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范文

时间:2023-02-24 15:25:10

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标志;设计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都在不断发展,道路机动车交通流量也成倍增长,因此对道路交通标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引起道路交通流量的快速增加已经使得交通意外发生频率也急速上升。道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对于交通安全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道路交通标志属于道路的基础设施,是提高道路通畅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道路交通标志作为一种重要的道路语言,其在整个道路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当前,我国道路交通标志设计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设置和认识上的不足与缺陷。这些工作的不到位使得道路交通标志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基本内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标志主要是起到向司机、行人传递特定交通信息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图形、符号以及文字等形式进行传递。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约束司机、行人的作用,并且可以对道路交通行为进行管制、警告和引导。道路交通标志分为2大类:主标志和辅助标志。其中主标志又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和道路施工安全标志6大类【1】。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基本内容包括标志版面布置设计、标志设置位置设计、标志支撑方式设计及标志结构设计等。

2.2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道路交通标志在道路交通管理及运行中所发挥出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不仅表现在可以实现交通分离,控制交通流量,还可以作为惩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重要依据,这是一种现代城市文明的体现,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科学合理【2】。第一,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应该考虑全局,既要具有统一性又要具有连续性。在一定的距离之内、各个交通标志之间,以及与其它的道路设施之间都要保持一定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不但表现在形式上,还表现在内容上。第二,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应该遵循安全、畅通的基本原则,这些交通标志设置的主要针对对象是外来人员,因为他们不熟悉当地的路网体系。在有交通标志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保证这些人员的顺利通行。第三,交通标志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特定含义,更应该设置在真正需要地点,不得随意设置,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和其功能的减弱。第四,设置的角度和位置也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不同的交通标志类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位置,要通过精确的计算确定。要充分考虑到交通标识信息的接收者对于所提示内容的感知、识别能力。根据科学的反应时间计算和速度反应测试确定交通标志悬挂的科学位置。第五,严禁遮挡。道路的附属设施、广告牌以及其他任何构造都不得遮挡交通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及注意事项

道路交通标志的作用要想得到有效的发挥,不但要进行最大限度的合理设置,还要注意其设计过程中的实用性。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交通标志牌的大小、形状以及其上所显示的信息等多项内容。总之,道路交通标志设计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极高要求的工作,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交通标志作为公共信息载体,要求用以反映信息的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必须采用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3】。

3.1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很多因素,以保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的相关规定是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其中对道路交通标志的图案、颜色以及内容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比较详尽的规定。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是否全面与合理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标志的功能是否得到正常发挥。

另外,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道路条件、环境因素以及气象和交通条件等,其设置的具置和具体方式应该综合分析和考虑道路的形状和转向等因素。交通的流量和 承载量,道路沿线的主要设施以及所要设置的交通标志的基本类型都是在进行实际操作中必须要进行分析与考虑的因素。我们在交通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做到科学与合理,因为这是关系行车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道路交通指示标志的色彩是影响到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信息接收的重要因素。指示路牌的色彩可以冲击到人们的心理,各种不同的色彩会带给道路交通参与者不同的色彩效应。因此,指示路牌设计在色彩的选择上要保证一定的科学性,充分地结合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心理以及生理特性,使道路交通标志的色彩在道路交通中起到正面作用。

另外道路交通标志中, 文字形式一般会涉及到汉字、 数字和英文。 少数民族等特殊地区地区还会涉及到少数民族文字。但是在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中无论选择采取哪种类型文字,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即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到人得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实用性。因此,道路指示牌上的文字内容要做到字体统一, 字号大小则要根据所传达信息的内容制定,字体大小要突出主次关系,字距要适中,排列要协调,要符合人得视觉习惯,体现易读性高和美观相结合的特点。字体设计中, 不应简单调用电脑字库中的字体,应考虑多种因素,加上后期的技术与设计,进行有效实验后而进行设计,保证字体更加的易于接受。如图1所示。

图表 1道路交通标志示意图

3.2道路交通标志具体内容的设置注意事项

道路交通标志所使用的图形以及样式都是有统一规定的,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在进行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时应该遵循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不得使用不便于交通参与者理解的特殊符号,更不得出现一些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符号。我们要尽最大可能的保证道路交通参与者对于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3.2.1绕行指路牌设计的注意事项

道路交通标志的主要作用是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引导,因此各种道路交通标示必须要具有基本的可认性。这是一种保证道路交通参与者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就可以顺利接收指示信息的保证。并且标志的背景能够被清晰地显现出来。同时,应该避免对于道路交通标志的遮挡。道路绕行处往往是容易出现事故和容易堵车的地段,因此对此处的道路交通标示的要求也是特别高的,必须要保证在一定的范围之外,就会使行人看到绕行标志,并且要增加绕行道路的名称。因此,道路交通绕行标志的设计一定要醒目,以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绕行处道路标志示意图

3.2.2主干道指路牌的设计注意事项

主干道一直都是交通流量最大的干道,其交通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此时道路交通参与人员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离。为了更好的保证交通的质量与行人的安全,对此路段的交通标志应该多加注意。图形的设计要更加的简捷和一目了然,尽可能的增强其直观性。标志图形不但要把其所要表现的客体特征尽可能展现,更重要的是要进行适当的优化与抽象。在十分简捷和明了的传达信息的同时,也要保证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信息获取不受障碍。主干道上的道路交通标志主要针对的人群是机动车司机,但是这种指示标志同样可以满足步行和骑自行车的人员。鉴于主干道独特的交通特点,应该对是否限制机动车通行做出十分明确的标示。指示标志的规格也是很有讲究的,其设置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此路路段的时速和交通承载量等内容。主干道的道路交通标志如图3所示。

图3 主干道道路交通标志

3.2.3次干道以及支路的道路交通标志设计

次干道以及支路主要是为了满足机动车司机、自行车通行的需要。同时,也有专门供行人通行的步行街,因此在道路交通标志上传递机动车能否通行的信息也是极其重要的。其设计同样要遵循安全原则和效益原则。但是由于路宽等因素的限制,这一路段的时速一般是很低的,由主干道转入支次路短的道路交通标志必须要满足机动车驾驶人员进入支次道路之后的确认需要,其指路牌的尺寸一般会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保证有利于通行时的观察效果。

结语

道路交通的指示标志是道路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道路运输安全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公路交通标志设计时,要对所有会发生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综合,认真判断交通组织形式、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流量、道路的最大承载量等各种因素,本着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基本原则,重视以人为本做好道路交通的安全标志设计。

【参考文献】

[1]管满泉. 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08,(11).

[2]李平,熊晨. 道路交通标志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11,(02).

[3]桂贤武.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方法构建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07).

道路交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噪声;噪声控制;降噪路面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交通噪声声源流动、声级高、干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严重扰乱了城乡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扩建的街道、马路使原来偏僻、安静的区域变成了繁华嘈杂的闹市,从而加重了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及特性

道路交通噪声通常由车辆自身噪声和车辆运行噪声组成,其中车辆自身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和传动噪声。车辆运行噪声包括轮胎噪声及鸣笛噪声。以上占主要支配地位的噪声为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排气噪声和鸣笛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源头具有流动性,是一种60~80dB的中等强度的随机非稳态噪声,并与道路车流量、车辆类型、行驶车速、道路状况等密切相关,具有如下特性:

(1)道路交通噪声具有不确定性。它与道路坡度、路面粗糙度、路段位置等有关。如道路坡度越大,发动机负荷越增加,噪声越高,越接近交叉口噪声越高。即使对于同一地点来说,在不同的时刻其噪声声级也是变化的。

(2)道路交通噪声的分布与道路网相一致。主要影响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及其建筑物。

(3)道路交通噪声与道路交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车流量与噪声的关系其总趋势是随车流量的增加,噪声增大。

(4)振动噪声主要是指由胎面和胎侧振动引起的噪声。

轮胎/路面噪声的大小与轮胎花纹构造、路面构造深度特性及车速有关,且主要取决于车速,其强度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中型汽车,当车速大于60km/h时,轮胎噪声就成为汽车所产生噪声的主要成分。小轿车发动机的静音设计均较好,所以其轮胎/路面噪声是主要噪声源。

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对策

2.1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改造城市道路路面,选用低噪声路面对于降低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非常有效。据调查,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13dB。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对低噪声路面的试验研究,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媲美,而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可降噪2~8dB。

2.2合理设计、改造和使用车辆

按低噪声标准进行车辆设计改造是有效的策略之一。如:采用高效率排气消音器,采用发动机隔声罩;采用自动变速器等适当措施进行控制等。当然,研制开发超低噪声的新型环保车辆,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也是我们的目标。

2.3运用交通管制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管制来组织交通,使道路上的车辆快捷、顺畅的行驶,从而进一步降低交通噪声。如:进入城区禁止呜喇叭;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进入城区和禁止驶入医院、学校、休憩性公园等噪声敏感地带:对于通往大、中型铁路货场、中心仓库,商业中心等的货运汽车,应按规定允许通行的路线行驶;调整和优化交通信号配时,使交通流顺畅通过交叉口;在机动车车流密度较高的路网上,采用路口信号灯的协调控制技术,使尽可能多的路口能够保证机动车平顺地通过,以减少减速——怠速——起动——加速或减速——加速发生的机率;另外,在车辆管理上,可以考虑在年检中增加定置噪声的检测。

2.3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在城市道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声屏障是一个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重要设旋,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道路200m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一个合理的声屏障可以对处于声影区的受声点降噪5-15dB。但声屏障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声屏障要起作用必须有足够高和长来挡住道路的声源,这样会破坏城市景观。

2.4在道路与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

有关资料表明,高度高过视线4.5m以上的稠密树林,其深入30m可降噪5dB,深入60m可降噪10dB,树林的最大降噪值可达10dB。但对于城市道路,由于空间的限制,种植林带不符合实际,可以种植密集的松柏、侧柏等绿色长廊把机动车道与步行道隔离,在步行道和建筑之间再配以乔、灌木和草地等与道路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据研究,稠密绿篱的全频带噪声级降低量的平均值为0.25~0.35dB/m,草地为0.1dB/m2。

2.5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

因为噪声强度自声源开始随距离衰减,所以增加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影响。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就需考虑调整城市主要干道,增大道路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2.6针对受声点的降噪措施

通过对敏感建筑物采取一定的措施,也能达到降噪目的。如对主干道临街建筑安装防声窗等都有明显的降噪效果,研究证明可以降低噪声4~6dB。但这些措施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3结语

文中简要论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特性、预测评价后,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源、噪声传播、受声点三方面提出了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有效防治对策。最后,为了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初步构建了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系统的框架,为下一步继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尽管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降噪,但每种降噪措施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要减少道路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措施或几种措施并用。新晨:

参考文献:

[1]刘军民.城市交通噪声综合防治[J].交通与社会,2000,(3):33~36.

[2]王素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途径探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

(2).32~33.

道路交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通需求风险因素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X951文献标识码A

据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104372人,其中骑自行车者占死亡人数的10.72%,行人占死亡人数13.77%。二者合计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5%。行人、非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中由于缺少保护设备而成为道路交通参与者中的弱者。他们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时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分析行人和自行车驾驶员的交通需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改善他们的交通环境,保障他们的交通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1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需求

1.1交通需求呈增长趋势

据调查,我国20世纪80年代人均出行次数为每天2.21人次,90年代人均出行次数为每天2.68人次,比80年代增长了21.3%。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加,往往使城市交通需求总量以2~3倍于人口的速度增长,出行量的增加必然加大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我国居民的出行方式目前还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据调查显示,上海市居民1986年出行方式中步行占41%,自行车占30%。1998年,步行占30.4%,自行车占41.7%。而预计2020年出行方式中步行占22%,自行车占20%。其他城市也有大致相同的比例。出行方式中,虽然行人和自行车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实际交通活动及将来对交通活动的需求,以及阻止他们实现交通活动的相关因素,是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计划所必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1.2阻止交通需求增长的因素

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但有些因素也阻止了人们的交通需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国外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行人怕发生交通事故而减少了交通出行。在我国,家长担心小孩发生交通事故而减少了小孩单独参与交通活动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一到小学放学,学校门口聚集成群家长的原因。

(2)人口的老龄化。我国目前有60岁以上的老人1.2亿。老年人的出行由于年龄的原因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上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安全和方便的交通设施,使他们的交通活动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而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交通需求,由于自身原因和客观原因更是难以保证。

(3)道路环境。交通设施是为了保证交通活动而设计和修建的,它应满足各种不同交通参与者的交通需求。但在实践中,过去更多地将关心给予了机动车,行人和非机动车仅在大多数交通设施的作用已固定下来后再予以考虑。这一点在我国尤为突出。各种道路设施的建设首先考虑的是机动车的通行,然后才是行人和非机动车。我国许多城市道路越修越宽,自行车道却不断地被侵占。道路修宽的同时,机动车的车速也随之提高,行人穿过马路时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过马路时的风险和难度更是加大。行人天桥和地下通道的修建更是为了保证机动车的畅通,虽然减少了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冲突,但加大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过马路的难度。而这些群体在交通活动中活动难度的加大,必然限制他们参与交通活动的范围。

从上述分析中可看出,阻止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交通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安全因素、道路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这些因素抑制了部分群体对交通的需求,使他们参与交通活动的权利受到一定侵害。

2影响行人、非机动车安全的风险因素

2.1机动车速

国外的研究表明,机动车以50km/h的速度行驶时,发生行人死亡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机动车以30km/h行驶发生行人死亡事故概率的8倍。而机动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发生行人死亡事故的概率非常小。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3年因超速行驶导致12107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占全年死亡人数的11.6%。因此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是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出行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

2.2缺少相互联系

机动车驾驶员与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之间缺少联系也是引发事故的风险因素之一。在城市,不同的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活动的前提是他们能正确认识各自的交通地位,并在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适合他们地位的正确行为。因此交通设施的过于复杂、视线不清等因素会影响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而路边停车和路边障碍被认为是造成行人,特别是小孩和残疾人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2.3对交通安全期望值不同

不同道路交通参与者之间对交通安全的不同期望值也是造成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交通事故的风险因素。例如,按法律规定行人在通过斑马线时有优先通行权,机动车应停车等行人通过后在安全的情况下再通过。但有的驾驶员并不认可这一法律规定。这样的机动车驾驶员如果碰到优先意识很强的行人通过斑马线时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行人想着有优先通行权,机动车会停车让行,而机动车驾驶员指望行人会让他先行,不同的期望值很容易造成交通冲突。

2.4行人和非机动车自身原因

从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角度来看,涉及到其自身交通安全的因素还有: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原因,在车速、时间间距及距离方面的判断力下降,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残疾人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参与交通活动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在交通活动中容易发生事故;儿童由于缺少交通安全常识及处理交通紧急情况的能力,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等。非机动车驾驶员由于自行车道的不断被侵占,使其参与交通活动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3安全措施及对策

3.1政策上平等对待所有交通活动参与者,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安全的交通环境

交通是由于人类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应当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能因为它的发展而限制人类的活动。每一个人在交通活动中都是行人。因此交通政策的制定、道路的建设及交通设施的安排应从每一个人开始考虑,而不是从大众开始。瑞典之所以交通安全搞得好,就是因为在交通安全的各个环节坚持了这个理念。在制定交通政策、设计道路之前都要听取不同的交通参与者的意见,特别是行人和自行车驾驶员的意见。并对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交通需求给予特别关注。只有当交通参与者对制定的交通政策、设计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有了认同,他们在交通活动中的权益得到保证,他们才能在交通活动中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交通安全才有保障。

3.2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行人和非机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搞好交通安全的根本。我国历来重视交通安全宣传,经常开展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对普及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视不够,特别是对不同交通参与群体的、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更是做得不好。交通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仅有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应注重对实际技能的培养。比如对在校学生,应注重在怎样应对交通紧急情况、怎样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等方面做一些实际技能方面的培训。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几乎是空白,而对大量民工在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更是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因些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交通安全教育计划,对不同的交通参与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而教育的内容应突出对实际能力,即在交通活动中怎样处置紧急情况、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等方面的培养。

3.3采用交通工程措施,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空间

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在交通活动中理应对他们各自的交通行为负责,但他们保护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因此在交通活动中,除了要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外,还应采用工程措施,如四通八达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路网、合理的交通设施布局、平整的路面、清晰的交通标识、供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的专门的交通设施等等,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同时应注意各种不同的道路交通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在交通活动中使他们清楚地知道对方的交通意图,尽量减少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在交通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3.4采用高新技术,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交通安全保障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为道路交通的发展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同时也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了安全方便的交通服务。公共汽车装上卫星定位系统,可准确预报到站时间,使行人可较好把握乘车和等车时间;手提式导航仪可方便盲人和残疾人安全地穿过马路;智能信号灯的使用更使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在穿过马路时有了安全保证。而这些都使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能更安全地参与交通活动,扩大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因此,在开发运用智能交通系统时,更应注重其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服务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4结论

目前欧洲国家在道路交通政策的制定上有一种倾向性的观点,给予少用能源、没有污染、更易到达的非机动交通更多的重视,在交通组织中给予非机动交通更多的优先权。在交通设施的安排上,更多地从行人和非机车的角度来设计、修建和安排道路及交通设施。许多限制行人和非机动车行动和自由的交通法规已经过时,按照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需求而制定的法律较少限制了他们的流动性。这种法律和政策上的变化,改变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在交通活动中不受重视的状况。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期,非机动交通仍是并将长期是我国主要的出行方式,因此更应重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的研究,为他们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设施和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炜,陈学武,陆建.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道路交通范文第4篇

《道路交通与安全》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面向从事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领域的学术期刊。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重要通知:《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已正式更名为《交通工程》杂志。

道路交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交通标志;交通标志的分类;交通标志的版面设置

中图分类号:U491.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交通安全设施是公路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而交通标志又是其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提供实时有效的道路信息,使公路交通更加安全、畅通、有序和便捷,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到交通标志的美观大方得体仍然是公路建设与总体设计中应予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

1.交通标志的分类

交通标志按其作用分为两大类:主标志和辅助标志

主标志:主标志主要是用于指示车辆、行人应该行驶的方向进行指引;警告车辆、行人注意道路交通;提供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禁止或者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主要标志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指路标志:表示道路信息的指引,为驾驶者提供去往目的地所经过的道路、沿途相关城镇、重要公共设施、服务设施、地点、距离和行车方向等信息。一般设置于交叉口处。

2)禁令标志:因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及公路平面线形指标受到限制的路段设置限速标志;经常有机动车出入的路口设置减速让行标志,并与减速让行标线配合使用;铁路平交道口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并与铁路平交道口标线配合使用。

3)警告标志:公路本身或沿线环境影响行车安全时设置警告标志,如交叉、急弯、陡坡和村庄等标志。

4)线形诱导标:需要取代平面警告标志时、运行速度较高的道路在与主线丁字交叉时的主线外侧边缘、平面线形受到限制及视距不良的小半径圆曲线外侧等处设置线形诱导标。

5)指示标志:人行横道前设置人行道指示标志。

辅助标志:附设在主标志下,对其进行辅助说明的标志。

2.交通标志设置原则

2.1单柱、双柱标志板内缘距土路肩边缘不小于25 cm,标志板下缘距路面的高度为180~250cm。悬臂式标志下缘距路面的高度不得小于550 cm。路侧标志应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悬臂标志的板面应垂直于道路行车方向,并且板面宜倾斜0°~15°。

2.2交通标志应该设置在视线范围较好,便于寻找,没有其他结构物阻挡的位置,而且保证标志与标志之间互不影响。按照中国人的行驶规则,交通标志一般都设置在公路的右侧,这样便于驾驶员寻找。对于一些特殊的行车带(如超车道、紧急停车、单向道等)的指示标志通常安装在公路的上方,采用门架式支撑,便于驾驶员在较远的视线范围就可以看清。另外,在高速公路终点或是收费站附近,还将一些禁令或警告标志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内。互通式立交及服务区附近的标志设置通常设置在车辆接近分叉口或分流处。2.3标志设置时要考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确保驾驶员在足够的时间内能够做出相应的判断。因此,标志的设置在距离上应有一段提前量。我们通常所见的标志,之所以它的版面尺寸比较大,标志的内容也很简单易懂,就是为了减少距离提前量,减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2.4标志板正面面向来车方向,与公路走向基本成直角布置,板面稍向内倾斜。关于路侧标志的倾斜问题,目前尚有不同意见。国家对于标志板的安装角度也有一些参考意见,但这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关键是要遵循避免驾驶员眩光的原则。

3.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应以设计速度行驶时车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同时版面布置应美观、醒目,并且标志应具有夜间反光的性能。交通标志是根据国标GB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要求,标志汉字根据路段技术等级复合交通部2007年第30号令《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中的附录B的基本字高,英文字高为汉字字高的一半,阿拉伯数字与汉字同高,所有汉字均采用国家交通部标志专用字体,英文字母首字母采用大写。

标志底板所用铝合金板其最小厚度应不小于2mm。大型标志板(板面积≥5平米)采用3mm厚度铝合金板制作;小型标志版(板面积≤1.5平米)采用2mm铝合金板制作;标志底板采用牌号3003铝合金型材制成。所有标志板应由单块铝合金板加工制成,不允许拼接。大型指路标志应尽可能减少分块数量。标志板背面不应涂漆,应使其表面变成暗灰色和不反光。标志底板的制作工艺、卷边形式、肋条规格、标志底板与肋条的固定方式、滑动螺栓的规格、卡子的规格除满足图纸要求外,还需符合JT/T279—2004《公路交通标志板》的有关规定。指路标志圆角半径由外到内分别取0.4倍,0.3倍,0.2倍的字高。

4.防腐要求

所有立柱、横梁及连接件均应先制造成型后,采用热浸镀锌进行表面处理。其镀锌量:立柱、横梁、抱箍及抱箍底衬、法兰盘等为600g/m2,厚度不低于85μm微米,螺栓、螺母、垫圈、地脚螺栓(外露部分及混凝土以下10cm)350g/m2,厚度不低于50μm 。热浸镀锌所用的锌为《锌锭》(GB/T470-2008)中牌号为Zn99.995或Zn99.99。

5.反光膜要求

反光膜可分为5个等级:一级反光膜为微棱镜反光膜;二级反光膜为密封胶囊反光膜,通常称为高强反光膜;三级反光膜为透镜埋入型反光膜,通常称为超工程反光膜;四级反光膜为透镜埋入型反光膜,通常称为工程级反光膜;五级反光膜为透镜埋入型反光膜,通常称为经济型反光膜。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宜采用一、二级反光膜,二、三级公路的交通标志也采用三、四级反光膜,四级公路宜采用四、五级反光膜。门架、悬臂型等悬空类交通标志,宜采用比路侧交通标志等级高的反光膜。

首先产品的性能要具备反光强度衰减率、广角性以及抗雨天等恶劣天气的能力,能够很好地满通工程等级的需要。其中广角性是高强度发光膜的一大特点,选用高强度的反光膜可以有效地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其次各种反光膜要能够配合使用,要以反光膜的使用寿命及反光强度性能为依据;不同的地点与部位需要选用不饿哦能够性能的反光产品,做到有针对性;最后要充分考虑反光效果,尽量降低维护费用。

6. 技术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公路标志的设置是以维护交通秩序、确保交通安全为准则。交通标志的施工应该综合考虑道路线性、交通状况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针对不同用途的标志板来制定相应的施工程序,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以利于向道路参与者提供正确的交通信息。

标志钢管立柱、横梁外径D≤152mm 时,采用焊接钢管,所用钢材为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其技术条件应符合GB700-2006 的规定;钢管立柱、横梁外径D>152mm 时,一般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GB/T8162-2008的规定。所有标志立柱、横梁一般要求应是整根的钢管,不允许有横向焊缝。所有钢管立柱、横梁的悬臂端,应配有柱帽,柱帽用3mm 厚的普通碳素结构钢钢板冲压成型,粘贴在立柱、横梁上。其抱箍、法兰盘等所用钢材为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其技术条件应符合(GB700-2006)的规定

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中英文字体、颜色应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及设计图纸要求制作;所有钢结构均应先加工制作,后热浸镀锌,严禁镀锌后加工;标志基础施工时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文件规定,没有规定时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150kpa。钢筋混凝土基础应提前施工,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安装立柱及标志板;标志板安装之前,要对板面进行清扫,使得标志语清晰可见。标志板安装完毕以后,要检查其外观、颜色、镜面眩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各级施工单位应调查原有交通标志,施工期间注意对“利用”交通标志的现场保护。

7. 结语

交通标志是道路使用者获取道路现场信息,诱导交通,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设施.交通标志已经不仅仅是城市道路的附属设施,它除了力求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可靠、及时、准确、齐全的信息的同时,消除潜在威胁,减少事故的发生,还应当美观、大方,和道路的景观相协调,以增加行车的舒适性,减轻驾驶人员的疲劳,从而保障安全,可见交通标志越来越的意义越来越重大。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标准JTG/T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道路交通范文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桂林市城区2000—2009年发生的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6〕规定录入桂林市交警总队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的RTI数据。RTI的判定均按公安部统一标准执行。

1.2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03建立电子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桂林市城区2000—2009年共发生RTI3603次,死亡506人,受伤2911人,其中人为因素造成的RTI3278次,占90.98%,道路因素造成的RTI250次,占6.94%,车辆因素造成的RTI75次,占2.08%。

2.2桂林市RTI交通环境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1)以是否死亡事故为因变量,以四级公路、三级公路、二级公路、一级公路、城市一般道路、城市快速路、平原、丘陵、山区、标志、标线、标志标线、民警及信号灯、民警指挥、信号灯、信号灯及标志标线、多枝分叉口、路段进出处、环形交叉口、四枝分叉口、三枝分叉口、匝道口、隧道、桥梁、窄路、变窄路段、普通路段、沥青道路、沙石道路、水泥道路、泥泞路面、漫水路面、积水路面、干燥路面、潮湿路面、下雨、阴天、下雪、有雾、晴天、夜间无路灯照明、夜间有路灯照明、白天等43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标志标线(OR=1.363)、泥泞路面(OR=6.976)、积水路面(OR=10.057)、干燥路面(OR=8.055)、环形交叉口(OR=4.172)、四枝分叉口(OR=1.574)、桥梁(OR=2.558)、普通路段(OR=0.691)、三级公路(OR=2.321)、二级公路(OR=1.602)、一级公路(OR=3.206)、城市一般道路(OR=0.655)、夜间有路灯照明(OR=0.469)和白天(OR=2.061)是桂林市RTI发生的交通环境因素。2.3桂林市RTI交通环境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标志标线、四枝分叉口、普通路段、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一般道路和白天是桂林市交通环境中RTI发生的危险因素。

3讨论

道路交通范文第7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交通防汛工作认真贯彻“平安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确保平安”这一中心,立足于防汛保通的实际要求,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精心安排,扎实工作,从早、从严、从实做好全县公路交通防汛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明确工作职责。县依照政府统一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共同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切实加强公路防汛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了公路交通防汛工作责任,明确了元绿、红南二级公路重要堤防、险工险段、弃土场,建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山体滑坡地段的项目部负责人为行政责任人、施工方为技术责任人和项目监理单位为岗位责任人,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做到公路交通防汛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加强物资储藏。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二)保证资金投入。全县安排拨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45万元,水毁修复资金5万元,安排抢险资金6万元购置防汛抢险的各类物资,县交通运输局和县财政局、民政局、林业局等重点防汛单位均储备了防汛抢险物资器材。截止目前,全县贮藏编织袋20000条、救灾帐篷53顶、被子毯子632床、救灾衣物1541件,县乡两级组建了由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和相关人员组成的抢险队伍15支、抢险人员600多人,及时组建了抢险队伍、物资储藏到位、种类齐全,做到宁可“有备无用”绝不可“有用无备”

公路施工破坏了原有植被,

三)扎实开展公路交通汛前平安检查。县内在建二级公路建设进程加快。开挖边坡和弃土弃渣较多,为加强县内在建二级公路汛前平安隐患排查,做好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人为引发的洪涝和地质灾害,维护广大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县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在建二级公路汛前隐患检查的通知》元府办明电〔〕35号)于年月下旬再次组织水利、交通、国土、环保、安监等部门同公路建设指挥部、项目部深入实地,对县域内在建二级公路进行了汛前平安隐患检查,并对存在平安隐患向建设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经检查,已通车的红南二级公路主要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正快速推进的元绿二级公路因任务重、工期紧,局部项目部施工管理不规范,存在乱挖乱倒等现象,主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达40余处(含过境路)严重威胁下游农田、水库、者那村、排沙村及县城南沙的平安,其中:牛角寨乡伍家寨下方、棉花寨河、左统—良心寨河、新街镇陈安、沙拉托乡坡头等附近呈现了形成堰塞湖的平安隐患,牛角寨乡左统下寨和良心寨已形成了小型的堰塞湖,以上隐患如不及时处理,遇单点暴雨,大量泥沙将会填满肥香村水库,将可能导致肥香村水库溃坝。另外,组织县交通运输局和各乡镇对全县公路交通进行全面的汛前排查,进一步完善了道路抢通保通应急预案,落实了抢通保通责任,对每一处平安隐患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观察人员,要求定期观察隐患路段通行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置上报。

落实整治措施。为落实避险、抢险措施,

四)完善防洪预案。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县完善了元绿、红南二级公路易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地区防御山洪预案,平安转移安顿了大鱼塘联络线延长段建设涉及房屋拆迁和元绿二级公路建设牛角寨乡阿伍寨的受灾群众等,由相关部门、乡镇密切关注群众汛期生产生活。主汛期前,全县在建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县、乡、村道清通排水沟及滑坡隐患治理工作全面完成,及时排除了险情。目前,全县在建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元绿二级公路、重要交通要道、公路交通地质灾害点,都编制了除险加固、抢通抢修和防治方案,落实了整治措施和防汛平安度汛方案、应急预案。

县科学编排防汛值班制度和人员,

五)科学编排防汛值班制度和报灾制度。月日至月日主汛期期间。要求县防办和成员单位要按照《国家防总关于防汛抗旱值班规定》明确责任,严明纪律,认真做好24小时防汛值班工作,坚决杜绝、擅离岗位现象出现,保证防汛信息传送疏通。由县交通运输局对重点地段实施监测或巡查,一旦出现重大天气过程,即时发出灾害预报预警,并启动公路交通防汛应急预案,合理编排清障计划,及时清除公路塌方,确保公路疏通。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县公路交通防汛工作依照州委、州政府和州级相关部门的安排和部署,总的来看。做到准备充沛,措施有力,但我县地质条件特殊,天气情况复杂,全县出现局部地区强降水的可能性很大,加上元绿、红南二级公路建设土石开挖量大、植被大量破坏,县交通防汛工作既要预防局地洪涝灾害导致交通阻断,还要注意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全县公路交通防汛工作形势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取、弃土场地较多,

一)针对公路工程建设中土石方工程量大。局部弃土场、土质松软地段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这一实际,县在积极配合做好二级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和服务保证等工作的同时,多次报请项目建设指挥部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平安管理,排查平安隐患,落实平安防护措施,防止平安事故发生。但是元绿二级公路施工单位在开挖路基过程中渣土随意排倒、防护措施不到位,大量渣土乱挖乱倒且没有按要求建设挡渣墙、护岸等防护措施,一旦发生单点暴雨或大洪水,极易形成堰塞或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像滚雪球一样挟带大量泥土和砂石,给肥香村水库大坝、者那河两岸农田、排沙村、菱戈塘村及南沙县城造成严重的危害。

遇单点暴雨多次导致晋思线K387等路段中断及沿线农田损毁,

二)元绿二级公路二标二工区在新街林场分水岭附近的弃渣弃土乱堆乱放。严重影响了绿春县的交通运输和我县俄扎乡阿东村委会群众的生产生活。

正在建设的元绿二级公路工程情况复杂,

三)汛期前竣工的全县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和多依树至勐品旅游环线公路等工程还没有经受大洪水检验。施工和防汛矛盾突出。

防汛能力还不够高。四)防汛指挥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防汛抗旱预案的可操作性、重点防洪部位的通讯设施、道路交通、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警手段等还不够完善。

三、请求解决的问题

谁治理”原则,

一)请州检查组依照“谁引发。一是督促二级公路建设相关单位加强监管,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存在平安隐患,特别是及时治理已形成的堰塞湖,消除平安隐患,制定平安度汛方案,做好防汛抗险队伍、物资准备,遇强降雨天气认真做好各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工作,发现平安问题及时演讲,并采取强有力的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人为引发的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

对存在隐患的路段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二)请求州检查组协调绿春公路管理段依照工作分工做好县境内其管养路段的养护工作。县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省道晋思线公路正常通行。

对我县境内在建二级公路建设存在平安隐患进行实地调查,

三)建议州级相关部门到公路建设现场。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加强监管,做好山洪和泥石流防护相关工作。

四、下阶段主要工作

但面对严峻的形势,县虽然在公路交通防汛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仍不能有任何丝毫松懈。将以这次州级公路交通防汛检查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公路交通防汛各项工作。

克服麻痹侥幸心理,

一)进一步提高忧患意识。时刻坚持高度警觉。切实把公路交通防汛工作摆在当前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抓紧,抓细、抓实,切实做到保稳定、保发展、保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

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

二)进一步抓好责任落实。切实加强交通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政府领导亲自抓,各防汛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具体抓,将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行政、部门、技术等具体岗位和个人,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指挥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对受山洪威胁、山体滑坡隐患公路交通落实专人值班,

道路交通范文第8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特别是杜绝较大以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学生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齐抓共管道路交通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关系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各乡镇人民政府应迅速牵头组建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由各乡镇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交通、城管、综治、交警等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职能部门为成员,全面围绕加强各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开展工作。公安、交通、农机、安监、教育等部门及各乡镇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工作,各乡镇要积极探索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网络建设,加快建立村、组交通安全信息员、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

二、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推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开展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车主、业主、驾驶员、群众和中小学生的交通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常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遵章守法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文化、广播等宣传部门要加强与公安、交通、农机、教育及各乡镇的合作,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制作道路交通安全的专门节目,特别是要以“”道路安全校车事故为反面教材,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三、强化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狠抓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制定细致的工作方案,将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分解落实,确保做到目标清楚,责任明确,奖惩严明。建立和完善各乡镇包村、村包组、镇干部包片的管理机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对发生的较大以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行政责任追究,按照处理权限尽快处理结案,并按程序上报备案。

四、大力开展乡村公路交通安全源头的监管工作

各乡镇要立即会同交警、交通、农机等有关部门开展路面行车秩序的整顿和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大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查纠力度,加大对农用车非法载人等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从严处理各种违章驾驶行为。对农用车发牌发证、市场准入和运输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及路面监督执法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清理和取缔无牌无证农用车和报废车。要继续深入开展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等三类车辆的专项整治工作,从根本上扭转路面行车秩序。

五、加大各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综合治理力度

要强化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职责,经常性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大对学校周边、平交路口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各乡镇要联合交通、城管、综治、农机、交警等部门,利用中小学生上、放学的重点时间,开展好联合执法行动,要使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有行动、有声势、有成效。县交警大队要每月牵头召开一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会,研究各乡镇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同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交通安全方面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加强研究和协商,分析研究交通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措施与对策。

六、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和排查力度

道路交通范文第9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职,又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共同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减少交通违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市、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的文件精神,结合(深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继续开展“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实施意见,经研究,决定建立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镇联席会议制度组成及工作职责

本镇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要由文明办、宣传科、综治办、安全办、城管所、工会、村(居)委、社区文化、辖区内派出所、交警等相关部门组成,由镇负责交通安全工作的分管领导担任组织召集人,镇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和推进落实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各单位要指派专人担任联络员,具体负责联席会议的有关工作事项:

1、联席会议工作职责

⑴根据上级政府的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确定年度本镇交通安全工作计划、任务和目标。

⑵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履行交通安全责任,制定落实各项交通安全防范工作措施,检查整改和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⑶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干部制度,各单位要根据《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配备专(兼)职交通安全管理干部,交通安全管理干部需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⑷协调解决单位及涉及多个部门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组织开展各项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交通文明创建活动。

⑸分析研究本辖区内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讨论落实。

⑹总结年度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和安全工作经验,总结、评选、表彰交通安全先进集体与个人。

2、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⑴联席会议为双月例会制度。每两月召开一次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例会,议定交通安全具体工作事项,也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联席会议或联络员会议,必要时指定相关单位派员列席会议。

⑵监督管理制度。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能,指导督促辖区单位落实交通安全工作措施并加强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责任人。

⑶专报制度和通报制度。镇联席会议每半年向区联席会议报告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各成员单位每季度向镇联席会议报告辖区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对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逐级及时报告情况,并在工作例会上作出通报,同时剖析事故成因,提出整改意见。

二、工作要求

1、镇联席会议制度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辖区单位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各单位建立相应组织、管理制度、工作措施,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日常的议事日程,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促进交通安全管理,并根据要求将此项工作纳入各单位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考评之中。

道路交通范文第10篇

现将省安委办《关于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3〕34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扎实推进道路交通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30号),根据《关于立即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政办发电〔2013〕103号)、《关于深入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政办发电〔2013〕106号)要求,制定本地、本行业安全检查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要认真组织好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落实“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集中精力深化开展大检查,坚持自查、督查相结合,切实把排查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积极探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县政府要按照市政府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要求,继续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牵头组织当地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落实试点的主体责任,抓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要形成一套简明、管用、易操作、可推广的事故防范有效模式,编制事故防范手册,在辖区内进行推广,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有效防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市级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要积极指导县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共同探讨工作方案,并进一步总结提炼工作经验,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形成模式,全面推广,可供全市各地学习借鉴。

三、切实抓好道路交通“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关于印发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委〔2013〕12号)要求,针对道路交通运输非法违法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作,强化联合执法,确保道路交通“打非治违”工作取得实效。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加强对长途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旅游包车及校车等重点车辆的安全管理,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四、深入开展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治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全面梳理路面风险点段,最大限度消除路面安全隐患,提高道路安全防护水平。要加强省、市、县政府挂牌的道路交通危险点段和临水临崖高落差事故隐患路段的整改工作,科学论证整改方案,切实保障整改资金,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整改中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并要加大整改督办力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按时、安全整改到位。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路,要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确保公路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从源头上杜绝隐患。

上一篇:篮球课程范文 下一篇:gps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