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与创建

时间:2022-10-09 04:57:57

危机与创建

在这个时候做节约,是很容易的事。真正困难的是,企业如何在这场危机里找到一个新的机会一起发展,一起分享共同的责任。

Being economical at this moment is simple.The real trick for enterprises is to find new opportunities and share common responsibilities during this crisis.

嘉宾:王志乐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钱大群

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

刘凤鸣

微软大中华区总法律顾问、副总裁

同舟共济

主持人:在应对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一个休戚与共的环境里,同舟共济、协力合作的重要性。具体到中国企业,这一点也是表现得尤为突出。

王志乐:的确如此。我认为,从所有制角度讲,在中国的企业有主要的三大类,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民营企业,还有一个就是外资企业。在中国这条舟上,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这主要是因为最近十几年跨国公司发生了重要变化,正逐步走向全球公司。它们对公司进行了全球战略调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从过去强调承担股东责任,或者说为他的母国承担责任,逐步扩展到承担经济、社会、环境全面的责任,甚至于是全球的责任。

钱大群:跨国公司在中国,我们非常有信心的一点是,可以在中国配合经济发展、加速中国提升、推动中国企业走向成功的同时,我们也以中国为基地,不断强大我们的能力,从而在研究、发展、创新以及服务等方面造福全世界。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对目前形势的看法,坦白讲是乐观的,所以在这一波危机里,我们的投资是要加速的。因为我们看到在应对这一波危机的过程中,中国跟全世界大的经济体系的竞争反而更是在同一个起跑点上,中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下,反而提升了它们跟全世界企业竞争时的地位。

危机下的战机与生机

主持人:在IBM看来,危机虽然有挑战,但战机同时也是生机。今天的新挑战很可能也是给了企业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

钱大群:碰到新的危机该如何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机遇?我们先把眼光从中国放大到全世界。

虽然有经济危机,但此时此刻的挑战也让人类或企业有了更好的机会来突破现状。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当全世界还有8亿人口在饥饿边缘的时候,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从产地生产出来的食品在送上货架前,平均每年要因为食品不新鲜而浪费掉40多亿美金。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医疗卫生领域。当你谈到看病难,看病贵,大家都希望提升医疗制度建设造福人类的时候,即便是在美国,也会因为没有普及电子病历,平均每年大概有200万件以上的处方由于是人工处方,导致处方配药过程失误,给患者造成了许多不可逆的损失。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样的一个危机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让人们去应对这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使人类的医疗水平得以提升。

当全球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大家都想到银行、金融单位造成的问题,想到金融单位不断做出的很多创新金融手段和产品,只把这些创新产品的危机或风险转嫁给了别人。今天,我们在面对这个挑战时,就需要致力于在新的经济发展里,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挑战的出现,在客观上,也是我们发展进步的机会。

现在,我们再把这个眼光缩小到中国,从小地方来看大世界。有一个统计告诉我们,北京有三百多万辆车,平均每辆车在北京市区因为交通堵塞要浪费40多分钟时间;由于没有很好的机制,如果一个人看完病要转到另外一家医院,资料信息无法带过去,需要在另外一家医院重新做检查,平均一个人在中国大概会因此额外花费成本一千块人民币,这是很大的数字;我们讲南水北调,水资源那么重要,可是中国的水处理大概还有90%以上没有经过

污水处理就要排到大海里去。换而言之,我们今天看到一些问题,其实是有很多机会的。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主持人:能乐观地把危机看成是机遇,这种自信的底气,在各位看来,它由何而来?

钱大群:我们很有信心地说不是危机,我们可以一起合作使之转机,主要是因为在此时此刻,我们的科技层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使我们可以通过合作达成以前不可能的事。我们看到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是,目前,全世界平均有20多亿人使用因特网,中国已经是因特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信息是无所不在的,在这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挑战,我们每天要去突破这些挑战,同时,我们又很乐观地看到,我们也可能通过努力,把这些危机转变成很大,很好的机会,包括一些过去我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刘凤鸣:技术创新是推动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人们会更欢迎有利于成本控制的技术和措施。因此技术创新是不容忽略的,在中国,创新已成为国策。

事实上,在任何经济环境下,创新都是创造机遇和取得成功的基石。持续追求创新的公司在经济萧条时期会比其他公司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当经济复苏时,他们能够比其他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回顾过去20年,我们看到三个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技术创新、全球化和资本运作。但此次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不能过度依靠举债来刺激经济发展,同时让我们对全球化也应有更深入的思考。

做智慧的建设者

主持人:在这场危机里,人们谈论更多的是机遇,是乐观,但在突破重围、建设未来的实战中,谨慎与智慧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钱大群:所以我认为在机遇的观念下,我们在往前走时,要一起合作,一起开发,在振兴经济的过程中,在一个企业成功的过程里,只是去修补过去是不行的。换而言之,今天我们不仅要修补过去,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把钱用好,创造更有智慧的基础建设,使得未来经济不但可以提升,同时还可以更成功。

做一个更有智慧的基础建设,这里我有三个建议。第一个,与其修道路,是不是更要在医疗和IT的建设上,做大幅度的投资;第二个,是不是在这个时候可以做更有智慧的电能建设,降低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浪费;第三,尽快建立高效能的机制。以上这三个刺激在美国大约是三百亿美金,可以创造将近一百万人口的就业机会。

我想,我们今天谈振兴,有很好的机会运用一些资源、资金的时候,就应该做出一些更具智慧的基础建设,使经济不但可以复苏,而且还可以走得更远。

刘凤鸣:不管是跨国企业在中国,或者是中国的企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也有同样的观点。今天的社会里,当经济不景气时,你做节约,做节省,比如通过裁员降低成本等,坦白讲是最容易的手法。真正的挑战,不是单纯的减少开支,而是如何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有新的发展。

让企业如何在危机里找到一个新的机会一起发展,一起分享共同的责任,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认为在现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管是跨国企业在中国,还是中国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变成一个成功的跨国企业,都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思考。FIC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下一篇: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