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16 19:30:44

篮球课程

篮球课程范文第1篇

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是指以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实施教学评价以及选择学习内容与活动的一种设计过程。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教学的起点与归宿;而评价是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学习活动是落实学习目标的载体,课程内容则是为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资源。因此,确定预期的学习目标,后针对目标进行学习评价设计,这种评价方式是达成目标的保证,再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相适应,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来保障目标的实现,这是达成目标的重要途径,透过这四个层面才能构成完整的高校篮球课程设计。

关键词:

目标导向;篮球;课程设计

1引言

目标是各项活动的准绳与依据、教学的遵循方向。因此,课程教学需依据明确的预期目标,评价预期成果,再选择相适应的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以达成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方向,是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指导。学习目标是假设性的,是预期性的、是未来性的,它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段落的指标。篮球课程学习目标的内涵包括提高运动能力、学会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方法、获得运动乐趣、培养社会行为。然而传统的篮球课程设计,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的活动,而不是根据目标与评价标准来选择课程内容与组织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方式阻碍了教学创新,缺少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基于以上这些情况,就要寻求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程设计方法,而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程设计方法。

2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框架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了四个问题,以此作为课程设计过程的基本框架,这四个问题主要是: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其主要是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与目标相适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达成学习目标;最后是评价学习目标达成程度。因此,弄清楚这四个问题,才能明确课程设计各个要素之间联系。所谓目标导向,是一种面向目标的课程设计,即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出发,而不是从内容出发。目标导向既是课程设计的过程,也是课程设计的标准,即先确定(为什么教)什么样的学习目标,然后再思考用何种方法来评价学生确实掌握了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与活动来实现目标。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强调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以及能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评价还要优先于课程内容与活动的设计,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阶段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是依据课程标准明确预期的课程学习目标。第二步是如何确定预期的目标已经或正在得到实现,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使学生表现得更好。第三步是依据课程目标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和组织。最后一步是如何更好地实施上述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实现预期的目标。

3目标导向的篮球课程设计应用1

目标是课程价值取向的依据,与社会、学科与学生发展等三个层面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程目标也是学生参与课程活动学习结果的描述。此外,透过学习结果的呈现,逐渐完善课程目标、学习策略与学习评价,以增进学生学习效果。目标导向的篮球课程设计是篮球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主要涉及课程的目标、评价以及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选择和组织。然而影响或制约课程设计的因素主要是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和学科体系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不仅要分体现三个方面的特性,而且还要把这三方面有机地联系:首先体现的是社会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运动中表现出负责的社会行为;其次是体现出学生的身心发展;最后能体现学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目标导向的篮球课程设计首先要进行背景分析,这为课程目标、评价、内容与实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3.1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主要是分析篮球课程的意义,学生情况,适合于所教授学生的学科内容以及帮助实施这一课程的资源。其主要目的是为篮球课程目标、内容、活动与评价的设计提供依据

3.1.1篮球运动的一般意义与特殊意义分析

篮球是一项易学难精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大、中、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是目前在国内最普遍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各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其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以及体现个人的积极进取精神,而且也能体现个体之间的协作性,因此它具有独特的发展价值。

3.1.2所授学生情况分析

了解学生的人数以及他们对篮球技术的掌握情况,具体地说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喜受程度,对篮球运动了解些什么?每个人掌握技术程度是多少?要确定他们有哪些爱好和需求,针对学生这样的认识水平采用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1.3学习内容分析

(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分析)篮球比赛对抗性强,观赏性也强,是一般高校传统的比赛项目,各类院校对篮球这项运动非常重视,这对学校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对学生从事这项运动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由于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因此能极大的引吸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因此,根据所教授学生的技术情况分析,针对这样的学生和学生这样的需求,确定选择哪些内容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3.1.4课程资源分析

篮球课程资源是篮球课程设计、编排、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其它资源的总和,是实现目标的基石,因此,在实施篮球课程时要明确有哪些课程资源(包括人、财、物、时、空、信息)可利用?缺少的课程资源如何填补?以利于篮球课程教学实施。

3.2明确预期的篮球课学习目标

目标导向的篮球课程设计是在明确篮球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展开的,这种课程设计过程是系统的,首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篮球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目标的取向和内容;依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和其它要素在课程目标导向下规划篮球课程中教与学的活动。最后依据目标开发表现性评价,以确定是否符合课程目标,直至课程设计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就是学生课程学习的成就标准。它是课程性质、课程价值及课程观念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是一切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起点与归宿,它有三个基本特性,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二是能观测和评价的;三是反映基本要求,即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能达到课程基本要求。由此可知,篮球课程目标是由高校体育课程总目标即课程标准转化来的,其价值是根据篮球课程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对在校大学生提出的特定要求。因此设计课程目标要做以下分析:根据背景分析,确定篮球课程学习目标,而课程目标是以高校体育课程总目标为依据和导向,使之每一条与其相对应,而课时学习目标又依单元学习目标或学期目标为依据和导向,每一条都与其相对应。在认知能力上能熟悉篮球比赛哪些规则或相关的运动卫生知识。在运动技能上能学会并合理运用哪些基本的篮球技战术。上述两项目标与高校体育课程总目标中运动技能领域相对应,因为运动技能领域学习要求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在情意表现上能积极参与到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感受。这条目标与运动参与领域、心理健康领域以及社会适应领域相对应,因为运动参与领域要求在校大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形成运动习惯;而心理健康领域则要求大学生在运动中能体验到快乐与成功的感受;而社会适应领域则要求大学在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3课程评价方案设计

课程评价是就是用于评判学生能否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标准和依据,是教师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怎样确定学生掌握和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时要设计一系列的评量标准和方式,来客观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来帮助选择、组织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一般在课程中实施的是表现性评价,这是一种过程评价,依据背景分析,以目标为导向,开发评价工具,评判哪些学生能达成学习目标,还有哪些学生未能达到,达到程度多少,这样才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来满足学生完成课程制订的学习目标。目的是为了教育和改善学生的表现,以达成课程设置的学习目标。评量工具是结合制订预期学习目标开发的,有如下两种:第一种是:GPAI观察系统评量工具,指向评价篮球比赛中运动技能与社会行为目标。第二种是:开发表现性评量工具,指向认知能力与情意表现目标。评价先于课程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设计,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课程设计前了解学生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使教学的重点指向学习目标,保证教学与目标的一致,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明确学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评价能提供给教师许多反馈,反映学习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存在哪些未能达成的目标,对这些反馈资料分析反思,有利于通过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来达成未能实现的目标。可以看出,这个评价的设计是指向学习目标的,是基于标准的,其评价是为学习评价,并非是简单的对学习评价,目的是将评价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学习。

3.4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是课程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篮球课程内容包括教材的内容和学习资源。课程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的取向和表述,就在一定程度上为篮球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篮球课程内容应包含篮球领域中的文化、基本知识与技能、社会行为与学习价值,对这些内容的选择必须依据课程目标为导向和依据,有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只有让目标与内容得到对应一致,才能保证篮球课程趋于统一完整。因此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他们学习这些内容的理由以及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他们已经知道了篮球运动哪些知识,会运用哪些技能与战术,可能在哪些方面缺乏理解?在目标导向下,选择、组织篮球课学习内容,要先思考和设置学习主题有哪些,完成每个主题学习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和行动,会涉及哪些知识、技能及战术,每个学习主题需要几个课时等,以此构成完整的内容框架。

3.5课程实施篮球课程的设计

不仅仅是对篮球课的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策略与学习评价的设计,还包括对课程教学实施设计。课程实施要让内容变得可学、让目标变成可能,要依据学生的背景,师生之间的互动,目的为了达成学习目标。课程实施不是以教材内容为准则,而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和依据,根据评价方案,选择学习素材,设计教与学的方式。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实施的方法、形式。

3.5.1实施方法

1.运用理解式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应注意从“单元”这一整体的高度来统筹、合理地制定单元总课时中每一课时的具体学习目标,在各课时的学习目标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能发现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思考能力的培养;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5.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将良好的社会行为渗透到篮球学习中,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

3.5.2实施形式

1.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课时安排。

2.根据学习人数和场地器材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3.篮球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游戏或比赛。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比较实用,便于学生化整为零进行教学。

4.以游戏或比赛形式进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在练习中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与成功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哪几种形式,没有固定的程式,应根据具体环境、场合、学生实际而定,不可拘泥于形式,形式应服从于内容、内容服从于目标,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

4结束语

目标导向的篮球课程设计是在明确篮球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展开的,篮球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设计学期课程目标或单元目标,再根据课程目标制订出课时目标。目标导向的篮球课程设计能完整地体现课程四要素,即将篮球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有机地联系起来,它强调在综合规划的实践情景下能有效地指导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为了取得篮球教学最佳效果,篮球课程设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延玲,吕宪军.论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3]叶海龙.逆向设计教学简论[J].当代教育科学,2011,(4).

[4]周健.谈谈逆向设中的教学目标与评价[J].江苏教育,2010,(10).

篮球课程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篮球课程;项目课程;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G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6-0074-04

篮球运动是集对抗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既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国内学者从教学视角对篮球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都没涉及到深层内核改革,因此有必要重新对篮球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对篮球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反思。本研究从知识分类学和项目课程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高校篮球课程改革。

1 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高校篮球教学现状

在课程内容上,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形成以技术教学为主的内容体系。高校篮球教学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篮球发展史和裁判规则,实践知识主要包括篮球技术(多以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运球上篮为主,部分学校还包括持球突破、抢篮板球)、基础配合(掩护)等主要内容,涉及到战术教学内容少;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的组织上,也是按上述内容罗列,长期以来形成以技术教学为主的内容体系。上述教学内容基本与中学教学内容雷同,造成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逐渐减少[1]。无论是篮球课程内容,还是学习顺序均以进攻技战术为主,直接导致学生形成重进攻、轻防守的篮球意识,与现代篮球注重攻守平衡训练理念大相径庭,从根本上颠覆了篮球育人和篮球文化传承的课程功能。

在课程实施上,高校篮球教学基本形成传统教学定势,其特征表现为教学顺序上依附于技能为主,教学方法以示范和无目的的教学比赛为主,练习方法以重复训练为主,教学组织上重队形,形成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篮球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紧紧盯在篮球技术的传授上,以致每一堂课学生们都在简单模仿,这种用技术教技术、为技术教技术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2]。这种重形式、重教法、轻学法、轻能力培养的篮球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主体、情境教学的教学理念;而且在教学设计上,技术与基础配合内容多,战术内容少,技术练习与战术训练没建立任何联系,这种多技能、轻战术、少比赛及活动开展的篮球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观的篮球和全局的篮球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评价上,高校篮球教学考核内容主要为投篮和运球上篮,评价内容结构上仅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五大目标之一的运动技能目标,形成以技能为主导的、“工具理性”式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上的导向性直接导致篮球运动本身的价值及课程目标严重缺失。

从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效果差,学生持不满意态度。调查表明:95%的学生喜爱篮球运动,但同时也有85%的学生对篮球课程不屑一顾[3];仅有25%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学是提高篮球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75%的学生对学校篮球教学是提高自己篮球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持否定态度[4]。

1.2 高校篮球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以学科体系模式组织课程内容,没体现实践知识体系的特点。

学科体系是按知识的系统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主要为学科课程开发及静态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而篮球课程是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篮球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以实践性知识为主组织课程内容和开展教学,更强调学生应用技能的能力。传统理论与实践关系模式表现为实践知识是叠放在理论知识之上,表示理论知识是实践知识的基础,实践只不过是理论演绎的结果,认为只有充分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进行实践,才可能发展实践能力。篮球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组织,还是教学的逻辑顺序上无不体现了上述传统观念。这种脱离现代篮球运动实战,按照现行的技术理论体系组织教学的现状,其结果仅仅是使学生学会了篮球运动的某些动作(技能),而没有学会打球,在教学训练中普遍幻想的那种“只要动作做对了就会成功”的因果关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3]。这种教学内容不切实际,教学效率低下,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2)没有理解技能与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

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技能的本质是程序性知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5]。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技术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能力是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从心理学来看,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和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6]。按以上定义,通常讲的篮球技术实质是操作技能(动作技能),篮球基础配合则是操作技能的组合,不仅如此,篮球是开放性技能主导项目,完成各类动作技能必须同时有心智的参与,需要操作思维和实践中的直觉思维,因此学生能力的形成不是技能的简单应用,而是技能、心智、情境等综合活动和复杂的转换过程,技能只是能力形成的条件,仅依靠动作技能的重复练习是不能提高能力的,而目前高校篮球教学基本是以动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这就是技能主导的教学体系下学生经过一年的篮球课程学习后还是不会打球的根本原因所在,这种复杂结构的转换,必须解构传统篮球课程内容结构或内容组织形式,重构以篮球实战为基础的内容结构。

3)没有深刻领会课程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从现代课程涵义的演进上看,课程横向上是老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情境组成的生态系统[7],纵向上是从国家、地方到学校、教师、学生的课程,而且现代课程是由静态向动态扩展的。对高校篮球课程而言,必须考虑各自学校的特点和学生需求,需各高校及教师等多元参与,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对篮球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与设计。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有其学科基础,任何课程开发必须以知识论、学习论和教学论为理论基础,科学组织课程内容。其中知识论用于理解篮球课程内容性质、来源与结构,篮球知识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而且篮球实践活动的实质是程序性知识和默会知识等的有效整合;学习论指学生如何学习的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动作技能学习的基础,构建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主动性参与和问题解决,情境认知心理学强调实践活动重要性,共同构成学生能力形成的理论依据,成为篮球课程主要的心理学基础,从而技能、认知、情境是篮球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学论从教师角度研究教学设计,这是传统以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依据。

课程思维是指课程开发、设计或改革的工作逻辑顺序,课程开发多采用演绎模式,即以泰勒的课程原理为指导,按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的课程思维逻辑路径展开。传统的演绎模式为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从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许多课程改革从怀疑课程内容及内容组织的合理性开始,上述已对篮球课程“技能主导”的内容提出质疑,如要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势必打破传统的篮球课程内容体系或内容组织顺序,转变以能力为本,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这种以任务式知识结构中任务处于焦点,与任务直接相连接的是实践知识,其次是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知识的解释。能力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上,能力可表述为完成相关任务,任务的结构与组织比任务本身更重要,这样使得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而不是知识的地位结构成了课程知识构造的基本依据,以此理论为基础,可将篮球课程内容与内容的组织作为篮球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即采用以篮球战术聚焦篮球技术与基础配合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篮球教学内容。

2 基于项目课程理论的高校篮球课程设计

2.1 项目课程及其相关概念

项目课程源自17—18世纪课程教学中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沙盘演习等组织教学。我国学者将项目课程是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7]。基于上述概念,项目课程的实质是以一个或多个项目组织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组织的一种模式,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程。项目课程起源于职业教育,但已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而成为一种有着深厚理论基础的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是指具体产品、服务或决策。对于篮球课程内容,项目的确定体现为战术体系的形成。篮球战术是为取得比赛的胜利,队员根据一定的战术指导思想,以篮球技术为基础,在战术意识的支配下,按照一定的阵势,全队有组织、有策略地进行协同配合的方法和原则[8]。按篮球战术的定义,每一种战术形成都可以看做一个产品,如快速进攻体系、防守体系是一个综合性项目,阵地防守、阵地进攻等均可以作为一个项目。

项目、任务与技能间的关系,项目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任务是指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项目是按照工作任务要求进行一系列操作所获得的结果。以人盯人防守这个项目为例,防溜底、防突破、防挡拆和掩护、防内线、防策应和夹击等是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各种操作技能(篮球技术)和瞬时判断、经验、决策等智慧技能。

2.2 篮球课程项目(课程内容的组织)的设计与序化

项目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项目的设计与排序是最重要的环节。项目设计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这是影响课程目标达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课程开发最为复杂的问题。篮球课程中项目设计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即依据篮球运动的客观规律,篮球运动是一项以对抗为核心的攻防体系,涉及到攻防体系的任一环节都会影响篮球的制胜规律。2)认知性原则。即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的形成机制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的项目顺序。3)实战原则。即以篮球比赛实战为依据,注重结合实战的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简单、精确、对抗、实用,通过实战来学习篮球,紧密联系比赛实际是符合实战训练的核心[9]。4)适度性原则。篮球课程内容多,因此必须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特别是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依据篮球课程目标、学生的需求与认知规律、知识的性质等选择和组织适量的课程内容。

项目序化是指篮球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或逻辑顺序,包括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高校的篮球课程设计中,比较关注篮球知识与篮球技术等具体知识、技能,认为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具备了能力,不重视让学生以什么结构获得这些知识。在项目课程理论指导下,篮球课程内容必须重视内容的结构设计,使由教学生“知道什么”转向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依据项目设计的原则,以知识论和学习论为基础,根据篮球的竞技规律和实战特点,重构篮球课程内容(见图1)。

把篮球课程内容划分为阵地进攻、从攻转守、阵地防守和从守转攻等4个项目,任何一个项目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一个项目的结束即是下一项目的开始,在篮球比赛中,任何一个环节做的不好,都可能影响比赛的结果,这4个项目构成了自循环的、封闭式的篮球知识体系。设计项目时,根据实际需要或按实用的思路,可以把综合性或大项目分成子项目,如快速进攻体系可以分解为快攻和抢攻两个子项目,阵地防守也可分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紧逼防守等子项目。按项目课程理论重构的篮球知识体系,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一个项目,又有利于从项目顺序结构上重新认识篮球规律,从而形成了篮球运动的过程观、全局观和整体观。

2.3 篮球课程实施

1)按项目结构构建篮球课程结构。

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以来,大部分高校采用选项课的教学模式,高校篮球教学不断探索篮球分层次教学改革,即按学生的技能水平分班组织教学,具体实施上分为两类,即同一学期分为初、中、高3个不同等级的3个层次班级,或是第1学期为初级班,经过考核合格后第2学期到中级班学习的教学模式。事实上,一方面学生的技能水平本身不太好甄别,传统意义上篮球有8大技术之多,而且篮球比赛中5人位置不同,技术要求也不一样,另外分层教学的考核标准设计也是一个难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分层次教学理论上设计非常好,但实际操作非常困难。按分层次教学设计篮球教学实质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以学科体系组织教学的模式,要真正转向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可采用项目式篮球课程内容组织篮球课程教学,按上述构建的循环式篮球内容结构,每个项目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即每学期安排一个项目内容,如第1学期课程内容安排项目1(阵地进攻),具体内容可选择一个子项目,如1-3-1进攻等;第2学期内容安排项目3(阵地防守),具体内容可选择一个子项目,如2-3区域联防;第3学期到第4学期为综合项目,增加攻守转换项目。

2)学期课程的内容设计。

循环式篮球内容结构课程内容打破了传统按篮球技术、基础配合和战术的顺序组织知识模式,转向围绕项目或任务组织知识和技能,每学期篮球课程都是以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按单个项目及其任务的学习需要选择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即按项目-任务-知识与技能的顺序进行项目内容开发。以第1学期学习为例,由于阵地进攻是一个大项目,可选择其中一个子项目的内容进行教学,如1-3-1进攻项目,经分析该项目包括外线与内线(罚球线策应中锋)配合进攻、内线与内线或外线之间的进攻、内线(策应中锋)的进攻、外线队员的进攻等典型的任务,其中内线(策应中锋)进攻任务包括中距离投篮、突破上篮或分球、给内策应中锋和底线两侧外线队员传球等技能,外线队员进攻任务包括传球、溜底、突破和投篮等技能,技术理论知识包括阵地进攻、传球、溜底、突破和投篮等的定义等,还包括进攻队员的移动路线、进攻点及原则与要求等知识。

3)篮球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课程有5个领域目标,篮球课程的学习目标不仅要获得或掌握技术、战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还要达到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能力形成的实质是知识与任务建立联系,能力的形成机制是通才实践活动的构建[7]。对于篮球运动来说,能力的形成就是建立战术、任务与技能(基础配合)的联系,学生是在完成各类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篮球技战术知识的,学与做融为一体,在做中学。在学期课程中以战术实践知识为主要内容,单元内容设计上围绕以完成任务需要的典型技能和基础配合为主要内容,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以比赛为主要教学手段,组织各种课外竞赛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俱乐部、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课内外一体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 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理论的现状与发展[J]. 科技创新导报,2012(7):170.

[2] 潘如福,邓国良.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32(11):143-144.

[3] 李杰凯. 论篮球教学训练中技术概念界定及其分类的理论误区[J]. 体育科学,2008,28(1):82-88.

[4] 曹竟成.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析与尝试[J]. 体育与科学,2002,23(5):73-75.

[5] 姚寿广. 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王利明,陈小荣.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技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7]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 张勇.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16.

篮球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开展现状

1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深入,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以加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夯实知识技能、形成终身体育理念为核心,大力培育大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爱国精神。篮球课作为大学时期备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更是立德树人落实的必要途径。教育者需要深层次挖掘篮球课程中本身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且将体育特有的育人价值发挥,根据大学生发展规律制定出极具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学目标和方案;教育者还应对课程评价体系和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思政教育能力,进而在不知不觉中令大学生成为有责任、有素质、有信心的人,为培育一批具备健全人格、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做铺垫。[1]

2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开展的重难点

2.1重点

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的开展首先以系统、科学的思维且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做好顶层设计,在全过程实施,为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夯实基础。开展重点集中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开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基石,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依托课程思政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思路,进一步实现育人目标,通过思想政治引领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课程思政的出现及推广为传统授课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样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优化。为了创建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框架需要全面完善教学流程,做好对施教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的健全工作,助力于课程思政可以更好地在体育环境中开展。[2]

2.2难点

自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各院校愈发重视思政教育工作,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思政教育融入至各个学科中。但是当前时代课程思政正处于发展阶段且实践时间较短,挖掘契合点、学习知识点、操练融入点等难点所在。挖掘契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篮球课进行融合须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的开展做好铺垫。学习知识点——即思想政治教育与篮球课有机结合所需要传递的知识点,相比较而言课程思政更倾向于突出知识点的兼容性。操练融入点——即把现有理论知识与实际密切联系,杜绝出现生搬硬套,依托创新形式彰显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3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开展现状

3.1教育先进性不足

课程教学需要紧随时代步伐将先进理念融入至传统教学中,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先进性。但就现阶段部分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教学而言,并未凸显教育先进性且教育理念滞后、授课模式单一,教育者普遍认为篮球课程教学只是单纯的讲述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教育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参与体育锻炼也由追求身体健康转换为缓解身心压力、培养优良的生活状态。实际上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对舒缓压力、塑造品格等方面具有巨大意义。但是高校体育教育者并未认清这一点,使得教育者难以将新兴理念融入至教学中,出现授课模式落后、教学质量不佳等问题。

3.2教学形式化严重

伴着课程思政的开展要求高校以思政教育为导向优化体育教育体系,创新与改革施教模式、教学形式。从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开展情况来说,由于围绕篮球课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再加上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化问题严重,尤其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篮球课程开展更是略显刻意,并且教育者对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的观察模糊,难以科学衡量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的开展质量,形式化、片面化问题普遍存在,致使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较差,无法更好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3.3课程思政内容缺少针对性

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内容就是将思政课程与篮球课程有机结合,是对体育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也是为当代大学生强健体魄、形成正确三观的强力保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内容依旧以篮球知识与技能为主进行,没有把思政内容融入,内容本身缺乏指向性与针对性。而且开展过程也只是依靠体育教育者感觉,并未将夯实的理论内容引入课堂中,使得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在此情况下的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的开展极易处于无序化状态,致使课程思政缺少应有的针对性。[3]

3.4师资力量匮乏

充足的师资力量是开展高质量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石。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如何发挥课程思政的是价值,强化师资力量十分重要。纵观当下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缺少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团队且思政教育相关的师资力量没有得到及时补充,难以对大学生思政品德、价值观念上进行科学引导,致使部分学生价值观念出现偏颇。由此可见,师资力量匮乏俨然已经成为眼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的优化路径

4.1强化教师育人能力

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教师就是打造这支团队的筑梦人,是搭建学生与课堂之间的桥梁。教育者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念具有重大影响。对教育者的要求也随着课程思政的出现发生巨大改变,以“四有”教师为基准,全面提高教育者思政教育能力,劝诱教育者争做新兴思想文化的弘扬者,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明灯。[4]教育学生的前提需要教育者先受教育;其一,篮球教育者应及时关注社会热门话题与学科前沿内容,将最新鲜的内容和实际案例引进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吸引学生眼球,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其二,切实提高篮球教育者课程思政构建能力,通过创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与其他教育者进行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其三,加强篮球教育者培训工作,如岗前培训、师德师风培训等。另外,高校应不断鼓励支持思政教育者和篮球教育者进行合作教研,互学互助、共同进步,进而最大程度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4.2提高教师育人意识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需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导向传道受业,以自身道德行为与综合素养为力量诱导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石,首先教育者建立育人意识尤为重要。教育者需要时刻谨记教书育人使命,努力挖掘思政与篮球课的内在契合点,才能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价值观念,进一步将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至篮球教学的方方面面。

4.3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革新作为核心目标,大力创建科学化、系统化篮球课程思政体系。第一,篮球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具有先进性与前沿性。高校承担着培育优秀人才、发展科学知识的双重责任,篮球教育者需要转化固化思维、优化授课模式且摒弃陈腐的知识内容,将新兴理念与前沿学术成果融入至教学内容中,令大学生在篮球学科发展最前沿进行学习。第二,篮球课程内容以实用性为主。教育者筛选出意义深厚、连续性强的内容并寻找与思政元素的内在融合点,在充分掌握篮球教学内容实际价值基础上选择“一学到底”且还可以让学生充满学习欲望,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与创新,不仅使学生爱上运动、爱上篮球,还能在学习中提高获得感。如将文明看球、体育保健常识等能够活用的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让篮球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激烈撞击,产生强烈的共鸣,进而促使篮球教育者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最大化,篮球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提高。

4.4改变传统授课方法

篮球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自身应用性与实践性强,是运动能力与智力的双重表现,对学生自身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所以,篮球教育者引导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所选择的授课方法也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教育者需要遵循以学生为核心的基本准绳凸显自身的引导作用,凸显学生课堂中的主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注重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以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为前提努力革新传统授课方法,确保学生可以在篮球课程学习中坚定自身学习信念,形成优良的学习动机,进而使教学效果显著。当然,教育者还可以依托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课堂反馈的形式,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主流意识进行基本了解,将这些与教学方案与施教方法的选择上密切融合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5]一是通过问题导学、案例列举、任务驱动等方法助力篮球课程的革新,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在不会不觉中将思政教育渗透至篮球知识讲授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融入课程思政中。二是教育者通过营造优良的教学氛围和选用多元化的教学器材引发学生主动积极性,以此使篮球课程育人质量提高,进一步实现学生在篮球活动中自我价值的诉求。

4.5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人才培育效果是课程思政评价的第一标准,高校理应构建完善且多元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系统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由于我国部分高校将篮球运动设置为选修课程,再加之篮球课程教学评价机制较为单一且陈旧,很难得到高校领导人员与大学生的重视。教学评价主要包含两部分:一为对学生学的评价。即不拘泥于学生篮球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而是更加重视篮球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具备优良的品质。譬如,将以往的出勤率加技能成绩基础之上融入思想品德加理论成绩加实战应用等多角度综合性评价;评价方式也由教育者为主转换为“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二为对教师教的评价。理应对教育者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度评价,还需要对教育者职业素养、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教学质量等评价,引导教育者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以为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基于此,高校需要创建全面课程思政保障体系,增强学校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机制,提高监管力度,充分彰显篮球教育者的育人作用,唤醒每一个篮球教育者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主动性,使篮球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更加科学规范、更加完备、运行更加高效。

5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工作应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努力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这已经是素质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内驱力。课程思政的深入正好有效补充篮球课程育人作用的短板,有助于解决当前时代篮球课面临的诸多困境,更好地推动篮球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基于课程思政为重要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有利抓手,努力把思政教育资源恰如其分地融入至公共体育篮球课全过程,积极探索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良方良策,为篮球教育工作者落实铸魂育人职责,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宝军,蒋强,杨鹏,赵璇.“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运动精品,2021,40(05):44-45.

[2]姜大庆,徐策,石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核心的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培育目标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3):95-97.

[3]陈丽.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篮球课程的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4):41-43.

[4]解长福,周利民,程才瑞.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篮球课程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39(02):62-66.

[5]黄景许.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体育篮球课程路径的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6):89-90.

篮球课程范文第4篇

摘 要 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学生的能力不仅仅限制于学生的学识,整体素质也亟待提高,为相应先今教育方向,提倡的“健康第一”、“阳光教育”等理念,许多高校已经对体育课程产生重视并且改革。篮球课程作为最受高校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篮球课程改革为论点,确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篮球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校 篮球课程 改革 多媒体教学 “健康第一”

社会发展尤为迅速,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理应跟随社会发展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从现代教育角度来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调整和改进在篮球教学中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对高校篮球课程进行创新改革,对培养全方面素质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把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融入篮球课程的教学当中,进一步提高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这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都是具有很大意义的。

一、篮球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让篮球教育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以达到对学生生理、心里的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培养学生们终身的体育意识,篮球课程的改革形势严峻。

篮球作为学生们最喜欢的高校体育课程之一,根据全球篮球事业的发展,高校的篮球课程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篮球作为一项国际运动,深受全民的喜爱,各种篮球赛事如火如荼的开展。高校篮球课程的改革创新,对学生的国际观念,与国际接轨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篮球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学生素质方面

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生命活力,篮球运动涵盖了多种身体运动形式,运动强度大,它对全面的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综合有效的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发展,为学生们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2.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运动,在学生们参与过程中,能使参与者对自身个性,自信心、意志力、情绪控制、自我的行为约束和行为控制得到有效的发展,培养其团队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篮球作为一项灵活的运动项目,没有固定僵死的模式,每一个人都可以对篮球场上的战术有着自己的理解。其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学生们及时果决的做出决定和判断,能有效提高学生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篮球场上瞬息万变,不仅仅是体能上的对抗,更需要依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时的调整状态和战术,这对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对高校本身的影响

1.提高了高校自身的体育思想,高校应全面面向社会,应对社会的需求,调整学生们的发展方向,加强学生各方面的技能,素质,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尤此也影响了学校的综合能力。

2.高校篮球课程的改革,对提升学校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教学能力,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师资质量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三、篮球课程改革策略方法

提高高校篮球课程师资力量与水平,现今许多高校的传统师资力量已经不足以应对篮球课程改革了,提高学校体育篮球课程的师资力量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可对体育教师进行篮球课程的教学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激发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篮球发展迅速,如此已经可以说是一项全民运动。学校应对学生主观能动进行引导,在篮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们对篮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转变学生们对篮球的学习观念为入手,对学生们兴趣进行引导,使学生们爱上篮球,认真学习篮球。

优化课程的设置是对篮球课程的改革又一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课程的优化设置方向以学生为主,从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出发,对篮球技能技巧进行新的分类,重新开始组合优化。

提高学生们对篮球课程的参与度,以篮球文化为引导,以篮球赛事,篮球的娱乐性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展篮球文化,完善学生们篮球方向的知识构成。篮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这一点是很多运动无法替代的,能简单的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校园内应多开展篮球赛事,开展篮球活动,对篮球文化进行大力的宣传。精彩是篮球赛事能提升学生们对篮球的兴趣,增加学生们对篮球的激情,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开展有关于篮球的活动,可以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进行篮球竞赛,这不仅仅增加了学生热情,更增加了学生们的团体意识和团体融入能力。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蓬勃发展,在篮球课程的设置上也不例外,篮球作为一项有着非常强的可看性的运动,可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学习篮球技能、感受看球文化、了解篮球赛制。

四、篮球课程改革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课程的改革从大方向来看,一是检测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增强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体育水平能力的认识,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再者三,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素质水平,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篮球课程的改革应始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主要目标,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改革。把新的教学模式和篮球课程有机结合,应对社会的需求,加强学校的综合水平,为社会输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利超,马潇漫.讲解与示范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5(12).

[2] 肖凯骏,刘中强.简析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现状及方法[J].运动.2014(18).

篮球课程范文第5篇

近年来,由于高校体育课改的进行,从而使得体育在高校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篮球课程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主要运动项目,十分受学生的欢迎。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体育的价值,使学生身心能够健康的发展下去,这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而且这又是高校同于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然而,当期我国各个高校的篮球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继续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解决。

二、当前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比较传统

在高校传统的篮球课程中,其教学模式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并且强调动作技能的规范性。但是,却完全忽视了体育教育的健康性与终身性。近年来,由于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篮球课程的教育的需求。在高校中,男生比较喜欢篮球课程,而女生的吸引力却非常小。由此看来,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现代篮球课程的教学。

2.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校中,其篮球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严格遵守“三步走”的战略,也即第一步,教师进行示范;第二步,教师进行指导;第三步,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而其教学内容也只是讲解传球、投篮以及运球的动作技能,然而却忽视了一个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事实上,篮球运动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团队合作,而个人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但是,长时间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是机械教学,而学生也只能是机械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根本不能在较短时间范围内将这些基本的技能熟练掌握。要想真正学好篮球,那么学生必须要热爱篮球,而教学内容的滞后以及教学方法单一都将不利于篮球课程的教学。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篮球水平高低不平,难以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兴趣,也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了。

3.不科学的教学评价结构

和其他课程学习一样,对篮球课程的一个评价标准为结课成绩。通常情况,教师都是将考试内容转告给学生。因此,学生在课下也只对考试内容进行练习。最后,尽管学生都能获得一个较高成绩,但是,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来分析,存在较大不足。对于篮球课程来说,漂亮传球动作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篮球技能。事实上,篮球是一项群体活动,也只有在团队当中,才可以真正展现出人的篮球技能,因此,传统考核方式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正能力。对学生来说,因他们的接受能力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考核成绩也不能反映出学生的接受能力高低,对学生来说也是极其不公平的。

三、完善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

1.不断丰富篮球教学的内容

对高校篮球课程的改革,实际上是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与终身锻炼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篮球课程的内容相对滞后,难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样,教师要在课程内容中,增设一些新鲜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增设篮球赛,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一意识,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牢固基础。

2.逐步完善教学方法

在篮球课程学习中,因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从而使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较大不同。比如,日常爱好打篮球的学生,其篮球水平相对较高;而对篮球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女生,对篮球学习没有太大兴趣。如果学生篮球基础相对较差,那么教师最初要采用简单的教学方式,先要去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能,降低技能学习要求。而对于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抗练习。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3.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

经过大量实践证明,传统篮球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难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情况。对教学的评价,包含教学结果、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所以,教师不能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更多的是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不断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进而发挥各自特长。

4.创新篮球考核方式

(1)公布考核方法

在篮球课程开课之前,首先要公布给学生篮球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以及考核标准,而且还要使学生了解通过篮球课程考核的内容。

(2)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考试内容

在体育课程考核时,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篮球项目来考试。教师则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来制定考试的级别和标准。教师随意选择考核方法进行考核,这样,要求学生多进行锻炼与学习,从而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最终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篮球技能。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当今社会教学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因此对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要围绕此课题,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而且还要及时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方式。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篮球技能的培养,将篮球教学和品德教学紧密相结合、篮球技能和运用相结合等,从而使学生树立掌握篮球锻炼方式,最终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靳厚忠,范宏伟.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2010,(8).

\[2\]韦蕾,徐其波,韦宛辰.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之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1,(8).

\[3\]贾大鹏,张磊.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北方文学,2011,(11).

篮球课程范文第6篇

摘 要 新时代大众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学校篮球运动的健身、教育功能显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篮球运动的增智、健身、教育、宣传、社交功能越来越被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领导认同,积极开展学校篮球运动将成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师生体质、提高健身水平、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修养品行、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意识的特殊教育形式。各种形式的业余篮球俱乐部将成为校园生活地一种基本社团组织。未来优秀运动幼苗将由此启蒙和得到发展。

关键词 高校篮球课程 发展趋势

篮球课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普通高校课堂以后,就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普通高校开设篮球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它锻炼了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塑造了练习者的身体形态,同时还“育德于体”,培养练习者的良好的德育素质。此外,篮球运动是一项体现速度与力量的运动,激烈的对抗性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使篮球运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在参与上,篮球运动受到场地与人员限制的因素很小,便于大学生平时进行活动锻炼,所以,篮球运动在普通高校中长兴不衰,成为普通高校中主要的体育课程之一,目前全国各普通高校都将篮球课程列为大学生体育的普修课与选修课。

一、我国高校篮球课程现状

(一)课程模式单一、评价标准刻板

根据调查了解我国现行高校篮球课程的大部分教材都是20世纪从前苏联引进过来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发展。再有就是我国篮球体育课课程设置上,还没有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在讲授过程中,都遵循着整齐划一,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体现不出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被打压。

我国大部分高校篮球课程评价标准死板,很多学校只重视出勤率,学生只重视及格率,篮球课程就讲一下篮球的基本动作,基本规则。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固然能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基本的规则,这样不重视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不但对篮球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师资队伍匮乏

师资力量的配备是影响课程内设置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如今我国高校体育篮球课专业师资数量较少,有一些篮球课由其他专业的老师兼任,这些都直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

(三)场地设施的缺乏

体育场馆与设施是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不但会影响篮球课程的设置还制约了篮球课程的健康发展。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硬件设施得以更新和完善,但由于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而学校的篮球运动相关硬件设施却多年来维持原状,特别是在下课后,下午课外活动高峰期场地完全满足不了需要,而且有时候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在篮球场地上踢足球和打排球。由于场地的制约,学生课外基本没场地练习,加上上课用的篮球数量不够等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到部分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将严重地阻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开展。

二、篮球课程发展趋势

(一)篮球课程教学推广全新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当下我国高校篮球课程应与国际接轨,可以借鉴国外发展成熟的课程模式,再根据我国学生体质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以传授学生基本的篮球技术为主,良好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让学生通过篮球课程的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中应加入大量的实践练习和篮球相关的体育游戏,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做到教学内容的创新突破。高校篮球教学观念应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应从学校走出去用开放的眼光看待篮球课的发展,从定向走向非定向,从单一向多元方向发展.同时要完善课程的发展体系和思路,教师要及时的学习当下篮球教学理念,不断钻研先进的教学方法.对篮球运动规律的认识进步越来越深刻。改变和创新当前篮球教学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教学结构、教学形态和教学方法,探讨和研究篮球教学新理念已是时之所需。

(二)完善篮球课程内容

在高校中开设篮球体育俱乐部是推动高校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积极举措,应当提倡。随着时展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应该多元化深入,俱乐部模式对高校篮球课程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尝试。体育俱乐部课程内容要紧随篮球发展的前沿进行教学的特点,新型的篮球课俱乐部模式必定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气息,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为学生学习好篮球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高校篮球体育俱乐部模式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迎合了大学生心理特征。此教

学模式的运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及体育实践能力,也有利于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关辉.如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4).

[2] 戴吉明.关于趣味性游戏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学报.2014(12).

篮球课程范文第7篇

摘 要 本文概述了花式篮球的主要特征以及分类,分析了花式篮球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开设的必要性,并对花式篮球引入中学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花式篮球 中学课程 必要性

风靡全球的花式篮球源于美国篮球圣殿纽约市哈林区洛克公园。杂耍般的运球,充满想象力的传球和扣篮,与强劲的Hip-Hop音乐融合,使花式篮球成为一种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篮球表演。作为一种运动时尚,它讲求风格、自由和创意。挑战篮球极限,展示自我,花式篮球代表对篮球技术和表演的无上追求,深受中国青少年的喜爱。

花式篮球深受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花式篮球作为一种新兴的篮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无数年轻人的追捧,在全球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这种花式篮球的浪潮也影响到了中学篮球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花式篮球所推崇的自由、个性、创造力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接受。我们可以尝试将花式篮球引入到中学篮球课程的教学中去,使之与普通的篮球课程相结合进行教学将是一个全新的篮球教学模式,给篮球的教学增添更多光彩。

一、花式篮球的分类

花式篮球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实战型和表演型两大类。实战型花式篮球主要以运用花哨的运球和传球技巧以得分为目的,例如:半场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全场五对五篮球比赛。表演型花式篮球主要以个人或者全队整体的freestyle为中心,其表演型和观赏性更强。

二、花式篮球的主要特征与中学教学的适应性

(一)花式篮球的运动场地与篮球教学的适应性

花式篮球的运动场地简单,运动服装不统一,在任何一块空地上即可进行花式篮球运动。可以有效的解决场地资源限制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选则一块空地便可进行花式篮球的教学.

(二)气氛热烈,多有音乐相伴篮球教学的适应性

花式篮球通常在节奏鲜明的背景音乐,如RAP、HIP-HOP等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花式篮球运动,各种玩球动作、球绕身体转动等各种技巧应有尽有,由于其活动性强,不仅运动者本身有很大的兴趣和激情,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动学习、创新的精神。

(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篮球教学的适应性

花式篮球与传统竞技篮球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项以人为主体,以熟练地控制篮球为目的的娱乐健身活动。花式篮球淡化最终的胜负结果,注重技术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强调动作的观赏性、技巧性、表演性。所以花式篮球在形式上是通过破坏竞技篮球运动的一些常规来达到享受篮球的乐趣,是一种新的玩篮球方式。富有节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魅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花式篮球和传统的竞技篮球在最终的价值取向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花式篮球的融入会更多的增添篮球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从而达到宣泄情绪、愉悦身心、展现自我的效果。

(四)强调个人技术,注重性格的培养篮球教学的适应性

花式篮球由于以娱乐性为主,项目本身对球员的篮球技术要求高,并能够充分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将篮球技术里面的运球、传球、突破等灵活地展现出来。“花式篮球”融入到篮球教学中,在加强了篮球技术的学习的同事,更加强调球员个人张扬的技术表演,所以在中学篮球教学中,引入“花式篮球”是对篮球基本技术教学的有利促进。在个人技术的训练中常常融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人球合一。

(五)侧重表演,观赏性强篮球教学的适应性

花式篮球比赛过程中,球员看重的是个人技术的表演,在篮球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花式篮球技术动作的编排,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并且能够进行表演,可以在学校的各种晚会进行展示,不仅得到观众的掌声和喝彩,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六)花式篮球对课堂学习气氛的营造篮球教学的适应性

篮球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几乎没有学生与老师交流。气氛不是很活跃,老师教学中对课堂气氛的营造只能靠一些调侃的话语,便经常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花式篮球的优点就在于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技术动作,而是灵活多变的技术。许多技术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与学,通过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要学习的技术,并逐渐培养了花式篮球的基本功,教师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一举多得。

三、花式篮球引入中学课程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

花式篮球是一项时尚的篮球运动,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花式篮球的基本动作,还要有一定的音乐节奏能力。花式篮球基本动作的掌握需要通过网络视频学习。目前,我国还没有花式篮球教师资格这一行业,要想成功的将花式篮球引入到中学体育课程中,难度是较大的,这对篮球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我们篮球教师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和学习。

(二)动作的编排

花式篮球是集杂耍般动作、强劲节奏音乐于一身的时尚篮球运动的代名词。如何将杂耍难度的动作拆分为简单动作。如何将简单动作流畅又富有想象力的连接在一起,使之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篮球水平的中学生。这些问题成为了花式篮球能否顺利的引入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花式篮球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如何使之适应中学体育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让它以独有的特点和形式作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生活,使他们牢固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许雯雯,许博.街头篮球文化对HIP-HOP时尚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6).

[2] 许奋奋.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探析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7):965-966.

篮球课程范文第8篇

1.1在体育课程引导阶段运用

体育课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们先开展一些简单的与篮球相关的游戏,老师可以亲自演示做一种篮球运动基本动作,将动作技巧要素反复演示给学生们看,避免直接讲解复杂的篮球技术动作的要领。体育课程中的篮球课程中,学生们的兴趣注意力应当哪个集中在篮球运动所带来的竞技娱乐中,在愉快地掌握了篮球球性的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并为今后篮球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1.2在体育课程准备活动运用

在熟悉篮球球性基础上,体育课程准备活动中,学生们就可以开展一些运用篮球游戏,代替慢跑等其他准备活动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上课积极性更高涨、更活跃兴奋;另一方面,篮球游戏所带来的体育锻炼活动量,是远远超过其他准备活动的生理运动要求。比如,“三人传四球”、“不倒翁”、“三角传球”等简单篮球游戏,运动强度不大、身体活动却很充分,还可以安排有球或者无球环节,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3在体育课程基本部分运用

根据教学大纲学习任务,体育课程可以将篮球专项课作为主要内容。在这样课程中,可以联系引导教学中学习过的篮球技巧,加上准备活动中的篮球游戏内容,直接开展具有竞技到篮球联系,让学生们反复莱纳西,达到熟练掌握篮球技术技能的目的。同时专门设计篮球对抗练习,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培养学生们勇敢顽强的竞技精神和互相配合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在规定的体育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篮球竞技活动,设计一些专门游戏,反复练习,达到掌握基本篮球知识的目的。

1.4在体育课程结束部分运用

经过了一趟篮球课的锻炼,学生已经做过了比较剧烈的体锻活动,应当适当安排一段修整。这时,可以安排以篮球为按摩的工具的肌肉按摩放松,帮助学生从身体兴奋状态中慢慢恢复过来,彻底放松肌肉,课后身体不会出现酸痛的情况。此时的运动量不宜过大,要注意运动量要逐步减少。在课程接近尾声时,让学生们边巩固篮球动作技巧,边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课程。

2体育课程中篮球教学训练设计

2.1运球训练设计

运球作为篮球练习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在体育教学总可以引入快速推进进攻、带球摆脱防守、上篮得分等内容,这些都是竞技对抗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训练中,老师可以在准备活动中引入一些带球的技巧,帮助学生们熟悉球性,并对相关运球的手法进行练习,对手部击球的动作予以纠正。比如个别学生臂力不够,运球时常常会使用手腕发力;学生们会在运球时,会左顾右盼或眼睛总是盯着球看,总是掌握不好手感,此时老师就应当帮助学生纠正这些容易犯错的问题,并指导反复练习。在对同学们对基本动作都过关后,老师可以安排一些运球变化动作,也是比赛中常用的动作,如体侧运球、急停运球、体前换手运球等,或者变化联系花样运球,如“之”字型、“8”字型运球等。

2.2传球、接球训练

篮球是团队竞技运动,传球、接球与运球一样,不仅是篮球比赛中常用的技术基础,还是团队默契配合,联合完成比赛的关键,也是体育课程中需要重点训练的内容。老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需要将传球、接球训练与运球训练有机配合起来,组织学生们开展传球、接球的技术的严格训练,传球的手法有双手、单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等。老师应当指导学生们练习行进间的传球和接球上篮,还有原地的双人双球练习等,并鼓励学生在训练之余多进行接传球的练习,锻炼自己的手感,从而不能够完成简单战术配合。在训练中,老师除了要注意教授一些动作注意事项,还需要强调让学生们注意观察球的飞行路线,并判断球的最终落点,来确定传球接球的手法。同时,适当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对抗联系,要求在训练中注意运球、传球、接球中的配合,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们,加强对球的控制,避免传球、接球时的丢球现象。

2.3攻防训练

经过一个阶段课程训练后,学生们通过篮球训练掌握了必要基本功后,可以开展组间的攻防训练。可以先让学生们联系最基本盯人战术,用一防一形式来阻挡对抗的进攻行为,强调贴身盯住对方,做好防守工作,并教授联防技巧,在场上积极跑动,兼顾防人控球,防止对方传球持球。在掌握以上动作基础上,课程中可以采用两人行进间传球的形式,训练学生们传球、接球、运球、上篮的连贯技术,也可以配合对抗另一方的几个防守队员。对于那些在竞技对抗中没有机会持球的学生,老师要多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抢篮板,培养学生竞技拼搏意识和积极抢防能力。

篮球课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研究

0 引言

社会的需要决定教育目标和方向,也规定着体育课程的目标和方向。高校体育课程应根据社会对高等教育和体育的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规划。随着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终身体育等思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正由增强体质的一维目标向多维目标演进,它不仅加强了体育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广泛联系,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以及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本文在阐述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和教学改革背景的基础上,对高校篮球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篮球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1 高校篮球课程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篮球课程虽然经过了多次的修订,但其本质还是沿用了建国初的教材,这些教材在一定意义上对于今后我国高校篮球的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代篮球的迅猛发展,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过去在篮球课程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篮球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在篮球上面培养良好的兴趣。

篮球运动在近几十年里飞速发展,无论是运动员体能、技战术、防守训练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像是在以前面对进攻队员的掩护大多采用的是挤过、绕过、穿过这3种方法,但是现在在篮球比赛中大多采用的是延误,而很多教练员由于缺乏研究新课程的原因大多还采用以前的老教法,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接收新知识,高校培养的学生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工作面对的是中小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以后中小学生的篮球知识的学习,这种现象出现的只能是使我国在篮球课程方面越来越滞后。

2 篮球教学改革思想

2.1学校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发展的整体战略思想应该“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重视基础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掌握,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培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思想已逐渐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上看,在经历了生物的一维体育观时期,到生物与心理相结合的二维体育观时期,再到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时期和多维人文体育观时期等 4个阶段后,学校体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完成了与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终身体育等思想体系的接轨。并且,学校体育教学也进一步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总体来看,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在构成上已包括了技能培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在目标上,确立了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培养“身心”健康和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具有竞争精神的一代新人;在构建思路上,通过不断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学校体育理论,并总结和提炼我国自身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果,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

2.2篮球教学思想

传统体育教学观以技术教学为中心,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技战术方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学校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和“快乐体育”指导思想出现的早期,教学指导思想由竞技性向娱乐性转变中虽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身心体验,然而却淡化了教学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出现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全部胜任篮球教学工作的现象与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不符。为此,教育部将篮球专修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及规律,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把学生综合能力的改善与提高作为重心,使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篮球基本功,而且具备良好的从事篮球运动的综合素质。所以,应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摒弃单一的技能教学目标,创设以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教学为主线的教学环境,建立突出“普及”和“娱乐性”为特征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形式与之相呼应。

3 高校篮球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实现篮球课程教学诸要素的有机配合

篮球课程的教学是在教学诸因素的相互配合下才得以顺利实施的,在教学中学生、教学目的、篮球教学课程、篮球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获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信息、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必须有机的配合才能顺利篮球课程的改革,在改革中任何一项因素的短板都会导致篮球课程改革不顺利,因此在进行篮球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好这些因素的相互配合,不要让任何一个因素成为短板,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水桶盛水的量不在于最高的模板而在于最短的木板,因此在进行篮球课程改革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些因素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找出对策。

3.2加强实践性练习

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初级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加篮球训练,篮球训练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在实践中去练习,所谓的实践主要是指篮球比赛,现代教育存在的一个弊端是篮球课堂中往往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上课中教师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一旦和其他学院或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比赛时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教学中学习的技术无法在比赛中得到表现,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贯彻学习和训练的关系以及训练和比赛的关系,扎实的基础训练就像是向银行存款,而比赛则是向银行取款,如果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篮球知识与实际比赛相脱节的话,那么在比赛中这种状况则是很容易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梅,张江伟.新疆地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6(23)

[2]曾维刚.高校体育教师必备素质和能力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6(23)

[3]覃建华,廖钟锋,覃秀松.基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师范生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6(09)

[4]汪锡福,张绍武.教学改革热气腾腾――师生以跃进姿态迎接教学改革现场会[J].北京体院.1960(16

篮球课程范文第10篇

体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学生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一项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篮球教学的重要性较强,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应该打破讲解、示范和练习的传统教学套路。应该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仍然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在加上学校教学设施比较简陋,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学习篮球的热情。另外,很多学校的教材和教学设施和现代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矛盾性。体育课程和健康课程想脱节,联系不是非常密切。这就是现如今我国各大学校篮球教学的主要现实状况。

2 体育院系篮球课程教学现状

第一,教学思想不明确。长期以来,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认为篮球教学主要是以对抗性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教学的心意,传统的教学观念严重地阻碍了现代篮球教学的进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学生的技术,对于学生的能力而不仅过多地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要求学生们按照教师的教学模式来锻炼。这种方式往往对学生们一概而论,没有任何针对性。但是,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兴趣以及体能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二而且教学思想的明确程度不高,严重地影响到教学地高效性。

第二,教学方式呆板,对于学生的个性、能力的重视程度不高。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们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直接影响到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课程的设置。但是,多数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教学方式仍然比较呆板,而且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挖掘学生身上的内在潜力,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提升,一直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这就和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

第三,课堂组织和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正规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推进,课堂结构的规范性日益突出。要想让学生完全地掌握技术技能,应该从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们的体育和健康意识。学生们的“学习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们运动技能的培养,适应体育课堂的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来深入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而提示学生们的体育成绩。

3 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篮球师资队伍,转变教育观念

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力量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的素质和技能都应该达到标准,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学校在聘用体育教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考核力度,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以及学历和素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定期的安排教师进修和培训,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要有固定的研究方向,提升教学思想的高效性,提高专业的素质,培养教学的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对于教师来说,要改变对传统篮球训练的认识,不仅要重视篮球课程的对抗性,还应该提升学生们对篮球的理解能力。要通过篮球课堂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作用,在掌握专业体育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教学的高效性。同时,还应该根据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们成为社会体育的传递者。

3.2 优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强化素质教育

从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可以看出,篮球教学主要是一种竞技项目,在实际运动的过程中,应该掌握体育运行的规律,提升体育教学的创意性和趣味性。另外,还应该对篮球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要增强课程设置的高效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时还需要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的相关体系,扬弃教学中的不足。从篮球教学的完整性出发,处理好体育教学和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提升体育教学的综合性和丰富性。

3.3 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体育教师放置到中心的位置,整个体育课堂都由体育教师来进行操纵。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十分明显。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出,篮球课程需要以不断开发资源为主,要从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实现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从多角度的教学方式中可以看出,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调节,同时还应该根据篮球教学的特点来实现篮球教学方式的创新,进而创造出一种和谐,民主以及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现可以看出,在篮球教学的课堂上,采用丰富和完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至关重要的。

3.4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篮球教学的全过[文秘站:]程中 , 以教材为中介 , 结合篮球教学的实际需要 , 积极探索教学规律 , 改革教法 , 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 加强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活动 , 如教学中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多讲、多示范、多运用知识和技能等实践活动 ,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启发学生兴趣和思维 , 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 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适应体育教育的需要 , 将学科教学转变为科学教学 , 为所培养的师资人才走上教学岗位打下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篮球课程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 让学生多参与篮球教学等方面的时间活动 , 也可结合体育活动或者社会各种健身、竞赛活动 ,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技能、独立操作的能力 , 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及职业拓展能力 ,为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4 结语

上一篇:公共体育范文 下一篇:道路交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