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22:32:18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经过将近两周的实习,我们共参观了六个工地和听了一个讲座,看了一个相关的录象。从各个方面学习了好多书上没有的知识。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工和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起了提示了向导的作用。现在我就对参观施工现场这部分内容作一个总结,和我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一点认识。

第一天实习上午我们参观了一座十七层居民住宅楼。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楼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楼的结构主体,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跟着老师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 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 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 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除此之外,老师介绍了桩的类型、墙外的保温层、以及混凝土内各种管道的作用和每层的大体结构等。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实结(二)

1.实习单位、岗位简介

1.1重庆市渝兴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重庆市渝兴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授权范围内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销售:建筑材料。公司秉承“翘楚之上,奢誉之上”的开发理念,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运作,在不断发展中优化产业结构,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内设行政部、财务部、工程部、开发部、合同部、资产部、融资部七个部门。公司人员结构优化合理,各部门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协调,互助互进,有效推动公司运转。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开发银行泉州市分等金融机构的鼎立支持下, ,经过几年的发展,各项业务均取得了较好成绩,推进了我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心工程的时程,加快了我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1.2实习岗位

本人于20xx年12月23日开始,在公司合同部实习。合同部主要几个职责:

(1)负责收集、分析、研究相关经济信息、政策、法律,负责处理涉及工程经济合同的民事诉讼工作。协助处理其他民事诉讼工作。

(2)负责收集工程建设的相关造价信息,负责公司建设项目的估、概算的编制或审查核定及报批工作。

(3)牵头进行项目的预、结算审查核定工作,并定期对项目的计量、计价、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负责公司各项工程的相关招、投标活动及建设项目经营活动;牵头完成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审查报批工作。

(5)牵头完成各项经济合同的审查、签订工作,负责公司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

(6)牵头审核工程完成量,负责审核完成工程进度款与支付的会签。

(7)负责配合跟踪审核与审计单位完成工程项目的审核与决算审计,协助财务部完成财务决算。

(8)负责完成公司咨询、招投标等资质管理工作。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实习期间,本人主要的也是经常性的工作是:

(1)参与公司建设项目的估、概算的编制。

(2)参与审核工程完成量以及审核完成工程进度款与支付。

(3)配合跟踪审核与审计单位完成工程项目的审核与决算审计。

(4)参与对巴南区南温泉音乐广场招标文件的审查报批。

实习期间主要学习及参考资料:

《招标文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广联达软件》

2.实习内容及过程

2.1实习时间

20xx年x月23日20xx年x月28日

2.2工程概况

由重庆市渝兴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城东片区工程,该项目毗邻华侨大学与城东中学,周边大型购物广场、银行、邮政局等设施齐全,享有优质的教育和生活配套,为建成大型的人文社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2.3实习主要内容

2.3.1工程量计算与审核实习

(1)、熟识图纸,收集资料(包括施工规范、设计文件、勘测资料和各种定额、验收规范等)。

(2)、在计算相应分部工程量时必须熟读定额,掌握相应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内容及方法和调整系数的关系等。

(3)、掌握建筑面积的构成内容,准确地计算出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建筑面积。(掌握什么情况下不计建筑面积,什么情况下计建筑面积,什么情况下计一半,特别注意雨蓬、阳台、挑檐、站台、走廊、台阶、门厅、楼梯等特殊部分建筑面积计算)。

(4)、土石方量计算。(必须明白地坪平整、挖沟槽、挖地坑、挖土石方等挖方量区别,掌握他们对应的定额工程量和清单工程量计算方法。大型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的横断面法和网格划分法的应用。填方量计算和一些特殊挖方的定额调整)

(5)、桩基工程量计算(包括打、压预制方桩、管桩及其接桩;打钢板桩及其安拆导向夹具;打或钻混凝土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深层搅拌桩等以及他们对应送桩、截桩等工程量计算)

(6)、砌筑工程量计算。(包括砖砌基础、砖砌墙、砖砌柱基和砖柱、砖砌烟囟;其他砌体所砌的墙、柱、基础等)

(7)、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包括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柱、梁、板、及其他特殊部件的模板工程量计算、现浇混凝土制作量计算、现浇混凝土浇捣工程量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预制混凝土制作量、浇捣工程量、预制构件运输量、安装工程量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包括墙体加固筋)、及一些预埋件工程量计算等。

(8)、楼地面工程量计算。(包括整体楼地面、石砌块料楼地面、塑料和木质楼地面工程量计算。特别注意这三种楼地面计算范围的不同)。

(9)、屋面工程量计算(包括面层、基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漠等计算)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改革

作者简介:廖礼平(1979-),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工程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编号:JXJG-14-59-3),主持人:廖礼平。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5-0067-04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总结,是学生从单一的知识学习到能力提高的转变,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协调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等综合方面素质的训练过程。

一、毕业设计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业问题,是新时期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现“零距离就业”,是每个院校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为使“零距离就业”成为现实,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临毕业前设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实践(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使学生受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初步职业训练[2],比如,工程造价专业就包括工程识图,现场施工与组织、工程预结算、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各工作流程。但因受传统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践环节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为此,课题组在某职业技术学院及某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中开展了问题调查,进行了文本分析。

(一)课题调研背景、路径

本次调研,以江西省某高职院校及某高专院校为对象,两所院校在校内师资、毕业设计管理性文件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不存在影响毕业设计实施效果的技术问题。但是,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依然不理想。调查内容及路径如表1。

(二)课题调研结果及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随机抽取520份有效问卷,进行质量分析,结果如表2。在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方面,学生自主选题的仅占19.5%,明显偏低。毕业设计选题性质,毕业设计与毕业报告两类合计达到79.1%,论文类仅占11%,说明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选题以应用技术型为主。选题与专业的关联性达89.6%;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就业的相关性仅为48.6%,这两者充分说明专业与就业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与此同时,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为56.2%,说明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结合仍存在差距,须加强之间的连贯性。从毕业设计完成的时间看,61.1%的学生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到2个月,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半年及学校规定的18周;教师指导情况,指导3次以内的占41.3%,这两者说明学生投入的时间不足、教师指导不够。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为84.4%,这说明毕业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在老师,另有其他因素。毕业设计质量影响要素中,除前面的时间原因,知识欠缺、资料不足占83.8%,应为主要障碍。毕业设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来看,90.4%认为有贡献,31.3%认为贡献很大,说明毕业设计至关重要[3]。

综上调查及分析,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主要有:第一,迫于就业的压力,大多数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缺少热情,没有足够重视;第二,指导老师的指导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就业岗位各环节各流程全部覆盖,加上平时还有教学工作,时间安排没有足够的灵活性;第三,毕业设计教学周期长,学生管理难度大,尤其是安全方面,教学效果不显著,存在毕业设计形同虚设,有些专业甚至出现“放羊”现象,比如建筑施工类、会计类专业。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质量。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必须改革。

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构建

笔者以江西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包括毕业设计的安排、指导老师及学生的管理、顶岗实习的布置、实施及考核、成绩的鉴定等方面。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本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及可拓展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以全过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技术及基层造价管理岗位为主。院校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始终围绕专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进行。所以,毕业设计必须基于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进行安排[4]。

(一)调查阶段――做好毕业生跟踪工作,把握毕业生顶岗及就业状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其培养对象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对其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做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有机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

近几年,通过对江西省中恒建设集团、江西建工集团等用人单位的调查、回访,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二是以现场管理人才为主。工程造价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主要以工程项目造价员为主,占到毕业生总数的近六成。及时让学生掌握情况,毕业设计才更有针对性。院校可以在第五学期将上述情况通过主题班会、就业指导、岗前培训等形式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有一定的预期。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采取多途径分流毕业设计工作

受建筑类企业项目分散、实习工地安全隐患多、实习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工程造价毕业生集中就业人数相当有限。为更好做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院校在第五学期中段,一方面,与就业指导中心密切联系合作企业,尽最大努力安排集中顶岗;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社会各用人单位信息,举行供需见面会,积极推荐学生分散顶岗;第三,校友、积极协助,学生主动参与,专业教师积极推荐。社会、院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将每一毕业生顶岗实习岗位落实到位。学生进入实际岗位,在院校、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求职意向等,自主地选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价、工程招投标、现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测量、工程资料管理等方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报指导老师、院系审批。当然,院系也鼓励毕业生,按照《毕业设计》课程标准确定的方向性选题要求,进行自主创新创业。这样,学生、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协同努力,将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顶岗或就业有机结合,指导老师按规定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汇总、审核、开题指导工作,确保毕业设计选题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到企业调研及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

为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校内专业带队指导老师通过巡查,或现代化通讯设备、网络等对小组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处理、解答。同时,为加强过程控制,教研室、系部、教务处(或实训中心)安排四次集中检查。第一次检查,每年12月初,顶岗实习动员会。主要针对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等情况,进行专业就业指导宣传,动员学生顶岗实习,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第二次检查,来年1月上旬进行,顶岗实习布置工作。根据第一次集中后的动员情况及指导老师下企业调研结果,指导学生落实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工作,完成顶岗实习报告书的发放及填写指导工作等。布置第二阶段指导老师1月至4月上旬下企业调研工作。第三次检查,来年5月上旬进行,毕业设计答辩会。针对学生顶岗4个月以来工作过程、毕业设计环节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心得体会进行交流;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顶岗情况、指导老师的指导情况、学生实习报告的填写情况等;布置第三阶段指导老师在5月至6月上旬下企业调研工作。第四次检查,安排在来年6月中旬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总结会。主要工作包括,针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完成后的收获、体会以及教研室、系部、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学生顶岗实习报告书的批改、总评、鉴定工作。

(四)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按学生顶岗方向分组进行

在每年6月上旬,毕业生返校,学生辅导员、教研室、系部主持毕业生答辩会。答辩会按毕业设计选题进行分组,比如工程造价学生可分为项目招投标组、建筑施工组、工程监理组、工程预结算组、建筑测量组、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组等。答辩程序按每人10分钟汇报进行,每人分三阶段:自我介绍、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介绍、答辩。答辩成绩按指导老师给出的过程成绩(60%)、教研室安排评阅教师给出毕业设计评阅成绩(20%)及答辩专家给出答辩成绩(20%)。

(五)顶岗实习考核――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

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重学历、转为学历、能力、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并重。责任感、协作、创新等成为现代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顺应这一转变,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也须进行改革。顶岗期间学生的道德品格、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组织规律、创新创业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评价过程以定量考核为主,最后按优(85分以上)、良(70-84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给出顶岗成绩。

三、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措施

高职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其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应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毕业设计学科体系,开展基于顶岗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顶岗实习工作过程中,通过专业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与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选题工作,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应淘汰与顶岗实习岗位关联度不高、缺乏应用技术价值的课题,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寻求选题方向,将生产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管理性问题纳入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中。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总结其岗位特征,归纳出与本行业、企业岗位联系密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建成难度适中、内容覆盖面广、与企业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毕业设计题库。要进一步细化毕业设计选题各项指标,尊重知识,尊重学生兴趣,实现毕业设计选题的灵活性、高效性。

(二)加强监控,构建学生、学校和企业共管的毕业设计监控体系

推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需要学生、院校和企业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这是确保毕业设计改革过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毕业设计周期长、人员相对分散,尤其是建筑类专业,项目流动性大,这样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应构建由指导老师、企业兼职教师、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多层次多角度的过程监控体系。通过这一科学体系,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毕业设计实践、答辩、成绩考核等各环节进行监控,以确保毕业设计目标的实现。经过长期的实践、优化,在校企合作的支持下,最终形成“校企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从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

(三)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鼓励校内教师到企业调研、挂职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及水平。同时,从企业聘请一批能工巧匠,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优势,从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导师团队。建立企业“教师联系站”,成立企业毕业设计指导办公室,由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工作,实现校企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的运行机制[5]。

(四)突破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实现毕业设计成果多元化

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兴趣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实际,由学生自主地选择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可以是毕业设计、毕业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实验报告、创新发明等。比如,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其毕业设计可以是编织一份完善的预算书、一份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一份规范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也可以是一份规范的监理大纲。

(五)健全校企共同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应根据毕业设计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是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环节。应细化指标、量化指标,定性定量相结合,探索成立由校外专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社会共同组成的毕业设计评审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改变传统的只有指导老师或只有校内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程序式答辩”的评价模式。大胆创新,逐步形成由指导教师、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毕业答辩――毕业设计成果展示――企业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答辩新模式,以社会、企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真正实现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比如,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答辩,可以聘请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领导等,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实现毕业与就业的衔接。

参考文献:

[1]王焱,柳天杰.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0(11):210-211.

[2]周志近.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生活教育,2012(12):93-95.

[3]管新平,等.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调查与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8):18-20.

[4]鄢维峰.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62-64.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相关注册执业资格对环设专业毕业生掌握知识的要求

1.注册机电工程建造师资格的取得要求环设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2002年12月国家人事部、建设部联合颁布《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02]111号)》,明确指出对建造工程项目总承包和施工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在该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的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机电工程项目中电气工程、管道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动力设备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建筑消防工程、电梯工程、防腐绝热工程等施工程序、施工技术及调整的要求,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如招投标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采购管理、施工资格管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成本管理及试运行管理)。

2.注册安装造价工程师资格的取得要求环设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1996年8月国家人事部、建设部联合颁布《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1996]77号)》,该文件指出凡从事于工程建设活动的建筑设计、施工、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价管理等单位和部门,必须在计价、评估、审核(查)、控制及管理等岗位上配备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该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工程部分)》及《安装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的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管道工程、供热、供水、通风、空调及燃气专业工程、电气专业工程、自动控制及仪表专业等安装工程常用的材料;掌握上述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掌握上述安装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熟悉上述安装工程量计算方法;掌握上述安装专业工程计量实务;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3.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取得要求环设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1996年8月建设部、人事部联合颁布《建设部、人事部关于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建监[1996]462号)》,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建设工程监理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进入全面推行阶段。该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专业知识内容前面两个注册师考试大纲中已完全覆盖。

某区域性高校环设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体系的完善

注册机电建造师、注册安装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制度的实施对区域性高校环设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针对注册机电建造师、注册安装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所需的知识,区域性高校现行的环设专业课程体系须进行必要的完善,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方面增加与之衔接的相应知识内容。现对某区域性高校环设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体系的完善进行探讨。

1.基础课方面在原设置的主要课程:马列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上增设必选课“建筑法律法规”。

2.专业基础课方面在原设置的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备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等基础上增设“动力设备工程概论”课程。

3.专业必修课或限选课方面在原设置的主要课程:空调工程、供热工程、通风工程、建筑给排水、燃气输配、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设备预算、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等基础上增设建筑消防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课程。在原“建筑环境测试”课程中增加设备试运行调试的知识内容;在原“建筑设备工程预算”课程中增加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建筑设备工程造价的编制内容,并突出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在原“建筑设备施工技术”中增加动力设备工程、电梯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等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内容。

4.实践性教学方面将原环设专业中课程设计、课程大作业的性质改为小型综合设计,增加综合设计学时数;增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学时数,同时充分利用校外的实习基地要求学生进驻建筑设备安装施工、监理、造价咨询等现场;毕业(论文)设计期间鼓励学生到拟用人单位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过程,将参与工程的项目管理、施工监理过程中的方案优化、先进施工工艺新工法采用等方面的总结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参与答辩;提倡毕业(论文)设计多方向:建筑设备工程设计、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建筑设备安装监理、建筑设备安装造价咨询等。通过采取上述对策,区域性高校建环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满足毕业生从事注册执业的需要。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最后一门课程,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一次系统检验,也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对国内大多数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现状调研,归纳、总结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突破单纯的造价管理,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是当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一、毕业设计的作用与目的

工程造价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调研显示,大多数高校本科培养计划主要强调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模拟仿真训练的机会并不多。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是以学好《建筑制图》、《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为前提,检验学生综合能力、专业素养的一种方式。同时,作为学校与市场的过渡,也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现行毕业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盲目,对毕业设计内容认识不足通过对多地高校调研发现,目前包括四川师范大学在内的诸多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是由指导教师给出,经教研室审核通过后公布,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方向进行选题。[1]这种模式虽然能保证毕业设计按部就班的推进,但也有其弊端。首先,教师出题,很难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思考设计的内容,在选题之初仅靠一时兴趣或对某位指导老师的偏爱进行盲目选题,到后期发现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再临时调整题目,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周期被大打折扣。其次,每一年均需提供至少十个不同的题目及相配套的设计图纸,并保证项目规模、设计深度相当,这对于老师而言也是有难度的。最后,老师出题,学生大多对工程实际情况不甚了解,无法跟进项目,因此缺少实战演练的机会。

(二)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于管理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是大四第一个学期进行选题、开题,第二个学期全面开展设计工作并进行答辩。对于大多数选择就业的同学而言,这期间正是实习和找工作的关键时刻,因此常常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2]另一方面,老师经常在学校无法联系上学生,更谈不上针对毕业设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毕业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四川师范大学设计了一套毕业设计网络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设计初衷本是想有效地控制学生按时、按量、保质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但运行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重视程度并未因此提高,反而是老师成了被督促和监督的对象。与此同时,利用这个网络平台,老师更难见到学生,无法掌握其真实进度及成果的真伪性。

(三)学生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从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一直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老师灌输为主,而进入大学后,则更加提倡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多领域、多方向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许是惯性思维,也可能是目前高校毕业率的控制范围小,毕业很容易,所以无论老师如何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学生依然置之不理。这种现象直到四年级依然十分突出。作者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初稿中工程量计算出现偏差,作者指出问题所在,学生竟让其明示是偏大还是偏小,以及偏差的百分比。目前,在各高校、各专业中这类学生并不少见,当然,这与我国高校“严进宽出”的培养体制密不可分。

(四)学生动手能力差在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很难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毕业设计上,常常是拿到设计题目无从入手,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设计任务认识不足。第二,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软件,只知道如何将图导入计量软件汇出成果,却不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因此出现漏项或者结论偏差较大时,也不清楚是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手算能力极差。

(五)指导教师责任心、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学生不认真对待外,部分老师也是存在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而其他组老师若是严格把关,学生便会进行横向对比,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自己的导师过于严格,别组老师如何宽松,而最终认真与不认真、刻苦与不刻苦都会顺利毕业,甚至毕业成绩相当。这种现状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会让尽职的老师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质疑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的评价标准。如果教师中产生了大量的价值观的自我否定,那么专业发展必然无法有序、良性的运行。

三、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一)选题应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在选题上,除了老师命题的方式外,也可以提倡学生自主命题,让学生利用在外实习的机会,结合自身实践,选择自己可跟踪项目,将实际工程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其仿真性更高。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命题,可有效减少毕业设计的盲从性,在思考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也架构出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思路与大致内容,使得设计任务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当然,在学生自主命题的过程中,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需要对题目所涉及的项目规模、类型等给出学生合理的建议,并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毕业设计的可行性。

(二)毕业设计模式可多样化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多是以编制工程量清单及计价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模式的探讨。一方面,可鼓励学生采用论文的形式,抓住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造价领域某些方面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针对即将进一步深造的同学而言,理论水平的提高与升华也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可构建系统化的毕业设计程序,学生从二年级的《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课程的学习开始,自己设计建筑方案,并进行结构配型,最终以该设计方案作为毕业选题完成计量计价的设计任务。这种模式虽然周期较长,却能在各个环节得到相关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整个过程中,毕业设计与课程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而非为了设计而设计。

(三)规范过程管理,提高学生重视程度许多学生对于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如果只根据最后的成果和答辩表现进行评分,而忽略过程管理,则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因此,对于毕业设计的成绩应进行综合评定,由平时成绩、设计成果、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老师通过指导日志,做好平时指导记录,给出合理的平时成绩,做记录可有效反映学生的实际工作量及进度。同时,在开题之初,指导教师应配合学生制定严格的进度计划安排表,其中包括提交初稿、修改稿、定稿的期限,以及每个环节设计成果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各阶段任务。此外,设计过程中可增加一些监督环节,如中期答辩、预答辩等,通过这样一种监控手段既可以严格控制学生进度,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提问的机会。但是,这样的监控不能只成为一种形式,答辩后需要给出一个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让部分同学推迟毕业答辩,从而引起重视。当然,答辩的方式可灵活多样,比如采用模拟招投标现场的形式,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报价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中的核心,同时也是对学生一次比较系统的检验。[3]

(四)突破一对一的固定模式,实现导师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多方面专业问题,而所谓术业有专攻,老师也是专业领域各有所长。因此,突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以导师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组成员专业涵盖多方向,以组长牵头,进行系统的指导。这种模式中,为了核定工作量,学生应有一位主要负责导师,其他老师均为其副导师。设计过程中的每次讨论、答辩,其他老师均可给出分数,避免了一位老师给成绩而造成的武断。另一方面,导师组也是对指导老师的一种监督,组长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老师工作量的真实性进行评价,而以往的模式中,各个指导小组自成一体,小组间没有横向联系,指导老师谁也不清楚谁究竟真正的完成了多少工作,没有量化的评价指标。同时,历年对于指导教师的鉴定和考核,只评价了优秀的、有突出贡献的工作者,却没有建立一整套制度去约束消极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导师组是一项双赢的策略。

(五)设计过程强调手算与电算结合盲目依赖计算机进行设计,使得大多数同学未能真正掌握造价专业的核心理论依据,甚至连结论的准确性都无法评判。面对偏差较大的结论,却不知错在何处、漏在何处。因此,在选题规模上,不鼓励选择规模过大或层数过多的建筑类型,宜选择一些规模、复杂程度适中的建筑,先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再结合手算进行验证,判断结论的合理性。这种方式,既不脱离市场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又巩固了学生自身理论水平及专业修养,同时手算稿还可作为老师评判成绩的参考依据,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毕业生走出校门的最后一道“深加工工序”,[4]进行毕业设计模式的思考与改革,严格把控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毕业前再接受一次系统的、全面的训练,是我们教育者应经常反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薇,董家辉.浅析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2):146-149.

[2]谢建波,王炳英.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82-84

[3]唐杰,丁舒媚.基于招投标模拟实训的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城市建筑,2013(16):267.

[4]胡忠恒.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16(3):25-28.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区域性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程海峰(1966-),男,安徽休宁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虎(1962-),男,安徽天长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安徽 合肥 2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建设部“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与注册执业知识体系衔接培养方案的研究”子课题“区域性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20-0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课题主持人单位之一,承担建设部“本科教育与注册执业知识体系衔接培养方案的研究(区域性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题的研究。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国情和区域的特点,经过多次调研讨论,不断深化对课程体系的认识,探讨适应国家工程教育国际化、满足国家工程教育要求、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要求,兼顾注册执业资格(注册机电建造师、注册安装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所需知识的课程体系,为今后该专业改革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区域性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环设专业)四年制本科是1998年由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三个专业调整组合而成。2003年10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四年制)培养目标与毕业生基本规格、培养方案、主干课教学基本要求、主要必修课程或任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四个文件,全国设置环设专业的高校均按照上述四个文件实施该专业的人才培养。

根据某区域性高校环设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发现,近五年来环设专业毕业生中在机电工程建造、安装工程造价、安装工程监理等岗位上工作的人数超过本专业就业总人数的63%,并呈逐年上升的势头。毕业生在工作中明显缺乏机电工程建造、安装工程监理、安装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不能够很好地胜任工作。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环设专业学生在高校本专业课程体系中须获得与注册执业资格相关的知识。因此探讨完善现行的环设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是区域性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相关注册执业资格对环设专业毕业生掌握知识的要求

1.注册机电工程建造师资格的取得要求环设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

2002年12月国家人事部、建设部联合颁布《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02]111号)》,明确指出对建造工程项目总承包和施工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在该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的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机电工程项目中电气工程、管道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动力设备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建筑消防工程、电梯工程、防腐绝热工程等施工程序、施工技术及调整的要求,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如招投标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采购管理、施工资格管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成本管理及试运行管理)。

2.注册安装造价工程师资格的取得要求环设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

1996年8月国家人事部、建设部联合颁布《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1996]77号)》,该文件指出凡从事于工程建设活动的建筑设计、施工、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价管理等单位和部门,必须在计价、评估、审核(查)、控制及管理等岗位上配备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该执业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安装工程部分)》及《安装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的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管道工程、供热、供水、通风、空调及燃气专业工程、电气专业工程、自动控制及仪表专业等安装工程常用的材料;掌握上述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掌握上述安装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熟悉上述安装工程量计算方法;掌握上述安装专业工程计量实务;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3.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取得要求环设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

1996年8月建设部、人事部联合颁布《建设部、人事部关于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建监[1996]462号)》,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建设工程监理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进入全面推行阶段。该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专业知识内容前面两个注册师考试大纲中已完全覆盖。

三、某区域性高校环设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体系的完善

注册机电建造师、注册安装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制度的实施对区域性高校环设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针对注册机电建造师、注册安装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所需的知识,区域性高校现行的环设专业课程体系须进行必要的完善,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方面增加与之衔接的相应知识内容。现对某区域性高校环设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体系的完善进行探讨。

1.基础课方面

在原设置的主要课程:马列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上增设必选课“建筑法律法规”。

2.专业基础课方面

在原设置的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备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等基础上增设“动力设备工程概论”课程。

3.专业必修课或限选课方面

在原设置的主要课程:空调工程、供热工程、通风工程、建筑给排水、燃气输配、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设备预算、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等基础上增设建筑消防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课程。在原“建筑环境测试”课程中增加设备试运行调试的知识内容;在原“建筑设备工程预算”课程中增加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建筑设备工程造价的编制内容,并突出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在原“建筑设备施工技术”中增加动力设备工程、电梯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等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内容。

4.实践性教学方面

将原环设专业中课程设计、课程大作业的性质改为小型综合设计,增加综合设计学时数;增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学时数,同时充分利用校外的实习基地要求学生进驻建筑设备安装施工、监理、造价咨询等现场;毕业(论文)设计期间鼓励学生到拟用人单位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过程,将参与工程的项目管理、施工监理过程中的方案优化、先进施工工艺新工法采用等方面的总结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参与答辩;提倡毕业(论文)设计多方向:建筑设备工程设计、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建筑设备安装监理、建筑设备安装造价咨询等。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课程体系;优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牢固确立了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明确高校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培养出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增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首先必须要有完整的、适合时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工程造价作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专业定位是服务于电力建设行业,从2009年开设至今,教研室为了制定具有电力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对连续几年的课程结构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做了大量调查分析,并且到电力建设企业进行调研,请专家诊断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目前教研室已经对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置。

1优化高职院校电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意义

电力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工程,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专业面广、对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进度的控制和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估十分重要,要求工程造价人员业务能力要强、综合素质要高。工程造价是一个实践性的专业岗位,很多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满足工程造价岗位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不科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1]。

1.1背景

我院2009年开设工程造价专业,方向是电力工程造价方向,当时全国只有一家电力专科学校设置电力工程造价课程,电力造价员很多是从电气类专业毕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参考性,我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当时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对这种理念理解还不深刻,很多地方存在不足,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改进。

1.2意义

立足于企业需求,优化电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出适合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将专业教学与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业务活动的熟练程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办学质量,为社会输送电力建设行业需要的工程造价人才。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与优化电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建设对社会经济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电力供应相对紧张。《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加强城镇配电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正在加快电力建设步伐和力度。电力建设企业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机遇,迫切需要大量的电力建设行业人才,更需要高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对工程造价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制定满足电力行业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与优化电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是电力类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2.1构建电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术研究不是高职教育的目的,电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文化培养同时,强调以知识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具有鲜明电力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2.2电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为了完善高职电力工程造价课程体系,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教师通过企业调研、参加电力定额站的学习研讨会议、回访毕业生,分析多年的数据,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组合,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最终将电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确定为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特定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根据对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的分析,确定各能力模块需开设的相应课程。具体分析总结如下。1)职业岗位分析。我院原隶属国家电力工业部,由省电力工业局直接管理,2004年经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有很深的行业背景及历史,因此我院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电力施工企业、电力设计单位、电力监理公司就业,还有部分学生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单位和政府管理机构就业,职业岗位包括电力造价员、电力资料员、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经过一定年限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长为造价工程师、建造师、项目管理师等,从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2)岗位能力分析。不同的职业岗位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但是都要求有相同的社会能力,包括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操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专业通用能力上都熟练掌握工程建设基本程序,能正确识读建筑、结构、安装工程、变电站电气设备工程、输电线路工程、配电网工程等基本施工图纸,懂得土建与装饰、安装工程施工工艺,熟练掌握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在职业特定能力上,工程造价人员还必须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相关计算规定,根据施工图纸,能利用算量与计价软件进行工程造价的编制和审核,熟练运用算量与计价软件。3)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课程构建与优化。专业基础知识是建筑行业各专业的职业通用能力知识,是为学习本专业而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前必须掌握和学习的课程。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建筑与装饰材料、施工工艺、建筑法规等课程。与原课程设置相比,删除了应用数学、电力生产概论这两门课,将其放在素质拓展模块相关课程教学内容里。4)职业特定能力模块课程构建与优化。职业特定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职业特定能力模块课程为学生以后工作提供主要知识及技能的课程。课程包括建筑与装饰工程清单计价、建筑水暖电安装工程计价、电力建设各专业工程计价、算量软件应用、计价软件应用等课程。与别的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相比,增加了变电、配电工程计价课程。职业特定能力课程对学生今后就业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模块课程设置主要考虑工程造价人员的技能要求,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实践。5)职业拓展能力模块课程构建与优化。高职院校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应面向市场需要,满足企业需求,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要懂计价,还要熟悉建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包括房屋与线路工程测量、输电线路施工、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与我院原人才培养方案相比,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删除了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实训课程,减少了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的课时。改后的职业拓展能力模块课程更适应社会及职业需要。高职电力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每年的专业调研,与社会、企业不断融合,我们将继续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不断的持续改进才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本所在[2]。

参考文献

[1]边晶梅,白泉.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74-77.

[2]杨滢.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125-126.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岗位技能;技能培训

一、引言

现阶段建设工程企业对造价专业学生有着较高的技能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本身与本科院校学生就存在差距,因此更加需要做好造价专业岗位技能分析,调整教学方向,培养出大批量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造价人才。各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造价专业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提高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造价专业岗位技能概述

通过归纳总结历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明确该专业学生可就业的岗位群较多。就眼下情况而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的就业岗位通常为:工程资料员、招标员及造价员等,这些岗位晋升方向为项目中层管理或经营部经理等中层岗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通常将一线管理层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基本职业道德与素养,全面掌握造价知识与技术且具备从事专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培养满足现代化建设工程的具有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主要集中为:具备吃苦耐劳与创新的素质,热爱本职工作且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其次建设工程施工图识读、施工组织编制及施工资料管理等职业能力,最后就是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与掌握再学习方法。

三、构建学生岗位技能培养体系

基于市场对造价专业学生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应该调整传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培养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笔者以自身教学经验为出发点,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给出构建学生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的措施。第一,调查市场需求,全面分析各类资料。高职院校在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造价人才培养体系前需要详细了解市场需求与走向。工程造价行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大部分高职院校造价人才培养中没有详细了解情况,造成培养出的人才知识或技能程度不足,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调研模式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一般来说可以跟踪调查各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调查各企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这样做就是了解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中是否应用,毕业生的就业与单位性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研各类工程建设单位与造价企业,通过企业了解市场需求。最后调研造价岗位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为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资料支持。第二,实行校企合作,坚持长效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要与市场企业建立联系,形成以学校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以院校为主导,协同造价企业、行业协会及造价企业,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学改革的深化;打造“双师”教学团队,重点推行工学结合的优质实践课程;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健全保障机制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造价人才。同时需要构建具体的风险预警体制,因此需要结合实际,对接企业需要的造价技能,调整教学策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后,详细了解造价岗位的日常工作与典型任务,进而针对性地调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满足学生课外学习及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需求,构建网络化的教学信息平台。高校也可以在信息平台上上传专业知识与建设工程行业动态,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市场动态,明白未来从事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第三,培养岗位操守,构建素养养成体系。实际中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办学资金、师资力量及软硬件设施等,加上近些年本科院校不断扩招,造成高职院校生源紧张。可以说工程造价岗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从业人员要求提高,但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良、基础偏弱及综合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等。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则需要在整个培养阶段贯彻造价岗位职业操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结合职业能力确定造价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比如可以开设合适的选修课程,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进行职业素养讲座;造价专业学生日常学习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造价工作的重要性与责任,培养其对造价职业的认同感;在实践文化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可以模拟工作场景与环境,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提高职业技能;改变传统考核模式,考核中纳入职业素养教育。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今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递增,给市场中推送大量人才,促进现代化建设稳定有序开展。本文中笔者以高中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就业时需要具备的岗位技能,有效提高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

作者:文娜先 单位: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山.大土木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4(06):11.

[2]王邓红.工程造价专业能力考核方案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5):71.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58-02

一、“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1.搭建“三个平台”。根据工程造价课程体系,搭建职业素质平台课、专业公共平台课、专业公共实训平台课,三个平台课是工程造价专业不同方向共有的课程,也是培养工程造价基本技能所必需的课程。

2.形成“四个方向”。根据企业调研,对工程造价核心岗位造价员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造价员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包括土建预算、装饰预算、安装预算以及项目成本核算,每个工作任务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担任,每个人均进行精细化的工作任务,我们的培养目标就需要与工作岗位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专业四个方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工程造价专业分为综合方向、统筹算量方向、水电设备安装方向以及建筑项目核算方向。

3.校企合作,进行重点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依据工程造价专业典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共同组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融入职业标准,设计教学项目,构建突出个性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签订培训协议,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提升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实现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由项目组成员联合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一套切实可行又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才培养方案。

4.实施多元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由项目组牵头,配合学院、系部教学督导小组,研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制定规范的教学检查制度,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全面提高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开展由社会、企业、学生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评价报告,检验“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际效果。

二、“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1.充分调研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校企共同研究“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保障。(1)围绕工程造价专业发展,通过企业走访、电话咨询、问卷调查、毕业生调查等方式,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形成工程造价专业就业典型企业、岗位群及主要岗位。(2)加强校企沟通,了解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自身办学优势,确定合作办学意向,形成互赢的人才培养模式。(3)充分利用学院牵头组织开展校企合作交流研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委员会活动,校企研讨“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所包含的要素,研究实施方式,并落实改革实施条件和保障措施。

2.构建“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1)分析工程造价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工程造价职业行业标准、规范及职业道德要求,形成“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2)根据工程造价“三个平台、四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基于“三个平台、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1)根据企业调研,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基于岗位任职要求对人才培养的能力、知识、素质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2)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确定课程标准,讨论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推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推行“项目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的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灵活采用岗位特色鲜明、适应生产过程的“轮岗轮班”、“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实现工学交替。(3)校企共同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在企业建立教师技能训练基地,通过专任教师参与企业定期实践、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优选紧密合作的企业,建立兼职教师企业库,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4)校企共同建设“校内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校内专业综合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生产周期,合理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职业氛围,融入企业文化,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建成适合“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业教学基地。

4.进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总结,进一步完善“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通过学生、家长、企业、第三方机构对重点专业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客观反映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2)对“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得失,进一步在其他院校推广实施。

三、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中试行并进行总结改进,希望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工程造价专业“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争取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大幅度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东.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66-68.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9篇

随着市场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定位于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此培养方向上,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特色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工程造价;课程设置

1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现状

中国加入WTO后,全面开放的金融、咨询服务和建筑业市场条件给工程造价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中国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无论从执业资格数量上还是从能力方面都不能满足国内建筑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下面两组统计量可以清楚地说明我国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现状。统计一是天津某职业技术学院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所做的调查。调查显示该院2009届和2010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对口专业岗位为:建筑工程造价员,公路、铁路工程造价员,市政、装修及园林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也有部分学生从事土工材料试验工、工程测量工、施工单位文员、工程监理员等建设领域相关岗位。两年间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5.6%和77.9%。统计二是对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人员基本自制的统计。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约有80万至100万人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其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基本上都是由土木工程、工民建、财经、管理类专业转化过来的,其中拥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只有86918人。由以上两组统计可知,我国人才现状不能满足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由此,对高职高专类院校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此。

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按照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需求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一个金字塔型分布图。塔顶第一层为专家型人才,主要从事行业规范的研究、造价理论研究或者国际工程结算等工作。第二层为综合型人才,该类型的人才主要从事的是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造价鉴定和投资顾问的工作。第三层为工程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审计、成本控制等工作。底层为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标书编制、工程结算等工作。对高职高专的工程造价专业,重点的培养方向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由上面两组统计案例也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工程类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但随着与国际接轨,就显出对工程经济、法律法规以及控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足,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要紧随环境变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办学模式,调整课程结构,大力培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缓解社会和市场的急需。

3课程设置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综合型的应用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因此在培养内容选择上,要着眼于市场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突出实用性。具体来说,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方面,即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包括:具有符合企业要求的执行力、对复杂事物进行清晰描述的概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除对社会能力培养的课程外,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课程的选择上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建筑工程技术方面:专业外语、房屋构造与识图、工程力学、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工程测量等。

(2)经济方面:工程经济学、工程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国际金融、房地产经济学等。

(3)管理方面: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工程统计原理、工程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等。

(4)法律法规方面:经济法、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以及合同的谈判、签约、履约的知识,还包括国际招投标法等。

(5)工程造价专业方面:工程造价的计量规则、工程造价的计价原理、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和项目经济评价、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投标报价、合同索赔等。

4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需注意的几点

(1)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相对于专业能力,高职高专工程造价类专业学生的其他素质容易被忽略,例如语言素质,随着市场的扩大,使得我们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变得日益频繁,良好的语言素质是对综合型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之一,故包括语言能力在内的德智体美劳应全面发展。

(2)课程的具体实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单单是各专业课程的简单堆积,更要深入探索课程之间的联系,将其耦合为具有工程造价专业特色的完整体系。

(3)与课程设置息息相关的是课程的教授方式,在高职高专授课时间较短(三年学制)而所学科目较多,科目跨度较大的条件下,探索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更多相关应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边教、边学、边做”等方法是高职教学中较先进的方法,其中“边教、边学、边做”的方法强调以“做”为中心,教、学、做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4)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个人的创新意识、工程能力的强弱在工程实践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注重创新精神人才的培养方面,强调在人才培养定位中、在教学计划中、在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过程中均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5总结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我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为依据,着眼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对体系构建的思考包括了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具体实施,其中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科学、高效的授课方式是以后努力的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秀云,张淑霞.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现状研究[J].职业教育,2011(4).

[2]袁芳,李启明.高等教育与执业资格认证一体化目标下的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07(2).

[3]卓菁.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李康平.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z1).

[5]卢舸.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9).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质量标准 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徐秀维(1961- ),女,陕西西安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道路桥梁监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顾艳阳(1972- ),女,上海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课题编号:B-a/2013/03/021,课题主持人:徐秀维)和2013年度常州大学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平台课程群教学质量标准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3021,课题主持人:顾艳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37-02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类,担负人才培养的重任,以质量求发展已经成为共识。通常认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优劣应以就业率为评价标准,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市场供求状况。根据2012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麦可思公司所做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院18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6%。但是,对于体现就业竞争率的四个指标即毕业后半年就业率、专业吻合度、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各专业的就业竞争率差别较大,最好的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竞争率指数只达到94%,最低的市场营销专业只有79.2%。以就业率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具有片面性,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一、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定位

众所周知,教育质量标准是用来描述和测量学术与职业要求,以及单个或全体学生成就的最低要求。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不仅体现为学生掌握岗位职业能力的技术水平,也体现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对毕业生的需求程度。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内涵应体现“培养什么人,能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三个要素,也就是说,高职人才质量标准的内容应涵盖“培养规格、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这三个要素。高职教育质量标准包括职业能力及相关知识、普适性能力及相关知识、学术性能力及相关知识,其中,职业能力及相关知识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普适性能力及相关知识和学术能力及相关知识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一般标准,三者在实现高职教育目标中的作用依次递减。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是通过职业能力标准来体现的。因此,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应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素质为核心。

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首先要建立在明确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规格和目标,确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水平,制定考核评价能力质量的标准。职业能力质量标准包括规格、目标、标准三个要素。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有任务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两种,功能分析法和以“结果”为基础的能力开发模式,比传统的任务分析法和以“输入”为基础的能力开发模式更为合理。按照功能分析法,从顶层系统层面来设计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基于用人单位对工作角色期望的视角,将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职责,承担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关键能力、知识、素质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考虑学生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求,确定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按照不同层级的目标要求,确定职业能力标准的范围、内容和程度。

二、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为例,从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质量标准制定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高职教育质量标准开发的路径,从而构建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1.人才培养规格确定。确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需综合考虑横、纵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横向上来说,由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企业性质与其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存在差异,因此,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应针对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企业、岗位等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从纵向上来说,由于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存在差异,因此,应主要分析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技术、工作过程以及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并以此作为制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切入点。要重点分析毕业生工作1~3年岗位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变化规律和学生的职业成长、认知规律,结合岗位职业资格的相关要求,以毕业生初次就业所能承担的岗位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基点,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职教专家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近年来的毕业生大多进入建筑施工类、监理类企业,少数进入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主要担任造价员或预算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投标报价、预算编制、计量签证、竣工结算等,核心是编制预、决算等。在分析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时,必须综合考虑行业对岗位执业资格证的要求,这样才能将行业质量标准与教育质量标准进行有效融合,打造更适合学生的质量标准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以项目复杂程度和预算编制对从业者执业资格的要求,分析江苏省造价行业执业资格分类标准,形成初级造价员、中级造价员、高级造价员、全国注册造价师四个等级所对应的项目复杂程度和执业资格要求,以此作为本专业毕业生职业成长规律的参照系。要重点关注毕业生工作1~3年应承担的岗位工作职责,并以此作为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依据。从调研数据中可以分析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即:工作1~2年的学生,有65%的高职生和7%的中职生能够进行简单项目的预算编制,并能够获得初级造价员资格;工作2~3年的学生,有85%的高职生和11%的中职生能够进行复杂项目的预算编制,并能够获得中级造价员资格;工作3~5年的学生,有65%的高职生和8%的中职生能够进行大型项目的预算编制,并能够获得高级造价员、造价师资格。按照工程造价岗位职业能力形成和岗位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需求的两个维度分析,确定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不仅要从用人单位对从业者期望的角度出发,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由企业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确定培养规格,关注就业1~3年岗位职责变化,任务难易程度变化,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职业素质的动态变化,从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2.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依据。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质量评价标准的准确性。考虑人才培养的递进性特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分为三个层次: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并按照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进行系统设计。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低要求设置的。总体要求是描述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后,承担岗位工作职责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基本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分解和落实。拓展目标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考虑大多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进行培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能具备初级造价员从业资格对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的要求。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责任意识、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能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行业规范和标准,能根据工作任务要求,运用计价表计价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编制常见结构中小型项目的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报价,按照行业规范格式和要求应用预算软件完成预算书,从事工程造价与控制工作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基本目标是:能准确查找相关标准和规范,正确识读项目施工图纸,熟悉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流程、施工技术,快速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及当年度区域定额站的相关文件准确列项、正确计算工程量和工程单价,并能正确进行相关换算以及各项调整和取费,熟练应用区域预算软件,掌握计价表计价方法并能编制施工图预算,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并能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拓展目标是:能承担中型及以上复杂项目的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进行工程造价分析。

3.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职教育质量标准是指用来描述和测量学术与职业要求,以及单个或全体学生成就的最低要求,也就是说,高职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正常学习获得,并适应其就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知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体现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三方面的需求。在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应将专业知识与职业素质进行融合。职业能力应体现高职学生应知、应会、应有三方面的需求,“应知”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应会”指职业技术应达到的水平;“应有”指从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职业能力的质量标准,应突出毕业生能否胜任岗位工作这一要求,体现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的规范程度和正常技术水平,也就是说,职业能力不仅要综合反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应反映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与创新的技术水平。因此,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必须以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为抓手,以关键职业能力为主线,综合考虑职业技术要求、专业知识支撑、创新方法,以及创新思维的养成、职业素质需求的培养等要素。制定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按照初级造价员“应知、应会、应有”三个维度进行。工程造价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关键能力有四项,其中,识图能力是基础;对工程施工工艺和工序、施工方法的理解是关键;规范应用和工程造价是核心,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单项职业能力标准应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分层设计,单项职业能力标准可通过虚拟或真实的课程项目或任务,进行能力、知识、素质等质量标准的设计;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应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岗位典型项目或工作任务,进行综合能力、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等质量标准的设计。不论是单项能力还是综合能力的质量评价标准,都应以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为载体。项目和任务的复杂及难易程度设计,是确定能力评价标准的关键。在顶层设计中,对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行业企业规范要求,考核其项目任务完成的程度,考核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三、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应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原则,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岗位职业关键能力、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素质为核心,以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为基础,以胜任岗位工作任务为目标,进行系统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华英.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嬗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2]王维新,吴尚忠,尚敏.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体制与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8(Z1).

[3]肖化移.高职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质量与标准观[J].职教论坛,2005(7).

[4]肖化移,徐学.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开发方式与模式[J].职教通讯,2010(11).

[5]姚小英.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J].江西教育,2009(11).

上一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班幼儿毕业典礼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