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的语言

时间:2022-06-01 07:25:44

道路的语言

国际上公认的第一起机动车撞死行人事件发生在1899年的纽约。在这起交通事故中,福特汽车撞死了一位名叫玛丽的小姐。从那时到现在,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了2000多万人,相当于发生了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是分清敌友的,而交通事故则不分时间、地点,不分敌友,比战争显得更残酷更有毁灭性。

在现代社会,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是什么呢?与心脏病、癌症、突发病(中风)和肺炎相比较,道路交通事故是第五位,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每年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者达50万人以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往往是年轻人,以死亡时16岁计,社会投入该有多少?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2%,如果把这笔财富用于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大幅度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不是更合算吗?

交通的“四大原理”

交通工程研究的是人、车、路的关系。交通有“四大原理”:一,交通要分离。机动车与自行车、行人与机动车……要分离,各行其道,二,交通要连续。我们步行到地铁站,出地铁站又要找公共汽车站,交通不连续,耽误时间。英国伦敦,旅馆下面就是地铁,出口在机场下面,三,交通流量均分。把拥挤路口的车辆疏散到其他路口、路段,错开上下班时间,夜晚运输等,都可以实现“均分”,四,交通总量削减。有一幅很有说服力的图片:100人通过一段道路,乘小轿车,用100辆小轿车占去了全部路面100人改乘三辆中型公共汽车,占一小块路面,100人乘坐大型公共汽车,只需一辆汽车的路面,于是达到了削减交通总量的目的,缓解了交通拥挤状况。

交通管理中的科学

在现有条件下,城市的道路交通还大有潜力可挖,而这依靠的是科学管理的介入。比如已经建成的北京东区交通信号自动控制中心,巨型显示屏上,东区39个路口、15平方千米范围的交通状况一望可知,每秒300万次的电子计算机发出指令,使东区车辆通过能力提高了20%,机动车、自行车延误减少了24%和15%。现在北京中区的53个路口也实现了自动控制,北、南、西区也都将建成自动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由一个交通控制中心统一管理北京全市交通。

1992年,在我国一些事故多发路段出现了“假交通警察”――用固体材料制作的模型,开快车的司机待发现“交警”是假的时,车速已经降下来了。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有效。还有一个科学管理的例子:在日本某地有一个下坡弯道,经常因司机开快车出事故,设置警察和测速监视都没起什么作用,事故频仍。后来专家建议在弯道上画了一些横线,问题便解决了。这是因为当司机开快车时,横线会以较高频率闪过司机视野,于是造成了车速过快的心理压力,车速得以降低,从此这里不再出事故。从这个例子看,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标志也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

道路语言观念

有路必须有道路语言。道路语言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标线、标示、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还包括以物理形式出现的交通岛、分离岛和栅栏等物理渠化设施(一种特殊的“道路语言”)。交通参与者在交通社会里也必须有交通语言即道路语言,它如同人类社会中的语言一样要求通俗易懂,要求交通语言比一般语言更加直接、简单、明了,而且还要求具有连续性(如高速公路的标示距离等)。

道路语言的规范、完善与科学化是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标志。与国外比较,我国城市中路少车多是一对矛盾,但更加突出的是道路语言太少,大大影响现有交通设施作用和效率的发挥与提高。这是几年前的数字:日本东京有交通信号1.26万个,而北京不到500个,只是东京的4%。东京有交通标志40万面,而北京只有3万多面,只是东京的7.5%。东京有人行横道7万条,而北京不到4千条,只是东京的5.7%。这种情况虽然目前已有所改观,但仍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城市交通潜能的开发。

开发“交通微循环”

“交通微循环”是指干道网络以外的胡同、里弄、窄街以及便道等道路,这种“交通微循环”网络由于它路窄,形式复杂或难于管理等原因而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鉴于中国城市的特殊情况,干道与干道之间的交通微循环系统有用武之地,这块处女地大有开发的必要性。

道路语言必须进入“交通微循环’,以此来疏通微循环网络,达到对于干道网络分流的目的。规划与组织好由胡同和干道组成的单向通行路网系统、胡同单边停车和固定停车位。利用胡同、里弄疏散右转弯交通流,如条件许可时开辟自行车专用道或与大公共汽车连续的小公共汽车专用道。消除物理障碍,使便道成为交通连续型的无障碍便道。

道路与行人、车辆难解难分的纠葛,将成为苦恼我们的长久话题。但对交通的改善与发展我们仍可保持信心与期待,因为科技不会袖手旁观。

上一篇:A380:开拓未来的先驱 下一篇:治疗抑郁 有得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