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7 11:30:32

城乡建设与管理

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 社会管理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乡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支柱,与社会管理可以说虽各成一体,但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其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广大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社会管理成效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城乡建设与社会管理的问题

1、规划与建设的问题。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和灵魂,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是城乡建设的首要要务。规划的实施,规划刚性的确保,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城乡乱挖乱占、乱搭乱建,甚之有规划空设,不按规划建设,只按领导意图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复拆建,资源浪费,城镇建设标准不高、规模发展缓慢、环境品位较差,“零、散、乱、差”成了制约城乡建设的症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执行不力,致使设施服务条件改善不大,无法满足群众日益进步的生产、生活需求,相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群众矛盾,从而严重制约和影响社会与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拆迁与发展的问题。

因为拆迁问题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成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的障碍。城镇房屋拆迁政策性强, 影响面大,是政府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争议最大、纠纷最多的一项工作。由于一些单位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拆迁程序不到位,造成因城镇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和集体上访有增加趋势,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3、住房保障开发建设的问题。

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城市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城市住房建设追求的目标。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居民住宅建设是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之一,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城镇住宅紧张,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4、行业管理监督的问题。

城乡建设行业管理主要涉及工程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督,近年来,城镇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建设工程数量、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在这一领域管理工作中最容易滋生腐败、发生渎职犯罪和侵犯民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督的新课题,监督技术落后、技术人员短缺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对保障农民工工资、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管理等涉稳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力度不强。

5、公用事业管理及服务的问题。

道路及排水设施、供水、供热、物业服务等公用事业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管理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设施损坏及维修不及时,直接导致城镇服务水平不高。同时,为了实施集中供热,政府采取招商引资对城市供热实行市场化动作,所引发社会问题及稳定风险已突显。

二、解决问题的举措

1、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城市是人类文明之花,城市建设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一要全面规划。要完成城镇及村庄规划编制,实现规划全覆盖。二要科学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履行建设程序。建设中,要着力处理好新城区开发建设与旧城区改造提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建设资金量与项目建设进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品位提高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加快项目施工与方便市民出行之间的关系,形成“人人关心支持、人人自觉参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政责任的追究。对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违反规定调整规划、违反规划批准使用土地和项目建设的行政行为,除应予以纠正外,还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责任追究。

2、强化公共管理。城乡建设部门承担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社会管理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供水、集中供热及建设市场秩序等公共管理工作,因此,一定要切实加强这些管理工作。一是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特别要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县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有效遏制房价过快增涨,缓解群众“住房难”,努力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二是规范物业管理。积极推行市场化物业管理,规范各方主体行为,明确权责关系,营造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此外,积极推广小区物业管理快速纠纷处理工作机制等,努力形成小区文明创建工作合力,促进住宅小区和谐安定。三是推选阳光拆迁。以贯彻执行新颁布的城镇房屋征迁法规为契机,大力实施“阳光征迁”,着力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工作中既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既要坚持依法征迁,更要倡导有情征迁、和谐征迁;既要严格执行征迁政策,确保公平合理,更要顾及社会困难群体,体现“以人为本”工作理念,让被征迁群众率先享受城市建设成果。

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教育。组织学习行政法律法规及建设行业管理法规。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树立队伍形象。严格按照行政执法规定,从执法程序、执法着装及言行等方面入手,制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并且配备相应的执法设施及设备,提高执法工作能力。三是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队容风纪纠察,细化自由裁量权,严查人情案、关系案、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公正、执法不文明以及不作为等现象。

三、总结语

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第2篇

针对当前城乡建设工作实际,应突出处理好“五个热点问题”,着力从“三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关键词:五个热点问题三个方面

一、处理好“五个热点问题”

第一,规划与建设的问题。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和灵魂,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是城乡建设的首要要务。我县近年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和新、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面完成14个乡镇的小城镇规划,全县111个行政村已完成村庄规划80个,占72%。在城镇区域内实施的所有建设项目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实现修建性详细规划全覆盖。规划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为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规划的实施,规划刚性的确保,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城镇乱挖乱占、乱搭乱建,甚之有规划空设,不按规划建设,只按领导意图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复拆建,资源浪费,城镇建设标准不高、规模发展缓慢、环境品位较差,“零、散、乱、差”成了制约城镇建设的症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执行不力,致使设施服务条件改善不大,无法满足群众日益进步的生产、生活需求,相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群众矛盾,从而严重制约和影响社会与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拆迁与发展的问题。因为拆迁问题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成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的障碍。城镇房屋拆迁政策性强, 影响面大,是政府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争议最大、纠纷最多的一项工作。我县城镇建设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其他县(区)一样,同样面临着加快拆迁与和谐稳定发展的两难选择。虽然我们在拆迁安置工作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一些成功经验,有力推动了城镇面貌的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单位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拆迁程序不到位,造成因城镇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和集体上访有增加趋势,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三,住房保障开发建设的问题。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城市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城市住房建设追求的目标。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我县居民住宅建设是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被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之一,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城镇住宅紧张,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我县城镇居住水平低,人均在22平方米左右,人均15平方米以下城镇居民1200户,农村住宅多以土(石)窑为主,相应配套设施均不健全。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镇缺房户多,全县对住房需求量有增无减,无房、等房结婚现象突出。三是房价涨幅大,造成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从2007年至2010年,四年间,县城商品房从1200元/平方米涨至3600元/平方米,对于生活在农民人均纯收307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40元的农业贫困县的多数居民,远远没有能力承受房价过快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四是广大农村危旧房数量很大,据2010年统计全县有危旧房居民6637户,各类危旧建筑30多万平方米,尤其在农村有些房屋破旧,结构老朽,积水漏雨、阴暗潮湿,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很大。同时,由于人口增加、城乡差距等因素,建筑标准、水平不均衡。从2008年以来,结合国家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的实施,先后改善一部分农村居民的住宅条件,但相当一部分群众还是建不起房,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足。

第四,行业管理监督的问题。城乡建设行业管理主要涉及工程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督,近年来,城镇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建设工程数量、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在这一领域管理工作中最容易滋生腐败、发生渎职犯罪和侵犯民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督的新课题,监督技术落后、技术人员短缺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对保障农民工工资、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管理等涉稳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力度不强。

第五,公用事业管理及服务的问题。道路及排水设施、供水、供热、物业服务等公用事业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管理重要内容。近年来,县城及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设施损坏及维修不及时,直接导致城镇服务水平不高。同时,为了实施集中供热,政府采取招商引资对城市供热实行市场化动作,所引发社会问题及稳定风险已突显。

二、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城市是人类文明之花,城市建设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一要全面规划。要利用2-3年时间完成城镇及村庄规划编制,实现规划全覆盖。对县城及建制镇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今后,城镇区内所有建设项目都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二要科学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履行建设程序。建设中,要着力处理好“四类关系”(即新城区开发建设与旧城区改造提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建设资金量与项目建设进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品位提高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加快项目施工与方便市民出行之间的关系),形成“人人关心支持、人人自觉参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三要坚持科学管理。牢固树立“为民”意识、深入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查明四类情况,即规划编审情况、规划许可情况、政务公开情况以及廉政勤政情况,一定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情况要明,底子要清,不能出现过去那种“数字不清点子多,情况不明决心大”的情况。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深入宣传规划法律法规、城镇规划,发动全民参与监督,自觉遵守城乡规划建设。四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建设管理经验,加大建设规划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章建筑行为,适时开展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正反两种典型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并完善规划委员会制度、督察员制度、规划行政公开制度,加大公众参与度,树立规划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 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五要加强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政责任的追究。对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及相关单位违反规定调整规划、违反规划批准使用土地和项目建设的行政行为,除应予以纠正外,还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责任追究。

(二)强化公共管理。城乡建设部门承担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社会管理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供水、集中供热及建设市场秩序等公共管理工作,因此,一定要切实加强这些管理工作。一是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特别要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县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有效遏制房价过快增涨,缓解群众“住房难”,努力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二是规范物业管理。积极推行市场化物业管理,规范各方主体行为,明确权责关系,营造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此外,积极推广小区物业管理快速纠纷处理工作机制等,努力形成小区文明创建工作合力,促进住宅小区和谐安定。三是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尽快实施葫芦河调水工程,加快县城第一水源(东沟)、第二水源(鸭洼)水源库区环境整治,建设水质检测设施及设备,实施水源库区移民搬迁工程和绿化防护工程,扩大水源保护区及涵养区,建立健全相应的应急预案,长远解决城市居民用问题。四是创新集中供热建设管理机制。要合理规划和建设县城新、老城区集中供热设施,强化政府对供热经营主体及其行为的监督管理,解决和处理旧城区集中供热建设所遗留的问题。必要时,强行征收集中供热企业资产,实行国有经营。五是推选阳光拆迁。以贯彻执行新颁布的城镇房屋征迁法规为契机,大力实施“阳光征迁”,着力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工作中既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既要坚持依法征迁,更要倡导有情征迁、和谐征迁;既要严格执行征迁政策,确保公平合理,更要顾及社会困难群体,体现“以人为本”工作理念,让被征迁群众率先享受城市建设成果。六是强化建筑市场监管措施。要健全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建设市场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优质工程”和“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活动,突出检查和整治质量通病、重点安全隐患源等问题。同时,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制度,建立农民工学校及相应制度,开展培训教育,着力提升农民工的业务技能和文明素养。七是强化社会维稳工作。在城乡建设中,应将社会维稳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事务来抓,除了不断建立健全重大城建项目民主参与、科学决策和重大事项维稳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属地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街道、社区的优势,积极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质纠纷。要学会和善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广开群众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的渠道,引导他们依法、合法维权,尽可能地减少缠访、闹访、无理访等事件发生,从而使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第3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城镇建设方面

1、县城市风貌三期改造升级项目,项目总投资2480万元,完成50余栋单体风貌改造,项目进入扫尾阶段,完成2356万元。

2、启动实施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项目总投资400万元,项目正在开展可研编制及设计方案编制中。

3、县809台广场公共厕所新建工程,项目总投资50万元,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完成投资50万元。

4、县广场公共厕所新建工,项目总投资99万元,完成房屋主体建设,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完成投资65万元。

5、县县城出口生态保护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80万元,进场施工,完成投资18万元。

6、新建基层政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940万元,3个建设点全面完成主体建设,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完成投资567万元。

7、县乡境内G227沿线旅游扶贫公共厕所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0万元,房屋工程竣工,正在开展附属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8万元。

8、县乡境内G227沿线旅游扶贫公共厕所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5万元,房屋工程竣工,正在开展附属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5万。

(二)、2019年扶贫新村建设情况:

1、召开历年来农村危房改造资料归档两次,三年检索系统2016-2020年系统录入指导、监督19乡镇录入。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核验2299户。指导皮擦乡完善一户一档农村危房改造(藏区新居)资料作为全县归档模板,印发目录清单到各乡镇完善归档资料。

2、编制2019年大排查25户非建档特殊困户住房无保障问题实施方案,下达涉及乡镇建设任务,检查督导建房质量,督促农户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存在问题

市政建设项目投资较多,专业技术力量有限,每个业主代表都担任多个项目业主代表,项目协调多且难度大,导致出现项目管理出现漏洞管理;新村扶贫建设项目实施年限较长,对于前几年资料完善归档存在很大问题。

三、下一步打算

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第4篇

这次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暨县城违法建设拆除动员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市城建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年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年城乡建设与管理暨县城违法建设拆除工作任务,动员和组织全县广大干群围绕“奋战四年全面达小康,争先苏北跃进前八强”的总体目标,落实关键措施,扎实抓好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会上,县委、县政府将对20*年度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县建设局等6家单位将作大会发言。会议结束前,县委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王书记的要求和这次会议的精神,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精神,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辩证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紧迫感

20*年,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加大县城建设与管理力度,加快镇村建设步伐,着力培植建筑支柱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规划不断完善。完成全县城镇总体规划、12个县城专项规划、44个村庄建设规划和22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布局规划。4个重点镇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特别是益林—东沟小城市协调规划的编制,成为突破镇域行政区划统筹编制区域发展规划的成功范例,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县城建设成效显著。投入资金22亿元,组织实施城市建设十类60项重点工程,县城面貌明显改观。新区建设快速推进。配套完善4平方公里核心区,崔湾北路、阜喻路、新兴路西延等工程全面竣工,基本完成新区4横8纵12条道路路网及绿化带、路灯等附属设施建设,体育馆、人武部大楼等已建成使用,新区框架已经拉开。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先后完成城河路东延西拓等道路工程、川里河和城河东路等地段污水管道铺设,县城拆迁20万平方米,新开发房屋50多万平方米。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2万平方米,拆除率达98%以上。组织实施县城第四次绿化会战,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2.7%。村镇建设稳步推进。阜城、益林、东沟、沟墩被列入全市工业化、城市化重点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县40个在建农民集中居住区有6个容纳住户50户以上,益林王楼、东沟市民、罗桥青沟、郭墅兴庄等农民集中居住区初具规模、特色明显。建筑业领跑苏北。全县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5亿元。创国优工程奖1项,获参建鲁班奖3项,创省优工程13项、市优工程33项,省级文明工地9个、市级文明工地18个。建筑业从业人数维持在6万人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城市资产经营卓有成效。全年公开挂牌出让土地6宗456亩,获得土地出让金3.5亿元,政府净收益1.5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城市管理力度不减。启动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加强县城秩序整治,加大环卫设施投入,主干道卫生保洁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县城进一步亮化、净化、美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地、各相关部门协力配合、齐抓共管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群尤其是建设、城管战线的同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一直关心支持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化是永恒的主题,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与过去相比,我们有明显进步,但是,与“奋战四年全面达小康,争先苏北跃进前八强”的目标要求比,与周边县份比,尤其是与先进地区比,我县的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还有很多不足,突出表现为“四个差距、五个滞后”。四个差距:一是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有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25项指标体系中,涉及城乡建设与管理的有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城镇绿化覆盖率和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等5项指标。截止20*年底,我县除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超过小康指标外,其余3项指标均有缺口。二是与工业化、城市化互促互动的要求有差距。工业化、城市化互促互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无论主观上的重视程度、工作上的推进力度,还是客观上的发展速度,我县的城市化还未能完全实现与工业化互促互动。基础设施不配套,城市功能不齐全,城市品位有待提升,特别是较高档次餐饮娱乐场所缺乏,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三是与群众的期盼有差距。随着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完善的城市功能的要求愈来愈强烈,而我县县城尚无一处能够形成高度集聚效应的旅游景点,老小区设施陈旧、功能不配套,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很高;后街小巷、城郊结合部位环卫保洁差,群众反响强烈。四是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态势有差距。与苏南地区比,我县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差距相当明显,即使与宿迁、滨海、响水比,我们也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如果稍一松劲,我们就将落伍。到时候,不是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而是只见标兵,不见追兵。五个滞后:一是规划滞后于建设。虽然我县在全市率先修编了第三轮县城总体规划,编制了县城抗震、给水、排水、供水等12个专项规划及一批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但往往是急建现编,缺乏县域战略性发展规划,规划引领建设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规划之间不衔接,特别是建设规划未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用地指标难争取。同时,规划执行不严格,建设随意性大,违章搭建、违规开发时有发生。二是功能配套滞后于规模扩张。虽然新区道路网络已基本建成,但供水、供电、供热、电信、广电、环卫等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虽然小区建设初具雏形,但菜场、停车场、超市、沐浴休闲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百姓生活较为不便。尤其在老城改造中,片面重视商住楼开发建设,忽视了环卫保安和物业管理工作,未能做到开发一片、配套一片、规范一片。三是环境改善滞后于居民需求。虽然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投资8000余万元分别在射阳河两岸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并将污水送至澳洋工业园处理,投资近600万元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但县城建成区企业搬迁难,个别企业不达标排放现象依然存在。自备深水井、小烟囱还未完全取缔。四是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全面小康序时要求。全县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除阜城、益林、开发区城市化率达小康指标外,其余19个镇区均未达标,其中17个镇未达到全县平均38.9%的水平,8个镇低于20%。五是瓶颈破解滞后于建设步伐。城镇建设投入仅凭经营土地筹资,城市其它资产经营尚未实质性运作。同时,国家宏观调控趋紧,银根紧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未能完全打破。旧的拆迁条例已经废止,新的拆迁条例尚未出台,群众对拆迁补偿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难做,拆不了,建不成,拆迁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建设的进程。

城乡建设是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互动互促始终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壮大建筑产业不仅是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县域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内在需要。我们一定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充分认清形势,抬高标杆,大干当前,拼搏争先,扎实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创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创新工作举措,突出工作重点,强势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实现新跨越

20*年,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江淮乐地、水绿阜宁、工商城市”定位,按照“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城市建设六类36项重点工程、数字化城管和村镇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全力组织七大突破,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宜居城市。总体目标是: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全力实施六类36项重点工程,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倾力打造建筑业百亿产值。今年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规划引领,在城乡规划全覆盖上求突破。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城乡建设的依据,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先导和龙头。城乡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城镇总体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协调发展。在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不动摇,要聘请资深的规划专家作顾问,选择实力强的规划编制单位搞设计,提升规划的层次和品位,努力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城乡建设。完善规划体系。主动策应沿海大开发和交通突破年活动,以县域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县域、县城、镇区、村庄4个层次,科学编制县域战略性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园区产业规划。进一步完善深化东益经济区控详规、城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重点完成县域战略性发展规划、县城扩域概念性规划,配合编制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开发区高新区规划、服务业规划和相关产业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电力三年规划。3月底前完成县城新区控详规、英雄广场规划、射阳河风光带规划和县城三大出口规划,抓紧编制、实施各镇控详规和村庄建设规划以及70%农民集中居住区平面布局规划,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注重规划质量。严格实行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坚持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统筹考虑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协调与衔接,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强化规划监管。坚决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没有规划不供地,没有控详规不建设。无论是县城、园区,还是村镇,所有规划必须由县规划局统一初审后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批,重点工程、重点地段的规划必须报经县政府集体会办、集体审批。对县城规划区、各镇规划区,以及沿国道、省道、阜益线、县镇道路两侧规划管理范围内的所有建设规划,要严格审批放线,跟踪监督管理。要加强对开发企业建设行为的全程监控,强化综合验收,绝不允许各项规划指标和小区配套建设与审批方案在建设中走样。要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不论什么项目、什么单位,只要是违反规划建设的一律查处、一律拆除,绝不姑息迁就,绝不以罚代拆。坚持执法队伍与基层组织相结合,法规宣传与巡查执法相结合,对各类违法建设要严管重罚,用铁的手腕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强化关注民生,在实事工程建设上求突破。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所在,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也必须充分体现这一宗旨。一要喝上干净水。实施县城饮用水取水口西移和区域供水工程,将现在自来水厂取水口西移到距离县城26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马河洞处,确保自来水水质常年达到国家Ⅱ类饮用水标准。启动区域供水计划,尽快实现县城周边镇和西南八镇集中供水。二要吃上放心菜。新建新区菜市场,逐步将老城区露天菜场改造为室内菜市场,取缔马路市场,规范生猪屠宰与销售行为,对世纪联华、星地超市等6家超市和县城的所有菜市场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物价监管。三要吸上新鲜的空气。继续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清理河塘和绿化造林活动,精心组织实施县城第五次绿化会战,突出抓好204国道景观建设、英雄广场建设、射阳河两岸风光带提升、滨河绿地建设和住宅小区、单位庭院绿化达标工程建设,加大对苗木的管护力度,扎实推进新沟、郭墅、施庄等镇环城防护林带建设,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全面提高绿化率,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突击整治县城小烟囱等空气污染源,逐步实施驻城企业退城进区。落实公厕管理责任,改造旧式公厕,新建标准公厕,实行公厕星级管理评比,确保县城公厕无污物外溢,清洁无异味。加快县城污水管网建设步伐,确保5月底竣工,实现县城生活污水百分之百处理。对川里河、驿马河、新老阜坎河等6条市河和各镇穿城绕镇河道进行综合整治,达到水系贯通、水清岸绿,彻底解决水黑味异的问题。四要见不到暴露垃圾。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创新环卫保洁机制,细化分解县城所有区域保洁责任,尤其是县城主要干道、后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的环卫保洁责任,定人定岗定责,全面实行绩效考核。不断加大巡查纠偏力度,逐日加大巡查密度,按周督查公布巡查结果,按月考核奖惩兑现,确保县城卫生保洁全覆盖、全天候、无缝隙。五要住上舒心小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加大主次干道治安技防设施建设;实现小区封闭式管理,推进小区业主自治,强化小区物业管理,确保全县所有封闭式小区物业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编制并实施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规划,改造危旧房屋,年内建设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120套7200平方米廉租房,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

3、突出重点工程,在功能配套上求突破。始终突出六类36项重点工程,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挂图作战,倒逼工期,强化督查,强势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县城要加快实施以新兴大桥、串场河桥建设工程、阜城西大街改造工程以及射河路西延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工程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新区老城循环贯通、城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的格局,所有道路工程必须在3月底前全部开工。各镇区要以道路建设为重点,拉开集镇发展框架。要结合开展“交通突破年”活动,健全道路网络,提高路面等级,配套实施供水、排水、供电、电信、有线电视、宽带网、管沟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城镇主、次干道硬化、美化、亮化,逐步实现道路无杆化。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快公用设施建设,对环卫设施、停车泊位、绿化景观等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设施,做到与道路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新区医院要确保上半年投入使用,新区学校、幼儿园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公用服务项目要抓紧筹备,争取早立项、早建设、早使用。要加快服务业项目建设。金城时代广场二期工程确保年底前建成。宏玮大酒店上半年要完成主体工程,下半年完成装修。新区大酒店确保5月份开工,2009年底竣工。打造特色镇区。小城镇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重要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突出重点中心镇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要将区位条件优、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具有一定规模的建制镇作为发展重点,在县域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个性鲜明的小城镇发展体系。东益小城市要紧紧抓住东益园区发展机遇,全面加快建设步伐,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功能,尽快形成县域发展的次中心、西南部重要交通枢纽、现代化工业商贸中心小城市。沟墩、益林、东沟3个市级重点镇和吴滩、羊寨、板湖、公兴、罗桥等具有一定区域优势的小城镇要集中力量,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建设,即:新建或改建一个代表镇域形象、体现现代特色的园林式街道;新建一个规划、环境、设施都达标和配套的住宅小区;新建一块主题突出、设施配套、品位较高的广场绿地;新建一幢设计新颖、造型优美、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标志性建筑;新建一条内涵丰富、格调高雅的精品小景;整治一条老街道,达到面貌一新、整洁美观,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档次。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采取严格规划审批、杜绝零星建筑、拆旧(房)让地、置换建设用地、减免规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大力引导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对镇村布局规划中确定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和近期实施的示范集中居住区,抓紧调整建设用地,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切实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用地矛盾。今年各镇区要再新建2-3个集中居住区,年内每个集中居住区进区农户都要达到30户以上,全县确保建成20个50户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

4、创新体制机制,在和谐城管上求突破。学习扬州、淮安等地城市管理先进经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创新体制,强化责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无缝隙、全覆盖。创新城管体制。利用现代网络和科技手段实行城市管理数字化。打破传统环卫管理模式,引进竞争机制,探索卫生保洁服务市场化模式,落实责任,定岗管理。试行城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交叉兼职,综合管理,为综合执法创造条件。进一步明确镇区政府及社区在城镇管理中的职责,实行责任与权利、事权与财权、管人与管事相统一,依法治城,合力管城,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推行和谐管理。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素质。把城市形象整治和关心弱势群体有机结合,对涉及民生的早餐熟食摊点和自行车、摩托车维修摊点等,试行政府购买统一标准、统一样式的服务工具,统一定点划区,动员弱势群体租赁,定时定点经营,化解对立情绪,变城管、就业“两难’’为“互促”。加强镇村环境整治。坚持建管并重,加快镇区环境综合整治步伐,试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环卫保洁模式,坚持把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沟塘整治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落实镇容镇貌、市场秩序、交通运输、环卫保洁等各项长效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后街巷道、镇郊结合部、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

5、创新运作模式,在经营城市上求突破。拓展城市经营范围。结合县情实际,改变单一依靠征用、拍卖土地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方法,充分利用土地、公共设施、环境等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公开出租、拍卖和转让经营权等方式,把城市资源当作城市资产经营,原则上做到城市固定资产(除土地以外)全部用于投资经营,土地出让金三分之二用于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资产保值、增值。对出让地块实行先拆迁后上市,以净地上市出让,保证土地收益最大化和土地出让金及时入库。全年拆迁3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楼30万平方米、商住楼50万平方米。搞活城镇土地经营。要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加快调整城镇规划和建设用地范围。通过旧镇改造、迁村并点、荒地开发,充分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土地。对镇区存量土地、闲置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综合开发,走集约化建设之路。大力推进城建招商。用抓工业项目的理念、抓城市建设管理的力度抓城建招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要突出规划招商,积极招引外来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努力突破城市建设的资金制约瓶颈。

6、实施全城联动,在破解拆迁难题上求突破。先安置后拆迁。逐步实行拆迁零过渡,以安置房的钥匙换取拆迁户被拆迁房屋的钥匙。要教育广大拆迁户破除故土难离、就近安置的陈旧观念,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手段,鼓励拆迁户选择异地安置。要建规模大、品位高、配套齐全、管理规范的安置小区,努力改善拆迁户的居住条件。先拆违后拆迁。县将以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为契机,组织对违法建设进行专项整治,按照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自行拆除、组织强拆、巩固提高等五个阶段,采取党员干部带头拆、干部亲属主动拆、发动群众自觉拆、属地管理包干拆、重点地段集中拆的办法,坚决打胜拆违工作攻坚战。县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将专门出台违法建设拆除的工作意见,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按意见规定落实到位。从现在开始,对违法建设一律实行先拆除、零补偿。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村(社区)、组干部有违法建设的必须申报登记,并自觉拆除,隐瞒不报、逾期不拆的停职拆违,并由纪委立案查处。一般群众有违法建设的也应自行拆除,否则将依法组织强拆。上下联动合力拆迁。坚持“谁家孩子谁家抱,谁家地段谁家拆,属地管理与拆迁户所在单位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拆迁对象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做工作,所在单位为拆迁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督查;拆迁对象是市民或农民的,所在村、社区为拆迁责任人,镇区负责督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组干部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拆迁任务的,由县监察局对相关人员实行效能监察,必要时离职专司拆迁。对支持怂恿亲友搞违法建设、蓄意阻挠拆违拆迁的党员干部、公务人员一律立案查处。县各有拆迁包保任务的镇区、单位的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同时明确一名分管负责同志专司拆迁。公安等政法部门要明确一名分管同志专门服务拆迁、拆违,对阻碍拆违、妨碍拆迁的人和事,要从严从快调查处理,绝不姑息迁就。驻城各部门、单位都要学习宣传拆迁政策,支持配合拆迁工作,真正形成合力拆迁强大阵势和整体氛围。

7、打造百亿产业,在建筑品牌上求突破。做大做强外建市场。巩固老市场。充分利用传统市场信誉高、合作伙伴多的优势,丰富经营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北京、天津、大庆、上海等老市场。开拓新市场。把握西部大开发机遇,不断拓展西安、银川、重庆、昆明、成都、合肥等中西部新兴市场;策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主攻沈阳、哈尔滨、大连、锦州等东北市场,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海外市场。在不断扩大境外劳务输出规模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合作渠道,加强与外经部门和强势企业的交流合作,力争在输出规模、直接承包和经济效益上实现大的突破。强化建筑劳务输出。坚持“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上岗”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基地,加强短缺专业工种的培训,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持证上岗率。加强建筑劳务输出管理,强化成建制输出,全年新增施工人数7000人,其中新增外出施工人数6000人。争创江苏省“建筑强县”。放大“阜宁建筑”全国优秀劳务品牌优势,继续实施质量兴业和品牌信誉战略,引导建筑骨干企业由承建传统建筑工程向承建高新建筑工程转变,争创精品名品工程,攻克高大难新特工程,力夺高层次奖项,实现鲁班奖零的突破,全力做优做强阜宁建筑业,积极争创江苏省“建筑强县”。

三、实行项目管理,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全面完成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1、实行项目管理,分解落实任务。城乡建设与管理的所有工作都必须项目化、目标化、责任化。对每项工作都要组建项目班子,实行项目法人制管理,明确工作任务、质量要求、完成时间、主协办单位及责任人,做到项目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年终考核奖惩兑现到人,按项目序时倒逼工期,挂图作战,以每个项目任务的落实和完成,来推动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县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主要统筹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对全县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挥、督查,对影响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人和事进行严肃处理。

2、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设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做好各项实事工程的组织实施和各项城市管理工作;国土部门要继续发扬“钉子”精神,为城市建设用地多争指标,提供方便,并配合城资公司千方百计做足做活经营土地文章;交通、水利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城镇建设与管理,搞好道路、桥梁、城市防洪、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工作;财政、金融部门要用足用活政策,尽可能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公安、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要贯彻依法治县、依法治城的方针,切实抓好城镇治安管理、交通和市场秩序整治等工作,打击破坏城镇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保驾护航;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先进典型,曝光不和谐的人和事,为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造浓氛围。各镇、各部门都要把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支持建筑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份内工作抓实抓好,切实做到合力拆迁、合力建设、合力管理,在全县真正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创新督查手段,严格考核推进。将城乡建设与管理以及建筑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列入全县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进行统一考核。广泛开展城乡项目建设竞赛,实行奖勤罚懒考核机制、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根据城乡建设项目的季节性特点,按周确定督点、按月组织观摩评比、按季进行通报奖惩,确保各项工程按序时完成。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涉及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市河突击整治、环卫日常保洁以及县委、县政府和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要积极主动完成,绝不能推诿扯皮,绝不能拖延搪塞,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将一律追究责任。

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第5篇

一)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理论基础

1城乡统筹理论概述

a.城乡统筹的概念

指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城乡统筹。把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与农村存在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进行统筹解决。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协调发展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其中,城乡良性互动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内容。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结构的转变。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b.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

统一规划城乡建设布局,城乡统筹一般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统筹,实行城乡统一的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城乡财税统筹,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平税赋,实行以工补农;城乡就业统筹,实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一的用工制度和统一的劳动保障等;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实行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城乡公共资源统筹,即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教育、卫生、科技等公共资源实行城乡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尽可能地消除乡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资源极其匮乏的局面;城乡管理(体制)统筹,统一的户籍等管理制度。

c.城乡统筹的途径

进而逐步在体制和政策上体现城乡统筹工作的话,专家陈锡文指出:如果不能首先在观念上打破城乡分割的观念。要真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很困难的目前可以着眼做城乡统筹的方面是非常多的关键问题是要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下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正确的观念和有弊端的体制,转变观念、改革体制,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念、体制、政策的改变。

d.城乡统筹的渐进与非均衡理论

1城乡统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城乡统筹发展是非均衡的

e.城乡统筹的主体和运作机制

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中,城乡统筹涉及城乡两个非均质空间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重点等重大问题的规划、调节、引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由政府来完成。专家陈锡文也认为:城乡统筹的主体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当然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面,考虑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方面,考虑市民和农民的利益方面,能够做到城乡统筹”所以,城乡统筹的主体是政府。

2城乡建设管理理论概述

一直以来我国对城市和乡村的管理就是分开的城市和乡村的建设管理也同样是如此。直接表述的城乡建设管理理论几乎是没有的只能借鉴和引申城市化理论、城市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a.城市化理论中对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的研究b.城市管理理论的借鉴

3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综合二者形成本课题的理论认识。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城乡统筹理论和建设管理理论(即上述城市化理论和城市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

a.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含义

把城市和农村的建设管理作为整体进行统一、系统地筹划,统筹城乡建设管理是指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进行统筹解决。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方式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产、生活环境。

b.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内容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主要指城乡规划、建设、市政环卫等三方面的管理统筹。

c.统筹的途径

改变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的体制和政策。城乡建设管理统筹的途径主要是树立城乡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观念。

d.统筹的主体和机制

选择的主要机制是规划机制、政策机制、法律机制、工作机制。城乡建设管理统筹的主体依然是政府。

e.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原则、目标和手段

坚持城乡建设管理的系统性,城市管理的四条原则对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统筹城乡建设管理就是要满足城乡居民的需要。充分考虑城乡的综合效益,并且要根据城乡不同情况因地制宜。

则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和运作,将城市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引申到城乡建设管理领域。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手段是以法制为规范、以行政为主导、以社会自治为基础。

f.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其他认识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前面的理论介绍可以知道:由于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分割情况较为严重。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市与乡村建设管理统筹是非均衡的对城乡建设管理来讲,管理主体具有与城市管理主体同样的发展趋势,即单一的政府管理主体向多元化管理主体演变。

二)市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现状

城乡建设管理分治就是二元结构在建设管理领域的具体反映。作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建设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具有城乡分治的特征。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特性体现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

1市城乡建设管理体制分治现状

2城乡建设管理法律法规上的分治

3城乡建设技术标准的分治

4城乡建设管理中的具体分治情况

三)城乡建设管理分治引发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城乡建设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给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带来阻力,对城乡建设特别是乡镇(农村)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

1城乡建设管理分治中的主要问题

a.规、建、管机构分设给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

极大制约农村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b.乡镇建设管理无保障。加深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程度

出现“区中区、县中县”管理情况c.区县开发区建设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

出现新的管理法规空白d.法律法规的修订滞后于现实情况。

2原因分析

a.历史形成的二元体制结构是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的根本原因

直接引起基层建设管理混乱b.我市城乡建设管理体制不顺。

c.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转变滞后产生了建设管理实际工作中城乡差别对待

d.城乡建设量和建设复杂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建设行政管理的城乡差别

e.有限的行政管理方式制约了建设行政管理向农村的延伸

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f.城乡建设管理的法规以及标准建设较慢。导致农村建设管理效力低下

四)城乡建设管理发展的趋势分析

1城乡建设管理发展的环境背景分析

a.中央的有关精神

1大的有关精神。2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3十一五”规划的有关精神。

b.建设部的有关精神

建设部对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精神主要体现在全国村镇工作建设会以及《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等。

c.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建设管理的影响

该法的实施对城乡建设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

d.乡镇机构改革的趋势对乡镇建设管理的影响

随着乡镇机构的改革的推进,当前具体实施乡镇建设管理的主要机构是乡镇政府的建设部门。乡镇建设管理部门的设置、职能等也会发生变化。

目前的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将不再单独存在乡镇人员的编制仍将严格控制,由目前乡镇机构改革的举措可以推测。未来乡镇政府的建设管理职能将更多体现在服务上。这样的改革对落实国家加强乡镇建设管理的精神提出了考验,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则将使乡镇建设管理出现新的职能缺位。

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第6篇

(一)加强城镇化管理的客观要求

城乡建设统计主要从数量方面反映我国城乡建设状况和发展水平,从宏观和微观上反映城乡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城镇化监测提供重要基础数据。因此,推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城乡建设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夯实城镇化监测的分析基础,为加强城镇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推进政府统计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主动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变革大势,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积极适应统计现代化这一发展潮流。2012年2月18日,在广泛试点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成功实施了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等统计四大工程。统计“四大工程”建设成功实施,使政府综合统计工作迈入了“统计报表无纸化、数据采集电子化、传输处理网络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的信息化时代,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深刻变革统计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的卓越创举。城乡建设统计是我国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府综合统计提供重要的行业基础数据。因此,推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夯实统计现代化基础,不断实现统计生产力的新提高。

(三)促进城乡建设统计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城乡建设统计报表制度在经历了几次大的修订后,建立起了比较系统、科学、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管理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了与行业管理相适应的、由多种调查形式组成的统计制度方法。特别是2012年10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统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计[2012]150号文件,就进一步促进城乡建设统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第(十二)条专门针对“推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件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构建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统计信息系统。”因此,推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城乡建设统计事业的发展。

(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

城乡建设统计是城乡建设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城乡建设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城乡建设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公众的关切就是城乡建设统计发展的动力。2010年初,当房价数据遭到有些人的质疑后,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新的《住宅销售价格统计调查方案》,直接采用建设行业管理部门的网签数据代替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报数据。目前,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已成为全国房价走势的重要风向标。国家统计局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改革来源于建设部门统计的基础数据,在满足了社会公众需求的同时,也给建设行业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加强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与分析,提高城乡建设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公信力,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五)实现统计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由此产生的大数据已成为各国争相开发利用的重要战略资源。大数据是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电脑或传感器等装置自动生成的电子化记录,不易有人工错误,更加客观准确真实。利用大数据作为生产统计数据的重要参考,并在相关统计领域将整理后的大数据作为原始数据源,有益于统计部门生产出更加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更好地提供统计服务。积极开发利用这一战略资源,要大力研究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提升统计信息化水平。因此,推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大数据的统计应用,为实现统计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改进和完善城乡建设统计系统功能,山东省莱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开发了城乡建设统计报表软件系统,新系统于2007年启用,统计报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政府综合统计顺势而为,通过成功实施“四大工程”建设,使政府综合统计工作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与之相比,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在推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

目前,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系统主要实现了部门级应用,即每个部门能够实现自主采集、输入和查看本机数据。例如,城乡建设统计报表软件系统无论是原先使用的长达公司软件系统,还是现在使用的北京久其软件系统,都主要依托单机操作。工作中,省、市、县等城乡建设统计人员需要在各自部门层层采集、层层上报、层层录入、层层收审统计数据。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导致统计数据中间传输环节过多,统计数据无法实时传送,统计人员无法实时沟通,统计工作效率降低。

(二)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系统无法整合城市(县城)

建设统计范围与村镇建设统计范围城乡建设统计包括城市(县城)建设统计与村镇建设统计。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城市(县城)建设统计与村镇建设统计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能反映全国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和村镇房屋建设发展状况的《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报表制度》。为了反映城乡的不同现状,城市(县城)建设统计与村镇建设统计在形式上分开单独进行统计。因此,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和村镇建设统计两个相对独立的报表系统。然而,从统计范围来看,只有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和村镇建设统计整合后,才能全面反映整个行政区域建设行业发展状况。为此,城乡建设报表制度对全国城市的城区、县城与村镇统计范围的划分作了明确的规定:“统计时要求做到城市、县城和村镇统计数据不重复、不遗漏。”工作中,省、市、县等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和村镇建设统计分别由不同部门收集统计数据,录入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和村镇建设统计报表系统。由于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系统无法整合城市(县城)建设统计范围和村镇建设统计范围形成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域,无法自动校核两者统计数据是否重复、遗漏。所以,有些地方行政村重复统计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城市(县城)建设统计范围和村镇建设统计范围相互交叉的地方,重复统计问题突出,影响了城乡建设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统计分析

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城乡建设统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结构化统计数据,给我们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层城乡建设统计人员只能从现有的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寻找统计分析数据。如果统计资料保存不完整,无疑将增加统计数据收集的难度。即使找到了所有需要的统计数据,在做横向、纵向比较等统计分析时,还需要再次手工整理分析。这些都影响了统计数据多角度、逐层深入地挖掘应用,影响了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

(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安全保障系统不健全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商务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便利时,也感受到了控制不力造成的风险、损害。比如,2013年支付宝转帐信息被谷歌抓取、如家等快捷酒店开房记录泄露等事件。整体上,2013年我国信息安全环境不容乐观,有74.1%的网民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总人数达4.38亿。随着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建设统计部门越来越重视统计信息化安全建设,但是还存在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网络安全设备相对不足、现有系统应用相关配套制度规范尚未健全、存储备份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

(五)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人才短缺

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和组织建设是城乡建设统计事业发展的三大基础。现在市及市(县)以下城乡建设统计人员大部分为兼职统计人员,统计专业知识薄弱,统计信息化知识欠缺。另外,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城乡建设统计工作基础,阻碍了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发展。

三、推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建设统一的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网络管理平台

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可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规划,以满足城乡建设统计业务和办公自动化需要为目的,依托政务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和通信网络,建设完整、统一、高速、适用的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基本实现调查对象和调查人员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全国数据中心报送原始数据、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共享的工作模式,转变基层统计队伍工作重点,从过去繁重的数据收集汇总、报表填报转向对原始数据的核查和基础统计工作的督导,有效消除可能存在的中间环节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数据汇总效率和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控性。在需要调查员直接采集数据的工作中,普遍应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采集原始数据,并通过网络向全国数据中心实时报送原始数据。从而实现制度设计、任务布置和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存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提高城乡建设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建设统一的城乡建设统计业务应用软件系统

在现有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按照“功能完善、方便使用、标准统一、友好兼容”的总体要求,以规范的统计业务流程为依托,以整合城市(县城)建设统计范围与村镇建设统计范围为重点,以满足各项统计调查数据采集处理、实现不同专业数据共享为目标,建成规范统一、稳定易用、功能强大的城乡建设统计业务应用软件系统。

(三)建设统一的城乡建设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依托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和全国统计数据中心建设,以统计应用软件规范为标准,研究开发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可自定义的多种分析指标,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比较分析、预测分析等多种方法,按不同需求对统计数据进行多目标、多角度、深层次的加工、分析和展示,对全行业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分析预测,提高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力,努力揭示行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影响因素,增强对行业经济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敏感度,适时提出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发挥城乡建设统计对行业管理和宏观决策的引导功能。

(四)健全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安全保障系统

在现有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安全保障系统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国家有关安全保密法律法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明确并完善城乡建设统计数据、统计信息的安全域划分和安全管理保障,完善城乡建设统计信息、统计数据的监察、安全审计等保密系统建设,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从制度建设、管理措施、技术手段等方面逐步健全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安全保障系统,确保统计资源安全。

(五)加强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城乡建设统计发展和改革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推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针对当前城乡建设统计人才队伍现状,需加强统计教育培训。首先,需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重点加强对统计制度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统计调查技能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其次,将参加教育培训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第三,实施城乡建设统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将列入城乡建设统计专家库的统计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精心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分析、熟悉国家统计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人才,发挥高端统计人才在城乡建设统计方面的组织推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建设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信息技术是统计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未来所有由调查对象填报的调查将全部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报送、所有现场调查将全部由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直报国家数据中心、所有统计业务将全部在统一软件平台处理数据。在实现“三个全部”的同时,城乡建设统计人应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用户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面对席卷世界的以电子化、海量性、多样性等为特征的“大数据”浪潮。政府统计部门已经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乡建设统计作为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制定大数据策略,不断实现统计生产力的新提高。

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乡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民生工作和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的蓬勃发展.使城乡建设工程市场发展迅速,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成为常抓不懈的主题,成为城乡建设的核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城乡化进程的加

快,城乡建设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特

别是城乡建筑安全一般事故多发,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事故频发表明

城乡建设市场管理形势还很严峻,也暴露出城乡建设安全管理及技术

服务在法制、机制、体制、制度及工作措施、工作力度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突出问题。调查显示,农民新建住房虽然80%以七足楼房,但其中90%以上质量不高、功能不全、品位不高,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环境。而且没有从长期性、根本性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同时,由于农村建筑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施工技术水平低。

一、目前城乡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制不健全

首先,法律均未明确对限额以下城乡建设工程及农民自建4层(含4层)以下住宅建设活动进行规定,各个地方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也并未得到贯彻落实。其次,城乡工程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尚不健全。法律、法规缺乏配套政策和措施,使城乡建设工程实践中的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第三,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国家关于城乡建设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不多,建设工程不报建、不报监的现象比较普遍。

2管理机构存在问题

管理组织不健全。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基本成熟,但庞大的城乡建设,特别是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机构不健全,加之资金短缺,管理失衡,有的地方乡镇.(办事处)没有专设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科室,即使设置了这样的管理部门,也大多没有配备专用交通工具,相对于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城乡规划建设来说,十分不适应。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更没有专业人员来抓,使质量管理工作无法落实。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现行的 (市)级政府管理体制和质量监督机构由于人员素质等客观因素,不能满足城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需要,致使城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成为薄弱环节,导致工程质置事故时有发生。

3城乡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带来的问题

第一,城乡建设工程单个建筑面积小,勘察、设计、质量监督费很低,也难以收取,加之施工条件限制,正规具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不愿承建。因此,绝大多数工程没有勘察资料,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办理质量监督,基本都是农民队伍施工,工程质量安全无从得到保证。第二,业主行为不规范,有法不依、逃避监督、私招滥雇施工队伍,使城乡建设工程处于失控状态,是造成城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差的重要原因。第三,劣质建筑材料的使用,工程结构不符合要求,以及未进行抗震结构设计,使大量城乡建设工程从—开始就埋下了质量安全隐患。第四,城乡建设工程防灾能力较弱,有些房屋选址不当,直接面临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第五,强制性标准贯彻落实不到位,相当多的城乡建设工程一线人员不了解、不重视强制性标准,勘察、设计、监理没有落实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由于设计质量不高,很少考虑抗震构造,而且受施工条件限制,整改难度加大。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质量意识薄

弱,有相当—部分施工队经营思想不端正,缺乏职业道德,只看经济收入,不注重社会效益;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跟不上,管理人员少且素质低等等。

三、城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城乡统筹发展的今天必须切实解决好城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足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赋予了乡镇政府管理城乡建设一定的职责,但相关的配套法规一直未出台,过去的城乡建设管理条例,与现行发展变化的情况不相符。对工程质量安仝监管方面体现不多,在法律法规上也没有覆盖到。急需修改调整。

《建筑法》经过多年的运行,有些条款也需要修订完善,建议把质量安全作为重点之一。修改完善城乡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

制度上保证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并明确明确和落实城乡基层政府及职能机构的监管职责和责任。

2健全城乡建设管理机构和队伍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整合监管资源,充实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力量,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城乡倾斜,改变监督管理到镇不到村,对公(房)不对私(房)的现象,各乡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按人有岗、事就位的原则,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管理机构.充实和加强城乡建设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将日常管理和技术服务延伸到位。从上到下建立起适应城乡建设量大面广点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严格行政执法监管

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性建筑、公共建筑以及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和二三资建设项目,居民自建两层以上以及其它建设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所有城乡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在工程开工前,到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工程报建手续,申请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建制镇的各类建设项目,由县(市)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核发“一书两证”,并办理开工、定位验线手续后,方可开工建没;集镇和村庄的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公用设施等建设,并办理开工、定位放线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4落实城乡建设质景和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

实施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安会领导责任制,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乡镇长是城乡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城乡建设的乡镇长要对城乡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5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系统传授城乡工程质量安全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标准,尽快提高理论和业务素质。对影响质量安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把好每一道关键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不出任何纰漏,着力打造一支善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拼搏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薪农村建设打下牢固的人才基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让城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迈出实质性一步。

6大力探索各种城乡建设服务途径

建立城乡建设技术服务机构:对建筑施工人员实行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对施工人员考核发证;对于限额以下的城乡建设工程地基勘察、图纸设计等可以尝试允许有注册证书的个人开展业务等

7建立城乡建设工程质量清查长效机制

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完善城乡建设工程质量联络员制度和工作程序。

总结

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城乡建设;系统化

住房以及城乡建设管理信息化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起步,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过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建设管理信息的水平方面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网上审批系统以及招投标系统和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等都已经具备齐全,总的来说较为的系统化,对于其中的各项的业务也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的方式,这就使得整体的管理水平更加的科学化以及自动化,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了增强。

1住房及城乡建设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拟订住房和城乡建设政策, 统筹城乡规划管理, 指导全国住宅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 监督管理建筑市场、建筑安全和房地产市场。关系到国家和百姓关心的热点和敏感问题, 涉及到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落实, 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涉及到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统计上报等, 业务种类繁多, 需要借助大规模信息系统. 实现数据通信和处理。

为了能够更好的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市场监管、建筑安全质量监管、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监管、城乡规划管理、城乡建设管理、住房公积金监管、科技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化,并且符合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相关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电子政务系统, 目前运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共计1 1 大类3 0多个。由于历史的原因, 这些系统是在缺乏统一规划和资金短缺的条件下,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陆续建设而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电子政务系统” 以及“ 重点业务信息系统”, 实现对全国住房公积金、建筑市场、重点城市的规划、部级风景名胜区、住宅与房地产市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动态监管, 无不是借助信息及网络技术展开的。离开了计算机和网络, 上述工作很难实现。实践证明, 信息技术在改变建设工作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数据集中处理与分析等方面. 具有独特优势,并取得显著成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机关网络、通讯、计算机等信息基础手段, 为上述业务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安全的基础平台, 因此. 也是部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信息化研究

2.1开展信息化顶层设计。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实施两个层面,顶层设计是信息化规划的具体化,是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实施的桥梁,也是当前信息化规划的薄弱环节。随着信息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顶层设计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重视,特别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涉及行业多,业务范围广,信息资源丰富,业务流程复杂,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需求迫切,开展信息化顶层设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化顶层设计是根据业务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为重点,运用顶层设计理论,对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统筹考虑,从全局高度,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总体构架设计。业务和技术是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必须研究和分析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的业务体制、业务职能、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各行业之间、省市县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研究和制定包含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安全架构、管理架构、标准架构等内容的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信息化总体框架,并在总体框架下,开展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从而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2.2平台化设计理念的引入

在住房以及城乡建设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业务之间的协调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发展的重点,对其实行平台化设计开发的理念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其中的难题得到解决,从而在异构系统间的无缝集成得以高效的实现,平台化设计开发的理念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独立性和可拓展性、可管理性有着非常灵活的二次开发能力,在分布式的应用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

2.3贯彻“以管理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的思想

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解决实际业务管理,提高业务管理效率,业务数据既是业务管理的基础支撑,也是业务管理过程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信息化必须依据全省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以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的业务为主线,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组织和管理业务数据。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是以业务工作流为基础,强调的是业务的流转和传递,而在实际业务管理工作中,业务办理过程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并且一项业务可能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协同办理,在传统的工作流模式中只有当前业务流程的人员才能办理,其他相关业务人员无法参与办理,束缚了业务办理的灵活性,难以实现业务的并行、交互、协同办理,导致业务办理效率低下。因此,必须贯彻“以管理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的思想,改变传统的以工作流为主的观念,以数据的流转和共享为基础,以业务办理需求为依托,强调以数据流为主,工作流为辅,实现业务协同。

2.4建设综合管理平台

综合性的管理平台所包含的内容比较的广泛,其中有空间信息平台以及电子政务平台和网站管理平台等。首先就是要能够对于相关的空间信息资源进行实施共享的服务,在业务系统的应用建设方面要起到支撑作用,对于管理要进行规范,从而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把信息化的建设机制也要得到健全,从而有效的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只有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才能够在住房及城乡建设管理信息化的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渐的加快,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基础上,政府的职能转变的速度也得到了加快,住房以及城乡建设的相关工作在当下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以上的相关分析探究,在这一领域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指出 各地住房保障已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J]. 中国住宅设施. 2010(04)

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黄陵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规划管理

引言:

做好城乡规划管理,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完善的要求,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黄陵县的城乡建设规划的工作已有一定的深度。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县的基本概况和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概念、依据及原则进行阐释,然后对如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管理进行探讨。

一、黄陵县概况

黄陵县地处陕西省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发展优势。辖区有6镇1乡3个社区服务中心构成,总面积为:2292平方公里,人口近13万;拥有黄帝陵等优美的旅游景点及丰饶的自然资源。为给十二五规划建设添砖加瓦,如今我县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例如:城市建设方面,制定了集山、水、城、陵为一体的生态祭祀型旅游名城的目标,并不断的围绕目标努力,现已取得一定成效。如轩辕大道和商业大街的兴建等;在电力供应方面,通过与西北供电网的连接及提高本县的发电量等方式,实现了对生产建设及经济开发的能源的充足供应;在交通方面,通过进行全县192个行政村通油路与与主。

一、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原则

(1)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方案。

(2)依法行政、科学规划: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制定相关方案的过程中,做好依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程序进行。

(3)关注民生: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方案时,必须要立足于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然后对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相关的公共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4)可持续: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方案设计中,必须依照可持续的原则,对城乡发展的规模、步骤以及标准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使其实现有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二、做好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探讨

由黄陵县进行城乡规划的事实可以知道,黄陵县首先对城乡建设进行了目标的确立,制定了集山、水、城、陵为一体的生态祭祀型旅游名城的目标,然后在之后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这样不仅能够使工作有据可依,还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工程的步骤;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各方的配合以及相关辅助工作的配合,使得城乡建设规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黄陵县的规划工作中可以看出,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各部门紧密合作。

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做好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这是工作开展的基础。随着十二五规划建设的推进,我国现处于“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时候,必须紧密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才能做好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使之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城乡规划部和土地、经济部等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对规划范围内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项目进行良好的规划管理,使项目的引进、选址的规划、方案的设计以及工程项目的审批等能够高效进行。就目前来说,很多城乡建设问题都是由于相互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所导致的;在沟通的过程中,将城乡建设的各种目标以及相关事宜确定好,这样在之后的建设中才会不出现问题。

2.抓紧政风行风建设。

政风行风建设是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保障。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暗箱操作、拖拉、推诿等情况已经不是个例,而是影响工程进行的很重要的问题了。当发现这种问题时,应该进行严肃的处理,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之前,也要对相应问题进行说明,让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政风行风的重要性。同时,应该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参与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施工项目的对政风行风进行规范的措施和方法,在进行相关内容的制定时,要实现审批的文字量化明确、限时办结。同时,在具体操作中,施行“批复、批准、批驳”的行政审批模式,确保工作的有序性,这样同时还能够明确责任到个人。为了确保相关人员的政风行风不出问题,也要根据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责任制度的确立,让城乡规划建设的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这样对于约束相关人员的政风行风具有重要的帮助。把相关的审批环节至于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破除“官即管”的观念。这样不但能很好的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同时还可以避免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效益化,从而实现审批程序的公开、透明,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3.优化行政资源。

优化行政资源,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实行““一家受理,抄告相关, 并联审查, 限时完成”的审批模式,使报建单位只要到规划主管部门去进行审批就可以,无需到各个职能部门去一一盖章;

用“并联审批”取代“传统的串联审批”,从而避免报建单位不知往哪跑、多跑等无用功的情况出现。

这样就能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

(1)规范公示内容和程序。

首先,对规划许可内容、办事程序、时间期限以及建设项目的批前、批后等工作进行明确。然后,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和相应的投诉方式以及其受理的程序和时限。最后,形成横向覆盖的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监察三大职能, 纵向覆盖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的“ 阳光规划” 体系。

(2)拓宽公示的载体和形式。

根据要公开的内容选取适合的公开方式,从而拓宽公的载体和形式,进而是群众的了解度更深、监督力更强。例如:通过相关的公示大厅、公示牌、报纸以及网站进行公示,实现项目审批规划公示的“四位一体”;通过广场咨询、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以及规划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公示;通过征询、咨询、论证等方式,对公众关注率较高的内容(如:居住区和公共设施)进行公示;依托行风监督员、专家组、咨询委员会、规划协会等队伍或载体开展公示。

(3)加强公示的互动和沟通。

在实施公示的过程中,注重强化公众参与,对群众的意见要及时答复。具体操作:设立相应的举报电话、公布信箱以及渠道等。这样就可以增加市民对公示的参与性,从而使监督的效果趋向良好。当收到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时,要进行及时整理,然后给群众做出相应的答复,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监督的效果。另外,也要重视机关内部行政管理执法教育和监督,从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效能监督机制入手,立足实效,强化措施,推进城乡规划系整体形象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乔兴亚. 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漫谈. 2 010年6 月.

城乡建设与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城乡建设发展,针对土地的使用状况也慢慢出现了新的矛盾,土地管制机构和城市乡镇策划开发机构要兼顾计划,科学计划,为一起建设美好的生长环境而奋斗,创建合理的管制系统,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推动经济建筑的持续前进与改善。

二、关于城乡建设中土地管理环节的分析

伴随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在建设现代化乡镇、城市的过程中对土地管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城乡建设的工作之中,少不了土地管理。我们可以由目前仍然存在的城乡建设工作中,与土地管理相关的问题,寻觅出针对土地管理,城乡建设工作有效推行的方法,由此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城乡建设的工作,主要指的是相关的机关做好整体的布局工作,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障,有效地使用资源,也是有维护现有政策公平的目的。依照现有法规,城乡建设的工作,主要是以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经济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其基本的要务,而加速改善科学化的用地,并且改变现有城乡民众生活条件为其目的,整体的工作之中包含了所有的民众生活空间划分。所以由此可知,城乡建设的工作是一个有全局意义的、综合性的工作,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城乡基础建设的前提。土地,这样一个社会经济进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加速紧急发展的基础,于整体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相干。

第一,在城乡建设工作中,因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且工作中不能百分百保障顺利进行,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这是极其不利城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太多的人被利益蒙蔽双眼和大脑,甚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只是为了满足眼面前自己的私欲,如大肆毫无忌惮地对环境造成污染、给土地造成破坏等。这些对土地资源这种无价之宝来说,影响颇为深远。有些时候,开发商投资的都是巨额资金,再加上资金的周转时间相对较长,这也就会使许多的开发商完全忽视气候因素,地质因素,马上就上手施工,罔顾整体环境需要的适应过程。这样完全不科学,不合理的建设方法,直接导致生态不平衡,从更远来看会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民众生活。

第二,城乡建设的工作不断推进,绝对少不了针对土地的管理,这是城乡建设的系统能否得到稳步发展的大前提,因为工作中的土地管理能力匮乏,也因此不能保障城乡建设的完成,而且由此造就一系列的麻烦出现,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城乡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十分有难度和挑战,涉及较多的方面,而在这此之中个别的商人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收入,选择省成本但不合规范的方法,由此,使得土地的管理质量下降,也使原先的城乡建设方案达不到原先预期的效果和质量。

第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城乡建设工作之中,土地的管理,投资和管理通通都是来源于政府,其主要的建设意见亦是作为工作的向导发挥具体的作用。但是,一般政府的投资力度很有限,做不到包揽所有土地建设,完善开发的工作。因此,急迫地需要政府来广泛邀请投资来源,更快地完成项目建设。

第四,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的规划管理缺乏灵活性和稳定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土地利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和对未来的科学预测进行适当地调整,但事实上很多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表面文章,实质上一成不变,与现实脱节。但灵活性不代表可以随意调整,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是稳定,而这正也是现实中所缺乏的,规划的不稳定既损害了规划的权威性,同时也无法达到保护耕地及发展经济的目的。

三、城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的管理堪称庞杂的工作量,与之紧密相关的方面还远不止一两个,其中涉及和应用的方法手段也很多,在这之中有些开发商为了削减在其成本上的投入,选择廉价但是不合要求的方法,直接使得土地的管理质量下降,也使得原先的城乡建设规划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质量。

目前,我国的城乡建设工作之中,土地的管理,投资一般还是来源于政府,政府的建设意见也作为主要向导发挥其作用。但是,政府的投资财力往往很有限,很难做到包揽一片土地,做好开发工作。所以,就需要政府去扩展投资的来源,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

根据时代的不同,土地资源的使用范围也不同,这也要按照实际的情况做好调节,不能单单只是在表面加以变化而不动其实质,这是操作和实际的脱节。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指任意的改变,而是在真正的规划操作之中加以变化,这些也是目前很难去做到的,这些工作的难度和改变不当不仅仅做不到保障城乡经济的发展,也更难维护原有的土地环境。

四、城乡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举措

城乡建设规划,即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这不仅仅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还和土地的开发运用有关。城镇的综合发展肯定会带来城镇发展和土地之间的冲突。要深刻了解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违规用地、建造等问题存在的原因,深层次挖掘出在违规用地后面的情况。各级别政府要把握全局,充分了解解决城镇策划以及土地之间冲突的急迫,主动搞好城市策划

第一,土地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与人员的专业素质。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土地开发专业技术团队是确保土地开发建设工作高效率、高水准完成的必要条件。针对于我国的这种现况,应该通过不断地加强新技术应用培训,来提高专业土地开发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以此保障土地开发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与此同时建立一套严格的、专业的考核与认证制度,定期地对专业的工作人员做好考评,认证,从而使相关从业人员提高能力与业务水平。

第二,对目前已有的土地规划要综合地、全面根据本地的现实状况,做好最好的规划与开发。进一步分析土地和城乡建设工作存有的矛盾,相应地增加执法检查,充分地认识到这两个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做好相关的工作。实现科学化、合理化地预测对城乡建设工作要做的改变。

第三,加强多种类的投资吸引,进一步扩大投资吸纳,这些都是保障土地管理工作开展的大前提。再来按照每一位投资商需求的不同,完善工作,真正实现融合政商这二者之间投资。

第四,在做土地的管理工作之前,先要安排好实现的编制工作做好,只有事先准备充分,才可以保障现实与城乡建设工作的脱节问题,改变信息的匮乏问题。从而来有效推进土地管理工作到位,所有城乡建设工作顺利的开展。

第五,由现有的系统扩展并且跟进土地的管理工作,让他和城乡建设规划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不做表面功夫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土地资源管理发展。也勿忘根据城乡建设规划案、城乡的交通建设需求作为出发点衡量整体的布局工作,做到按当地情况规划建设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得知,伴随着如今的城乡建设规划的工作开展,土地管理的工作直接相关城乡建设发展。城乡的规划工作和城乡土地管理工作同步实现,唯有努力提升服务民众的水平和工作质量,真正的有效解决这两者直接仍然存在的问题,给我们先进的城乡建设的健全发展和完善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旭晨,林伟明.浅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华北国土资源,2011(18):190-192

[2]万星辰,韩阳燕.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江西建材.2013(24):120-122

[3]赵继勋,刘云坤,麦莛.新农村建设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7):201-203

上一篇:财务决算审计范文 下一篇:数学教育辅导范文