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期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17:37:27

高一数学期末总结

高一数学期末总结范文第1篇

以发展教育的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南,加强备课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工作目标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组成为一个优秀集体。

2、规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分工协作,加强研讨,统一导学案,学进度,又要根据本班的学情进行复备。

3、积极参与备课组的教学资源的建设,鼓励每位教师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或教训,及时总结。

三.学情分析:

4-13班均属普通班,学习情况一般,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1-3班是尖子班,学习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基础较扎实,但上进心不太强,缺少紧迫感,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能力有待加强。

四.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教法,把握好教材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2..积极进行集体备课,为了能够将集体备课落实到实处,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

(1)确定集体备课章节,各位教师轮流发言,指出备课中的思路,重点和难点。

(2)然后全体备课组成员共同讨论教学任务中的教学要求,疏通教材,指出重点难点。例举典型例题,精选练习,并请其他组教师作必要的说明补充。

3..抓好每周备课组活动

(1)遵守会议制度。

(2)活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形式多样。

(3)确定专题发言人,能提前准备好教案,活动能充分讨论,取长补短,做好记录。

4.本组教师年轻化程度高,因此要加大新课标的学习力度,通过备课组学习,集体讨论,个人学习为主,要求每人在学期末能撰写一篇论文,使每位教师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迈进。

5.落实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成长。第二周由秦红福准备公开课,第四周由田从青准备公开课,第六周由向华准备公开课。

6.抓好初中与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的衔接教学,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牢固打好数学基础。

7.课堂教学要多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双基的教学。

8.教学中要注重:

(1)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增强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

(3)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应用: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实际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开设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培养钻研精神,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9.贯彻落实教学常规,作业全批全改,在作业上写好激励性的评语。

10.精讲精练,落实每周一练制度及单元过关测试,教师要全批全改,及时认真讲评。并做好试卷补偿练习,单元卷由备课组成员轮流负责,做到侧重知识点的覆盖,难度控制(不可太难);

11.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好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及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工作,争取不让学生掉队,认真做好因材施教,积极探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

12.指导学生尽快适应高、初中过渡阶段的学习,教学时应注意高、初中知识的衔接,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3.尽快了解学生的数学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4.做好教情学情的调查,及时调整教与学,制定好研究性课题,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

15.将高三内容支解到高一高二年级。高一上加数学归纳法、高一下加复数、高二上加极限与导数、高二下加概率与统计。确保一进高三便开始复习。

高一数学期末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实践体会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带着对“新课程”的强烈渴望,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并于2008年8月参加了由余文森教授组织申报的2007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研究时间为5年,2012年12月完成),由数学组牵头开始进行教改实验。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教的主要方式是“讲”,学生学的主要方式是“听”;而在“指导――自主学习”的自主高效课堂中,学生学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的主要方式是“精讲、点拨、梳理”。实验伊始,部分学生因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上教师讲得少而学习成绩下降,学生家长向主管部门告状,“老师上课不讲,孩子上学干什么?”在学生及家长的“声讨”下,一些被动参加教改实验的教师开始“起哄”附和,“谁为教改失败买单?”作为校长的我也被有关领导约谈,“学校的稳定胜于一切!”……屋漏偏逢连夜雨,高一数学备课组组长报告,“实验班”期中考数学成绩比“平行班”低近20分。“实验成功(的成绩)算你们的,失败(的责任)算我的!”,回想实验前我对教师的动员和承诺,我哑语了!为什么?我们“失败”在哪儿?

一、理念先行,不惟模式

教师没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机械“照搬”别人的模式,盲目实验是我校教改实验初期“失败”的原因之一。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山东省规范办学明确提出:“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近几年来规范办学,大力推进新课改,先后涌现出了杜郎口中学、即墨二十八中、昌乐二中、诸城实验中学等大批课改名校,并树立了“西有茌平杜郎口,东有即墨二十八中” 两面课改旗帜。它们成功的关键都是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为此,我校自2009年8月起,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轮训,旨在让教师通过学习、交流、反思,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现仍在厦门英才学校任教的纪秀卿老师于20世纪80年代就总结出“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的教学策略。进入21世纪,课改“名校”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昌乐二中的“先学后教、自主探究”, 即墨二十八中的“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青岛四十四中的“亦师亦友、和谐互助”等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其核心都是“自主、合作、探究”,这正是我们不断在寻求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改实验的“灵魂”,若教育理念缺失,则教改实验将“失魂落魄”。只有理念先行,教改实验才能坚定前行!

那么,教改实验到底采用哪个模式呢?就像专家所言,“教改没有模式!”这告诉我们,教改实验不能模式化,应“因人而异”,对不同的老师、学生,甚至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其教学模式也应不同。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找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答案。“问题”怎么找?这样的思考必须立足本位。有的学校为了走“捷径”,便试图“照搬”别人成功的模式,其结果“有形无神”,致使课堂教学低效乃至负效。如昌乐二中的“271”,所有试图照搬的学校均以失败而告终。杜郎口中学的“336”已有十几年的成功史,目前在全国仍然没出现第二个杜郎口中学。

理念决定行动,理念养育创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本理念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因此,只要理念先行,教改实验不追求统一固定的模式!

二、德育为先,智德一体

即墨二十八中将“雷锋精神”提升为校魂,提出了“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的校训,在“爱”的感召下营造了“和谐互助”的校园氛围,为教育改革蕴育了极大的潜能;昌乐二中通过加强小组建设,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再推行“先学后教、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这种“德育为先、智德一体”的做法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以前的教改实验只关注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营造为其“保驾护航”的德育环境!这是我们“失败”的又一个原因。

因此,我们在教改实验前期的主要工作是以班级为单位,从“小组划分、小组文化打造、小组长培训、小组和个人量化评价系统的构建、小组管理与运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五大方面进行高效学习小组建设,打造高效学习的“动车组”。以下简要介绍我们的操作 程序:

(一)小组的组建

1.分组:把学生按综合素质分为A、B、C等级,每组两A两B两C,同时兼顾性别、能力、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素质优良的学生。按各班人数,分成6人一组或8人一组,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

2.座位:采用方阵式,一个小组6人坐2排,2排面对面,这便于一帮一,或多帮一。

3.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制定组名、组训、组歌、格言、奋斗目标等。

4.制作小组牌,鼓励学生手绘。

5.年段制作小组成员一览表上墙。

(二)小组长的选拔

1.小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综合素质比较优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长产生流程:培训――渲染――报名――演讲――通过――宣誓――就职。

(三)小组长的培训

1.分组前培训

(1)培训主题:人人都可当组长、我要当组长、组长舍我其谁。

(2)培训形式:个体培训+整体培训。

(3)培训内容:①学校发展的需要;②小组学习的需要(领头羊);③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成就小我);④锻炼提升,成长自己(成就大我)。

2.小组学习中培训

(1)培训形式:会议式、座谈式、论坛式、体验式、书面式。

(2)培训内容:岗位职责、爱心、责任心、沟通力、管理力、领导力、执行力、合作技能。

(四)小组的管理分工及职责

按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原则,各小组讨论拟定初稿,班主任汇总修订后班级论证修订完稿,年段再根据各班情况,整合打印分发各班学习,而后上墙。

(五)评价与激励

1.小组学习中的评价方式是日评、周评、月评、期评;小组学习中的激励措施是掌声鼓励、经验分享、光荣榜、活动激励、荣誉奖杯、简单物质等。

2.班级评选最佳小组名、最佳格言等各项“最佳”,综合后评班级各项“最佳”,再送年段评年段各项“最佳”。

3.结合班级德育考评,每月在全班评选优秀小组,在月考后结合平时作业、小测、月考成绩统计小组综合分、个人综合分(分成德育和学习两块),分数最高的小组是本学段的优秀小组,学期末评最佳星级小组。

三、大胆前行,不论快慢

教改实验不是把教育复杂化,而是简单化。若因课改使教师苦不堪言,这样的改革必定“失败”。所以,在思考如何让教学“高效”的同时,必须立足师生来思考是“增负”还是“减负”。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改实验的有效保障。要策划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体验中成长自己,感受参与的快乐和意义。如集体备课,大家都知道搞好集体备课与提高课堂效益的关系,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集体备课都变成了形式和教师负担呢?

有个专家说过,“课改一实验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反思我们以前的教改实验,为了尽快出“成果”,急功近利,通过行政手段不断给教师施加压力,教师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失败”在所难免,这是第三个原因。之后,我们吸取教训,要求实验教师,只要理念先行、目标明确,就要大胆前行,不统一速度,不论快慢,“一切向前看”!

(一)体验式培训

1.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与实施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高效课堂的改革为教育的主阵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2.培训目标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听”会的,让教师清楚“课改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改?我为谁课改?我为谁工作?”等终极思考。学会处理教学和管理问题的思考方法,在教改实验中真正落实幸福 教育。

(2)掌握正确划分高效学习小组的流程与技巧,及小组文化的打造与落实,学会小组长培训的形式与策略,教师能亲自制定出适合本校实情的小组量化与评价方案。

(3)通过学案设计的体验式培训,把握备课要领和集体备课流程,能够编写出高质量的学案设计。

(4)打造现代班级管理文化。就“班级物质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感恩文化”的诸方面,打造最新班级管理的有效支撑,打造新型的班级亲情关系和班级文化。

(5)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和自主生活力”三个方面,通过体验式培训,构建学生自主发展与量化评价系统,构建学校、年级和班级的学生自主发展体系。

(6)率先培养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带头人。通过“学科教官和管理教官”的培养,让各学科带头人在独立掌握高效课堂操作技巧的同时,学会处理课堂问题的思考方法,以有效带领和指导同学科其他教师进行课堂建设,为日后的教改实验给予现场的指导和规划设计。

(7)分别以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为单位划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9至12位老师(根据学校学科人数),构成体验方阵,把体验方阵的教师培养成教改实验的中坚力量。体验方阵的老师主要由班主任、备课组长构成,其中要有“顽固派”的骨干老师。

(二)实践式教改

1.推进教改实验的策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面”结合。以准教官和体验方阵教师为“点”带动学科组(备课组、教研组、班科组)这一“线”的教师积极参加教改实验,以此“拓展”到各年级、各学科,乃至辐射到全校、全体教师。这里的“推进”、“推动”是以教师自愿参与为前提的,不采用行政手段,以免急于求成而再次“失败”。

2.推进教改实验的重点

(1)建设学习小组。坚持德育为先、突显学生的自主管理,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标。

(2)分类有序推进。以年级组为单位,有序推进教改实验。

(3)分层有力推动。以学科组为单位,根据各备课组、教研组的实际,分层次推动教改实验。

3.推进教改实验的倡议

倡议全体实验教师,尤其是准教官和体验方阵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1)加强学习,做到三个“一”:每学年订阅一份教育杂志;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专著;每个月撰写一篇读书心得(或万字读书笔记)。

(2)积极实践,做到三个“一”:每学期至少开一节校级“平行课”或校级“示范课”;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至少指导一节校级“公开课”,并积极参与“评课”;每学年至少上一节区级或市级“公开课”。

(3)认真反思,做到三个“一”:每节课写“一句”教学反思;每个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每学期(年)撰写一篇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

(三)反思式教学

建议每位实验教师要不断反思以下问题:(我)教了什么?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教了,学生一定会吗?你不教,学生一定不会吗?……

其实“先学后教”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它对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课前预设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课堂教学智慧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既是“先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又是“后教”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示范者。“先学”是在教师“教”之前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其行为是“读、看、写、议、做、说、问”等;“后教”是在学生“学”之后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其形式是“教师的精讲点拨、总结梳理,师生互动性的讨论质疑”等。教师“教”的五个着力点是“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矫正学习行为、指导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上一篇:小学数学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中数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