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18 01:26:09

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

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篇1

【关键词】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协同创新 专业服务产业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65-02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最主要是把学校与企业联合在一起,而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和服务是校企合作主要结合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共性需要是最佳结合点。目前,多数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而实训基地的校企协同建设与使用,发挥其“教学培训中心”“创新研发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的功能,成为企业员工生产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共享人力培训资源,偏重于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重点关注工艺革新、新材料开发使用和设备技术的改进提升,其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很强,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效益。

一、轨道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分析

目前,轨道工程专业的市场要求与传统的铁路交通岗位需求发生显著的改变,传统的铁路岗位特点以地面线路施工管养为主,而目前随着高铁与城市轨道的快速发展,轨道工程专业的岗位重点转向了高架桥、隧道与地下空间的施工,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均比传统铁路运输有了显著提升,国内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起步不久,多数院校是在整合传统“铁道工程”“路桥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开办的,不能满足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的需要。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最主要是把学校与企业联合在一起,两者的最佳切入点是人才培训。而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正是承担高职学生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培训的最佳共同载体。并且,可以利用实训基地的项目设备和基地师资,进行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科研开发与生产技术服务。

因此在轨道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时,具体分为三大功能目标,如图1。第一,基地定位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教学培训中心”。基地可以支撑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引领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向,培养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向其他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提供教学资源共享、培训认证,为轨道类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仿真环境的实训条件,具有较大规模的轨道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功能。第二,瞄准产业科技前沿,引进工程环境,引进行业标准,引进企业考核办法,贴近学业,贴近企业,贴近就业,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研资源,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过程中,发挥“创新研发中心”的功能。第三,利用项目设备和基地师资,组建“技术服务中心”,承接常规工程任务(见证取样材料的检测、工程施工图绘制、招投标标书制作、生产资料管理等),服务于企业的生产需求、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成为“产业服务中心”。

二、轨道工程专业特色教学实训基地协同建设

由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其特种岗位需要配备大量的特种工程人员,轨道工程专业特色实训基地建设,有着其他实训基地不可代替的重要特殊地位。而校企协同构建轨道专业特色实训基地,不仅在建设主体上有其鲜明的行业特色,而且在实训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管理,人员技能考核等方面形成鲜明的行业特色。因此轨道实训基地的校企协同建设与以往的实训建设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具体建设模式见图2。

(一)以轨道工程专业岗位特点为导向,建设特色实训基地

以轨道岗位工种任务为载体,构建全真模拟实训基地,以工程实体为背景,探索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的新型工作教学项目,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由课程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顶岗实习组成的“课证赛融合”的实训项目。

以具体工程为背景,根据轨道施工生产过程,以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应具备的工程图识读、施工组织、项目管理、质量检测等岗位能力为指导,按区域功能区分,建设实训工场;与此同时,进行实践环节的设计,形成由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组成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按“课堂与工地同一、教具与工具同一、学生与项目管理同一”的思路,利用学校和工程施工企业的资源,设计开发教学情境,聘请工程施工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让学生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在全真模拟的轨道工程职业氛围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做中学”“学中做”。

(二)校企共管实训基地

企业在使用轨道工程实训基地的同时,引入企业管理规范等方式,实行类企业管理,根据生产实践需求,提供教学素材导向。通过为就近施工企业提供试验场地、备件仓库等方式,让利企业,吸引企业投入。针对性地从企业回收尚能够进行实训利用的机械、工程构件,补充实训设备,同时收集企业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施工工艺和设备的资料,充实实训基地资料。校企共同组织、参加、承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科技文化活动,校企共同策划组织开展系列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企业派专家技术人员参与策划、评判。校企联合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加强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企业参与建设管理实训基地的最佳切入点。

(三)校企协同开发建设实训课程

全面引入企业标准、行业规范、实际生产任务、考核评价方法等,开发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项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建设校内全真模拟实训基地、稳定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全真模拟、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实训课程教学以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展开(采取提出任务、教师示范、实施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综合教学步骤),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根据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分析法、项目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全真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与工作任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同时,不断推进形成性考核,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考核方式除笔试外,增加口试、答辩、现场测试(操作)、职业技能考核等多种考核形式,实现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注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校企协同提升轨道工程实训基地创新服务能力

在高速铁路、区域城际轨道、城市地铁、轻轨等线路设计标准高,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量使用的新形势下,以往的原材料检测服务,基础工务培训等陈旧的技术服务已经不适应现代轨道交通建设的需求,因此必须从技术水平提升和贴近企业施工要求入手,提升轨道专业实训基地的创新服务能力。

(一)校企协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的研发应根据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结合轨道行业特点建设互补专业实训基地。推进系列工程技术服务能力,打造院校、企业在轨道交通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试验平台,为工程新技术实验提供技术平台,开展轨道交通应用项目研发、新技术应用测试、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工艺优化等研发工作。

企业公司依托在校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在高性能工程材料领域可以申报专利,拥有核心技术,轨道专业安排专业教师全职参与企业公司的技术开发,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和实力。轨道实训基地建成后,校企双方将进一步加强科研、技术、人才方面的合作力度,使基地研发中心在工程新材料和施工工艺监控领域保持技术优势。

(二)校企联合提升服务生产能力

通过实行校企合作,发挥高职院校的应用技术优势,探索开展大型高新设备维修、检测、联合技术攻关等技术服务的新模式。以轨道施工精调等新型施工控制指导项目为载体,发挥学院应用技术优势,通过建立控制测量系统开发、轨道板、轨排精调测量等进行施工监控指导、隧道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开发等方式,提高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突破传统的仅依靠常规技术检测服务、常规技能培训等较低层次的技术服务。

成立“轨道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通过品牌化的技术服务策略,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每年与企业进行技术服务。“轨道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主要承接轨道施工监控检测项目,涉及新设备试验使用、轨道施工精密测量监测、轨道施工自动精调、高性能材料设计施工、边坡加固设计监控、路基稳定的设计监控、改造及维修等工程领域,企业只需投入少量资金便可在原有设备和人员的基础上完成材料性能提升,为社会提供轨道工程技术开发服务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窗口,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社会。

建立深度校企合作,依托轨道工程实训基地协同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轨道实训基地的“教学培训中心”“创新研发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功能,校企协同全面提升轨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轨道工程专业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稳步提升轨道工程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教育教学、创新研发与社会服务,三者在轨道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中相依相存,三者并举促使轨道专业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协同构建轨道专业创新服务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将使基地的创新技术竞争力更加有优势,社会服务优势更加明显,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为轨道工程建设产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田洪滨,张俊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提升实训基地水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4年重点项目(2014JGZ169)

【作者简介】何壮彬(1981- ),广西合浦人,硕士,男,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新材料及结构。

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篇2

关键词: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长轨;无缝线路铺设技术;施工措施

1 引言

作为西北地区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郑西客运专线沟通了西北各个城市的联系,对于西北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郑西客运专线东起郑州,西至西安,正线全长484.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与普速铁路相比,大大缩短了郑州和西安两地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全程为两小时左右。郑西客运专线不仅是西北地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同时也是我国首批开建的3条设计速度达350公里/小时的高标准铁路客运专线之一。

郑西客运专线铺轨I标正线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由中铁二十五局承建,施工起点为荥阳南站东端,终点为函谷关隧道中心,起讫里程DK21+135~DK274+900,全长246.93正线公里,折合正线单线公里493.86公里。本标段有荥阳南站、巩义南站、洛阳龙门站、渑池南站、三门峡南站和灵宝西站,铺轨期间办理开站业务,供来往机车、车辆及上道设备会让、存放。洛阳龙门站位于本标段的中间位置,并且是大型中间站,是长轨列车中转、线路扣配件及设备上道的主要车站,在洛阳龙门站设临时调度指挥系统。站内正线高速道岔铺设采用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床施工方法现场原位铺设,需要满足长轨运输通道或者长轨运输车的会让条件,如果满足不了运输及会让条件则先铺设临时道岔过渡,在长轨铺设完成后,拆除临时道岔再进行正线道岔铺设,普通站线道岔与站线长轨铺设同步进行。本标段长轨铺设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跨区间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施工工艺技术,全线采用500米单元长轨,采用前拖拉后推送铺轨法进行铺设,K922型现场移动接触焊轨设备焊接。作为以后高速铁路轨道铺设技术的发展方向,郑西客运专线所采用的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长轨铺设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技术进行总结,以期通过文中的总结分析对铁路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长轨铺设技术的研究起一定的帮助作用。本文主要从轨道铺设的基本步骤、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等几方面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长轨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铺设进行总结分析。

2无砟轨道长轨铺设总体施工步骤、作业方法、工序流程

长轨轨道铺设与普通轨道铺设具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体现在施工工艺上,还体现在施工的作业流程上。针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所采用的长轨轨道铺设方法为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方法,作业流程较为复杂。郑西客运专线铺轨I标在洛阳南设置一个存轨基地,配置两套株洲产WZ500改进型铺轨设备,以现场500m长轨一次拖拉放送入槽的方法,左右线两台铺轨机相隔3天时间,由洛阳南铺轨基地按先郑州方向后西安方向铺设。共4台套移动焊轨机完成单元轨焊接、应力放散锁定焊接施工。长轨拖拉放送、单元轨焊接、应力放散锁定焊接相距一定间隔同步并行组织施工,以减少工程线运输列车车轮对焊接接头的伤损。

新设车站站线和动车所(段)有砟无缝线路按换铺法形成,先采用25、12.5m标准旧轨铺设就位,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稳定作业后,更换成500m长轨,并完成单元轨焊接、应力放散锁定焊接,最终形成无缝线路。站内正线高速道岔采用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床施工方法现场原位铺设,会让股道道岔采用临时道岔过渡。

总的来说,项目部进场之后总体的施工步骤、作业顺序及流程为:存轨场设置长钢轨运入存放长钢轨运出铺设单元轨节焊接应力放散和锁定轨道精整、测量及打磨轨道验收。并且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实行紧密流水作业方法循环施工。在整个作业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对于整体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郑西客运专线施工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但是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集体攻关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2.1 存轨场的设置

根据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公司的要求,洛阳南铺轨基地要建成具备400km存轨能力的长轨存放场,以保证铺设无缝线路的500m长钢轨能源源不断地从郑州局焊轨厂或全国各焊轨工厂运来和供应到铺轨现场,按照工期要求铺设完成。郑西客运专线铺轨I标工程铺轨基地设于洛阳南李屯站LYK9+670客运专线北侧麦地,洛阳南李屯站位于铺轨I标工程的中央位置,距离施工起点150公里,终点120多公里,有利于施工组织。并且该场地比较平缓,地面标高与既有洛宜支线高差仅约4米,有利于与既有线便接,铺轨基地临时线路在洛宜铁路李屯站东咽喉安全线LYK9+129处引入。铺轨基地设1条装卸线,设置32m跨度2T龙门群吊32架,500米长轨存放台1座,长轨存放台C20砼基础梁101根,梁间距5米。基本满足具备400km存轨能力规模的要求。

2.2 长钢轨运入存放

本标段500m长钢轨按存轨的方式解决。2008年11月上旬,洛阳南铺轨基地400km存轨规模存轨场建成,从2009年1月开始每个月存轨100km,至2009年4月完成400km存轨。铁道部协调各焊轨厂根据每月存轨计划,将500m长钢轨采用厂制式长轨运输车(按四层14km每车装车)从焊轨厂经京广线、陇海线、焦柳线、洛宜支线、李屯站送达洛阳南铺轨基地存轨场。

2.3 长钢轨运出铺设

铁道部、郑西公司统筹解决长轨专列,本标段配置三列拆装式长轨专列,完成从存轨场至铺轨现场的长钢轨装卸、二次转运,实现长钢轨的不间断供应。

按铺轨计划表组织长钢轨运输车在存轨场装车线装车,拆装式长钢轨运输车按两层6km每车装车。每层钢轨经核对无误后,进行锁定,防止运输途中钢轨串动,危及行车安全。本标段采用株州产WZ500改进型铺轨机,按一次性拖拉入槽式铺轨作业法铺设无砟轨道长钢轨,每隔5~8根枕安装一组扣件,确保工程线运输安全。机组主要由长轨条牵引车、滚轮、动输小平车、滚轮小车Ⅰ、滚轮小车Ⅱ、滚轮小车Ⅲ、分轨车、钢轨运输车(首车)、钢轨运输车-1、钢轨运输锁定车、钢轨运输车(尾车)等组成。经必要的列检作业后,采

用DF4型内燃机车以推送的方式将长轨车推送到位,大于12‰的坡段,按双机推送。运输车按前分轨小车前轮中心线距已铺好钢轨末端约350mm处停好就位。当运输列车停好就位后,迅速安放铁鞋。松开要拖拉钢轨的锁定装置,将分轨导框调到与拖拉钢轨位置相应的宽度,用牵引车上的卷扬机钢丝绳(带夹轨器)到长钢轨运输列车上拉钢轨,用推送装置推送钢轨至牵引车钢轨夹钳处,将钢轨头与牵引车钢轨夹钳锁固好。牵引车拖拉钢轨前行,在无砟轨道轨枕边缘(靠近前进方向),每隔12m左右放置一对滚轮。牵引车在施工地段运行限速5km/h,离末端还有10m时,拖轨机降速至0.5km/h,钢轨末端滑下前分轨小车滑槽时立即停车。把钢轨平稳拖拉到与已铺好的钢轨连接,安装钢轨夹轨器。依次取出滚轮,直线地段隔7上1、曲线及大坡度地段隔5上1上紧一组扣件,接头前后各3根轨枕扣件应安装齐全。用运输小平车收取滚轮,在牵引车尾部平台码放好。铺轨列车以不大于5km/h的速度推进,进行下一对长钢轨的拖拉放送。WZ500型铺轨机铺轨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科研;试验;铁科院

0 引言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延伸、相互促进、互为客源、资源整合的有机联系,铁路行业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铁科院)于1965年开始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承担了北京地铁 1 号线的工程试验、施工难题攻关、轨道设计、车辆选型、调度指挥等工作,并建设了隧道1:1模型试验室,为北京地铁隧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在北京地铁运营初期和运营过程中,参加了工务系统改造(如钢轨磨耗问题、减振降噪、轨检车研制等)、车辆改造(如转向架、制动、牵引系统)、调度系统升级等试验和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初步形成了轨道交通专业的专家队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更加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铁科院充分借鉴铁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系统化的专业服务。一是开展标准制定、试验检验、系统评估工作,承担先进管理理念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示范服务;二是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研究开发与提供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性价比优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产品,为振兴装备制造业,落实国产化政策贡献力量。

1 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1 体现社会责任,做好城市轨道基础性工作

1.1.1 积极参与城市轨道标准化工作,开展产品标准体系研究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标准尚未形成体系,特别是由于车辆与机电设备产品缺乏技术标准,远不能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需要的现状,铁科院组织专家开展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机电设备产品标准体系”的研究。结合w t o / t b t 协议中技术方面的法规和标准划分,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自愿性标准的实施性特征,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与编制,重点包括城市轨道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轨道及环控等技术门类。标准体系体现了设计、招投标、监造、检验、安装、调试、联调和运营维护等各层面的需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该标准体系的研究成果已被建设部编制的相应产品标准体系所引用和采纳。

1.1.2 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发展战略与技术政策的研究与编制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机电设备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与技术政策的研究与编制,体现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和落实装备国产化战略的基础性工作。铁科院依靠轨道行业装备系统的研发、检验、试验和人才专业齐全的综合优势,以及长期参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咨询、工程监理、工程管理、系统集成和综合联调的实际经验,顺应国内、外城市轨道技术发展趋势,参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在管理与技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1.3 充分利用东郊环行试验基地,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机电系统试验

      铁科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拥有亚洲惟一的环行铁道试验线,已建成大环试验线、内环线、内环复线、探伤试验线、站场线、入环线、联络线、三角线、展示线等试验线路 40 多 km,承担铁路高速、提速、重载、货车可靠性、通信信号等各项试验。基地基本具备了a型车辆的型式试验能力,并于2006年初进行了国产化 a型城轨车辆的型式试验。利用环行试验线进行机车车辆、铁道建筑、通信信号、铁道电气化设施、客货运输、特种运输等多专业的科学试验。主要试验有:国产电力、内燃机车的研制参数及性能鉴定的各种试验;进口电力、内燃机车的验收和性能试验;国产与进口车辆的制动和走行性能试验;线路结构和线路强度试验以及线路部件(包括钢轨、轨枕、弹性垫层、扣件等)性能试验;路基承载力和路基变形试验;轮轨关系的综合试验;有线及无线通信设备性能试验;各种接触网悬挂方式与其零部件性能试验;各种供电方式(at,bt,大同轴电缆及直接供电)的试验;货运重载列车牵引和制动性能试验;客运列车扩大编组的牵引和制动性能试验;组合列车遥控遥信同步操纵的试验;长、大、重及特种危险品的运送试验;准高速(160~180 km/h)机车车辆及线路试验等。为充分利用东郊环行试验基地的优势,铁科院承担了城市轨道车辆和通信信号的验收试验,车辆和信号系统、车辆与通信系统、车辆和供电系统的综合试验等工作。

1.2 体现知识价值,创新咨询服务

      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机电设备总监理服务为契机,铁科院开展了系统的、规模化的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咨询服务,以“小业主、大社会”为原则,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

      (1)创造市场。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为业主推荐、策划更高技术含量的服务项目,共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了项目的示范意义和服务的增值。

      (2)满足用户需求。积极解决影响工程全局的紧急问题,以“工程利益第一、业主需要第一”为宗旨,为业主提供需求服务,满足业主的迫切需要。

      (3)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咨询服务。工程咨询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诚信,还要为业主负责、为工程负责、为社会负责,以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咨询服务。与此同时,通过专门聘请资深专家深入咨询服务,提供用户急需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弥补用户在经验和技术上的不足。

      (4)提高工程咨询服务水平。在知识平台上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咨询服务的项目经理层、专家层、管理专家层的服务保障体系,形成金字塔式的风险规避机制,保证工程咨询的服务水平。

1.3 体现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高技术含量的机电系统产品

      铁科院作为产业型科研院所,积极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一方面是智力服务的转化,另一方面是成果的转化。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和管理的互通,决定了铁路的许多科研成果能够满足城市轨道的具体需求,迅速地向用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目前,铁科院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提供的产品主要包括: 工务、机务检测设备(轨检车)、维修养护装备(架车机)、信号系统产品、基础制动产品等。另外,还积极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产品研发和国产化直通式微机控制制动系统的装车试验工作。

2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1 发挥科研优势,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性研究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难题,在安全技术、施工技术、新型材料、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等方面加强基础性研究,如轮轨关系、控制系统、检测技术、防水技术、减振降噪等方面的研究,为完善设计、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创造基础性条件。

2.2 保障技术先进,实现城市轨道系统制式的适用化和多样化

      近十几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系统制式上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并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合理的适用范围。铁科院通过研究和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先进技术,为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的合理应用从经济、技术、运营和环境角度提供全面支持。

2.3 利用有利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和许多其他产业发展过程一样,都会遇到各类人才的缺乏,这是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铁科院利用铁路高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和资质,以及成熟规范的培训经验和条件,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和培育的有效机制。在项目实践中,形成传、帮、带的机制;积极利用铁路高新教育基地和业内专家的有利资源,以研讨、考察、交流等方式,实现系统化培训,有效地形成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多专业的培训和交流机制。

2.4 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研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产品

      国家装备制造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技术政策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的国产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积极研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产品,是铁路行业科技型企业应尽的责任。铁科院通过积极参与研制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车辆制动系统与应用、自动售检票关键装备和软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检测和维修养护装备,具备了实现高技术含量、专业化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的能力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创新产品。

2.5 保障系统安全,尽快建成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检验基地

      面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为了保证城市轨道车辆运行安全,提高城轨车辆国产化水平,规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促进城市轨道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尽快建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试验检验基地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通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验收试验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用基础试验研究中心,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主试验检验体系,实现城市轨道车辆验收试验、通信信号验收试验、车辆和信号系统综合试验、车辆和通信系统综合试验、车辆和供电系统综合试验的功能,从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

3 结束语

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篇4

关键词: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市场需求;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就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40-03

市场分析

从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用蒸汽机车牵引的地下铁道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至今,轨道交通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具有高效、经济、节能、环保等优点,轨道交通日渐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近几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全国城市轨道行业基层岗位急缺城轨运营管理人才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0》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共有13个城市拥有49条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运营里程达1425.5公里。据悉,按照规划,这个数字到2020年将猛增至6994公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所需员工数为50~80人,按照到2020年规划新增5569公里计算,10年内城市轨道行业所需员工数为28~45万人,每年平均新增从业人数为2.8~4.5万人。其中,运营管理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1/3。由此可以确定,全国城市轨道行业运营管理人员每年的需求约为0.9~1.5万人。根据各城市最新规划,目前我国内地共有47个城市规划了总数超过30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未来总里程将超过1万公里。因此,全国城市轨道行业大量的基层岗位急缺城轨运营管理人才。

未来西安市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缺口大 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按照《西安市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西安市将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进度,地铁二号线已于2011年正式通车运营,一号线2013年通车运营,三号线2015年通车运营,规划新建的地铁四、五、六号三条线路总长为95.7公里,规划年限为2012~2018年。预计到2018年,西安市将建成6条地铁线路,通车里程达到191.7公里,目前正式通车运营的地铁二号线全长仅有20.5公里。按照到2018年规划新增171.2公里计算,到2018年,西安市所需城市轨道行业员工总数为8560~13696人,其中,运营管理人员的需求为2853~4565人。为适应大西安规划发展需要,西安市的远期规划是建设15条地铁线路,总长约550公里。可见未来西安市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缺口较大。

建设现状

虽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人才需求数量大,但同时对轨道交通领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对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更高。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开办相关专业的学校还不是很多,已开办的专业还不够成熟。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没有形成真正体现高职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开办城轨交通类专业时间不长,没有现成可参考的模式借鉴,所以课程设置体系基本遵循传统的专业设置模式,即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没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培养目标无法与行业发展相适应。

学校专业教学与职业要求结合不够紧密 城轨交通行业的技术、设备发展更新快,职业标准不统一,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学科课程多,与就业及工作相关的课程少,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用不一致,专业课程设置难以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

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城轨交通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的交通行业领域,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师是由相近的交通运输专业教师转换而来,深入轨道交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师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培养水平有限。

学校难以承担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建设费用 由于轨道交通实训条件投资费用大,学生的实训主要依靠到轨道交通企业现场进行实习参观、培训,或者通过模拟设备培训。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学生的收费标准与现行的学费标准有较大差距,学校在实施实训过程中的经费困难较大。

缺乏与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相适应的配套教材 作为新兴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引进的技术、管理理念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轨道交通技术发展之快也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在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相适应的教材,没有切合城轨运营管理专业教学需要的教材,直接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质量。

培养目标

由于上述原因,应着力解决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确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适应轨道交通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尤为重要。

在充分了解国内高职院校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存在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地铁公司及相关企业中高职学生所能胜任的轨道交通工作领域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票务管理、站务管理、客运组织及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知识、技能、态度:具有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基础的专业英语识读、会话能力;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车站设备、牵引供电、车辆的系统知识;具有车站客运服务、客运组织、票务管理的能力;具有行车设备管理、行车安全管理及施工检修作业管理的能力;具有车站运行组织及行车事故先期处置与分析的能力;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具有安全管理和操作环境控制设备的能力。

岗位定位

在明确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从业所需技能、知识、素质的基础上,依据城轨运营管理的就业岗位和相应岗位群的需求,充分涵盖行车运营技术与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学生发展空间和就业岗位特点,可确定“梯度推进”的三个层次、七个岗位的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和相应岗位群。所培养的学生应从站务岗位做起,在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达到胜任车站值班岗位的目标,最终以行车调度岗位作为可持续发展方向,具体如表1所示。

基于对地铁日常运作过程中各岗位工作任务的总结,可归纳出与站务员、车站值班员、车站值班站长、行车调度员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

站务员主要工作职责 (1)售票处售票、检票、处理坏票、补票;(2)从售票机收集票款和更换票盒,从出站检票机收票及更换票盒;(3)站厅和站台等处的站务工作,向需要帮助的乘客提供服务;(4)车站售票设备和其他设备的操作;(5)监视乘客客流情况,巡查出入口、站厅和站台;(6)监控设备的维修情况;(7)处理乘客问询;(8)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车站值班员主要工作职责 (1)车站车票管理、现金管理、台账报表填写;(2)检查车站控制室摆放的客运服务备品是否齐全且状态良好;(3)AFC系统设备状况和票务处情况监控;(4)自动售检票系统操作,出现故障时,配合故障的检查、维修;(5)检查票务备品是否齐全且状态良好;(6)监控车站客流情况、采取措施疏导大客流、及时增设临时售票处;(7)回答乘客询问、乘客事务处理及站台广播;(8)车站施工作业登记、施工安全监控;(9)监控当班员工服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醒;(10)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车站值班站长主要工作职责 (1)ATC出现故障而联锁正常时的车站组织;(2)联锁出现故障时的车站组织;(3)日常及特殊情况下的票务管理;(4)日常车站客运服务;(5)换乘站、突发大客流客运组织;(6)当班站务员、值班员的管理;(7)处理、记录乘客投诉;(8)消防安全管理;(9)车站相关报表填写;(10)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行车调度员主要工作职责 (1)行车系统运营监控;(2)组织列车投入正线运营、监督列车由入库线回库;(3)调整晚点列车运行方案使列车恢复正点运行;(4)各类列车按照运行图要求,运行终止或完成入库作业;(5)施工计划的审核、施工安全距离的确定、施工实施步骤的制定;(6)核对施工信息,确认各项准备到位;(7)施工令的、施工检修实施过程监控;(8)触网停电、人工点、动车调试、重大施工组织;(9)核对施工检修作业的各项因素,施工现场清除,注销命令号;(10)突发事件处理,恢复按图行车的运行秩序。

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研究分析是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大发展、交通职业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通过分析研究,解决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定位等问题,可以为国内同类院校在开设同类专业时提供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顾准.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1-174.

[2]尚伟,黄兆媛,杨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误区[J].现代教育科学,2010(6):152-154.

[3]于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平衡探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11-112.

[4]仲岩.中国与北美国家职业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1(11):154-155.

[5]张晓玲.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与培养改革[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2):12-14.

[6]谢莉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32):43-47.

[7]黄元亮,严冬松.系统仿真促进列车牵引供电技术的发展[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8):5040.

[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0[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10.

[9]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31-139.

[10]王成涛,张健明.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25):14-16.

[11]Jose A.Some insights on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09,9(2):8.

[12]Rob M P Goverde.Railway timetable stability analysis u-sing max-plus system theor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B,2007,41(2):179-201.

作者简介:

薛倩(1978—),女,河南焦作人,硕士,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卫小伟(1975—),男,西安蓝田人,硕士,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信息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交通智能控制。

赵晨(1982—),女,河北辛集人,硕士,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与高职教育。

赵志敏(1983—),女,山西阳高人,硕士,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轨道交通。

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篇5

1.《轨道交通站场》精品课程建设背景

《轨道交通站场》是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特色必修课,它主要讲授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正线设计、车站配线及布局设计、车场线路与布局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这门课的特点是多专业交叉、多层次互动融合,它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几个阶段衔接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与城市规划、交通设计、轨道工程、运营管理等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课程主讲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主讲教师而言,要求教师知识面宽、专业素养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要求学生掌握线路设计与站场运营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才能够成为提前介入规划设计阶段、具有较强理论及实践技能的运营高级技术人员。

目前,国内关于轨道交通场站设计的相关课程主要集中在铁路交通方式方面,如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铁路站场及枢纽》,而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的专业课程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可借鉴资源十分有限。为实现卓越计划“零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轨道交通站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网络化教学资源亟待完善,最终旨在建成能够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的一门特色精品课程。

2.《轨道交通站场》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材、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只有相关方面协同并进,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切实提高,也才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1]。为此,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轨道交通站场》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找准切入点是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的关键。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稳定的教学团队、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2]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是一个技术更新发展快的特色专业,虽然拥有一支学历、年龄、学缘结构较好的师资队伍,但其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行业背景缺乏;另外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研究,缺乏有企业工作经历,因此,整体缺乏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这严重制约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障《轨道交通站场》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

2.2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3]。《轨道交通站场》是一门对现场知识和实践性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本门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恰当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轨道交通站场》课程开设的初期阶段主要是由知识渊博的中老年技术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工担当理论主讲教师,分专业(铁道工程专业教师主讲土建与线路设计,运营管理专业教师主讲站场布局与运营管理)进行模块化的课程教学辅导,并全程带教校内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逐渐成为课程主讲教师。在本课程建设期间,课程主讲教师到上海申通地铁线路控制中心、车站、车辆基地完成了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并搜集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从分专业教学(分线路设计和站场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站场设计与运营管理教学内容独立分离)变革为设计与运营紧密结合、分对象主体(分正线篇、配线篇、车站篇和车场篇教学,每篇内容设计与运营知识互动融合)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和更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2.3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并驾齐驱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科学合理的教材在《轨道交通站场》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材内容和结构上,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时筛选补充与城市轨道交通站场设计的新内容,教材中增加工程实践中应用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2010年由学院教师和上海申通地铁公司协作,分模块编写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精品课程是长时间潜心积淀的成果,精品课程是突破常规、前瞻创新的成果。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轨道交通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卓越计划”对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郝桂荣,高东明.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4),2007:41-44.

[2]胡华.产学研合作教育下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教学交流, (11) ,2010: 1-2.

[3]冀满祥.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J].高等农业教育,(4),2005: 54-56.

[4]王国强,高翔.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电脑学习,(2).2010: 47-49.

[5]石良武,王建明.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 (2) ,2006: 45-49.

基金项目

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篇6

[关键词]高职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93-01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有地铁、轻轨、独轨、磁悬浮等类型,号称“城市公共交通主动脉”。 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届时轨道交通将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发挥主体作用。

1 行业形势与专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各种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地铁公司等用人单位对城轨运营专业的人才需求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大幅提升。为加强专业基本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专业的教学标准便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下称“城轨运营”)专业历时近一年,编制了一套完善的专业教学标准,作为指导教学的准绳。专业标准是高等职业学校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2 制定专业标准的基本原则

城轨运营专业教师经过多方调研,进行了产业发展现状趋势调研、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调研、国内外职业岗位标准、资格调研及用人单位调研,同时充分论证召开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研讨会、专业标准与规范研讨会、产业行业职业与专业研讨会,确立了制定专业标准的基本原则。

(1)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专业标准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对接职业标准,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2) 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推行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教、学、做”一体化。

(3) 主动适应深圳市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专业标准重点围绕产业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努力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3 制定专业标准的程序与管理

专业标准的制定程序分为学校层面与二级学院层面两个方面。在学校层面由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统一审定、编印。在二级学院层面,应切实组织人员进行调研论证,提交各专业产业调研报告、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和毕业生就业与跟踪调查报告等过程材料;并组织专业团队制定专业标准。鼓励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标准制定;还要组织专业教指委对专业标准进行审核。

4 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城轨运营专业的专业标准共包括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建设发展情况、培养目标与规格、就业面向、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及课程安排、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要求、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和需要说明的事项与附录等十一个方面的内容。各主要部分内涵解读如下。

4.1 专业建设发展情况

专业建设发展情况应分析本专业相关产业宏观发展状况、行业发展情况和地区企业状况,进行人才需求预测。我校城轨运营专业分别进行了待建轨道交通线路、已运营轨道交通线路以及交通运输业及相关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4.2 培养目标与规格

我校城轨运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车组织、票务组织、客运组织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设备维护技能,熟悉城市轨道交通法律常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主要着眼于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应掌握的项目技能等方面。

4.3 就业面向

我校城轨运营专业立足深圳,面向珠三角地区,辐射内地,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企事业单位从事客运组织与服务、行车调度、客车司机、票务管理、车站设备运用、接发列车等工作,同时也可从事铁路、公路运输客运、行车的相关工作。

4.4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明确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的学分和应取得的证书要求。我校城轨运营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够至少11分、249时。且应获得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至少三证。其中的专业技能证书有城轨站务员证书、城轨值班员证书等供选择。

4.5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是专业标准的精髓所在,应明确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专业核心课程简介、教学进程安排、考核方式及说明等。在专业课层面,我校城轨运营专业的课程主要有包含实训项目在内的20门专业支撑课程、7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7门专业拓展课程共34门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票务组织、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等。

4.6 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将实训项目集中在每学期最后四化进行,称之为“实训月”,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城轨运营专业在实训月中主要安排了城轨认知实训、票务技能实训、行车调度实训等项目。

4.7 教学及课程安排

我校城轨运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支撑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与素质拓展课分别占比26%、58.5%、16.5%、10%与8%,而且课内理论教学为1120学时,占比44.8%,实践教学环节为137时,占比达55.2%。

5 结论

专业标准在日常教学与专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坚定不移地执行其中的各项指标要求,则是比制定专业标准更为重要的工作。教学团队应形成自觉监督的保障机制,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执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何宗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10).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12级教学设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3.

[3] 朱宛平,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4] 陈志澜,泮红,吴维彪,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报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

[6] 招晓菊,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7] 丛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15(2).

基金项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五批校级教研项目《城轨运营特色专业建设的信息化拓展研究与实践》(JY2013226);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项目《水上智能交通中船舶航迹跟踪控制关键技术研究》(JCYJ20130401100513008)。

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篇7

摘要:有轨电车重新兴起,要求运行维护人员具有新的知识技能。上海松江区正在建设有轨电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车辆工程系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与这一新的行业融合,开展研究,调整实践环节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关键词 :有轨电车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城市新兴的一种先进的公交方式,已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具有运行可靠、舒适、节能、环保等特点,在世界范围被普遍推广,充满了光明的前景。如法国斯特拉斯堡、瑞士日内瓦、西班牙巴塞罗那以及我国的大连、天津、上海等城市,开始在城市中改建或新增现代有轨电车线路。2012年至2020年,我国现代有轨电车规划已超过250 0公里,工程总投资预计达30 0 0亿元,车辆市场规模达60 0亿元,年均需求75亿元。

一、松江区有轨电车的规划

根据松江有轨电车网络规划公示信息,不仅松江新城,整个松江区内的主要区域,如九亭镇、佘山镇、泗泾镇和松江老城,都在有轨电车网络的覆盖范围内。

2 0 16 年,先期建成的将是T 1线和T 2线。T 1线全长约15.6km,设站25座,可与轨道交通9号线、22号线换乘;利用既有的荣乐西、中、东路主干道,为老城区服务。T2线全长约15.3km,可在松江大学城站换乘轨道交通9号线,整体从松江新城穿过,带动新城地区发展。

从规划图上看,T1和T2线一期工程恰好形成了一个环形,集中为松江主城区提供服务。远期规划的T3、T4、T5线,则分别经过城区南部、洞泾镇、佘山旅游度假区,为这些地区与主城区的连结提供便利。此外,远期规划中还有一条从九亭镇到佘山的T6线。

T1至T5五条线路总长约64km,城区内设站90座,基本上每隔800米有一个站点。除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松江体育中心站和22号线新桥站外,有轨电车还将衔接9号线松江南站及22号线车墩站。

二、学院的专业设置

为了主动适应上海和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培养,落实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建立产学研合联盟,共同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学院现设有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交通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2个专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3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教育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方向人才培养定位主要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的运营维护保障,现代故障诊断及检修等领域,同时可延伸至整个轨道交通领域等,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与传统的铁道车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有较大差异。面对蓬勃兴起的有轨电车交通,需要在原有的地铁车辆内容基础上添加有轨电车新内容,使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培养的学生将会有更多的就业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车辆工程系实践环节内容的更新

车辆工程课程体系共包括四大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是整个大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该专业的实践环节有多种形式,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认证实习、岗位实习、生产实习、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相较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更快,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入有轨电车的内容更容易。

1.课程设计中引入有轨电车

修订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梳理更新。

教学目标:以先修课程电气制图、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检测与转换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车辆制动、车辆牵引与控制等理论课程为基础,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器元件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过程、设计资料整理和电气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城市轨道车辆电气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通过较为完整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及增强工作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1)理解电气线路的工作原理;(2)掌握常用电器元件的选用方法;(3)了解电气控制设备的图纸资料体系;(4)提高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工具书的能力;(5)提高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新加入课程设计题目有:有轨电车主回路过电压检测与故障示警电路设计,有轨电车牵引电路或辅助电路中温度检测与风扇控制以及故障示警设计,有轨电车主回路电流检测与过流故障处理方案设计,有轨电车牵引/制动控制电路设计,有轨电车受电弓及高速断路器控制电路设计,有轨电车车门控制电路设计。

完成每个题目规定为2.5周,具体要求是:(1)最大限度满足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对电气控制的要求。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是电气设计的依据,这些要求常常以工作循环图、执行元件动作节拍表、检测元件状态表等形式提供。对于有调速要求的场合,还应给出调速技术指标。其他如起动、转向、制动、照明、保护等要求,应根据生产需要充分考虑。(2)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应力求简单、经济合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指标,造成不必要的高投资。(3)妥善处理机械与电气关系。很多生产机械是采用机电结合控制方式来实现控制要求的,要从工艺要求、制造成本、结构复杂性、使用和维护等方面协调处理好二者关系。(4)正确合理地选用电器元件,以实用为原则。选用新型号电器可以提高可靠性,减小体积,尽可能不要选用旧型号电器。(5)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性、可靠性高,兼顾设备使用和维护方便。

2.在毕业设计中引入有轨电车

毕业设计时间为16周,一人一题,对有轨电车的进行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很多,这里给出2个课题为例。

(1)超级电容在有轨电车上的应用研究

有轨电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站与站之间的距离较短,电车需要频繁的启动和制动,会产生大量的制动能量。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以其功率密度大、充放电时间迅速和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完全符合有轨电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要求而得到广注。课题分析含车载超级电容的有轨电车运行系统的结构,设计一种适合有轨电车运行系统的非隔离式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超级电容的建模方法,分析单体电容的串并联均压问题,设计超级电容电流内环的控制策略。为了验证控制策略和选择参数的正确性,通过Mat l ab/S i mu l i n k对含车载超级电容的有轨电车运行系统进行仿真建模。

(2)有轨电车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拖动性能分析

同步永磁电机直接驱动驱动有轨电车,是当前最先进的驱动技术。使用同步永磁电机直接驱动,转向架无传统的齿轮箱,体积小,传动效率高。电车的启动加速度快,而且运营可靠,维护费用低。永磁同步电机通常采用磁场定向(f i e ld or i e nt e d c ont r ol,FOC)控制算法实现最大效率控制。课题研究永磁同步电机在磁场定向控制下的制动及拖动原理,结合有轨电车驱动系统(包括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和超级电容)模型,计算能量消耗情况,根据现有的有轨电车电气和机械耦合制动方案,对比分析常用的并联制动控制和串联制动控制的优缺点,优化有轨电车拖动和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策略。

四、结论

车辆工程系以实践环节为插入点,率先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有轨电车内容,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方向。学院建院十年来,在地铁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有轨电车的兴起,学院又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学校如果在有轨电车师资培养、实验装备以及产学合作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系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爱国,谢少军, 姚远, 刘小宝,肖华锋, 冯晶晶. 基于超级电容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吸收系统[ J ] . 电工技术学报,2010(3):117-123

[2]冯晶晶,许爱国,谢少军,姚远. 模块化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J]. 电力电子技术,2009(12):25-27

[3]孙效杰,陆正刚,张劲. 低地板有轨电车用盘式永磁电机直驱技术[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1245-1250

[4]卢东斌,欧阳明高,谷靖,李建秋.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最优制动能量回馈控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83-91,12

[5]邱忠才,魏振兴,肖建,葛艳华. 永磁同步电机直流母线能量互馈试验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测与仪表,2014(15):119-123

作者简介

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篇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48-02

一、人才需求分析

为解决城市拥堵,拉动投资与经济发展,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截至2015年末,中国累计有26个城市建成投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有116条,运营线路长度为3612km,其中地铁2658km。目前,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有轨道交通修建计划的共有42个城市(包括已经建成城市),按照修建规划以及发展趋势,到2020年大约要修建10000km的轨道交通。从实际需求来说,城区人口超过300万,城市GDP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还有30个左右,如果这些有潜在需求的城市都修建50公里的轨道交通,那么到2020年中国轨道交通规划里程将达到12000km左右。通常平均每公里地铁线路所需的员工数为50到80人,照此计算,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为400000人至600000人。因此,轨道交通领域将长期保持旺盛的人才需求,然而国内目前教育体系下培养的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需求,亟需探究并建立新的培养机制。

二、国内外培养现状

1.国外人才培养情况。国外发达国家轨道交通起步较早,例如英国伦敦地铁在1863年既已投入运营,其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早已在长达百余年的实践中日趋完善。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德国,其在校企合作方面更是走在世界前列,大量技术型与应用型大学为企业不断输送合格人才。国外在培养工程类专业人才时,一般都有专门的培养制度,比如美国制定了ABETEC2000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做法一般是延长实习学期,主要培养具有专业应用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可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日本开设了两门关于工程设计的基础课程:工程设计Ⅰ和工程设计Ⅱ,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新加坡主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时间较晚,企业运营管理体系与高校培养体系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因此虽可借鉴国外经验,但更多的需要结合现有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人才培养体系。

2.国内传统铁路院校人才培养情况。国内拥有轨道交通专业的老牌院校大多为原铁道部体系内高校,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更多是针对传统大铁路系统以及轨道设备制造企业。以国内铁路第一校西南交通大学为例,其专业划分非常细,轨道交通相关人才培养分散在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师资队伍强大,其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知识水平很高。然而弊端也显而易见,过于细致的专业划分,导致学生横向知识宽度不足,例如学车辆的学生完全不懂运输,反之学运输的学生对车辆知识又极其匮乏。同时,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传统使毕业生在科研院所与制造单位广受欢迎,但是在地铁运营单位却难以发挥所长。而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又相对匮乏,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城市轨道系现开设有城轨工程、城轨运营、城轨车辆、城轨控制、城轨供电五个专业,目前城轨系共有42个教学班,其中包括17订单班,学生人数一千余人,拥有大量实验实训设备,注重实操培养。然后三年期的学制以及大量的实践实习环节又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较短,在实际工作常略感吃力或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3.国内新开设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轨道交通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很多非传统铁路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以期为用人单位输送大批的急需专业人才。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来看,结果并不理想。①专业定位不清晰。专业定位是专业建设中的第一要素,属于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比如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相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一体化”职教师资,或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需要进一步明确。②培养体系不健全。一些新设专业缺少经验与积淀,匆忙设置后,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实训体系建设均不健全,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确,导致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均不成系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三、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我校于2008年开始建设轨道交通专业,笔者参与了学科申办,培养方案研究改革,建立实训场地等学科建设全过程,经过数年的探索与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与教训,希望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探讨。①坚持差异化、阶梯化培养。轨道交通对人才的需求是分层次、有差异的,此前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院校对此均没有明确认识,由此导致一些高端人才大材小用,低端人才“有心无力”,也无形中加重企业了员工培训的负担。笔者认为人才培养要坚持层次清晰,例如西南交大等传统铁路强校要坚持培养高端人才,更多的向科研院所与生产企业输送,从事研发与技术工作。职业院校则立足自身定位,培养操作型人才,为一些理论性要求较低,操作性要求较高的岗位量身培养学生。例如,生产企业的转向架装配工,在运营企业更换闸瓦闸片等相对基础性工作。新兴专业与院校则要坚持本科培养,将学生定位于应用工程师,从事一些对理论和实操均有要求的岗位,例如检修工程师,调度员等。②坚持复合型培养。轨道交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控制、信号、\输、车辆、电气等诸多专业,专业设置过于精细化会造成学生难以触类旁通,更难达到用人单位需求。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培养要坚持多元化、复合型,做到“学精一门,学通两门,了解三门”。例如,学习车辆工程的学生要适当加入运营调度与管理类课程,而学习交通运输的学生要懂得一些车辆的基本结构与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工作岗位中游刃有余,更可以跳出轨道交通领域有一个更宽的发展空间。③坚持应用导向培养。学校培养务必不能与实际需求脱节,要定期与用人单位座谈,调研市场需求,或者与企业合作办学,明确培养目标。例如对高铁司机的培养,目前轨道交通对高铁司机的需求缺口非常大,而司机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要求很高的岗位。其不仅要懂得操作驾驶技能,也要懂得一些车辆结构与原理,还需要对信号与调度有所了解,企业往往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培养一名合格司机。针对上述特点,在学校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例如课程设置要有车辆结构、运输等相应课程,还需要设置铁路安全、车辆维修等知识以便应对突况,在实训环节则需配置模拟驾驶室等设备以训练驾驶技能。

综上,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不断的跟踪行业发展,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实践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不断加强师资队伍与实训环节的建设,更好的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伯强.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效满足多目标需求[N].中国证券报,2016-09-19.

[2]林江ィ吴素梅,宋彩萍.专业定位与专业建设-以上海高校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4):102-107.

[3]陈志澜,泮红,吴维彪.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44-46.

[4]朱宛平,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5):13-15.

[5]杨江朋,焦胜军,张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12.

上一篇:生态文明宣传小知识范文 下一篇:高校远程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