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5:40

创建农产品品牌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区域品牌产业集群创建原则

论文摘要:农产品区域品牌已成为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最佳选择,是提升区域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内涵及其特性,总结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原则: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底蕴,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带动及政府扶持,产品差异化营销等;提出相应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对策: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质量体系等。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品牌引起广泛关注。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现代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中国农业是分散经营,缺乏规模效益,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最佳选择,再加上区域农产品本身所积累的区域普遍认知和区域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渊源烙印,不仅能够提升区域农产品竞争力并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将农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更易发展成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品牌。

一、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内涵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指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以某一行政或经济区域为核心,通过创建区域内统一的全方位系列化优质农产品核心与龙头品牌的行动,带动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增强区域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区域的经济]。一般认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具有以下特性:

1.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物质载体

农产品品牌是在传统的优质农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它必需要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物质载体,如西湖龙井以优质茶叶为物质载体。形成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物质载体的优质农产品的基础是某一区域的特殊气候、纬度、温差、土壤、水分、传统工艺、人文历史等众多因素。在长期的发展中,这些因素赋予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天然孕育的差异性及相对的资源稀缺属性,使得该区域的农产品和其它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从而易于形成比较优势。

2.具有产权模糊性

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实际情况看,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共品牌,具有产权模糊性。从历史的角度看,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并不完全是经营主体培育的结果,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在该区域内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为所有的该种农产品经营者共同拥有,区域性品牌的权力边界模糊,产权不明晰。产权归属的模糊性使得“搭便车”的行为时有发生,容易导致逆向选择而形成“柠檬市场效应”。

3.具有名牌效应和消费从众性

农产品区域品牌往往具有广泛、持久的品牌效应,是非常有价值的地区资源。成功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消费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不仅能帮助消费者区分同类农产品及服务,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更能深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名牌效应能引起消费者广泛的从众行为,即“羊群效应”或“羊群行为”,比如人们习惯于像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经济人在信息不完全、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下具有从众的偏好。

二、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模式及其构建模型

1.形成模式

目前,我国区域性农产品品牌种类丰富,然而理论界对区域性品牌形成模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名牌带动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政府经营管理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和区域形象提升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这四种模式是现阶段比较科学合理的归纳与总结。

笔者认为,在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时,可采取“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农业产业集聚”的路径为突破口,分别通过这两条主线来最终实现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成功创建。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农业企业集聚形成的完整的产业链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形成区域内的强大的农业产业竞争优势。这种模式比较常见,且适用范围广,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提供了一种思路。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模式时要将上述几种模式综合分析,才能合理地分析地方区域品牌的形成,更好地应用于地方区域品牌的构建与培育。

2.构建模型

一般认为,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协会组织运营是较理想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构建模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我国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区域性品牌要将区域品牌的形成流程与区域品牌的支持系统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形象的三明治模型_3]。在政府推动与行业协会支持下区域品牌的培育能够科学合理的发展,并能够很快的构成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区域品牌经济,这对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也同样有一定的适用性,

三、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及历史人文因素的差异,各地区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时必须做好农产品品牌的舍取,要站在区域长远发展的高度,综合评价各个农产品品牌的现实基础、发展潜力等,理性地做出选择,从该区域内的特色农产品巾将那些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品牌筛选出来,作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重点培育。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底蕴原则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要聚焦品类和品牌的核心利益点,必须以区域文化底蕴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文化内涵。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须秉承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内涵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核心价值,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整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集区域资源为一体而形成的,富有深刻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内涵既包括该区域特定的产品特色,也包括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及各种隐性文化,可以说区域性品牌是该区域文化的象征。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著称的西湖龙井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就是西湖龙井茶的核心利益点。因此,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更是罕见的龙井茶文化艺术的价值,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产业集聚原则

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依托农业产业化并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形成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应,获取集聚优势,为区域品牌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以“安溪铁观音”为例,90年代以来,安溪茶叶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T企业达数百家,大小茶叶加]二企业数千家,且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企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种植农业、茶机工业、保健品业、运输业、包装业、旅游业、会展业和其他服务行业,还延伸到安溪区域外,约有5万家茶叶经营商店遍布全国各地,全县逾70万人涉及茶行业。

3.龙头企业带动及政府扶持原则

从国内成功地区的经验来看,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府的扶持,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区域性品牌的成功创建奠定基础。

首先,通过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而使分散的农业企业与农业大市场实现对接,从而发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吸引力,树立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统一形象,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产生。如前所述,“羊群效应”在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领路的“头羊”决策正确,才能带动羊群整体的正确决策。因此,理性地利用和引导“羊群行为”来创建区域品牌可以获得良好效应,这就需要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增强区域品牌的市场推广度。

其次,由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整体形象,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来说,政府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在区域性品牌的创建过程中扮演引导者、服务者兼管理者的角色,其中,政府对产业的引导与扶持是最重要的。政府引导主要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以此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制度环境,从而推进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

4.产品差异化营销原则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进行农产品的差异化营销势在必行,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更应进一步开发出差异化的农产品。农产品差异化的途径有多种,包括功能差异化、外观差异化、销售季节差异化、价格差异化、营销概念差异化和品牌形象差异化等,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将差异性转化为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如农夫果园就是通过营销概念差异化来打开市场的,它独辟蹊径地选择混合果汁作为突破点,因为市场上的果汁一般都是单一的口味,最多含有两种果汁,都不是混合型的,这个概念和以往的果汁产品截然不同。农夫果园正是凭着差异化营销赢得了目标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果汁市场新宠。

5.建立标准体系原则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首先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应包括从田头到消费这一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具体标准的制定,可依据或参考国家标准,或参考各地的优质农产品地方标准。通过建立标准体系,能有效避免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产权模糊不清而带来的品牌声誉风险,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治区域性品牌的各种危机。

创建完整的标准体系中,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是最重要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以优质的农产品打人市场,区域农产品具有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这是区域品牌创建成功的关键要素。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能为农业生产者提品质量控制的参照体系,使农产品的生产有标准可依,以优质的农产品取胜,能赢得更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象。

四、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对策

由于各地的地理、人文等实际情况不一样,采取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模式也不一样,因此培育对策也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是最有代表性的:

1.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

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首先必须明确品牌定位,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突显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定位应以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区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确立品牌定位。区域品牌蕴涵了具有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渊源内涵,加上农产品的品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农产品的品质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着力发掘各地区独特资源优势,深层次挖掘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代表区域特色,便于推广。

2.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龙头企业能利用区域性品牌这个公共物品获取品牌溢价,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反过来也以其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及品牌忠诚度增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品牌效应,便于提高区域性品牌的形象和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带动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发展。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必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3.建立标准质量体系

农产品质量是区域性品牌创建的基础,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以及独特的栽培和生产方式确定适合该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针对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区域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增长转变到质量优化型增长。陈宪泽以安溪铁观音为例提出了“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地理标志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达成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良好运作,发挥地理标志的统领作用,集地理标志、公司、合作社和农户为一整体,采用利益风险分配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据此,我们可以类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模式,

五、结语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2篇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运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从过去以生产环节为主,转而向全链条客户服务等方面延伸。作为产品的质量、服务、技术、知名度等各方面的信息载体,作为客户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品牌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关键。尤其是在食品行业,由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的大幅提高和危机事件的持续发生,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原本分散独立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稳定供给的需求,人们对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大企业品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中国食品消费市场空间巨大、食品行业规模较为分散、食品供应过程中环节协同度较低的实际情况大大制约了消费者这一需求的满足。因此,以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一体化战略联盟为基础的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势在必行。

本文以供应链管理、经济机制设计和品牌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分析和决策分析等方法,通过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经济学分析和关键因素解析,构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旨在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以及品牌体系化管理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为实现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管理和经营目标,进而支撑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支撑和案例借鉴。

一、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影响因素效用分析[HS)]

依据品牌体系的概念界定和机理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围绕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三个核心目标——价值增益、风险减损、成本节约[1],归结影响核心目标的构成因子、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具体见表1-表3。

1.构成因素。根据品牌及品牌体系的概念界定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JP2]系创建与运营的系统框架分析,影响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构成因素包括品牌文化、品牌信用、品牌体系结构、子品牌价值和品牌契合度等五个因素。

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基于客户需求而形成的产品特征与特性的总和,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品牌价值和品牌信用的大小,影响品牌体系对客户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品牌体系增值能力;产品质量的改变主要与主体的技术工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高低有关,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来实现,易于改变。

二、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因素关联分析[HS)]

根据它们对其他因素或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关联关系的强弱不同,又可以将这些影响因素划分为强关联影响因素和弱关联影响因素。其中强关联影响因素是指那些对其他因素影响力较高的因素,弱关联影响因素是指那些对其他因素影响较低的因素。一般而言,强关联因素变化后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效应较大,而弱关联因素变化后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小。结合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三类、十八个影响因素,根据因素的强弱关联程度来进行划分:

第一,强关联因素,包括品牌文化、品牌信用、子品牌价值、市场份额、消费者感知、主体关系协同度、品牌经营能力、信息对称完备性、组织模式、供求关系、质量信用环境、市场需求特性、企业实力等因素,改变这一类因素可能带来的关联效应较大,也就是说改变这一因素会带来其他多个因素的同时变化,从而放大这一因素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所可能产生的效应。

第二,弱关联因素,包括品牌体系结构、品牌契合度、产品质量、稳定供给能力、品牌投入能力等因素,改变这一类因素可能带来的关联效应较小,也就是说这一因素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多体现为自身对体系的直接影响,而在关联影响效应放大方面的作用较少。从影响因素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敏感度角度出发,根据影响因素所受到关联影响的大小,可以将影响因素划分为相对稳定性因素和相对易变性因素。对于相对稳定因素而言,因素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变动性较小,因素状态一旦确定后不易于改变;而对于相对易变性因素,因素改变需要的成本和代价较低。

第三,相对稳定性因素,包括品牌文化、品牌体系结构、品牌契合度、产品质量、稳定供给能力、品牌投入能力、组织模式、供求关系、质量信用环境、市场需求特性、企业实力等因素,这一类因素由于一旦确定后不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改变,因此稳定性较好。

第四,相对易变性因素,包括品牌信用、子品牌价值、市场份额、消费者认知、主体关系协同度、品牌经营管理能力、信息对称完备性等因素,这一类因素易于受到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动,稳定性较差,发生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是管理和控制的重点

三、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品牌体系创建与运营的影响因素成本效应评价[HS)]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3篇

一、沂蒙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中面临的问题

(一)生产单位规模小,品牌营销不经济。沂蒙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065公顷,而特色农产品又多产于山地、山丘地区,造成农户的生产规模非常小,可以说这是一种超小规模的“微型农业”。沂蒙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由于生产规模过小,导致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单位成本过高,造成规模上的不经济;同时,由于农户为市场提供的农产品过于分散,议价能力不高,只能被动接受农产品的价格,造成特色农产品的利润不高,农民收入普遍较低。这种情况之下,单个农户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而进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

(二)农民品牌营销观念淡薄。沂蒙地区农业人口中大专以上教育水平的仅有0.36%。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9年,目前农户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价值观念未能跟上市场全球化的脚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向高层次、高质量、高安全性、多样化发展,需求偏好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要成功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离不开现代农业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和先进的品牌构建理念。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要做好品牌设计、品牌认知、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维护等各方面的工作。日益流行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也对营销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沂蒙地区农民的品牌营销观念相对淡薄,难以达到这方面的要求。

(三)生产分散程度高,品牌维护难度大。创建一个有较高市场认可度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难,而要维护好它的形象就更难。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其农产品从内在品质到外观形象,从生产分级到包装加工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的,从而使农产品提高了质量,提升了档次,创出了品牌。而沂蒙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从种苗选取,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存储等各个环节都带有粗放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再加上土壤成分、气候波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产品的品质波动很大,极不稳定,产品在品质上往往良莠不齐,千差万别。显然,这种内在品质和外观形象的经常变动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四)农民在市场上是弱势群体,保护品牌的能力差。由于目前特色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流通渠道复杂,而且随着物流技术和水平的提高,特色农产品正在逐步克服地域和季节的限制,销售到离产地越来越远的地方。沂蒙特色农产品多是农户个体生产,由于农户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市场竞争中自我保护的能力有限。近年来,老区农民面对现代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表现出很多困惑和无奈,农户个体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即使能够创出品牌,也难免被侵权盗用。而假冒者由于是搭乘顺风车,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因而比品牌拥有者更有竞争优势。农产品生产者众多,又具有很大的同质性,所以农户面临的这种风险无法规避,农户个体根本无法很好地保护好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二、证明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在创建区域共有品牌中的重要作用

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由农业协会组织或农业合作社注册证明商标,创建区域共有品牌,打造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连接纽带,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思路。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使用在其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证明商标只能由某个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申请注册,而由注册人以外的其他人使用。证明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在沂蒙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的积极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分散品牌建设成本,提高品牌营销效益。证明商标可以被符合条件的成千上万的农户共享共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品牌建设、品牌宣传和品牌维护的成本费用,达到了经济学上所讲的规模经济,同时证明商标的注册人把大量的农户连接在一起,如果由证明商标的控制者代表广大证明商标的使用者进行品牌营销工作,就有能力进行符合现代市场竞争要求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品牌推广、法律维权等一家一户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情,使他们摆脱小生产无法面对大市场的尴尬处境。证明商标的使用避免了同一产品注册多个商标,减少了品牌营销的费用,集中了优势和营销力量,壮大了农产品品牌的声势和规模,提高了品牌营销的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保护品牌声誉,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制止不正当竞争。一旦发现商标被假冒,可以由证明商标持有组织争取法律救济,保护农产品品牌的市场信誉不受侵害。另外,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各自抢注特色农产品商标,造成同一种特色农产品具有多个不同商标、多个商标持有人的混乱局面,损坏沂蒙特色农产品的形象。证明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可以有效统一同一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从而避免混乱,形成合力。比如,日照绿茶在申请证明商标以前,茶农和加工商一味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纷纷抢注商标,先后产生了70多个茶叶商标,不但没有形成地方的特色产品,而且还扰乱了茶叶市场,让消费者觉得无所适从,后来通过证明商标的注册和使用才统一了品牌形象。

(三)有利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统一化和品质的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声誉。证明商标注册以后,由具有监督鉴定能力的组织所控制,只有符合规定条件和品质要求的生产者和其所生产的农产品才能够使用证明商标,这就解决了沂蒙特色农产品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所带来的品质多变的问题,有了证明商标以后,由注册人建立统一的生产和加工标准,指导农户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收获分类,生产出品质稳定的特色农产品,然后再统一包装,统一市场策划,以共同的品牌进行销售,将能够极大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形象,从而为沂蒙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开拓海外市场。沂蒙地区目前的物流条件日益改善,业已成为北方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又有靠近日照岚山港的地理区位优势,沂蒙特色农产品具有开拓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是如果没有强势品牌做支撑,这些产品即使出口到国外,也只能在农贸市场上按照简单的营销模式低价出售,或者作为一种初级产品被国外经销商贴上人家的商标进行销售。证明商标代表和证明了产品的某些重要品质特征,提供了一般商标无法表示的质量保证,因此产品更加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具有巨大的品牌优势。在全球对绿色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国际贸易趋势下,能够证明产品是绿色产品的证明商标同时也是有效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

三、利用证明商标创建沂蒙特色农产品共有品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应将沂蒙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和品牌创建结合起来。实施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形成优势产区,是发达国家增强农业竞争力,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经验,如美国的乳畜带、法国的酿酒葡萄产区等。将特色农产品布局在一些能够发挥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的地区,进行集中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也便于统一生产标准,控制产品质量。沂蒙地区生态资源丰富,地理和生态条件多样,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这是推进沂蒙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关键,应将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同具有地理标志性质的证明商标的注册使用结合起来,从而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带和产业区。

(二)应将沂蒙特色农产品的传统地域特色和绿色生态特色结合起来。沂蒙特色农产品一方面具有浓郁的传统地方特色;另一方面由于沂蒙地区的工业相对不发达,污染少,生态环境优良,沂蒙特色农产品同时也是绿色有机食品。而证明商标根据其证明重点的不同,一般说来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产地证明商标,如“库尔勒香梨”;另一类是质量证明商标,如“绿色食品”。目前看来,要使产品适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兼顾现在的推广和未来的发展,沂蒙特色农产品在注册和使用证明商标时应该将这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表明产品既具有传统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绿色、天然、环保的要求;既有鲜明的民族品牌特色,又符合日益流行的国际通行标准。这样,在保持产品独特性的同时,更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小农户 农产品 品牌 困境 对策

一、前言

过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同品牌、商标基本无缘。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很多地方的名牌战略的实施及大中城市现代超市的发展,农产品开始进入超市,农产品生产、中介组织的品牌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加入WTO后,农产品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创建品牌、培育名牌已成为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随着品牌策略在农业领域的逐步运用,农产品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了,品牌化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零售贸易方式由集市销售向超市销售方式的过度,有品牌的农产品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无品牌农产品也被排除在众多市场之外。不仅如此,农产品企业品牌也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区域品牌是多年来通过基奠、政府宣传、顾客口碑等因素形成的品牌,它没有知识产权,中小农户、大型企业都是可以使用的,如山东苹果、东北大米、天津鸭梨等等。而农产品企业品牌一般是大型龙头农业企业自己创建的企业品牌,如河北的“露露”、海南的“椰风”、“恒泰芒果”等。这些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所培育出来的农产品品牌可以使企业品牌从众多的区域品牌中脱颖而出,使农产品企业的形象更加突出,使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最终把无品牌农产品及一般仅仅使用区域品牌的农产品排除在自己的目标市场之外。

因此,随着企业资本不断投入到农业产业,品牌化农产品竞争力的逐步提高,无品牌农产品及某些农户生产的区域品牌农产品便面临着失去市场的威胁,这进而引发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农问题”。由于“三农问题”基本集中反映在中小农户身上,无品牌农产品和众多区域品牌农产品也基本上是由中小农户所生产。如果把中小农户排除城镇主要的农产品市场,这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当然,本文所指的中小农户是不包括农产品加工、销售等领域的组织,主要是指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农产品生产组织的农户及农户组成的小型生产联合体,它们也才是社会的关注点。因此,在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来提升整个农业竞争力的背景下,为了维护中小农户的利益,政府、大型企业、中小农户都是有责任和义务来探索中小农户应如何来创建农产品品牌的路子。

二、中小农户在农产品品牌运营中的困境

1.单个中小农户创建农产品品牌积极性较差

从无品牌的农产品很难进入城镇的主要零售渠道及有的农产品根本无人问津的实事中,部分中小农户也逐渐意识到农产品品牌的作用。但是,即使它们具有品牌的意识,由于单个中小农户的生产方式也使它们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去创建自己的品牌。其原因大致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有区域品牌的情况下,中小农户都是可以“搭便车”的,从而获得额外的品牌收益。二是在没有以政府、大型企业为主体创建区域品牌的情况下,中小农户是没有这个动力去为初级农产品创建品牌,因为它们大多期望别人进行此项投资而自己“搭便车”,其投资积极性并不大。三是某些农产品本身的自然属性使其很难品牌化。如自身价值相当低,无突出的卖点;或者保鲜问题难以解决;或者因外观不规则,很难做到整齐划一,不容易包装,不易用先进的条形码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等等。四是农产品市场竞争行为不规范。受自身眼前利益的驱使,中小农户之间的竞争往往是无秩序和缺乏管理,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在市场行情好时,互相抬价;市场行情低迷时,互相压价。有的以次充好,自砸牌子,甚至不惜假冒别人的品牌,为他人做“嫁衣裳”。因此,面对当前不太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即使有创建品牌愿望的农户也会打消这个念头。

2.单个中小农户创建品牌的实力较弱

农产品品牌化运营往往需要付出巨额费用,因此,单个中小农户很难成为创建品牌的主体,尤其是创建地域型的品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生产与组织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受土地资源总量稀缺约束,单个中小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十分有限;农户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比较欠缺,素质与能力较低;自有资金积累得少而慢,融资的渠道也非常有限,资金已成为它们实施品牌化运作的重要瓶颈。第二,品种优化的能力与实力有限。品牌经营是一种差异化竞争策略。总体上看,农产品品质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差异和品种差异上,单个生产者通过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创造产品差异的空间较为有限。因为现实中单个生产者往往是采用农业科学家所选育的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新品种,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往往是公开推广的,这样单个生产者很难独享这种差异。第三,生产与质量管理能力有限。农产品品牌是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来获得时常竞争力的。要提高农产品品质就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过程标准化和系统化。受经济实力的制约,单个中小农户很难做到。第四,缺乏系统的品牌营销。由于规模小,中小农户难以独立建立各自的市场营销渠道,它们大多选择批发市场,通过批发市场卖掉所生产的产品。这样,它们很难对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信息进行了解,很多农户甚至没有这种营销理念。在品牌推广方面,既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系统的品牌推广能力。因此,中小农户在品牌营销上面临着营销意识、资金、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三、中小农户创建农产品品牌的对策

1.发挥政府的主导与推动作用,创建合作经济组织

中小农户单个生产方式不能有效创建农产品品牌,不能成为品牌建设的主体。它们只有通过联合,成立合作组织,使其组织化程度提高,以企业化经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品牌化运营。纵观国内农产品品牌经营实践,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区一些新兴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品牌化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为了维护中小农户的利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政府应首先推动、指导和扶持中小农户成立合作经济组织。一方面,要加大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让中小农户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让它们充分认识到被组织起来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追求中小农户组织化的成功率和规范性。另一方面,还要对中小农户组织活动提供财政、信息、税收、科技及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

2.结合地域特点及经济条件,灵活运用品牌策略

农产品的特色是农产品品牌的物质基础,这种特色或者来源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或者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或者来源于先进的经营理念及组织重新,因此,品牌创建应结合当地地域特点、文化、历史及经济发展实际。合作组织首先应在搞好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确定适宜品牌化的产品,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品种先进的、适宜当地生长的、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各质量指标均优的新品种,培育自己的品牌产品。由于农产品是人人都要消费的生活必须品,消费的层次也千差万别,因而也有些不适宜品牌化的农产品,可以暂不采用品牌化策略。其次,如果区域品牌可以借用,合作组织可以采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模式,或者直接借用共用的区域品牌,以降低品牌营运成本。第三,如果资源条件许可,有技术含量高,产品卖点独特,被模仿的可能性小等特点的优质农产品,则可以实施商标注册保护,采用企业化的品牌策略。第四,如果有较强的加工技术与条件,可以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拣选加工,创立农产品加工(流通)品牌,并确保质量统一。第五,如果有条件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则可以开展合作创建品牌,或者借用他人品牌,降低品牌运营成本。

3.加强学习与培训,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

农产品品牌化战略不仅仅是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行为,更是农户、合作组织和政府的联合经济行动。政府与合作组织的管理者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同时,加强对中小农户的管理,完善合作组织内部的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合作组织要在政府、农户、合作组织共同努力下逐步建立符合顾客要求需求和品牌定位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标准体系,形成符合组织基地实际的质量和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符合合作组织资源条件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物流配送体系。

4.再造农产品供应链,优化产品流通渠道

由中小农户、批发商、零售商贩等所组成的供应链是当前中小农户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在以批发为主的渠道中经过多次的转手买卖、多次的装卸、搬运、运输等物流活动,最后才到达消费者手中,产品的破损率和浪费极高。如果品牌化的农产品也经过如此折腾,就很难保证产品到达目标市场时的完整性,如质量、品质等属性都没有改变。因此,品牌化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必须优化,要改变原来定位于农村分散的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游离于城市超市或专业化的市场的局面,以顾客需求为基础,建立以规范的城镇市场和城市超市为目标市场,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建立直销专卖店、定制营销、网络营销、农产品会展、观光与旅游等多种渠道组合的模式,优化产品流通渠道。

5.优化营销方式,重视品牌推广

营销方式是农产品品牌形成的重要方面,包括从识别目标市场的需求到让消费者感到满意的所有活动,如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市场促销、市场服务和品牌保护等。品牌推广在传递信息,激发需求、突出特点、稳定市场占有率和打入目标市场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合作组织要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份额,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营销的理念和方法,以此优化传统销售方式来提高农产品营销能力,以重视品牌推广来扩大农产品品牌的影响。

总之,中小农户要在农产品市场中生存立足,有效的路径选择就是通过联合,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以增强规模与实力。合作经济组织在遵循品牌经营一般规律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克服农产品品牌经营所遇到的困难,实现农产品品牌化。

参考文献:

[1]戴平生:农产品品牌战略探析[J].农村经济,2004(1)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保护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农业较内地农业落后,这既制约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全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具有区域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渊源烙印,因此,在这些地区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将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及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一、农产品区域品牌概念的内涵

(一)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概念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国内近几年得到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学者对农产品区域品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农产品区域品牌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拥有独特自然资源及悠久的种植、养殖方式与加工工艺历史的农产品,经过区域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或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其他营销主体有组织的强力运营与管理,形成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品牌。

(二)农产品区域品牌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1.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绿色标志的区别

农产品绿色标志是用来证明农产品的各种有害物质含量低于规定标准,生产经营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并且得到国家权威机构认可的一种标志,其不代表产品品质的特色,也不具有排他性。无论哪个地区或是哪家企业生产经营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只要达到标志都可以使用统一的绿色标志。而农产品区域品牌所承载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界限和区域个性。

2.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地理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7月15日颁布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也称原产地产品)是“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也就是说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地理证明商标,是一种接受法律监督、享受法律保护的,其产品品质、声誉或其他特性与当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必须高度相关的特殊农产品区域品牌。

二、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现状

内蒙古地处我国的北部边疆,地域辽阔,其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平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富饶美丽的河套、土默川、辽河和松嫩平原,有“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不仅是内蒙古主要粮食和经济作为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随着内蒙古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蒙古现有的农产品区域品牌有60多个,在这其中以国家各个相关部门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为主体;现有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分布在内蒙古下辖的12个盟市行政区域中,其中呼伦贝尔市有20多个,是区域品牌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在内蒙古众多的旗、县、市中,呼伦贝尔的扎兰屯市有6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是内蒙古绿色食品使用标志最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最多的地区。同时扎兰屯市地理标志认证数量在全国2862个旗县级地区中名列榜首,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已将扎兰屯市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重点县市之一。

三、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内蒙古的农产品以绿色和无污染而著称,许多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其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但是,近年来由于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施用、监督管理不力等原因,造成内蒙古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污染严重、农产品掺杂使假屡禁不止及小麦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地影响了内蒙古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堪忧

近些年来,自治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和治理力度。从而使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随着内蒙古煤炭开采业尤其是露天煤矿的无节制开采,给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以素有“煤海明珠”之称的准噶尔旗为例,这里的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因此,煤炭产业自然也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与此同时,也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由于露天煤矿的开采,这里的空气越来越糟糕,对当地植被的破坏较大,从而造成当地生态失衡,使生态总量减少。而这里也成为沙尘暴的主要来源之一,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进而使整个自治区的生态环境又一次面临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以纯天然、绿色、无污染而闻名的内蒙古农产品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三)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

在内蒙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工作中,对品牌的宣传力度稍显不足。在当前内蒙古的各种宣传媒体上很难看到为区域品牌农产品所做的广告宣传,即便有相关的宣传,但也很难从中看出该产品是否属于区域品牌产品。这种宣传力度的薄弱致使区域品牌产品的市场范围十分狭窄。大部分的区域品牌产品只是在本地区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对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而言对这一品牌则知之甚少。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笔者在与周围的朋友、同事就农产品区域品牌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是,当问及内蒙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都有哪些时,没有人能够准确的回答;当笔者具体说出某一区域品牌农产品时,大多数人都知道或听说过,但是不知道该产品是属于区域品牌农产品。可见,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宣传工作还是有所欠缺的,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经营管理与保护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内蒙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工作中存在着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创建轻保护的问题。各级相关部分十分重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数量,对品牌的申报等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投入,但品牌培育成功之后,对其后的品牌运用、维护等工作则很少关心。而内蒙古有关农产品区域品牌使用与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笔者查阅了内蒙古各级农牧厅(局)的网站,涉及到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法律法规并不多,而且制定的时间都很长,并没有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及时的更新、调整。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指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哪些行为属于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滥用及其应承担的责任。

四、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与保护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是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核心因素,因为区域品牌本身就是优良品质的保障和象征。因此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也成为创建区域品牌的重要基础。所以,应该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严格加以监控,从各个生产环节来监督农产品的质量。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的标志体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再次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自身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没有质量的保证,就没有品牌的发展,也就没有经济利益的获得。进而使农产品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和区域品牌两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从而在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二)进一步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像内蒙古这样的以天然、绿色和无污染为特色的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就更为重要。正如前文所述,现在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露天煤矿的无节制开采,虽然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从总体上看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尽快尽好地解决,从自治区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加大对露天煤矿开采的监管,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强制关闭的手段,来使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从而确保内蒙古农产品的品质不受到影响。

(三)加大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宣传力度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宣传对任何品牌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360度全方位的媒介宣传模式。由于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对某些高端媒体的运用还十分有限,但是在内蒙古对大众媒体的运用已经处于非常广泛的时期。因此,可以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车体广告等等宣传媒介和方式来对农产品区域品牌进行大力的宣传,借此让消费者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与品牌相关的信息,进而接受并认可该品牌,从而逐步拓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市场范围,在此基础上向全国市场迈进,从而助力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

(四)完善区域品牌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内蒙古大部分农产品区域品牌没有使用章程或规定使用范围,申请主体与管理部门的责、权、利问题也不明确。此外,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所有者缺失现象严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管理工作,做好区域品牌的法律保护。首先,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商标注册意识。从法律的角度为区域品牌的创建主体提供利益保障。同时内蒙古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接受发达地区所采用的各种注册方式如网络域名注册等,从而为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使用许可制度。对需要使用区域品牌者,必须对其使用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对其在经营过程中使用品牌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从而保证区域品牌的良好形象得以持久存在下去。

(五)发挥各种非政府组织在农产品区域品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在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保护中,除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外,内蒙古各地区的农业行业组织也应积极发挥作用。这些农业组织有的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主体,有的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使用者,无论是使用者还是创建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集体品牌的重要性,对于各地的知名产品尤其是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申报,也都有义务保护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同时,农业行业协会应加强监督作用,加强对商标和被许可人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郑秋锦,许安心,田建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内涵及建设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2)

[2]马清学.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模式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姚春玲.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J].中华商标,2012(3)

[4]李强,赵丽芹,李海燕.内蒙古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成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4:140-144

作者简介: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品牌创建与维护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10

1 “乌蒙山宝 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现状

1.1 品牌产生的背景

随着农业品牌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农产品品牌建设也逐渐由单一产业农产品的品牌化聚焦到区域内全产业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过毕节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探索,毕节农人的积极参与,国内经验的成功启示,以及专业团队的通力配合,毕节农业决定以一个覆盖全市的大品牌,抓住宏观机遇、整合全市资源、突破现状问题,以全产业大品牌的建设探索,推动各区县品牌发展、带动全市农业提升。此大品牌即毕节市“乌蒙山宝 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1.2 产业发展现状

毕节农业发展的自然基础优越,生态优势明显,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农业物产,已形成多个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然而,由于山区地理环境限制,毕节多数农业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偏低,多为一家一户的传统农耕方式,且各个产业之间的发展程度有欠均衡,故在生产规模与生产效率上仍存有较大提升空间。

1.3 品牌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经营与建设,毕节农业已形成一批富有价值的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然而,毕节农业品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欣喜的是从农户至企业至政府,积极性均十分高涨,但缺乏系统的品牌建设方法,以至行动路径模糊,故亟需专业系统的品牌建设路径指导。

2 “乌蒙山宝 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创建与维护对策

2.1 依托龙头,创立品牌

毕节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由2011年的97家,到2015年底达到269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由2011年的26家,新增36家,达62家;全市62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共计36.6亿元、固定资产共计21.0亿元,完成销售收入共24亿元、上缴税金为3500万元、利润总额达到3亿元、创造就业机会5983个;辐射带动农户数达30.54万户,户均增产0.1457万元,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2.2 构筑载体,拓展品牌

大力培育专业协会、农产品购销等中介组织,发挥其在市场中的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等功能;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期货市场为方向,建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努力创造条件,发育生产要素、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市场,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针对毕节市农业委员会及相关负责单位,建立专门的长效奖励机制,对相关单位领导及职员开展季度、年度KPI考核,进行适度奖惩,从而促使作为“毕节珍好”品牌建设主要力量的相关单位,在整体上积极落实品牌建设的各项任务。

2.3 加强管理,保护品牌

加强组织领导,由毕节市主要领导挂帅,成立“毕节珍好”品牌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品牌建设工作,协调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从而推动品牌建设中的质量监管、品牌保护、渠道建设、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构建完善“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品牌,建设长效机;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建立一套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品牌评价标准与管理制度,使品牌产品做到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从而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控制,将技术和管理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强化品牌保护,进一步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工商局加强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和著名商标等的执法保护工作,市农委加强“毕节珍好”品牌跨区域保护工作的分工协调,逐步建立跨区域打击假冒伪劣联合应对机制。通过建立质量追溯监管平台,强化查询、追溯、防伪、广告、产地证明等功能,鼓励农产品企业品牌创新形成成果并及时申请、注册相关权利。建立品牌保护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严厉打击各种假冒“毕节珍好”品牌、侵犯品牌权益的行为,为品牌创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4 加强服务,支持创牌

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品牌管理人才和品牌建设服务团队,促进农产品品牌发展。对于引进的高层次品牌管理人才,给予调动、落户、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与实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人才发现计划,开展年度“毕节珍好”品牌建设旗帜人物评选工作,对发展“毕节珍好”品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所得奖金免征所得税,从而更好地为“乌蒙山宝 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服务。

参考文献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创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058-02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这里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使云南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的农作物品种繁多,质量优厚。2012年云南省在《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全力打响“4张名片”,即“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要充分利用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按照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顺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云系”“滇牌”绿色战略品牌,以品牌带动生产、以产品带动产业发展。

一、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在我国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规定了合作社的概念,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品牌,是指其所拥有的品牌具有注册商标、特色产品及“三品一标”认证等。

云南省一直重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表现出以下两种现状。

首先,合作社不少,示范合作社少;截至2014年,云南省农民专业社达到29 170 个,比2013年增长了34.3%;合作社注册成员达62.44万人。

但是在《关于拟评定2015年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及用水示范组织》的公示中,经省级相关部门评审,拟评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47个农业类合作社,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个林业类合作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8个供销类合作社作为省级示范社,拟评定3个农业灌溉专业用水组织合作社为省级用水示范组织。这表明,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速度快的基础上,也开始关注合作社发展的质量,特别是评选示范性合作社,更加凸显了合作社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覆盖化、区域特色化的趋势,不是仅仅关注合作社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快速增长的合作社数量和参与人数相比,示范社的数量过少,同时也说明了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亟待提升。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少,但拥有的品牌少。合作社在创建农产品品牌的发展上明显不足,在《2014年云南名牌农产品初选名单公示公告》中一共有59个生产企业(单位)上榜,其中只有两家合作社。第一家是建水县福新果蔬专业合作社,商标名称为“美秀福新”,产品是:马铃薯、小米辣、紫甘薯。第二家是祥云县吉才林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名称为“吉才林园”,产品是“吉才冬桃”。而一些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比如云茶、云药的品牌则主要由一些公司申请,比如茶叶品牌有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龙润普洱茶、梁河县弘梁茶叶有限公司的弘梁有机回龙绿茶。云药品牌有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的苗乡有机三七、丽江百岁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研城百岁坊玛咖片、玛咖咖啡。面对仅有3%的低占有率,以及农产品的初级化、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可以看出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品牌的行动亟待加强。

二、合作社创建品牌的优势

(一)合作社的规模化保证了农产品品牌的创建

传统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无品牌的农产品,这很难在中高端市场中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但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将农民联合起来的规模效应,形成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一体化经营,充分保证了生产和消费的平衡,为再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合作社主体为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提供了明晰的产权

农产品品牌的产权明晰,即品牌的所有者是合作社,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对品牌进行投资、管理和维护。云南省物产丰富,特色农产品种类多,但知名农产品主要集中在茶叶、药材、鲜花上,合作社作为农产品品牌的主体,可以给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带来自己的标识,明晰了品牌产权,为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提供优势。

(三)合作社的标准化为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提供了保证

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产品品牌创建的重要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标准化实施中把广大农民组成一个技术、信息、资金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从而保障了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并且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有效地改善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社创建品牌内涵低,品牌特色不突出

一方面,合作社创建品牌随意,品牌大多随便以人名、地名命名,造成商标地区特色不明显,同时缺乏文化内涵。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整体留给消费者杂乱多的印象,无法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另一方面,拥有大众认可度高和具有丰富农耕文化内涵的区域性品牌,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维护。

(二)合作社不适应互联网环境,品牌创建意识不强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们受到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小农思想的影响深远。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些发展思路早已落后于时代潮流,一些社员只关心产品的生产、销路和盈利情况,而合作社的带头人也只满足于传统的产销模式,并不接触互联网,更不会意识到品牌创建在网络时代的重要性。

(三)合作社产品科技含量低且加工不足,品牌附加值不高

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深加工上投入不足,合作社依然以初级农产品作为主打品牌产品,农产品仅限于初级加工,最多引进冷链环节。资金、技术的落后,进一步阻碍了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合作社力量薄弱,品牌优势不明显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重要目的就是应对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基于云南省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快,合作社数量多,但是合作社力量弱小,合作社之间缺乏联合和沟通,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联合机构。

四、对策建议

(一)申请原产地地理标志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提供了很多特色农产品,可考虑由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本地地理名称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注册为原产地地域产品专用集体商标。以此来突出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特点,增加品牌的附加值,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二)培育网络品牌意识

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渐成熟,无线上网技术应用和移动装备的普及,使得大众进入了网络覆盖的信息化生活时代。这就促使合作社从传统的线下销售进入虚拟互联网平台,来宣传合作社的产品信息,以达到扩大销售渠道的目的。

(三)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度

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仅仅销售初级农产品,还要延伸高原特色农业的产业链,为农产品的品牌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建立了自身的产业链,可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农民市场谈判地位,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度。并且,促使合作社扩大规模,成为成熟的市场主体,在市场上提升品牌影响力。

(四)打造云南省合作社联社,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农产品品牌

大力发展合作社联社,有利于积聚产业的规模效益,避免过多相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相互竞争。在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网络建设方面,联社便于在产前、产中、产后收集、农产品产品相关信息以及市场供求、科技服务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和风险。

参考文献:

[1] 阮建雯,可斌,张汝坤,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36-39.

[2] 李敏,陈道发.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鄂豫两省农产品品牌发展模式比较[J].科技创业月刊,2014,(4):40-42.

[3] 向明生.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30):12-13.

[4] 田文勇,赵圣文,张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建设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贵州、四川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开发研究,2014,(5):30-33.

[5] 晋雪梅,刘从九.网络环境背景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63-65.

[6] 钱淼,王伟.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作用[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8-42.

[7] 杨丽莎.山地农业发展中农民合作制约因素及促进路径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4.

[8] 钱淼.农村合作经济形态演进及其对农村区域环境的影响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8篇

为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战略,提升我区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名优品牌是良好的产品信誉、完善的市场体系、先进的技术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它不仅能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更能提高产品的市场价格,创造出比同类非品牌产品更高的价值。当前,我区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实施品牌战略,狠抓农产品品牌创建,对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做大林果花卉业,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高效特色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实现农民、市民“两高兴、两满意”,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各街镇、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精心组织策划,对现有品牌进行认真梳理、查漏补缺,使其尽快做大、做响、做强。同时要积极引进名优新品种和精深加工工艺,提高我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深加工水平,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品牌。

二、明确重点,全面提高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工作水平

根据我区农产品资源和品牌创建基础,我区将每年筛选20个在省、市、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品牌进行集中培育、打造。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商标注册。商标是品牌创建的基础。各相关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商标注册的重大意义,在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时,切实把设计并注册一个个性新颖、内涵丰富的商标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都要立足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突出各自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认真做好商标注册工作。对于目前尚无商标的产品及企业,应立即注册自己的商标,已有商标的企业也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注册类别,扩大商标范围和影响力。

二是产品认证。产品认证是指某一产品经鉴定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产品通过某种认证也就表明该产品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那些没有通过认证的产品相比,该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会得到明显提升。因此,产品认证对于树立产品形象,促进品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涉及农产品的产品认证主要有五项,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名牌农产品认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都要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对于那些大宗的基础农产品要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有条件的单位和地区,可适当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对于那些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的农产品,要积极开展地理标志认证;对于那些已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农产品,要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认证。

三是包装设计。产品包装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视觉体验,是产品个性的直接和主要传递者,是产品和企业形象定位的直接表现。策略定位准确、符合消费者心理的产品包装设计,能帮助产品在众多竞争品牌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更多的青睐,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再好的产品、再好的品牌如果包装低劣,最终也会在日益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精美的包装是一个品牌长久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帮助各市场主体设计出观赏性高、冲击力强、方便实用的精美包装,尽快扭转目前我区“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局面。

四是文化宣传。宣传也是生产力,加大对外宣传对于品牌的创建与发展有积极地催化作用,而开展好宣传的基础是策划好宣传口号。一条生动鲜明的宣传口号能提纲挈领地体现一个产品、一个品牌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所在,易记利行、鼓舞人心。各级各有关单位都应根据各自的产品及品牌特色,策划出一条科学直观、简洁生动、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我们的产品、品牌存入记忆的深处。

三、强化措施,确保将农产品品牌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为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区政府成立“区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党组成员王长元任组长,区农业、林业、畜牧、蔬菜、财政、科技、质监、工商、电视台、新闻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品牌创建过程中的决策、指挥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各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实行局长负责制,切实做好工作配合。区农业局负责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协调各有关部门按计划做好品牌创建工作,并抓好全区产品认证的组织申报工作;区林业局负责指导林产品品牌的创建工作;区畜牧局负责指导畜牧产品品牌的创建工作;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指导蔬菜产品品牌的创建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品牌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区科技局负责实施科技项目,提高全区农产品的科技水平;区质监分局负责制定、推广农业生产地方标准;区工商分局负责指导开展商标注册工作;区电视台与新闻中心负责做好宣传工作,为我区品牌创建营造浓厚地舆论氛围。

(二)加大投入,扶持发展。区财政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充分整合农业技术引进和推广、园区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等项目资金,重点向十大品牌所在的园区、企业倾斜,进行集中打造。每年底对筛选的20个品牌进行统一评比,最终确定出10个四大要素齐全、带动作用明显、社会影响力大的品牌,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一次性给予每个品牌5万元的奖励,为品牌创建工程的全面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高频率、广角度的对我区的优质农产品及知名品牌进行宣传报导,提升我区名牌农产品的社会美誉度。在此基础上,要积极举办或参与各类名牌农产品展销会和文化节庆活动,把我区名牌农产品名气做大、做响、做强,不断扩大我区名牌农产品在省内外的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开展培训,加强引导。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园区的宣传引导和培训力度,促使其充分认识到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掌握技术,自觉走农业创品牌之路,改变原有粗放式生产和管理方式。同时,要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成套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技术标准作为技术依据,提升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9篇

本刊讯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创建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计划从今年起,每年利用一周时间,集中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创建和宣传活动。

《通知》强调,组织开展品牌创建宣传周活动,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的迫切要求,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更好地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充分汇聚部门合力,推行更高质量标准,搭建持续创新平台,宣传展示自主品牌,通过多主体参与、多形式推进、多方位宣传的方式,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务实有效的品牌创建和宣传活动,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通知》明确,今年品牌周集中活邮奔湮7月3-9日,活动主题是“共享安全、优质、绿色的农产品加工品”。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等部门联合在桂林市举办今年品牌周主场活动,组织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交流、信息、互动对接、品牌推介等活动。其他省份要围绕今年活动主题,立足当地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和活动形式,在本地区组织分场活动。

《通知》要求,各地要紧扣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安排,强化部门联动,大力营造重视质量、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有利政策环境。要鼓励企业制定和施行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观念,鼓励企业开展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努力提升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质量诚信承诺活动,加大诚信企业示范宣传和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力度,引导企业诚实经营,信守承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品牌形象。要策划和组织开展专题公益宣传活动,打造一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加工品牌,培养消费者自主品牌情感,树立消费信心,扩大自主品牌消费。

《通知》强调,各地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务实、高效、节俭的原则组织品牌周各项活动,要加强过程监管,杜绝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要坚持企业自愿参加的原则,不得增加企业负担。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10篇

摘要:农产品区域品牌已成为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最佳选择,是提升区域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内涵及其特性,总结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原则: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底蕴,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带动及政府扶持,产品差异化营销等;提出相应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对策: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质量体系等。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品牌引起广泛关注。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现代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中国农业是分散经营,缺乏规模效益,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最佳选择,再加上区域农产品本身所积累的区域普遍认知和区域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渊源烙印,不仅能够提升区域农产品竞争力并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将农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更易发展成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品牌。

一、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内涵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指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以某一行政或经济区域为核心,通过创建区域内统一的全方位系列化优质农产品核心与龙头品牌的行动,带动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增强区域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区域的经济。一般认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具有以下特性:

1.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物质载体

农产品品牌是在传统的优质农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它必需要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物质载体,如西湖龙井以优质茶叶为物质载体。形成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物质载体的优质农产品的基础是某一区域的特殊气候、纬度、温差、土壤、水分、传统工艺、人文历史等众多因素。在长期的发展中,这些因素赋予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天然孕育的差异性及相对的资源稀缺属性,使得该区域的农产品和其它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从而易于形成比较优势。

2.具有产权模糊性

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实际情况看,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共品牌,具有产权模糊性。从历史的角度看,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并不完全是经营主体培育的结果,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在该区域内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为所有的该种农产品经营者共同拥有,区域性品牌的权力边界模糊,产权不明晰。产权归属的模糊性使得“搭便车”的行为时有发生,容易导致逆向选择而形成“柠檬市场效应”。

3.具有名牌效应和消费从众性

农产品区域品牌往往具有广泛、持久的品牌效应,是非常有价值的地区资源。成功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消费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不仅能帮助消费者区分同类农产品及服务,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更能深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名牌效应能引起消费者广泛的从众行为,即“羊群效应”或“羊群行为”,比如人们习惯于像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经济人在信息不完全、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下具有从众的偏好。

二、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模式及其构建模型

1.形成模式

目前,我国区域性农产品品牌种类丰富,然而理论界对区域性品牌形成模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名牌带动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政府经营管理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和区域形象提升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这四种模式是现阶段比较科学合理的归纳与总结。

笔者认为,在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时,可采取“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农业产业集聚”的路径为突破口,分别通过这两条主线来最终实现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成功创建。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农业企业集聚形成的完整的产业链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形成区域内的强大的农业产业竞争优势。这种模式比较常见,且适用范围广,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提供了一种思路。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模式时要将上述几种模式综合分析,才能合理地分析地方区域品牌的形成,更好地应用于地方区域品牌的构建与培育。

2.构建模型

一般认为,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协会组织运营是较理想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构建模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我国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区域性品牌要将区域品牌的形成流程与区域品牌的支持系统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形象的三明治模型。在政府推动与行业协会支持下区域品牌的培育能够科学合理的发展,并能够很快的构成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区域品牌经济,这对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也同样有一定的适用性。

三、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及历史人文因素的差异,各地区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时必须做好农产品品牌的舍取,要站在区域长远发展的高度,综合评价各个农产品品牌的现实基础、发展潜力等,理性地做出选择,从该区域内的特色农产品巾将那些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品牌筛选出来,作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重点培育。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底蕴原则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要聚焦品类和品牌的核心利益点,必须以区域文化底蕴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文化内涵。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须秉承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内涵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核心价值,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整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集区域资源为一体而形成的,富有深刻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内涵既包括该区域特定的产品特色,也包括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及各种隐性文化,可以说区域性品牌是该区域文化的象征。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著称的西湖龙井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就是西湖龙井茶的核心利益点。因此,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更是罕见的龙井茶文化艺术的价值,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产业集聚原则

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依托农业产业化并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形成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应,获取集聚优势,为区域品牌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以“安溪铁观音”为例,90年代以来,安溪茶叶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T企业达数百家,大小茶叶加二企业数千家,且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企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种植农业、茶机工业、保健品业、运输业、包装业、旅游业、会展业和其他服务行业,还延伸到安溪区域外,约有5万家茶叶经营商店遍布全国各地,全县逾70万人涉及茶行业。

3.龙头企业带动及政府扶持原则

从国内成功地区的经验来看,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府的扶持,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区域性品牌的成功创建奠定基础。

首先,通过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而使分散的农业企业与农业大市场实现对接,从而发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吸引力,树立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统一形象,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产生。如前所述,“羊群效应”在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领路的“头羊”决策正确,才能带动羊群整体的正确决策。因此,理性地利用和引导“羊群行为”来创建区域品牌可以获得良好效应,这就需要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增强区域品牌的市场推广度。

其次,由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整体形象,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来说,政府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在区域性品牌的创建过程中扮演引导者、服务者兼管理者的角色,其中,政府对产业的引导与扶持是最重要的。政府引导主要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以此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制度环境,从而推进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

4.产品差异化营销原则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进行农产品的差异化营销势在必行,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更应进一步开发出差异化的农产品。农产品差异化的途径有多种,包括功能差异化、外观差异化、销售季节差异化、价格差异化、营销概念差异化和品牌形象差异化等,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将差异性转化为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如农夫果园就是通过营销概念差异化来打开市场的,它独辟蹊径地选择混合果汁作为突破点,因为市场上的果汁一般都是单一的口味,最多含有两种果汁,都不是混合型的,这个概念和以往的果汁产品截然不同。农夫果园正是凭着差异化营销赢得了目标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果汁市场新宠。

5.建立标准体系原则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首先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应包括从田头到消费这一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具体标准的制定,可依据或参考国家标准,或参考各地的优质农产品地方标准。通过建立标准体系,能有效避免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产权模糊不清而带来的品牌声誉风险,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治区域性品牌的各种危机。

创建完整的标准体系中,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是最重要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以优质的农产品打人市场,区域农产品具有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这是区域品牌创建成功的关键要素。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能为农业生产者提品质量控制的参照体系,使农产品的生产有标准可依,以优质的农产品取胜,能赢得更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象。

四、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对策

由于各地的地理、人文等实际情况不一样,采取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模式也不一样,因此培育对策也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是最有代表性的:

1.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

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首先必须明确品牌定位,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突显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定位应以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区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确立品牌定位。区域品牌蕴涵了具有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渊源内涵,加上农产品的品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农产品的品质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着力发掘各地区独特资源优势,深层次挖掘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代表区域特色,便于推广。

2.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龙头企业能利用区域性品牌这个公共物品获取品牌溢价,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反过来也以其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及品牌忠诚度增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品牌效应,便于提高区域性品牌的形象和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带动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发展。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必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3.建立标准质量体系

农产品质量是区域性品牌创建的基础,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以及独特的栽培和生产方式确定适合该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针对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区域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增长转变到质量优化型增长。陈宪泽以安溪铁观音为例提出了“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地理标志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达成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良好运作,发挥地理标志的统领作用,集地理标志、公司、合作社和农户为一整体,采用利益风险分配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据此,我们可以类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模式。

五、结语

上一篇: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范文 下一篇:市场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