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典型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1 09:59:59

关心下一代典型材料

关心下一代典型材料范文第1篇

2006年9月10日,是济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十五周年。经市领导同意,举行庆祝济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十五周年暨表彰大会。为了开展好这次庆祝活动,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组织

成立庆祝济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十五周年暨表彰大会组委会,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庆祝活动的各项事宜。组委会主任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义田同志担任。组委会由市关工委、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文明办、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教体局单位组成,其主要领导为组委会成员。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庆祝活动的各项工作。

二、活动内容

1、评选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2、编纂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丛书

3、举办庆祝市关工委成立十五周年少儿书画展

4、命名表彰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先进社区

三、活动安排

(一)评选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1、评选范围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单位、大型企业及社会各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2、评选奖项(共设4个奖项)

(1)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3)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

(4)关心下一代荣誉奖;

3、评选条件

(1)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队伍稳定,“五老”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老同志工作积极性高,经常开展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扶困助学,帮教失足青少年等方面,办实事、好事有突出贡献;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善于实践。

(2)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热爱并积极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注重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能够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引导教育青少年;在从事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校外辅导、家教工作、法制教育、帮教失足青少年、引导青年科技致富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

(3)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市级老领导及乡镇、办事处关工委、市直单位关工委、大型企业关工委的老领导、老同志。

(4)关心下一代工作荣誉奖:对关心下一代工作一贯重视、热情关怀指导、大力支持的现职领导同志。

4、评选办法

(1)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要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法。经关工委与同级党委审核后,填写登记表一式3份,于7月20日前上报市关工委。

(2)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和荣誉奖,由市关工委与有关部门按照各单位所报情况协商确定。

(二)编纂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丛书

1、主要内容

回顾和总结济源市15年来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记录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15年来的社会实践和所创造的新鲜经验。

2、编目分类

文件资料篇、理论经验篇、先进人物篇

(三)举办庆祝市关工委成立十五周年少儿书画展

1、市教体局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关工委配合各中心校开展活动。

2、展出时间:2006年9月

3、作品创作要突出“庆祝市关工委成立十五周年”这一活动主题,可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建党85周年等内容进行创作。

4、具体活动方案由教体局负责制定并实施。

(四)命名表彰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和先进社区

1、各单位要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关工委关于开展创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和先进社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济办文[2005]15号)要求,参考《创建关心下一代先进村和先进社区的考评办法》,在6月20日前完成自查自验工作,并将自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报市关工委。上报材料要详细介绍该单位开展创建活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相关情况。

2、6月底,市相关部门将组织人员对各单位申报的第一批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和先进社区进行验收。

三、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举行纪念市关工委成立十五周年庆祝活动,是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对我市十五年来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总结,有利于提升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单位要从构建和谐济源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此次庆祝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安排,按照活动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2、进一步建立完善基层关心下一代组织。目前,由于各单位人事变动,以及部分老同志年事已高,各级关心下一代组织都急需调整充实完善。各单位要以此次庆祝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关心下一代组织。按照关工委以老同志为主体,有党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组织原则,各级关工委组织都要有1名在职领导任关工委主任,选配1—2名老同志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老同志任关工委副主任,并成立关工委办公室,有专(兼)职工作人员。6月20日以前各单位要将关工委成立文件、人员调整名单等,(含行政村、社区等基层关工委组织调整情况)报市关工委备案。

3、原则上本次评选工作不分配指标、不限制名额,凡符合条件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都可以上报材料。各单位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按照评选条件,真正把那些工作扎实、成绩突出,乐于奉献、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上来。

关心下一代典型材料范文第2篇

展“三好老干部”评选表彰活动,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听取今年老干部工作安排汇报时提出的明确要求。中组部老干部局局长陶治国同志要求湖南先行一步。前不久,中组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创先发〔2010〕19号),要求在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开展“学习活动好、教育后代好、发挥作用好、保持本色好”的“四好老干部”评选表彰活动。无论是“三好老干部”还是“四好老干部”,都是广大离退休干部在新形势下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对老干部的深切关怀。刚才,宋智富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王守仁、赵在和两位老干部代表介绍了自己的先进事迹,会前我也认真学习了各位先进的典型材料,大家的事迹十分感人,精神非常可贵,读后很受教育、鼓舞和启发。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牢记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历史功绩

湖南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计其数的老同志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的带领下,抱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舍生忘死,转战南北,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留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老同志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义无反顾地扎根“三湘四水”,在各条战线上忘我工作、攻坚克难,为湖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基本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建立,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广大老同志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湖南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呕心沥血、奋发进取,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近年来,广大离退休干部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建设、

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抚今追昔,我们深切感到,在缔造新中国、捍卫新中国的艰苦斗争中,在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上,广大老同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劳。湖南每一项事业的进步,取得的每一项发展成就,都倾注了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正是在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为之奋斗的伟大基础上继续前进的。总书记同志强调:“广大老干部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卓越功勋。没有广大老干部的长期英勇奋斗,就没有今天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尊重老同志,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同志,就是爱护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重视老同志,就是重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

这次全省评选表彰的70位“三好老干部”,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广大老干部、老同志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离退休干部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先进性、续写辉煌的精神风貌。当前,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抢抓机遇,加快“四化两型”建设,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和制度支撑体系的战略目标。湖南经济已经由打基础、强基础,谋求快速增长和快速积累的追赶型经济,迈入了“转方式、调结构、促‘两型’”的转型关键时期。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全省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三好老干部”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广大老同志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以他们为榜样,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面开创湖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大力宣传和弘扬“三好老干部”先进事迹,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为富民强省再立新功

广大离退休干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奉献了一辈子,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安度晚年,保持身心健康。同时,我们要不断创造条件,尊重、支持和满足老同志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发挥余热,做出力所能及贡献的真诚愿望,鼓励他们把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事业中再立新功。

一是坚持学习活动好,争做思想坚定、

精神充实的老干部模范。黑格尔说:“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广大离退休干部经历过长期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炼,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很强。离退休以后,很多老同志仍然自觉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党性修养,拓展志趣爱好。衡阳县刘庚生退休14年

这次发给大家的《七彩晚霞》一书,省委书记、省长徐守盛亲自作序,是省委、省政府送给广大老同志重阳节的珍贵礼物。书中收录了54位老同志的晚年生活,这些老同志有的人淡如菊,晚节自香;有的献计献策,甘当义工;有的谈诗论画,颐养天年;有的简朴克己,心系群众。从他们身上,同样可以看到我省老干部离退休后继续保持的革命激情,可以看到老同志生命不息、学习不断、追求不止、余热生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要加强宣传,为广大离退休干部更好地参加学习活动,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晚年生活提供借鉴和启发。

二是坚持教育后代好,争做传承美德、后继有人的老干部模范。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重视和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的历史的见证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

历和人生智慧,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者,在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对于很多老同志来说,关心教育下一代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俗话说:“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子女教育得好不好,不仅体现老同志是否对子女尽责的问题,同时也反映老同志是否对国家、对社会尽责的问题。92岁高龄的老红军张毅川经常召开家务会,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向家属子女讲革命史,讲如何做人处事,制定了“思想上不落伍、学习上不放松、工作上不马虎、生活上不攀比”的“四不家规”,鞭策儿孙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努力工作,多做贡献。永州市江华县退休干部金定先教育子女做到“八个字”:言传、身教、激励、警示。他的两个儿子都通过组织部门公开招考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中大儿子现在广西某市担任市委书记。尽管如此,金定先仍时刻不忘警示儿子,并赋诗一首:“一生清白度晚年,刮风下雨心坦然;和谐家庭跨世纪,没给后代留家产。”儿辈们看后深受教育,立志防微杜渐,廉洁自律,做好人民公仆。另外,还有为鼓励子女上进设立家庭“学习奖”、“进步奖”、“孝亲奖”的长沙市退休干部刘海斌;以“忠、孝”教育子女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张家界市慈利县退休干部张树丽等等。我们要通过大力宣传这些事迹,激励广大老同志言传身教,教育好子孙后代,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三是坚持家庭关系好,争做互敬互爱、促进和谐的老干部模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广大离退休干部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良好的道德形象,无论是在群众中还是在家庭中,都享有较高威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退休干部张汝萍,面对因病卧榻整整15年的丈夫,她以柔弱的身躯扛起了照顾丈夫的重担,丈夫的吃喝拉撒、看病熬药,她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在社会上树立了相敬相爱、互助和谐家庭的榜样。岳阳市巴陵石化公司退休干部钟征远,对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多年生活不能自理,走路需要人搀扶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不但承担了所有家务,还每天凌晨1点给老伴泡杯蛋白粉充饥,只要有时间就搀扶老伴在社区里走走,晒晒太阳,聊聊天、叙叙旧,心甘情愿为妻子当一辈子“活拐棍”!还有很多老同志,利用退下来以后,同社会各界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解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更直接的优势,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为地方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这些先进事迹,激励广大老同志进一步认识和充分发挥自身的多方面优势,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活动,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在健全社会管理、美化生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不断有新的作为。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开创我省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把老干部工作放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来考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推进,努力开创我省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离退休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各地各单位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老干部工作,主动与老干部交流情况、沟通思想,经常听取意见和建议。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老干部工作部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具体指导,积极帮助协调解决老干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指导、组织和协调作用,财政、民政、人社保、医疗卫生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逐步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各级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内容,纳入本地本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确保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落到实处。新闻媒体要继续加强对老干部先进典型、感人事迹的宣传,宣传老干部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老干部工作格局。

二是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截止底,我省离退休干部党员共有40.2万人,占全省离退休干部总数的56%。广大离退休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和完善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通报情况、就近就地参观学习、走访慰问等各项制度,引导离退休干部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及时了解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各地各

单位要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结合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进一步创新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保障活动经费,切实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成为组织、教育、团结老干部的坚强堡垒。要围绕富民强省、构建和谐湖南的目标,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离退休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参谋作用;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示范作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在关心下一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应加强指导,注意宣传和表彰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激发他们老有所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离退休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地协助党委和政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为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加快“四化两型”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是进一步加强老干部的服务管理。要继续建立健全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确保“三个机制”有效运转,保障离休干部“两费”落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建立老干部生活待遇正常增长机制,保证老干部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实惠。要加快离退休干部社区“四就近”的试点推广工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医疗、就近开展活动、就近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服务。要抓紧研究建立特困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重点关心和解决好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困难单位和有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实际问题。满怀感情地为离退休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他们度过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

四是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我们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巩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抓好老干部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建设、队伍素质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努力使广大老干部工作者既增强为老干部服务的意识,又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本领,努力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模范,成为熟悉老干部工作政策、精通老干部工作业务的模范,成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模范。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重视、关心和爱护老干部工作队伍,对老干部工作者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真情关怀

、真心爱护,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满腔热情地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把“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光荣感、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关心下一代典型材料范文第3篇

一、突出中心,强化宣传

一是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宣传活动;二是加大了“惠民工程”宣传力度。三是开展以“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加快发展”为主题抗震援助宣传活动。在龙泉新闻栏目中开辟专栏,推出了46集援建大型系列报道,派出记者长期驻守抗震救灾一线,实地采访报道我区援建情况,实现当天新闻当天报道,抗震救灾期间,龙泉广播电视台改每天一档新闻为每日四档,滚动播出抗震救灾的新闻消息、专题共计2110余条(次),送省、市、台新闻15条,共250分钟,派记者200余人次;四是开展以“文明城市共建共享”为主题的创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活动;五是开展以“改革开放30周年,龙泉经典照片征集评选”为主题的重大纪念宣传活动。

二、创新形式,提高节目质量

一是彰显本土特色,做精对农节目,集中反映以农村本土新人新事、地域风情内容的电视节目等。二是台报网“三位一体”,全方位搭建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在10年,广播<阳光政务服务热线>和<百姓热线>节目与<龙泉开发>期刊和网站联办,分别推出<龙泉便民直通车>、<网络直通车>两个栏目共同打造了台报网“三位一体”服务城乡群众的传媒新格局。全年<阳光政务热线>直播节目共有283个单位上线。播出节目234期,接听热线电话2618个;<百姓热线>直播节目播出277期,共接听热线电话1072个,落实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690个,热线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三是开通了龙泉公共信息频道,进一步增强媒体的社会服务功能。我局于年底开通公众信息频道,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以政务信息和城乡居民就业咨询、技能培训等为重点的服务市民信息。2010年,在成都市创优节目评选活动中,我局获市级优秀奖4个,提名奖5个,位居区(市)县前茅。以上取得的成绩都与我们妇女同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各个岗位都有我们妇女同志的参与,分布在办公室、新闻部、总编室、制作室、专题部、直播部、保卫科、文艺部等。特别是办公室的廖主任、李鲜,后勤工作搞得好。制作室主任任先英,加班加点制作专题片、新闻等节目。新闻部的袁晋、钟旭、高婷、范兴儒她们不分节假日到外采访、播音。在去年5.12特大地震中,直播部魏瑜失去了9名亲人,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化悲痛为力量。好人好事举不胜举。

三、抢抓发展机遇,事业建设创新高

2010年,我区广电产业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形象,推行“星级化服务”,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广电产业新业务逐步从固定、单一的服务方式向交互、多功能的服务方式转变,公司运营步入规范化轨道。一是实施新时期“村村通”工程,全面建设城乡一体的广播电视公共信息服务体乡。二是开通了113个建制村(社区)宽带,三是率先在全省尝试网络异地互动、全球同步视频直播西河公推直选党委书记大会实况,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完成了工农村等5个村级有线广播建设工程,近6000户村民听到了广播节目。五是进一步推进山区数字电视入户工程。六是在2010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确保了安全播出、传输正常运行,实现了“零插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2010年,公司完成了总收入3450万元,超目标任务150万,新增有线电视户数15060户,其中城镇9645户,农村4149户,MMDS1266户,新增宽带户数4060户。完成付费节目收入270万元,转换数字电视7025户,新增双向互动电视用户3210户。公司在10年中,荣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和区级“青年文明号”,总公司“综合奖”、“付费节目营销奖”、“技术进步奖”、“财务管理奖”等多个奖项。

以上成绩都与局党组和公司班子的领导分不开,也与我们妇女的努力分不开。现公司女领导就占了一半多,公司31名女同志分布在办公室、市场部、客户部、计财部、营业厅、技术部、铁通经营部、三个营业点等各个重要岗位。公司办公室的辜静林,市场部的陈霞、孙娟,客户部的邓珂、林宗燕、技术部的邓玉霞、网建部的黄翔、张利姣,营业厅的陈文莉、计财部的汪梅,同安营业部的曾菊芳等等。她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发挥妇女光和热。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一句话我们妇女确实顶起了半边天。在今天这次会上还要一一表彰先进。

四、领导重视,活动丰富

在“三八”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比如:蓝球、拔河、背球、跳蝇、乒乓球比赛等等,并对获奖者进行了表彰。即丰富了大家业余生活,又增进了友谊。局党组还为每个女职工、母亲、儿童分别发了慰问金表示慰问。

五、对口帮扶,处处落实

一是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全体职工捐款11200元。二是从2007年5月开始,区广电局全体干部职工到柏合镇元包村认亲结对帮扶,坚持每半月为12户困难户送一次猪肉。为柏合镇捐送了30000元帮扶资金。三是1月中旬,区广电局党组成员及全体党员工、青、妇、老协等慰问帮扶村元包村老党员,为他们送去了5300大米,肉、油、资金等,妇女另捐款2350元给村办。四是5.12特大地震后,妇女们为灾区人民共捐款2000元现金,团员青年捐款4047元。五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完成了94名劳动力转移工作,还超额完成了任务。以上事例举不胜举,到年底各种捐款达到10万元。

六、强化素质、注重实效

女同志们积极参加局(台)公司组织的计财、新闻、电视、宽带网络的业务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学习,提高了新闻工作人员的采编质量,提高了网络公司员工的财务、电视、宽带、营销策略、服务礼仪等综合工作能力,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均取得了优良成绩。并且我们还配合区妇联组织4名妇女到桃花仙子现场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五五”普法的宣传教育,宣传面达到了100%。同时宣传了互动数字电视转换、付费节目、广电宽带等业务。:

总的说来,2010年,在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区妇联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及各类报表、信息、半年总结、年终总结、典型材料的上报工作任务。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有的妇女同志,工作停滞不前,没有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向先进的同志学习,为广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七、2009年的工作思路

(一)切实加强妇委会组织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学习,提高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二)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学习,提高妇女综合素质能力,积极争创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学习型的机关。每个家庭学习10本书籍;每个人要牢记20字方针,即:“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三)配合工会、共青团搞好一年一度的“三八节”,“母亲节”,国庆节等节日的庆祝活动,一年组织一次文体活动。

(四)积极配合单位搞好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1+1”扶贫济困工作,人人争做好事1—2件。

(五)要加强与龙泉镇姊妹对的联系,搞好各种活动。

(六)推进“万名妇女就业计划”,服务产业新发展。继续做好下岗职工劳动力转移工作。

(七)围绕“建设和谐龙泉”,积极做好维权工作,促进维权工作社会化。

(八)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关心下一代成长教育工作。

关心下一代典型材料范文第4篇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由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部署明年主要任务,审议《中共___市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___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力推动“两大目标”进程。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四个问题:

一、20__年市委常委会主要工作

20__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领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两大目标”,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预计今年全市生产总值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37.4亿元,增长1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亿元,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5345元,增长10.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人口自然增长率5.37‰。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市委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的思路引领发展,以务实的举措推动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对深入实施特色竞争战略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丰富特色竞争战略的内涵,明确实施重点,使“三大战略”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更加具有指导性。市委常委会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加强规划指导,着力培育以特色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优势,推动了特色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借力发展不放松,并从___实际出发,把招商引资作为借力发展的重中之重,把扩大对外贸易作为提升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动区域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始终坚持用特色理念指导工作,强调实施差异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推动特色竞争战略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深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建设为全省多作贡献、平安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总体要求,朝着“两大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二)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市委常委会把贯彻执行宏观调控政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认真执行中央各项调控政策,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努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及时分析、正确把握宏观发展趋势,深入分析研究___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经济工作要坚持量质并举,争取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力求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增长质量。高度关注和把握区域发展的态势,先后召开市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和金融形势分析会10次,针对项目推进、招商引资、要素供给、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新情况,及时提出解决的思路、对策和措施,着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宏观调控期间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实现连续第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工业各项扶持政策,不断推动工业产业升级,制订出台《关于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具体措施,下决心淘汰小化工、小水泥等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落后生产能力,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9,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87.1。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旅游业、物流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23.6,商贸、金融保险、房地产、通讯信息等产业平稳发展。制定实施《关于全面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若干意见》,促进绿色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全市新增各类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23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20。重视推进科技创新。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成功举办科工会,引导和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

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千方百计保持投资适度增长,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探索和创新开放招商的新途径、新方式,增强外源推动力。不断完善相关措施,突破传统招商模式,组织专业招商力量,开展专业招商、定点招商。创新产业和资源招商新思路,与杭州、宁波两市共建山海协作示范园区,用土地资源引项目、引资金。成功举办旅交会、粮交会、投资环境推介会、生态___上海推介会等经贸活动,积极参与浙洽会、义博会、广交会等活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借力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85亿元,增长37.7;

实际利用外资3980万美元,增长31。对外贸易连续第四年强劲增长,进出口总额增长47.1,增幅居全省前列。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内生性动力。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年度项目建设和投资目标。预计完成“六大百亿工程”投资232.5亿元,实现年度目标。其中重点项目投资90亿元,超过年度计划9.1个百分点。58个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基础设施、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建成投入使用,___机场整体搬迁、九景衢铁路、杭新景高速、衢江航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着力解决要素制约等问题,不断改善发展环境。针对资金、土地等要素紧张的矛盾,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用足用好政策,举办项目融资洽谈会,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扩大增量;另一方面,着力优化要素配置,推动存量结构调整,使有限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保证重点建设和发展需要。全年争取计划外土地指标1.6万亩,新增贷款余额43.3亿元,有效缓解了用地紧、贷款难等问题。着力优化和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完善“工业新城”规划,启动衢化片区物流通道、宾港大道南山路至东迹大道段道路连接工程、320国道衢化连接线等一批配套工程,园区功能更加完善。提出加快乡镇工业功能区规划建设的要求,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了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市区户籍制度、综合行政执法和农村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在全省首创“机关效能110”网上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三服务”活动,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投资环境排名中,我市荣获“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称号。

(三)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市委常委会把统筹协调发展作为推进___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确立打造“盆景式城市”的特色理念,强调中心城市建设不求大,但求精、特、美,在工作中注重突出重点,力破难点。加快推进西区建设,已开工的43个基础设施和公建项目进展顺利。平稳推进老城改造,新火车站、浙赣铁路改造、迎宾大道、衢化南路改造等项目顺利完成,新增公共绿地面积80公顷,全市城市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五城联创”工作,全市都通过了部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出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先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预计提高1.1个百分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完成环境整治村300个、示范村34个。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50.3。新增沼气10.2万立方米。农民素质培训取得新突破,全市共培训11.6万人,其中技能等级培训7.8万人,转移就业6.3万人,逐步实现从适应性培训向战略性培训转变。农民饮用水条件得到改善,新增18.2万农民喝上安全水。异地脱贫步伐加快,全年实现下山出库脱贫1.15万人。

坚持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使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实施农村教育“五项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卫生事业,努力构建公共卫生五大体系,推动基层卫生院建设,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有55的农民享受免费健康体检。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成功举办首届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等全国性赛事,不断改善农村、社区体育设施,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文化、广电、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民政、慈善、档案、史志、老龄、关心下一代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人口与计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工作等取得新成效。努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扎实实施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1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8。城镇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救助制度发挥效应。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3.7,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85.4和92.7,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当年被征地农民基本做到即征即保,历年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稳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实施到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发展。深刻认识___在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责任,坚定生态市建设和 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目标,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六个一批工程”为抓手,落实“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十一五”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进清洁生产,拆除21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整治关停“五小”企业260家,其中化工企业48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重点断面和出境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年度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都基本达到要求,如期实现建设生态市“三步走”的第一步目标。

(四)大力推进文化名市建设,增强区域发展软实力。市委常委会把文化影响力作为区域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来抓,着力培育区域人文精神,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增强区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和文化阵地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先后组织“新___新农村新家园”、“特色竞争、科学发展”和20__中国___国际儒学论坛三大主题宣传活动,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合力。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创新农家乐文化大篷车和民工文化俱乐部两个载体,推进先进文化向农村、社区延伸。百个特色文化村(社区)、百个文化艺术之家“双百工程”取得新进展。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努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目标,以全民学习日为载体,举办高级论坛8次,人文大讲堂6次,形成了从领导到群众、从机关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多层次、全方位广泛参与的全民学习氛围。认真开展“知八荣八耻、树六大新风、建和谐___”主题教育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总结提炼“开放兼容、创业创新、诚实守信”的区域人文精神,深入推动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

着力打响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把“两子文化”特别是南孔文化作为城市“金名片”来打造,成功举办孔子文化节、国际儒学论坛、祭孔大典等重大活动,实现了参与层次、宣传力度、实际效果“三大突破”。特别是国际儒学论坛以“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为主题,找准弘扬___特色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佳切入点,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打响“南孔圣地、和谐___”的品牌迈出了重要一步。重视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常山柚石文化、开化生态文化、龙游商帮文化等一些地方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提升。___府城墙、江山三卿口制瓷作坊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婺剧“西安高腔”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更为丰富。

(五)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和平安___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市委常委会着眼于完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加强民主法制和平安___建设。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按照省委建设“法治浙江”的要求,研究出台《关于贯彻省委建设“法治浙江”决定的实施意见》,对民主法制、依法治市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委重视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党委对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领导和支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发挥监督作用;支持政府履行职责,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支持政协围绕中心、履行职能,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居务公开,开展“民主法治村”创星级活动。全面启动“五五”普法教育,我市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称号,依法治市向纵深推进。

全面推进“平安___”建设。以争创全省最安全城市为目标,建立和落实维稳责任制,把政治、治安、、生产、公共等“五大安全”责任及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市、县及部门,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谁主管谁负责的维稳工作责任体系。建立舆情分析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先后3次召开维稳形势分析会,排查分析问题,研究部署平安___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工作,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坚持领导约访、下访制度,加大领导包案处理疑难案件力度,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疑难问题。加强预防处置,出台贯彻落实《浙江省预防处置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有效遏制重大的发生。严厉打击刑事和经济犯罪,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管理,避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经初步考核,全市平安建设主要指标达到了“平安大市”标准。

(六)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市委常委会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善始善终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第三批教育活动,全市平均满意率达到99.7,基本实现“务求实效、群众满意、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在巩固和扩大三个批次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开展“两优一先”和“十大时代先锋”评比表彰活动,“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氛围日益浓厚。

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县乡换届的领导和指导,6个县(市、区)和92个乡镇党委换届圆满完成。换届后的县、乡党委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年龄梯次更趋合理,素质不断提高。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和激励工作。制定实施《关于市管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激励干部实干争先的若干意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仅市委党校就轮训干部2832人,64名干部通过上挂、下派等形式得到锻炼。党管人才工作不断推进,市人才公寓建成使用。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实施“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有86 个后进村支部得到转化。全面推进“一场所两平台”建设,实现村村有办公活动场所,2411个村建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推广常山县“民情沟通日”经验,努力构建干部群众教育和沟通的平台。关爱基层干部,全部落实在职村主职干部误工报酬和退职村主职干部基本生活补助。机关、社区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取得新进展。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全面开展“廉荣腐耻”、以案说纪的权力观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监督制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市县两级共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258件,处理251人。一些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依法得到查处,相关人员受到惩处。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着力点,深化纠风治乱工作,查处各类问题270个,涉及金额1044万元。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查结商业贿赂案件64件,涉案金额560多万元。

高度重视市委自身建设。重视理论学习,市委理论中心组先后学习16次。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重大事项征求意见、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市委常委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履行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六项廉政承诺”。坚持务实作风,注重善作善成,不搞形式主义,力求工作实效。十分重视省委巡视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先后进行了四次专题研究,对每一个问题都明确责任领导和整改期限,确保整改到位。市委常委会的同志在工作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扎实工作,形成了务实奋进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工作的开展和取得的成绩,是省委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也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各套班子和军分区、驻衢单位及市内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了一些工作体会: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注重量质并举,力求又快又好,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二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___发展阶段特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出实招、创特色、求实效。三是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以开放的理念拓宽发展思路,以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以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始终保持克难攻坚、务实奋进的精神状态。四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与保障民生相统一,凝聚民心,集聚民力,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必须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注重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着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

同时,市委常委会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值得总结的问题,主要有: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财力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改革开放成效明显,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但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还不够牢固;领导方法不断改进,但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少数干部作风不实、为政不廉,致使一些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基层基础有所加强,但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希望同志们对市委常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20__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20__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我市“两大目标”进程的关键年,是“创造新业绩、迎接十七大”的落实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紧密结合浙江实际,通过了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见》。这次提交全会审议的市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着重从具体实施的角度提出了我市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及主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抓好市委《实施意见》的落实;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构建和谐社会体现到各项工作之中,贯穿于实现“两大目标”全过程;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工作,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新的一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从发展背景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平稳较快的发展期,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大趋势没有变;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趋势不会变。从宏观政策看,中央将继续实施“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适度微调。从区域发展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四省边际地区开放合作趋势比较明显,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国际贸易磨擦增多,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宏观调控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土地、资金等要素调控和产业、环保政策的约束性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更加紧迫;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因利益调整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增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这些都对我们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

当前,我市总体上跨入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关口。在新的阶段、新的关口上继续前进,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挑战性更强。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克难闯关,全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20__年市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的部署,紧紧围绕“两大目标”,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着力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和谐、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名市、平安___和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新的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2.5、争取13,进出口总额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2‰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

新一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又好又快,增进社会和谐,注重特色创新,激发内生活力。

坚持又好又快,主要是把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___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好,是注重发展的质量;快,是注重发展的速度。我们强调又好又快,不是放慢发展速度,也不是不讲质量简单地拼资源、拼速度,而是要努力实现速度与质量相统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欠发达是我市最大的市情,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是最主要的矛盾。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经济结构难以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也难以真正提高。我们一定要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发展

为先、发展为重,只要是有质量、有效益、群众能得到实惠的速度,就要力求能快则快、能上则上,确保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周边地区。同时,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作为经济工作的战略任务,更加重视总量与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重视提高增长质量,努力在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与和谐性上有新提高,努力做到又好又快,推动___跨越式发展。

增进社会和谐,主要是把握好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程度。构建和谐社会既要从“大社会”的和谐着眼,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又要从“小社会”的稳定着手,把维护稳定作为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不好是最大的不稳定不和谐,稳定不住是和谐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始终不渝地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学会用发展的举措、改革的办法、法律的手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争创全省最安全城市。同时,要切实防止求稳怕乱、怕冒风险、不敢解决矛盾的现象,尤其不能因为怕触及少数人的不正当利益而不敢做让大多数人受益的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而畏缩不前。

注重特色创新,主要是依靠改革创新实现特色发展,不断创造发展新优势。实施特色竞争战略,核心在特色,关键在创新。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努力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不断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差异竞争、以特取胜。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的体制机制,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要努力扩大开放,开创新的开放格局,增强区域发展新动力。要创新工作方法,每一个部门、每一项工作都要致力于在创新中发掘特色、提升特色、创造特色,努力以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用创新的办法推动工作。

激发内生活力,主要是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营造全社会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主体,是最能动的力量。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创业创新文化,切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让一切创业主体激活起来,让一切领域的创业潜能发挥出来,在全市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促进和谐。干部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坚持“重德才、凭实绩、看公论”的选人用人标准,坚持把开拓创新、干净干事的干部选用起来,把不思进取、不会干事的干部调整下来,以此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和活力,形成克难攻坚抓发展、齐心协力创和谐的整体合力。

三、20__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新的一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贯彻量质并举的方针,努力壮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全力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1、坚持工业带动、产业联动,壮大提升特色产业。

做优做强特色工业。一要深化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410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和扶持政策,建立410产业项目库和人才库,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全市410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二要构筑梯度型的产业发展平台,全力加快市区“工业新城”建设,重点围绕氟硅新型材料和金属制品加工两大百亿产业,强化功能配套和产业链延伸,逐步把该区域建设成为跨越式、集约化、特色型的工业新城。进一步提升省级开发区的开发质量和效益,做好扩容前期准备,着力提高项目质量、投资密度、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和产业集中度。加强统筹协调,着力解决园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配套水平。加快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不断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尽快形成“工业新城—省级开发区—中心镇工业功能区”的立体式工业空间布局。三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在扩大总量、优化存量中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实施“四个一批项目”:即实施一批产业集群提升项目、引进一批优质工业项目、抓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开展一批上市公司前期项目。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做大规模、提升素质;支持企业与市外境外强企合作,借梯登高;引导骨干企业创新机制,争取上市。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现代家庭工业。

提升绿色特色农业。把绿色特色农业作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和方向,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坚持走生态型、特色化、高效益的农业发展之路。一要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发展“345”绿色特色农业。大力实施柑桔、笋竹、畜禽等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设施配套、标准到位、品质优良、效益明显的农业示范园场,改造绿色特色农业基地20万亩。二要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精细加工,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5以上,出口增长20以上。三要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争取农户入社率达到16。四要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整合农产品资源和品牌,争取再创1—2个部级农业品牌。继续办好生态___上海推介会等活动,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提升美誉度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特色服务业。围绕培育四省边际“三中心一枢纽”的目标,加快构建特色服务业体系。突出发展生产业,加快建设铁路货场、工业仓储配送区、浙西粮食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黄衢南高速、衢江航道等一批交通项目,交通中专、实训基地等一批职教项目。积极规范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担保、拍卖典当、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积极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发展,深入推进“连锁超市放心店”工程,确保实现乡乡全覆盖。培育、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生态、人文、边际三大优势,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提升华东旅游交易会档次,逐步培育“休闲___、观光四省”为特色的旅游集散中心。力争接待国内游客增长20以上,境外游客增长50,旅游总收入增长21以上。

2、坚持开放推动、项目拉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动力,争取在招商方式、引资规模、项目质量上有新突破,实现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

外资金超百亿的目标。重点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产业招商与资源招商相结合。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加强与宁波、杭州等地的资源和产业合作,推进“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建设,实现以资源换项目,以项目带产业。二是工业招商与多领域招商相结合。坚持突出工业招商,着力拓展农业、服务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多领域招商。继续举办、积极参加一些重大招商活动,包装一批优质招商项目,吸引优质客商投资,不断提高招商实效。三是专业招商与社会招商相结合。以激励机制为导向,完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各开发区和专业招商部门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大部门招商、专业招商的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各类企业、中介机构的招商优势,进行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四是引进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坚持招商选资,力求引进一批龙头型、战略性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股、技术改造、配套引进,以存量引进增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适应开放新形势,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努力提高应对贸易摩擦能力,进一步做大外贸总量,优化外贸结构,保持外贸持续快速增长。高度重视外资引进,力争全年实际引进外资突破4000万美元。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和周边地区合作,努力在产业、市场、技术、人才等多领域逐步融入长三角。

强化项目工作主抓手。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把有效投入作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指标,力争重点项目投资高于上年。切实做到“三个强化”:一要强化项目谋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力量,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善于从政策变化调整中争取项目,从区域合作联动中促成项目,从规划深化实施中挖掘项目,着力谋划一批产业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大项目,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良性循环机制。二要强化项目对接。增强以规划带项目的工作理念,通过完善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空间规划,着力解决“上什么项目、怎么上项目、在哪里上项目”的问题。加强与国家及省级部门对接,力争更多项目进入规划。三要强化项目推进。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坚持和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制度和工业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公开程序、提高效率、加快节奏,增强项目落地把关的科学性和项目推进的实效性。继续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负责、一个工作班子具体协调实施的“四个一”工作制度。完善项目实施督查、考核、激励机制,让多抓项目的有激励、抓好项目的有奖励,充分调动各方抓项目工作的积极性。

3、坚持创新驱动、集约推动,切实增强持久竞争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办好“科工会”和特色产业科技论坛,支持企业创办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由无牌、贴牌向有牌、名牌转变,逐步推动“___制造”向“___创造”转变。积极促进科技兴农,激发农业科研机构活力,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继续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推进节能、节地、节水和节约原材料工作,突出抓好水泥、化工、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等行业的节能降耗。要十分注重要素保障,努力保持生产要素的平衡性和可调控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着力提高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水平。

1、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按照“集约建设、和谐推进、特色发展”要求,做强中心城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逐步构建以___市区为中心,各县(市)为副中心,若干卫星镇为烘托的现代浙西城市群。

集约建设,就是要转变城市增长方式,相对集中资源,着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城市开发效率、开发效益和开发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加快市区中心城市和各县(市)所在地建设。市区要更加突出西区建设,在用地指标、资金安排、项目布局、政策扶持上予以重点倾斜。加快老城区拆迁区块复建,启动原浙赣铁路市区段、南街、礼贤街等地段改造,推进衢江新区公建项目建设。

和谐推进,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建管并举,和谐推进城市建设。一要化解矛盾,平稳推进。落实各项政策,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城市拆迁、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快速平稳推进。二要建管并重,协调推进。深入推进“五城联创”,继续大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的创建工作,加强社区基础设施配套,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突出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加快市政维护、园林养护、卫生保洁等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三要市区联动,合力推进。牢固树立市区“一盘棋”理念,进一步完善市区体制机制,重心下移,下放权利,落实责任,加大对两个区资金、人力、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调动市区两级积极性,合力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

特色发展,就是要按照“盆景式城市”特色理念,在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城市人文等方面体现个性,使城市精致协调,具有鲜明特色和魅力。进一步完善城市专项规划,重点做好“两江一河两轴两环”规划,充分体现文化名城特色和山水生态风貌。着力建设一批城市特色产品,做好城市入城口改造,鼓励精品住宅小区建设,推进市区主要道路“白改黑”,努力形成更多亮点;要着力建立城市良好秩序,突出抓好违章建筑、乱占乱停及交通瓶颈疏导管理等问题,展现城市良好风貌。

2、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增收、提升、改善、创新”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一要狠抓政策落实促增收,及时全面兑现国家、省、市加快新农村建设等各种扶农政策,认真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真正让农民从扶农政策中直接得到实惠。二要以投入和项目建设促增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土地资源开发、农村宅基地整理与建设用地复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康庄工程与县乡道路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全年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达到30.5亿元。三要优化收入结构促增收,继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推进劳动力结构调整,继续发展农村来料加工、农家乐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民经营和务工收入,争取工资性收入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努力提升农民素质。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全年培训各类农民10万人,转移就业3万人。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即以预备劳动力、青年农民为重点的职业技工培训;以农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乡土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培训;以下山异地脱贫、被征地农民及山区库区农民等特殊群体为重点的专项技能培训。同时,要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新农村主题宣传教育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继续推进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环境整治村建设,确保建设全面小康示范村20个、环境整治村200个。加快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力争行政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70以上。扎实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13.1万人的饮水困难,提前一年解决特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路、电网和水利工程等公共设施建设,争取全市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5,公交通村率提高5,农村电网改造、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大力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创新户籍管理制度,逐 步消除城乡户籍管理二元状况;以林地使用权流转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农民饮水工程、农民培训等长效机制。

3、扎实推进文化名市建设。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线,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文化品牌、舆论环境和文明氛围。一要着力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论引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开展以构建和谐___为主题的理论研讨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准确把握社会舆情,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生动的主流舆论。二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区域人文精神。大力弘扬“开放兼容、创业创新、诚实守信”的人文精神,深入开展“知八荣八耻、树六大新风、建和谐___”主题教育,不断深化“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积极实施“百千万基层文明创建工程”,深化“双五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文明新风。三要着力提升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强对“两子文化”发展的统筹谋划,深化“两子文化”研究,办好祭孔活动。大力推进“两子文化”外形化,在城市入城口、公园、主要街道等重点部位增设体现___特色文化的城市雕塑、标志性建筑,提升特色文化影响力。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加快推进传媒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文化产业发展。巩固提升农家乐文化大篷车、民工文化俱乐部两大服务载体,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加强社区十五分钟文化圈建设。制定农村文化工程建设计划,启动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力争通过四年左右努力,使大多数村都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活动场所和基本文化活动设施。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加强特色文化村建设。

4、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深入实施农村教育“五项工程”,抓好学前三年和高中段教育,努力扩大职教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力争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继续重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努力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及档案、方志、党史等工作。

5、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为全省多作贡献的要求,以大生态理念推进生态市建设。要以生态示范区建设为新起点,认真实施年度“六个一批”工程计划,以城乡水源保护为重点,加快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垃圾、污水处理率。加大污染源治理,完成沈家化工园区企业整体搬迁,完成全市废纸造纸企业污水生化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于全省前列,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基础。

(三)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维护民权、保障民安。

1、切实做好民生保障。一要努力扩大社会就业。重点解决好“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人员的培训与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7万个。二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突出抓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扩面,加快建立面向城镇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覆盖面,确保历史遗留的应保未保人员参保率达到50,当年新增被征地人员即征即保。强化社保基金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三要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巩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成果,逐步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深入实施山区库区贫困农民下山异地脱贫工程,全年完成下山脱贫1万人。四要努力解决就学、就医、住房等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扩大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就学范围。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当提高大病统筹合作医疗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大住房公积金扩面力度,提高非公企业覆盖面,抓好廉租房和民工公寓建设。维护农民工基本工资、劳动保护和民主政治权利,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继续开展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活动。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按照建设“法治浙江”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法治市、县(市、区)活动。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推动法律“六进”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决策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司法改革,完善诉讼、检察监督机制,推动司法民主建设,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民主。积极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确保全市70以上村达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工作,广泛建立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等制度,确保全市30城市社区达到和谐社区建设目标。

3、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平安___”建设。紧紧围绕争创平安大市和全省最安全城市目标,按照力争“六个不发生”的总体要求,夯实维稳基础,健全维稳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要完善维护社会稳定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维稳责任双向追究制,确保维稳工作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考核到位、保障到位,真正使各级领导干部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二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努力构筑城乡一体,人防、物防、技防配套的治安动态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乡村创建工作,使综治工作落实到基层、覆盖全社会。严密防范、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__功等组织的破坏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三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健全维稳形势分析制度,坚持市、县每季进行一次平安形势分析,乡镇、村每月进行一次社情民意分析,及时化解矛盾。切实加强工作,落实责任制,继续坚持领导下访约访和疑难案件领导包案制,对突出案件,按照“一个案件、一个领导、一抓到底”的要求,及时加以解决。拓展乡镇(街道)综治网络,促进综治工作向农村、学校、企业、社区延伸。四要完善公共安全预防预警机制。认真落实公共安全总体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各专项预案的预测预警、排查化解、应急处置、责任追究和工作保障机制,加强应急演练,推进预防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预防、隐患排查、整治监督工作。高度重视、妥善处置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环境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安全事件,确保公共安全。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努力建设更加适应发展新要求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一)着眼于增强合力,着力营造团结奋进的发展氛围。事在人为,人在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增进团结、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形成推进“两大目标”的强大合力。

努力建设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县、乡换届圆满成功。继续做细做实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使“进”者朝气蓬勃、“退”者心情愉快、“留”者加倍努力、“转”者奋发进取,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抓各项工作落实上来。及时分析研究县乡班子换届后副书记职数减少、交叉兼职增多等新情况,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全面开展争创“创业和谐好班子”活动,健全领导班子成员谈心交心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的团结共事氛围。

努力构建和谐有力的基层组织。突出发展、和谐主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群众创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作用。农村党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深化“先锋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打造和谐型、服务型的农村基层组织。力争创建12个“五好”乡镇党委,230个“五好”村级党组织,整顿转化90个后进村党组织。深化“民情沟通日”制度。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运转经费的补助力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要采用单独组建、企业联建、园区共建、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建等形式,进一步拓展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达到省里新要求。社区党建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载体,引导和鼓励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创建,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共建合力。要扎实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三推一定”,探索建立发展党员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确保党员发展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及省委实施意见,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增强全社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一个核心、三个党组、几个口子”的领导体制。支持人大依法加强对“一府两院”和经济工作及社会工作的监督,推动经济社会法制化建设。支持和保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努力建设高效精干、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支持政协发挥优势,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调动各派和工商联的积极性,加强新时期统战工作,更好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和侨务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老干部工作,关心爱护老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创业发展热情。

(二)着眼于提升能力,致力建设善谋发展的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增强干部队伍掌控全局谋发展、克难攻坚抓落实、化解矛盾促和谐的能力。

要有谋事之策,善于掌控全局谋发展。进一步强化各级干部学习,特别要抓好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坚持和落实机关每周一次集中学习制度。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新进县、乡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的深化,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审视形势,谋划发展,增强敏锐性、前瞻性和预见性,紧紧抓住发展、稳定、改革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和环节,提前研究,见微知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善于全面准确解读宏观政策,善于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创造性开展工作。

要有干事之才,善于克难攻坚抓落实。当前,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任务都已十分明确,新的一年不提新口号,重在抓落实。抓落实就要敢破难题。当前,各类矛盾问题很多,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视问题,不能畏难消极、回避矛盾、不碰难题、不挑担子。要大力鼓励干部全心全意干实事,更要大力鼓励干部多谋善断解难事、破难题,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抓落实就要一抓到底。时间就是机遇,效率就是先机。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集中精力做工作,持之以恒抓落实。特别对事关发展、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要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善作善成。决不能抓一阵松一阵,不负责任、推诿扯皮、虎头蛇尾。抓落实就要创新方法。要突出重点,始终把“两大目标”和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群众利益放在心里,抓在手上。善于把握规律,创新方式方法,努力体现工作特色。善于总结实践中的闪光点,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要有成事之力,善于化解矛盾促和谐。要善于发现矛盾,敢于面对问题,致力探索化解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解决根本问题上见成效。要密切联系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深入基层调研中掌握实情、商议对策,在加强与群众沟通对话中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新的一年,市委将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工业园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乡镇基层等一线和艰苦地方磨练,选派一批干部到省级机关、杭州、宁波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县(市、区)挂职锻炼,在实践锻炼中考察干部,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

(三)着眼于激发活力,努力构建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扩大党内民主,着力建立健全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激励干部务实干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积极扩大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反映社情民意、促进民主决策的作用。完善领导班子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以扩大民主为重点,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民主推荐提名、差额考察、任用票决等制度,扩大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考察、决定、监督等各个环节的民主,增加民意调查环节,切实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完善干部评价激励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细化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考核激励政策。要在全市开展“十佳敬业奉献好干部”评选活动,引导各级干部争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真正在机关单位形成爱岗敬业、实干奉献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发干部干大事业的和谐环境。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市、县联动,采取“公推双考”等办法,努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市管后备干部队伍。要探索人性化的干部关怀激励机制,关心干部工作生活,为干部排忧解难。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整合完善现有人才工作政策,健全人才智力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创业环境。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进一步营造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

(四)着眼于增强公信力,不断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做到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提高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公信力。

加强廉政教育,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和法纪法规学习,强化从政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夯实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深化廉政文化“六进”工作,引导全民树立廉洁意识。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强调“四条禁令”:一是严禁领导干部私驾 公车;二是严禁党员干部参与;三是严禁变相公款旅游;四是严禁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礼券,利用职权插手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

加强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积极探索干部监督的防范预警机制,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加强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推进党务公开。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贿赂和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谋取私利等案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严肃查处基层干部腐败问题。继续抓好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为重点的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纠风治乱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加强作风建设,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发展环境。要在全市广泛开展以“两提高、两降低”为目标的“投资发展环境提升年”活动,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强力推动机关部门作风转变。要继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构建长效服务机制,强化监督监察,严肃查处损害投资发展环境的人与事,切实维护投资创业者的合法权益,不断优化我市的投资发展环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___打造成四省边际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商务成本最低、社会环境最优的地区。

关心下一代典型材料范文第5篇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孙恒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扎兰屯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紧紧围绕“绿色崛起、富民强市”目标,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整体经济下行、旱涝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奋力开创了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崭新局面。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7.92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26亿元,增长11.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2亿元,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18亿元,增长10.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255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210元,增长7.9%。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呼伦贝尔市第一方阵。着眼打基础、利长远,重点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当年完成投资68亿元,其中14个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06%。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全市存贷款余额达到115亿元和55亿元,分别增长14%和10%。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60%,税收对财政贡献率达到85%,非公经济工作成为全区先进典型。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一年来,我们加大力度调结构,三次产业比重由23.3:51.9:24.8优化到21.4:51.4:27.2。

农牧业稳步发展。全市耕种面积359万亩,种植玉米270万亩,发展设施农业5000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1.04亿斤。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60个,规模化养殖率提高到46.5%,牲畜存栏保持470万头只,畜牧业占一产比重达到40%。栽培黑木耳1350万袋,带动菌农户均增收1.2万元。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家,实现销售收入179.8亿元。“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80个,黑麦面粉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秀水乡”大米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成功承办呼伦贝尔市特色产业现场会、内蒙古第九届绿色食品交易会暨第二届农村电子商务峰会。

工业经济支撑增强。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267.6亿元,增长11.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高于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水平。组织实施阜丰公司苏氨酸扩建、国森矿业铅锌银矿采选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16亿元,有力拉动了全市经济发展。欣正公司生物质天然气能源综合利用、新海西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阜丰公司130万吨氨基酸尾液联合秸秆资源化利用三个项目成功签约,玉米加工初步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岭东工业开发区整合扩区扎实推进,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营业收入达到220亿元。

服务业优化提升。扎兰屯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通过自治区评审,柴河景区纳入自治区2017年发展计划。金龙山、柴河等景区建设不断完善,采摘园、垂钓园等乡村旅游点达到120家,四季旅游持续升温,全年接待游客310.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0.5亿元。设立了首支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岭东商贸园区入驻企业15家,蒙东系列市场实现交易额13.8亿元。外贸出口总额实现1.85亿美元,占呼伦贝尔市95%以上。建成岭东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成功引进智慧乡村物流中心、北京布瑞克公司、杭州杰夫电商集团等平台,新增网店(微店)14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6亿元。

(三)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一年来,我们持续发力搞建设,投资7.28亿元,实施第二热源扩建、污水处理厂二期等6个市政重点项目,完成市区老旧排水设施改造,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路网不畅、供热不足等问题。城市总体规划动态评估全面完成,中东铁路风情和中东铁路工业遗产两条历史文化街区被批复为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正式启动。吊桥公园景观改造一期、布特哈公园等工程完工,新增绿化面积75.8万平方米,我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自治区生态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两年测评总成绩位居自治区前列,顺利通过自治区卫生城复检并获重新命名。秀水华庭、雅鲁御苑、中朗国际等小区交付使用,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65.4万平方米。统筹推进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6.6亿元扩面完成655个村屯“十个全覆盖”工程,蘑菇气镇野马河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成吉思汗机场实现通航,“三位一体”交通网络正式形成,区域中心优势更加凸显。扎兰屯至乌兰浩特高速公路、省道204线柴河至塔尔气公路完工,扎兰屯至阿荣旗高速公路全线开工,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主体完工,岭东500千伏变电站及220千伏工程基本建成,扬旗山水利枢纽工程完工并发挥了抗旱防涝作用。

(四)生态保护全面加强。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保护,深入开展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查处违法新增耕地等行为,办理案件403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286人,坚决踩住了破坏生态的“急刹车”。完成造林绿化7.98万亩,实施国有天然商品林停伐补贴保护210万亩,秀水、济沁河、根多河等湿地得到保护,连续18年未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严格执行“水十条”“大气十条”等法律法规,清理水域69处,雅鲁河出境断面稳定在三类水体标准,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狠抓重大环境隐患治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全面落实,阜丰公司烟气治理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我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市。

(五)发展动能加快释放。一年来,我们积极稳妥育动能,整合59亿元有效资产并入呼伦贝尔市城投集团,启动10亿元公募债发行工作,与北京欣正公司成功签约组建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银政通”等方式融资17.85亿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模企业单位生产成本下降4%。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完成大兴安岭浆纸公司划转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自治区级“星创天地”培育单位2家,阜丰公司被命名为部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我市荣获呼伦贝尔市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

(六)社会事业稳步提升。一年来,我们统筹兼顾强基础,达斡尔等6所乡镇学校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洼堤等2所乡镇幼儿园投入使用,83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互联网接入。建成浩饶山、团结、太平川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主体完工,全面启动市级公立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工作,成吉思汗等4个乡镇卫生院荣获部级群众满意卫生院称号,我市成为自治区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次性补助506万元。全民健身馆一期基本完工,全国“十四冬”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前期工作,成功承办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赛等重大赛事。全面加大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药品等领域各类隐患整治力度,妥善解决了一批难题和历史积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人防、档案史志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七)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一年来,我们倾尽全力惠民生,全年民生支出24.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73.7%。整合投入资金3.6亿元,探索出“三到村三到户”五种产业扶贫模式和电子商务七种扶贫模式,全年减贫4337人,“三到”产业扶贫成为自治区先进典型。张大妈黑木耳电商扶贫实例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建成青年创业孵化园等3个创业园区,扶持创业646人,被确定为国家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新增城镇就业5431人,农村转移就业308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4%。改造棚户区1000套、农村危房7877户,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发放各类社保资金9.58亿元,城乡低保年均标准分别提高240元和200元,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八)自身建设不断强化。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抓提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强化“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干部作风不断好转。严格执行政府党组工作条例,修改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贯彻落实重大事项报告、权力责任清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扎实启动“七五”普法,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332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工作40次。审计监察力度不断加大,坚决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案件。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下降5%。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机制,清理规范许可事项143项,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4.7万件,33家单位在农民办事网络平台办理业务,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更加注重发挥工会、团委、妇联、残联、文联、红会、关工委等部门作用,群团组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实属不易。这是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四大班子齐心协力、合力攻坚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倾情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为扎兰屯市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扎部队官兵和驻扎单位干部职工,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及所有关心支持扎兰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欠发达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面临着经济下行与转型升级双重压力,承担着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双重任务,逆势走强仍需发力。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低端化特征明显,缺少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农牧业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偏低,“靠天吃饭”“谷贱伤农”时有发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精准脱贫压力很大。三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缓慢,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带动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多,推进城乡均衡发展任务繁重。四是公共财政基数小、收支矛盾大,保障民生支出刚性增长、支撑项目建设和融资发展能力不足。五是教育等社会事业历史欠账多,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标资金缺口大,按时完成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六是一些部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一些干部不重视学习、不研究工作,缺乏担当、创新和进取意识,推进政府作风转变需要持续加力。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将通过加快发展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工作总体安排

2017年,是我市脱贫摘帽的决胜年、夯实基础的关键年、蓄势突破的机遇年,我们还将迎来党的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从外部环境看,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等重大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市蓄势突破、绿色崛起创造了重大发展机遇。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更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加注重“七网”建设,将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带来更多的政策红利。从内部条件看,我市区位交通、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基础保障优势明显,成吉思汗机场通航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接续奋斗,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绿色崛起、富民强市”发展主题,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拓绿色崛起新境界,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干事创业的热情。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进取意识,坚定信心,理清思路,主动作为,就一定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绿色崛起、富民强市”发展主题,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住“三条底线”,大力推进“五化互动”,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措施,着力强化项目牵动、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深入实施农牧业提质、工业升级、服务业提升、生态家园共建、新型城镇建设、成果普惠共享行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开拓绿色崛起新境界,以优异成绩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达到2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5%,达到5.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达到143.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达到73.9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达到3159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达到15418元。主要约束性指标达到上级要求。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实施项目牵动,全面增强发展能力。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突出项目投资拉动,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狠抓项目建设。落实“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实施清单管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并列式推进项目前期,定期抓调度、抓督查、抓问效,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重点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旅游商贸、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生态环保等七大领域,全力推进85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确保当年完成投资72亿元以上,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60%以上。

突破资金瓶颈。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加大项目争跑力度,全年争取各类发展资金9亿元以上。进一步梳理整合可用资源和资产,有效利用PSL、PPP和政府购买服务等融资方式,重点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棚户区改造、航空产业园、河西新区基础设施等项目融资20亿元以上。积极引进内蒙古银行等金融担保机构和融资平台,为项目融资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大力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作为项目攻坚的关键之举,强化招商项目库建设,拟定精准招商方案,积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围绕全域旅游、清洁能源、商贸物流、绿色农畜林产品加工产业,开展“点对点”大型招商推介活动,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构建“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次格局,确保全年招商引资50亿元以上。

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履行政府主体责任,深化“亲商”“清白”新型政商关系,推行服务企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深入企业开展“组团式”“保姆式”“订单式”服务。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落实金融税收、人才引进、子女就学等扶持政策,营造高效率、低成本、无障碍的发展环境。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本土企业加快发展,努力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

(二)着力增加绿色供给,全面促进提质增效。紧紧抓住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契机,深入实施现代农牧业提质行动,不断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经营体系。依法推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效运营,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制合作、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全年流转土地175万亩,规模化种植87万亩。着力引进呼伦贝尔农垦等大型涉农国企、央企,优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0个以上,加快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积极创建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推动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全面提升种养水平。坚持“稳粮优经扩饲”,确保玉米种植稳定在270万亩,实施粮改豆5万亩、粮改饲8万亩,种植水稻8万亩、饲草10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到93.6:3.6:2.8。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测土配方施肥达到300万亩,种子包衣达到25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万亩、节水灌溉5万亩,确保粮食产量达到20亿斤以上。坚持“稳羊增牛增猪”,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00个,重点培育蒙东肉牛、天佐牧业、赛优牧业等龙头企业,力争规模化养殖率达到50%,确保牲畜存栏稳定在400万头只以上。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标,加快促进果蔬、杂粮、食用菌、中草药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力启动成吉思汗小东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统筹推进规划编制、设计论证、土地转用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实施小东河河道疏浚防洪治理工程。加快“菜篮子”项目建设,新增蔬菜大棚230座,改建露天蔬菜示范基地1000亩,不断扩大特色产业种植规模。

全力打造绿色品牌。大力推广绿色农产品种植,耕地使用化肥、农药实现零增长,新增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三品”认证3个。支持长征饮品、蓝林食品、吴昊万寿菊等企业研发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引进肉类、黑木耳、黑麦等深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实现190亿元。推进“绿交会网上商城”建设,办好第十届绿色食品交易会。加快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推动杭州甲骨文、北京智云合作项目落地,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三)着力推动循环发展,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围绕创建国家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入实施工业升级行动,力争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90亿元。

全力发展循环产业。启动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新海西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阜丰公司130万吨氨基酸尾液联合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圣通公司18万立方米秸秆板材加工和秸秆收储运等循环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欣正公司生物质天然气能源综合利用一期、蒙香源公司10万吨玉米毛油加工等项目主体完工,在打造玉米全产业链上实现新突破,全力争创国家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岭东工业开发区整合扩区及相关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加快铁路专用线、道路、供水、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开发区集聚发展能力。

加快培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有色金属加工业,确保国森矿业铅锌银矿采选二期项目投产运营;积极促成华威矿业与内蒙矿业合作,推进60万吨铜钼矿采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提升绿色农畜林产品加工业,启动金沙酒业年产5万吨优质白酒、草原冰鑫4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鑫难公司白瓜籽追溯体系等项目建设,力争浆纸公司6.8万吨浆纸生产线投产运行,推动淳江油脂、同德木业等企业改造升级,百盛包装、贝伦型材、浩源木业等企业达产达效。

推动产业多元发展。通过资产租赁、招商重组等方式,盘活宏裕科技“3052”煤制尿素项目和薯业乳业等停产企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华能2×35万千瓦热电联产、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玄武岩连续纤维生产项目落实开发主体。积极引进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产业项目。

(四)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深入实施第三产业提升行动,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全域、全业、全时、全民发展,努力争创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市。加快完成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着力引进大企业整体开发柴河、金龙山、秀水、扬旗山等核心景区,重点推动柴河景区镇区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积极融入“海-满-阿”经济合作区。深入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历史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建设内蒙古东部金长城保护工作站,鼓励扶持工笔画、羽毛画、剪纸、根雕等产业发展。启动金龙山滑雪场全国“十四冬”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金龙山冰雪乐园,推动金龙山景区晋升3A级景区。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兴办养老养生机构,完成养老养生产业园区规划,大力推进招商工作。完成吊桥公园、中东铁路博物馆、金龙山景区三维全景导览工程。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加快推进金沃生态园扩建等项目建设。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巩固拓展客源市场,全年接待游客增长10%,旅游收入增长11%。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加快航空产业园区建设,力争综合服务楼、停机坪、机库等设施投入使用,争取杰普逊国际飞行公司入驻,引进航空维修、航空俱乐部、航空物流等项目。加快推进岭东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岭东物联港建设,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园。完善岭东商贸园区配套设施,完成骏通汽车销售公司、宇辰建材批发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发达广场、永兴百货等核心商圈,新增限上商贸单位16家,蒙东系列市场交易额达到13亿元以上。招商筹建河西商业区,规划建设高端酒店、会展中心等项目。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建设,重点实施蒙东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电商快递物流园、智慧社区、互联网小镇等项目,积极推动腾讯为村、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平台落地,促进电子商务提档升级。规划建设岭东物流快递分拣中心,支持发展同城快递,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打通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成立信息网络经济服务管理中心,建设100个智慧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力争全市网店(微店)达到300家以上,电商交易额突破4亿元。

(五)着力推进生态保护,全面筑牢绿色根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实施生态家园共建行动,坚守生态底线。

坚决抓好环境保护。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和驻厂监督员制度,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环保“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国家审计署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贯彻落实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控污染物排放,完成河西新区水源地保护、阜丰公司烟气治理、热电厂58兆瓦锅炉脱硫脱硝、新城热力公司锅炉脱硝等项目建设。

持续加强生态建设。继续依法严厉打击毁林毁草、偷捕滥猎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巩固扩大生态保护成果。抓好退耕恢复植被、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全年营造林13.5万亩。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恢复植被6万亩。实施秀水国家湿地公园围封管护,启动庙尔山松树沟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工作。开展国家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增强森林草原防火能力。

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制度。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和产业负面清单,切实抓好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推动生产生活向绿色化迈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努力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新风尚。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六)着力抓好全域统筹,全面打造新型城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建设行动,全力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加快完善城乡规划。力争扎兰屯市空间发展总体规划获得批复,编制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编制进程,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特色景观风貌、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等规划编制,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强化规划执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严查处违建行为,切实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

优先发展中心城区。积极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面展开两条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修缮中东铁路卫生所、沙俄小学等遗址。大力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扎实推进“一融双新”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发房地产65万平方米,启动中央路改造、振兴路、望亭街等工程建设,完善给排水、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提高中心城区人口接纳承载能力;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精心打造美丽家园。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市区实施立体绿化186处,栽植花草树木50万平方米;乡镇打造4条公路沿线花卉景观长廊,栽植花草树木83万平方米,增加城乡新绿,打造花园城市。开展市容市貌提升工程,完成机场及机场路景观亮化工程,新建一批公厕、污水井及垃圾处理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完善重点乡镇基础设施。构建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支持柴河等符合条件的乡镇申报国家美丽宜居小镇、自治区特色小镇。积极推动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全力抓好成吉思汗机场运营,力争开通北京、哈尔滨等航线,积极争取天津等联通内地沿海城市航线,加快推进柴河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努力开通呼伦贝尔域内低空航线。全线开通扎兰屯至乌兰浩特高速公路,争取扎兰屯至阿荣旗高速公路主线完工通车,开工建设国道232线大兴至紫沟一级公路,完成蘑菇气至柴河至阿尔山二级公路立项等前期工作。新建通村公路182公里,争创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全面完成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积极配合齐海满客运专线前期工作。完成岭东500千伏变电站、河西新区110千伏变电站送出工程建设,启动扬旗山水库工业供水工程。落实“宽带中国”工程,加快通讯基站和光纤宽带建设,实现机场等公共场所WIFI和行政村网络全覆盖。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激活发展动能。以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重点,向改革开放要活力、创新发展要动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抓好关键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足用活上级扶持政策,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规范政府融资行为,有效降低债务风险;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10亿元公募债发行工作,推动呼伦贝尔欣正基金管理公司产业引导基金组建运营。深化国有林区改革,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继续简化审批流程,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好上级下放的审批权限。

推动全方位开放合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等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积极与俄蒙在经贸、文化等领域深层互动,鼓励开展蔬菜种植、木材加工、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的跨境合作。支持阜丰公司、同德木业等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推动浩源木业、吴昊万寿菊等企业实现直接出口,外贸出口额达到2亿美元以上。借助新一轮东北振兴,主动融入东北经济圈,重点与齐齐哈尔市、兴安盟等毗邻地区深化合作交流,力争在旅游文化产业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扎兰屯职业学院、农研所等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攻关,鼓励阜丰公司、天佐牧业等企业自主创新,启动全国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加快建设科技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推动长征饮品等企业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提高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能力。落实“双创”扶持政策,打造各类创新平台,支持启航科技等众创空间发展。扎实开展“人才基础建设年”活动,实施“人才强市”三大工程,制定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创新柔性流动方式,吸引高技能、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洼地”。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增进人民福祉。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成果普惠共享行动,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脱贫攻坚第一民生工程,投入3.7亿元精准实施“九大工程”,确保98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摘掉区贫县“帽子”。围绕“七个产业带”,重点抓好产业脱贫,实施“菜单式”和资产收益扶贫,解决好“空壳村”无集体经济问题。设立产业扶贫基金,引入金融扶贫保险,解决贫困群众资金不足难题。强化兜底保障,落实医疗补助保险政策,发挥医疗、教育保障基金作用,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看病、上学问题。开展媒体问政脱贫攻坚,完善大数据、微信扶贫等管理平台,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扎实推进创业就业。全面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行动,推进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及下岗职工二次创业工程,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确保全年扶持创业1500人、新增城镇就业5400人、农村转移就业2.9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推进国家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加快创业园区、创客空间等孵化平台建设,新建农民工创业园2个以上,新增创业实体150个以上。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将更多低收入群体纳入保障范围。采取货币补偿、异地安置方式,投入8亿元改造棚户区2000户。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搭建“救急难”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普通疾病、重特大疾病封顶线分别提高15%和20%。推行“公交进乡村”运营模式,逐步扩大服务半径,方便群众出行。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红十字慈善事业,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关爱留守儿童、残疾人救助等工作。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统筹用好各类资金,确保全市33所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县项目建设达到验收要求。完成河西中学建设,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新建6所乡镇幼儿园,切实解决孩子“入园难”问题。支持扎兰屯职业学院扩建,力争内蒙古飞行学院在我市开班办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建设,继续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启动部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三不变”,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启动国家二级图书馆项目建设,完成全民健身馆二期工程,建设标准足球场,积极承办部级赛事。

不断强化社会治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大落实,完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和常态化监管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开展“两创一建”工作,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十张防控网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攻坚年”活动,严格落实包案、领导接访等制度,加强村居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确保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落实党群服务和社区服务用房建设三年规划,抓好精品社区建设,推动农村社区提档升级。全面落实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团委、妇联、文联等群团开展工作,扎实做好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

(九)着力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是政府工作坚守的信念。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更加重视自身建设,把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把万家忧乐放在心上,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务实担当不推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落实“两学一做”整改措施,努力营造“学着干、比着干、争着干”的施政新风,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负重托的使命感、勇创一流的荣誉感,兑现担当职责,升华担当境界,展现担当精神。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实干的作风、会干的本领,做到担责不误、临困不却、履难不惧。落实容错纠错机制,秉承公心、各显其能,拿出敢拼会赢的干劲、较真碰硬的冲劲、突破创新的钻劲、坚持不懈的韧劲,破难题、啃硬骨头,务求政府工作实现新提升。

坚持依法执政不越位。严格落实权力责任“两张清单”,坚决防止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努力打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坚持勤勉高效不懈怠。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打造心齐、气顺、劲足的发展环境。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埋头苦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确保政府工作掷地有声、落实见效。从严压实责任,做出的决策、定下的事情、安排的工作,全部纳入清单管理,严格督查问效和行政问责,坚决整治“为官不为”“廉而不勤”等懒政怠政现象,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执行力。

坚持清正廉洁不妄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切实强化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决破除政府权力部门化,坚决杜绝见到利益“伸手”、遇到困难“缩手”、碰到矛盾“甩手”现象。继续压缩三公经费,强化公务卡结算,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严厉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以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取信于民。

关心下一代典型材料范文第6篇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良好开局的一年

**年是新一届省人民政府履行使命和职责的第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持续干旱,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届**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要务,以发展凝聚人心,盯住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坚持执政为民,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求真务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经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了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初步统计,国内生产总值5229亿元,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352.8亿美元,增长24.2%,其中,出口210.6亿美元,增长2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按同比口径为49.9亿美元,增长17.5%;财政总收入552.7亿元,可比增长1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04.6亿元,可比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城镇登记失业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5‰。一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与时俱进推出发展新举措。认真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推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等重大举措。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以项目带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率,改进服务,集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以项目带动检验工作的成效,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导向。着力县域经济发展,分类指导,整体推进,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赋予各县(市)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责权,强化开放效应、集聚效应、特色效应、环境效应,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两大举措的实施,在全省上下形成广泛共识,求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谋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形成。

齐心协力抗非典抗大旱。去年初,我国遭遇非典疫情,福建面临严峻考验。我们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及早部署、沉着应对,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四个二、四个三”的做法,就是决不掉以轻心、决不惊慌失措的“两不”方针,统一指挥、统筹安排的“两统”原则,科学、法制的“两种”精神,做长期准备、建长效机制的“两长”要求,有实力、有能力、有合力战胜非典的“三力”承诺,疫病监测、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的“三种”机制,基层、领导、专家的“三结合”防护网络,无二代感染、无医护人员感染、无死亡病例的“三无”目标,保证了我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保持了社会安定、发展加快的局面。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全省上下充分展示的“大局、尽职、科学、协作、奉献”精神,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全力防治非典的同时,我省又遭遇严重的特大旱灾,持续至今,百万亩农田龟裂、百里河段断流、百座水库干涸、百万人口饮水告急,城乡电力供应异常紧张,群众生产生活面临严重影响。在灾害面前,及时明确“四先”、“四前”的要求,做到“组织安排预先、群众生活当先、科学抗灾领先、顾全大局为先”,“领导干部要靠前、保障服务须支前、群众利益摆在前、防灾抗灾重事前”,全省上下迎难而上,群策群力,科学调度,合力抗旱,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基本保证了全省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基本保证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重视粮食生产,发展优势产业,扶持特色产品,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新增1729家龙头企业,全省372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联系带动农户342万户。农村劳动力继续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工业经济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6%。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扶持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新增9个全国名牌产品,使我省全国名牌产品达17个。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39.5%。重点实施“536”计划项目,“数字福建”建设加快。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旅游、邮电通信、商贸流通、社区服务、房地产等服务业稳步发展。编制福、厦、泉三大城镇密集区发展规划,推动各设区市政府集中精力谋划中心城市发展,全省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快,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城镇化水平达到45.1%。推进山海协作,研究制定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性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增长30%以上,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投资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在建的4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60亿元。福宁高速公路、十条入闽公路通道、后石至泉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泉州和厦门500千伏变电所扩建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东南汽车公司二期轿车、漳州灿坤家电、南铝改扩建等产业项目投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力度加大,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部分工程、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接收站填海工程、龙长高速公路、长乐机场高速公路等相继动工。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促成2100多个项目成果与企业顺利对接,总投资达295亿元。

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现。出台一系列促进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缓征部分农业特产税,停征屠宰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省农民受益20亿元。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林经营体制,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有力地调动了各方面造林护林积极性,全省造林更新总面积7.43万公顷。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出台保障工业用地和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等政策,较好地解决了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用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机电、煤炭、物资、轻纺、冶金等授权公司的改制改组工作,促进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在项目审批、项目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安排等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建立地方经济与金融的互动双赢机制,密切政银企关系。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产业化政策措施,全省有6家新建污水处理厂、5家新建垃圾处理场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经营。健全沿海滩涂围垦建设投资机制,福清东壁岛围垦等一批项目相继按照产业化模式进行建设。深化基建审批综合改革,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

外向型经济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科技成果交易暨经贸洽谈会、福建香港周、印尼福建之夜、首届中国(厦门)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商。制定支持外贸出口的措施,完善“大通关”工作机制,提高通关效率。开拓出口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2.1和3.6个百分点。省属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全面推进,新的外贸经营主体得到培育和扶持,出口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开始形成。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项目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开发区的清理整合工作初见成效。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发展。闽台经贸、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闽台农业合作成效明显,福州、厦门与台湾高雄货物海上试点直航稳步发展,与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人员、货物直接往来继续推进。加强闽港澳合作协调,合作领域和渠道不断拓宽。与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特别是重点人士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投资贸易又有新的增长。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0元。税改后农民人均减负率达80%以上。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净增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35万人。全省筹集再就业资金4.3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及时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分别达到80.7%、74.8%、75%。支持和组织全社会助学、助残、助困和对口帮扶等活动,村村通电话基本实现,“造福工程”新搬迁1.6万人。去年确定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如期完成。继续治理餐桌污染,努力保障食品安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3和1个百分点。汽车、住房、教育、旅游、通讯等消费增势强劲。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加快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步伐,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成一批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福州、厦门软件园、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省属开发类科研院所改制取得初步成效,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建成投入运营。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加快。加大对重点高校、重点学科的扶持力度,筹建3所本科院校,新设6所独立学院,新增8个部级重点学科和一批博士、硕士授予点。我省高等院校普通教育本专科招生10.5万人,比上年增加3.61万人,高考录取率达63.5%。福州地区大学城一期工程、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入住新生1.5万人。计划生育连续13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人口指标,人口出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稳步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万公顷。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连续4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改扩建一批重点医院和乡村医疗设施。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进一步创新和繁荣。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不断发展。民政、民族、宗教、外事、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海防、人防、气象、防震减灾、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社会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坚持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加强同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虚心听取各界人士的建议意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双拥”和军警民共建活动。推进政务、村务、厂务、校务、院务等办事公开制度,开展效能建设“八闽行”活动。落实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责任事故。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重点整治“”、“”、偷私渡、制贩毒,遏制多发财犯罪,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和走私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制定处置经济社会紧急情况工作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努力消除和化解不安定因素,为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

回首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人民团结奋进、攻坚克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智慧、精神和力量的结晶。在此,我谨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全省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为福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央各部门及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与支持福建建设与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善,产业整体规模不大、素质不高;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实力和能力不够强;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电力结构不合理,水利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部分领域改革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少体制性、机制;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继续扩大,一些市县、乡镇财政困难;城镇就业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一些群众生活仍在温饱线以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比较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社会治安不容乐观,各种原因引发的时有发生;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一些公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形式主义、、铺张浪费和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着力于这些困难和问题的逐步解决。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年各项工作

**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届**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着力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和中心城市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上年持平;财政总收入增长10.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55亿元分5年实施千万农村人口饮水、千座水库保安、千万亩农田节水灌溉、千万方山地水利、千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千里河道清水等水利建设“六千”工程,建设大中型蓄水工程、跨区域调水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计划投资140亿元分7年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稳定基本农田,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对种粮农民实行订单补贴,保护和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储备,搞活粮食流通,完善粮食安全预警应急机制,保障粮食安全。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优势农产品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速丰林基地和毛竹基地,继续抓好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业。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与农民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推进乡镇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完善科技、信息、金融、流通、劳务、法律、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做好重大动物疫情预防工作,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一批由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增强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国产知名品牌的能力,提升制造业水平。依托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数字化大屏幕高清晰彩电、数字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高分辨率彩色显示管和显示器以及相关配套产品,推动沿海电子信息重点企业增资扩产,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机械工业重点发展汽车、船舶和工程机械制造业,加快实施华擎发动机、戴克轻型客车、泉州船厂、厦工机械工业园等骨干项目,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推动汽车产业成为全省制造业的龙头,促进造船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石化产业要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湄洲湾聚氯乙烯、海沧对二甲苯、石狮精对苯二甲酸等项目前期工作,延伸中下游项目,不断完善产业布局。运用高新技术发展产业集群,以福州、厦门两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5个省级高新区为载体,重点在软件及集成电路、医药及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方面加大先进技术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力度。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老工业基地,提高冶金、建材、森工、轻纺等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发挥信息化在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数字福建”应用项目建设,在产品研发、制造、营销、管理等环节广泛运用网络技术。增加煤炭等能源储备,加强电力调度,科学调配运力,保障生活生产需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积极推进重点建设。今年计划安排省重点项目103个,总投资1051亿元,年度投资300亿元;省预备重点项目77个,总投资2218亿元。争取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00公里,实现九个设区市全部贯通高速公路,加快京福福建段、漳龙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泉三、浦南、永武、宁邵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增铁路干线里程160公里,加快赣龙铁路建设,开工建设温福铁路,推进福厦、龙厦、漳潮铁路前期工作;新建港口码头吞吐能力3000万吨,加快福州港、厦门港、湄洲湾港及三都澳港建设,完善沿海港口布局;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加快南埔电厂、尤溪街面电站建设,开工建设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龙岩坑口电厂、宁德洪口电站,推进可门、宁德、江阴燃煤电厂和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等电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电网建设,确保电网安全。扩大民间投资,采取直接投资、股份融资、信托投资、多方委托贷款等多种形式,吸纳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各类项目。继续举办第二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促进更多项目生成落地。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展新型消费方式,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把服务业作为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途径。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现代物流中心,扶持一批物流企业,带动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促进三次产业的紧密衔接。积极发展覆盖广、多层次、便利化的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会计、律师、咨询、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业。整合旅游资源,发掘潜在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精品,拓展旅游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开拓省外市场,提高闽货的市场占有率。

做好财税金融工作。结合产业发展,培植新财源,逐步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保稳定、保运转、保安全、保改革、保重点,新增财力向“三农”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省对县(市)一般转移支付一定五年不变。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推进县乡政府债务清理工作,严禁超财力办事,实现收支平衡。金融工作要以发展为共同点、以诚信为结合点、以服务为切入点、以创新为突破点,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密切银企、银农、银贸、银校合作,重视保险、信托、证券业的发展,发挥好经济命脉的作用。

(二)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加快发展提供新动力

农村改革要有新进展。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方针,降低农民税负水平,搞好减人、减事、减支等配套改革,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确保农民负担减轻后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依法及时给予农民足额补偿,积极探索就业安置、社会保险、征地补偿费入股等补偿方式。探索改革浅海滩涂使用权和小型水利产权制度。完善林权制度改革措施。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总结推广“重心下移、高位嫁接、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经验。

民营经济发展要有新提升。落实和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投融资、税收、价费、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劳动保障和财政性扶持资金使用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实行集约和规模经营。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有效服务,保障合法权益,提升社会地位。通过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经济体制的完善、运行机制的创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产权制度改革要有新作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把地方国有企业改制成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省属授权经营公司和省属企业改革重组力度,做强一批优势企业,改造一批弱势企业。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产权的有序顺畅流转。组建省、市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制,完善国有产权管理办法。推进集体企业改革与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要有新对策。加快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走私、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涉税等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继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和招投标市场。改进政府采购办法。加快建立信用服务体系,健全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发挥倡导、组织、表率作用。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社会领域改革要有新突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形成多元投资、公平竞争、规范经营的发展格局。打破部门所有,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步伐,对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性单位要加快向企业化转制,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活力,改善服务。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有新成效。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改善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工作,完善统计管理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清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设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决策和项目法人约束机制。

(三)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福建作为和两个三角洲联结点的区位优势,拓宽山海协作、对内联接和对外开放通道,通过项目带动,着力推进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吸引和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拓展经济腹地,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着力提升与台港澳合作水平,使我省成为经贸合作、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进一步提高我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提高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开发深度,加大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办好首届中国福建出口商品交易会。鼓励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和发展后劲强的出口主导产品,继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认真落实扶持措施,积极做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促进出口稳步增长。针对国际贸易壁垒,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环境管理和安全标准认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反倾销应诉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推进“大通关”建设,提高口岸通关速度和效率。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大部分保护措施即将到期的应对工作。壮大一批民营外贸出口企业,促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健全我省优势产品的境外生产和营销网络。推进对外工程承包,加强对外技术劳务合作。

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拓宽沿海外向型经济增长带,增强对内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利用外资的项目储备,围绕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培育,推动产业链群招商,促进外商投资企业与省内企业的有机连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引导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强招商引资的载体建设,继续举办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年海峡经贸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增强各类开发区的招商功能,发挥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的作用。落实项目责任制,做好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外企、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提供更为规范、透明、快捷、便利的服务,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到资率。

增进闽台港澳侨经济合作。发挥我省对台优势,继续办好台商投资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吸纳台湾的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向我省转移,扩大利用台资规模。推进福州、厦门与高雄海上试点直航,扩大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澎湖地区的人员和货物直接往来,发展闽台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两岸直接“三通”,为促进祖国统一做出贡献。发挥闽港、闽澳经济合作促进会的作用,把握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机遇,努力在物流、金融、保险、旅游等领域取得新的合作成果,更多地引进资金、技术和扩大出口。筹办首届世界闽商大会。做好外事、侨务工作,充分发挥闽籍华侨华人的积极作用。

(四)统筹兼顾,注重协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和福州省会城市的带动作用,以构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基本框架为支撑,连接漳州、莆田、宁德,对接三明、南平、龙岩,加快形成我省城市体系的总体布局,更好地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要以城市规划为龙头,着眼长远,做好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快生产要素集聚,调整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壮大城市经济实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港口、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作用,畅通城市内外交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市管理为重点,依靠法制、注重长效、综合治理,树立现代城市形象;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化、市场化步伐,促进城市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合理扩大城市规模;以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为目的,改善城市居住条件,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凸显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

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各县(市)要以全面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契机,立足本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省和设区市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分类指导,把赋予各县(市)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责权的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扶持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建设,增强其吸纳农村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做好对口省区帮扶工作。继续推进山海协作,做好沿海地区和省直部门的对口帮扶和定点挂钩工作,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联动效应,促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海岛和库区加快发展,增强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人才强省和科教兴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为本的观念,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发展作为促进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围绕发展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在围绕发展、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中推进人才结构调整、机制创新、环境优化,建设规模、结构、素质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中试基地和高新技术孵化器。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形成产学研、农科教各方积极参与、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各县(市)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投资11.2亿元分3年完成207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建设农村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助学办法,让贫困学生普遍接受义务教育。提高素质,稳定队伍,由县级政府保证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巩固“两基”成果,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发展高等教育,扩大内涵、提升层次,加强省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快福州地区大学城二期工程、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二期工程等一批高校建设项目的进度,力争高校招生录取人数达13万人。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成效。落实各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管理,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加强海洋管理,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学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合理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深化“五江二溪”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声光污染和近岸海域污染。加强部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抓好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采取综合措施鼓励全社会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推进清洁生产。完善台风、洪涝、干旱、地震等灾害预报预警机制,提高防范、应对、处置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扩大就业,加强保障,切实关心群众生活

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统筹发展、结构调整中增加就业,在落实政策、具体运作中促进就业,在转变观念、创新举措中实现就业,争取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净增20万人。对“4050”群体以及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困难职工实施再就业援助。继续做好高校、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完善和推广就业、培训、保障、维权相结合的劳务派遣组织,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就业。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做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组织、指导、培训和服务,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向农村拓展,全面建立和试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制定保障标准,将农户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7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争取实现应保尽保。逐步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对农村低保对象在就业、技术培训、扶贫项目、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扶持或救助。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省级统筹体制,不断扩大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入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工作力度。重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继续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

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鼓励面向城镇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加快农村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加强环境卫生建设。切实安排好城市困难职工、贫困居民和农村贫困人口、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的生活。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今明两年投资3.2亿元,推进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兴办民办医院。完善和健全城市社区、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

(六)繁荣文化,维护稳定,营造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着力发展先进文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重协调、造氛围、供保障,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和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围绕共同目标形成合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引导群众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逐步完善城乡文化设施,重视艺术精品创作和艺术人才培养,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继续做好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繁荣。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民主决策程序,认真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以及决策责任制度,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完善各种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行和规范公开办事制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保障公民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妇女、儿童、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继续实施普法教育,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

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正职责任追究制度。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强化落实、强化责任、强化监管,及时排除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完善和落实各级经济社会紧急情况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增强社会动员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紧急情况造成的危害。建立健全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重点打击有组织犯罪、暴力犯罪和多发财犯罪,集中整治“”、偷私渡、涉毒等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妥善安置退伍、转业军人和随军家属。支持部队国防工程建设,加强边防、海防、人防的建设管理和军事设施的保护。进一步抓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工作。

三、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重在落实

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重在落实。我们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认真贯彻党委的各项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向他们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其参政议政,主动向他们通报情况;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切实增强推进工作、对人民负责的意识,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公正与诚信的目标。

执政为民,推动工作。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本质是能不能执政为民、能不能推动工作。要以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来想问题、拓思路、定举措、抓落实。树立对人民负责的形象,就是立足本职能够对人民负责、与时俱进勇于对人民负责、实事求是认真对人民负责;树立推动工作的形象,就是以主要精力推动工作、能够带领干部群众推动工作、干部群众愿意跟着你一起推动工作。要从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等着手,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关键是与时俱进。在落实中突破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突破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在落实中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增强机遇和忧患意识;在落实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只要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要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敢做敢当。

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首先是诚信的政府。政府行政要依法,法定职能、法定权限、法定行为、法定责任,不能有任何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政府决策要科学,做出的决策,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政府做事要到位,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政府承诺要有度,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经济社会生活的难点、实际工作的薄弱点作为工作落实的重点,说了就做、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多做雪中送炭、排忧解难之事。

学习奋斗,清正廉洁。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是勤政廉洁的政府。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长期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的挑战,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学习,提高素质,提高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对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省情,需要我们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求实求效、持之以恒。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将长期面对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需要我们一定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思想上、源头上、体制上加大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一定要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确保政令畅通、纪律严明、作风端正;一定要自觉接受党内和党外、法律和行政、上级和下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落实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全体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坚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行政的考验,决不允许、贪赃枉法。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以对人民负责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上一篇:学校关工委关心下一代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