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辅导书范文

时间:2023-03-09 04:14:50

高中教材辅导书

高中教材辅导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外辅助资料;思维;教材;知识

一、课外辅助材料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化学教辅图书方面的选购和使用的指导。经过调查发现,面对升学的压力,有73%的学生会经常使用课外辅导,但是市场上众多的课外辅导性的资料让我们无所适从,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暴露的弱项进行学习,一定要选购一些课外或者单元检测的辅助资料。在辅导书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要突出化学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弥补教材中的不足,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主教材为准,不能本末倒置。同时,还需要用好辅导书的习题答案,让学生对所看的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题。我们需要先进行独立地求解和思考,然后找到其中的答案,发现其中的不足,这样才能真正地训练,并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1.“一例题一习题”的辅导书的种类

“一例题一习题”的辅导书,它的种类相对比较多,通常情况下是根椐教材的进度进行编写的,它与人教版的配套辅导书编写的比例类似。学生可以根椐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用,对化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这类辅导书。教师应该极力推荐这类课外书籍,比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可以翻开此书中自己正在学习的章节和例题,看看是否比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更丰富和更详尽,然后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和系统。如果认真学习一小段之后,学生会觉得有新鲜感,这样对自己的思维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例题:写出Na2CO3(碳酸钠)和NaHCO3(碳酸氢钠)两者的比较。

2.“习题一解答型”学习辅助书

“习题一解答型”学习辅助资料,这类书籍需要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编排,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一般情况下这类解答部分都是非常详尽的。有些学生对记忆当中的知识点和规律相对比较熟练,那么就可以开拓思路,但是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学习相对比较困难,不能很快理清思路。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就需要借助学习辅导书,尽可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如果方法掌握学生并不是很熟练,那么我们就需要选用解答更详细的部分,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二、课外资料书辅助中学化学教材教学的好处

课外资料书一般可以不求多,但是一定要有,必要的课外资料书一两本就可以了,同一类的课外资料书一般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编写,而且内容上差异并不大。因此,教师可以根椐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选择,课外资料书只能当作学习辅助的读物,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够过分依赖课外资料书,而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有的学生把参考书当作做作业的标准答案的工具,不对习题进行思考,那么课外资料就起不到辅助化学教材教学的作用。

1.形成个性化学习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化学教学的课外资料的应用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改革,化学课外资料如何应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化学方案,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并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喜悦。我们知道,编写化学教学的课外资料,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设计探究学习问题的层次。课外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引导的步骤和例题解析,每个学生学习特点不一样,教师只有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做到思想和方法的紧密结合。化学教学的课外资料书,需要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教师也可以通过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纵横交错的学习方法,并促进学生全面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总结,然后从课外资料书找到学习的技巧,并在摸索中找到符合自己想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选择合适的课外辅助资料书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学习资料书,教师需要进行选择,一般市场上的中学会考复习辅导书和同步学习辅助用书,这两种用书的用途都有不同,使用同步学习辅导型的资料书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主要是这类书可以按照化学教学知识的难度由浅到深地编写,所以对于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规律、方法是无法在课本当中全部写出的,比如高一年级化学课本中的第一章是《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重点是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这两个内容,由于刚上中学的学生化学知识还不够,但是课本上只是阐述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转移等方法,所以课外辅导资料则明显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它在后续的教学中,课外辅导资料书可以帮助教师对重要物质性质进行分析,还对金属和非金属的活动性的顺序等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同时结合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灵活运用。

3.学生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学教材教学

学生要想迅速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必须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课外资料书,辅助自己的学习。由于是与教材配套的辅导用书,所以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生用书,如各年级的《能力培养与测试》《素质教育新学案》等,都是学习化学的必备书,所以这些书籍对各节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都有非常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安排了“能力达标训练”“强化能力训练”等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实现对综合知识的自我检测。

总之,化学学科是一门理性学科,对于教师来说,使用课外辅导资料辅导化学教材的教学,需要注意化学学科的特点。任何教学主要是以课内学习为主,而辅助资料书只能够当作是参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化学课的时间,认真去听讲,然后深入地思考发现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资料与教师进行详尽讨论,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是切不可因为有了课外资料书就放松了课堂学习,课外资料书只能作为自习和课堂教学的辅助。

参考文献:

黄旭.高中化学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2011(05):107.

高中教材辅导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资料;自主学习;课外辅导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2001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了,此次课程改革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注重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0年代末,叶圣陶又撰文指出“学任何知识,仅仅浮在面上,涉猎一点儿概要,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越是往深里广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贯通,化为有用的经验。而课外辅导书,正是引导你往深里广里去研求的路径。”[1]因此,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近年来,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旨在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不再拘泥于书本和分数,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自主学习是近二十年来在西方逐渐兴起的一种自我教育方式。自主学习以学习者为本位,注重在受教育中学习者自身意志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根据各人不同的独特品质,发展其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

程晓堂教授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即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2.是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二、课外辅导书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读书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不仅使一个人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生活局面和环境发展变化,还使他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不断给自我精神发展和人格个性升华提出更新更高要求[2]。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课外辅导书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时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一种内在动机。课外辅导书与课堂教学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拥有广阔的自主空间。它能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一个知识平台,使学生由被教育的对象转变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针对个人不同的学习兴趣、动机等因材施教。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总结自己的失败教训,自主选择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巩固所学知识和拓宽知识层面。鼓励学生主动利用自修时间查阅书籍,扩大阅读视野,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建构与课堂教学趋同的认知联系,还为自身知识格局的发展找到一种增值联系,深化、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在自主阅读课外辅导书的同时,更能把与课堂教学内容发生联系的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串成链,再结成网,使课内与课外所学到的学科知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他交叉学科中寻找新的知识点,构建更为宽广的认知平台。由“点式阅读”发展到线式阅读”,又进一步发展到“面式阅读”。[3]把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串成链,再结成网,使课内与课外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课外辅导书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实现各章节之间的融会贯通。而只有各种知识之间实现了互相融通、交叉和连接,形成为一种具有联系的组织性结构。通过阅读课外辅导书来巩固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进行集中思维;因此,课外辅导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将相对枯燥的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三、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点建议

在教育实践中,自主学习经常与自学和独立学习相混淆。在自学过程中,学习者的确有较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度在很大程上取决于学习目标和客观学习条件。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的学习,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由于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4]:

(一)加强课外指导,科学合理地推荐课外辅导书。作为中学生,他们的年龄毕竟还小,辨别能力还有限。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每一阶段的基础课程给学生推荐与课堂学习相辅相成的课外辅导书。教师应结合每一阶段的基础课程内容给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阅读书目,使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辅导书读吸取书中的营养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消化、扩展,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最先接触的科学知识来自于教材,如他们对教材中的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才会有兴趣阅读课外辅导室。因此,教师作为教材的“发言人”,一定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以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科学底蕴,还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或现象开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一节科学课,教师必须十分明确让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是说把教师想要提的问题变成学生自己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至善等.叶圣陶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2]崔茂新.个性化阅读[N].中国教育报,2006-06-08:(3).

[3]顾翠华.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知识建构[J].图书馆学刊,2003,(2):23,25.

高中教材辅导书范文第3篇

一、教师方面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

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教师应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异,用新的知识和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中加强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模型,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转变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取得多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眼界。

4.重视习题教学,活化概念规律的巩固。

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规律,应用自如,还必须通过活而精的习题训练,让学生多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深化所学知识,才能实现。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是否灵活、熟练。在解题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方面

1.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物理来源于现实生活,物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应在课外多动手做一些器材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利用自己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一盏电灯或开关,或分析某一简单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在课堂上学生要大胆说出自己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另外,学生应多看课外书和关于科技方面的电视节目和报纸,如《走近科学》《环球军事》等。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的习惯。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做到有目的地听课,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时不妨看看辅导书上有关栏目和知识点的要求,将课后的习题试着做做看,这样也能起到检测预习的作用。上课时要及时做好笔记,尤其是记下自己有收获的要点。下课后要及时巩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及早、多次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点。最好是将当天笔记上的例题再独立做一遍。

3.认真对待作业及平时的考试订正。

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为基础,务必独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不懂要多问,在学习上要发扬务实的作风。考试后认真听教师分析试卷,做好笔记,在扣分的地方随手做好错误分析,同时准备一个错题本,将错题用自己的思路订正一遍,如果仍不会可以参照上课记下的笔记,力争弄懂,在有空的时候再看看。

4.精选一本辅导书。

一本好的辅导书如同一位无声的老师,那么怎样选择和使用辅导书?第一,资料在精不在多,最好买正版的,同学之间可以买不同的书,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借阅看。第二,辅导书课后习题最好配有详细的解答过程,这样可以了解自己出错的地方。不过即使有答案也不要盲目相信,当自己不确定时,最好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并且向他们讲清自己的分析过程,让他们帮助找出错误的地方。第三,对于书上的知识点的分析要自己先思考,先理解。对于例题部分要先做一遍,如果自己的解法与书上的一致,表示该知识点已掌握;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对了,就写在旁边。

5.经常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将笔记上的例题进行归类总结,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并可以减少重复同样类型题目的练习,使得自己解题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6.考试时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对待考试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成绩可能会比初中时低得多,其实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对有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求实是非常重要的;总结考试的得失,然后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痛定思痛之后,应卧薪尝胆,力争下次争取进步,千万不要轻易认输。

高中教材辅导书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社科院一份相关调查透露,目前我国年人均购书仅为5册左右,而其中80%的图书被20%的人买走;在人们购买的全部图书中,教材和教辅占到了75%以上。那么,这20%的购书人当然就是学生读者了。传统的应试教育还留存余威,寄予孩子太多希望的家长们心甘情愿地为教辅书籍埋单。而众所周知的是,这些教辅图书的质量一直让人很是担忧。

每当初高中学生快开学的时候,图书大厦里拥挤的不仅仅有学生,还有陪他们一起挑选辅导书的家长们。据统计,每名在城市里就读的学生,同一科目的辅导书就会有3本左右。孩子们或许想不到,这些标有“某某出版社”、“某某高级教师倾情奉献”等醒目字眼的图书,几乎都是由图书公司“做”出来的。

这些图书公司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有的专门做经管类,有的专门做教辅类。笔者认为,事实上,这些图书公司是现代出版大军中必要的补充。就教辅类图书公司来说,依据目前的教材区域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出版社没有太多精力独自编辑加工教辅书籍的。出版社与这些图书公司合作,双方实现了双赢。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各图书公司编辑出来的辅导书质量参差不齐。笔者在几次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图书公司做书有几个误区,或许这便导致了教辅图书的质量问题。本文拟就以下误区展开阐述:

一、不重视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第一站,而有的图书公司根本没有市场调研这一环节。如果忽略市场调研,只是看书店里什么书卖的好,就去跟风,不分析自己的特色和能力,那势必是要失败的。每个单位有每个单位的优势和劣势,在市场调研这个基础环节上做得完善,才有希望出好书。市场调研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图书的销售市场,还应包括学生对辅导书的使用情况、对辅导书的反馈意见和教师的对辅导书评价意见和需求情况等。只有了解了大市场范围内明显的和潜在的读者需求,才算得上全面的市场调研。

二、组稿不严格

多数编辑从对样张的审读开始就不严格,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不严谨。比如:有时候编辑发现作者是大批地从网上或某本辅导书上抄袭过来的内容,但是看到其中并没有知识性错误,也就让它过关了。等到稿件发来多半,才发现需要更换的内容其实很多。这个时候又怕改动幅度过大而耽误了进度,就干脆让作者草草修改后便进入编辑加工阶段。其实,如果样张发回来,编辑就认真审读,将同步辅导与教材核对,看是否有与教材相差甚远的内容;如果是不同步辅导,也认真核对教材和教学大纲,防止过多超纲的内容出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肯定对提高稿件质量有关键性的帮助。与作者密切沟通,切实让同步辅导书更同步,不同步的更实用。另外,编辑还要注意稿件是与其他稿件有雷同的现象;如果经过几次沟通发现作者不是合适的人选,那就该果断地更换作者。做教辅图书,其实是另一种教师生活。它只不过是把教师的言语变成了文字。因此,这需要作者(教师)和编辑共同的责任心。

三、编校工作:求进度胜过求质量

公司老总们最希望让书籍尽快出版,“先入为主”占领市场,于是大呼书稿之急。他们大都忽略了自己做的工作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而经济利益为辅的。这便导致了市场上的辅导书编校质量不过关,错别字、病句、装印质量低劣等问题突出,并且稿件跟风雷同现象严重。

如果过于追求稿件进度,而忽略了图书的内容,那这些书纯粹是误人子弟的。编辑加工阶段对图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作者大多是一线教师,他们毕竟是业余作者。他们的稿件在讲解风格或者内容安排上肯定有不适合作为书籍出版的地方,但是这些缺失在编辑加工这个阶段是能够弥补的。可见,专业编辑的任务之重大。

多数情况下,图书公司没有时间真正做完三个校次就要出书,即便要做三个校次,他们也一般是寻找一些在读的大学生来做一校和二校,而编辑真正校对也就一次。这样很可能由于大学生校对经验不足导致一些关键问题不能被发现。比如:笔者曾发现一本英语辅导书到了三校,仍然有一篇阅读中写到:“Taiwan and China…(台湾和中国……)”对于这种严重的政治错误,或许平时大家都会发现,而在一篇冗长的英文阅读理解中,大学生更多的是做回了学生这一角色,并没有把自己提高到编辑书稿、校对差错的位置,因此很难会发现这样的错误。所以,完完整整的三校一读是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

稿件组回来后,该由责任编辑负责,严格把好质量关;最后的通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正文,而且要把该书的前言、序言、后记等认真通读;对于封面、版权、定价、印次、版次等是否正确这些问题,不仅责任编辑要统查,编务老师也该再次检查,以使书稿不出现明显的错误;核对胶片时,除了检查整页文字有无变形、动版,还要特别留意顶行、底行及左右两侧的文字是否变形。总之,不能盲目地追求稿件快速进入市场。

四、政策不明确、版式不规范

图书公司大都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他们的文字编辑一般不超过30岁。因此,无论是从编辑能力上还是从出版经验上,都显得不成熟。这就需要出版社编辑把好最后一道关。作为图书公司的合作者,出版社有着图书公司不可比拟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出版资源,并且对国家的出版政策更为熟悉(比如:国家规定教辅类图书的字号不应小于五号字等)。因此,出版社的编辑要专业得多。那么,出版社的编辑在内容上和版式上把好最后一关,对于提高现在市场上教辅图书的质量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五、结语

教辅书图书公司是现代出版大军中必要的补充,它有着独特的生存优势。这类图书公司的领导多数都做过教师,并且是优秀教师。因此,他们能够指导学生辅导用书的讲解风格和编辑重点。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讲解更符合学生的心理,什么样的语言更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编辑团队是年轻的集体。他们头脑灵活,善于思考。而市场上数量繁多的试卷集萃、练习册等书籍的内容、版式都是大同小异。这两者是不和谐的。因此如果能够真正发挥编辑们的创造性,图书必将有特色,有前景。

另外,一线作者是最宝贵的资源。图书公司拥有大量的作者资源,如果能够将这些作者培养老中青结合的团队,让老年作者与大家分享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让青年作者发挥自己的创新性与灵活性;同时培养潜力作者,精选在教学岗位上出色的教师,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等时机成熟便可约稿,这样一定有能力生产出高水准的教辅产品,并引发一系列的行业浪潮,为这个行业的又一个春天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 马良.教辅书出版“黑幕”.基础教育, 2007,(01).

[2] 郑振勤.敢问,路在何方.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学版) , 2007,(04) .

[3] 玛雅, 文清. 您为孩子买了多少教辅书?.家长, 2006,(Z1) .

[4] 汤登仲.教辅忧思录. 湖南教育2006,(07) .

[5] 李海波.对教辅书的改进.青年科学, 2006,(05) .

高中教材辅导书范文第5篇

每当初高中学生快开学的时候,图书大厦里拥挤的不仅仅有学生,还有陪他们一起挑选辅导书的家长们。据统计,每名在城市里就读的学生,同一科目的辅导书就会有3本左右。孩子们或许想不到,这些标有“某某出版社”、“某某高级教师倾情奉献”等醒目字眼的图书,几乎都是由图书公司“做”出来的。

这些图书公司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有的专门做经管类,有的专门做教辅类。笔者认为,事实上,这些图书公司是现代出版大军中必要的补充。就教辅类图书公司来说,依据目前的教材区域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出版社没有太多精力独自编辑加工教辅书籍的。出版社与这些图书公司合作,双方实现了双赢。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各图书公司编辑出来的辅导书质量参差不齐。笔者在几次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图书公司做书有几个误区,或许这便导致了教辅图书的质量问题。本文拟就以下误区展开阐述:

一、不重视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第一站,而有的图书公司根本没有市场调研这一环节。如果忽略市场调研,只是看书店里什么书卖的好,就去跟风,不分析自己的特色和能力,那势必是要失败的。每个单位有每个单位的优势和劣势,在市场调研这个基础环节上做得完善,才有希望出好书。市场调研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图书的销售市场,还应包括学生对辅导书的使用情况、对辅导书的反馈意见和教师的对辅导书评价意见和需求情况等。只有了解了大市场范围内明显的和潜在的读者需求,才算得上全面的市场调研。

二、组稿不严格

多数编辑从对样张的审读开始就不严格,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不严谨。比如:有时候编辑发现作者是大批地从网上或某本辅导书上抄袭过来的内容,但是看到其中并没有知识性错误,也就让它过关了。等到稿件发来多半,才发现需要更换的内容其实很多。这个时候又怕改动幅度过大而耽误了进度,就干脆让作者草草修改后便进入编辑加工阶段。其实,如果样张发回来,编辑就认真审读,将同步辅导与教材核对,看是否有与教材相差甚远的内容;如果是不同步辅导,也认真核对教材和教学大纲,防止过多超纲的内容出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肯定对提高稿件质量有关键性的帮助。与作者密切沟通,切实让同步辅导书更同步,不同步的更实用。另外,编辑还要注意稿件是与其他稿件有雷同的现象;如果经过几次沟通发现作者不是合适的人选,那就该果断地更换作者。做教辅图书,其实是另一种教师生活。它只不过是把教师的言语变成了文字。因此,这需要作者(教师)和编辑共同的责任心。

三、编校工作:求进度胜过求质量

公司老总们最希望让书籍尽快出版,“先入为主”占领市场,于是大呼书稿之急。他们大都忽略了自己做的工作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而经济利益为辅的。这便导致了市场上的辅导书编校质量不过关,错别字、病句、装印质量低劣等问题突出,并且稿件跟风雷同现象严重。

如果过于追求稿件进度,而忽略了图书的内容,那这些书纯粹是误人子弟的。编辑加工阶段对图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作者大多是一线教师,他们毕竟是业余作者。他们的稿件在讲解风格或者内容安排上肯定有不适合作为书籍出版的地方,但是这些缺失在编辑加工这个阶段是能够弥补的。可见,专业编辑的任务之重大。多数情况下,图书公司没有时间真正做完三个校次就要出书,即便要做三个校次,他们也一般是寻找一些在读的大学生来做一校和二校,而编辑真正校对也就一次。这样很可能由于大学生校对经验不足导致一些关键问题不能被发现。比如:笔者曾发现一本英语辅导书到了三校,仍然有一篇阅读中写到:“TaiwanandChina…(台湾和中国……)”对于这种严重的政治错误,或许平时大家都会发现,而在一篇冗长的英文阅读理解中,大学生更多的是做回了学生这一角色,并没有把自己提高到编辑书稿、校对差错的位置,因此很难会发现这样的错误。所以,完完整整的三校一读是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

稿件组回来后,该由责任编辑负责,严格把好质量关;最后的通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正文,而且要把该书的前言、序言、后记等认真通读;对于封面、版权、定价、印次、版次等是否正确这些问题,不仅责任编辑要统查,编务老师也该再次检查,以使书稿不出现明显的错误;核对胶片时,除了检查整页文字有无变形、动版,还要特别留意顶行、底行及左右两侧的文字是否变形。总之,不能盲目地追求稿件快速进入市场。

四、政策不明确、版式不规范

图书公司大都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他们的文字编辑一般不超过30岁。因此,无论是从编辑能力上还是从出版经验上,都显得不成熟。这就需要出版社编辑把好最后一道关。作为图书公司的合作者,出版社有着图书公司不可比拟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出版资源,并且对国家的出版政策更为熟悉(比如:国家规定教辅类图书的字号不应小于五号字等)。因此,出版社的编辑要专业得多。那么,出版社的编辑在内容上和版式上把好最后一关,对于提高现在市场上教辅图书的质量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五、结语

教辅书图书公司是现代出版大军中必要的补充,它有着独特的生存优势。这类图书公司的领导多数都做过教师,并且是优秀教师。因此,他们能够指导学生辅导用书的讲解风格和编辑重点。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讲解更符合学生的心理,什么样的语言更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编辑团队是年轻的集体。他们头脑灵活,善于思考。而市场上数量繁多的试卷集萃、练习册等书籍的内容、版式都是大同小异。这两者是不和谐的。因此如果能够真正发挥编辑们的创造性,图书必将有特色,有前景。

另外,一线作者是最宝贵的资源。图书公司拥有大量的作者资源,如果能够将这些作者培养老中青结合的团队,让老年作者与大家分享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让青年作者发挥自己的创新性与灵活性;同时培养潜力作者,精选在教学岗位上出色的教师,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等时机成熟便可约稿,这样一定有能力生产出高水准的教辅产品,并引发一系列的行业浪潮,为这个行业的又一个春天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马良.教辅书出版“黑幕”.基础教育,2007,(01).

[2]郑振勤.敢问,路在何方.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04).

[3]玛雅,文清.您为孩子买了多少教辅书?.家长,2006,(Z1).

[4]汤登仲.教辅忧思录.湖南教育2006,(07).

[5]李海波.对教辅书的改进.青年科学,2006,(05).

高中教材辅导书范文第6篇

每当初高中学生快开学的时候,图书大厦里拥挤的不仅仅有学生,还有陪他们一起挑选辅导书的家长们。据统计,每名在城市里就读的学生,同一科目的辅导书就会有3本左右。孩子们或许想不到,这些标有“某某出版社”、“某某高级教师倾情奉献”等醒目字眼的图书,几乎都是由图书公司“做”出来的。

这些图书公司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有的专门做经管类,有的专门做教辅类。笔者认为,事实上,这些图书公司是现代出版大军中必要的补充。就教辅类图书公司来说,依据目前的教材区域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出版社没有太多精力独自编辑加工教辅书籍的。出版社和这些图书公司合作,双方实现了双赢。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各图书公司编辑出来的辅导书质量参差不齐。笔者在几次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图书公司做书有几个误区,或许这便导致了教辅图书的质量新问题。本文拟就以下误区展开阐述摘要:

一、不重视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第一站,而有的图书公司根本没有市场调研这一环节。假如忽略市场调研,只是看书店里什么书卖的好,就去跟风,不分析自己的特色和能力,那势必是要失败的。每个单位有每个单位的优势和劣势,在市场调研这个基础环节上做得完善,才有希望出好书。市场调研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图书的销售市场,还应包括学生对辅导书的使用情况、对辅导书的反馈意见和教师的对辅导书评价意见和需求情况等。只有了解了大市场范围内明显的和潜在的读者需求,才算得上全面的市场调研。

二、组稿不严格

多数编辑从对样张的审读开始就不严格,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不严谨。比如摘要:有时候编辑发现作者是大批地从网上或某本辅导书上抄袭过来的内容,但是看到其中并没有知识性错误,也就让它过关了。等到稿件发来多半,才发现需要更换的内容其实很多。这个时候又怕改动幅度过大而耽误了进度,就干脆让作者草草修改后便进入编辑加工阶段。其实,假如样张发回来,编辑就认真审读,将同步辅导和教材核对,看是否有和教材相差甚远的内容;假如是不同步辅导,也认真核对教材和教学大纲,防止过多超纲的内容出现,发现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肯定对提高稿件质量有关键性的帮助。和作者密切沟通,切实让同步辅导书更同步,不同步的更实用。另外,编辑还要注重稿件是和其他稿件有雷同的现象;假如经过几次沟通发现作者不是合适的人选,那就该果断地更换作者。做教辅图书,其实是另一种教师生活。它只不过是把教师的言语变成了文字。因此,这需要作者(教师)和编辑共同的责任心。

三、编校工作摘要:求进度胜过求质量

公司老总们最希望让书籍尽快出版,“先入为主”占领市场,于是大呼书稿之急。他们大都忽略了自己做的工作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而经济利益为辅的。这便导致了市场上的辅导书编校质量不过关,错别字、病句、装印质量低劣等新问题突出,并且稿件跟风雷同现象严重。

假如过于追求稿件进度,而忽略了图书的内容,那这些书纯粹是误人子弟的。编辑加工阶段对图书质量有决定性的功能。由于作者大多是一线教师,他们究竟是业余作者。他们的稿件在讲解风格或者内容布置上肯定有不适合作为书籍出版的地方,但是这些缺失在编辑加工这个阶段是能够弥补的。可见,专业编辑的任务之重大。

多数情况下,图书公司没有时间真正做完三个校次就要出书,即便要做三个校次,他们也一般是寻找一些在读的大学生来做一校和二校,而编辑真正校对也就一次。这样很可能由于大学生校对经验不足导致一些关键新问题不能被发现。比如摘要:笔者曾发现一本英语辅导书到了三校,仍然有一篇阅读中写到摘要:“TaiwanandChina…(台湾和中国……)”对于这种严重的政治错误,或许平时大家都会发现,而在一篇冗长的英文阅读理解中,大学生更多的是做回了学生这一角色,并没有把自己提高到编辑书稿、校对差错的位置,因此很难会发现这样的错误。所以,完完整整的三校一读是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

稿件组回来后,该由责任编辑负责,严格把好质量关;最后的通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正文,而且要把该书的前言、序言、后记等认真通读;对于封面、版权、定价、印次、版次等是否正确这些新问题,不仅责任编辑要统查,编务老师也该再次检查,以使书稿不出现明显的错误;核对胶片时,除了检查整页文字有无变形、动版,还要非凡留意顶行、底行及左右两侧的文字是否变形。总之,不能盲目地追求稿件快速进入市场。

四、政策不明确、版式不规范

图书公司大都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他们的文字编辑一般不超过30岁。因此,无论是从编辑能力上还是从出版经验上,都显得不成熟。这就需要出版社编辑把好最后一道关。作为图书公司的合作者,出版社有着图书公司不可比拟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出版资源,并且对国家的出版政策更为熟悉(比如摘要:国家规定教辅类图书的字号不应小于五号字等)。因此,出版社的编辑要专业得多。那么,出版社的编辑在内容上和版式上把好最后一关,对于提高现在市场上教辅图书的质量也是起着关键功能的。

五、结语

教辅书图书公司是现代出版大军中必要的补充,它有着独特的生存优势。这类图书公司的领导多数都做过教师,并且是优秀教师。因此,他们能够指导学生辅导用书的讲解风格和编辑重点。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讲解更符合学生的心理,什么样的语言更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编辑团队是年轻的集体。他们头脑灵活,善于思索。而市场上数量繁多的试卷集萃、练习册等书籍的内容、版式都是大同小异。这两者是不和谐的。因此假如能够真正发挥编辑们的创造性,图书必将有特色,有前景。

高中教材辅导书范文第7篇

据《牛津英汉汉英双解词典》解释:“Learn”是“to gain knowledge or skill from experience, from being taught”;“Study”除“gaining knowledge from books or experience”这层意思外,还有“considering or examining sth in detail”的意思本文提倡的“Study”即强调第二层意思“细致考虑、研究”,是高于“学习”的一个境界。

首先,研究教材、教辅。中小学人教版英语教材都是由全国比较权威的专家学者集体研究多年而编制的,从内容的选择到图画的插入再到结构的编排,都是非常科学严谨的,有着较高的价值。同学们不能盲目地陷入课本某一块或某几块内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这门学科,就要求同学们高瞻远瞩,先站在山外^整个“英语之山”的全貌。拿到一本英语教材或辅导书,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看皮,听言,观目”。“看皮”就是看封皮,先把书的封面一字不漏地看清看准。很多教材和辅导书在封面上已经体现出了全书的编撰主旨及使用重点,通常用关键词引领全书内容。“听言”,就是看前言,听作者真言。一本权威书籍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很有意义,有较强的阅读价值,甚至连前言都不能错过。在前言中,作者介绍了此书的编写背景、内容框架及相关建议,仔细阅读前言有利于快速抓住本书主旨,吸收某些珍贵的学习建议。“观目”,就是看目录,这些整齐罗列的各章各单元的标题使全书内容尽收眼底,脉络清晰。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CONTENTS部分有以下几列项目:Unit, Topics, Functional items, Structure, Reading, Writing, Workbook。这几列几乎涵盖了所有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完全可以丢掉厚厚的教材,采用目录纲要法对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回忆,即看着目录再现重点知识。通过观看封面、前言、目录,全书的整体结构差不多已在脑海形成,这样有的放矢地去使用教材或教辅,轻松而高效。再看其后的内容,英语教材一般分单元分板块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各个子目,关注每个模块的内容与功能,每个板块涉及的内容或题目,都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培养各项能力。比如Comprehending部分,编写专家们通常会设计一些有助于理解课文框架结构和具体细节的题目,以表格、框架、主观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同学们如能充分利用这些题目,用心去思考,独立完成,阅读能力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之,在学教材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勤于思考,多多揣摩编者的意图和思维逻辑,长此以往,定会有大收获。

其次,研究语言,解码词句。英语语言有着其自身的规则和技巧,有着声音和意义两个维度,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机械记忆,要真正地去理解语言,去跟英语亲密接触。解码语言,便是方法之一,就是指把一串串的语言,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解释其深意,解码作者意图。比如,英语语言学认为对话存在数量原则,如果A、B两人所说的话的字数存在明显的不平衡,A滔滔不绝,B以一两个词作罢,那么说明什么?可能是B对交流的话题不感兴趣,也可能是B的性格偏内向,不善言辞,也可能是B在说话时心情不佳,还可能是B对A有成见,不喜欢与其交流。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这些连贯的篇章或对话时,应尽量多想一层,拓展思维的深度,这对理解语言的魅力与感受作者的心态有非常大的帮助。

再次,研究文化。平时大家在教材或辅导书上读到的英语篇章,大多都渗透着文化,同学们在阅读的同时,要多去关注和查阅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这样既学到了语言,又收获了文化。

高中教材辅导书范文第8篇

面对教辅书在校园里不断升温的现象,近日,本刊对江西、辽宁、北京、吉林等省市部分高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有必要看教辅书的占75.5%,可看可不看的占16%,不用看的占8.5%。可见,教辅书受到了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教辅书并将教辅书与教科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就听一听学生、家长的说法,看看教学一线老师、校长以及专家们的观点。

A)高中生:教辅书让我欢喜让我忧

江西省南昌市某高中姜媛媛:

老师并不怎么主张我们买教辅书,但很多同学和家长还是四处求购,特别是寒暑假期间。以高考教辅书为例,现在以“状元”为书名的辅导类书籍特别多,买的时候有时没注意看,回去才知道又买重复了。

其实,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够多的了,买了书也没多少时间看,很多新买的教辅书,我连翻都没翻开过,既浪费了精力,又浪费了钱财。我们学校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常常会根据考试大纲,给我们选择习题做,避免了重复劳动,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北京市大兴某高中徐蒙:

我不是经常买教辅书,我认为学习仍要以课本为主,牢记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点。即使是买教辅书,我一般只选择自己薄弱的科目购买辅导书,比如物理、化学,因为这两门要多做练习题才可熟能生巧,但也不能一味地搞题海战术。

我觉得只要讲究方法。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规律,就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不一定要做大量的习题,因为很多参考书上的题目都是类似的,重复做相同的题目只是浪费时间,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比如放松心情与同学聊聊天,或者帮助家长做些家务活等等。

四川省成都市某高中程娟:

我的参考书不是很多,大部分是妈妈给买的。妈妈帮我买书有一个特点就是“跟进”。每次去买辅导书的时候,妈妈都会带上我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去书店,看她买什么教辅书,然后就给我买什么书,一点也不顾及我的学习实际。我们学校老师给成绩好的同学订了一些类似“尖子生题库”的参考材料,妈妈知道后也非得给我弄来一份不可。从不问我是不是“尖子生”,学那些东西吃不吃力。

不过。有些辅导书也是很管用的,老师讲完课之后,随后做些辅导书上的练习,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

湖南省益阳市某高中卢倩鑫:

我主要买关于数理方面的辅导书,因为我数学和化学不是很好。买书时主要看是否有答案和详解,不然买了也白买。我买书时会参考老师的意见,老师向我们推荐的书目或是告诉我们上课可能讲到哪本书上的题目,我才会去买。即使是自己买来的,也会请老师帮忙“鉴定”,如果老师说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我是不会花多时间在它上面的。

B)大学生:教辅书的“帮补”有必要

辽宁师范大学刘阳:

转眼间高中毕业已经两年了。回首过去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教辅书对我的帮助很大。从小偏科的我高中时更加明显了,文科较好而理科却一塌糊涂。高考复习时,多亏班主任向我推荐几本教辅书,才让我对书本知识有了一个深入的巩固和提高,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

当初,我对选择教辅书很头疼,教辅书的种类太多,而且大同小异,如果不精挑细选、优中选优,就会做许多无用功。所以,我建议学弟学妹们。看教辅书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要图多,更不能面面俱到,要选择几本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辅书来看,做到有的放矢。

东北大学丁雪鹏:

我对教辅书的看法是,选择的种类不宜过多,但也不能一本都不看,应把时间重点放在几本好的教辅书上仔细研究。

教辅书毕竟是辅的材料,作为高中生还应该以书本知识为主,吃透课本考试时也就胜券在握了。当然,高中时期的教辅书与大学的教辅书也不一样,高中的侧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而大学的则更多是知识面的拓展和延伸,不同时期要选择不同的教辅书来充实自己。

C)家长:课堂要“学”。课外要“辅”

山东省龙口市学生家长王源庆:

我会为孩子选择主要学科的教辅书,如语、数、外等。我认为教辅书主要是对教科书上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使孩子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现在升学竞争这样激烈,只靠学校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几本教材也不能涵盖所有考试的要点,有不少学生反映中考或高考的试题,他们都曾在练习册上做过,可见教辅书的重要性。

湖北省十堰市学生家长李晶然:

我觉得孩子在中学阶段只学习教科书上的内容,成绩是很难拔尖的。做大量的课外习题,能多方面接触不同类型的题目,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增加课外的知识。比如,最近高考作文的阅读材料是从一些杂志上摘录的,如果孩子平时能够多阅读课外书,多看辅导材料,就会在脑海里形成印迹,考试也就轻松多了。

吉林省长春市某高中学生家长宁海波:

现在给孩子买教辅书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情。各家出版社为吸引读者眼球,想尽办法创造新奇名词,如“黄金搭档”、“阅读先锋”、“金牌”、“五星教练”等诱人的标题,似乎只要购买了这类书,就可以“一书在手,考试无忧”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有很多书目只是换汤不换药,结果浪费了孩子很多时间。因此,家长在为孩子购买教辅书时,一定要细心。要有选择,考虑到教辅书和学校的课程是否同步,能不能即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D)老师:选择要有针对性,切忌杂乱无章

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利伟高中语文组韩淑娟:

高考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以及能力的运用。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考教辅书都是按知识块进行编排,因此高中生在选购教辅书时,应该选择那些能提升综合知识体系,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紧扣教材的同步训练。

语文学科重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近年来,高考试卷也在力求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作出有个性的解答。从高一开始,学生就应该有意识地接触一些指导高考的考试类书籍,选择题量适中并难易适度、能真正拓展学生视野的进行练习,提前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家长给孩子买教辅书,要做到不能让孩子对教辅书产生依赖性,更不能将教辅书取代教材。教

辅书的使用贵在精。如果太多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主次。此外,还应根据孩子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特点的书籍,可适当选择具有指导分析性的教辅材料,习题集要尽量少选。

辽宁省沈阳市138中学数学组李兵:

现在教材改革的力度较大。新数学教材形式上比较活跃,内容反而相对简单,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知识面广泛,这一教育的大环境导致学生们只做书上的习题肯定不行。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的东西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课后练习。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现在学生家长盲目地给孩子购买教辅书,有的教辅书与地区考试不相符,有的知识点是过时的。我觉得在购买教辅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选择与孩子教材的版本相符的,还要结合孩子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购。比如,基础较差的学生,最好选择一些以巩固性练习为主的教辅书:而成绩不错的学生,则可以买一些提高类的辅导书。第二、检查教辅书是否有正规出版社的书号,是否为正规出版物,有的教辅书装帧非常精美,动辄十几二十元,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并不在少数。第三、要注意看看里面的一些题目、题型是否“很眼熟”,有无创新,最好选择在业内有知名度的名师、名校、名社编写和出版的优秀正版辅导图书,或者购买任课教师指定的教辅书。

辽宁省沈阳市91中学外语组丁智慧:

英语方面,选择图文并茂的音像型课外教辅资料是最好的,能让学生产生由感性到理性的理解。听、说、读、写当中,“说”的课外练习是最少的,这是我们学习英语的难点,也是家长最容易忽视的地方。我认为,家长要多选择那些符合高中生自身特点、题材适当或以日常交际为目的的口语课外习题,少选那些以应试为目的。以解题为中心的,要善于利用好教辅书,在课余时间里,多侧面多角度地提高孩子“说”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进行英语阅读,课本、教辅、阅读各占1/3为好。这就要求学生多看资料,增大课外阅读量,特别是多读一些地道的英文原版材料,多做一些有代表性的、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的题目。这样多读、多看、多做,拓宽阅读面,就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江西省南昌市某高中政史组李老师:

教辅书买来之后如何使用呢?这是一个关键。我认为不在于做题的量,而是能否把握关键的题型。一般来说,好的习题集可以做,但要有挑选。首先学的是什么版本必须做什么版本。其次,根据每年的高考题,挑相关题型做,挑自己的薄弱环节做,比如在历史科上,学生如果对历史年代及相关历史事件不熟练,那就有针对性地多做这类题目。

教辅书只是对平时学习的一种补充,不能作为“主粮”。另外,看答案比做题本身更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在做题时理解并没问题,但表述起来却出现了漏洞,往往会出现前后矛盾、回答不到位的情况。所以学生在使用辅导书时,不要一味做题,可以尝试着从答案看表述,看一下别人是怎么论述、怎么安排结构的。比如,政治的论述题和材料说明题,高考试卷的答案并不统一,如何使回答条理清楚,不漏知识点,而且主次分明,这就需要语言组织能力了。

E)校长:教辅混乱,缘于高考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高中马凤云校长:

一年一度的高考去之又来,来之又去,一直是高中生学习的“指挥棒”,而教辅书的急剧升温也是在围绕高考“指挥棒”下大做文章的。无论是身处高三,还是高一高二的学生,选购辅导书、参加辅导班甚为关键。按常理,教辅领域是一片不容玷污的“文化净土”,然而如今鱼目混珠的教辅资料、良莠不齐的辅导班,让高中生跟花缭乱,不知如何是好。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了老师的正常教学,也影响了高中生正常的学习和备考,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某校高三学生讲,高中三年他买参考书共花掉1500多元,参加课外辅导班花掉3000多元,这些费用远远超过了学费,可是学习成绩却一无是处,结果只考个了专科。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疑问,如何看待教辅书?

当前,“高考经济”的丰厚利润使一些商家和一些与教育根本不搭边的出版社也蜂拥而上,打着“权威专家”、“名师名校”的幌子乘虚而入,造成教辅市场混乱。另外,人们攀比心理还在作怪,有的学生以为“别人有教辅书就能考出好成绩,我也应该有,否则考试就会掉队的”。家长们也大都存在这种想法,特别是寒暑假时,一定要给孩子买厚厚一摞教辅书,不管孩子有没有精力看,他们都要买全了。因此,学生和家长盲目地购教辅书,就很容易给不法出版社和商家以可乘之机。

F)专家:科学选择,理智“加餐”

渤海大学王香老师: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大量信息扑面而来,应该学会选择和加工,否则就等同于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面对知识的竞争和升学的压力,教辅书已成了学生及家长课后关注的重点,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题做得不够,教辅书看得少,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其实,教辅书只是起到辅助作用,重要的还应该以课堂学习和课本知识为主。但是,我们并不否认,好的教辅书对于学习是有帮助的,我们只能利用教辅但不依赖于它,不能把提高学习成绩完全寄托在教辅书上。教辅应少而精,每科最好选择一两种质量较好的并完整地利用。在备考复习之初,学生还是要以一两本教辅为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南宁师范学院曾茂林老师: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辅书,首先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作为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树立起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由于学生的自身情况各不相同,学校不可能全面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有目的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教辅书,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在选书时应“以人为本”,从实际认知能力出发,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结构,选择难易适中的教辅书,才能较轻松地学好功课。

沈阳工程学院赵洪恩老师:

中学生仍是一个相对比较稚嫩的群体,所以教师不仅要给他们传授知识,也要让他们学会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需要。面对种类繁多、鱼目混珠的教辅类图书市场,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个“质”和“量”的关系。适量的课外习题训练,能够使学习达到一种“质”的飞跃;而一味地追求“量”,则会引起学生精神上的疲劳,会产生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会看到教辅书就反胃。

从近几年教辅图书市场销售

情况来看,名校、名师、名牌出版社出版的教辅书,是学生购买时的首选。与此同时,学生不要一味地去追求难度,如果理解能力很强,可考虑多做难题,但对于理解力一般的学生,则应该做合乎自身知识基础与结构的题目。而且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做到教辅书与课本的有机结合,相互弥补。

G)相关链接:低质量教辅以应试为目标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曾花2万余元购买了市面上85%~90%的教辅材料,并专门组织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30多位专家对这些教辅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了目前的中小学教辅读物存在着不少问题。

[质量分析]

从抽样调查看,低质量的教辅读物。普遍以应试为基本目标,以习题为主要素材,特别是以高考、中考、小学奥赛的试题为重点内容,所以基本不能体现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难度大大地超标,又背离教学辅导的基本原则,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欲望,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取向分析]

1、低龄化。应试类教辅读物由集中于高中和初中毕业生,扩展到中学其他年级,现在又扩展到小学各年级,尤其是小学奥数,近两年已经延伸到小学一年级。

2、成套化。越来越多的出版社,都是成套编写出版应试类教辅读物。

3、“套中套”。有的出版社在出版一套习题集、试题集后,再配套出版一套解答。有的还成套出版课本习题的解答大全,提供完整的解题过程,学生做作业就不必思考,只要照抄。

[存在问题]

■封面自命“灵验”,引诱读者。不少教辅书名起得相当巧妙。打出“考试高分,新招高招”或者“名校教师联手打造”的旗号,内容却名不副实。

■前言公然鼓吹“应试教育”。有些教辅前言里要求学生要“反复演练”,一套题目要做几轮才达到效果,考出高分。

■作者虚名假名,抬高身价。目前有许多教辅编写者不用真名。在虚假姓名的“掩护”下自称是“高考命题组专家”,或者“二期课改编写者”。其实不然。

■暴利定价,增加负担。某语文教辅定价94元。某数学教辅定价173元。有关专家指出,如此定价完全不合理。

■习题超标离本,繁难偏旧。举某本语文教辅为例,在新课标中已经杜绝概念性的知识在试卷中出现,但是该教辅依然搜罗了语音、字型等选择类、填空类题目1000多道,与新课标完全脱节。

■内容重复抄袭、差错屡出。教辅互相抄袭现象严重。加上质量低下,导致错误流传。

■印刷粗制滥造。字体太小,纸张质量太差。

■发行渠道杂乱,花样百出。有的书商甚至直接找到学校的各个教研室,进行回扣交易。

[记者感言]

上一篇:高中比较辅导书范文 下一篇:高二辅导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