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16:40:22

管理艺术论文

管理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香港政府推动公共艺术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时值城市面貌沧桑巨变,维港两岸高楼笋立,博物馆、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相继竣工。此时香港公共艺术之发展,显得步履迟缓,尤乏点睛之笔以彰显城市风采。1989年,民政局下属之香港美术馆新馆举行户外雕塑比赛,6件作品获奖,是为第一次通过政府牵头征集公共艺术作品。同年,九龙公园内安置展示雕塑作品23件。1994年,市政局举办雕塑展,为又一大型公共艺术项目。1995年成立之香港艺术发展局,致力于资助各类香港艺术项目,包括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教育。1999年,“公共艺术计划”正式启动,定期举办,征集全港优秀公共艺术,安置于各种类型的城市空间中,以此鼓励各类机构、商业公司、个人参与支持公共艺术品之创作,以丰富城市景观。2001年,政府“康文署”下设艺术推广办公室,专门从事城市公共空间艺术风景的设计。此外,政府之房屋署、市区重建局等亦有结合各类建设项目,委任艺术家创作置于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非牟利文化组织,如香港公共艺术、香港社区文化中心、“艺术在医院”、“文化葫芦”等亦积极参与。开发商及私人公司则以太古集团、香港地铁最热衷于公共艺术的发展。2003年以后,文化创意产业被列为香港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公共艺术亦进入政府视线。2004年完成之《香港公共艺术研究》报告,是首份针对香港的公共艺术现状及发展的政府委托之专门研究,对当时香港的公共艺术作了普查,并对今后之发展提出展望。该报告指出,香港缺乏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议今后将公共艺术纳入学校正规教育中,并推行广泛的教育活动,以提高公共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水平。十年来,政府推动公共艺术初见成效,虽仍未形成城市艺术风景线,但亦妙作迭出,悄然点缀于街头巷尾,增添空间趣味,营造文化氛围。作品题材大都贴民生活,抑或包含纪念意义,阐释人文与地方之联系。例如,市区重建局于中环街市外墙所绘之“漫游中环”壁画,中有一巨型偃卧之漫画人像,寓意中环为香港之金融政治中心,驱车驱马,过客匆匆。然而,生活本当有张有弛,何不浮生半日,偷闲一刻?另外,艺术推广办公室在旺角上海街一历史公共厕所外墙绘上装饰性传统图案,颠覆了公共厕所的传统形象。另一方面,香港一向具有中西包容的开放城市心态,以及高度的民间文化自觉性,因此也出现了表现手法前卫、内容富有争议的公共艺术作品。这类作品大多出现在雕塑展览中,部分亦活跃于社区空间里。前者如2013年,西九龙充气雕塑展中展出了数件作品,其中PaulMccarthy的“狗屎”将一堆真实的狗屎放大250倍,且表现逼真。虽此作品非开“狗屎”主题之先例,但仍因其外观不雅,成为众矢之的。另一件作品,以“烤乳猪”为艺术表现形式,令游人穿梭“猪肚”。社区艺术典型者,有在社区收集旧物,将其转变成所谓艺术作品。围绕这些作品,往往疑云重重,意见不一,从而引发公众对于香港公共艺术的思考。例如,如何理解公共艺术?外观丑陋的作品是否是劣作?民间自发与政府主导的公共艺术差异何在?社区文化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政府当如何支持社区艺术之发展?香港的公共艺术管理体系是否完善?这些疑惑一方面反映出公共艺术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另一方面亦显示公共艺术教育之不足,相关知识有欠普及。

二、香港的公共艺术教育

在此背景之下,近年来香港公共艺术教育有所发展。提供公共艺术及相关课程的教育机构与课程包括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中文大学文化管理课程、中大继续教育学院文化管理课程等。其中,理大设计系与中大艺术系,培养公共艺术创作人才。学生作品在香港艺术展中屡获佳绩。中大继续教育学院文化管理课程则从公共艺术历史及评论的角度,教授学生观察及评论公共艺术的方法。因该课程针对副学士学位学生,理论程度相对较浅。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文学士课程于2012年成立,旨在配合政府的文化及创意产业政策培养人才。其中,“公共及社区艺术”一课为该课程三年级选修课,阐释公共艺术之含义,介绍公共艺术评估之方法,引导学生以文化批判之眼光审视公权力与纪念雕塑之关系,并培育学生策划公共艺术、管理公共艺术,为公共艺术设计场地,以及设计扶持社区艺术政策之实践能力,实为跨学科、系统教授公共及社区艺术之课程。该课程的另一亮点,是课程设计力求寓教于乐,形式生动,并且融知识与实践于一体,创造性采用虚拟场景、实战演练之新颖教学方法。课程围绕一个虚拟项目展开:假设香港政府决计于2020年前,拆除目前除立法会大楼外所有建筑,重建中环。香港艺术推广办公室受命,规划并发展新中环之公共及社区艺术,委托三家咨询公司从事研究,提供咨询报告。在2013年秋季课程中,学生自由组合,成立三家公共艺术咨询公司,分别取名PaisanoCultureandDevelopmentConsultancyLtd.,HashtagCulturalManagementCoLtd.,以及APlusCulturalManagementConsultancyCo.Ltd.,担当为政府提供咨询之重任。各组成员扮演不同专业角色,包括项目研究兼公司总裁、公共艺术规划咨询师、公共艺术管理咨询师、城市设计师,以及公共或社区艺术家等。课程分两部分,完成前五讲后,各组前往中环,展开中环公共艺术之调研,鉴别艺术品之类别,评估艺术品之公共性(publicness)及有效性(effectiveness)。在此基础上,发觉不足,从而提出新中环公共及社区艺术发展之目标。课程后半部分,配合各专题,公司成员各司其职,逐项完成公共及社区艺术规划、管理之咨询、城市设计,以及艺术品之创作。课程亦包含设计软件技术培训,学生学会运用Sketchup8基本功能,完成设计,并制作艺术品模型。课程于期末报告会上达到高潮,学生基于课堂知识,提出不少有益于启发本港公共艺术发展之建议,例如,创设公共艺术规划办公室、设立艺术家道德保护法、改革赋税以资公共艺术项目、建设香港雕塑公园和公共艺术长廊等。本课程与“项目委托方”艺术推广办公室合作密切,艺推办官员于期中亲临课堂,介绍业务,并出席学生期末报告会,聆听学生所提咨询方案。期末报告会与会者另有小区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等多人。

三、总结

继报告会之后,学生成果又于2014年3月5日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讲座上展示,来自人类学系、地理系、艺术系的教授及学生受邀出席展示会,参与讨论。课程最终促使多学科兼容,同时令业界经验走进课堂,增强课堂知识之实用性;亦令书本知识走出课堂,启迪业界。学生则充当香港公共艺术发展之小小咨询师,于学习中获得饶有趣味之实践体验。

管理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能力目标上则以口语为先,最终实现能与外商顺畅沟通。有了考级考证、口语练习这些明确的目标,学生的专业学习意志坚定,在班级随处可看到同学背单词,用英语交流的场景,班级学风良好。当然,在有统一的团队目标前提下,班主任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一步步制定学生的个人目标。班主任在引导每个学生的个人目标实现上既要避免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又要避免盲目悲观,自暴自弃。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优势和劣势,因势利导,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科学的目标,都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在明确了目标后我们需要的就是坚定意志,当学生出现目标模糊或立场不坚定时,班主任要及时引导,要消除孙悟空爱恋花果山的情绪,也要消除猪八戒散伙分行李、回高老庄的消极。班主任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变化,时刻让学生明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人生真理。

唐僧具有“仁爱”之心,有教无类

孙悟空原是花果山一顽劣石猴,曾夺定海神针、改生死簿,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饥餐铁丸,渴饮铜汁”五百年,当他有心向善时,唐僧没有拒绝,助他脱困,收为大徒弟;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酒后调戏嫦娥被打下凡间,错投猪胎,在高老庄做女婿时唐僧把他收为二徒弟;沙和尚原为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了王母娘娘的玉琉璃,被贬流沙河做了河妖,唐僧把他收为三徒弟。这三个徒弟都不是传统的“良民”,留在身边的教育困难会很大,但唐僧却宽容地接纳了他们,一起上西天取经,给了他们改造和进步的机会。正是因为唐僧的“仁爱”之心和“有教无类”的民主教育思想让几个弟子对他忠心耿耿,共创伟业。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是应试教育下的失利者,许多学生过去的学习习惯不好,成就体验少。甚至有些学生自由散漫,厌学情绪突出,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较差,有些道理并非不懂,但在具体问题发生时却管不住自己,凭感情用事,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如果这时班主任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训斥,甚至是劝其退学,更有可能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更要像唐僧那样,循循善诱、敞开心扉、责无旁贷地包容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引导,重塑他们的信心,而不是横眉冷对、批评训斥,甚至让他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一种境界和修为,更是一种胸襟和大智慧。

唐僧因材施教,知人善用

孙悟空武艺高强,浑身是胆,疾恶如仇,对取经事业有自己的理解,但性格急躁、酷爱自由、心高气傲,常常不服管教,唐僧用紧箍咒管住了他。但是,真正促成孙悟空协助唐僧完成取经大业的并非紧箍咒,而是唐僧在他绝望时解救他于水火之中使他心存感激并给他许诺了“取完经后高升为正牌仙人”的美好愿景让他心生希望。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对这类有个人能力、上进心强但又常常脱离规矩的学生,班主任要用各种方式做好激励和约束工作。否则,如果悟空造反,不但整个取经事业将损失一员大将,对其他三人的负面影响也将是难以预测的。

因此对于这种有个人能力又兼备号召力的“孙悟空”式的学生,班主任应给予他充分的信任,还可以根据能力委以重任,对这类学生激励的效果比惩罚好。第斯多慧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让悟空式的学生打前锋,充分展现自己,并在他们取得成绩后不吝给予大力的肯定和赞赏,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可以产生明显而持久的作用,使他们坚定不移地跟着团队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而他的个人能力和信心也在目标的实现中得到逐渐提高。但是,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的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唐僧虽然很少念紧箍咒,可一旦念就必须达到绝对教育的目的。现在一些学校和老师曲解了“赏识教育”的手段,将其作用无限放大,甚至不敢批评孩子,以致学生的耐挫能力差。我认为,当学生出现脱离轨道的严重错误时,班主任也要因势利导给予教育和惩戒,使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惩罚绝不是体罚,它是在班主任充分尊重与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和个性特征作出的对自己的过失学会负责的教育方式。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对于悟空式个性鲜明的学生,班主任更要像唐僧那样“恩威”并施,才能有效地指引学生朝着光明道路前进再前进。

猪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取经意志不坚定。表面上看,他好像在集体里的负面影响大。但是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而且他八面玲珑,是团队的油和开心果。中职学校的班级里也存在这样的学生,一方面小毛病不断,自控能力差,犯错误的机会多;另一方面思维活跃,参与活动热情高。班主任应全面、客观地看待他们。

首先,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这类学生对于调动班级气氛,团结班级凝聚力有很好的作用。我在班级开展主题班会或各项文化活动时,发现往往是这些“猪八戒”式的学生参与度和表现力俱佳,因为他们的活跃表现,班级活动能更加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对于这类学生的激励可以从班级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始,激励他们发挥特长,再将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所树立的信心转移到专业学习上,成效显著。

其次,对于他们偷懒耍滑、缺乏意志力的缺点,班主任要多一份耐心和包容,采用“紧盯式”教育,必要时可以还安排“孙悟空”在一旁监督,让他们时刻不放松前进的脚步。沙僧是个忠厚的“劳模”,平凡而脚踏实地。别认为沙僧天生就是挑担的料,他也曾称霸流沙河,连悟空和八戒也奈何不了他,但取经路上师父看到了他实干、忠厚有时还有点胆小的特点,为他安排了挑担的工作,自此,沙僧专心致志、甘于平凡地为团队的目标努力着。在班级管理中,沙僧这一群体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也是占大多数的,别冷落了这些甘于奉献的小角色们。

多把目光放在他们身上,给点赞扬和肯定,他们的信心会大大提高,担子也就挑得更稳。我在班干部的队伍建设中发现沙僧式的学生特别能以身作则,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其实干的特点尤其适合做劳动委员、生活委员等职位。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因为唐僧对三个弟子的特点了如指掌,把他们各自放在了最适合的岗位上,扬长避短,才能换来徒弟们的忠心耿耿和誓死不渝。班主任也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知人善用,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最大的效用,做到最好的自己。

唐僧善于利用外部资源,人际关系好

在取经过程中,除了自己的艰辛劳动外,唐僧团队非常善于利用外部的资源,只要有问题搞不定,马上向领导汇报(主要是观音菩萨),或者通过种种关系,找来各路神仙帮忙,以解决各种难题。教育力量必须借助,在遇到众多妖怪时,神仙们慷慨解围,化解危机,助他们师徒渡难。悟空三打白骨精后,离队出走,多亏社会上德高望重的老龙王劝说,才重返队伍。八戒戒色时,各路菩萨纷纷出马,更是家庭、社会、学校联合教育的典范。

首先,班主任工作一定不要搞成一个人的战斗,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重视班科教师之间的沟通,把教学力量凝聚成一个整体,齐心协力,管理好班级。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学生从四面八方看到召唤他们去追求知识、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明灯,假如点燃这种引导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知识明灯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全体教师,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每个儿童毫无例外地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放射出他个人独有的智慧光芒。”班主任就是要做学生知识明灯的集结者,正如象棋中的车马兵卒,岗位各异,作用不一,却是密切配合而又甘于奉献,以大局为重而不计个人得失。

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班主任不可能全程担任三年中班级所有的教学任务,有些班主任甚至是非专业教师,因此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针对特点给予其专业指导,只能通过与科任老师的密切联系来进行。我所管理的商务外语班级中曾有一名教“经济地理”课程的老师,在教学中,她发现班级有几名同学在地理和旅游知识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和特长,于是指引他们考取了“导游证”,从事外语导游和旅行社工作,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其次,教育的合力还体现在班主任一切以教育学生的大局为重,借助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力量,沟通协调,形成合力,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提高管理效率。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以及他们今后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班主任教育学生时要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都是进行家校合作的有效形式。除了家长外,中职学生的同学群体、社会影响也不可忽视,班主任要多关注学生的交友群体,同时教育学生分清社会良莠,借助积极的社会力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管理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早期自下而上的萌芽和自上而下的管理形成

在西方,有组织的艺术行为和方式出现于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工商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促进了希腊城邦的出现,城邦中的人们以城邦为日常生活的场所和中心,希腊城邦中大量自由民享有人身自由并广泛参与城邦管理事务,自由民由于依靠奴隶进行劳动,因此他们具有从事文化活动的时间以自发组织艺术活动,特别是在戏剧文化艺术活动和祭祀活动中。于是艺术组织的行为方式便悄然出现在古希腊的众神祭祀的戏剧活动———酒神节。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为表示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敬意,每年三月份会在雅典举行盛大的庆典仪式,也就是“大酒神节”(GreatDionysia),来纪念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庆典活动中广大群众自行参加到游行队伍中,唱诵关于酒神故事的即兴赞歌,也就是“酒神赞歌”(Dithyramb),并伴随有舞蹈游行表演,随后,那些长期固定参与狄俄尼索斯节的自由民,逐步形成一个组织来讨论狄俄尼索斯节活动计划的组织形式,然后提交相关活动建议或以自己推荐的方式参与演出节目,并且通过召来奴隶协助完成服务工作的形式来确保各项活动有效开展。这种行为方式改变了早期活动的群众自发游行的方式。公元前6世纪左右,狄俄尼索斯节的“酒神赞歌”演变为50名男子合唱队在狄俄尼索斯节的综合艺术活动,由此盛行的抒情合唱诗带来的是古希腊喜剧与音乐的发展。在古希腊,色彩浓厚的民主自治管理的方式下,古希腊喜剧、音乐活动中自下而上的组织,成为西方艺术管理的萌芽。[1](P24)古希腊文明的传播成就了罗马文化,它成为罗马文化的两个重要源头之一,公元前9世纪罗马文明兴起于亚平宁半岛,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罗马进入王政时期,王政时期的罗马国王是绝对权力的拥有者,管理的权利也被集中到了少数贵族手里,尤其是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城市以及城市管理的等级关系十分明确,各个城市都建立有自己的管理机关,人民会议、元老院、行政官行使管理权,他们把属于同一行业的人所组成的团体或者是有一个共同信念的联盟列为城市公会,[2](P120)古希腊时期自下而上的组织被自上而下的管理所取代,艺术管理的模式也随之集中到统治阶层的手中,皇帝委派的军事或裁判官管理层负责区域一切管理事务包括艺术和文化机构管理。诸如,马其顿王国留驻埃及的总督托勒密•索特尔在亚力山大理亚建立的一座当时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和一座带有科学研究机构性质的博物馆。[1](P24)

二、被宗教化的中世纪时期

从欧洲历史上的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进入西欧直到文艺复兴这一段时间是中世纪的欧洲,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占有绝对的主导,基督教教会文化和艺术代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艺术,艺术不可避免地具有宗教性,称为基督教艺术。基督教对于世俗艺术的反对和对于艺术要求为信仰服务的态度,带来了西方艺术观念和形式上的重要转变。充满了宗教意味和圣经故事、教义的天顶画、镶嵌画,萦绕在教堂里的赞美诗、光荣颂、答唱咏代替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形式,教会对于艺术的组织成为绝对权威,尤其是在11世纪以前,基督教与当时的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人民进行联合统治。中世纪教会对艺术的管理植根于教会以艺术赞助手段对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的影响。在绘画创作中,艺术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摹而是对于作为宗教和神学精神信仰的表达形式。因此,为强烈表现宗教精神信仰,夸张、变形、空间的改变等多种表达手法作为描摹手段成为这一时期常见艺术创作手段。正如贡布里希在介绍欧洲6-11世纪的艺术时所说:“不牢记这个创作意图就不能公正地对待任何中世纪的艺术作品。因为中世纪的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造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述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3](P89)“艺术家所注重的只是这个争论……即使水盆并不那么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关心的是表达这个神圣谦下的要义,而这一点他也确实表达出来了”。[3](P90)在音乐创作中,与古希腊人对音乐的科学精神古罗马人对于音乐的象征、典仪性运用不同,中世纪教会将音乐作为教义传播与弘扬的艺术载体,西方专业音乐历史的源头: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天主教礼仪式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现存最早的中世纪记谱文献出现地:瑞士的圣加尔修道院,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专门训练教会歌者传播圣咏创办的圣乐学校,以及教会对非教会音乐的限制发展等,教会在绘画、音乐的创作、传播、教育、发展等方面成为直接或间接的管理者。

三、多元间接性的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的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等因素的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艺术赞助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发展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赞助者身份出现的艺术活动赞助人和组织管理人成为艺术组织、管理的主要力量,艺术赞助人和组织管理人也成为此时期艺术管理和组织研究的重要线索。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活122动赞助人主要有:团体组织,像各种商业、手工业行会,教会组织,宫廷、学院组织,家族私人艺术赞助者,像美第奇家族,另外作为民间艺术团体的管理人,像民间经营性剧团老板或演出经理。以上几类赞助者对于艺术的支持和介入间接主导了此时期艺术的生产、传播、消费等,也影响着艺术活动的进程。

(一)行会组织的影响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各种大小行会会掌握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行会依托其经济实力在艺术创作方面通过赞助影响艺术创作和发展,各行会委托艺术家对城市公共建筑进行绘画和装饰,来彰显行会组织的影响,由行会赞助的艺术在15世纪佛罗伦萨比较突出,例如:多纳泰罗受军械士行会委托创作了《圣乔治》雕像、受羊毛商行会委托吉伯尔蒂创作的浮雕《以撒的献祭》。教会组织在文艺复兴时期依然是左右艺术创作的重要力量,像教廷、寺院、修道会、教皇、各级主教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作为文艺复兴艺术的积极支持者任用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布拉曼德等人从事美化梵蒂冈的工作,策划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工程等。其次,教会组织还通过组织唱诗班在宗教仪式或宗教节日上演出由信徒创作的宗教剧来传播教会文化。

(二)宫廷及上层组织的影响

宫廷组织在文艺复兴时期除了涉足政治活动,还在资助文学艺术上大量投入,宫廷中的王公大臣会通过雇佣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方式为艺术组织活动服务,画师们被召入宫廷为王公贵族们创作肖像画、装饰服装、设计各种活动场面和装饰宫廷,自然这些宫廷赞助人的趣味爱好和行为方式影响着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方向,甚至影响到了艺术家的个体创作。[4]当然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的繁荣和宫廷文学的盛行促使宫廷演出和宫廷、学院剧院的迅速发展,宫廷演出具体由宫廷的内务管理人负责安排并负责监管,定期在宫廷举办由剧团进献的剧目。[2](P24)1581年,《皇后喜剧芭蕾》在法国宫廷为亨利三世皇后妹妹———玛格丽特举行的结婚庆典上演出,演出过程中由于融合了歌、舞、唱、诵、杂耍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西方史学家认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芭蕾。《皇后喜剧芭蕾》受到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对古典文艺文化复兴的要求,也是此时期艺术家创作成就与艺术管理者管理成就的展示。在对戏剧本身的兴趣、表演的欲望和国力炫耀多种因素驱使下,以国家雄厚财力做后盾宫廷剧院演出竞相出现,宫廷剧院作为一类特殊组织存在,它主要为特定场合下的观众进行出演服务,演出的布景也由宫廷建筑师负责,朝臣充当演员在婚庆、庆典等特殊场合出演由宫廷剧作家创作的戏剧。学院剧场是由各公国为研究某专题设立的类似于俱乐部性质的活动组织,“古典戏剧的重演常由学院的成员演出”。[5]学院在财力上不及宫廷富有,但是其学院机制下对于古典戏剧和文化的研究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剧作的发展。

(三)家族私人组织的影响和民间机制

家族私人艺术赞助者主要是中产阶级、富有的商人和地方官吏,家族私人艺术赞助者与宫廷组织赞助人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他们的趣味爱好、见解同样主导了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方向,像是由扬•凡•埃克兄弟受根特市市长委托创作的《根特祭坛画》,还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扬•凡•埃克的《阿尔诺菲尼的订婚》。另外,在文艺复兴时期民间的剧团演出作为与宫廷、学院剧院演出并存的机制存在,在16世纪,在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统治阶段戏剧受上层的追捧热爱,伊丽莎白女王取用民间的剧团在盛大节日来宫廷为自己表演,“1594一1603年间,莎士比亚所属的宫内大臣剧团(Chamberlain,sMen)为宫廷演出共33次”,[6](P6)民间剧团还有海军大臣剧团、莱斯特伯爵剧团、武斯特伯爵剧团等,这样的剧团由剧团经理、股东直接负责管理剧团、剧本选定、排练、演出、场地和经营,剧团经理往往同时是剧团首席演员,像“宫廷大臣供奉剧团”的首任经理伯比奇。民间剧团的繁荣发展带来了竞争,使得剧团经理在剧本选择、场地安排等方面作出努力,其商业化经营运作为艺术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式,在剧团的管理方式上也由于运营主体的不同分为家族式剧团和赞助剧团。家族式剧团在管理上以家族负责人具体负责剧团的运营工作,家族负责人管理账目,雇佣创作者和表演者,并发现好的剧本演出。赞助剧团管理者首先是赞助剧团的贵族或中产阶层,直接打理的管理者实际上为剧团成员,往往是剧作家或者演员。不管剧团的实际管理者是什么,民间剧团在艺术组织和管理上具有非独立管理性,它受到上层和国家的制约,虽然像伊丽莎白女王并不直接干预,但是却要求贵族与经营性剧团建立某种庇护关系(这种庇护赞助关系多为政治上,非经济性。经营性剧团还是要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来约束经营性剧团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同时,国家部门也在监督民间剧团,像是枢密院、议会以及宴乐大臣,[6](16)同时,国家禁止无庇护关系的剧团活动,他们被视为游民之虞,在艺术作品的出版方面,16世纪伊丽莎白颁布“星法院法令”规定:“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和伦敦主教审查书籍”,[7]并成立书业公所予以登记。剧团在艺术作品出版管理中注重对剧作权的保护,像书业登记册所注:“宫内大臣剧团的剧本《皆大欢喜》、《亨利五世》、《人人高兴》和《无事生非喜剧》予以登记,但暂不出版”。[7]国家和个体共同进行的艺术管理给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下艺术组织的活跃和艺术市场繁荣提供了便利。英国的公共剧院和私人剧院发展起来,经营性剧团夏天爱拍在公共剧院表演,冬天则安排至私人剧场作艺术表演。1615年以前伦敦就有:“剧场”、“幕帷剧院”、“伯特戏院”、“玫瑰剧院”、“天鹅剧院”、“环球剧院”、“吉星剧院”、“红牛剧院”、“希望剧院”九家公共剧院。这些剧院设在伦敦城外的北郊和伦敦泰晤士河的南岸。[8]17世纪中叶,戏剧受到代表新禁欲主义的英国清教徒的反对和抵触,1642年清教徒革命爆发,由于掌握政权的克伦威尔对戏剧等娱乐活动的反对,剧场被关闭直至20年以后查理二世取消禁戏令,戏剧走下文艺复兴时代巅峰。1600年前后,歌剧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现。此时期,歌剧艺术仍然是上层贵族专属,1637年威尼斯建立的面向公众的圣•卡西亚诺剧院宣告面向公众的公开演出的诞生。“到十七世纪末,只有十二万五千人口的威尼斯已经拥有了十多个专门演出歌剧的剧院,上演歌剧近四百台,演出季也由狂欢节期间的一个演出季增加为三个”。[9]艺术活动的繁盛带来了艺术管理中不同分工的发展,在歌剧演出活动方面,就存在剧院经理、指挥、造景师、乐师、舞蹈演员、歌手、音乐诗人、勤务人员等,[10]剧院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18世纪的英国,随着戏剧和音乐会公众观众的迅速增长,剧院经理针对低收入工人群体观众以低廉的价格在定期演出后,安排“加时”演出来获取盈利,小剧院则通过完全面向低收入群体开放和不断推新剧来抵御竞争。[11](P55)

四、公众自觉下的机构现代化与制度化

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在启蒙思想对文艺公开化的要求下,艺术越来越脱离少数私人属性走向公众视野,并越来越接受公众对于审美的判断,公众艺术的理论得以重视,现代艺术的观念被公众接纳,艺术公共化体制逐步确立,推动艺术管理发展中现代艺术机构的普及。艺术的公共性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这一时期艺术管理的发展,最为直接的就是在出版、言论自由思想引导下带来的艺术公众对于艺术公共性的关注,推动了国家对于艺术政策的思考,使得官方通过开放艺术空间、定期举办展览以提供给公众自由讨论和了解艺术发展的公开场所,[12](P1-7)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的阿修莫利安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卡彼托尔山博物馆的梵蒂冈艺术藏品和美狄奇家族乌菲茨画廊的藏品也分别在1734年、1743年向公众开放展示。[13]随后,18世纪学院沙龙展览制度得到确定,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并成为公共博物馆,多种公共艺术空间得以继续发展,诸如现代性的艺术博物馆、公共美术馆、音乐会、艺术展览等艺术机构在这一时期普遍起来,随着现代艺术机构的普及,艺术机构的制度体系也在成型,诸如博物馆、美术馆的收藏机制和陈列体系,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绘画开始在自由市场经济流通,艺术交易品市场的发展推动艺术经纪人角色的出现,1766年英国詹姆士•佳士得在伦敦成立佳士得艺术品拍卖行,1766年12月5日,詹姆斯•佳士得在伦敦进行了他的首次拍卖,1744年英国山米尔•贝克在伦敦创办苏富比,并举行首场拍卖。随后,苏富比开始由书籍拍卖拓展到个艺术品的拍卖经营,推动了艺术品在二级市场的流通。19世纪沙龙评审委员会评审制度的制定,也推动了艺术批评、艺术史与艺术标准的确立,当然还有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于1886年在瑞士伯尔尼通过的伯尔尼公约,187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成,1883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落成。综合起来看,17至19世纪国家在艺术组织和管理中建构的制度和机构是艺术管理发展的主导,如1750年在法国文化部大臣建议下路易十五下令将卢森堡宫绘画陈列室向公众展出,并引导了公众美术馆模式的建立,另外,19世纪法国内务大臣LéonFaucher和美术部长CharlesBlanc对沙龙展览评审制度的制定和规则。

五、科学管理化及其学科成形时期

20世纪,艺术管理在艺术活动和艺术学科发展中越来越明确,其在这时期的发展演变有两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是管理学逐步引入艺术活动,艺术管理开始系统性的在艺术活动中发挥作用,另一个是艺术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学科门类得以确定并获得体系化的学科身份。在19世纪艺术的门类化带来了体制性问题的研究,绘画借助文学获得合法性和社会身份后越来越趋向于独立体性方面发展,艺术的自主性和艺术的体制化、结构化得到逐步明确。而此时,在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刺激下管理学开始出现,20世纪上半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亨利•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出现,标志着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和管理学的出现。管理学出现后首先运用于企业管理,但在蓬勃发展的艺术市场和艺术活动商业化推动下,一些艺术组织开始引入管理学方法进行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学也开始拓展到了艺术机构中并逐步纳入艺术体系的研究,1945年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1994年分化重组为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创意苏格兰、威尔士艺术委员会三个独立机构,加上新成立的北爱尔兰艺术委员会构成了联合王国目前的艺术资助体系)的成立,艺术管理作为独立的系统开始在艺术机构中发挥指导作用。随后,随着英国的制度在其殖民属地英联邦国家的推行,艺术委员会制度得以效仿成立,甚至包括美国亦是如此,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立了国家艺术基金会,美国企业基金会、私募基金会和各艺术机构开始资助艺术项目。目前诸如,美国运通信用卡基金会、大通银行基金会、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麦克阿瑟基金会、鲁斯基金会和格蒂基金会、波洛克-克伦瑟基金会等都是艺术项目的重要扶持者。与此同时,6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带动艺术和艺术市场的大发展,推动了作为系统人文科学学科的艺术管理学的产生以更好地为艺术活动和项目规范、指导。在1966年,哈佛商学院创办了艺术经营管理研究所,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开设首个艺术管理专业,1970年哈佛艺术管理夏季学院在哈佛商学院建立并开设艺术管理培训课程。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德国等在70年代开设艺术管理专业培养本专业知识。[14](P2)从此,艺术管理伴随艺术活动从实践形成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学科的艺术管理学在西方成为独立学科迅速发展。六、结语综上,从艺术管理的萌芽状态在西方出现到现代艺术管理学科体系的发展,艺术管理随着艺术实践活动不断演变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新的环境下,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多元化以及跨文化、跨媒介的艺术实践在对艺术管理理论进行考量的同时,也将给艺术管理带来新的要素。

管理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对此,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得学生乐于同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学习方面班主任还应当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甚至可能就此改变学生日后的生活。因而,班主任应当耐心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二、积极营造班级中的学习氛围

初中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因而班主任应当在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将教育重心放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效率的提高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较好的氛围,这样便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成绩。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具备崇高的人格品质,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当中,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预习,分析课程中的知识点。然后再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一系列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活动。课程结束之后,可以就所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若是觉得这种方式新颖,可以在以后教学中继续坚持,如若学生反映不好,要及时纠正。这样便易于学生接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公平对待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求一种独立地位,希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公平对待。在班级中,即使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希望教师能够喜欢自己,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特别重视一小部分学生,那么,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情绪,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之下,学生就会抵触班主任提出的要求,致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因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有助于班级良好氛围的建立。班主任在教学以及管理过程当中,应当细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不单以学生成绩好坏判别学生优劣,对于每位学生的进步都应予以及时鼓励,因为成绩较好的学生需要不断鼓励以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的鼓励以使其增强信心。比如,某位同学成绩一直都不太好,但教师应当善于寻找这位同学身上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因为学生在受到教师的表扬后,就会努力完成教师的期待,进而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同样,班主任也应当找出学生的缺点,在这个基础之上,采用一些教育以及辅导措施,以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充分发挥指引作用

毕业班的班主任往往任务繁重,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情绪会随着每次考试的成绩波动较大。因而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以在必要的时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引,使学生坚定地向前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学生相处的方式,以耐心冷静的心态对待学生,在学生有了进步之后要予以鼓励,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尊重学生,因为这个时期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非常容易与教师产生矛盾。因此,班主任在批评某个学生的不好习惯时,就需要讲求一定的技巧,可以先肯定学生的优点,进而再以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身上的不足,这样学生就能够易于接受教师的建议,重新认识自我。由于学生压力较大,因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帮助学生做好心理状态的调整工作,若是发现了可疑之处,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而对学生进行开导,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之情,走出疑惑。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注重班风的建设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学习环境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有着较大影响。总之,在班级中,班主任要扮演好管理者这一角色,为班内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氛围的同时还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为他们的成长扫清障碍,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管理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从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的构成要素上看,目标整合、特色定位、质量提升和大学经营为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素;构建品牌、现代化管理、文化建设、战略经营为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发展要素。无论是基本要素还是发展要素,各种要素直接相互支撑,共同致力于整体的发展。其中,基本要素中的目标整合和大学经营互为依存,形成基本发展循环机制。而整个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这些要素和要素之间的作用为基础,反过来又强化了要素的功能,从而实现音乐艺术管理更高层次发展。

二、当前音乐艺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音乐艺术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音乐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不明、音乐艺术管理课程设置不合理、音乐艺术管理的管理方式落后和音乐艺术管理的人才培养弱化,其具体内容如下:

1.音乐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不明音乐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不明是当前音乐艺术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音乐艺术管理发展的速度也较快,市场对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但由于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对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不明,导致培养目标宽泛、市场针对性不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加之艺术活动的发展趋于“跨界”和“综合”,使得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难于接轨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明确定位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

2.音乐艺术管理课程设置不合理音乐艺术管理课程设置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前音乐艺术管理的发展。就目前而言,音乐艺术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仍缺乏系统性,音乐艺术类课程设置比例偏低,不能较好地体现音乐因数管理的核心专业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处理艺术与管理的关系,现有的音乐艺术管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还较为突出,没有针对音乐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较为混乱,使得音乐艺术管理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这都是由于音乐艺术管理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的。

3.音乐艺术管理的管理方式落后音乐艺术管理的管理方式落后是当前音乐艺术管理的瓶颈。音乐艺术管理的管理方式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部分高校在招生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宽进宽出”的现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每年的考生数量有限,而高校又在不断地扩招,一些高校不惜降低招生标准来完成招生计划。其次,由于音乐艺术管理的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市场意识淡薄,表现出较强的商业性和短期性意识,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

4.音乐艺术管理的人才培养弱化音乐艺术管理的人才培养弱化使得当前音乐艺术管理陷入困境。目前,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教育内容、方式及人才培养方案还不成熟,一些音乐专业院校在学生大量涌入的状况下,校舍、器械和师资的投入严重不足。原本一次性完成的课程,现在由于学生数量的激增,被迫分为两个或多个组,成倍地加大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每天应付出大量的时间在琴房和实践场所进行练习和实践,但扩招后场地不够、师资不足等原因使之无法正常开展下去。加之经费少、教师待遇低,一些院校的音乐专业很难引进或留住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而师资培训因经费短缺也难以正常开展,造成了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低、专业及教学水平持续下滑的现象。

三、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音乐艺术管理水平,在了解音乐艺术管理的构成要素和当前音乐艺术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明确定位音乐艺术管理专业明确定位音乐艺术管理专业是当前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彰显特色和优势,明确定位音乐艺术管理专业,使学生清楚毕业后可从事广告主管、经纪人、业务经理、音乐出版商、职业经理人和专业管理者等职业。在明确定位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过程中,对音乐艺术管理进行市场定位和特色打造,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必须在两方面上下工夫:一是理论上,二是在实践上。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理论定位,通过聘请国、内外(包括院内)专家、引进新的教材(中、外文,特别是外文教材)、双语课程、选送教师出国深造等,通过系统学习艺术管理理论知识,加强对音乐艺术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实践性教学对于应用性强的艺术管理专业来说至关重要。在专业实践教学上,音乐艺术管理专业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如在实际演出项目和财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实践基地。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了解市场,拓宽思路,可以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条件。

2.合理设置音乐艺术管理课程合理设置音乐艺术管理课程是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音乐艺术管理课程设置而言,要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完善课程体系,注重知识整体性,构建艺术与管理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更多音乐艺术知识。具体说来,一方面应适当增加音乐艺术类课程设置比例,使学生掌握更多音乐艺术知识。另一方面,应巩固、加强已有的中心主干课程,如《艺术管理学》《艺术市场营销学》《项目策划与运作》等。此外,还应增加与中心主干课程、艺术实践活动相配套的课程,《消费者行为学》可作为对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补充;《艺术管理原理与实践》,可以作为《艺术管理学》的延伸课程和《艺术管理实务》的先导课程等。

3.适时优化音乐艺术管理方式适时优化音乐艺术管理方式对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也至关重要。音乐艺术管理在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应致力于打造“精管理、重艺术”的一流艺术管理专业队伍。在内涵式发展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重点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确保选拔出一流的学生;二是确保为一流学生实施教育的优秀教师。前者要求我们完善招生制度,后者需要我们完善教师队伍,特别是它的梯队建设。为推动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学校招生时应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招生标准,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拟定招生计划。在完善音乐艺术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多给教师提供培训、进修、访学的机会,提高音乐艺术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音乐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现代化的实现。

4.加大培养音乐艺术管理人才加大培养音乐艺术管理人才在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纵观音乐艺术管理的发展,艺术管理系的专业教育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基本上形成了“艺术管理(包括管理)”与“音乐理论”为基础的两大独立教学块,两者的结合支撑着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音乐理论”提供强大的以音乐学为主的课程教育;而“艺术管理”提供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及艺术管理两个层面的课程教育。在音乐艺术管理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我们进一步所要做的工作是加强音乐学与艺术管理学科间的紧密联系,加大校舍、器械和师资的投入,引进或留住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加大培养音乐艺术管理人才,如采取校内校外多方面人员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学到社会实践中的许多实务性知识,对于促进音乐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四、结语

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音乐艺术管理的发展而言,为培养既懂音乐又懂市场的现代音乐经营管理人才,应明确定位音乐艺术管理专业、合理设置音乐艺术管理课程、适时优化音乐艺术管理方式、加大培养音乐艺术管理人才,面对音乐艺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音乐艺术管理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音乐艺术管理的管理水平,使音乐艺术管理“内涵式”发展为音乐艺术管理注入新的发展力量,进而促进音乐艺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校长;管理;艺术

学校管理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它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始终,存在于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学校管理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与艺术

校长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尽力为教师办实事。作为校长要尽力为教师办实事,形成一人有难,众人帮的好风气,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校长应为困难教师解决福利问题,关心每一位教师。不仅如此,校长还应关心教师的住房,子女就业,入党等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无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2、灵活的批评艺术。我们常听见校长感叹,做人的工作,表场起来容易,批评起来就难。也常听到老师与校长发重争执,弄得校长下不了台,究其原因,还是方法问题,校长应对老师要多加赞赏,谨慎批评。校长的一点点表扬,一点点鼓励将会使一名普通的教师迅速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看护公物,讲究卫生,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校长都应给予表扬。它意味着领导对教师的一种认可。拿到了奖牌,校长应大加赞赏,给予肯定,甚至可以给予奖励,奖金发得让人羡慕,以此激励,校长不仅要在社会上,还应在人多的场合进行夸奖,而且在背后,在个别教师面前,在无教师参与的场合,都对进取的教师进行赞赏,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才是有效激励教师的秘决。有时用“我知道你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一句话,就能树立教师的自尊,增添教师的自信,给予教师无穷的力量。校长对教师的批评千万谨慎,点到即止,以不伤和气为宜,切莫大做文章;当然,遇到原则上的问题,就必须找其教师进行深入交谈,使之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校长还要注重沟通接受批评,校长也有“过错”,无论是语言过错,决策过错,还是行政过错,只要教师提出批评,都要诚恳接受,切不可对提意见的教师大加责难,更不要发生争执。因为,敢于给校长提意见的教师,一般说来都是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主人翁意识的教师,他们的意见绝大多数都不是为一己之私。校长对教师的批评不能采取逃避的办法,要勇敢地为自己错误负责。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给校长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校长要经常性保持与教师的沟通,就是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多与教师接触,多与教师沟通。

3、工作应细致入微。校长工作不仅要做到教师的心坎上,还应深入到教学当中去,校长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做到以情感人。作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先关心人,了解人,然后才能教育人。尤其是工作,校长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要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亲自任课,提倡担任主课,密切接触广大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掌握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掌握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取得领导和指挥教学的发言权,才能继续提高专业水平,避免由内行变为外行,而外行是无法领导好内行的。校长不是一种装饰,也不是一种摆设,不能过于形式,要真正把课教好,要做到认真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在教学中起表率示范作用,不能马虎对待,校长不仅要教好课,还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督促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批改、评讲,只有这样才能抓好课堂教学。

4、重视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学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学习制度,对教师的思想政治问题,要遵循渐进的原则,坚持正面引导。通过报告会,专题研讨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从教师的现实心理水平出发,一步步把教师的思想引导到更高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管理中形成合力,有利于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校长的制定学校工作目标时,首要的是切实可行,让教师能实现,不要太遥远而不可及,制定目标应当实在,校长本人也应该实现或做到的范围。这些目标包括质量目标,不要只盯着一两件事,不要在一天内完成所有的事。总之,校长在制定目标时,要让教师有希望能够实现。

二、正确决策能力及艺术

主席曾指出:“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这说明校长要对整个学校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先后主次,只有找准中心,工作才有重点,才能明确主攻方向和工作目标,才能推动全局性的工作,这就叫抓住中心,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在日常工作中,校长不仅要抓准、抓紧中心,还要兼顾非中心工作,正确处理中心工作和一般性、经常性工作的关系。没有一般就没有中心,只抓中心而丢掉一般,或者两者对立起来,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彼此割裂和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沉着、冷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是实施有效管理的保证。校长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对校内校外的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做好及时的判断和相应的反应。但有的校长在工作中往往容易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给工作带来被动。学校管理实践要求校长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要防止感情冲动,乱发脾气。在工作中,应讲究策略和艺术,刚柔相济,校长只有保持平衡的心情,才有审时度势,把握工作契机。

校长还要用新颖理念来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质量。所谓的新颖,就是校长的思想理念必须要新,必须与众不同,必须具有前瞻性。校长的眼光要看得远一些,有些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得轻松点,慢慢来。有时需要冷静的思索,这样做是否正确,或告诫自己退一步看看再说。因为,求新求异的管理方法会有曲折性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一种最有力的激励。这是一个现代校长成功的必备素质,也是校长快乐人生和学业有成的秘诀。

三、沟通和协调管理能力与艺术

学校领导工作面广、事多、性质复杂,仅靠校长一人是不能担负起全面的领导责任的。因此,建好、管好、用好领导班子是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校长管理能力与艺术的具体体现:

第一、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才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在校务管理中往往会遇到大量的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处理不好便会形成对学校工作的障碍和危害。对于这些矛盾和冲突,学校领导如果能及时进行沟通与协调,正视矛盾双方的冲突及其潜在的利害关系,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疏通关系,并且强调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提倡顾全大局,发扬风格。将矛盾双方的分歧逐步统一到学校的共同目标上来,从而增进全校工作人员的团结,保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就可以增强学校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事业的发展。

第二、疏通心理,加深理解,有效开展工作。一般情况下,领导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的认识由于各自所处的角度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校长在学校管理上的一些制度、规定和安排,也可能与某些个人的认识产生一定的抵触。校长要多与教师、职工交换思想、勾通感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认识不一致而产生的一些抱怨和不满情绪,通过心理状态的调整,使大多数人达到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这样在教学中便容易形成必要的统一意志,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绩效。

第三、大量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经常进行。校长对于一些管理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应该讲究领导艺术,在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前提下,按原则办事,一是要平等公正。一般说来,多数人希望领导能够主持公道,化解一些他们本人不能解决或暂时不好解决的矛盾,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寻求到某种心理平衡。平等公正的原则首先要求学校领导对待自己工作对象,要有一个科学态度,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其次,工作中不掺杂个人的好恶,不徇私情,坚持尊重事实,以理服人,秉公执法,不偏不倚对待所有的部门和当事人。

第四、诚实守信,领导沟通与协调的基本渠道是人际间的信息交流,真实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同时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需要领导者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学校管理者的人格品质,尤其是他们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真诚和信誉的口碑,是管理过程中实现成功沟通与协调的基础。校长令人信服的口碑,也必须是牢固地建立在自身诚实守信的工作准则之上,由此才足以影响沟通与协调的对象,获得一个共同解决问题的基础。

第五、主动及时,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矛盾和问题限制在适当的可以控制的程度和范围之内,避免矛盾加深或者激化,造成更大的难度。这对领导工作的安排、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和学校的整体利益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应该看到,沟通与协调不仅仅是学校领导之间的事情,多数情况下它会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部门与相应的人员。只有领导主动及时地进行沟通与协调,方可避免学校各方面工作出现消极被动状态,建立起部门之间、人员之间良好的协作状态。

第六、求同存异。学校工作中的矛盾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存在于不同的层面,具有多样性。学校人员虽无根本的利害冲突,但许多的微妙的利害关系,的确也难以一时协调好。这就要区分轻重缓急,做到适可而止,求大同,存小异。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领导和当事各方必须在坚持大原则的前提下,掌握比较灵活的策略,做到存异求同,彼此都留有余地。要自觉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统一大家的认识,并进一步引导大家:承认并尊重其它部门与他人或别的部门暂时存在的利益;为达成彼此合作,共同发展,即使本人或本部门与他人或别的部门暂时存在的一些分歧,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一定的让步和牺牲,也总是值得的。校长只有沟通和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才能使学校形成一个积极向上,高效的指挥网络。它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处理问题能力与艺术

处理问题,勿感情用事。校长勿单用感情处理人和事。比如:执行制度,不能与自己贴近的一个样,与自己疏远的一个样,解决问题不能与自己亲近的都为是,于自己疏远的都为非。又如:发奖、评先、晋级不能与自己密切的都圈之于内,与自己“难贴”的排之于外。如果这样,学校很容易形成派别斗争,校长会骑虎难下,很快。所以,校长应该“民主式”,切勿“家长式”;要公正,勿偏见;要正面,勿明暗;要尊重每位教师,勿轻看部下小卒;要全力支持教师所做一切工作,并要教师知道你永远会帮助他们,为教师开辟成功的阳光大道。

五、业务管理能力及艺术

面临二十一世纪,社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当好一名出色的领导,校长不仅要自身素质过硬,处处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更重要的是业务能力素质是校长职位所要求的实际治理学校,全面主持学校工作的可持续本领。能力是实际的本领,校长的业务能力是具有综合性的学校管理能力。这些能力是校长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以及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综合反映。校长应用能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善于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做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及进行品德教育,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听课、评课、主持会议及指导教学、教研、课外活动等工作能力和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及改进教学能力;善于发挥群团作用,能协调好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发挥社会、家长对搞好学生工作的积极作用;能以育人为中心,研究学校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文字能力,能起草学校工作报告、计划总结等,以及会讲普通话,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校长应干在今天,着眼明天。要站在世纪的高度、站在振兴民族的高度去看待目前所做的工作。因此,校长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可盲目攀比、又要知难而上、自力更生、扎实苦干、一意一心谋发展,在求实中前进,敢于求新、求异、敢为人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如果没有这种眼光,而对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就会缺乏勇气,只会机械地听命于上级,上级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上级让怎么干就怎么干。那么导致工作被动、成绩平庸,误人子弟,贻误事业。

综上所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懂得管理艺术和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学校长。

参考文献

[1]徐晶.《学校经营管理》[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2]褚宏启.走向校长专业化[A].《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管理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有一个学生叫小鑫,活泼开朗,但是由于很多因素,她跟社会上的人来往密切,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一开始接触这个学生,从内心深处就不大喜欢。出现问题时我总是严厉批评,“恶语”伤人。所以,在我们中间频频出现矛盾,她对我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有一天,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说孩子不想念了,是因为老师看不起自己怎么办?难道是我的教育有问题了?难道我就这样毁掉一个学生吗?晚上回到家,我手足无措,内心无法平静,躺在床上想起从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第二天我试着和她聊,并给予她信任与鼓励,感觉到我和她之间的谈话第一次如此的轻松。从那天起我们俩的关系缓和了许多,有时她还为我打抱不平呢!她的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转变,一天比一天进步!这件事让我明白鼓励会使一个丧失信心的人,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会让一个生活在黑夜中的人得到光明。鼓励可以是一句话、一束鲜花、一阵掌声。它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桨,是人生中相互扶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

二、学会自我反省

一代君王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他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开疆拓土,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为后来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正印证了作家陈安之所说的一句话:“成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诀则是自我反省。”学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要开了,大家特别踊跃,报名现场很热闹。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犯难了,小栋同学要参加400米的项目,可据我了解,他根本跑不过班里的其他几位同学,所以我就把他排除在外了。并跟他说明,咱们以后好好练一练,下次运动会一定让你参加,因为这毕竟代表的是班级。他无语地走了,终于有一天,他爆发了,冲我怒吼,歇斯底里,我就像是他的仇人。后来我才知道,他对我意见很深,一直耿耿于怀。但是我之前从来没反思过,觉得自己的决定理所当然,为了班集体有时就应该牺牲自己。确实没想过给他带来的却是极大的委屈与伤害,有意无意间扼杀了他的参与热情,甚至学习热情。其实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道特别的风景,这风景里鲜活的生命之树凭借着各自的尊严而挺拔。面对自己的学生,老师因一时不慎就可能造成失误,并可能因自己的局限性自觉不自觉地贬损了他们的自尊世界。所以,有时候反省是一瓢凉水,会使你发热的头脑迅速冷静;有时候反省是一块明镜,照出你身上的缺点;有时候反省是一盏明灯,不会使你在黑暗中迷失方向,也不会使他人迷失方向。

三、结语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就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管理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一、关于选题管理省级电视台新闻部门的管理工作,如同一般部门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新闻选题的管理是龙头,抓住这个龙头,以选题管理带动其它管理,纲举就目张了。新闻中心作为编辑、记者与上级宣传主管部门的“中介”,必然担负着把宣传精神化作实际报道的使命。根据一个时期的宣传要求,制定并管理好新闻选题,应当是新闻中心领导首当其冲的事情。首先是选题策划,由新闻中心出面组织一个以专家、学者为主,包括业界权威人士和权威通讯员在内的选题策划班子,围绕改革开放的大局、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定期进行选题策划,可以突破新闻中心内部长期闭门造车的局限,集思而广益。选题策划可由编辑部主任牵头,将策划会上众人的意见整理成选题;新闻中心领导则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整、修改与补充。这种调整、修改与补充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则专家、学者的好点子未必都是完全符合宣传要求或电视特点的金点子,二则搞好电视新闻毕竟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人家的事,精心的策划最终还要靠自己。除了一个时期的新闻策划外,每天的新闻策划也很重要,即每天一上班,由当天的值班主任(有的台叫新闻主编)或编辑部主任召集一个10来分钟的策划会,参加者有采访部主任、各栏目责任编辑等;会上主要决定:当天上提要的几条是什么片子,要抓的社会新闻或公众视线中的问题是什么,对昨天或前些天的新闻有否要作后续性反映的,等等。定下这些主要内容后,采访部主任和责任编辑即按此去布置采访和组稿。虽然每天这样策划很累,却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当天要急抓的内容,如若一大早不安排布置,就失去了时机,从而给当天晚上的屏幕留下缺憾。选题策划主要是策划配合中心工作的选题,这些选题通常是战役性报道的选题为主,样式上也体现为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类型为主。如果说这类选题的管理主要是重在策划的话,那么,对日常动态类新闻选题的管理则似乎是重在“管”字上了。一般来说,对必发的动态消息,如省里领导的重要活动,要讲究一次不漏,主要领导的活动不会天天有,但却一点也大意不得,一次也不能出问题,不能漏发。对于重大的动态活动,如小平逝世和香港回归这样的历史性事件,其选题策划主要体现在良好的计划性上,一个大活动,一共要报几次,每次突出什么重点与特色,在什么时间推出。另一方面,对可发可不发的动态消息,如某个行业的总结表彰会等,则应严而灵活。可发可不发的消息应尽量不发,这类新闻的比重大了,你的屏幕必然不好看。通常,这类新闻的选题是由分管口子的记者或记者组提供的,对这类选题不管、记者报什么选题就出去采制什么显然不行,那样会造成选题失控进而屏幕失控的局面。但管得太紧也有负作用,不利于充分调动编辑、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容易产生记者在家坐等、你布置什么我就拍什么的被动效应。一些记者常年跑一个行业,有些报不报吃不准的活动,还应尊重分管记者的意见,也许这一次报道的意思不大,但记者若不去参加,就失去了这个口子上下一次意思大的信息来源;再则,即使是意思不大、甚至不太好发的内容,有时也可鼓励记者找出好的角度,在一般化的选题里尽量做出好文章,从而煅练记者们总体上的新闻开采能力。这里,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管理的方法就很有艺术了。好的选题确定后,可以编制成月度选题计划或某一个特定时期、某一个特定战役的选题计划。接着,关键就是对选题计划的贯彻落实了。选题再好,如果落实不当,最终不能变成屏幕上的精彩成果,计划就等于白定了。通常应防止两种情况,一是执行者没能透切了解所接受选题的要旨,把题目做偏了;二是选题没能“适销对路”,接受任务的记者对这一选题不感兴趣。后一种情况可能发生的更多一些。一般来说,哪个记者或记者组报的选题,就由这个记者或记者组来完成。但对一些重大选题或创新创优的选题,新闻中心领导要善于调兵遣将,根据记者的特长来安排任务。如有的记者善于做经济类文章,有的记者善于做文化类文章,有的记者对现场报道情有独钟,有的记者写新闻评论能力透纸背。因此,只有跟据记者的专长来下达、布置和落实选题计划,才能落实到位,使好的选题最终变成好的片子。二、关于机构设置近20年来,随着我国电视业的迅速发展,省级电视台的新闻部门在人员、机构等方面也在迅速扩展,但在机构发展、沿革上一般都有一个“老底子”可寻,即前、后期两个最老的班底。前期通常是10多人的采访组,负责本台自采新闻的拍摄和制作;后期则为7、8人的编辑组,负责市、县台的发片和日常的播出事务。现在,随着新闻中心的建立,采访组早已变成采访科或采访部,编辑组变成编播科或编辑部,但基本职责并未变。由于近几年各台的新闻节目量都大大增加了,除了早先的那档主要的新闻节目外,先后纷纷开设了早间、午间和晚间新闻节目,以及新闻专题类节目,不少台在机构设置上就出现了变化,新开一个栏目,就成立一个栏目组,栏目组通常采编合一,从而突破了早年采、编两大块基本分开的格局,形成了前期、后期和前后期合一的至少三大块的格局(如加上技术保障那一块,就是四大块的格局)。新格局的好处是,新栏目要有新面貌和新气象,因此新组建的一班人马,自然富有新的创意和激情。但是,这种格局至少有两个弊端,其一,容易造成选题撞车。因为栏目组也有前期采访这一块,尽管栏目有定位,有特色,如许多台的晚间新闻的特色就是以社会新闻为主,但仍然很容易在日常的报道中与采访部的记者撞车,产生一个活动两方都去或两方争着去的现象;况且,这种多头联系还容易使被采访单位感到困惑,不知究竟应找哪一头联系。其二,会给考核上带来麻烦。一个栏目新开时,常常有点特殊“政策”,栏目组记者采访的片子,在考核标准上就与采访部记者的标准有所不同(通常情况是待遇略高于采访部的记者)。这种特殊政策在鼓励了新栏目采编人员的积极性的同时,极有可能挫伤老栏目人员的积极性(新栏目新人多,老栏目“老”人多,这个问题就更值得注意)。就纯粹的管理而言,考核的尺度自然是相对单一要较之多种尺度为优。因此,这种格局似乎是弊大于利的。其实,对省级台来说,基本保持历史沿革而来的前、后期两大块设置不失为一种良策。前期记者可算买菜的,后期编辑则是配菜的,分门别类的菜买好了,配菜就不至于太困难了;多几个栏目并不要紧,只是根据各个栏目的特点,多几种配菜的方案罢了。有一种设置模式是:凡是从事前期采访的记者,都集中在采访部,由采访部主任统管所有记者的外出采制任务。采访部内部,可按时政、经济、科教文卫、政法和社会新闻分为5-6个采访组,每个组5-6位记者,由一位组长负责(组长不脱离采访第一线)。每个记者分管一个口子,并对这个口子里发生的重要新闻负责。组长主要在具体报道任务安排上给予协调,如有时一个上午同一个口子上有两件事,分管记者分身无术,组长就可安排组内其他人顶替一下。后期这一块,即编辑部,除了日常的播出编务要合理排班和分工外,与采访部相对应的情况是,根据市级台的布局,每个后期编辑分管2-3个市级台;记者负责出自己的稿子,后期编辑则负责出自己所分管的市级台的稿子,直接对稿子的质量负责。形成前后期这两大块稿源基地,就基本解决了“买菜”的问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配菜”了。配菜人──应当是后期的责任编辑。栏目再多,只要菜源丰富,责任编辑是可以做好巧媳妇的。对于开设了卫视报道(即原来的那档主要新闻)和早、晚间新闻栏目的省级台来说,承担卫视报道一档的责任编辑,最好兼作晚间新闻的责任编辑,因为晚间新闻通常要压缩卫视报道里的要闻这一块,卫视报道的责编情况熟悉,编排完卫视报道的节目单后就手再编排晚间报道的节目单,即能驾轻就熟,也不容易出差错,包括在稿件和镜头两方面都不易出差错,换一个人则这两方面都不够熟悉了。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晚间新闻通常对当天的卫视报道的在时效性上是一个补充,一些未能赶得上卫视报道的片子,可以赶得上晚间新闻。包括一些本台记者或市级台记者采制的当天的动态性活动,有时卫视报道因为版面有限,排不上去或排上去常常又被拉下来,但应该在下一档新闻----即晚间报道中播出,而不应再拖到第二天。卫视报道和晚间新闻的责任编辑统一于一人,有利于实现这一点,以保障新闻的时效性。省级台新闻部门的机构设置还有两个特殊的问题值得探讨。这里先说关于是否单独设置新闻专题类栏目组的问题。近几年大多数省级台都开设了新闻专题类栏目,进行深度报道或配合卫视报道中重要新闻的背景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类栏目,时间长度一般在10-15分钟。这类节目不再是单条新闻,而成为新闻专题,其制作手法与单条新闻已大相庭径,如果再由采访部的各个摊子来承担,不利于这类节目的制作质量,还会给管理上带来混乱,似以成立专门的班子──新闻专题部或叫评论部更好些。虽然在新闻中心内又开了一个前期采访的口子,但由于新闻专题部与采访部制作的节目样式基本不同,不太容易造成撞车现象。现在大多数省级台在这一块上都是单独设立采访机构的。如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的《黄金时间》和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大写真》,都是单独的新闻专题部,自成编制,单独考核,与采访部完全分开。另一个问题是采访部内编辑与摄像分不分开的问题。从人员和设备的配置效率看,编辑与摄像应该分开。假设一个采访部共有21人,编、摄不分可组成10个摄制组(其中一个组3人,其余2人),就需要10位摄像;编、摄分开,可设14位编辑,7位摄像,就省下了3台设备,原来做摄像的3人也可改做编辑;这样编辑力量就增加了,整个采访部出片的质和量都会提高。编、摄不分的好处是,由2-3个人组成的人马固定的摄制组,出动迅速,组内配合也比较默契,其应急效应比较高。但这种设置最大的弊端是,出片效率不高。当几个编辑都忙于主题性新闻的前期准备工作时,他们的摄像伙伴常常会窝在家里没有事做,造成人员的闲置与浪费。目前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大部分省级台的做法是,编、摄基本分开,以提高采访部的工作效率。作为一特例是,时政组仍可保留原先的单独一个摄制组,编、摄一体,以应付重大的时政新闻,如中央领导与国外元首来访等。这些采访活动责任重大,人员不固定,容易造成差错。另外,从保密和安全的角度来看,时政口子不但人员搭配宜固定,还应相对稳定,不宜经常换人。三、关于考核管理新闻中心在设置了编辑部、采访部、新闻专题部(或评论部)、技术部等部门后,毫无疑问地应该实行二级管理,即中心、部二级管理。这里,区分一级管理还是二级管理的主要标准,是奖金考核。摊子小时,大多数省台都是一级管理,新闻中心负责人统管所有人员的奖金考核,这就是一级管理。二级管理的关键是把奖金考核、发放权下降到新闻中心下属的部一级,由各部部主任实施对属下工作实绩和奖金的考核、发放工作。这几年事业发展了,新闻媒体和电视同行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原先的一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实行二级管理,可把大量日常报道中的事务性管理交由部门一级去完成,从而使中心一级的领导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和策划重大战役性报道和有影响的社会新闻,考虑与兄弟省台和省内其它新闻单位联手搞一些“大动作”,考虑新闻中心长期的事业发展(如新闻源的开拓、微机网络的建设等),考虑新闻中心的队伍建设(如定期选派骨干记者参加各种等级的进修和培训等),考虑每年如何使新闻中心的基础管理上一个台阶。二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好职、权、利相结合的两级岗位责任制或年度考核目标,包括新闻中心对各部部主任制定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和各部部主任对所属科组负责人制定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严格地讲,各部下属的科组也是一级管理,这样新闻中心就是三级管理了。但由于科组一级一般不承担奖金考核任务,而主要是日常工作事务性管理,就不把其列为一个管理层次加以研究了。新闻中心对所属各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一、对中心下达组给部的各项任务的组织、落实、完成情况;二、建立部门内符合新闻工作特点的运作系统、岗位责任制和奖金分配方案;这些(尤其是奖金分配方案),均应报中心批准并在中心备案;三、参与筹划和组织中心的重大报道、战役性报道情况;四、主持召开部门例会情况;五、主导对部门工作人员的聘用和对不适合在本部门工作的人员的解聘与上交情况;六、对部门工作人员业务实绩和出勤实施考核和管理的情况;七、由中心领导考核的部主任的奖金等级……。下面分别以编辑部和采访部主任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为例,作些探索──编辑部主任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可包括:1、对每天各档节目的正常、准点播出负有全部责任。2、对播出作业线上各个环节的配合、磨合和协调,以及提高后期工作质量和效率负有全部责任。3、对屏幕总体效果(尤其是口播室布景)负有全部责任。4、对各档栏目体现出栏目特色负有主要责任。5、协助中心领导制定各个时期的各类报道计划,并使之在栏目中得到快捷、完美的体现。6、对责任编辑的调配行使主导建议权。7、受中心领导委托,行使中心值班主任(新闻主编)的权利。8、因后期原因造成播出事故:1)使主档新闻栏目未能准点播出的,扣月奖100%直至解聘;2)其他新闻栏目未能准点播出的,扣月奖80%;3)虽准准点播出,但图像、声音质量问题严重,或字幕出现严重错误的,扣月奖60%;。上述三种情况同时扣编辑部人头平均月奖,分别为5%,4%和3%。(月奖假设为1000元,下同。)9、前期采制回来的新闻,无非正常情况:1)不能在当日即时安排播出的,扣月奖50%,重要新闻扣100%;2)应在当日当次播出而推迟至次日次档的,扣月奖30%,重要的扣60%;3)已误播的新闻在次日、次档仍不能及时按排播出的,扣月奖100%。10、各市级台传、送来的应在当天播出的有时效性的新闻,无非正常情况,不能在当日即时安排播出的,扣月奖20%,重要的扣40%;,次日仍不能及时播出的,扣月奖80%。11、根据采访部提供的配合中心工作的重大报道,每月完成配合性评论4篇,少1篇扣月奖10%。12、每年完成以后期编辑为主导的中央台《新闻联播》发片80条;超1条每条奖励30%月奖,同时奖励编辑部人均10%的月奖;少1条每条扣月奖30%,同时扣编辑部人头月奖的10%。13、重要消息延误给中央台发片的,《新闻联播》中漏发的,扣月奖30%,其他栏目漏发的,扣月奖10%。14、每月正常完成上述各项任务,可得部主任级月奖(指数为新闻中心人员平均月奖的40%)。采访部主任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可包括:1、负责组织、实施、完成中心交与的各项新闻采访、制作任务。2、积极配合中心领导运筹、组织重大报道、战役性报道和系列报道;每月制定报道计划交中心批准、备案。3、负责对记者携带设备外出采访的审批把关,但重大报道、战役性报道、系列报道、重要社会新闻和批评性新闻以及有质疑的选题要事先主动与中心领导商量、通气。4、对及时报送前期每日选题到中心领导(尤其是中心值班主任处)和编辑部负全部责任。每日报送两次:当日上午选题应在头一天的11:00之前送达,当日下午的选题应在当日上午11:00之前送达。延误一次扣月奖5%;选题申报上,预知而漏报的或明显名不符实的,每一例扣月奖20%。5、审片时允许前期片子有5%的被否定(不播出)率,超过5%的,每一条扣月奖5%。6、漏发重要消息,扣奖金100%直至解聘;漏发一般消息扣月奖30%。7、当日重大消息因前期原因未能在当日播出的,扣月奖100%;一般消息因未能在当日播出的,扣月奖50%;未能在当日当次新闻中播出的扣月奖励30%,重要的扣月奖60%。8、应传中央台的消息因前期原因延误发片的,《新闻联播》漏发的扣月奖40%,其他栏目漏发的扣月奖20%。9、每月报道计划在上月26前送达中心,迟交一天扣月奖3%;未能按时完成计划或中心交与的重大报道、战役性报道等,一个选题扣发奖金30%。10、第3条中在审批时因未事先请示或虽通气仍造成不良后果的,扣月奖10%;造成严重后果的,扣月奖50%直至解聘。11、每年完成给中央台《新闻联播》发片200条。超1条每条奖励月奖的士30%,同时奖励采访部人均10%月奖;少1条扣月奖30%,同时扣采访部人均月奖的10%。12、采访部主任正常完成上述任务,可得部主任级月奖。(指数为新闻中心人员平均月奖的40%)。部主任一级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应由新闻中心领导制定,在此基础上,各部主任再制定出对下属科组长一级的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制度。这一级考核重在岗位职责,这里不再举例。但想把评片等级考核单独再分析一下。无论是对前期记者还是后期编辑的考核,片子质量是核心环节。故而制定出科学、公允的评片等级和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片子的等级与记者、编辑的奖金直接挂钩,故这一管理内容的实施水平与能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密切相关。这应该属于新闻中心一级管理的范畴,但与采访部、编辑部一级的管理又不能截然分开。评片等级分得太多,如分上下班8-10级,不利于拉开差别,从而失去其激励作用,并且给统计带来困难;分得太少,如只有2-3个等级,又很难对记者的能力、责任心和片子采制过程中记者付出的劳动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界定,从而失去准确性。我以为根据片子的质量,可以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先撇去a级和e级不谈,中间的三个等级,可作如下评定:重大报道、重要动态消息和社会新闻的优秀片定为b级;一般性消息定为d级;至于c级片,b级片中做得不好的自然下降一个等级到c级,d级片做得好、做出新意或有突破的侧可提升一级到c级。a级和e级尽量少用,主要起调节作用。如果说b、c、d三级主要体现在“评”字上,a、e两级侧主要体现在“奖”和“罚”字上,即把b级片中的姣姣者再提升为a级,d级片中的最差者再降为e级。再下来就是每个级别的奖金额问题了。仍以新闻中心的人均月奖1000元为例,这里提出一个参考定奖额度:a级──500元;b级──300元;c级──100元;b级──40元;e级──0元。四、关于信息管理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推广使用,少数省级台开始构建电脑办公网络,来提高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收集的速度和共享的程度,从而提高整个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在这方面进展较快,不仅在新闻中心内部联了网,而且与全省12个市级台和部分县级台也联了网。利用电脑网络来对新闻中心的日常工作流程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新闻的时效性,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流程,进一步梳理并明确原来的管理思路和渠道,促进新闻中心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基础管理工作踏上新台阶。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微机网络系统分为九个子系统,各个系统的功能大致为:1、新闻主编工作子系统──审核、处理一切播出新闻稿件和评片辑要;2、责任编辑工作子系统──编排各档新闻栏目的节目单并查阅所有将播出的新闻稿;3、通联工作子系统──收集、处理市、县台稿件,新华社稿件,省级台交流稿件和因特网稿件;4、记者工作子系统──编辑、处理新闻中心记者稿件;5、导播工作子系统──直播线上导播查阅节目单及记录时间;6、配音工作子系统──播音员的播配音;7、技术工作子系统──记录设备调用、维修状况;8、中心办公室工作子系统──人员花名册管理,新闻中心记者和市、县台发片等级和用片数量统计;9、系统管理子系统──网络技术员管理、维护网络。上述九个系统基本上襄括了新闻中心的日常工作的流程和管理干系的框架,只是通过电脑来处理,工作和管理效率可望大幅度地提高。这里可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实行网络化管理的好处。其一,因为能实行信息共享,可避免各个栏目争抢稿子的现象。通常,采访部的记者采制回来一条要闻,主档新闻要用,其它栏目也要用,在没有网络系统时,记者的稿件一般交到主档新闻的责任编辑手里,但其它新闻栏目的责任编辑也要这篇稿子,就拿原稿去复印,有时时间紧张,来不及复印,有时几个责任编辑都在抢这同一篇稿子,造成打混仗的局面,甚至连原稿都找不到了。内部网建立后,只要主编系统里改定的稿子,其它电脑上都能调得出,各个栏目的责任编辑就很容易找到所需的稿子了,再也不用为稿子争三抢四。其二,在市、台的稿件没有联网前,省台收稿子都通过传真机,速度较慢,如一个上午如果接5-6家市台的稿子,平均每个台5-6篇,就要有几十张纸,通过传真机传过来要花很长时间;现在通过内部网传稿子,系模拟数字方式传送,再多的稿子几秒种就一下全过来了。不仅如此,后期编辑还可对市台传送过来的稿件在电脑上直接删改,生成报片单,使值班主任(新闻主编)很快就能在主编子系统里审核、改定这篇稿子,从而使工作效率又提高一步。至于新闻中心各个办公室的电脑还能共享新华社的信息,共享因特网上的信息,对于全体编辑记者扩大信息面,增加写新闻稿件时的参考内容等方面,都是联网带来的好处。此外,网络化管理对于现代化管理的一些重要特征如管理的透明度高等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电脑是信息处理的工具。整个世界正在进入网络时代。随着电脑和网络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已建立网络管理系统的新闻中心必定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效益,使新闻稿件的采写、编排、审核、配音和播出都能高效进行,把新闻中心的管理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程度,从而也把电视新闻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管理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作为艺术院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档案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属于具有国家和社会价值的艺术材料。我国的艺术档案是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并完善的,它真实的记录了我国的艺术活动,是广大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要认真整理并保存好这些艺术档案,充分发挥出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一般来说,艺术档案具有这些特点,即艺术档案的多样性特点,部分艺术档案的增补性特点,综合艺术的艺术档案独立性与联系性相结合的特点,艺术档案的形像性特点。艺术档案的范围包含了各类剧本和乐谱,导演计划,舞台美术材料,摄影创作设想,演出录音带,演职员名单,各类艺术生产的总结等等,其范围之广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此外,我们也要清楚的知道,艺术档案毕竟属于艺术范畴,与其他档案是有一定区别的。具体来说,艺术档案的形成单位和部门有着一定的区别,其表现形式也不同,形成规律也是有差别的。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对于艺术档案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工作。作为专门档案中的一种类别,艺术档案是我国珍贵的艺术资料和文化遗产,真实的再现了文化艺术活动,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事实上,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基础性的工作,我国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各种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艺术档案实质上属于一种新兴的档案学边缘学科,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了用于指导和监督的相关文件、法规、教材和行业标准等,当然也包含了一些艺术档案工作者亲自撰写的实践性总结。具体来说,艺术档案的相关文件有:用于指导艺术单位艺术档案工作的文件,用于指导“大型艺术活动”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用于指导“文艺基础资料保护”的文件,用于宏观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相关法规有:颁布的《档案法》,文化部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使得艺术档案理论上升到法理层面。针对艺术档案的教材应该来说并不是太多,因为它是一门新兴学科,直到由文化部办公厅编辑出版了《艺术档案管理读本》,算是艺术档案学第一部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专著。既然艺术档案管理是一门新的现代化管理工作,那么,就需要配备标准化的工作标准,这是搞好艺术档案管理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前提。虽然说艺术档案管理较为新颖,但是,有关的研究文章也已经有了几百篇,可以说是较为完备的研究现状,有了一定的研究规模。

二、艺术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作为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艺术档案,在新时期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也是使得我国的艺术档案管理朝着系统化、正规化、信息化不断迈进。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发展到了新阶段,出现了数字化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技术,是把传统的纸质的艺术档案材料,通过现代化的扫描等技术转换成图片文件等存储于一些介质上。但是,由于我国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有些单位的档案意识较为模糊,在思想观念上还不能够紧跟艺术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道路,这些单位和个人不够重视艺术档案工作,甚至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和管理,即使有人管理,也是兼职人员,而且管理所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剧本等资料的搜集,使得当前的艺术档案归档等工作无法及时完整的完成;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不够清晰,虽然说有些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部门也在进行一定的管理,但是,总体来说,其管理工作还是存在重点不够明确的缺陷,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的艺术档案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得重点保护对象不够明确,而有些即使收集管理起来了,但是,对于应有的价值没有进行充分发挥;艺术档案的归档问题较为复杂,有些艺术档案的创作者认为属于个人所有,拒绝被档案管理部门收集,这也许是由于商品经济形态的影响。即使有些艺术档案被收集了,但是,收集上来的艺术档案却不够系统化和完整,从而造成了他们对于艺术档案收集保存的畏难情绪。此外,艺术档案的保管条件不够好,有些艺术档案难以长期保存,有些单位也没有明确文化艺术档案的规定与要求,导致了艺术档案资源利用效率低。

三、加强新时期艺术档案管理工作

作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和单位,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于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真了解艺术档案所包含的价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大对于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切实抓好并落实好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推进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相关单位和地方都要对于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足够重视起来,尤其是对于艺术档案的地方特色尤为强调,充分挖掘出艺术档案的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提高这些艺术档案的有效利用率,使得这些艺术档案的价值和特色充分展现出来;鉴于当前艺术档案的收集工作较为复杂化,导致了收集工作较为困难和多变。那么,我们就要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客观及时、灵活多样的收集形式,从被动的收集转为主动的收集,比如说主动上门索取等。此外,收集好了之后,还要加强对于艺术档案的整理工作;我们还要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一个专门的字样建设平台,使得展示了一个民族和国家艺术发展历史的艺术档案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具体来说,我们就要全面规划、做好建档工作,建立机构、强化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建设,丰富馆藏等,还要加强自身建设,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服务;为了加强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我们还要强化艺术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因为他们是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质量和利用效率。具体来说,我们要强化艺术档案工作者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他们自觉学习档案管理、文化艺术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知识的能力,上级文化、档案部门要关心和支持这些相关人员开展具体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此外,我们还要加快艺术档案的信息网络建设,有效贯通上下档案信息资源。

四、结束语

由于艺术档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质量是艺术档案的核心价值所在。我们要努力解决好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对艺术档案的思想认识,加强大型艺术赛事活动的艺术档案收集,加强“事改企”艺术表演团体的艺术档案收集,使得艺术档案收集方式趋于多样性,加强对艺术档案工作领导,建立健全档案的管理制度,加强档案机构建设,配备档案工作人员,明确文化艺术档案的归档范围及注意的问题,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使得我们能够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加科学的管理、更加合理的方法,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管理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管理沟通;七要素;八字诀

一、把握管理沟通“七要素”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

1.把握目标。确定沟通目标的意义在于:分析整个沟通过程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针对沟通前众多的信息,沟通者必须组织一个清晰的概念传达给受众,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这个清晰概念的组织包括:确定目标、明确观点、安排具体内容。沟通目标不仅要按指导性和咨询性策略进行,还要明确总体目标、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既要界定好总体目标、战略、策略和任务之间的关系,又要明确主导目标,善于在主导目标的规范下,考虑如何把对方的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最后的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

2.分析信息源。在沟通中,信息源即信息的发送者、沟通主体、沟通者,即:分析谁发起这个沟通的行为。在沟通分析过程中,沟通主体关键要明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我能给受众什么?沟通主体分析是解决“我是谁”以及“我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沟通主体分析“我是谁”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而分析“我在什么地方”的过程,就是自我定位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确定可信度的过程。而解决好信息源的问题,则是沟通主体建立可信度和确定沟通目标的过程。因此,信息源始发沟通过程,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

3.组织信息。为了使信息顺畅地传递至听众并使其易于接受,策略性地组织信息是至关重要。即重要内容应放在开场白还是置于结尾需要仔细斟酌。如果在开头就阐述重点,称为直切主题。由于直接切入主题能更快、更容易地为听众所接受,故在商务场合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如果在结尾说明重点,则称为间接进入主题,即采用循序渐进、逐条分析、最后推出结论的方法,以缓解具有排斥心态者的抵触情绪,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转变其态度。为此,要善于运用信息策略。信息策略是管理沟通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沟通者在每次沟通发生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完善沟通的信息结构。信息策略的制定,关键在于解决好怎样强调信息、如何组织好信息这两个问题。

4.了解听众、服务听众。成功的管理沟通是听众导向的沟通。在沟通前应该了解听众背景:他们是谁?他们了解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怎样激励他们?做好这四点主要是在与听众沟通前要认真预测听众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是主要听众还是次要听众?他们对于沟通的主题了解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新信息?听众对所提供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如果听众对沟通主题兴趣浓厚,就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对于那些对沟通主题兴趣不大的听众,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的热情,征求意见并诱导他们参与讨论。沟通客体分析是成功管理沟通的出发点。要善于运用沟通客体策略,重视伦理道德在管理沟通中的作用。

5.沟通背景(环境)分析。现代企业优化管理沟通,必须重视环境分析,建立环境分析机制,既要经常分析内部环境,又要分析外部环境,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要特别重视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分析:一是心理背景,包括沟通主体自己的心情和沟通主体对于对方的感受和态度,避免由于偏见与好恶而出现偏差。二是物理背景,即沟通发生的场所。特定的场所能造就特殊的沟通氛围,如与上司沟通时,在上司的办公室沟通与在厂区的花园沟通效果是不一样的。三是社会背景。对不同的社会角色,善于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模式,处理好沟通主体双方及对沟通发生影响的其他个体和人群的关系,如:上司在场与否,竞争对手在场与否,自己与他人沟通的措辞、举止会有区别。四是文化背景。它更是潜在而深入地影响每一个人的沟通过程与沟通行为。当不同文化在沟通中发生激烈碰撞或交融时,人们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威力。

6.优选媒介(渠道)。沟通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包括口头、书面和非语言而完成的。渠道是由发送者选择的、借由传递信息的媒介物。一般来说,口头沟通渠道主要用于即时互动性沟通,沟通内容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无需严格记录,沟通形式活泼,富有感彩。书面沟通渠道主要用于要求严谨,需要记录备案的沟通。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书面沟通,都可以作为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在选择沟通渠道时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正确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电子信息通道出现了多样化,如现在已经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电子数据库、电子数据交换、个人电子邮件、组群电子邮件、可视电子会议、手机及电脑与网络共同传递的电子短信息、企业内联网、企业独立网站、企业互联网、企业电子刊物等一些新渠道。从理论上讲,管理沟通应该比以前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宽的覆盖面积、更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7.重视反馈。完整无缺的沟通过程,必定包括了信息的成功传送与反馈两个大的过程。没有反馈的沟通过程,容易出现沟通失误或失败。为了检验信息沟通的效果,即接受者是否正确、完美、及时地接受并理解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如果发送者想要沟通成功,要求接受者及时进行反馈是必要的。当发送者发现传达的信息没有被理解,就应进行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地传送。同样地,如果接受者发现发送者收到自己的反馈后,再发送回来的信息表明理解有误,则在调整了理解之后,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反馈,直到确认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准确无误为止。

二、打牢管理沟通的基础:听、说、读、写

管理者作为个体,要实现管理沟通优化,要特别重视打牢沟通技能的基础,提升管理沟通的效果和效率,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口头与笔头方式,熟练驾驭笔头和口头技能,以提升沟通效率与效能。可以说,听、说、读、写是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技能,而在沟通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分别比例为:听40%、说35%、读16%和写9%。

1.善听。“倾听则明,偏信则暗”。倾听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成功的管理者大多是善于倾听的人。为了使倾听有效,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克服倾听障碍,掌握下面的倾听技巧:一要身心投入。集中精力、集中思想、积极思考、保持开放姿势是有效倾听的重要保证。二要换位思考,以增强相互理解。三要沉默是金。静静地听他人倾诉是有效倾听的最好方式。切忌自己滔滔不绝,反客为主,喋喋不休。四要听其言观其行。不仅非语言信息较可靠,而且言行一致更关键。五要适当记录。有效反馈是有效倾听的体现,管理者通过倾听获得大量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这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2.能说。包括面谈与演讲技能。现代人都要学会沟通、表达和当众讲话(公众演讲)。“能说会道”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更适应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的需要。面谈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形式,是管理沟通发生的交流方式。提升面谈水平,要制定面谈计划、确立面谈目的、追求信息共享、安排面谈结构和环境,以增进关系。同时,用5W2H方式准备问题,即为什么谈(why)、与谁面谈(who)、何时、何地谈(when及where)。谈什么(what)、怎样谈(howto)、谈的深度与广度(howmuch)。要做好演讲,明确演讲目的,用5W2H法做好演讲准备,设计好演讲的语言结构,包括开场白、主体观点的阐述、结尾,把握演讲的心理技能,巧妙运用演讲的非语言技巧。要讲究说的艺术,要以理义感人,注重伦理道德,说话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切忌巧言令色、强词夺理、冗词赘句。必要时,应运用游说进行说服,善于潜移默化。

3.巧读。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要阅读的信息很多,如:报告、合同、会议资料、公司文件以及网上信息等,阅读后再传达给员工。管理者在管理沟通中掌握读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体现。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管理者在阅读中要进行互动式的阅读,即在阅读中要善于总结、提问、阐述(澄清短文或字词的意思)以及预测(预测下文的内容)。

信息时代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日渐繁多的信息,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细读我们想接收的每一件事物。因此,要善于略读。略读则跳过某些阅读者完全了解的段落,从而有效利用时间。要主动阅读,越主动地阅读,效果就越好。

4.擅写。笔头沟通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沟通形式,也是现代企业最可靠的沟通方式。“口说无凭,落笔为准”。在现代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商务函件、协议、单据、申请报告等都要以笔头纪录方式加以认同。笔头沟通信息易纪录并永久保存,信息传递方式快捷并可特别关注细节,能精确用词并使相关受众能得到真实的信息。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发挥纸张、传真(Fax)、电子邮件(E-mail)、电子会议系统(EMS)的不同作用。二要按受众导向的文字组织原则进行并根据受众特点来组织文字信息。三要提升笔头沟通的语言组织技能。把握笔头沟通的语言逻辑的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基础层次,善于运用演绎、归纳等推理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四要重视笔头沟通的写作全过程,包括收集材料、组织观点、提供材料、起草文稿和修改文稿。五要把握写作特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并使读者乐在其中;明确写作目的,按不同受众选好风格、渠道偏好及不同的沟通方式;把握好写作的换位思考。

三、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望、闻、问、切

一般说来,管理沟通大都从沟通主体着眼,探索人际沟通、组织沟通的技能、包括危机沟通、跨文化沟通、与新闻媒体沟通、谈判技巧以及冲突管理与沟通技能等,这是管理沟通的基础,是管理沟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笔者认为,为了优化管理沟通,发展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有效引进中医的望、闻、问、切,善于从医生对病人的探询、沟通诊断的角度以对受众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深入地、全面地通过对受众的调查、研究、分析,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管理沟通更臻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1.善“望”。医生对就诊病人的“望”,是用其工作经验、医学学识、社会阅历对病人的观察,观察就诊者的脸色、舌苔、年龄、病态或姿态,从其表面进行初步观察,进而结合看病人病历、倾听病人的倾诉,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现代企业的管理沟通引进“望”,既要站在信息者的角度,观察受众的表情、心态、谈吐、言行,以窥测其愿望、需求、爱好,又要善于从受众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观察信息者的目的、态度、信息可信度、对受众的尊重度等,以便从两个角度、各个方面来优化管理沟通。相互交往,不仅要看对方的表情、着装、气质、风度,还要看其眼神,透视对方眼睛后面的神情,能入木三分而一叶知秋。进而,受众对信息者表达其希望、渴望、盼望、愿望;信息者则应深入了解受众的各种愿望与要求并尽力满足。这种从观察的“望”发展到了解对方的各种要求的“望”,是管理沟通理念提升及运作的进一步完善。

2.广“闻”。医生的“闻”在于听诊,认真倾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咳嗽、喘息、谈吐,进而“嗅”患者的气味、体味等,以综合感受来自患者的信息,“望”“闻”结合,进一步分析、观察其病情、病源,做到心中有数。现代管理引进“闻”,既要与前面的“听”相结合,善倾听,切忌只听而不闻;更要善妙听,听出对方弦外之音,看对方欲言却止而听出其半句话;“望”“闻”结合,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耳闻不如一见”,能洞察出“闻所未闻”的稀罕信息;“闻”“嗅”结合,更应提高管理者的经济嗅觉、文化嗅觉、政治嗅觉。:

3.勤“问”。“问”是医护工作的重点。不仅要问现在的病情、病状,还要问病史、药物过敏史、就诊史等。亲切、自然、美好、关怀的语言,会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患者带来亲切感,增加信任度。语言交流是管理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管理者要勤“问”,善于向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致以亲切的问好、问候、问安,应问寒问暖、问长问短以表达关心致意;还要善“问”,善提问题,善有水平的提问题,无论是问津、问难,都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切忌问道于盲;要做到“不耻下问”。回答问题既要对受众一视同仁,问候、答问都要在语言、表情、态度、动作中表达亲切的关怀,又要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问”与“答”是双向交流,双向交流要力争“双赢”,以诚信、诚实、诚恳追求管理沟通优化。

4.深“切”。“切”在医疗中既是深入调研、全面分析的过程,又是诊断处方的过程。既要在望、闻、问的基础上进行手诊、切脉、听胸部腹部及进行必要的化验、医疗器械检查,更好综合分析、全面诊断,还要掌握一些边缘科学知识、如心理学、行为医学,用以分析患者就诊的心理变化,以进行更好的行为护理及对症下药。现代企业管理沟通引进“切”的理念与技能,将实现管理沟通现代化的飞跃。“切”意味着“接”的艺术,亲切地接待、接见,深入地接近、接触,诚恳地接受、接应、接头,是优化管理沟通不可或缺的;对管理沟通相关的事、物、人过程等,要善于“切”磋,切磋琢磨可提高管理沟通水平及深度、广度。管理者才能更全面地思考、探索、逻辑推理,以提升管理沟通水平。“切”要做到深切,多用心思考。

良好的沟通,不仅优化不同主体之间信息正确的传递,使组织的正常活动得以维系,也促进人们之间的关系融洽,使组织获得超越职能的凝聚力。良好的沟通既要善于将管理沟通“七要素”与“八字诀”优化组合,使之在沟通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满足沟通的主体、客体、信息传递媒介及提高编码系统的效率、效应的需要,又要善于换位思考,从对方角度、从医生治病诊断的角度出发考虑沟通问题,促进沟通更完善、完美,促进管理沟通现代化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魏江,严进,等.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康青.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艺术社会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艺术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