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谈判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9:29:42

公关谈判艺术论文

公关谈判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 亲子旅行 遇见世界 科学遇见艺术,内心遇见世界 遇见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遇见世上最好的爱 再见世界工厂 早餐里见世界 华丽转身,遇见MINI 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遇见世上最美的情感 一粒沙砾见世界 中国设计看见世界 看见世界的时候 转身遇见香奈儿 转身,遇见更好的彼此 中国为何鲜见世界级品牌 《人山人海》于微观中见世界 京城 万国又见世界杯 妈妈网:看见世界的美 看得见世界遗产的房间 用眼睛看见世界历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转身遇见世界 转身遇见世界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郑秋轶")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央视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宣传海报

6月初,央视晚8点档的收视纪录被一部纪录片打破。这部片子名为《与全世界做生意》。

该片总导演、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告诉《t望东方周刊》,片子播出后的反馈值得研究。“就像网购,一般都会先看差评,这个片子差评非常少,只有个别从专业角度评价剪辑、节奏等。大家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东西,尤其是年轻人的看法很有意思。有人说,世界这么大,活着总得闯一闯。”

《与全世界做生意》共7集,每集50分钟,讲述了30多个正在发生的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商业故事,足迹遍布亚、非、欧、北美、南美和南极洲6大洲、12个国家。

2012年,这部纪录片开始筹备;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2014初,“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很多人问周艳,是专门为“一带一路”拍的吗?她说,这只是一个巧合,“但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强调沟通、交流、走出去。”

周艳曾是纪录片《大国崛起》和《公司的力量》的总导演。“《大国崛起》是国家视角,《公司的力量》从中间层面考虑问题,但始终没有关注到个体。我们希望从微观层面讲述经济生活的故事。”

找对故事成功一半

真正启动拍摄是2012年8月。创作之初,周艳设了“三个套”:不要什么,要什么,空间和时间。发家史、致富经、高冷术语是首先被排除的。“我们希望加入更多人文的东西,生意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要记录那些被生意改变的生活和生命。”

确定了方向,下一步就是找故事,找对故事,纪录片就成功了一半。

合格的故事,必须符合两点:一是世界性,是正在发生的故事,只有一个切面,不要求完整,不讲前世今生;二是行业性,必须是代表性行业。

剧组最早的想法是从行业入手,比如钢铁、棉花、汽车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产业链完整,但显得沉重,跟普通人没有关系。后来想到一个“媒体视角”:“很多媒体年底都会做盘点,什么十大经济人物、十大娱乐事件等等。我们就想,中国人做得最远的生意、最快的生意、最传统的生意、最大的生意都是什么,顺着这个思路去找。”

最初设计的结构是,每集6个故事,每个故事8分钟,共50分钟。后来发现,有的故事8分钟不能讲清楚――“8分钟”的概念来自《舌尖上的中国》,但美食故事门槛低,不用解释背景,而商业故事必须介绍背景。所以,最后呈现出来变成了5个故事。

有的故事一开始就确定了,是“非拍不可”的。比如第一集里,鞋厂的故事。这跟行业渊源有关。鞋业是最早加入外贸加工的行业,目前面临升级换代,事关重大。剧组想找一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最后找到了一个到埃塞俄比亚开厂的东莞鞋厂的故事。

有的故事,非常热门,但不适合电视,就舍弃了,比如金融。其实,周艳很想找一个金融业的故事,“但实在太难表现了,你不可能总在股票交易所晃荡。”找故事的过程中,发现最好操作的是常态化又有典型意义的故事,“比如鲜花拍卖,每天都在那里,什么时候去都能拍,不存在过去式。”

故事怎么讲也是一个大问题。周艳给剧组制定了一个《创作手册》,规定相当细致。如必须有几段纪实的段落,必须展现商业地理,必须关注城市化进程……甚至采访是站着采还是坐着采,都有明确要求。

《与全世界做生意》从创意到播出,用了3年,最终呈现了33个故事,但找过的故事至少有100个。“这种纪实风格,没有深入调研,不敢轻易拍。”该片制片人张旭说。

老生意背后的故事

第三集《买卖不死》讲的是传统生意的故事。导演杨晓清之前拍过非遗纪录片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题材和手法上都不陌生。但是她说,拍《与全世界做生意》难度更大。

“拍做食物,呈现出来的都是朴实的人物,不招人讨厌。生意人就未必了。‘舌尖’的画面比较好呈现,但拍生意人怎么赚钱,不好体现。”杨晓清对本刊记者解释。

更难的是,有的故事非常精彩,但已经过去了,怎么办?只能靠演。

泰州木雕师傅的故事就是一例。韩国客商要求把佛像雕刻成韩国人的样子,木雕师傅“从来没见过佛像长得像韩国人的”,觉得太荒谬,一怒之下,当着老板的面扔掉刻刀,罢工了。

“这个师傅太有个性了,气场比老板还大,没杂念,本真还原自己。而老板可能想法比较多,拍了20多条,怎么拍都不自然。”杨晓清说。

杨晓清给木雕师傅设计了一个精彩的出场:在茶楼吃包子,点一桌子菜大快朵颐。因为客人要求,雕刻佛像期间不能沾荤腥。木雕师傅边吃边说:“莫得用,莫得用。”透出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泰州的习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为了展现这种“商业地理”,他们还去师傅的老家兴化拍了一场泡澡的戏。 (左)纪录片第三集《买卖不死》讲述一位泰州传统木雕师傅与国际客商合作的故事

(中)纪录片第五集《大生意》讲述义乌小商品走向世界的传奇

(右)纪录片第三集《买卖不死》讲述宁波红帮裁缝父子在上海滩的创业故事

“这些事情是存在的,但都是过去式,所以全是调研后精心设计的,很有喜感。”在杨晓清看来,摆拍并不违背纪录片的创作原则。“当然,绝大多数场景都是跟拍的,摆拍只是还原发生过的事,因为电视必须依赖画面。”

还有一个上海裁缝父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周艳推荐的,她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生于红帮,不止于红帮》的文章,讲宁波红帮裁缝在上海滩的创业故事。

“他们父子间的微妙关系、观念的差异,在上海这样一个风云际会、中外文化碰撞的地方,非常有戏剧性。”杨晓清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合适。

前期调研,老裁缝陈家宁的一举一动都很打动人。他是典型的手艺人,专注、执著、真诚,严谨到极致,性格很有魅力,客户都是他的粉丝。儿子陈风凡内向、随意,不愿意继承父业。父子之间,纠结重重。

陈家宁很少接受采访,难得如此坦诚地对人敞开心扉。杨晓清说,唯一的办法是真诚倾听,去理解,而不是为了挖到料,故意问一些刺激性的问题。最后,呈现在片子里的父子采访只有两三分钟,但幕后的采访有几个小时。

片子播出后,陈家宁父子特别感动,给杨晓清发来信息。父亲终于理解了儿子的内心,而儿子觉得片子“完美地呈现了我”。一个商业故事,演绎出“正能量”的结局,是杨晓清未曾预料的。

大生意的压力

第五集《大生意》的导演胡珩曾在央视新闻评论部拍摄纪实节目《生活空间》,做了10年纪录片导演。他对《与全世界做生意》的理解是:解读13亿人的生存压力。所以义乌最早进入他的视野。

在义乌,一个10平方米的铺面要800万元,这是真正的大生意。

他当时考虑从商品门类去找故事,如孔明灯、吸管、冰箱贴等。最后发现,不是商品,而是经营商品的人给了他灵感。

在义乌,他见了十几个人,最后选定两个做冰箱贴的人作为拍摄对象。“这两个人有年轻人的朝气,而且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一种反思。”

义乌的生意人大都是千万富翁。他们全年无休,一边抱怨太累,一边说“钱来了也得赚啊”。让胡珩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拍他们吃晚饭时,商人的妻子突然情绪爆发,说太辛苦了,牺牲了家庭幸福。

“其实,整个义乌都是这样,太快了,几乎没有生活,这就是中国人的真实写照。”胡珩说。

阿里巴巴的电商,把最偏远的地方和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联系起来。浙江乡下老太太做的鞋卖到了卢浮宫,欧洲富人家庭的便鞋,也是她们的产品。电商最直接地诠释了“与全世界做生意”。但商家要保守机密,不让胡珩拍摄。最后,胡珩采取“含糊其辞、隐约其行”的办法,说服了电商。

微信海外市场的故事,是最难拍的一个。每天有两名公关跟着胡珩,警告这不能拍,那不能拍。他要不断解释,为什么要拍这个场景,用在哪里。后来,他终于逮到机会――每天下班后,技术人员要熬夜到12点,这段时间没人“盯梢”,这样才有了一些正常拍摄。

筹备过程中,周艳给导演组开了一个书单,其中有何伟的《寻路中国》。“大量的细节,微观的角度,对我的创作可能有影响。”胡珩说。

商业文明不仅仅是钱

《与全世界做生意》开播那天,周艳写了一篇导演手记。“我始终觉得,我们没有正确认识商业文明。之所以叫‘文明’,肯定是有价值留了下来。不能正确认识这个价值,仅仅停留在对财富的讨论上,离商业文明还有距离。”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商业的理解就是钱。商业文明中有一些基本价值,比如规则、契约精神、妥协和谈判、分享共赢,等等,还没有建立起来。周艳想通过这个片子,探讨这些问题。

在她看来,商业的一些基本逻辑很有意思:一面无穷尽地追求利润,一面又必须分享利润,否则不可持续。

“大家说商业造成了贫富分化,但商业有自己的解决之道,它不会允许贫富分化那么极端。商人是最怕打仗的,所以很多国与国的冲突,因为商业利益,都不打了,得谈,而谈判是我们民族比较缺的,这些都很有意思。”周艳说。

但她也承认,关于商业文明的探讨只实现了一部分。故事太强大了,理念就可能淹没在其中。

网上的很多评价认为,《与全世界做生意》把商人精神拍出来了。周艳对这个评价颇感欣慰:“我们做传媒的人,经常传递负能量,各种吐槽。但商人就是各种打不垮,跟他们打交道觉得每个人都很积极。”

此前,BBC也拍过一部中国人与世界做生意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周艳认为那是典型的西方视角,强调中国在全球争夺资源。“我们想做的是一个新版本的《中国人来了》。”周艳说,“其实中国人的性格不具有侵略性,做的事情都是外国人不愿意做的,很辛苦。他们认为中国人使了各种招数,其实就是肯吃苦。”

周艳说,如果有机会,还会拍第二季。也许用50分钟讲一个故事,比如制造业,拍拍东莞。10年、20年后,这些影像会变成历史资料。

公关谈判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 谢丽尔・桑德伯格: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 谢丽尔?桑德伯格 女性请别怪罪你的性别! 谢丽尔?桑德伯格:Facebook的女当家 谢丽尔・桑德伯格 Facebook的女当家 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加州大学伯克利的演讲(2016) 谢莉尔·桑德伯格:Facebook背后的女人 谢丽尔•桑德伯格 当你怪罪性别妨碍自己时就承认了女性的软弱无力 谢丽尔·桑德伯格:Facebook 第一夫人 谢丽尔?桑德伯格:向前一步,世界如你所愿 谢莉.桑德伯格Facebook离不开的女人 雪莉·桑德伯格:有些事情注定要去做 首席运营官谢莉.桑德伯格:“我要坐在谈判桌边” 谢丽尔・科尔:这才是真实的我 桑格尔的诗 桑德伯格说,那些年轻的女孩没人想做个女权主义者 豪赌人生的谢尔登·阿德尔森 桑德尔的《正义》课 “全球影子政府”:彼尔德伯格俱乐部 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 谢尔的世界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谢丽尔·桑德伯格: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 谢丽尔·桑德伯格: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 谢丽尔・桑德伯格

2011年成为福布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女性排行榜”第5名时,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不相信自己该排在米歇尔・奥巴马和索尼娅・甘地之前,她对前来恭贺她的同事说这个排行榜是“可笑的”。当朋友们在Facebook上转发这条新闻,她请他们删掉链接。总之,她反应过激,好像你再夸她一句,她就会流下眼泪。她好像希望逃离一种荣誉。

2014年,谢丽尔・桑德伯格名列同榜第9名,米歇尔・奥巴马是第8名。这次她大概不那么难受了,因为她的母亲不会像上次一样打来电话说:“亲爱的,我的确认为你很有影响力,但跟米歇尔・奥巴马比就很难说了。”事实上,连谢丽尔的母亲都不认为她具有这份影响力和荣誉,生怕她被人当成笑话。虽然排名降低,同2011年相比,谢丽尔・桑德伯格显然更具影响力了。2013年Facebook上市,使她成为一名科技亿万富翁。

扎克伯格的黄金搭档

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1969年8月26日出生于华盛顿。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被媒体称为“Facebook的第一夫人”。她是美国薪酬最高的女高管,被美国媒体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女人”。

2007年,Facebook已跻身美国社交网站访问量排名前列,但时年23岁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却感到自身经营能力有限,急需帮手。有人向他推荐时任谷歌公司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副总裁谢丽尔・桑德伯格,但他并未与之联系。在他看来,Facebook网站虽然访问量增长迅速,却盈利寥寥,对已在全球最大搜索引擎运营商掌管4000名员工的谢丽尔・桑德伯格可能缺乏吸引力。

12月的一天,扎克伯格前往硅谷高管丹・罗森斯韦格家参加圣诞派对,在门口遇见谢丽尔・桑德伯格。他上前介绍自己,与谢丽尔・桑德伯格相谈甚欢。“我们在门边交谈了可能有一个小时。”他回忆说。

交谈中,扎克伯格得知谢丽尔・桑德伯格有意跳槽,便在圣诞假期过后约她面谈。接下来的6个星期里,扎克伯格每周拜访谢丽尔・桑德伯格家一两次,常常聊到深夜。按照谢丽尔・桑德伯格丈夫戴夫・戈德伯格的说法,两人的接触“好像约会”,聊的都是些“非常哲学”的话题。

如此接触使扎克伯格确定,擅长管理的谢丽尔・桑德伯格正是他寻找的绝佳合作伙伴。“有人是出色的管理者,能够管理庞大组织;有人精于分析或注重发展策略。”扎克伯格说,“这两种特质通常不会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我自己更多属于后者。”

2008年3月,谢丽尔・桑德伯格应邀出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

谢丽尔・桑德伯格刚上任时发现,Facebook员工对她“心怀畏惧”。这“畏惧”或许缘于她曾供职谷歌等大公司,更因为她身为女性,却成为Facebook这样一家男性员工占绝对多数的硅谷企业“二把手”。

谢丽尔・桑德伯格以坦诚沟通打消员工疑虑。“她走到数以百计员工的办公桌前,打断他们说,‘嗨,我是谢里尔・桑德伯格’。”Facebook产品副总裁克里斯・考克斯回忆说,“这样坦诚的姿态,好像在说‘好了,放下你的戒备。我不会与马克・扎克伯格粘在一块儿。我将试图与你们建立良好关系’。”

谢丽尔・桑德伯格每周定期与扎克伯格举行两次会议,同时加强与考克斯、主管工程师迈克・斯科洛普夫和首席技术官布莱特・泰勒等Facebook高管的沟通。“她因真诚而建立信任,”考克斯说,“人们可能对马克扎克伯格生畏,谢丽尔・桑德伯格克服了这一点。”

扎克伯格感激谢丽尔・桑德伯格代他处理宣传策略、人事任免、经营管理和政治公关等他本人“不愿处理的事务”。他说:“她处理所有我原本可能不得不做的事,而且她擅长得多。”

帮助Facebook实现盈利

初到Facebook,谢丽尔・桑德伯格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使这个网站不但受用户欢迎,而且赚钱,成为一项真正的生意。

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Facebook创始人和高管多为工程师出身,与其他很多成功网站的工程师一样,主要专注于创建一个“很酷”的网站。在他们看来,网站够“酷”,收益自然就来。

然而,作为社交网站,Facebook比其他很多网站收集更多的用户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朋友圈子、工作单位和照片等,使保护用户隐私成为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也使在页面中植入广告这一多数网站的主要盈利方式在Facebook难以实施。

一些人怀疑,Facebook如果不能盈利,可能与一些曾风靡一时的网站一样,如流星划过,最终淡出互联网界的激烈竞争。

还有人认为,扎克伯格性格羞涩,缺乏经营管理技能,可能难以把Facebook推向商业成功。

谢丽尔・桑德伯格定期举行高管会议,试图找到让Facebook盈利的方法。会议探讨了广告、电子商务和用户注册收费等各种实现盈利的可能性,鼓励与会者就如何增加网站收入展开辩论。

讨论很快取得成果。2008年春末,Facebook高管达成共识,应该依靠在网站页面中谨慎植入广告赚钱。这一策略确有成效。2010年,Facebook由两年前资金几乎“有出无进”的状态转变为年收入数亿美元。

谢丽尔・桑德伯格加盟Facebook 3年后,网站员工人数从130人增加到2500人,全球范围内用户数量从7000万增长到7亿。

女性权益倡导者

如今的桑德伯格在商业领域已经取得巨大成功,财富方面也已成为亿万富豪。

美国参议员克莱尔・麦卡斯基尔曾经表示:“年轻的桑德伯格在政界将会取得同样非凡的成就。但时下,她正在个人领域为女性权益作出自己的杰出贡献。”显然,这是Facebook“幕后女王”的第二战场。

在很多人眼里,桑德伯格是职业女性的成功范本,由她所著的女性励志读本《向前一步》超过八周占据《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第一名;2013年7月,该书中文版问世以来,已再版了六次。

然而,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桑德伯格坦言,自己也并非一路都那么勇敢。高中期间,她被学校评选为最有潜力的学生之一。得知这一消息,桑德伯格的第一反应并不开心,反而是感到有点“难为情”。她甚至悄悄让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划掉,怕别人因此而疏远自己。

“男人越是成功,他们越是受到欢迎。但女性则相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人害怕站在领导岗位上。”她说。

从《穿普拉达的恶魔》到最近在国内热映的《一夜惊喜》,不论中西方,很多影视作品中刻画的“女强人”形象,都或多或少带有“女魔头”的影子:她们对人苛刻,一心向上,在获得事业成功的同时,感情、家庭往往一团糟。

“社会告诉女人不要表现得比男人强势。我们常常将这些消极信息内化了,结果在我们需要向前一步的时候,却选择了退缩。”桑德伯格说,“有时候,这种内在的阻力,往往更强大,也更可怕。”

在世界不少地方,谈到女性平等都会引用中国的一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然而在职场中,女性还远远不能和男性平分秋色。桑德伯格说,全球上市公司的95%的掌门人都是男性,全球200多个国家,只有16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女性。

毋庸置疑,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女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桑德伯格说,如果没有中国女性的参与,中国的经济也不会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中国如果要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必然需要更多的女性投入到工作中来”。

对很多职业女性来讲,怀孕常常是事业的转折点。她们常常会为此推掉升迁的机会,甚至淡出职场。但桑德伯格并不建议女性提前好几年为了怀孕而在事业上减速。“只有在怀孕之前加速前进,才能保证孕后返回职场有更多的选择。”

桑德伯格自身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诠释。她在年近四十的时候产下了自己的女儿,七个月之后,Facebook邀请她出任首席运营官。在怀孕前,她是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

不久前,桑德伯格在北大的演讲,现场爆满,其中女性听众占了一半多。多年来为职业女性奔走高呼的她,一直不愿被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说‘主义’太沉重了,我想做的,就是为女性争取到理解和公平的权益。”桑德伯格说。

桑德伯格希望女性能够团结起来,参加提高自省的活动。在她的书中,桑德伯格呼吁女性认清现状,即女性被评判的标准比男性更加严厉,工作的薪酬却不如男性。她还呼吁抵制许多企业因女性员工即将临产而被推迟升职的行为,呼吁家庭中丈夫与妻子同等分担家务活,呼吁女性撰写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

为此,桑德伯格还创建了一个基金会――Leanin.orc。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女性都可以参与到这个网络中,向她们提供支持。

公关谈判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 中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谈判秘辛 快舟火箭将于年底完成首个商业发射 中国一民企要为丹麦发射火箭 中国模块化箱式发射火箭炮 火箭重新发射 《火箭发射》等 发射吧!小火箭 中国运载火箭的长征之路 中国正式开启火箭商业化运营 神八发射创造中国火箭入轨精度最高纪录 火箭发射燃气流场仿真分析 火箭是在哪里发射升空的 私人订制发射探空火箭 可回收火箭助推廉价航天发射 自制火箭发射架,保送清华 全球最小运载火箭发射失败 俄“联盟/进步”火箭发射失败分析 中国体育商业化之路 阿丽亚娜火箭成功发射双星质子M火箭发射“阿星”失败 “中国火箭”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中国火箭商业发射之路 中国火箭商业发射之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齐岳峰")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990年4月7日,中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图为准备运往发射场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从1985年到2015年,中国火箭商业发射走过了30年。

7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对《t望东方周刊》感慨道:作为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卫星发射技术,令中国硬是在高科技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1985年10月,经中央批准,当时的航天工业部决定开展中国火箭对外商业发射活动。火箭研制任务很快下达到龙乐豪所在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他记得,当时长征火箭仅仅飞行了十几次。

而且,因为“过去不能说”,国际上对中国的航天实力几无了解。

次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失利,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相继发生事故。

在此后一段时间里,中国航天人在国际市场上一度意气风发。可如今,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宇航部部长李同玉的说法,中国航天人不得不再次想办法“重返国际主要市场”。

为此,“中国人一直在努力。”

无路可退

努力的基础是硬件与措施。

不得不承认,中国火箭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的倒逼。“18个月打造一枚火箭”的故事,在中国航天界广为流传。

1988年,美国休斯公司率先使用中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与休斯公司的业务,是长征火箭首次与美制卫星对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门为此研制了新型火箭“长二捆”。此后,该型火箭在中国航天发射市场上声名鹊起,成为国人讲述现代中国成就的一个代名词。

龙乐豪记得,1990年2月,14名休斯公司专家、3名机组人员以及2名担任护送任务的特工,乘专机护送“亚洲一号”卫星抵达西昌。

卫星从机场装车运往发射场时,前有车队开路,沿途设置了重重警卫。车队每到一县,都由当地公安局长带队护送交接,沿途车辆一律禁止超车和会车。

车队行至当年石达开兵败之地葫芦崖,被狭窄的山路阻住。中方指挥部决定炸山,起爆后,数十名百姓和车队人员手扶肩扛,硬是让车队一寸一寸移过了葫芦崖。

据说,为免颠簸,当地政府发动群众,把车队必经的一片河滩里的小石头捡了个干干净净。

而在新落成的基地卫星厂房,为了使空气洁净度达到国际标准,发射站地面设备营的战士跪在地上,用白布和绸布蘸着酒精,把近千平方米的地板反复清洗了6遍。

当时,中方向美方转交了卫星厂房的所有钥匙,装了整整一脸盆。

有人对此不满,说让美国人控制卫星厂房,这是出卖国家。

按照合同,美方必须在中国境内完全控制该卫星。不过,中方决不允许美方进入中国火箭测试大厅。

当时发射场没有逃逸设备,美方很惊讶:万一发生事故怎么办?中方回答:无路可退。

于是美方人员死活不肯上发射架。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亚洲1 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全中国都沸腾了,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射美方卫星。

中国航天正式成为世界市场上重要的卫星发射服务提供商之一,中美间也迎来了一段商业航天合作的蜜月期。

他们害怕

与外国人“不打不成交”的龙乐豪,常常想起中国航天史上的惨痛一页――1990年3月22日,“长二捆”火箭执行发射任务时,控制点火的电子线路出现问题,导致发动机关机,点火命令下达后,火箭纹丝不动。

在这种情况下,箭体内贮存的大量推进剂必须泄出,否则将发生重大事故。

其中一个环节需要人工操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工人魏文举,两次进入残存剧毒燃料的火箭贮箱排除故障,最终因吸入过量毒气,抢救无效牺牲。

从此,每逢发射进行到火箭加注推进剂阶段,在西昌基地现场的外国公司主管都会迅速撤走,“在现场他们害怕”。

但外方人员撤走也会引发问题。

1997年10月17日,中方为美方一家公司发射商业卫星时。按程序,火箭起飞前负8分钟(倒计时8分钟),卫星并没有自行供电,这意味着,火箭上天后,卫星将无法工作。

龙乐豪记得,当时美方守在现场的两个工作人员急得满头大汗,但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原来美方告诉中方的发射窗口是假的。龙乐豪火了,说一旦影响发射,你们要负全责。

无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都要找到美方技术负责人。指挥部找到发射基地军方负责人,请求协助。军方迅速命部队出动,从美方负责人所在的西昌宾馆一路加强警卫,将其护送至发射场,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从此以后,外方负责人再也不敢擅离现场了。

一年后的1998年5月30日,在另一次对外商业发射行动中,卫星制造商、美方劳拉公司相关人员也来到了西昌。一天夜里,担心发射窗口变化的龙乐豪睡不着,爬起来出去观察,结果遇到了美方人员,双方会心一笑。

龙乐豪说,外国人最终从“比较自信、比较牛”,变得“比较谦虚”。

“中国火箭有问题”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火箭发射次数达到203次,位居世界前列。当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曾对媒体说:近10年来,中国火箭从原来每年三四次发射,到现在平均每年发射十余次,总共114次的发射记录,以95.5%的火箭发射成功率稳居世界前三位。梁小虹当时说,中国未来3年预计将完成50次发射。

1996?2011年,中国火箭连续102次发射无一败绩,排名世界第一。

即便发射连续取得成功,中国航天人还是感觉到,美国人“从根本上瞧不起中方”。

美方对中国的限制由来已久――虽然长征火箭补充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发射能力的不足,在最高峰时曾占有7%?9%的市场份额,但自1991年开始,美方以中方向他国转移导弹技术为由,先后多次对中方制裁。

1996年2月1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方当时运载能力最大的“长三乙”火箭发射美国的708通信卫星,该星价值5亿多美元。凌晨3时,火箭起飞。但刚刚离开发射台,飞行姿态就出现异常,约22秒后,火箭一头栽向了山根,顷刻间山摇地动,星箭俱损。同时,中方人员有6人伤亡。

后来有人回忆当时的场景称:“耀目的白炽火光、震耳的爆炸巨响、剧烈的大地抖动、呼啸的冲击波接踵而至。炽烈、短暂的白昼般的燃烧过后,紧接着是一片黑暗,寂静无声。一团黑色蘑菇云从爆炸点悄然腾空,慢慢飘散……”

中方的一名现场摄像人员嘶喊:“完了!”

多年以后,人们还记得,爆炸现场的协作楼已经成了一个架子,门窗剥落,所有的玻璃都在氧气的聚合与发散中化作了颗粒。

美方就此声称“中国火箭有问题”,非要组织独立的国际专家评审团调查。

而李同玉记得,一度,保险公司为商业发射提供的保费保率被提升到27%,这个数字在航空航天财产险领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担心我们的火箭不可靠”。

同年8月, 长征系列火箭再次发射失利,中方一批发射合同被取消。

“他们一定偷了别人的技术”

那时候,中国紧急启动国际公关,龙乐豪等人被要求进行专业材料的梳理,希望能够重启国际市场对中国火箭的信心。

但美国人并不买账。1998年,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区法院指控休斯公司和劳拉公司参与长征火箭的故障调查,违反了美国武器出口控制法。随后,美方以防止向中国转让卫星及导弹技术为由,拒绝批准休斯公司与中方的合作协议 。

次年,美国公布了《关于美国国家安全以及对华军事及商业关系的报告》 (考克斯报告),称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系统地盗窃美国的核技术和军事技术。 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1999年7月15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发表谈话,针对《考克斯报告》在核武器的制造、商业卫星发射、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机床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等方面对中国的歪曲、攻击,用大量事实进行了详细的批驳和澄清

中方很快对此给予了回击,时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张丽辉对中外媒体说:在世界航天史上,第一个发明古代火箭的是中国人,第一个提出星际航行概念的是俄国人,第一个研制成功现代弹道火箭的是德国人,第一个提出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设想的是英国人。按照考克斯的逻辑,美国在别人之后掌握了这些技术,是否也窃取了别国机密?

时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用了一个形象比喻:赵先生有一副很好看的眼镜,镜架是镀金的。可赵先生有钱买这副眼镜吗?他一定是偷的。这么精巧的工艺,中国人能做吗?他们一定是偷了别人的技术。

话音未落,全场大笑。

但1998年以后,中国火箭再也没有发射过任何一颗美国卫星。

李同玉告诉本刊记者,连续多次飞行成功的长征系列火箭 “理应有更多的国际商业用户”。

《考克斯报告》公布后,美国国会特别指出,美国总统无权将卫星及其相关物项从军品清单中撤除。

全球绝大多数卫星都是美国制造,哪怕一些国家自主制造的卫星,也可能含有美制元器件。1999年,商业卫星被列入美国军品管制清单,中方正在执行的5个商业发射服务合同相继终止。

美方对市场的限制越来越多,在申请卫星出口至中国发射的许可过程中,申请公司必须提供大量资料,例如:所有与卫星军用敏感技术有关的资料;从美国国家安全的角度,提出出口到中国发射的理由:出口到中国发射对中美贸易逆差或顺差有何影响?对增加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有何影响?等等,很多卫星公司知难而退。

事实上,如李同玉等人了解,虽然美国航天界曾提出改革卫星出口管制,扩大与世界航天界贸易,但又怕国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整个卫星出口管制改革,于是在改革条款中明确提出“中国例外”。

从1958年至今.历来重视航天事业的美国,由总统负责航天最高决策,国会则通过专门设立的航天委员会负责审查拨款。在它军民分制管理的航天管理体制中,国防部负责军事航天的管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民用航天管理。承包商、科研部门、大学等为实施层,政府与企业方面主要以商业合同的方式运行。

一度,在副总统任主席的国家航天委员会里,国务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等要员均赫然在列。他们的职责除了必要的协调,还有“以空间探索为手段为美国谋取或增进国家安全、科学技术、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利益”。

从1996年起,“国家航天委员会”变更为“白宫科学技术委员会”,并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共同主持政策制订。

没有任何理由中止发射计划

2005年,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制造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中国航天人感慨,此次发射打破了中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长达6年的沉寂。

中国火箭的可靠性渐渐获得公认。李同玉说,后来保险公司都愿意把保险卖给他们,且费率很低。

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进入世界航天俱乐部,李同玉们也不断接到一些国家的咨询:“我们的卫星能不能在我们本国发射?”

但美国人推出了更苛刻的法案,提出无论哪个国家,只要用于发射的卫星上使用了美国产的元器件,都不能使用中国火箭发射。一个残酷现实是:美国垄断着全球大多数卫星的制造。

2001年12月31日,中美商业发射服务国际贸易协议备忘录终止,中方更难拿到外星的商业合同了。

直至2005年,中国才拿到了一颗“亚太六号”的商用发射合同,这是中国发射的首颗欧洲化卫星。

但中方的技术实力没有因市场受限而退步。迄今中国已经进行40次商业卫星发射服务,把23个国家和机构的49颗卫星(含10个搭载体)送上了太空。

但如李同玉所说,如果没有美国的限制,中国还可以做得更好。

被美方限制在国际市场的活动后,中国完成了新一代卫星的研制与飞行,并顺利实施了载人航天工程。2007年,“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中国拥有了更为强大的整星交付与发射能力。那一年5月14日,中方利用卫星平台,成功地将分属四国的4颗卫星同时送上了太空。

近些年,中国把目光转向了欧洲及新兴国家市场,原因在于,双方可以通过卫星制造及宇航发射合作避免美国因素。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相继开展多项航天合作。中方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透露,中国与欧洲空间局在中欧航天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下,共同签署《中欧航天合作现状和合作计划议定书》。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球探测任务实施期间,双方开展紧密合作。 2008年10月29日,在委内瑞拉东南部玻利瓦尔州卢埃帕,时任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左)与时任中国驻委内瑞拉大使张拓握手庆祝中国成功发射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首次向拉丁美洲用户提供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

中国还与委内瑞拉签署关于和平利用和开发外层空间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中委高级混合委员会科技、工业和航天分委会。2008年,中国成功地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委内瑞拉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委内瑞拉拥有的第一颗卫星,也是中国首次向拉美用户提供整星出口和发射服务。

那次发射同样被美国认为是有军事用途,比如怀疑其可以“窃听”。据说,时任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电视讲话中说道,美国在卫星发射前几小时曾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中止卫星发射计划,并对卫星部件进行检查,理由是该卫星已经被进行了某些调整,很可能引起干扰。

而中国政府的回应是,“没有任何理由中止发射计划”。

水平越高,越愿意合作

2008年,中法双方签订了发射卫星的相关合同。法方为“中方的老伙伴”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发射对象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研制的大功率广播通信卫星。

双方确定合作之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共和党众议员罗拉巴克尔公开指责,认为这是“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开始与奥巴马政府玩捉迷藏”。

2011年,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制造的5400公斤的W3C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为欧洲卫星运营商提供发射服务。

次年,中方迎来了更密集的发射。2012年11月,土耳其国产的GK2卫星在法国完成最后的功能测试,运往中国。12月1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

合同方土耳其公司的首席工程师曾表示,土方这次发射地球观测卫星之所以选择长征火箭,是在“以国际竞标的方式,对各投标方进行技术优势和费用的全面评估后”作出的决定。

2012年,限制条款的适用范围被美方扩大,原定交由中国发射的土库曼斯坦卫星被迫终止,李同玉记得,当时那颗卫星的发射合同已签订,中方的火箭也已经生产完工,但发射合同最终落到了美方公司手里。

也是在那一年,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报告,呼吁国会放松对卫星和相关设备的出口管制,但中国被排除在外。那份报告称,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进步,部分归功于成功的对美间谍活动。

李同玉觉得,美国的“卫星制造垄断”若不放开,“对我们是巨大障碍”。而中国火箭在国际市场上“不应该是现在的份额”,他们要“时刻准备承担更大责任”。

如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批量生产能力迅猛增长,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用户的应急发射要求,年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火箭发射周期也从曾经的60天减到21天,实行了航天史上最大规模的火箭跨型号百发组批生产。

2015年,中国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飞在即,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即将问世,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即将诞生。

美国人的心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宇航员哈德菲尔德曾公开对媒体表示,“仇恨和猜忌是能够被克服的”,“中美两国需要超越熊猫的象征性合作方式,而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上一篇:生活中艺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动画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