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00:00:39

地理学习论文

地理学习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

一、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人文地理学》课程是国家高校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所确定的地理大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人文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是一门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门应用科学[1]。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文地理课程均极为重视。尤其是美国,除了地理学专业之外,其他的专业,例如文史类、政法类、经济类、艺术类专业等把人文地理学作为基础课,甚至在某些大学所有专业都把人文地理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学习。鉴于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世界许多国家都对人文地理教育进行了改革[2]。

为适应这一学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的需求,《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深入改革,采用“因材施教”及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思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笔者对《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效果评价等进行了改革和探讨。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两大分支学科之一,同时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学科特征,主要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由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认知的贡献,二是社会实践方面对决策的贡献,三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所以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充分学习和认识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而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交叉和融合能力,树立科学的人地观[3]。

二、研究内容、目标

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进行的关键因素;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而心理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3]。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学科之一,是以人地关系为中心、文化理论为核心的课程,其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是学生人文地理学科体系建立的根本。因此,构建面向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意义重大。为了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点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主[4]。

三、研究思路

在给学生刚开始教授这门课的时候,首先按照教材的原则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课程内容体系:一是强调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采用相互联系的方式阐述各人文地理现象的形式,构筑人文地理学的框架,以有利于人文地理学这门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有助于初学者的学习与了解;二是突出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为中心,文化理论为其重要基础的特点;三是用以文化为中介的人地关系组织本书的框架体系[1]。

四、人文地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根据近几年在《人文地理学》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提出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科研和工作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求知欲和表现欲都很强。因此,大学教学应该由单一授课模式向多类型转变。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文地理学》中介绍起源的内容比较多,例如:人口起源、农业起源、工业的出现、聚落起源、语言起源和宗教的产生等。虽然课本上进行了讲述,但笔者会问学生:“如果你来研究这个问题,会从什么地方入手,你认为这个结论会是什么?课本上提到的观点你完全认同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并在课后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而教师则主要在讨论过程中总结知识点,再针对学生自学中的难点补充讲解,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果发现,学生不仅对教科书上的内容加深记忆,还通过资料查询获得大量的课外知识,并且在讨论过程中使得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专题讲课之前布置相关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考,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和学生保持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是一种形式的互动,要真正做到心有灵犀,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注意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参与的活动和发言用肯定的语气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学生毕业后应聘做好实战训练,但是要注意把握课堂的活跃性与严肃性的平衡。

(二)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不但是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变成发现、理解、评价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对于人文地理学当中应用性较强的章节(如旅游地理学、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聚落与城市和人口、人种和民族章节等),在知识点介绍完成后,增加相应的实地调研任务。首先,选择多篇相关的科研论文,让学生认真研读,从中学习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方法。同时通过多篇文章的对比,找出其中的优缺点,加上自己的思考,制定一份详尽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校附近的旅游景点游客和当地居民调查访问或对旅游局、规划局、统计局等部门的统计资料进行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回到学校后进行分析整理,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项目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针对人文地理学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各章节的内容,一方面引入国内外一些优秀人文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和教材中的视听材料(多媒体光盘、照片等),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为学生适时适量地下载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鲜活的音视频教学材料。图文声并茂以提高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兴趣,也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四)考试考查方式的多样化

除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外,还要在考核中坚持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一改教学评价采用标准化的闭卷笔试为主的方式,而是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和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学期课程论文和考试试卷的形式作为期末成绩的多元化考试方式,再将二者以一定比例结合进行终结性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做不仅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多次教学尝试表明,这种考核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认为收效很大,真正考核了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和应变能力等,大大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水平,同时对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和评价。

在平时作业环节为避免学生单纯抄教材,要求多种形式的作业并存,并且偏重于为学生布置一些在课本上无法找到标准答案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初步思考、研究的能力。对于学期课程论文,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学期末短期内写出关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论文一篇,而是按要求在开学初要求学生拟定题目,与教师讨论确定论文框架,完成论文初稿,并在中期反复修改完善,最后在学期末再提交论文。

五、结语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完善、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在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又相应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素养,是目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虽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革新措施,但真正实施并取得理想效果仍需校方的有力支持及教学团体的通力协作,而一些新的方法仍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最终使学科特色、教师的个人特色契合于统一的专业教学平台上,形成稳定、高质、有特色的人文地理学专业培养体系。该体系必须以统一地理学为基础,强调地学基础、区域综合,方法技术,主题应用,特色强化的模块契合,同时兼顾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从而确保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与鲜明的特色[6]。

为了应对明天的社会变化和挑战,必须以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人文地理教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为了体现人文地理学的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1]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

[2]孙峰华,管晓荣.人文地理学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20-22.

[3]李蕊蕊.《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118-120.

[4]米文宝,朱志玲.《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4:118-121.

[5]吴秀芹,朱清科.构建学以致用的人文地理学课程[J].科教文汇,2008,2(下旬刊):114-115.

[6]刘云刚.21世纪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山大学的探索[J].人文地理,2012,2:156-160.

地理学习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

中学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研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线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学会勤思考,巧实践,会提炼,促教学,其最好的形式就是课题研究。为此,中学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撰写教研论文,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提升自己,做出成绩。本文就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写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研论文写作的热情与功夫

1.热情与求真精神

地理教学的工作中,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若无热情,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追求学问的最崇高目标,不外乎真跟美。追求的目标无误,热情才不会削减。不少教师在工作了三、五年后,产生了职业倦怠,失去了热情。地理教学研究是一辈子的路,很长很远,过程中也有很多痛苦,如果没有热情的话,就不可能坚持下去,就永远不要想在教学中快乐,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大凡有所成就者,不管生活如何变化,境遇如何不佳,始终不熄的是求真的热情。

2.教研基本功

教育教学基本功夫不好,教学研究很吃力,中途就不得不放弃。作为中学一线地理教师要做许多地理习题,这是必要的。在做地理练习题中才能知道地理知识的精髓在哪里。比如,教师在做高中区域地理综合题时,往往不是单独应用到自然地理知识点,还应用到了人文地理知识。不能似是而非,以为已经懂了、可以解决了就去看答案。自然地理的练习也并非就是那么容易,需要推导,努力思考,与教材的知识、原理结合与应用。掌握好区域地理、区位条件等知识及相关的研究方法,这就是基本功夫。不要因为自己只教地理学,就不去学习其他知识,最好掌握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甚至是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心理、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研讨、培训,多听、多问,多请教别人。一个人的思维有限、能力有限,不愿意去听、去看,就解决不了问题。

二、教研论文写作流程与技巧简析

1.中学地理学科教研与课题来源

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素材和原料,教研论文与课题可源于以下几方面:(1)课程与教材领域。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演变研究、中外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比较、中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中外中学地理教材结构体系的研究比较、中学地理新旧大纲的解读与比较、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点与结构联系分析、教材活动设计等。(2)教学领域。如,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研究、地理教学策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学地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的实施调控与反思、对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因素、中学地理教学方式实践、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方式与方法的实践、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案例分析、教材内容中概念辨析、活动探究设计等内容。(3)学习领域。可选择的课题有中学地理学习心理的研究,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促进地理学习困难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动机和自信等情感因素培养的研究。(4)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如,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研究,提高新教师地理教学基本功的研究,促进青年地理教师成长的研究,优秀地理教师基本特征的研究。(5)地理中考、高考研究。高效备考复习策略、地理中考和高考试题解析与亮点评析,核心考点透视、解题规律与技巧研究,中考、高考热点、创新特点与新动向研究等。(6)中学地理竞赛方面。如,中学地理竞赛解题能力研究,中学地理竞赛知识讲座、中学地理竞赛案例分析和有效学习方法归纳等的研究。当然,还可以开展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2.地理学科教学研究选题方法与技巧

一个好的、有价值的地理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题目在选题时要突出一个“新”。所谓“新”,就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补他人之所不足,领先他人一步,表现了新观念、新角度、新感受和新方法等,有“新”,论文或课题才充满活力,具有灵气、生气。观念新,就是指把注意力放在探讨教育教学实践的矛盾和问题上,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以亲身实践去补充前人的观点,纠正习以为常的传统经验。如,地理教学观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本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实施课改标准,在一线实践中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组织教学工作,总结提升经验成果,要创造性地提出和开展新课题研究。角度新是指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立题有新意,新视觉、新方向,标新立异。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在使用教材中挖掘各章节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案例中设计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教学亮点;学习、阅读大量他人的成果后,选择新的角度,提供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法,撰写出有新意的体会论文等。此外,选题可选“深”,有针对性地选题,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入剖析;选题也可“热”,选择热门论点,时效性强,如,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工作会的相关议题,影响深的观摩展示课以及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的热点、亮点或新动向等;选题还可选“误”,即报纸、杂志中出现的某些科学性错误,教师可对其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1]王家洲.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优势与价值[J].新课程:综合版,2011(03).

[2]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4):148-149.

地理学习论文范文第3篇

《高中地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调查———以高一学生为例》,该论文侧重于研究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障碍,学生群体里的个体是有差异的,其成绩有好有差,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有浓厚有淡薄,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只适合某一部分人,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甚至很差。该论文侧重于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观因素。《高中地理空间概含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地理学困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与激发策略研究》;《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这些论文大多是从学生的认知领域和学习动机等心理层次来研究并阐述学生的地理的学习障碍以及应对策略。这些的论文大多不关注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听课、学习状态,对于每一节45分钟的地理课堂来说,教师讲授或开展的都是知识上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学习,直接导致其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上障碍重重。目前在中学地理学科上的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不够深入,理论上也不够完善。

我国学者关于LICC理论的研究基本日趋完善。渐渐地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也成为一个比教好的教育研究方法。代表性的有陈瑶编著的《课堂观察指导》一书。《课堂观察20问答》;《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论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专业性》;《课堂观察法》。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陈瑶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再创新,其中崔允漷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课堂观察,将其定义为一种专业的听评课。这些论文都从理论的方面奠定了基础。《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基于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课堂观察》;《基于实证的课堂观察与教学改进研究》。这些论文从新的角度发展了LICC理论,将科学方法论和实证主义的思想和研究系统引入到LICC理论当中来。通过实证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不同维度、不同视角、不同目的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反思课堂中“教”与“学”行为的意义与效率,并可以据此提出改进“教”与“学”行为的方式与策略,促进课堂教学发生积极变化。

有关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一般以1896年美国医学教育家摩根的研究为起始,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柯克首先用学习困难学生一词来描述智力正常而在课程学习上有困难学生。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Weiner)的归因理论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从而建立了一个归因模型。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教育学者巴班斯基的同心圆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学习的可能性和教学的、发展的、教育的社会条件。20世纪80年代,日本佐野良五郎的双因素理论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由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外关于学生学习困难的归因大多关注学生本身的因素,像生理因素,心理上的认知偏差,人格角色偏差等方面。他们关注的是心理学的角度,从心理学的研究机制去归因,不考虑学生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

国外学者关于LICC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这一阶段观察仅仅是被作为一种方法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过程也是纯粹的观察和归纳,缺乏逻辑上的系统性和内容上的全面性。(2)工具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进入了科学实证主义的研究阶段,出现了很多定量化、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单向窗、摄像机等设备也使得课堂观察的手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可操作性。(3)扩展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课堂观察越来越成熟,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观察的方法丰富,方法和手段上能够做到优势互补。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学者都有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但是国外的学者比较少有关注地理学科的学习困难研究。并且,在学习困难的研究领域,国内学者没有国外学者做的系统全面。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应用课堂观察理论指导并研究中学生地理学习障碍的先例。

作者:王延华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学习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材料;初中;影响

一、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乡土地理的学习都是根据学生周围的环境开展的,因此,也就是说学生本来就熟悉相关的范畴,能够产生一定的地理认知,并且能够将地理事物进一步整合信息并进行相关的分析,很多的内容都是不可言传的,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引导,乡土材料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因此会让学生觉得简而易懂,容易接受,能够进一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地理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充满求知欲,也就是能够从眼神中看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够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能力,加强相关的实践操作以便于自身技能的提高,一般来说,很多地理环境经过时间的变化之后都会发生相关的改变,有的要经过几千几百年,而有的甚至要经历几亿年,这样就会出现不同时期的地理变化情况,通过乡土地理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地貌变化的相关过程,能够让学生对地貌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要将相关的材料进行有计划的处理,进一步增强事例的连贯性,能够使学生通过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理解地理变化的过程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思维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实现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概念不明确而形成的,所以要实现直观的材料,就要让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解。

三、要结合相关的材料展开认知,进一步约束学生的惯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认知,就能够观察相关的内容,能够进一步解决实验的问题,懂得很多地理现象都是相互关联的,能够形成一种依赖的关系。这样就能够将学生周围的信息进行整合,使得乡土材料进一步增强实践性。对于学生来说,要不断明确相关概念,才能够进一步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关的差距还是存在的,主要是结合地理环境的差异来展示,有着对乡土知识的认识不足,进一步能够实事求是,寄托学生的希望,让学生能够加强进取的观念,实现实事求是地艰苦奋斗的思想,让祖国的未来有希望,努力建设家乡和祖国的明天。

四、经过研究和结合相关的材料,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好处和意义

学生应该实现对地理材料的充分了解,并且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能够进一步展开讨论地理问题,形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对于家乡,每个学生应该都有着比较特殊的眷恋之情,只有进一步在这种感情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才能够实现对乡土地理的了解,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激发斗志,能够想到要建设家乡,留意家乡的相关地理特点,能够进行小组讨论,整合相关的信息,完善小论文撰写的工作等等,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己的各种知识服务于家乡的建设,还可以看到学生家乡各方面进程的急速,经济和文化等发展也能够对地理学习实现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合理引用相关的地理材料,特别是乡土地理材料,进一步增强课堂气氛,完善小组之间的合作,实现和谐共进的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思维能力,完善、观察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能够让学生树立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进一步为建设祖国积累力量。

参考文献:

[1]徐伟.本科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科研能力培养[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

[2]顾松刚.浅谈大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

[3]周亚红.初中学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简析我校初中生地理学习情况问卷调查[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

[4]焦龙河.高中地理教学渗透STS教育的探讨[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

[5]王英,王民.利用心理地图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

[6]葛玉琴.合理利用科普资源创新校园环境教育[A].整合科普资源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

地理学习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元化作业地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00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地理课程理念提出明确要求: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可以看出,课程目标具有发展性,更为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提升了发展性评价的地位。“地理学习评价不再仅是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更要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提倡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地理评价原则。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1]地理学习评价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试卷测试能够完成,因此,多元化的地理评价改革实践势在必行。

一、 多元化地理作业与地理能力培养

如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现今课程改革讨论的热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焦点。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区分为多维度,由八种相对自律的认识过程或心理结构构成,分别为: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技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地理能力也是多元的,包括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地理原理的逻辑推理能力、地理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地理科学问题研究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地理区域分析与决策能力、地理语言的表达交流能力等等,共同构成地理学科素养,表现为地理视角和思维方式。多元能力的培养目标,必然需要多元的评价体系去实现,因此多元化的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按照不同标准,地理作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用途分,有预习作业、练习作业、复习作业、应用型作业、拓展作业等等;按呈现的方式分,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等。[2]教学中,一线教师通常把作业的概念狭小化,即配套练习。因为标准化的试题和答案方便使用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但是,单一的试题型作业往往过于强调标准化,而忽略生活世界情境化。此外,单一的作业形式很难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检测学生多元地理智能的发展。枯燥重复的地理练习让学生觉得做题只为成绩,陷入题海战术中难以自拔,深感学习地理无味。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认识到作业不仅仅是有检测功能,同样可以具有发展功能,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产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布置作业可以把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地理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联系生活的地理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探索中不断成长。地理作业让学生体验生活过程、感受地理原理,进而促使学生正确对待地理问题和地理作业,逐渐形成一种地理思维和视角,形成一种生活态度,进而促进学生终生发展。因此,笔者提倡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多元化发展地理作业,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作业中提升自我,培养地理兴趣,让地理学习变得不再仅仅是题海战术,而是彩色空间,充满乐趣。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地理作业设计与实践策略

1.演讲表达类

课程标准中提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是“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当今世界,沟通方式与技术飞速发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基本技能要求。演讲技能是当今世界对人才的一个要求,即能够快速而且有效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研究成果。要重点培养学生言语-语言智能四大构成要素中的“说”。通过让学生给同学做演讲、讲故事,为其创设提升语言能力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演讲类作业在每节课开始的3-5分钟

[作者简介]周代许,南宁市第三中学地理教师,教育、教研能力突出,多次获校级、省级以上荣誉。获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地理教师技能大赛(高中组)二等奖、全国优秀地理教研论文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在《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承担市级课题《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与课堂实践研究》。开展,这时学生还处在兴奋期,未完全进入课堂。应有效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进行地理交流,内容为最近身边或是网络上发现的有关地理方面的文章、图片或是视频,或是某旅游景观介绍等均可。由课代表负责通知确定时间,提前一周确定主题。人人参与,形式多样,鼓励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关注新闻媒体,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并指导生活实践的主人翁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与个人使命感。

笔者从高一开始实践,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好,乐于参与和分享。演讲主题多样化,有结合地理学习的,有关于国家景观的,有地理探索的,有关于宇宙万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以课件和视频呈现为主。演讲完后,学生的精神集中,兴趣盎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学习。经过调查了解,同学们觉得收获很多,锻炼了自己的分享表达能力,同时也了解了更多课外的地理知识,成为他们印象最深的地理学习记忆。从身边的事物及媒体新闻上获取信息并用地理学的眼光去分析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是地理教育培养的重要技能,是一门对终身发展、对生产生活有用的技能。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会选取素材,不知道如何去分析。所以,在刚开学的两周,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相关的新闻事件或是图片视频进行整理,给学生进行分享和分析,在给课堂注入活力的同时,扩展了教学的范围,也逐渐教会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2.主题、论文写作类

将全班学生分为几组,以组为单位(有些班级有学习小组,可以直接按学习小组安排)进行资料整理,如民族风土人情、旅游景观的视频或是图片资料,还可以是家乡风土景观欣赏等,在班级中进行展览,并由提供者介绍资料的来源和背景。可以结合地球日、环境日、气象日等制作手抄报、地理班级宣传黑板报、地理科普知识宣传材料,设计环保公益广告、标志等。可以几个班级一起,可以年级展开,还可以全校展览,进行评比。奖励优秀作品,激发创造性,提高学习成就感。由于需要时间较长,可以利用小假期布置或是提前两周统一布置。

如:生活中的地理――家乡美。利用寒假或暑假,同学们回老家或是在家乡旅游,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相片采集――最美的一角,可以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可以是风土人情、美食文化等。形成论文或是图片展览。通过对家乡景观的观察,深化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发现生活中的美,实现更好地欣赏世界、享受生活的教育目标。

笔者在暑假前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地理小论文,主题是“生活中的地理”,内容可以是人文风俗、自然景观,包括美食、服饰、交通、旅游等等,字数500字左右,要求学生回校后上交。从上交的论文看,内容多样,都以自己的家乡为主,包括美食、旅游、风俗、交通、气候等等,虽然内容较浅,但是很多都是真情流露写出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地理视角,对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我归属感、自豪感。

3.调查、观察类

1995年,加德纳提出第八种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当我们在辨认人、动物、植物及环境中的其他特征时,都会用到自然观察者智能。我们通过与周围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因果观念,并因此认识到相互作用与行为之间可预测的模式,如季节性气候与相应的动植物变化之间的模式。”[3]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和人文属性,调查、观察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竺可桢老先生就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与观测得出气象数据进而形成学科基础的。因此,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限制,扩展课堂范围,让学生走入生活实际,进行地理课外调查研究。调查主题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由老师进行确定安排计划,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确立主题,进行调查观察研究。如,让学生小组调查本地的土地利用情况,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情况,人口迁移情况,商业街的布局情况,麦当劳、肯德基店铺的城市空间分布状况,小吃街店铺分布情况等。还可以是自然类的景观观察,如太阳高度角一天的变化,旗杆影子长短变化,一周天气变化及原因分析等等。调查、观察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同时,调查、观察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也是成长中的过程性评价数据。

如,寒假前高一年级统一布置了地理观察分析作业:观测家乡一周七天天气数据,并进行原因分析。高一上学期结束,学生完成必修一的学习,对于大气状况及天气系统的成因、影响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该作业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天气预报的习惯和进行天气分析的能力。社区垃圾桶的分布情况、河水水质的变化等均可成为学生假期活动的选题。

4.讨论、辩论言语类

培养学生言语-语言技能的其中一个有效方式就是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提高听、说技能的环境。有效地表达和倾听才能实现有效的讨论或是辩论方案。地理学科的一个特性就是综合性和辩证性,因为自然环境是一个多要素、复杂的系统,加上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把地理学研究的尺度扩宽,同时也更加复杂。地理学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地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与影响,才能实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人地和谐相处的发展目标。有效的课堂讨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准备和完成:说明讨论的目的、进行讨论、保证讨论的有效性、结束讨论并形成结果、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以保证学生的平等参与,包括指定监控员等,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参与。在小组间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也得到了发展。

如,在教区域地理的时候,可以让小组选择某一个分区或是国家进行材料收集和组织,探讨哪国发展条件好。或是以旅游为话题,辩论哪国最值得去,进而分析旅游景观的成因和分布及其价值等。在教人口部分内容的时候,讨论计划生育是否还要继续执行,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观点陈述,进而更能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和意义。城市化的利弊、广西城市化发展模式、广西发展区位分析、全球变暖的利与弊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讨论、辩论的课题。通过组员交流讨论、收集材料、观点整理表达等一系列过程,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表达沟通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辩证性地看待地理问题,才能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5.实验、演示、制图操作类

“触觉敏锐的学生通过触摸或是操作物体进行学习,动觉敏锐的学生把他们的整个身体都参与到活动中,或者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些都是身体运动智能的体现。地理具有自然学科的属性,实验操作是学科的基本研究技能。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室外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进行演示与实验能力培养,提高动手能力。视觉-空间智能包括图像的区分、认识、设计,大脑想象,空间推理,使用图像及内外心像的复制等相关的各种技能的总和。具有这类智能的人善于感知和创作心智图像,用图像思考,善于解释图像、图表、地图和图解,并用图画形象进行学习。制图与读图两者关系密切,对很多图表学生难以理解就是因为没有理解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图表信息组合的过程和目的。视觉化的记录和表达方式及工具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流程图、提纲、概念图、思维导图等等,让学生进行信息整合和图像化表达,有助于思维过程视觉化、条理化,同时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最能在地理学科中体现,也是学科课程目标之一。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就是其空间性和图像性,而图像化的表达是时间和空间体现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图像化教学及学生制图能力的培养是课堂重要内容。图文转换能力可以在作业中培养,包括思维导图的绘制、概念的区分和组织、知识的分类与分层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对于自然地理部分,还可以进行数据图像化的能力培养,如对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课本上提供了二分二至图,图上标有数据,可以让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形成图表数据,进而可以得出全年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连续曲线。

6.图文阅读类

阅读类作业培养的是学生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言语-语言智能里读与写能力的综合培养。读只是过程,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纳表达才是最终的目标。获取并有效提取地理信息是地理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运用有关资料,概括……”“运用示意图,说出……”“运用地图分析……”等都是对图文资料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高考试题,不再是对纯学科知识原理的考查,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图文信息的提取和概括。题目里的每一个关键词、图表里的每一个要素,都是出题者精心准备的线索,可能成为解题和答题的关键。阅读类作业的来源可以是新闻网站上的最新图文信息,也可以是杂志、报纸上的专题文章,来源应多元化,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阅读类的作业不是简单随便布置让学生自我完成就好,同样需要学法指导和明确问题、任务布置与反馈评价,才能实现作业的有效性,达到培养的目标。

如,对于文字类的阅读,结合新闻素材和报刊书籍,展示一些热点、兴趣点素材,让学生进行课前5分钟阅读,并进行归纳分析,进行自我设问和解答。还可以通过课外扩展阅读,教师布置主题或是问题,指定书籍或是网站,让学生周末回去进行扩展学习,回来上交问题解答。问题的设置和主题的选择很重要,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明确要求,并结合学生上交的读书解答进行评价反馈与指导,才能实现阅读的有效性。对于图表阅读,必须进行基本的读图技能的指导,并结合实例进行多次的集体读图讨论和指导,待学生基本掌握方法后,可以选择性布置图表阅读任务。提供图表,让学生集体讨论,从中可以获取何种地理信息,罗列出来并进行设问。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发散思维,扩展思路,最大化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设问思考,让学生发挥最大主动性进行学习。不同类型图表选择性训练,加上长期指导与反馈,必能加强学生读图技能和图文表达能力。

三、结论和展望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学科特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要求提出了高标准。要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模式就成了必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为实现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和特点,多元化的地理作业必须不断深化和完善,通过创新与实践改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相信,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必能给学生带来多元的地理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让学生爱上地理,同时实现公民地理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梁志伟.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3]坎贝尔,迪金森.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地理学习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激发兴趣;提高效率;途径

地理这一名称无论是对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是一个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对于中学生来说,地理学科一直处在被砍、被恢复的循环怪圈中,无论高中、初中都如此。不过近些年以来,高考一直在变,而中考似乎稳定下来,地理学科又回到中考学科中,尽管只有仅仅的20分,但这20分对很多学生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基于目前仍然有很多初中生将地理视作副科,不够重视的现状,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人文素养,我想这是我们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以求构建地理学习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丰富他们的地理素养,进而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有需要才会有行动,有动力。需要越强烈,越迫切,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所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地理知识对生活及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的意义,这样才能产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进行生动形象的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强烈愿望。例如:学生们每天无论回家还是在校都要使用水,以前我们使用的是天然水库的水,而目前却要使用长江水,为什么我们要使用长江水,而且老师一再强调节约用水,为什么水会那么紧张,同时让同学们回家数一数,沿道有多少家工厂,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我们处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依然那么紧张,得出结论:化工厂导致的污染,即常说的三污,以及人们的生活用水,这一切导致我们都得用净化后的长江水。那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化工厂的三污问题呢?要求学生就此写一则调查报告,并形成论文形式,然后对学生的调查报告以及论文进行评选,并选出一二三等奖,同时选出校环保小卫士,并将评选结果与研究成果公告于学校公告栏,让全校师生观摩。通过这一活动,显然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因为这让他们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迫切的个体和社会需要,因而学习气氛会格外浓。

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

地理学习的情感,首先应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实践证明,学生对一门学科的热爱,往往来自于老师的个人魅力,素养以及知识。学生们对某一门功课的深切热爱,首先是对教师的热爱。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爱地理,首先应当让学生爱地理老师。鉴于此,我们要求地理教师做到:

1.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是尊重学生,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自尊和受尊是教育较高层次需要。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自然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教学任务便能尽快完成,从而能更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多鼓励学生,应时常为学生传递作为他们的地理老师的你对他的一种充分信任的信号。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老师将信任和赞许巧妙地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就会受到深刻感染,得到极大的鼓励,并能增强自信,进而从内心产生对地理教师的好感和尊敬,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情感,特别是学困生多些信任,多些鼓励,往往能彻底改变他的学习观念,从而能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强烈兴趣,进而地理成绩也会明显提高。

3.教师的个人素养包括知识水平,以及将这些知识表达出来的语言,往往决定了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一个拥有丰富地理知识,纯熟的业务水平,以及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的优秀地理教师,往往能够受到学生的追捧和热爱,同时学生们也十分尊敬这样的老师。这种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产生的共鸣,往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所以我们的地理老师要尽量朝这一方面努力和看齐。

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让学生长期保持对事物,尤其是地理事物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学生未知的而又与地理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如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些自然人文现象,学生看后一定能产生浓厚兴趣,并产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自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贵在问,问得多了,自然对地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有我们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经常展示一些神奇、奥妙的地理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2.让学生知晓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保持学生们对地理学习的渴望。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生活离不开能源,而能源的开发与发现则与地理密切相关,没有地理工作者就没有能源可言;再者,城市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地理,如城市的选址,城市三污的处理,以及城市的规划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地理工作者。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时潜移默化的灌疏,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对生活真的很有用,从而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地理学习的渴望。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学科,鉴于其特点,我想它能够更有利地推动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地理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卓见,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产生新知识,相信新课改下的地理学科将更加拥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师用书》七年级.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2]《皮格马利翁效应》陈敏.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3]《中学地理教学法》刁传芳,高如珊编著.1988.1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王树声主编.1995.8.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学习论文范文第7篇

(一)基本情况;

(二)申报理由:1师德与政治思想;2工作业绩(教学成果、主持及参与的教研课题、辅导学生获奖情况、所获市级以上的荣誉、教研方面所获荣誉、近年的市级以上公开课及讲座报告、近年参与的培训、近年发表的论文、参与编写的教材及专著、学科带头人及青年教师的培养;3教书育人;

(三)晋升以后的工作设想

二、教师晋级述职演讲范文

一、基本情况

1971年6月出生,男。1993年6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地理学专业,本科学历,并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至1994年7月在区大沥中学高中部任教,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在区大沥高级中学任教,2005年8月至今在第一中学任教。2000年11月,经市中学一级教师第二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具备中学地理一级教师资格。现申报中学地理高级教师资格,并作如下述职演讲。

二、申报理由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己热爱祖国。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坚持教书育人,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上服从学校的布置,任劳任怨。

曾获得市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区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区高中地理学科论文评比三等奖、区第一届高二地理能力竞赛优秀辅导老师奖、区第一中学“十大优秀班主任”区第一中学优秀班主任、区第一中学“先进工作者”区第一中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区第一中学优质班会课评比三等奖、大沥区优秀教师和大沥区教育线优秀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参与工作以来。

(一)教学能力及成果

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较注重抓主干知识的学习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对优生,鼓励他老师指导下独立钻研,充分展现他优势。2008年高考我任教的高三(1班地理平均分为94.72比学校平均分92.39高2.33比区平均分92.37高2.35比市平均分92.07高2.652007年6月首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辅导的李明辉同学获优秀奖。2007年4月区第一届高二地理能力竞赛中,辅导的何振辉同学获二等奖、李雪仪同学和张颖欣同学获三等奖,也因此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2005年12月广东省第一届博冠杯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辅导的熊斐影同学获一等奖、周文胜同学和谢锦添同学获三等奖。

(二)教研能力及效果

目前已经结题,2005年9月起个人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性评价探索与实践》校级课题研究。并且获得校级优秀课题。2006年6月起参与一中袁小雄主任主持的高中地理(选修Ⅲ)网络资源建设开发与应用研究》市级课题研究,主要负责图片、音频等素材、课件以及各种试题、练习题等,并且已经在教育网开设专题学习网站,充分实现资源共享。2006年12月论文《浅谈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获区2006年度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并在交流会上宣读。2007年12月两篇论文《从2007年广东高考地理综合题看今后备考》和《浅谈湘教版地理Ⅰ“活动”使用》获区2007年度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并在交流会上宣读。2001年12月论文《高中地理教学的图象运用》获市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三)教育能力及成果

认为要塑造一个人,担任班主任期间。特别是高中生,首先要端正思想。学习效果有高有低很正常,但是思想不能落后。也就是俗话说的成才先成人”然后就是集体主义问题,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团队合作很重要。当然现在具体来说就是班风问题。个人思想问题会影响班风,班风好会促进个人的快速发展,当然班风不好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例如2005~2006学年度我所带的高一(18班,从见到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强化我这些观点,结果这个班六次获得“优秀班集体”发明了一中的历史纪录。优秀班集体”可是考虑了诸多因素,并且用比较科学的量化方式评选进去。因此2006年1月我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同时“优质班会课”评比也获三等奖。同年9月,因教育工作效果突出被评为一中“十大优秀班主任”重视集体效益的同时,也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对于学习效果优秀的学生,经常私下找他聊,像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使他效果有更快速度的提高。

(四)培养青年教师情况及效果

由于在2005年7月之前,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一直在区大沥高级中学担任史地科组长,所以培养青年教师义不容辞。1995至1998年指导黄立雄、谢桂珍老师完成他第一个教学循环;1999至2002年指导徐淑霞老师完成她第一个教学循环。2005至2006学年度我被学校聘为谢群老师的教学工作导师,今年8月她将第一次上高三。2006至2007学年度我被学校聘为陈江宁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导师。以上各位老师在协助下都迅速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教育成绩。

(五)参与继续教育情况

积极参与各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之余。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其中有2007年12月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地理大讲堂—掌握教材改革,灵活实施教学”2007年10月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地理大讲堂—国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04年7月我参与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科省级培训班”等中学地理教学系列培训课程。2003年12月经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测试,普通话水平为二级乙等。

2004年10月我参与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级培训”考核合格。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工作论坛,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及师德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2001年1月起参与由教育学院电教中心和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举办的中小学计算机全员初级培训”考核合格;2002年4月起参与由广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和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小学计算机全员中级培训”考核合格。2008年8月我参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五个模块—PowerPoint2003Excel2003Internet应用、Word2003WindowsXP考核合格。还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三、今后打算

地理学习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理学习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68-01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学习必须改变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训练而轻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实地观察与调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建立地理学习的需求感与内驱力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常常存在着严重脱离生活的倾向。由于过分重视用规范的、科学的语言阐述地理事物,往往从概念到概念,加之过多的地名与地理事实的记忆很少能够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因而,学起来比较抽象,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其实,地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如:服饰与地理;饮食与地理;住房与地理等都说明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因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能够真正的将学生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带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通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有选择性的带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如:学习《中国的旅游业》,教师就可以结合家乡的旅游资源“千山风景区”来丰富课堂教学,教师甚至可以将学生重新带回到“千山风景区”之中,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旅游资源给家乡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进而引发学生对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使学生学会与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更能让这些每时每刻都处在社会生活环境之中的学生通过面对现实生活,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提升地理学习效率。

2 加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知识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因此,要改变师讲生受的传统方法,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改变过分注重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地理学习中,对于一些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或者操作就能获取的知识与基本技能,一定要交给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自主完成。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教师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通过组织学生课下分工准备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材料,课上小组合作用橡皮泥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让同学们在合作与探究中彼此协作、相互启发,在自己动手亲自操作中,自行完成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得来的,由此直观的认识等高线的特点。这种主动参与教学的合作与探究,不仅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能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趣事,从而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重视地理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地理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如:目前世界上人口总数是多少?人口增长的速度如何?人口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问题?人口过多给你的生活带来过哪些不便?诸如此类地理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学会分析、加工、提炼,并从中发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性问题的浓厚兴趣。在学习中,同学们通过分组方法,对所选研究性学习内容分工协作,小组间以公平竞争的形式交流、评价其协作完成目标的情况。如研究课题的选取、资料的收集、结论的验证乃至小论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等,都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表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既能够丰富课本内容,又可引发学生共鸣,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质疑、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外走访调查、搜集资料、课上质疑、讨论、答辩、交流等形式,即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又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变“静听”为“动学”,有效地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其次,教师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包括科技活动在内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例如:观看地理影片、录像,编辑地理墙报,举行地理讲座,召开地理主题班会,指导制作地理学具,开展地理游戏,进行地理科普宣传,组织地理参观采访,乡土地理考察,撰写地理小论文,组织地理夏令营等,由专业到普及,从校内到校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地理学习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地理;应用型;培养;构建

地理学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地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究其实施途径和方案,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摸索出值得推广的经验,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任务,所以地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广阔的前景和研究价值。

一、地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岗位的一种高级专门人才。地理学应用型人才表现在应用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社会、经济、区域发展等地理学涉及的自然、人文与社会实际问题。对于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地理系现在主要开设地理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是不同的,地理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指向是优秀中学地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指向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和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人才。地理科学专业要培养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地理科学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师,所以要兼顾地理学和教师教育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既要有课程培养学生地理的基本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安排一定的环节培养其成为教师的基本能力,使其成为应用地理学传授知识的优秀教师。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要培养具备较强的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的人才,基础是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软件、遥感图像处理和地学信息提取技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了解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领域研究发展前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具体应用。所以地理信息人才的培养注重地理信息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地理学与信息科学结合是该类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地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思路,2013年我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主要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与专业介绍(2012)》中关于地理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需要开设的课程,反复讨论,适当调整取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1.地理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体系的构建。地理科学专业注重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培养体系采取“平台+模块”结构,即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课程平台、教师教育课程平台以及实践课程平台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平台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平台主要由基础课和核心课构成,主要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专业英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图学和地理信息技术文献检索与写作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生掌握地理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教师教育课程平台由基础理论、教学能力、学科教育和教育实践4个课程模块构成,同时增加教育实践课程学时,培养应用型教师,教师教育平台由学院统一构建,通过实施“12345+N”工程,培养精品教师教育人才。实践课程平台增加学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2.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体系的构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注重培养合格的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地理信息应用人才,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课程体系也采取“平台+模块”结构,其中学科专业课程平台由基础课和核心课构成,主要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测量、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生掌握地理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其他核心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实践环节的设置与企业的实习紧密结合,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设计在企业完成。

三、地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特色

1.开设必要的学科平台课程。如数学系列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大学物理课程等是理科学生共同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使地理学由定性走向定量的手段方法,更是两个专业学生考研深造的必修课。开设导论课程,采取4年不间断的方式,不仅给学生入门教育,介绍专业的发展和开设课程、介绍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给与学生一定的专业的帮助,如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通过4年逐级的跟踪与解惑随时解除学生的问题,引领学生走入地理学的殿堂。

2.强化基础课程的构建,达到“重基础”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加强自然地理课程群的建设,将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候与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等课程独立开设,由于教师资源有限,每位教师上一门课,由于教师缺少彼此沟通,往往课程中共同交叉的内容,被教师们共同删减,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断链。整合后以教研室为单位,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商讨重复的知识在哪一部分讲,既节省了课时又避免了知识的遗漏。而且整合后课程的师资整体力量加强,有利于课程的精品建设。同时改变授课方式,通过微课、慕课、网络课程、微信共同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设置多个方向的选修课,满足个性培养的需要。为适应地理学专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作为专业知识的延伸,尊重学生多方面发展,开设2~3个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给不同兴趣、爱好与需要的学生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与选择余地,以此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与培养效率。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要体现特色,开设多门类选修课系列,地理科学专业构建三个方向的选修课,为自然地理方向、人文地理方向和地理信息技术三个方向,学生选择一个系列为主修方向,另两个系列为辅修方向,在每个课程群里增设新兴课程,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高素质的现代教育思想。

4.实施“12345+N”工程,培养精品教师教育人才。“12345+N工程”通过组建1个团队,建立2个中心,搭建3个平台,设置4个模块,构建5个体系,建立N个实习基地的方式,实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现实需求的无缝对接。教师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地理学科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四大模块的若干课程组成,地理教师教育课程增加学分,理论与实践学时数达到总学时数的1/3,以培养学生的教育综合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师范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阶段,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如普通话、教师语言、书写训练和板图板画等在学生入学时就开始进行训练,增加书写训练的学时,并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演讲和三板字的练习;开设与中学地理教学密切结合的课程,强化师范技能的训练,逐级铺垫直至教育实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融合,聘请教育专家做学术报告、聘请中学优秀教师走进教法课堂、教法教师参加中学的教研活动、未来的教师观摩优秀课程的展示等,总之,创造各种条件进行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5.体现地理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实践教学方面,逐步增加专业课程实验与实践的学时,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增加并规范实践内容,尤其是增加与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内容,并以课程的形式列入课程体系,如开放实验室的有效进行、社团活动的实施等,在时间安排、组织形式、考核方式诸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并提供多种机会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野外实习是地理学的重要手段,实习面临着经费紧张等问题,在已经建立的野外实习基地进行综合性的实习是解决实习经费紧张的最好途径,学校采取适当增加师生实习经费、给困难学生适当补贴、不断创造更好的条件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在学术性方面,在课程内容中对于理论前沿内容作重点介绍。为培养科研能力设置所需要的课程,如专业英语,与国际前沿接轨。同时为强化未来教师的科研意识,开设信息检索与科研论文写作课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切实处理好毕业论文与毕业分配之间的矛盾,鼓励学生撰写教学研究论文。

地理学习论文范文第10篇

xxx于1990年参加工作,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在1993年7月就通过了牡分局普教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获得中教二级资格证书,但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停步不前。他勤奋学习,通过自学考试,在1994年进入哈师大地理专业深造,三年后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得本科文凭,成为铁路中学史地政教研组的教学栋梁。1999年11月又通过评审,获得中教一级资格证书。多年来,他精专于业务,又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研究颇深,领导了信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潮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他在XX年5月荣获高级教师资格证书,并具备了高中教师资格。XX年6月,xxx又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中的一员。他,从不为某一荣誉停下执著追求的脚步;他,从不因繁重的工作露出疲惫厌倦的神情,他勇往直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于律已,率先垂范,身后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平凡的足迹,却印证了他辉煌的人生经历。总结xxx过去几年的工作,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深入教学研究工作,技高能优,精益求精。

xxx于1990年参加工作。刚参加工作时,教育教学经验不多,他就细心观察老教师的做法,默记于心,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班级实况,去粗取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种做法虽然很累人,但却使他很快成熟起来,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在地理教学工作中独挡一面。由于工作中出色的表现与学生优秀的成绩,仅在参加工作三年后,就通过了牡分局普教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获得中教二级资格证书。荣誉是某些人的麻醉剂,但在xxx看来,已有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教学中他从未因荣誉而停步不前。1996年,他所任教的学年在地理学科结业考试中居全市第二名。在学科论文评比中,浅谈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蛔ㄒ德畚幕竦梅志秩等奖,加强国情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唤萄论文获得分局优秀论文奖。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他能深入生活,把生活引入地理课堂,把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1997年,他成功地组织全校学生观察日食活动。在他看来,这虽然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却掀起了学生观察天文的热潮。参加工作多年来,xxx从未停止教学工作中探索的脚步。1998年他积极学习我校“主动、合作、创造”教学模式,深入体会教学模式的精萃,成功地示范了校级公开课,获得全校师生的再次好评。在全国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他同样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并在1998年3月发表学术论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唬获得省铁路教育学会二等奖;地理学科向素质教育xxxx三等奖;牡分局非工具学科带头人选拔赛地理学科二等奖,99年论文深化主、合、创,加快地理学科转轨换穹志侄等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为拓宽学生天文地理知识视野,主持了“宇宙繁星”地理讲座。他的脚步匆忙,从未因为某些荣誉停步不前,但他的脚步却是坚实清晰的,每一步脚印都证明了他没有虚度青春,他的成绩是汗水换来的,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他走向成功。

二、深入课程改革前沿,大胆创新,率先垂范。

近两年课程改革的呼声响遍大江南北,xxx在课程改革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铁路中学教育管理工作做出突出成绩,他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成为课程改革洪流中的中流砥柱,言传老、中、青年教师,成为表率;他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新课程理论,着力于转变学生陈旧的学习方式,身教学生,摒弃陈规。1999年,他的论文面向二十一世纪,勇挑新课改重担换衲捣志秩等奖,教学案例学会合作.

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的重头戏,xxx在这一方面当然也不肯落后。他首先自备了电脑,买来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料,一门心思地学起了电脑操作及教学课件制作技术。多少个夜晚在电脑前学习到东方放白,多少个休息日放弃了出外游玩散心的机会,但他不觉得苦,反而欣慰,因为这样的劳累换来的是他的精湛的电脑操作能力。XX年5月,他代表学校参加了牡分局全局范围内举办的“cai说课大赛”,并一举获得一等奖。XX年10月,又参加分局微机技能操作考试,获优秀名次。XX年1月,在分局中小学信息技术考试中获b级的好成绩。XX年10月,xxx参加xxx市名师评选大赛,获名师称号。在xxx的人生字典中,除了不断地学习还是学习。有人认为他获得名师荣誉称号,可以休息了,不必再奋斗了。但他却还在大踏步地前进。他学习普通话,XX年在全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考试中获得二级乙等成绩,他又参加培训,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学地理学科省级骨干教师,牡分局优秀教师,牡分局先进工作者,撰写的论文让学生走进葡萄园幌群蠡裥<抖等奖、分局教育学会三等奖,并最终获得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创新实验中心二等优秀科研成果。这些都再一次证明xxx在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已经深入实质,结出了硕果。他的探索给铁路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充满生机。

改革创新已成为xxx事业的前进动力,在业务能力方面,他有用不完精力,使不尽钻劲。XX年3月他代表铁路中学参加黑龙江省初中地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大赛获一等奖;9月,他又在东北三省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上展示现场会,获教研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他又更进上一步,再接再厉,拿走东北三省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新课程标准课堂实施研讨会的冠军。除了这些实践课的成绩之外,他的新课改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辉诤诹江省初中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的优秀科研成果中获一等奖。在课程改革中,只有大胆创新,率先垂范,才能形容他的付出和他的收获。

三、人生信条德高品端,诚实守信,热情服务。

xxx技高能优,却并不因此据傲,对学生,他有问必答,有疑必解,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他指导学生天文地理知识学习,在首届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教师指导奖。对同行,他热情帮带,有求必应,成为同事的益友。他指导同事们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使铁路中学每位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独立完成多媒体教学任务。因为人优秀的表现以及他端正的品质,XX年学校让担任了学年组长工作。他带头开展班组建设,并身体力行,凡事有预先计划,有督促检查,任何事只要经他实施,都能迅速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他的工作作风让他有“拼命三郎“的绰号,但他的拼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他落得埋怨,但他从不放在心上,一笑了之。在他担任学年组长的几年中,他所在的组都被评为优秀学年组,他个人获得优秀学年组长称号。XX年在学年组长之外同时担任了史地政教研组长的职务,并获利XX—XX年度优秀教研组长称号。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凡事认真。做教师,他是骨干,他能代表并领导铁路中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新思路;投身科研,他是身先士卒的探索者,走出了自己的理论之路,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献身学校管理,他又兢兢业业,服务于人,全心全意。无论他做什么,他都能做到极致,做到最好。近一年来,他在科研方面又获很多,让生活与社会走进学生的课堂换竦煤诹江省铁路教育学会评为二等优秀论文,谈一谈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换窈诹江省第二届年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让课堂与生活握手槐谎∪ 家教育科学杂志坏诰牌冢并被评为优秀论文。在XX—XX年度他又被评为xxx市教研先进个人。在课堂教学方面,荣获XX年度分局初中地理学科骨干教师的市级骨干教师,校级优秀教师称号。他的荣誉可以说数不清、记不完。在荣誉面前,他还是那么谦虚,平易近人,多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廉洁奉公,爱国爱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风范。他从不辍学习,一直走在探究新理念的前沿,思想意识与技术水平和未来教育接轨。他的言行使他受到广大群众普遍赞誉,但他始终都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一切都告诉我们只要有拼搏进取,任何平凡的足迹都能谱写辉煌的人生篇章!

事迹简介

xxx于1990年参加工作,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在1993年7月就通过了牡分局普教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获得中教二级资格证书,但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停步不前。他勤奋学习,通过自学考试,在1994年进入哈师大地理专业深造,三年后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得本科文凭,成为铁路中学史地政教研组的教学栋梁。1999年11月又通过评审,获得中教一级资格证书。多年来,他精专于业务,又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研究颇深,领导了信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潮流,在xxx市课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他在XX年5月荣获高级教师资格证书,并具备了高中教师资格。XX年6月,xxx又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中的一员。他,从不为某一荣誉停下执著追求的脚步;他,从不因繁重的工作露出疲惫厌倦的神情,他勇往直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于律已,率先垂范,身后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平凡的足迹,却印证了他辉煌的人生经历。

xxx市教育局XX年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先进个人推荐表

上一篇:地理学范文 下一篇:中国文化地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