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施维护范文

时间:2023-09-25 18:03:21

道路设施维护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第1篇

关键字:破坏、安全性、材料、施工、准确、变化、资料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雨水侵蚀、超负荷疲劳运作以及其他很多原因造成的破坏,许多城市的道路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严重影响了设施的使用寿命,给国家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还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设施的维护与修补都会给我们增加工程量以及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在桥梁道路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与施工。

一、城市道路桥梁常见的破坏机理以及防治措施

1.1、桥梁面层出现的破坏原因与防治措施

对桥梁道路面层影响较大的荷载是车核载,尤其是车辆行驶过程中急刹车或者汽车超载所引起的大荷载。在以上超大荷载不间断地作用下,桥梁道路沥青混凝土表面容易形成损坏较严重的车辙,混凝土表面甚至出现裂缝。另外,温度超低或者急速变化也会使城市道路桥梁面层产生裂缝或者裂隙。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桥梁面层一般是半刚性材料,半刚性材料特性介于刚性、柔性路面之间,如石灰或水泥加固土、石灰多合土、煤渣灰土、煤矿灰碎(砾)石等路面,这种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密实度、压实度,但是它们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在严寒地区这样的结构面层更容易出现裂缝。在桥梁、道路面层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操作人员技术不达标,施工工艺不准确,后期养护不到位,也会使面层出现裂缝情况,所以设计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抓管理,对质量不能疏忽。随着道路桥梁养护不及时,雨水经由之前的裂缝渗流到内部,会使之前的裂缝更加扩大,也会使的混凝土以及钢筋更容易发生质变、锈蚀,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面层的养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优化桥梁设计方案,做到精细施工;重视桥梁在使用阶段的养护工作,设置明显标识,限制超重车辆通过,要及时清理桥面裂缝中的杂物,及时采取可靠方案进行补缝维修。

1.2、桥梁端部破坏原因与防治措施

由于桥梁端部相对于桥梁别的位置构造更加复杂,受力也更加集中,所以桥梁端部也更容易破坏,破坏原因也更加复杂。首先,对于目前桥梁结构而言,伸缩装置的锚固系统很难准确的锚固在梁中,甚至都没有预埋,大部分锚固在铺装层混凝土中。一般桥梁的铺装厚度8至12厘米,最厚的地方也不会超过15厘米。例如板式橡胶伸缩装置锚固系统由于伸缩缝厚度的影响,锚固深度一般只有5至7厘米,最多不过10厘米。伸缩装置一般要求过渡段混凝土采用C20、C30甚至更高标号的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厚度太薄,体积太小,再加上预埋件的位置干扰,施工难度大,过渡段混凝土的锚固作用实际上是大打折扣的,预埋件的锚固质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桥面通常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一般是先安装伸缩装置,再铺装桥面沥青混凝土层,沥青面层和过渡段混凝土之间很难铺平,加上刚柔相接,容易产生台阶。在桥梁结构设计过程中,如果梁端受力情况计算不准确,结构配置不合理,当桥梁使用工程中有超重车通过或者车辆反复通过对梁端受力时,桥梁梁端最容易受到损害并失去承重功能。由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以及具体操作人员工作不细致,在施工中对桥梁伸缩缝重视程度不深,为了进度而赶进度,匆忙施工,造成伸缩装置锚固钢筋焊接不牢固或者出现遗漏预埋钢筋的情况,这样会导致桥梁伸缩缝耐久性能大打折扣。

施工过程以及以后的使用过程,都要注意桥梁的维护工作。往往在现实中,一些桥梁施工人员以及维护人员不太重视维护工作,以至于养护工作不到位,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桥梁伸缩装置变形损坏。由于两端头损坏,很容易引起伸缩缝跳车,很容易使行车产生安全隐患并影响到乘车的舒适度,增加车辆对桥梁的冲击力,并进一步破坏桥梁的其他结构,增加养护费用,降低桥梁的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在桥梁设计时,设计人员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选用符合当地要求的伸缩缝结构形式。在施工时加强伸缩缝施工工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焊接锚固钢筋时,要避免灼伤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桥梁使用时,要及时清理伸缩缝中的杂物,及时更换损坏的角钢和螺栓。及时检查橡胶板是否损坏,当发现橡胶板已经损坏并危及正常使用安全时,要及时更换橡胶板。

1.3、由于桥梁地基引起的桥梁损坏以及防治措施

桥梁地基不均匀沉降主要是由于桥梁周围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施工没有按照规范以及设计操作而造成的。桥梁工程地质报告反映出桥梁地段的地质情况,设计单位应该根据地质勘查报告,结合桥梁所在地的实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设计计算。若地质勘查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不准确、不详细,或者设计单位对地基沉视不够,都有可能使设计出来的桥梁不能满足当地地基沉降的现状,致使桥梁出现裂缝、倾塌等情况。在桥梁地基施工过程中,由于洪水或者雨水对地基进行了冲刷、浸泡,或者周边施工夯实地基,都会对桥梁地基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施工单位在桥梁地基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严把质量关。

防治措施:对于桥梁地基沉降而引起的桥梁损坏,主要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主主要是指在桥梁勘查、设计阶段,为获取准确、详细的桥梁地质资料,地质勘查单位一定要提前做好勘探规划,在勘探过程中认真进行地质勘探,对地基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根据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确立合理的工程布局和结构类型,并在需要的部分设置沉降缝。在施工前一定要严把材料进场关,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严禁进场;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技术关,按照设计要求控制伸缩缝的宽度和大小,设置专用水准点以及沉降观测点,按要求测量基础沉降并加以控制。

1.4、桥梁混凝土的剥蚀情况

桥梁混凝土的剥蚀表现主要是桥梁表面出现混凝土掉皮、蜂窝麻面、剥落等。

混凝土的剥蚀主要是由冻融循环和水质侵蚀两种因素造成的。 混凝土结构在饱水或潮湿状态下,由于外界正负温度变化过大而造成混凝土中毛细管和孔隙中水分遇冷结冻时体积膨胀受阻,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而遇热时水溶解周边混凝土应力又松弛下来,这样应力不断反复,使混凝土的疲劳应力降低或超过混凝土的疲劳应力,造成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剥蚀,这一破坏现象就称为冻融破坏。冻融剥蚀破坏会使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墩台、梁板、桩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效面积减少,并诱发钢筋锈蚀,加快破坏,致使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下降。在整个过程中,混凝土的含水量和环境温度变化起了决定作用,是发生冻融破坏的必要条件。冻融对混凝土结构破坏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冻性、饱水程度、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最低温度、冻融速率、最大冻深和年冻融循环次数等因素。冻融对桥梁结构的破坏是比较大的,应引起足够重视。 因大量的工业废水含有一定量的化学介质,这些化学物将对混凝土造成很大的腐蚀作用,其方式主要有水泥石的某些组分被介质溶解,某些化学反应的产物被水溶解、流失或化学反应的产物发生体积膨胀等。按照化学介质的不同,主要分为硫酸盐腐蚀、混凝土的酸腐蚀和碱类腐蚀等。混凝土发生硫酸盐侵蚀时,其表征是表面发白,在棱角处首先发生裂缝,然后裂缝开展并剥落,混凝土呈现易碎甚至松散的状态。酸腐蚀如果生成的是可溶性酸盐,则侵蚀性剧烈;如果生成的是不可溶性的酸盐,则堵塞在混凝土的毛细孔中,其反应速度可以减慢,但混凝土的强度会减弱,直至最后破坏。碱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主要有化学侵蚀和结晶侵蚀。由于受融雪剂和雨水的侵蚀,混凝土所出现的剥落现象。

防治措施:在混凝土中添加防酸碱腐化的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减缓剥蚀现象。

二、桥梁养护新方法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施工技术快速发展,除了以上的道路桥梁防治措施以及养护方法,一些新的养护方法已经开始应用到我们桥梁工程建设中。

2.1、数据库管理在桥梁养护方面的应用

道路桥梁养护的数据库技术主要是利用桥梁养护过程中的检测数据,利用典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存储、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功能,对桥梁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另外数据库技术可以共享、查询,提供同类桥梁的数据分析结果,给养护桥梁的数据提供参考。目前常用的数据库系统有SYBASE和ORACLE。使用这些数据库系统可以为道路桥梁维护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2.2、图像处理技术在道路桥梁维护方面的应用

在道路桥梁维护方面常用的图像处理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可视化技术。通过以上技术可以把大规模数据转换成直观的图像,并可以进行动态、静态的显示,可以更及时、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抽象数据反映的内容,并可以根据图像的变化趋势理解数据蕴含的规律,进一步分析得到整个数据带来的隐含信息,有利于对桥梁现状的准确把握。

2.3、储存式冷铺沥青修补方法的应用

储存式冷铺沥青修补方法是利用储存式冷铺沥青修补材料对桥面进行修补的新技术。这种新材料是由特殊配置的改性沥青和砂石混合拌合而成。此种方法优点是可以在热态拌合后冷却储存,便于储藏,可以随取随用,不影响交通,施工用时短等特点。

本文就道路桥梁常见破坏形式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相对应的措施进行了阐述。道路桥梁维护技术在近几十年取得了飞快的发展,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工程建设人员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恪职尽守,为桥梁工程维护事业贡献力量。

【1】王剑锋 桥梁养护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NO.13

【2】李小英 浅谈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0,NO.08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方法;探究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迅速发展的,城镇的建设和管理都有很大进展,目前正是我国城镇化水平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机会,但由于各种原因,城镇化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制约因素有很多,在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

1.城市道路设施管养现状

在城市道路设施养护管理领域,我国有着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但针对不同等级道路设施,尤其是低等级道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其研究和实际应用均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等级公路网的养护与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1养护管理资金不足,这一点既表现在技术上的研究不够,也表现在实际中许多道路缺乏养护管理。

1.2缺乏因地制宜的养护对策。实际养护工作中,针对不同的地域特征、道路设施情况,对其病害研究不足,所选择的养护措施缺乏充分的客观分析,这既限制了养护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影响了养护的效果。

1.3新的养护技术开发应用不足。技术除了管理技术之外,道路设施养护技术、养护材料与养护机械也需逐步开发,从而形成成套的技术,如快速铺装成型技术、快速修补技术、稀浆封层技术、罩面技术、恢复抗滑能力技术、沥青材料再生技术等。

1.4城市道路设施养护和管理中信息化程度不高。为使养护管理方高效、有序地工作,需要建设一个城市道路设施养护管理信息平台,但当下的研究和应用都有所不足。

2.加强养护与管理措施

对于当前城市道路设施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常可以利用以下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步解决:

2.1城市道路设施档案资料不齐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各种原因,相当前还存在着很多漏洞、资料不是很齐全或者确实等。近些年,相对子道桥的检测管理中,尽管当前己经对其静态数据进行了修正补缺,然而在道桥的竣工以及养护和巡检中资料还不是很全面,导致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信度还是很低,这样就对道桥的养护管理工作的分析非常不利。

2.2城市道路管理模式和手段落后

当前,对于道桥的设施管理模式以及方法中我国还是比较落后,尤其是在评价中仍然缺少相关科学的检测方法,并且对道桥的设施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仍然需要依靠经验来进行。

2.3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当前,在很多城市中,对于城市道路设施养护管理的人员虽然很多,然而对于城市道路设施管理的装备还是很简易,很多高难度以及高端的管理工作依然很难对其承担。另外,对于城市道路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经验,很多在对其专业些道路加强重点管理。完善相应的专业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知识不是很熟悉的人员是很难胜任的。

2.4对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道T养护意识

目前,在道桥设施的养护管理中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同时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当前对于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的加强是相当迫切的,对于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需要进行分级培训,按照管理养护工作的不同来分配培训的对象,并且培训的工作也需要针对性的来区分培训对象。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必须需要将一些比较小的问题加强重视,不能任由其发展为大的问题。

2.5强化规范管理

对于管理的制度以及措施一定要规范的进行监理,首先,就需要对城市中道路桥梁的相关情况全面摸清,然后再统一对道桥系统的资料进行编制。同时,监理一个长久有效的道桥管理机制,利用维护以及检查制度,将道桥的检测以及巡视制度进行健全。比如说,需要对道桥设施每年都要进行一个的常规检测,五到十年进行一次结构性的检查。按照《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确认每一个道桥的巡检周期,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做好养护档案,将道桥技术的状况有效系统的掌握。进行常规的检查并重点做好跟踪,将其排列进行分类,列出最次的以及最差的和最好的,将一些异常的状况以及缺损尽量早的发现,并且按照设施维修的缓急来对经费进行安排,实现行车的安全。保证在其所管理的范围内,防止灾难性的事件发生。

2.6加强道路养护信息化管理

对道桥的技术档案对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还是依靠数据来进行,相对来说,传统的手工往往对其很难准确以及及时的评价,所以,要实现道路桥梁的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就需要全面对道桥管理实行信息化。近些年,新改建的城市道桥非常多,道路技术出现的状况变化很大,在规定的时期内组织人员进行道桥的专项调查,对于道路的技术状况很难完整的以及系统的查清,对于道桥的技术档案也很难进行完善。

2.7建立道路健康监测和预警系统

对于道桥的安全事故以及突发事故与反恐应急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对于相关的应急队伍进行落实,并且对相应的养护以及应急物资在日常中准备充足。对于城市比较特殊的一管理与养护队伍,在日常中一些检测、维修以及养护的机械设备配备足够,对相应道路预警系统以及健康检测系统进行建立,有必要时可进行实时的监控。

2.8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各个机构一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具体的是在对道路进行管理养护中,深入到道桥养护现场,利用相关的技术检测方法,对道路养护中对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道路养护的档案、管理养护的方法的应用、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一些在管理中对相关的技术执行的不是很规范以及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的单位提出批评。导致严重后果的,一定要追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道路设施管养措施建议

3.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道路设施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建设和养护管理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而面临的技术、资金上的压力又要求多方参与到其中。我国地域辽阔,路网规模庞大,且大部分为等级较低的公路。截至2012年,不计入村道,全国路网规模为217.54万公里,县乡公路168.99万公里,占77.7%。资金配套不足、养护水平低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管理、维护道路设施,使其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成为关键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引入市场化机制,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必要时推动“管养一体、大包大揽”到“管养分离、市场竞争”的转变。

3.2实行分级管理模式

为使道路设施管养中各部门、各专业高效有序地工作,需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管理的模式一是依据道路设施不同等级的分级管理,以充分发挥各层次养护管理机构的积极性;二是依据不同地域的分级管理,以提供因地制宜的管养措施;三是依据道路设施不同职能的分级管理,在实现养护管理目标的情况下,提升道路设施服务水平。

3.3提升信息化水平

尽管目前已经有多种信息化的系统工具应用于道路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中,但效果仍欠佳,且推广水平较低,还需进一步提升管养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

4.结束语

总之,城市中的道路是组成城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其设施一定要及时进行养护,不然就会对道桥的使用周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就要加强道桥设施的养护管理,才能为我们的市政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邹文涛,吴亚启.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层次性[J].城镇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2]卢利强,卢涛,岑鑫明.城镇道路交通设施管理机制的研究[J].智能交通,2009.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第3篇

一、整治机构

为顺利推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工作,市政府指定市建设局为牵头单位,成立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建设局局长为组长、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市容管理处、市公路分局等单位为成员,各单位抽调一名分管道路交通的领导参加此项工作(人员名单由各成员单位报市建设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市建设局,负责协调指导整治工作。

二、整治重点和整治内容

(一)城市道路投入使用以来事故多发的道路节点及存在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点;

(二)所有城市道路的标志、标线、路障、减速带、红绿灯、护栏、电子警察等交通组织管理设施的合理设置情况;

(三)城市停车场、停车泊位的合理设置情况;

(四)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竣工、移交、投入使用的情况。

三、整治责任划分

(一)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村道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的排查整治工作,市交通局负责业务指导、督促落实。

(二)市交通局、市公路分局、市建设局、市容管理处负责各自管养的市区内城市道路设施的排查整治工作。

(三)市公安局负责所有城市道路的标志、标线、路障、减速带、红绿灯、护栏、电子警察等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施的排查与管理工作。

四、整治步骤和时间

(一)摸排工作。从年11月3日至11月9日,市建设局牵头各单位,对市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罗列需要整治的对象及整治内容。

(二)研究措施。从年11月10日至11月12日,由市建设局牵头,各单位配合,将摸排的情况进行汇总,研究确定整治的责任单位及整治的具体措施。

(三)组织实施。从年11月15日至12月31日,各责任单位落实整治具体措施,完成整治工作。

(四)组织验收。年月日至月日,由市建设局牵头组织对市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验收、小结。年月14日,将整治情况以总结形式上报市政府安办。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项目管理。坚持城市道路设施与道路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加强对在建城市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杜绝项目在建过程中对城市交通安全造成影响;加强对城市道路建设科学化与合理性管理,从道路设计的源头抓起,注重城市道路的安全性;施工进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避免由于设计,施工中的失误,造成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出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无竣工验收不得投入使用。

(二)加强道路设施维护管理。要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要求,严格城市道路破道审批管理工作,因特殊原因经建设、市容管理、公安交管部门批准挖掘破道的,应责令施工单位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要按照审批部门的要求及时修复路面,审批部门要严格组织验收,确保道路设施的安全。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第4篇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路况监测和评价等方面。

(一)规划

评价现有路网状况,提出需改善的项目,确定需改善项目优先次序,制定计划并编制预算。

(二)设计

收集原材料、交通、环境、费用等数据,对需改善项目提出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评价后,提出费用-效益最佳方案。

(三)施工

编制招标文件,提出施工要点,组织道路工程施工,控制施工质量。

(四)养护

提出养护要点,编制养护计划。

(五)路况监测和评价

进行道路日常巡检,确定控制或评价路段,定期监测路况变化。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分属不同的管理层面。如规划活动主要指整个路网的投资决策和计划安排,设计和施工活动则涉及各个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监测路况取得道路服务状态数据的情况下,不断做出与道路有关的各项管理决定,并加以实施。

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作用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经常性保证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保证道路安全快速通行和服务等功能的实现。通过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起到以下作用:

(一)及时了解和正确评价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

根据道路状况和服务水平,及时安排维修保养、中修、大修等工程,合理安排维修养护资金,保证道路完好。通过养护调查建立相应的技术状况数据库,为城市道路的运行管理提供完整、科学的技术数据,并将数据分析处理后为决策服务。

(二)提前预防道路设施病害发生

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延长道路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行管理成本。

(三)及时发现并弥补道路设施先天不足或使用缺陷道路设施在建设期间,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使用过程中出现道路排水、通道设置等方面问题,只能通过后期的养护维修加以弥补。

(四)减少或杜绝意外损害和伤害

对道路设施进行科学、到位的养护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由于设施病害、维护不当等原因给道路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和伤害,避免由此发生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护管理体制落后、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养护机械化水平低和法规、标准建设滞后。

(一)养护管理体制落后

1、不能对道路设施实施统一管理

当前,许多城市存在着多个养护管理部门,这样就人为把统一的设施划分不同区域管理,显然不利于道路设施养护管理的统筹考虑、整体安排。同时,由于各部门职责交叉,经常会出现面对问题、责任,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

2、管养不分,责任不清

现行管理体制下,养护管理部门既是城市道路养护的管理单位,又是养护的生产者。管理者责任不清,经常就养护计划与养护资金的分配发生矛盾,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很难追究责任。

3、有限养护经费用之不当

每个养护管理部门为了应对养护资金的不足,均成立了施工企业,造成冗员过多,养人包袱沉重。

4、缺乏竞争与创新

现行管理体制下,缺少市场压力与变革的动力,容易导致资产流失、非生产人员膨胀、队伍素质下降、行业管理职能削弱等问题。城市道路养护质量主要靠内部机制来保证,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情况下,直接导致养护管理技术不能创新、养护水平难以提高,道路完好率始终处于不理想状态。

5、企业失去活力

许多养护管理部门成立的施工企业既具有企业身份,又要负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服从以社会效益为主的行政指令,这就束缚了企业活力,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也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

(二)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

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是保证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道路设施完好满足功能需求的重要基础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公益属性,其养护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城市道路养护资金每年的支出额只占所需资金的一半左右,每年城市道路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养护维修资金的提高幅度,可以说养护资金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三)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

1、缺少完备的路况数据

正确、全面的路况数据可以反映路网使用状况的实际水平,从而对路网的使用性能做出正确评价。许多地方缺乏完整而详的城市道路历史数据档案,如各种路面结构、养护历史数据、路面的使用性评价数据等,而这些信息对于科学的养护决策而言是必需的。

2、现有档案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都存有该部门成立以来所管辖道路设施的档案,但是档案的借阅、查询及保存工作仍然采用人工方法,工作效率低。由于借阅频繁,资料破损比较严重。

3、没有建立定期路况检测、评价机制

多数城市道路路况数据的采集是以“道路完好率”为主,表征的是养护工作质量,并不能准确反映路面结构、损坏、平整、抗滑等多方面的使用性能。

4、养护决策制定的主观性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缺乏决策方面的先进技术支持,以往的养护决策往往依靠经验做出,无法从路网整体角度出发,对整个路面使用寿命周期进行对策类型和实施时间的优化,人为因素很强,所得出的决策无法保证最优。这样的决策不能使有限资金得到最好利用,也不能提供最优的路面状况。

5、缺乏养护工程监理体系

由于许多城市道路的保养小修和中修工程并未进入招投标市场,而是由养护管理部门直接实施,虽然具体施工时有养护管理部门的质检科监督工程质量,但是缺乏第三方、无利害关系的专业监理公司的监督,工程质量的保证体系还不完备。

(四)养护机械化水平低

1、设备种类单一

目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拥有的设备大都是功能单一的小型维修机械,种类单一,缺乏大型多功能养路机械,致使道路养护维修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道路养护维修质量。

2、养护维修设备数量少

许多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道路设施技术装备率距建设部1992年颁布的《城市道路桥梁和排水设施养护维修机械装备标准》规定的1500元/千平方米相距甚远。

3、既有设备工作性能不高

许多地方现有的养护维修设备都是国产养路机械,大部分购置年代较早,功能比较单一。经过十多年的使用,设备性能已经严重衰减,故障率较高,一些设备还超过了报废期限,严重影响了养护维修工艺的可靠性和施工进度。

4、设备更新改造慢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路面破损越来越严重,道路的养护工程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现在路政管理使用的机械设备多是使用20多年,甚至30多年的。

5、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设备的缺乏和陈旧,道路养护工程机械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养护维修工作处于半机械半人工操作状态,相当一部分道路病害来不及处理,很多道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五)法规、标准建设滞后

1、缺少有针对性的规范、标准

目前,城市道路养护维修领域还缺少有针对性、具有地区特点的各类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规范和标准技术体系,造成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的“道路完好率”指标,缺乏整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现今城市道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2、《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急需修订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于1996年实施,距今已十多年之久,应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尤其是体制即管理者是谁的问题,近十年的改革发展,市政工程的投资来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程养护主体条块分散、独立管理、各自为战,工程养护的操作层没有市场准入资格限制,造成水平参差不齐,任意队伍都能披挂上阵,养护市场缺乏规范。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扩大资金筹措渠道

从目前来看,可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有选择地出让部分基础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合作路桥经营权;吸收增量资本;合理收取各种占道费;征收出租房税;建立以养路费为主的道路用户税费筹资体制;国家或省支持的城市管理的专项资金;关键路段设置轴重检测设备;居民收入调节税的征管;修建具有优质服务设施的车辆清洗站;修建优质设施污水处理厂;修建地上或地下大型停车场;修建优质服务设施城市道路等。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城市道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是节省资金的有效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资金效率: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养护决策水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约成本;严格审批养护工程变更等。

(三)实现道路养护管理信息化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档案存储的电子化

存储完整、系统、准确的路网基本数据和路况调查数据,能够迅速、及时地查询有关管理信息、数据、资料等,为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2、对道路使用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价

通过监测采集系统,定期采集城市道路动态数据,通过客观资料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评价,说明道路的现有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养护对策措施。

3、对道路的养护状况进行评定

通过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以及阶段检查和年度检查的结果,对道路养护状况进行等级评定,以考察和评价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为改善和更新设计、施工、养护方法提供依据,并据此对承担道路养护维修任务的养护作业公司进行奖惩。

4、科学制定养护计划

根据道路状况给出养护对策,制定养护全市道路整体养护计划,并给出不同投资水平对路网状况和服务水平的影响,以科学客观的数据作为申请养护维修资金的依据。

5、根据养护资金的限制,给出最优养护策略

根据下达的养护维修资金数额,合理有效地分配投资,提供费用-效益最佳方案。

6、养护计划所涉及养护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养护计划中具体养护项目给出最佳的养护实施方案,据此对承担道路养护维修任务的养护作业公司的方案进行评价。

7、预测路网技术水平状况

利用具有一定可靠度的道路使用性能预测模型,预测各种养护改建对策的后效,以及路网内的路况今后发展变化情况。

(四)机械化发展对策

1、需要配备完善的主要设备

(1)路况数据采集设备

路况数据采集设备主要是给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部门配备,进行路况数据采集和评价。主要包括:多功能道路检测车和FWD(落锤式弯沉仪)。

(2)日常养护与维修机械主要是承包小修保养作业的养护企业配备,进行道路养护维修作业。主要有:多功能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车、稀浆封层机、沥青补缝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合料摊铺机、路面铣刨机、路面切缝机、振动压路机、挖掘装载机、自卸汽车、平地机和多功能水泥路面维修车等。

2、发展机械设备租赁市场

为适应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市场化的需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大修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及部分中小修工程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由于设备复杂、费用高、闲置时间长等问题,一般从费用效益的角度考虑不予购置,而是通过社会租赁市场解决。其主要的实现方式有三种:

(1)养护机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公路管理部门以在公路建设投资期和运营期内购置的养护机械为资本,采取投资入股或者委托经营的方式,由一些具有养护资质及信誉的公司进行开发经营。这种方式适用于公路专用养护设备。在保证自身正常养护的前提下,公路管理部门只负责检查、监督养护质量和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情况。而经营公司负责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及经营活动。公路管理部门除享有设备的优先使用权和保证权外,还定期收取设备的折旧费和经营利润分成。

(2)养护机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公路管理部门将设备一次性分配给下属的养护作业单位,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由下属作业单位自行管理,或者对外租赁经营,而管理部门只负责对养护质量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这种方式适用于公路管理部门内部运作,适合于保障型养护设备及部分专用养护设备。公路管理部门只收取设备的折旧费、大修费,不负责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养护作业单位的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除依靠养护经费外,还可以通过对外出租或者承包工程获得。

(3)依靠外租养护机械解决养护维修

这种方式适用于养护租赁设备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由于设备资源丰富,便于租赁,可以减少因购置设备支付的大量资金,节省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费用。但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设备无法及时到位,就会影响正常养护作业。

(五)法规、标准建设对策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是道路养护管理的根本依据,结合当前形势发展和十余年的实践,其第三章“养护和维修”部分应进行修改和调整,增加养护和维修招投标管理和实施监理制的有关条款,确立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五、小结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第5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主线,按照“以人为本、强化基础、建立机制、优化环境”的要求,坚持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把创卫工作由城区向镇村延伸,由主干道路向镇村道路延伸,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全面提升城乡卫生管理水平,让全市人民共享创卫成果。

二、整治重点和责任分工

这次环境卫生整治,以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路域范围,以及河道、塘坝、渠道等为重点区域,突出抓好路面及两侧垃圾清理、破损设施维修、作物秸秆清运、河道漂浮杂物清除等工作。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一)国、省道路域。范围包括国道309线、省道102线、省道242线、省道243线、省道244线、省道321线、省道327线等7条道路。

1、路面及两侧卫生清理。已经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环卫中心负责;未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公路局负责。要进一步优化清扫时间、线路和次数,加大垃圾捡拾密度,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切实做到可视范围内无生活垃圾、无白色垃圾、无农作物垃圾、无落叶。

2、道路设施维护。公路局负责。要加大道路养护巡查力度,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的井盖、路沿石、人行道花砖和交通安全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设施完整、美观。

3、绿化带卫生清理。园林局负责。要加大绿化带养护清理力度,做好绿化树木花草整修和补植提升,及时发现和清理绿化带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作物秸秆和枯枝落叶,确保绿化带整体效果。

4、沿线经营业户管理。城区范围内沿线经营业户管理,由综合执法局负责;城区范围以外沿线经营业户管理,由所在镇街负责。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商铺等,要及时取缔和规范,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二)县道路域。范围包括世纪大道、潘王路、普雪路、平普路、梭石线等。

1、路面及两侧卫生清理。已经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环卫中心负责;未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交运局负责。要进一步优化清扫时间、线路和次数,加大垃圾捡拾密度,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切实做到可视范围内无生活垃圾、无白色垃圾、无农作物垃圾、无落叶。

2、道路设施维护。交运局负责。要加大道路养护巡查力度,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的井盖、路沿石、人行道花砖和交通安全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设施完整、美观。

3、绿化带卫生清理。世纪大道、潘王路绿化带,由园林局负责。要加大绿化带养护清理力度,做好绿化树木花草整修和补植提升,及时发现和清理绿化带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作物秸秆和枯枝落叶,确保绿化带整体效果。

4、沿线经营业户管理。沿线各镇街负责。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商铺等,要及时取缔和规范,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三)镇村道路路域及河道流域。

1、路域流域卫生清理。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道路路域,由环卫中心负责;未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路域和河道流域,由所在镇街负责。要参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从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重点进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物和柴草堆垛等的集中清理,彻底解决秸杆杂物乱堆乱放、道路、排污不畅、私搭乱建、随意围占等现象,实现两侧无垃圾堆积,河道无杂物飘浮,路面无积水污泥,树立乡村整洁新形象。

2、道路设施维护。各镇街负责。要加大乡村道路的养护巡查力度,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的路沿石和交通安全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设施完整、美观。交运局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协调、服务镇街搞好乡村道路养护和道路设施维修工作。

3、沿线经营业户管理。由所在镇街负责。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商铺等,要及时取缔和规范,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三、工作要求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反复性的工作,必须根据整治任务和阶段重点,坚持长年治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坚持专业清扫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群众自律与督促检查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推进。

1、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重要举措,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落实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将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调度,并对整治情况进行定期通报。

2、凝聚工作合力。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扎实开展集中整治,进一步改善卫生面貌和管理秩序。各有关部门要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与本部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加强衔接配合,做到城乡联动,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

3、加强宣传引导。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范围广,要坚持深入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共同治理。要加大对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脏乱差现象的监督曝光,引导群众树立清洁意识、养成卫生习惯,不断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为整治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第6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检查井;病害原因;防治

城市道路在修建时须在道路下方铺设各类管线来满足城市需求,如给水、雨水、排水、电力、及燃气等设施,为正常使用及检查维修必须设置检查井。城市道路检查井又称人孔,绝大多数检查井病害主要是发生在检查井井口处,通常检查井口是指检查井与周围路面的结合部位,由井盖、井盖支座、和周围路面组成。国家规范要求检查井井口应与周围路面平顺,以保证路面平整满足行车要求,与路面高差不大于正负5mm。根据多年管理维护经验,城市路面检查井病害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井盖支座松动、倾斜导致沥青道路开裂破损、沉降。(2)检查井周围回填不实导致井盖周围破损、下沉。(3)井室下沉导致路面出现坑洼。(4)检查井井口突起,车辆对井口形成冲击后造成井周围破损。下文将对检查井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一、城市路面检查井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设计方面因素

1、在我国道路检查井设计中,早期多采用承载力较低的井盖、井支座;我们在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水泥井盖、复合树脂井盖、轻型铸铁井盖还大量存在,不同时期使用的井盖质量层次不齐,经过车辆长期动荷载后,这些承载力较低的井盖会出现井盖破裂、井支座倾斜等病害,导致路面同时出现破损、坑洼等现象。

2、道路设计针对性不强。道路设计忽略道路与市政设施衔接处的特殊处理,通常只是按常规进行设计,井室周围回填材料未采用结构强度较高的材料回填,只要求用普通路基材料回填达到一定的压实度即可,这会导致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3、道路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标高不同的路面需求。城市如出现强降雨的情况,雨污水会从地下管道检查井口渗出浸泡路面,加剧了病害的扩散。

4、在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检查井设置位置的合理性,导致很多检查井正好落在正常行驶的车轮下,检查井在频繁的车辆荷载作用下,造成井盖周围破损。

(二)施工方面因素

1、在新建道路工程中。由于施工单位未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未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导致在道路新建时检查井就存在质量隐患。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因井室基坑工作面狭小,检查井砌筑完成后回填打夯不到位,导致井周围回填密实度不达设计要求。二是回填材料未按设计要求选取,多数情况使用含有垃圾土的回填材料。三是检查井砌筑时水泥灰浆不饱满,致使管头发券处未连接好。特别是给排水井,后期会造成井室回填土被冲刷,形成路面塌陷。以上三点问题是造成后期检查井井口周围下沉破损的主要原因。

2、在道路设施维护中。城市交通量大、车辆超载严重,加之检查井新建时存在质量隐患,导致使用后的检查井病害普遍存在;在城市道路设施养护中,因城市交通的特点,检查井维修的时间有限,在施工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多数施工单位未按标准施工,甚至在沥青路面上利用水泥对提升后检查井四周进行修补,造成检查井口使用一段时间后病害再次产生。

3、检查井地基承载力不够。路面上的荷载是通过检查井井盖传至检查井井室,再由井体垂直作用于地基上,路面检查井上的车辆荷载最终是作用在检查井地基上。这就要求检查井地基的承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否则,在上部长时间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土就会被压缩下沉致使检查井整体下沉,检查井出现凹陷坑洼,路面不平整。

(三)材料方面因素

检查井使用的井盖存在质量缺陷,因建设、维护管理阶段监管不到位,部分质量不合格井盖被使用,造成后期检查井井口处井盖断裂,井支座过早损坏。

二、城市路面检查井病害防治措施

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系统的防治沥青路面检查井病害。

(一)完善设计方案

1、应从长远利益考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高设计标准。在设计中要求增强检查井结构的整体性及井盖井圈的强度等级,以防止因检查井及井盖质量问题引发病害。

2、设计单位应该充分考虑到检查井四周回填的处理难度,应增加检查井四周的处理费用,提高回填的材料要求,建议使用结构强度较高的材料。

3、根据设计规范合理设置检查井的位置,防止车辆碾压及污水外溢使路面造成破坏。

(二)提高施工质量

1. 井周回填质量控制。在检查井施工中,须为夯实机械留有充足的工作面,分层打夯确保回填质量;同时加强井周围回填物材料的质量监督;另外在井周的填回时,砌体水泥砂浆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方可回填,严禁与砌井同步回填。

2. 检查井高程控制。在路面面层摊铺前,井盖高程要满足道路纵坡、横坡坡度的要求。对检查井高程要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面层铺筑后出现检查井凸起和凹陷情况发生。

3. 加强施工管理。检查井砌筑时应选用技术好的工人施工,并在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与培训,施工人员要了解技术要求、标准和规范、并做好施工记录,与施工单位建立质量责任制。

4.基础的质量控制。当采用天然地基时,地基不得扰动,井底地基土质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遇有松软地基、流沙等特殊地质变化,则应与设计单位商定处理措施。

5. 在检查井日常维修中,建议采用快硬水泥混凝土减少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确保强度达到要求后开放交通。

(三)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1.在道路新建工程中,道路建设单位应对检查井病害加强重视,提高检查井质量管理。建议在新建工程中要求道路施工单位对各管线单位检查井施工进行监督,增加签字确认程序,已防止因井盖质量问题导致路面破损的情况发生;同时,各种管线及检查井的回填应由道路施工主体单位实施,这样也能减少病害发生后各单位相互推托现象,有利于工程质量。

2. 在道路养护中,道路管理单位应加强检查井质量监督提高检查井维修质量。对不及时维护及维修质量不合格的权属单位可以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处罚。

3. 道路管理单位利用媒体部门对检查井病害比较严重的权属单位进行定期的曝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检查井病害类型、产生原因,以及防治病害的措施进行了阐述。当今,城市检查井数量大规模增加,检查井病害已成为城市市政设施的常见病害,只有积极采取系统的措施进行防治,才能提高城市道路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行业发展的要求。希望本文能给城市市政设施检查井建设及维护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如有不妥之处请参阅者谅解。

参考文献:

[1]张雁,张非非,包小娟等.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查井井周病害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04):257-260.

[2]潘永清,饶勤波,张仪萍等. 城市道路检查井结构破坏原因分析[J]. 交通标准化,2011,19(5):134-138.

[3]贾潇婷.城市沥青路面检查井质量通病分析及工艺改进[J].山西建筑,2010,36(13):259-260.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第7篇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时代花园广场(以下简称广场),是东起水库里路西侧,西至时代品牌城东侧,南起南安大道北侧,北至金莲山大道南侧范围内的公共区域。

第三条凡进入广场的人员(包括广场内的单位及其所属人员,下同),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县市场物业管理中心是时代广场的管理和经营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时代广场管理机构可依法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对广场内社会秩序、市容环境、绿化和道路设施等进行管理,在委托权限范围以内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就委托事项对广场管理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县党、政、军、警等机关举办的大型活动,由活动主办方直接与广场管理机构联系,由广场管理机构负责安排。

活动方应提前十日将书面申请提交广场管理机构,同时应向公安部门提交安全保卫方案。管理机构在接到书面申请3个工作日内按规定作出书面答复。经批准同意举办的活动,其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发生变更或停止举办的,主办单位应在原定举办时间的3日内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

在广场举办的活动可以收取适当费用,收费标准必须经县物价部门批准,收取的费用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进入广场的人员应当自觉维护广场内的公共秩序。广场内禁止下列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一)扰乱商场、剧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

(二)故意散布谣言或者以其他方式煽动闹事;

(三)溜旱冰;

(四)其他扰乱治安秩序的行为;

第七条进入广场的人员应当自觉维护广场内的社会秩序。广场内禁止下列违秩序的行为:

(一)损毁广场大屏幕显示屏、音乐喷泉、公告栏、广告牌、画廊、雕塑、公用电话、路灯、交通标志或者其他公共设施;

(二)倒卖车票、文艺演出入场券或者其他票证;

(三)携犬进入;

(四)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五)其他违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八条进入广场的车辆和行人,应当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自觉维护广场内的交通秩序和交通畅通。广场内禁止下列违反交通管理规定的行为:

(一)车辆和行人在明令禁止通行的区域或者路段内强行通行;

(二)公交车辆和其他客运车辆不停靠在规定的站点;

(三)任意停放机动车辆或者非机动车辆;

(四)其他违反交通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进入广场的人员应当自觉维护广场内的道路(含人行通道、下同)及其附属设施。广场内禁止下列违反道路管理规定的行为:

(一)擅自占用道路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擅自挖掘道路;

(二)占用道路堆物或者设摊经营;

(三)偷盗、挪动、损毁窨井盖、路牌、交通隔离护栏等道路附属设施;

(四)其他损坏、侵占道路设施的行为。

第十条进入广场的人员应当自觉爱护树木花草,保护各类绿化设施。广场内禁止下列破坏绿化的行为:

(一)任意借用、占用绿地,在绿地内堆放杂物、挖坑取土;

(二)折损、刻划树木,采摘花卉;

(三)践踏绿地、花坛;

(四)其他损毁树木花草或者绿化设施的行为。

第十一条进入广场的人员应当自觉维护广场的环境卫生,保持广场的环境整洁。广场内禁止下列违反环境卫生管理的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或者乱扔、乱倒废弃物;

(二)车辆装载的货物散落、飞扬、流漏;

(三)擅自拆除、迁移、占用、损毁环境卫生设施;

(四)其他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十二条进入广场的人员应当自觉维护广场的市容美观、环境和谐。广场内禁止下列影响市容观瞻的行为:

(一)在建筑物、构筑物、雕塑或者其他公共设施上涂写、刻画;

(二)吊挂、晾晒物品;

(三)随地躺卧、露宿;

(四)乞讨、拾荒;

(五)在喷水设施中洗澡;

(六)进行养护、维修等施工作业时未按照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文明施工;

(七)其他有碍市容的行为或者现象。

第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由县各职能部门或委托的管理机构依法从重处理。

第十四条为确保广场的正常管理,实现广场的自我养管,允许广场管理机构利用广场设施开展下列健康合法的经营活动:

(一)利用广场空坪开设露天舞池;

(二)儿童游乐项目;

(三)消夏摊点;

(四)邮报亭、公用电话亭;

(五)群众集会;

(六)公益性演出、商业性演出、产品推介会;

(七)设置户外广告、播放电子广告;

(八)商业性影视拍摄;

(九)其他合法的经营项目;

经营项目必须与广场品位格调相和谐,经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收取的费用全额用于广场管理和维修。

第十五条广场管理机构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报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第8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划管理滞后。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目前,我市规划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在现有的城市规划中,没有配套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数量充足的基础服务设施。一些新建的居民小区,没有规划建设便民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有的即使规划进去了,也往往被挪作他用。二是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不强。在审批大型建设项目和道路建设项目时对地下管线建设缺乏考虑,“拉链工程”时有发生,如2009年东方电力公司在泾河风情大道开挖人行道埋设电缆线,距离该处人行道竣工还不到一个月。三是规划的权威性不强,执法监管效能不高。城区几百处大型固定广告,大部分都没有办理规划审批手续;个别单位建设项目擅自变更规划设计方案,查处缺乏力度;市电信局在城区道路和人行道随意安装设置线路交接箱,妨碍行人通行。

(二)环卫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一是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按《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城区每平方公里需配套建设3座公厕或每3000人1座,垃圾中转站为每平方公里1座。按现在的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计算,需公厕108座,按城区人口26.4万计算,需公厕88座,而现在城区仅有55座公厕,且多为旱厕,大部分都在背街小巷,无明显标示,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新民路、中山街、盘旋路等人流密集地段就厕问题尤为突出,市民基本都在附近商场就厕。二是陈旧落后,污染环境。城区现有的垃圾斗仍为敞开式收集作业,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且部分垃圾斗破损严重,斗内污水外溢,污染路面;沿街果皮箱多被人为损坏,目前仅有很少一部分可以使用。三是无专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中心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几十万立方米,这么多的垃圾,要么与生活垃圾混倒,要么在路边、河道、空地内随意倾倒,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污染城乡环境的现象十分普遍。

(三)城市管理投入不足。近几年来,伴随着棚户区改造工程、南环路改造工程和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和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城区新建扩建了很多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部分区域,如南环路市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同时,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依然长期存在,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投入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管理人员和经费紧缺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从道路清扫保洁上看,城区环卫部门人均清扫面积均高于国家规定的城市道路清扫标准,区环卫处目前共承担了城区310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按照每名环卫工人每天清扫保洁5000平方米标准,需要配备环卫工人620人,而目前上街清扫的只有210人,清扫保洁力量明显不足。由于环卫工人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而月平均工资不到800元,工作辛苦而待遇偏低,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也留不住人,中青年都不愿来,在岗的基本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员,年龄偏大,素质较低,日常管理难度大,保洁水平不高。从市政道路设施维护上看,市城市公用设施管理处管辖市区道路61条,总长度120公里,维护道路面积396万平方、排水管道长度78公里、雨水井、检查井5400多口。以2008年为例,市财政各项拨款60万元,市城市公用设施管理处收取各项管理维护费用150万元,而全年的市政道路设施维护支出为280万元(含人员工资),缺口达70万元。

(四)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不高。部分市民的环境卫生习惯较差,社会公德意识薄弱,城市意识和卫生意识还十分淡薄。“六乱一明”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一些干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不高,不少人只抱怨不参与,只指责不自责,袖手旁观而不身体力行。

二、意见和建议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仅依靠城管部门一家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难以胜任的。城管工作与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紧密关联,常言道,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城管工作是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将城管工作与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统筹安排,齐抓共管,紧密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城市功能发挥的各项难题,也才能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一)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一是合理编制城市详规,在规划方案中要充分参照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预留便民市场、公共绿地、停车场等公共空间,配套完善供排水、电力、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就厕、垃圾收集处理等公用设施;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从严审核城市道路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杜绝“拉链工程”,同时要大力推行地下共同管沟建设,积极推广无开挖施工技术;要依法强化规划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干预,更不能随意更改。二是加强居民小区、大型商业区等项目的规划方案审查,明确配套的停车场地、公共绿地、公厕、垃圾收集点的数量与位置,并在建设管理中监督落实到位。三是要强化规划执法。加大规划巡查力度,对擅自变更规划设计条件的,要及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规划配套的市政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要严格落实到位,坚决杜绝一罚代纠现象,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不断完善城市环卫基础设施。量大、质优的基础设施是搞好城管工作的物质载体和必备条件。一是把环卫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城市项目开发相结合,实行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移交,而不能等主体工程建完了再建设这些必须的辅助设施。新建、改建小区、新建市场和其他公共场所必须配套环卫基础设施项目,应邀请环卫部门参与项目规划审批、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二是尽早规划建设中心城市建筑垃圾填埋场。在城区附近选址建设一到两处建筑垃圾填埋场或改造利用现有的三角城羊渠沟生活垃圾填埋场,解决建筑垃圾无处倾倒和与生活垃圾混倒等问题。三是加强对中心城市规划区内乡镇、村社环境卫生的管理,环卫部门要与各乡镇紧密配合,共同论证,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斗或垃圾中转站,对垃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清运和处理。四是加大公厕、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斗点建设和改造力度。要参照每平方公里3座公厕和1座中转站的要求,在城区新建几处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垃圾斗点,并对部分卫生条件差的旱厕及时进行改造维修。新建居民小区,实行谁开发谁负责配套的原则,由开发商或建设单位负责在小区内建设安装各项环卫设施,居住人口在三千人以上或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还应至少修建一所环保公厕,规划、环卫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做好服务。

(三)多渠道增加城市管理投入。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区政府应根据环卫工作的现状,适当增加对环卫事业的投入,添置几台垃圾转运车或清扫车,更换维修沿街破旧的垃圾斗、果皮箱。合理核定环卫道路保洁定额,增加环卫工人,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环卫工人福利待遇。市财政也要按照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逐年增加市政道路设施维护拨款,确保市政道路设施维护及时,完好无损。二是运用经营城市理念,建立城市管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逐步改变城市管理靠政府财政拨款,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单一投资模式。由单纯管理城市向全方位经营城市转变,用经营城市的观念和市场经济的办法筹集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做到取之于城,用之于城,以城养城,以城管城。三是参照外地城市做法,设立城市管理专项资金,补充城市管理资金的缺口。如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从土地出让金里提取5%,建立城管专项资金,用于城市管理。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第9篇

关键词:道路密封胶裂缝道路维护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概述:道路裂缝是市政道路工程的通病,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道路裂缝的存在不仅影响道路的美观,尤其是雨水、雪水等顺着裂缝渗入后,降低了裂缝区的强度,加上车辆的频繁碾压,对裂缝区造成破坏,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灌缝是用道路石油沥青等密封材料对道路裂缝进行灌注,以防止地表水沿裂缝浸润到路基(由于冻融或浸润作用)而对路面造成永久性的破坏。为保证道路设施完好,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市政道路管理部门每年都要对道路裂缝进行灌注处理。

一、道路石油沥青灌缝工艺

道路石油沥青灌缝工艺在市政道路灌缝中广泛应用,其主要工艺流程是:清缝烤缝灌缝三个工序。

1、清缝

通常做法是由工人用事先做好的铁钩将道路裂缝里的杂土和废弃物勾出来或者扰动松散,使杂土和废弃物与路面充分分离。然后利用吹风机将道路裂缝中和裂缝周围的杂土和废弃物吹扫干净,目的是清除裂缝中的杂土和废弃物使灌入到缝里的热沥青与道路面层之间牢固结合。清缝工序是做好沥青路面裂缝灌缝工作的前提。

2、烤缝

烤缝是利用喷灯或其他加热装置对道路裂缝部位进行加热处理,将灌封区路面结构层烘烤加热,以沥青路面裂缝周围出现黑褐色为宜。烤缝的目的是使灌入的沥青油与路面结合牢固。

3、灌缝

灌缝紧跟烤缝工序进行,速度要快,热沥青油温度控制在140-150℃为宜。温度过低,盛热沥青油的壶容易堵塞壶嘴影响灌缝进度;温度过高,灌入裂缝里的热沥青油由于热胀冷缩填不满裂缝,影响灌缝效果。

二、道路密封胶灌缝工艺

道路密封胶灌缝施工工艺在高速公路及国道裂缝处理中已普遍应用,在市政道路裂缝处理中尚未普及。2011年在唐山市北新道和建设路两条景观大道裂缝处理中采用了道路密封胶灌缝,灌缝长度32000米。其主要工艺流程是:开槽吹缝烤缝灌缝四个工序。由于吹缝和烤缝两个工序同石油沥青灌缝工艺类似,这里只介绍开槽和灌缝两个工序。

1、开槽

开槽是利用开槽机,沿着裂缝方向开出宽度1-1.5厘米、深度1-1.5厘米的坑槽。开槽,人为地扩大了道路裂缝的宽度和深度,彻底清除裂缝中的所有杂土和废弃物,露出道路面层结构新的接茬,确保密封胶和路面之间无隔离层,使密封胶和路面结构层牢固结合。

开槽与道路石油沥青灌缝清缝的区别是:开槽完全清除了裂缝中的杂土和废弃物,保证了密封胶与道路接茬的牢固结合。清缝工序的缺点是对裂缝中的杂土和废弃物清楚不彻底,造成灌入到裂缝中的道路石油沥青与路面结构层之间存在夹层而结合不牢固,影响灌缝效果。

2、灌缝

道路密封胶灌缝利用道路灌缝机进行,对北新道和新华道道路灌缝采用的是美国生产灌封机,密封胶是美国生产的道路密封胶。密封胶在灌缝机内加热到约245-250℃后在高压泵的作用下打入喷油抢,在工人师傅的操作下通过导管输送到喷油嘴,沿着裂缝在圆形的压头下密封胶均匀地灌满已开出的坑槽。

三、石油沥青灌缝与道路密封胶灌缝比较

以前市政道路灌缝均采用道路石油沥青作为灌缝材料,此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其缺点有如下五点:

一是由作业车载明火加热的油罐,施工不安全。

二是灌缝过程中油温无法自动控制,温度高时,由于热胀冷缩裂缝灌注不饱满;温度低时沥青油堵塞壶嘴造成灌缝困难,影响工程进度。

三是操作人员熟练程度不同,容易造成沥青油外溢,影响道路灌缝的美观。

四是沥青油凝固时间长,灌注半小时以上才可开放交通。

五是夏季道路裂缝中的石油沥青由于路面高温融化而被车轮带走,影响灌缝效果。

道路密封胶灌缝施工使用开槽机、灌缝机等设备进行,具有四大优点:

一是清洁环保,道路密封胶加热在灌封机中密闭进行,不会形成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是美观,灌封机可以设定道路密封胶的加热温度,保证加热的道路密封胶保持一定的稠度,从喷枪出来的密封胶在压头下完全填满沿裂缝开出的坑槽,不会形成外溢。也不会因为热胀冷缩造成密封胶填不满道路裂缝的情况,提高了道路灌缝的美观程度,提升了道路设施的整体美观度。

三是实用,道路密封胶灌缝后密封胶与道路面层形成一个整体,一般经过15分钟的冷却即可开放交通。对于车流量越来越大的城市交通,道路密封胶灌缝工艺无疑是市政道路灌缝的首选工艺。

四是耐久,道路密封胶耐久性强,抗寒、抗高温、耐老化。在灌缝时需加热到250℃左右,因此能够抗高温。夏季高温时不会被行驶的车辆带走,冬季不会由于低温收缩使之与裂缝相结合的部位分离,与道路面层形成一个整体,有效阻止地表水沿着裂缝渗入到路面结构层中,一般道路密封胶灌缝可使用4―5年,大大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四、经济效益分析

按现行材料价格信息统计分析计算,采用道路石油沥青对道路裂缝进行灌缝,其费用约为3元/长米;采用道路密封胶对道路裂缝进行灌缝,其费用约为10元/长米。

道路石油沥青灌缝,每年一次。年平均费用是3元/长米。

道路密封胶灌缝,灌缝后可以保持4―5年,甚至更长时间。以保持四年计算,年平均费用是2.5元/长米,其费用低于道路石油沥青灌缝费用。用道路密封胶替代道路石油沥青进行1万长米道路裂缝灌缝,每年可以节约资金0.5万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拥有量逐年增加对市政设施尤其是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裂缝灌缝不仅要美观、实用、耐久,而且要清洁环保,采用道路密封胶进行道路灌缝具有以上特点。道路密封胶进行道路灌缝在唐山市城市道路裂缝处理中尚属首次,通过一年多的行车观察,密封胶灌缝处没有出现开裂、脱落的情况,效果良好。道路密封胶新型灌缝工艺不仅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提升了市政设施的整体养护水平,又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2012年,我们对建设路、北新道新增裂缝和新华道道路裂缝进行了道路密封胶灌缝,灌缝长度约40000长米。今后,道路密封胶灌缝工艺必将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设施维护工作中。

作者简介:

刘海涛

出生年月:1974年1月

职 称:高级工程师

吴 军

出生年月:1971年9月

道路设施维护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机电系统;日常管理

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的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多年来如何对市政道路机电系统进行有效维护和管理,既保证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又使维护投资得到控制,是市政道路机电管理者一直学习研究的课题。

一、 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政道路网的基本成形,城市通车里程的日益增加,机电系统在市政道路运营中担负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市政道路的照明、监控、通信和稽查工作。我国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研究和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部分技术还不很成熟,机电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机电系统的管理与设备维护。主要是规范有关行为,包括对设备的操作、使用、保养、维护、检测、改造和更新,目的是使机电系统达到最佳的状态和实现最高的运行效率,实现市政道路最合理、最有效的整体运作能力,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市政道路的机电系统是复杂的,中间环节较多,如就监控系统而言,一般分为外场设备、监控室、监控中心等。外场设备主要是路段监控设施,而一般路段的设备还有较为细致的分类,设备种类繁杂这是日常管理、维护的困难之一。(2)机电系统的管理过于分散,评判标准难以统一。目前由于我国在市政道路建设机制以及运营管理机制的不同,机电系统管理方面显得分散,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模式,相关方面的运作较为混乱,这对于我国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管理而言是不利的,对于市政道路本身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瓶颈。这是由于发展历史、地理位Z、系统技术现状以及企业整体上的传统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条件所限制的一个结果,造成管理过于分散,评判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市政道路专用设备制造企业较多,但使用标准不同。从设备接口及软件接入点来说,有许多不同标准,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行业设备标准迫在眉睫。(3)对于机电系统的安全环境重视不足。在市政道路施工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一定漏洞和不足。加之施工设计考虑不周或实际情况和设计不符等因素而导致工程建设遗留隐患,有时施工方的责任心问题和日常使用的误操作等诸多因素,都成为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潜在不利因素。

二、 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的日常管理内容

市政道路机电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监控两大系统及供配电设施。市政道路机电管理是发挥道路设施控制与管理功能的主要辅助系统,是对市政道路机电设备实施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工具。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市政道路快速、安全、高效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机电系统提供良好的管理与维护是保障机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前提。下面就日常维护工作进行探讨:(1)工作人员的日常维护。市政道路的各个管理处的行政人员包括运营单位领导、道路监控中心等一线人员,都要积极参与机电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他们的日常维护主要是对机电系统设备进行日常的处理、防水处理、防锈处理,对机电系统的内外场设备作定期的保养, 如果没有定期对其进行内外保养,机电系统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日常维护就是机电系统的现场设备管理与维护,主要工作就是针对现场机电设备工作的运行特点,有效地按照操作规范对设备正常操作运行, 保证各个道路的正常秩序, 使整个机电系统运行处于优质、高效、安全的最佳状态中。(2)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市政道路机电系统一线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仅仅局限于日常管理与维护还远远不够。运营单位要始终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放在第一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机电系统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业务技能考核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全面检查运营单位的技术人员独立处理机电系统性能故障以及紧急状况下的协调配合能力,组织开展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和考评机制都是机电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 关于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科学的机电系统管理体制。由于市政道路机电系统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成百上千、分布线路长且分散,而设备故障的排除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建立反应快捷的设备维护维修梯队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下面就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三级维护”为基准的无缝隙管理体制:以“三级维护”为整体构架, 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和健全专职维护员制度以实现机电设备的无缝隙管理。“无缝隙管理”的实施:机电设备的日常无缝隙管理,通过“日检”、“周报”、“月查”、“考核” 来实现。“日检”是由专职维护员每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并做日常维护;“周报”是专职维护员汇总一周站内机电设备维护及维修情况上报分中心级;“月查”是由分中心级对站内设备的维护管理情况做出检查,汇总存档, 并针对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出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考核”是由中心级每季度对分中心级和站级做出综合业务工作评测。(2)科学制定养护计划。根据机电设备的安装使用位置、城市拥堵路段的车流量以及运行时间及故障出现的频率和部位,结合运行环境,既对每台设备进行分析,又和同类设备进行对比分析及对设备进行归纳分析。市政道路机电设备虽然种类繁多,设备成百上千,但市政道路的站与站、车道与车道、广场与广场的设备类型基本相同,这就有利于对同类、同种设备的分析和管理。只有系统的分析, 结合年度维护资金预算,才能科学制定该类设备及系统的维护计划,调整巡查频率和维护时间,才能确定设备的大中修计划。根据对系统设备的分析,才能确定系统是否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或技术革新等。这样,设备维护才能做到轻重缓急、维护为主、维修为辅、科学管理。本着修旧利废的原则,合理科学地制定维护计划,可减少设备的故障率,节约维修成本。

四、结束语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我国很注重市政道路的修建。目前,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绩,以通信、监控、照明供配电等系统组成的机电系统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投入使用,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在要求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及其相关事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证市政道路机电系统和机电设备运行的相关工作有效展开,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华.市政道路机电管理[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08)

[2]李凤丹.探讨市政道路机电系统维护模式[J].北方交通.2007(08)

上一篇:生态农业建设范文 下一篇:道德教育宣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