早晨起来有晨僵(晨起关节出现较长时间的僵硬,在适当的活动后逐渐减轻),感觉关节不是很利索,活动后会好一点;再就是阴天下雨关节不舒服、有感觉等,这些都是极早期的信号。这些症状与类风湿病人有相似处,所以要做专业的检查。当然,骨关节炎后期的表现就更为明显,比如骨关节有变形、畸形,活动有声音,起身困难等,已经有骨性改变。这些病人要及时到医院来看,以区别运动损伤、风湿等,以尽早获得明确诊断。

除了医生检查、询问病史,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影像学的检查,包括X片、核磁共振,但CT扫描在骨关节炎的诊断中价值不大。如果是运动损伤,主要是半月板和软骨的损伤,可以在磁共振上看出来。而类风湿主要是以滑膜病变为主,影像学上可以看到滑膜的广泛充血、炎症、病变。通过X片可以看出关节的间隙、关节的结构是否正常,特别是中晚期的骨关节炎的病人可以看到关节力线的倾斜,关节间隙的狭窄,但X片往往对早期诊断的价值是不大的,早期主要是靠核磁共振。

实验室检查是区分风湿、类风湿的。这些疾病的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C反映蛋白等指标都很高,针对一些抗原、抗体的检查也可能出现阳性指标,以此判断是否为免疫性疾病。经过以上检查,医生大体上可以区分是哪一方面的疾病。

《科学生活》:您刚才提到滑膜的病变,那么滑膜是个什么样的结构,它起什么作用?

张主任:滑膜处于关节表面与关节囊之间形成的关节腔内,关节腔像一间房子,里面充满了液体,充满了滑膜,滑膜漂浮在关节腔里面,不断地分泌滑液来关节。当滑膜有炎症时,就会过度地反应、水肿、分泌更多的滑液,而关节不需要那么多的滑液,就会造成关节水肿、疼痛,这就是滑膜的病变。风湿、类风湿主要侵犯的就是滑膜,滑膜再侵犯软骨,发生一系列的免疫性疾病。而骨关节炎则不同,从病理改变来讲,骨关节炎最核心的两个字就是“软骨”,软骨是一切骨关节病变的起因。软骨发生病变,它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包括骨刺的形成、滑膜的炎症、软骨下骨的硬化和囊性变,以及关节形态的改变,这一切都源于软骨发生病变,它一步一步引起化学变化、力学变化,导致最后的结果是:软骨磨损,骨头增生、硬化,关节畸形。

骨科和正骨科的区别篇3

记者:“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我国乃至世界各地无数华夏儿女的心,全国各地政府及相关单位纷纷组织救援小分队奔赴震区一线,抗震救灾。同时,大家也知道:地震灾难中,受伤比例最大的是骨折。那么,北医三院作为国家骨科首屈一指的重点医院,在此次医疗救援队伍的组织上做了哪些相应部署?

刘忠军:当发生人类自然灾难时,医务人员从来都责无旁贷。面对汶川地震后以肢体创伤和骨折为主的大量伤员,作为骨科医生,我们更要冲在第一线。当得知地震灾情消息的第一时间,我们北医三院骨科全体医护人员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当即迅速拟定并向医院上报了应急医疗队的人选。考虑到灾区的艰苦环境和具体需要,我们在选人时着重了两条:第一,身体和思想要过得硬,在生死线上能不退缩、挺得住;第二,临床业务要过硬,遇到疑难顽症也能手到病除,在医疗实战中担当得起“国家队”的角色。

回想那一刻,确实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觉得我们派出的医疗队要不负北医三院骨科“厚德仁术”的科训。同时我们也深知,北京医疗队在一定意义上还将传达着党中央对灾区的关怀。因此,我们绝对要向党中央,向灾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据了解,我国卫生部先后共调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省、市数万名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组成医疗组在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那么,北医三院骨科所派专家组在此次卫生部的医疗救灾统一部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刘忠军:在数以万计的医疗救援大军中,北医三院骨科的几位医务人员可谓沧海一粟,他们所做出的贡献也只是整个医疗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全力投入到灾民的救治中,连续数日坚持战斗,用透支的体力完成了惊人的工作量。

到达成都后的第一天晚上,由于挺进北川受阻,他们被分派在伤员最多的绵阳市中心医院承担救治任务。短短10来天,他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不少时候是在简陋的帐篷里)诊治伤病员1000余例,完成手术近百例,抢救危重伤员约30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真正扮演了“国家队”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他们在奋力苦干的同时非常迅速地传回了救灾前线的重要信息,如迫切需要血液透析机,抗菌素告急,骨折固定术的内植物缺乏等,我们将他们反馈回的情况通过医院渠道在第一时间里报告给了卫生部,很好地为上级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他们充分发挥了北医三院骨科的专业技术优势,从进入医院伊始他们就因地制宜,很快制定起一整套病房巡视、查房和疑难病人的会诊讨论制度,使医疗和护理工作高效而有序,确保了医疗安全和质量。

在疑难重症的处理上他们更是不负众望,从容施展出在北医三院骨科练就的“真功夫”,抢救危重病人接连取得成功,在当地解决了很多骨科领域的难题。面对骨科界公认的顽症寰枢椎损伤,他们在北医三院后方同事的通力配合下成功进行了施治。十几天过去了,他们的工作表现格外出色,不少伤员在面临被转运到其他条件更好的大城市时,纷纷表示谢绝,并声称 “我们最相信北医三院的医生”。期间,北京电视台曾记录并报道了其中的许多感人场景。

记者:我们从四川省药监局得知,此次灾情中由于外伤和骨伤灾民数量较大,出现了相关外伤药物严重短缺及匮乏的问题,那么,在药物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伤者护理方面应注意哪些事项?针对不同部位的骨伤,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救治措施?

刘忠军:此次灾情影响面较广,伤病员人数众多,给救援工作,特别是医疗救护工作带来极大压力。由于时间和条件等方面的诸多困难,不少肢体创伤或骨折的伤病员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及时得到手术治疗。在这种情形下,一些必要的自救、简易治疗,以及科学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救灾前线,肢体受伤后,受伤部位的制动和保护很关键,因为骨折局部会由于异常活动而引发邻近组织结构的进一步损伤,特别要注意避免血管和神经的继发性损伤。在护理方法上,如果是四肢骨折,可用木板、木棍、树枝等物同伤肢绑在一起,起到夹板的作用,这样可以控制骨折断端的成角畸形并消除局部的异常活动。另外,伤肢应尽量抬高一些,避免下垂,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如果是脊柱骨折,如颈椎、胸椎或腰椎受伤,则一定避免躯干的屈曲,特别是在搬运伤员时,一定要有人用手托起背部,使病人的躯干始终呈一条直线。那种常见的一人用双手抓住病人腋下,另一人用双手抓住病人两只小腿的搬运法千万不要用于脊柱受伤者,那样极有可能造成因脊柱弯曲而导致的脊髓损伤,使病人出现瘫痪。另外,压在肢体上的重物会造成神经和肌肉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水肿、坏死,肌肉坏死后所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血液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故应尽早设法移除,此外,开放的伤口会造成失血过多及感染,应尽早予以包扎。

在肢体创伤或骨折的护理方面要点包括:一要注意察看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例如,下肢受伤后如足部皮肤苍白及发凉,表明伤肢血液循环障碍,须马上处理;二要在受伤肢体固定制动的情况下做一些必要的活动,如下肢受伤用夹板绑扎固定后,应鼓励病人多做足部屈伸及肌肉绷劲运动,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水肿,同时避免血栓的形成。

记者:我们知道,震灾虽然发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灾后重建及受伤灾民的身体康复和心灵抚慰也是大家颇为关注的话题,那么,三院骨科在对灾区医生的继续教育扶持及相关指导方面将做出哪些努力?

刘忠军:紧急救援后的灾后重建,包括受伤灾民的身体治疗和康复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超乎寻常的工作量单靠灾区医生的力量恐怕很难完成。北医三院骨科将做出不懈努力,继续协助灾区医生完成好日后繁重的任务。我们北医三院骨科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学术和专业技术水平。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加强同灾区医生的联系与沟通,通过讨论、会诊等方式重点解决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问题。

骨科和正骨科的区别篇4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

根据中医骨伤的基本理论,人体遭受创伤必然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1],所以现代医家对骨折提出了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等治疗原则[2],这充分体现了中医骨科的手法治疗和辨证用药相结合的特色。现代骨科临床实践证明,这些理论是中医骨科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辨证用药至今仍然是中医骨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中医骨科医生必须坚持的重要法宝。然而,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中药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应用有逐步减少的趋势,为此我们对常见骨折治疗情况进行调查,以下是调查的部分结果和我们的简单分析。

1 骨折住院病人的中药应用近状

我们统计了本地区某中医院2003-2006年的桡骨远端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的全部住院病人药物费用情况,结果见表1。

从上表可见,桡骨远端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的住院病人的中药费用仅是西药的四分之一,扣除近年的物价上涨因素,2006年的西药费用与三年前基本不变,而中药费用则有所下降;我们对其它骨折的治疗情况做了不完全统计,其结果也较接近,本地区其他中医院因等级不同、市区与郊区不同等原因,导致病人的住院费用高低有所不同,但西药费用仍在中药费用的3-5倍。

对上述病例调查还发现,72.6%的住院病人服用中药汤剂,94.7%病人使用中成药,中药汤药和成药均以活血的植物和动物类药为主,辅以行气、补益药物,其作用重点在调血,这与中医传统骨伤用药基本一致[3],但是现在部分医生把使用中药作为常规的机械性任务,只关注是否使用了中药而不管效果如何,因此所用的中药没有严格的辨证,没有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相同医生对不同病人开的方药基本一样,对骨折不同时期或不同的兼证的病人没有经过辨证而调整用药;医院对中药煎煮的质量缺乏有效监控,多数煎药室在煎煮中药时并不严格执行传统的煎煮方法,对先煎、后下、补益药与祛邪药的煎煮不同时间等执行不力,诸多因素影响中药作用的发挥。

2 对中药在骨折应用的思考

要提高中药治疗骨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为中药在骨折治疗中的经济效益远远不如西药,直接影响了医生使用中药的积极性,失去了中医骨科效果好而价格低廉的特色,不能为降低病人医药费用、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中药在骨折治疗中费用明显低于西药的原因很多,包括医院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病人容易接受、疗效确切的西药等原因。因为防治细菌感染是骨折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抗菌药在骨折病人费用中占了较大比例,而中药在骨折病人主要用于活血祛瘀,极少用在防治骨折感染方面,故中医骨科要通过挖掘自身的潜力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因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所以要通过临床实践和药理实验开展中药在骨折的抗感染研究,以抗生素发明前的中医进行开放性骨折治疗的药物为基础,开展广泛研究并开发一系列有效抗感染的处方和中成药。另外,营养的促进骨折康复的西药费用也占了较大比例,而通过辨证论治来调节人体的整体和骨折局部功能是传统中医药的优势,故通过加强对几千年来中医骨伤古方的研究,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出骨折早、中、晚不同时期的一系列骨和关节的康复产品,可提高中医治疗骨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提高中药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才能发扬光大中药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特色。从调查的结果可见,虽然大部分住院病人都有使用中药,但中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中药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中药治疗骨折的特色的流失。所以,首先要提高中医骨科临床医生对中药作用的认识,通过对骨科发展史中中药应用情况的整理和研究、交流现代中医骨伤名家的用药经验和体会等不同途径加强医生对中药作用的认识。其次,对中药在骨折治疗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临床应用中药的观察,明确中药在治疗中的作用、优势及不足,形成骨科医生使用中药的规范。还要提高骨科临床医生的中药理论知识,通过临床医生的师带徒、进修培训、专题讲座等,提高医生辨证应用中药的能力。还要加强中药煎煮和服用的管理,制定各环节的规范,以促进中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继华,彭太平.中医骨伤科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2]史淑贤,林侃,苏友新.小议中医骨伤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J].福建中医药,2003,34(1):50.

[3]孙克民.新中国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4):58-61.

(收稿日期:2007-04-02)

骨科和正骨科的区别篇5

1 病例摘要:

患者刘某某, 女, 31岁, 农民, 住院号509787, 因右下后牙区间断性牙龈出血半月余收入院。患者曾于5年前,在我院行牙龈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肉芽肿性牙龈瘤。近来发现原术区肿胀,右下后牙区频繁出血,出血量较多。因突然再次出血急来诊,给予对症处理,血止后以“牙龈瘤”收入院。

2 体检:

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生命体征平稳。专科情况:右下颌部肿胀,触之质韧,张口Ⅰ°受限。47(FDI)远中及颊侧牙龈肿胀,呈瘤样增生,探之易出血。曲面断层片示右下颌角处骨质破坏。术前诊断为1、牙龈瘤 2、下颌骨骨髓炎(右)

3 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术区大量出血,呈泉涌状,出血量约2000ml,遂紧急给予配血、输血约3000ml,因短时间失血较多,血压一度低至60/40mmHg,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遂请血管外科医生协助给予压迫一侧颈总动脉,拔除47并切除47后方隆起瘤样组织,探查见下方下颌骨骨质破坏,给予填塞可吸收纱布、明胶海绵等止血材料,缝合切口后血止,带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病情稳定后转回我科,组织全院会诊,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患者及家属感体质虚弱,并对我院的治疗方案存有异议,要求去上级医院诊治,遂办理出院手续并协助转院。

4 讨 论

4.1 血管瘤来源于残余的胚胎或血管细胞, 属于先天畸形的良性血管瘤,。口腔颌面部是血管瘤的好发部位, 但发生于颌骨的中心性血管瘤却极少见, 此病危害极大, 常在夜间突发大出血, 引起低血容量休克, 危及生命。

4.2 颌骨中央性血管瘤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反复牙龈出血并且发生在相同部位, 患者血象分析又非血液性疾病所致,故应警惕不明原因的牙疼, 牙龈出血, 特别是反复夜间出血的病史和牙齿进行性松动的病例[1] ,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我科收治的这名患者存在反复牙龈出血病史,因术前未详细询问病史,加之临床经验缺乏,导致误诊为牙龈瘤及颌骨骨髓炎,致术中大出血,幸因抢救及时脱离生命危险。4.3 少数病例可并发唇、颊、牙龈和口底等软组织血管瘤。龈沟或龈下出血和颌骨膨隆为其主要临床症状。X线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溶骨性改变, 与颌骨其他肿瘤难以区别[2] ,易被诊断为颌骨囊肿、造釉细胞瘤或下颌骨骨髓炎。我科收治患者曲面断层片示右侧磨牙后区下颌角处骨质溶骨样破坏,被误诊为下颌骨骨髓炎。因此,对于临床上有反复牙龈或龈沟内出血,局部颌骨膨隆,牙齿松动、移位、咬(牙合)错乱,伴软组织血管瘤时,应高度重视,在排除其他肿瘤后应考虑本病的存在,可进一步行CT、DSA、穿刺等检查,禁忌活检。一旦高度怀疑为本病,切忌术前拔牙,以免发生危险。本病呈渐进性发展,并潜在难以控制大出血的危险。临床上对怀疑为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的患者, 密切注意其临床表现, 尽早行影像学检查, 即可对颌骨中心性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提高诊断准确率, 而及早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4.4 目前,对于该病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外科治疗[3] 。术前应将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Trans 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CAE) 作为一项重要辅助措施, 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栓塞剂多采用明胶海绵或弹簧, 但持续时间较短,1~2周即开始血管再通或新生[4,5] 。TCAE技术的发展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近年来已不断有成功的病例报道[6,7 ]。该名患者自我院转至山东省齐鲁医院二院行TCAE治疗,术后随访,一年内未复发,拍片后发现病变范围逐渐缩小。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主编. 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57

[2] Bunel K, Sindet- Pedersen S. Central hemangioma of the mandible.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 1993, 75( 5) : 565

[3] 周树夏主编. 手术学全集: 口腔颌面外科卷.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 181

[4] Chen G H. The treatment of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Chiess Journal of Stomat ology, 1989, 24( 5) : 286

[5] 王天舒, 李伟忠, 王斌, 等. 颌骨中心性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后的临床病理观察[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8, 14(3) : 150

[6] 李伟忠, 吴乃强, 马著林, 等. 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7, 14( 2) : 101

骨科和正骨科的区别篇6

颌面部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咬合关系。咬合关系恢复也是评价颌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标准[1]。在下颌骨多发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虽然骨折线对位对线良好,但经常出现轻度咬合关系错乱。作者通过正畸方式,用方丝弓矫正技术微调,使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现将该方法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5—2007年我院口腔科收治下颌骨多发性骨折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24~42岁。其中下颌骨角部骨折伴尖牙区骨折11例,下颌骨升支粉碎性骨折伴颏中线骨折2例,下颌骨角部骨折伴中线骨折3例。临床均表现为咬合错乱,呈单侧开牙合,反牙合,错牙合等症状。

1.2 方法

16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根据病情在术前,或手术时鼻腔插管全身麻醉后,采用杭州西湖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西湖巴尔托槽,黏接于上下牙列牙冠唇面,并于双侧上下第一磨牙作带环冠,采用橡皮链作牙合间牵引,恢复大致咬合关系。于口内或口外切口,作下颌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去除牙合间牵引橡皮链。打开咬合,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意外。术后第1天在患者清醒状态下,采用方丝弓技术作牙合间牵引矫正咬合关系,同时对骨折端的个别牙作个别调整。持续2周,2周后于日间去除牙合间牵引,便于患者进食,晚间加以牙合间牵引,直至咬合关系正常稳定。

2 结果

经2~4周方丝弓矫治,全部病例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咀嚼功能正常。1例右下颌骨升支粉碎性骨折伴颏中线骨折患者作了个别牙调牙合。 其余15例患者未任何调牙合处理。

3 讨论

下颌骨是面部骨骼中最大最突出的骨骼,因此容易遭受损伤。不论平时或战时,下颌骨骨折都居颌面骨骨折的首位[1]。下颌骨骨折后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钛板内固定虽然是坚固的骨折固定,但在多发性下颌骨骨折固定术后,常常因为骨折段的轻微旋转,骨折端的骨缺失或碎骨片导致对合欠佳,而使横合曲线,纵合曲线改变,造成咬合障碍。虽然这种障碍比较轻微,有时能够通过调牙合得到修正,或经过数月之久的面部肌肉的动力平衡使咬合重建,但造成患者咬合不良的痛苦持续时间较长,部分牙体在调牙合中损伤。个别人甚至需要二次手术纠正错牙合。

作者通过方丝弓矫正技术用正畸方式在下颌骨多发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同时,纠正了错牙合,将患者牙列横牙合曲线,纵牙合曲线在第一时间得到恢复,使患者在骨折得到治疗的同时恢复了正常牙合关系,正常咀嚼功能。尽管采用牙弓夹板合间结扎牵引也能达到同样目的[3],但方丝弓矫正牵引调整有明显优势:第一,在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时,因为没有牙弓夹板阻碍,更便于复位;第二,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同时还可以进行骨折端不整齐的个别牙的个别调整。将正畸使用的方丝弓矫治技术应用于下颌骨外伤,在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术中帮助骨折段正确复位,在术后尽快恢复咬合关系,是2个学科技术交叉应用,效果良好。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Forgione AG,Mehta NR,Westcott WL.Strength and bite,partl,an analytical review[J].Cranio,1991,9(4):305 - 315.

[2] 王文崔, 王贤俶. 临床颌骨外科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4:147.

骨科和正骨科的区别篇7

【关键词】骨强度;儿童;定量超声骨密度仪

65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23-01

儿童期骨骼发育是成人骨骼的基础,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健康,提高骨峰值是预防成人期骨质疏松症的关键。现对安阳地区0-3岁儿童骨强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借以指导儿童临床和保健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1――2013.12于我院儿保科就诊的0-3岁儿童,排除患有可能影响骨代谢疾病(如严重肝肾疾病,佝偻病严重骨骼变形等)和长期使用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惊厥药等)的儿童,有佝偻病激期症状(如多汗、夜惊、枕秃等)不作为排除指标。共3696例儿童,其中男童2110人,女童1586人。

1.2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的Sunlight Omnisense TM 7000超声骨密度仪,用标准方法测定超声在左胫骨中段传播速度值(speed of sound,SOS),由专人负责测定。测量结果包括SOS、Z值(与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平均值比较后的标准差差异)等,以亚洲儿童数据库为参照标准。骨强度的界定:Z≥-1,正常;Z(-2,-1)骨强度偏低;Z≤-2骨强度严重不足。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用(χ±s)和率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SOS值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各年龄组男女SO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数据,随年龄增长SOS值逐渐增加,且各年龄组间SO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骨强度水平3696例儿童中,Z≥-1的儿童有2655例,占71.8%;Z(-2,-1)骨强度偏低的有806例,占21.8%;Z≤-2骨强度严重不足的有235例,占6.4%。

3讨论

儿童期的骨营养状况影响成年早期达到最大化骨量峰值是目前学术界广泛认同的。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判断人体骨营养状况的指标,但缺少儿童正常参考数据;且由于放射性因素等,在儿童中应用有限。超声骨密度(或称骨强度)仪,因其简便、无创、无辐射等优点,在国内临床应用广泛。

本研究发现3岁以内儿童各年组男女SO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增长SOS值逐渐增加,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金标准双能X线反映的趋势一致。

本地区3岁以内儿童的骨强度水平在-2标准差以下的占6.4%,-1标准差和-2标准差之间的占21.8%,-1标准差以上的占到了71.8%。Z值符合正态分布,理论上应该有约83.875%达正常水平,13.625%偏低,2.5%严重不足。这说明本地区3岁以内儿童骨强度达正常水平的比例略低,骨强度偏低和严重不足的比例偏高,这可能跟数据采集时没有排除双胎儿和早产儿有关,但同时也反映出了安阳地区3岁以内儿童的骨营养状况欠佳,儿保工作中应该进一步的关注儿童的骨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盛晓阳.中国儿童维生素D、钙营养的流行病学资料[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3):180-182.

[2]廖祥澎,张伟利.影像学评估和定量超声法对儿童骨营养状况的评估价值[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32-3733.

骨科和正骨科的区别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 将3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制动、定期观察等传统治疗。结果 观察组15例治疗后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8个月。对照组15例,14例愈合,愈合时间为7~18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演变为骨不连,予手术内固定植骨而愈。结论 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在骨折延迟愈合部位有成骨作用,对四肢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病例可选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因其操作简便,确有一定效果,易于推广。

【关键词】 四肢骨折;内固定;愈合;骨髓移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TABMT) in treating delayed un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limbs fractures.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delayed union following internal fixation of limb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15 patient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group one received TABMT,while patients in group two (control group) just received normal treatment such as immobilization.Results All patients in group one were cured 412 months after receiving TABMT,with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8 months.Fourteen out of 15 patients in groups two were cured after 718 months,with the average time of 12 months.One patient suffered from nonunion,and cured after were bone grafting.Conclusion TABMT can induce the osteogenesis in the delayed healing wound.What is more,this method is simple,effective and easy to spread.

Key words:limb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healing;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我科自2005年12月~2007年12月采用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病人15例,观察其愈合情况,并与适当制动、定期观察的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将3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8~65岁,平均37.8岁;骨折部位:肱骨2例,尺桡骨4例,股骨2例,胫骨7例。对照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6~68岁,平均41.2岁;骨折部位:肱骨2例,尺桡骨1例,股骨4例,胫骨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

纳入标准: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超过6个月;X线示骨折线清晰,无骨痂生长,断端无明显硬化及髓腔闭塞,可见骨质疏松。

排除标准:局部感染存在;内固定不牢固或骨折断端严重硬化的不在讨论之内;妊娠期妇女;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全身性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术:严格无菌操作,备2枚骨穿针,穿刺部位深者用硬膜外穿刺针,采用局部麻醉,首先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1枚骨穿针或硬膜外穿刺针准确穿入骨折延迟愈合部位,并用针尖轻轻剥离骨折端部位的瘢痕组织,以利于骨髓的均匀渗入,保留该穿刺针,用另1枚骨穿针连接注射器在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每个穿刺部位抽取10ml,抽取后即刻连接骨折延迟愈合部位的穿刺针,将骨髓缓慢注入骨折延迟愈合部位。注射时因阻力较大,需加压注射,每次注射30ml,骨髓注射后局部稍加压包扎,并选用合适的固定,口服抗生素3天。3~4周重复注射1次。本组病例注射次数9例为2次,6例为3次。

2.2 对照组 采用局部适当制动、延长固定时间,定期复查X线片,加强全身营养,补足钙、维生素、蛋白质等传统方法。

结 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为18个月)。观察组患者每4周复查X线片1次,结果15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治疗后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8个月,最早可于4周后X线片显示有骨痂生成;对照组患者每4周复查X线片1次,结果14例愈合,愈合时间为7~18个月,平均12个月,1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演变为骨不连,予手术内固定植骨而愈。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56岁,左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8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端无骨痂生长,断端无硬化,予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3次,每次间隔3周,内固定术后11个月后复查X线片,可见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明显,骨折线模糊(图1、2)。

讨 论

1 自体骨髓血移植的作用

骨折延迟愈合又称骨折延迟连接,指一定部位和类型的骨折未能在其平均时间(通常3~6个月)内愈合[1]。骨端无明显硬化及髓腔闭塞,骨端无明显吸收及间隙,周围也无连续骨痂生长。这是骨折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对于骨折延迟愈合应积极治疗,防止成为真正的不愈合。同时我们认识到,延长康复期有其危险性,应尽快促进骨折的修复。骨折修复必然包括骨组织的合成,这一过程需要未分化的骨软骨母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转化[2]。1869年Goujon在兔子实验中证实骨髓具有成骨能力[3]。红骨髓能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已被许多的学者在细胞学基础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证实[4,5]。Friedenstein指出骨髓内存在的间充质组织的干细胞,具有与血细胞生成过程类似的细胞体系,体内外试验表明骨髓起源和骨膜起源的母细胞能产生骨和软骨。分化过程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细胞因子的作用,特别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2]。自体红骨髓内含有大量的骨祖细胞和基质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软骨和骨细胞,骨祖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种可在一定条件下诱导成成骨细胞,另一种是定向性成骨细胞,骨髓是含有这两种细胞的唯一组织[2]。骨髓基质细胞有分化成不同细胞系的潜能,有较强的有丝分裂能力。其中具有成骨作用的骨源性前体细胞(dopc)在体外培养与体内植入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并能刺激受区其他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有合成骨基质的作用。注射于骨断端的红骨髓血中含有大量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基质细胞、骨内膜细胞和骨祖细胞,基质细胞可分化为骨细胞,促进了骨的愈合[6]。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及血小板等能产生生长因子,在骨折的修复中具有促进作用。Fridmanstin等研究观察骨髓干细胞可直接转变为成骨细胞,在诱导因子和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其他器官组织的干细胞可转变为骨髓细胞,因此骨髓不但自己有成骨作用,还可诱导刺激骨折处其他组织细胞转变为骨细胞,大大提高了局部生成能力[2]。自体骨髓来源丰富,可经皮穿刺移植于骨折延迟愈合部位,产生的损伤小,采取方便,供区和受区并发症少,不存在免疫反应的问题。

2 操作注意事项

(1)注射前需用注射骨髓血的骨穿针或硬膜外穿刺针在骨折延迟愈合处沿轴向分离瘢痕组织,然后针头定位于骨折延迟愈合处以备注射;(2)取骨髓血时,10ml以上需由2个以上部位取材,两点相距至少2.5cm,如仍由1个部位取材,则混有较多静脉血,导致稀释。所需量>30ml应在髂后上棘取2~3点穿刺;(3)取材、注射速度应快,助手抽出骨髓血后立即转给术者注入,否则极易凝固,难以注入;(4)因注入时压力较大,需防喷出;(5)严格无菌操作。

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自体骨髓来源广泛、采取方便。采用局麻,患者可以在门诊治疗,医疗费用低,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有一定效果,适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卢世璧,王继芳,王岩,等.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99.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7.

[3]梁雨田,张伯勋.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2):709-711.

[4]徐耀增,王晓东,董天华,等.自体骨髓经皮注射移植治疗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9):584-586.

[5]许正海,张力,颜飞华,等.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6):423-425.

[6]刘建强,刘波,段德臣.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2):186.

讨 论

1 自体骨髓血移植的作用

骨折延迟愈合又称骨折延迟连接,指一定部位和类型的骨折未能在其平均时间(通常3~6个月)内愈合[1]。骨端无明显硬化及髓腔闭塞,骨端无明显吸收及间隙,周围也无连续骨痂生长。这是骨折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对于骨折延迟愈合应积极治疗,防止成为真正的不愈合。同时我们认识到,延长康复期有其危险性,应尽快促进骨折的修复。骨折修复必然包括骨组织的合成,这一过程需要未分化的骨软骨母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转化[2]。1869年Goujon在兔子实验中证实骨髓具有成骨能力[3]。红骨髓能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已被许多的学者在细胞学基础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证实[4,5]。Friedenstein指出骨髓内存在的间充质组织的干细胞,具有与血细胞生成过程类似的细胞体系,体内外试验表明骨髓起源和骨膜起源的母细胞能产生骨和软骨。分化过程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细胞因子的作用,特别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2]。自体红骨髓内含有大量的骨祖细胞和基质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软骨和骨细胞,骨祖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种可在一定条件下诱导成成骨细胞,另一种是定向性成骨细胞,骨髓是含有这两种细胞的唯一组织[2]。骨髓基质细胞有分化成不同细胞系的潜能,有较强的有丝分裂能力。其中具有成骨作用的骨源性前体细胞(dopc)在体外培养与体内植入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并能刺激受区其他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有合成骨基质的作用。注射于骨断端的红骨髓血中含有大量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基质细胞、骨内膜细胞和骨祖细胞,基质细胞可分化为骨细胞,促进了骨的愈合[6]。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及血小板等能产生生长因子,在骨折的修复中具有促进作用。Fridmanstin等研究观察骨髓干细胞可直接转变为成骨细胞,在诱导因子和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其他器官组织的干细胞可转变为骨髓细胞,因此骨髓不但自己有成骨作用,还可诱导刺激骨折处其他组织细胞转变为骨细胞,大大提高了局部生成能力[2]。自体骨髓来源丰富,可经皮穿刺移植于骨折延迟愈合部位,产生的损伤小,采取方便,供区和受区并发症少,不存在免疫反应的问题。

2 操作注意事项

(1)注射前需用注射骨髓血的骨穿针或硬膜外穿刺针在骨折延迟愈合处沿轴向分离瘢痕组织,然后针头定位于骨折延迟愈合处以备注射;(2)取骨髓血时,10ml以上需由2个以上部位取材,两点相距至少2.5cm,如仍由1个部位取材,则混有较多静脉血,导致稀释。所需量>30ml应在髂后上棘取2~3点穿刺;(3)取材、注射速度应快,助手抽出骨髓血后立即转给术者注入,否则极易凝固,难以注入;(4)因注入时压力较大,需防喷出;(5)严格无菌操作。

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自体骨髓来源广泛、采取方便。采用局麻,患者可以在门诊治疗,医疗费用低,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有一定效果,适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卢世璧,王继芳,王岩,等.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99.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7.

[3]梁雨田,张伯勋.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2):709-711.

[4]徐耀增,王晓东,董天华,等.自体骨髓经皮注射移植治疗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9):584-586.

[5]许正海,张力,颜飞华,等.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6):423-425.

上一篇:中医骨科与西医骨科的区别范文 下一篇:继电保护的发展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