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27 16:30:33

低碳景观设计

低碳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景观设计 可持续

维基百科在2010年公布的由美国“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为联合国收集的数据显示中国以8,240,958(千吨)的排放量高居榜首,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总量的25%,远远超过以5,492,170(千吨)的排放量排名第二的美国。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十位中,亚洲国家(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伊朗)占据一半之多,由此不难想象“亚洲褐云”的形成也不足为奇。[1]

相对于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欧美发达国家对大气污染的关注要早很多。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第一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随着人类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低碳社会、低碳生活,低碳景观等低碳观念已经成为现性社会的时尚用语。随着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使景观建设朝着科学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低碳景观理论的丰富与实践无疑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经济相对落后,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且缺乏经验,诸多问题凸显出来,如忽视城市空间、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公众参与力低等。除此之外在低碳领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能源耗费巨大

在景观中主要耗费能源的部分是水和景观照明。水的部分包括景观水景里的喷泉、跌水等。还包括园林植物的养护、灌溉。现在我国电能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煤电,数据显示,每千克煤会产生2.493kgCO2。然而,在景观建设中,一些人一味追求大面积的水景及绚丽的照明效果,水景及硬质铺装面积的增加势必会导致绿化面积的减少,植物对CO2的吸收减少,这样就对小气候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大范围的水景及照明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去维护,增加了后期管理的成本。[2]

建材的浪费

景观中应用的材料,如景石、地砖、植物等,他们在收集、运输中都要消耗能源,产生碳的排放。一些高消耗的材料,如室外防腐木、玻璃及不易成活的树木等,建材受损树木死亡后就需要更换,由此又产生了以上的能源及费用消耗的过程,且这种消耗是巨大的,反复多次的。除了以上所说的,目前景观建设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施工前缺乏整体的规划,不等各方面都安排妥当,为了赶工期开始无计划的施工,出了问题再拆除重建,这种做法更是产生了巨大的浪费。[3]

植物的应用不合理

现在的园林建设中,人们急于求成,在营造植物景观时犯了很多错误,例如不顾植物正常的生长周期,盲目的大量移植大树,将外地的奇花异草一股脑引进当地的做法,大部分植物很难成活,移除补栽的过程消耗能源和费用,即使能够成活,也要经过引种、驯化,后期的精心维护,这都要消耗人力物力。此外还有植物配置的形式过于简单,不 能形成乔灌草合理搭配的植物群落,不能很好的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有效的起到固碳的作用。 景观的生命周期过短,频繁重建为行业人士的共识。人们希望运用低碳理念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在营造景观的过程中实现最低的能耗、最低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景观效果的目标。这就要求节能高效、循环利用等理念贯穿整个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为城市的低碳、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加之我国建设部在2006年提倡节约,批判了景观建设中的浪费之风。提出城市景观的建设应符合国家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城市规划,生态先行。

国外关于低碳园林建设没有太多的理论文献可供参考,但许多城市的景观生态设计却很突出:2001 年,美国芝加哥为了节约能源开支和美化城市环境,特别推行“立体绿化”进行太阳能储备和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政策与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能够节约近亿美元的能源支出。

德国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现在国内的大部分景观水体补水都是经过处理的雨水。例如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有着一套完善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首先有一个蓄水池收集展览大听屋顶的雨水,经处理后蓄水池内的一部分水用于人工湖的景观水体补水,满足景观用水的要求后,多余的水将补充地下水。人工湖的周围种植水生植物,一方面能够美化展览中心的环境,软化建筑线条,另一方面还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低碳即降低 CO2 排放量,低碳经济则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法的运用, 最大程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

低碳生活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自然、安全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追求着美好的价值理念。低碳生活追求的是一种绿色生活。低碳要求体现出对生活的地球的尊重和感恩,是这个星球给了我们赖以生活的基本条件,要好好保护它。低碳及低碳生活与“环保”、“生态”、“绿色”的价值取向一致,实际上就在于通过人的生产生活行为的改变,处理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绿色”以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着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理念。将“低碳”理念应用于景观领域,是景观工作人员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节约园林理论、景观生态理论结合起来,系统的思考,深入的考量,充分挖掘“低碳”的引申含义,形成了低碳景观思想.

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在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会议的通过宣示着环境保护的理念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20年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内的多个重要文件和公约充分体现了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随后就迅速的被多行业多领域接受,引起共鸣。景观行业也不例外,行业内首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的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英文简称A SL A ),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景观,深入探讨、列举了一系列原则,包括:将环境保护提升到和保护历史文化一样的高度,只有这样,人类的社会才会取得长远的发展;人类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分不开的,他们是互相影响的;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不可忽视。景观工作者都意识到景观的内部也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不断的再生和更新,只要景观内部这种再生更新能够健康的进行,就能促进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景观设计工作者要追求的目标(俞孔坚 2007)。就这样,我国的景观行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2005.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

[2]樊涛, 2008.以生态优先原则打造节约型园林[J].现代农业科技.

[3]汪继明,2008节约型园林建设中水景设计手法初探[J].绿化与生活

[4]刘秀晨, 2010(4).园林绿化对低碳城市的贡献[J].建设科技

低碳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低碳、城市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兴起,人类也将因此进人低碳时代,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

二、低碳的内涵

低碳一词中“碳”指CO2气体,从字面意思意思理解,低碳即更低的CO2气体排放。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对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的用量加大,导致大气中以CO2为主体的温室气体迅速增加,导致了全球变暖、空气质量下降等全球性气候剧变,直至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切实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使其不能被忽视。由此低碳理念衍生出的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的概念就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词汇都渐渐被人们熟知,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

三、低碳的绿地景观系统建设技术

1、低碳的绿地系统结构

(1)绿地防护林带的建设

低碳的绿地系统中,防护林带的作用不能小视,它具有防护性、生态性、景观性。防护林带结合地形设计能阻挡冬季寒冷风,引进夏季的自然风,改善小气候,减少了冬季取暖及夏季空调的能耗。设计师应避免单一的追求绿量,要根据立地情况确定防护林的结构,合理搭配树种。

(2)节约的复层种植结构

复层群落式种植模式既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以乔木为主,复层混交,使得光能和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从而单位面积植物的固碳量最大化。

(3)利用各种技术措施辅助绿地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维绿量等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绿地系统规划中,这些技术可以检测城市绿地现状,定量的分析城市绿地的需求量,用精确的数据指导设计师的工作。

2、低碳理念与城市立体绿化

(1)立体绿化的概念及发展情况

立体绿化是指城市地面以上的各种空间经过分析以后,有的空间可以加以利用,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种植,使绿色植物覆盖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里面,总体来说立体绿化是利用植物向空间发展的绿化方式。其实立体绿化不是我们现代人的发明,而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著名的古巴比伦的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到了近代,立体绿化更是当今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增加绿化面积的绿化手段。跟以前不同的是,立体绿化不仅仅有着美化环境的功能,也正朝着越来越实用的方向发展。到现在为止,日本、德国的立体绿化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

(2)城市立体绿化的优点

A、立体绿化是在立面空间做文章,占用的是空中的面积,可进行立体绿化的载体也很多,屋顶、阳台挑台、立柱,见缝插绿。

B、增加人均绿化面积,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联合国对于最佳居住环境的标准是达到城市居民人均绿地占有量为60,而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环境里,很难做到这个标准,而立体绿化开辟了增加绿量的新途径,绿化面积可成倍的增大,符合我国的国情。

C、立体绿化能够柔化建筑物坚硬的线条,给建筑物披上一层“绿衣”,丰富建筑物的立面环境。

D、立体绿化能够截留雨水,增加城市蓄水量,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

E、立体绿化能够满足人们拥抱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尤其是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大都市的人们,对绿色、对自然更是充满渴望,建筑的立体绿化可以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

F、立体绿化见效快,效果好,用于绿化的植物大都生命力旺盛,很快就可以全部覆盖,且易于管理,后期维护的费用较少。

G、立体绿化能够降低调节温度和湿度,对太阳辐射有吸收的作用,因而能够起到隔温隔热的作用,炎炎夏日,有立体绿化的建筑能带给人凉爽的感觉,从而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能耗,符合低碳景观的理念。

(3)立体绿化的类型

包括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等

A、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是增加绿化面积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城市的屋顶绿化还有着巨大的市场,我国很多城市中均有上千万平方米的屋顶面积可绿化。虽然屋顶的绿化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但由于屋顶荷载、排水等问题,屋顶气候的不定,风沙较大及暴冷暴热等问题,都需要深入的研究,需科学的工程设计与无数的实践来积累经验。想把绿化做到屋顶上,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屋顶绿化设计要根据荷载确定,例如轻型屋顶花园是以种植草坪草花为主。屋顶的植物减少了大楼的热量吸收,植物的灌溉用水是经过处理的大楼排出的污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环境的空气质量,为周围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赏心悦目的生态绿岛,人们可站在这里俯瞰楼下的景色。由此可见,屋顶绿化已经成为为人口密集城市里的重要的绿源。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绿化向空间发展是城市绿化的新潮流。

B、阳台和窗台绿化

我国现在的住宅楼大多都设计有阳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转角式、凸出式、凹进式等。阳台虽小,但若是好好利用起来,做好阳台绿化,对整个城市的立体绿化也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阳台绿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需要根据阳台的形状、大小、日照时间和方向来确定具体的绿化手法。可以采用在阳台栏杆上悬挂具有艺术造型的种植盆,这样对于阳台的竖向空间也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但这种形式要进行加固,以免种植盆坠落伤人。还可以在住宅区施工时就在阳台设计好种植槽,可做成艺术的造型。除了阳台绿化外,对于沿街写字楼等没有阳台的建筑,也可以充分利用窗台进行立体绿化,这对于在写字楼内的工作者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余抬眼即可见到绿色,仿佛自然就在身边。且沿街的建筑都进行了立体绿化也能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之,充分利用阳台及窗台有限的空间,种植藤本类或悬垂类植物,并把植物引出窗外,依附在建筑外墙上,可以形成附壁绿化带,见缝插绿,尽可能的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C、墙面绿化

墙面绿化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建筑物的外墙面、挡土墙、河堤、围墙、栏杆等部位的绿化都包括在内。绿化手法也比较多样,有模块式,摆花式、攀爬或垂吊式等六种类型。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墙面的具体情况,如墙面所用的建筑材料、对于功能的特殊需求以及所使用的植物的来确定。研究表明,有墙面绿化的建筑物,其内部的温度可降低2~7℃,可以有效的降低西晒,空气湿度还可提高l0%~20%,墙面绿化对于建筑物温度与湿度的调节作用对构建低碳景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比如在炎炎夏日,墙面绿化的降温保湿作用就可以减少室内空调等降温设备的能耗,这对于减少碳排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束语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也要用心引领低碳生活。不仅要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而且要重视从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在设计时力求功能、舒适、生态和节能设计的交织中取得平衡。同时要让“低碳”的理念深人人心,让每个人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创造更多积极向上的理念,才能达到无所不在的“低碳环保”的理念,进而指挥行为,用更多的行为创造更多低碳排放的指标,最终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罗华:《低碳、自然的新景观设计手法》,《园林》,2010年06期

[2] 王丁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3] 黄妙玲:《低碳概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初探》,《建筑与文化》,2010年08期

低碳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六大要素;植物造景

前言:

一个好的基地设计都要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即设计信念,就是设计要尊重自然规律并与之相结合。基地设计在结合自然的同时,与自然融为一体,并利用现有的自然力,如雨、雪、阳光、风、季节变化、植物的进化与生长及动植物群落的生态特性等。景观设计不是与自然背道而驰,而是要结合自然。这种在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美学特征基础上的设计就是低碳景观设计的主旨。这种设计可以用最少的人类资源与能源的耗费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之所以有利,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首先这样的设计节省能源与资金。其次,一个设计得当的基地中可以使用乡土植物,可以减少除草和施肥的绿地面积,从而降低维护费用。再次,一个充分结合自然的基地可以使用乡土的植物及当地的建筑材料,这样从视觉上也能够适合地区风格。由于材料易得降低了材料的运输、养护及营造过程中各种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1 地形

1.1 地形营造和维护过程中的碳排放

1.1.1 地形营造过程中土方量、土方平衡。

营造过程中土方量的多少,影响人工、机械的使用。如果还有一定量的容土,同时影响了土的用量。在土方平衡过程中如果需大量容土,也将大大影响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因此在营造过程中,尽量做好土方平衡,减少容土的用量。从而尽可能的减少了碳排放。

1.1.2 地形营造中的视线控制。

良好的视线控制设计能提高空间的使用率和舒适度,从而达到降低碳排放,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1.3 通过地形设计实现有组织排水。

通过地形设计可以充分利用雨水使其成为景观中的一部分,同时可最大限度地使用雨水,为日常维护降低费用。

1.1.4 利用地形创造小气候。

地形在景观中可用于改善小气候。从采光方面来说,为了使某一区域能够受到冬季阳光的直接照射,并使该区域温度升高,该区域就应使用朝南的方向。从风的角度而言,这样一些地形如凸面地形、脊地或土石等,可用来阻挡刮向某一场所的冬季寒风。为能防风,土壤必须堆积在场所中面向寒风的那一边。反过来, 地形也可被用来收集和引导夏季风。夏季风可被引导穿过两高地之间形成的谷地或洼地,马鞍形的空间。这种开阔地的不同走向,其他地区内也有所需,穿过这类开阔地的风力,往往会因这种“漏斗效应”或“集中”作用而得到增强,并由此而引起更大的冷却效应。

1、 地形的美学特征。

在地形的功能需求与土方量平衡有冲突时,应首先满足功能,只有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才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土壤性状与地形形态碳效应的主要因素

1.2 .1土壤性质。

土壤分三种类型,一类土较硬。营造过程中,在挖方时会比较费力。同样的土方会着呢感觉能源或资源消耗。二类、三类土相对较松软,挖方时比较容易,做填方时会更费力些。

1.2.2 地形景观形式和风格。

微坡地形、自然地起伏地形,使用广泛营造也较容易。现代风格、规则的地形定形不太容易。希望效果较好且永久性较好的话,在造型时需要在基础上做骨架后再覆土,会有更多的资源消耗。

2 植物

在景观营造过程中,植物景观的直接碳效应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碳固定。最佳效应是园林植物生产运输以及植物景观营造和养护过程的碳排放降到最低,而碳固定效率最高。植物景观的间接效应是指植物景观在改善环境的同时,降低建筑物使用、养护过程和运输过程等对能源的消耗,例如在炎热的夏天,植物景观能降低环境温度,可以有效减少建筑中空调的使用,节省了能源,最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2.1 植物景观营造和维护过程的碳排放

2.1.1 植物的呼吸作用。

众所周知,植物随时都在呼吸,时刻在排放二氧化碳。特别是夜晚,植物的碳排放量超过它的碳吸收(固定)量。

2.1.2 植物材料生产供应。

现在公园绿地众所应用的植物材料,大部分是从苗圃中生产出来的,或者是从其他地方挖掘搬运过来的。园林植物材料的生产、挖掘、包装、吊装和运输过程中,都会消耗能量,产生碳排放。

2.1.3植物景观营造―植物种植工程。

园林植物种植施工过程中也排放二氧化碳。因为树木要进行搬运、吊装、支撑、防护。例如支撑就经常用到木材。同时也要用其他材料来进行防护。这些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

2.1.4植物景观维护―植物养护管理。

植物景观建设完成后,需要不断地进行养护管理、消耗材料和能量。如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灌溉等。养护管理中资源和能源的使用也会产生碳排放。

2.1.5异地树种的使用。

有些植物在生产、运输、建设和养护管理中需要高强度投入,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比它吸收的还多。种植应用异地大树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从而导致非常大的碳排放。

2.2 植物景观的间接碳效应

2.2.1植物的遮阳作用

在夏季尤其是在午后的几个小时里,应该在建筑及室外空间采取遮阳措施。在布局室外空间时应考虑到太阳的角度。最好的位置是建筑或是树丛的东边或东北边。紧靠着建筑或树丛北边区域也是很好的,虽然由于夏季从南边射下的阳光的垂直角相对高一些,这个阴影区的尺寸小了一些,但这些位置比其他位置明显更凉快更舒服。

2.2.2树枝形态对阳光的引导

最好用分枝点高的树,并把它们栽植在靠近建筑的地方。在这个位置上,夏季树木较可以为建筑屋顶提供有效的阴凉。而在冬天,由于太阳高度角较低,可以使阳光通过树冠直接照在建筑的墙壁和窗子上。

建筑南边最好选择枝条开张,松散的落叶树种,以获得充足的光照;而那些枝叶茂密的落叶树种和多数常绿植物应尽量少种。当然,常绿植物会完全挡住光线,减少潜在的热效果。

植被可以在建筑基地上用来屏障和引导风。

3 建筑物

3.1 建筑物及建筑材料的碳效应

建筑物的低碳设计总的来说点多面广,而且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对景观营造中常用的建筑类型做一些简要的叙述。风景建筑中多为小型建筑,建筑物的低碳设计主要体现在合理的空间布局,经济合理的构造设计,以及一些新的节能产品的应用。

建筑材料:用于铺装地面和其他的构筑物,如台阶、围墙、围栏、棚架等物的材料。在选择时必须考虑他们的景观效果。总的来说,建筑材料要么是就地取材,要么是由材保材料组成。本地的建筑材料适应环境有几个原因。首先,本地的材料适合当地流行的特点和材料的颜色。资源的自然分配注定了材料的使用便利,以及在构造上与同地区其他元素相协调。推荐当地材料也是因为他们所需的运输消耗是最少的。同样地减少了运输过程中能源的消耗。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设计师需仔细选择那些来自特殊环境的材料。如历史悠久的雨林、森林或其他易损坏的或正逐渐缩小的环境。

建筑材料的另一个相适应的环境来源是环保材料。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在用环保材料来制造长凳、围栏、标牌以及铺地等环境元素。这其中很多是用环保的塑料或橡胶制成,他们的使用寿命较长。对这些材料加以灵活运用,会使它们与整个设计协调。

设计过程中合理的规格和材料形式,会使损耗减少,从而实现低碳效应。通常我们采用3和5的模数制来进行设计,符合我们国家的现行标准。

4 水的管理

水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恰当的规划地面排水和节约用水。地表排水的总体目标是为了尽可能提高土壤蓄水力,放置形成洪流造成冲蚀。与植被为主的自然流域相比,城市和郊区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街道和屋顶流失的水量很大。其结果是由于流量和速度不断增加,流经景区的小溪与河流会形成洪流和冲蚀,这将对该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

有几个方法可以减少住基地表面的雨水径流。首先,要尽可能缩减硬质铺装面积,车行道、步行道、水池底面等在不破坏环境设计完整性,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铺装面积。不经常使用的铺筑区或者是整个设计中无关紧要的部分应缩减或取消。

另外一个减少地表径流的方法是使用透气性铺装材料铺装表面,透气性铺装材料内部有孔隙,它可以使流经的雨水渗入地下土层中。比如:以细沙作垫层的砂砾、砖石等都是较好的铺装材料。这些铺筑地面减少雨水流量,并让水排放到土壤中,通过土壤含养水分,有助于植物生长。像混凝土、沥青等不可渗透的材料,它们的作用同实体、障碍物一样,封住地表面,使水不能渗透到土壤中,因此应该尽量缩小它们的面积。

将雨水、地表水有组织地排入土壤中的,这就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可以少设置排水口。为草坪和植物增添另外的水源,这在每年的干旱季节是非常需要的。

还有一个管理水的方法是减少基地中的用水量。这有两个途径:1、减少喷泉类水景的营造,及水使用量的控制。2、在屋顶花园或干旱区域尽量种植禾本科植物或多年生需水量不大的植物。

很明显,许多思路可以使基地与自然和自然规律相协调,环境的重要性与潜在的经济实用方面的利益作为贯穿本文的主要原则,这是符合需要的。作为土地规划人员,在结合环境不做奇怪设计概念的基础上尽可能把每样事情都设计得很明智,这是景观设计师的责任。基地是环境中很重要的部分,设计师要确定设计过程的进行,要结合最大的细心与对当前及更广大的自然进程的敏感。

参考文献:

[1]Victor Olgyay. 《结合气候的设计:以生态方法形成建筑的地域性》(Design With Climate:Bioclimatic Approach to Architectural Regionalism),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

[2]Anne Simon Moffat 和 Marc Schiler 的《节能与环境》(Energy-Efficient angd Environmental Landscaping),South Newfane,VT:Appropriate Solutions 出版社1994年出版

[3]James R. Fazio 博士主编的《树木如何节能》(How Trees Can Save Energy),美国绿色城市21号公报,内布拉斯加州,NE:国家树木基金会(Nebraska City,NE: The National Arbor Day Foundation)。

[4]Gary O. Robinette的《植物•人类•环境质量》(Plants/People/Environmental Quality)美国华盛顿内外部,1972年。

低碳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一个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特征和文明程度。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延伸和附属,其对于城市发展所气得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目前,温室效应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严重危害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据科学家预测,温室效应已经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这一现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在2050年,南北极的冰川极有可能发生大面积融化,一些岛屿国家将不复存在,我们在灾难片中看到的情景极有可能将会成为现实[1]。2009年12月,随着《京都议定书》后续方案的商订,标志着全世界的人们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低碳革命” [2]。在这一重要时期,如何将我们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与 “低碳”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下景观设计工作者共同关心与探讨的焦点话题。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的理念,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是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

低碳城市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最早出现在1858年,其概念是由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奥姆斯特德首次提出的。景观设计的含义是集土地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于一体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将周边各因素看作一个整体,设计出自然和谐的蓝图,以创造出舒适的环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确切的说,低碳一词的由来要追溯到2003年英国《我们的未来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的低碳经济中[3]。而随着“低碳”一词的悄然兴起,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景观、低碳理念等一些列概念也应运而生。

在我们对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下一个定义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现阶段大部分学者接受的概念是:城市景观设计就是将城市中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符合逻辑的设计,即将建筑物周围的植物、水体、设施、广场、景观道路和小品等要素做到统筹兼顾、相得益彰,既要体现一定的美感,又不影响人们的起居生活。所以,通过对低碳以及城市景观设计进行了解之后,我们可以给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下一个定义。低碳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指的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坚持以低碳理念为指导,通过对景观的布局和管理,做好统筹兼顾,在设计中尽量减少对化石类能源的使用,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通过新型设计理念来减少含碳气体的排放。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低碳元素

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之所以称之为低碳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就是因为它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了许多低碳的元素。当今,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低碳元素,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

1. 遵从本地域的自然风貌

在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中,低碳元素首先就体现在景观的布局与选址方面,要尽量考虑到本地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保持着本地域的本来面貌,因地制宜,形成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在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上,要尽量考虑的空间的整体布局,将本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融会贯通,巧妙结合,相得益彰。

2.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被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的。古语有云: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经成为当下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尤其,在低碳化城市景观设计的低碳理念中,更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顺应自然的特有风貌放在了景观设计的首要前提。因此,城市景观设计中所倡导的低碳元素应该包含着在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对能源的多度使用,保护该地域的水文和人文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

3. 建筑取材和植物配置上,要源于自然

在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中,低碳元素还包含着在建筑的取材上,要尽量考虑到低碳的理念。材料尽可能的选择本地域的环保材料,要遵循本地域的特有地理风貌,运用本地域的绿色材料,将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例如,在山体景观的设计中,要尽量选择木制结构框架,取于自然而又融回自然。将山体各个自然景观紧密相连,使得在不破坏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利用绿色材料将山体的整体美感呈现给人们。同时,在景观设计上,还要考虑到减少对植物的破坏。在景观设计中,尽量保证对景观植物原始状态的维持,尽量减少对植物的修剪和约束。要掌握植物的天然习性,尽量选择本地域的植物。这样既降低了设计成本,又使得植物能更好的与其它景观相融合,形成自然和谐之美。

低碳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

1. 按照本地特点,合理利用特色景观

在对该城市进行景观设计之前,考虑本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必要的。在对该地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秉着不破坏该地域的地形结构和地表肌理为宗旨,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千百年来的地理特性而形成的特色景观的保护。在设计中,要结合低碳的理念,保持着低碳的设计思想。首先,在设计前,要现将本地域的自然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对本地域的地理风貌,地域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出与本地域地理特色想适应的景观。比如,在水库周边进行景观设计,就要遵循水库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布置桥梁、庭院,保持水库的原始状态的同时,合理的借景和对景,既节约成本,又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设计思路。其次,在选择材料时,要尽可能的选择低碳化的材料,并做好规划,尽量不对该地域造成伤害。在城市景观的材料上尽最大程度的来凸显低碳的理念。再次,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将低碳生活切切实实的贯彻到人们的起居生活之中,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用本土的生态环保材料

在景观设计中,对于材料的选择是体现低碳理念的最好表现。在低碳景观设计的材料选择中,要尽量选择本土的,具有环保性质的生态材料。在设计时,要将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材料选择都纳入到低碳景观设计中。首先,在硬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当地的具有独特地域特性的材料,选择这样的材料,既可以节约了在材料运输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因为其能最大化的与该地域的环境想统一而被居民们广泛接纳[4]。并且,选择这样的硬质景观材料还可以尽可能的降低了景观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可谓一举三得。其次,在软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当地的物种进行选材。选择这样的材料,可谓益处多多。第一,选择当地的物种,可以有效保护该地域物种的数量,对于维持该地域生物多样性意义甚远。第二,选择当地的物种,可以使得软质景观材料尽快适应当地的地域环境,可以尽快的生长。第三,由于选择的软质景观材料为当地物种,这样还大大降低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再者,要设计好硬质和软质景观的比率,做好自然景观和低碳景观的设计,努力将自然景观和低碳景观在景观中的比率最大化。

结语: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牵动着全世界人们的心,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来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们所关心的主要焦点问题之一。低碳理念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环保理念,其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含碳气体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城市景观设计是与人类生活最为贴近的设计形式之一,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文明程度紧密相连。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是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低碳城市景观设计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列春.以低碳城市为主线.发展中国低碳经济[J],工程机械, 2010,12(6):35-36.

[2] 程亚亭,张建民.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7(13):121-122.

[3] 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25(2):78-82

低碳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温室效应 景观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住宅商品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生态建筑、绿色美好家园及改善生活环境的呼声的日益高涨。在城市低碳型景观设计中做好规划设计及低碳型景观的用材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1温室效应的严重性

时而今日,温室效应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已经表明,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严重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命运。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目前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C,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没于水中。

面对这一特大严重问题,联合国世界气候大会正在以法律的形式约束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标准。受此影响,我国提出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2O%,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城市绿化率也对温室气体的减少起着是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城市的绿化率很大一部分是靠园林景观来实现的,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我们也承担着重大的作用。

2 低碳生活与景观构思

2.1低碳生活、景观对象

(一)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应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 景观对象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2.2 低碳型景观的概念

低碳环保的绿化配置为重点的方向正在大力发展,不仅绿量增大,而且绿化的品种、层次将会更加多样化,后期的绿化养护也越来越重要,植物长得越好,总体景观的效果也会越好。当然,把景观设计和和谐人居环境和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起来,这是将来景观设计重要的发展趋势。

3 低碳型景观设计与规划

3.1景观设计的低碳理念

在生态低碳型景观设计的引领下,以低碳环保的绿化配置为重点的方向正在大力发展,不仅绿量增大,而且绿化的品种、层次将会更加多样化,后期的绿化养护也越来越重要,植物长得越好,总体景观的效果也会越好。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目前的市政建设对景观城市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绿色生态和可观赏性的城市发展思路已经得到确认,装饰城市是以一种新的形态面世。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打造城市绿色名片,建设适宜人居的城市是景观设计师的责任,低碳型景观设计也将成为城市景观绿色环保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2低碳化景观的设计方法

在传统的景观设计方法当中,通常将景观划分为景观规划、景观设计、景观施工、景观使用这四个程序。每一个程序分别独立解决问题,成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化城市景观设计,在设计方法上就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的程序设计方式,追求系统循环的设计方法。为了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将景观规划、景观设计 、景观施工和景观使用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集合体,这样就可以使节能减排的理念更好地贯穿其中,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做到从景观规划到景观使用一直围绕低碳、节能、减排的目标而进行,使其各个环节均能起到低碳的效果。

3.3低碳型景观的重点应用

对于城市低碳型景观,规划设计应着重对以下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 1 )道路景观的低碳化规划研究: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结合道路两侧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和水土保护,充分考虑道路的环境生态作用及最大化的固碳效果。也就是说,道路中的“景观”规划不应仅考虑其视觉及功能效果,而是在其视觉及功能效果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开发生态环境。( 2 )广场景观的低碳化规划研究:广场是高密度人群、高聚集的开放性空间。在规划设计时应严格把握硬质铺装和植物的比率,避免盲目效仿大规模硬质景观为主的传统广场景观设计。在考虑其功能、风格的同时应根据广场的规模和所处地域的地质特征进行植物配置,并统一考虑景观设施的节能性与可循环使用性。(3 )居住区景观的低碳规划研究:城市人口的多数时间都是在居住区内度过。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对居民的影响程度也较大。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不仅要满足居民的使用及审美需求,而且还要将景观设施的低碳性,能源的节约性纳入到规划设计中来。 (4 ) 雨洪管理。我国城市的雨洪管理技术相对落后,雨水多直接排入周边水体或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还对城市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比如,广州2010年5月19日发生的一件特大雨洪事件,造成广州一万多辆水泡车的出现,这就是排水系统的严重不足导致的。现在人们开始注意到雨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和非点源污染,却还没有意识到雨水资源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大量的雨水通过市政管网排出,而雨水过后又会出现城市大量缺水的情况。所以,在低碳景观中,水系统是很重要的一环。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小区。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有山有水,使其形成一个小生态圈,所有的元素都比较简单,而且来源于本地。同时植物种植密度非常高,能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碳。还避免了雨水资源流失,同时净化雨水,使之成为可以利用和灌溉的资源。我们参与规划的广州万亩果园湿地就是从综合维护的生态理念出发,以果园为特色、以湿地位载体,以三旧改造为重点,统筹进行的城市中心区域的综合整治。

3.4低碳型景观的用材选择

在选料方面应以自然材料为主,化工材料为辅。自然材料即是自然界自由存在的光、 水、 气等,包括土地资源,天然石材、自然生长的植物等等。在材料选择上,要求既充分利用自然材料而又不滥用自然材料。一个因地制宜的设计是尽可能维持原有自然材料,减少人工材料的使用过程。如建设一个山地景观,就需要考虑到防洪问题,将防洪结合水景,这正是低碳设计的思路。化工材料主要有砖、瓦、沙、 石、玻璃、木材、金属等等,用于建筑物、景观小品的建造。在化工材料中也有低碳材料的。如一种加入硅制胶材的绿色“可呼吸”道路。一方面,这样的材质可以根据道路的高低起伏随意进行铺设而不会产生裂缝;另一方面,这种路面设计有利于地面自由吸收水分而不破坏绿色的自然景观。另外还有节能玻璃幕墙、LED照明灯等等,都可以极大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些都是很好的低碳材料。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就是低碳经济的代表作,它大规模运用太阳能。而中国馆、世博中心等其他建筑同样都以低碳为标准,世博会上的许多材料和方法都很值得借鉴。

4 结语

总之,低碳景观是对传统景观提出的更高要求,它不应该只是个概念,而应该是景观发展的一种趋势。只有将低碳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选材、设计方式、设计内涵及设计效果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低碳景观,才能真正保护环境,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低碳生活、低碳交通、低碳城市建设以及低碳经济都将成为人们日常牛活中的一部分,景现设计建设的低碳化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普及开来。

参考文献:

【1】田海波.2010年景观设计如何与时俱进I N] .中国建设报,2006―11―12( 6).

【2】林伯强.中国城市化应走“低碳城市”之路[ N] .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5一l6(7) .

【3】车伍,周晓兵,李俊奇.湿地景观设计与雨洪管理[J].景观设计学,2009(1):18-19.

【4】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10):71-79.

低碳景观设计范文第6篇

一、低碳型景观的产生背景及其释义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工业革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原有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性后果,如全球气候的变暖、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等危机。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理念、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景观等一系列新概念也应运而生,为解决全球危机带来了一线希望。“景观设计”一词,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首次提出,它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的宗旨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整体考虑和设计,以创造出舒适的、和谐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生。低碳型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了低碳理念,是指在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材料与设备生产、施工建造和景观维护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效。

二、传统造园理念中的低碳元素

1.因地制宜、师法自然传统造园理念中的低碳元素首先体现在园林选址和布局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整体的效果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特征,既相互贯通,又融为一体,各具特色。中国的传统园林根据南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特色,有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的江南类型,有风格粗犷、气势磅礴的北方类型,还具有典型热带风格的岭南类型。例如,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的苏州拙政园(图1),主要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据《归田I记载:“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可见该园林具有明显的积水地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这一地势优势,把水景设园的精华所在,水的面积占据了整个园林面积的三分之空间划分上,巧妙地利用山池、树木、建筑,没有过多的计,使园内处处沟通、情景相融,以水见长。

2.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中国传统园林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儒学、道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影传统园林的发展。“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虽由人作,宛:也成了中国传统园林所遵循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关于“天人合一”,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将其j天,大自然;人,人类也;合,乃互为理解,结成友谊。其是,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这一思想与低碳垄计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两者都认为人与自然应相互1谐相处,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水、生物资源的破坏和使活动应与自然相协调,禁止破坏性开发,尽可能减少工j最大限度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植物配置、模拟自然中国传统园林面积无论大小,必定根据整体布局需花树,栽种时从不加任何人工因素,不修不剪,不加于强位置错落,疏密有致,顺应自然。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非常注重景观植物的营造.物的生态性,采用当地自然植被,模拟各种自然物群落,强调大自然环境中的美。植物配置充分考虑与山石、水景、建筑的融合。

4.建筑取材、融于自然中国传统园林中建筑景观的低碳性主要表现在无论形态大小、数量多少、性质功能如何,始终遵循山水为主、建筑为从,建筑与环境高度统一、融为一体的原则。其建筑材料在取材上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取于自然,融于自然,多采用木框架结构设计理念,灵活可变,使空间虚实相接、形式多样、因山就水、顺应山势、宜高则高、宜低则低,这种依附于自然界的设计将碳排放量降到了最低。例如,作为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的北京颐和园(图2),其前山的正中,顺山势而下,分别建有智慧海、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f-j、云辉玉宇坊等,期间顺山势用许多假山隧洞加以穿插,这些建筑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颐和园万寿山南坡与昆明湖之间的狭长地带由一条全长728米、273间的长廊(图3)连接,整个长廊分春、夏、秋、冬四段,其中地势随万寿山而起伏,而起伏处都设小亭衔接,使行人在观赏时边看美景边走动时根本感受不到它原有地势的起伏感。

三、传统造园理念语境下的当代低碳型景观设计

1.结合自然的设计中国的传统园林以“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自然观为宗旨,以自然山水为模拟对象,范山模水,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与建设当代低碳型景观设计追求的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完全一致。而在当代低碳型景观设计中,许多设计方案打着“低碳”的标签,事实上并不低碳。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一股城市绿化“草坪热”在全国许多城市兴起,大面积草坪的出现,大大地浪费水资源以及后期维护管理开销。-9此同时,在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大面积草坪占据了绿化树木的种植。与此同时,据研究表明,相同面积的草坪所产生的制氧能力、调节城市小气候能力、净化空气能力等生态效益远低于树木。鉴于此,当代低碳型景观在城市绿地植物设计上,首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选择植物物种的同时,应该优先考虑相对于外来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的乡土植物;其次应该注意不同植物物种的固碳能力,优先选择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最后还应该加强植物生态多样性的保护,突破追求植物观赏性和品种名贵性的界限,充分利用大自然中一些常见树种。

低碳景观设计范文第7篇

对于园林景观而言,水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水的应用能在有高度落差的植被、假山之间形成小溪流,溪流可以是用平时积蓄的雨水构成。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周边的植物得到水的滋润,起到蓄水的作用,还能形成一个小的生态圈,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

目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人们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意识的融入“低碳”理念,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目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低碳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大部分设计师较为重视的是园林景观给予人的审美感受,而对于其内在的价值没有深刻的体现。其中一项就是对于碳排量的考虑不周,不能有效的控制碳排量,未能使“低碳”理念合理化。

工程量较大为了践行“低碳”理念,对于园林景观的工程实施,应将工程的动工程度降到最小,避免过度的机械使用导致能源浪费。同时在维护园林方面,由于过分追求精致化的景观效果,从而产生了高维护率。部分不负责任的园林工作者甚至会不按规律维护植被,不仅对植被本身有害,在一定程度也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材料使用不合理部分设计师在园林景观的材料选择上忽视了景观植物的保存年限,导致一些园林的使用年限较短、使用寿命不长,远远不及设计预期时的标准。例如,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就不如木结构的材料实惠与低碳。

全方位将低碳生活融入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设计的植物选择从园林植物的选择上,设计者们应注重采用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以提高园林的现实效益。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有碧桃、垂柳、夹竹桃、广玉兰、木芙蓉等。同时,在植物的搭配上要采取不同类型植物合理搭配的原则,以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例如,落叶乔木要与常绿灌木搭配种植,这样可以保持冬天的绿地景观,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增加固碳释氧的能力。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交替搭配,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强,但是释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快,因此速生树与慢生树的交替种植,可生成良好的生态效益。常绿与落叶植物搭配,落叶植物的固碳能力比常绿强,但是一旦进入秋冬,落叶植物都要落叶,其固碳能力就大大降低了,甚至降至为零,因此与常绿树种夹杂种植可以使人们四季都能感受到植物景观。

园林设计的水体选择对于有水体的园林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地形、水源等因素,就近水源,避免过分追求视觉冲击,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水体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不仅可以涵养水源、降低污染,还能够在小范围内促进水循环。另外,设计师可直接利用园内废弃的材料,如利用建筑垃圾来帮助塑造园林的地形。

园林设计的材料选择园林景观在其自然存在的基础上,需要设计师们进行加工改造,而在加工改造的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也尤为重要。设计师应尽可能选取产生较少能耗、污染以及排放的园林景观材料,并且要充分考虑材料的使用期限。

园林景观的维护工作在进行园林景观的施工工作时,要尽量减少机械的操作,以免造成对周边景物的破坏以及机械能源的消耗。在维护景观植物的过程中,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低碳管理的进行,设计者要考虑低碳成本的持续性。可以适当增加乔木的种类,确保园林内植物的多样性。另外,设计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其原貌,避免景观用地再次减少,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改造。同时,还要注重绿地系统内容方面的设计。

低碳园林宏观建设思路—生产性景观应用生产性景观不仅能够起到装饰性景观效果,还可提供能源或者粮食作物,如生态农业观光园、家庭园艺园、太阳能发电厂、风能等。这些景观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既可以体现自然美,又可体现人工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可以视为大地景观作品,此种设备具有美丽外观,也可成为城市中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城市农业景观满足了城市居民参与、体验农业生产活动需求,还有一定产出功能,减少运输路程及成本,从而减少碳排放。

结语

低碳生活已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发展主流,而园林设计对于低碳生活具有实在的意义。更好地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园林设计中,是园林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命题。如今,中国各城市正在努力把城市建设成“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其实低碳并不难,需要人们与政府的共同努力。

低碳景观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低碳思维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69-01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一)研究背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公众环境意识有了普遍提高,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与民生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一时之间,低碳这个话题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研究目的。低碳景观作为一个新兴的说法,其基本实质是对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这一个既有概念。可持续的景观是指生态上健康、经济上节约、有益于人类的文化体验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景观。而低碳之于景观,就是对可持续景观提出了更加明确和量化的发展要求。如同低碳的概念那样,低碳景观也不是直观的反映在降低碳排放量上面,而是对一种更加健康、节约、可持续的景观发展目标的追求,蝴蝶效应的原理适用于任何微小的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动机,本研究有下列两项研究目的:1、研究分析低碳景观的特点。2、归纳发展低碳景观设计的策略。

二、分析低碳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一)什么是低碳景观。低碳景观是指在景观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景观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景观已逐渐成为国际景观界的主流趋势。

(二)分析低碳景观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低碳景观思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写进国家的发展规划中。事实上,早在2007年我国提出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将使单位GDP能耗比2006年降低20%的目标。当然,中国低碳景观的发展还需要有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可操作的标准,同时也应辅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实际上,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与景观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因此,发展低碳景观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课题。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低碳景观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需要良好景观设计的同时,并且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人们往往希望远离都市的喧嚣,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求宁静浪漫的世外桃源的美好愿望,这就需要在设计景观时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更具人性化的多样设计,同时还需营造出一种低碳环保的空间氛围。所以本研究将研究对象确定在低碳思维下景观设计的新型观念。

以翰林新东方景观设计为例

(一)区位分析:项目位于后官湖新区中,后官湖作为武汉市两个地表水达到国家二级水质标准湖泊中的一个,其特有的优质水资源无疑是它备受开发企业青睐的原因之一。后官湖拥有一个极其不规则的湖面造型,湖岸线曲曲折折,凸凹有致。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赋予它沿岸各个住宅项目更为丰富的发挥空间,可以因形因势而建,不拘一格,各有特色。翰林新东方低碳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合理布置区域内功能区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创建良好的旅游集散地环境,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营造山水一体的特色景观风貌。

(二)景观特点:翰林新东方低碳景观,它的设计定位是使地块具有示范性,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新景观。在低碳生态环境层面,城市层面,空间特质层面,行为层面,意向层面等方面都做出具体的设计目标。

1.低碳生态环境层面:提升区域住宅环境,并对生态环境体系产生正面的影响。

2.城市层面:呼应周边文教、河岸的资源环境。

3.空间特质层面:对地块特征的确定与认同的城市居住空间,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积极引导。

4.行为层面:展现注重生活艺术,形化生态公园式社区。

5.意向层面:表达和丰富城市居住情感的生活区。

四、研究结论

(一)低碳景观设计必须是安全健康的景观设计。在当今的城市中,充斥的各种各样的建筑、景观广场、水体景观等等。但因城市化的不断加剧,这些建筑与景观被肆意的拆除、重建,在这些过程中,无疑会出现资源的重复浪费。

因此,提倡低碳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中避免不必要的硬质铺地,不必要的水体景观,不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保护原生自然资源不随意改变场地的自然属性,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这些都使得我们的景观设计更加的安全、健康。

(二)低碳景观设计必须是节约型的景观设计。当今设计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开发,因此低碳景观设计必须是节约型的景观设计。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说,低碳景观的设计、施工、维护和使用方式都应该是低碳的。

景观设计师在创造城市良好景观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在设计之初,对于场地的重视,注重保护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减少开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三)低碳景观设计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多年以来,人类以征服自然为主要发展目标,而如今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自然的重要。因此,当今的生态文明必须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下去。

低碳景观设计范文第9篇

生态设计最早提出见于1969年,伊恩•伦若克斯•麦克哈格(LanLennoxMcHarg)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设计尊重自然”,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从而让现代景观设计有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这种生态设计意味着设计尊重自然环境的原貌,即物种多样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性改造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维持动植物生长环境的质量。而生态设计的概念是西蒙.范•迪.瑞恩(Simvander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Cown)于1996年定义的: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但是,今天的环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受到剧烈的人为因素的干扰[3]。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意识到景观生态设计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因此生态设计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并重视。如果说景观设计的本质就是对人类生活环境的生态设计,那么生态设计原理应该成为景观设计的核心。但是目前的景观设计都是以人类本身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为重点,很多时候“生态”都要为“人”让步。这种做法只会让人类越来越背离自然和生态,背离人与自然和谐的初衷,从而导致环境的恶化,从近年来困扰我国各地的雾霾天气就可窥见一斑。生态设计的提出和被重视表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反思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渴望,景观设计不再是人类单方面的工作,还让自然环境、生态参与设计。有些学者对生态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手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最少干扰原则、尊重场地生态发展原则、4R原则[4]。又如自然优先原则、最小干预最大促进原则[5]。以及地方性原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原则、让自然做功原则、暴露自然原则[1]。这些原则都集中体现了生态设计在作用于环境时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避让,说明只有在对场地现状进行足够的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设计才是适宜的,才是对人类有益的。设计手法包括保留原有场地元素和尊重场地原有生态发展过程;生态优先,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干扰;对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利用自然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6];等等。

二、生态语境下的低碳景观设计的特征

(一)低碳景观设计

低碳景观设计是近年来才提出的新的概念。低碳,是指较低或者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7]。而低碳景观设计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目标宗旨的绿色景观设计[8]。低碳景观作为景观学领域的新概念,其内涵也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等概念相对应的基本层面的低碳含义,那就是减少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9]。在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中我们倡导节约其过程中所需的能源和减少碳的排放量,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让人与之共存[10]。因此低碳景观设计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符合生态语境下当今社会对景观设计的要求。在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低碳景观设计有了长足的发展。宏观上,景观工作者本着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等目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场地,让设计符合环境,充分让自然做工。微观上,低碳景观在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的整个过程中都注重减少碳的排放,促进形成和谐发展的景观体系,这也是生态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形式。但是,低碳景观设计并不就是生态设计,它与生态设计有相类似的方面,但也有不同之处。生态设计主要针对于环境而言,主体是环境,生态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而低碳设计可以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主体是人和人类活动。因此低碳景观设计不只是注重设计对环境的作用,也注重人的活动本身。它是研究人类和人类活动在作用于景观时所产生的碳的排放量的问题,更低的碳排放量是低碳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从对坏境的影响上而言,低碳设计与生态设计有共同之处,但是它们的侧重点不同。生态设计更加注重目的,而低碳设计更加注重过程的低碳。生态设计更宽泛,而低碳设计注重结构的优化和细节的处理,因而更容易见效,也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低碳景观设计的特征

在生态设计理论的影响下,低碳景观设计体现出如下一些特征。第一,更加尊重场地,设计结合自然。在生态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低碳景观设计尽量利用场地的有利条件,协调和解决场地的不利条件甚至变不利为有利。利用场地已有条件和物质基础必定会减少景观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尊重场地是低碳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而不是“归零设计”,那种仅凭技术而无视场地现状的肆意妄为的做法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景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景观生态系统包括景观与外部系统、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以及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都是动态平衡的关系[11]。生态系统的跨尺度性要求低碳景观设计力求平衡这些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减少碳的排放,而景观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之后也会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第三,生态设计指导下设计生态。生态可以被设计,低碳景观设计在生态设计原则的指导下设计生态。众所周知生态系统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它包含很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涵了很丰富的内容并自成体系,因此生态系统不能被设计也很难被设计,但是设计可以发挥作用,人工设计的生态应该被纳入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在低碳景观设计过程中实际上是设计生态,是模仿自然设计生态的过程。只有如此设计出来的景观设计,在项目完成之后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第四,减法设计,节约人力物力。低碳景观设计主张做减法设计,不浪费精力。不但在景观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期,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秉承能少则少,节约人力物力的原则。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只有更大程度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低碳景观设计在整个过程中都注重节约人力物力,以达到更少的碳排放的目的。第五,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低碳景观设计以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为原则。很多低碳设计打着低碳的旗号,事实上并不低碳。说低碳并不低碳的例子很多,如为了打造更好的自然效果,千里迢迢去找材料,或为了一两种植物跑几个省份。以及不珍惜资源,随意浪费能源,这些做法只注重了目的性,而忽视了过程的低碳,也不是低碳景观设计的正确做法。这也是生态设计和低碳设计最大的不同。

三、低碳景观设计的应用模式研究

低碳景观设计的应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低碳景观设计目前的应用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自上而下的模式与自下而上的模式

我国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国外有很大区别,国外的景观设计项目一般而言要通过社区居民讨论,规划师、建筑师也要加入到景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而在我国则是政府行为,先立项,政府通过了之后到达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之后才进入到景观设计师手中。但是很多景观项目实际上负责人都不是景观行业从业人员,这给景观设计的具体开展带来了难度,甚至出现一个设计方案改十几次或几十次的情况。由于低碳景观设计很多时候并不是在第一时间就能够体现经济效益,在讲究效率和效益的现实条件下,低碳景观设计开展起来也困难重重。如果管理者(包括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重视民众的声音,尊重设计师,给设计师更大的权限和空间,景观项目由自上而下的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模式,这样才有可能给低碳景观设计带来新的局面。

(二)千层饼模式

这是一种叠加模式。设计师麦克哈格在景观设计时尊重自然,提出了强调“土地适宜性”的“千层饼模式”。千层饼模式是将影响景观设计的自然因子都列举出来,进行叠加,然后可以从叠加模式中看出垂直自然生态过程,并可据此判断出该设计与环境适不适合。到了设计阶段,将要做的设计分层进行,叠加之后成为一个完整的方案。然而该模式仅注重垂直的自然生态过程,而忽略了水平生态过程,因为设计的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如此势必割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低碳景观设计成为形而上学的一种模式而达不到低能耗、低污染以及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三)场地拼嵌模式

随着近些年来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分析景观的一个基本模式,即“斑块—廊道—基质”[12]。这是一种场地拼嵌模式,是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景观场地分为斑块—廊道—基质的形式,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方式。这个模式也有缺点,有可能注重局部而忽视了整体,而且并不是每个景观场地一定包含这三个内容。就这几种模式而言,有景观设计程序上的,有方法上的,但是低碳景观设计并不是单一的或机械的使用这些模式。低碳景观设计应该以生态整体性为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模式进行设计,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也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结合其他的模式进行研究或设计。

四、景观设计要素的低碳应用方法及实例解析

对于具体的景观设计项目而言,在以上几种应用模式的指导下,景观设计要素的低碳设计和应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关键点。这其中,水的处理在景观设计中是一个难点,也是施工和后期维护中碳排放高的部分。目前低碳的水处理方法主要是采取绿色生态水循环技术。包括废水的就地再生技术、雨水收集技术、地表水循环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道路系统设计方面,尽量设计步行系统,尤其是景区内的道路系统。除此以外,还可设自行车专用道、电瓶车道,尽量减少高碳排放的出行方式[13]。因此景观设计不但是一种环境的营造,也不仅是供人们生活的场景,还能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产生较少的碳排放。对于废弃材料的利用,残砖废石、生活废料都能成为景观再造中的良好材料再利用[14]。桂林市的五号公馆小区在低碳设计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在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场地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如小区大门入口处有一棵大樟树,最初的建筑规划在樟树所在位置是建筑,但是为了保留这棵樟树,开发商将建筑面积减少了十多个平方。材料利用方面,了解到用黄蜡石或青石等景观石不但造价高,还得远距离运输,因此经过调查,最后采用了桂林本地的铁锈石,景观效果也很不错,完全可以代替黄蜡石等景观石。在植物造景方面,大胆采用了野茅草、野生水草、野生树如梧桐、乌桕甚至构树等,营造出了出人意料的怡人效果。废料利用方面,将废弃的枕木用做道路铺装和亲水步道,不但解决了废料的处理问题,还营造出了很好景观效果。在进行低碳景观设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低成本景观不等于低碳景观,要避免施工时的低成本造成完工后的高额维护费用。第二,绿化越多不代表低碳景观,现代景观设计不是做乡村景观或森林景观。第三,高科技不代表低碳景观,如绚丽的灯光处理、花样迭出的水处理,会造成高昂的使用和维护费用,应多使用节能灯。在生态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低碳景观设计发展得愈发快速和成熟,也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此项研究来。对于一般民众而言,重要的是低碳生活方式的培养,而对于设计者而言,要让低碳景观设计成为一种意识,在设计时处处体现低碳精神,只有让低碳理念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球的低碳理想才能得以实现。

低碳景观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低碳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广泛的兴起。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低碳元素,低碳型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有效的控制城市中的碳排放量,有利于城市的环境改善与能源的利用。

1.低碳理念的内涵

20世纪以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上升,全球变暖的步伐不断加快。进入21世纪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也就是在各个领域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这种理念也被引入到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中,即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追求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的景观形式,并且尽量减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

2.城市景观设计与低碳理念的结合

如何将低碳理念应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整体空间格局的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体现出该区域的动态变化,建立城市景观格局的理念,在基础设施中灌注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理念。其次在具体的景观设计环节中,要利用先进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法,将先进的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每个环节。

2.1低碳型城市景观的格局理念

2.1.1城市景观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城市景观设计的格局中,要实现低碳型的城市设计,首先就要把城市景观看作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城市的扩张会对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打乱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城市的交通、工业、城市垃圾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并消耗大量的能源。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城市景观是城市与自然的连接部分,必须维持城市景观格局与当地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城市景观应当成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是新一轮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

2.1.2加强亲民型城市绿地的建设

城市景观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城市绿地,其分布的范围广,总体面积大,二氧化碳的吞吐量也比较大。城市居民长期在城市中生活,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因此非常渴望能够亲近城市绿地。然而,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都将绿地圈禁起来,用各种方式阻止城市居民进入绿地。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伤害了市民亲近自然的正常心理。[2]要打破绿地壁垒,真正做到还绿于民,建设亲民型的城市绿地,这也可以提高城市景观的利用效率。

2.1.3人工景观也可以被纳入城市景观体系中来

城市景观设计不一定非要刻意的模仿自然,人工景观只要设计得宜,完全可以被纳入城市景观的设计中来。例如山坡梯田、水利工程、风力发电塔、水库堤坝等等,景观设计者可以将这些人工景观经过合理的利用创造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景观形象,这样既可以发挥人工景观原有的功能,又可以避免城市景观的重复建设,减少资源的浪费。人工景观的利用和改造要遵循其特征,尽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例如将城市中低产量的、废弃的农田改造成社区的农田景观,沿海城市将潮汐发电设施改造成滨海公园景观等等。这样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降低资源的消耗,又可以创造出富有城市特色的景观形象。

2.1.4重视城市中的湿地建设

湿地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的温室气体,还可以调节城市的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水旱平衡。湿地中还可以生活大量的动植物,丰富城市的环境。然而,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的湿地系统也遭到了破坏,湿地的面积缩小,动植物数量减少,湿地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城市湿地,恢复遭到破坏的湿地,恢复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在湿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设计一些景观形象,既可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又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的栖息地。

2.2如何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体现低碳理念

低碳理念要贯穿于整个城市景观设计的每个环节中去,主要是在利用资源、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景观设计部违背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发挥景观设计在净化温室气体、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3]。

2.2.1城市景观的设计不脱离当地的生态环境

城市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出对当地生态环境、地理特征的尊重。在景观的设计中,不要破坏原有的地形和地表,对于当地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可以保留和改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景观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又能打造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首先要分析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找出当地的生态特色,并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布置。例如青岛市的小鱼山、第一海水浴场等城市景观,就是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建成的,既符合青岛的生态环境系统,又能降低景观建设的工程量,节约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2.2对自然资源充分利用

低碳化的景观在设计和建设中要减少碳排放量,就要对原有的自然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当地的山林、水流、湖泊、海滩等,这些自然资源本来就是一种景观,不仅具有很大的生态价值,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观赏价值。只要在这些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加以设计利用,就可以设计出低碳环保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中有特色的自然资源,例如较大的湖泊,海滨城市的海滩等等,这些自然资源必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得到保护和体现。例如将城市中的水流与人工建设的水景结合起来,既节约了成本,又成为了别具一格的城市名片。

2.2.3构筑物的再利用

城市中老的构筑物在其失去使用功能之后一般都会被拆除,然而如果能将构筑物加以改造,改变其原有的功能,将其打造为城市景观,那么不仅可以赋予这个重要场地以新的生命,更可以节省建设成本,实现低碳环保[4]。

2.2.4使用环保材料和先进技术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环保材料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本土的材料可以节省运输成本,与当地环境的适应度高,也可以节省后期的维护成本。可以选择本土的植物、石料,以及废弃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先进技术的利用也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例如使用太阳能发电、动植物污染处理、雨水收集等低碳技术,做到资源的收集和利用,使城市景观更加低碳环保。

3.结语

总而言之,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新趋势。要建设宜居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就必须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低碳景观,改善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的设计者要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从景观的选择、设计到选材和建设,以及建成之后的保养和使用,都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打造低碳型城市景观,才能打造低碳型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周小瑾.低技术的可持续景观设计[J].大众文艺,2012(12).

[2]黄楚楠.景观设计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证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15).

[3]江滨.节约型景观设计方法初探[J].美术观察,2012(03).

上一篇:雷雨安全教育范文 下一篇:档案专项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