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16:36:20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第1篇

在整整一个寒假中我都处在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最后我决定化零为整,把班级67人划分为11个学习小组。高一下学期一开学我就开始实施,由原来管理67人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变为现在的管理11位小组长的轻松状态。

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选拔小组长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领路人,所以我在班级中选了11名具备以下素质的同学当小组长:

1.有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2.有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正义感。

3.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4.在同学之间威信较高。

二、组建小组

组建小组的原则是在以下要求下在组长的同意下自由组合的。具体要求是这样的:

1.每组男女生比例不能出现0:6或1:5情况。

2.我把我班67人按高一上学期期末成绩分成A、B、C三挡,一个小组里每挡只能有两人。

规范男女比例的目的是因为男生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强,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方面突出,而女同学感性思维强,比较善长于学习语文和外英,这样能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为合作学习创造基础;按学习成绩分层选择成员的作用能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作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三、培训小组长

1.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小组长在小组中相当于班主任的作用,要起好管理小组成员日常生活和学的作用。在小组刚刚成立时我就协助11名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一起给本组起个有意义的组名,并制定符合各组实际情况的组规,小组整体及组员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

我校每周一的第七节课是全校班会课,每周日的晚自习都是由班主任来上,所能我班规定每周日晚六点到六点半是我班的小组长总结、交流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各位小组长会对上一周各组的学习、纪律、劳动、就寝等情况做一下汇总汇报,并统计量化考核成绩,评出名次。同时制定下一周各小组奋斗目标。我也会趁着本次会议通过各小组长的反馈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生活及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帮助小组长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布置下一周生活、学习上的具体工作。小组长会议后小组长会跟据本次会议上各小组的评比情况及本组存在的问题和我对各组下周的具体要求在周一班会课上对本组成员进行传达和布置,同时各小组长和本组组员共同制定下周的奋斗目标。

四、制定小组评价机制

为让班级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同学们都能有紧迫感,我和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制定形成了现在的班规。我班的班规在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各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评定标准。每周在小组会议上都会进行一次统计和结果评比,每周的评比结果让各个小组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在这些考核制度的约束下我们班的各个小组都能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第2篇

学生学期末个人总结范文1

时光如逝,岁月如流,一转眼的时光,1年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特写此文以总结一学期的学习好与坏。期末考试的好与坏都看这一年的努力多少,我这一学期的表现都会在这里展现。这一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

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中,体会到了知识就是人的力量源泉,没有专业知识、专业技巧,什么成功都不会与你相约,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解所学的东西才能便于日后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对于现今社会,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专业人才,将来如果社会给我机会的时候,我就能以我的所学完完全全的融会到往后的工作当中去,所以现在属于我们的知识储备期。曾经有位老师跟我们说过:人的机遇难求,当机遇来的时候就要好好的抓住它,当时如果你没有驾驭它的能力,你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从你的身边溜走,时刻准备着,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

(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

(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

(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

(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第三,每天回家我就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做完作业,看一些课外书。

我有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有时听老师布置作业时不够专心,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回到家里糊里糊涂,只好打电话问同学了。

在新的学期,我要发扬成绩,改正错误,更加刻苦努力、一丝不苟的学习,争取每门功课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当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同学,关心集体,尊敬老师,经常帮老师干活,且帮助集体做事。

学生学期末个人总结范文2

一转眼,半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过去的半个学期,有喜有忧,现总结如下: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而通过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以上是我对高一上学期期末一些方面的个人总结,我将结合这个小结回顾过去,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第3篇

通过在高一学的知识使我又成长了一步,转眼时间过去了,我还恋恋不舍的怀念。我要感谢老师传授给我知识,感谢同学给予我的关怀。让我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茁壮成长,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班级一员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

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

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高中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

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学穿校服;举止文明;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

以上是我对高一上学期期末一些方面的个人总结,我将结合这个小结回顾过去,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高一学生自我总结(二)

光阴似箭,转眼我的学习生活已过去三个多月了,在这段学习生活中有过汗水,有过喜悦,也有过迷茫,但我始终坚持不懈,不畏困难,取得了进步,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教训,使自己有所成长和提高,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对我在这段时间的状况,我总结了一些我的进步和不足。

进入高中,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我能保持端正的态度,每天能以较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坚持当日事当日毕。在高中的学习中,我渐渐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在老师上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上课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 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工作。在班集体里,我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尽量多的结交朋友,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并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

但是,我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我在学习上不够主动,遇到难题经常退缩,不积极解决,没有经常去问问题。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是我的一大坏毛病,没有很好地利用时间和效率不高致使我经常"开夜车",不但使身体疲劳,也影响次日的学习。时间的利用问题成了我学习的一个绊脚石。今后我会制定时间表,合理的规划时间,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而且我对平时的错题回顾做得还很欠缺,导致有时出现做过的题还不会的情况。以后要认真改错题并经常积累,反复练习。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一些我在本学期的大体情况,我要以此为明鉴,保持好的,改正不好的,不断鞭策、改进自己,力求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做得更好。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第4篇

劲锐标志:学无止境,永不言弃。被困在坚果壳里,依然是最拼命、最有潜力的国王。

渴望成长,力臻完美

男生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总会以为自己就是大人了,打着“读书无用论”的旗号,把年少轻狂当做炫耀和推卸责任的资本,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体验脱离父母管束的自由、独立的生活。

高一时的李锐并不像现在这般沉稳,那时的他显得有些毛躁,青春期的困惑让他变得特别叛逆和躁动。虽然还只是一名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但当时的他已经凭借改装自行车赚了不少钱,他坚信自己不用上学也可以养活自己。家境富裕的李锐还认识了许多纨绔子弟,这些朋友带他进过市里所有的酒吧。李锐也常常和他们一起在教学楼的厕所里吞云吐雾,一起痛骂应试教育。逃课去骑车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从市政府前的几十级台阶上一跃而下,惊险却又刺激。

在这种氛围里,李锐一步一步走向了堕落。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李锐和他的朋友顺理成章地包揽了班上倒数的名次。

忙碌的父母从不过问李锐的成绩,但拿到成绩单时,李锐傻眼了,争强好胜的心给了自己一记重重的耳光。他疯狂地跑出家,在雪地里茫然地发呆。那时他刚满十七岁,他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万籁俱寂,只有手表的滴答声。左手的名贵手表是上次考第一名时爸爸送的礼物,而现在的自己,又有什么资格佩戴它?李锐天生有副不服输的傲骨,追求卓越,不允许失败。他终于明白,天天玩乐的生活终究不能给自己安全感,一切不过是打着青春的幌子在虚度光阴罢了。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题记里有这么一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句话让李锐重拾起了信心,内心深处沉睡着的英雄梦的种子,在经历了一段雾霾期后,如今云开雾散,是该茁壮成长了。

他知道,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何况高中才只过了一学期。

高一下学期一开学,李锐便马不停蹄地去找各科目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调整自己的心态。英语是他最大的软肋,于是,他便以提高英语成绩为首要目标,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路。在尝试了五花八门的学习方法后,李锐终于对英语提起了兴趣。后来,当他看到同学读英文名著读得起劲时,便也加入其中。第一遍读不懂就啃第二遍,最后干脆每天抱着砖头一样的英文词典下功夫。他还主动帮外教老师端茶送水,与之成为朋友,每天跟在他身边练习口语。在这样的学习冲劲下,李锐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他科目成绩也突飞猛进,他成了班里最耀眼、最无争议的明星。老师们都说,李锐以后无论到哪里,都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来。

为了节省时间学习,李锐还主动上交了手机,搬到了学校的学生公寓。就在高一下学期短短的几个月里,李锐抽出所有时间自学了五遍高一全部的内容,他把自己埋在题海里,在学习中收获着幸福――这是一种不虚度的充实感,不同于世道险恶的安全感,获得新知的满足感。至少天道酬勤,公平如此。

高一学年的期末考试,李锐登上了班级第一的宝座,因此被分到了理科尖子班。这次爸爸奖励了他一块更昂贵的手表,他收下了,因为他有信心不负于它。

坚持下来的都是胜者

第一名的李锐信心满满地迎来了高二生活,可是“学霸”云集的尖子班就像一个拳击班,对手们轮番上阵,一次又一次给了李锐惨痛的打击――一直到高三,李锐的成绩一直都是班上中下游。

除了按部就班的学习,李锐还要忙于竞赛,他想走自主招生这条捷径。所有的假期他都用在了竞赛上,与难度更高的竞赛题搏斗。虽然其间困难重重,可是李锐一直在坚持。最后,李锐终于获得了省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是他未能获得自主招生的认可。

耗费了巨大的时间去努力,可他却在自主招生初试就被淘汰掉,那样的无力感是绝望的。可过去是过去,唯有擦开眼泪,才能继续向前。李锐在纸片上写下“永远永远不要放弃,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一样都要坚持”,并把它贴在了桌面上。

所幸,他的心随着时间的迁移而逐渐变得简单和纯粹,他坚信:心静则平,平则智。

为了赶上其他同学的复习脚步,李锐买来很多参考书,他想和时间赛跑。高三一年,除了老师要求练习的试题,疯狂的他还练了三遍全国各地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另外,李锐还养成了一个总结的好习惯,他有一个秘诀,就是善于探索规律,他知道无论哪门学科,解题都有规律可循。比如在语文的阅读题上,他细细研究了所有的答案,整理出每种题型都可以套用的答案,到最后他发现无论哪篇阅读题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找到。

李锐始终坚信“45+10>55”,所以他的课间十分钟大多用来给大脑休息,同时,也会反思和制定下一步的计划。李锐明白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把每一秒都做到效益最大化,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

而学习之余,李锐也仍旧酷爱练习山地车,漂移、点刹……他都不遗余力地去尝试。渐渐地,他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态度就应和玩车一样――要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不断坚持。

秉着这样的信念,李锐愈加轻松地投入到了最后的冲刺之中。那是一段黑暗却能够依稀看到光明的日子,他扎扎实实地复习、考试,一步一步地超越自己,刷新自己的成绩。最后,走上高考考场的李锐显得信心十足,奋力一搏,他一举冲刺到班级第五名,全市第十名。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元认知策略培训;网络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158 — 02

一、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1976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Flavell基于认知心理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元认知。自此以后,元认知理论的研究迅速展开,影响深远。Flavell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自身的认知过程及与其相关事情的认知”,以及“为完成具体的某一目标或任务,对认知过程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和自我调节” [1〕。O’Malley定义元认知策略时认为,“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就会成为一个在学习上没有目标并且没有能力评价自己的进步和无法确定自己未来学习方向的人” [2〕。

依据以上的观点,作者认为元认知策略是个人用于计划、监控、调节自己学习过程的一切策略。元认知可以描述为一个人怎样学习,怎么应用可获得的信息进而达到目标的意识。

二、自主学习

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主获得确定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的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估” [3〕。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负责所有策略并实施这些策略” [4〕。Pang Weigou (2003)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

总之,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

三、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

Rubin(1975)通过对好的语言学习者和坏的语言学习者对比研究发现好的语言学习者可能是自主学习者,反之则不同,进而说明语言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之间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上面的元认知策略和自主学习定义的分析,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的所有内容都符合元认知策略的核心。

四、 网络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环境是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出来的一套能够增强学习者学习体验的教学工具。它包括课程规划、学习资源、学习监控、在线支持、电子交流以及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其他链接。

网络以其独特之处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适合的学习方法等。这就需要我们分析现存问题,探究解决途径,提出解决的方案,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改变学习方法等。要达到以上几点,学生必须学会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这些正是元认知能力。良好的网络环境是自主学习发生的外部条件,而计划、监控、评估等元认知能力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内部条件。只有内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学生才能在网络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五、实验设计

研究的问题:元认知策略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水平是否有关系,如果有,是怎样的?

实验的主体:在本研究中,受试对象是汕头市井都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78受试对象中,对照班是1班的39名学生,试验班是2班的39名学生。

实验工具:两张调查问卷,分别是元认知策略调查问卷,自主学习调查问卷;两张测试试卷,分别是广东省中考英语模拟试卷,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模拟试卷.

网络外语自主学习中心: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实质上是一个在线学习支持系统。一个理想的网络外语学习中心,通常包括以下元素:学习资料,使用指南,在线导师辅导,测试与评估软件系统,学习者档案系统,在线互动平台,在线课程。

六、 元认知策略的培训过程

依据Chamot and O’Malley的对于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指导方法,本实验的元认知策略培训分为2步。实验班的同学参加所有的培训。对照班的学生只参加第一步中的两张调查问卷,熟悉计算机软件。

实验第一步,集中培训,包括:让学生完成两张调查问卷,熟悉计算机软件。第二步,实验班渗透式元认知策略教学,将元认知策略的内容贯穿在英语教学当中。

a) 计划安排学习:老师教给学生如何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我为什么要执行这个任务?以前我学过的那些知识有助于我完成任务,完成这项任务要多少时间,我能用那些好的方法更有效完成任务等。老师要求学生结合问题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计划。

b) 监控学习过程:老师帮助学生去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每天记日记。日记里要客观地记录自己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体会及学习进展情况。

c) 评估学习表现:老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主要通过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修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的三方面,老师会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安排把他们渗透到教学之中。

七、 数据分析与讨论

为了完成本实验的研究问题,作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三步分析:

1.)自主学习的描述性统计

八、 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作者得出元认知策略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水平有关系,并且元认知策略培训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因此作者建议考虑网络环境下把元认知策略培训渗透于英语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Flavell, J.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 (34): 906-911.

〔2〕O’Malley, J. M. and Chamot 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程(第二版)〔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第6篇

大家好!

我叫蔡奇,来自高一(1)班。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曾多次担任班长,现为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一路走来,不是鲜花铺地,也不是荆棘密布,有的只是波澜不惊,缓坡小径。通过班主任的推荐,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竞选学生会主席,我想能够得到班主任的推荐有三点原因:其一是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其二是我有一颗不打折扣的责任心,其三是对工作我有一股执着的热情。

有人说,从事一项事业的原动力是热情,那是一种从心灵迸发出的力量,驱动你奔向光明的前程。对于学生会的工作我有一股十分执着的热情。

当然,仅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虚心的态度。从小学只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事到现在能够独立策划组织活动,我经历了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过程,我就是凭着这不变的热情和虚心的态度来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的。

在生活中,我性格开朗,兴趣爱好广泛,和许多同学都谈得来。在工作上,我保持着很强的原则性和纪律性,对不良现象,特别是损害集体荣誉的情形,敢于大胆批评,从不姑息纵容,赢得了同学们的好感。同时,我认为班干部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还要经常变换到同学们的位置上想问题、看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学会了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与同学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思想。每次做重要决定之前,总是试着从同学们的角度来分析筹划活动,充分体现班里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在工作中也曾出现过多次失误,但我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通过老师同学的批评与监督来努力改正,决不允许自己在同样的地方跌倒两次。

有上面的思想作指导,工作自然出成绩。在我担任高一(1)班班长期间,高一(1)班的卫生、纪律一直走在年级的前列,高一上学期期末量化评比中,夺得了年级第一名。当然,荣誉属于大家,荣誉是高一(1)班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工作中,我发现有时很难保持旺盛的斗志,一不注意就容易懒惰起来。要改变这一状态,只有让自己处于忙碌之中,在运动中求生存,在运动中求发展。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学生干部,首先必须保证学习成绩不下降,然后就要在每一块耕耘的地方都有收获。我学习时间比其他同学少,常常要在其他同学复习功课的时候为工作而奔波,力求在课堂上消化并巩固大部分知识内容,只有靠抓紧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来弥补。由于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对我来说学习与工作已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促进,学习给予我工作的信心和动力,而工作又可以让我保持旺盛的斗志。

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是,我不会对2002届学生会做简单的评价,因为成绩在于努力的程度,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今天,2002届学生会已经将接力棒递到了我们的面前,如果我有幸成为新一届学生会主席,我将继承前人的光荣传统,以“服务学校、服务学生”为宗旨,与时俱,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进,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竭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努力做好学生会的各项事务,创造学生会的新的辉煌。最后,真诚地请各位评委投我一票!

谢谢大家!

竞选演讲词(二)

侯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叫侯玲,现任高一(15)班副班长,校团委宣传部长。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竞选,非常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我竞选的目标是团委副书记。

去年开学,我被推荐到校团委担任宣传部长职务。人们常说“在其位、谋其政”,所以在任职期间我一直都很积极,主动大胆地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帮助《欣欣周刊》周刊招收了一些新成员,解决了《欣欣周刊》周刊内部人员不足的问题;协助广播台台长对广播台内部进行改革,促成了《晨曦》报社与广播台成立“校园小网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督促《晨曦》报社出版本学期的第一份报纸;主持广播台进行民主选举,确定广播台新的领导班子。

当然,我在工作中也许有许多问题,但我今后一定会努力改正的。

如果这次我能有幸进入主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来完善自己的工作:

首先,针对自身的问题,努力改正缺点。在工作中严格要求,不放任自流,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第二,坚持原则。做任何事,如果不讲原则,就一定不会做好,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我都将坚持原则。

第三,大胆创新。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创新是必备的素质,只有对不合理的进行大胆的改革,团委会工作才能富有生机、越办越好。

第四,广纳贤言。在工作中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最后,还要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我知道,任何事都不是说出来的,我相信我有能力把这些事做好。请大家给我一个锻炼的机会,为我投上你们神圣的一票!

谢谢大家!

竞选演讲词(三)

袁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袁媛,来自高一(2)班,现担任《欣欣周刊》周刊》主编兼办报组长。今天,很荣幸能参加主席团的竞选,我竞选的是团委副书记。

在复选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女生说:“女生不能当主席”。我当时听了就很气愤,谁说女生不能当主席?大千万物,能者居之。我相信只要你有能力,任何职位都可以。

在宣传部中,《欣欣周刊》是我最早接手的一个部门。去年开学,我便开始担任《欣欣周刊》办报组长,本来开始是有两个办报组的,在另一组长提出辞职后,办报的任务就落在我们一个组身上。办报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此我一直都很关心我的成员们,在要求质量与速度的同时,把任务分散解决,这也正是我们组成员不调组的原因。正式担任主编后,我对《欣欣周刊》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实施了分散管理制。在《欣欣周刊》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欣欣周刊》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已开始走向成熟。

由于没有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我的成绩不断下降。班主任几次找我谈话,提醒我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但他并没有阻拦我,因为他知道我对工作的热情是任何人都阻止不了的。

前一段时间,晨曦报社与广播手,我们《欣欣周刊》与旭日文学社联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果我有幸当选,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团委会的各个部门。因为我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在以往的宣传部中,大家都因为哪一部门受欢迎而重视这一部门。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纪检部、组织部、宣传部三大部组成了团委会的血肉,缺一不可,偏一不成。在注意联合三部一起努力前进的同时,我会组织各部门之间进行比赛。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比较才会有差别。我也会让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时交流管理经验,查缺补漏。在我要求大家的同时,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汲取前任学生干部的经验,诚心听取同学同事的意见,在前任学生干部的成绩上,继续努力,再攀新高。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竞选演讲词(四)

各位评委,各位参加竞选的朋友们: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大家好!

很荣幸能再次登上这个演讲台,对评委和同学们给予我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首先,我作一个自我介绍,我叫,来自高一(11)班,现为学生会生活委员会负责人之一。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今天,我作为同学们推荐的候选人,我想说:我不仅想做元帅,而且希望成为一名出色成功的能为大家谋利益的元帅—学生会主席。我自信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正是由于这种内驱力,当我走向这个讲台的时候,跨步格外高远!

假如我竞选上了学生会主席,首先要致力于自身素质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我自身来说,首先要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度,使自己始终以一颗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工作。其次,要提高责任心,认真负责搞好每一项工作,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学生会的某些干部,几乎每天都参与值日,很让我感动。他们这种强烈的责任心,使我饮佩不已,因此我也要努力做到他们那样。

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处理学习和工作的矛盾,努力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假如我当选此届学生会主席,我要召开一次全体学生会干部会议,总结上届学生会留下的宝贵经验,将其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下去,同时也要找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努力改正,例如在会员的思想培训方面,我将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努力提高此届会员素质,加强他们对学生会组织的认识,有时间找他们多谈心、多交流,把全体成员带动起来心连心,共同撑起一面崭新的天空。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一衔接期;化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7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29

高一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一后逐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过渡期,一般认为是高一开始至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后。笔者在了解高一衔接期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开展衔接期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在缩短学生高中学习的适应期,减少化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等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教学目标

了解SO2物理性质和用途;探究SO2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培养关心环境的情感和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二、教学方案设计

1. 高一衔接期教学方案设计原则

高一衔接期教学方案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1)激趣性,即通过多渠道激发、维持、增进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化学学习兴趣。(2)主体性,即以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依据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实施过程强化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强大功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3)发展性,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终点)和学生起点能力(教学起点)之间的相对关系。(4)探究性,即落实课改的理念和要求,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适宜的学习平台,教学中问题设置要体现探究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2. 教学起点分析和教学设计主题

本节课相关的学习起点:(1)认知起点:初中阶段已学过二氧化碳与水、碱溶液等性质,知道正常雨水的pH,对酸雨的成因、危害等有所了解;化学1专题1的学习建立了酸性氧化物的概念。(2)技能起点:能够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一定的实验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表述能力,但容易忽视对细节的观察,实验设计能力和对现象的分析能力不足。(3)态度起点:实验观察和操作兴趣较浓厚,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分析的愿望。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四大主题。

三、教学组织过程

1.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调查二氧化硫气体的来源及其危害。

2. 新课引入

[投影图片]展示雕像、森林、水体受酸雨毁坏的图片,硫磺燃烧法熏银耳的图片,食品中二氧化硫超标的报道,直接引入本课题。

[教师引导]二氧化硫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大气严重的污染物,如何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或检验食品中是否使用二氧化硫漂白,捍卫自身利益,保护自身健康?如何合理利用二氧化硫?我们需要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3. 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过程

(1)二氧化硫的分子组成和物理性质

[情景创设]用蜂窝煤取暖,室内经常能闻到刺鼻气味;展示一瓶软塑料瓶盛装的二氧化硫气体,向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学生总结]无色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毒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取上述1-2mL塑料瓶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1-2滴石蕊试液。

[教师提问]SO2溶于水过程仅仅只发生了物理变化吗?如果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该如何书写?

.

[教师讲解]二氧化硫在遇到硫化氢等强还原剂时,也会体现一定的氧化性。

[教师提问]二氧化硫除了上述化学性质外还具有哪些化学特性?

[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试管口塞一小团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加热试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归纳]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漂白效果不持久。

[联系生活]二氧化硫熏蒸银耳、馒头等食品的危害;二氧化硫用做纸张漂白等。

[教师点拨]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品红化合形成无色物质;无色物质分解又生成品红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只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氯水也具有漂白性,我们从原理、本质、效果和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

[学生思考讨论]比较氯水和二氧化硫漂白性。

(3)硫酸型酸雨

[指导学生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硫酸型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②酸雨有什么危害?

③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学生交流]结合课前调查,对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危害和防治进行交流。

[观看录像]酸雨的危害和防止措施

[教师点拨]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主要通过两种不同渠道,最终都形成硫酸;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等多方面构成危害,被称为“空中的死神”!大家谈到的防治方法都很好,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治理酸雨,保护环境!

4. 课堂小结(含板书)

[教师点津]①学习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还原性和漂白性;运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特点来理解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办法。

②学习方法指导:多角度多视角来认识、研究物质。

5. 作业设计

你能用哪些方法区分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是CO2和SO2?

四、教学方案的反思

1. 关于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所谓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准备水平。对于高一衔接期的课堂教学设计来说,要格外关注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如果说教学目标是目的地,那么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就是教学的出发点。了解高一衔接期学生化学学习起点能力,就是要科学确定教学的出发点,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实际上,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之前,要对化学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予以全面分析,既要关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一般特征,也要对不同学生个体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把握。

2.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学习兴趣作为化学学习内在动力系统中的发动系统的重要因素,对高一衔接期的学生化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性地探讨和实施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方法。然而,如果离开了对化学学习需要的充分重视去谈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显然是徒劳的。高一衔接期的学习兴趣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不断维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最终进入化学学习动力维持和定型系统,使学生的化学学习顺利进行。比如,本课开始以酸雨危害的相关图片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酸雨的关系,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中引入微型实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作业设计中安排了难度较易、操作性强的开放型问题,以期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强化。

3. 探究实验的设计改进

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原课本上二氧化硫与过氧化氢水溶液反应生成硫酸的实验成功率低,即使在不加过氧化氢水溶液的条件下,也会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白色沉淀,不利于学生对二氧化硫还原性的理解和把握。为了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条件体现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学生通过对溴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的反应前后溶液pH的变化来发现两者间的反应原理,更能吸引学生。

由于该课所涉及到的多种物质具有毒性和挥发性,我们进一步将微型实验置于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中,尽可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学生身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使学生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理念。

4. 教学设计主题

本课以“从生活走进化学用理论引导分析用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为教学设计主体,目的在于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即强化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加工、提升后,再用于生产生活实际。通过对教学设计主题的贯彻,即能提高整节课的流畅性,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衔接期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王祖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3] 闫蒙钢. 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概论[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6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第8篇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课前预习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英语教学。《新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策略有明确的规定,学生英语达到五级水平(初中毕业水平)要求能做到“根据需要进行预习”。高中新课程在陕西实施已经半年多了,作为高中第一届新课程的实践者,学生的课前预习策略实施现状究竟如何?课前预习策略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内在相关性?如何有效地实施预习策略?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日在我市高一学生中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一、调查情况

1.调查对象的分布

西安市高一年级学生共334名,其中省级标准化高中110人,市级重点中学116人,普通高中108人。调查对象分布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学校,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2.调查的内容

调查工具为一份问卷,问卷由6个问题组成。本次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实际发放问卷334份,共收回334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问卷内容为:

(1)你是否在英语课前进行预习?( )

A、 我每天(经常)进行预习 B、 我偶尔进行预习 C、 我从不进行预习

(2)如果你进行了预习,你都预习了哪些内容?请打勾(可以选择多项)

A、 单词和短语 B、 语法 C、重点句型

D、 听力 E、 课文 F、课后练习

(3)老师是否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并进行检查?( )

A、 老师严格要求并进行检查 B、 偶尔要求,偶尔检查 C、 从不要求

(4)你认为通过课前预习,是否能激发你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

A、 能 B、有点 C、没有

(5)你认为通过课前预习,能否有效提高你的英语学习成绩?( )

A、 对提高成绩很有效 B、一般 C、不能提高

(6)你认为通过课前预习,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A、能 B、一般 C、与课堂效率无关

3.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范围覆盖了我市省级标准化高中、市级重点高中以及普通高中,基本能代表我市高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的数据采集来自高一上学期期末全市英语统考的成绩,可比性较强。

① 问题(1)调查结果及分析:

英语学习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75―100分划为“优”,60―74分划为“中等”,59分及59分以下划为“差”。在第一题中,选择A“我每天进行预习”占学生总数的35.5%,其中 “优”等学生占“每天进行预习”学生总数的76%;选择B“偶尔预习”占52.5%,其中“优”等学生占“偶尔预习”学生总数的36%;选择C“从不预习”占学生总数的12%,其中“差”等学生占“从不预习”学生总数的63%。以上这三种情况之间有显著的区别,说明了经过初中三年和高一半学期的新课程学习,大多数同学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大多数同学能够进行课前预习,但能每天预习、养成预习习惯的同学相对较少。说明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每天预习”的学生中,“优”等生的比例很大,占76%;而“从不预习”的学生中,“差”等生的比例也很大,占63%。这说明预习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即:进行预习则成绩高,不预习则成绩低。

② 问题(2)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预习内容的调查中,选择预习“单词和短语”的占78%,预习语法的占36%,预习重点句型的占32%,预习课文的占38%,预习听力的占18%,预习课后练习的占12%。从以上预习内容的分布看,大多数同学预习时重视单词、短语、课文,比较重视语法和重点句型,但不重视听力和课后练习。说明学生预习时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计划,相对片面。

③ 问题(3)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在问题(3)中,选择A“老师要求进行预习并严格检查”的占38%,选择B“偶尔要求,偶尔检查”的占35%,选择C“从不要求”的占27%。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预习策略的指导和督促不够,且随意性较强,。

④ 问题(4)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同学认为能够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3%的同学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认为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⑤ 问题(5)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有76%的同学认为,课前预习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21%的同学认为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只有3%的同学认为不能提高学习成绩。说明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对课前预习有正确的态度。所以老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前预习。

⑥ 问题(6)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82%的同学认为,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的同学认为预习与课堂效率无关。说明预习能够增强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结论

通过以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课前预习策略的实施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

②预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③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在教学中实施预习策略的具体办法

1.教师要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从开始的被动地听老师讲,到通过预习,自主地从课本上获取知识,再到课堂上主动地、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老师讲课,是一个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个转变是需要逐渐完成的。

⑴ 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给学生讲清楚预习的意义。一方面,预习具有指导性的功能。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等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学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思维和注意力的分配合理,把有效的潜能投放到学习目标上。另一方面,预习对课堂学习具有调节性。学生在一节课上不可能自始至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思维的活跃,如果课前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只能机械地围绕着老师的指挥疲惫地运转,主体作用很难发挥。通过预习,学生就可以在熟悉的地方把注意力少投入一些,而在重点和难点及自己不熟悉的内容上注意力相对多一些。这样,思维一张一弛,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其次,预习对课堂学习具有目标性。预习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目标清晰,学生的思维会处在“高度快速反映”之中,接收、吸收领会各种知识、技能全面而深刻。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具有目标性、针对性。

⑵ 加强对学生预习策略的指导和点拨,并使之不断优化

在习惯培养的初期阶段,老师应写出预习提纲,带领学生一起学会如何预习。预习一般分为学期总预习、单元预习和单课预习。总预习是学期初指导学生了解教科书的内容安排、编排体系,并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并通过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来实现教学目标。单元预习中,首先指出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开展,带领学生看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再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其次,指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语法项目和主要词汇、句型。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单元预习 ,单课预习就是进行一些细致的工作。指导学生预习本课的词汇、句型,理解课文和对话的大意,确定本课的重点,通过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第二天有的放矢的去听课。指导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做记号,如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还模糊不请,必须立即复习,填平补齐。由于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对教学内容理解更容易,他们在上新课时就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使上课兴趣大增,对预习也产生了一种“迷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掌握了如何进行课前预习,逐步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⑶ 适时反馈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调整学生的预习行为

老师根据每天课型的不同,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同时要说明要求,指明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课堂上更要时时检查和测试预习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听写单词、让学生朗读课文、分组对话、检测课后练习、口头分析句子、口头翻译课文等形式,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客观评价预习结果。对认真预习、正确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对疏于预习、应付老师的不认真的同学,予以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同时,加强家校联系,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预习作业检查,纪录学生在家的预习情况,经常和老师沟通,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预习。

2.如何有效地进行预习

⑴ 预习内容要全面

单词和短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单词和短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离不开句子,句子离不开文章,文章离不开语言环境。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离不开语言环境。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如果只是脱离语境背诵单词、短语,则难以恰当地运用单词和短语。英语课文实际上是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的综合运用,课后练习则是对单词、短语和语法的一个综合检测。所以课前预习的内容不仅要重视包括单词、短语、重点句型,也更要重视听力、课文、语法和课后练习。

⑵ 根据课型灵活选择预习方法

有关专家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把预习分为以下八种方法:

① 朗读识记式。通过听录音模仿、反复朗读所学生词、句型及课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② 听力训练式。加强听说训练,侧重于模仿练习,如音标、连读等,听课文录音、听力练习等。

③ 发现问题式。教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有关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课作好准备。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④ 排除障碍式。教师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从而可以减少课堂讲练和学生掌握运用 的难度。

⑤ 材料准备式。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对话练习所需要的话题材料,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和看法等。

⑥ 系统归纳式。主要用于复习课,特别是阶段复习课和期末复习课。教师可以根据复习课的内容让学生事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然后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总结。

⑦ 阅读理解式。适用于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师通过设计课文预习理解题指导学生预习。阅读理解题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前者侧重于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后者要求读者对具体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甚至推理、想象来完成。

⑧ 习题试解式。在预习时尝试着去解答某些习题。这样做有两点好处:A、习题是课文重点、难点的体现,预先做习题可以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B、在试解习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做出来,可以提高解题的信心和兴趣;如果做不出来,或者做错了,则可以提醒自己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课才能把习题搞懂。

这八种方法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型的不同,需要加以灵活运用,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综合运用。

⑶ 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记在笔记本上。记在书上的也称为“圈点标记法”。所谓圈点标记法,就是在书中空白之处,将自己的心得和发现的疑点,以及应着重注意的地方,用圈圈点点或者符号标示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学生翻开书以后,重点、难点、疑点一目了然,增加了听课的针对性,而且读后不易忘记。?关于圈点、勾划、着重的一些符号,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根据各人的需要,设计所用的符号。一般来说,“?”表示疑问,“!”表示感叹和惊奇,“”表示着重。

有一些预习笔记,需要在笔记本上完成。笔者设计了预习表格,装订成预习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惰性,也可供老师每日进行检查或抽查。

预 习 本

2012年_____月_____日 周_____

预习项目 预习的内容 完成情况

单元/课时

重点

难点

疑点(发现的问题) 1、

2、

重点句型 1、

2、

语法项目

预习题

(老师布置) 1、

2、

3、

课后习题的处理

家长签名: 老师签名:

结语: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新课标》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作为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目标和责任。培养学生的预习策略,老师必须将其纳入整体教学之中,把预习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 李玉陈.英语教学新思路.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88

[3] 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心里学报,2000(1)

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第9篇

赵凤飞 杜淑贤

晋元高级中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我们以“选择教育、充分学习、卓越发展”为教育理念,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此,我们确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在原有课外活动小组、活动课、研究性活动课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性学习”课,并将之列为正式课程,排入课表,成为每个学生必修的一门课,为学生发展个性,学会选择开辟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天地。

一、建立以研究应用型课题为主要内容的我校研究型课程

为了扎实开展研究型课的教学工作,我们首先研究制定了《晋元高级中学研究课程开发方案》,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充分体现我校培养目标的研究型课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培养学会选择、自主发展的学生,我们确定研究型课采用课题研究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工农业生产、科技等领域的某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外广阔的社会空间大课堂,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此外,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技能,论文、课题报告撰写等也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内容之一。

高一上学期: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型活动课和应用型的小课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方向上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课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区别,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学会制定研究方案,撰写课题报告和论文等,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习惯。

高一下学期:

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和科技教育开展学生自创性的研究型课程学习,基本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提高学生自己寻找、发现、提出研究课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将现象、问题提炼成研究课题的能力。同时,各科教师要努力将研究性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

高二年级:

学生通过研究自己选择、确定的比较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某方面的应用型长线或短线课题,学习现代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了解社会社会,综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造能力,学会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精神、态度。

高三年级:

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科技、生产、生活等某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研究,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较强的选择能力,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我校研究型课的组织与实施

㈠研究课题的实施

1.课题的产生

按学校确定的研究课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我们每学期在学生、教师中开展征集研究课题工作,课题不分大小。每学期还请在某些领域做出贡献的专家开列一些研究课题。学校的研究型课程专家小组,对学生、老师的课题进行基本的可行性审定后,每学期将师生、专家的课题汇集起来,打印成册,供学生选择课题时参考。高三年级的研究课题基本由学生提出。学校每学期选择科学性、可行性强的课题作为学校的重点课题。

为了帮助高一刚入校的学生顺利开展研究型课的学习,完成学习的第一步——课题的提出,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①任课教师深入班组,和学生座谈、讨论,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谈自己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不满意,日常用品的缺点;交通状况、饮食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很多学生惊讶地发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可研究的课题,例如,学生从城市垃圾的处理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城市新型垃圾站的设想”课题;从课间操的拥护提出数学建模方面的研究课题——“课间操班次人流走向的最佳设计”。对学生提出的课题,我们尊重学生的广泛爱好和个性特长,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开展,例如:99届高一学生入校不久,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学习动员会开过两天就提出了一百三十多个研究问题、现象或课题,经专家组审定,只有“21世纪中国军事战略问题研究”一题,由于实际研究的可能性小,无法请到指导教师等原因,和题目提出的同学商量,暂不研究,其余完全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个性。

②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研究性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和互相渗透

,为学生提供研究和课题。例如,高一一名化学教师在讲氯气的性质时,讲到了工业上制取氯化氢的合成塔简图时,她联系前一章学到的能量有关知识启发道:“合成以后的氯化氢气体用铁片散热,热能如果不加以利用是不是很大的浪费?”课后,班级的“化学创新俱乐部”研究课小组的一名同学找到她说:“我想研究氯化氢合成塔热能利用的问题”,老师表扬了这名同学。研究课小组的同学到上海氯碱厂考察、参观,又发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提炼了几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同时还请理、化、生计、英等实验性、技能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列了一些探究性、研究性活动课的题目,通过探究型、研究性活动课和研究型课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

③请在选题、研究、研究报告做得好的同学介绍经验。

④组织学生学习在发明创造等方面有贡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

⑤开列创新思维及创造技能、学习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指导等系列讲座。

⑥请专家来校辅导、开设“专家论坛”,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课题的确立等内容。

⑦培养骨干,99届高一学生有一部分同学在5月份通过直升考试升入我校,学校请他们来学校主要进行研究课的学习,到正式开学,就写出了近百篇论文。

2.选题和成立研究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课题,由浅入深进行研究、探索,体验探究过程。我们把同一学年的四个班分为一个大组,让学生自报课题,依学生选择的课题,在自愿的基础上,相近或相同课题的同学,2-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大多数小组都是跨班的。小组内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与指导教师和学校的有关部门联系等工作。学生的研究活动也可以个人进行。

3.选聘指导教师

研究小组的课题确立以后,小组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邀请校内外老师、专家、家长或其他人士做指导教师,也可根据研究过程,临时请校内相关学科的老师作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提供理论、研究程序、方法等方面指导意见,掌握课题的研究进度,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研究的内容范围很广,很多都与学校教师所学专业内容相差甚远,我们要求教师每个在自己学科领域内自学掌握一些有关工业、农业、工程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同时,适当请部分专家做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请自己的父母、亲属做指导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的课题需外请指导教师,学校给出指导性意见,让学生代表学校去请。例如,“真如、万里小区功能定位”课题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后,发现研究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建筑、社区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请了四位校内教师做指导教师,又成功地邀请了居委会、万里工程设计的副总工程师做指导教师。

4.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课题或问题确定后,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书名称,学生阅读讨论,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长负责组织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制订出详细的研究方案。应用型课题的研究方案先到实际中去考察,修改,设计方案,提炼研究课题。例如,高一化学的“氯化氢合成塔热能利用”的课题组,他们查到的资料是:工厂的生产设备热能直接散发到空气中,针对这种现状,设计的方案是:用水冷却,用得到的热水洗澡、取暖。但到上海氯碱厂参观后,发现他们的设想已变为现实,同学们受到鼓舞,很兴奋,觉得发明创造离他们并不遥远。

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是: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的现状、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具体的实施步骤、课题准备突破或创新的地方、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研究所需设施、场地、经费等,主要参考文献等,以上内容完成以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会,校级课题的开题报告会由教导处统一组织。

5.课题的结题或中期结题 我们要求课题结题后,除有相应的论文、作品、产品的一个设计方案、产品、建设等,还要有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参与课题的研究体会,汇报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的评审,不合格的修改或继续研究。课题结题或中期完成的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学生参加这样的答辩会,觉得自己象“研究生”了,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积攒学术年龄”,体验探究过程,激发了继续研究、学习的热情。同时我们还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课题后要写出一个案例,形成学校的研究型课程案例包。

㈡学习评价

1.评价内容

①研究过程记录表:为了检查、掌握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我们编制了“研究性学习综合记录表”,内容包括每次活动的出勤、活动内容、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等方面,“活动内容”又分为具体过程、活动分工等。每学期末将记录表交学校。

②答辨:班级范围的答辩会,由课题组代表陈述、展示成果后,指导教师或同学进行提问,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在成绩一栏中把学生的研究成果记为A、B、C、D四个档次,D为不合格。

③课题的论文或作品、研究报告或研究工作报告,经指导教师交学校统一管理,我们要求学生写的论文一般不少于二千字,打印成文,引用资料注明出处等。

2.评价结果表示

以上材料或活动完成之后,评价结果以学分表示。一般12-16课时内完成并合格,出勤满3/4课时的课题记为1学分,高中三年至少完成10个学分的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内容。

3.评价时间安排

为保证评价的质量,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用于进行评价工作。每学期期末考试后,教师评卷时,安排学生在家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返校后,我们都安排两天时间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总结。

4.激励评价

为了鼓励学生搞好研究性学习,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争创研究课程学习优秀班集体、优秀研究小组、优秀研究成果奖励活动。评比条件写入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开设方案,一开始就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

目标。学校对优秀学生论文结集出版或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对优秀研究成果请校外专家进行评估鉴定。学校隆重表扬研究课程学习优秀个人、小组和班集体。

㈢课程的组织管理

《晋元高级中学研究型课程开设方案》中规定:“研究性课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由教导处统一负责,各年级主任要协助做好年级各班的研究型课程的动员、专家论坛、学习经验交流、辅导讲座、开题、结题报告会、评优等工作,教导处要做好每届学生的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研究型课程是一门正式课程,是校本课程之一,在高中一、二、三年级开设,每周3节,排入课表。每个研究小组要有固定的校内活动地点,活动可以在校内外适合的地方开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坚持研究性学习。”

研究课小组活动时,可以使用学校的各种图书、仪器设备,学校的图书馆、语音室、计算机室、各实验室等晚上要坚持开放,为学生进行研究课学习创设条件。研究课学习过程所缺材料经指导教师报学校批准后,由学生购买。学生在校期间去校外参观、调查、查阅资料等需预先提交申请,经校教导处批准后方可行动。各班要成立研究型课程学习领导小组,学习委员任组长,班组研究型课程学习领导小组的任务是:制定本班研究型课程学习的管理办法,负责全班同学从选题到结题报告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争创优秀研究课学习小组和优秀班集体活动,每学期组织评出3-6个优秀研究课学习小组,每学期组织一次研究型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探索总结搞好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在研究型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学校的《方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扎实有序。我们研究型课程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我们除了采用表格记录外,每学期末都要求指导教师写出一份研究型课程案例,每学期形成学校的一个研究型课案例选。

三、转变观念,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我校研究型课教学内容的开发,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和迁移创造,着眼于探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育人途径,学生必然走出课堂,深入社区,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必须处理好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开辟好社会这个大课堂。

研究型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科门类多,对学校的图书、实验设备要求提高,我们一方面努力增加投入,另一方面和附近的高等院校、图书馆联系,请他们支持关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帮助解决困难,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说:“晋元的学生经常到我们这儿来看书。”同时,我们也建议上级教育部门适当提高学校的图书、设备配备标准。

我们也经常指导、教育学生注意处理好社区关系,例如,学生去调查××没有完全竣工的示范在教育、文化、生态环境上存在的问题,开始负责人不高兴,学生回来反思,觉得是自己没讲清楚,第二次去态度就转变了;他们原来打算把小区居委会和小区设计者一起请来,谈谈小组同学的建议。经指导教师点拨,觉得买卖双方坐在一起情景也许很尴尬,应该个别访谈,结果效果很好。

2.正确处理研究型课和其他必修课学习时间的关系

我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师生普遍感到时间少,只靠每周2-3节课,难以高质量的完成研究型课教学任务。我们采取压缩必修课教学时间,将每节课45分钟变为40分钟,把学生在校时间按40分一节全部排成课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减少必修课作业,要求教师摒弃各种练习册,精选精编习题,保证晚自习学生有时间去图书馆、计算机室等地继续研究,在双休日、寒暑假,尽量不布置必修课作业,适量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刚开设研究型课时,有些老师,特别是家长担心这样做耽误学生的学习,浪费时间,有个别老师非常反对研究型课大面积铺开,错误认为差生文化课都学不会,哪有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召开教师会议、家长会,讲清开设研究型课程的意义,转变他们的观念。研究型课开设的事实也使大家相信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有创造力的禀赋,在创新面前,后进生、优等生都是平等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挖掘。同时,我们在学校研究型课程开设方案是明确规定,“各科教师要努力将研究性教学的思维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引入必修课中,互相促进。

3.正确处理学习过程管理与学习评价的关系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育现状;教育展望;历史教育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又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的潮流,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组成部分的历史教育也紧跟步伐。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在这种课改大背景下受评价机制特别是高考影响的历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一、历史新课改的基础和前提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等文件的精神,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当前,课程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个体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改革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弘扬民族伟大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历史的大时空中寻找到自己现实人生的坐标,进而洞察在人生的多种路途中,自己更适合走哪一条人生道路,这显然需要用历史做参照。历史教育是用历史对学生进行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来认识自己、做好自己,一言以蔽之,就是服务人生(亦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历史知识的选择也好,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也罢,倘若不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为教育的终极诉求,那教育就很有可能误入歧途。所以,我们需要严肃审慎地对待目前时兴的对有效教学和有效评价的研究,而真正要让研究发挥效用,同样取决于我们对历史教育这个关键词的内涵完整且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历史本身不是人生的老师,历史教育才是人生的老师。作为历史老师,用历史去启迪学生的智慧,我们深感自豪,但也倍感肩负的责任重大。然而,当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是个什么样的现状呢?

二、受高考评价机制影响的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

在典型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历史高考对中学历史课程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致,历史高考成为历史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怎么考,我就怎么教”成了不少教师的历史教学策略;“高考怎么考,我就怎么学”更成了不少学生历史学习的秘诀。大家都知这种情况极不正常,然而现实生活中又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但是,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考什么"和"怎样考"从考试出现开始起,就成为考试这项评价方式的本质要素,深深影响着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确立,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1.现行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方案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是基础教育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份。由于新的评价机制尚未确立,评价观仍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和考试成绩为核心,评价还是太倚重成绩和结果的排比,这导致教师在课改创新活动中依然缩手缩脚、观望徘徊,往往只是迫于行政和教研部门的压力和要求,在人前做一些表面化的装饰和表演,背后仍然搞大密度的灌输,课改教学并没有突破原先的藩篱,进入更高的境界。

高考是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推动高考改革,课程改革也需要高考加以拉动。基于此,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承载着多种重任的高考自然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而目前高考还存在的很多弊端:

①.高考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很大精神压力。

②.高考成为“指挥棒”,引领着教育目的和引导着教育过程。以考试代替评价,高考成为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尺度。

③.人才选拔方式和标准的单一化导致高考的“负荷”加重。在新课标已经实施的情况下,受这样的高考评价机制的影响,教育必然还会被原有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所谓带着镣铐跳舞。

2.江苏高中历史的评价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苏教基〔2005〕16号)的精神,我省近年来年普通高考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等级,用A、B、C、D表示。技术科目测试等级为合格、不合格。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不仅决定学生能否有参加高考的资格,还直接影响到高考的录取。

加分: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测试,有4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5分计入统考成绩,不满4门的,有一个A加1分。

录取分数线:高校录取时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不含附加题分)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

志愿:必修测试科目各科成绩均需达到C级及以上(技术科目测试合格)方可填报普通类志愿,填报艺术、体育类志愿必修测试科目D级(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考生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的必要条件:必修测试科目均达到C级(技术科目测试合格视为C级)及其以上,选修测试科目均达到B级及其以上。

这样的高考方案的初衷是把过去的百分制改成现在的等级划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定的各门课程学生都应该学好,对有些学生偏科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扭转作用。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在说明2008年高考方案时曾提到,分两次进行学业水平测试,测试成绩与高校录取挂钩,这实际上使高考变一次性考试为多样化考试,使高考成为一个过程,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有利于引导中学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强化平时学习。这对学生长远发展来说非常好,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也算是比较“狠”的一招,江苏考生在全国的成绩优势也会得到加强。

那么,在这样的评价机制特别是高考影响下的历史教育的现状又怎样?它是否能满足方案制定者的美好愿望呢?它是不是也带着镣铐跳舞?

3.受评价机制特别是高考影响下的江苏历史教育现状

历史学科是属于学业水平测试的范畴。

(1)作为必修课的学业水平测试。

对历史学科有两项指标:一是过C的基本要求,一是达到A加十分的目标。和以往会考不一样,它直接影响着高考录取。它的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所以各基层学校演绎了“上有政策,下有政策”的歪曲。高一和高二上学期历史课程设置还算正常,然而到了高二下学期各学校就开始采取适应本学校特色的应急机制。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做了适度倾斜,在保证其他学科正常开设的前提下,削减它们的作业量,以保证学生有更多时间复习考试科目,同时也大大增加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课时。还有不少学校则是全力以赴,从春节过后,就停了语数外三门课,把精力集中在即将测试的科目上。首先确保人人过关,否则考生连高考入场券都拿不到;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增加4A的人数,这样可以在未来高考中获得自。学校实行的是被很多中学教师戏称的“轰炸式教学”模式;同时,各教育管理机构也开始组织一次又一次的针对学业水平测试的模考。

然而我们知道,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基本上都是在中学被戏称为小学科的学科,所以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于是有些学校就作出停高一上高二的授课安排,毕竟高一还有一年才考呢,历史学科同样也是这样的命运。在春节后的近两个月里,每个历史老师基本上每天都得上6—8节课,同时还得应付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上课——出试卷——改试卷,最后还得根据每次考试的结果采取“盯人战术”,再挖掘一批有可能冲“4A”的苗子,并梳理出有可能掉在B甚至C以下的危险分子,在他们身上投放主要精力。在这里,老师已经不是教师而是上课的机器,成了流水作业的操作工。他们还有什么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发挥?

在这链条另一端的学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

“这次,你能拿几个A?”这是学业水平测试中学生普遍的口头禅。学业水平测试中只要考生必修科目的4门一次性全都达到A,高考总分就能加5分。这样,每个考生都清楚,在一分之差就有可能与梦想失之交臂的高考中,这5分意味着什么,同时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还决定了学生能否有资格参加高考。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有两类学生最紧张,一类是成绩很好、力图冲全A的学生,他们要确保万无一失,只要有一门出现一点点纰漏,一切就会前功尽弃;第二类学生则是学习成绩差的,过不了关,连高考资格都没有,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更有个别学生感受到了这是对他们个体智力、能力甚至是尊严的挑衅,但他们不敢、不会、也不能放弃。当然也有一部分成绩中等的学生,感觉反正拿不到全A,但也不会不及格,尽力而为吧,基本没甚压力,而这类学生毕竟是少数,谁不想在以后成功的道路上减少点绊脚的坎?谁不想在以后竞争的道路上增加些获胜的筹码呢?相对于要考政历地的理科生而言,文科生感觉难度更大。从高二上学期期末开始,就有大批文科生到处寻觅理化的家教,部分培训班还不失时机地打出了冲刺学业水平测试的招牌,居然班班爆满。当然,学生家长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从改变观念到积极配合,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后勤工作,“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在必修课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学校、老师、学生甚至家长都倍感身心疲惫。学校原有的教学秩序也被打乱,忙的老师太忙,闲的老师放长假,语数外和选修落下了怎么办?以后补!而高考时间不会因你而改变,这就必然导致学校、老师、学生在必修课的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后,加大语数外和选修课的力度和强度。这样,业已绷紧的神经就永远没有放松的机会。

(2)历史作为选修课的学业水平测试。

按照现在的方案可以这样认为:四门必修课是“高考资格”,两门选修课是“重点本科门槛”,语数外是“投档线”。选修测试科目实行等级制:各科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B级为前20%至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实行等级计分,就有可能出现两种现象:其一,既然是等级,就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只需抓算入总分的语数外三门;其二,重点抓选修,这毕竟是门票,门票都没有,分数再高也没用。

考生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的时候,只要像点样本科学校都要求选修测试科目均达到B级及其以上。是所有考生的前50%才是B,而两门课都要达到B以上,可能只有40%甚至更少。也就是说,仅凭选修课,就可以将60%的考生屠戮在重点本科学校门外。这就造成了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因为总有50%的考生被淘汰。为了避免这样的噩运,大家只能拼命争,语数外三门只有440总分,所以,同分现象必然会非常严重,一分压万人现象极有可能出现。

而在一次次模拟考试结束后,若语数外成绩和选修等级发生不匹配的事故,学生往往又都乱了阵脚,心理负担一下子加重了。学生着急了,家长傻眼了,老师紧张了,学校加压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学生忙这样丢那样的窘相。“匹配度”成为每次调研测试分析的重点指标而被引入考核体系。

新课改后已有几年高考落下了帷幕,然而,笼罩在广大考生、家长、老师心头的却是层层阴霾:江苏省文科状元居然没资格报考北大,尽管她的分数超过北大的要求;南京市文科状元居然没资格报考北大,甚至南大、东大都没资格报考,尽管她的分数也超出北大的要求。

这样的悲剧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反思。对于学生、家长、学校来说,高考是太重要了。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测试方案究竟是撬起素质教育的杠杆,还是羁绊素质教育实施的卵石甚或是禁锢学生身心的镣铐?

总之,学业水平测试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也给我们的中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如何才能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才能真正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又如何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自由的舞者,从而让教师、学生甚至社会都能在自己的舞台尽显自己的风华?这亟需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去探索求真!

三、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育的几点瞻望

既然考试有很多负面影响,而考试又不能被取消,那么今天教育就必须因势利导,加强素质教育,削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孩子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我们该把精力投放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切切实实减少整个社会由于高考形成的巨大压力,减少学生和教师的巨大压力,而不是使用手中的“指挥棒”进一步把这种压力升格。

1.新评价方案的标准和评价机制的创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评价方面是这样规定的“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多元化、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试方法形式多样、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考试。

有了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之后,还必须有好的实施策略,否则标准制定得再完善,不能有效地实施,也只是一纸空文。但是,评价标准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不断修正和完善评价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有长期规化,不断总结课堂评价标准的效果,不能只是制定了一个评价标准之后,到各个学校上几堂公开课、示范课就了事,要有长期的规化,不断地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效果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因为仅仅根据一纸评价标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探索综合评价、多样化选拔的招生录取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①根据终身教育的理念和体系,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立交桥”。

②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选拔制度,为高考“减负”。

④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逐步形成符合现代经济、社会、人才发展要求的选拔机制。建立更加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为学生自主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可能。为高校全面、客观地选拔人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推进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作用,使高考制度更趋公平、公正。

2.对新课改下历史教育的设想和展望

笔者以为今天教育要研究的课题,不是如何考试,而是如何教学,如何把课堂教学搞得更生动活泼,如何把学生从重复机械地解题的劳苦中解放出来,如何把知识和实践统一起来,如何在教育中实施德育等等。从而,依照教育本来的规律实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本次课改能否成功,其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变化,要建立起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价值观,“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有了这种认识,才能使教师走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知识本位这三大误区,从而达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现在的历史教师在课改上不仅要实施素质教育,还应着力研究和创新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不能沉湎于传统的应试模式。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新路来,另辟奚径,找方法,找兴趣。有了兴趣,则教得轻松,教得自然,从兴趣中去探索,去求知。让学生愿学、爱学、好学,勤学苦练,百学不厌,从会学中去学会历史,常言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还可以采用辅助的教学手段。如历史教学挂图,运用幻灯、录象、录音、电影片段、历史图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激发学生问的兴趣,多质疑勤问难,由单边教学地位转换成双边教学平台,由灌输式教学模式向诱导型教学模式转变。故此,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学习兴趣,课堂艺术,创设环境是学好历史的重中之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历史学科课外活动,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书本知识领域,丰富和补充课本历史知识作用极大。当然这也要求教师素具有极高的业务素质。要成功实施历史新课标,理念脱改是前提,兴趣和方法是成功的捷径。

3.实现现行历史教育与高考的互动

实现高中历史新课标(与)还需与高考改革实行互动。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和考试制度改革的进展加快,中学历史课程和历史高考的关系也应该实行良性互动。

历史高考应切实做好下列几点:

其一,高考历史试题应重视史学研究新成果的引进。一批更接近真理的试题反衬出中学历史教学内容陈旧的严重缺陷,推动了历史课程内容的改革。

其二,高考历史试题应重视史料,创制材料型试题,推动我国历史课程向着彰显自身特征,展示自身魅力的方向发展。

其三、高考历史试题应重视学科能力,明确提出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推动历史课程目标全面落实。历史教学也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形成知识的网络;把握好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创新专题结构;把握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提升历史思维。

四.结束语

总之,课程改革是教育变革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层次深。课程改革决非是在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实施新课程的起步与尝试。课程改革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是挑战,然后才是机遇。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教育教学,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才有可能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使教育成为自由的舞者,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在素质教育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苏教基〔2005〕16号)

[3]《历史教育:现在·思想·人格》《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7期卷首

[4]《课程与教学论》 张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5]《关于考试本质要素的思考》张爱勤《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

[6]《制度创新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关键——学习十七大精神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戴家干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