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

时间:2023-02-26 12:56:24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1篇

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效率以及审计的结果,一个拥有着良好素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能够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高效的审计,快速地发现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其存在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审计人员的素质主要表现在对审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上面、工程审计项目的经验积累上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上面,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审计人员才能够在进行工程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完成审计目标。而一个素质不高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其审计知识掌握的情况比较单一,不能够在立项、概算编制依据合同招标等方面综合整理现有的材料并且进行相应的审计,或者是在审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漏洞,审计效率不高。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是直接导致审计的效率不高,难以实现审计的目标。

(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存在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决定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结果,绩效审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等都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通过我们对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资料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其资料来源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于被审计方。这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审计资料来源于被审计方,因而资料的可靠性不高,极易产生审计结果与项目实际状况不符的现象。其次,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资料不健全。在很多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过程中,由于被审计方不配合提供相关真实审计资料、审计资料真实性核查较为困难以及审计资料的提取难度较高等,所以很多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可靠性资料较为缺乏,导致绩效审计行为难以正常进行,难以对被审计单位形成有效的监督。

(三)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

缺乏健全和科学的审计制度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直接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无法实现。首先,审计工作的非常态化。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应该是针对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只针对一些明显出现问题的工程建设项目,对一些没有发现有问题的工程建设项目或者是有隐患的工程建设项目不能够进行常态化审计,导致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绩效不高,并且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缺乏。缺乏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导致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的、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标准,这使得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不能够与社会的实际发展相适应,当然也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的策略

(一)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结果,也关系着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率,关系着我国能否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就必须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理论专业素质。审计理论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理论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基础的理论专业素质,使其在审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解决策略。其次,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不高也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存在的重大问题,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不会随机应变,影响审计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能力进行培训,提升其对审计过程的把控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提升审计效果。

(二)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资料的可靠性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绩效审计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的来源,提升绩效审计资料的可靠性,使得审计活动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提升。首先,建立审计资料上报制度。通过对审计项目的资料进行定期报告,审计部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审计资料的可靠性,同时能够形成对项目的实时监督,有效提升审计的效率。其次,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审计资料进行调查。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对上报的审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对不全面的资料责令其进行补充等,能够有效地提升审计资料的质量,提高审计资料的全面性,最终促进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行为在准确和全面的资料上实现正常开展。

(三)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

绩效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和不科学既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被审计方在审计的过程中钻制度漏洞,弄虚作假,也使得绩效人际人员无法按照制度的规定正常地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主要是常态化审计制度和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确保审计制度的权威。首先,建立常态化审计制度。建立常态化审计制度就是要建立对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绩效审计的制度,从而形成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监督,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性高和效性。其次,建立固定的绩效审计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固定的绩效审计评价制度,能够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能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对科学的绩效评价决定,能够保障绩效审计结果的权威性,能够被人们信服和信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活动无论是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方、工程项目的审计者以及整个社会来讲,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活动效率的提升。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2篇

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效率以及审计的结果,一个拥有着良好素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能够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高效的审计,快速地发现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其存在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审计人员的素质主要表现在对审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上面、工程审计项目的经验积累上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上面,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审计人员才能够在进行工程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完成审计目标。而一个素质不高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其审计知识掌握的情况比较单一,不能够在立项、概算编制依据合同招标等方面综合整理现有的材料并且进行相应的审计,或者是在审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漏洞,审计效率不高。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是直接导致审计的效率不高,难以实现审计的目标。

(二)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存在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决定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结果,绩效审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等都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通过我们对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资料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其资料来源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于被审计方。这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审计资料来源于被审计方,因而资料的可靠性不高,极易产生审计结果与项目实际状况不符的现象。其次,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资料不健全。在很多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过程中,由于被审计方不配合提供相关真实审计资料、审计资料真实性核查较为困难以及审计资料的提取难度较高等,所以很多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可靠性资料较为缺乏,导致绩效审计行为难以正常进行,难以对被审计单位形成有效的监督。

(三)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

缺乏健全和科学的审计制度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直接导致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无法实现。首先,审计工作的非常态化。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应该是针对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只针对一些明显出现问题的工程建设项目,对一些没有发现有问题的工程建设项目或者是有隐患的工程建设项目不能够进行常态化审计,导致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绩效不高,并且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缺乏。缺乏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导致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的、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标准,这使得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不能够与社会的实际发展相适应,当然也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的策略

(一)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结果,也关系着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率,关系着我国能否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效率,就必须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理论专业素质。审计理论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审计人员能否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理论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基础的理论专业素质,使其在审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解决策略。其次,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不高也是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存在的重大问题,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不会随机应变,影响审计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能力进行培训,提升其对审计过程的把控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提升审计效果。

(二) 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资料的可靠性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来源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绩效审计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资料的来源,提升绩效审计资料的可靠性,使得审计活动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提升。首先,建立审计资料上报制度。通过对审计项目的资料进行定期报告,审计部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审计资料的可靠性,同时能够形成对项目的实时监督,有效提升审计的效率。其次,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审计资料进行调查。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对上报的审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对不全面的资料责令其进行补充等,能够有效地提升审计资料的质量,提高审计资料的全面性,最终促进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行为在准确和全面的资料上实现正常开展。

(三) 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

绩效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和不科学既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被审计方在审计的过程中钻制度漏洞,弄虚作假,也使得绩效人际人员无法按照制度的规定正常地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度,主要是常态化审计制度和绩效审计评价制度,确保审计制度的权威。首先,建立常态化审计制度。建立常态化审计制度就是要建立对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绩效审计的制度,从而形成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监督,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性高和效性。其次,建立固定的绩效审计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固定的绩效审计评价制度,能够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人员能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对科学的绩效评价决定,能够保障绩效审计结果的权威性,能够被人们信服和信任。

三、结语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3篇

国防工程建设是指为保障作战、训练、科研、生活、生产需要的工程设施的新建、扩建及有关工作,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一)项目性质重要、资金规模一般比较大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战场设施建设项目,是武器装备和军事作战的基本依托。是整个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挥武器装备战斗力、弥补武器装备相对劣势、谋求作战体系整体优势,起到有力支撑作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防工程建设,投人大规模资金进行战场设施和营房建设,以美国为例,2002年,美国国防费支出中,军事建设费达59亿美元、军人家庭住房费达41亿美元。美国2007财年的国防预算申请中,用于军事建筑项目的预算显著增加,与前一年相比,增加57,5%。单个的工程建设项目,消耗大量经费和物资,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亿元,因此,国防工程建设项目顺理成章成为绩效审计关注的重点。

(二)具备相对完善的规范体系和评价标准 国家和军队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和规范是比较严格的,从各方面颁布了规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工程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环境保护、工程采购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同时,也具备相对完善的评价标准,如定额、指标、经济分析参数、价格信息等。与其他领域相比,国防工程项目建设规范性强、绩效评价标准获取相对方便,开展绩效审计相对容易。

(三)项目增值空间大,绩效审计效力 高绩效审计中的一个发现、一条建议,有时可以给被审计对象带来大的增值,主要体现在投资决策、过程管理、造价控制等方面。如果投资决策失误,则整个项目全盘皆输,谈不上有效益;如果施工过程管理混乱,则必定伴随损失浪费、效率低下;如果造价控制不严,则会跑、冒、滴、漏,价格虚增。绩效审计可以有效防止此类问题发生,如对出包工程造价的审核,核减数额大、核减率高,可以为国家和军队节省大量资金,体现出较高的增值性特征。

(四)现有的审计业务已经蕴含了绩效审计的成分 现有的国防工程建设审计业务,已经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畴,蕴含了绩效审计的成分。审计内容。涉及项目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合同、造价、质量、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更多地指向了项目的绩效状况。审计技术方法,也突破了一般财务审计的局限,更多地采用工程建设特殊的技术方法。审计作用的发挥,注重揭露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资金筹措和投资效果等重大问题,注重节省资金、促进管理、完善制度。这些都充分说明,现有国防工程建设审计已经不是单纯的财务审计,而是包含绩效审计成分的综合性审计。

二、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与方式

由于国防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其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方式也具有其特殊要求

(一)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设定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目标可以分为根本目标、一般目标和目标入手支撑点三个层次。

(1)根本目标:评价和约束国防工程建设有关方绩效责任的履行。国防工程建设涉及面广,但高度集中、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绩效审计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确认或解除项目建设相关各方绩效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关方是军事部门、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等。按照规定,他们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整个建设项目绩效负相关的责任。从本质和根本目标上看,绩效审计是对项目建设相关各方绩效责任履行的一种评价和约束。

(2)一般目标:降低造价、促进管理、完善制度和建立机制。绩效审计目标是层层分解的,在根本目标之下,必定有一般目标,乃至更具体的目标。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一般目标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建设资金,降低造价。二是着眼管理效率,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绩效审计从项目建设的立项决策、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管理、资金和物资管理、竣工验收、建成后的使用等管理环节人手,揭示影响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的关键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促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建设绩效。三是分析评价项目效果,以点带面,促进完善制度、建立机制。绩效审计从项目建设过程、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效果人手,可以衡量建设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益,也能发现决策和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工程项目效果分析,可以从更普遍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宏观角度分析管理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促进制度完善和机制建立。

(3)目标入手和支撑点:评价工程项目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与其他领域绩效审计一样,要实现审计目标,也是从“3E”入手,具体评价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略显不同的是,绩效审计必须要高度关注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的合规性内容。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合规与否是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绩效高低的基础,不合规,就谈不上绩效。在合规的基础上,再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二)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有效方式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的军事性、选点的局限性、保密性、综合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审计方式的别殊性。

(1)审计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审计方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样式,国防工程建设中哪些因素对绩效审计方式选择影响最大,笔者认为,影响审计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建设项目最重要的共性规律,即客观的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项目建设程序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遵循之,则工程建设就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违背之,则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工程建设就速度慢、质量低、成本高、效益低。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投资决策、项目准备、建设实施、竣工使用四个阶段(见图1),各阶段对建设项目绩效都起着不同作用,各阶段建设绩效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2)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方式。工程建设程序是一个连续的、周期较长过程,环环相扣,单从工程项目的某个阶段人手实施审计,难以达到绩效审计目标。传统的事后审计方式,或者某一阶段介入的审计方式,不能适应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基本要求;一般的概预算执行审计或者竣工决算审计,解决不了工程项目绩效审计需要关注的很多重要问题,如投资决策问题,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问题。适应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内在规律,绩效审计必须采用更具针对性的审计方式,而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方式是有效的选择。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是指将项目建设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绩效审计,达到审计与项目建设的同步性和贴近性,使绩效审计融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所分阶段或期间的长短,则是根据每个项目的性质和特

点、审计的要求等具体确定。分段多,则审计次数多;分段少。则审计次数少。与传统的事后审计相比,全过程跟踪绩效审计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审计检查风险、遏制高估冒算、形成从源头和全过程加强控制和防治腐败的机制。采用全程跟踪审计方式,立足点是绩效审计工作要遵循工程建设普遍规律,视角要触及项目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审计介入越早,审计内容则越全面,审计效果则越好。

三、国防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内容与评价指标

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下的评价指标设计,是以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不同阶段为标志,确立评价指标和选择评价标准。

(一)决策和前期工作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此阶段是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减少决策失误、控制建设规模、提高投资绩效的根本保障,对项目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目的是以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基础,通过决策过程选择达到项目目标的最优方案,即在相对节约资源投入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该项目的各项目标和约束条件的方案。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进行细致的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优方案,是本阶段绩效的主要表现形式。此阶段模式化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见表1:其中A―合规性;B―经济性;C―效率性;D―效果性)。

(二)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列入建设年度计划,落实项目资金来源,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设计总概算,进一步做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最佳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以及其他的施工前准备工作。该阶段绩效形式表现为按时开工、形成合同价格、为保证工期和质量作好准备工作等。该阶段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围绕项目造价、工期、质量选择确定。

(三)建设实施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此阶段工作是以经过选择的最优方案和设计图纸为基础,按照方案所规定的设计规模、投资标准、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实施该项目,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和效果。该阶段绩效表现为对规模、标准、进度、质量和成本造价的控制程度和具体管理效果。该阶段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围绕项目控制程度和具体管理效果确定。

(四)竣工使用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此阶段是全面考核建设工程的成果,检察设计和施工质量,按照验收规定和设计文件对竣工工程进行验收、移交,编制竣工决算,处理剩余物质,结束具体建设任务。该阶段绩效表现形式主要是将实际产生的项目效果与事先确定的项目目标进行比较,以确认和评估既定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该阶段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围绕项目预定目标实现程度确定。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从审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客观规律来分析,绩效审计是下一步必然的趋势与归宿所在。对绩效审计追根溯源,它发起于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研究政府公共支出时引入的概念。是对被评价对象在各种相关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表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E”审计。其主要目的在于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管理或经营者的改进工作,更好的履行经济责任。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增长点与发展内容,为此各级部门也更加注重获得工程建设项目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信息。正因为此,各级审计部门因以此为牵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把对绩效的分析研究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全过程,有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的健康高效运行。

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

(一)门类归属划分不够清晰

撇开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不谈,但就绩效审计来看,其自身定位归属问题,也是众说纷坛。有点观点认为绩效审计是财务审计的一个部分;还有的观点认为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兴概念。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一个外来引进产物,绩效审计目前处于与财务审计共同发展的阶段,因而在它之中再加入工程审计的内容,如何对其进行科学表述与划分,本身在理论上就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具体问题。

(二)法规制度接近真空

法律法规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但目前对于工程绩效审计工作如何开展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与之相比,对于工程审计已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法规体系,涵盖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和方面,但这些法规也都只针对一般工程审计而言,并未明确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如何具体开展。

(三)评价标准灵活多变

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必须要确定较为固定客观的评价标准体系,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审计自身的特点,使得建立这样一套指标非常困难,而且伴随着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在绩效审计中的不断广泛运用,使得评级指标在广度、深度甚至立体维度上都有了更大的延伸拓展空间,更加难以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

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工作经验与方法的积累基本完成

虽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成熟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各项工程建设审计实务中,审计部门和人员已经在有意识地将绩效审计的内容穿插增加到工程建设审计的各个过程,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实际操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做法,这对下一步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际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意义。

(二)建章立制的范本较为丰富

由于工程建设在国家经济中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有关工程建设审计活动一直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也较为成熟健全,各项程序十分规范,仅与工程结算有关的法规就有《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管理规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计算计量办法》、《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这些法规都为下一步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方法法规体系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人员素质能力基本具备

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伴随着国家审计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自身素质也在不断提升,随着计算机审计、工程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不断成熟规范,审计人员实际上已基本具备同时胜任多项综合性审计工作的能力,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虽然专门从事参与的机会途径较少,但是能力却已具备,为日后该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形成了很好的人才储备与积累。

三、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现路径分析

(一)以人为本,加强培训,解决好“人”的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既是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工作重心,又是实际操作的难点与盲区,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它需要的一大批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方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对审计人员自身素质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这就需要各级审计培训机构与承担审计教学任务的院校逐步在现有的基本建设项目审计课程的基础之上增加绩效审计的内容,更多的以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案例为抓手,在引导被培训者一步步熟悉环节、进入情况的基础上,启发他们站在更高的绩效审计视角,审视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培养他们的专业视角与独立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不断充实其他相关财务、基建领域的内容与信息,使审计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审计局势,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在此基础上,对审计人员的考核评定也要更加突出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际特色与需要,以此为激励促进审计人员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各种知识与内容,使得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做好下一步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准备。

(二)完善法规,健全制度,解决好“法”的问题

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将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各种内容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为此,首先要在审计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各个方面的提出明确的审计目标与原则,指出其总体要求。在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等章节也应对相关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其次,要制定完善配套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规章制度。如《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就必须要尽早出台,可包含总则、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目标与一般要求、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计划、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报告、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项目管理以及附则。对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的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与推动;最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各级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规范,如审计立项及前期调查规范、审计取证步骤和合法性规范以及审计报告内容与格式规范等等。同时,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些法规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一次次的实践之后,以宝贵的经验予以补充。

(三)突出重点,提高效率,解决好“技”的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本身是一种资金量大、影响力大、风险性高的特殊审计领域,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针对这些项目的具体特点,选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将审计工作目标明确化,在具体目标的指引下,一步步发现具体的问题,争取取得重大突破,此后便可以点带面、顺藤摸瓜完成任务;其次,要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数据资料库,将历年相关审计项目系统的收录其中,在实际审计项目的开展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翻阅查找,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再次,要注重从根源上找问题,对于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来说,对其经费预算进行审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审查并非简单的审查预算执行的情况,而是将重点放在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上。不仅要看花了多少钱、怎么花的钱,更要看资金流出所取得的效果性,坚决杜绝“突击花钱”、“钓鱼工程”。对于水平较低、重复建设的工程项目要禁止上马。对于超预算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启超预算的原因,若为外部因素(材料价格上涨、国家宏观调控等等)则应该酌情增加预算,若为内控不当或预算编制失误,可停止安排该单位下一年度的基建计划,将经费转入现有超预算项目建设,并加强对该单位基建预算编制与内控的监督;最后,要注重吸收运用科学先进的分析处理方法,例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否匹配。通过内部控制的测试,找出建设项目质量与资金控制的关键点,分析内控制度对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审计建议;对比指标数据,找出它们横向、纵向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

(四)转变观念,积极应对,解决好“头脑”问题

无论对于何种类型与性质的审计项目,审计观念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正处于兴起过程中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来说更是如此,审计人员必须突破传统的审计束缚在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过程中不断注入与强化绩效审计的先进理念,从宏观全局着眼,把审计看作是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部分,不断提高审计能力,注重通过审计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加强宣传推广,使各级基建审计部门能够切实认识到,在具体工作中融入绩效审计的理念是多么的迫切与重要,并在宣传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利用各种座谈、理论研讨与学术交流的机会,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介绍推广,使其能够尽早转化为推动审计实务工作开展的有力促进因素;再次,要抓好典型正面教育,对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干出成绩、干出亮点特色的单位与个人要给与奖励,以此激励审计人员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而且在实务工作中应倡导大家打破常规、摈弃简单套用,突出不同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系统的对相关程序方法进行探索,使得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体系逐渐的成熟起来,形成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范模式;最后,要及时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总结整理工作,应该仔细分析审计部门与人员的具体做法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绩效的提高,如果不利于其发展建设,那就应该坚决更正。若使建设项目绩效提高了,这就是一种实践中产生的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应当考虑积极推广经验并将其吸收进法规制度。

(五)立足现实,结合实情,解决好“指标”问题

实践经验一次次地告诉我们,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绩效审计,要想将其逐步的规范化与成熟化,就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成熟完备的指标体系。为此,各级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立足于现有项目,认真搜集资料,总结归纳出一套具有总体概括性而又具有局部灵活性的,可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调整的绩效指标体系。既然是指标体系,在其具体设置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指标的定性要求与定量要求,对定性指标指应采取客观描述和分析,突出其实证描述与评价作用;而对定量指标则应在注重其通用性的基础上,突出其专用性。在此基础上,应针对各类不同指标,对其适用范围、使用方法、评估准则等一一予以规范明确,确保指标体系成为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建设项目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5篇

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程建设项目能否取得经济效益,不仅涉及项目本身,而且决定了企业筹资的规模和时间,最终将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

(一)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有利于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从财务的角度,评价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的依据是:建设项目的收益超过其投资成本,就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取得的收益低于其投资成本,则会损失股东的财富。对于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提供的成本造价往往脱离实际,其虚增工程量、高套预算定额、虚列费用等问题比较普遍,加大了投资项目的工程成本,损害了建设单位的利益。因此,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可以核实工程造价,使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合理利用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二)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现代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监督;二是激励。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就是要确定建设项目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以及所带来的收益,评价企业管理层做出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能否增加企业的价值,进而考核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通过实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一方面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所需要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可靠数据,有利于投资方制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对投资项目的科学管理和监督,保证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核实建设项目的造价,为其招投标奠定基础,促进建筑市场的有序竞争。

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内容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性以及项目建成后的投资效益水平高低等。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应该是工程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可分为三个阶段: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中和投入使用后的经济绩效审计,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的高低。

(一)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绩效审计主要包括:

1.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计,主要审查投资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是否有土地使用许可证和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资金是否已到位。如果开工前准备不足,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就有可能拖延工期,甚至停工,无法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目标。

2.设计和施工的招标审计。《招标投标法》规定在我国境内进行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对于实行招投标的投资项目主要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标底编制的合规性和标书制作的完整性,要查明建设单位是否有规避招标或搞假招标的行为。通过招标审计,促使设计者和施工者在保证投资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的总体造价和提高投资效益。

(二)建设阶段的绩效审计,实质上是核实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和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的寿命和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如果项目质量合格或者达到优良,就为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充分发挥效率奠定了基础。反之,如果偷工减料严重,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工程成本造价也制约着投产后经济效益的高低,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越低,其投入产出比率会越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因此,建设阶段绩效审计要注重:

1.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主要是验证其报送资料的真实程度和工程取费是否执行相应基数和费率标准,提防施工单位在工程量计算中的高估冒算;

2.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即施工单位是否真实采用所列材料的规格和数量等情况,严格审查“三大材”的高估冒算;

3.结构层次、施工工艺等有可能牵涉到工程造价的情况;

4.审计分项工程预算定额选套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高套定额的情况;

5.审计工程质量,是否按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必要时可以进行破坏性试验;

6.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资金转移现象;

7.审查索赔的合理性,应根据同期监理日志,对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进行划分,按索赔程序赔偿,不合理的拒绝赔偿。另外在工程建设项目结算、决算绩效审计时,还应重点检查影响项目成本造价的事项,如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对必须变更的项目,要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条款确定变更价格,根据工程变更内容核查工程量清单,避免成本造价虚增;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补充合同;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三)工程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绩效审计。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体现在项目达到设计能力、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方面。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设计要求,迅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投资回收期短,利润率高,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好。通过对项目投产后的绩效审计,一方面可以评价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

三、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应具备的条件

工程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是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为直接目的的审计,它是从技术上、经济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首先要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技术问题和指标评价体系。绩效审计是建立在许多统计分析、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等基础之上,因此理论创新是先导,要加强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开发和应用。要通过借鉴国外的评价指标和我们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适合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所需要的科学、规范、权威的指标体系。

(二)要健全法规体系,规范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内容。现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等早已颁布实施,但针对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极少且不健全。

(三)要优化审计队伍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审 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是目前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从会计专业转过来的,工程等其他相关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人员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当前日异发展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所以要广纳工程、投资等多方面相关专业的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才能逐步建立起一支工程投资方面的专业审计队伍,从而造就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四)必须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而不仅仅是为监督而监督。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监督搞好了,就是最大的服务。

(五)在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应该抓紧建立起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信息网络成立高层次的、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搞好信息网络和材料价格的收集整理及对外工作。

四、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绩效的具体办法

一般工程建设过程中,投资效果审计评价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进行,而工程项目后评价结果往往落后于竣工决算审计。绩效审计中经济性、效率性如何体现?即在保证质量、工期、功能的前提下,全过程、全方位对建设工程的投资进行控制,力求达到投入资源最少。传统的工程项目审计常把工程结算审计作为重点,结果是只能对工程结算质量进行控制、而对投资控制的范围十分有限。但是工程建设的特点是多阶段、多次性逐步消耗投资的过程,只有在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持续进行审计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所以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设计及概算审计。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可能性极大,审计中要注重审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及对照,确保选用最佳方案。并且,对工程中选用的设备和材料要对其易用及标准性进行比较分析,把对工程造价影响大的设备及材料作为重点来审计。概算金额是建设项目在完成设计后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其准确性对控制投资非常重要。其重点在于对拟建工程的现场勘察,对原始资料的掌握和运用,充分收集信息,保证各项费用的合理性。

(二)招标及物资审计。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也是价格谈判的过程,其标底的审计就尤为重要,对陪标、串标等现象应提高警惕。一是要审查招标条件和招标准备,审查标底是否控制在总概算及投资包干的限额之内,编制的依据是否合规,是否由有资质的机构及造价管理资格的人员编制,是否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是否体现招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是否与市场实际价格相吻合,是否根据施工图编制,有无存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降低造价,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二是要审查招投标是否按“公开、公正、公平”等原则进行,审查是否存在中标单位资质不够,有无通过虚假招标,指定分包方式搞违法分包,层层转包,造成工程重大损失和质量隐患等问题。在云铝公司的以往工程中,从最初的一期开始,就对招标及物资采购进行了严格管理,并实行双合同制度,有效预防了违法操作的现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材料因种繁多,审计过程中不可能每样材料都查,根据当前建筑结构的特点,要重点审查对造价影响大的材料。在对实际成本真实性的审计中,一定要严格把关。

(三)投资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一是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使用是否合规。二是查有无转移、侵占、挪用建设资金的问题,切实保证建设资金能够专款专用,防止挪用和变相挪用。三是严格审查项目建设资金的各项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防止损失浪费。四是审查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投资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是否到位、有效。五是审查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包括审查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批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完成,查明是否存在着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有无随意改变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搞计划外工程、虚列工程费用和概预算外购置等情况。六是审查建设单位是否及时办理工程决算,审查工程价款结算与实际完成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

(四)投资项目效果的评价。评价和衡量项目的效果不能只看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应该从宏观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方面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改革刚刚实施,原有的定额计价和改革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正处在双轨并行,逐步过渡阶段,并贯穿于施工图预算、标底编制和工程决算等各个计价环节之中。造价真实性审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成本,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审计是一项资料多、分析计算量比较繁重的工作,有许多政策性和技术性的问题,因此对建设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也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该项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工程量计算和结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各项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等。如果采取合适的审计方法、技巧,工程结算审计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审计法。建筑工程虽然有建筑面积和高度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价、用工量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把过去审计积累的这些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为工程量、造价(价值)、用工等几个单方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用来筛选各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建筑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之内的,应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审计。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审计速度和发现问题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审计审查条件的工程。

2.全面审核法。对于一些投资不多,工程内容比较简单的项目和初学者审计的建设工程结算,可采用全面审核法。此方法具体审核过程与编制预算的过程基本相同,比较全面、细致,经审核的工程结算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但工作量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审计法。

3.重点审核法。这种方法是有侧重、有选择地根据图纸计算部分价值较高或占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量,重点核实与其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子目档次易混淆的单价。此方法审查时间短,重点突出,效果好。

4.分析对比审查核法。这种方法是用已审工程的结算对比拟审的类似工程结算的一种方法,但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区别对待。该方法是总结分析已审工程结算的审计资料,按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进行重点审核。

5.标准图审计法。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审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决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一般地面以上结构相同,可集中审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审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6.常见问题审核法。由于预算人员的思维方式不同、立场不同,其观点、方法亦不同。在编制结算时,常常不同程度地出现以下问题。

(1)工程量计算误差;(2)定额单价套用误差;(3)项目重复误差

由于上述常见问题具有普遍性,工程价款结算审计时,可根据这些线索剔除重复部分,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取定定额单价,以达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

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效益,审计机关根据 现行法规实施审计,并提出书面审计意见。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及时作出审计处理决定,对概算外的工程投资支出所增加的投资不得列入工程决算,由建设单位投资包干结余分成或项目投产后的自有资金及主管部门拨款解决。对虚列尾工工程,隐匿结余资金,隐瞒或截留基建收入和投资包干结余以及以投资包干结余的名义分基建投资等问题,均应做调帐处理,没有自有资金的由主管部门代付。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6篇

0 引言

近十年,挣值管理法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综合管理和评估技术。但挣值管理法的应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在绩效审计中应用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挣值管理理念的介绍,探讨将其用于绩效审计中的可行性,以为我国绩效审计人员提供一种新的审计思路和方法。

现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瑞典等国家已经开始与美国合作计划将挣值管理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项目管理方法。随着挣值管理方法有效性和广泛性的不断提高与验证,它开始逐渐成为目前项目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项目绩效审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1 挣值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1.1 挣值管理基本理论

2004年,项目管理协会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三版)中对挣值管理的定义是:“把实际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的累计值,分别与计划要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和实际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进而全面衡量和反映项目进展状况的整体技术方法。”挣值是相对于计划价值而言的,在编制项目计划时,要制定项目进程中不同时点的工作计划完成量,然后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渐把预先的计划价值慢慢“挣”回,所以,挣值实际上是指已经完成和实现的价值。

挣值管理是一种对项目成本和工期进行动态监控的管理方法,挣值管理应用于项目成本和绩效分析的过程可以总结如下:第一步,以经过审批后的工程实施计划为依据,查找出项目中所包含的项目的总预算成本、项目的总工期、各个子任务的起止日期、各个子任务完工所需要的预算成本;第二步,在进行绩效审计的时点,分别计算出挣值管理的计划价值、挣值和实际成本等三个参数;第三步,在已有上述两组数据的基础上,计算挣值管理的成本偏差、进度偏差、费用绩效指数、进度绩效指数这四个评价指标;最后,通过计算所得数据,预测项目的完工估算和完工尚需估算。

1.2 挣值管理基本参数

1.3 挣值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挣值管理有四个评价指标,分别是进度偏差、成本偏差、进度绩效指数以及费用绩效指数,如表2。

下面结合一个简单的实例进行挣值分析,该项目计划工期12个月,计划成本1000万元,在项目建设中期即第六个月时进行绩效审计,相关数据如表3。

根据挣值管理法可计算分析得知:

SV=EV-PV=400-500=-100

CV=EV-AC=400-300=100>0,CPI=EV/AC=400/300=1.33>1,说明实际消耗的费用低于预算费用,建设项目费用属于节省。

2 基于挣值管理的绩效审计流程设计

2.1 挣值管理应用于绩效审计中的可行性

挣值管理应用成本相对高,对项目整体工作的分解及数据收集需要付出高额的资金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能接受其应用成本的一般是一些比较大的项目,同时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同样需要进行绩效审计,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绩效审计,而目前衡量其绩效的单因素分析法所固有的缺陷会导致对绩效考核的偏差,因此引入挣值管理法就变得非常必要。

2.2 基于挣值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流程设计 基于审计特有程序的考虑,笔者把绩效审计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同时,将挣值管理法引入其中。如下图,其中审计准备阶段包括项目开始、制定计划、项目WBS单元分解;审计实施阶段包括数据记录、收集计算处理到分析偏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审计完成阶段包括分析偏差原因、调整控制,得出绩效审计结论。具体流程如图1。

3 挣值管理在我国绩效审计中应用的建议

将挣值管理法引进到项目建设绩效审计中有很好的效果,但挣值管理法在国内还尚未得到引进和实际应用到绩效审计中,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①积极将挣值管理法理念引入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中挣值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对重大项目的成本和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并对项目进行绩效分析。绩效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同行将挣值管理用于绩效审计中的经验,将传统的绩效审计方法和先进方法结合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水平,发表更加可靠客观的绩效审计结论和建议。

②建立配套的信息化平台,提高绩效审计效率。挣值管理法的应用过程中数据信息处理量大且复杂,涉及多组织、多项目的测评技术,加上实时监控的需求,必须建立信息化平台来测算的精准性和项目进展的准确性。信息化平台的处理能力要满足挣值管理评估分类及要求,能自定义控制要素,并实时查看到多组织下包涵的全部评测信息。绩效审计人员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对项目进行综合的跟踪和绩效审计。

③确定挣值管理法应用项目的规模和范围。理论上,不论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性质如何,挣值管理法皆适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对建设项目全面应用挣值管理法非常复杂且要求较高,并不现实。对于规模较小的建设项目使用挣值管理法,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对于大型建设项目,为了更好地监控项目运行,投入资金使用挣值管理法是完全值得的。所以,应合理选择建设项目来应用挣值管理法。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设定一定规模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挣值管理的标准,规定挣值管理法的应用范围。

4 结论与展望

基于挣值管理的绩效审计方法,能够全面准确的分析项目绩效,衡量项目的进展状况,从而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和提出合理的整改对策,是项目绩效审计的有效方法,它克服了传统绩效审计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实时跟踪、监督及评估审计,可以实时了解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掌握项目建设实际情况与计划情况的差异,使绩效审计方法更加科学化。

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尤其在我国,挣值管理的探讨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挣值管理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研究文献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挣值管理技术在绩效审计中应用的优越性,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挣值管理在绩效审计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发宾,伍玉静,奉丽玲.利用挣值管理进行项目成本及进度绩效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59-63.

[2]赵建荣.基于挣值管理的多因素集成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3]贺桂珍,吕永龙,刘达朱,王本强.挣值管理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研究,2007,02:3-8.

[4]苏家振,张剑芳.基于“挣值”的采购合同管理绩效评估[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02:52-54.

[5]郑倩倩,张云宁.基于风险挣值的成本―进度绩效评价[J]. 项目管理技术,2014,08:25-28.

[6]戚安邦,刘俊业.项目挣值的绩效差异分析方法缺陷与解决方案[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02:152-161.

[7]沙珍珍,李玉亭,王萍.基于挣值法的环境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研究――以浮山湾污水处理厂为例[J].财会通讯,2012,07:88-89.

[8]刘广平,陈立文.基于挣值管理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改进研究[J].预测,2013,04:75-80.

[9]王丽.挣值管理理论及应用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3,19:49-50.

[10]孟银银.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规范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11]刘芳.挣值管理――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9,01:46-48.

[12]陈坤,孙亚男.挣值管理及其进度绩效分析的改进探讨[J]. 项目管理技术,2009,09:22-25.

[13]FLEMING KOPPELMAN. Earned Value Project Management[M].New ton Squar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5,(3):148-150.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7篇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工作经验与方法的积累基本完成虽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成熟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各项工程建设审计实务中,审计部门和人员已经在有意识地将绩效审计的内容穿插增加到工程建设审计的各个过程,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实际操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做法,这对下一步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际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意义。(二)建章立制的范本较为丰富由于工程建设在国家经济中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有关工程建设审计活动一直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也较为成熟健全,各项程序十分规范,仅与工程结算有关的法规就有《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管理规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计算计量办法》、《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这些法规都为下一步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方法法规体系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人员素质能力基本具备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伴随着国家审计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自身素质也在不断提升,随着计算机审计、工程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不断成熟规范,审计人员实际上已基本具备同时胜任多项综合性审计工作的能力,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虽然专门从事参与的机会途径较少,但是能力却已具备,为日后该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形成了很好的人才储备与积累。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现路径分析

(一)以人为本,加强培训,解决好“人”的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既是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工作重心,又是实际操作的难点与盲区,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它需要的一大批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方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对审计人员自身素质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这就需要各级审计培训机构与承担审计教学任务的院校逐步在现有的基本建设项目审计课程的基础之上增加绩效审计的内容,更多的以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案例为抓手,在引导被培训者一步步熟悉环节、进入情况的基础上,启发他们站在更高的绩效审计视角,审视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培养他们的专业视角与独立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不断充实其他相关财务、基建领域的内容与信息,使审计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审计局势,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在此基础上,对审计人员的考核评定也要更加突出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际特色与需要,以此为激励促进审计人员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各种知识与内容,使得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做好下一步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准备。(二)完善法规,健全制度,解决好“法”的问题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将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各种内容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为此,首先要在审计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各个方面的提出明确的审计目标与原则,指出其总体要求。在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等章节也应对相关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其次,要制定完善配套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规章制度。如《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就必须要尽早出台,可包含总则、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目标与一般要求、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计划、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报告、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项目管理以及附则。对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的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与推动;最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各级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规范,如审计立项及前期调查规范、审计取证步骤和合法性规范以及审计报告内容与格式规范等等。同时,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些法规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一次次的实践之后,以宝贵的经验予以补充。(三)突出重点,提高效率,解决好“技”的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本身是一种资金量大、影响力大、风险性高的特殊审计领域,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针对这些项目的具体特点,选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将审计工作目标明确化,在具体目标的指引下,一步步发现具体的问题,争取取得重大突破,此后便可以点带面、顺藤摸瓜完成任务;其次,要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数据资料库,将历年相关审计项目系统的收录其中,在实际审计项目的开展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翻阅查找,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再次,要注重从根源上找问题,对于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来说,对其经费预算进行审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审查并非简单的审查预算执行的情况,而是将重点放在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上。不仅要看花了多少钱、怎么花的钱,更要看资金流出所取得的效果性,坚决杜绝“突击花钱”、“钓鱼工程”。对于水平较低、重复建设的工程项目要禁止上马。对于超预算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启超预算的原因,若为外部因素(材料价格上涨、国家宏观调控等等)则应该酌情增加预算,若为内控不当或预算编制失误,可停止安排该单位下一年度的基建计划,将经费转入现有超预算项目建设,并加强对该单位基建预算编制与内控的监督;最后,要注重吸收运用科学先进的分析处理方法,例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否匹配。通过内部控制的测试,找出建设项目质量与资金控制的关键点,分析内控制度对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审计建议;对比指标数据,找出它们横向、纵向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四)转变观念,积极应对,解决好“头脑”问题无论对于何种类型与性质的审计项目,审计观念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正处于兴起过程中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来说更是如此,审计人员必须突破传统的审计束缚在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过程中不断注入与强化绩效审计的先进理念,从宏观全局着眼,把审计看作是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部分,不断提高审计能力,注重通过审计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加强宣传推广,使各级基建审计部门能够切实认识到,在具体工作中融入绩效审计的理念是多么的迫切与重要,并在宣传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利用各种座谈、理论研讨与学术交流的机会,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介绍推广,使其能够尽早转化为推动审计实务工作开展的有力促进因素;再次,要抓好典型正面教育,对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干出成绩、干出亮点特色的单位与个人要给与奖励,以此激励审计人员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而且在实务工作中应倡导大家打破常规、摈弃简单套用,突出不同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系统的对相关程序方法进行探索,使得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体系逐渐的成熟起来,形成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范模式;最后,要及时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总结整理工作,应该仔细分析审计部门与人员的具体做法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绩效的提高,如果不利于其发展建设,那就应该坚决更正。若使建设项目绩效提高了,这就是一种实践中产生的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应当考虑积极推广经验并将其吸收进法规制度。(五)立足现实,结合实情,解决好“指标”问题实践经验一次次地告诉我们,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绩效审计,要想将其逐步的规范化与成熟化,就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成熟完备的指标体系。为此,各级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立足于现有项目,认真搜集资料,总结归纳出一套具有总体概括性而又具有局部灵活性的,可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调整的绩效指标体系。既然是指标体系,在其具体设置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指标的定性要求与定量要求,对定性指标指应采取客观描述和分析,突出其实证描述与评价作用;而对定量指标则应在注重其通用性的基础上,突出其专用性。在此基础上,应针对各类不同指标,对其适用范围、使用方法、评估准则等一一予以规范明确,确保指标体系成为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的有力抓手。

作者:韩俊峰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交通;绩效审计;方法

近年来,在审计领域中绩效审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共财政框架逐渐完善,人们迫切希望针对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进行强化,确保资金使用率得到提升。鉴于此,作为交通部门,开展绩效审计势在必行,作为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围绕交通绩效审计的方法与思路展开深入研究。

一、加强交通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交通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利用审计对部门的资源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其有效性、经济性等进行判定,并将其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揭示出来。而作为实施交通绩效审计工作的主体,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交通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才能够推动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交通部门要致力于推动现有审计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关注年轻业务骨干的在职培训工作,在开展交通绩效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展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更多领域的专业技术,实现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如此才能够让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充分发挥作用;其次,交通部门还要适当引进高素质、更层次专业审计人才,对交通审计人员队伍结构进行补充与优化;此外,交通部门可以建立起专家外聘制度,对外部专业的力量加以利用,做好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的判断,使审计判断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得到提升,同时借此来帮助审计人员实现业务水平的提升。

二、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

在开展交通绩效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审计的综合性、全面性。作为交通部门,必须将效益、工程管理、财政财务等各项指标结合到一起,致力于改善工程建设决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以及建设效果等四个环节评价工作的改善,使工程项目的各方面建设成果得到客观、合理的评价,并找出其中的问题然后逐一解决。本文以交通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的审计为例,对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的实施进行阐述与分析:在交通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的审计过程中,必须紧密围绕交通工程建设资金流,严格检查各环节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且使用合规。对于项目资金,应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有挪用与变相挪用现象出现。对于相关的研究报告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交通工程建设施工设计文件进行审计,包括设计概算、工程量概算、施工图预算等,此外还应该对工程建设资金来源进行核实,落实每笔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对有问题的资金应及时向相关机构报告,明确审计意见。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审计包括工程招标工作的审计、工程建设监理审计等方面,其中建通工程建设监理是确保工程绩效的重要部分,交通工程建设监理的审计主要是通过各方同时进场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审查相关的监理体制是否符合要求,加强现场审计、监理、监管来实现的。在审计的过程中注重隐蔽工程掩埋这一环节,在隐蔽工程掩埋之前进行绩效审计,从而确保隐蔽工程相关的验收资料真实可靠,避免事后审计因资料问题造成审计工作开展困难。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审计应对其建设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于交通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单位和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将绩效审计的结果与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部门监管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

三、探索绩效审计新思路

交通企业的绩效审计应该遵循完整性、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的原则,做到遵纪守法、保证资产增值、追求社会效益。审查交通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绩效审计主要是要实时掌握企业信息,保证企业资产的稳定,防止亏损。审查交通企业活动的合法性则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财产法律,通过审计资料的真实性,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建立科学的交通企业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和系统,对于开展企业绩效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在相关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全面覆盖绩效审计评价的方方面面,以国际设计准则为基础,探索新的绩效审计评价的程序、模式,在绩效审计中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能力,完善交通企业绩效审计的工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交通部门绩效审计,有关部门需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观念,只有建立新的绩效审计观念和新的审计模式、审计技术才能推动交通绩效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交通审计人员也要加强宏观意识、创新意识,认真落实相关的审计规范,加强绩效管理意识,科学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推动交通绩效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波.我国政府环境保护项目绩效审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2]孟伟刚.浅议交通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J].交通财会,2009,(11):82-84

[3]李若昕.我国基础产业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政府投资;跟踪审计;绩效审计;一体化

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工程是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之一,巨额政府投资项目必须有公开、透明及完善的监督体系,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投资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审计署公布的《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下简称“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同时,具有建设性作用的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绩效审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21世纪以来,美国国家审计总署两类审计比重为:绩效审计占85%以上,财务审计占10%~14%;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等国的绩效审计也都占到了40%以上。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一体化实施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就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根据有关法规或评价标准,跟踪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评价、鉴证项目建设活动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高投资效益的一种独立监督活动。

一、对政府投资项目一体化实施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具有积极意义

(一)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一体化审计是公共财政体制下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必然要求

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成为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政府部门具有公共受托责任,接受公众受托管理并及时向社会公众报告公共资源的规划、投资、管理等责任。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公共财政资源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的权力, 必须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使用效果负责。对于政府投资项目,要解决政府所负担的公共责任问题,最有效手段是在对建设工程实施跟踪审计的同时实施绩效审计,解决公众关心的投资项目合法、合规性问题,同时解决效益性问题。

(二)实施一体化审计是实现对政府投资项目有效监督的需要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管理水平低、损失浪费多、忽视社会效益等问题屡见不鲜,一些建设项目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最高检察院官员曾表示,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继续稳坐职务犯罪“头把交椅”,部分工程建设项目三分之一工程款用于行贿;另外,一些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出现的问题进行以合法、合规为主要内容的跟踪审计存在片面性,必须同时考虑投资效益问题,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考虑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才能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更全面的监督。

(三)实施一体化审计是完善与发展国家投资融资管理体制的需要

2004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国家审计准则进而明确,审计机关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一体化审计有利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衡量项目投资效益,提供政府投资决策依据,使政府投资能充分发挥改善投资与经济结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宏观导向作用,促进投资融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四)实施一体化审计可以更加经济、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要求审计机关或人员按规定程序,对工程建设的决策、设计、施工等各阶段经济及技术活动进行监督、鉴证、评价,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有关部门纠正偏差,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而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的内容与跟踪审计密切相关,在很多环节进行的跟踪审计工作本身也是绩效审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因此将二者一体化实施,对于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二、对政府投资项目一体化实施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对政府投资项目一体化实施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法可依”

国家审计准则明确规定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坚持多种审计类型的有效结合,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围绕促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关注对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和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的审计,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问题,促进加强项目管理,保障投资效果。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在审计实践中具有一致性

按工程项目寿命周期理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内容包括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等阶段的审查和评价。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很多内容都体现了绩效审计的“3E”特征。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审计关注节约工程成本问题;效率性审计关注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通过审查和评价投入、产出关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活动效率;效果性审计则主要审查与评价建设项目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1.投资决策阶段审计

项目建设投资决策决定项目建设的方向及规模,旨在确定最佳建设方案,保证工程建设完成后获得满意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审计,可以减少损失浪费和节约工程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性,且能减少决策失误, 促进提高效率,并从源头对工程决策、立项的科学性把关,防止项目失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性和效果性。如对工程项目建设条件、项目选址审计,不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经济性(规划建设场地过小,原材料获取困难等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性),而且不恰当的选址会影响建设项目的效果(如高污染企业与居民区规划不合理导致污染严重事件频发)。

2.设计阶段审计

工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对工程项目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编制设计文件。审查施工图预算可以将工程项目的投资额控制在既定范围内,保证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计则关系到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影响到清单计价和工程成本的确定,利于在设计环节保证质量,并可在设计环节就将建筑设计技术与控制投资有效结合,提高效率。

3.招投标阶段审计

招投标程序直接影响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招标投标审计通过审查是否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来承建工程,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以及投资总成本的控制问题,而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来进行工程建设可以促进工程建设的效率,并可以从根本上防止“腐败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4.建设施工阶段审计

工程物资采购审计可以直接控制物资采购成本,促使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提高采购效率,同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可防止出现错项、漏项,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工程量清单执行审计有助于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的规定,控制工程成本并提高工程效率;工程量清单决算审计则起到最终控制工程总造价的作用,保障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性。监理履职情况审计不但能通过评价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投资支出,还能监控工程质量,防止低劣工程出现。

三、对政府投资项目一体化实施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应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作为一种尝试,工程建设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一体化实施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但反映工程建设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而且能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由于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要建立一套实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并非易事,尤其对于政府投资项目这个敏感领域。一体化审计需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定,还必须包括体现效益性评价的“软指标”,要能全面评价工程建设的效益。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 为了使指标体系更科学合理, 还需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查和修正。

(二)改善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体制

对政府投资项目一体化实施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更需要关注计划管理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审计计划,审计对象选择是重要内容。可以围绕每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工程,尤其是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热点及关系某些群体切身利益的重大建设工程来进行。选择这些项目可以引起广泛关注,扩大审计社会影响,发挥绩效审计促进经济资源配置、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支持的作用。同时,选择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领域进行审计,也会得到政府和社会支持,最终使审计“免疫系统”作用最大化。

(三)实现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有效结合

对政府投资项目一体化实施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就需要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经济性审计要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审计、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审计以及工程造价审计结合;效率性审计要与概算执行审计、建设工期审计相结合;效果性审计要与预期目标实现程度、合同执行情况审计及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审计相结合。同时,经济性审计可以在工程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和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进行,重点放在事前,即立项决策审计。工程项目效果性审计主要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进行,重点关注工程支出结果审查。效率性审计应将事中、事后审计适当结合,通过审查投资建设活动投入、产出,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建设活动效率。

(四)运用风险导向理念实施审计工作

为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并控制审计风险,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及建成后的效益问题必须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将风险评估、识别、应对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一体化实施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时运用风险导向理念,要求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就要考虑风险,评价工程项目的可审性,如果不涉及国家保密政策,又归本级审计机关管辖,且可找到适当的评价指标,即可认定具有可审性。审前调查应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内外部环境,评估项目决策层面及环节层面的风险,确定剩余风险,从而确定重大错报风险,指导实施审计工作:根据确定的审计风险发生的最早环节确定一体化审计的适当介入时点,有重点地分配审计资源,优化审计策略,制定审计方案。审计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已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核实,如与预期一致,则继续实施审计直至完成;若风险已发生变化或以前评估风险存在问题,则应修订风险评估水平,相应修订审计方案。审计工作结束后最终评价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出具审计报告,结束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杜建菊,王德礼.经济绩效审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 韩冰,刘毅,丁晓英.试论建设工程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4): 96-98.

[3] 曹慧明.论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效益性特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1):36-38.

[4] 钱水祥.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审计研究,2006(5):29-32.

工程建设绩效审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战备工程; 绩效审计; 理论; 实践

一、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相关概念界定

(一)战备工程的概念

战备工程是指国家和军队专项安排,为保障军队作战、训练等需要而进行的工程设施新建、扩建及有关工作,主要有指挥系统、作战基地、前方阵地、后方仓库等。战备工程作为军队国有资产的重要部分,既有一般军事工程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国防性充分,军事实效性强;项目经费投入大,建设周期长;选点具有局限性,保密性要求高。

(二)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的概念

绩效审计这一概念近年来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但对其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第九届最高国际组织会议《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总则中称:“除了其重要性和意义都不容置疑的财务审计之外,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即对政府当局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这种审计的范围不仅包括具体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政府当局的组织和管理系统的全部活动”。第十二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会议《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作了如下描述:“除了合规性审计,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它设计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绩效的本质含义就是“3E”或称“三性”,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以及效果性(Effectiveness)。关于3E,目前在国际上已基本达成共识。现在也有人提出“5E”的概念,即增加环境性(Environmental)和公平性(Equity)两个内容。其实,环境性和公平性应该属于效果性的范畴,审计在考察效果性时,除有关文件中确定的目标或项目目标以外,对于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其他方面,也都应该纳入政府绩效审计的视野。可以预见,随着政府绩效审计实践活动的逐步展开,效果性的外延还会进一步扩大。

战备工程绩效审计是指军队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客观、系统地对战备工程建设单位利用各种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使建设单位改进工作方式,改善决策和管理,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战备工程绩效审计作为军队审计发展的高级阶段,与传统的基建审计有着不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审计目标的宏观性。战备工程绩效审计不仅关注战备工程经费使用的真实、合法,而且评价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揭示影响效益的原因,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具体途径和办法。二是监督对象的广泛性。战备工程建设不仅建设周期长,而且涉及的部门多,既有建设项目的计划、主管部门,又有财务、物资采购部门,还有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审计机关在对这些部门进行审计时,不仅涉及财务收支审计所包括的内容,而且包括工程技术审计、工程经济审计、工程管理审计的内容。三是审计方法的技术性。绩效审计除采用财务收支审计的一般方法外,更多的要运用到审计调查、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等技术方法,因此,战备工程绩效审计具有更高的技术性。四是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以往的基建审计以军队各项财经法规作为评判其使用是非的标准,而战备工程的效益受军委方针政策、地域环境、部队担负任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同类性质的建设资金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使用,其经济和军事效益都可能出现较大差异,评价其效益不能采用统一标准,只能根据项目自身特点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二、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受托公共资源责任理论

在审计领域,受托公共资源管理责任是指公共资源出现委托关系后,受托方要承担公共资源管理责任,要以最大的忠诚、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公共资源。战备工程属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它提供的安全。国家和军队把其建设任务交给军队建设单位后,就形成了委托关系,建设单位是受托人,负有建设好战备工程的责任。但由于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倾向,其责任的履行往往有瑕疵,他们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时甚至会导致资源的损失和不恰当使用。如一些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搞形象工程,不注意节约资金;招投标时“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等。这就需要军队审计部门这个经济监督机构对其履行责任情况进行监督,以便建设单位合理使用各项资源,确保战备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以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委托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政府行政管理,强调政府绩效,重视消费者,鼓励竞争等等。新公共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分权化管理,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政府主管部门为了完成组织战略目标,对各分权机构制定绩效标准,设计具体程序和绩效测定方法,进行绩效评价,通过绩效评价,可以控制公共服务社会化不会偏离正常轨道。

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服务于民众,负责于民众”的思想和进行绩效管理的做法,为战备工程绩效审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施的可行性。战备工程在立项批复之后,为了使战备工程建设达到预期的军事、生态、社会目标,审计部门也应该对建设单位制定绩效标准,设置具体效益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其工程管理的好坏,使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上级有关条例规定履行职责,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资源配置最优理论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对各种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之间作出选择或者将相对稀缺的资源配置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上,以获得最佳使用效率。资源配置最优是指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达到这种状态后,改变其中任何一种资源的配置,都会使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手段有价格配置和行政干预两种,对于军事资源来讲,应主要采用后一种配置方式,这是由军事资产的特殊性决定的。战备工程作为军事资产的一种,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巨大的特点,建设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军队审计部门只有充分发挥其行政干预的职能,监督建设单位使用经费、物资情况,才能确保资源投向科学,达到军事资源配置最优的目的。

三、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研究的实践基础

(一)军队审计实践为开展战备工程绩效审计打下了基础

军队恢复审计工作二十多年来,军队审计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二十多年来,军队审计取得了长足进步,从恢复之初的揭错纠弊,到常规的财务审计,再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军队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展,内容不断深入。当前,军事经济效益审计正成为实践探索的重点和研究的热点。最近几年开展的油料管理审计调查、战储物资审计等工作,更是为效益审计摸索了经验、培养了人才、营造了氛围。战备工程建设审计在军队审计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级都有专职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军队审计事务所也是以工程审计为主要业务。这种优势,使得各级审计部门在战备工程审计中为部队取得了数以亿计的直接经济效益,也为军队开展战备工程绩效审计打下了基础。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开展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积累了经验

最近几年,我军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入为基础,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为干部管理部门选拔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的一种审计方式。这种审计方式不仅关注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同时也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都要进行评价。因此,它是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综合,其开展为我军在基建领域,特别是战备工程领域开展绩效审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为开展战备工程绩效审计提供了借鉴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是我国审计事业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此都很重视。在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几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先后开展了民航建设资金管理、农村电网改造、通村公路建设等建设项目的效益审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国家财政支出效益。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大型公共工程的投资效益审计道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深圳、青岛等地成立了政府投资审计局,专门负责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所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福建、浙江等地实行了国家审计与委托社会审计相结合的办法,先后进行了“长乐机场绩效审计”、“深圳大庆大厦绩效审计”,取得了良好的审计效果。这些实践为我军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的开展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四、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研究的未来展望

随着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研究的深入,未来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将更为清晰。

(一)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研究的范围

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研究应包括战备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工程的投资决策、计划安排、资金来源与使用、设计与施工、竣工决算、效益评价等诸多环节。概括起来,是合规性审计和效益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合规性审计包括:项目的各项手续是否完备;资金来源是否正当;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合理;设计施工是否符合规范。投资效益评价包括:项目决策论证的充分性;项目选址的合理性;资金筹集的可靠性;技术经济先进性;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投资效果的有效性;经济责任的联系性。具体来讲,其审计范围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次效益审计包括建设质量审计、预算效益审计、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宏观层次绩效审计包括军事效益审计、社会效益审计和环境效益审计。

(二)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研究的难点

战备工程绩效审计研究的难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非量化成分问题。战备工程投资效益是包含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对这种综合效益的计量,不像一般国民经济活动中经济效益的计量那么准确。这是因为,战备工程建设活动的劳动消耗虽然有独立存在的物质内容和具体的价值,但其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都有独立存在的形式和具体的价值,即投资效益中存在着非物质内容和非量化成分,难以准确计量。二是间接效益问题。间接效益是指除战备工程投资所获得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外的其他效益。间接效益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项目投资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另一种是由外界环境的改善而给投资项目再度带来的效益,间接效益实质上存在于投资项目本身之中。三是不确定因素问题。战备工程建设以服从国家战略战备需要、保障部队作战胜利为根本目的。因此,它受军事行动快速、机动灵活的特性支配,受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很大。不可否认,没有哪个领域像保障部队作战那样更具有不确定性。战争何时发生,是局部战争还是全面战争,敌人和盟友是谁,这里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而战备工程投资效益具有很强的军事时效性。一方面按原来战略部署建设的工程设施有的可能很快就被新的战略部署所废弃;另一方面有些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是长期积累的总和,随着时间的延续,其中包含的不确定因素对投资效益的影响更为显著。

总而言之,战备工程绩效审计是军队工程审计的新内容,它随着军队审计活动的发展而日益突出和重要,研究战备工程绩效审计这一新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利于促进战备工程建设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战备工程审计自身的发展。因此,加强和关注战备工程开展绩效审计的研究,对部队战斗力提升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海峰.投资绩效审计风力渐强[J].中国审计,2005(9):51-53.

上一篇:医院工程审计范文 下一篇: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