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范文

时间:2023-02-21 21:46:34

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调查;地貌;水文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迎来了建设的高潮,工程地质勘察是为查明影响工程建设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工程地质勘察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2. 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是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进行的地质测绘、勘探、室内实验、原位测试等工作的统称,其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及参数。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查明影响工程建设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这些通常称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建设项目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质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地质勘察的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已有资料,以及工程经验和已有的勘察报告等。

(2)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

(3)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4)岩土测试和观测见土工试验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试验和测试。

(5)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通常按工程设计阶段分步进行,而对于不同类别的工程项目,阶段划分也不一样。对于有一定工程资料的中小型工程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勘察阶段也可适当合并。

3.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其它资料,认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工程地质测绘,在一定范围内调查研究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测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分析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作用及其对设计建筑物的影响,并为勘探、试验、观测等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据,其是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性工作。比例尺的选择和测绘范围,既取决于已有研究程度和建筑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也取决于建筑物的规模、类型和设计阶段。规划选点阶段,区域性工程地质测绘用小比例尺(1:10万,1:5万);设计阶段,水库区测绘大多用中比例尺(1:2.5万,1:1万),坝址、厂址则用大比例尺(1:5000,1:2000,1:1000,1:500)。工程地质测绘所需调研的内容有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天然建筑材料、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现象。对所有地质条件的研究,都必须以预测或论证地质条件与工程活动的相互制约或相互作用为目的,紧密结合该项工程活动的特点。当这些条件在深部分布不明或露头不好时,需配合以探槽、试坑、平洞、钻孔、竖井等勘探工作进行必要的揭露。工程地质测绘通常是以仪器测量方法来测制,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采用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和陆地摄影像片,通过室内判读调绘成草图,到现场有目的地进行复查,进一步的与照片判读反复验证,可以测制出更精确的工程地质图。并可提高测绘的效率和精度,减少地面调查的工作量。

3.2 工程地质勘探,其主要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工程等内容。下面将分别进行简要的分析:

(1)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其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按工作条件分为井下物探(测井)和地面物探;按被探测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法、地震、声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为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浅层折射法,声波勘探等;测井则多采用综合测井。物探的优点在于通过不同方向的多个剖面获得的资料是三维的,且能经济而迅速地探测较大范围。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在异常点和控制点上试验工作、布置勘探,既可提高精度,又可减少盲目性。测井不仅可以提高其质量而且还可以增补钻探工作所得资料。通过开展多种方法综合物探,并根据综合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显著的提高地质勘察的质量,扩大物探解决问题的范围,缩短工程地质勘探周期并降低其成本。由于物探需要间接解释,所以只有某种物理性质有显著差异或地质体之间的物理状态(如含水率、破碎程度、喀斯特化程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钻探和坑探,采用钻探机械钻进或矿山掘进法,直接揭露建筑物布置范围和影响深度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剖面的勘察方法。其任务是查明建筑物影响范围内的地质构造,了解岩层的破坏情况或完整性,为建筑物探寻良好的持力层和查明对建筑物稳定性有不利影响的结构面(如软弱夹层、断层与裂隙)或岩体结构,揭露地下水并观测其动态;采取试验用的岩土试样;为现场测试或长期观测提供钻孔或坑道。钻探比坑探工效高,受地下水、地面水及探测深度的影响较小,故广为采用。但不易取得软弱夹层岩心和河床卵砾石层样品,钻孔也不能用来进行大型现场试验。因此,有时需在钻孔中运用钻孔摄影,或采用大孔径钻探技术,采用综合物探测井或孔内电视以弥补其不足。但在关键部位还需采用便于直接观察和测试目的层的平洞、斜井、竖井等坑探工程。坑探和钻探的工作成本高,故应在物探工作和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程地质勘探阶段需要查明的问题,合理设计洞、坑、孔的数量、位置、深度、方向和结构,以尽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尽可能多的地质资料,并保证必要的精度。

3.3 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获得工程地质设计和施工参数,定量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手段,是工程地质勘察的组成部分。室内试验包括:岩、土体样品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参数和水理性质的测定。现场原位测试包括:原位直剪试验、触探试验、承压板载荷试验以及地应力量测等。,大型建筑物的早期设计阶段或设计项目规模较小,且易于取得岩、土体试样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实验室试验。但室内试验试样小,难以保持天然结构,且缺乏代表性。因此,为了给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至施工图设计提供各种参数,必须在现场对有代表性的天然结构的大型试样或对含水层进行测试。要获取液态软粘土、疏松含水细砂、强裂隙化岩体之类的、不能得到原状结构试样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必须进行现场原位测试。

3.4 长期观测,用专门的观测仪器对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或对工程建筑活动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物理)地质作用和某些重要的工程地质作用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长时期的重复测量的工作。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岩、土体内地下水位变化;岩、土移范围、方向、速度;岩体内破坏面上的压力;爆破引起的质点速度;峰值质点加速度;人工加固系统的载荷变化等。此项工作主要是在论证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的详细勘察阶段进行,工程地质作用的观测则往往在施工和建筑物使用期间进行。长期观测取得的资料经过整理分析以后,可直接用于工程地质评价,以检验工程地质预测的准确性,对不良地质作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4. 结尾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目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通过调查、测绘,并借助各种勘察手段的方法,查明工程现场的地形地貌情况、地质构造情况、岩土体的空间分布状态及不良地质现象;研究、分析岩土体的强度、变性特征;查明、研究并分析场地及场地安全性相关的邻近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建筑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提供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所需的一切工程地质资料。

一、影响工程勘察的因素

1、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情况将场地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级别:简单场地,对建筑地基影响不大;中等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复杂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存在很大的影响。

2、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机当地建筑工程经验比如,在某一陌生区域,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缺少研究,则勘查工作量就有加大;相反,如果在此地有工程施工经验,则花费时间及工作量都会减少。

二、勘察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阶段一般也被划分为三个顺序阶段:选址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但是对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重大建筑物场地,尚应进行施工勘察;而对于地质条件简单、占地面积不大、建筑物等级不高的场地以及在建筑物经验较丰富的地区,则可适当对勘察阶段进行简化

1、选址勘察

选址勘察阶段目的是取得几个拟选场地的主要工程地质资料,对拟选场地的适宜性和总体稳定性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并通过方案比较建设场地做出选择。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在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调研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土、基本工程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①对工程场地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震、矿产资源和工程地质信息以及气候、自然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②工程现场实地踏勘,初步了解场地的土层结构情况,形成原因和大致成型年代,主要土层、地下水位等情况; ③对附近区域的建筑物规模、结构、地质资料等情况有所了解;④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复杂,现有资料不能不能准确反映地质信息,应当进行必要的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

2、 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是在场经批准后进行的。工作前要掌握选场报告书,要了解到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建筑面积及建筑物和工艺设施的有关特殊要求,包括主要建筑物名称,最大高度,最大荷重,基础的一般与最大埋深及主要设备等情况;要取得 1/1000-1/5000 带有坐标的地形图,并在图上标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预计分布范围与初步勘察边界线。

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对场地内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方案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资料和建议。

初步勘察的主要任务为:初步查明地层,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冻结深度;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对设计烈度为7 度或 7 度以上的建筑物,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初步勘察的工作内容和步骤一般是: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根据需要和场地条件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在上列工作基础上进行勘探,测试工作。初步勘察分四部分:

(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可以指导工程地质勘察方案的制定并作为工程地质评价的基本资料。主要内容如下:划分地貌单元,研究其形态特征,研究地形,地貌的演变过程;划分地层,调查鉴定岩石和土的性质,成因,类型,时代,分布范围;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各地层的性质;进行地质构造的调查,调查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研究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分布,以育程度及对场地的影响。调查研究当地建筑经验。

(2)勘探点的布置与孔深的确定

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点的布置应主要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确定。在这勘察阶段,设计上尚未进行场地建设的具体规划,勘察人员对建筑和工艺要求方面的了解尚是粗略的,有可能了解到的只是各建筑区段的初步规划。因此,勘探工作的布置,在主要考虑地质因素的同时,只能一般地顾及各建筑区段建筑物的配置因素和有关工艺要求。

(3)取样与测试

这里的取样,系指采取供试验的试样,包括原状土样,水样及岩石样而非指作一般目测鉴别用的岩土样。岩石、土、水的试样的采取均要掌握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选取土样的时候要注意地层分布特点和土的均匀性,尽量做到平面上和剖面上均匀分布,并有代表性。取试样或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主要按照地层情况掌握。当地层稳定,土质较均匀,可放宽取样间距。岩石试样的采取,不一定照搬前述原则,而可按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采取并决定采取数量。水样应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规定进行。测试可以选择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方式。

(4)水文地质工作

在初步勘察阶段要初步查明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水文地质条件。为此要调查研究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性质,补给和排泄条件,实测水位深度,初步确定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当地下水有可能浸没或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分析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三、 详细勘察

详细勘察阶段是为了建筑项目和建筑项目中的每一个单体建筑物的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可靠地依据各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参数;提出地基处理与加固的方案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灾害防治方案和治理措施。

(2)主要任务

①详细勘查主要采用的手段以原位测试、勘探和室内试样检测为主;②复杂场地或一、二类建筑物,详细勘探点宜按主要柱列线布置;对其他场地和建筑物可沿建筑物周边或建筑群布置;对重要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③要以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钻探勘探孔深度。如果地基需要进行变形验算,部分勘探孔可以底基层压缩深度;④对场地进行详细勘探时,原位测试井、探孔数量级所取地质试样,应依据地质的复杂程度、建筑规模或类别进行确定。取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部位,应依据设计要求、地基情况进行确定。

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文字部分

①勘查工作的任务和概况;②是否存在影响建筑物地基不稳情况存在及其影响程度;③工程场地的地质土层结构、强度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④低下水位的深度、水质情况、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⑤在地震设防区划分场地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判别饱和沙土及粉土;⑥对建筑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提出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意见,尤其对地基设计和施工中需注意的地方检出建议;⑦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2、图表部分

①a.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②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 ③土的物理力学性试验总表。重大工程根据需要,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地质分区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和有关试验曲线。

结语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与建筑物的安全和工程造价有着紧密的关联。地勘工作技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精通业务,精心做好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不断提高地勘水平。掌握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工程地质特征等关键因素,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最合理与最优化的工程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秋发.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 4) .

[2]田跃进.地质工程勘察中地基方案的选择路径分析[J]. 管理学家,2010 ( 11) .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岩土工程;建筑工程;勘查对比

中图分类号: T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has been to the count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is also in constant deepening, all kin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quipment constantly update, appear, also to strengthen the geological survey for the ability and the accurate degree provides strong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guarantee. At the same time, the various building continuou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geological survey for the need of more and more big, also for geology exploration with great research needs and research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tents, methods and compared this, the details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difference, objective through the narrative to illustrate the role of both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uilding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contrast

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主要针对岩体和土体以及地下水作为勘察对象,通过对岩土的各种特征以及参数的测试,研究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土的结构特点、形成过程、地质运动作用等方面。另外,通过对岩石以及土质的判断分析,可以用来寻找矿藏资源等用途。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多用途、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是工程建设前期的一项工作,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技术,对建筑场地和附近的区域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建设依据,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实施,确保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质量,以及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进行的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

1.岩土工程勘察与建筑工程勘察目的与内容对比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主要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岩土勘察常常研究地质的结构、地应力场环境,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水和冰川的侵蚀和搬运等作用形式。

岩土工程勘察研究主要方式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和取土测试、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并根据以上几种方法,对建筑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主要探察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地层土壤性质、地质结构和水文条件等性质从而为科学规划、施工建设提供依据。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以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为主。工程测量主要为平面测量、高程测量、地形地貌测量等。水文地质勘察主要以水文地质的测绘、地质勘探、钻探、抽水等过程,此过程可以分为初勘和详勘两个阶段。初勘查明水文条件,评价地下水的位置、深度等情况。详勘则进一步勘查,提供工程相应的方案,结合数据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2. 岩土工程勘察与建筑工程勘察特点对比

岩土工程勘察与建筑工程勘察都时对地质结构等因素进行勘察,同时对区域范围内的地质结构进行分析、判断,对该区域内的整个地质特点进行总结。并为该区域的未来的规划提供依据。

但二者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岩土工程的特点是针对地质结构的分布研究,研究范围广阔,深度也很大。小范围的勘察不足以得出准确的结论,需要大量的调察研究综合分析。例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研究我国长江中下游的矿层、云母、重金属等分布特点,也有介绍附件石英砂的变形特性、强度特性等实验结果。

而建筑工程勘察的特点是小范围内的,针对建筑项目工程的规划要求,而进行的具体因素进行的勘察,更多的是为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要求服务,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功能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和建筑工程勘察方法

岩土工程的勘察方法试验技术、原位试验技术、现场检测技术、虚拟测试技术等。原位测试技术主要针对地质结构表面的土压力测试、应力场测试等。现场检测技术则是利用勘探设备进行较深层的地质结构研究,其探测的深度可达到几百米。室内试验技术主要是对采集的样本在实验室通过进行试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到地质条件的方法。虚拟测试技术是采用先进的光电设备、磁声设备等等仪器对区域地质进行测试,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传统测试方法将会被高科技的设备所取代,现代测试技术中,虚拟测试技术在岩土测试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是针对建筑工程规划建设而进行的勘察,因此建筑工程地质勘查的方法也更加的具体。其主要方法有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的试验、工程地质的长期观测等,其中工程地质勘探又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勘查地质结构形式以及地下水的相关参数。例如地下水位高度、深度等因素。同时针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也是在地质结构和地下水位可能对规划、对建筑产生的影响,应如何的解决,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影响等。

总结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与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工作,主要应用岩土工程的技术和方法对地域内的岩土情况进行勘察。目的主要是确定该区域的地质结构、岩土的性质、特点、应力趋势等,同时根据岩土勘察的情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详细的说明。因此,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则更注重宏观的地质勘探,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的变化趋势等。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则更针对于建筑工程本身,通过对规划建筑的现场实地勘察而了解到相关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特点、建筑对地质结构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参数,从而对建筑本身的稳定性分析、施工方案的确定等有一个全面综合的确定。

参考文献

[1].郭超英.岩土工程勘查[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8

[2].李智毅,唐辉明.岩土工程勘察[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9

[3].北京市地质局. 北京市地质局2002-2004年度优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汇编[M].2006.9

[4].钟文桂.建筑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的分析与评价[J].广东建材,2009(7),32-33

[5].刘应军.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中基岩完整性检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0),26-27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4篇

>> 浅析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地质分析 刍议地质分析中的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注意要点分析 颗粒分析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关于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问题的分析 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勘察情况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的问题分析 探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 浅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作用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探讨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的分析及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山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斜坡勘察探析 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问题分析 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分析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问题分析 在工程地质中关于水文地质勘察情况的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 工程地质;勘察;地质分析

Abstract: Geological survey work,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testing technolog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y and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theory as the basis of modern engineering geology. Geological surve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carefully, and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theory and practical analysis, it can be used in design of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rock and soil and reliable.

Key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survey; geolog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岩体力学实验研究: 地质分析是岩体力学实验研究的基础, 如何将地质结构条件概化为地质模型,又将地质模型转化为力学模型,而使边界条件、岩体变形和破坏机理不失真, 这要求对岩体结构第一手资料准确、可靠。因此,岩体力学参数有充分的代表性,针对性和对岩体变形机理深刻的认识以及力学模型是否表征的问题的关键和要害。

一、原则 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试验成果可按岩土体质量类别、工程地质单元、区段或层位,分别用算术平均值、最小二乘法、图解法、数值统计法或优定斜率法进行整理,并舍去不合理的离散值。应采用整理后的试验值作为标准值,再根据水工建筑物地基或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整,提出地质建议值,当采用结构可靠度分项系数及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时, 岩土性能的标准值宜根据岩土试验性能的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来确定。 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地基渗漏系数采用室内试验或抽水试验的大值平均值作为标准值;用于水位降落、排水计算宜用小平均值,供水工程计算可用平均值。粘性土地基,f/可采用室内饱和固结快剪90%,c可取20~30%,对于砂性土,f采用85%~90%,不计c值;土的抗剪强度宜采用试验峰值的小平均值作为标准值; 软土宜用流变值。 3.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当试件呈脆性破坏时, 坝基抗剪强度取值。拱坝应采用峰值强度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重力坝应采用概率分布的0.2分位值作为标准值或采用峰值强度的小值平均值,或采用优定斜率法的下限作为标准值。抗剪强度采用比例极限强度作为标准值。当试件呈塑性破坏时, 以其屈服强度作为标准值,并考虑时间效应,并按流变影响进行折减。 总体变形指标应根据岩体实际承受工程作用力方向和大小进行原位试验, 并采用压力――变形曲线上建筑物最大荷载下相应的变形关系选取标准值。 4.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当结构面试件的凸起部分被啃断或胶结充填物被剪断时,采用峰值强度的小平均值作为标准值。 当结构面试件呈磨擦破坏时, 应采用屈服强度或流变强度作为标准值。 5.软弱层、断层的抗剪强度, 当试件呈塑性破坏时, 应采用屈服强度或流变强度为标准值 当试件粘粉含量大于30%或有泥化镜面或粘土矿物的蒙脱石为主时, 应采用流变强度作为标准值。 在固结剪切中, 峰值与流变折减系数为0.8,屈服值与流变折减系数为0.93,其剪切带屈服值相当于峰值60%~70%。 6.斜坡稳定计算参数 岩质边坡潜在的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可取峰值强度; 古滑坡或多次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可取残余强度。

二、方法 1.抗剪断强度试验资料整理分析方法 (1)检查原始试验资料,论证各试点峰值抗剪强度;(2)点绘原始资料水平位移―剪应力―垂直位移曲线;(3)确定抗剪强度特征值;对于脆性破坏型的砼/基岩抗剪,采用前端剪胀点作为砼/基岩胶结面不开裂的控制点,确定为近似比例极限。(4)依据大剪试验剪面地质素描图,分析多试点情况,确定剪切类型,点绘σ-τ关系曲线,分别整理单组及分类的抗剪强度指标。 2.岩体变形特征试验资料分析整理方法 (1)检查原始资料,判断多级压力下变形是否稳定;(2)对最后一级压力下变形值进行修正,确定变形稳定值;(3)采用某级荷载下回弹线延长近似计算弹性模量, 解决部分试点由于卸荷至零点荷载扳脱离而造成的弹性变形不确切的问题。 3.优定斜率法 (1)优定斜率法的基本思路。 尊重岩体的结构特征, 不搞机械式的分解和装配, 对组成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的两个随机变量f、c,利用其稳定性的差异和相关性,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先优定f,再求其c,建立参数取值较科学程度,习题减少主观随意性。其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岩体力学测试研究, 成果整理分析和参数选取均建立在岩体工程地质分级基础上; ②加强现场试验点和剪切面具体结构条件的调查、统计和分析;③注意岩体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重视测试成果与试点地质条件对应关系的分析;④通过分析后,先优定各岩级摩擦系数; ⑤在此基础上分别求出多各级相应斜率的凝聚力值。 (2)斜率优定的方法。 ①综合分析法:首先分析岩石在三维状态下的强度特征,探索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再根据各岩级试验成果绘制τ-δ关系图,从其点群分布的总趋势和,并注意岩级试点应力――应变关系所显示的特点,以及个别离散度试点的代表性,大致确定出点群上、下包线的斜率,最后参考工程实践经验,综合分析确定各岩级的斜率;②公式计算法(岩体破坏经验准则推求法)大量资料表明:库伦强度准则中的摩擦系数应理解为:在最大正应力下的瞬时摩擦系数综合值,因此,根据坝基岩体可能达到的应力水平,确定此应力区段骨的全部瞬时摩擦系数的平均值,以此作为摩擦系数的优定值,并按经验破坏准则导出各岩级的优定内摩擦角。 4.统计和概率方法 统计和概率方法是建立在足够有效的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根据这些数据样本求得统计学特征和经验概率分布,再由统计推断获得参数的理论概率分布函数的一种方法。

三、岩土力学参数的内容 1.地下洞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经验汇编提出围岩主要物理力学参数有:密度γ、凝聚力c、内摩擦角φ、变形模量E0、泊桑比μ。 各个地勘报告提出一下洞室岩体力学参数内容是不一致的, 而不同功能的隧洞设计使用指标是不一致的, 大跨度地下厂房、地下洞室合作的指标也有不同。因此,地下洞室岩体力学参数必须根据水工建筑物结构、功能提出满足设计使用的指标。 2.地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内容 在阅读我们的地勘报告中,地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总的内容是一致的。其主要指标、岩体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变形指标、软弱夹层抗剪指标,但这些指标有个共同特点,指标基本相同, 没有根据地质环境分析评价,特别是软弱夹层指标,很多是无试验资料,都是所谓的“类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物理力学参数的内容是供设计使用的,因此,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才能提出相应的设计地质参数。同时,要分析岩土体在建筑物地基部分的地质环境,根据具体的地质环境,进行认真、细致的地质分析,并与岩土力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取样质量、试验方法、地质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可供设计使用的岩土力学参数。

参考文献 :

[1] 李君源,范维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05(S1).

[2] 玉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分析与评价[J].科技资讯,2008(36).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5篇

水文地质的勘察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很多工程实施者往往不重视这个问题,水文地质的勘察不仅仅影响的是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还会影响工程实施的进度与安全。本文就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研究,解读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

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勘察,只有全面了解施工场地地质条件才能及时、正确的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是最重要但又极易被忽略的。水文地质深深影响着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在实施工程前一定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对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数据,使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消除可能产生的水文地质方面的危害。

一、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

在工程中对水文地质勘察不到位,不能及时的了解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使工程设计不能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相适应,出现基地下陷、地基沉降不均匀、底板隆起、建筑物开裂等质量事故,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要从地基基础进行预测,重点研究分析水文地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随时准备实施治理措施。其次,要充分的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勘察前就要根据地基承载力、抗浮及稳定性的要求,设计满足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再采取相应措施,使水文地质条件满足施工设计要求。还有基础下部存在的承压含水层,要排除承压含水层带来的危害,对承压水突破工程基底的机率进行计算,考虑因为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岩土造成的影响。最后,必须检测地下水的腐蚀性,同时做好地表水的腐蚀性检测,如果施工要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就必须做好渗透性与富水性的实验,严格的检验因为人工降水而导致的土质塌陷等影响建筑物稳定的问题。

二、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

水文地质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地下水压力引起的危害、地下水水位升降引起的危害、潜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

1、地下水压力引起的水文地质危害平常状态下的地下水是没有什么危害的,因为平常状态下的地下水的压力比较小,对建筑物不足以造成危害,但是一般在施工的过程中都会改变地下水,破坏地下水的动力平衡,平衡一旦被遭到破坏,地下水压力就会产生变化,在变化的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就会造成工程危害,例如:管涌、突涌、流沙或者基坑失稳等,一旦这些现象发生,就会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威胁,造成建筑物的质量问题,引发工程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地下水位升降引起的危害在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位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雨季地下水位上升,旱季地下水位下降,同时,地下水位的变化还与地域有关。通常人为因素导致的地下水位升降的幅度比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要大很多,所以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位升降对建筑工程的危害也非常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比较多,一般情况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质的影响,比如含水层的结构和总体岩性产状等等,而水文气象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降水量与气温的影响,而在人为因素中就是灌溉或者城市抽取地下水等行为。同时也会出现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上升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土壤盐渍化、沼泽化,以及岩土或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侵蚀能力增强,处于斜坡或者河岸边的岩土产生滑落、塌陷等现象,地下室被水淹没,建筑基底上浮,导致建筑物失去稳定性,造成建筑物的损害。地下水下降也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巨大威胁,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为因素,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对地下水进行过度抽取,修筑大坝水库等截取地下水的补给,勘探、采矿等的矿床疏干等人为因素都对地下水位造成影响,当地下水过度下降之后,由于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效应力增加,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地质危害,比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以及地裂等,严重时还会造成地下水枯竭、水质恶化进程加快等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对周边的建筑工程造成严重的危害。除了地下水位上升及下降能够引发地质灾害外,地下水位上升、下降频繁也会引地质危害的发生,水位的上升、下降的频繁会使岩土层产生不均匀的膨胀变形,引起地裂,破坏建筑物。其次地下水位升降造成的地下水频繁交替,从而使土质中吸收的铁、铝等胶结物流失,造成土质松动,使土质中空隙越来越大,造成地基承载力减弱,严重影响建筑工程安全。

3、潜水位上升引起的地质灾害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由于人类的活动,比如修建水库、河流湖泊水位上升,造成潜水位上升,而潜水位的上升会造成建筑物的地基被水侵蚀而软化,引起地基隆起等灾害,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其次,潜水位的上升还会引起水中的流土和砂质增加,一旦这些物质达到饱和后就会产生流沙、管涌等危害。另外大气降水使地下水位上升,也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某工程在勘察期间,降水较少,地下水位很低,未考虑大量降雨的情况设计了地下水抗浮水位标高,工程完工后,地下室底板隆起,经分析就是由于降雨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超过了抗浮设计标高造成的。

三、结语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多种多样,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其对建筑物的危害不容小觑,所以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稳定性,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一定要重视水文地质问题,做好对水文地质的勘察、评价,还要对水文地质进行跟踪监测,并且及时的采取防治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性,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危害。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68-2

所谓水文地质勘察,就是对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变化与运动规律的勘察,在整个工程地质勘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就是对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的规律。因此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勘察人员,应如何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工程地质勘察中开展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为了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就必须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1认真分析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在水文地质勘察中,首先就必须注重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即对气象水文特征以及地形地貌进行分析,所谓气象水文特征,就是工程所在地属于哪种地域条件,例如是属于热带气候还是亚热带气候,或者属于季风气候,而地形地貌则是工程所在地周边的平原、水系、高原等特征,以及地形是否开阔平坦和地貌侵蚀的程度等等。只有对这些自然地理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掌握,才能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加强地质环境的分析,摸清地下水位的高低

在分析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对地质环境和地下水位进行分析。应结合工程所在地地质的构造特点和基底构造以及地层岩性和新构造运动情况等分析地质环境。并对工程所在地近五年内最高的地下水位以及水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找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排补关系及其给地下水位带来的影响,以最大化的减少因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而影响工程的开展。

1.3精心准备水文地质参数

一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抽水试验、注水或者压水试验对地层的渗透系数进行测定,不同的土层采用的试验不一样,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而定,如硬质岩石采用压水试验较合适;二是结合隔水层和含水层埋藏的条件以及地下水的流向、类型和水位变化趋势等确定含水层的厚度、埋藏的深度以及分布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这些水文地质参数的准备,进一步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成效的提升注入活力[1]。

2浅谈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为了更好的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就必须掌握评价水文地质情况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找出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化和科学化的防治措施,同时也给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资料,最终最大化地减少甚至消除地下水给整个工程带来的危害。具体来说,评价水文地质是否存在问题,就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几点评价内容进行评价。一是将地下水给体以及建筑带来作用与影响作为重点评价内容,以预测有可能给工程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二是分析和掌握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类型,并找出与此地基基础类型相类似的水文地质问题,从而针对性地选用水文地质资料;三是在查明地下水现存状态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人为活动给地下水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四是基于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必须有以地下水位为基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2];五是弄清楚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情况,调查下周围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积极收集周边水文地质资料。

3地下水对工程危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工程地质勘察中开展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及其评价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地下水的存在,将会对工程带来哪些危害呢?我们只有对这些危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更好地发现水文地质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浅谈下地下水对工程危害。

3.1地下水水位上升时带来的危害分析

当地下水水位上升时,有可能给工程带来的危害有以下几点:一是使得土壤变得沼泽化和盐渍化;二是地下水给建筑物带来的腐蚀更严重;三是体的岩石出现崩塌和滑移,例如在河岸和斜坡等处最为常见;四是特殊体的结构被破坏或者强度下降;五是粉土和粉细砂出现饱和液化、管涌、流砂等;六是导致地下室被充水和淹没,进而导致建筑的基础上浮,最终引发建筑物失去稳定性出现倾斜甚至倒塌。而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含水层结构、水文气象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总体岩性产状以及施工等[3]。

3.2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带来的危害分析

除了地下水水位上升会对工程带来危害,地下水水位下降同样会给工程带来危害。例如导致地面不均匀的沉降、地裂以及地面出现塌陷和水质恶化以及水资源枯竭等危害。而究其根源,主要是人为的抽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筑坝等导致下游的地下水补给严重不足等造成的,不仅对建筑物和体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危害,而且还会人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3.3地下水水位升降频繁会影响物理力学性能的发挥

当地下水水位出现忽升忽降的情况时,变回对膨胀性的产生影响,导致其胀缩变形不均,甚至导致低劣,极易给低层建筑物和轻型建筑物造成破坏,尤其是地下水水位出现频繁升降时,极易大致出现大幅度的膨胀收缩。因而在勘察膨胀性的地区时,必须加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以最大化的为地基基础深度的确定提供最具权威的参考资料。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还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尤其是在建筑地基内部时,若地下水的水位处于基础底面这下的压缩层且水位出现变化时,将会给建筑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水位上升时,则会导致地基土软化,可压缩性变大以及强度下降等问题,进而导致建筑物出现极大的沉降和变形,当水位下降时,则会增加自重应力,极易导致地基基础出现附加性的沉降,此外,若土质不均匀以及地下水水位骤降时同样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变形。

3.4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给工程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工程危害。因而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为工程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的危害[4]。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探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程勘探工作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勘探事业发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工程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加强地质环境的分析,摸清地下水位的高低,精心准备水文地质参数,切实掌握,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并认真分析和掌握地下水升降给工程带来的危害,以更好地促进整个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成效的提升,以最大化的减少建筑地基的沉降和病害的出现,最终为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尹湃.浅谈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及内容[J].科技信息,2011,22:482-483.

[2]石广平.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6:164+166.

[3]杨松林.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3,09:119-120.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F416.1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目前工程地质勘查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一些问题亦难免,为此岩土工程的发展应注意如下方面:(1)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方法,以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使之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2)加强与建筑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合作,力求做到勘察、设计及施工一体化。(3)加强技术上和体制上的立法工作,使岩土工程逐步规范化、系统化。(4)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当前岩土工程正朝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岩土工程问题日趋复杂,传统的岩土工程方法,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岩土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岩体力学实验研究: 岩体力学参数有充分的代表性,针对性和对岩体变形机理深刻的认识以及力学模型是否表征的问题的关键和要害。

1原则

1.1 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难于确定。应采用整理后的试验值作为标准值,再根据水工建筑物地基或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整,提出地质建议值,当采用结构可靠度分项系数及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时,岩土性能的标准值宜根据岩土试验性能的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来确定。

1.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地基渗漏系数采用室内试验或抽水试验的大值平均值作为标准值;用于水位降落、排水计算宜用小平均值,供水工程计算可用平均值。粘性土地基,f/可采用室内饱和固结快剪90%,c可取20~30%,对于砂性土,f采用85%~90%,不计c值;土的抗剪强度宜采用试验峰值的小平均值作为标准值;软土宜用流变值。

1.3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当试件呈脆性破坏时,坝基抗剪强度取值。拱坝应采用峰值强度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重力坝应采用概率分布的0.2分位值作为标准值或采用峰值强度的小值平均值,或采用优定斜率法的下限作为标准值。抗剪强度采用比例极限强度作为标准值。当试件呈塑性破坏时,以其屈服强度作为标准值,并考虑时间效应,并按流变影响进行折减。

总体变形指标应根据岩体实际承受工程作用力方向和大小进行原位试验,并采用压力――变形曲线上建筑物最大荷载下相应的变形关系选取标准值。

1.4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当结构面试件的凸起部分被啃断或胶结充填物被剪断时,采用峰值强度的小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当结构面试件呈磨擦破坏时,应采用屈服强度或流变强度作为标准值。。

1.5软弱层、断层的抗剪强度,当试件呈塑性破坏时,应采用屈服强度或流变强度为标准值当试件粘粉含量大于30%或有泥化镜面或粘土矿物的蒙脱石为主时,应采用流变强度作为标准值。在固结剪切中,峰值与流变折减系数为0.8,屈服值与流变折减系数为0.93,其剪切带屈服值相当于峰值60%~70%。

1.6 斜坡稳定计算参数岩质边坡潜在的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可取峰值强度;古滑坡或多次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可取残余强度。

2方法

2.1 抗剪断强度试验资料整理分析方法

(1)检查原始试验资料,论证各试点峰值抗剪强度;(2)点绘原始资料水平位移―剪应力―垂直位移曲线;(3)确定抗剪强度特征值;对于脆性破坏型的砼/基岩抗剪,采用前端剪胀点作为砼/基岩胶结面不开裂的控制点,确定为近似比例极限。(4)依据大剪试验剪面地质素描图,分析多试点情况,确定剪切类型,点绘σ-τ关系曲线,分别整理单组及分类的抗剪强度指标。

2.2岩体变形特征试验资料分析整理方法

(1)检查原始资料,判断多级压力下变形是否稳定;(2)对最后一级压力下变形值进行修正,确定变形稳定值;(3)采用某级荷载下回弹线延长近似计算弹性模量,解决部分试点由于卸荷至零点荷载扳脱离而造成的弹性变形不确切的问题。

2.3优定斜率法

(1)优定斜率法的基本思路。

尊重岩体的结构特征,不搞机械式的分解和装配,对组成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的两个随机变量f、c,利用其稳定性的差异和相关性,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先优定f,再求其c,建立参数取值较科学程度,习题减少主观随意性。其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岩体力学测试研究,成果整理分析和参数选取均建立在岩体工程地质分级基础上;②加强现场试验点和剪切面具体结构条件的调查、统计和分析;③注意岩体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重视测试成果与试点地质条件对应关系的分析;④通过分析后,先优定各岩级摩擦系数;⑤在此基础上分别求出多各级相应斜率的凝聚力值。

(2)斜率优定的方法。

①综合分析法:首先分析岩石在三维状态下的强度特征,探索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再根据各岩级试验成果绘制τ-δ关系图,从其点群分布的总趋势和,并注意岩级试点应力――应变关系所显示的特点,以及个别离散度试点的代表性,大致确定出点群上、下包线的斜率,最后参考工程实践经验,综合分析确定各岩级的斜率;②公式计算法(岩体破坏经验准则推求法)大量资料表明:库伦强度准则中的摩擦系数应理解为:在最大正应力下的瞬时摩擦系数综合值,因此,根据坝基岩体可能达到的应力水平,确定此应力区段骨的全部瞬时摩擦系数的平均值,以此作为摩擦系数的优定值,并按经验破坏准则导出各岩级的优定内摩擦角。

2.4统计和概率方法

统计和概率方法是建立在足够有效的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根据这些数据样本求得统计学特征和经验概率分布,再由统计推断获得参数的理论概率分布函数的一种方法。

3岩土力学参数的内容

3.1 地下洞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内容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经验汇编提出围岩主要物理力学参数有:密度γ、凝聚力c、内摩擦角φ、变形模量E0、泊桑比μ。

各个地勘报告提出一下洞室岩体力学参数内容是不一致的,而不同功能的隧洞设计使用指标是不一致的,大跨度地下厂房、地下洞室合作的指标也有不同。因此,地下洞室岩体力学参数必须根据水工建筑物结构、功能提出满足设计使用的指标。

3.2 大坝地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内容

在阅读我们的地勘报告中,大坝地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总的内容是一致的。其主要指标、岩体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变形指标、软弱夹层抗剪指标,但这些指标有个共同特点,指标基本相同,没有根据地质环境分析评价,特别是软弱夹层指标,很多是无试验资料,都是所谓的“类比”。

4.结语

随着现代各种勘察测试技术的应用的日益推广,促进了地质学和岩土力学理论为基础的近代工程地质的发展。在地质勘察工作中要根据具体的地质环境,进行认真细致的地质分析,并与岩土力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加以分析,得出可靠的可供设计使用的岩土力学参数

参考文献

[1]GB50021―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岩土危害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1)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2)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3)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4)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二、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1) 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2) 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3) 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4) 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5) 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

三、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②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④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⑤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雁.水文地质之路[J].中煤地质报,2009.

[2]郭永海,王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关键科学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

[3]杜时贵,叶俊林 . 水文学及供水水文地质学 .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4]林宗元.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 ( 上册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程勘察 水文地质 岩土 危害

一、水文地质的定义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

3.1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

3.2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3.3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3.4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三、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

2.1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2.2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2.3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

2.4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2.5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四、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上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会将土层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雁.水文地质之路[J].中煤地质报,2009.

工程地质勘察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 P641.4+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192-1

1工程地质概述

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查明各种工程地区的地质状况,评价工程地区内的各种地质问题,预测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变化以及对工程的影响,选择最优的施工地点,并对针对施工地区的不良地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及正常使用。

而水文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地质勘察中一个重要板块,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8》中,明确了地下水的勘察要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地下水作用的评价;但在实际工作中,水文地质问题常被忽视,勘察人员都注重工程条件、地基条件和场地条件的勘察,而忽视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水文地质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只简单对水文地质条件做一般性评价。

2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2.1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项基础性的调查工作,主要是通过野外填图来完成。(1)查明勘探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的基本特征;(2)确定各时代地层的岩石含水性质,地下水类型,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3)阐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地下水动态一般将征;(4)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与区内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其开采条件;(5)初步阐明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情况。

2.2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在水文地质勘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速度快的优点。在水文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地面物探方法有电测深法、电剖面法、自然电场法、浅层地震法、α―径迹法等。

2.3水文地质钻探

(1)揭露含水层,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水头,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验证测绘与物探的成果;(2)进行各种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等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各种水文地质参数;(3)采取岩土样和水样,确定含水层的水质,测定岩土物理和水理性质;(4)利用钻孔可长期监测地下水动态或将钻孔作为开采井。

2.4水文地质试验

在野外条件下,对地下水进行定量及定性研究的重要手段,水文地质试验的种类有: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地下水流向和流速的测定等等。

2.5地下水动态观测

作为水文地质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地下水动态观测是在布置钻探和水文地质试验时,就要考虑到保留一部分钻孔用来进行长期观测,定期测定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和水温,以便为以后地下水资源评价或其他水文地质计算提供资料。

2.6实验室分析

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要选取水样、岩样或土样进行实验室的水质分析、粒度分析、孢粉或微体古生物分析、同位素年龄测定等。

2.7编制水文地质报告和图件

地质报告应正确地反映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对要求解决的问题给出答复。图件即一系列的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根据勘察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综合水文地质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岩石含水性图等等。

3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3.1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1)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2)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3)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4)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3.2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其主要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1)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2)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岩土的渗透性的强弱首先决定干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3)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4)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3.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的大幅度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2)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有: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造成的危害。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强烈交替,会将土层中的易容物成分淋失,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4)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

4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应对措施

4.1重视地下水埋藏状况的调查

在调查中,要明确调查的重点,设置必要的调查指标体系,弄清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进行评价,涉及到基坑工程的还应做抽、压水试验,调查土层的渗透性质等。预估地下水可能带来的突涌、流沙或管涌等潜在的威胁,制定出有效和可行的防治措施建议。

4.2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或规程学习

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规范、规程,了解和熟悉其要求,这样才能在开展工程地质勘察时做足工作量布置,设置足够的原状土样测试数据、及时划分抗震地段。通过研读规范、规程,工程地质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在吸收文件的相关规定后,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5结语

上一篇:西部矿产范文 下一篇:个人修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